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VB(选修)》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VB(选修)》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VB(选修)》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VB(选修)》

一、算法

(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是计算机如何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一组可执行指令。

程序设计(Program Design)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其实现步骤编写成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的过程。

程序设计语言(Program Language)泛指一切用于书写计算机程序的语言。

计算机解决问题和人解决问题有着本质区别:计算机解决问题要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基本过程主。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流程如下:

开始→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运行程序→结束

编写程序时,首先要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明确已知条件下的初始状态及要达到的目标,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并抽取出一个数学模型,形成算法;然后将这个数学模型连同它要处理的数据,用计算机能识别的方式描述出来,使之成为计算机能处理的对像;最后用程序设计语言设计出具体的问题求解过程,形成计算机程序。

(2)算法的描述方法

①、算法的定义及其特征

|

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对解题过程的精确描述。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为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

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尼克劳斯·沃斯()指出:算法+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程序。

算法具有以下特征。

1、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保证执行有限步之后结束;

2、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骤必须有确切的定义;

3、输入: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以刻画运算对象的初始情况,所谓0个输入是指算法本身定出了初始条件;

4、输出:一个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以反映对输入数据加工后的结果。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毫无意义的;

5、可行性:算法中执行的任何计算步都是可以被分解为基本的可执行的操作步,即每个计算步都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也称之为有效性)

②、算法的描述方法有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三种形式

~

自然语言描述法:指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本国语言),用自然语言描述符合我们的习惯,且容易理解。

例1: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算法如下:(自然语言描述法)

(1)输入半径r ;

(2) 计算周长c=2*π*r ;

(3) 计算面积s=π*r*r ;

(4) 输出周长c,输出面积s ;

(5) 结束

流程图描述:也称程序框图,它是算法的一种图形化表示方法。且描述算法形象、直观,更易理解。

例1: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伪代码描述法:是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程序语言之间的一种算法描述。是专业软件开发人员常用方法。流程图的基本图形及功能:

例1: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input r

c=2*π*r s=π*r*r

print c,s

二、程序设计基础

1.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设计语言经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三个阶段。高级语言又分解释型语言和编译型语言。 1、机器语言:是计算机能直接识别的语言,机器语言是由一串由“0”和“1”构成的二进制代码。 2、汇编语言:是一种符号化的机器语言,用英文助记符代替机器语言,比机器语言容易识别和记忆,提高了程序的可读性。它的缺点是依赖机器,不同的机器有不同的指令集,通用性差,使用时还必须翻译成目标程序执行。

3、高级语言:是更接近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的编程语言,它不依赖机器,通用性好,更容易掌握。高级语言程序可读性强,更于修改和维护。常见的高级语言:C 语言、C++、pascal 、java 、C#、VB 、Basic

认识可视化编程工具-VB 语言

Visual Basic 是基于Basic 的可视化程序语言,所谓可视化程序设计,主要是指程序设计人员利用软件本身提供的各种控件,像搭积木式地应用程序的各种界面,然后编写少量的代码就可以构建应用程序。

可视化编程的一般步骤:设计程序界面→编写程序代码→调试、运行程序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就是以对象为中心,以事件为过程执行的起点。VB 可提供的事件有单击(Click )、双击(DbClick )

下面是几个应了解的文件。

.vbp 文件:与VB 工程有关的文件和对象清单,是一个文本文件。 .frm 文件:是包含窗体及控件的属性设置、相关程序代码的文件。 .ocx 文件:是VB 的扩展文件。 .bas 文件:是标准的模块文件。 2.数据及运算 ①.数据类型

VB 提供了数值型、字符型、布尔型、日期型等基本数据类型。

注意:

(1)、浮点型(单精度型和双精度型合称)数据的表示方法:浮点数在计算机中类似于数学中的实数,比如304707表示成

(2)字符串的表示法:“Visual Basic”、“245”、“=33+2”等。

(3)日期型数据的表示方法:用一对“#”号把日期或时间括起来,如#2012/12/25#表示2012年12月25日。

②.常量与变量

(1)、在VB中用常量()表示程序运行过程中事先设置、其值不能改变的数据。VB中的常量有数值常量、字符串常量等。常量的定义形式如下

Const 常量名[As 常量类型] = 表达式

:

如:Const pi As Single = 常量名为pi

(2)、变量()是内存中存放数据的存储单元,其中存放的数据称为变量的值。

变量的声明:

Dim <变量名>As <变量类型>

如:Dim a As Integer 定义一个整型变量,变量名为a

变量命名注意要点:

1、必须以字母开头,不能以数字或其他字符开头。

2、只能由字母、汉字、数字学或下划线组成,不能含有小数点、空格等字符。

3、最长不超过255个字符

4、不能以VB保留字作变量名,如语句定义符、函数名等。

|

5、VB不区分变量名中字母大小写。如HELLO和Hello是同一个变量。

6、变量名最好取有意义的名称,一般在前面加上类型的缩写。

常用的前辍有:字符型(str)、整型(int)、长整型(lng)、单精度(sng)、双精度(dbl)、布尔型(bln)、日期型(dtm)。

③.运算符与表达式

1.在VB中根据运算功能的不同将运算符分为算术运算符、字符串运算符、日期运算符、关系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等。

2.表达式是由变量、常量、运算符、函数和圆括号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VB中常用的表达式有算术表达式、字符串表达式、日期表达式、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等。

算术运算符要求参与运算的量是数值型,运算的优先级为:指数>取负>乘除法>整除>加减,运算的结果是数值型。

关系表达式的运算结果为布尔值True 或False

逻辑运算:Not(取反)And(与)Or(或),运算结果为布尔型(Boolean)True 或False,逻辑运算符的

优先级为:No > And > Or

日期运算符与日期表达式:

日期表达式是用日期运算符“+”或“-”将算式表达式、日期型常量、日期型变量、日期函数等连接起来的式子,如表达式“#2003/09/01# +30”的运算结果是“2003-10-1”;表达式“#2003/10/20# - #2003/10/10#”的运算结果为整数10

字符运算:

`

字符串连接符为“+”和“&”

“123” + “45” = “12345”

“123” & “45” = “12345”

123 + “45” = 168

“123” + 45 = 168

运算符的执行顺序:在VB中,当一个表达式中同时出现多种运算符时,运算次序由运算符的优先级决定,优先级高的运算符先运算,优先级相同的从左向右进行运算。不同性质的运算符优先级如下。

算术运算符> 字符串运算符> 关系运算符> 逻辑运算符

④.常用语句

1.赋值语句的格式:变量名=表达式

把右边的数或表达式的值赋给左边的变量。

`

语句格式为:[对象名.] Print [表达式列表]

Print语句是VB中的输出语句,其功能是在指定的对象上输出结果,默认对象为当前窗体。

Print语句后面无表达式时,表示换行;Print显示项后面没有符号,表示显示完换行;Print语句显示项用分号分隔,表示后续显示项紧凑显示;Print语句显示项用逗号分隔,表示后续显示项分区显示,每区14个字符位。

