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注职工心理健康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注职工心理健康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注职工心理健康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注职工心理健康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注职工心理健康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牛丽宇

(河北省劳动关系职业学院 石家庄市 050091)

[摘要]当前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极大的影响了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工会组织应从心理学角度深入探讨如何去推动全社会都来关心职工心理健康问题,促进社会和

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和谐社会;职工

[中图分类号]D 41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636(2009)01-0062-03

[收稿日期]2008-10-16

[作者简介]牛丽宇(1966-)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省劳动关系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主任,副教授,硕士。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做大量细致、艰苦的具体工作,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与好转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和谐社会不但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包括人的自我身心和谐,其前提就是心理健康,因此关注每一位职工心理健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当前社会转轨变型的过程中,生活节奏急剧加快,社会竞争压力增大,各种社会心理应激因素大幅度增加,部分职工本来就普遍偏低的心理素质正面临着异常严峻的考验,职工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和延缓了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一、当前我国职工心理健康状况极不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什么叫作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身体、心理及对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在这个“生理———心理———社会”的健康模式中,生理、心理、社会这三个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生理疾病可以恶化心理状态,心理疾病也可能导致生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出现障碍,引起病变;生理疾病和心理状态与社会适应性更是紧密相关;特别是心理,在这三者中起着一种联系、沟通的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健康在人的整体健康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关键的作用,而我们却正是在这一点上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据有关研究表明,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人,几乎都受到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的困扰。近年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国内众多知名媒体,做了“中国职

工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表明,有25.04%的被调查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2.24%的被调查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精神上的压力致使自我感觉不开心、觉得自己在工作中无法担当重任,身心疲惫,烦躁易怒,心情沮丧,疑虑重重,挫折感强等等;与之相关的慢性胃炎、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疾病的发病率也较高。这种状况应引起有关部门和人员的高度重视。

二、职工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职工心理健康状况不同,对问题的反映和采取的行动也不一样。如:在同样的环境状态下,有的人会产生抑郁的情绪,有的人却能自我摆脱,由此可见,心理健康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很大。

(一)不良心理健康状况对社会、企业、个体的危害严重

不良心理健康状况对社会的影响十分明显。一是加重社会经济负担;心理或精神障碍造成的负担,在目前中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第一,已超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二是摧残人力资源;中国各种心理疾患所致的劳动力丧失占全部疾患的20%。三是增加社会负担;据统计,一般一个人自杀会对6个人造成影响,在对家人、亲友造成巨大心理创伤的同时,还给国家、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四是危害社会安全;大量有心理问题或精神疾患的人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与治疗,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心理不健康的人,一旦遇到刺激,哪怕在正常人看来是

62

微不足道的刺激,都可能会导致杀人、放火、投毒、毁坏财物等恶性事件发生,造成难以想象的恶果。五是对社会的稳定产生影响;近年来,企业中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不能说与此没有关系。如果不采取必要措施,从根本上消除职工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引导职工及时化解不良情绪,将严重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不良心理健康状况对企业生产经营同样也产生恶劣的影响。企业的主体是职工,职工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就会导致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的下降,引起企业内人际关系的紧张,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效益。企业管理层的心理问题有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特殊行业职工的心理问题甚至还可能给社会和环境造成突发性灾难,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形象损失和经济损失。

不良心理健康状况更会对职工家庭造成负面影响。事实上因为心理障碍的原因,近年来职工离婚案增多、婚姻质量欠佳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由于性格怪异引起的夫妻争吵、家庭经济纠纷及家庭暴力的现象,人们已经司空见惯。这不仅影响了职工的生活质量,更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不良心理健康状况对职工健康的危害是巨大的,也是危险的,在相当多的企业里,职工由于心理疾病增多,导致身体健康状况下降,甚至逐渐被抛向社会的边缘。

(二)个体心理和谐问题对整体社会和谐影响巨大

和谐社会是由许多和谐的团体组成,和谐的团体则由许多和谐的个体组成,因此,只有个体和谐了,整体社会才能和谐。从心理学角度讲,个体要达到和谐首先是心理要健康、心态要平和,如果个性存在缺陷,比如说自私、依赖性强、报复心强等等,很多人就不愿意与其交流互动,他们也无法与别人形成相互理解、和谐相处。如果一个管理者的性格失衡,会让他所管辖的区域充满紊乱的情绪,团体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在这种环境中感受到紧张和混乱。如果家庭中出现一个心理有问题的成员,这个家庭平静和睦的氛围、亲情浓郁的关系以及家的温暖幸福感就会烟消云散。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健康的,相互之间的交往会彼此正常、相互包容,不会出现暴力、凶杀等种种非正常的过激行为甚至犯罪事件,就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心理健康,社会应对职工心理健康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

三、促进职工心理健康的措施

当今时代,不关心职工心理健康的社会是不负责任的社会。我们应如何从社会、企业、个人及工会的不同层面和角度来促进职工的心理健康呢?

