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镉污染的几种水处理技术

关于镉污染的几种水处理技术

关于镉污染的几种水处理技术
关于镉污染的几种水处理技术

关于镉污染的几种水处理技术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工程,广州510000)

摘要:分析了环境中的镉来源、迁移和转化规律,指出镉的生物毒性及危害,总结了现有水处理技术对镉污染的去除效果,并提出镉污染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镉污染;水处理技术

引言

镉是一种具有银白色光泽、软性、延展性好、耐腐蚀的稀有金属,加热即会挥发,其蒸汽可与空气中的氧结合形成氧化镉。镉类化合物具有较大脂溶性、生物富集性和毒性,并能在动物、植物和水生生物体内蓄积。随着近年来水环境中镉污染事故的不断出现,人们对环境中镉污染的恐惧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急需研究水环境中镉污染的处理技术。

目前,已有许多种方法可以去除溶液中的镉离子,它们是分别是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其中固体表面的离子吸附在自然界和科技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吸附是一种有效的治理工业废水的手段。已经研究的纳米氧化物吸附剂有很多,例如:Al2O3,、TiO2、ZrO2和Fe3O4等,能吸附的物质分别为过渡金属离子,稀土金属离子,铬(VI)离子,重金属离子,砷(V,III)等。吸附剂的效用取决于它们的选择性,效率,可用性和成本效益,吸附剂可以将废水中微量的镉离子几乎全部除去,达到吸附出水排放标型。

1、镉在环境中的来源、迁移和转化

环境中的镉(Cd)主要来源于镉矿床的开采以及有色金属冶炼、电镀、玻璃、陶瓷、油漆、制药、化纤等工业排放的“三废”物质。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排放废水、化工企业含镉废水的排放、大气镉尘的迁移沉降和雨水对地面的冲刷,都可使镉进入水体。镉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如图1所示。

镉是水迁移性元素,除了硫化镉外,其他镉的化合物均能溶于水。进入水体中的镉还可以与无机和有机配位体生成多种可溶性配合物,如CdOH+、Cd(OH)2、HCdO-2、CdO2-2。实际上天然水体中镉的溶解度受碳酸根或羟基浓度所制约。水体

中悬浮物和沉积物对镉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悬浮物和沉积物中镉的含量占水体总镉量的90%以上。郝向英[2]等通过研究发现黄河水体(pH值在8.0~8.5)中的镉主要存在于沉积相中,黄河悬浮粒子对痕量镉有较好的吸附性能,这也是黄河水自净的主要机制,但是当河水的pH值在7~8时,底泥中的镉就可能解析,造成河流的二次污染。

水生植物和水生生物对镉均有很强的富集能力。据D.W.Fassett报道,对32种淡水植物的测定表明,所含镉的平均浓度可高出邻接水相1 000多倍[3]。王莉红[4]等对杭州小南湖中镉等重金属的积累、迁移和转化规律进行的研究表明,水相中的镉主要以溶解态存在,底泥中镉主要以碳酸盐态存在,镉在水生植物狐尾藻的根、茎、叶中都积累,在螺蛳的壳中的浓集系数大于铜、锌、锰,在软体中的浓集系数低于铜、锌、锰。

2、镉的生物毒性及镉污染的危害

重金属引起的疾病潜伏期长,对人体危害很大,特别是汞、镉、铅、铬与金属砷及它们的化合物,被称为“五毒”。作为“五毒”之一的镉,一般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与肌体中各种含硫基的酶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和生理功能。镉

在肾、肝中蓄积,能导致肾损坏、肾结石、肝损坏及贫血等。长期饮用受镉污染的水和食物或吸入镉的烟尘可导致“骨痛病”。镉进入骨质会引起骨质软化、骨骼变形,严重时自然骨折,以致死亡。口服硫酸镉量达到30mg即可致死。大量吸入镉蒸汽可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以及肺水肿、肺气肿,并有致畸作用。此外,水溶性镉很容易通过土壤转移到蔬菜、作物中去,间接引起人畜中毒。灌溉水含镉浓度超过 4 mg/L即影响水稻等作物成长。它在水中浓度达到0.1μg/L以上时,就能使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死亡。镉类化合物毒性很大,镉和其他元素的协同作用可增加其毒性。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镉在饮用水中的限值为0.003 mg/L。美国《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镉的最高污染限量目标和最高污染限值均为0.005mg/L。我国在1985年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饮水中镉的限值为0.01 mg/L。在2001年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将饮水中镉的限值由0.01 mg/L修订为0.005 mg/L,与美国的标准值相同。在饮用水中浓度超过0.l mg/L时,就会产生蓄积作用,引起贫血、新陈代谢不良、肝病变以致死亡。2002年颁布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Ⅰ类水中的镉含量必须低于0.001 mg/L,Ⅱ~Ⅳ类水中的镉含量必须低于0.005 mg/L,Ⅴ类水中的镉含量不超过0. 01 mg/L。《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规定镉含量必须低于0.005 mg/L。《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污染物总镉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0.1 mg/L。《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规定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污染物中镉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0.1mg/L。因含镉超标造成的镉污染事故后果非常严重。1935年日本发生了因镉中毒而导致的“骨痛病”;2005年12月韶关冶炼厂排放废水含镉超标10倍左右,给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逾5 000万元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则超过1亿元人民币。

3、现有水处理技术对镉的去除效果

3.1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去除水环境中的镉,降低水环境中的镉污染。这种技术投资和维护成本低,操作方便,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更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且具有潜在或显著经济效益等优点。相对于土壤中金属的植物修复技术,水域中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在欧美某些国家陆续发现水环境中金属污染的严重生态后果,才使水环境重金属污染与防治的研究工作倍受重视。目前对重金属污染水域采用的修复植物主要集中于水面漂浮植物,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由于污染水体、修复植物自身特性等因素的差异,筛选适宜的修复植物就成为重金属污染水域的植物修复技术推广和实际应用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张饮江[4]等通过金鱼藻、伊乐藻、苦草3种沉水植物对水体重金属镉去除效果的实验表明,3种沉水植物均能耐受一定浓度范围的镉污染,并能不同程度地去除水体中的镉;在实验对照组中,金鱼藻与伊乐藻在pH为8.5、镉浓度为15μg/L的

溶液中,去除镉的能力最强,苦草在pH为7.5镉浓度为10μg/L的溶液中,去除镉的能力最强。在沉水植物活体中,伊乐藻对水体镉的抗性和去除率最大(达92%),金鱼藻次之(达90%),苦草最小(为66%);沉水植物粉对水体镉的去除效果较沉水植物活体显著,去除率表现为伊乐藻粉最大(达95%),金鱼藻粉次之(达93%),苦草最小(为88%),但苦草粉对镉的去除率随溶液镉浓度,pH等条件的变化波动较小,较稳定,为81%—88%。3种沉水植物适应范围广,高效无污染,可用于镉污染废水的植物修复。

