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年春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检测卷及答案

2020年春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检测卷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卷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

②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十五从军征》)

③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⑤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⑥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4分)

①《曹刿论战》中,曹刿向鲁庄公解释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彼竭我盈”。

②《过零丁洋》中,作者以反问语气表明自己不怕牺牲的句子是“人生自古谁无死”。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bèi出的民族。历久弥新的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

贵财富。今天,中国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英雄精神。让我们名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从英雄身上汲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bó力量。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英雄bèi(辈)出磅bó(礴) 崇.尚(chóng)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名记”,正确写法是“铭记”。(2分)

(3)“历久弥新”中“弥”的意思是(C)(2分)

A.满;遍

B.填满;遮掩

C.更加

D.久;远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2分)

难道我们不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英雄精神吗?(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下列与宋江相关的一个情节是(C)(2分)

A.三顾茅庐

B.三入死囚牢

C.三打祝家庄

D.三碗不过冈

(2)亲爱的索菲娅,长期以来,我一直为我的生活与我信仰的不一致而苦恼着。我无法强迫你们改变你们的生活以及你们的习惯……现在,我决心做我长期以来一直想做的事了:我要离去……

上面的文字出自《名人传》,这段话是列夫·托尔斯泰(人名)说的。(2分)

4.(湖北荆门中考改编)九(1)班准备开展以“诗词之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过程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

材料一在中央电视台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中,杭州快递小哥雷海为凭借其丰厚的诗词积累及从容淡定的心态,勇夺冠军。某杂志社编辑、北大高材生彭敏因盲目抢答,频频出错,心态失衡,只能再次获得亚军,与冠军失之交臂。赛后,雷海为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获胜并不是偶然的,在走街串巷送快递的闲暇之余,自己就把随身携带的鉴赏词典拿出来背诵一两首,迄今为止已积累了几千首诗词。

材料二经典传唱人霍尊以一曲《山居秋暝》得到了评委们的激赏。霍尊在接到央视《经典咏流传》栏目组邀约后,为更好地感悟经典、获取灵感,曾外出采风近一年时间,驻足云山雾海,聆听春雨秋风。最后,他把自己空灵的歌声、曼妙的古典乐曲合奏音与青春活力的合唱成员以虚拳叩击自己身体发出的伴奏音融合在一起,赋予经典以新的生命力。

(1)根据材料一,补齐以下对联。(每行补充字数为5~11个)(4分)

海为有为! 示例一:数载积淀始夺冠示例二:岂因身卑弃初心。

彭敏不敏? 示例一:一朝机巧再失魁示例二:终由心焦失桂冠。

(2)请综合两则材料,谈一谈今后你将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至少答出三点)(4分)

①注重积累,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②修养身心,永葆一颗平常心;③理解沉淀,深刻领悟经典内涵;④注重创新元素,形式喜闻乐见;⑤赋予经典以时代内涵,服务当代文化。(4分,答出四点即可)

(3)为了倡导大家将品读古典诗词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班委会发出了倡议。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修改。(4分)

古典诗词是历史的精华,[甲]不仅压缩了国家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概括了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古典诗词是智慧的源泉,陶冶了中国人的性情,培养了中国人的胸襟。中国文化

是一脉传承的,[乙]我们在文学艺术创作中都能汲取古典诗词。古典诗词是民族崛起的精神支持。无论世界多极化如何发展,国际情势如何复杂,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中国人都不会失去信心,那一首首绮丽诗篇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①[甲]处画线句子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压缩”改为“浓缩”。(2分)

②[乙]处画线句子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古典诗词”后添加“智慧”。(2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余光中永在

王蒙

①“乡愁”诗人余光中先生走了,乡愁时代却没有就此结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不舍昼夜的逝者以外,重要的是跳动的中国心,还有美丽且鲜明的中国诗文,以及你我的记忆与吟诵活泼如初。

