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常用阿片类止痛药物的换算关系

常用阿片类止痛药物的换算关系

常用阿片类止痛药物的换算关系
常用阿片类止痛药物的换算关系

38.常用阿片类止痛药物的换算关系

答:口服吗啡剂量×1/3=吗啡注射剂剂量。

口服吗啡日剂量(mg/d)×1/2=多瑞吉剂量(μg/h)。

吗啡注射剂日剂量(mg/d)×3/2=多瑞吉剂量(μg/h)。

多瑞吉25μg/h(即2.5mg),相当于口服美施康定30mg q12h。

临床常用:

多瑞吉42μg/h(即4.2mg),相当于口服美施康定50mg q12h,相对于奥施康定25mg q12h。

三阶梯止痛药换算

1.奥施康定与多瑞吉剂量转换

25ug/hr芬太尼贴剂 = 15mg/ q12hr 奥施康定

50ug/hr芬太尼贴剂 = 30mg/ q12hr 奥施康定

2.奥施康定与吗啡之间换算

5mg奥施康定 = 10mg 口服吗啡

3.奥施康定与曲马多剂量换算

5mg奥施康定= 10mg 口服吗啡= 40mg 口服曲马多

4.奥施康定与口服哌替啶剂量换算

5mg奥施康定 = 50mg哌替啶

5.奥施康定与美沙酮剂量换算

5mg奥施康定 = 3.35mg美沙酮

6.奥施康定与口服可待因的剂量换算

5mg奥施康定 = 125mg 可待因

7.美施康定与奥施康定的剂量换算

5mg/ q12hr奥施康定 = 10mg/ q12hr 美施康定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第二节 阿片类镇痛药

第二节阿片类镇痛药 一、作用机制 阿片类镇痛药又称麻醉性镇痛药( narcotic analgesics ),是一类能消除或减轻疼痛并改变对疼痛情绪反应的药物。除少数作用弱的药物以外,此类药物若使用不当多具有成瘾性,但用于医疗目的并不会带来太大问题。研究显示慢性疼痛患者长期采用阿片类药物治疗时,成瘾的发生率极低。 表附录1-2 阿片受体激动后的作用 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机制是多平面的:外周神经有阿片受体;阿片药物可与位于脊髓背角胶状质(第二层)感觉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 P 物质的释放,从而阻止疼痛传入脑内;阿片物质也可作用于大脑和脑干的疼痛中枢,发挥下行疼痛抑制作用。 二、阿片类药物的分类 阿片类药物有多种分类方法: 1. 按化学结构:分为吗啡类和异喹啉类,前者即天然的阿片生物碱(如吗啡、可待因) , 后者主要是罂粟碱,有平滑肌松弛作用。 表附录1-3 强阿片类药物简表

表附录1-4 弱阿片类药物简表 2. 按来源该类药物可分为天然阿片类、半合成衍生物 ( 如双氢可待因,二乙酰吗啡 ) 和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合成药物又分为四类:①苯丙吗啡烷类 (phenylpiperidine derivatives) ,如哌替啶、芬太尼等;②吗啡喃类 (morphinenans) ,如左吗喃;③苯异吗啡烷类 (bengmorphans) ,如喷他佐辛;④二苯甲烷类 (diphenylmethanes) ,如美散酮。 3. 按受体类型可分为μ、κ、δ受体,该三种受体的分子结构已被确定,并被成功克隆。从功能上还可能存在ε和δ受体,并可能进一步分为μ 1 、μ 2 、κ 1 、κ 2 、κ 3 和δ 1 、δ 2 等亚型。表 3-2 为受体激动后的药理作用。 4. 按药理作用分,阿片类镇痛药又可分为激动药 ( 吗啡、芬太尼、哌替啶等 ) ,激动一拮抗药 ( 喷他佐辛、纳布啡等 ) ,部分激动药(丁丙诺啡)和拮抗药 (纳洛酮等) 。 激动—拮抗药又称部分激动药,主要激动κ受体,对δ受体也有一定激动作用,而对μ受体则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由于对受体作用不同,这类药物通过κ受体产生镇痛和呼吸抑制作用,有“天花板”效应,很少产生依赖性;通过ζ受体产生精神作用和幻觉。根据激动—拮抗程度不同,纳布啡和布托啡诺主要用作镇痛药,而另一些药如烯丙吗啡主要用作拮抗药。 在临床应用中,已应用纯激动药治疗的患者不能换用混合激动一拮抗药或部分激动药,否则可能导致戒断反应,而用混合激动—拮抗药或部分激动药进行治疗的患者可较安全地换用纯阿片激动药,不会产生戒断反应。 5. 根据阿片类药的镇痛强度,临床分为强阿片药(表附录1-3) 和弱阿片药(表附录1-4) 。弱阿片药如可待因、双氢可待因,强阿片药包括吗啡、芬太尼、哌替啶、舒芬太尼和雷米芬太尼。弱阿片药主要用于轻至中度急慢性疼痛和癌痛的治疗,强阿片类则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的辅助用药以及术后镇痛和中至重度癌痛、慢性痛的治疗。

