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喹诺酮类注射液与常用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

喹诺酮类注射液与常用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

喹诺酮类注射液与常用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
喹诺酮类注射液与常用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

喹诺酮类注射液与常用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药剂科 徐翔 整理
1、诺氟沙星 同β-七叶皂苷钠配伍后,在 25℃下,6h 内,外观、pH 值和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同
清开灵、穿心莲配伍有沉淀生成;同维生素 C、双黄连不能配伍。 2、环丙沙星
同维生素 C 配伍后,37℃下,8h 内,外观、pH 值和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同氨甲苯酸、 维生素 C 在葡萄糖液中配伍,pH 值均有明显升高。同维生素 C 在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 吸收度值均有升高。氨甲苯酸与维生素 C 在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紫外吸收度值均有降 低;同盐酸山茛菪碱配伍后,在 5,25,37℃下,8h 内澄明,pH 值、吸收光谱和主药含 量均无明显变化;同庆大霉素、乳糖酸红霉素、头孢唑林钠、硫酸卡那霉素配伍后,6h 内,外观、pH 值、吸收光谱均无明显变化;同三磷腺苷(ATP)配伍后 30min 后出现针状结 晶,与磷霉素钠配伍后产生结晶性沉淀,同头孢拉定配伍出现白色沉淀,均不宜配伍; 与穿心莲加入 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中,室温 4h 内产生沉淀;单独同穿 心莲配伍也有沉淀生成;乳酸环丙沙星不能与磷酸盐缓冲液及 pH>5.2 的硼酸盐、醋酸盐 缓冲液配伍,否则易析出结晶。可与 pH<5.2 的硼酸盐及醋酸盐缓冲液配伍;同妥布霉素 在常温及炎热天气都可配伍使用,但最好 8h 内用完;与碳酸氢钠、肝素、核糖核酸、藻 酸双酯钠、地塞米松、氨茶碱、呋塞米(呋喃苯氨酸)、鱼腥草、复方丹参、丹参、清开 灵、双黄连、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头孢哌酮不能配伍。 3、氧氟沙星
加入 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 射液、腹膜透析液中,室温下 24h 内,外观、pH 值、含量基本不变;氧氟沙星葡萄糖注 射液同氨苄西林配伍后 pH 值升至 8.10,外观淡黄绿色变淡外,同甘露醇、地塞米松、维 生素 C、氨基乙酸、庆大霉素配伍后,3 h 内,外观、pH 值均无明显变化,含量在标示量 的 90.0%-110.0%范围内,结果显示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同上述 6 种药物配伍 3h 内稳 定,无理化配伍禁忌;同氨茶碱配伍后,4h 内含量变化在规定范围内,可以配伍;同利 巴韦林配伍后,在 25,37℃时,0~6h 内,外观、pH 值和含量均无明显变化,8h 后含量 有所下降;同替硝唑葡萄糖配伍后 4h 内,外观、pH 值、含量基本不变;同硫酸妥布霉素 配伍后,在 12h 内,外观、pH 值、含量等无明显变化,配伍稳定性良好。同柱晶白霉素 配伍后,在 12h 内,药物 pH 值变化不明显,白霉素在氧氟沙星注射液中的浓度保护在允 许值范围内(浓度>97%);同头孢噻肟配伍后,在 4h 内,紫外吸收图谱、含量、pH 以及 外观未见明显变化;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同七叶皂苷钠配伍后,在 25℃,4h 内,外观 澄明无变色,未见气泡或沉淀,pH 值及吸收曲线无明显变化;同鱼腥草配伍后,在 25, 37℃时,24h 内,外观、pH 值、吸收光谱和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同甲硝唑磷酸二钠在 0.9 %氯化钠注射液中可以配伍;与穿心莲在 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中室温 4h 产生沉淀;单独同穿心莲配伍也有沉淀生成;同氨甲苯酸在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 伍,室温下,0~6h 内,外观、pH 值和含量均无明显变化;与丹参、复方丹参、头孢哌 酮不能配伍;同双黄连、林可霉素、阿米卡星、ATP 可以配伍。 4、左氧氟沙星
加入 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 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中,在室温下,24h 内,外观、pH 值、吸收光谱均无明显变化; 同利巴韦林配伍后 25,37℃时,0~6h 内,外观、pH 值和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同鱼腥草、

西咪替丁、辅酶 A、ATP 配伍后,在 25℃,4h 内,外观、pH 值和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同 维生素 C 可以配伍;同复方丹参配伍后即变混浊,2h 有沉淀产生,同葛根素、灯盏花素、 碟脉灵、复方苦参、红花、曲克芦丁、柴胡配伍后,8h 内外观、pH 值和含量均无明显变 化,紫外扫描未见其他吸收峰,说明没有新物质生成,可以配伍使用。 5、洛美沙星
加入 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 射液中,在 40℃下,6h 内,外观、pH 值、吸收光谱和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同利巴韦林配 伍后,25,37℃下,外观、pH 值、吸收光谱和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同头孢拉定配伍后, 在 0~6h 外观、pH 值和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同替硝唑葡萄糖配伍后,在 0~6h 内,外观、 pH 值和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同参麦、鱼腥草、岩舒、白花蛇草、刺五加配伍后,在 0~24h 内,外观、pH 值、不溶性微粒和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同地塞米松、维生素 C、辅酶 A、ATP 配伍后 0~24h 内,外观、pH 值和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同维生素 C、酚磺乙胺(止血敏)配 伍后,在 4,25,37℃下,0~6h 内,外观、pH 值和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同维生素 C 配伍 有争议;与氯唑西林钠、头孢哌酮钠、硫酸阿米卡星、磺胺嘧啶钠、地西泮、肝素钠、 氢化可的松和呋塞米配伍会生成白色沉淀;同复方丹参、丹参不能配伍。 6、氟罗沙星
10%氟罗沙星同 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外观、pH 值和含量 基本不变。但同 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和乳酸钠 林格注射液配伍后均产生沉淀,含量明显下降;与磷霉素钠配伍后 1h 内有沉淀生成,同 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硫酸妥布霉素配伍后,6h 内外观、pH 值和吸收度均无明 显变化;与地塞米松、维生素 C、维生素 B6、利巴韦林、西咪替丁、雷尼替丁、ATP、庆 大霉素、肌苷可以配伍;与阿昔洛韦配伍后,1 h 内有白色沉淀产生,氟罗沙星含量下降; 同头孢唑林钠配伍 2h 后产生颗粒状沉淀。 7、培氟沙星
加入 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 射液中,在室温下,24h 内,pH 值、含量变化不大,配伍可行;与氨苄西林、洁霉素、 胞磷胆碱、呋塞米、ATP、聚肌胞、氯霉素、氨基己酸、氨茶碱、甲硝唑配伍后产生沉淀, 同维生素 B6、双黄连、莲心治、维脑路通、地塞米松、酚磺乙胺、卡那霉素、葡萄糖酸 钙、辅酶 A、庆大霉素配伍无显著性变化;与利巴韦林在 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25 ℃下,24h 内含量降低 2%,pH 值变化不明显,可以配伍使用;与鱼腥草在 37℃下,6h 内,外观、澄明度、pH 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可配伍使用;同替硝唑 C 注射液配伍后, 8h 内外观、pH 值无变化,连续紫外扫描吸收曲线和吸收值无改变;同多巴胺、尼可刹米、 间羟胺(阿拉明)、胰岛素、氨甲苯酸、青霉素可以配伍;同维生素 C、磷霉素钠;哌拉西 林、穿心莲、复方丹参不宜配伍。 8、加替沙星
加人 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 射液中,25℃下,24h 内其色泽、澄明度、主药含量和降解产物的量均无明显变化,pH 值变化小,可配伍使用。与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后,24h 内澄明度、pH 值、主药含量均 无明显变化,但色泽有变化,降解产物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不宜配伍。

