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沉降变形观测操作流程及现场管理

沉降变形观测操作流程及现场管理

沉降变形观测操作流程及现场管理
沉降变形观测操作流程及现场管理

目录

1.1现场观测程序 (1)

1.1.1建立变形监测网 (1)

1.1.2建立观测路线 (1)

1.1.3沉降观测 (1)

1.1.4资料汇总 (1)

1.1.5观测成果提交 (1)

1.2 沉降变形观测方法 (2)

1.2.1观测桩 (2)

1.2.2沉降板 (2)

1.2.3剖面沉降法 (3)

1.3 观测仪器 (3)

1.3.1水准仪参数指标 (3)

1.4 沉降变形观测质量保护措施 (4)

1.4.1制度保证 (4)

1.4.2观测元器件的保护 (4)

1.4.3数据采集与整理保证 (4)

1.4.4组织管理保证 (4)

1.5 观测资料管理 (5)

1.5.1一般要求 (5)

1.5.2资料整理 (5)

1.5.3资料提交 (6)

1.5.4问题及处理方法 (7)

1.6注意事项 (9)

1.6.1外业数据采集 (9)

1.6.2内页数据整理 (9)

沉降变形观测操作流程

1.1现场观测程序

1.1.1建立变形监测网

根据高速铁路线下工程特点、现场环境条件制定测量施测方案,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要求建立稳固变形监测网。

沉降观测的测量点分为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构成沉降观测控制网,用于对沉降观测点的长期观测。从实用角度考虑,施工期沉降观测首选固定基准。工作基点需要做定期复测和稳定性分析,当工作基点的变化对沉降观测的影响甚微时,可认为是稳定的。

1.1.2建立观测路线

由变形监测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设计的沉降布置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线路均沿同一线路。

1.1.3 沉降观测

根据编制的施工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设置稳固后及时进行,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应采用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的精密水准仪,并且按二等水准精度要求往返观测,高程取中值。

1.1.4资料汇总

(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编制沉降观测成果表,进行汇总。

(2)根据沉降观测成果表,提供荷载-时间-沉降曲线与荷载-时间-沉降速率图,对于观测数据有异常的需要做分析并附有说明资料,说明资料需要监理的签字认可。

(3)待沉降观测的数据满足《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要求时上报评估单位进行评估。

1.1.5 观测成果提交

每一设计单元的工程变形测量任务完成以后,要及时进行测量成果整理,提交沉降观测成果资料:

(1)施工方案;

(2)观测基准点与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3)仪器检验与矫正资料;

(4)观测记录手薄;

(5)平差计算及测量成果表;

(6)沉降变形图标及沉降曲线。

1.2 沉降变形观测方法

为了精确控制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及梁体徐变量,需要开展动态设计。对预先埋设的原位观测设备按规定频率及精度进行观测,从而得到荷载-时间-线下结构沉降的或梁体徐变的变化曲线,通过对此曲线的分析推算,结合其他原位观测成果,调整、修改设计,并以调整后的设计指导施工,从而有效控制工后沉降及沉降速率。动态设计需要进行施工控制和未来沉降预测,而这些都要依赖现场原位观测。高速铁路线下结构沉降变形现场原位观测根据测量方法一般分为观测桩、沉降板、剖面沉降管。

1.2.1 观测桩

用钢钎钉入结构中,用水准仪抄平,即可测量路基表面、桥梁墩台、涵洞洞顶及隧道基础的沉降量。方法简单,但只能测定线下结构的外表面的沉降值,无法测试结构体内部某一位置的沉降,且在路基结构中对填土施工有影响。

1.2.2 沉降板

沉降板法是一种最简单、普通的沉降观测方法,一般由底板和测杆、护套组成。底板为边长约50cm、厚度1cm的钢板或厚度为3cm的钢筋混凝土板。

沉降板法一般采用水准仪观测,测量原理简单,对土建施工有一定干扰。沉降板法原理简单,制作方便,其配合水准仪式较适合无砟轨道路基沉降观测的方法。

沉降板通过分层埋设得沉降板,可以得到路基不均匀沉降和路基某一厚度的压缩量。观测方法为:

(1)在观测部位埋设沉降板;

(2)用水准仪对工作基点和沉降板进行观测;

(3)通过工作基点的高程计算观测沉降板的高程;

(4)将算的的高程与上一周期的高程进行对比得出沉降量。

沉降板的优点是造价低廉,操作简便,易于测试,但弱点也很明显,做钥匙影响填土压实施工,压实机械金果实必须绕道而行,极为不便,降低压实质量,其次是一个沉降板只能测量路堤中一点的沉降,一个断面上多放几个沉降板影响压实施工的矛盾更突出,另外一个是损坏后的补救非常困难。

1.2.3 剖面沉降法

剖面沉降测量是将剖面沉降仪探头导轮卡置于剖面沉降管的十字导槽内,从一段按一定间隔依次读数,起始端管口标高采用水平仪按照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再通过数据处理计算出不同位置处理地基的沉降量。

1.3 观测仪器

1.3.1 水准仪参数指标

水准仪是能够提供水平视线,用以测量各测点之间高差的光学仪器。按精度可分为精密水准仪和普通水准仪,按结构分为微倾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激光水准仪和数字水准仪(又称数字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是目前最先进的水准仪,配合专门的条码水准尺,通过仪器中内置的数字成像系统,自动获取条码尺的条码读数,不在需要人工读数。

对于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水准仪可以测量路基面和路基基底沉降变形,桥梁墩台沉降及梁体徐变变形,涵洞洞身及洞顶填土沉降变形,隧道基础沉降变形,过渡段路基面和基底沉降变形。

水准仪、水准标尺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应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叶应定期检验。当观测成果出现异常,经分析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对仪器进行检验与矫正。检验与矫正应执行《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6-2006)和《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91)。

常用水准仪及其主要技术指标

1.4 沉降变形观测质量保护措施

1.4.1 制度保证

(1)应建立专门的沉降观测领导小组和观测小组,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制定相应的惩罚机制。

(2)固定观测人员,加强培训工作,未经培训人员,不得从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在沉降变形观测实施前,对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和变形观测测量操作要求进行培训。对人员进行观测理论培训,在实施过程中对人员进行数据采集培训。确保正确的数据采集。

(3)对参加观测人员定期进行考核,不合格人员不得参加本项工作。

1.4.2 观测元器件的保护

(1)所有监测元件埋设时或者监测过程中的损坏,应及时补埋或者设计确认采取其他替代措施。

(2)制定妥善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元器件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示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重型机械碾压时并派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

1.4.3 数据采集与整理保证

(1)严格按各种规定的采集办法进行数据采集,对使用数据采集仪的,指定专人进行数据采集。对使用水准仪观测的,指派专职的测量人员进行量测。

(2)数据采集时应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若与数据突变时,一定要查明原因,否则应重新进行观测,并详细记录。

(3)数据采集厚及时录入电脑并备份,并按要求及时进行整理,防止不同元件的数据错位。

1.4.4 组织管理保证

(1)严格按照《评估指南》规定,无论路基、桥梁、隧道均应要求进行“零”

观测,如桥梁承台完成后即埋设观测点进行观测、路基开始填筑即进行基底沉降观测。因此,应制定沉降变形观测计划。

(2)加强沉降变形观测管理,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标段沉降变形实施方案,固定沉降变形观测人员,并进行培训,确保沉降变形观测的连续性、可靠性。