(一)从社会层面来看:

一方面,可以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消除体制转换对职工形成的巨大社会压力,建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根本上消除心理疾病产生的根源。这不但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治疗由于社会压力过大所致的心理疲惫,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局面”,心理疾病就失去了滋生的大背景。如果能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心理压力就会保持在一个合理而适度的水平,使职工保持在高效、健康、愉悦和昂扬向上的职业状态。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对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多种心理疏导或治疗的方法,减轻心理疾病的影响。在较短时间内,我国的心理咨询业无法达到欧美国家的水平,但重视心理健康、探究心理健康教育与治疗的方法却十分必要。如结合我国的国情,可发展电话心理咨询与网络心理咨询;在工会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咨询中心,建立专门的网站,由训练有素的心理咨询员帮助职工解决心理方面的疑难问题,使工会组织成为职工的“心灵驿站”。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对心理咨询业的规范,加大扶持力度。

(二)从企业层面来看:

首先要注重相关制度的建立,建立并完善部门间的相互尊重与合作、同事间的相互尊重与合作、上下级间的相互尊重与合作,共谋充满活力和朝气的企业文化氛围的形成。如:企业可建立和完善类似E A P的制度(即发达国家通行的企业职工帮助计划),请专业人员测量职工心理生活质量,及时指导和帮助职工排遣和预防心理疾病。

其次要精心设计与改善工作环境,一方面改善工作硬环境———物理环境,关心职工的人身安全与生活疾苦,放弃不人道的观念与做法,使劳动从超长时间、超负荷的劳累折磨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通过团队建设、职工生涯规范等手段,改善工作的软环境,丰富工作内容,引导发展方向,最终消除职工心理问题产生的诱因。

再次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消解职工的心理障碍。如:可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等宣传工具,让职工从多角度、多渠道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鼓励职工遇到心理问题时积极、主动寻求帮助,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三)从工会角度来看:

63

工会是联系党、政府和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改革日益深入的社会转轨变型期间,工会肩负着上为职工陈情疾苦、排忧解难、谋取最大化利益和下向群众讲解政府宏观调控、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处理长远根本利益与局部眼前利益关系的重大责任。因此,现实中存在的职工心理健康问题自然也是工会组织关注的重大问题。

各级工会组织要发挥好职工之家的作用,帮助职工在日常繁重的工作中处理好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正确认识新时期独有的节奏和压力问题,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尽快适应改革新阶段的特点,让工人弟兄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各级工会领导机构要及时看到在工人阶级内部出现的新动向、新趋势、新问题,认真理解党中央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重视“以人为本”这个基本核心在新阶段的重大作用,重视职工群众心理健康这一迫在眉睫重要问题的严重性,发挥工会组织在群众中的“水中鱼”的天生优势,积极协助并推动政府和企业缓解和解决这个大难题。

(四)从个人层面来看:

一要善于调节情绪,学会利用多种办法转移或宣泄不良情绪,能保持情绪稳定与心理平衡,对外界的刺激反应适度,行为协调;二要注意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多参加社会活动,多一些和同事、同学、朋友之间乃至家庭成员之间坦诚相对、推心置腹的深度沟通与交流,主动感受友情和亲情的熏陶与滋润;三要加强自我修养,陶冶情操,注意保持平和心态和欢愉心情,增强自我保护、自我疏理、自我安慰的能力;四要注意培养业余爱好,丰富单调枯燥的生活,处事乐观,满怀希望,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状态;五要注意科学合理的饮食,注意体育锻炼,劳逸结合。

我们应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让工作变得更安全、更健康、更愉快”的目标和国际劳工组织主席提出的“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体面的工作”的口号,密切关注职工心理健康,全力促使每一位职工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如果大家都有一种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我们就不需要再谈和谐社会,因为社会本身就已是和谐的了。

参考文献:

[1]心理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N].广州市:广东省科技报,2007-11-07.

[2]中国职工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报告[J].北京:企业文明杂志,2005-03-25.

[3]中国员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w w w.c h i-n a h r d.n e t.2005-07-01.

[4]王忠福,张培春.心理和谐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02.

[5]梁彩花.和谐社会构建心理学视觉[J].湖北:求索,2006-09.

[6]关注改制企业职工心理问题.金羊网.2005-04-29.

[7]解思忠.国民素质忧思录[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7-02

T o C a r e f o r Wo r k e r s'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H e a l t ht o A c c e l e r a t e

S o c i a l H a r m o n i o u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L i y u N i u

(H e b e i 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o f W o r k i n g R e l a t i o n s h i p,S h i j i a z h u a n g,050091)

【A b s t r a c t】C u r r e n t l y,t h e s i t u a t i o n o f t h e w o r k e r s'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h e a l t h i s d i s t u r b i n g u s a n d h i n d e r i n g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h a r m o n i o u s s o c i e t y.T h e w o r k o f t h e t r a d e u n i o n s h o u l d b e g i n w i t h c a r e s f o r t h e w o r k e r s'p s y-c h o l o g i c a l s t a t u s.W e s h o u l d t h i n k a b o u t h o wt o i n v o l v e a l l c i t i z e n s t o c a r e f o r t h e i r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h e a l t h t o b o o s t t h e s o c i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h a r m o n i o u s l y a n d h e a l t h i l y.

