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年新课标考试说明理综化学部分题型示例含有答案_适合新课程改革地区

2013年新课标考试说明理综化学部分题型示例含有答案_适合新课程改革地区

2013年新课标考试说明理综化学部分题型示例含有答案_适合新课程改革地区
2013年新课标考试说明理综化学部分题型示例含有答案_适合新课程改革地区

2013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化学及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

例1 背景材料:(1)2006年春季,宁夏大部分地区进行了人工降雨;(2)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在食用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3)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用乙醇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的燃料;(4)莽草酸是合成治疗禽流感的药物——达菲(Tamifiu)的原料之一,它的一种异构体a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gI和于冰都可用于人工降雨B.用米汤检验含碘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C.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D.1mol a能与4 mol NaOH完全反应

【说明】本题主要涉及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的内容。主要通过设置化

学与生活、环境、能源等相互关系的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再现、

辨认的能力;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能力。

例2 图中曲线a表示反应X(g)+Y(g)Z(g)+M(g)+N(s),△H<0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B加大X的投入量C.加催化剂D.增大体积

【说明】本题主要涉及选修模块“化学反应与原理”的内容。考查的主要内

容包括: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考查考生对曲线的观察能力;检验考生根据曲线提供的信息,通过图像分析

和逻辑推理的方式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的准确性和思维的严密性。

例3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说明】本题考查简单化合物的分离以及去除杂质相关实验的操作。利用不同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即可进行分离。

例4 右图标所警示的是

A.当心火灾——氧化物

B. 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C.当心爆炸——自然物质

D. 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安全图标的识别。在《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的化学实验基础部分中,都明确要求“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

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本题的4个选项都与实验安全有关。规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安全、合理、准确、顺利完成化学实验的基本保证;一些常用化学危险品的标识是对已知或未知化学品的潜在危险给予一种直接的警示;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则是综合运用上述知识和技能对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等突发事件具有预防和处理能力的要求。

例5 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4I(s)NH3(g)+HI(g);②2HI(g)H2(g)+I2(g)

达到平衡时,c(H2)=0.5mol·L-1,c(HI)=4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9

B.16

C.20

D. 25

【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化学平衡常数。考生对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要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准确回答此题。

例6.已知H2(g)、C2H4(g)和C2H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411.0kJ/mol和-1366.8kJ/mol,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为

A.-44.2 kJ/mol

B.+44.2 kJ/mol

C.-330 kJ/mol

D.+330 kJ/mol

【说明】本题涉及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化学反应热和盖斯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示例

例7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与Cl2在活性炭

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已知CH4、H2和CO的燃烧热(ΔH)

分别为-890.3 kJ·mol-1、-285.8 kJ·mol-1和-283.0 kJ·mol-1,则生成1 m3(标准状况)CO所

需热量为________。

(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____。

(4)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Cl2(g)+CO(g) ΔH=+108 kJ·mol-1。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

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图0所示(第10 min到14 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示

出):

①计算反应在第8 min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②比较第2 min反应温度T(2)与第8 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T(2)________T(8)(填“<”、“>”

或“=”);

③若12 min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2)=________mol·L-1;

④比较产物CO在2~3 min、5~6 min和12~13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

v(5~6)、v(12~13)表示]的大小____________;

⑤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 min和15~16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

v(5~6)________v(15~16)(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说明】本题以光气制备和分解的研究与应用为情景,考查了中学课程中一些基本物质的制备反

应,并且除涵盖运用燃烧热数据计算反应热之外,还要求考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平衡常数、转化

率、平均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特别是根据相关数据关系图来正确判断温度、浓度等的变化对

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试题体现了对化学学科内基础知识整合的基调,特别是对化学基本原

理的充分理解和融会贯通。

例7 现有甲、乙、丙、丁4种短周期元素,甲元素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K电子层上电子数的一半,

该元素的单质在大气层高空释放的蒸气呈现明亮的橙黄色云雾,科学家由此可确定火箭在空中的位

置;乙元素的单质在室温下、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丙元素的单质在

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丁元素与丙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1)写出甲、乙、丙、丁4种元素的符号。甲:,乙:,丙:,丁:。

(2)甲元素和乙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较强的是。

(3)将过量的丙元素的单质通人FeBr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是,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写物质名称)。

(4)由甲元素和丁元素组成的盐溶液的pH 7(填>、<、=)。

(5)将乙元素的单质(除去氧化膜)投入浓氯化铜溶液中,在其表面很快出现一层红色物质,产生气体

的速率逐渐加快,触摸容器壁得知溶液温度迅速升高,收集气体,检验其具有可燃性。产生的气体

是(写化学式)。请从有关能量、是否有电化学作用等方面分析开始阶段产生气体的速率不断加快的

原因:。

例8 0.80g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__ ___(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2)取270℃所得样品,于570℃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

(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在0.10mol·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Cu2+)= mol·L-1(K ap[Cu(OH)2]=2.2×10-20)。若在0.1mo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mol·L-1。

例题8【答案】

(1)CuSO4·5H2O CuSO4·(5-n)H2O+n H2O

250 18n

0.80g 0.80g-0.57g=0.23g

解得 n=4

200℃时该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SO4·H2O

(2) CuSO4 CuO+SO3↑,CuSO4·5H2O, 102℃

(3) 2H2SO4(浓)+ Cu CuSO4 +SO2↑+H2O

(4)2.2×10-8 0.2

【说明】本题通过热重分析实验中化合物的一系列变化,引导考生分析化学中的基本计量关系、化合物的性质等。特别是通过严格和定量的实验来证明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虽然中学化学没有涉及热重分析的内容,但考生完全可以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应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分析方法回答相关问题。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并应用信息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高考化学的评价目标。

2011年旧例8 有关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省略)。通常C为气体单质,G为紫黑色固体单质。实验室中,常用固体E在B的催化下加热制取气体单质H。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3)写出另外一种实验室制取H的化学方程式

(4)D溶液与Pb(NO3)2溶液混合可形成沉淀,此沉淀的Ksp=7.0×10—9。将等体积的D溶液与Pb(NO3)2溶液混合,若D的浓度为1×10—2mo1/L ,则生成沉淀所需Pb(NO3)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