3.注释语句格式:Rem注释内容,

当使用Rem语句时,必须单独写一行。使用“‘”的注释语句时,可以单独写一行,也可以跟在其它语句的后面。

4.结束语名有格式:End。

是VB的强制结束语句,

⑤.常用函数

1.交互函数。

(1)InputBox( )函数是一个输入函数。

格式:InputBox (提示[,标题][,默认值][,x坐标][,y坐标])

例:InputBox (“请输入一个数”)

(2)Msgbox( )函数主要来显示多种样式的消息对话框。

格式:Msgbox(提示信息[,按钮][,标题] )

例:Msgbox(““输入的用户名不正确”,16 ,“提示”)

2.数学函数。

注意:三角函数中的参数使用弧度数,Rnd函数返回[0,1]之间的一个随机实数,一般和Randomize为初始化随机数生成器。

#

3.字符串函数

3.程序设计的顺序结构

VB程序有三种基本结构,即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顺序结构是三种结构中最基本的结构,在顺序结构中,算法的各个步骤是按语句的先后顺序执行。

4.程序设计的分支结构

(1)、If语句

1.单分支If格式为:

If <关系表达式> Then

语句块

End if

2.双分支If语句的格式:

If <关系表达式> Then

语句块1

Else

语句块2

End if

例:在Text1文本框中输入一个年号,判断它是否是闰年,并输出判断结果“是闰年”或“不是闰年”。

判断闰年的算法是:如果此年号能被400除尽,则它是闰年,否则如果它能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则它是闰年,否则它不是闰年。打开文件“Z:\38\工程”,完善程序后并保存。

}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year As Integer

year = Val(InputBox("请输入年号:"))

If ((year Mod 4 = 0) And (year Mod 100 <> 0))or (year Mod 400 = 0) Then

Print "是闰年"

Else

Print "不是闰年"

End If

End Sub

]

3.使用If语句的多层嵌套还可以实现程序的多分支结构,但程序结构较烦琐。

(2)、Select Case

Select Case语句格式:

Select Case 表达式

Case 表达式列表1

语句块1

Case表达式列表1

语句块2

……

Case表达式列表n

|

语句块n

End Select

“表达式列表”通常是一组常量值,每个值确定一个分支。表达式列表可以使用下面的格式:

(1)一组用逗号隔开的若干表达式,如Case 1,2,3表示1,2,3满足指定条件。

(2)表达式1 to 表达式2,如:Case 70 to 80这一取值范围满足指定条件。

(3)Is关系运算符表达式,如:Case Is>30 ,表示大于30满足指定条件。

例:输入不同的飞船速度后,判断出它的飞行状况。

在“神州九号载人飞船”飞行程序中,其飞行状况与飞行速度的关系如下表:

飞船速度(V)单位(km/s)飞行状况

<=V< 飞船绕地球似做匀速圆周运动

<=V< 飞船离开地球的控制,围绕太阳转

V> 飞船挣脱太阳引力飞出太阳系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v As Single

v = Val(InputBox("请输入飞船速度的值"))

Select Case v

Case Is >

= "飞船挣脱太阳引力飞出太阳系"

Case Is >=

= " 飞船离开地球的控制,围绕太阳转"

$

Case Is >=

= "飞船绕地球似做匀速圆周运动"

Case Else

= " 输入数据错误!"

End Select

End Sub

5.程序设计的循环结构

Next循环语句

For/Next循环语句学用来解决已知循环次数的程序设计问题。

格式:

For 循环变量=初值To 终值[Step步长值]

<循环体>

Next [循环变量]

Next后的循环变量与For后的循环变量必须相同

例1:求s=1+2+3+4.....+100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i As Integer

Dim sum As Integer

sum = 0

For i = 1 To 100 step 1

sum = sum + i ' 循环体

Next i

Print "sum="; sum

End Sub

循环变量的初值、终值、循环变量增量都是数值型。其中要重复执行的操作称为循环体,增量可正可负,如果没有设置Step,则增量的缺省值为1

a循环变量取初值;

b循环变量与终值比较,没有超过终值转3,否则循结束,接着执行循环语句的后继语句;

c执行一次循环体

d循环变量增加一个增量

e重复步骤2~4。

以上可以看出,For-Next循环变量是一种当型循环。说明

1、For语句与Next语句必须成对出现,而且它们当中的“循环变量”必须是同一个变量,如上例中均为I。

2、当循环变量为正时,循环变量超过终值,是指循环变量的值大于终值时;若为负,则是指循环变量的值小于终值。

例2:编写程序,使能打印下面所示的图案。

@

@@

@@@

@@@@

@@@@@

@@@@@@

'

程序: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i As Integer

Dim j As Integer

For i = 1 To 6 ‘外循环打印6行

For j = 1 To i ‘内循环打印个数

Print “@”;

Next j

Print

Next i

-

End Sub

一个FOR循环里包含了另一个FOR,我们称它为嵌套循环。

Loop循环语句

Do/Loop循环语句常用来解决未知循环次数的程序设计设计问题,可分为当型循环和直到型循环两种。

当型循环是指当条件成立时才执行循环,常用Do While/Loop或Do/Loop While循环语句;而直到型循环是指直到条件成立时才跳出循环,常用Do/Loop Until循环语句。

Do While/Loop循环语句的格式:

Do While <条件>

<循环体>

Loop

“条件”是关系表达式或逻辑表达式。Do While/Loop循环就是当给定的“条件”为True时,执行循环体,给定的“条件”为False时,不执行循环体。

|

Do While/Loop循环的执行过程如下:

(1)执行Do语句;

(2)执行循环体;

(3)执行Loop Until语句,如果“条件”不成立,转到(1)执行,否则转到(2)执行;

(4)执行Loop语句后的语句。

例1:求最大公约数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 As Integer

Dim b As Integer

Dim r As Integer

a = InputBox("输入a")

b = InputBox("输入b")

r = a Mod b

Do While r <> 0

a = b

b = r

r = a Mod b

Loop

Print b

End Sub

;

例2:如果我国人口每年以平均%的速度增长,问多少年后我国人口达到或超过15亿设现在人口为亿。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p As Single

Dim r As Single

Dim n As Integer

p = 00

r =

n = 0

Do

p = p * (1 + r)

\

n = n + 1

Loop Until p >= 00

Print n; "年后", "人口="; p

End Sub

例3完成下面程序,使得程序运行时单击窗体后,计算1+2+3+……+n<500的n的最大值,并在文本框Texe1中显示结果。

Dim s As Integer

Dim n As Integer

Do While s<500

n=n+1

s=s+n

!