(3)建立完善的变形监测网,定期复核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建立观测点、观测装置保护制度,落实责任到人;确保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和连续性。

(4)完善观测资料和表格,规范填写,重要信息应填全;履行设计、监理签认程序。

(5)按规定的格式和评估要求,定期、及时上报沉降变形观测数据,确保分阶段评估工作及时开展。

(6)及时对观测数据分阶段进行分析,出现异常数据及时分析原因,并做好记录,作为附页保存。

(7)完善元器件观测仪器和测量仪器档案,并定期检定。

1.5 观测资料管理

1.5.1一般要求

(1)观测资料应齐全,详细,规范,符合设计及细则要求。所有测试数据真实可靠、可靠,并有可追溯性;记录必须清晰,不得擦该;测试、记录人员必须签名。

(2)人工测试数据应当天及时输入沉降观测管理信息系统,以保证各相关单位在观测过程中实施监控。观测中有沉降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及时处理。

(3)按照资料提交要求及时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汇总,绘制有关分析曲线及完成有关报告。

(4)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中心沉降观测点的沉降量,当路堤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10mm/天时,应及时通知工程项目部,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

(5)观测数据及观测报告作为铺设无砟轨道前评判路基工后沉降是否满足要求,做为工程竣工验收的依据。

1.5.2资料整理

(1)采用统一的高速铁路线下结构沉降记录表,做好沉降观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

(2)根据观测资料及时完成有关图表的绘制,主要包括:每个观测点的荷载—时间—沉降曲线,沉降与时间关系曲线;

(3)对沉降观测资料及时分析,尤其是在预压期,要对路基沉降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分析意见及时上报工程局,以便在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

1.5.3 资料提交

(1)沉降观测数据以月报的形式及时上报给分析评估单位,以便进行过程中的沉降发展情况分析,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2)当观测期满足《评估指南》要求,施工单位及相关监理单位可将沉降观测数据按规定的表格形式整理后提交给评估单位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进行下一步施工,同时提交下列相关资料:

○1观测点的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布置图及测量控制点(水准基点、基准点、工作基点)与观测点布置图。

○2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

○3仪器检测及校正资料。

○4观测纪录薄。

○5平差计算、测量成果质量评定资料。

(3)当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按评估单位的要求,采取延长观测期等措施。

1.5.4 问题及处理方法

(1)水准点设置时易出现的问题

○1随着高铁线下施工的进行,原有永久性水准点与要进行沉降观测的构筑物之间会出现临时的或者永久性的障碍物,导致引测水准点时不通视,转点频繁,增加工作量,并影响引测水准点的精度。对这种情况,一般可以利用工程开工使用的水准点作为沉降观测的水准基点,也可以不引测绝对标高,而采取假设高程点,如可在就进的已有房屋或结构物上设置标志作为水准点,但要确保这些房屋或结构物的沉降已经终止。

○2因施工的影响,水准点和观测点之间还经常发生变化,导致后期观测时,导致原有水准点和观测点多数不再通视。为避免这种现象不影响观测的正常进行,对观测点较多的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前,应到现场精心规划,并应预见到将会存在的障碍物,已确定安置仪器的合适位置。选定若干较稳定的沉降观测点,或其他固定点作为临时水准点(转点),但应注意必须在测定临时水准点高程的同时,观测其他沉降观测点,并与水准点组成环路。另外,相应增加水准点数量不少于3个。

(2)沉降曲线在首次观测后即发生大幅回升现象

在第二次观测时即发现曲线大幅上升,至第三次以后曲线有逐渐下降。发现此种现象,一般都是由于初测精度不高,而是观测成果存在较大误差所引起的。在处理这种情况时,如曲线回升过大,超过相应的预判值,应将第一次观测点成果作废,采用第二次观测成果作为初测成果;如曲线回升在一定范围以内,则可调整初测标高与第二次观测标高一致。

(3)沉降曲线出现在中间某点突然回升

发生次现象的原因,多半是因为水准点或观测点被动,或观测点表面有砂浆等未清除干净所致,而且只有当水准点碰动后低于被动前的标高及观测点被碰后高于被碰前的标高时,才有可能出现回升现象。

对此现象,应当现场检查各水准点及观测点,如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动,其表面必有损伤,比较容易发现。另外,观测时,司尺人一定要先清除净观测点表面上的污垢,如落地灰浆或混凝土残渣等,也可采用塑料膜套保护观测点不受建筑物垃圾的污染。

如水准点被碰,可改用其他水准点继续观测。如观测点被碰动后已活动,则需另行埋设新点;若碰动后点位尚牢固,则可继续使用,但因高程已该变,一般可选择结构、荷载及地质等条件都相同的临近另一沉降观测点,取该点在同一期内的沉降量作为被碰观测点之沉降量,但此法不能真正反映被碰观测点的沉降量,如选择适当,亦可得到比较接近实际情况的结果。

(4)沉降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

这种现象一般是由于水准点下沉所致,如采用设置于构筑物上的水准,由于建筑物尚未稳定而下沉,或者因雨季水准点长期被雨水浸泡,或水准点受到超荷载车辆的碾压等致使水准点下沉,或新埋设的水准点由于埋设地点不当,时间短,以致发生下沉。因水准点是逐渐下沉的,而且沉降量较小,但建筑物初期沉降量较大,即当建筑物沉降量大于水准点沉降量时,曲线不发生回升,但到后期,构筑物下沉也逐渐稳定,如水准点继续下沉,则曲线就会发生逐渐回升现象。

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在选择或埋设水准点时,特别是在建筑物上设置水准点时,应保证其点位的稳定性。如已明确是水准点下沉而使曲线渐渐回升,则应测出水准点的下沉量,以便即使修正观测点的标高。

(5)沉降曲线的波浪起伏现象

曲线在后期呈现波浪起伏现象是沉降观测中最常见的,这是测量中误差引起的。

为减少这种测量中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以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在沉降观测时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屋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在处理这种现象时,要根据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决定自某点起将波浪形曲线改为水平线。

(6)曲线中断现象

高速铁路路线下沉观测点铺轨移点或观测点陪碰毁,后来设置的移点或新点绝对标高不一致,回使曲线中断。

为了将中断曲线连接起来,可按照处理曲线在中间某点突然回升现象的办法,估求出未做观测期间的沉降量,并将新设置的沉降点不记绝对标高,而只取

其沉降量,一并加载旧沉降点的累积沉降量中。

总之,为了保证沉降观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沉降观测必须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准尺;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观测路线进行;观测时应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成像清晰、稳定时在读数;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气呵成;对沉降观测的成果分析,还可找出同一地区类似结构形式建筑物影响其沉降的主要因素,为以后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提供参考,同样也为勘测设计单位提供宝贵的一手资料。

1.6注意事项

1.6.1外业数据采集

(1)控制点和两控制点之间的观测沉降标必须固定不能更换。已经观测过的路基、桥梁、涵洞控制点和和之间包含的观测沉降标已经固定,一律不准更改,没有观测的路基、桥梁和涵洞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一旦确定后期不许更改。(已经观测过确定的最好做一统计)