②1982年,纽约,圣约翰大学,中国当代文学讨论会。我听到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作家、评论家黄维梁先生发言,他高度评价余光中的诗文,而且认为余先生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散会后,黄教授将余先生的作品集和自己的评论集赠送给我。我一路上饶有兴趣地阅读着,感染着余先生的清晰、明白与真诚。当时,大陆更热衷的是朦胧诗,是诗语言的锤炼与变幻莫测,而这位台湾诗人的诗明白如话,深入浅出,不跩(zhuǎi),不做作。我甚至觉得他的诗还欠一点发酵与点燃。

③1986年初,又是纽约,我作为国际笔会嘉宾,在第四十八届年会上碰到了余先生。我们握手问好,文明礼貌,同时,保持着难以没有的戒心与距离。

④1993年,我参加《联合报》召开的两岸三地文学四十年讨论会,我与余诗人是仅有的作晚餐演讲的主讲人。我听到演讲的两个主题,一个是说小岛也能产生大作家,一个是他严厉抨击所谓“台语写作”的自我封闭的愚蠢与狭隘。他有他的天真和明朗之处,他有他的红线。

⑤此后我们见面越来越频繁了。而且余先生在大陆文坛,有了越来越高的威望与越来越大的影响。记得轻易不夸奖谁的四川资深诗人、学者流沙河就对余光中作品评价甚高。邀请余光中访问做客的大陆文学团体与大学越来越多。有一个笑话,说是南京大学邀请了余光中与其他几位台湾诗人到访,打的横幅是“热烈欢迎余光中先生一行”,有一位也是台湾资深诗人的客人,长得高高大大,他一到场,立刻被青年学生围上,唤道:“您是余先生吗?”他回答:“我不是余光中,我是‘一行’。”

⑥2001年,我三次参加香港中文大学“新世纪征文”活动,我与白先勇是小说终审评委,而余光中是文学翻译的终审评委。我们变成了同事。

⑦2004年,我们应邀到海南师范学院与黄维梁先生一起参加关于散文的座谈,主持人是喻大翔教授。谈到我此生读过的最好散文时,我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而余先生说,诗是他的情人,散文是他的妻子。

⑧2006年,我参加了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余先生荣誉博士学位的活动。会后,我把他与白先勇及文学院副院长、翻译家金圣华教授请到了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做客,还举行了包括余先生作品在内的诗歌朗诵会。他的《乡愁》再一次赢得了热烈掌声与欢呼。

⑨他定居在高雄。他在台湾反对过可能有某些左翼色彩的乡土文学,还说过什么“狼来了”。然而,他的后半生在他的诗中惦念缠绕的长江黄河华山、济南南宁……到处留下了他的音容笑貌和足迹。他说,他要住在台湾的西部,从窗子望出去,就是故乡大陆,而如果住在台东,看过去是美国,有什么意思?当然,他的梦与愁跟你我一样,在中华,不在美利坚,也不在不列颠。

⑩陈水扁主政期间,余先生公开反对文化教育“去中国化”,当陈不通至极地用“罄竹难书”赞扬台湾义工的业绩时,台湾教育部行政负责人居然为陈“擦皮鞋”,他愤然予以指责。“擦皮鞋”一词我是从他那里听来的,应该是拍马与掩饰的意思吧。

余光中走了。两岸各地友人与读者怀念着他,默诵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外头里头,情意超越生死。长江黄河,奔流澎湃汹涌。中华是屈原、李白、杜甫的中华,也是鲁迅、艾青的中华,还是余光中、郑愁予,以及欢迎、接待他们一行的男女老少的中华。余光中永在,中华诗歌永存,乡愁永远,仍然是那么明白,那么简单,那么深情,那么不可抗拒也不可分割。

(有删改)

5.选文第⑤段插入了一个笑话,有人说显得多余,也有人说可以使文章更有韵味,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4分)

示例:我认为插入这个笑话不多余。(1分)它突出了余光中在大陆文坛有了越来越高的威望与越来越大的影响(或“突出了余光中在大陆影响之大”)。(3分)

6.说说你对选文第⑨段中画线句子含意的理解。(4分)