Loop

=str(n-1)

6.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规定了一套方法,要求程序设计者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来设计和编写。

1.一个大的程序可划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可以继续分为更小的子模块,最终分出的模块能完成一个独立的功能,模块之间按层次关系进行组织。

2.程序由一些基本结构组成,任何一个复杂的程序都可以由三种基本结构组成,即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3.程序设计时应由顶向下,逐步细化的实施方法。使整个问题可用程序设计语言明确地描述来为止。

例:下面是用VB编写的求1+1/2+1/3+……+1/100的和的程序段,其结构属于()

Dim i As Ieteger,sun As Integer

Sun=0

@

For i=1 to 100

Sum=sum+1/i

Next I

Print “ sum= ” ;sum

7.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围绕真实世界的概念来组织模型,采用对象来描述客观实体,从所处理的数据入手,以数据为中心来描述系统。

例:VB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对象的三个要素分别是什么在VB中经常使用哪些事件在VB中对象通常具有哪些属性

分析:本题考查对对象的认识,理解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三大要素的内涵。在编写程序时常用的事件有“单击(Click)”、“双击(DbClick)”等,VB对象通常具有名称、位置、大小、字体、颜色等属性。

三、算法与问题解决

1、解析法:是指通过分析问题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用最简练的语言或形式化得符号来表达他们的关系,得出解决问题所需的表达式,然后设计程序求解问题的方法。

{

使用解析法包含四个环节: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写出解析表达式、解决问题。

如:京沪动车以每小时300km/h的速度从北京开往上海(全程1400km)跑完全程所需时间用t=s/v计算。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算法。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数学题,即笼子中有鸡和兔若干,已知鸡和兔的总头数是m,总脚法是n,问笼中有鸡、各多少只(注意:n>2m,n为偶数)。

Dim x As Integer, y As Integer, m As Integer, n As Integer 'x:鸡;y:兔;m:头数;n腿数

m = Val(InputBox("输入m的值", "解析法"))

m = Val(InputBox("输入n的值", "解析法"))

X=①

Y=②

Print "鸡:"; x; "兔:"; y

分析:本题为完美程序题,主要写出求鸡、兔数量的公式。由题意可知,设鸡为x只,兔为y只,用数学方法可列出方程组

&

m=x+y

n=2x+4y

解这个方程组可得x=(4m-n)/2,y=m-x

2、穷举法:是例举一切与命题相关的情况,然后根据问题设定的条件,逐个加以检查,找到满足条件的解。例1:公元6世纪,中国的《张丘建算经》有一道著名的百鸡问题:公鸡5钱1只,母鸡3钱1只,小鸡三只1钱,有人用100钱买了100只鸡,请完美程序,求其中公鸡、母鸡、小鸡各多少只。

For i=0 to 20

For j=0 to 33

K= ①

If 5*I+3*j+k/3= ②then

Print i,j,k

"

Next j

Next i

分析:本题使用的是穷举法,从if语名可以看出,i代表公鸡数,j代表母鸡数,k代表小鸡数,故第一个填空为100-i-j,if语句是判断钱数的,按题意第二空为100。

例2:鸡兔同笼,共有100条腿,40个头,问鸡有几只,兔有几只

Dim Ji As Integer 'Ji变量表示鸡的个数

Dim Tu As Integer 'Tu变量表示兔的个数

Dim Leg As Integer 'Leg变量表示腿数

For Ji = 1 To 40

Tu = ①'计算腿数

Leg = ②+ Tu * 4 '如果腿正好100只,则打印。

{

If Leg = ③Then

Print "鸡="; Ji; "只", "兔="; Tu; "只"

End If

Next Ji

分析:本题使用的是穷举法,鸡从1到40列举,兔的数量就是40-鸡的数量,故第一处为40-ji,接着计算脚的总数,第二处应是鸡的脚数为ji*2,第三处判断当鸡从1到40列举时根据其中某一鸡的数量值计算总脚数是否为100,是100就打印鸡与兔的只数。

3、递归法:如果一个函数自己调用了自己,这种算法叫递归算法。例如函数A自己调用了自己,这就是递归算法。另外,例如函数A调用了函数B,函数B反过来调用了函数A的算法,也是递归算法。

递归算法的特征是设法将规模较大的问题分解为规模较小的问题,然后通过这些规模较小的问题也能采用同样的方法分解规模成更小的问题,并通过这些更小问题的解构造出规模更大问题的解。当规模为1时,能直接得解。

由于递归算法能引起一系列的函数调用,并且可能有一系列的重复计算,所以递归算法的执行效率相对较低。

利用递归算法解决问题时,首先要对问题的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1)找出决定问题的更大规模。

~

(2)找出解决问题的边界条件及边界值。

(3)构造解决问题的通式。

1.自定义函数。

[Public|private] Function <函数名称> ([<参数列表>])[As<类型>]

<局部常量、变量定义>

<语句组>

[函数名=返回值]

End Function

自定义函数的调用有以下三种格式。

格式1:变量=函数名称(参数)

)

格式2:Call函数名称(参数)

格式3:函数名称(参数)

2.在子过程中调用递归调用。一般格式如下。

If 边界条件1成立Then

赋予边界值1

[Else

赋予边界值2

……]

Else

调用解决问题的通式

,

End If

例1:用递归算法求6!.

Public Function a(n As Integer) As Long

If n=1 Then

a= ①

Else

a= ②

End If

End Function

Private Sub Command1 Click()

Print “a(6)=”;a ③

End Sub

分析:递归算法是程序设计的一个难点,递归程序的关键是要找出问题的递归关系和初始值。方法之一就是利用递归法根据问题归纳总结出递归式,加上初始条件,从而编写递归函数。这里的边界条件是当n=1时,1的阶乘等于1,故第一空为1,当没用边界条件时,如当n=6时,6=6*5!,故第二空应是a(n-1)*n,第三空应是(6)。例2:用递归法求斐波那契数列1,1,2,3,5,8,…第10项的值。

Public Function Fib(n As Integer) As Integer

If (n = 1) Or (n = 2) Then

Fib = ①

Else

Fib = Fib(n - 1) + Fib(n - 2)

End Function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S As Integer

S = Fib( ③)

Print "S=" & CStr(S)

End Sub

分析:这里边界条件是当n=1时,1的斐波那契数列的值为1,故①处填1,当没用边界条件时,如n=3时,Fib=Fib(3-1)+Fib(3-2),

第3项的值为第二项的值加第一项的值。②处应是判断结束标志End If ,s为第10项的值,故③的值为10。4、排序与查找数据

数组:数组是在程序设计中,为了处理方便,把具有相同类型的若干变量按有序的形式组织起来的一种形式。

;

定义数组的格式如下:

Dim 数组名(常量)As 数据类型

例:Dim Array (9) As Integer

定义的数组包含10个元素下标从0到9。

定义数组时也可以指写上下标的起始值。

例:Dim IntegerArray (2 to 10) As Integer

定义的数组含有9个元素,下标从0到10.

