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治学导论复习资料(知识点)

政治学导论复习资料(知识点)

政治学导论复习资料(知识点)
政治学导论复习资料(知识点)

政治学导论期末复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4、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5、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6、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7、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8、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

9、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10、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1、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12、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14、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1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

1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已治人。

17、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18、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1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20、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

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21、公民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22、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23、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24、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

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

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25、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人民主权学说。

26、在我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是信访。

27、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在形式上或者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的公共利益的诉求。

28、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

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

29、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公共利益。

3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的主要场所。

31、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32、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和运行依据,把国家划分为传统型权威国家、

个人魅力型权威国家和法理型权威国家。

33、封建地主阶级在进行政治统治时,在统治形式上采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34、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35、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36、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

37、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38、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原则。

39、政府的权威性是国家的强制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和集中体现。

40、分权制衡原则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

41、政治学所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就是个人、社会、国家三者的关系问题。

42、从中国的历史演变来看,国家与社会的高度一体化以及国家权力至高无上是中国政治结构的主要特点。

43、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工会、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

44、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45、美国政治舞台一直由民主党和共和党所把持。

46、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

47、政党的产生是现代议会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

48、政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在我国共青团、妇联、工会的作用中发挥得最为突出。

49、一元主义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50、在权威主义和极权主义国家,政府官僚集团和军人集团往往是政府的重要支持力量。

51、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52、政治程序最关键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

53、宽容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

54、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55、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

56、宪政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57、政治合法性危机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58、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治理所应追求的目标。

59、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

60、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61、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关人民权利的思想。

62、一般来说,专制制度下的人民只能通过政治斗争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

63、与古代社会的选举活动相比,近代选举制度在形式上采用普选制。

64、制约权力是监督的本质之所在。

65、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66、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67、在我国,参与政治的社团一般称作人民团体,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

68、我们把人民运用其民主权利直接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的监督机制称之为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监督。

69、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70、根据分权制衡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在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71、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72、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政治社会化得以传播和沿袭。

73、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

74、现代社会科学把意识形态当作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75、作为政治理论,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永远是目的、国家权威始终是手段。

76、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由。

77、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经济自由和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

78、顺从型政治文化往往与独裁政治统治相伴随。

79、第三条道路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混合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政治口号。

80、根据马克思的理解,意识形态指的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

81、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

82、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福利化三个阶段。

83、政治正义观是政治合法性的最根本的基础,它是人们评价政治体系的标准。

84、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

85、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政治管理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86、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87、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88、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而宪政就是实现这三者统一的基本路径。

89、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

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90、选举权和罢免权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权利。

91、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公民的意志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

92、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93、代议制民主理论是现代民主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民主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

94、宪法和个人权利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

95、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

政治正义观念。

96、民主化意味着两个方面的进展:建立现代民主制度,明确公民自由权利,并从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多重角度,为之设立保护屏障。

97、哲学家苏格拉底就被以危害国家安全罪而判处死刑,这一贯被看成是暴民统治的

典型。

98、19世纪,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得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从理论向制度的

转化。

99、现代民主宪政包含人民的统治和对人民的保护两方面的内容。

100、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二、名词解释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

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行为主义: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3、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4、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5、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的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

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8、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9、君主制: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10、二元君主制: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11、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2、议会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13、总统共和制: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14、国家元首: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5、两院制:指在一个国家中存在两个并立的立法机关,共同行使立法权。

16、利益集团: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7、政治社团组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

18、市民社会: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9、政党: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0、一党制: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竞争性政党存在的政党制度。

21、两党制:指由两个主要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互相竞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22、多党制:指由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23、政治秩序: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24、政治共识: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

识与看法。

25、政治合法性: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

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26、政治革命: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

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27、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

28、公开性:指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获得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的信息,这些政

治信息必须能够及时通过各种传媒为公民所知,以便公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并且对公共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

29、政治参与: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30、政治投票: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的政策或候选人之间或在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

面前表示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

31、选举: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

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32、多数代表制:又称多数当选制,即在一个选区内得票最多的政党独占这个选区的

全部议席,其他得票较少的政党则没有当选的机会。

33、监督:是国家有权机关以及社会公众依照一定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政治权力主体

