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生资料

医生资料

医生资料
医生资料

李启明内科主任

李启明原邵阳市人民医院内科主任,从事内科工作近四十余年,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各种内科疾病的诊治。对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渗昏迷、酮症酸中毒、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有丰富的经验,抢救了上万例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衰、呼衰患者。在国家级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曾担任过新宁县卫生局、康复医院院长一职,曾荣获湖南省“优秀院长”“县级优秀医疗工作者”,“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向兆宪内/外科主任

向兆宪,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华医学会会员。曾任五强溪医院院长、计划生育服务站外科主治医师。并在深圳春天医院担任外科主治医师,临床工作三十多年,有扎实的外科基础知识及临床经验。擅长研究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男性不育、男性性病及性功能障碍,其独特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愈过无数前列腺患者。曾多次在全国学术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并得过奖。

许家明外科主任(腋臭、痔疮专业)

许家明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国生殖健康学会会员。原沅陵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原长沙东大肛肠医院业务院长,曾在怀化市人民医院进修多年,从事外科临床工作四十余年,擅长医疗整形美容、微创外科、泌尿外科、肛肠科等各种中小型手术及部分大型手术、并对外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中多篇论文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交流,并在国家级、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具有丰富的理论治疗和临床工作经验。

李芳英妇科主任

李芳英原沅陵县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近四十年,曾在怀化、长沙妇幼保健院进修多年,对治疗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杂症产后大出血,宫外孕破裂、子宫破裂各种疾病;能娴熟开展Ⅲ度会阴裂伤修补、阴道前后壁修补,宫颈裂伤修补、子宫全切除、次全切除、妇科肿瘤切除术等大、中型手术、新式剖宫产,刮宫、中期妊娠引产、无痛人流、无痛分娩,习惯性流产等疾病得诊断治疗,能在腹腔镜下开展卵巢囊肿、子宫肌瘤、不孕不育等各种产科大、中型手术,在临床积累了丰富经验。

黄百花妇科主任

原长沙长江医院妇科医生,从事妇科临床10余年,掌握中西医结合知识,擅长运用国内先进诊疗手术仪器治疗各种妇科疾病,善长运用宫腔镜、腹腔镜微创技术诊治妇科疾患,在妇科女性不孕、无痛人流、宫外孕、宫颈糜烂、处女膜修补、阴道紧缩术及各种妇科疑难杂症具有丰富经验

张莉妇科主任

张莉毕业于西安医学院。从事妇科临床10余年,曾担任上海美迪亚医院、杭州天目山医院、西安博爱医院担任妇科主任,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及国内先进诊疗手术仪器治疗各种妇科内分泌疾病、月经不调、宫颈糜烂、盆腔炎、不育不孕、宫外孕及各种妇科疑难杂症。

王鹏外科主任

曾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从及泌尿科及肛肠科临床工作。从医近四十年来,一直潜心于泌尿

外科、肛肠科的理论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泌尿外科学颇有建树。受到数万例患者好评。对腋臭、痔疮、男性不育、急慢性前列腺炎、勃起功能障碍、早泄、不射精症、逆行射精等系列的疑难杂症,有独特的见解、曾在北京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

瞿柒英

◎原沅陵县中医院妇科主任

◎原沅陵县中医院不孕不育科主任

◎万例手术无事故专家

◎妇产科学科带头人

◎宫腹腔镜微创首席专家

◎沅陵友好医院妇产科主任

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工作近二十多年来,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工作在临床、科研、教学第一线。曾先后进修于湘雅医学院,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擅长运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妇产科的各种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尤其擅长女性不孕症的治疗。擅长开展妇科微创手术,如宫腹腔镜下三镜一丝不孕症诊疗术、宫外孕清除术、子宫肌瘤剥除术、卵巢囊肿剥除术、输卵管整形术等,开腹子宫全切术、阴式子宫全切术、阴道前后壁修补、附件肿物切除术等。对产科的急、危重症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先兆子痫、子宫破裂、羊水栓塞、产后大出血及各种难产均能及时诊断,采取正确处理,良好的医德、精湛的技术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的好评。

向兆宪内/外科主任

向兆宪,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华医学会会员。曾任五强溪医院院长、计划生育服务站外科主治医师。并在深圳春天医院担任外科主治医师,临床工作三十多年,有扎实的外科基础知识及临床经验。擅长肝胆外科、普外科、小儿外科各种疾病的治疗,急危重症外科抢救治疗、男性性病及性功能障碍,其独特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愈过无数前列腺患者。曾多次在全国学术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并得过奖。