(2)测量过程中,观测沉降标不得测漏、测错,现场如有破坏、被埋情况回来一定报告清楚,相关负责人应及时跟工程局联系。测量时,须注意测量各种误差,尺读数:0.5—1.8,前后视距差:单站小于1.5m,整个线路小于2m。测量过程中如仪器提示超限必须重测。

(3)测量过程中,仪器和尺不得随意调换(每个仪器和尺自身的误差不同)。测量时,测量员测量速度一定要快要准,扶尺在仪器测量期间一定扶正,般站时,尺垫一定踩实,扶尺时不要用力往下压,防止尺垫下沉。

(4)做好外业观测记录,当天天气变化情况记录表,以便以后查阅;

(5)外业数据必须及时传输。外业下班回家应及时把数据传输交给内页,若外业有测错、输错一定及时更改或与内页人交代清楚,如有特殊情况一定及时报告。

(6)各组做好本组的工作计划,并按计划落实,出现问题的及时分析解决。

1.6.2内页数据整理

(1)内页数据一定要分期,一期一期整理好,处理完善。内页处理时,一定注意外业测量是否有增加的观测标,注意DYB文件是否完整无错,不得出现有有错有漏的情况,有问题及时更改。

(2)高程调整问题,每期高程应与上一期做对比。若实测情况中有沉降或升高量很大时,这可能是沉降标破坏重埋和接管,根据实际情况处理!最后须注意沉降标的累积沉降量,当沉降到一定值时会趋向稳定,如有问题即使上报。(高程对照表一定要及时更新保存,为做观测台账做准备)

(3)观测台账和测量周报。观测台账最好测好一期就做一期,可根据最新的高程对照表来做,若发现有没有观测数据的观测标一定得留心检查,这种情况可能是实测有但没处理出来(DYB有错),也有可能是现场根本没有,是破坏、没埋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测量周报必须每周做好,根据实际整体导入软件的数据填写。(每期数据完善之后及时导入软件)

(4)沉降资料按照周期提交,并及时打印出观测手簿(每式三份,填上时间、责任人、复核人员,具体填写要求请电话联系我);

(5)高程对比表及时完善,有助于沉降资料的符合检测;

(6)密切关注路基(含过渡段)、涵洞、桥梁的最大沉降量、最小沉降量,并做好记录;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流程图

基建文件可按下列流程形成:

立项决策文件包括: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复、有关立项的会议纪要及相关批示、项目评估研究资料及专家建议等。根据项目大小、投资主体的不同,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分别由国家、行业或北京市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审批。 建设用地文件包括:征占用地的批准文件、国有土地使用证、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交易文件、规划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建设用地文件分别由国有土地管理部门和规划部门审批形成。 勘查设计文件包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建筑用地钉桩通知单、验线合格文件、设计审查意见、设计图纸及设计计算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知书等。建筑用地钉桩通知单、验线合格文件、审定设计方案通知书由规划部门审批形成。 招投标及合同文件包括:工程建设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及相关合同文件。 开工文件包括: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工程开工文件分别由规划部门和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形成。 商务文件包括:工程投资估算、工程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工程结算等。 其他文件包括:工程未开工前的原貌及竣工新貌照片、工程开工、施工、竣工的音像资料、工程竣工测量资料和建设工程概况表等。 (一)立项决策文件包括: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复、有关立项的会议纪要及相关批示、项目评估研究资料及专家建议等。根据项目大小、投资主体的不同,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分别由国家、行业或北京市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审批。 (二)建设用地文件包括:征占用地的批准文件、国有土地使用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交易文件、规划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建设用地文件分别由国有土地管理部门和规划部门审批形成。 (三)勘查设计文件包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建筑用地钉桩通知单、验线合格文件、设计审查意见、设计图纸及设计计算书、施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程序

管理评审程序 1目的 通过评审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范围 适用于全公司质量体系的评审。 3职责 3.1 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活动,提出评审的重点,批准管理评审报告。 3.2 管理者代表向总经理报告体系运行情况,提出评审建议,负责管理评审计划的实施和组织协调工作,编写管理评审报告,协调落实改进措施中的问题,并对评审后的跟踪活动具体实施管理。 3.3 总经理办公室负责收集并准备管理评审所需资料和控制好评审的输入,整理管理评审报告草案,协助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做好管理评审各项工作。 3.4 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负责准备并提供评审所需的管辖范围内的资料,根据评审通知充分准备质量体系运行及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相关部门(单位)负责评审提出涉及本部门(单位)的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工作。 4程序 4.1 每年在12月份进行一次管理评审,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2个月。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以追加管理评审频次: a) 公司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 b) 发生重大事故或顾客关于质量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 c) 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 d) 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e) 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 审核时; f) 内部质量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 4.2 评审的输入 管理评审涉及质量体系运行的所涉及的当前业绩和改进机会。 a) 审核结果,包括第一、二、三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产品质量审核

等的结果; b) 顾客的反馈,包括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与顾客沟通的法律等; c) 过程运行情况和产品的符合性,包括过程、产品测量和监控的结果; d) 改进、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包括对内审核和日常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 e) 以往管理评审跟踪的实施及有效性; f)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种变化,包括内、外环境变化,如法律、法规变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等; g)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及有效性。 4.3 管理评审的准备 4.3.1 预定评审前天,总经理办公室以书面形式向管理者代表汇报现阶段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提交本次评审计划,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4.3.2 总经理办公室负责根据评审输入要求,组织评审资料的收集,准备必要的文件,评审资料由管理者代表确认,并向参加评审的人员发放《管理评审通知》及本产供次评审计划和有关资料。 4.4 管理评审会议 a) 总经理主持评审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对评审的输入做出评价,对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项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确定责任人和整改时间; b) 总经理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做出结论(包括进一步调查、验证等)。 4.5 管理评审的输出 4.5.1 管理评审的输出包括以下方面有关的措施: a)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包括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结构、过程控制等方面的评价; b)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对现有产品符合要求的评价,包括是否需要进行产品、过程审核等评审内容相关的要; c) 资源需求等。 4.5.2 会议结束后,由总经理办公室根据管理评审输出的要求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应视具体情况明确有关改进要求),经管理者代表审核,

质量体系内审流程及现场审核技巧

质量体系内审流程及现场审核技巧 内审,也称为第一方审核,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审核的对象是组织自己的管理体系,验证组织的管理体系是否持续的满足规定的要求并且正在运行。 它为有效的管理评审和纠正、预防措施提供信息,其目的是证实组织的管理体系运行是否有效,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 是对所策划的体系、过程及其运行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系统的、定期的审核,保证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的过程。 1. 年度内审策划 按照内审程序规定,制定年度审核计划,确定内审的实施月份。 内审应覆盖质量管理体系所有过程、部门和场所,每年至少一次。 如下特殊情况时可增加内审频次: a) 当合同要求或客户需要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时; b) 当机构和职能有所重大变更时; c) 发现严重不合格而需要审查时; d) 第三方审核认证或监督审核前; e) 最高管理者提出要求时。 2. 成立内审小组 根据内审活动目的、范围、部门、过程及日程安排,最高管理者授权成立内审小组。 内审人员资格条件: a) 内审人员应是所在部门负责人或主要骨干; b) 内审人员应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内审课程培训并考试合格; 合格内审员应有符合内审员资格的相关说明文件。 内审组长职责: a) 协商并制定审核活动计划,准备工作文件,布置审核组成员工作; b) 主持审核会议,控制现场审核实施,使审核按计划和要求进行; c) 确认内审员审核发现的不合格项报告。 内审员职责:

a) 根据审核要求编制检查表(通常是体系部门制作); b) 按审核计划完成审核任务; c) 将审核发现形成书面资料,编制不合格项报告; d) 协助受审核方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跟踪审核。 3. 编制内审实施计划 按照年度内审计划安排的月份,编制内审日程计划,在编制内审实施计划时,编制人应与各内审员及被审核部门负责人确认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如有问题,及时调整计划。 审核实施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内审的目的、范围、起止日期; b) 依据的文件;关注公众号:质量教育学堂。 c) 本次审核的主要内容和时间安排; d) 内审员分工。 4.编制内审检查表 审核前内审员应根据分工编制检查表,检查表要求: a) 应突出审核区域的主要职能,选择典型关键的质量问题应覆盖质量管理方面的全部职能,包括本公司客户的一些特殊要求; b) 使用一段时间后形成相对稳定内容,作为标准检查表,为以后内审提供参考 5. 通知内审 内审前至少提前一周通知受审部门,内审实施计划应得到受审核部门负责人的确认。 6. 首次会议 现场审核前应召开首次会议,由审核组全员和受审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参加,会议由内审组长主持,与会人员应签到,会议时间以不超过半小时为宜。 首次会议召开的主要内容: a) 向受审核部门介绍审核组成员分工;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流程图

基建文件可按下列流程形成: 建设单位采购物资的质量证明 文件及报验文件

立项决策文件包括: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复、有关立项的会议纪要及相关批示、项目评估研究资料及专家建议等。根据项目大小、投资主体的不同,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分别由国家、行业或北京市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审批。 建设用地文件包括:征占用地的批准文件、国有土地使用证、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交易文件、规划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建设用地文件分别由国有土地管理部门与规划部门审批形成。 勘查设计文件包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建筑用地钉桩通知单、验线合格文件、设计审查意见、设计图纸及设计计算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知书等。建筑用地钉桩通知单、验线合格文件、审定设计方案通知书由规划部门审批形成。 招投标及合同文件包括:工程建设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及相关

合同文件。 开工文件包括: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工程开工文件分别由规划部门与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形成。 商务文件包括:工程投资估算、工程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工程结算等。 其她文件包括:工程未开工前的原貌及竣工新貌照片、工程开工、施工、竣 工的音像资料、工程竣工测量资料与建设工程概况表等。 (一)立项决策文件包括: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复、有关立项的会议纪要及相关批示、项目评估研究资料及专家建议等。根据项目大小、投资主体的不同,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分别由国家、行业或北京市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审批。 (二)建设用地文件包括:征占用地的批准文件、国有土地使用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交易文件、规划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建设用地文件分别由国有土地管理部门与规划部门审批形成。 (三)勘查设计文件包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建筑用地钉桩通知单、验线合格文件、设计审查意见、设计图纸及设计计算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知书等。建筑用地钉桩通知单、验线合格文件、审定设计方案通知书由规划部门审批形成。 (四)招投标及合同文件包括:工程建设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及相关合同文件。 (五)开工文件包括: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工程开工文件分别由规划部门与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形成。 (六)商务文件包括:工程投资估算、工程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工程结算等。 (七)其她文件包括:工程未开工前的原貌及竣工新貌照片、工程开工、施工、竣工的音像资料、工程竣工测量资料与建设工程概况表等。

关于现场签证流程

现场签证联系单、审批单会审办理流程(试行)一、目的: 为加强现场工程签证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和现场施工成本管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做到管理有规章,签认有约束,正常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现场签证管理工作。 三、术语和定义: 1、现场签证:是指按承发包合同约定,一般由承发包双方代表就施工过程中涉及合同价款之外的责任事件所作的签认证明。在这里特指除设计变更及工期延期、停工窝工索赔(非施工方原因)引起的经济签证外,所有与施工现场有关的工程经济签证。 2、现场签证金额:指单位工程的单项签证的费用总额。 3、适用条件: (1)施工图预算或预算定额取费中未含有而施工中又实际发生费用的施工内容; (2)施工管理中发生的零星工程的确认等。例如:地下障碍的清除迁移、临时用工、建设单位委托承包单位施工的零星工程(在施工合同之外)等; (3)其它相关情形。 四、流程:

(一)现场签证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应结合施工合同、施工图纸及现场情况认真、谨慎对待现场签证,确保签证的真实性与严肃性。 2、时效性原则:现场签证实行严格的时间限制。 3、对现场签证实行过程控制,并建立签证台账。 4、规范化原则:现场签证必须采用统一格式,统一编号,对发生原因、发生部位及发生范围等表述准确,并提供有关的依据。 原件结算原则:签证工程的结算资料必须是原件。 (二)程序 1、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需提出签证时,应以《现场签证联系单》形式向工程部提出现场签证要求,《现场签证联系单》具体内容如下:(1)描述签证事项发生时间、原因及依据; (2)描述签证内容(包括施工方法、部位); (3)另需同时提供的附件有工程现场照片、施工图纸、监理记录(如有)、签证发生费用明细; 《现场签证联系单》经现场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工程部、工程副总签字并经总经理同意后施工单位方可进入签证实施阶段,签证工程实施完毕,经过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填写《现场签证审批单》,并依据施工方案把签证内容详细、清晰描述,并把相关图纸、记录、照片等附加在《现场签证审批单》后。 2、监理单位:对《现场签证联系单》中施工单位填写内容进行审核,并由监理工程师和总监共同签字确认,并在《现场签证联系单》会签

设计院业务流程管理

***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分院 项目流程管理规定 (试行) (一)总则 为加强分院管理,规范总院与各分院业务流程,根据业务特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各分院,总院负责与各分院协作的部门为战略发展部。 本规定主要涉及项目的招投标、合同管理、设计质量审查、成果存档和资金拨付等方面的流程问题。 (二)项目获取 分院的项目来源分为业主直接委托和招投标两种情况。委托项目经与业主单位商定后进入启动程序,投标项目在投标公告发出后进入启动程序。 对于投标项目,分院在获取项目信息后,应根据项目和竞标单位情况及时填写《项目投标流程表》并同招标文件电子版一并报送战略发展部,经协调一致后编制投标所需《商务标》及《技术标》。其中,《技术标》由各分院编制完成,《商务标》基础资料由总院统一提供,根据不同情况确定编制单位。编制投标文件的同时,由总院向招标单位支付投标保证金。投标程序完成后,分院应负责及时回收投标保证金。

(三)合同管理 项目正式启动后,分院应将拟订合同初稿报战略发展部,经院主管领导批准后与业主单位签订项目合同,并根据招标文件要求由总院支付履约保证金。合同签订后,应将合同原件(2份)及时报送战略发展部存档管理。 (四)技术审查 在报批合同的同时,由战略发展部办理项目入库。项目入库后,由战略发展部确定项目审查级别,重要项目由总院负责审查,其余项目由分院自审报备。总院审查项目应在工程总体布置阶段由技术总监与分院总工共同议定工程规模、主要建筑物级别及其结构型式。项目设计完成后,报技术总监审查,完成修改后报院主管领导批准,加盖相应印章后方可报送业主单位进行专家评审。自审项目在完成分院内部审查,履行相应后续后报送业主单位进行专家评审。 (五)设计档案管理 项目经评审、批复后,除报送业主单位外,分院还应报送纸质及电子版成果各1套至战略发展部存档管理。 (六)资金拨付 项目经批复并报送设计成果后,应及时协调业主单位,由总院开具设计费发票,收取设计费。在完成设计费收取、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的回收后,由总院根据公司有关章程向分院拨付相应款项。 附图:分院项目流程图 附表:项目投标流程表