最全药物配伍禁忌表

最全药物配伍禁忌表 临床上合并使用数种注射液时,若产生配伍禁忌,会使药效降低或失效,甚至可 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一、常见药物配伍禁忌汇总 配伍禁忌指药物在体外配伍,直接发生物理性的或化学性的相互作用会影响药物疗效或发生毒性反应,一般将配伍禁忌分为物理性的(不多见) 和化学性的(多见) 两类。 1.水溶性维生素+氯化钾注射液 分析:加入强电解质可产生同离子效应、点位中和作用、盐析作用等,使水溶性维生素中的有机酸盐(泛酸、维生素C、甘氨酸、乙二胺四醋 酸等)、有机碱盐(维生素B 1、维生素B 6 等)和羟苯甲酯溶解度降低, 从而自溶液中析出,不溶微粒增加。 2.速尿+多巴胺+葡萄糖注射液 分析:呋塞米为加碱制成的钠盐注射液,碱性较高,故静脉注射时宜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而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临床上常与多巴胺合用加强其利尿功能,但有报道两药混合后颜色有轻微变化。 建议临床上若病情需要使用这两种药物时,分开使用,也不应连续输注,最好中间输注0.9%生理盐水,即输注顺序多巴胺→生理盐水→速尿。 3.地塞米松+维生素B 6 分析:两药的浓溶液在同一容器中混合可产生混浊或沉淀。维生素B 6为水溶性物质制成的盐,其本身不受pH变化而析出,但可导致水不溶性的酸性物质制成的盐地塞米松磷酸盐等产生沉淀。 4.多烯磷脂酰胆碱+氯化钾 分析:多烯磷脂酰胆碱为澄清胶体溶液,不可与其他任何注射液混合注射,若要配制静脉输液,只能用不含电解质的葡萄糖溶液稀释,严禁用电解质溶液,以免其稳定性遭破坏。 5.维生素C+维生素k 1 分析:维生素k 1 可被维生素C破坏而失效。 使用缘由:维生素k 1 可被肝脏利用来合成凝血酶原VII,IX,X因子,维生素C可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及糖代谢过程,增加毛细血管致密性而降

9001原料药物与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

9001 原料药物与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 稳定性试验的目的是考察原料药物或制剂在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药品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试验建立药品的有效期。 稳定性试验的基本要求是:(1)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影响因素试验用1批原料药物或1批制剂进行;如果试验结果不明确,则应加试2个批次样品。生物制品应直接使用3个批次。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要求用3批供试品进行。(2)原料药物供试品应是一定规模生产的。供试品量相当于制剂稳定性试验所要求的批量,原料药物合成工艺路线、方法、步骤应与大生产一致。药物制剂供试品应是放大试验的产品,其处方与工艺应与大生产一致。药物制剂如片剂、胶囊剂,每批放大试验的规模,片剂至少应通常为100 000片,胶囊剂至少应为100 000粒。大体积包装的制剂如静脉输液等,每批放大规模的数量至少应为各项试验所需总量的10倍。特殊品种、特殊剂型所需数量,根据情况另定。(3)供试品的质量标准应与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和规模生产所使用的供试品质量标准一致。(4)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所用供试品的包装应与上市产品一致。(5)研究药物稳定性,要采用专属性强、准确、精密、灵敏的药物分析方法与有关物质(含降解产物及其他变化所生成的产物)的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以保证药物稳定性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在稳定性试验中,应重视降解产物的检查。(6)由于放大试验比规模生产的数量要小,故申报者应承诺在获得批准后,从放大试验转入规模生产时,对最初通过生产验证的3 批规模生产的产品仍需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稳定性试验。(7)对包装在非渗透容器内的药物制剂可不考虑药物的湿敏感性或可能的溶剂损失,其稳定性研究可在任何湿度下进行。 制剂质量的“显著变化”通常定义为:①含量与初始值相差5%;或采用生物或免疫法测定时效价不符合规定;②任何降解产物超过标准限度要求;③外观、物理常数、功能试验(如颜色、相分离、再分散性、粘结、硬度、每揿剂量等)

稳定性指导原则

GMP-2010中国药典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 稳定性试验的目的是考察原料药或药物制剂在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药品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试 验建立药品的有效期。 稳定性试验的基本要求是:(1)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影响因素试验用一批原料药或一批制剂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要求用三批供试品进行。(2)原料药供试品应是一定规模生产的,供试品量相当于制剂稳定性试验所要求的批量,原料合合成工艺路线、方法、步骤应与大生产一致。药物制剂供试品应是放大试验的产品,其处方与工艺应与大生产一致。药物制剂如片剂、胶囊剂,每批放大试验的规模,片剂至少应为 10 000 片,胶囊剂至少应为 10 000 粒。大体积包装的制剂如静脉输液等,每批放大规模的数量至少应为各项试验所需总量的 10 倍。特殊品种、特殊剂型所需数量,根据情况另定。(3)供试品的质量标准应与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和规模生产所使用的供试品质量标准一致。(4)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所用供试品的包装应与上市产品一致。(5)研究药物稳定性,要采用专属性强、准确、精密、灵敏的药物分析方法与有关物质(含降解产物及其他变化所生成的产物)的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以保证药物稳定性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在稳定性试验中,应重视降解产物的检查。(6)由于放大试验比规模生产的数量要小,故申报者应承诺在获得批准后,从放大试验转入规模生产时,对最初通过生产验证的三批规模生产的产品仍需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稳定性试验。 本指导原则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原料药,第二部分为药物制剂。 一、原料药 原料药要进行以下试验。 (一)影响因素试验此项试验是在比加速试验更激烈的条件下进行。其目的是探讨药物的固有稳定性、了解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及可能的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为制剂生产工艺、包装、贮存条件和建立降解产物分析方法提供科学依据。供试品可以用一批原料药进行,将供试品置适宜的开口容器中(如称量瓶或培养皿),摊成≤5mm 厚的薄层,疏松原料药摊成≤的危害性,必要时应对降解产物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1)高温试验供试品开口置适宜的洁净容器中,60℃温度下放置 10 天,于第 5