【K e y Wo r d s】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h e a l t h;a h a r m o n i o u s s o c i e t y;t h e e m p l o y e e s

责任编辑 孙宝璋

64

心理健康社会和谐学习资料

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心理健康是一种知情意协调一致的表现状态,具体表现为:了解自我,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人处;热爱生活,乐于工作;面对现实,接受并适应现实;协调与可控的情绪,人格完整,智力正常,行为与年龄适宜。 在康宁医院心理病房就诊的大量患者,有许多是由于家庭经济负担重,父母离异,儿童期的性骚扰,性格内向懦弱,夫妻关系不合,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压力大,长期无节制的饮酒等诸多因素出现了情绪的压抑,感觉生活中感受不到快乐,感觉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做事情懒散,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周身不适,有的人产生了焦虑,抑郁的情绪,自卑,自责,甚至悲观厌世,有了轻生的想法与行为;有的人看不惯他人,感觉社会对自己不公平,躁动,心烦,坐立不安,做事情没有耐心,产生偏执,仇视他人及社会的心理,出现了自伤,冲动,伤及他人,甚至出现危害社会安定的暴力事件。 导致上述悲观厌世,轻生的想法或者行为的原因,与遗传因素、当时的社会因素,家庭环境,目前自身身心状况均有着很大的联系。 悲观厌世是一种负性认知与情绪对自我的指向,这种指向可能源于家庭的教育模式,幼年的成长经历,形成的一种思维习惯,一

种对情绪的记忆,一种对自我的认同。在逐渐成长过程中,面临相似的状况时,一个人会不自主地去体会这种情绪。对于家庭而言,因为血脉亲情的联系,使大家有共同价值观,荣辱观,有共同的认知,在荣格心理学里称其为原型,当各种原型发生冲突时,一个人会表现情绪的失控,认知的偏差。 暴力事件的心理分析:挫折的积累导致消极情绪的积累,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分析,犯罪的动机大多是报复,目的是发泄私愤。这些人要么遭遇过挫折和失败,要么与他人有积怨。这些人在社会的价值体系中得不到认同,主观的错误归因是引发暴力事件的原因,冲动的情绪,薄弱的意志使得他们逃避现实,产生失落感,这种感觉使得他们产生超价观念,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寻求内心的平衡。 不同的心理学理论会对这些现状有不同的解释。然而,在这些严重事件发生前的心理干预可以缓解当事人的负性情绪,可以矫正当事人的认知,减少当事人因发生悲观厌世而自杀,或者冲动伤人危害社会的可能! 每个人都应该更加关心家人的心理健康,多与其交流、沟通,给予家人足够的理解及情感上的支持。如果发现问题及时带家人到专业的心理机构寻求帮助。每个人当感觉到一段时间内生活缺乏目标,情绪低落,心烦,忧心忡忡,失眠,工作效率下降,反复不受控制的思考问题,反复检查,周身不适却查不出问题时也请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寻求帮助与治疗。

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处的社会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化、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越来越宝贵,人越来越为效益所趋使;自主的、创造性的劳动和高级的智力劳动越来越多;人们的活动范围在不断拓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处理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为每个人所不可避免;各种各样的竞争强度也越来越巨大,人与人之间的收入、社会地位等差异越来越显着。 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正常人有许多人整天愁眉苦脸、心烦意乱、以安眠药渡日,长期在苦闷绝望中挣扎、煎熬,甚至走向自杀的绝路;有许多人终日以酒为伴、沾酒就醉,打人骂人;有许多人与人敌对、冲突、诉讼、犯罪;有许多人常常感冒,患高血压、关节炎等非器质性疾病,甚至身患绝症、早亡;有许多人无能、失意、潦倒、贫穷;有许多人学生学习不好;有许多人苦恼于性问题;有许多人不能和人正常的交往融洽相处,整日疑神疑鬼;许多家庭因成员的精神病而搞的苦恼万分;许多夫妻不和、争吵、打闹、离婚……。 可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类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健康的概念已不再被人们简单地定义和局限为生理健康,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健康的真正含义是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心理学家们对心理健康所作的描述是:有充沛的精力,有高度的适应能力,情绪稳定,心胸开阔等。事实上,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可谓是一对孪生兄弟,而心理健康从某种程度上讲要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有明显区别的是:它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⑴躯体健康; ⑵心理健康;⑶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 不少人认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就会影响内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一个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就会整天郁郁寡欢,最后导致真的一病不起。由此可见,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生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区别和联系: 生理是指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的机能。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心理过程。按其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 人的心理不是一般物质的运动,而是人的机体,首先是人脑这种以特殊方式组织起来的物质的机能、活动过程或运动。人离开脑就不存在心理活动。无脑的或患

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

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从法学角度看,虽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但其中最关键、最根本的事情,是要切实提升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水平。 为了这个目的,首先需要充分认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提升公民基本权利保障水平的地位和意义。 1、保障基本权利就是发展生产力。保障基本权利与发展生产力是统一的。《共产党宣言》有这样一段话:“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为什么是这样的呢?从政治经济学上,马克思、恩格斯把它归结为生产关系的变革,但在法律上,他们却是将其与“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