供应商现场审核具体流程

供应商现场审核具体流程 1|审核前准备 在审核前最好向对方提供审核计划(但与前面提到的审核计划不是一回事,这是指对某个供应商的审核安排),让供应商安排好相应的人,做好审核现场的接待工作。 在审核计划中主要包含的信息有:时间、部门、关注的活动、相关人员等。 2|首次会议 一般来讲在审核计划中,都会有“首次会议”的要求。 首次会议意义重大,因为参加者包括供应商的管理层、各个部门的负责人、现场协助引导人员等。它是审核组(员)与供应商关于本次审核目的、方式、安排的重要沟通活动。 建议在审核计划中一定要标明被审核方的总经理要出席,如果有事请要提前告知审核组。 由于许多审核员没有做过管理工作,或只做过基层管理者,他们没有与总经理打交道的经验,遇到后心里发怵。当对方提到总经理有事参加不

了首次会议时,自己往往如释重负。殊不知质量管理属于经营战略,是老板的事,而不是部门经理的事情。 在质量体系推动方面,老板的权重最大,用数字比喻为占50%以上。 因此,审核员一定要利用各种机会让老板知道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推动是他的事情,不是情谊赞助,而是身体力行参与落地。 会议内容 首次会议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主角应该是审核组(员)而非供应商。 一般来讲先由审核组(员)来介绍,审核人员的名字、审核安排、目的等。然后才是供应商介绍各个部门负责人和公司基本情况。 3|现场参观 现场参观的两个目的 目的1:管理细节 一般安排的时间是1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它的目的是对被审核现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我在首次会议上常常开玩笑地对老板说:“现场参观完,审核就可以结束了。”

因为我选择的地方都是老板很少光顾的,如门卫、仓库、污水站、垃圾房、维修间等,当看到这些现场的人员,工作状态非常松懈的话,那生产车间管理的再好,我也给整体得分打个大折。 管理的细节不是在生产产品的车间,而是在门卫、仓库、维修间、锅炉房、污水站等这些地方。 它们似乎与产品离着很远,但管理活动的要求应该是一样的。 想想看行政经理的工资会比生产经理或质量经理的工资低吗? 如果不低,那对管理能力的要求就应该是一样的。如果行政经理、工程经理与生产经理的能力一样,而车间外的地方管理的一塌糊涂,那你看到的生产车间内的管理状况,可能就是他们特意为你准备的。 有经验的审核员也是通过管理的细节,来判断供应商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的。 目的2:设计的优劣 另外由于食品安全与工程设计有极大的关系,它能够体现一家企业对食品安全设计的理解,所以现场参观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看看围墙、门窗、屋脊、道路、草坪、布局等,是否符合GMP要求。 在仓库参观的时候,可以看看到货和发货的情况,在库房内可以找一个1周左右的产品做追溯演练。在现场走一圈也可以顺便检查了虫害管理设施。

设计部工作流程图

设计部工作流程 1.确定设计部该项目负责人(确定设计和程序负责人,设计师为第一负责 人); 2.第一负责人负责确认方案,分配项目进度。 需要确认内容: A).拓扑图(栏目架构+功能需求) B).整体风格、色彩倾向 C).资料(网站名称、logo、栏目内容等) 明确项目进度: A).设计阶段 B).实施阶段(第一负责人确认完成全部功能需求) C).内部测试+资料添加+项目部署 D).项目经理确认+客户确认 3.设计师出设计稿;设计确认(设计师、项目经理、客户); 出设计稿-自检-部门经理确认-项目经理确认-客户确认; 4.项目实施;程序自检-部门经理确认-项目经理确认-客户确认;源码备 份; 5.内部测试+资料添加+项目部署; 6.交付后台管理权限,操作说明文档,操作培训,光盘; 7.跟踪检查、维护;

附件01:设计部工作记录表 附件02:设计部内部网站验收标准及关注重点 设计部工作记录表 编号:2011--

注:此表由项目全部参与角色共同填写,旨在提高项目完成质量与效率;项目第一负责人保存此表。 设计部内部网站验收标准及关注重点 网站设计 1.关注网站的策划组织及方案合理性 从网站策划的角度审查方案对于客户需求的合理性及技术可行性,最大程度的避免一错俱错及返工修改现象。 2.设计阶段的客户沟通 项目设计人员应积极和客户或项目经理沟通,准确摸清客户需求,最大限度的高效达成客户设计需求。 3.网站结构设计 频道与栏目的内容或功能定位清晰; 频道与栏目的设置能突出重点; 频道与栏目分级合理,有明确的划分标准;

频道与栏目名称设定准确、直观,直接清楚地表达频道或栏目的定位及承担的功能; 网站内部不同频道、栏目及不同层级的网页之间的联通方式和程度,与网站的实用性和易用性具有紧密的联系; 在各页面固定位置设置风格统一的导航栏; 各层级及同级间的网页导航便捷; 导航文字准确、直观、易识别。 4.网站表现风格及静态实现 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项目网站表现形式应有自身特色,在网站设计上体现行业特点、符合客户整体VI形象、突出表现客户在同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突出表现客户的核心业务,尽量从易用性和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设计网站和相关服务; 有统一的色彩风格和主色调、能体现自身特色; 各层级页面均包含设计上协调一致的网站标志(LOGO)图案及文字; 网页设计稿各个模块行距、列距应尽量统一; 网页字体应使用标准字体,字号不可畸大畸小,可向用户提供字号选择功能; 网页整齐,不变形,不出现表格错位、文字错行、文字行距不统一的情况; 网页切图文件尺寸不宜过大;如无必要使用切图,效果尽量实用css表现;

质量管理体系流程图

浙江永达工贸有限公司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流程图(关键流程) 共2 页第1 页 流程顾客营销部研发部工艺部品质部计划部采购部生产部协作厂 新品开发需求营销情报 资料接收 开发能力评估产 开发进度、技术能力、品质保证、作业环境、材料供应、生产能力、生产/检测设备、成本之可行性 品 NG 总经理例会决定 策 NG OK 签订协议、确定进度、报价划 OK 设计方案 阶 段开发计划书 确定--设计目标、可靠性和质量目标、初始材料清单、 初始过程流程图、初始特性清单、产品保证计划 策划评价会(成立项目小组) NG OK OK 产品设计品质策划 DFMEA 、可制造性和装配设计 设计评审 设计验证 产 图样定稿试制组装夹具 品 部件清单加工单位确定 试 部件开发协议 专用部件确定 开发协议 制 试制品控制计划、产品/过程特殊特性确定( 段 发出试制订单下零件试制订单 确 试验基准交换 试验基准交换试验基准制定零件加工制作 ) 试验方法决定 阶 段 初物品送验 初物品检验初物品检验 试制品组装试制品检验 试制品输出、反馈不良内容研讨会 试制(段确)评审会NG OK

