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教案

第1章认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教学内容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二、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概述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知识目标】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况2.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概况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学难点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

课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一、科学的概念、本质与内涵

(一)科学的概念

(二)科学的本质

1.科学是知识

(1)科学知识具有真理性

(2)科学知识具有经验性

(3)科学知识具有可重复性

2.科学是过程

(1)科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科学探索的过程

(2)科学不仅表现为结论的科学性,同时也表现为过程的科学性3.科学是世界观

(三)科学的内涵

1.作为探究与思维的科学

科学探究过程的四大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

2.作为态度与精神的科学

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3.作为知识与能力的科学

科学知识的表现形式如下图所示。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与意义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

(1)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有利于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科学学习,并为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2)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有利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特殊兴趣,为国家储备科学技术人才资源。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自身发展

(1)有助于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培养其科学兴趣和探究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2)有助于帮助学前儿童积累早期科学经验、发展智力,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3)有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主动性、自信心、独立性、创造性等性格品质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教育成果五个方面,如下图所示。

四、当前国内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受知识本位教育观的影响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探究性”和“科学性”受到质疑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常以教师为主导,没有关注学前儿童的兴趣与需求

第二节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概述

一、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本质与内涵

(一)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本质

1.学前儿童科学探究是探知客观世界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

2.学前儿童科学探究是探索世界、建构理论和获取知识的过程

3.学前儿童科学探究是培养学前儿童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

(二)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内涵

1.学前儿童科学探究是学前儿童探索周边世界的过程

2.学前儿童科学探究是学前儿童探索周围世界的经验

3.学前儿童科学探究是学前儿童与周围世界的交互活动

4.学前儿童科学探究是学前儿童与周围人的人际互动

二、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过程与特点

(一)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根据学前儿童的学习方式,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可分为观察、提问、假设、验证、结论和交流六个环节,如下图所示。

1.观察

观察的五个方面如下图所示。

2.提问

3.假设

4.验证

验证的两种方式如下图所示。

5.结论

6.交流

(二)科学探究与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特点

1.科学探究的基本特点

(1)以问题为中心

(2)强调实践活动

(3)自主参与

(4)主动建构

(5)合作与交流

2.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独特特点

(1)探究动力来自强烈的探究欲望

(2)探究客体以科学问题为基础

(3)以发现式探究为主

(4)探究方法具有试误性

(5)探究发现与结论的“非科学性”

三、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年龄特征

(一)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探究兴趣的差异

(二)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探究方法的差异

(三)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探究记录方式的差异(四)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表达交流能力的差异

第三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一、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一)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如下图所示。

(二)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1.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2.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一)科学情感和态度

1.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兴趣点和求知欲

2.培养学前儿童关爱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3.培养学前儿童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前儿童尊重他人,乐于合作、分享与交流

(二)科学方法和策略

1.观察发现问题

不同阶段学前儿童通过观察发现问题的具体目标,如下图所示。

2.动脑思考

不同阶段学前儿童动脑思考的具体目标如下图所示。

3.动手操作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不同阶段学前儿童动手操作的具体目标如下图所示。

4.表达与交流

学前儿童表达与交流的目标主要包括学习用准确、有效的语言表达或交流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做法、想法和发现,如下图所示。

(三)科学知识与能力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一)0~3岁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1)保护其好奇心,支持学前儿童的触摸、爬动、操作、摆放玩具和物品等行为。

(2)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发展其感官能力、注意力。

(3)初步掌握与生活经验相贴近的日常概念和科学常识。例如,一些与生活贴近的动植物、自然现象和科技产品的名称。

(4)形成少和多的数量概念、白天和晚上的时间概念。

(二)3~6岁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1.科学探究

(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2.数学认知

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单元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单元目标是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的具体化,是分段性目标。划分单元目标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时间单元的形式把年龄阶段目标划分为周目标、月目标、学期目标等;二是以内容单元的形式划分,即根据教育目标及相关教育内容的特点,把某一组目标及其相关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主题或单元。

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具体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应与年龄阶段目标、总目标保持一致

2.活动目标的制订要全面

3.活动目标的制订要具体、细化

4.活动目标要适应学前儿童整体的“最近发展区”

5.活动目标的表述要统一、规范

第四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以科学素养为科学教育的首要目标

科学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知识本位、方法本位和人本位三个阶段,科学教育的中心也经历了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到科学素质的转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教育开始关注人的因素,以科学素质为出发点,致力于培养完整人格。因此,科学素养成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个体对科学的情感和态度成为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以科学探究为科学教育的本质追求

在学前儿童科学情感与态度的培养中,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追求的核心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发展学前儿童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以现代社会生活为背景构建科学教育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领域的广泛渗透,科学教育内容也在逐步更新和扩展,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以人为本,以科技和生态为载体,以现代社会生活为背景构建学前儿童的探索领域。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构建上也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以现代社会生活的时代特征为背景的发展趋势。