余光中先生后半生频繁往返于大陆与台湾之间,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大陆,并将自己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倾注在他的诗作之中。(4分)

7.选文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严谨;(2分)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了国人对余光中的怀念之情,表现了大陆和台湾是不可分割的,两岸感情永存。(3分)

8.选文在记叙过程中多次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试找出一例并加以分析。(5分)

示例一:第②段写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作家、评论家黄维梁先生高度评价余光中的诗文,认为余先生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从侧面突出了余光中先生作品水平之高、成就之大。(5分)

示例二:第⑤段通过写轻易不夸奖人的诗人、学者流沙河对余光中作品的高度评价,从侧面突出了余光中先生作品水平之高、成就之大。(5分)

9.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余光中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真诚明朗;坚持正义;热爱诗文;热爱祖国,情系大陆。(每点1分,共4分)

[二](18分)(辽宁阜新中考)

担当的力量

①和父亲聊到他小时候干农活的经历。农忙时,需要帮父母挑担子,最开始20斤的担子都压得喘不过气来。后来慢慢适应了,30斤、40斤、50斤,只是肩上的茧越来越厚了。他说,自己多挑一点,爹娘就少干一点。简短平实的话,却令人回味。当父辈们十几岁时,他们就有了用稚嫩的肩膀替父母扛起家庭重任的担当。那么,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

②而这种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呢?

③担当的力量源自爱。A是什么给了花木兰放弃采桑织布的生活,选择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的勇气?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孝心。B是什么给了鲁迅不惧威胁利诱,把钢刀一样的笔锋刺向敌人心脏的骨气?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使命感。C是什么给了焦裕禄忍受病痛的折磨,为兰考艰苦奋战治理“三害”的坚守?是“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拳拳报国之志。他们对家庭、民族、国家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迎难而上、百折不屈、公而忘私、积极奉献,以担当的精神挺起整个民族的脊梁。他们这些人,一直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④担当的力量源自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教师的担当是坚守三尺讲台默默耕耘,春蚕到死丝方尽;军人的担当是手握钢枪保家卫国,一腔热血沃疆土;党员干部的担当是危难面前那一声“共产党员跟我往前冲”的呐喊,是“四有”书记谷文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是时代楷模燕振昌“克勤克俭,忠诚敬业,勤勉热心,求真务实”的真心。作为一名年轻的学生,担当的力量源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神圣使命,笃行学习报国之志,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⑤担当的力量源自传承。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弘扬,将会形成激励我们年青一代的不竭的动力源泉。担当,是融入中华民族文明血脉中共同的精神信仰,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从“位卑未

敢忘忧国”的陆游,到“一片丹心图报国”的于谦。这些民族之魂把千钧重担扛在肩上,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力支撑。

⑥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担当,就是要传承祖辈父辈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不惧牺牲的

精神与品格,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在刻苦学习和勇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以渊博的学识、宽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积极作为,在新时代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选自2018年4月2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4分)

11.选文第③段中的A、B、C三个画线句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5分)

不能(1分)。A、B、C三句分别列举花木兰、鲁迅和焦裕禄的例子,与后文“他们对家庭、民族、国家的热爱”相照应,(2分)而且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1分)所以A、B、C三句不能调换位置。(1分)

12.选文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2分)列举孟子、林则徐、陆游、于谦有担当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

证了“担当的力量源自传承”这一分论点,进而论证了全文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和

权威性。(3分)

13.简析选文第②~⑤段的论证思路。(4分)

首先,提出“担当的力量源自何处”这一问题;(2分)然后,从“担当的力量源自爱”“担当

的力量源自责任”“担当的力量源自传承”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2分)

[三](15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2)深入不毛

..不毛: 不生长草木。这里指贫瘠、末开垦的地方

(3)若.无兴德之言若: 假如

(4)以彰.其咎彰: 公布

(5)以咨诹.善道诹: 询问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只求能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2分)

(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我)因此感奋激发,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2分)

16.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2分)