还可定义多维数组,如:Dim ThreeD (1 to 4,2 to 5,3 to 6) As Integer,定义了一个三维数组(4×4×4)。

①.顺序查找

数据查找分为顺序查找和二分查找两种。

}

顺序查找时,一般从数据的第一个元素开始中,按照数据的顺序查找指定的关键值;如果被查数据和该关键值匹配,则表示找到,如果所有数据与关键值都不匹配,则表示被查数据中不存在该关键值。

例1:学校秋季运动会100米短跑比赛后,要查找运动员的成绩,数组a中存放的是20名运动员的号码,数组b中存放的是运动员对应的成绩,现输入运动员号码来查找运动员成绩,如果找到则显示成绩。

下列程序中空白处的代码应为()。

Dim a(19) As Integer

Dim b(19) As Integer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Randomize ‘打开随机数开关

For i=0 to 19

a(i)=100+i ‘生成20名运动员号码,用于测试程序

a(i)=10+Int(Rnd*10)/10 ‘生成20名运动员随机成绩,用于测试程序

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Dim ret As Boolean

Ret=False

Key=Val

For I=0 to 10

If ①Then

Print “运动员”;Key;”成绩是:”;b(i)

Ret= ②

End If

Next I

IF Not ret Then

Print “没有找到这个运动员成绩”

End Sub

分析:查找实际上就是进行比较,顺序查找就是从第一个数组元素开始,比较每一个元素中的值跟关键值是否相同,相同表示找到,①是a(i)=key ②是True.

②.二分法查找

二分法查找也叫折半查找,它要求被查找的数据是有序的,否则无法使用二分法查找。利用二分法查找时,首先设置一个上边界和一个下界,然后取上下界中间的元素与指定的关键值进行比对。如果两者相符,表示找到,结束查找。如果不相符,再判断关键值落在中间元素的左半部还是右半部,如果在左部,则保持下界位置不变,将上界设在中间元素的前一个位置,重新查找;如果在右部,则保持上界位置不变,将下界设在中间元素的后一个位置,重新查找。如此反复进行,若下界大于上界,表明没用元素与关键值相匹配,查找结束。

例如:数组a(9)中存放从小到大的10个数字字符:2,4,7,9,10,14,18,26,32,40,查找关键字是7的元素。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

Dim a(9) As Integer ‘定义数组

Dim low As Integer, hight As Integer, mid As Integer‘定义下界、上界、中间数值类型

Dim flg As Boolean ‘定义查找标志为逻辑数据

a(0)= 2: a(1)= 4: a(2)= 7: a(3)= 9: a(4)= 10

a(5)= 14: a(6)= 18: a(7)= 26: a(8)= 32: a(9)= 40 ‘数组赋值

low = 0 ‘设置下界初始值

hight = 9 ‘设置上界初始值

flg = False‘设置查找标志初始为否

Do While low <= hight ‘设置循环查找的条件为下界小于等于上界

mid = (hight + low) / 2 取下上界中间值

,

If a(mid) = Val Then ‘查找输入的值与数组中的值是否匹配

flg = True ‘标志为true

Exit Do ‘退出循环

ElseIf Val < a(mid) Then ‘如果输入的值小于下上界中间位的值

hight = mid – 1 ‘下界不变、上界由中间位前移一位

Else ‘如果输入的值大于中间位的值

low = mid + 1‘上界不变、下界由中间位后移一位

End If

Loop

If flg Then

]

= "要找的数" & & "是数组第" & mid + 1 & "个位置的数"

Else

= & "不在数组中"

End If

End Sub

③.冒泡法排序算法

所谓排序法,就是批将一个无序序列排成一个有序序列的过程。

排序算法在计算机编程中使用非常频繁。在实践中,人们设计出了许多好的排序算法,如交换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各种算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冒泡法排序”也叫“起泡法排序”,是一种比较简单、易懂的交换排序方法,它通过相邻元素进行比较和交换,逐步将一个无序序列排成一个有序序列。将元素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列为升序排列,反之称为降序排序。

例1:将10个无序数据存放在数组元素a(0)到a(9)中,若要将这些数据按升序排序,下面一段用冒泡法排序的程序代码,其中空白处的代码应为()。

Dim a(10) As Integer ‘要定义为有11个元素的数组

For i=0 to 9

For j=0 to 9-i

If then

t=a(j)

a(j)=a(j+1)

a(j+1)=t

End if

Next j

Next i

-

分析:本题中要求升序排序,即数据由小到大的冒泡法排序,程序中使用了两重循环,外循环是控制排序趟数,每执行一趟外循环,有序部分的数据就多一个;内循环控制每趟排序时数组元素的比较和交换,也就是只对无序部分的元素进行比较和交换。If语句中条件是判断相邻两个元素的大小,如果前面的元素a(j)大于后面元素a(j+1),则交换两个元素的值,即较大的元素向后移(如果是降序排列,则刚好相反)。故空白处应是a(j)>a(j+1)。例2:用选择排序法将数组a中随机生成的10个整数按升序排列。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10) As Integer

For i = 1 To 10

a(i) = Int(Rnd * 1000)

Next i

For i = 1 To 10

For j = 1 to i

If a(i)< a(j) Then ‘如果后面数a(i)小于前面数a(j)

`

a(0)= a(i) ‘a(0)作为中间变量,把后面小的数先放入中间变量中

a(i)= a(j) ‘把前面大的数移入后面

a(j)=a(0) ‘把中间变量的数赋给前面的数,把小的数移入前面

End If

Next j

Next i

For i = 1 To 10

Print CStr(a(i))

Next i

End Sub

④插入排序法

插入排序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将一个数据序列看做两部分,前一部分是有序的,后一部分是无序的,排序时把无序部分的数据元素逐个插入到有序部分,使得有序部分的元素不断增加,无序部分的元素相应减少,最后所有元素志为有序序列。通常将无序部分中的第一个数赋给哨兵,然后哨兵分别跟有序部分的数进行比较。

插入排序的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链表插入排序和希尔排序等。

时间复杂度是指对一组无序数列排序所用的时间。当然对同一组数据进行排序,所用的时间少的算法较优。一般来说,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要优于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

例1:有一组数位于数组组元素a(0)至a(10)中,见下表中的“原始值”那一行。现采用插入排序法进行升序排序,经过三趟排序后,各变量中的值见下表中的“第三趟之后”。试问,进行第四趟排序时应将元素()赋给

分析:这是一道插入法排序的分析题。在插入排序中,认为无序数列中的第一个是有序的,故在排序时从第二个数开始,分别赋给哨兵,将哨兵分别与前面的有序数列进行比较,然后将哨兵赋给相应的变量(即插入相应的位置)。

对于本题,在进行第四趟排序时,先将a(4)赋给哨兵,将哨兵与a(3)比较,a(3)大于哨兵,将a(3)的值赋给a(4),将哨兵与a(2)比较,a(2)大于哨兵,将a(2)的值赋给a(3),将哨兵与a(1)比较,a(1)不大于哨兵,将哨兵插入到a(1)后面,即将哨兵赋给a(2),到这一步找不到了比哨兵大的数据,至此,这一趟排序结束。