申华[5]等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斯必兰(Gymnocorovis spilanthoides)、羽毛草(Myriophyllum aquaticm)和水芹(Oenanthe javanica)3种观赏水草对不同浓度的镉污染水体(Cd2+0.5、1.0、5.0、10.0 mg /L)的修复效果以及镉对这3种观赏水草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观赏水草均对水体镉污染有一定程度的抗性,并能不同程度地去除水体中的镉,3种观赏水草对镉的富集能力为斯必兰>水芹>羽毛草。在3种观赏水草中斯必兰对水体镉污染的耐性最高、修复能力最强。

3.2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利用假单胞杆菌属、酵母菌和霉菌等对较高浓度重金属离子有耐受性的微生物,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摄入菌细胞内再去除。厌氧生物法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基本原理是:将含重金属及硫酸根离子的废水在pH 值为中性、一定的基质浓度和厌氧环境下,用硫酸还原菌使硫酸根离子还原成硫离子,使废水中的Cd、Zn等金属离子变成不可溶的金属硫化物而沉淀,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处理。

孙福新[6]等以太平洋牡蛎和文蛤2种经济贝类为试验生物,通过半静态暴露染毒的方法研究了2种贝类对镉离子(Cd)的35d富集和30d排出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太平洋牡蛎和文蛤对镉都有很强的富集性,吸收速率与Cd2+浓度呈正相关,2种贝类对镉的排出速度较慢。应用双箱动力学模型,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了2种贝类对镉的吸收速率常数k1、排出速率常数k2,生物学半衰期B1/2,生物富集因子BCF等动力学参数,K1和BCF与镉浓度呈负相关,C Amax与镉浓度呈正相关,在水体中镉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太平洋牡蛎对镉的富集能力高于文蛤,C Amax大小顺序为太平洋牡蛎>文蛤;随着水体中镉浓度的增大,太平洋牡蛎和文蛤对镉的排出速率常数k2逐渐增大,B1/2逐渐减小。

3.3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包含了许多具体的处理方法,如化学沉淀、溶剂萃取、离子交换、膜分离、活性炭和硅胶吸附等,成本高、操作复杂,对设备及技术要求较高。其中中和法、铁氧化沉淀法和金属还原法是常用的三种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1)中和法。处理含镉酸性废水可采用氢氧化镁中和剂。氢氧化镁是新一代的绿色中和剂,其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易从各种不同的工业废液中吸附并去除对

环境造成危害的Cd2+等重金属离子。可单独使用氢氧化镁,也可与石灰、膨润土配合使用。

(2)铁氧化沉淀法。该方法是通过使废水中的Cd2+等重金属离子形成铁氧体晶粒,一起沉淀析出,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能够一次脱除废水中的多种金属离子,对去除Cd2+等金属离子效果良好。

(3)金属还原法。对镀镉废水可用金属还原法进行处理。因铁屑或铁粉需在酸性介质中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电镀废水处理前需先酸化。镀镉废水经一次处理、二次处理后的效果如表1所示。

张欢[7]等研究羟基铝镁复合物对水体中的镉去除效果,得出以下结论:pH是镁铝复合氢氧化物去除Cd离子的关键影响因素。在一定的pH(8.5-12)下,可使反应体系产生充分的镁铝复合氢氧化物,对于Cd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聚合度较高的Al13具有很高的正电荷和独特的结构,在去除效果上,Al13优于AlCl3。由TEM、EDS 表征可以看出,形成的镁铝复合物沉淀物呈无定型形态,成分较为复杂,并且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结晶度较好,使得去除有机物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王堃[8]通过铁氧化物对水体镉的去除效果的实验发现,在单因素吸附试验中,pH值是影响吸附率的主要因素;葡萄糖的存在促进了铁氧化物对Cd2+的吸附,浓度越高吸附效果越好;共存离子NaCl促进了铁氧化物对镉的吸附,并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达到吸附最大值。

4、现有处理方法的比较

含镉废水是一种对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和对人类身体健康危害很大的废水。现今含镉废水的处理方法较多,其比较列于表2[9]。从表2中可以看出,植物法和生物法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处理方法,具有耗能少、效率高、无二次污染、处理费用较低等优点。但是从自然界得到的菌种耐镉能力较差,仅能处理含镉浓度低的废水,无法实现工业化,应考虑进行生物强化。

表2 各种处理方法的比较

5、镉污染控制措施

工矿企业集中排放的“三废”物质中所含的镉是当前主要的镉污染源,通过污水排放、废渣淋雨产生的径流渗入土壤、水体以及镉尘降落进入水体。天然水体中的镉虽然只有微量浓度,但其毒性具有长期性。因此,应加强对镉污染源的控制,对镉污染严重的流域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治理。

(1)改进生产工艺,不用或少用毒性大的重金属镉,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2)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科学的管理和操作,减少重金属镉的用量和随废水流失量,尽量减少外排废水量。

(3)产生的含镉废水应当在产生地点就地处理,不应同其他废水混合,以免使处理复杂化,更不应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或天然水体,以免扩大重金属污染范围。

(4)深入研究效率高、成本低、可操作性强的含镉废水处理工艺,进一步发挥植物修复技术在镉废水处理中的优势,找出镉去除率高、适于大面积种植的水生植物。

参考文献

[1]李家珍.染料、染色工业废水处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5 -53.

[2]郝向英,赵慧,刘卫.黄河中游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4,12(3):27 -28.

[3]戴树桂.环境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4 -115.

[4]张饮江,易冕,王聪,董悦,刘晓培,文晓峰,李岩.3种沉水植物对水体重金属镉去除效果的实验研究.上海海洋大学学报[J]

[5]申华,黄鹤忠,张皓,等. 3种观赏水草对水体镉污染修复效果的比较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 2008, 01(1): 52 -55.

[6]孙福新,卢新,吴志宏等.镉在两种经济贝类体内富集与排出的动力学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3.12(43)12:056-061

[7]张欢等.羟基镁铝复合物对于水体中镉的去除研究[M].北方环境,1007-0370(2013)12-0058-04.