例9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3的结论。

(1)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限选

..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3 mol/L H2SO4、3% H2O2、

6 mol/L HNO3、0.01 mol/L KMnO4、NaOH稀溶液、0.1 mol/L KI、20% KSCN、蒸馏水。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假设2:;假设3:。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例9

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3的结论。

(1)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3 mol·L-1H2SO4/3%H2O2、6 mol·L-1HNO3 0.01 mol·L-1KMnO4、NaOH稀溶液、0.1 mol·L-1KI、20%KSCN、蒸馏水。

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假设2:;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实验过程:根据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Fe 3+的转化、Fe 3+的检验等相关知识;以探究实验的核心环节为载体,考查考生对实验方案评价和设计的能力。

(1)实验4和5表明,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 (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 (填实验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 ,其实验序号是 。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

【说明】 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知识以及考生对实验数据的查阅、分析能力。《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要“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本题就是按照这一课程目标进行考查的。

例11 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 ;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

其原因是。

例题11【答案】(1)d (2)c (3)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4)下 (5)b (6)蒸馏

(7)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

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低(9℃),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说明】本题是一道有机化学实验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有机实验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对所提供的实

验信息及物理常数的解读能力,要求考生利用已经学过的基础化学实验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结合获取

的数据信息,回答合成有副产物生成的有机反应及实验操作的相关问题

Fe浓度2011年旧例11 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和+2

的废水中加入H2O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设计]控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K或313K(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试验。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数据处理]实验测得p-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右上图。

(2)请根据右上图实验①曲线,计算降解反应在50~150s内的反应速率:

υ(p-CP)= mol·L-1·s-1

[解释与结论]

(3)实验①、②表明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率增大。但温度过高时反而导致降解反应速率减小,请从

Fenton法所用试剂H2O2的角度分析原因:。(4)实验③得出的结论是:PH等于10时,。[思考与交流]

(5)实验时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反应立即停止下来。根据上图中的信息,

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

例12工业上可用食盐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经不同的方法生产纯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路布兰法是以食盐、石灰石、浓硫酸、焦炭为原料,在高温下进行煅烧,再浸取,结晶而制得纯碱。

①食盐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硫酸钠和焦炭、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已知产物之一为CaS)。

(2)氨碱法的工艺如图所示,得到的碳酸氢钠经煅烧生成纯碱。

①图中的中间产物C是_______,D是_______。(写化学式);

②装置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联合制碱法是对氨碱法的改进,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碳酸氢钾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相似,故也可用氨碱法以氯化钾和石灰石等为原料制碳酸钾。请结合下图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曲线,分析说明是否可行?_____。

【参考答案】

(1)① NaCl+H2SO4(浓)=NaHSO4+HCl↑或2NaCl+H2SO4(浓) Na2SO4+2HCl↑

② Na2SO4+2C+CaCO3CaS+Na2CO3+2CO2↑

(或Na2SO4+2C2CO2↑+Na2S、Na2S+ CaCO3 CaS+Na2CO3)

(2)① Ca(OH)2 NH3

② NaCl+ NH3+ CO2+ H2O= NaHCO3↓+ NH4Cl

(3)提高了食盐利用率;副产物氯化铵可作化肥等;可利用合成氨的副产物CO2

(4)不可行。因为KHCO3的溶解度较大,且在常温下与KCl的溶解度相差小,在氨盐水碳酸化时无法大量析出

【说明】本题要求考生对纯碱的工业制法有系统的认识,既考查了早期的生产方法也考查了近代的生产方法,还比较了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的优缺点。要求考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011年旧例12 工业上生产硫酸时,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SO2转化为SO3是一个关键步骤。压强及温度对SO2转化率的影响如下表(原料气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为:SO2 7% O2 11% N2 82%);

(1)已各SO2的氧化是放热反应,如何利用表中数据推断此结论?

(2)在大400~500℃时,SO2的催化氧化采用常压而

不是高压,主要原因是:

(3)选择适宜的催化剂,是否可以提高SO2的转化

率?

(填“是”或“否”),是否可以增

大该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填“是”

或“否”);

(4)为提高SO3吸收率,实际生产中用吸收SO3;

(5)已知:2SO2(g)+O2(g)=2SO3(g);△H=-196.9kJ·mol-1,计算每生产1万吨98%硫酸所需要的SO3质量和由SO2生产这些SO3所放出的热量。

例13 分析下面两个案例并回答有关问题。

(1)某城镇生产、生活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河流中W、X、Y、Z处某次水样抽测结果如表所示。

①导致X、Y处水样pH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②Z处鱼类大量减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2)某地区已探明蕴藏有丰富的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还含有SiO2等杂质)、煤矿、石灰石和黏土。拟在该地区建设大型炼铁厂。

①随着铁矿的开发和炼铁厂的建立,需要在该地区相应建立焦化厂、发电厂、水泥厂等,形成规模的工业体系。据此确定上图中相应工厂的名称A 、B 、C 、D ;

②以赤铁矿为原料,写出高炉炼铁中得到生铁和产生炉渣的化学方程式;

③从“三废”利用、环境保护等角度考虑,该地区和企业在生产中应采取的一些措施有(举出2种措施即可) 。

【参考答案】

⑴①造纸厂排放的碱性废污水使X处河水pH升高,火力发电厂净化烟气的酸性废水治理未达标就排放,造成Y处等的河水pH降低(或火力发电厂燃煤产生的SO2会导致酸雨,飘落后使Y处等河水pH 降低)

②化肥厂、农田及生活污水使Z处河水富营养化,水温较高,适于藻类等水生植物生长,河水中溶解氧被大量消耗,导致鱼类死亡

⑵①发电厂焦化厂炼铁厂水泥厂

② Fe2O3+3CO2Fe+3CO2CaCO3+SiO2CaSiO3+CO2↑

③用炼铁厂的炉渣(或CaSiO3)作为水泥厂的原料

用发电厂的煤矸石和粉煤灰作为水泥厂的原料

将石灰石煅烧成生石灰,用于吸收发电厂和焦化厂燃煤时产生的SO2,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建立污水处理系统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化工生产原理以及环境保护涉及的一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在案例1中,主要涉及造纸厂、火力发电厂、生活以及农田中不合理使用化肥等可能对附近水体产生的影响。在案例2中,给出了一系列生产企业及其部署的问题情境,即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考查考生如何合理设计和安排工业体系,既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又要注意环境保护,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