17.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对先主刘备忠心耿耿,竭力辅佐后主刘禅;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是智慧的化身等。(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

三、写作(55分)

18.(四川眉山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蚕咬破蚕茧,方能化为蝴蝶,翩翩起舞;成长,也像一场破茧成蝶的蜕变。咬破依赖的蚕茧,你才能变得自立;咬破懒惰的蚕茧,你才能变得勤奋;咬破自私的蚕茧,你才能变得大气;咬破浮躁的蚕茧,你才能变得沉稳……

请以“咬破的蚕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咬破的蚕茧”是由“咬破”和“蚕茧”两个关键词组成。咬破,指突破,即个人的成长。由材料提示“成长,也像一场破茧成蝶的蜕变。咬破依赖的蚕茧……你才能变得沉稳……”可知,这里的蚕茧是比喻义,喻指阻碍自己前进的自身弱点。本题着眼于依赖、懒惰、自私、浮躁等词,从战胜自身弱点,让自身有所突破等角度下笔即可。

写作前,要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提取材料,并进行筛选,选择印象深的人、事、物或情,融入真我,敞开心扉,抒写性灵。“蚕茧”的选定要能体现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与感悟。写成长过程的困难、挫折和“咬破”后的收获时,要重点描写“咬破”前后的心理变化过程,还可插入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心理。最后,可抒情议论,升华主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检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30分)

1、阅读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4分)

他正向古代典jí( )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è()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jiǒng ji ǒng( )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2、在下面语段横线上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

______说早期的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历史局限,近10多年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污染日益严重了。这不是某个国家能独自解决的。______,国际间的共同协调和联合行动,____实现人类与自然的重新和谐。

A.尽管那么只有才能

B. 尽管所以只要就

C.如果那么只有才能

D. 如果所以只要就

3、下列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对犯错误的同学,我们应认真地指出他的特点,真诚地帮助他,不能讳疾忌医。

B. 放暑假了,李明参加了旅行社组织的“海南三日游”活动,他那被晒黑的饱经风霜的脸,让人联想起亚热带的阳光。

C. 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把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鼓起来。

D. 你们学校打篮球的水平实在高,我们甘拜下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B.这青山绿水,茂林丰田,对于这些老农垦队员来说无疑不是青春汗水的结晶。

C.在常规能源中,水电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

D.北京健康使者公司和10家医院共建的“医疗绿色通道”,是一种崭新的快捷求医机制。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播音员的播音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把该读去声的字读成上声。

B.成败与自己的想像有着直接的关联。悲观的把自己想像成失败者,这足以使你不能取胜;乐观的把自己想像成胜利者,将给你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

C.宋朝的林和靖的咏梅名句不少,最脍炙人口的当然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诗画无不注重绘声绘色,讲究笔力,风韵,意境等……因此,古人曰: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6、请体味下面对某些称谓的另类创意,并在空格上补写出你认为对应合适称谓的创意:(2分)

文人首先应是“文明的人”,商人是“可以商量的人”,生意人则是“①”。与之相反,总裁并不意味着“总是裁人”,老板当然不能“老板着脸”,而经理更不可以“②”。

答:①;②。

7、请根据你对“微笑”的理解,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2分)

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

啡,,

,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8、阅读下列新闻,并用对联形式概括出新闻的主要内容。(2分)

北京时间9月14日,欧洲冠军联赛小组赛E组的比赛结束首轮争夺。作客热尔兰球场的皇家马德里再遭羞辱以0-2完败里昂脚下,延续不胜里昂的尴尬记录,近三次作客法国三战皆负。曼联在老特拉

福德3-2战胜凯尔特人。上半场,海瑟林克率先为凯尔特人建功,曼联凭借萨哈的梅开二度,将比分反超为2-1,但中村俊辅的任意球帮助凯尔特人将比分扳为2-2平。最终,索尔斯科亚的进球帮助曼联锁定胜局。

9、文学名著阅读(3分)

