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突破训练:题型组合练22含答案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突破训练:题型组合练22含答案

组合练二十二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服饰和人类文化________,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的发展可以体现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反映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关于服饰的起源,________,观点众多,如
保护说、装饰说、巫术说、遮羞说等。不论服饰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 繁衍的缘故,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这种本能延伸的结果就是服饰。人穿衣的第一动机是________的, 肯定是诸多因素的合力,这说明人类在选择“衣”时,已经赋予了其诸多的精神内涵。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人类早期,衣服作为一种奢侈品,自然多多益善,这使得衣服越穿越多,而衣服的 花色品种也越来越多。事物的发展往往________。经历了几千年的穿衣史后,人类开始厌倦繁复的穿衣,追 求简约。同时一批前卫的设计师打破内外衣界线,形成内衣外穿潮流,原来穿上的如今脱下,原来长的现在 剪短。繁复穿衣,对人体进行美化包装,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对人体的束缚;简约,把人们从自己罗织的樊 笼中解放出来。人们脱去了繁复的衣服,但仍保持着对华美的审美喜好。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D )
A.不论服饰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的缘故,生存与繁衍是人类 的本能。 B. 不论服饰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 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 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 C. 不论服饰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 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生存与繁衍, 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 D. 不论服饰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 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 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 【解析】 A 项,“主要原因……缘故”句式杂糅;B 项,“不论……许多”搭配不当;C 项,“原因还 是因为……”句式杂糅。 2.下列补写到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B )
A.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发展状况从服饰这面镜子上得到折射 B.服饰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发展状况 C.服饰就像镜子一样,映照出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发展状况 D.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发展状况从服饰这面镜子上得到映照 【解析】 整段文字的话题都是“服饰”,A 项、D 项话题不统一;C 项,“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 语序和前文不能照应,前文是“可以体现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反映出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即 应该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C A.休戚相关 众说纷纭 扑朔迷离 否极泰来 B.息息相关 见仁见智 扑朔迷离 否极泰来 C.息息相关 众说纷纭 错综复杂 物极必反 D.休戚相关 见仁见智 错综复杂 物极必反 )

【解析】