浙江永达工贸有限公司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流程图(关键流程) 关键流程图 共2 页第2 页 流程顾客营销部研发部工艺部品质部计划部采购部生产部协作厂 制订过程流程图、 制订过程流程图、车间平面布置图、特性矩阵图、PFMEA、试生产控制计划、MSA 计划、Ppk 计划 设备、工装试验设备、 承认样品取得试制品修正 设计制作专用量具提出量 包装设计 重要工序指定检验基准产 量产图样承认图样修订 改进标准化作业标准制订制订准 量产样品制作指示 备 量产组织 发出生产指示零部件加工 确 检验基准交换 认(受入检验入 库 量 组装、检查 过程检验 确 MSA SPC ) 阶 样品提供交货检验 试验报告提供确认试验 段 量产承认批准量产控制计划、包装评价 NG 量确评审会 OK 量产订单量产批准书 量 订单评审生产/采购计划 零部件加工产 受入检验入库 销 售组装/包装/检查 过程检验 阶 成品检验入库 段 出货检查 制品交付 外部设计变更设计变更 交 变更协调会 付 变更信息联系 变更通知单变更安排变更日期指示 服 组装、检查 变更确认初物管理 初物管理 务 进料、过 程、 品质不良信息 最终检验 阶 不良信息 段 不良处理、查明原因、防止再发生、内部质量检查、改进内容标准化

3C认证现场审核流程

3C认证现场审核流程 这大半年当中在做3C认证,收获了很多!但也还在学习中,通过这几次3C认证工厂审查,审核员提出很多问题,也请教了一些我困绕的问题,不管怎么样?结果还是可以的,感觉还是有些成就感的。呵呵、、、下面是我每次参加3C认证工厂审查的一些简易的审核流程,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介绍 1、审查人员的组成: xxx,审核组长 xxx,审核组员 二、审核: 1、职责和资源 1.1查质量手册与程序文件 提供《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查组织结构,质量负责人的任命书及职责 1.2向质量负责人提问: 1.2.1质量负责人的职责与权限? 1.2.2 3C认证的管理 1.2.3质量负责人的4个要求? a、建立满足本手册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 b、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c、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 d、建立文件化程序,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 2、标志的管理: 提供《标志管理规定》 3、产品的一致性管理: 提供《产品的一致性管理规定》 4、文件和记录 4.1 问:有无制定质量计划? 提供质量计划。 4.2问:有无制定文件和资料的控制程序? 提供《文件控制程序》 4.3问:有无受控文件清单及质量记录清单? 提供受控文件清单 4.4问:有无文件发放记录?回收记录?销毁记录? 提供文件发放记录清单 4.5问:是否建立质量记录的标识、储存、保管和处理的程序? 提供《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5采购及进货检验 5.1问:是否制定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的程序? 提供《采购控制规定》、《供应商管理程序》 5.2问:是否建立进货检验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检验程序及定期确认检验程序? 提供《关键器件确认检管理规定》及《进货检验程序》 5.3查合格供方名录,抽查关键器件的质量保协议、供方评价、进货检验记录、定期确认检验记录 提供《合格供方名录》。 提供的供方评价表 提供供应商检测报告 提供进货检验记录(针对关键器件进货记录) 提供定期确认检验记录表 6、内审相关问题? 提供《内审控制程序》及相关记录。关注点:1、是否有产品的一致性检查及顾客投诉。2、产品认证的控制如何? 7、检测设备及计量 提供设备清单、保养计划、计量检定书及到现场所查证。 第二组:现场审查 检查点:关注点: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 1、性能测试: 2、装配: 3、总装检验: 核对产品的一致性,核对关键元器件的一致性,并且提供实物和照片进行核对。 4、老化: 提供老化作业指导书,并且提供老化记录一份。 5、例行检验及确认检: 提供《例行检验及确认检验管理》和《产品确认检规程》及《出厂检定规程(作为例行检验)》 6、不合格品控制: 提供《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查不合品记录。 7、现场演示 8、仓库管理 提供《仓库管理程序》并到现场查看。查看入库单与出库单,查看仓库区域:器件区域与产成品区域

ISO现场审核检查表DOC

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 质量管理体系现场审核检查指导清单 项目编号: 受审核方名称: 审核人员: 审核组长: 审核日期:

使用说明 1.本检查指导清单按主要活动和过程编制,为现场审核提供指导。 2.使用本清单时,审核组应结合审核计划的分工情况和组织的实际活动和过程,选用不同的清单内容。 3.在现场审核时,请审核员结合本清单的要求,按过程方法进行审核。应关注循环在过程的应用,以及每一个过程的输入和输出情况、与其他过程之间的接口和相互关系。 例如:对7.4采购过程的审核,可从以下方面考虑:一、策划阶段: 1.采购过程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目标制定是否合理?(5.4.1) 2.采购工作的流程(过程)是否明确,与其他过程(部门)之间的接口关系?(4.1、7.1) 3.是否规定了相应的职责权限,职责权限分配是否合理、充分?(5.5.1) 4.与接口过程(如设计过程、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部门之间通过什么方式进行沟通,信息传递是否及时、全面;部门内各岗位之间的信息沟 通是否及时、顺畅?(5.5.3) 5.对各岗位人员能力有哪些要求、人员能力要求是否适当?( 6.2) 6.是否确定了相关的过程控制文件和记录要求,包括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供方的准则等?(4.2.3、4.2.4) 二、实施阶段: 1.是否按要求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供方,查证相关的评价和评价所引起的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7.4.1) 2.对供方及采购产品控制的类型和程度是否与其对最终产品的影响程度相适应?(7.4.1) 3.采购信息(文件、实物、图样等)能否清楚地表述拟采购的产品(如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基本信息)?(7. 4.2) 4.当存在下述情况,是否在采购信息中考虑到标准7.4.2中条款的要求?(7.4.2) a)当进货检验的手段不完善,无法检验进货产品的质量时; b)对最终产品影响比较大,只有规定了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批准的要求或人员资格的要求或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才能确保所采购产品的质量 保证要求时; 5.是否存在由于规定的采购要求不充分、不适宜造成的采购产品的不充分、不适宜?(7.4.2) 6.组织是否确定并实施进货检验及其他必要的活动,以满足采购要求?( 7.4.3) 7.当组织和顾客有现场验证要求时,组织在采购信息中对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式作出规定。(7.4.3) 三、检查阶段:

供应商现场审核程序

供应商现场审核程序细则 1目的与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对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的有关程序,以推动供应商完善质量保证能力的持续改进,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满足我公司要求。 本办法适用于生产批准或日常供货过程中,发现供应商的制造过程或产品质量不符合我公司要求,需要进行现场审核时。 2职责分工 2.1 质量检验部负责编制供应商审核计划(附表1.)。 2.2 按审核计划或因突发原因需要对某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时,由质检部牵头成立临时性的审核小组,并指定1人为组长。该小组负责完成当次审核的全部过程。 2.3 审核小组一般由2至3人组成,应为质检部、生产部、采购部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相关人员。如当次审核有特殊要求,可有其它部门或公司领导参与。 2.4 审核小组组长制定《供应商现场评审表》(附表2.)明确当次审核的目的、范围和各成员的任务分配。 2.5 审核小组成员按任务分配分头准备审核所需资料(管理文件、技术文件、该供应商历史状况、记录用表单等)。 2.6 审核结束时,审核小组组长负责出具《供应商现场审核报告》(附表4.)。 2.7 与供应商的联系由采购部负责。 3 审核流程 3.1 审核内容 按下面五个方面进行审核(详见附表3.); a、质量管理 b、生产仓库管理 c、设备工装管理 d、检验管理 e、改进管理 3.2 审核中发现不符合项,要求供应商整改的,由审核员当场向供应商开出《不符合项报告》(附表5.),提出整改要求。 3.3 编制审核报告 3.3.1 根据得分率K值对该供应商本次现场审核予以定级并填写附表4《供应商现场审核报告》,报领导审批。 A级:K ≥ 90% B级:90% >K ≥80% C级:80%>K ≥ 60% D级:60% >K 此审核结果作为生产件批准及供货与否的参照时按下表比对 评定等级参照条件 A 生产件批准可为“完全批准”,并可作为增加配套份额的首选 B 生产件批准可为“完全批准”,并可正常批量供货 C 生产件批准可为“临时批准”,要进行整改,整改期间可限时限量发货

设计管理制度(附流程图与附表)

力勤控股集团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文件编号 版本号2013-1 生效日期2013. 设计管理制度(试行) 修改状态修订情况 生效 日期I II III IV 起草职务日期 审核职务日期 审核职务日期 审核职务日期 签发职务日期

1.目的 1.1.为强化集团公司房地产开发设计管理,促进项目设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提高设计管理水平,实现房地产最佳经营运作模式,获得最佳的投资效益。 1.2.设计管理应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做到“定位准确、设计创新、安全美观、环境协调”,充分发挥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3.规划设计管控的重点是“功能布局、面积指标、重大效果、成本控制”四大项内容。 1.4.集团房地产板块(地产事业部)的设计管理工作分为二级管理。集团总部的设计管理部门为集团地产事业部规划设计部,集团所属城市公司的设计管理部门为设计管理部。 2.适用范围 2.1.本办法适用于集团房地产板块,其他(多元化)产业板块中的涉及设计管理工作的参照本办法。 2.2.集团、城市公司,以及各合作控股公司必须遵守本管理办法。 3.职责界面 3.1.集团地产事业部规划设计部: 3.1.1.负责集团及城市公司所有项目的概念规划方案、建筑方案、园林景观方案、室内精装修方案、泛光照明方案的设计管理。 3.1.2.督导、配合城市公司完成专业报建图、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相关专业顾问设计的设计管理以及现场技术支持工作。 3.1.3.负责集团产品线的研究和设计技术标准的制定。 3.1. 4.协调各方开展工作,包括内部外部协调以及平行协调。 3.2.城市公司设计管理部职责: 3.2.1.负责报建图、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阶段的设计管理以及现场技术管理工作。

现场评审的流程及评审前的准备工作

现场评审的流程及评审前的准备工作 现场评审的流程 一.首次会议:大约需要半小时。 1、评审依据,范围; 2、日程安排说明: 2、1首次会议 2、2参观实验室 2、3确定现场实验室考核的项目 2、4软件硬件组分开审核 2、5考核授权签字人 2、6召开座谈会 2、7与实验室负责人交流审核结果 2、8召开末次会议 3、质量负责人介绍体系概况 二.现场参观; 三.确定现场考核项目; 四.软、硬件两组分开审核: 在现场评审中,评审组一般分为两组: 一组是技术评审组(又称硬件组),负责技术要素(过程)和技术能力的评价。另一组是管理评审组(又称软件组),负责管理要素(过程)的评价。 1、技术评审组的任务主要有: 1、1结合CNAS认可准则“技术要求”中的要素(5.1—5.10),并考虑涉及到的“管理要求”中的部分要素(例如4.4,4.5,4.6,4.12,4.13),对实验室申请认可的技术能力范围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评价。 1、2通过现场试验、现场演示、测量审核、提问、调阅记录和报告、核查仪器设备等方式评价实验是否具有申请认可检测/校准项目的实际技术能力。

2、管理评审组的任务主要有: 2、1结合CNAS认可准则“管理要求”中的要素(4.1—4.14),并考虑涉及到的“技术要求”中的部分相关要素(例如5.2,5.3,5.5,5.6,5.8),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2、2通过抽样确认实验室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承诺是否与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所建立的体系是否与实验室的活动范围(工作类型、工作范围和工作量)相适应,是否科学完善。 2、3质量管理体系能否严格按照文件的规定运行,并保留必要的记录。 现场提问,现场操作,出报告,规范由评审专家指定。 五.授权签字人考核: 六.座谈会(由最高管理者,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监督员,内审员,设备管理员,文控人员,各部门负责人,检测员参加) 目的在于了解管理体系的实施情况,有可能问的主要问题: (1)如何确保管理休系的持续改进? (提问质量负责人) (2)监督和内审有什么区别? (提问监督员)(内审员) 对象不同,条件不同,发生的频率、时机不同,独立性不一样,监督活动本身要受到内审。 (3)技术标准如何确保最新有效? (提问文件控制人员)(技术负责人) (4)如何确保检测工作的质量? (提问检测部负责人) (5)如何确保质量方针被全员实施? (提问最高管理者) (6)如何结合本岗位的工作来实施质量方针? (提问检测人员) 七.交换意见: 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确认及沟通,并请教专家不符合项的整改措施和见证材料。 八.末次会议: (1)审核结论 (2)整改报告的要求

地产公司项目设计管理流程图

项目设计管理标准程序文件 设计管理流程图 200-xx-xx 发布 200x-xx-xx实施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规划设计中心编制

目录 项目设计管理程序流程 流程一 1图―――――――――――――――――― 设计阶段设计管理流程 2流程二 图―――――――――――――――――― 项目概念设计流程 3流程三 图―――――――――――――――――――― 拟定项目设计任务书流程 流程四 4图――――――――――――――――― 规划设计管理流程 5流程五 图―――――――――――――――――――― 户型设计管理流程 流程六 6图―――――――――――――――――――― 立面设计管理流程 流程七 7图―――――――――――――――――――― 装修设计管理流程 流程八 8图―――――――――――――――――――― 装修设计阶段设计管理流程 流程九 9图―――――――――――――――― 装修施工阶段设计管理流程 流程十 10图――――――――――――――― 流程十景园设计管理流程11