(1)“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是《三国演义》里的一首诗,它所称赞的人物是

( 1分)

(2)在要求阅读的课外文学名著中,有许多人物的经历可以印证“痛苦和磨难造就人”这一道理,请写出其中一部作品和该作品中的一个主要人物来。(2分)

作品名称:《______________》主要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

际性博览活动。它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最初

以美术品和传统工艺品的展示为主,后来逐渐变

为荟萃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展览会。2010年世

界博览会将在我国上海举办,右图是本次博览会

的会徽,请用简明的语言写出你对构图设计含义的探究结果(3分)

11、古诗文默写。(7分)

⑴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⑵《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来描写景色句

子,

⑶《鸟鸣涧》中以动写静的诗句

是:,。

⑷《周处》一文中清河(陆云)的哪句话最终促成了周处的悔改?

⑸,绿烟灭尽清辉发。

⑹永结无情游,。

⑺,双照泪痕干?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7题。(10分)

水调歌头中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2、写出词中表明时间变化的词语:

(1分)

13、本词上阕写,下阕写,其实是。(2分)

14、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1分)

15、苏轼在孤寂、愁苦、矛盾中思索着人生的哲理,词中哪几句

最能看出他的人生感悟?(2分)

16、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提示:可从艺术构思和思

想内容两方面分析)(2分)

17、你是怎样理解诗句“高处不胜寒”的?(2分)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18-24题(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注:回:颜回,孔子的弟子。不堪:无法忍受。)

18、铭是指。(1分)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2分)

有仙则名:惟吾德馨: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20、下列句中的“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无案牍之劳形

C、春冬之时

D、观之正浓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的词。(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2、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2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2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2分)

2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5-29题(13分)

[甲]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

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乙]当斯巴达克思闪电般击倒最后四个对手后,经久不息的轰雷似的掌声,好象地震一般撼动了整个斗技场。几乎所有的观众都向上举起拳头,屈起了大拇指。

这时侯传来了几百个声音:"让勇敢的斯巴达克思获得自由!"

色雷斯角斗士的两眼发出异常的闪光,他顿时脸色惨白得象木头一般地呆住了,他把手放在心窝上,好象想抑制被这句蕴含着莫大希望的话所引起的心脏的猛烈跳动。

"自由,让他自由!"几千个声音重复道。

"自由!"斯巴达克思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道。"自由!……啊,奥林比斯山上的大神,可不要让这变成一场春梦啊!"他的睫毛顿时被泪水浸湿了。

这时候,好些由于斯巴达克思的勇毅而赌输了钱的观众也恨恨地叫道:"不行,不行,他是逃兵!"

这位色雷斯角斗士的脸上掠过一阵痉挛。他猛地向发出责怪喊声的那面回过头去,他用他那燃烧着憎恨火焰的两眼,找寻着发出责难喊声的人。

但是成千上万的声音却吼道:"自由,自由,让斯巴达克思自由!……"

25、以上[甲][乙]分别选自短篇小说《孔乙己》和反映古罗马奴隶起义的长篇小说《斯巴达克思》。虽然两文主人公的国度和所处时代不同,身份也不同,孔乙己是,斯巴达克思是,但他们的社会地位都很低下,都是受人压迫的对象,被人的对象。(3分)

26、以上两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分别是:

和。(2分)

27、两位主人公在作品中的表现是不同的。孔乙己虽有人身自由,但灵魂受到毒害,成为的牺牲品。作者对他的态度是同情中夹有,而斯巴达克思虽是奴隶,但他渴望挣脱奴

隶枷锁,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作者对他的态度是同情中含有更多的。(4分)

28、两篇小说语言都极为含蓄精练,同是描写痛苦的神情,甲文只用一个“”字便传神地刻画出孔乙己灵魂深处伤疤被刺痛时的情态;而乙文只用一个“”字,就将斯巴达克思受到打击后的惊恐表情描绘得栩栩如生。(2分)

29、甲文中的“污人清白”和乙文中的“痉挛”分别是什么意思?(2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30-35题。(13分)

走出地平线

记得少年时代,自己刚刚懂得一些世事的时候,就常常这样问自己:我能够走出地平线吗?