第四趟后值为:2 6 7 8 9 5 15 3 17 0 4

例2:将20个无序数据存放数组元素a(0)至a(19)中,若要将这些数按升序排列,下面是一段用插入法排序的程序代码,其中空白处的代码是()。

For i=1 to 19 ‘从数组的第2个数开始

S=a(i) ‘赋值给哨兵

j=i-1 ‘前一值的地址

Do while a(j)>s ‘前一个值大于哨兵的值作为循环条件

A(j+1)=a(j) ‘前一值后移

j=j-1 ‘地址的值前移一位,使该位置的值与哨兵进行比较

If j<0 Then ‘如果地址的值小于数组的下界

Exit Do ‘退出Do While 循环

Loop

A(j+1)=s ‘前一值a(j)小于哨兵,将哨兵赋值给a(j)后一值

Next i

四、应用程序设计

1.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

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是: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代码、调试运行。

例:编写程序,求100至1000之间的所用素数。

分析:所谓素数,就是除了本身和1以外并没有任何其它因子的正整数。可以此数除以用2到此数的平方根,如果余数为0则此数非素数。

因此可以根据循环来产生100至1000之间的素数,由于这个循环次数是确定的,可以用For/Next循环。

Dim i As integer,j As integer

Dim t as Boolean

For I=100 to 1000

T=false

For j=2 to sql(I)

If I mod j =0 then t=true

Next j

If not t then print I

Next I

2.简单的程序设计

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

根据实际问题,按照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代码、调试运行的步骤,独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在此基础上优化程序。

例:回文数是指左右对称的十进制整数,如10201,232等,编程求所的五位数的回文数。

解此问题有多种方法,这里从完全平方数入手解决,由数学知识可知,100至326的完全平方数是五位。可提取五位数的各位数字进行比较。

Dim x As Single

For i=101 to 316

x=i*I

a=x \ 10000

b=(x - a * 10000) \ 1000

c=(x - (x \ 100) * 100) \ 10

d=x - (x \ 10) * 10

If a=d and b=c Then

Print x

End if

next i

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开江县普安中学梁德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明确提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生活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因此,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是广大中学教师面临的新课题。计算机辅导教学(Computer Assistant Instruction简称CAI),网络辅助语言教学(Web Assistant L anguageLearning简称WALL)和数字化多媒体语音室在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大大弥补了传统英语教学中的不足,丰富了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和结构,改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实现了趣味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一、用CAI实现听力教材的优化整合 高中英语教材在听力内容的选取上赋予了较强的时代感,信息量大,词汇覆盖面广,句式复杂、语速快;在题型设计上少选择判断,多回答问题,填充表格,需要填充的信息多,这对高中学生的听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听力教学中,本人充分利用CAI 多媒体技术,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变换的表现形式,生

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坚持采用Mary Underwood提出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即:听前阶段(pre-Listening),听时阶段(while-listening),听后阶段(post-listening),消除学生听力障碍,树立学生对英语听力的信心。 1、听前阶段 (1)解读听力资料在放听力录音之前,教师引导学生浏览一些与听力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或学生熟悉的图片,提示关键性词语,根据话题提出启发性问题,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和生活经历,形成“头脑风暴”,使其对听力内容有初步的感知,通过口语练习克服语言方面的障碍,理解生词,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例如:高二英语unitl3The water planet的听力内容,导入时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藏羚羊被大量捕杀,猴子袭击农庄,非洲人围着动物图腾欢歌的场面,提出问题:①What has happenedto theantelope ?②What are the monkey doing ? why ? ③What are the people doing? why?通过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认识到人类与动物的密切关系,随后出示英语诗人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的肖像,简单介绍其人及作品《古舟子咏》(《老水手的故事》)。通过解读与听力材料相关的知识,达到对听力内容的一定预测,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提高听力训练的效果。 (2)听力题型的再设计学生从初中英语听力到高中英语

高中信息技术全套教案(经典)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教学器材:投影仪、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1、引言 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这章的内容对学习信息技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知识,计算机的安全与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学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同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到20世纪后叶我们把信息与信息技术交流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 (举例)有关信息、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说来,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直接从生产、生活、科研活动中收集和获取信息,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获取间接的

信息。其中计算机网络上收集和获取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 请阅读P2—P4。 (实例演示) 从信息学的角度,从为了解1990年到1999年十年中,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分析相应的教育发展情况作为例子,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示例告诉我们信息世界里,必须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 操作步骤:A、连接上网, B、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 C、检验结果: D、依次选取“中国教育概况”“中国教育科研网” E、从中找到数据输入到电子表格中, F、再把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表示。 4、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由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它的技术范畴。信息资源已成为同物质资源同样重要的社会资源。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实现资源共享。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信息成为所有人可共享的社会资源。 5、归纳、总结: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 6、讨论思考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那些途径? 归纳总结: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 布置作业: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有哪些主要途径?

高中英语的读写整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10443957.html, 高中英语的读写整合 作者:余信路 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4年第11期 【摘要】本文先分析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凸显的问题与原因、并梳理了高中英语读写的关系,后重点介绍高中英语读写整合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问题原因读写关系读写整合 一、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凸显的问题与原因 1.凸显的问题:主要有审题能力差,字数不足;篇章意识差,结构不完整;词汇和语法错误较多;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 2.原因:一是没有开设专门的英语写作课,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英语写作基本功的系统训练,也不知道该怎么上写作课才会更有效;二是学生的阅读量小和阅读面窄,词汇量小,写作语言素材贫乏;三是学生缺少良好的阅读策略与写作策略,篇章意识差。 二、高中英语读写的关系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更是写作的基础。阅读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写作素材,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词汇、储存句法和语篇知识,学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写作技巧。大量阅读又有助于培养语感,并逐步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 反之,写是读的成果,更是理解和重塑读的过程;写作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和准确地理解文章,了解作者写文章的背景和真正的意图,阅读能力也能得到提升。总之,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需要进行读写整合。 三、高中英语的读写整合 1.概念。“读写整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2.高中英语的读写整合 (1)读写整合的必要性。高中英语内容多,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读写方法指导和分阶段的读写训练;学生也由于课外接触的读写材料非常有限,而没有进行较为系统的读写训练。在高中阶段,教师对学生进行的阅读训练只局限于做阅读理解题,写作训练则是写几篇小短文而已,这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去甚远;学生没有养成阅读英语的习惯,只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全书教材分析(必修)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浙教版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紧紧围绕这一总目标编写教材,按照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本教材之后,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地操作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健康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 从教材内容设计结构来看,本册教材由7章组成,每一章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主题。其中第一章是概括性的,为后续各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其后各章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交流和评价)有侧重地展开的。全书课时分配计划如下表所示,大约需要32课时完成。 课时分配计划表 标题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 技术 第二章 信息的来 源与获取 第三章 信息的编 程加工和 智能化加 工 第四章 信息的 管理 第五章 信息的 表达和 交流 第六章 网页的 设计与 制作 第七章 信息技术与 社会 课时数 1 1 20 5 3 1 1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包含“信息及其特征”、“信息的编码”以及信息技术三节。这一章是高中生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讲,通过介绍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将学生引入奇妙的信息世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求知欲。既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过去,也揭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产生对生活中新技术的信息敏感度,能够紧跟信息化时代潮流。同时,通过一定情境案例展示,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现实应用有所体悟,并且让其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本章的重点是能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并能对应实例说出其特征。本章的难点是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 第二章“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本章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的首要环节,分为四节。第一节“信息获取的方法”,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能有效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同时让学生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意义,学会选择恰当的方法获取信息;第二节“因特网信息的浏览与获取”,通过搜索引擎的应用,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技巧,学会在网络中高效查找所需信息;第三节“网上资源检索”,掌握运用搜索引擎和主题目录在因特网上检索相关信息资源的方法;第四节“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了解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的三种主要方式与评价标准,初步掌握网络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信息的加工”,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分别是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多媒体信息加工。其中,多媒体信息加工包括音频、视频、图像三个方面的采集与加工,这部分是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衔接较多的一部分,是初中内容的深化,并且更注重应用性。第三章中信息的编程加工主要依托VB程序进行介绍,通过体验一个完整的程序设计过程,让学生懂得用编程加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客观认识程序设计的本质,消除对编程加工信息的神秘感和畏难心理。其后,通过体验几个智能化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