颜媚娟

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曾担任沅陵中医院妇科医生,广州女子医院、长沙玛丽亚妇产医院妇科主任,进修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曾多次参加全国妇产科学术研究会,并在省级杂志发论文10多篇,荣获“千例手术无事故专家”的称号。在妇科、产科工作方面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独立承担各种妇产科常规及疑难手术,同时在妇科内分泌领域享有一定声誉。特别擅长月经失调、闭经、痛经、无痛人流、宫颈糜烂、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的治疗,精湛的技术,深得患者好评和信赖。

中医针灸主治医师职称考试复习资料整理一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外,贯穿上下的径路。经,路径,为直行的主干。络,网络,为经脉所分出的小支。经络纵横交错遍布于全身。《灵枢海论》记载“夫十二经脉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头部:手足阳明循行于面额、手足少阳循行于头侧、手足太阳循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 躯干:手三阳循行于肩胛部、手三阴从腋下走出、足三阴循行于腹面部、足三阳行于中、阳明行走于前胸腹、太阳行走于后背、少阳行走于侧面。胸部:距正中线:肾经;2寸,胃经;4寸,脾经;6寸。 腹部:肾经0、5 寸,胃经,2寸。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距正中督脉线1、5寸,3寸。 1头面部手足三阳皆上头“头为诸阳之会”;手足阳明经前额面部;手足少阳经侧头;手太阳经颊部;足太阳经前额后头。 2躯干部手足三阴经和足阳明经胸腹,从到外依次为:足少阴肾、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手三阳经肩背;足太阳经腰背;足少阳经侧胸侧腹。 3 上肢部手三阴上肢侧前肺中包后心;手三阳上肢外侧前大中三后小。 4 下肢部足三阳下肢侧前胃中胆后膀;足三阴下肢侧 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相互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正经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 正经走向:手阴脏走手;手阳手走头;足阳头走足;足阴足走胸腹 一源三歧:任,督,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任脉行于前正中线,督脉起于后正中线,冲脉并行于肾经。任脉,腹胸颏下正中,总任六阴

经,调节全身阴经经气,阴脉之海。督脉,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阳脉之海。 任督二脉主治的异同:督脉主治神志病、热病和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脏疾病;任脉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和相应的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两者都可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神志病,而任脉没有督脉治疗巅顶痛的作用冲脉,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涵蓄十二经气血,十二经之海,血海。 十四经: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 十五络脉:是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加强表里两经的联系) 《十五络穴歌》 手三阴经列通,手三阳经偏外支;足三阴经公蠡大,足三阳经丰光飞。任督二脉鸠尾长,脾之大络在大包。 十二经别作用:加强十二经脉外联系。 六合: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别会合成六组,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相表里阳经经脉。 标本:主要指经脉腧穴分布的上下对应关系。 根结: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 气街:是经气聚集通行的共同通路。 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脑、冲脉、膻中、胃)。髓海、脑;气海、膻中;水谷之海、胃;十二经之海、冲脉; 经络生理功能:联络脏腑沟通肢窍,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抵抗外邪保卫机体。

中医针灸主治医师职称考试复习资料

躯干:手三阳循行于肩胛部、手三阴从腋下走出、足三阴循行于腹面部、足三阳行于中、阳明行走于前胸腹、太阳行走于后背、少阳行走于侧面。 胸部:距正中线:肾经;2寸,胃经;4寸,脾经;6寸。 腹部:肾经0、5寸,胃经,2寸。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距正中督脉线1、5寸,3寸。 1头面部手足三阳皆上头“头为诸阳之会”;手足阳明经前额面部;手足少阳经侧头;手太阳经颊部;足太阳经前额后头。 2躯干部手足三阴经和足阳明经胸腹,从内到外依次为:足少阴肾、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手三阳经肩背;足太阳经腰背;足少阳经侧胸侧腹。 3上肢部手三阴上肢内侧前肺中包后心;手三阳上肢外侧前大中三后小。 4下肢部足三阳下肢内侧前胃中胆后膀;足三阴下肢内侧 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相互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正经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 正经走向:手阴脏走手;手阳手走头;足阳头走足;足阴足走胸腹一源三歧:任,督,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任脉行于前正中线,督脉起于后正中线,冲脉并行于肾经。任脉,腹胸颏下正中,总任六阴经,调节全身阴经经气,阴脉之海。督脉,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阳脉之海。任督二脉主治的异同:督脉主治神志病、热病和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任脉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和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两者都可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神志病,而任脉没有督脉治疗巅顶痛的作用冲脉,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涵蓄十二经气血,十二经之海,血海。