给药剂量的换算

一、给药剂量的计算 药品规格与剂量单位换算重量单位五级:千克(kg)、克(g)、毫克(mg)、微克(μg)和纳克(ng)。容量单位三级:升(L)、毫升(ml)、微升(μl) 1、如何计算剂量 1)红霉素肠溶胶囊1次口服0.25g或0.5g,标识的每粒的规格是250mg。 按其之间的关系换算即:250mg=0.25g、500mg=0.5g,因此可服1片或2片。 2)维生素B12注射剂每次肌内注射50~200μg,每支规格标识为0.1mg。 依据换算即0.1mg=100μg,因此可给予0.05~0.2mg,即注射1/2-2支。 2、药物某一组分的量 1)1500ml的生理盐水中含Na+多少克? 1500ml生理盐水中含 氯化钠的量=0.9%×1500=13.5g 氯化钠的分子量=58.45 钠的分子量=23 Na+的含量=13.5g×23/58.45=5.31g 2)多少毫克的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与1mg的去甲肾上腺素相当? 去甲肾上腺素分子量169.18,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分子量337.28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的量=1mg×337.28/169.18=2mg 二、滴速计算 滴系数:每毫升溶液所需要的滴数。 滴系数一般记录在输液器外包装上。常用的输液器滴系数有10、15、20三种型号。即1毫升有10、15、20滴! 输入时间(min)=要输入的液体总量(ml)*滴系数/每分钟的滴数 1、浓度的计算 (1)百分比浓度计算 重量比重量百分浓度:系指100g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以符号%(g/g)表示。 重量比重量百分浓度=溶质重量g/溶液重量g×100% 重量比体积百分浓度:系指100m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以符号%(g/ml)表示。 重量比体积百分浓度=溶质重量g/溶液体积ml×100% 体积比体积百分浓度:系指100ml溶液中所含溶液的毫升数,以符号%(ml/ml)表示。 体积比体积百分浓度=溶质体积ml/溶液体积ml×100% (2)高浓度向低浓度稀释 C浓×V浓= C稀×V稀 例:若需用70%乙醇1000ml,现有95%乙醇,应如何配制? 需用95%乙醇的体积=70%*1000/95%=736.8ml 即:配制70%乙醇1000ml,需取95%乙醇736.8ml,加水稀释至1000ml。 (3)两种浓度混和的换算: 治疗需用10%葡萄糖注射液1000ml,现仅有50%和5%浓度的葡萄糖注射液,问如何配制? 设:需50%葡萄糖注射液xml,则需5%葡萄糖注射液(1000-x)ml。 得公式:50%x+ 5% ×(1000-x)=10%×1000 计算得:x =111ml (1000-111)m1=889ml即:配制10%葡萄糖注射液1000ml需取50%葡萄糖注射液111ml,5%葡萄糖注射液889ml.

阿片类药物简介

阿片类药物的简介 一.分类 1.按化学结构分类分为吗啡类和异喹啉类,前者即天然的阿片生物碱(如吗啡、可待因),后者主要是提取的罂粟碱,不作用于阿片受体,有平滑肌松弛作用。 2.按来源分类该类药物又可分为天然阿片类、半合成衍生物(如双氢可待因、二乙酰吗啡)和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合成药物又分为4类:①苯哌啶类(phenylpiperidine derivatives),如哌替啶、芬太尼等;①吗啡烷类(morphinenans),如左吗喃、左啡诺(levorphanol);①苯并吗啡烷类(bengmorphans),如喷他佐辛; ①二苯甲烷类(diphenylmethanes),如美沙酮(methadone),右丙氧芬(dextroproxyphene)、镇痛新(pentazocine) 3.按受体类型分类可分为μ、κ、δ受体激动剂,该3种受体的分子结构已被确定,并被成功克隆。然而阿片类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分布以及对不同阿片受体配型的结合能力存在差异。阿片受体内源性配体为脑啡肽、强啡肽和内吗啡肽(endomorphine)。这些五肽物质分别有不同的基因编码,对不同阿片受体的亲和力不同。脑啡肽对δ受体有较强的选择性,强啡肽对κ受体有较强的选择性,μ受体的内源性配体为内吗啡肽,内吗啡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与μ受体成镜像分布,其结合力比对δ和κ受体强100倍以上。而以前所认为的β内啡