归纳与提高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况、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概况、明确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了解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

趋势。

学前儿童对周围的各种事物都怀有强烈及浓郁的好奇心,心中有“十万个为什么”,这正是学前儿童科学意识的萌芽。为了培养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激发其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我们有必要进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第2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一、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二、维果茨基有关儿童科学概念发展的研究

三、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

四、儿童朴素理论

教学要求【知识目标】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于教育实践中

教学重点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于教育实践中

教学难点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于教育实践中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

课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一、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存在质的差异的四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1.感知运动阶段

2.前运算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

二、学前儿童普遍存在的“泛灵论”思想

皮亚杰总结了儿童“泛灵论”思想的三个发展阶段,分别如下。

第一阶段(从出生到四五岁):儿童认为事物的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主客体完全混淆、相互渗透,甚至现实会被想象成魔幻般的活动。

第二阶段(从四五岁到八九岁):主客体开始区分,但主观意向仍附着于客体之上,魔幻和泛灵论依然是构成该阶段的基本成分。

第三阶段(从八九岁到十二岁):主客体开始分离,儿童逐渐认识到主体不必追随客体,魔幻和泛灵论的成分逐渐消失。

三、学前儿童对因果关系的理解

皮亚杰在其早期著作《儿童的物理因果概念》中归纳总结了17种类型的因果解释,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儿童因果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儿童对世界的解释归结于心理的、魔幻的、现象学及决定论的因素。

第二阶段:儿童对世界的解释归结为人为论,即把大自然视为人类创造的产物。

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的特征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理性的解释。

四、学前儿童具有主动探索精神

关于学习能否促进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皮亚杰认为关键在于学前儿童是在其生活情境中自行探索、主动学习,还是在成人的指导下被动地学习。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设置充满智慧与挑战的环境,让学前儿童在其中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该为学前儿童提供实物和环境,保证学前儿童能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看、摸、闻等多种方式了解事物的属性。探究性是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活动的主要特点,探究性学习将学前儿童看成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他们应该是主动的学习者。

五、皮亚杰的理论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启示

1.教学内容应适应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

2.重视学前儿童的主体作用

3.注意学前儿童的个体差异性

第二节维果茨基有关儿童科学概念发展的研究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具有两种水平,如下图所示。

一种是在儿童独立活动时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成人指导下将要达到的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教育教学应该建立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上,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二、关于儿童科学概念发展的观点

维果茨基认为,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思维尚处于复合思维阶段,还没有形成概念思维,即儿童是根据组成复合体的各成分之间的具体的和实际的联系,而不是抽象的、逻辑的联系来认识事物。由复合思维形成的复合体属于具体—实际思维层次,它反映的是直接经验所揭示的广泛多样的、实际而非本质的联系。

三、维果茨基的理论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启示

1.建立新型的因材施教观

2.鼓励儿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重视交往在教学中的作用

第三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

一、“发现学习法”的内容与价值

(一)“发现学习法”的内容

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法”包括习得、转换和评价三个过程,如下图所示,这三个过程几乎是同时发生的。

(二)“发现学习法”的价值

1.有利于激发智慧潜力

2.有利于培养内在动机

3.有利于学习发现的技巧

4.有利于记忆的保持

二、“发现学习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启示

1.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是关键

2.注意儿童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思维的训练是重点

3.培养儿童的迁移能力

第四节儿童朴素理论

一、朴素理论的内涵

朴素理论的代表人物韦尔曼和格尔曼认为,朴素理论是指人们对某一信息、事物、现象等的日常理解。例如,一般人对于天文现象所持有的观点就是一种朴素理论,是朴素天文学。也有人认为,朴素理论是指相互关联的概念体系,且该体系能对某一特定领域的经验产生预测和解释。

二、儿童朴素理论的形成条件与发展过程

1.形成条件

儿童朴素理论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它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如下图所示。

2.发展过程

三、儿童朴素理论的基本特征

1.儿童朴素理论是一种框架性理论

2.儿童朴素理论强调概念间的相互关系

3.儿童朴素理论具有预测、解释的功能

四、儿童朴素理论的教育意义

儿童具有自己的朴素理论,其意义在于当他们走进教室时,他们并不是一块任由教师随意涂抹的“白板”,他们对周围的世界有着自己的见解,他们的这种朴素理论也并不都需要教师纠正。相反,儿童运用这些朴素理论有效地预测和解释着他们自己所面对的现实世界,这对儿童教育,尤其是科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归纳与提高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理解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掌握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于教育实践中。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学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我们学习了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等心理学家的学前儿童教育理论,从而了解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背后的理论基础。