及其行为进行督察、监控和制约的社会活动。

34、政治监督:又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指的是在政治

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

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

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35、社会监督:又称之为自下而上的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36、公民监督: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

37、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识、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38、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

39、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40、政治革命: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41、政治改革: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42、政治稳定: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43、政治制度化:是指政治秩序逐步建立制度,依据制度运作的过程。

44、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45、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46、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47、寡头铁律:认为组织从来就是寡头的组织。任何社会都由组织(政党)来实施统治,而组织又是由少数领袖(寡头)来实施统治,即使民主政党也是如此。

48、民主化:就是社会政治体系摆脱传统特性,以民主核心价值为基础,建立和推行现代民主宪政的过程。

三、简答题

1、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

答:(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

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是一种管理政治观。(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3、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答:(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2)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①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

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②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

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

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③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4、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

天下。(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5、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

体(系统)的综合研究。(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重民养民教民思想;德刑兼重;法、术、势统治术;重农抑商

思想;天朝大国理想;忠孝观念,三纲五常;等级制度;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汤武革命,应天顺人”。

6、从政治学的角度讲,如何理解权力这一概念?

答:(1)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2)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这一含义: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施动者对

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次,权

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再次,权力是一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使权力、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

7、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答:政治权力具有如下特性:(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⑸排他性

8、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的发展变化?

答: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代”:(1)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自由权和公民权。(2)第二代“权利”指社会经济权利。(3)第三代“权利”指向社团和群体,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权、民族自治权、维持整体环境和经济

发展权等。

9、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答:(1)自由权,各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自由权利既涉及政治方面,也涉及非政治方面。(2)平等权,公民平等权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即公民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公民触犯法律时,受到同等的惩罚性对待,公民同等地具有遵守

法律的责任。此外,在政治活动中公民资格、机会的平等,尤其是一人一票的权利,

也体现着这种政治平等。(3)民主权,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

10、封建地主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特点是什么?

答:(1)在权力分配上采取封建等级制度,使政治权力与土地所有者密切结合。(2)在统治形式上采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君主的意志和权力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3)在经济和政治上,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4)在思

想上,封建地主阶级广泛利用宗教和宗法思想,对农民阶级进行精神奴役。

11、政府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答:政府的基本特性有:(1)阶级性;(2)公共性;(3)权威性;(4)有机组织性。

12、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哪些原则要求?

答:(1)人民主权原则;(2)权力制约原则;(3)法治原则。

13、如何理解人民主权原则?

答: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

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1)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

于人民。(2)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3)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

来更换它。(4)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

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

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14、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答:(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国家制定

的法律必须是良法。(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5)司法独立。

15、政府组织机构具有哪些特征?

答:(1)阶级性。(2)实体性。(3)严密组织性。(4)特定的职能性。

16、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什么样的意义?

答:(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

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17、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

答:(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

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1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还存在着其他8个政党,这些政党都是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的合法政党和积极力量。(2)中国共产党享有公认的领导

地位,是执政党,而其他政党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对国家实行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而且对各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

19、政治社团具有哪些特征?

答:(1)政治社团是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的政治组织。(2)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织。(3)政治社团是旨在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政治组织。(4)政治社团是群众性政治组织。

20、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功能是什么?

答:政治社团作为政治性的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功能是:(1)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又被称为表示性功能。(2)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能够反映和形成其成员共同的政治信念和信仰。(3)政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是指政治社团为其成员、行政官员,议员或人民代表以及广大公众提供有关行业、本社团成员以及其他具体问题的信息或资料。(4)政治社团的工具性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具体目标。(5)政治社团的经济性功能是指社团在帮助成员实现经济利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6)政治社团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可以使其成员通过社团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能。

21、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是什么?

答:(1)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2)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3)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4)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22、实现政治合法性的途径有哪几种?

答:对任何一个政治体系来说,要取得生存就必须取得合法性。大致来说,实现政治合法性存在如下几种途径:(1)建立政治共识。(2)宪政建设。(3)提高政治体系的效率。

23、善治的精神是什么?

答: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治理所应追求的目标。从总体上而言,善治在精神上仍有相统一之处,这种精神就是:(1)契约观念。第一,自愿。第二,一致同意。第三,责任性。第四,公开性或者说透明性。(2)效率精神

24、善治的效率精神包括哪几方面的内涵?