中医主治医师考试模拟考试题 相关专业知识-1.doc

一、A1/A2型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问诊中现在症状的内容 A.发病情况 B.病变过程 C.诊治经过 D.接种疫苗情况 E.现在症状 正确答案:D 2.患者素体阳虚,肌表不温,故见 A.但热不寒 B.但寒不热 C.恶寒发热 D.寒热往来 E.并无寒热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寒热问诊的内容。患者素体阳虚,形体失于温煦,故见但寒不热。 3.下列可以导致心悸的有 A.心气不足 B.心火亢盛 C.心血不足 D.心阴不足 E.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E 4.妇女带下黄稠,多因 A.脾虚湿注 B.湿热下注 C.肝经郁热 D.寒湿困遏 E.肾阳亏虚 正确答案:B 5.察神,突出地表现于 A.面色 B.目光 C.言语. D.表情 E.脉象 正确答案:B 6.面色有胃气,主要是指 A.一生不变 B.含蓄不露 C.光明润泽 D.微黄 E.满面通红

7.望色十法中,清浊可以分辨 A.表里 B.阴阳 C.虚实 D.成败 E.轻重 正确答案:E 8.黄疸患者易出现 A.眼胞赤烂 B.目眦红赤 C.全目赤肿 D.白睛发黄 E.目窠微肿 正确答案:D 9.咯痰量少难咯,属 A.寒痰 B.燥痰 C.风痰 D.湿痰 E.热痰 正确答案:B 10.患者呕吐清水痰涎,伴胸闷苔腻者,多属A.寒呕 B.热呕 C.痰饮 D.食积 E.气滞 正确答案:C 11.望小儿食指指纹,指纹淡滞的意义是A.分表里 B.定虚实 C.辨寒热 D.测轻重 E.估预后 正确答案:B 12.下列舌象中,哪项健康人可见 A.淡白舌 B.暗红舌 C.绛舌 D.紫舌 E.裂纹舌 正确答案:E 13.望舌辨虚实,主要观察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诊断学基础 资料整理

诊断学第一单元症状学 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三单元检体诊断 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 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 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 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 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 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 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 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 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 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 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 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 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 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 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 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心脏: 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 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 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3、主动脉瓣狭窄: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主动脉瓣区收缩期震颤;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可听到高调、粗糙的递增-递减型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颜面较苍白,颈动脉搏动明显,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且范围较广,呈抬举性,可见点头运动及毛细血管搏动征;有水冲脉;心腰明显呈靴形; 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叹气样递减型舒张期杂音,可向心尖部传导。第四单元实验室诊断 一、血常规

2015年中医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2015年中医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练习题及答案(实践技能) 天宇考王卫生资格考试题库包含:章节练习、综合复习题、模拟试卷、考前冲刺、历 年真题等。试题量:10896道。 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肺癌患者,咳嗽少痰,胸痛,心烦寐差,低热盗汗,口渴,大便于结,舌质红,苔黄,脉细数。其治法是 A、行气活血,散瘀消结 B、健脾燥湿,行气祛瘀 C、养阴清热,解毒散结 D、益气养阴,清热利湿 E、补益气血,化瘀止痛 正确答案:C 2、患者2天前突然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肛门灼热,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滑数。其证候是 A、寒湿痢 B、休息痢 C、虚寒痢 D、湿热痢 E、阴虚痢 正确答案:D 3、患者2天前外出淋雨后,出现身热较著,恶风,汗出,头胀痛,咳嗽,口干咽燥,鼻塞流浊涕,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其诊断是

A、肺痈(初期) B、感冒(风热证) C、感冒(风寒证) D、咳嗽(风热犯肺) E、咳嗽(风寒袭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淋雨后,出现身热较阴著,恶风,汗出,头胀痛,咳嗽,口于咽燥,鼻塞流浊涕,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证的表现。 4、患者,女,21岁,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治疗应首选 A、银翘散 B、桑菊饮 C、新加香薷饮 D、桑白皮汤 E、藿香正气散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以诊断患者为暑湿感冒,其基此病机是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治宜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功能清暑化热,用于夏月暑湿感冒。 5、患者痹证日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骨蒸劳热,心烦口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而少津,脉细数。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金匮肾气丸 B、乌头汤

关于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试题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试题 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中风中经络之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宜选用: A.天麻钩藤饮 B.半夏白术天麻汤 C.镇肝熄风汤 D.地黄饮子 E.大定风珠 正确答案:C 2. 关格的病机多表现为 A.热证 B.脾肾心肝同病 C.实证 D.心肝肾同病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3. 下列哪项是不寐的治疗原则 A.调理气血,疏通血脉 B.解表祛邪,调和营卫 C.清上泻下,调理脾胃 D.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D 4.患者腹大胀满不舒,早宽暮急,面色苍黄,脘闷纳呆,神倦怯寒,四末不温,尿少不利,舌淡胖而紫,脉沉弦无力,其证候为 A.寒湿困脾 B.脾虚湿困 C.气滞湿阻 D.脾胃虚弱 E.脾肾阳虚 正确答案:E 5.感冒主因为 A.感受触冒风邪 B.肺卫调节功能失常 C.生活起居失常,寒温失调 D.过度劳累,而致肌腠不密 E.体质偏弱,卫表不固 正确答案:A 6.王某,女,47岁。前晚不慎受凉,突然出现呕吐,呕吐胃内容物及清水,伴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口不渴,胸脘满闷,舌苔白腻,脉濡缓。应诊断为何证 A.外邪犯胃型呕吐 B.饮食停滞型呕吐

