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对比阅读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对比阅读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对比阅读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对比阅读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对比阅读(含2019年真题)

〖甲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文〗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恭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恭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恭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恭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放心的陪太子去吧)”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庞恭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恭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恭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1.解释下列加点词。

溉汲

..(打水浇田)穿.井(挖掘,开凿)

王信.之乎(相信)谓.魏王曰(对……说)

2.翻译下列句子。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国都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

如今赵国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议论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3.选文《穿井得一人》和《三人成虎》,甲文中的丁氏和乙文中的庞葱各扮演了什么角色?对于传言,甲文中的宋君和乙文中的魏王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对待?角色:丁氏——由于他的交代不清导致谣言的散播,尽管不是有意,但他的确是谣言的源头;庞葱——深知人言的可畏,尤其因为空间距离无法自证清白的谣言的可怕,所以在魏王派他随太子远质邯郸前,防微杜渐的给魏王打了预防针,可惜还是没能改变结局,可谓智者和有远见者。态度: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但是“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证)精神;魏王——尽管有庞葱的预防针,尽管庞葱已经将谣言的可畏解说得极其到位,但还是“三人成虎”,由此看出他的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缺乏智慧。我们:谣言止于智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信谣、不传谣,提高自身素质。

(七)〖甲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八)〖乙文〗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倘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译文: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国就像治病一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

,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能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1.解释下列加点词。

忧天地崩坠

..(崩塌陷落)因往晓.之(开导)只使(即使)中伤(伤害)

舍然(“舍”通“释”,解除,消除;消除疑虑的样子)希.(通“稀”,少有)

2.翻译下列句子。

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奈地坏何?

地陷下去怎么办?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会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臣只为陛下能在安乐的时候想到国家危亡而高兴。

3.杞人忧天,太宗忧国,请你谈谈两者的异同。

同:都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特质。异:杞人——正面说,居安思危,目光长远,有忧患意识,反面看,庸人自扰,自寻烦恼;太宗——目光长远,居安思危,为此广开言路、从善如流,难得的将忧患意识贯彻落实到行动中。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精选阅读迁移练习(含答案)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阅读迁移练习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溉汲 ..()杞.国()崩坠.()废寝.食() 星宿.()耶.()光耀.()充塞.() 躇.步()跐蹈 ..()舍.然()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 ..()2.常.一人居.外()() 3.及.其家穿.井()() 4.吾穿井得.一人() 5.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6.国人道.之() 7.闻.之于宋君()8.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9.身亡.所寄.()()10.废寝 ...之()()() ..食者.()()()11.因往晓 12.天,积气耳 ...()()13.若.屈伸呼吸() 14.终日 ..坠() ..()()15只使 ..在天中行止 16.积块 ..() ..耳()17.亦不能有所中伤 18.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3、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5、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6、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7、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8、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9、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穿井得一人

穿井得一人 一、预习 1.阅读课文,思考理解与探究第二题。 2.试翻译课文。 3.课外查找作家作品资料。 二、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枭逢鸠》,讲了怎么样对待缺点和错误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穿井得人》,这篇课文。 三、正课 1.交流作家作品资料。 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襄公任为秦相。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号为“促父”,掌秦国实权。秦王政亲理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 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家童万人。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26卷,内计12纪、8鉴、6论,共160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乃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政治理国家提理供论依据。 2.朗读课文。补充重点词语。 宋之丁氏:丁氏,姓丁的人家。 常一人居外:居外。居外打水。 告人曰:告,告诉。 国人道之:道之,互相传说。 4.质疑:请讲述穿井得人的故事。 讨论并归纳:略 5.质疑: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讨论并归纳:意义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6.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讨论并联归纳: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7.质疑: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 (1)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2)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3)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杳研究的确良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8.质疑: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讨论并归纳:略 四、课堂小结 1.内容小结 《穿井得人》这则寓言选自《吕氏春秋察传》。“察”即细查明辨,:“传”即传闻。《穿井得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个有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误传为从井挖出了一个人。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的道理。寓言的本义是为了说有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引申到做学问既要注意“经典”的原意,又要躬身实践。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经信,不能盲目,更不能以讹传讹。总之,这则喜剧带给我们的不应该仅仅是笑声,还应该有我们笑过之后的理性思考。