例14 已知X、Y和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2。X元素原子的4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X跟Y可形成化合物X2Y3,Z元素可以形成负一价离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X元素原子基态时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元素的符号是__________; (2)Y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该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 (3)X与Z可形成化合物XZ3,该化合物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化合物X2Y3在稀硫酸溶液中可被金属锌还原为XZ3,产物还有ZnSO4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X____。

例14(1)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As; (2) 氧;

(3)三角锥; (4) As2O3+6Zn+6H2SO4=2AsH3↑+6ZnSO4+3H2O;

(5)稳定性:NH3>PH3>AsH3因为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化合物越稳定, 沸点:NH3>AsH3>PH3NH3可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最高,AsH3相对分子质量比PH3大,分子键作用力大,因而AsH3比PH3沸点高

[说明]本题以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常见元素核外电子排布、价层电子排布、电子排布轨道表示式、化合物空间构型、常见杂化轨道类型以及氢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比较氧族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和沸点高低及原因。书写氧化还原方程式的技巧,等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信息迁移能力、推理能力及综合应用和表达能力。

旧例15 X、Y、Z、Q、E五种元素中,X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Y原子核外的L 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Z是地壳内含量(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Q的核电荷数是X与Z的核电荷数之和,E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X、Y的元素符号依次为、;

(2)XZ2与YZ2分子的立体结构分别是和,相同条件下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的是(写分子式),理由是;

(3)Q的元素符号是,它属于第周期,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在形成化合物时它的最高化合价为;

(4)用氢键表示式写出E的氢化物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氢键。

例15氮化硼(BN)是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以天然硼砂为起始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BF3和BN,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B2O3制备BF3、BN的化学方程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基态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B和N相比,电负性较大的是_________,BN中B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3)在BF3分子中,F-B-F的键角是_______,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BF3和过量NaF作用可生成NaBF4,BF4-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

(4)在与石墨结构相似的六方氮化硼晶体中,层内B原子与N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为________,层间作用力为________。

(5)六方氮化硼在高温高压下,可以转化为立方氮化硼,其结构与金刚石相似,硬度与金刚石相当,晶胞边长为361.5pm。立方氮化硼晶胞中含有______个氮原子、________个硼原子,立方氮化硼的密度是_______g·cm-3(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

【参考答案】(1) B2O3+3 CaF2+3H2SO4 2 BF3↑+3 Ca SO4+3H2O

B2O3+2NH32BN+3 H2O(2)1s22s22p1N +3(3)120o sp2正四面体

(4)共价键(极性共价键) 分子间作用力(5)4 4

【说明】本题以硼及其化合物为载体,考查考生对新型化合物的合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的杂化轨道、分子结构和性质、未知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推算、晶体结构中原子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晶胞的简单计算。本题涵盖了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中的主要知识点。

例16 铜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很多领域有重要的用途,如金属铜用来制造电线电缆,五水硫酸铜可用作杀菌剂。

(1)Cu位于元素周期表第I B族。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

(2)右图是铜的某种氧化物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可确定该晶胞中阴离子的个数为_________。

(3)胆矾CuSO4·5H2O可写成[Cu(H2O)4]SO4·H2O,其结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A. 在上述结构示意图中,所有氧原子都采用sp3杂化

B. 在上述结构示意图中,存在配位键、共价键和离子键

C. 胆矾是分子晶体,分子间存在氢键

D. 胆矾中的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分步失去

(4)往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可生成[Cu(NH3)4]2+配离子。已知NF3与NH3的空间构型都是三角锥形,但NF3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Cu2O的熔点比Cu2S的_________(填“高”或“低”),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

【说明】本题以铜单质及其化合物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常见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电负性概念、常见杂化轨道类型的了解;考查考生对离子晶体晶胞结构、化学键性质、配合物成键情况和物质的性质,以及对分子晶体、离子晶体等晶体结构微粒间作用力的了解;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信息迁移能力、推理能力及综合应用和表达能力。

例题17(11分)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分子式为;

(2)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是;

(3)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不稳定中间体的结构简式应是

(4)D的结构简式为,

D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水解产物之一为乙酸的有

(写结构简式)。

【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有机反应的概念、反应类型的分类、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的了解。

2010年旧旧例17某烃类化合物A的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4,红外光谱表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核磁共振谱表明分子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

(1)A的结构简式为;

(2)A中的碳原子是否都处于同一平面?(填“是”或者“不是”);

(3)在下图中,D1 、D2互为同分异构体,E1 、E2互为同分异构体。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C的化学名称为;E2的结构简式是;

④、⑥的反应类型依次是。

例18 PC是一种可降解的聚碳酸酯类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具有优良的耐冲击和韧性,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是某研究小组开发的生产PC的合成路线:

已知以下信息:

①A可使臭的CCl4溶液褪色:②B中有五种不同的化学环境的氢:

③C可与FeCl3的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④ D不能使臭的C Cl4溶液褪色,其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2)B的结构简式为

(3)C与D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

(4)D有很多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有种,其中在核磁共振中出现两组峰,且面积之比为3:1的是(写出结构简式)。

【说明】本题以一种可降解的聚碳酸酯类高分子材料为背景,给出某研究小组开发的生产PC的合成路线、特殊的反应现象、核磁共振氢谱的特征,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与获取的新信息相结合,推断指定物的名称、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及符合指定要求的结构简式、写出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2010年旧旧例18 已知化合物A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C37.5%,H4.2%和O58.3%。请填空

(1)0.01molA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需消耗氧气1.01L(标准状况),则A的分子式是;

(2)实验表明:A不能发生银镜反应。1molA与中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可以放出3mol二氧化碳。在浓硫酸催化下,A与乙酸可发生酯化反应。核磁共振氢谱表明A分子中有4个氢处于完全相同的化学环境。则A的结构简式是;

(3)在浓硫酸催化和适宜的的反应条件下,A与足量的乙醇反应生成B(C12H20O7),B只有两种官能团,其数目比为3∶1。由A生成B的反应类型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A 失去1分子水后形成化合物C ,写出C 的两种可能的结构简式及其官能团的名称① ,② 。