[8]王堃,铁氧化物对重金属镉的吸附效果试验研究[J].贵州化工,008—9411(20l0)03—0037一03

[9]沈萍,朱国伟,含镉废水处理方法的比较[J],污染防治技术,2010.12

水处理十大技术

水处理十大技术 1、软化法是指将水中硬度(主要指水中钙、镁离子)去除或降低一定程度的水。水在软化过程中,只是软化水质,而不能改善水质。 2、蒸馏法是指将水煮沸,然后收集蒸汽,使之冷却和凝结成液体。蒸馏水是极安全的饮用水,但有一些问题要进一步探讨。由于蒸馏水不含矿物质,这成为反对者提出人的寿命容易老化的理由。另外利用蒸馏法成本较高,耗费能源,不能去除水中挥发性物质。 3、煮沸法是指自来水煮沸后饮用,这是一种古老的方法,在国内普遍地应用。水煮沸可杀死细菌,但对一些化学物质和重金属不能去除,即使其含量极低,所以饮用仍是不安全的。 4、磁化法是指利用磁场效应处理水,称为水的磁化处理。磁化处理的过程就是水在垂直于磁力线的方向通过磁铁后,即完成磁化处理的过程。我国对水的磁化处理,到目前为止仍是处于实践和研究的初级阶段,国外的净水器没有磁化功能的要求,因为磁化水不属于净水的范围,而是属于医疗方面的问题。 5、矿化法是指在净化的基础上再向水中增添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如钙、锌、锶等元素)。市售净水器一般通过在净水器中添加麦饭石来达到矿化的目的,但国家卫生部已经明令指出:“涉水产品不得宣传任何保健功能”。臭氧、紫外线杀菌这些方面都只能杀菌,去除不掉水中的重金属和化学物质,经杀死的细菌尸体仍残留在水中,而成为热原。 6、电解法是把净化后的水进行电解,始于日本,这种设备称为电解水机。它是把水先进行净化处理,然后再进行电解活化,其碱性活化水与人体内环境之PH值相对应,对人体有保健作用,适于饮用;酸性活化水可用于洗脸、洗澡,有美容作用。不过,电解水对人体到底有多大的好处,尚需进一步探讨。 7、活性碳吸附 可分为以下三种形态 A.颗粒活性炭较为常用,多用本质、煤质、果壳(核)等含碳物质通过化学法或物理活化法制成。它有非常多的微孔和比表面积,因而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有效地吸附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此外在活化过程中,活性碳表面的非结晶部位形成一些含氧官能团,这些基团使活性碳具有化学吸附和催化氧化、还原性能,能有效去除水中一些金属离子。 B.渗银活性碳将活性炭和银结合在一起,不仅对水中有机污染物有吸附作用,还具有杀菌作用,而且在活性炭内不会滋长细菌,解决了净水器出水有时出现亚硝酸盐含量高的问题。当水通过渗银活性碳时,银离子就会慢慢释放出来,起到消毒杀菌作用。由于活性炭对

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综述

《水的特种处理》 学习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时间: 2013-5-27

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综述 摘要 我国大部分城镇饮用水源目前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给人们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带来了巨大威胁,也给常规给水处理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我国微污染水源水的特点,结合最近几年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工艺的研究和发展以及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实践,研究、分析与讨论我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对策和措施。 同时我们展开介绍强化常规处理工艺、氧化预处理工艺、深度处理工艺及新型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等工艺的特点,分析评述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微污染水源水强化常规处理预处理深度处理

前言: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农用化学品种类和 数量的增加,我国大部分城镇饮用水源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据相关报道,我国七大水系中 I 到 III 类水体占 45.1%,IV 类和 V 类水体占22.9%,劣 V 类水体占 32.0% ,水源污染加大了水源选择和处理的困难。饮用水水源中含有的有机污染物导致了“三致物”(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潜在威胁加大,水源水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检测分析手段的进步, 人们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将更加严格, 相应供水水质标准也要不断提高。因此, 对于微污染原水的净化处理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新课题。 一、微污染水源水概述 目前,微污染水主要是指受有机物污染的水源水,有机污染物一部分来源于生活性有机污染,其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另一部分来源于工业性有机污染,其主要污染指标为人工合成有机物( SOC) ,SOC 种类繁多,对饮用水水质和人体健康危害较大。不同的水源所含污染源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即使同一水源其杂质成分与含量也会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发生变化。基于目前微污染水源现状,我们主要讨论以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污染为主的微污染水,分析该种微污染水源水质特点,寻求适宜的饮用水处理工艺。 二、处理对策 根据水源水水质和出水水质要求,针对微污染水源水的现状,主要可行的处理对策有: (1)强化传统水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如强化混凝、强化沉淀、强化过 等 (2)在原有常规处理工艺前增加预处理工艺; (3)在原有常规处理工艺后增加深度处理工艺; (4)寻求新型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等。 目前,依据原水水质特征,将各种预处理技术、深度处理技术与现有传统处理工艺集成联用,是当前受污染微污染水源水净化的基本技术对策;同时随着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寻求新型高效的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工艺也是研究和实践的热点。 下面我们对上述四点讨论工艺的选择。 2.1 强化传统水处理工艺 2.1.1 强化混凝工艺(EC) 强化混凝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善混凝剂性能和优化混凝工艺条件,提高混凝沉淀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强化混凝主要方式有: (1)提高混凝剂投加量使水中胶体脱稳、凝聚沉降; (2)增加投设絮凝剂或助凝剂,增强吸附和架桥作用,使有机物絮凝下沉;

水处理常见技术...

水处理常见技术... 水处理有哪些常见技术?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常见技术 1、杀菌、消毒:水的消毒方法可分为化学和物理的两种。物理消毒方法有加热法、紫外线法、超声波等法;化学方法有加氯法、臭氧法、重金属离子法以及其他氧化剂法等。 2、磁化:利用磁场效应对于水的处理作用,称为水的磁化处理。 3、精密过滤技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微孔滤芯、滤膜,利用其均一孔径,来截留水中的微粒、细菌等,使其不能通过滤芯、滤膜而被去除截留。精密过滤能够过滤微米级(μm)或纳米级(nm)的微粒和细菌。在水的深度处理中应用也十分广泛。 4、超过滤技术:超过滤是一种薄膜分离技术。就是在一定压力下(压力为0.07-0.7Mpa,最高不超过1.05Mpa),水在膜面上流动,水与溶解盐在和其他电解质是微小的颗粒,能够渗透超滤膜,而分子量大的颗粒和胶体物质就被超滤膜所阻挡,从而使水中的部分微粒得到分离的技术。超滤膜的孔径是由一定分子量的物质进行截留试验测定的,并以分子量的数值来表示的。

5、臭氧:是一种在常温下呈蓝色、有特殊的鱼腥味的气体,分子式为O3。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它在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单氧原子,而单个氧原子则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臭氧可是细菌、真菌等菌体的蛋白质氧化、变性,使电解质失去作用,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胞、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菌毒素,可以清除和杀灭空气中、水中、食物中的有毒物质和细菌,可除异味,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的消毒、灭菌等工序中。臭氧在消毒、灭菌过程中仅产生无毒的氧化物,多余的臭氧最终还原为氧,在被消毒物品上不存在残留物,可直接用于食品的消毒灭菌。 6、离子交换:所谓离子交换,就是水中的离子和离子交换树脂上的离子,所进行的等电荷反应。离子交换的反应过程可以用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HR和水中Na+交换反应过程为例:HR+Na+=Na++H+从上式可知:在离子交换反应中,水中的阳离子(如Na)被转移到树脂上去了,而离子交换树脂上的一个可交换的H转入水中。Na从水中转移到树脂上的过程是离子的置换过程。而树脂上的H交换到水中的过程称游离过程。因此,由于游离和置换过程的结果,使得Na和H 互换位置,这一变化,就称为离子交换。 7、紫外线:汞灯在点燃时,能够放射出波长为1400nm-4900nm的紫外线(1nm=10-10m),这种光线能穿透细菌