C.痰饮内停型呕吐 D.脾胃虚寒型呕吐 E.肝气犯胃型呕吐 正确答案:A 7.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肛门灼热,小便赤涩,苔黄腻,脉滑数。其治法宜 A.清热和中,化湿止泻 B.清热解毒,调气行血 C.清热除湿,健脾和中 D.清热燥湿,凉血解毒 E.清热导滞,调气行血 正确答案:B 8.肺痈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主要在于 A.热壅血瘀 B.风热邪毒壅滞于肺 C.肉腐成脓 D.热毒留恋 E.湿热蕴结 正确答案:A 9.患者头痛昏蒙,胸脘痞闷,呕恶痰涎,舌苔白腻,脉弦滑。其治方为 A.温胆汤 B.苓桂术甘汤

中医主治医师考试 相关专业知识 - 2

一、A1/A2型题 1.半身汗出,多因 A.营卫失和 B.中焦郁热 C.阳气虚损 D.阴虚火旺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A 2.肝阳上亢患者头痛的特点是 A.隐痛 B.重痛 C.掣痛 D.刺痛 E.胀痛 正确答案:E 3.肝脾失调患者的大便特点是A.暴注下泄,色黄而臭 B.里急后重,便下脓血 C.排便不爽,溏结不调 D.腹泻不爽,便溏如糜 E.滑脱不禁,下利清谷 正确答案:C

4.患者大便先干后稀,多属 A.邪热伤津 B.肝郁乘脾 C.脾胃虚弱 D.胃阴亏损 E.寒湿困脾 正确答案:C 5.观察病色,关键在于分辨面色的 A.主色与客色 B.善色与恶色 C.常色与病色 D.客色与病色 E.主色与病色 正确答案:B 6.下列哪一项属形盛气虚的表现 A.体胖能食,肌肉坚实 B.体胖食少,神疲乏力 C.形瘦能食,舌红苔黄 D.形瘦颧红,皮肤干焦 E.卧床不起,骨瘦如柴 正确答案:B 7.成人头发色黄干枯,稀疏易落,多属

A.精血不足 B.血虚受风 C.疳积病 D.肾虚或血热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A 8.患部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根浅,脓出即愈者,属 A.痈 B.疽 C.疔 D.疖 E.风疹 正确答案:D 9.白的出现,是因 A.气分热盛 B.湿热郁于肌表,汗出不彻 C.风湿热邪留于肌表 D.湿热火毒内蕴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10.望小儿指纹,欲察疾病之寒热性质,首察 A.三关部位

B.络脉形状 C.络脉色泽 D.络脉浮沉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C 11.主阴液大伤的舌象是 A.红舌 B.镜面舌 C.紫舌 D.绛舌 E.芒刺舌 正确答案:B 12.舌质中部生芒刺,常提示 A.心火上炎 B.肝胆热盛 C.胃阴不足 D.胃肠热盛 E.疫疠初起 正确答案:D 13.腐苔的特征是 A.苔质疏松粗大而厚 B.舌苔水滑