息息相关:形容关系密切。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根据句意并无祸福相关联的
意思,所以应选“息息相关”。众说纷纭:指各有各的说法,议论纷纷。见仁见智:指对同一个问题,不同 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如果使用“见仁见智”, 句中应该加“人们”, 即“人们见仁见智”, 这样才语意连贯。“错综复杂”和“扑朔迷离”都能形容情况复杂,不易弄清楚,但“错综复杂”偏重指客 观事物本身的复杂,并含有头绪多的意思;“扑朔迷离”偏重指主观上难以辨认,看不清底细。句中指穿衣 动机本身的复杂,属客观情况,故选“错综复杂”。否极泰来:指坏的到了尽头,好的就来了。物极必反: 指事物发展到极端,会向相反方向转化。根据句意,没有体现“泰来”之意,而是强调事物向着相反的方向 发展,所以应选“物极必反”。 4.下面是某校发给家长的邀请函的初稿片断,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 分) 第 10 届腾飞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即将拉开序幕,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为了孩子能 在此次比赛中凯旋归来,敝校特别邀请专家来作“科技小发明创作”的主题报告。我们鼎力邀请您于百忙之 中抽空出席,与孩子共襄创新的乐趣。 【答案】 ①“凯旋归来”改为“凯旋”_(或删除“归来”);_②“敝校”改为“学校”;③“鼎力”改
为“诚挚”;__④“抽空”改为“拨冗”;⑤“共襄”改为“共享”。 【解析】 “凯旋”与“归来”重复。“敝校”“鼎力”“抽空”“共襄”为谦敬失当。 5.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另选话题仿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 分) 生活是歌谣,孕育着欢乐,如果你肯弹奏,就会奏出欢乐的音符。 生活是种子,孕育着希望,如果你肯播撒,就会发出希望的光芒。 生活是细流,孕育着深邃,如果你肯积累,就会聚出深邃的大海。 材料: 苗圃 航船 画笔 烂漫 美丽 成功 花朵 风帆 图画 【答案】 理想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如果你肯付出,就会开出烂漫的花朵。 理想是画笔,孕育着美丽,如果你肯描绘,就会绘出美丽的图画。 理想是航船,孕育着成功,如果你肯搏击,就会扬起成功的风帆。 【解析】 首先明确句式“×××是×××,孕育着×××,如果你肯×××,就会×××”,然后将
所给材料进行归类,如 “苗圃”“ 烂漫”“花朵”等。最后根据积极昂扬的基调进行拟写,另外注意“ 花 朵”“图画”“风帆”前的修饰成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初春春雨细滑润泽和小草稀疏朦胧景象的名句是“__天街小 雨润如酥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__”。 (2)李商隐在《锦瑟》中借庄周梦蝶、杜鹃悲啼两个典故来抒发自己感情的名句是“__庄生晓梦迷蝴蝶__, __望帝春心托杜鹃__”。 (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民生疾苦的名句是“__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哀民生之多艰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018· 厦门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英 雄 佛 刘 清明节前夕,爸爸给乡下的奶奶打电话,乡下的奶奶说,今年就不用回来啦,有些事奶奶一个人就都办 了。爸爸说,那怎么行呢,即便是我答应,虎子也不会答应啊。乡下的奶奶说,那你们就来吧,其实我也想 虎子了。 虎子不是别人,就是我。不算今年,我已经是第四次回去看望乡下的奶奶和叔叔了。一想到乡下奶奶的 小院,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向往,我知道,那是我另一个意义上的家。 回去那天的阳光很不错,春风已经把田野吹出了毛毛绿。老远,我就看见了站在村口的奶奶,我大喊一 声,像一只脱了缰的小马驹,奔向奶奶的怀抱。 乡下的奶奶流泪了,她喜悦的脸庞上堆满了皱纹。这样的时刻,无论是奶奶、爸爸,还是我,都是幸福 的。 乡下奶奶的院落不是很大,有一年下雨,西边的院墙还倒掉了,本来乡下的奶奶是想等当兵的叔叔回家 修砌的,可是叔叔没有等来,却等到了爸爸。那一次,爸爸很卖命,他拦住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 一个人忙活了两天,虽然墙修砌得不是很好,可是爸爸却累虚脱了。乡下的奶奶说,你这又是何必呢?爸爸 说,只有这样,我的心才能安慰一些。 现在,爸爸修砌的那堵墙还好,上面爬满了干枯了的牵牛花的叶蔓,一株枣树探出墙外,似乎在等着我 们的到来。 乡下奶奶的房子已经很旧了。前几年,叔叔牺牲的时候,政府准备出资为乡下的奶奶翻盖一下老房子, 却被奶奶拒绝了。