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题型示例答案

例1 [答案] A

[说明] 本题主要涉及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的内容。主要通过设置化学与生活、环境、能源等相互关系的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再现、辨认的能力;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能力。

例2 [答案] C

[说明] 本题主要涉及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等基本概念和原理。考查考生对曲线的观察能力;检验考生根据曲线提供的信息,通过图像分析和逻辑推理的方式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的准确性和思维的严密性。 例3 [答案] B

[说明] 本题考查简单化合物的分离以及去除杂质相关实验的操作。利用不同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即可进行分离。

例4 [答案] B

[说明] 本题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安全图标的识别。在《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化学实验基础部分中,都明确要求“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本题的4个选项都与实验安全有关。规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安全、合理、准确、顺利完成化学实验的基本保证;一些常用化学危险品的标志是对已知或未知化学品,的潜在危险给予一种直接的警示;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则是综合运用上述知识和技能对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等突发事件具有预防和处理能力的要求。

例5 [答案] C

[说明]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化学平衡常数。考生对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要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准确回答此题。

例6.[答案] A

[说明] 本题涉及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化学反应热和盖斯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示例

例题7【答案】

(1)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2)5.52×103 kJ

(3)CHCl 3+H 2O 2===HCl +H 2O +COCl 2

(4)①0.234 mol·L -1

②<

③0.031

④v (5~6)>v (2~3)=v (12~13)

⑤> 在相同温度时,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旧例7 【参考答案】

(1)Na Al Cl S (2) NaOH

(3) 3Cl 2+2Fe 2++4Br -=2Fe 3+ +2Br 2+6Cl -

氯气

(4) > (5) H 2 铝先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然后在金属表面形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Al -3e -= Al 3+,正极发生的反应:Cu 2++ 2e - = Cu 、2H + + 2e - = H 2 ,所以溶液中有气体产生;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溶液温度迅速升高,产生氢气的速率不断加快。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的内容是必修模块“化学1”中常见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必修模块“化学2”中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盐的水解、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化学反应能量的转化。在能力层面上,本题前四小题主要通过填空方式考查学生对这三个必考模块主要知识的理解程度,提炼、吸收试题提供的信息并加以转换、重组与已有知识整合的能力;通过分析和综合,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和语言

文字表述来解决问题的能力。第(5)小题通过简答方式设问,有利于辨析学生解答问题的思维过程,充分了解考生对问题的掌握程度。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思维跨度大。

[说明] 本题主要考查的内容是必修模块“化学厂中常见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必修模块“化学2”中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化学反应能量的转化。

在能力层面上,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这3个必考模块主要知识的理解程度,提炼、吸收试题提供的信息并加以转换、重组与已有知识整合的能力;通过分析和综合,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和文字表述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思维过程跨度大,需要考生沉着应答。

例题8【答案】

(1)CuSO4·5H2O CuSO4·(5-n)H2O+n H2O

250 18n

0.80g 0.80g-0.57g=0.23g

解得 n=4

200℃时该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SO4·H2O

(2) CuSO4 CuO+SO3↑,CuSO4·5H2O, 102℃

(3) 2H2SO4(浓)+ Cu CuSO4 +SO2↑+H2O

(4)2.2×10-8 0.2

【说明】本题通过热重分析实验中化合物的一系列变化,引导考生分析化学中的基本计量关系、化合物的性质等。特别是通过严格和定量的实验来证明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虽然中学化学没有涉及热重分析的内容,但考生完全可以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应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分析方法回答相关问题。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并应用信息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高考化学的评价目标。

旧例8 (评析)中等难度。考查学生对教材介绍的常见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熟知程度、理解程度以及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层次:无机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综合应用及(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之电解质溶液)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答案:(1) Mn02+4HCl MnCl2+Cl2+2H2O

(2) 6I-+ClO3-+6H+=3I2+Cl-+3H2O

(3) 2H2O22H2O+O2↑

(4) 解答:对于反应PdI2(s)2I-(aq)+Pd2+(aq)

有Ksp=c2(I-)·c(Pd2+)

设混合前Pb(NO3)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则等体积混合后

c(I-)=5.0 ×10—2 mo1/L,c(Pd2+)=0.5x

7.0× 10—9=(5.0 ×10—2)2×0.5x

则x=5.6×10—4mo1/L。

即当Pb(NO3)2溶液的浓度大于5.6×10—4mo1/L时,与1.0 ×10—2 mo1/LD(I-)溶液等体积混合,可使溶解平衡PdI2(s) 2I-(aq)+Pd2+(aq)向左移动,生成PdI2沉淀。

[说明] 本题以实验室常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及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对难溶物质的溶度积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利用化学用语表达交流的能力。

例9 【参考答案】

(1) 该结论不正确。稀HNO3有强氧化性,若该铁的价态为+2价,则被氧化为+3价同样可使KSCN 溶液变血红色。

(2)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为+3价。

假设2: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为+2价。

假设3: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既有+3价也有+2价。

②设计实验方法证明你的假设

试题要求设计实验的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好地体现了“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同时也体现了考纲中“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该题开放性的设计,通过限定试剂和药品的方式,既为考生提供了一定的思维空间,也为评分的客观公正奠定了基础。第(1)小题在考查考生对稀硝酸强氧化性和Fe2+还原性的理解的基础上,着重考查考生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对化学现象作出科学合理解释的能力和对实施探究方案的评价能力。第(2) ①③两小题在考查Fe2+和Fe3+检验方法的掌握程度基础上,着重对考生提出合理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实验结果的呈现等能力等进行了考查。此两小题的答案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考查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给学生的个性化解答试题留有足够的空间。该题意在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在关注具体化学知识教学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试题做到了让那些经常经历以实验为核心的科学探究学习的考生在解题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说明] 本题以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为背景,考查Fe2+和Fe3+的转化、Fe3+的检验等相关知识;以探究实验的核心环节为载体,考查考生对实验方案评价和设计的能力。

例10 (11分)答案:(1)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2分)1和2;(1分)

(2)1、3、4、6、8;2、5(2分)

(3)反应温度(2分);6和7;8和9;(2分)