中医主治医师考试题

《伤寒论》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张仲景生活的年代是: A. 西晋 B. 东汉 C. 南北朝 D. 唐E.宋 2.《伤寒论》全书主要是什么辨证方法: A. 六经辨证 B. 脏腑辨证 C. 经络辨证 D. 八纲辨证E.卫气营血辨证 3.太阳中风证的提纲是“太阳病,发热,……,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A. 头项强痛 B. 恶寒 C. 汗出 D. 无汗 E.呕逆 4.下列病证,哪一项不可用桂枝汤: A.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 B.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 C.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 D.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 E.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 5.病人发热恶寒,热多寒少,面有热色,身痒,宜用: A. 桂枝汤 B. 桂枝麻黄各半汤 C. 桂枝二麻黄一汤 D. 桂枝二越婢一汤E.以上均不能用 6.原文填空“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_____主之”。 A. 白虎汤 B. 白虎和人参汤 C. 桂枝汤 D. 桂枝二麻黄一汤E.以上均不对 7.中风兼阳虚漏汗证的主治方是: A. 附子汤 B.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C. 桂枝加附子汤 D. 桂枝人参汤 E.四逆汤 8.下列病证,哪一条不是麻黄汤禁忌症: A. 发热恶寒,尺中脉微者 B. 身痛无汗,尺中脉迟者 C. 平素易自汗或盗汗者 D. 二阳合病,喘而胸满者 E.久患淋病者 9.葛根芩连汤证下利的病机为: A. 表邪挟里热而下利 B. 里寒挟表邪而下利 C. 外邪不解,内迫肠道 D. 脾肾阳微,阴寒下趋 E.运化失职,水气内停 10.葛根汤的药物组成是: A. 麻黄汤加葛根 B. 桂枝汤加麻黄、葛根 C. 麻桂合方加葛根 D. 桂枝甘草汤加葛根、麻黄 E.桂枝去芍药加麻黄、葛根 11.“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 A. 濈然微汗出 B. 脉洪大 C. 不恶寒反恶热 D. 舌上燥而渴 E.谵语 12.当归四逆汤的药物组成为: A. 当归、干姜、附子、甘草 B. 当归、人参、干姜、附子、甘草 C. 当归、茯苓、干姜、附子、甘草 D. 当归、桂枝、芍药、大枣、甘草、细辛、通草 E.当归、芍药、甘草、吴茱萸、生姜、大枣、桂枝、细辛、通草 13.大陷胸丸的药物组成是: A. 大黄、芒硝、甘遂 B. 大黄、芒硝、甘草、葶苈子 C. 大黄、栝蒌实、半夏 D. 大黄、枳实、甘遂、葶苈子 E.大黄、芒硝、杏仁、葶苈子、白蜜、甘遂末 14.桃核承气汤证可见: A. 如狂 B. 发狂 C. 惊狂 D. 惊痫E.以上都不是 15.“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________,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A. 若脉微弱,此无阳也 B. 若脉暴微,手足反温者 C. 若脉微涩,呕而汗出者 D.若脉浮滑,里有热也 E.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

中医主治医师考试试题

中医主治医师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呕家圣药”之称的药物是: A.柴胡 B.辛夷 C.升麻 D.生姜 E.白芷 答案:D 答案分析:生姜辛散温通,能温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呕功良,随证配伍可治疗多种呕吐,故素有“呕家圣药”之称。其它四味解表药都没有止呕功效。 2.羌活的性味是: A.辛、甘,温 B.辛、苦,温 C.辛、涩,温 D.辛、咸,温 E.辛、酸,温 答案:B 答案分析:本试题是测试考生是否掌握了中药的性味是如何确定的。羌活为常用的辛温解表药,辛散发表,味苦除湿,温能散寒,功能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故答案应选择B.

3.桂枝治疗风寒表虚证,宜配伍: A.麻黄 B.白术 C.附子 D.白芍 E.细辛 答案:D 答案分析:桂枝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如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同用,以开宣肺气,发散风寒;若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当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若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每与麻黄、附子、细辛配伍,以发散风寒,温助阳气。故答案应选择D. 4.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组是: A.麻黄、荆芥 B.香薷、紫苏 C.生姜、桂枝 D.麻黄、香薷 E.防风、白芷 答案:D 答案分析:解表药中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共有麻黄、香薷、浮萍三味药,其它解表药没有利水消肿的功效。故答案应选择D. 5.治疗夏季乘凉饮冷、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证,宜选用: A.荆芥 B.香薷

2012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温病资料整理

温病学 第一单元绪论 1、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2、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认为温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厉气” 3、明末吴有性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著――《温疫论》 4、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土雄(王孟英) 5、叶天士蓍《温热论》,被誉为“温热大师”,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理论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 6、薛生白蓍《湿热病篇》,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 7、吴鞠通蓍《温病条辨》,形成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8、王孟英著《温热经纬》 9、清代喻昌字嘉言)蓍《尚论篇·详论瘟疫以破大惑》 第二单元温病的概念 一、温病――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二、范围: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温病条辨》 三、分类: 1、温热类温病:风温、春温、暑温、秋燥、大头瘟、烂喉痧、暑燥疫 治疗应以清热保津为原则 湿热类温病:湿温、伏暑、湿热疫、霍乱 治疗重在化湿透热。 2、根据发病特点分: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 四、温病特点: 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 2、多具传染性、浒性、季节性、地域性 3、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第三单元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一、病因:感受了外来的温邪 1、共性: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季节相关;病位有别 2、各性 (1)风热病邪: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先犯肺卫;易伤肺胃阴津;病情变化迅速 (2)暑热病邪:发病可径犯阳明;易于耗气伤津;易致闭窍动风;夹湿邪为患 (3)湿热病邪: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易于复发;病位以脾胃为主;易困遏清阳,阻滞气机长夏)(4)燥热病邪:病位以肺为主,初起以肺卫见症为主;易致津液干燥,在病之初起时即可有较明显的津液干燥的(5)温热病邪:病初即导致里热证;病情较重而易闭窍、动风、动血;易耗伤阴液,后期多肝肾阴伤。(伏寒化温(6)温毒病邪:具火热之性,致病具有局部红肿热痛的特点;攻窜流走,外窜经络、肌腠,上冲头面,下注宗筋、阴器;蕴结壅滞 (7)疠气病邪:致病为强,众人触之即病;多从口鼻而入,有特异的病变定位;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为病严重,病情凶险;致病有种属的选择性。 二、发病类型 1、新感温病:初起邪多在表,一般无里热证,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候为主。(风温,秋燥,暑温,湿温,大头瘟,烂喉痧) 2、伏邪温病:一般无表证。初起以灼热,烦躁,口渴,尿赤,舌红等里热亢盛证为主。(春温,伏暑) 第四单元温病的辨证 一、辨证内容:以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为理论核心 二、卫气营血辨证 1、卫分证:温邪袭表,肺卫失宣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完美笔记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学笔记 (完美排版) 第一单元肺系病症 一、感冒 感冒就是感受触冒风邪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病情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称为伤风、冒风、冒寒;病情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1、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就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涎而言,为肺系的主要证候之一。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病位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辨证1辨外感内伤,2辨证候虚实。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凉燥证—杏苏散加减)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哮病 哮病就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者不能平卧。病因就是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三种。病机 病理因素以痰为主。总属邪实正虚。发时邪实,平时正虚。治则为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1、发作期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6)喘脱危证,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2、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2015年中医儿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真题