Qaduoa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Qaduoa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 Shakespeare 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开江县普安中学梁德义《全日制一般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明确提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要紧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生活的全球化使外语,专门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因此,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是宽敞中学教师面临的新课题。运算机辅导教学(Computer Assistant Instruction 简称CAI),网络辅助语言教学(Web Assistant Language Learning 简称WALL)和数字化多媒体语音室在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大大补偿了传统英语教学中的不足,丰富了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和结构,改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实现了趣味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一、用CAI实现听力教材的优化整合 高中英语教材在听力内容的选取上给予了较强的时代感, 信息量大,词汇覆盖面广,句式复杂、语速快;在题型设计上 少选择判定,多回答问题,填充表格,需要填充的信息多,这 对高中学生的听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听力教学中,本人充 分利用CAI多媒体技术,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变换

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坚持采纳Mary Underwood提出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即:听前时期(pre-Listening),听时时期(while-listening),听后时期(post-listening),排除学生听力障碍,树立学生对英语听力的信心。 1、听前时期 (1)解读听力资料在放听力录音之前,教师引导学生扫瞄一些与听力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或学生熟悉的图片,提示关键性词语,依照话题提出启发性问题,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和生活经历,形成“头脑风暴”,使其对听力内容有初步的感知,通过口语练习克服语言方面的障碍,明白得生词,提高学生的听力明白得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例如:高二英语unit l3 The water planet的听力内容,导入时我第一用多媒体展现藏羚羊被大量捕杀,猴子突击农庄,非洲人围着动物图腾欢歌的场面,提出问题:①What has happened to the antelope ? ②What are the monkey doing ? why ? ③What are the people doing? why?通过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认识到人类与动物的紧密关系,随后出示英语诗人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的肖像,简单介绍其人及作品《古舟子咏》(《老水手的故事》)。通过解读与听力材料相关的知识,达到对听力内容的一定推测,排除学生的惧怕心理,提高听力训练的成效。 (2)听力题型的再设计学生从初中英语听力到高中英语听力,从听力内容,题型设计,听力要求差不多上一个大的飞

公开课英语读写结合 教案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 高一英语 1 教学设计 Teaching Procedure 教学 课题 Imitating writing 授课 教师 桑宝国 授课 年级 高一 课程 类型 读写结合 ——仿写 学情 分析 本班为高一英语A 层,英语学习主动性较强,但是在写作方面,基础不扎实,大多数同学思维逻辑不清晰,句型单一。但是,学生有一定的课外阅读量,所以学生需要有欣赏文章的意识,养成仿写的习惯,从而进行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的借鉴,最终提高自己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 目标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 analyze the structure of three passages. 2. appreciate the ideas and language of three passages . 3. complete a brochure of a city in group. 教学步骤 活动内容 设计意图 Step1 Leading in 1. Group students by the cities they have traveled in. 2. Ask students to talk about Paris, Venice and New York. Lead into the topic and arise students ’ awareness of how to talk about a city. Step2 Reading 1.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s and find out the main idea. 2. Help students analyze the passages. 3. Ask students to talk about sentences which they like best. Make students focus on structures. Make students focus on ideas. Make students focus on language. Step3 Imitating writing 1. Ask students to complete a brochure in groups. 2. Ask students to present their works in class. Ask students to apply strategy of imitating writing Step4 Home work Make a brochure of their favorite cities. Help students consolidate the strategy of imitating writing.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设计(广东版)

《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用书体例 前言 为了帮助老师们领会和使用好《信息技术基础》这本教科书,我们编写了这本教师教学用书,为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本书主要内容:教科书是怎样编写的,用这本教科书如何教学,如何对教学进行评价,提供参考的课程资源。 关于教科书怎样编写的问题,本书分三个层面阐述:第一层面是教科书编写说明,对整本书的编写指导思想、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活动设计、编写体例说明等进行了较详尽的介绍;第二层面是章教材分析,对该章教材的主要内容、体系结构和功能,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等进行了分析;第三层面是节教材分析,对该节内容的教学重点、难点等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三个层面的阐述,老师们可以从整体和局部来把握这本教科书。 关于用这本教科书如何教学的问题,本书对教科书全书和各章、节都给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活动指导、课前准备等,希望对老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于如何对教学进行评价的问题,本书对教科书各节都给出了教学评价的建议,内容包括评价内容、评价要求和评价方法,希望学生养成对学习进行评价的习惯。 关于提供参考的课程资源,本书对应教科书各节书给了一些参考资料、参考网站,练习题或实践项目给了参考答案或提示。 本书的体系结构基本按照教科书的章节体系,编写体例:章设置“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建议、课时分配建议”,节设置“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练习参考答案、参考资料、参考网站”。 本书仅供教学参考。教师教学活动的安排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按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要求来进行。 本书主编,参加本书编写的有: 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尚需教学实际的完善,我们诚恳地希望老师们为这次课程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对于书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欢迎老师们及时批评、指正。来函请寄:,E-mail: 编者 2003年12月

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教案 〖课程题目〗 信息需求的确定及信息的来源 〖课程标准〗 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需要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教材〗《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学习目标〗 ◆知识性目标 1.了解信息与载体的涵义。 2.了解信息的主要类型。 ◆技能性目标 1.学会根据任务和问题确定信息需求。 2.学会根据任务和问题绘制信息需求表。 ◆情感性目标 1.结合当前信息社会,能够辨证地认识信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是问题解决式,由教师结合主题和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准确地开展活动,同时,随着学生的活动进展情况,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

经过师生有效地交流和讨论加以解决,再通过具体的评价,最终实现主题任务需求。

〖信息需求样表〗 信息需求表 信息来源类型表 〖课后练习〗 1.林华同学所在小组准备出一期关于“神舟七号”飞船的黑板报,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相关素材()。

①上互联网②咨询相关专家③查阅相关报刊④参观航天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某同学想知道“地球自转方向”,通过网上搜索查询得出两种不同的答案,一是顺时针旋转,二是逆时针旋转,面对这种情况,怎样判断哪种结果是否正确比较好( )。 A、查找的是否专业的、权威的、可信度高的网络科学数据库。 B、查询的结果多少而定,得出相同的结论多的就是正确的。 C、网站界面设计的是否美观,界面设计的好的数据比较准确。 D、看查找的速度如何,速度快的网站比较准确。