临床输液常见配伍禁忌

近年来,由于临床静脉用药不断增多,特别是新药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药物配伍也日趋复杂,用药安全性和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特别是静脉输液药物的配伍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因静脉注射药物选择溶解溶媒不当、溶解方法不妥、选择液体不当以及同瓶输液中添加药物种类过多、加入量过大、中西药随意混合、药物间存在配伍禁忌等多种原因,会导致输液变混、变色、出现结晶等现象,甚至因此引发医患矛盾和纠纷,给医院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因此,输液配伍中的安全用药应引起重视。笔者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院近几年临床用药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临床输液药物配伍的安全问题进行探讨。 1 青霉素与地塞米松属不宜配伍 个别医生处方中开%氯化钠注射液+青霉素80 万U+地塞米松5 mg。2007版《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1]和《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变化》[2]都明确指出:青霉素与地塞米松混合静点存在配伍禁忌,两药混合后出现理化、药理、药动学及药效学等方面配伍禁忌。因此,地塞米松不宜加入到青霉素中,若确实需要,建议单独静点。 2 多种药物合用要注意配伍禁忌 临床配伍表中所列仅是注射液两两配伍情况,有些新药不可能列入。“混滴”是3 种以上注射剂配伍,因此容易出现有配伍禁忌的药物进行配伍使用。对首次使用、相互配伍信息不明的新药,应单独静脉输注;临床医师应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稳定性及用药注意事项。严格按照国家最新药典关于药物配伍禁忌要求,选择临床用药。必须依据药物治疗的先后顺序、药品理化性质、药品说明书要求,按组下达静脉输液药物治疗方案,除已经临床实践证明为安全合理的输液配伍组外,原则上每步静脉输液添加药物的种类不得超过2种。 3 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必须分步输注

氯化钾注射液的配伍禁忌

1.静脉补钾的同时滴注钠盐和高浓度葡萄糖会降低钾的作用,故需纠正低钾血症时应以5%葡萄糖溶液稀释临床用药须知789页 2.静脉输注高浓度葡萄糖注射液和胰岛素,以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故可以治疗高血钾; 所以补钾的时候自然不能以高浓度的葡萄糖(10%或50%)做溶媒,而需以5%葡萄糖做溶媒 至于为什么不能用氯化钠做溶媒,还有点不明白,期待大家的答案 3. 我院普外经常会遇到需要补钾和补钠的患者,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把氯化钾注射液加入到糖盐水中,一般1000ml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10%氯化钠注射液最多不超过3支,对于体内存在钠钾泵是否会影响钾的利用尚未见到科学报道。另外,国标和军标中均有葡萄糖氯化钾钾注射液(即糖盐钾注射液),尽管其中所含氯化钠含量不是很高(每1000毫升中含氯化钠1.8g),但也说明氯化钾和氯化钠还是在一定浓度下是可以配伍使用的。个人意见如果临床上患者并不是必须同时补钾和补钠,那尽量还是按照说明书中以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来使用。 4. 在很多医嘱中,静脉补钾以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这是不规范的,应改为1克氯化钾用5%葡萄糖液500毫升为溶媒。这是因为,机体内总钾量不足的时候,从绝对量上细胞内失钾量明显大于细胞外液失钾量。葡萄糖有利于钾离子由细胞外转入细胞内。高浓度糖用于治疗高血钾,所以只能选用等渗糖——5%葡萄糖注射液。不宜选用氯化钠作为溶媒的原因则是,细胞外液容积由钠平衡来调节,细胞内液容积由游离水平衡来调节,通常体液的渗透压范围在280毫渗/公斤~295毫渗/公斤。5%葡萄糖可提供等渗透压(278毫渗/公斤),从生理学上考虑,等同于给予纯水或游离水;而生理盐水(渗透压为308毫渗/公斤)不含游离水,静脉输液后,其钠盐全部留在细胞外液里,并按比例在血浆和间隙液之间进行分布。根据调节钾离子跨细胞转移的“泵-漏”机制,静脉补钾的同时滴注钠盐和高浓度葡萄糖会降低钾的转移,故需纠正低钾血症时应以5%葡萄糖溶液稀释。 有的医生会反问:有些糖尿病患者和手术后处于应激状态(血糖偏高)的患者不能用葡萄糖如何处理?药师事先应与内分泌医生探讨25克糖(5%葡萄糖500毫升)对血糖的影响,这其实相当于2个中等大小苹果的含糖量缓慢(大约为1.3小时)静脉给药。而机体的一些重要器官、组织细胞(如中枢神经细胞、红细胞等)必须由葡萄糖供能,每日总共需要100克~150克糖,远大于一瓶500毫升的5%葡萄糖的糖量。并且,葡萄糖的利用与补钾速度有关。一般补钾速度不超过0.75克/小时(10毫摩尔/小时),而机体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一般为5毫克/公斤·分。因此,只要输注葡萄糖的速度不超过机体利用葡萄糖的速度,对患者的血糖就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说明书中未特殊提及手术或应激状态的补钾方式与普通补钾有实质差别,若医生执意不放心患者的血糖问题,可以配合使用胰岛素(中性胰岛素)。比例为每2克~4克葡萄糖对冲1个单位胰岛素。 对于类似医嘱错误,药师需注意说服方式,应趁热打铁,可以在交班会上强调;也可以查阅充足的证据并形成书面文件;还可遵循统一的规定,与终端住院药房或输液配置中心药师统一标准,违规者拒绝发药。其中,形成书面文件的方式需要药师做大量工作,但也最能体现药师的价值。 5.可以给医生看一下《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第四条“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 中药注射剂为多成分混合溶液,稳定性差,对环境因素的改变敏感,如PH、渗透压、电解质浓度等。出现问题并不是每次都会出现而是概率增加了。之所以还未发现问题一方面是运气好,另一方面是该注射液是用氯化钠调节渗透压的,因此对少量的氯化钾不敏感,但要是有其他因素叠加就不好说了。而与参麦注射液有类似成分的生脉注射液在12年44期的不良反应通报中有详细资料