度”联系起来展开讨论的。换句话说,从法学角度看,那个时代生产力突飞猛进发展的原因在于人的基本权利,其中首先是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随后是政治权利,得到了此前从来没有过的尊重和保障。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解放的核心内容是人的解放——人的人身的解放,人的思想的解放,即人身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事实上,在今天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就是因为给了人们以较多的人身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经济生活领域的自由,财产权得到了较大程度的保障,经济才得到了与日俱增的发展。经验的事实表明,基本权利的保障水平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2、基本权利应该是法治、法制的首要价值;提升基本权利保障水平应该是法治、法制的基础性内容。过去这个问题我们谈得不清楚。确认法治、法制的价值涉及到对它们的使命、任务的认识。我国的主流法意识,过去在这方面的失

在改善民生中促进社会和谐

在改善民生中促进社会和谐 注重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 迫任务。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影响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民生问题日益凸显。针对这一情况,济南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改善民生摆到重要位置,努力做好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在为民、富民、惠民、安民中促进社会和谐。 坚持民意为先,切实转变工作理念和作风 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作为谋划工作的立足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 们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济南市委、市政府在每年年初研究 全年工作之时,首先进行民意调查,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在 此基础上提出思路和措施。同时,通过召开全市群众工作会议等方式,对广大党员干部进 行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教育,强化其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做到心系群众、服务人民。 把解决群众的所想、所急、所需作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办群众所需,是我们推动工作和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坚持从群众的所想、所急、所 需入手,解决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才能更有实效性。济南市委、市政府坚持通 过各种途径了解群众的所想、所急、所需,并把它们作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组织党员干 部定期到基层特别是到贫困农村和困难企业调查研究、蹲点挂职;实行工作联系点制度, 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市直部门都负责联系一个社区、村庄或企业;推行信访代理制,建立 领导公开接访、网上信访等制度,拓宽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 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推进工作的着力点。人民群众是 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济南市委、市政 府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注重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努力调动人民群众的 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搭建群众参与平台,推行民主恳谈会、领导干部联系群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等制度,凡重大事项都向社会公示、进行社会听证;在政府 网站设立“市长专页”、“市长信箱”、“群众之声”网页,在市属媒体开办“阳光政务”频道、“政务监督热线”栏目,在全市范围开展“泉城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讨论,广 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坚持民生为重,认真解决各种民生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 重点。为了促进社会和谐,济南市委、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解决就业、教育、社会 保障、医疗、住房、社会治安等各种民生问题。 努力扩大就业。通过实施有利于就业的产业、财税、金融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提供创业项目扶持等措施,改善就业创业环境;以金融、物流、旅游、会展为重点,着力

第三课 二、引领人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二、引领人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教案作者:李少华 职称:中学政治二级教师 工作单位:广东省南海信息技术学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良好道德的作用,理解良好道德在促进人生发展、推动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理解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 认同良好道德的重要作用,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认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对人生与社会的重要意义。 3.运用 自觉进行道德修养,推动个人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良好道德的作用表现为几个方面: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自身和事业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对于学生来说,能够促进人生的发展是道德最重要的作用,也是离学生的自身需求最近的作用,理解好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它几个方面。因此理解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是本课教学重点之一。 (2)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 高尚道德通过影响先进生产力发展、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调整人际关系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但学生由于年龄较轻、阅历较浅,无法深刻理解各种意识形态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让学生掌握高尚道德对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确定为

教学难点。 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要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意识形态,各种意识形态的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感悟道理,避免干巴巴的理论说教。 3.结构线索 按照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社会的线索,从良好道德对人生发展的作用谈起,过渡到高尚道德对于推进社会和谐(对先进生产力、其他意识形态、人际关系的影响)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一些经历关系到道德教育的成效,如社会一些不良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学生的判断能力弱,道德意识薄弱等。因此,老师不能将内容简单灌输给学生。必须在教学中引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事例,从实际入手,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并变成自觉行动,才能达到德育课的学习目的。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 用投影仪投影道德模范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投影:孔子、雷锋、王进喜的图片 讨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他们都具有良好的道德。这说明良好道德对他们人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良好道德是怎样促进人生的发展的呢? 一、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教师讲述案例:

(完整版)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合同

*****镇心理健康服务合同 甲方: 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有关规定,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22部委局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精神,推进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科学化和专业化进程,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乙方为甲方提供的服务内容 1、按专业规范的要求,承接家庭和个体咨询;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让心理健康知识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进行“嫁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2、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系列的有结构的讲座。乙方根据甲方要求,选择广大市民普遍关心的、与百姓生活戚戚相关的主题,并组织相关话题和听众进行深度互动。每月1次,1次约2小时。选择的主题包括:育儿问题、亲密关系、婚姻家庭问题、工作压力、人际关系、情感危机和自我提升等。 3、积极开展特殊人群社会心理服务。乙方应组织专业力量投入重点青少年的帮扶工作,老人、儿童和妇女的身心健康维护,言行极端人员和信访重点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 4、乙方需配合甲方做好*******调研、学习、交流等公务接待工作。 5、甲方交办的其他服务项目。 第二条:场地使用和服务费用 场地使用:

甲方免费提供工作场所给乙方使用,乙方必须管理、维护好各类器材、设施。 服务费用: 1、负责做好****辖区范围内重点青少年、言行极端人员和信访重点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其他具有治安隐患的特殊人群四类重点人员的建档,每年至少完成4个心理个案服务并形成案卷,并交一份至沙石镇综治办备案。 2、组织心理咨询师进社区开展心理咨询宣传活动:根据规模大小,每次500-1000元(40人内500元,40-60人800元,60人以上1000元),活动结束后需将活动方案、活动记录、图片整理成册,并交一份至沙石镇综治办备案。 3、团体活动:每次团体活动不低于2小时,人数不少于20人,400元/次,团体活动结束后需将活动方案、活动记录、图片整理成册,并交一份至沙石镇综治办备案。 4、心理健康科普宣讲:200元/次,人数不少于40人,宣讲结束后需将科普内容记录、图片整理成册,并交一份至沙石镇综治办备案。 5、社会心理服务:每个个案服务次数须不少于两次。特殊人群第1次按300元,第二次以后按200元/次计;其他人员第1次按200元,第二次以后按100元/次计。 6、突发事件应急心理危机干预:350元/人次。 7、奖励:社会治安特殊人群个案取得明显成效的,酌情予以奖励。 支付方式: 本协议签订之日,甲方向乙方先行支付人民币壹万元整(¥10000元)作为启动资金,其余经费依据本协议第二条第2款按季度据实结

和谐人际健康心理

和谐人际健康心理

————————————————————————————————作者:————————————————————————————————日期:

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保持心理健康 社会中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的,每一个人同样离不开与其他人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人们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人们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保持心理健康,需要人们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人类心理健康的适应,最主要的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我们知道,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致。人际关系的研究对健康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人际关系的好坏可以产生两大类情感。一类是结合性情感,表现为人际关系中的肯定、接纳、积极的态度,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另一类是分离性情感,表现为否定、排斥、消极的态度,会削弱人际关系。而情感又是反应人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方面。 善于与人交际,你会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剧。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并产生对集体和他人的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充实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通过人际交往,我们可以相互传递、交流信息和成果,使自己丰富经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启迪思想。 人际交往,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对别人的认识。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认识了对方。同时,又从对方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中认识了自己。交往面越宽,交往越深,对对方的认识越完整,对

如何诚信经营并促进社会和谐

诚信经营和谐社会 08年,是中国精彩的一年,无可伦比的奥运会带给中国无限欢乐,但08年的中国也祸不单行,大家还沉浸在512地震死去的人们的悲痛中,尤其是整座学校垮塌而失去生命的成千上万可爱的学生们,人们还没有忘记之前的菌甲素案致人死亡事件,以及之前轰动全国的奶粉致婴幼儿大头娃娃事件,金华火腿敌敌畏事件······事件尚未平息之际,三鹿奶粉事件又惊现出来了。 三鹿奶粉被测出含大量三聚氰胺,就为了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多,为了提高自己产品的所谓“质量”以及企业个人的利益。可他们却不曾想过,这一切带来的影响会有多大多大。“三鹿”乃是中国最大的奶粉品牌之一,亦是广大国人最信赖的奶产品,于是广大家长都购买这三鹿奶粉。因为产品质量问题,造成30多万婴幼儿不同程度患上结石病,还有少数因此夭亡。三鹿集团称,三鹿奶粉中存在三聚氰胺,是由于不法奶农向鲜牛奶中掺入了三聚氰胺。三鹿集团品牌管理部部长苏长生表示,生产的奶粉中出现三聚氰胺,并不是在生产环节发生。由于目前对三聚氰胺的监测没有标准,因此三鹿集团也没有监测。从去年9月份开始,全国原奶因为被大量抢购导致价格上涨,这使得许多厂商放松对原奶质量的把控,同时也给这些少数不法分子有可趁之机。是三鹿集团问题,是奶农问题,还是监管部门问题?这,并不确切,还有待查实。 我国近几年奶粉增长较平稳,因为经济水平提升以及家长对子女投入加大,使得婴幼儿等配方奶粉增长较快。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然而,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以及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在市场经济中,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不法经营者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在奶粉这事至关重要环节上添加三聚氰胺。不法经营者因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