(4)因为所有反应中,金属质量和硫酸溶液体积均相等,且硫酸过量,产生热量相等,所以溶液温度变化值相近.(2分)

[说明] 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知识以及考生对实验数据的查阅、分析能力。《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要“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本题就是按照这一课程目标进行考查的。

例11 【参考答案】

2

mol mol g g 2201/4410.02)=?=?3n(HNO )/(110

1)7090(025.02201s L mol s s L mol ?=-?=)v(HNO 3 【说明】本题是一道科学探究题,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载体,要求学生用试题提供的药品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并补充必要条件和实验步骤来解决实际问题。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掌握程度、变量控制方法在实验中的应用;第(2)小题考查学生通过图表的观察,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的能力;第(3)小题要求学生在化学计算的基础上,结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用作图的方式把解决问题的成果表达出来。该题综合考查了实验设计能力、控制变量方法、分析推理能力、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形等进行表达的能力。

例12 答案(1)压强一定时,温度升高时,SO2转化率下降,说明升温有利逆反应的进行,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增大压强对提高SO2转化率无显著影响,反而会增加成本;

(3)否 否

(4)浓硫酸

(5)解:1万吨98%的硫酸含H2SO4的质量:9.8×109g

设需要SO3的质量为x ,该反应产生的热量为y 。

H2SO4 ~ SO3 ~ △H

98g 80g -196.6×0.5kJ

9.8×109g x y

x =8.0×109g =8.0×103t

y =9.83×109kJ

[说明] 本题以硫酸的工业生产中SO 2催化氧化为SO 3的反应为载体,将化学平衡原理与化学工艺的考查相结合。

例13

[说明]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化工生产原理以及环境保护涉及的一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在案例1中,主要涉及造纸厂、火力发电厂、生活以及农田中不合理使用化肥等可能对附近水体产生的影响。在案例2中,给出了一系列生产企业及其部署的问题情境,即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考查考生如何合理设计和安排工业体系,既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又要注意环境保护,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

例14(1)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As; (2) 氧;

(3)三角锥; (4) As2O3+6Zn+6H2SO4=2AsH3↑+6ZnSO4+3H2O;

(5)稳定性:NH3>PH3>AsH3因为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化合物越稳定, 沸点:NH3>AsH3>PH3NH3可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最高,AsH3相对分子质量比PH3大,分子键作用力大,因而AsH3比PH3沸点高

[说明] 本题以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常见元素核外电子排布、价层电子排布、电子排布轨道表示式、化合物空间构型、常见杂化轨道类型以及氢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比较氧族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和沸点高低及原因。书写氧化还原方程式的技巧,等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信息迁移能力、推理能力及综合应用和表达能力。

例15 答案.(1)S C (2)V形直线形SO2因为CO2是非极性分子,SO2和H2O都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SO2在H2O中的溶解度较大(3)Cr 四1s22s22p63s23p63d54s1 +6 (4)F-H…

F F-H…O O-H…F O-H…O

[说明] 本题考查了周期律、分子的立体构型、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物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例16 【答案】(1)1s22s22p63s23p63d9(2)4(3)ACD

(4)NF3分子中氟原子非金属性强是吸电子的,使得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难于与Cu2+形成配位键(5)高;由于氧离子的例子半径小于硫离子的离子半径,所以亚铜离子与氧离子形成的离子键强于亚铜离子与硫离子形成的离子键,所以Cu2O的熔点比Cu2S的高。

[说明] 本题以铜单质及其化合物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常见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电负性概念、常见杂化轨道类型的了解;考查考生对离子晶体晶胞结构、化学键性质、配合物成键情况和物质的性质,以及对分子晶体、离子晶体等晶体结构微粒间作用力的了解;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信息迁移能力、推理能力及综合应用和表达能力。

例题17(11分)答案

【解析】合成题通常用逆推法:

逆推的第三步用到了题中所给的信息。(4)中能水解,且水解产物之一为乙酸,则一定为乙酸酯,所以有邻、间、对三种同分异构体。

例17旧题型示例答案(1)(2)是

(3)

,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说明] 本题是有机化合物相关知识的综合题。考查:①有机结构简式的概念和表达,②有机分子的立体构型,③同分异构体的概念,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⑤基本有机反应及其分类,⑥共轭体系的反应特点。

例18 答案(1)丙烯(2)

(3)

(4)7,

例18 旧题型示例(1)C6H8O7(2)(3)酯化反应

(4)

[说明]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有机化学中的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等概念;元素百分含量和分子式的相互关系、物质的量和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它们之间的换算;有机化合物结构简式的表示、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官能团的类别和名称;醇和羧酸的主要化学性质、主要有机反应的类别及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应用有机化合物的不同性质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等。考查考生分析、推理、综合运用知识、整合各种信息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2010年与2009年的化学考试大纲说明的变化对比(4改3增加)

必考内容:基本理中:

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新: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原:(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新: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原:(8)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新:(8)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及其表达式,能进

2018年中考化学考试说明

《黑龙江齐齐哈尔2018年中考考试说明:化学》 一、命题范围与原则 (一)命题范围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本地区现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两册)为基准。 (二)命题原则试题要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力求稳中有变,稳中有新,逐步适应课程改革的思想和要求,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力求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试题应: 1.关注双基考核,体现能力立意; 2.关注生产生活,突出实践体验; 3.关注能力测试,基于实际问题; 4.关注学习过程,注重思维方法; 5.关注实验规则,保障实验安全; 6.关注初高衔接,促进学生发展; 7.突出创新开放,确保科学严谨。 二、考查内容及标准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化学学科学业考试的考查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方面,适当增加《课程标准》中活动与探究建议的相关内容以及初高中衔接的相关知识的考查。下面对各部分的考查内容、标准具体说明如下: (一)科学探究 1.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的要求 ⑴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⑵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⑶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⑷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⑸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⑹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⑺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2.初中学生需要完成以下学生实验 ⑴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⑵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⑷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⑸燃烧的条件。 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⑺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⑻酸、碱的化学性质。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1.我们周围的空气 ⑴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1 / 5