第3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教学内容一、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依据

二、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原则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

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六、教师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教学要求【知识目标】

1.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依据和原则2.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5.教师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教学重点

1.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依据和原则

2.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教学难点1.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依据和原则2.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

课时数5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依据

一、符合《纲要》《指南》的规定

《纲要》《指南》是我国进行学前儿童教育的法令性文件,也是对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科学教育的指南和风向标。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在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时,都应以《纲要》《指南》等文件为重要依据。《纲要》中明确规定了3~6岁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指南》从科学的角度描述了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并将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方面。

二、符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细化、具体化,是实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因此,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必须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为根本依据,选择适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活动内容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符合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

在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时,必须从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出发,要确保其科学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学前儿童的科学探究认知活动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他们对自然事物、现象的把握是具体的,因此在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时,教师要注重教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以确保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实施,促进学前儿童更好地感受科学、体验科学、探究科学。

四、符合科学规律

“科学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动态的活动”,强调方法的科学性,尊重事实,提倡实践和操作,反对主观臆断,这是科学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因此,教师在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时,必须依据科学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第二节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原则

一、科学性和启蒙性

科学性和启蒙性是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首要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二、区域性和季节性

区域性和季节性是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季节特点,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这一原则,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方法如下。

(1)注重从当地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中挖掘并选择有价值的教育内容,不能照搬、硬套。

(2)灵活地运用当地事物替换难以搜集的材料。

(3)根据当地的特点适当地编排教育内容,不要固守统一的计划。

三、时代性和民族性

时代性和民族性是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既要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要体现传统文化的特色。

根据这一原则,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方法如下。

(1)教师进行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从学前儿童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取材。

(2)选择介绍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的内容。

(3)积极引导学前儿童认识我国富有民族特色的、具有代表性的物产。

四、兴趣性和原则性

兴趣性就是要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应符合学前儿童的兴趣,深受学前儿童的喜爱,在教育方法上也要寓教于乐,带有趣味性。

原则性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工作的要求。这一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过程中的规律提出来的,也是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根据这一原则,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方法如下。

(1)教师要为学前儿童创造活动条件,在教学活动中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充分的活动时间,并使他们多与同伴交往与合作,以此来吸引他们参加活动,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

(2)教师组织的活动要全面、多样,让学前儿童进行多种多样的操作、探索和实践活动。

五、计划性和生成性

计划性就是要求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是一个有着严格计划的活动,这体现了教学的静

态性和严谨性。生成性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教学策略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产生某种新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加工能力。

根据这一原则,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方法如下。

(1)教师要在组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之前做出充分的规划,拟定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并充分挖掘资源,打造教学情境,并规划好如何在活动中指导学前儿童。

(2)当科学教育的内容超越事先规划时,教师要根据学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在即时的情境中做出合理的临时安排。

六、系统性和整体性

系统性就是要求教师在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时,要遵循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整体性就是要求教师在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时,要做到与其他教育内容(如语言、数学、社会、健康等)相互交叉、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综合进行,使科学教育活动更具科学性、探索性、可行性和趣味性,使学前儿童的认识更具完整性。

根据这一原则,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方法如下。

(1)教师要根据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选择内容。

(2)教师要选择学前儿童熟悉的、易于理解的、能直接操作与探索的事物作为科学教育的内容。

(3)教师要灵活地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并与其他领域的内容相互配合。

七、广泛性和典型性

广泛性就是要求教师在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时要尽可能从多个方面、不同角度进行,目的是通过教育活动使学前儿童获得较为广泛的科学经验和科学体验。典型性就是要求所选择的科学教育内容能反映某领域的基本知识结构。科学教育的内容有很多,探究的领域很广,我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根据这一原则,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第三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

一、0~3岁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

0~3岁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范围如下。

(1)感知、辨认亲近人的声音,能辨别声音发出的方向。

(2)能注视或指认周围生活环境中熟悉的人、物,并叫出人、物的称呼或名称。

(3)感官变得灵敏,视觉(眼)、听觉(耳)、嗅觉(鼻)、味觉(舌头)、触觉(手、脚等)发挥功能。能指认五官,能用手做简单的模仿动作,能尝试探索、感受感官各自的功能。

(4)尝试用动作、表情或简单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例如,在想要成人拥抱时就微笑着伸开双臂,用语言来表达“我要……”“我想去……”“这是什么”等。

(5)知道自己的姓名、性别和年龄。

(6)在成人的带领下愿意接触大自然,如沐浴阳光、呼吸新鲜空气、抚摸温顺的小动物、热爱美丽的花草等。

(7)通过视觉、触觉等感官体验和辨别生活环境中常见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冷热、软硬等特征。