制剂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北京市医疗机构制剂稳定性研究 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稳定性研究就是医疗机构制剂(以下简称“制剂”)研究得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稳定性试验,考察制剂在一定条件(温度、湿度、光照、包装等)下得质量特性得变化规律,预测其稳定趋势,为制剂得配制、包装、贮存条件及有效期得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稳定性研究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 影响因素试验就是在剧烈(温度、湿度、光线)条件下,研究影响制剂稳定性得因素与制剂得变化情况。为制剂处方设计、包装材料与容器得选择、贮存条件得确定、质量控制等提供依据,并为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采用得考察条件提供参考。 加速试验就是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得稳定性试验,其目得就是通过加速制剂得化学或物理变化速度来考察制剂稳定性,为制剂处方设计、剂型、包装材料与容器得选择、贮存条件得确定、质量控制等提供依据,并初步预测制剂得稳定性。 长期试验就是在接近制剂实际包装、贮存条件下进行得稳定性试验,为制定制剂得有效期提供依据。 二、基本内容 稳定性研究应根据制剂得具体情况,围绕稳定性研究得目得(如确定处方工艺、包装材料与容器、贮存条件与制定有效期),结合处方组成得理化性质、剂型特点与具体工艺进

行设计与试验。 (一)样品得批次与规模 影响因素试验一般可采用1批小试规模样品;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一般应采用不少于3批中试规模样品。 (二)样品包装及放置条件 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用样品得包装应与配制制剂拟用包装一致。 稳定性试验要求在一定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下进行,放置条件得设置应充分考虑制剂得特性、贮存及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得环境因素。 稳定性试验所用仪器设施应能对试验条件进行控制与监测,满足以下精度要求:如温度±2℃,相对湿度±5%,照度±500lx等,并应对实际温度、湿度与照度进行监测记录。 (三)考察项目 稳定性试验得考察项目应根据制剂得特点与质量控制得要求设置,选择在制剂保存期易于变化,可能影响制剂质量、安全性与有效性得项目,以便客观、全面地评价产品得稳定性。一般以质量标准得相关指标为考察项目,主要包括性状、崩解时限、溶出度、有关物质、含量测定、无菌及微生物限度等,必要时可根据需要增加相应得考察指标。中药制剂得稳定性试验应按照质量标准在各时间点进行全检。 (四)考察时间点 考察时间点得设置就是在对制剂理化性质得充分了解以及对制剂稳定性变化趋势得预测基础上设立得。对某些环境因素敏感得药品,应适当增加考察时间点。长期试验得考

药物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2015版药典)分析

范围:药物制剂。 责任:检验员、QA监控员、化验室主任、质保科科长、质量部负责人。 内容: 稳定性试验的目的是考察原料药或药物制剂在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药品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试验建立药品的有效期。 稳定性试验的基本要求是:(1)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影响因素试验用1批原料药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要求用3批供试品进行。(2)原料药供试品应是一定规模生产的。供试品量相当于制剂稳定性实验所要求的批量,原料药物合成工艺路线、方法、步骤应与大生产一致。药物制剂的供试品应是放大试验的产品其处方与生产工艺应与大生产一致。药物制剂如片剂、胶囊剂,每批放大试验的规模,片剂至少应为10 000片,胶囊剂至少应为10 000粒。大体积包装的制剂如静脉输液等,每批放大规模的数量至少应为各项试验所需总量的10倍。特殊剂型、特殊品种所需数量,根据具体情况另定。(3)供试品的质量标准应与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和规模生产所使用的供试品质量标准一致。(4)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所用供试品的包装应与上市产品一致。(5)研究药物稳定性,要采用专属性强、准确、精密、灵敏的药物分析方法与有关物质(含降解产物及其他变化所生成的产物)的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以保证药物稳定性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在稳定性试验中,应重视降解产物的检查。(6)由于放大试验比规模生产的数量要小,故申报者应承诺在获得批准后,从放大试验转入规模生产时,对最初通过生产验证的3批规模生产的产品仍需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稳定性试验。 本指导原则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原料药,第二部分为药物制剂。 1.原料药 原料药要进行以下试验。 1.1影响因素试验 此项试验是在比加速试验更激烈的条件下进行。其目的是探讨药物的固有稳定性、了解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及可能的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为制剂生产工艺、包装、贮存条件与建立降解产物的分析方法提供科学依据。供试品可以用一批原料药进行,将供试品置适宜的开口容器中(如称量瓶或培养皿),摊成≤5mm厚的薄层,疏松原料药摊成≤10mm厚薄层,进行以下

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呋塞米注射液与盐酸多巴胺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摘要】目的考察呋塞米注射液与盐酸多巴胺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通过对常温下临床常用剂量的呋塞米注射液(60 mg)、盐酸多巴胺注射液(40 mg)在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4 h内外观的观察、溶液pH 值、微粒数量以及各组分含量的变化来考察这两种药物的配伍稳定性。结果混合溶液 4 h内,外观、pH值,含量测定均无显著变化,不溶性微粒无明显变化,且符合中国药典对注射液的相关规定。结论在实验剂量或低于实验剂量下,两药在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4 h内可稳定配伍。 【关键词】呋塞米盐酸多巴胺配伍禁忌稳定性 呋塞米注射液与盐酸多巴胺注射液是临床上经常联合应用于急性肾衰竭、心功能衰竭、水肿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少尿或无尿等疾病治疗的两个药物。据有关资料,浓度为10 mg/mL的盐酸多巴胺和浓度为10 mg/mL的呋塞米的配伍是属于配伍禁忌类[1]。为探明这两种药物在临床配伍于输液中滴注使用时是否存在理化方面的变化,本实验模拟临床配伍条件进行药物配伍稳定性考察。 1 仪器与试药 1.1 药品与试剂 呋塞米注射液(20 mg/2 mL,含量97.4%,广东南国药业,批号060923);盐酸多巴胺注射液(20 mg/2 mL,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厂,批号060504);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瓶,广东大冢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61206);呋塞米原料(含量99.6%, 常州亚邦制药,批号060702)。 1.2 仪器 UV 2401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DF 808A型高精密度pH/离子计(广东省增城市技术经济开发服务中心),ZWF J6型激光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天津市天河医疗仪器研制中心),AEG 220G电子分析天平(日本岛津)。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溶液的配制 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及输液配制操作,取呋塞米注射液3支,用注射器注入含5%葡萄糖注射液(5%GS)250 mL的PLA瓶中,摇匀后,再注入盐酸多巴胺注射液2支,摇匀, 保持PLA瓶密封,即得。