北京中考化学课本知识

序言、第一单元 3、物质的变化、性质: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新物质生成;联系是:化学变化发生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发生的同时却不一定发生化 6、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容器。①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②可以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使受热均匀);③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俯视实际值会偏小,仰视实际值会偏大。量筒的精确度为0.1毫升。在量取液体时,先倾倒,再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所需刻度。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注意点:(1)使用前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 (四)加热器——酒精灯。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酒精灯在燃烧时若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湿抹布盖灭。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

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7、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原则,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 3、固体药品的取用:①粉末状及小颗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①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②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四)过滤 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五)蒸发 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六)仪器的洗涤:(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4)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 1、空气的成分: ①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并得出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013年全国高考试卷-理综

2013年理科综合新课标卷1 1.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2.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3.关于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 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4.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敏感 5.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两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 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29(11分) 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色的脂肪微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填“C”、“N”或“O”)。 (3)实验第11d如果使萌发种子的干重(含幼苗)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 和。 30(10分) 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葡萄糖

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1卷及答案详解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

2011年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新课标版-化学卷 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考试科目、时长和分值 理科综合 I.试卷结构 一、试卷结构和题型 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第I卷为选择题(单选),第II卷为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科目。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20分、化学100分、生物80分。 三、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四、组卷 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1.对化学思想方法的要求 化学思想方法是对化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是反映化学学科规律和特点的哲学思想。 在中学阶段,化学思想方法渗透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比如“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分类与比较;假说、模型与实验;以及定性与定量、宏观和微观、量变与质变、一般与特殊、分与合等相结合”的哲学方法始终贯穿于中学化学知识建立和应用的过程中,因此对对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必须与化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 2.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①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②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③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①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的知识,采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归纳和演绎等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②能够将分析问题的过程和结论,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模型、图形、图表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①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②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考试范围和要求 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北京卷)化学考试范围涵盖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化学1、化学2、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5个课程模块的内容,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将上述内容按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分为: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部分。详细内容和要求列在“化学知识内容表”中。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在“化学知识内容表”中分别用罗马数字I、II、III标出,高层次的要求涵盖低层次的要求。I、II、III的含义分别为: I—了解:对化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II—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III—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

2012北京中考化学考试说明(点金教育牛银生27056888)

2012北京中考化学考试说明 一、考试范围 化学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内容标准为考试范围,适当兼顾北京市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要求 考试要求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制定。 1.知识与技能 目标层次中的“★”“★★”“★★★”分别表示认知性学习的不同水平层次,由低到高可分为“知道”、“认识”、“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较高层次包括较低层次的要求。各层次的具体含义是: (1)知道层次(★) 能够记住所学的化学知识。以下词语是对这一层次考试目标的描述:“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等。 (2)认识层次(★★) 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要点,能正确辨识和直接使用;能够根据提供的材料识别是什么;能够领会所学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基本含义及适用条件。以下词语是对这一层次考试目标的描述:“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等。 (3)理解、应用层次(★★★) 能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能用化学用语进行表述。以下词语是对这一层次考试目标的描述:“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等。 2.过程与方法 初中化学学科考试中涉及的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主要体现在能力上。能力要求是以初中化学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基本的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和说明常见的化学问题。 (2)能用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和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认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3)认识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营养、健康)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4)在探究活动中,善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 (二)考试内容 1.物质的构成和变化

(最新整理)2017年高考理综化学全国II卷及参考答案

2017年高考理综化学全国II卷及参考答案2017年高考理综化学全国II卷及参 考答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 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 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 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高考理综 化学全国II卷及参考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 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 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 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 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 步,以下为2017年高考理综化学全国II卷及 参考答案的全部内容。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II卷)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L 0。1 mol·L-1NH4Cl溶液中,NH4+的数量为0。1N A B.2。4 g 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N A C.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N A D.0。1 mol H2和0.1 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N A 9.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d>c>b〉a 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 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 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 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 溶于四氯化碳 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 产生可燃性气体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 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 将其清除 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2013年全国高考理综1卷试题及答案

2013年全国新课标1卷理综试题WORD版 1.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2.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3.关于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 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4.示意图 甲、乙、丙、 丁为某实验 动物感染 HIV后的情 况,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 敏感 5.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 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 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9、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W2-X+B、X+ Y3+ C、Y3+Z2-D、X+Z2-

2013高考理综(物理部分)新课标Ⅰ超高清晰版本

2013高考理综(物理部分)新课标Ⅰ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右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 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 以得出的结论是 A .物体具有惯性 B .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 C .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15.如图,一半径为R 的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 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 的轴线上有a 、 b 、d 三个点,a 和b 、b 和 c 、 c 和 d 间的距离均为R ,在a 荷。已知b 点处的场强为零,则d 点处场强的大小为(k 为静电力常量) A .2 3R q k B .2 9 01R q k C .2 R q Q k + D .2 99R q Q k + 16.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距为d ,极板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上极板中心有一小孔 (小孔对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小孔正上方d /2处的P 点有一带电粒子,该粒子从静止开始下落,经过小孔进入电容器,并在下极板处(未与极板接触)返回。若将下极板向上平移d /3,则从P 点开始下落的相同粒子将 A.打到下极板上 B.在下极板处返回 C.在距上极板d /2处返回 D.在距上极板2d /5处返回 17.如图,在水平面(纸面)内有三报相同的均匀金属棒ab 、ac 和MN ,其中ab 、ac 在a 点接触,构成 “V ”字型导轨。空间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均匀磁场。用力使MN 向右匀速运动,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运动中MN 始终与∠bac 的平分线垂直且和导轨保持良好接触。下列关 于回路中电流i 与时间t 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18.如图,半径为R 的圆死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的横截面(纸面),磁感应强度大小 为B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一电荷量为q (q >0)、质量为m 的粒子沿平行于直径ab 的方向射入磁场区域,射入点与ab 的距离为R /2。已知粒子射出去的磁场与射入磁场时运动方向间的夹角为60°,则例子的速率为(不计重力) A .m qBR 2 B .m qBR C .m qBR 23 D .m qBR 2 19.如图,直线a 和曲线b 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 和b 的位置-时间(x-t )图线。由图可知 A .在时刻t 1,a 车追上b 车 B .在时刻t 2,a 、b 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一直比a 车的大