穿井得一人 省一等奖优质课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运用“信、达、雅”的原则翻译文言文,理解文意。 2、分析寓言的情节,多角度灵活地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4、在实习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的基础上,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改写古代寓 言故事,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2学情分析 其一,这是学生升入七年级后第一次系统地学习寓言这一文学体裁。虽然许多同学在以前读过不少的寓言,并熟练地讲述出耳熟能详的故事,但多数同学只停 留在直观的感受上,缺少自己的情感体验,把寓言读“死”了,失去了寓言的“言外 之意”。为改善这一现状而特意编入第24课《寓言四则》,我揣摩应该是人教版(2 016年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的编者的意图。因为这恰好也符合第六单元的单元目标,“还要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那么,通过前两则伊索 寓言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寓言故事的文体特点,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的阅 读寓言的分析方法和技巧,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 对第三则古代寓言故事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寓言这一文学体裁。 其二,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他们正处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可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的孩子,在面对生活中种种真伪莫辨的信息时,会缺乏 深入思考,甚至轻信流言,以讹传讹。而这则《穿井得一人》古老的寓言故事,会对 他们有很大的启示意义,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会帮助他们秉持审慎的态度 对待传闻,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其三,学生虽在七年级上册学习了五篇文言文,具备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基础。 但平时繁多而枯燥的文言语汇的识记,学生会提不起兴致,文言底子薄的学生甚至 自信心不足。因此,这节课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运用“信、达、雅”的原则翻译文言文并互评,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文言的 兴趣,树立学习文言文的自信。 3重点难点 1、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运用“信、达、雅”的原则翻译文言文,并互评。 2、引导学生对“穿井得一人”这句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进行重点研读。 3、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穿井得一人

《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宋秀琼 教学目标:⒈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⒉培养学生既能独立自主又能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语用能力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准确表达的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文章,读通读熟课文 ⑴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文章,不认识的词或读音拿不准的词借用注释或查古汉语词典,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⑵请一名学生朗读文章,其他学生认真听,将字音和断句与自己不同的地方做记号,学生读完后,全班交流,正字正音,再次感知文章内容。 ⑶请一名学生读投影上去掉标点的课文,要读出停顿和语气语调。 (4)全班齐读,进一步感知文章内容。 二读文章,读懂文意。 1、老师点文中常用的需积累的文言词让学生圈起来。 2、采用七字诀的方法自主读文章,力求读懂文意。(提示:一定要把圈出来的字的意思说出来。) 3、指一名同学讲故事,要求一定要把圈出来的字的意思说出来。 4、驱遣想象,思考问题: (1)丁氏的话之所以与后来的传闻发生那么大的出入,关键是对哪个词的理解有不同? (2)丁氏“告人曰”时,他的心理和神态、语气会是什么样的? (3)“闻而传之者”将此事传给他人时,他的心理和神态、语气会是什么样的? (4)宋君问丁氏时的神态、语气会是什么样的? (5)当宋君问此事时,“丁氏对曰”时的神态、语气又是什么样的? 5、将你思考的上述问题的答案带进去,再绘声绘色的讲这个“穿井得人”的故事。 6、将故事改成一个短小的课本剧表演出来。 三读文章,理解寓意。 ⒈齐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⒉小组合作探究。 (提示:从说话者、听者、传播者三个不同的角度思考)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 穿井得一人 作品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诸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作品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 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 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 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作品启示 这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 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对于传言应开动脑筋思考,仔细辨别,不能轻信谣言,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作者简介 吕不韦(??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 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年),太子去世了。到了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异人(后改名子楚),异人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异人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也不以礼相待。子楚是秦王庶出 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子楚后非常喜欢,说:“异人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成语“奇货可居”的出典)。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异人,对他游说道:“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异人笑着说:“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吕不韦说:“你不懂啊,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 光大了才能光大。”异人心知吕不韦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谈。吕不韦说:“秦王已经老了,安 国君被立为太子。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 夫人一个。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受秦王宠幸,长期被留在诸侯国当人质,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国君继位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啦。”异人说:“是这样,但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很贫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 人,让他们立你为太子。”异人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 享。”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送给子楚,作为日常生活和交结宾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买珍奇玩物,自己带着西去秦国游说,先拜见华阳夫人的姐姐,把带来的东西统统献给华阳夫人。顺便谈及异人聪明贤 能,所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及天下,常常说“我异人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夫人非常高兴。吕不韦乘机又让华阳夫人姐姐劝说华阳夫人道:“我听说用美色来侍奉别人的,一旦色衰,宠爱也就随之减少。现在夫人您侍奉太子,甚被宠爱,却没有儿子,不趁这时早一点在太子的儿子中结交一个有才能而孝顺的人,立他为继承人而又像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那么,丈夫在世时受到尊重, 丈夫死后,自己立的儿子继位为王,最终也不会失势,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能得到万世的好处啊。不在容貌美丽之时树立根本,假使等到容貌衰竭,宠爱失去后,虽然想和太子说上一句话,还有可能吗?