肽并不是μ受体的内源性配体。 4.按药理作用分类阿片类镇痛药又可分为激动药(吗啡、芬太尼、哌替啶等),激动—拮抗药(喷他佐辛、纳布啡等),部分激动药(丁丙诺啡)和拮抗药(纳洛酮、纳曲酮、去甲纳曲酮等)。 5.根据阿片类药的镇痛强度分类临床分为强阿片药和弱阿片药。弱阿片药如可待因、双氢可待因,强阿片药包括吗啡、芬太尼、哌替啶、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弱阿片药主要用于轻至中度急慢性疼痛和癌痛的治疗,强阿片类则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的辅助用药以及术后镇痛和中至重度癌痛、慢性痛的治疗。 二.作用与临床应用 主要作用就是镇痛镇静、中枢性镇咳、缩瞳、止吐、扩张血管、收缩平滑肌、抑制呼吸。广泛应用于术前准备、全麻诱导与维持、术后镇痛、分娩镇痛、局麻强化、慢性疼痛和癌痛治疗。 三.作用机制 通过增加钾离子外流使突触后膜超极化 突触前作用阻止钙再摄取,因而抑制神经递质释放,阿片类药物已被证明能够抑制许多神经递质的释放,包括P物质、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谷氨酸和5羟色胺等 阿片类镇痛药作用于中枢神经不同位点,可产生特殊的镇静和兴奋作用,例如,吗啡兴奋迷走神经核,而抑制仅隔数毫米远的呼吸中枢.神经元兴奋机制往往是对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抑制

药物剂量换算法

由于小儿和婴幼儿的用药剂量很少或极少,护士执行医嘱时必需将患儿的用药剂量(g、mg、u)换算为毫升(ml),然后才能注射。为了快捷、准确地换算,笔者研究推出“药物分类系数换算法”即mg→ml速算法(口算法)[1]。为临床解决了小剂量用药mg→ml的换算容易失误、出现差错的难题,为抢救紧急用药赢得了时间与效率。本法已被20多家医院及2间医学院校推广应用,获得一致的好评:简单实用、教学效果高。介绍如下: 1换算公式:所需毫升量(ml)=用药剂量(g、mg、U)×分类系数/10n(小数点定位)[1]。 首先掌握“分类系数”与“小数点定位”,然后才能快速换算(口算)。 1.1 分类系数(简称:系数) 1.1.1 定义:将所有注射液按每毫升含药量的1、2、5、25、125分为五类(不论单位、小数点和0),分别赋予换算系数10、5、2、4、8,每类数只有一个系数,又称“分类系数”,如下: ①0.001、0.01、0.1、1、10、100、1000、10000(1万)、10万等,属“ 1类数”, 系数10; ②0.002、0.02、0.2、2、20、200、2000、20000(2万)、20万等,属“ 2类数”, 系数5; ③0.005、0.05、0.5、5、50、500、5000、50000(5万)、50万等,属“ 5类数”, 系数2; ④0.025、0.25、2.5、 25、250、2500、25000(2.5万)、25万等,属“25类数”, 系数4; ⑤0.125、1.25、12.5、125、1250、12500 (1.25万)、12.5万等,属“125类数”,系数8。 1.1.2 找系数:①将1、2、5、25、125等5个数字,称为“分类数”,每毫升“含药量”不论单位和数字大小,一律以“分类数”寻找“系数”,非常简单,如西地兰0.2mg/ml、阿托品2mg/ml、2%利多卡因20mg/ml、依地酸钙钠200mg/ml、青霉素200000u/ml等,因分类数相同(2),系数只有1个(5);②“凑10法” 找系数:如1×10(系数)=10、2×5(系数)=10、5×2(系数)=10、25×4(系数)=102、125×8(系数)=103。因系数与分类数是“凑10法”相对应的数字,知其一必知其二,如已知“含量/ml”必知系数(不需计算)。 1.2 小数点定位法 以每毫升含量的“整数位”为“用药剂量×系数”所得数的小数点向左移的“小数位”。如1)整数/ml:山莨菪碱5mg/ml(1位整数)、2%利多卡因 20mg/ml(2位整数)、氨茶硷250mg/ml(3位整数)、肝素12500u/ml(5位整数),各得数的小数点向左移1位、2位、3位、5位=毫升。2)小数/ml:阿托品0.5mg/ml、西地兰0.2mg/ml、毒K0.25mg/ml、25%硫酸镁0.25g/ml等,因“整数位0”(不起定位作用),得数的小数点不变(即毫升数)。 1.3 注意事项: “小数点后有0”的小数含量(如0.02g/ml、0.005g/ml、0.025g/ml 等),找系数方法同上,但“小数点定位”方法则相反,是以“小数点后0的个数”,定得数的“整数位”(小数点向右移n位)。例题:冬眠灵0.025g/ml(小数点后1个0),用药剂量0.002g=ml?计算:0.002×4(系数)=0.008,小数点向右移1位=0.08ml。此法的用药剂量g、含量g,而小儿用药剂量均以mg计算(mg/kg),含量必需同步(mg/ml),g→mg(小数→整数),如冬眠灵0.025g/ml→25mg/ml(2