奶奶说我这么大年纪了,房子还能用,没那个必要了,如果政府真的关心我的生活,那么 就请你们把村里的小学修一修吧。村里的小学被重新翻盖了,学校是以叔叔的名字命名的,我去过一次,还 在学校的门口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后来爸爸也想为乡下的奶奶盖一座新房子,可是奶奶依旧没答应。 爸爸常常给乡下的奶奶买很多的东西,但那些东西,是吃的都被她分给了左邻右舍,如果是穿的,就捐 赠出去。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再没有比乡下的奶奶更倔强的人了,但大家都无法改变她,只好改变自己。 我没有看到过生前的叔叔,乡下的奶奶常常向我描述叔叔小时候的样子,说那时的叔叔爬墙上树,摸鱼 捉鸟,无所不会。等长大了,就变得不怎么爱说话了,但心肠好,碰上邻居有什么帮忙的活儿,总是不惜体 力,村里的人都很喜欢他。顺着乡下奶奶的目光,我能够看见那时的叔叔,他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有一颗 善良的心,他威武的身影常常走进我的梦中,让我流一梦的泪水。 叔叔是个英雄,他死于一次探亲回家的路中,因为两个落水儿童,叔叔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叔叔的事 迹感动了那个小城所有的市民,他被大家称为英雄。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自不必说。后来政府遵从乡下奶 奶的意愿,把叔叔安葬在了老家,因为在那里,乡下的奶奶可以时常地去看一看儿子。 我和爸爸这次回来的目的主要是给叔叔扫墓,其实即便我们不回来,乡下的奶奶还有那些乡亲也会把叔 叔的墓地扫得干干净净的,但是爸爸说,心里不踏实。 清明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中已经有了麦苗的味道。一路上,我们无语,爸爸一手扶了乡下奶奶的胳 膊,每年他都是这样的姿态,这样看上去他们更像是一对母子。 乡下的奶奶把爸爸买来的鲜花一一摆放在叔叔的墓碑上。整个过程,她的表情肃穆、慈祥,没有一点悲 伤。她说,儿子,你哥和你侄子又来看你了,你看看你侄子已经有你那么高了。爸爸说,给你叔鞠个躬吧, 我点点头,然后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透过水泥地,我似乎可以感受到叔叔的生命,正一点点传输到我的

身体中。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都明白了,乡下的奶奶不是我的亲奶奶,叔叔也不是我的亲叔叔,可是自从叔叔救 了我,我们就成了一家人。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 A.小说写的是清明节下乡祭扫的事,多处运用了插叙手法,使相关故事的来龙去脉逐渐清晰,丰富了小 说的内容。 B.小说善于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人物,如对“叔叔”的表现,既有外貌、动作等的描写, 也有他人的评价。 C.修砌院墙时,“他拦住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爸爸”因歉疚而急欲 补偿的心理。 D.“叔叔”舍身救人,“爸爸”知恩图报,待“奶奶”如亲人,这都体现了人们在面对他人的不幸时真 诚相助的可贵精神。 【解析】 B 项,“我”并没有看见过叔叔的真人样子,因为从后文得知叔叔为了救“我”已经壮烈牺 牲了,“我”只是从奶奶嘴里得知“那时的叔叔爬墙上树,摸鱼捉鸟,无所不会”。这也是描述性评价式的 语句,无法反映具体的外貌。 8.小说以“虎子”为讲述人,这有什么好处?(6 分) 【答案】 (1)“虎子”是被救者,是事件的当事人,以他的视角讲述,真实亲切。(2)“虎子”是个懵懂 的孩子,以他的视角观察,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客观、自然,主题的表达更含蓄、丰富。 【解析】 虎子在文章中是主要的线索性人物,以虎子的视角进行具体叙述,使得文本更为真实,让人
倍感亲切,同时,虎子的品行很好,用虎子的视角进行叙述,进一步展现出虎子的形象,使得主旨更为全面。 9.小说以“英雄”为题,为何却用大量笔墨来写“乡下的奶奶”?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1)便于叙事,可借“奶奶”之口讲述“叔叔”生前的情况。(2)制造悬念,激发读者探寻“英 雄”的阅读兴趣。(3)深化主题,“奶奶”面对不幸,坚韧而有大爱,也是英雄。 【解析】 “英雄”是小说的线索,构成情节上的因果呼应。没有“乡下的奶奶”的伟大,也就没有“英 雄”的儿子。正是“乡下的奶奶”的优秀品质,才培养出心肠好的叔叔。深化主题,奶奶也是英雄,她既是 英雄的母亲,也帮全家树立了英雄的典范,也延续了英雄儿子的好心肠,如拒绝为自己修墙以帮助修建小学, 心疼爸爸的劳累等。爸爸不祭奠英雄心理不踏实,爸爸让我给英雄鞠躬,说明全家以英雄为榜样,以崇敬英 雄为家风,洋溢着正能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