初中语文精华复习资料穿井得一人阅读及答案

中高考复习精品,为中高考保驾护航!祝您金榜提名! 爱心 责任 奉献 穿井得一人阅读及答案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 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穿井得一人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一、1.等到 2.说、讲 3.不如 二、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 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

部编7上文言文《穿井得一人》对比阅读

《穿井得一人》 一、【甲】《穿井得一人》 【乙】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放心的陪太子去吧)”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解释下列加点词。 溉汲 ..()穿.井()王信.之乎()谓.魏王曰() 2.翻译下列句子。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 3.选文《穿井得一人》和《三人成虎》,甲文中的丁氏和乙文中的庞葱各扮演了什么角色?对于传言,甲文中的宋君和乙文中的魏王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对待? 一、【甲】《穿井得一人》 【乙】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②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注】①夔:我国记载最早的音乐家,以精通音乐著称。②乐正:古代官名,负责音乐事务地位的官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正夔一足,信.乎(相信) 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推荐,荐举) C.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关键)合 D.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从井里取水)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夔能和之,以平天下 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 C.有闻而传之者 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二、给加点的字注音:溉汲.. gài jí三、重点字词解释: 1.穿. 井得一人 2.溉汲.. 3.及. 其家穿井 4.国人道...之: 5.闻.之于宋君 6.问之于. 丁氏: 7.得一人之使. 8.丁氏对.曰 9. 求闻之若此.. 10.不若..无闻也四、词语分类归纳: 1.重要虚词。之 ①宋之.丁氏②有闻而传之. 者③国人道之.④闻之.于宋君⑤得一人之. 使⑥求闻之.若此其 ①及其.家穿井②其. 人曰③奈何忧其.坏于 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②非得一人于.

井中也 1 2.古今异义。 ①穿井得一人.②国人道之.③国人道之.五、重点句子翻译: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宋国有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而要到外边去打水浇田,经常委派一人在外面。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等到他家打井,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人。” 3.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有听到就去传播的人说:“丁家打井得到了一人。”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宋国的国君就派人到丁家去问这件事。 6.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7.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六、问题梳理: 1、《穿井得一人》寓意是什么?答:①道听途说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寓言四则》《狼》《诫子书》知识点及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寓言四则》《狼》《诫子书》知识点及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寓言四则》 1、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3、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4、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意:爱慕虚荣、盲目自大的人反而不被别人重视。

《蚊子和狮子》寓意:骄兵必败,不要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要谦虚谨慎。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穿井得一人》寓意:不要道听途说,要通过调查研究,自己判断事情的真伪,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能以讹传讹。 《列子》,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儿童辩日》、《歧路亡羊》、《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杞人忧天》寓意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的瞎担心。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杞人忧天》翻译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天回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杞人忧天》阅读复习

(一)阅读《穿井得一人》,回答1—4小题(15分) 杞国有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 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若.躇步跳蹈() (2)因往晓.之() (3)奈何忧.其坏() (4)地,积块.耳()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2)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这则寓言故事是是哪个成语的由来。这个成语比喻什么?(4分) 4、如何看待文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3分) 『参考答案』1、(1)你 (2)解释,开导 (3)担忧 (4)土块 2、(1)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2)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3、杞人忧天不必要或无根据的忧虑。 4、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二)阅读《杞人忧天》,回答问题(15分)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狼、诫子书、穿井、杞人忧天》选择、翻译、默写、简答、阅读