答:善治提倡有效率的治理,它对效率的强调则不局限于管理效率,同时还关注制度

本身的效率。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涵:(1)管理效率,即指管理的成本与效果的比较。(2)制度效率。(3)回应性。

25、契约观念包含有哪几个要素?

答:契约观念意味着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不是以一个权威的身份参与治理,而是以与其

他团体、公民平等的身份去参与,与它们协商合作,共同治理。包含着几个要素:(1)自愿。(2)一致同意。(3)责任性。(4)公开性或者说透明性。

26、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古代社会的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其模式可称为统治模式,它具有如下几个方

面的基本特征:(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27、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政治参

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28、政治参与的作用是什么?

答:(1)政治参与有助于促进政治民主发展。(2)政治参与有助于经济发展。(3)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29、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

答:(1)普遍选举原则,普遍选举是指凡达到选举年龄的公民皆可参加选举,除了由于某些疾病或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等因素受到限制的公民外,所有公民均应享有选举权。(2)平等选举原则,平等选举是指每个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每张选票的效力相等,不允许任何人享有政治特权。(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直接选举是指议会的议员或其他国家公职人员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间接选举是指先由选

民选取出代表或选举人,再由他们投票选举有关国家公职人民。(4)秘密投票原则。秘密投票是指选举时投票人不在选票上署名,填写的选票不向他人公开,并亲自将选

票投入票箱。

30、现代国家的选举程序大致包括哪几个环节?

答:现代国家的选举程序在各国的选举法都有具体规定,大致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划分选区。(2)选民登记。(3)提出候选人。(4)竞选。(5)投票。(6)计算选票。

31、政治选举的意义是什么?

答:(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 (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32、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

答:(1)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

督和制约。(3)考虑到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当面对强大的国家权力,作为原子化个体的公民往往显得十分弱小,很难与之相抗衡,公民权利常常无法得到充分的体

现和实现,因此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

立一定的组织团体(一般来讲是各种政治社团)、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

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

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33、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

答:(1)公民监督,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这

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主人”对“社会公仆”的直接监督。(2)社会团体监督,这主要指各种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社会团体通过选举、请愿、对话、示威、舆论宣传等形式,构成了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监督。(3)舆论监督,这是指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

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

34、政治文化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功能是什么?

答:(1)影响社会政治体系。(2)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3)影响社会的政治发展。

35、为什么说意识形态能够发挥“观念的力量”的作用?

答:(1)它对现存秩序表达不满,提出批评。(2)它提供未来理想的模式。(3)它指出政治变迁如何发生,指明人们应该如何改变现实。

36、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要素有哪些?

答:(1)传统观;(2)实用主义;(3)人性论;(4)社会有机论;(5)等级观念;6)权威观念;(7)财产观念。

37、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问题?

答:保守主义把财产私人所有看得至关重要,在它看来:(1)财产私人所有给人们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段。(2)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3)财

产也是人的个性的外化,人们总是用其所有来定义和评价一个人。(4)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和责任意识。

38、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

答:(1)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2)全球化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3)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4)全球化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

化造成了双重影响。

39、政治革命不同于其他政治发展方式的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革命的阶级推翻落后、反动阶级的统治的运动。(2)政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通过夺取政权来推动政治发展,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3)政治革命是以政治体系全面的、根本的变革为内容,与旧有的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结构和政治观念进行决裂,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体

系和政治体制。(4)政治革命往往以暴力为表现形式,通过革命的暴力推翻反动的阶级统治,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

40、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4)政治改革从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41、政治稳定对政治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政治稳定的意义:(1)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内在目标之一。一个有良好社会的政治秩序必然是稳定的,人们将有序地组织他们的社会生活,而不必因为政治不稳定

而造成社会福利的总损失。(2)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

42、为什么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呢?

答:(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

危机。(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43、政治制度化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答:(1)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是整合社会阶级、阶层和利益团体的重要阶段。(2)政治管理的制度化,政治管理是将已经转化为政治决策的政治要求和利益实施和贯彻的过程。

44、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秩序原则;(2)自由原则;(3)平等原则;(4)宽容和理性精神。

45、宽容和理性精神体现在政治上包含哪些内容?