(8)通过玩水使学前儿童感受水、喜欢水,并且知道在口渴时要喝水,水能解渴。

(9)根据3岁以前的生活经验,感知简单的数(如1、2、3等),结合熟悉的事物能进行简单数的点数。

(10)让他们接触、观察并笼统地比较物体的数量。

(11)能按顺序、有节奏地念数字,能按物点数。

二、3~6岁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

(一)常见的动植物

(1)能说出常见动植物的名称,通过饲养和护理等方式观察、发现其典型的外部特征,知道其主要用途,观察并了解动植物的生活习性。

(2)注意并发现动植物的多样性。

(3)感知和初步发现动植物生长变化的规律,能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记录,交流与分享观察过程中的有趣现象、新发现,体验其中的愉悦。

(4)关注和探索动植物与人、自然环境的依赖关系。

(二)常见的物体和材料

1.自然物体

(1)水

(2)沙、石、土

(3)空气

(4)日、月、星

2.人造物体

学前儿童需要对人造物体产生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练习自己整理书包,认识各种学习用具,知道它们的用途,掌握握笔的方法和正确的坐姿。

(2)玩积木、堆沙堡,这是学前儿童早期参与的简单的建筑模型实践活动。

(3)知道什么是车,了解车的类型及其简单的特征。

(三)常见的物理、化学现象

1.常见的物理现象

(1)多种多样的光

(2)美妙的声音

(3)感受冷热现象

(4)探究与体验力

(5)有趣的磁

(6)电

2.奇妙的化学现象

(四)天气与季节变化

(五)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

2.增强学前儿童的环保意识,培养其环保行为

(六)人的生理和心理

(七)数学认知

第四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一、探究式学习

(一)指导探究法

教师要想很好地指导学前儿童的探究活动,就要在开展活动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

1.确定探究活动的内容

2.准备探究活动的材料

3.制订探究活动的计划

(二)自主探究法

二、研讨式学习

(一)研讨式学习的概念

(二)研讨式学习的优点

1.更突出学前儿童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性

2.研讨式学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研讨式学习可以提高学前儿童的素质

4.研讨式学习能够增进同伴间的情感

三、游戏式学习

(一)游戏式学习的概念

(二)游戏式学习的具体方法

1.操练性游戏

2.激趣性游戏

3.合作性游戏

4.拓展性游戏

5.综合性游戏

(三)游戏式学习的分班分析

1.小班:趣味性

2.中班:具体性

3.大班:社会性

(四)游戏式学习的实施要点

游戏式学习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六个要点,如下图所示。

第五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集体教育活动

1.观察类教育活动

2.科学探究类教育活动

3.数学类教育活动

二、非集体教育活动

第六节教师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一、教师的基本作用

1.正确引导学前儿童健康成长

2.让学前儿童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二、有效提问与回答

(一)有效提问与有效回应的意义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1.提问内容

(1)紧扣教学目标

(2)紧跟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

2.提问方法

(1)顺势提问

(2)适时反问

3.提问主体

(1)适当提问,为学前儿童留下探究的空间

(2)把提问权交给学前儿童,鼓励学前儿童质疑

(三)有效回应的策略

有效回应的策略如下。

(1)追问一人,使所有人都能知晓。

(2)描述性的回应能够挖掘出学前儿童已有的经验。

(四)回答的解救法

1.思维发生偏差

2.意思正确,但表述不清

3.回答的问题和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一致

4.当学前儿童冷场时三、教师指导

(一)教师指导的内容

(二)教师指导的意义

1.营造安全的探究氛围

2.提供有意义的材料

归纳与提高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了解了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依据和原则、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以及教师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明确了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掌握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有效载体,教学方法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

第4章学前儿童集体教学中的科学教育活动

教学内容一、学前儿童观察认识类活动

二、学前儿童实验探究类活动

三、学前儿童技术制作类活动

四、学前儿童科学游戏类活动

五、学前儿童科学讨论类活动

六、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

七、集体教学中的科学教育活动案例

教学要求【知识目标】

1.学前儿童集体教学中科学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价值2.学前儿童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及应对策略

【技能目标】

1.学前儿童观察认识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方法2.学前儿童实验探究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方法3.学前儿童技术制作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方法4.学前儿童科学游戏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方法5.学前儿童科学讨论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方法

教学重点1.学前儿童观察认识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方法2.学前儿童实验探究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方法3.学前儿童技术制作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方法4.学前儿童科学游戏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方法5.学前儿童科学讨论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方法6.学前儿童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及应对策略

教学难点1.学前儿童观察认识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方法2.学前儿童实验探究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方法3.学前儿童技术制作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方法4.学前儿童科学游戏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方法5.学前儿童科学讨论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方法6.学前儿童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及应对策略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

课时数8课时

教学内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