七年级上期中后文言文检测题(带答案)【部编版】 (一)第16课《诫子书》检测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解析】D正确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小大之狱,虽.不能明察。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安陵君其.许寡人。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夫君子之.行。辍耕之.垄上。 【解析】A来;因为。B即使;即使。C祈使语气,一定;代词。D助词,的;动词,去、往。 3、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文言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 ) A.非学无以广.才 B. 腰.白玉之环 C. 长跪而谢.之 D. 轻.寡人与 【解析】A词类活用,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增长。B词类活用,腰间佩戴。C 古今异义,道歉。D词类活用,形作动,轻视。 4、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解析】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是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 5、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诫子书》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他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B.文章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C.文章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D.《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勉励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解析】B选项“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有误,除了治学经验,还有为人修养。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 本文作者主要是从修养和学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并把“静”与“躁”进行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B . 从语言特点来看,本文句式主要运用了整句,增强了节奏感。 C . 从写作手法来看,本文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D . 文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析】B选项“本文句式主要运用了整句”有误,本文应主要运用整散结合的句式。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 A.“险躁则不能冶性”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 B.“年与时驰,意与岁去”诸葛亮警告孩子时光飞逝如梭,意志力又会被时间消磨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 作品启示这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对于传言应开动脑筋思考,仔细辨别,不能轻信谣言,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作者简介吕不韦(?~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秦昭王四年(前267年),太子去世了。到了昭王四二年(前265年),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二多个儿子。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异人(后改名子楚),异人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异人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也不以礼相待。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子楚后非常喜欢,说:“异人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成语“奇货可居”的出典)。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异人,对他游说道:“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异人笑着说:“你姑

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吕不韦说:“你不懂啊,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异人心知吕不韦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谈。吕不韦说:“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被立为太子。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受秦王宠幸,长期被留在诸侯国当人质,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国君继位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啦。”异人说:“是这样,但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很贫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你为太子。”异人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享。”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送给子楚,作为日常生活和交结宾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买珍奇玩物,自己带着西去秦国游说,先拜见华阳夫人的姐姐,把带来的东西统统献给华阳夫人。顺便谈及异人聪明贤能,所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及天下,常常说“我异人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夫人非常高兴。吕不韦乘机又让华阳夫人姐姐劝说华阳夫人道:“我听说用美色来侍奉别人的,一旦色衰,宠爱也就随之减少。现在夫人您侍奉太子,甚被宠爱,却没有儿子,不趁这时早一点在太子的儿子中结交一个有才能而孝顺的人,立他为继承人而又像亲生儿子一样对待

穿井得一人阅读 含答案

《穿井得一人》阅读题 第一篇含答案 宋之丁氏,家天并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吾穿井得一人(挖井) 不若无闻也(不如) 及其家穿井( 到,等到) 国人道之(说,讲) 有闻而传之者 ( 听说 ) 闻之于宋君(使听到)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向宋国国报告这件事。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从井里得到了一个人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9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以讹传讹”的危害2分) 10.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 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第二篇 【甲】穿井得一人 【乙】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选自《战国策·魏策》)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D)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太丘舍去 B.王信之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寡人自为知/屠自后断其股 D.而谗言先至/后狼止面前狼又至 8.下列各句与“王信之乎”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C) A.久之,目似瞑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有闻面传之者 D.夫君子之行 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家/无井而出溉汲 B.闻之于/宋君 C.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2)身亡所寄(无,没有)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阅读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 阅读练习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溉汲 ..()杞.国()崩坠.()废寝.食()星宿.()耶.()光耀.()充塞.()躇.步()跐.蹈.()舍.然() 2、解释下列字词。 宋之丁氏之: 家无井而出溉汲溉汲:溉:汲: 常一人居外常:居: 及其家穿井及:穿: 吾穿井得一人得: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得: 国人道之道: 闻之于宋君闻: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令:于: 身亡所寄亡:寄: 废寝食者废:寝:食:者:因往晓之因:往:晓: 不当坠耶当:坠:耶: 天,积气耳积气:耳

若屈伸呼吸若: 终日在天中行止终日:行止: 只使坠只使: 积块耳积块: 亦不能有所中伤中伤: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亦:舍然: 3、翻译下列句子。 (1)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3)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5)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6)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7)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完整word版)部编版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①俄而雪骤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③九岁,甚聪惠④孔指以示儿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甲、乙两文中的少年有怎样的共同特点?你还知道类似的少年吗?请举出一例。(3分) 陈太丘与友期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相委而去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④恐其自食其言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3.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4分)

七年级语文上册穿井得一人阅读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穿井得一人阅读及答案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 ..无闻也〖〗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穿井得一人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一·1.等到2.说·讲3.不如

二·1.得到·获得2.找到3.能够 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

《杞人忧天》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杞人忧天》,回答问题。 杞国有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09.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身亡所寄,废寝食者。(亡:同“无”,没有) . B.奈何忧崩坠乎?(奈何:为何,为什么) .. C.若屈伸呼吸(若:假如) . D.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中伤:伤害) .. 110.下列加点词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人舍然大喜太丘舍去 ..