2015年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真题 天宇考王卫生资格考试题库包含:章节练习、综合复习题、模拟试卷、考前冲刺、历 年真题等。试题量:5959道。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1岁小儿脉息至数为 A、8至 B、8~9至 C、7至 D、7~8至 E、6~7至 正确答案:E 2、2岁小儿指纹淡红,隐现于气关,见于 A、外感风寒 B、痰湿内蕴 C、脾肾阳虚 D、气血不足 E、阴虚发热 正确答案:C 3、3岁儿童的正常体重、身长大约为 A、10Kg,75cm B、12Kg,80cm C、14Kg,90cm D、14Kg,85cm

E、16Kg,90cm 正确答案:C 4、4~7岁小儿每分钟呼吸次数约为 A、45~40 B、40~35 C、35~30 D、30~25 E、25~20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4~7岁小儿每分钟呼吸约25~20次。 5、6岁儿童上部量和下部量的中点在 A、脐部 B、脐上 C、脐下 D、脐与耻骨联合之间 E、耻骨联合 正确答案:D 6、7个月的小儿正常体重大约为 A、10Kg B、7.1Kg C、8.2Kg D、6.6Kg E、9Kg

正确答案:B 7、“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见于 A、《颅囟经·脉法》 B、《宣明方论·小儿门》 C、《医学正传·小儿科》 D、《幼科要略·总论》 E、《格致余论·慈幼论》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见于《颅囟经·脉法》。 8、“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见于 A、《灵枢》 B、《素问》 C、《小儿药证直诀》 D、《颇囟经》 E、《幼幼新书》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 9、“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捉风捕影,转救转剧,转去转远。”这段归纳小儿用药特点的论述见于 A、《活幼心书》 B、《证治准绳·幼科》 C、《幼科发挥》 D、《育婴家秘》 E、《温病条辨》 正确答案:E

中医针灸主治医师职称考试复习资料整理一

中医针灸主治医师职称 考试复习资料整理一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15789509.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径路。经,路径,为直行的主干。络,网络,为经脉所分出的小支。经络纵横交错遍布于全身。《灵枢海论》记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头部:手足阳明循行于面额、手足少阳循行于头侧、手足太阳循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 躯干:手三阳循行于肩胛部、手三阴从腋下走出、足三阴循行于腹面部、足三阳行于中、阳明行走于前胸腹、太阳行走于后背、少阳行走于侧面。 胸部:距正中线:肾经;2寸,胃经;4寸,脾经;6寸。 腹部:肾经0、5 寸,胃经,2寸。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距正中督脉线1、5寸,3寸。 1头面部手足三阳皆上头“头为诸阳之会”;手足阳明经前额面部;手足少阳经侧头;手太阳经颊部;足太阳经前额后头。 2躯干部手足三阴经和足阳明经胸腹,从内到外依次为:足少阴肾、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手三阳经肩背;足太阳经腰背;足少阳经侧胸侧腹。 3 上肢部手三阴上肢内侧前肺中包后心;手三阳上肢外侧前大中三后小。 4 下肢部足三阳下肢内侧前胃中胆后膀;足三阴下肢内侧 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相互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正经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 正经走向:手阴脏走手;手阳手走头;足阳头走足;足阴足走胸腹