污水处理方式的比较

污水处理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1、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转化技术: 1、活性污泥法:SBR、A/O、A/A/O、氧化沟等 2、生物膜法: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等 3、厌氧生物处理法:厌氧消化、水解酸化池、UASB等 4、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处理法:稳定塘、生态系统塘、土地处理法 2、根据常见污水处理方法分类 物理法:物理或机械的分离过程。过滤,沉淀,离心分离,上浮等 化学法:加入化学物质与污水中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转化过程。中和,氧化,还原,分解,混凝,化学沉淀等 物理化学法:物理化学的分离过程。气提,吹脱,吸附,萃取,离子交换,电解电渗析,反渗透等 生物法:微生物在污水中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的新陈代谢过程。活性污泥,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氧化塘,厌气消化等 3、废水的化学方法分类 混凝 向胶状浑浊液中投加电解质,凝聚水中胶状物质,使之和水分开 混凝剂有硫酸铝,明矾,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三氯化铁等 含油废水,染色废水,煤气站废水,洗毛废水等 中和 酸碱中和,pH达中性 石灰,石灰石,白云石等中和酸性废水,CO2中和碱性废水 硫酸厂废水用石灰中和,印染废水等 氧化还原 投加氧化(或还原)剂,将废水中物质氧化(或还原)为无害物质 氧化剂有空气(O2),漂白粉,氯气,臭氧等 含酚,氰化物,硫铬,汞废水,印染,医院废水等 电解 在废水中插入电极板,通电后,废水中带电离子变为中性原子 电源,电极板等 含铬含氰(电镀)废水,毛纺废水

萃取 将不溶于水的溶剂投入废水中,使废水中的溶质溶于此溶剂中,然后利用溶剂与水的相对密度差,将溶剂分离出来 萃取剂:醋酸丁酯,苯,N—503等设备有脉冲筛板塔,离心萃取机等 含酚废水等 吸附(包含离子交换) 将废水通过固体吸附剂,使废水中溶解的有机或无机物吸附在吸附剂上,通过的废水得到处理 吸附剂有活性炭,煤渣,土壤等 吸附塔,再生装置 染色,颜料废水,还可吸附酚,汞,铬,氰以及除色,臭,味等用于深度处理。 4、现代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栅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栅或者砂滤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最后利用。

常见景观水处理的技术和方法集合

---------------------------------------------------------------最新资料推荐------------------------------------------------------ 常见景观水处理的技术和方法集合常见景观水处理的技术和方法集合景观水主要面临以下几种主要污染因素: 1、雨水地表径流所带来的地表和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氮磷元素(地表雨水污染程度相当于生活污水); 2、大气降尘所带来的外来有机物和氮磷元素; 3、湖泊本身不断衍生死亡的生物群落积累而成的有机物等; 4、夏季高温时太阳暴晒导致蓝藻大量爆发。 景观水处理在我国是个新行业,真正产生需求只是最近 3-5 年的事,而且市场相对较小。 缺乏专业的治理公司和研究人员是该领域的痼疾,现在有一批新公司景观水处理领域,方法各种各样,效果差强人意。 有的是泳池水处理公司转行,用治理游泳池的过滤法来治理景观水;有的是科研机构参与,用水草、养鱼来治理;还有其他方法:投药法、投生物制剂法、生态基法、投虫法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面对众多杂乱无章的治理方法,只有经过大量实践验证成功的技术才可以相信。 成功案例越多,运行时间越长,就越值得信赖。 我国真正成功可行的景观水治理技术还很少,相反,大多数治理技术效果糟糕,或者仍处于探索试错阶段,甚至有些存在重大缺陷。 作为业主方或设计方的工程技术人员需要认真理解露天景观水的 1/ 5

主要污染根源,考核某种治理方法是否对每个污染根源都能对症下药,都能有有效地应对方法,这样才能避免所选中的方案存在重大缺陷。 常用的景观水处理技术 1、呼吸溶氧增加水体溶解氧、鲜化、活化模拟自然界的瀑布水流方式,根据氧转移原理提高含氧总量,在水流过程中降低液膜厚度,加速气、液界面的更新、增大气、液面的接触面积。 也就是说充分水流细分,增大水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在空气中充分曝气,使得水中富含溶解氧,同时水中的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从表面溢出。 因为氧化还原作用是水体净化的重要作用,水中的熔解氧可以与污染物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由此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 根据水质检测,处理后水中的溶解氧保持着饱和状态,使水始终鲜化、活化 2、水力浮选去除水体中有机无机物质通过具有呼吸功能(即曝气)作用,使水体产生了大量泡沫。 产生泡沫的原因是水中的皂类和蛋白质类物质充当起泡剂,也就是氮、磷、油脂、蛋白质、叶绿素和阴离子合成剂等。 当夹杂着泡沫的原水流到过滤层上时,由于泡沫比水轻,所以浮在水面以上,设备内部压力极小,滤层采用粒径较小、比较大的天然反复合滤料,泡沫不能通过下面滤层,只能浮在表面。 当泡沫越积越多时只能通过呼出管道排出,或者当滤罐反冲洗时,泡沫随着水流被冲走,此过程使水中发炮的各种有机无机物质得到较

土壤镉污染的治理方法

土壤镉污染的治理方法 目前,镉污染治理方法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治理措施。 1、工程治理方法 工程治理是指用物理或物理化学的原理来治理土壤锅污染。土壤中镉元素的形态是可逆的。随着酸性污水的侵袭,被固定的镉又被活化为交换态。因此对锅污染土壤最彻底的改良方法是铲除其表土。如沈阳张士灌区对土壤锅污染的改良方法,根据镉元素在土壤中的分布状况,铲除表土5-10cm,即可使米镉下降25%-30%,铲土15-30 cm,米镉下降50%,但需要一定量投资,其效果更佳。此外还可以在污染的土壤上加上未污染的新土或将污染的土壤移走换上新土等。以上措施具有效果彻底、稳定等优点,但实施复杂、治理费用高和易引起土壤肥力降低等缺点。 2、生物治理方法 生物治理是指利用生物的某些习性来适应、抑制和改良镉污染。主要有:动物治理:①利用土壤中的某些低等动物蚯蚓、鼠类等吸收土壤中的镉。②生物治理:利用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对镉产生吸收、沉淀、氧化和还原等作用,降低土壤中镉形成难溶磷酸盐;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茵)比真核生物(真菌)对镉更敏感,格兰氏阳性菌可吸收镉。 3、化学治理方法 化学治理就是向污染土壤投入改良剂、抑制剂,增加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代换量和粘粒的含量,改变pH、Eh和电导等理化性质,使土

