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政治课10分钟教案

高中政治课10分钟教案

高中政治课10分钟教案

【篇一:高中政治讲评课教案】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试卷讲评课教案

一、讲评目标

观题的考查类型,掌握基本的答题规律和技巧。 3、加强应用,强化

巩固学案训练结果。二、试卷讲评课课堂模式

1、考情分析,找准讲点

2、点评错题,突破重难点

3、归纳提升,掌握答题要点

4、变式训练,内化能力运用知识点

三、重点考查的知识点

1、必修一:货币的基本职能、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格变动的影响、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就业的要求、初次分配中的两个比重

和同步、财政的作用、科学发展观、生产与消费 2、必修二:公民

的政治参与、政府、行政监督体系、人大的职权、人大制度

3、必修三: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继承

与发展、学习型社会四、讲评重点

1.重点知识考察中出错率高、失分重的题目

2.选择题中题型重点讲

函数曲线变化图 3.问答题中重点讲图表类题型五、试卷分析、情感激励(一)、试卷分析

1、难易程度:难易度适中,侧重基础和重点知识的考查。

2、命题形式:选择和非选题两类题型。选择题48分,分选择52

分,共100分。 3、考查范围: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前两单

元(二)、答题分析 1、主要优点:

2、存在问题:

(三)、本班总体考情分析 1、本次考试成绩总体分析。

全级平均分分,最高分分,优秀,及格率。90分人,80分以上人,70—79分人,60—69分人。 2、表扬和鼓励部分学生:

六、重点讲评、归类分析(一)选择题:

1、对照答案、查看错题

要求:各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讨解决失误和问题。通过讨论最大

限度解决疑问,弄懂的题目能清楚

地给其他同学讲解。讲题方法提示:

⑴、设问要求⑵、材料主旨⑶、正确选项的合理性(知识表述正

确/切合题意)⑷、错误选项,重点分析强干扰项。(知识表述错误/表达不全面/与题无关等) 2、客观题重点讲评

2、甲、乙、丙三人工作8小时分别生产1、2、3只同样的“喜羊羊”。假设原来乙的劳动生产率和

社会劳动生产率相当,现在,乙率先提高1倍劳动生产率,则甲、乙、丙三人人均工作8小时的价值总量分别是( ) a.4小时 8小时

12小时 b. 8小时 8小时 8小时 c.4小时 16小时12小时 d. 4小

时 4小时 12小时

3、3、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上图为不同商品的恩格尔曲线

形状(x轴为商品需求量,y轴为居民收入)。下面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

①图1是必需品曲线,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逐渐加快②图2是奢侈

品曲线,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逐渐加快③图3是低档品曲线,需求

量随收入增加而不断减少④图1、2、3共同表明收入水平越高,食

品需求越少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10、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

该主要装中国粮。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①加大对农业投资→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亩产粮食增

加→粮食供给增加②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转基因技术→谷物生

产能力增加→粮食供给增加③降低人民币汇率→进口粮食成本降低

→增加粮食进口→粮食供给增加

④加大对农业的财政补贴→农民收入增加→提高粮食生产积极性→

粮食供给增加 a. ①③ b. ①④c. ②④ d. ③④

16、根据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12月4日是我

国现行宪法(1982年宪法)正式颁布的日子,早在2001年就被设立为

全国法制宣传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此举是为了纪念现行宪法

的颁布实施②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最高立法权

③这体现了党的基本执政方式④此举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宪法至上、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d.②③ 3、客观题答题规

律总结

1:选择题解题方法:抓关键、排错误、去不符、再比较。

①抓关键——审清题干和题肢,读懂其意,明确设问的方向和要求。

②排错误、去不符——排除错误选项,去不符合题目要求、无关的

选项等。

③再比较——在做好前两步基础上,运用“组合筛选法”对备选题肢共有的题肢不再予以考虑,而集中精力去比较思考其间的不同的题肢的正误。 4、变式训练 1、(同一材料,设问不同)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2014年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以立法形式予以确立。这表明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

③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的法治化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代表大会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 2、(不同材料,设问相同)为了增加中美战略互信,削减信任赤字,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始对美国进行为期5天的国事访问,他指出:中美两国应就涉及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磋商和协调,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为世界开创美好未来,中美两国已经成为解决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不可或缺的参与者。这表明

a.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趋于一致

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d.中美两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二)主观题讲评

1、主观题重点讲评

25.(16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发表以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注:201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升至46.6%;同时,消费需求逐渐成为需求主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解读材料一的经济信息。(6分)