一图――――――――――――――――――― 流程十二景园设计阶段设计管理流程图――――――――――――――― 12 流程十三景园施工阶段设计管理流程图――――――――――――――― 13 流程十四结构设计管理程序流程图――――――――――――――――― 14 流程十五机电、水暖专业设计管理程序流程图―――――――――――― 15 流程十六机电、水暖专业·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管理流程图――― 16 流程十七机电、水暖专业·施工图设计的审查、验收及发图流程图――― 17 流程十八机电、水暖专业·机电、水暖材料样板选择及确定流程图――― 18 流程十九机电、水暖专业·施工过程中的设计管理流程图――――――― 19 流程二十智能化设计管理程序流程图―――――――――――― -----―― 20 流程二一标识系统设计管理程序流程图――――――――――――------ 21 流程二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管理程序流程22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 建立、完善质量体系一般要经历质量体系的策划与设计,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体系的试运行,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若干具体步骤。 质量体系的策划与设计阶段主要是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包括教育培训,统一认识,组织落实,拟定计划;确定质量方针,制订质量目标;现状调查和分析;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等方面。 教育培训,统一认识 质量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是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和统一认识的过程,教育培训要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 第一层次为决策层,包括党、政、技(术)领导。主要培训: 1.通过介绍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发展和本单位的经验教训,说明建立、完善质量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通过ISO9000族标准的总体介绍,提高按国家(国际)标准建立质量体系的认识; 3.通过质量体系要素讲解(重点应讲解“管理职责”等总体要素),明确决策层领导在质量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 第二层次为管理层,重点是管理、技术和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与建立质量体系有关的工作人员。此层次的人员是建设、完善质量体系的骨干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使他们全面接受ISO9000族标准有关内容的培训,在方法上可采取讲解与研讨结合。 第三层次为执行层,即与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有关的作业人员。对这一层次人员主要培训与本岗位质量活动有关的内容,包括在质量活动中应承担的任务,完成任务应赋予的权限,以及造成质量过失应承担的责任等。 组织落实,拟定计划 尽管质量体系建设涉及到一个组织的所有部门和全体职工,但对多数单位来说,成立一个精干的工作班子可能是需要的,根据一些单位的做法,这个班子也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成立以最高管理者(厂长、总经理等)为组长,质量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的质量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或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包括: 1.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 2.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 3.按职能部门进行质量职能的分解。 第二层次,成立由各职能部门领导(或代表)参加的工作班子。这个工作班子一般由质量部门和计划部门的领导共同牵头,其主要任务是按照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具体组织实施。 第三层次,成立要素工作小组。根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明确质量体系要素的责任单位,例如,“设计控制”一般应由设计部门负责,“采购”要素由物资采购部门负责。组织和责任落实后,按不同层次分别制定工作计划,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应注意: 1.目标要明确。要完成什么任务,要解决哪些主要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 2.要控制进程。建立质量体系的主要阶段要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表、主要负责人和参与人员、以及他们的职责分工及相互协作关系。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 一、目的:通过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评价,证实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充分性、适宜性及有效性,以满足质量过程控制的要求,保证药品、服务质量满足合同和顾客的要求。 二、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流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三、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四、职责:由公司质量负责人和各部门负责人对本程序负责。 五、内容: 1、审核准备 (1)、由质管部提出:审核的目的、依据、范围、要点及方式(如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审核人员及分工(如审核内容分工、人员分工、责任人等);日程安排(如首末次会议时间等)。 (2)、审核以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为依据。 (3)、成员组成:由公司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织,总经理担任组长,质管部、采购部、销售部、仓储部、办公室、生化部、财务部等各部门负责人参加审核。 2、审核范围 (1)、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包括质量体系审核、药品质量审核和服务质量审核。质量体系审核的对象主要是在实施GSP的过程中,影响药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质量职能和相关场所。 (2)、保证每年年底对本年致力管理体系所涉及的所有部门和场所审核一次。 (3)、因药品质量原因而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应组织专项内部质量审核。

(4)、服务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或顾客投诉、新闻曝光,造成不良影响时,应进行专项内部质量审核。 (5)、GSP认证检查前应进行1-2次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3、审核程序 (1)、公司质管部是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职能部门,在总经理和质量副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编制审核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审核活动; (2)、质量审核由公司质管部根据计划,组成审核组独立执行。审核组成员不参加与其有直接责任的项目审核; (3)、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由质管部发出不符合报告并下达《问题改进和措施跟踪记录》,责任部门按要求采取纠正措施; (4)、内部质量审核每年进行一次,由公司总经理主持; (5)、由公司质管部组织编制年度审核计划,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正式下发,并将“审核计划”提前5个工作日发至被审核部门; (6)、由质管部编制具体审核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审核活动。审核前由公司质管部负责召集审核预备会、布置审核有关事项。 (7)、质管部编制检查表,经本部门领导批准后,按检查表采用询问、查资料、看现场等方法,证实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并记录审核结果。 4、审核报告 (1)、审核报告由质管部负责编写; (2)、审核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审核目的、范围和依据;审核组成员、审核日期和受审核部门;综合评价;审核结论、审核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纠正措施或改进意见,上次质量内审后采取纠正措施的跟踪及效果评价。 (3)、应对缺陷项编写不合格项目报告。 (4)、对质量内审的结果应作出明确的结论。 5、纠正措施:被审核部门要按照《问题改进和措施跟踪记录》所列纠正和预防措施组织整改。在5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并报公司质管部。逾期不能纠正的、完成部分项目整改的,应附详细说明及建议,等候质管部处理。 6、验证: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流程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流程 建立管理体系,无论是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还是HACCP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或者是其他管理体系,一般来说,流程相似,但不同的管理体系还是略有区别。下面仅以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例,说明建立管理体系的流程。 1 总体流程划分 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流程,依据PDCA原理(PLAN:策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改进),通常包括四个阶段。通俗一点,也就是包括人们通常所说的“写我所做,做我所写,记我所做,持续改进”的内容。这四个阶段为:准备阶段、策划质量管理体系阶段、体系运行阶段和认证审核阶段。总体完成时间大约需要四个月左右。不同的管理体系时间要求上略有差别。下图所示为质量管理体系流程图: 1.1 准备阶段 : 体系策划时间:一周左右。 企业成立贯标小组,通常由企业最高管理者担任组长,组员包括由最高管理者任命的管理者代表、各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贯标小组与咨询顾问讨论、拟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计划草案。 1.2 体系策划阶段 时间:一个月左右。 本阶段包括企业调研、诊断,标准培训,体系文件的编写、修订,文件发布等过程。 1.3 体系运行阶段 时间:一般管理体系标准都要求运行三个月以上。 本阶段包括:文件培训,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指导,内部审核培训、指导,管理评审培训、指导等过程。 1.4 认证审核阶段 时间:半个月左右

本阶段包括:符合性审核(模拟审核),认证前准备,认证机构现场审核,指导关闭不符合项,获得证书等过程。 现场审核由独立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实施,评价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与标准的符合程度,以确定是否颁发认证证书。 2 各阶段工作重点 2.1 成立贯标小组 贯标小组最好由公司总经理担任组长,最大限度地发挥体系建立所需的领导作用,实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管理者代表的主要作用是代表总经理全权负责 ISO9001相关事宜,最好由主管业务的副总经理担任,一方面,其对组织内各个部门的运作较为熟悉,另一方面,在进行管理决策时,有足够的权力和影响力。 2.2 调研 时间: 1~2天,部门多、流程复杂的企业需要的时间会相应多一些。 调研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其目的在于:了解企业的管理现状,并与标准对照,找出差距,修订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计划草案,形成最终的实施计划。 调研前企业应收集与以上内容有关的资料,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说明(图)、工作制度、操作规程、检验规程、在用的工作记录种类清单及记录表格样式、技术手册、设备台帐、计量仪器清单、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国标等。 调研工作由咨询顾问小组全面细致地调查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职责权限、管理过程、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现状、设备管理现状、员工素质现状等,在充分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后,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沟通,明确公司发展的方向和思路、组织机构的设置、管理体系的策划结构等。 调研工作根据企业的情况,一般需要 1~2天的时间,部门多、流程复杂的企业需要的时间会多一些。 2.3 培训 培训分三次进行: A、标准培训 B、文件培训 C、内审及管理评审培训 2.3.1 标准培训 时间:大约需要二到三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