2013年化学考试说明

2013年绥化市毕业学业考试 化学学科考试说明 新课标中删除和新增的内容,今年暂时不作为考试内容。 一、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化学学业考试应以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坚持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全面检查初中教学质量和普通高中录取新生;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推进我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注重考察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整合三维目标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注意试题的基础性、探究性、开放性、应用性、教育性、人文性,坚决杜绝偏题、怪题。 二、命题范围与原则 (一)、范围 初中化学的考试范围,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为命题依据。 通过对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综合考查来培养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考查学生的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整体水平。 (二)、原则 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 全面考查初中化学学科的学业水平、应用能力。题型保持相对稳定,力求稳中有新,对实施课程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试题要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力求稳中有变,逐步适应课程改革的思想和要求,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力求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考查的内容与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化学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化学学科学业考试的考查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反应”、“化学和社

2018北京中考化学考试说明

北京市高级中学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考试说明—化学 Ⅰ. 考试范围 化学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为考试范围。 Ⅱ. 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要求 考试要求是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制定。 1.知识与技能 要求层次中的“★”“★★”“★★★”分别表示认知性学习的不同水平层次,由低到高可分为“知道”“认识”“理解”三个层次,较高层次包括较低层次的要求。各层次的具体含义是: (1)知道层次(★) 能够记住所学的化学知识。以下词语是对这一层次考试目标的描述: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等。 (2)认识层次(★★) 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要点,能正确辨识和直接使用;能够根据提供的材料识别是什么;能够领会所学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基本含义及适用条件。以下词语是对这一层次考试目标的描述: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懂得等。 (3)理解层次(★★★) 能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能用化学用语进行表述。以下词语是对这一层次考试目标的描述: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简单计算等。 2.过程与方法 (1)基本的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 (2)初步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和说明常见的

北京市昌平区高三年级2017-2018学年度二模理综化学试卷带答案

北京市昌平区高三年级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适应性 练习化学 2018.05 6. “ 厉害了,我的国! ”。下列中国制造的产品主体用料不是金属材料的是 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中国大飞机C919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 澳大桥 A. 主体用料:钢索 B. 主体用料:钢材 C. 主体用料:铝合金 D. 主体用料:硅酸盐 7.右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事实不能 ..说明X元素、Y元素、S元素之间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的是A.X2单质与H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 B.H2X和H2S分别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 C.酸性:HYO4>H2SO4 D.Na2SO3可与HY反应生成H2SO3 8.下列反应不能 ..用反应物所具有的类别通性解释的是 A.Zn+Fe2+=Zn2++Fe B.2Fe3++2I-=2Fe2++I2 C.NaOH+HClO4=NaClO4+H2O D.CO2+H2O+ Na2SiO3=H2SiO3↓+Na2CO3 9. 头孢拉定又名先锋霉素,是常用的一种抗生素,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头孢拉定的分子式是C16H19N3O4S,分子中有多种官能团 B. 头孢拉定与Na2CO3溶液、NaHCO3溶液都可以反应 C. 1mol头孢拉定最多可与6mol H2和5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 D. 头孢拉定既可与盐酸反应,也可与NaOH溶液反应 X 硫Y

石灰石高温电解 石 墨 电 极 熔融碳酸盐及石灰石 CaCO 3 CaO CaO+CO 2 石 墨 电 极 10.根据已有知识,结合给出信息,判断以下化学用语表达式正确的是 信息:① HF H ++F - K =6.6×10-4 ② FeS (S) Fe 2+(aq) +S 2-(aq) K =6×10-18 ③ CuS (S) Cu 2+(aq) +S 2-(aq) K =6.3×10-36 A .氢硫酸的电离:H 2S 2H ++S 2- B .Na 2S 投入水中发生电离:Na 2S 2Na ++S 2- C .NaF 发生水解反应:F -+H 2O HF +OH - D .FeS 与CuSO 4溶液反应:S 2- +Cu 2+=CuS ↓ 11.根据下列实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A . 向2 mL 0.11 mol L -?的 3 FeCl 溶液中加 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 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 溶液颜色不变 KSCN 过少,因此溶液 颜色不变 B .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溶液变为无色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C . 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NH 3·H 2O 是弱碱 D .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 满CO 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 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 生 CO 2既不做氧化剂也不做还原剂 12.研究人员研究出实现水泥生产时CO 2零排放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反应在温度小于900 ℃时进行,碳酸钙先分解为CaO 和CO 2,电解质为熔融碳酸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装置中发生了反应: CaCO 3 ====CaO+CO 2↑ B .阳极有O 2产生 C .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CO 2+4e - ===C +2O 2- D .CO 2=====电解 C +O 2↑这一反应的发生, 说明电解是一种强有力的氧化还原手段 25.苯巴比妥是一种巴比妥类药物,主要用于镇静、催眠,其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和试剂略): 高温 ? C B A (C 8H 9Br) 水溶液 D (C 8H 8O 2) E (C 10H 12O 2) 氧化 氧化

2013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2理综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l 27 S 32 Cl K 39 Ca 40 Cr 52 Fe 56 Ni 59 Cu 64 Zn 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2.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航油镁键 B.叶绿素吸收的光可能用于光合作用 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3.下列曰微生物狐疑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B.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 C.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痛 4. 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5.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脸是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脸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6. 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适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7. 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程式如下:

2013年新课标2卷理综物理高考题带答案

2013年高考新课标2理综卷物理试题及答案 说明:本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10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a 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 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确描述F 与a 之间的关系的图像是 15.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的作用,F 平行于斜面上。若要物 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 的取值应有一定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 1和F 2(F 2>0).由此可求出 A .物块的质量 B.斜面的倾角 C. 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C.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 16.如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边长为L 、电阻为R 的正方形导线框;在导线框右侧有一宽度为d (d >L )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边界与导线框的一边平行,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导线框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t=0是导线框的的右边恰与磁场的左边界重合,随后导线框进入并通过磁场区域。下列v-t 图像中,可能正确描述上述过程的是 17.空间有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该区域的横截面的半径为R ,磁场方向垂直横截面。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 >0)的粒子以速率v 0沿横截面的某直径射入磁场,离开磁场时速度方向偏离入射方向60°。不计重力,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00 3. . mv mv A B C D qR qR