材料二“新常态”定义了当下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新常态主要有四个特征:中高速,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 - 8%的中高速增长;优结构,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不断优化升级;新动力,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多挑战,面临新的挑战,如:产能过剩、要素价格上升、创新能力不足、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严重等。

( 2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应如何适应“新常态”?(10分)

2、图表类主观题的解法【题型特点】

1.反映当年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体现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比

如年度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关注的重点问题

2.题型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一是设问。材料一般由“表题,2~3个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图饼式三种)、注释”三部分组成。 3.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常规

问法如下:第(1)问是: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第(2)问是:表一和表二有何内在联系?第(3)问要求你谈谈对表格所

反映现象的认识,或根据材料设定的其他问题。【解题技巧】

三读:(1)读图表。图表一般是表格、饼状图和柱状图,有标题、时间、项目、数据以及小字注等构成。标题表明什么行业、什么部门、什么社会群体等单位的什么经济状态。它总揽和规定着表格的

基本内容。

(2)读注文。图表下的注文对图表起着补充作用。是图表式主观题

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文还对答题思路有提示作用。

(3)读设问。图表是为设问服务的,设问是命题测试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读设问,一要弄懂各问分别问的

是什么,二要弄懂各问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比:(1)纵向比较。对

同一项目内的数据进行比较。它反映的是一事物自身变化发展的趋势。(2)横向比较。发现不同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加深对

事物的认识发现新问题。一升华:由现象到本质。我们必须在由数

字到术语表述基础上,揭示出本质。 3、变式训练

提高引进外资质量,有利于经济稳定增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注:2014年我国利用外资规模超过美国、欧盟等经济体,首居世界

第一。

材料二十八大以来,我国简政放权、推进开放,放开会计审计、电

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鼓励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

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2015年,我国将深化

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建立统一公平透明

的投资准入体制。

⑴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利用外资的趋向,并从企业投资角度分

析其原因。

⑵依据材料二和价值规律知识,分析内资企业应如何提高与外资企

业的竞争力?(6分)

【篇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

【篇三: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4精品教案全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4精品教案全集

目录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案全集------2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精品教案全集------48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精品教案全集------112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教案全集------211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案全集

第一章神奇的货币全章概述

本章从学生最熟悉的商品、货币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信用工具、外汇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提高认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在教学

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和领会政治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新课标要求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

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新课

程学习 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

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

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

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

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教学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纸币。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

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新概念、新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

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

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

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

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

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

西才能成为商品?学生活动:思考p2两个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

点评。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

交换才是商品。

教师活动: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

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

不是一起产生的?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并思考p3三个思考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

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

品。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

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

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

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

了变化呢?请看课本。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出金银的特点)。教师总结:当人们固定的用金银充

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我们就把金银这种商品叫做货币。因此,货

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

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教学过渡: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

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教师活动:总结点评。这就是货币的职能

问题。

2、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3-5页,看看货币有哪两种基本职能?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货币有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价值尺度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

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含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银表示出来。

提出问题:金银为什么成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大小?

教师点评:因为金银是商品,有价值,可以与商品价值作比较。

用金银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大小,就叫做商品的价格。平时我们说

某种商品多少钱,就是指商品的价格。需要说明的是,货币在执行

价值尺度时,不需要现实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3)、流通手段。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4页,思考这种商

品交换活动与直接的无物交换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找出问题。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

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想一

想生活中的交换活动是不是这样?

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叫做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

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学生活动:思考

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这种作用或者叫职能,

叫做流通手段。

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能否是观念中的货币,而不用现实

货币?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货币,因为它是财富的代表。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5页一二自然段内容,思考:货币产生

后的商品交换方式,给商品生产者带来什么样的威胁?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商品流通中,由于买卖是分开的,生产者只有卖出商品,付出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否则,就会亏损,甚至破产倒闭。因此,生产者必须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好的商品。教师活动:同学们想想,货币可以交换一切商品,是不是流通中的货币数

量越多越好?

教师点评:不是的。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4)、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教师活动:同学们,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除了价值尺度、流通手

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大家可以看课本p5页,了解一下。

3、纸币教学过渡:货币是用金银充当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

们买卖商品却是使用的纸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就学习

纸币的有关知识。

(1)纸币的产生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是纸币?纸币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

手段职能?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点评: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因为在商

品流通中,人们只关心货币能否带来价值相等的商品,不关心它本

身是否足值,所以,可以用货币符号――纸币,代替它执行流通手

段职能。这样就产生了纸币。

教师活动:既然国家有权发行货币,是否可以随意决定纸币的发行

数量呢?