壤锅发生氧化、还原、沉淀、吸附、抑制和拮抗等作用,以降低锅的生物有效性。①施用石灰,此法提高土壤PH,又增加了土壤表面对镉的吸附,使镉的毒性降低,是抑制植株吸收镉的有效措施。②施加有机物(OM),增大土壤的吸附能力或生成CdS沉淀,从而减轻危害。 ③化学沉淀方便简单,实际应用较多,如在水田条件下施正磷酸盐化合物使之形成沉淀。例如沉淀法就是指土壤溶液中金属阳离子在介质发生改变(PH、OH- 、S042-、等)时,形成金属的沉淀物而降低土壤镉的污染,如向土壤中投放钢渣易被氧化成铁的氧化物,对镉的离子有吸附和共沉淀作用,从而使镉固定。④离子拮抗利用,Mn2+、Ca2+等阳离子对C d2+的拮抗作用,可减少植物对福的吸收。此外,电动修复镉污染土壤也是一个比较良好的方法,Marceau等研究了小规模的镉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用硫酸控制阴极区的酸度,提高镉溶出率,经过3000多小时的电动修复,镉的起始浓度为882 mg/kg 污染土壤,最终98. 5%的镉清除,效果较好。化学治理措施优点是治理效果和费用都适中,缺点是容易再度活化。 4农业治理方法 农业治理是因地制宜的改变一些耕作管理制度减轻锅的危害,在污染土壤种植不进入食物链的植物。主要途径有:①通过控制土壤水分来调节其氧化还原电位(Eh),达到降低镉污染的目的;②在不影响土壤供肥的情况下,选择最能降低土壤锅污染的化肥;③曾施有机肥固定土壤中锅的化合物以降低土壤锅的污染;④选择抗污染的植物和不在镉污染的土壤种植进入食物链的植物。例如在含镉

深度处理工艺对微污染水中天然有机物(NOM)的

深度处理工艺对微污染水中天然有机物(NOM)的去除机理及协同作用 程学营安毅王启山吴立波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00071) E-mail:xueyingc@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13549455.html, 摘要:从天然有机物分子量水平、分子极性角度介绍了几种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对NOM 的 去除原理及效果。探讨了不同工艺的去除效果与NOM 种类的关系及组合工艺去除NOM 的协 同作用。 关键词:天然有机物深度处理给水 1. 原水中天然有机物特征 1.1 原水中天然有机物种类及危害 原水中大量存在的 NOM 是引起水体色度的主要物质,也是最基本的消毒副产物(DBPs) 先质,而DBPs 是导致饮用水致突变性增加的主要原因;在水处理过程中NOM 还可能降低混凝工艺的处理效果、增加投药量;残留的NOM 进入管网后可能引起细菌滋长,从而腐蚀管壁,降低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因此,在微污染水净化过程中,NOM 的去除对于提高饮用水水质、保障用水安全有重要意义。 NOM 主要包括腐殖质、亲水酸类、蛋白质、类脂、碳水化合物、羧酸、氨基酸等物质, 其分子量一般为2×102~1×105,分子直径在0.5~400nm 之间,多数NOM 分子直径≤5nm [1]。腐殖质(腐殖酸、富里酸)是主要部分,约占天然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碳(DOC)总量的40~60﹪,分子量一般在5×102~2×103 之间。NOM 中非腐殖质部分,以前被认为对出水水质没有影响,但是近年的研究表明,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有将近一半(DOC 计)来自NOM 中的非腐殖质部分,并且这部分有机物是NOM 中主要的可生物降解部分,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和较低的芳香度。 1.2 评价指标 目前完全区分不同种类 NOM 还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因此在水处理中一般以水中总有机 碳(TOC)或COD Mn 作为总有机物的替代参数,以溶解态有机碳(DOC)代表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含量,DOC 中可被细菌利用的部分为可生物降解性有机碳(BDOC),而BDOC 中能被细菌直接合成细胞的部分称为可同化有机碳(AOC)。BDOC 和AOC 主要由易溶于水的小分子、极性有机物构成,用来表示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还可表示出水的生物稳定性。UV254 表 ?国家863 项目:北方地区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2002AA601140)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13549455.html, 2 示水中溶解的非饱和构造的有机污染物(如带双键或芳香族的有机物)的总量,这些物质恰恰是天然有机物的主要部分,卤代活性较高,所以有学者用UV254/DOC 值来评价消毒副产物形成潜力(DBPFP)的大小。 2. 深度处理工艺对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机制和效果 通过对水处理单元的研究[2、3、4]表明,分子量为0~500 的有机物由于难于吸附和凝聚, 主要在生物处理单元降解,去除率约为60%,活性炭吸附也有一定的去除能力,但效果不 如生物处理;分子量为500~3,000 的有机物可通过活性炭吸附有效去除,去除率可达70~90%,生物处理也有一定效果但不明显,一般只有20%左右;分子量在3,000~100,000 的有

[水处理技术]十种常用水处理方法

[水处理技术]十种常用水处理方法 沉淀物过滤法 沉淀物过滤法的目的是将水源内之悬浮颗粒物质或胶体物 质清除干净。这些颗粒物质如果没有清除,会对透析用水其它精密的过滤膜造成破坏或甚至水路的阻塞。这是最古老且最简单的净水法,所以这个步骤常用在水纯化的初步处理,或有必要时,在管路中也会多加入几个滤器(filter)以清除体积较大的杂质。滤过悬浮的颗粒物质所使用的滤器种类很多,例如网状滤器,沙状滤器(如石英沙等)或膜状滤器等。只要颗粒大小大于这些孔洞之大小,就会被阻挡下来。对于溶解于水中的离子,就无法阻拦下来。如果滤器太久没有更换或清洗,堆积在滤器上的颗粒物质会愈来愈多,则水流量及水压会逐渐减少。人们就是利用入水压与出水压差来判断滤器被阻塞的程度。因此滤器要定时逆冲以排除堆积其上的杂质,同时也要在固定时间内更换滤器。沉淀物过滤法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因为颗粒物质不断被阻拦而堆积下来,这些物质面或许有细菌在此繁殖,并释放毒性物质通过滤器,造成热原反应,所以要经常更换滤器,原则上进水与出水的压力落差升高达到原先的五倍时,就需要换掉滤器。2硬水软化法 硬水的软化需使用离子交换法,它的目的是利用阳离子交换