常用注射药物可配伍输液与配伍禁忌参考表

常用注射药物可配伍输液与配伍禁忌参考表 (按汉语拼音排序) 药物名称可配伍输液(25℃)配伍禁忌 阿霉素5%葡萄糖液、林格氏液和乳 酸盐、生理盐水氨茶碱、头孢噻吩钠、地塞米松、安定、氟尿嘧啶、氢化可的松 阿糖胞苷5%葡萄糖林格低液和乳酸盐、 糖盐水、5%葡萄糖液、林格 氏注射液及乳酸盐、生理盐水 氟尿嘧啶、两性霉素B 阿莫西林/克拉 维酸钾生理盐水葡萄糖、葡聚糖、酸性碳酸盐、血 液制品、含蛋白质液体、静脉脂质 乳化液、氨基糖苷类 阿魏酸钠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葡 萄糖氯化钠 阿莫西林/克拉 维酸钾生理盐水葡萄糖、葡聚糖、酸性碳酸盐、血 液制品、含蛋白质液体、静脉脂质 乳化液、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红 霉素、四环素类和磺胺药。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安美汀)灭菌注射用水、生理盐水、乳 酸钠、林格氏液、乳酸林格 氏液、 葡萄糖、葡聚糖、碳酸氢盐 阿奇霉素(盐酸) 灭菌注射用水溶解(0.1g/ml)后 再加入到生理盐水或5%葡萄 糖液250~500ml 中静滴。含铝、镁抗酸药、茶碱、卡丙酮、地高辛、麦角胺类、三唑仑类、卡马西平、特非那定、环孢素、环已巴比妥、苯妥英 氨甲环酸青霉素、输血奥扎格雷钠(丹 奥) 生理盐水、5%葡萄糖含钙输液 奥美拉唑(奥西 康 生理盐水、5%葡萄糖100m 其他溶剂或药物 ATP 生理盐水、5-10%葡萄糖液、 林格氏液、乳酸林格氏液、 注射用水、5%葡萄糖林格氏 液及乳酸盐马来酸麦角新碱、甘露醇、安定、氯丙嗪、异丙嗪、洛贝林、异搏定、甲苯磺酸、溴苄胺、氨茶碱、硝普钠、利血平、碳酸氢钠、葡萄糖酸钙、氢化可的松、四环素、氯霉素、柱晶白霉素、乳糖酸红霉素、氨苄青霉素 氨茶碱%葡萄糖、糖盐水(5%葡萄糖 与0、9%氯化钠)、对半液 (、5%葡萄糖林格氏液和乳 酸盐、生理盐水氯丙嗪、林可霉素、肾上腺素、红霉素、肼苯达嗪、正规胰岛素、异丙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青霉素G钾、头孢噻吩钠、镇痛新、杜冷丁、美沙酮、异丙嗪、吗啡、四

注射剂的使用与配伍禁忌

注射剂的使用与配伍禁忌 西药注射剂配伍禁忌 1、注射用阿昔洛韦 忌配伍药品:盐酸头孢吡肟、盐酸多巴酚丁胺、盐酸多巴胺、磷酸氟达拉滨、盐酸吉西他滨、盐酸昂丹司琼、半托拉唑钠、酒石酸长春瑞滨。 2、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 忌配伍药品:两性霉素B、氨苄西林钠、阿奇霉素、头孢唑林钠、肝素钠、羟乙基淀粉、半托拉唑钠、苯妥英钠、丙泊酚、硫喷妥钠。3、氨茶碱注射液 忌配伍药品:盐酸胺碘酮、苯磺酸阿曲库铵、盐酸头孢吡肟、头孢曲松钠、盐酸氯丙嗪、环丙沙星、磷酸克林霉素、盐酸多巴酚丁胺、盐酸多柔比星、盐酸肾上腺素、胰岛素、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盐酸哌替啶、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盐酸昂丹司琼、盐酸异丙嗪、酒石酸长春新碱、华法林钠。 4、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忌配伍药品:两性霉素B、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他啶、肝素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泮托拉唑钠、碳酸氢钠。 5、两性霉素B 忌配伍药品:糖盐水、脂肪乳、盐水、硫酸阿米卡星、盐酸胺碘酮、盐酸头孢吡肟、盐酸氯丙嗪、盐酸西咪替丁、环丙沙星、盐酸苯海拉明、多西他赛、盐酸多巴胺、硫酸庆大霉素、盐酸利多卡因、硫酸镁、

盐酸昂丹司琼、紫杉醇、泮托拉唑钠、青霉素钠、氯化钾、丙泊酚、酒石酸长春瑞滨、盐酸吉西他滨。 6、氨苄西林钠 忌配伍药品:糖水、糖盐水、阿米卡星、氯丙嗪、盐酸多巴胺、盐酸肾上腺素、氟康唑、庆大霉素、甲氧氯普胺、盐酸昂丹司琼、酒石酸长春瑞滨。 7、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 忌配伍药品: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氯化钠、胺碘酮、昂丹司琼。 8、苯磺酸阿曲库铵 忌配伍药品:林格注射液、氨茶碱注射液、地西泮、丙泊酚、硫喷妥钠。 9、硫酸阿托品 忌配伍药品: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泮托拉唑钠、硫喷妥钠。10、阿奇霉素 忌配伍药品:硫酸阿米卡星、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头孢呋辛钠、环丙沙星、磷酸克林霉素钠、枸櫞酸芬太尼、呋塞米、硫酸庆大霉素、亚安培南-西司他丁钠、左氧氟沙星、氯化钾。 11、葡萄糖酸钙 忌配伍药品:10%脂肪乳、两性霉素B、盐酸克林霉素、氟康唑、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泮托拉唑钠。 12、头孢唑啉钠 忌配伍药品:硫酸阿米卡星、维生素C注射液、酒石酸长春瑞滨。