高中英语读写结合课堂教学

高中英语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一中胡登阁 摘要写作是英语教学过程中难度大、对综合技能要求高的一个版块。高中英语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相对不足,更是给英语写作的教学和训练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当前广西区全面铺开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加高效、高质地整合课堂、培养学生准确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尤为重要。本文重在探讨如何运用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语言学理论,将读和写有机地融合在课堂里面,以阅读促进写作、以写作巩固阅读。 关键词语言输入语言输出读写结合新课堂教学 一.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遭遇的困境 于中学生而言,学好英语的关键在于掌握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考试是这些基本技能的题型化的表现。在我国,英语教学是作为一种外语教学来进行的。在多数地区,在大部分情况下,学习者缺乏自然的语言环境,不能像英美本土人那样通过自然的交往而习得英语。因此,课堂成为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然而,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学生不能在听、说、读、写的各个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其中,写,考试中也称书面表达,是学生最为薄弱的环节。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写作中常遭遇以下困境: 1. 词汇量小,用汉语完全可以理解作文内容,在尝试用英语表达的时候却无处下手。即使写出了几个句子,也会因为拼写错误、词语误用等情况而造成所作文章漏洞百出。 2. 语法不过关,不会灵活使用相关句型。相当部分的高中生写作中的语法不规范,句子结构混乱。缺少句子成分、主谓不一致、时态误用、被动语态不规范、从句使用错误等是最为常见的一些问题。这也是造成一部分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被我们称为中式英语的根本所在。 3. 语感较弱,整合全文的能力不足,不会使用起承转合的连接手段将各个句子在语义和语用上衔接成为一篇条理清晰、通顺连贯、逻辑严密的短文。 以上所述是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常见的问题,不尽然全面。但这些问题已经足以令部分学生产生了畏难心理:平时习作应付,考试作文跳过。作为英语教学的课堂实施者,反思写作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没

高一信息科技《信息科技基础》校本教材(2017版)

第一单元信息及其数字化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本节知识点】 1、信息 是事物通过一定的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资料、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 2、信息的载体 可以是信息的表现形式,如文字、符号、声音、语言、图像、动画等; 也可以是承载信息的物质,如报纸、期刊、电视、广播、电脑、手机等。 3、信息的主要特征 处理性、传载性、共享性、时效性。 4、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 信息处理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信息传输等方面。 在信息处理中,应该注意:全面获取、准确加工、规范表达、安全传输。 5、信息处理的工具 传统的工具有纸、笔、算盘、电报等; 现代的工具有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扫描仪、绘图仪、打印机、计算机等。 6、计算机处理信息的特点 高速、准确、自动。 7、现代信息技术 通常是指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处理技术。【相关练习】 1.关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教材是一种信息 B.教材中的文字是一种信息 C.教材中的内容是一种信息 D.教材中的数据是一种信息 2.关于信息,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信息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具有传递性 B.战争的信息可以通过点燃的烽火来传递 C.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认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错误的知识” D.信息无处不在,但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 3.关于信息,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树木的“年轮”铭刻着树木生长年龄的信息 B.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认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知识 C.信息随着载体的物理形式变化而变化 D.文字、声音、图像都可以作为信息的载体 4.关于信息,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信息无处不在,但并一定都是真实的 B.信息、思想、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 C.信息无论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具有传递性 D.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认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知识 6.关于信息的载体,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信息会随着载体的物理形式变化而变化 B.信息可以不依附载体而独立存在 C.同一条信息只能依附于同一个载体 D.“鸣金收兵”,其信息的载体是声音 7.关于信息技术,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物已经完全取代纸质出版物 B.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产生巨大影响 C.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也有消极的一面 D.古代信息处理手段可以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发挥作用 8.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其主要用途是()。 A. 发布信息 B. 编撰信息 C. 沟通信息 D. 处理信息 12.日本大地震后,小明首先从微博上获得了消息,后又收到有关的手机短信,晚上还从电视上看到报道。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第一章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1.知道信息的含义;2.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3.知道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教学重点: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 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含义 教学方法:教授、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 人类已跨进21世纪,迎来了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正确。为了使我们大家能够具有应用信息技术基本素质,浙江省在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 在整个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以下的内容: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文字处理的相关知识、网络基础及因特网应用、网页制作、程序设计初步知识等。当然了,我们在课堂上所讲的都是一些基础的知识,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对相关的方面进行深入的钻研,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我们也可以互相讨论。 二、新课讲授 1.说了这么半天的信息技术,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信息。 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那么什么又叫消息呢。在电子通信中,信息以电子方式从一个装置传输到另外一个信息单位叫一个消息。 而在习惯中,消息是一种新闻的体裁。 而在计算机的学习经常要用到的数据的含义则是:数据是用来描述对象、概念、条件、状况、关系等的文字、数字、符号、图形或声音的集合体。 当数据出现在上下文中能被人们解释和理解它的意义的时候,数据就成了信息。

2.明白了信息的含义后,我们来学习一下信息技术的含义,所谓的信息技术就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技术。 获取信息就是指通过那些途径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处理信息就是指我们如何来对所收集到的众多的信息进行加工,找出对我们有用的部分。 存储信息就是指对我们所处理好的信息进行储存,写在纸上、使用计算机存储还是使用别的方法进行存储。 传输信息就是指如何和他人或都在另外的地点使用信息。 3.获取信息的途径一般有两种,直接的和间接的。 直接的方法的优点有:信息可靠性强 直接的方法的缺点有:费时、费力 直接的方法举例:做科学研究、做调查 间接的方法的优点有:省时、省力 间接的方法的缺点有:信息可靠性不强 间接的方法举例:报刊杂志、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 在信息技术的课程中,我们主要讲解从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在有目的的进行信息的搜集和获取,并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保存和传输。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远古时代,人们是通过感观来收集和处理信息。 2.近代,电报、电话的发明扩大了人们处理信息的时间,缩短了空间。 3.当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人们传输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小结: 1.什么信息 2.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整合课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整合课教学案例 1、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以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为目的,通过网页的形式将英语学科学习任务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把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起来。 2、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以网站为平台自主探究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基于课程整合思想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正是借助其他学科中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来驱动教学。任务是学科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日常用语的基础上,以询问职业为背景,培养学生谈论自己与他人的职业及自己与他人将来想从事的工作,通过对话练习能掌握询问对方职业的常用语。 学生情况分析 我的学生究竟能在网络上学到多少的英语知识?网络可以使学生获取哪些方面的英语知识?这两个问题是我在设计这堂课和网页想得最多的。根据我们学生英语的实际掌握,绝大多数的学生不能看懂纯英文的网站,如果也像语文一样让学生自由探究,既不实际也不合理。网络最大的特点是交互性,所以是培养学生读和写的最佳手段,而我们的课堂应该让学生其他方面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教学整体设计思路 本课旨在运用网络手段采取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真正溶入我们的课堂教学。 这堂课的设计紧紧扣住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的特点,在教学上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教学设计转变到以学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主动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读写结合的写作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读写结合的写作教学反 思 摘要:新课标倡导面向全体学生,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本节写作课的设计,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变被动的写作为积极主动的读写。学生在读说写的过程中复习了语言知识,提高了语言技能;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合精神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在阅读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并加以整理和归纳,从而进一步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词汇读写 本课遵循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在此基础上,特别注意提高学生用英语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此外,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本课还依据贴近真实生活的原则,阅读材料的选择源于网络(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第二模块第二单元the