初中化学考试考试说明

3. 新课程下学生学业评价新趋向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新课程下的学生学业评价思想,把学生作为课程或学业的价值主体,从以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为依据走向以学生学业评价为依据,主张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完成认知结构的重组,发挥情意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使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增大,引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具体而言,新课程下学生学业评价新趋向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从重“结果”的评价转变为强调“学业过程”的评价 (二)从重“甄别”的评价转变为强调“学生发展”的评价 (三)从重“知识”的评价转变为强调“活动表现”的评价 4.案例题 2005年8月,一个15岁女孩因饥饿过度导致身体各脏器衰竭,而过早的结束了生命。她是湖南人,从去年超级女声开播时,她就每场必看。今年6月她还对自己的父母说,明年她也要参加超级女声。在此之后,她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对于自己的身材体型她有些不满意,于是她由开始的控制食量,发展为神经性厌食症。最后她为了躲避家人送她去医院而离家出 走,最后病死在世纪坛医院。 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学生文化为什么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引导,教师对待学生文化应该有怎 样的态度和做法。 答:①学生文化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引导的原因:首先,由于学生是在生理、心理及社会意识等各方面都未成熟的个体,他们的言行及支配其言行的信仰、价值观、态度等并非完全以体现社会意志为准则,而是首先以满足个体需求为目标。而且学生文化是一种过渡性的发展中文化,学生思维尚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其信仰尚带有较大的盲从性,其态度也常伴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这种未成熟、低层次的文化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其次,学生自身的文化中除了那些具有天然的合理性需要我们加以维护和保护甚至发展外,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的内容和 因素。 ②教师对待学生文化的态度和做法: 教师应积极运用自身的文化经验,帮助学生提高选择信息、调控行为的能力,引导他们创造积极的主体文化,让学生文化成为培养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源泉。教师要珍视学生文化中的资源,善于把环境中的消极信息转化为积极的信息,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如果能创造性地将书本知识、社会制度文化和学生文化融合在一起,借助生动活泼的文化形式,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既有利于学生发展,也有助于教学和教育效果。 5.请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谈谈对基于过程哲学思想的知识观的理解。 答:①基于过程思想,学校里的知识绝非固定的文本。我们习惯于将知识化约为公式、课本、习题册,这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知识的本质在于知识的不断发展和生成,不断地创新和超越。知识是经验、情境的承载。②基于过程思想,知识的给予应该是在问题与情境中的,事物的本真应该放在系统中加以考察与理解。针对具体的问题或情境,组织、应用相关的知识来进行处理,这些问题或情境是经过选择和设计的、在真实世界中具有重要意义的。③基于过程思想,知识的“给予”应该是“共享”的。所谓“共享”即共同分享,与他人一起使用或分 享,共同拥有使用权、知情权及产权。 6.请结合教师专业标准为自己设计专业发展规划。 答:面对严峻的发展形势,我必须选择专业成长,因为这是时代的要求,教育的需要,同时也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寻找职业幸福感。认认真真地学习,扎扎实实地实践,堂堂正正地做人,不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现将个人的专业成长规划如下: 1、加强自身的不断学习,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支持与帮助。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化的 必由之路。读书学习是知识分子的显著特征,在学习中创新是教师的职业需要。 2、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我把充电作为自己工作的基础。因为我知道,社会在前进,观念在改

2013年新课标2物理高考真题

2013年高考新课标2理综卷物理试题 说明:本试卷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110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a 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 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确描述F 与a 之间的关系的图像是 15.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的作用,F 平行于斜面上。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 的取值应有一定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 1和F 2(F 2>0).由此可求出 A .物块的质量 B.斜面的倾角 C. 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C.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 16.如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边长为L 、电阻为R 的正方形导线框;在导线框右侧有一宽度为d (d >L )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边界与导线框的一边平行,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导线框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t=0是导线框的的右边恰与磁场的左边界重合,随后导线框进入并通过磁场区域。下列v-t 图像中,可能正确描述上述过程的是 17.空间有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该区域的横截面的半径为R ,磁场方向垂直横截面。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 >0)的粒子以速率v 0沿横截面的某直径射入磁场,离开磁场时速度方向偏离入射方向60°。不计重力,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00 3. . mv mv A B C D qR qR 18.如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三个带电小球a ,b 和c 分别位于边长为l 的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a 、b 带正电,电荷量均为q ,c 带负电。整个系统置于方向水平的匀强电场中。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若 三个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为 2 2 2 23C. D.3kq l l l l 19.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 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 B.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 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 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0.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它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 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 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 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 21.公路急转弯处通常是交通事故多发地带。如图,某公路急转弯处是一圆弧,当汽车行驶的速率为V C 时,汽车恰好没有向公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则在该弯道处, A.路面外侧高内侧低 B.车速只要低于V C ,车辆便会向内侧滑动 C.车速虽然高于V C ,但只要不超出某一最高限度,车辆便不会向外侧滑动 D.当路面结冰时,与未结冰时相比,V C 的值变小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 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8分)某同学利用下述装置对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一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接触而不固 连: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恰好在桌面边缘,如 图(a)所示。向左推小球,使弹黄压缩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桌面后落到水平地面。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可认为,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Ep 与小球抛出时的动能E k 相等。 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为求得E k ,至少需要测量下列物理量中的 (填正确答案标号)。( ) A.小球的质量m B.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 C.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D.弹簧的压缩量△x E.弹簧原长l0 (2).用所选取的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E k ,得E k = 。 (3)图(b)中的直线是实验测量得到的s-△x 图线。从理论 上可推出,如果h 不变.m 增加,s —△x 图线的斜率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果m 不变,h 增加,s —△x 图线的斜率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由图(b) 中给出的直线关系和Ek 的表达式可知,Ep 与△x 的 次方成正比。 23.(7分)某同学用量程为I mA 、内阻为120Ω 的表头按图(a)所示电路改装成量程分别为Iv 和1A 的多用电表。图中R 1和R 2为定值电阻,S 为开关。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a)所示的电路,在图(b)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 (2)开关S 闭合时,多用电表用于测量 (填“电流”、“电压,或“电阻”); 开关S 断开时,多用电表用于测量 (填“电流”、“电压”或“电阻”)。 (3)表笔A 应为 色(填“红”或“黑”)。 (4)定值电阻的阻值R1= Ω,R2= Ω。(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