药物配伍禁忌

一.药物与溶媒 1.青霉素与葡萄糖:葡萄糖注射液显酸性,可破坏青霉素的活性; 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与葡萄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在含有葡萄糖、葡聚糖或酸性碳酸盐的溶液中会降低稳定性; 3.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与葡萄糖:质子泵抑制剂显碱性,与葡萄糖配伍后可发生颜色变化; 4.肝素与葡萄糖:肝素在酸性条件下很快失活; 5.依达拉奉与葡萄糖:依达拉奉与含有糖分的输液混合时,可使其浓度降低; 6.呋塞米与葡萄糖:呋塞米注射液为加碱制成的钠盐注射液,碱性较高,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7.地西泮与葡萄糖、氯化钠:地西泮注射剂的溶媒采用丙二醇、乙醇、苯甲醇、水的混合溶媒而制成;当该注射液加入输液中稀释时,由于溶媒改变使地西泮瞬间析出而出现浑浊;8.胺碘酮与氯化钠:胺碘酮具有苯并呋喃基团,显酸性,pH值的改变会引起其呋喃环开环,且含的碘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9.洛铂与氯化钠:配伍后可增加洛铂的降解; 10.多烯磷脂酰胆碱与氯化钠:与电解质配伍后可出现不溶性微粒增加; 11.水溶性维生素与复方氯化钠:强电解质可影响水溶性维生素的稳定性; 12.茵栀黄与氯化钠:可出现颜色变化及微粒增加等现象; 13.复合磷酸氢钾与复方氯化钠:复合磷酸氢钾注射液与含钙注射液配伍时易析出沉淀; 14.曲克芦丁与木糖醇:木糖醇与曲克芦丁混合应用,可引起颜色变化。 二.药物与药物 1.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合用:中药注射剂成分较为复杂,宜单独使用; 2.抗菌药物与利巴韦林、地塞米松合用:抗菌药物多不稳定,宜单独使用; 3.水溶性维生素与氯化钾、碳酸氢钠:强电解质的加入可产生同离子效应、电位中和作用、盐析作用等,从而降低本品的有机酸(泛酸、维生素C、甘氨酸等)盐、有机碱(维生素B1、维生素B6 等)盐的溶解度,析出不溶性的有机碱或有机酸;且强电解质含量越大,不溶性微粒越多; 4.呋塞米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呋塞米呈碱性,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溶液显酸性,混合后易导致后者析出,出现沉淀; 5.多巴酚丁胺与氯化钾、肝素、硝酸甘油:存在配伍禁忌; 6.多巴酚丁胺与氨茶碱:氨茶碱偏碱性,盐酸多巴酚丁胺因pH 值升高而发生变化, 故有可能导致作用降低;机理:多巴酚丁胺在碱性介质中的这一变化过程,主要是氧化反应, 侧键脂肪胺的环化反应,以及聚合成较深的有色化合物(如粉红色,黄色、棕色和黑色等)。 7.胰岛素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胰岛素为弱碱性药物,其它均为酸性药物,混合后在25℃ 24h内轻度地变色; 8.多巴胺与复合磷酸氢钾、硝酸甘油:配伍后可产生沉淀或者理化性质发生改变; 9.环磷腺苷与硝酸甘油、硝普钠:配伍后可产生沉淀或者理化性质发生改变; 10.维生素B12与维生素C:维生素C为强还原剂,可破坏维生素B12活性,二者不能配伍; 11.维生素C与核黄素磷酸钠:维生素C与碱性药物配伍,影响疗效; 12.维生素C与胞磷胆碱钠:配伍后可致药效降低; 13.维生素C与维生素K1:配伍后,溶液的稳定性较差;维生素K1为醌类化合物,具氧化

常用注射剂配伍禁忌是什么呢

常用注射剂配伍禁忌是什么呢 相信很多朋友在生病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吃一些简单的药物,如果病情还是没有得到更好的缓解,那么就只有去到医院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治疗。而只要住院通常就会进行输液,所以很多朋友都想明确的知道那些注射剂的成分,另外常用注射剂配伍禁忌是什么呢?针对这个疑问,接下来的时间就请朋友们和我一 起去学习一下。 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合用有增效作用。青霉 素类与氨基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除外)等量配伍有协同作用,但大剂量青霉素药物可降低氨基苷类药物的活性;其禁与四环素类、大环内脂类、磺胺类、氨茶碱等药物合用,但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可用青霉素与磺胺嘧啶分别注射治疗脑膜炎。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与甲氧嘧啶联合应用有增效作用。青霉素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效价降低,应用生理盐水稀释。头孢拉定、头孢氨苄与氨茶碱、磺胺类、红霉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合用分解失效;与新霉素、庆大霉素、喹诺酮类联合疗效增强。头孢唑啉 钠与葡萄糖注射液及生理盐水配伍析出晶体,应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

氨基苷类有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壮观霉素等。氨基苷类与β-内酰胺类、甲氧嘧啶、多粘菌素类配伍有协同作用。链霉素与四环素(对布氏杆菌)、红霉素(对猪链球菌)、万古霉素(对肠球菌)或异烟肼(对结核杆菌),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与喹诺酮类药物合用有协同作用。氨基苷类同类药物之间及高效利尿药、头孢菌素类等合用毒性增强;与碱性药物联用虽抗菌效能增强,但毒性增强。链霉素与磺胺类药物配伍水解失效。 四环素类包括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甲烯土霉素、强力霉素等。四环素类同类之间或与泰妙菌素、泰乐菌素配伍对治疗胃肠道和呼吸道有协同作用;与甲氧嘧啶等抗菌增效剂、硫酸钠(1﹕1)同时给药分别有明显增效和促进本品吸收作用;与碱性药物如氨茶碱联合分解失效;与钙、镁、铁等二价金属离子发生络合阻滞其吸收。土霉素不能与喹乙醇、北里霉素合用。 以上几段文字内容就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常用注射剂配伍禁忌,在此我衷心希望有这方面需求的朋友们能够认真学习上面的内容,这样心中对于这些禁忌才会引起更多的重视和警惕。当然我还是想再提醒大家的是,虽然输液能让病情恢复的更快,但是也在无形中加强了人们对药物的依赖性。

八、化学制剂质量及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八、化学制剂质量及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根据《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化学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现行版中国药典二部“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与“原料药及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基于“使用安全、质量基本可控、方法适用可行、资料完整规范”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化学制剂的特点,制订本技术指导原则。其目的是指导医疗机构进行化学制剂的质量及稳定性研究,为化学制剂质量评价提供明确统一的研究技术要求。 化学制剂质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 化学制剂质量标准应能指导化学制剂配制、控制化学制剂质量,以保证化学制剂使用安全有效。有针对性地规定检测项目以加强对内在质量的控制,检测项目的选择,应本着“准确、灵敏、简便、快捷”的原则。 (二)质量标准的编排顺序与一般要求 1.质量标准正文的一般构成与编排顺序应参照现行版中国药典二部的式样。具体编排顺序如下:中文名、汉语拼音、英文名、含量或效价限度规定、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或效价测定、类别、规格、贮藏、有效期、注解。 2.质量标准中每一项质量指标应有相应的检测方法,方法必须具有可行性与重现性,并有明确的结果判定。除具体品种项下的特殊要求外,标准项目中所有涉及检验的方法与技术按现行版中国药典二部凡例和附录的要求。 3.质量标准中的格式、术语、数值、计量单位、符号、公式应符合现行版中国药典二部的规定,并参照《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4.检测所需的对照品或标准品均应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统一颁发,所使用对照品或标准品的来源、批号等信息必须在申报资料中标明。 5.检测方法中所用试剂、溶剂应易于得到,尽可能避免使用毒性大的溶剂与试剂(例如:苯、氯仿等)。操作中需特别处理或注意的地方应注明,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应予提示。 6.所用试液、缓冲液、指示液、滴定液应尽可能采用现行版中国药典二部已收载的,不应任意增加或改变其浓度,否则应在标准正文中以注解的形式列出配制的方法,并在起草说明中加以说明。 7.标准中各种限度的规定,应结合实际,保证制剂在配制、贮藏和使用过程中所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三)各项目的具体要求 1.名称 (1)化学制剂的名称,应按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制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要求命名。 (2)每一品种均应有中文名、汉语拼音、英文名。 (3)单一成分制剂应以处方中主药成分的通用名称并后缀剂型组成;两个和两个以上成分的制剂,应取处方各组分的缩写或简称、后缀剂型组成。 (4)新制剂名称不应与已上市药品名称和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的制剂名称重复,仿制制剂名称应与被仿制剂一致。 (5)不得使用商品名。 2.含量(或效价)限度 制剂中主药的化学成分必须制订含量限度。化学制剂的含量,一般按其原料药的分子式进行计算;有些品种由于用药剂量或习惯等原因,也可按无水物、有效盐基或有效物质进行计算;抗生素类制剂可按其有效