站在故乡原野上向四周望去,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圃环绕着我;向天宇望去,也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这两个大圃本是重合着的。孩童的时候,看见这个大圆就有了一种庇护感、安全感;后来年岁渐长,便以为它是鸟之笼了。少年人有的是烂漫的奇思,在一个红花黄叶点缀秋光妁清晨,我忽然异想天开:走,到地平线外看世界去!

在村头钓土丘上向南眺望,有一个小村于正好坐落在地平线上。我走进那个村子,并没有看见一条灰蒙蒙的线从街中穿过;原来,它还在遥远的天边上。我又继续向它走去,它也继续向后退去,它和我就这样不离不弃,如影随形。我感到了地平线对人的愚弄。它实在是刺痛了一个无知而自尊的少年的心。

后来,我慢慢地发现,在平地上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高山上就不是;在晴朗天气中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阴雨天气中就不是;孩子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大人眼里就不是;在视力正常人眼里是地平线的地方,在视力不正常者眼里就不是。原来,地平线并不是可以触摸的实体,只不过是一种视感罢了。再往深处去想,它竟是大地对人类的一种安慰呢!球形的大地使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的立足点高

于别的地方,与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相适应,就出现了在你周遭的地平线。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平线,都有属于自己的封闭的圈——由自己建构的环形山,谁想让自己的“环形山”里面积大些,谁就得站得高些。视野越开阔就越看得清地平线。然而,不少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连地平线也不曾见过。他们平素里放眼环睹,见到的无非是重楼千尺,高墙四壁,人车争路。把地平线还给孩子吧。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

随着视野的延展,当我把视点移向别人,移向身外的广大世界,我郁闷的心似乎八面来风了。原来,地平线竟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

人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只要这个立足点不变,就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以自我为中心,即使你的身躯很魁伟,看到的也仍然是一个圈子;而当你想到身外还有别人,想到别人也在审度这个世界,你就全知道,在别人目力不及之处,你就在他的地平线之外;当你想到这星球上的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视物极限,你不会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每一处都是地平线;当你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功与过的双面体,想到儿时虽然没有追上地平线,却凭借它的诱惑,它的前导,走出了父母温暖的怀抱,看到了别处的村落,看到了吹蒲公英的牧童和收获太阳花的村姑,河上人家的粗布帆和缓缓转动的风车木轮,还知道了太阳花又叶望日莲,你又会对地平线表示百倍的感谢了。

人之所以感觉到世界环闭,人生在世如藏身巨蚌之一隅,或许,是他的思想还没有冲破牢笼?

冲破思想牢笼,就要扩展自己的襟怀,就要想到这星球本是众人的星球。我不敢说,立身于圣洁的珠穆朗玛女神高入云霄的肩上,是否看得。见地干线,但是我敢断定,在茫茫星际飞行的太空船上,是决然看不到地平线的。

30、文中的“地平线”指什么?“走出地平线”有什么含义?(2

分)

31、作者所说的“周遭的地平线”是怎样形成的?(2分)

3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两次写儿时追赶地平线有什么用意?

(2分)

33、作者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平线”,你同意作者

的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34、为什么说“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

(2分)

35、下面的诗句中哪两句可以用来揭示本文的主旨?()

(2分)

A、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D、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E、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

四、写作(40分)(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作)

(一)走进自然,我们领略景色之美;亲近大师,我们感受哲理之美;享受亲情,我们体验生活之美;展现才华,我们成就青春之美……生活并不缺少美。美,就在我们身边。请以

“真美”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大胆想象,讲述故事,也可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二)在黑暗中,我们呼唤光明;在酷暑中,我们呼唤甘霖。在生活中,呼唤理解、呼唤诚信、呼唤亲情┅┅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呼唤民主、呼唤和谐、呼唤文明┅┅

请以“呼唤”为话题写一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③不少于600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