树脂以钠离子来交换硬水中的钙与镁离子,以此来降低水源内之钙镁离子的浓度。其软化的反应式如下: Ca2++2Na-EX→Ca-EX2+2Na+1Mg2++2Na-EX→Mg-EX2+ 2Na+1式中的EX表示离子交换树脂,这些离子交换树脂结合了Ca2+及Mg2+之後,将原本含在其内的Na+离子释放出来。树脂基质(resin matrix)内藏氯化钠,在硬水软化的过程中,钠离子会逐渐被使用耗尽,则交换树脂的软化效果也会逐渐降低,这时需要作还原(regeneration)的工作,也就是每隔固定时间加入特定浓度的盐水,一般是10%,其反应方式如下:Ca-EX2+2Na+ (浓盐水)→ 2Na-EX+Ca2+Mg-EX2+2Na+ (浓盐水)→ 2Na-EX+Mg2+如果水处理的过程中没有阳离子的软化,不只是逆渗透膜上会有钙镁体的沉积以致降低功效甚至破坏逆渗透膜,长期饮用也容易得到硬水症候群。硬水软化器也会引起细菌繁殖的问题,所以设备上需要有逆冲的功能,一段时间後就要逆冲一次以防止太多杂质吸附其上。全自动钠离子交换器采用离子交换原理,去除水中的钙、镁等结垢离子。当含有硬度离子的原水通过交换器内树脂层时,水中的钙、镁离子便与树脂吸附的钠离子发生置换,树脂吸附了钙、镁离子而钠离子进入水中,这样从交换器内流出的水就是去掉了硬度的软化水。 3去离子法

微污染水源强化混凝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微污染水源强化混凝水处理技 术研究进展(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微污染水源强化混凝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新版) 摘要:对微污染水源的强化混凝水处理技术进行系统的介绍。详细阐述强化混凝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混凝剂种类及投加量、pH值、温度、碱度和原水水质等,同时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强化混凝方法,并对该技术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予以展望和提出建议。 关键词:微污染;强化混凝;粉末活性炭(PAC);高锰酸钾复合药剂(PPC) 水源地饮用水污染对给水工程造成了各种损失,给传统净水工艺提出了挑战。微污染水源指的是水体的物理、化学或微生物指标已不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作为生活饮用水源水的水质要求,但通过特殊工艺处理后尚可使用的原水。水源水质的恶化,一方面势必额外地投加大量的混凝剂,使制水成本大大增加;另一

方面水中藻类过避繁殖,使给水产生一定的色度和臭味,水源水的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此外,由于水源中污染物质的存在,对人类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而靠国内目前普遍使用的常规净化工艺又很难去除掉,尤其是有机物,结果致使城市居民不得不长期饮用这种不安全的水,因而选择一种适合的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方案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强化混凝内涵 强化混凝是给水常规处理中非常关键的环节,通过强化混凝,可去除原水中绝大部分的浊度、色度,提高常规混凝法处理中天然有机物(NOM)去除效果,最大限度地去除消毒副产物前驱物(DBPFP)等有机物。它是为提高常规混凝效果,通过增加混凝剂的投加量、改变混凝剂的匹配或调整pH值,保证浊度去除率的同时提高水中有机物去除率所采取的措施。广义上说,可通过改善混凝条件提高出水水质。一般认为,混凝过程是混凝剂水解产物对水中胶体进行压缩双电层和吸附电中和使其脱稳,从而形成细小的颗粒,继而絮凝为大而密实的矾花,并通过吸附架桥或网捕作用使脱稳的胶体生成

常见的几种工业污水处理技术

常见的几种工业污水处理技术 时间:2009-03-11 16:16来源:作者: 关键词:工业污水处理,污水处理 常见工业污水处理技术介绍 1 企业,主要分布在电子、塑胶、电镀、五金、印刷、食品、印染等行业。从污水的排放量和对环境污染的危害程度来看,电镀、线路板、表面处理等以无机类污染物为主的污水和食品、印染、印刷及生活污水等以有机类污染物为主的污水是处理的 常见工业污水处理技术介绍 1 企业,主要分布在电子、塑胶、电镀、五金、印刷、食品、印染等行业。从污水的排放量和对环境污染的危害程度来看,电镀、线路板、表面处理等以无机类污染物为主的污水和食品、印染、印刷及生活污水等以有机类污染物为主的污水是处理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几种比较典型的工业污水的处理技术。一、表面处理污水 1.磨光、抛光污水 在对零件进行磨光与抛光过程中,由于磨料及抛光剂等存在,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SS。 一般可参考以下处理工艺流程进行处理: 污水→调节池→混凝反应池→沉淀池→水解酸化池→好氧池→二沉池→过滤→排放 2.除油脱脂污水 常见的脱脂工艺有:有机溶剂脱脂、化学脱脂、电化学脱脂、超声波脱脂。除有机溶剂脱脂外,其它脱脂工艺中由于含碱性物质、表面活性剂、缓蚀剂等组成的脱脂剂,污水中主要的污染物为pH、SS、COD、BOD、石油类、色度等。 一般可以参考以下处理工艺进行处理: 污水→隔油池→调节池→气浮设备→厌氧或水解酸化→好氧生化→沉淀→过滤或吸附→排放 该类污水一般含有乳化油,在进行气浮前应投加CaCl2破乳剂,将乳化油破除,有利于用气浮设备去除。当污水中COD浓度高时,可先采用厌氧生化处理,如不高,则可只采用好氧生化处理。 3.酸洗磷化污水 酸洗污水主要在对钢铁零件的酸洗除锈过程中产生,污水pH一般为2-3,还有高浓度的Fe2+,SS浓度也高。 可参考以下处理工艺进行处理: 污水→调节池→中和池→曝气氧化池→混凝反应池→沉淀池→过滤池→pH回调池→排放 磷化污水又叫皮膜污水,指铁件在含锰、铁、锌等磷酸盐溶液中经过化学处理,表面生成一层难溶于水的磷酸盐保护膜,作为喷涂底层,防止铁件生锈。该