常州-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试卷(83分-82分卷)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83分卷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 (A) 自我实现 (B) 和谐人际关系 (C) 保持人格完整 (D) 保持协调情绪 [分值:1.0] 2. 与人交流的误区是() (A)人们在耐心地倾听了别人的话语之后,常常不注意给予对方充分的回应 (B)以沟通双方的内心世界为目的,尊重对方 (C)在交流中保持敏感与自省,言语恰当 (D)听比说更重要 [分值:1.0] 3. 强迫观念指的是( ) (A)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 (B)外部强加于自己的错误观念 (C)头脑中反复出现,但又难以摆脱的固定观念 (D)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信念 [ 4. ()主张顺应自然、为所当为,协调欲望和压抑之间的相互拮抗关系。 (A)行为疗法 (B)森田疗法 (C)生物反馈疗法 (D)认知疗法 [分值:1.0] 5. “以德报怨”说的是人际交往中的() (A)宽容原则 (B)尊重原则 (C)互利原则 (D)保持原则 [分值:1.0] 6. 当你把目标选定为()时,你将发现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目标,你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实现它 (A) 变化 (B) 固定 (C) 完美 (D) 长远 [分值:1.0]

7. 构成挫折的因素是() (A)挫折源和挫折感 (B)情绪和心态好坏 (C)人际关系是否广泛 (D)婚姻家庭是否和谐 [8. 以下不利于睡眠的是() (A)睡房较暗 (B)定时运动 (C)每晚定时上床睡觉 (D)临睡前运动 [分值:1.0] 9. 培养个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 [分值:1.0] 10. 比较好地解释了人们为什么有时体力充沛、精神焕发,有时却浑身困乏、记忆力下降的理论是() (A) 体力节律理论 (B) 情绪节律理论 (C) 智力节律理论 (D) 人体生物钟理论 [分值:1.0] 11.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带来() (A) 安全感 (B) 幸福感 (C) 归属感 (D) 失落感 [分值:1.0] 12. “三人行必有吾师”、“多闻择其善而从之”,主张() (A) 主张自我约束 (B) 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 (C) 强调自我发展 (D) 主张自知知人 [分值:1.0] 13. 如果看到他人的成功和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倾向的强化属于()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心理健康与社会和谐

心理健康与社会和谐 关键字:心理健康;重要意义;主要任务;教育途径 心理健康是社会和谐的精神核。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人的不和谐情绪和心态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重要根源。如何加强对人们心理的引导、疏导和开导,是文明创建、和谐创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做到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几个方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在和谐,即心理健康。 健康、和谐的心理,是社会安全运行与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反之,则会对公共政策信用、人际信任、价值信仰等造成损害,影响政府行政效能,破坏社会的稳定和平衡,妨碍社会发展。人们是否拥有健康心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一、促进人的心理健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要有物质基础、思想道德基础,还要有心理基础。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时,不仅重视对社会和谐的整体思考,而且重视对人的心理健康的个体思考。而正是对人的个体的心理健康的关注,才能为整个社会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具体而又坚实的基础。 心理健康与自然环境、生活水平、文化背景、教育体系等紧密联系,研究和探讨如何构建心理健康,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物质基础是构建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人们的精神意识归根结底是来源于物质生活的,是对物质生活的直接反映。正如马克思所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所以,精神生活离不开相应物质生活基础的发展。从当前社会发展来看,心理不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利益的极度不均衡。解决的办法就是通过物质生活基础的发展,在效率优先的基础上兼顾公平,从而实现利益的相对均衡,达到社会的和谐。 2.教育辅导是构建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和谐的个体应当是一个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良好的综合发展体。其中,心理健康具有决定意义。就现实情况来看,心理咨询和心理和谐教育是预防和治疗心理不健康,保障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一方面是心理咨询网络建设。它是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了解人们的所思所想、所愿所求,找出不和谐的心理症结,并进行有效地疏导和诊疗。另一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它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跃上新的台阶,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国际地位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但与我国国际地位和世界经济影响力不相称的是:一些国人文明素质亟待提高,少数游客不文明的行为,几乎使“中国人”成为“海外旅游不文明行为”的代名词,严重损害国家形象。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提高国民文明素质成为一项迫切而持久的课题。 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国民文明素质高低、公共行为规范与否,不再是国民个人的小事,而是折射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水准,关系到国家形象、民族声望的大事。纠正少数人不文明行为,提高国民文明素质,对于端正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维护国家形象,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民文明素质问题的形成有其深层次的复杂原因,是个人内在修养和社会环境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国人在国内外公共活动中存在的种种陋习,仅仅依靠法律或制度的强制矫正,或是单纯采取正面的宣传教育都是不够的。要从根本上纠治不文明行为,应内外兼修,坚持道德教育与依法管理双管齐下,在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同时强化外部约束。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在群众参与中养成。国民文明素质水平的高低不单纯是个人素质高低的问题,它取决于国民素质整体水平。因此,作为中国国民,应积极主动践行文明主导先行精神,争做“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的“五讲”公民。自觉将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道德观念新发展新需求紧密融合,逐步改变自己与现代文明生活不适应的不良习惯,崇尚文明、道德、礼貌、卫生、秩序的生活理念与精神追求。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在宣传教育中促进。充分利用手机信息、网络、报纸、电视新闻等媒体强化国民文明素质宣传教育,通过集中座谈、培训讲座、主题活动开展、典型树立等方式深化国民文明素质培养理念。紧紧抓住影响