《药典》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

附录ⅩⅠⅩC 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 稳定性试验的目的是考察原料药或药物制剂在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药品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试验建立药品的有效期。 稳定性试验的基本要求是:(1)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影响因素试验用一批原料药或一批制剂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要求用三批供试品进行。(2)原料药供试品应是一定规模生产的,供试品量相当于制剂稳定性试验所要求的批量,原料合成工艺路线、方法、步骤应与大生产一致。药物制剂供试品应是放大试验的产品,其处方与工艺应与大生产一致。药物制剂如片剂、胶囊剂,每批放大试验的规模,片剂至少应为10 000 片,胶囊剂至少应为10 000 粒。大体积包装的制剂如静脉输液等,每批放大规模的数量至少应为各项试验所需总量的10倍。特殊品种、特殊剂型所需数量,根据情况另定。(3)供试品的质量标准应与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和规模生产所使用的供试品质量标准一致。(4)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所用供试品的包装应与上市产品一致。(5)研究药物稳定性,要采用专属性强、准确、精密、灵敏的药物分析方法与有关物质(含降解产物及其他变化所生成的产物)的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以保证药物稳定性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在稳定性试验中,应重视降解产物的检查。(6)由于放大试验比规模生产的数量要小,故申报者应承诺在获得批准后,从放大试验转入规模生产时,对最初通过生产验证的三批规模生产的产品仍需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稳定性试验。 本指导原则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原料药,第二部分为药物制剂。 一、原料药 原料药要进行以下试验。 (一)影响因素试验 此项试验是在比加速试验更激烈的条件下进行。其目的是探讨药物的固有稳定性、了解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及可能的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为制剂生产工艺、包装、贮存条件和建立降解产物分析方法提供科学依据。供试品可以用一批原料药进行,将供试品置适宜的开口容器中(如称量瓶或培养皿),摊成≤5mm厚的薄层,疏松原料药摊成≤10mm厚薄层,进行以下试验。当试验结果发现降解产物有明显的变化,应考虑其潜在的危害性,必要时应对降解产物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1)高温试验供试品开口置适宜的洁净容器中,60℃温度下放置10 天,于第5 天和第10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若供试品含量低于规定限度则在40℃条件下同法进行试验。若60℃无明显变化,不再进行40℃试验。 (2)高湿度试验供试品开口置恒湿密闭容器中,在25℃分别于相对湿度90%±5% 条件下放置10天,于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要求检测,同时准确称量试验前后供试品的重量,以考察供试品的吸湿潮解性能。若吸湿增重5% 以上,则在相对湿度75%±5%条件下,同法进行试验;若吸湿增重5%以下,其他考察项目符合要求,则不再进行此项试验。恒湿条件可在密闭容器如干燥器下部放置饱和盐溶液,根据不同相对湿度的要求,可以选择NaCl饱和溶液(相对湿度75%±1%,15.5~60℃),KNO3饱和溶液(相对湿度92.5%,25℃)。 (3)强光照射试验供试品开口放在装有日光灯的光照箱或其他适宜的光照装置内,于照度为4500 lx±500 lx的条件下放置10天,于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特别要注意供试品的外观变化。 关于光照装置,建议采用定型设备“可调光照箱”,也可用光橱,在箱中安装日光灯数支使达到规定照度。箱中供试品台高度可以调节,箱上方安装抽风机以排除可能产生的热量,箱上配有照度计,可随时监测箱内照度,光照箱应不受自然光的干扰,并保持照度恒定,同

临床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精编版

临床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 导读:药物配伍发生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表现为变色、沉淀、结晶、疗效降低、生命体征改变等,现列举几种常见的药物配伍不良反应及分析其原理。 1、处方:生理盐水100ml + 奥美拉唑40mg + 维生素B6 0.3 结果:输液逐渐变成黄色,最后变成黑色分析:奥美拉唑和维生素B6的配伍未见文献报道,说明书也未说明。奥美拉唑是一种碱性药物,能升高生理盐水的PH值,维生素B6又名盐酸吡多辛,含酚羟基,PH值为3~4,两者作用发生酸碱中和,变色可能是维生素B6的酚羟基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的缘故,所以两者不应在同一瓶输液中配伍。 2、处方:25%葡萄糖40ml +10%葡萄糖酸钙+ 地塞米松5mg 结果:生成不溶性钙盐沉淀分析:葡萄糖酸钙禁止与氧化剂、枸橼酸盐、可溶性碳酸盐、磷酸盐及硫酸盐配伍,生成不溶性的钙盐沉淀(葡萄糖酸钙药物说明书),危及生命。所以两者应分开静脉注射。 3、处方: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5mg 结果:可能出现甘露醇析出结晶现象 分析:甘露醇为一组织脱水药,地塞米松有抗炎作用,两者配伍有利于消除水肿。因20%甘露醇为过饱和溶液,联合应用其他药物时,可能会因新的溶质和溶媒加入而改变甘露醇的溶解度而析出甘露醇结晶。故两者应分别使用,而不应加在同一容器内使用。 4、处方:25%葡萄糖40ml+西地兰0.4mg+呋塞米20mg 结果:生成呋喃苯胺酸沉淀 分析:呋塞米为一弱酸强碱盐,PH为8.5-10,禁止与酸性液伍用,在酸性环境下(25%葡萄糖PH3.5-5)生成呋喃苯胺酸沉淀,危及生命。可25%葡萄糖+西地兰、NS+呋塞米,分开静脉注射。呋塞米说明书中写到:呋塞米用生理盐水稀释,而不用葡萄糖稀释。对磺胺药过敏禁用。 5、处方:葡萄糖250ml+维生素K1注射液40mg+维生素C3.0g 结果: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维生素K1疗效降低 分析: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醌类药物维生素K1混合后,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维生素K1疗效降低。维生素K1注射液和维生素C注射液放置一段时间后,维生素 K1被完全破坏。 6、处方:西米替丁针合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结果:呼吸抑制 分析:西米替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克林霉素均能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前膜上的钙结合部位结合,而阻断乙酰胆碱的释放,产生神经肌肉接头阻断作用。联合应用时对肌肉神经阻断作用加强,有可能引起呼吸抑制,危及生命,故合用时一定注意。一旦发生呼吸抑制情况,应立即注射氯化钙以对抗。另外,这类药与麻醉剂合用,易引起呼吸肌麻痹,临床应用也应注意。关于西米替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有关配伍禁忌,详阅药物说明书。 7、处方: 3:2:1注射液500ml + 酚磺乙胺注射液0.25 结果:几分钟后溶液颜色变红 分析:酚磺乙胺能增强血小板功能及血小板粘附性,缩短凝血时间,并能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与防止血液渗透作用。3:2:1溶液里含碳酸氢钠34ml,溶液呈碱性,与酚磺乙胺合用,由于酚磺乙胺含酚羟基,与碱性药物配伍易氧化变色,变色点PH为6.7,故两药合用易至酚磺乙胺变色降效。 8、处方:5%葡萄糖注射液+ 三磷酸腺苷20mg + 辅酶A注射液100U+ 维生素B6100mg