镉污染处理和分析

镉污染处理和分析 随着现代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三废”的排放、污水灌溉及农药、除草剂和化肥的使用越来越多,土壤-植物-环境系统中的Cd污染问题日趋严峻。镉类化合物具有较大的脂溶性、生物富集性和毒性,并能在动物、植物和水生生物体内蓄积。据报道,90%镉的应用于电镀、颜料、合金及电池行业。但是,由于行业设备和技术问题、法律制度的不完善、责任者意识欠缺,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例如震惊世界的二十世纪八大公害事件之一的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痛痛病事件”,和我国05年发生在北江的镉污染事件。 1960年以前骨痛病患者就开始出现,直到1961年才有人查明,日本神通川两岸骨痛病患者与三井金属矿业公司神冈炼锌厂的废水有关。该公司把炼锌过程中未经处理净化的含镉废水连年累月地排放到神通川中,两岸居民引水灌溉农田,使土地含镉量高达(7-8)ug/g,居民食用的稻米含铜量达(l-2)ug/g。饮用含镉的水,久而久之体内积累大量的镉毒而生骨痛病。进入体内的镉首先破坏了骨骼内的钙质,进而肾脏发病,内分泌失调,骨骼软化,身体萎缩,骨骼出项严重畸形,经过10多年后进入晚期而死亡。1963年至1979年3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 日本痛痛病事件,给了全世界敲响了警钟。一些关于镉污染事件的处理方案也在这件事以后形成,并得到发展和完善。2005年我国北江镉污染事件采取了及时的应急预案,成功地将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2005年12月北江韶关河段河水镉含量超标,达到0.05 mg/L,即为标准限制的10倍。利用北江上游锦江、南水、孟洲坝、蒙里、白石窑、长湖、飞来峡等主要水库实施应急调度,调用清水6亿m3稀释污水,实现了飞来峡水库出库水质基本达标的总目标,成功地避免了事故的扩大影响。污染了一方水,需要用九方清水去稀释,代价是巨大的[1]。 北江镉污染事件的应急措施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利用北江上游水库截污调度阶段。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拦截污染水团,在孟洲坝水库滞留较长时间,以减缓超标污水团到达英德城区河段的时间。第二阶段利用北江上游水库放水稀释污水阶段。利用孟洲坝、蒙里、白石窑等水库稀释第一阶段污水团,使得断面河水镉浓度明显下降,只超标 1~2 倍。第三阶段利用药物吸附沉积除镉阶段,从电站进水口投入除镉吸附药物氧化铁和氧化铝3000t,通过过机水流让药物与水体混合,加速镉的吸附沉积,预计可以减少河水镉浓度10 %~15 %。第四阶段进一步稀释,镉浓度低于0.005mg/L,达标[2]。

水污染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

水污染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 1、废水处理基本方法废水处理的目的就是对废水中的污染物以某种方法分离出来,或者将其分解转化为无害稳定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一般要达到防止毒物和病菌的传染;避免有异嗅和恶感的可见物,以满足不同用途的要求。 废水处理相当复杂,处理方法的选择,必须根据废水的水质和数量,排放到的接纳水体或水的用途来考虑。同时还要考虑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残渣的处理利用和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以及絮凝剂的回收利用等。 物理法:废水处理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废水中污染物的性质、组成、状态及对水质的要求。一般废水的处理方法大致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三大类。利用物理作用处理、分离和回收废水中的污染物。例如用沉淀法除去水中相对密度大于1的悬浮颗粒的同时回收这些颗粒物;浮选法(或气浮法)可除去乳状油滴或相对密度近于1的悬浮物;过滤法可除去水中的悬浮颗粒;蒸发法用于浓缩废水中不挥发性的可溶性物质等。 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或物理化学作用回收可溶性废物或胶体物质,例如,中和法用于中和酸性或碱性废水;萃取法利用可溶性废物在两相中溶解度不同的“分配”,回收酚类、重金属等;氧化还原法用来除去废水中还原性或氧化性

污染物,杀灭天然水体中的病原菌等。 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例如,生物过滤法和活性污泥法用来处理生活污水或有机生产废水,使有机物转化降解成无机盐而得到净化。 以上方法各有其适应范围,必须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往往很难用一种方法就能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一种废水究竟采用哪种方法处理,首先是根据废水的水质和水量、水排放时对水的要求、废物回收的经济价值、处理方法的特点等,然后通过调查研究,进行科学试验,并按照废水排放的指标、地区的情况和技术可行性而确定。 2、城市污水的处理 城市污水成分的%是水,固体物质仅占~%左右。城市污水的生化需氧量(BOD5)一般在75~300mg/L。根据对污水的不同净化要求,废水处理的步骤可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一级处理可由筛滤、重力沉淀和浮选等方法串联组成,除去废水中大部分粒径在100μm以上的大颗粒物质。筛滤可除去较大物质;重力沉淀可除去无机粗粒和比重略大于1的有凝集性的有机颗粒;浮选可除去比重小于1的颗粒物(油类等)。废水经过处理后,一般达不到排放标准。

微污染水源强化混凝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微污染水源强化混凝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微污染水源强化混凝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对微污染水源的强化混凝水处理技术进行系统的介绍。详细阐述 强化混凝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混凝剂种类及投加量、pH值、温度、碱度 和原水水质等,同时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强化混凝方法,并对该技术在微 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予以展望和提出建议。 关键词:微污染;强化混凝;粉末活性炭(PAC);高锰酸钾复合药剂(PPC) 水源地饮用水污染对给水工程造成了各种损失,给传统净水工艺提出了 挑战。微污染水源指的是水体的物理、化学或微生物指标已不能达到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作为生活饮用水源水的水质要求,但通过特 殊工艺处理后尚可使用的原水。水源水质的恶化,一方面势必额外地投 加大量的混凝剂,使制水成本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水中藻类过避繁殖, 使给水产生一定的色度和臭味,水源水的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此外,由于水源中污染物质的存在,对人类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而靠国 内目前普遍使用的常规净化工艺又很难去除掉,尤其是有机物,结果致 使城市居民不得不长期饮用这种不安全的水,因而选择一种适合的微污 染水源水处理技术方案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强化混凝内涵

强化混凝是给水常规处理中非常关键的环节,通过强化混凝,可去除原 水中绝大部分的浊度、色度,提高常规混凝法处理中天然有机物(NOM)去除效果,最大限度地去除消毒副产物前驱物(DBPFP)等有机物。它是为提高常规混凝效果,通过增加混凝剂的投加量、改变混凝剂的匹配或调整pH值,保证浊度去除率的同时提高水中有机物去除率所采取的措施。广 义上说,可通过改善混凝条件提高出水水质。一般认为,混凝过程是混 凝剂水解产物对水中胶体进行压缩双电层和吸附电中和使其脱稳,从而 形成细小的颗粒,继而絮凝为大而密实的矾花,并通过吸附架桥或网捕 作用使脱稳的胶体生成粒度较大的絮凝体,再通过沉淀和过滤进行分离 去除。而水中分子质量较小、溶解度较大的有机物在一般混凝条件下去 除率很低,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而不易被混凝剂的水解 产物--金属氢氧化物所吸附,有机物不fEl增加r胶体表面电荷,而且 造成空间位阻效应。但是,如果通过改善混凝处理条件,即在低pH值、高混凝剂用量的强化混凝条件下形成大量金属氢氧化物,改善混凝剂水 解产物的形态且使其正电荷密度上升,同时低pH值条件会影响有机物离解度和改变水中有机物存在形态,有机物质子化程度提高,电荷密度降低,进而降低起溶解度及亲水性,成为较易被吸附的形态。 Randtke认为强化混凝去除有机物的机理主要包括胶体状天然有机物(NOM)的电中和作用,腐殖酸和富里酸聚合体的沉淀作用,以及吸附于金属氢 氧化物表面上的共沉淀作用。水中溶解性的有机物而言,依靠后一种作 用即吸附于混凝剂的金属沉淀物上而去除。美国环保局认为,强化混凝