最新-2019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精神卫生知识竞赛试题-精品

2019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及精神卫生知识竞赛试题 第一部分:常识题(可多选) 1.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哪一天 a. 3月1日 b. 4月7日 c. 9月10日d . 10月10日 2.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 a .抑郁影响每个人 b.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我行动 c .快乐心情,健康行为 d. 维护精神健康关键在个人 3、健康是指一个人 a 没有疾病 b 不感到虚弱 c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d 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4、困难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免费治疗条件(多选) a. xx市区户口 b. 家庭持有有效期内的困难证 c. 属于xx市三级防治络内 d. 患有精神分裂症或情感性精神病(抑郁症、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 5、哪些疾病可以办理精神疾病的规定病种(多选) a. 精神分裂症 b. 情感性精神病(抑郁症、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

c. 儿童孤独症 第二部分:案例题 (一)小明是二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只能安静地坐几分钟,坐在座位上也是转前转后,或者自己东摸摸西摸摸,有时甚至自顾自走出教室四处张望,老师提问时他常常不等问题讲完就要回答。在家也不安分,大人讲话时喜欢插嘴,父母管得很费劲。请问: 6、小明的情况最可能属于 a多动症 b 年龄小还不懂 c 性格问题 d 家庭教育问题 7、给小明父母的建议是 a 请老师帮忙教育 b 到儿童心理专科咨询 c 给小明转学 8、多动症目前治疗方法有(多选) a药物治疗 b 行为训练 社交能力训练父母教育方式改进 (二)小华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面临小升初,学习比较紧张。近一段时间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表现,经常眨眼、皱眉、摇头、耸肩,有时会经常清嗓子,甚至会说一些脏话。家人认为他是从外面学来一些坏习惯,大声呵斥他改正,可是没什么效果。请问: 9、小华最可能是 a 抽动症 b 品行问题 c多动症 10、抽动症治疗方法有(多选) a药物治疗 b 心理治疗 c 顺其自然 (三)小军三岁了,长得白净可爱,就是不爱理会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搭理,一岁多的时候小军就已会叫爸爸妈妈,可是后来就不肯叫了,平时就喜欢自己一个人玩,父母叫他就像没有听到一样,父母离开身边也无所谓,唯独非常喜欢看天气预报,请问:

促进社会和谐

6.2 促进社会和谐 一、判断题(判断以下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填写“A”,错误的填写“B”) 1.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 ) 2.贫困不仅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也是当前地区冲突、环境恶化等社会矛盾的重要根源之一。( ) 3.过激行为是有违传统道德和公共规范的一种丧失理智的行为。( ) 4.我们遇到矛盾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用理智来化解矛盾。( ) 5.“愤怒”一旦与“愚蠢”携手并进,“后悔”就会接踵而来。( ) 二、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选项前的字母编 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和谐社会”有着深厚悠久的思想渊源。下列名言警句中能体现中国先人对和谐社会极其向往的是( ) ①孔子的“和为贵”②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③墨子的“兼相爱”④庄 子的“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人类社会是在不断解决社会矛盾的过程中进步发展的。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发展经济与牺牲环境之间的矛盾 B.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素质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之间的矛盾 3.下列问题能体现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有( ) ①我国还有4()()O多万贫困人口需要解决②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问题仍然突 出③我国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④农村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面对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我们要( ) ①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②增强解决矛盾的自信,又要理性思考 ③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④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下列关于我国社会矛盾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化,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人新的发展阶段 B.当我们遇到矛盾时,只能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C.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社会矛盾 D.社会矛盾是固定不变的 6.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等方面的投入,努力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以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这体现了( ) ①政府维护社会公平,努力实现同等富裕②政府关注民生,努力解决民生问题 ③我国将从根本上消除社会的主要矛盾④努力确保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和谐社会是滚滚长江,做它的涓涓浪花吧;和谐社会是黄钟大吕,做它的美妙音符吧;和谐社会是鸿篇巨制,做它的一撇一捺吧……”这启示我们( ) A.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心理健康 社会和谐(宣传单)

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 智力正常人的智力分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个等级。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情绪稳定与愉快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如果一个人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行为协调统一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治疗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良好的适应能力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现实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化,都将能够适应,这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以上是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但是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表现,只要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二、十种放松心情的方式 轻松愉快的心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再加上良好的人际关系、丰富健康的业余生活就是心身疾病最有效的“防疫针”,下面介绍给心情的十种放松方式! 1 全身放松。舒适地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双目紧闭,放松肌肉,默默地进行一呼一吸,以深呼吸为主。 2伸展运动。伸展对消除紧张十分有益,可以使全身肌肉得到放松。 3 发展兴趣。培养你对各种有益活动的兴趣,并尽情地去享受。 4 呼吸。进行浅呼吸,慢吸气、屏气,然后呼气,每阶段持续8拍。 5 腹部呼吸。平躺在地板上,身体自然放松,紧闭双眼。呼气,腹部鼓起,然后紧缩腹部吸气,最后放松,使腹部恢复原状。正常呼吸数分钟后,再重复这一过程。 6 摆脱常规。经常试用各种不同的新方法,做一些你不常做的事,比如双脚蹦着上下楼梯。 7 沐浴时唱歌。洗澡时放开你的歌喉,因为大声唱歌需要不停地深呼吸,这样可以得到很好的放松,使心情愉快。 8 按摩。紧闭双眼,用自己的手指尖用力地按摩前额和后脖颈处,有规则地向同一方向旋转。 9 想象。想象一个你所喜爱的地方,把思绪集中在所想象的事物,并逐渐入境,由此达到精神放松。 10打盹。不妨在一些场合如家中、办公室、走廊、汽车里打盹,只需10分钟就会使你精神振奋。 ****院宣