年中医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练习题及复习资料

2015年中医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练习题及答案(实践技能) 天宇考王卫生资格考试题库包含:章节练习、综合复习题、模拟试卷、考前冲刺、历 年真题等。试题量:10896道。 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肺癌患者,咳嗽少痰,胸痛,心烦寐差,低热盗汗,口渴,大便于结,舌质红,苔黄,脉细数。其治法是 A、行气活血,散瘀消结 B、健脾燥湿,行气祛瘀 C、养阴清热,解毒散结 D、益气养阴,清热利湿 E、补益气血,化瘀止痛 正确答案:C 2、患者2天前突然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肛门灼热,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滑数。其证候是 A、寒湿痢 B、休息痢 C、虚寒痢 D、湿热痢 E、阴虚痢 正确答案:D 3、患者2天前外出淋雨后,出现身热较著,恶风,汗出,头胀痛,咳嗽,口干咽燥,鼻塞流浊涕,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其诊断是

A、肺痈(初期) B、感冒(风热证) C、感冒(风寒证) D、咳嗽(风热犯肺) E、咳嗽(风寒袭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淋雨后,出现身热较阴著,恶风,汗出,头胀痛,咳嗽,口于咽燥,鼻塞流浊涕,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证的表现。 4、患者,女,21岁,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治疗应首选 A、银翘散 B、桑菊饮 C、新加香薷饮 D、桑白皮汤 E、藿香正气散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以诊断患者为暑湿感冒,其基此病机是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治宜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功能清暑化热,用于夏月暑湿感冒。 5、患者痹证日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骨蒸劳热,心烦口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而少津,脉细数。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金匮肾气丸 B、乌头汤

2015年中医骨伤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2015年中医骨伤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天宇考王卫生资格考试题库包含:章节练习、综合复习题、模拟试卷、考前冲刺、历年真题等。试题量:6487道。 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 科目 中医基础理论一、阴阳五行学 说 (一)阴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1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1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 4.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 (二)五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 系 1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 3.指导疾病的诊断 1 4.指导疾病的治疗 1 二、藏象 (一)藏象学说的概 念和特点 1.藏象的基本概念 1 2.藏象学说的特点 1 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功 能特点 1 (二)心 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 系 1 (三)肺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 系 1 (四)脾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 系 1 (五)肝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 系 1 (六)肾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 系 1 (七)胆胆的生理功能 1 (八)胃胃的生理功能 1 (九)小肠小肠的生理功能 1 (十)大肠大肠的生理功能 1 (十一)膀胱膀胱的生理功能 1 (十二)三焦三焦的生理功能 1 (十三)脑脑的生理功能 1 (十四)女子胞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1 (十五)脏腑之间的1.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

关系 2.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1 3.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1 三、精气血津液神(一)精 1.人体之精的生成、贮藏与施 泄 1 2.人体之精的分类与功能 1 (二)气 1.气的生成 1 2.气的生理功能 1 3.气的运动 1 4.气的分类 1 (三)血 1.血的生成 1 2.血的运行 1 3.血的生理功能 1 (四)津液 1.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1 2.津液的生理功能 1 (五)神神的生成与功能 1 (六)气与血的关系 1.气为血帅 1 2.血为气母 1 (七)气与津液的关 系 1.气能生津 1 2.气能行津 1 3.气能摄津 1 4.津能生气 1 5.津能载气 1

主治医师考试中医内科总结

第一章外感病证 一、感冒 1. 风寒束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 2. 风热犯表: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 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宣肺疏风-双解汤 5.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6.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外感发热 三、湿阻 1.湿困脾胃:芳香化湿-藿香正气散 2.湿热中阻:清热化湿-连朴饮 3.脾虚湿滞:健脾化湿-香砂六君子汤 四、痢疾(严氏济生方) 1)湿热痢:清热解毒、调气行血-芍药汤 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白头翁汤 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胃苓汤(湿重) 4)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附子理中汤或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5)休息痢: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连理汤(黄连+理中汤) 五、疟疾 1)正疟:祛邪截疟、和解表里-柴胡截疟饮 2)温疟:清热解表、和解祛邪-白虎加桂枝汤 3)寒疟:温阳达邪、和解表里-柴胡桂枝干姜汤 第二章肺病证 一、咳嗽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内伤咳嗽 4.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 5.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二、哮证 1. 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2. 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脾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纳-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三、喘证 1.实喘