Olympic)题目为the benefits of the sports的文章。教师依照教材写作的要求,编写写作任务,写作题目是My favorite sport. 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同时,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英语做事情的过程中,通过体验学习和习得语言,用恰当而丰富的词汇、句型来表达思想;以至得体的社会交际意识等语言运用能力得到较充足的训练。通过完成任务,学生感受到的写作是与句型结构和话题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发展其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 高一人教版教材二模块与一模块相比,语言材料层次较高,难度有所加大。本单元的话题是体育运动.本单元涉及的要点包括体育运动的方方面面,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读写结合。写作题目的设置来源于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模块二的第二单元Writing 内容My favorite sport。学生对关于体育的话题兴趣浓厚,能引起学生共鸣。教师根据这篇文章设计的写作任务,题目为“My favorite sport” 写作任务与阅读文章具有相关性,符合高考对该题型的要求。 学生为西安26中高一年级一班学生,共60人。学生热情、英语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但是,学生对读写结合的写作题型接触不多,而且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写作比较害怕。在很多时候,学生甚至不能用一些简单的单句来正确表达,更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浙教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浙教版) 编写指导思想和教材特点 华东师范大学陶增乐 一、编写目的及编写指导思想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这门课程年轻而富有活力,但建设的时间还很短,教师和学生对如何教和学这门课程都缺乏经验,同时由于本课程的一些特点(如发展快、实践性强等),对教师的教和学都很具挑战性,提高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显得更迫切。因此,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和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教师用书是十分必要的。 编写本套教材的目的是: 1. 为全国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提供基本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可探索高中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一般过程和规律。目前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人才的信息素养的培养,编写出能直接用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2. 为教师全面实施《标准》的基本理念提供具体的指导,保证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能得到正确的落实,便于教师科学、全面地把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和教学过程。 3. 作为师范大学长期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的教师,我们将教材编写、实验区试验、课程评价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显然,做好当前的教材编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我们为基础教育应作的贡献。 编写的指导思想: 1. 以《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强化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特别重视培养未来公民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 2. 从高中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学科知识基础出发,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和对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打下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基础。 3. 着力改变本课程现行教材内容以软件操作为主的倾向,强调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的奥秘,感受信息文化,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4. 教材以实践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法,如组织“讨论交流”、“实践体验”、“综合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整书)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整书)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本书地位: 本模块是培养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基础,具有普遍价值,为必修模块。本书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实际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本书章节之间关系: 本模块由四个主题组成: 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处理与交流

信息技术与社会 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 教材内容: 1.定性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有以下亮点: (1) 内容编排角度新颖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在内容编排上打破了传统的以技能模块为教学单元的教材编写思路,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呈现教学内容,让人耳目一新。 (2) 注重信息文化的渗透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非常注重信息文化的渗透,人文性很强,无论是教科书正文的阐述,还是各种联系的设计,都很重视信息文化的培养,尤其是重视相关历史文化背景的引用与介绍。 (3) 内容广、知识新

《信息技术基础》覆盖的知识点范围广,内容新,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习尽可能多、尽可能前沿的信息技术知识。 (4)给教学活动额实施留有较大的空间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秉承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对教学内容不过于限制,特别是在信息加工模块更多的是学习思路和方法的指导,很少涉及具体软件的操作步骤。而且也不指定具体的应用软件,大大提升了教师教学的弹性。 2.定量分析 (1) 章节与全书关系分析 ①章节与页数 表1 各章页数一览表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二 章 信息 获取 第三 章 信息 的编 程加 工和 智能 化加 工 第四 章 文本 和表 格信 息加 工 第五 章 多媒 体信 息加 工 第六 章 信息 集成 与信 息交 流 第七 章 信息 资源 管理

高中信息技术优质教案全套合集

高中信息技术优质教案全套合集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教学器材:投影仪、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1、引言 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这章的内容对学习信息技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知识,计算机的安全与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学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同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到20世纪后叶我们把信息与信息技术交流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 (举例)有关信息、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说来,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直接从生产、生活、科研活动中收集和获取信息,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获取间接的信息。其中计算机网络上收集和获取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 请阅读P2—P4。 (实例演示) 从信息学的角度,从为了解1990年到1999年十年中,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分析相应的教育发展情况作为例子,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示例告诉我们信息世界里,必须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 操作步骤:A、连接上网, B、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课程的整合优势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课程的整合优势 ●与听力教学的整合优势 传统的听力教学,主要以录音机和教师口述来完成,方法单一,控制不便。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英语听力教学具有以下特点:①听力材料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形象生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听力材料内容丰富,可以是奥巴马的总统任职演讲,也可以是BBC或VOA的新闻播报。这些材料语音纯正,内容又贴近实际。学生很容易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地道的英语。③在播放形式上,可以方便地实现快进、后退、反复、暂停等操作。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难读的句子和段落进行反复听。 例如,笔者给学生播放《英语大王》中的动漫,第一遍采取光听不看字幕的方法,让学生看后回答几个问题以检查学生听的效果。第二遍采取边听边看英文字幕的方法,以保证学生完全理解动画内容。第三遍采取边听边看中英文字幕的方法,让学生在训练听力的同时,又学习了一些词语、句子的英文表达。 ●与口语教学的整合优势 中学英语是一门语言科目,但在教学中缺少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开设“英语角”等形式帮助学生打破哑巴英语的现状,但对一些英语口语基本功

差、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学生来讲,他们无法适应这种训练。英语口语训练如果有了信息技术的加入,就可以打破这一僵局。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口语教学软件,让学生进行人机对话。在学生对音标、单词、句子进行点读、跟读后,系统对学生的发音给出评分,激励他们不断调整发音,直至标准。此外,教师还可以找出一些原声配音软件,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训练口语。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英语教材必修 3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一课时,笔者先播放课文reading 部分的相关画面,让学生观看影片;播放第二遍的时候,关掉影片中的声音只播放画面,同时找几位学生分角色扮演影片中的不同人物,给影片配音。这样的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并达到了开口训练的目的。 ●与阅读教学的整合优势 简单地把课文阅读要求及题目搬上幻灯片来展现英语阅读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了。现在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一方面,学生可以借助声、形了解阅读文章的背景知识,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中的资源,进行内容更为广泛的英语阅读。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英文作品,还可以了解时事新闻、大千世界,从而激发英语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例如,在选修6 unit 1 Art一文中笔者向学生介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