(2)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为限度。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发行过少,阻碍流通。生活

中出现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象,往往是与货币发行违反发行规

律有重要关系。

(3)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7页,说明刑法中的这些规定对

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探索问题。

教师引导:通过学习这些规定,应该明确:制造假币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人民币在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提高鉴别假币的能力。(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内容讲述了货币的有关常识,主要知识

框架如下:

商品交换――――→货币――――→ 一般等价物――――→价值

尺度和流通手段需要本质基本职能↓ 发纸币――――→含义、产生、发行规律、正确对待使用纸币展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货币的有关知识,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紧紧抓住货币

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思考、理解。

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否则,一是冲

淡主体知识学习,使学生越学越深,越不能理解,二是影响教学进度。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

有关生活现象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切忌机械记忆。

1.2 信用工具和外汇

★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

1、知道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

2、知道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3、理解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5、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汇票等几种信用工具

的使用,使学生感受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

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信用工具外汇★教学难点外汇汇率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组织学

生亲自办张借记卡、灵通卡,用借记卡和灵通卡消费,体验信用消费;课上采取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理解

了货币的本质,知道了货币的职能,并且知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代替了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等职能,给人们的商品交换带来

了便利。但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流通工具,大家知道有

哪些吗?

学生活动: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一部分学生可能互相讨论;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学生回答:信用卡、

借记卡、灵通卡等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这些工具怎么使用,有什么好处、能给我们的

生活带来什么吗?

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信用工具和外汇”这一框。

(二)进行新课 1、信用工具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同时提出问题:1、在核算经济往来时,通常使用什么结算方式?

2、你在生活中接触或使用过什么样的信用工具?

3、对使用信用工具有什么感受?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展开

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回答的提问,继续

设问:什么是信用卡?如何使用?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

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回答问题教师活动:

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总结: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

帐结算

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使用信

用卡消费更加简便、使用、高效与安全。我们应该学会使用信用卡。(了解常用信用卡的使用)

教师活动:出示一张支票(复印单)——这是我们学校为了购置多媒体给三联家电的一张票据,请大家看看,知道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点拨:总结学生结论,引导学生知道

(3)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转帐支票用于同城结算,付款单位开出支票后,收款单位凭此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帐户。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学校从北京某公司购进一批餐具,我们学校应该怎样和这个公司结算呢?是否仍用支票结算?学生活动:看书并讨论,请学生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4)汇票支票一般用于同城结算,外埠结算一般使用汇票。汇票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汇票包括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银行汇票又分为电汇和信汇。汇票的使用,避免了长途携带现金的不便和风险。

2、外汇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欧洲优美的风光,假期间我计划去欧洲旅游,在那里我能使用人民币消费、购物吗?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然后展开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1)含义: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工具。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等。

在经济生活中大家要了解外汇的特征(以外国货币表示;可自由兑换)以及外币与外汇的关系:外汇包

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等,外汇的主要内容是外币支付凭证。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学生活动:思考p10“人民币外汇牌价”两个练习题,教师总结:(3)人民币外汇牌价: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

教师活动:大家知道汇率是经常变动的,为什么汇率经常变动?我

国在美国、日本等国再三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为什么保持汇率稳定,人民币不升值?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然后展开讨论,并

回答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教师点评: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外汇的供求关系、通货膨

胀(或紧缩)率的差异、经济增长率、利率水平、国家货币当局的

干预与管制、市场预期、外汇投机活动等。

外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汇率的升

降调节进出口贸易;可以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和数量;可以影

响国内物价水平;影响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等。

因为外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保持

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

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堂总结、点评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的有关知识。深刻理解这些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

进一步学习经济生活知识的基础。也是大家参与经济生活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提高大家参与经济生活能力。

★教学体会本节学习了信用卡、外汇和汇率的有关知识,知识点比

较多,涉及面比较广。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把握住信用卡和外

汇这两个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理解。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

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教学中注意双向互动,让学生在积

极思考与讨论中,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生活中

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切

忌机械记忆。

第二章多变的价格全章概述

本章从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两个角

度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市场、引

导市场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市场、价格、生活、生产之间

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经济现象、经济

规律。本章分为2个框题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课标要求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程学习 2.1 影响价格的因素★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

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

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3、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

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二)能力目标 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

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

2、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变动的,市场交易的本

质和核心是等价交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

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置的镜

头一至四,并回忆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回忆生活活动,得出商品价格是经常变

动的结论,思考讨论它为什么变动,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二)进行新课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

教师点评: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会

引起某种商品供应量或者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改变供求关系,从

而引起商品价格变化。供求关系是怎样引起价格变化的呢?

(1)、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状况来实现的。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并

进行点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