中医针灸主治医师职称考试复习资料整理一

经络:就是经脉与络脉得总称,就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得径路。经,路径,为直行得主干。络,网络,为经脉所分出得小支。经络纵横交错遍布于全身。《灵枢海论》记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头部:手足阳明循行于面额、手足少阳循行于头侧、手足太阳循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 躯干:手三阳循行于肩胛部、手三阴从腋下走出、足三阴循行于腹面部、足三阳行于中、阳明行走于前胸腹、太阳行走于后背、少阳行走于侧面。胸部:距正中线:肾经;2寸,胃经;4寸,脾经;6寸。 腹部:肾经0、5 寸,胃经,2寸。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距正中督脉线1、5寸,3寸。 1头面部手足三阳皆上头“头为诸阳之会”;手足阳明经前额面部;手足少阳经侧头;手太阳经颊部;足太阳经前额后头。 2躯干部手足三阴经与足阳明经胸腹,从内到外依次为:足少阴肾、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手三阳经肩背;足太阳经腰背;足少阳经侧胸侧腹。 3 上肢部手三阴上肢内侧前肺中包后心;手三阳上肢外侧前大中三后小。 4 下肢部足三阳下肢内侧前胃中胆后膀;足三阴下肢内侧 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相互表里得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得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正经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 正经走向:手阴脏走手;手阳手走头;足阳头走足;足阴足走胸腹 一源三歧:任,督,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任脉行于前正中线,督脉起于后正中线,冲脉并行于肾经。任脉,腹胸颏下正中,总任六阴经,调节全身阴经经气,阴脉之海。督脉,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阳脉之海。 任督二脉主治得异同:督脉主治神志病、热病与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得内脏疾病;任脉主治腹、胸、颈、头面得局部与相应得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两者都可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神志病,而任脉没有督脉治疗巅顶痛得作用冲脉,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涵蓄十二经气血,十二经之海,血海。 十四经:奇经八脉中得任脉与督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 十五络脉:就是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加强表里两经得联系) 《十五络穴歌》 手三阴经列内通,手三阳经偏外支;足三阴经公蠡大,足三阳经丰光飞。任督二脉鸠尾长,脾之大络在大包。 十二经别作用:加强十二经脉内外联系。

中医主治医师考试资料(内科常用治法)

在临床时它们有时单独运用,有时互相配合运用。单独运用某一治法,多是针对病情发展的某一阶段或某些突出证候所采取的措施,往往很难适应病情的错综复杂;所以通常是数法配合使用,如汗下并用、温清并用、攻补并用、消补并用、清热开窍并用、开窍镇痉并用、温里固涩并用等。 一、解表法 是通过发汗,开泄腠理,逐邪外出的一种治法,又称汗法。解表法广泛适用于邪遏肌表的病证。 1.适用范围 (1)解表通过开泄腠理,可以祛除表邪,解除表证。因表证有表寒、表热之分,所以汗法又有辛温、辛凉之别。 (1)透疹通过发散,可以透发疹毒,故麻疹初期,疹未透发或透发不畅,均可用汗法,使疹毒随汗出而透发于外。透疹之汗法;宜辛凉,忌辛温。 (2)祛湿通过发汗,可祛风除湿,故外感风寒而兼有湿邪者,以及风湿痹证,均可酌用汗法。 (3)消肿通过宣发散邪,可驱水外出而消肿,此即宣肺利水以消肿,故汗法可以用于水肿实证而兼有表证者。 2.注意事项 (1)凡剧烈吐下之后,以及淋家、疮家、亡血家等,原则上都在禁汗之列。 (2)发汗应以汗出邪去为度,不宜过量,以防汗出过多,伤阴耗阳。 (3)发汗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暑天发热,汗之宜轻,冬令寒冷,汗之宜重;西北严寒地区,用量可以稍重,东南温热地区,药量就应稍轻;体虚者,汗之宜缓,体实者,汗之可峻。

(4)表证兼有其他病证,汗法又当配用其他治法。兼气滞者,当理气解表;兼痰饮者,当化饮解表;兼气虚者,当益气解表;兼阳虚者,当助阳解表;兼血虚者,当养血解表;兼阴虚者,当滋阴解表。 二、清热法 是运用具有清热作用的寒凉药物,以治疗热性病证的一种治法,又称清法。清热法广泛应用于温热病邪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1.适用范围 (1)清气分热适宜于邪人气分,里热渐盛,出现发热,不恶寒而恶热,汗出,口汹,烦躁,苔黄,脉洪大或数的证候。 (2)清营凉血适用于邪热人于营分,神昏谵语,或热入血分,见舌红绛,脉数,及吐血、衄血、发斑等症。 (3)清热解毒适用于热毒诸证,如温疫、温毒及火毒内痈等。 (4)清脏腑热适用于邪热偏盛于某一脏腑,或某一脏腑的功能偏亢而发生各种不同的里热证候。 2.注意事项 (1)注意寒热真假。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命门火衰的虚阳上越证,均不可用清热法。 (2)表邪未解,阳气被郁而发热者禁用;体质素虚,脏腑虚寒者禁用;因气虚而引起虚热者慎用。 (3)由于热必伤阴,进而耗气,因此尚须注意清法与滋阴、益气等法配合应用。一般苦寒清热药多性燥,易伤阴液,不宜久用。 (4)如热邪炽盛,服清热药,入口即吐者,可于清热剂中少佐辛温之姜汁,或凉 药热服,是反佐之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