常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介绍及对比

几种常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比较 一、概述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目前已相当成熟,其核心技术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对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的改进及发展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在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已较少使用。根据污水的水量、水质和出水要求及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水处理的正常运行、处理费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主要对生活污水几种常用的处理工艺作简单介绍,包括氧化沟、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BAF)、A-0工艺、膜生物反应器(MBR)等。 二、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简介 典型的生活污水处理完整工艺如下: 污水——前处理——生化法——二沉池——消毒——出水 | | ——-——污泥处理系统-- 前处理也称为预处理技术,常用的有格栅或格网、调节池、沉砂池、初沉池等。 由于生活污水处理的核心是生化部分,因此我们称污水处理工艺是特指这部分,如接触氧化法、SBR法、A/O法等。用生化法(包括厌氧和好氧)处理生活污水在目前是最经济、最适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根据生活污水的水量、水质及现场的条件而选择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投资及运行成本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下面就目前常用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作一简介。 1、氧化沟工艺 氧化沟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其池体狭长,故称为氧化沟。氧化沟有多种构造型式,典型的有:A:卡罗塞式;B:奥巴尔型;C:交替工作式氧化沟;D:曝气—沉淀一体化氧化沟 氧化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其规模从每日几百立方米至几万立方米,工艺日趋完善,其构造型式也越来越多。其主要特点是:进出水装置简单;污水的流态可看成是完全混合式,由于池体狭长,又类似于推流式;BOD负荷低,处理水质良好;污泥产率低,排泥量少;

镉污染综述

广西镉污染事件综述 一、事件追溯: 1月15日,广西河池市辖区内宜州市的龙江河拉浪水电站内群众用网箱养殖的鱼出现少量死亡现象,拉开了此次广西镉污染事件的序幕。 1月18日,经调查,是龙江河宜州拉浪码头前200米水质重金属严重超标。环保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在龙江河段三岔断面至西门涯断面共3个控制断面设置监测点,采样分析密切检测水质情况。25日在龙江与融江汇合口下游4个断面以及饮用水源地预警断面柳州河西水厂上游3公里处新增5个监测点,实时监测水质变化情况。 1月26日,污染团还是进入到了柳江系统,在广西柳州市柳城县糯米滩水力发电厂,开始了一场“柳江保卫战”。 1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应急指挥部发出《关于启动广西壮族自治区突发环境事件Ⅱ级应急响应的紧急通知》。 2月1日,龙江河镉污染高峰值已从80倍降到20倍左右。 2月2日下午,柳州市处置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副指挥长、柳州市环保局局长甘景林,向媒体通报了多个监测断面镉浓度的最新数据:三岔超标2.2倍,糯米滩超标6.4倍,西门崖超标3倍,龙农汇合口下3公里0.003mg/l,达标;露塘达标;新圩村达标;河西水厂达标;通过最新的监测数据表明,柳江的水质变化是在预评估中掌握的,柳江的水质是达标的。 2月8日,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研究员张岚在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上说,柳州末梢水中尚未发现镉超标,根据检测数据,目前柳州饮用水符合生活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二、事件造成的污染及影响: 1、广西镉泄露,称污染程度罕见 根据广西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参与事故处置的专家估算,此次镉污染事件镉泄漏量约20吨。此次镉泄漏量,在国内历次重金属环境污染事件中罕见,此次污染事件波及河段将达到约300公里。 应急指挥部专家组组长、国家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许振成1

污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

一、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按照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属于物理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栅的原污水通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流经格栅或者砂滤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最后利用。 二、典型的五种工艺 (1)间歇活性污泥法(SBR) 间歇活性污泥法也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Bateactor-SBR),它由个或多个SBR池组成,运行时,废水分批进入池中,依次经历5个独立阶段,即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进水及排水用水位控制,反应及沉淀用时间控制,一个运行周期的时间依负荷及出水要求而异,一般为4~12h,其中反应占40%,有效池容积为周期内进水量与所需污泥体积之和。比连续流法反应速度快,处理效率高,耐负荷冲击的能力强;由于底物浓度高,浓度梯度也大,交替出现缺氧、好氧状态,能抑制专性好氧菌的过量繁殖,有利于生物脱氮除磷,又由于泥龄较短,丝状菌不可能成为优势,因此,污泥不易膨胀;与连续流方法相比,SBR法流程短、装置结构简单,当水量较小时,只需一个间歇反应器,不需要设专门沉淀池和调节池,不需要污泥回流,运行费用低。 (2)吸附再生(接触稳定)法 这种方式充分利用活性污泥的初期去除能力,在较短的时间里(10~40min),通过吸附去除废水中悬浮的和胶态的有机物,再通过液固分离,废水即获得净化,BOD5可去除85%~90%左右。吸附饱和的活性污泥中,一部分需要回流的,引入再生池进一步氧化分解,恢复其活性;另一部分剩余污泥不经氧化分解即排入污泥处理系统。分别在两池(吸附池和再生池)或在同一池的两段进行。它适应负荷冲击的能力强,还可省去初次沉淀池。主要优点是

微污染水源处理技术

微污染水源处理技术 摘要: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加快,饮用水遭到有机物的污染的现象日益严重。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综述了目前我国给水生物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技术特点以及对污染物的去除机理等。 关键词:微污染水源;预处理;深度处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和农用化学品的增加,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并呈发展趋势。水源水的污染不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危害,而且对传统净水工艺和水质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对于微污染原水的净化处理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新课题。 1 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法 生物预处理是指在常规净水工艺之前增设生物处理工艺,借助于微生物群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目前饮用水中采用的生物反应器大多数是生物膜类型的,其形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生物接触氧化、淹没式生物滤池,生物塔滤,生物流化床和生物转盘等。 1.1 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又叫做浸没式生物膜法,即是在池内设置人工合成填料,经过充氧的水以一定的速度流经填料,使填料上长满生物膜,水体与生物膜接触过程中,通过生物净化的作用使水中污染物质得到降解与去除。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主要优点是处理能力大,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性,污泥生成量少;缺点是填料间水流缓慢,水力冲刷小,生物膜更新速度慢,某些填料价格贵,且易引起堵塞,布水布气不易达到均匀。 1.2 淹没式生物滤池 生物滤池是目前生产上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有淹没式生物滤池、煤/砂生物过滤及慢滤池等。常用的生物填料有卵石、砂、无烟煤、活性炭、陶粒等。滤池中装有比表面积较大的颗粒填料,填料表面形成固定生物膜,水流经生物膜的不断接触过程中使水中有机物、氨氮等营养物质被生物膜吸收利用而去除,同时颗粒填料滤层还发挥着物理筛滤截留作用。该工艺的特点是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稳定,污染物去除效果好,污泥产量少,且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小,能全面净化、改善水质,降低后续传统处理的混凝剂与消毒剂氯的投加量。但运行一定时间的生物滤池易出现填料堵塞、曝气不均匀的现象,需要进行周期性的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