B.日月星宿吾日三省吾身 .. C.终日在天中行止止增笑耳 .. D.因往晓之求闻之若此 .. 111.下面句子中“杞人忧天”这一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书中所描绘的情景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 B.只因为被拉黑的人数少,就觉得制裁不文明旅游者没有除恶务尽,那是一种典型的杞人忧天。 C.日本政府于2001年制定了“今后50年内诞生30名左右诺贝尔奖得主”的目标,针对此事韩国媒体用了杞人忧天来形容。 D.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会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文章中称,担心中国经济崩溃是杞人忧天。 【答案】 109.C 110.D 111.C 【解析】 109.C项,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若:你,人称代词。

七年级语文上册杞人忧天阅读练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杞人忧天阅读 练习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7~10题。 “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日: 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日:“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日:“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所中伤。”其人日:“奈地坏何?”晓者日:“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天瑞》) 7.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杞国(qǐ) B.无处无(wú)气 C.星宿(sù) D.有所中伤(zhòng) 8.解释下列加点字。 (1)若躇步跳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往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奈何忧其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积块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则寓言故事是成语“_____________”的由来。这个成语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哪种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杞人忧天 “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请写一个与“杞人忧天”近义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七年级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一、字音、字形 第一单元 朗润(lǎng)酝酿(yùn niàng)应和(hè)嘹亮(liáo)风筝(zhēng) 宽敞(chǎng)贮蓄(zhù)澄清(chéng)着落(zhuó) 棱镜(léng)粗犷(guǎng)淅沥(lì)静谧(mì)绿茵(yīn)黄晕(yùn)水藻(zǎo)济(jǐ)南 卖弄(nòng):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抖擞(dǒu sǒu):形容精神振奋,饱满。呼朋引伴:意思是呼唤朋友,招引同伴。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空灵:灵活而无法捉摸。咄咄逼人(duō):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第二单元 瘫痪(tān huàn)侍弄(shì)捶打(chuí)憔悴(qiáo cuì)絮叨(x ù dāo) 烂漫(làn)分歧(qí)粼粼(lín)一霎时(shà)根深蒂(dì)固 沐浴(mù yù)姊妹(zǐ)荫蔽(yīn)祷告(dǎo) 诀别(jué):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翻来覆去(fù):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褒义)两全其美:顾全双方;成全两个方面。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匿笑(nì):暗中偷笑;掩口暗笑。徘徊(pái huái):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犹豫不决。 第三单元 觅(mì)食和蔼(ǎi)感慨(kǎi)搓捻(niǎn)绽放(zhàn)拼凑(còu) 确凿(záo):真实;确实。倜傥(tì tǎng):形容洒脱;不拘束。

人迹罕至(hǎn):罕:少。人很少到的地方。企盼(qǐ):盼望;希望。 人声鼎沸(dǐng):沸:沸腾。形容人声喧闹。截然不同(jié):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疲倦不堪( kān):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恍然大悟(huǎng):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小心翼翼(yì yì):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不求甚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贬义)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花团锦簇(cù):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第四单元 希冀(jì)狭隘(ài)热忱(chén)纯粹(cuì)鄙薄(bǐ)慷慨(k ǎi) 坍塌(tān tā)废墟(xū)琢磨(zhuó)酬劳(chóu)烧灼(zhuó)附和(hè)突兀(wù)怦怦(pēng)晕眩(yūn xuàn) 殉职(xùn):指因为公务事而死亡,(褒义词) 拈轻怕重(niān):指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贬义) 漠不关心(mò):态度冷淡,毫不关心。(贬义)精益求精: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麻木不仁: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贬义) 见异思迁: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贬义)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 沉默寡言(guǎ):不声不响,很少说话。恍惚(huǎng hū):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参差不齐(cēn cī):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哄堂大笑(hōng):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惊慌失措(cuò):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贬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