答:(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宽容和理性精神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对与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宽容态度。不过宽容是有限度的,它

的限度在于要求对方必须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识。(2)妥协精神,在实践中,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利益冲突中相关的参与人,都必须抱着一种尊重体制,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协精神。(3)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46、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宪政的功能在于将政治文明转化成法

律价值使之能够得到程序性保障,它是实现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在我国当代,宪政

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1)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2)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解决政治纷争的主要渠道和场所。(3)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4)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47、全球化具有哪些特征?

答:(1)全球化是自近代资本主义诞生以来而开始的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和趋势。(2)全球化的内容以经济领域为主,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3)全球化的进程是

世界各民族、国家和文化相互冲突和磨合的过程。

48、最具代表性的民主理论有哪些?

答:(1)直接参与民主理论。(2)代议制民主理论(或自由民主理论)。(3)精英民主理论。4)多元民主理论。

49、民主的价值是什么?

答:政治学对民主价值的研究和论述大体存在两种途径,即理想主义的和经验主义的。理想主义途径是民主的政治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他们对民主价值的研究和阐释主要

建立在由“人民”、“统治”为基本概念、以“公民参与”为基本信念的先验推理的

基础上。他们认为,民主的价值并不仅仅是工具性的,它本身就是值得珍视的。(1)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自治”。(2)民主的第二个价值在于“平等”。(3)民主的

第三个价值在于“权威”。

50、民主固有的缺陷是什么?

答:民主制度的本质在于多数对于政府的绝对统治,这一本质也决定了它所具有的固

有缺陷:(1)轻视个人权利,容易制造“温和专制”。(2)趋附时尚,可能降低政

策水平。(3)争执不已,可能造成效率损耗。此外,民主制度避免了一个人或一部分人对社会大多数人的奴役和颐指气使,却也为大多数人的盲目性和狂热性的发作留下

了空间。

51、民主的限度有哪些?

答:(1)民主须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2)民主须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3)民主须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52、经济发展如何促进政治民主化?

答:(1)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2)经济发

展促进教育的发展。(3)经济发展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自身利益并希望表达出来。

53、为什么说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

答: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因为他们:(1)崇尚自由,反对干涉。(2)主张合作

双赢,反对你死我活。(3)倾向中道温和,反对极端和突变等。他们希望改革权威主义政治,而不是革命推翻这种政治。

五、论述题

1、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答:(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但是,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

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中国的“天”还是西方的“上帝”,人们都凭借对它的崇拜来

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这种政治观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政治观,因而

是不科学的。(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

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

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

不深刻和不全面的。(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是一种管理政治观。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

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是,它忽视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由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提出,并且在当今西

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但是,它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

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

2、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

答:(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

体(系统)的综合研究。(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大学八目”,这大体上说是对中国政治学理论的最好概括。中国传统的政治学理论其实就是一个有关华夏文明建设的宏大理论。(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

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重民养民教民思想;德刑兼重;法、术、势统治术;重农抑商思想;天朝大国理想;忠孝观念,三纲五常;等级制度;守

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汤武革命,应天顺人”。

3、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

答:“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是对“权威”与“自由”关系的界定和确认,其理论

和现实意义是:(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如果对“公权”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

对公民权利的损害。(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

4、试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答:(1)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2)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

特殊的公共权力,比起原始社会中的公共权力来,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①国家是

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②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

国民的。③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3)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国家本质的论述,可以认为,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5、试述人民主权原则。

答: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

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1)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

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是最后的、固有的和不可剥夺的,它表

现为一种人民对主权的所有权,在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中,人民是主人,国家机关

及其工作人员只是受托者。这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2)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国家

才能获得权力,也只有在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时,权力才能给予国家。因此,权力总

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务于人民。(3)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

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4)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

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

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6、试述政党在现代政治中的作用。

答: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总的来说,政党是现代社会变迁的推

动力。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政党是其成员和选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者。在整个政治体系结构中,政党是

一种利益聚集的机构,也是联系统治者(政府)和被统治者(民众)的桥梁。(2)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政党是招募精英和培养政治骨干的重要途径。它提重要机

关(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创造了合作的基础和机制。(3)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政党是形成、教育和影响民意的媒介,是政治教育和实现社会化的机构。政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