大力加强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大力加强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普通农妇刘女士出于好心搭载同村李老太太及其孙女,不料路上三轮车侧翻致李老太太伤情严重,对此,刘女士主动提出给予其经济赔偿却遭对方家属四次坚决拒绝。这一动人故事的背后,折射出的就是社会公德。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态势,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但随之而来的各种道德范畴内的问题却屡屡出现,社会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自私的行为时有发生,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凝心聚力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以教育为根基。孟子曾说过“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主流价值观和基本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但是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社会道德为代价,道德教育在任何时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不断加强道德教育,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抓细节抓具体,持之以恒,才能推动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更好地助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法律和制度作保障。德以劝善,法以诛恶。要使道德教育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保障。法律是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的风向标,必须把道德观念渗透到

社会管理之中,把道德规范体现到法律法规的制定之中,并通过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惩恶扬善,使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只有这样,人们从善的信心才能得到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坚实稳固。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加强道德榜样的宣传。遵守社会主义道德既是觉悟、也是义务,道德大厦的建设需要每个社会成员添砖加瓦。全社会都要讲公德,只有人人修身自律,躬行实践,才能积小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富强、民主这一中国梦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加强道德榜样的宣传,辩证吸取中华传统传统道德精华,去其糟粕,才能适应当今社会,提高中华人民的整体素质。 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相信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大力提倡,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之花必将灿烂绽放,我国必将长治久安!

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

第30卷 第3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5月 Vol.30 No.3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May ,2004 Ξ 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 陈建文,王 滔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具有密切关系。社会适应可以解剖为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心理结构和 心理功能三个方面。分析社会适应的三个方面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可以回答三个问题:个体的社会适应是怎样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什么样的社会适应心理素质能够为心理健康提供保证?从社会适应角度看,心理健康的内在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形成机制、保证条件和评价标准问题。 关键词:社会适应;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B848;C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677(2004)0320034206 近年来,由于心理健康评定和心理健康教育等 实践操作上的需要,大家对心理健康的理论问题比 较关注。这些探讨都不由自主地涉及到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关系问题。有人认为社会适应是考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另外个人发展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也有人认为,社会适应其实就是心理健康的本质,还有人认为社会适应不应该是心理健康的标准[1][2]。尽管这些观点存在一些分歧,但是其基本结论是都承认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密切关系。上述研究的缺陷在于,其一是对社会适应的分歧性和片面性的理解;其二是没有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系统的考察。本文试图在全面分析社会适应的 基础上,系统地探讨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社会适应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以追求与社会环境维持和谐平衡关系的过程,系统地分析,社会适应包括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心理结构和心理功能三个方面[3]。那么,通过分析社会适应的三个方面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我们可以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个体的社会适应是怎样影响心理健康的?什么样的社会适应心理素质能够为心理健康提供保证?从社会适应角度看,心理健康的内在含义是什么呢?其实这就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形成机制、保证条件和评价标准问题。 一、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与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其实就是指人们怎样去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环境。这个过程既是个体满足自身需要,发挥自身潜能,树立自我形象的个性化过程,也是个体通过掌握各种社会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的行为模式的社会化过程,更是个体在必要的时候协调自我的需要与外在环境要求的关系的过程。关于这个问题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其一是社会适应的过程,其二是社会适应的方式。我们也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适应过程与心理健康关于社会适应的过程,皮亚杰把它理解为有机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相反相成的作用,不断地与环境达成动态平衡的过程。有人对皮亚杰的适应过程理论作了进一步补充和展开,认为社会适应从出现不适应现象到重新适应要经历认知调节、态 度转变和行为选择三个环节[4]。这些观点充分强调了适应过程中认知的作用,不足之处是忽略了动机、人格等因素在适应过程的重要作用。我们的研究表明,社会适应过程是个体以自身的各种心理资源组成的自我系统与各种刺激因素组成的社会情 4 3Ξ 收稿日期:2003206221 作者简介:陈建文(1969-)男,湖南郴州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心理学博士,主要研究人格心 理学和大学生心理学;王滔(1970-)女,重庆市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讲师,主要研究大学生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在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还存在一些疑问。例如,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如何实施?政府部门以及专家学者是如何看待心理健康教育的?在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为了适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需要,2002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育人为本,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纲要》强调,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针对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明确提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推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要坚持重在建设、立足教育的方针。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应努力贯彻教育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首先,各级社区、行政和学校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以及教师和家长,都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由于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由于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变革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改变,都会使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一代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