最全药物配伍禁忌表

. 最全药物配伍禁忌表甚至可临床上合并使用数种注射液时,若产生配伍禁 忌,会使药效降低或失效,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一、常见药物配伍禁忌汇总直接发生物理性的或化学性的相互作用会配伍禁忌指药物在体外配伍,) (不多见影响药物疗效或发生毒性反应,一般将配伍禁忌分为物理性的和化学性的(多见) 两类。 1.水溶性维生素+氯化钾注射液 分析:加入强电解质可产生同离子效应、点位中和作用、盐析作用等,使水溶性维生素中的有机酸盐(泛酸、维生素C、甘氨酸、乙二胺四醋酸等)、有机碱盐(维生素B、维生素B等)和羟苯甲酯溶解度降低,61从而自溶液中析出,不溶微粒增加。 2.速尿+多巴胺+葡萄糖注射液 分析:呋塞米为加碱制成的钠盐注射液,碱性较高,故静脉注射时宜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而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临床上常与多巴胺合用加强其利尿功能,但有报道两药混合后颜色有轻微变化。 建议临床上若病情需要使用这两种药物时,分开使用,也不应连续输注,最好中间输注0.9%生理盐水,即输注顺序多巴胺→生理盐水→速尿。 3.地塞米松+维生素B 6分析:两药的浓溶液在同一容器中混合可产生混浊或沉淀。维生素B6为水溶性物质制成的盐,其本身不受pH变化而析出,但可导致水不溶性的酸性物质制成的盐地塞米松磷酸盐等产生沉淀。 4.多烯磷脂酰胆碱+氯化钾 分析:多烯磷脂酰胆碱为澄清胶体溶液,不可与其他任何注射液混合注射,若要配制静脉输液,只能用不含电解质的葡萄糖溶液稀释,严禁用电解质溶液,以免其稳定性遭破坏。 5.维生素C+维生素k1分析:维生素k可被维生素C破坏而失效。1使用缘由:维生素k可被肝脏利用来合成凝血酶原VII,IX,X因子,1维生素C可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及糖代谢过程,增加毛细血管致密性而降. . 低其通透性与脆性,加速血液凝固,刺激造血功能。从药理、病理学方面分析,两药合用是有利的。混合后与醌类药维生素k不能配伍原因: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1 k疗效降低。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致维生素1维生素C6.胰岛素+导致胰岛素失活。C维生素有较强的还原性,与胰岛素混合使用,分析:葡萄糖酸钙7.头孢曲松+分析:头孢曲松与含钙药物(包括含钙溶液)联用有出现头孢曲松钠—钙盐沉淀可导致致死性不良事件。故不宜将两者混合或同时使用,即使内不宜使用含48h是在不同部位使用不同给药方式,且在使用头孢曲松钙药物。氯化钾k+8.维生素1含kK与氯化钾有配伍禁忌,氯化钾可使维生素分析:有报道维生素11 30%多。量下降+α糜蛋白酶9.氨茶碱注+氨溴索注的溶液中可

稳定性指导原则

附件2 化学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 技术指导原则(修订) 一、概述 原料药或制剂的稳定性是指其保持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特性的能力。稳定性研究是基于对原料药或制剂及其生产工艺的系统研究和理解,通过设计试验获得原料药或制剂的质量特性在各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线照射等)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据此为药品的处方、工艺、包装、贮藏条件和有效期/复检期的确定提供支持性信息。 稳定性研究始于药品研发的初期,并贯穿于药品研发的整个过程。本指导原则为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的一般性原则,其主要适用于新原料药、新制剂及仿制原料药、仿制制剂的上市申请(NDA/ANDA,New Drug Application/Abbreviated New Drug Application)。其他如创新药(NCE,New Chemical Entity)的临床申请(IND,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Application)、上市后变更申请(Variation Application)等的稳定性研究,应遵循药物研发的规律,参照创新药不同临床阶段质量控制研究、上市后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具体要求进行。 本指导原则是基于目前认知的考虑,其他方法如经证明合理也可采用。 二、稳定性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稳定性研究的内容及试验设计 稳定性研究是原料药或制剂质量控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通过设计一系列

的试验来揭示原料药和制剂的稳定性特征。稳定性试验通常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等。影响因素试验主要是考察原料药和制剂对光、湿、热、酸、碱、氧化等的稳定性,了解其对光、湿、热、酸、碱、氧化等的敏感性,主要的降解途径及降解产物,并据此为进一步验证所用分析方法的专属性、确定加速试验的放置条件及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提供参考。加速试验是考察原料药或制剂在高于长期贮藏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稳定性,为处方工艺设计、偏离实际贮藏条件其是否依旧能保持质量稳定提供依据,并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中间条件下的稳定性试验及确定长期试验的放置条件。长期试验则是考察原料药或制剂在拟定贮藏条件下的稳定性,为确认包装、贮藏条件及有效期/复检期提供数据支持。 对临用现配的制剂,或是多剂量包装开启后有一定的使用期限的制剂,还应根据其具体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配伍稳定性试验或开启后使用的稳定性试验。 稳定性试验设计应围绕相应的试验目的进行。例如,影响因素试验的光照试验是要考察原料药或制剂对光的敏感性,通常应采用去除包装的样品进行试验;如试验结果显示其过度降解,首先要排除是否因光源照射时引起的周围环境温度升高造成的降解,故可增加避光的平行样品作对照,以消除光线照射之外其他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另外,还应采用有内包装(必要时,甚至是内包装加外包装)的样品进行试验,考察包装对光照的保护作用。 (二)稳定性试验样品的要求及考察项目设置的考虑 稳定性试验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原料药及制剂注册稳定性试验通常应采用至少中试规模批次的样品进行,其合成路线、处方及生产工艺应与商业化生产的产品一致或与商业化生产产品的关键工艺步骤一致,试验样品的质量应与商业化生产产品的质量一致;包装容器应与商业化生产产品相同或相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