非阿片类镇痛药物

一、非阿片类镇痛药物 二、对乙酰氨基酚 (acetaminophen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 【性状】白色结晶或晶粉,无臭,味微苦。易溶于热水及醇。微溶于水。 【药理】本品为非那西丁和乙酰苯胺的代谢产物,为一种弱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有解热镇痛作 用,但无抗炎作用。应用相同剂量对乙酰氨基酚与阿司匹林镇痛效果和持续时间相等,但不引起胃肠道反应和血小板副作用,口服后吸收迅速,镇痛时间为 3 — 6 小时。 【适应证】急性或慢性疼痛。 【用法用量】 0.25 ~ 0 .5g , bid ~ qid 。一日量不宜超过 4g ,与其他非甾体类药物组成 合剂一日量不超过 2g 。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多汗、腹痛。剂量过高可引起肝功能损害。 【禁忌证】肝肾功能不全者。 【注意事项】妊娠及哺乳期慎用。 【规格】 0.3g / 片, 0.5g / 片。阿司匹林 (aspirin ,乙酰水杨酸, acetylsalicylic acid)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状粉末,无臭、味微酸,微溶于水。 【药理】前列腺素可使机体对痛觉敏感,提高损伤感受器对机械性、化学性刺激的敏感性,降低 痛阈。阿司匹林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使局部前列腺素生成减少,因而有镇痛作用。阿司匹林 的镇痛作用属于外周性,镇痛作用温和,最适用于躯体的轻、中度钝痛,特别是伴有局部炎症的 疼痛。阿司匹林还有抗炎、解热及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口服后可在胃及小肠前部吸收,生物利用度为 68 %± 3 %, 45 ~ 60 分钟后达血药浓度的高峰,镇痛时间为 3 ~ 6 小时。 【适应证】急性或慢性疼痛。 【用法用量】 0.3 ~ 0 .6g ,“ tid ~ qid 。 【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长期用药可引起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血小板功能低下、肝功能损伤、耳鸣和听力减退。过量应用可导致水杨酸中毒,患者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视力减退、呕吐、大量出汗、谵妄,甚至高热、脱水、虚脱、昏迷。少数患者可有过敏反应,出现皮疹、哮 喘。 【禁忌证】对此药过敏、胃十二指肠溃疡、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注意事项】同时用抗凝药、慢性胃十二指肠病变及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规格】 0.38/ 片, 0.5g / 片。肠溶片: 0.38/ 片。 吲哚美辛 (indometacin) 【性状】类白色或微黄色结晶状粉末,几乎无臭无味。 【药理】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合成而有解热、镇痛及消炎作用。本品镇痛解热作用较阿司匹林强,但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不如阿司匹林。本品口服吸收良好。在血中 90 %与蛋白结合,生物半衰期为 7 ~ 12 小时。主要由肝代谢。 【适应证】急性或慢性疼痛。 【用法用量】 25mg , bid 或 tid 。控释胶囊 75mg , qd ,或 25mg , bid 。栓剂 50mg , qd-bid 。【不良反应】与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相似。 【禁忌证】与阿司匹林的禁忌证相似。 【注意事项】癫痫、帕金森病、精神障碍患者慎用。

给药剂量换算

给药剂量换算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一.我们在实验中估算一种药物或化合物的使用剂量的时候,差不多是来源于两条途径: 一种方法为查文献,参考别人使用的剂量。 有时有现成的,可直接用。 有时没有我们所用动物的剂量,但有其它实验动物的。也有的是有临床用量的,但没有实验动物的。这样,我们就得进行换算。 另一种方法就是根据自己或文献上有关急性毒性的数据来进行估算,以期采用合适的剂量。 二.不同动物给药剂量的换算: 1.折算系数法: A.根据徐叔云教授主编的《药理实验方法学》中人和动物体表面积比值剂量表。 对此表说明:a.此表所得到的比值是根据体表面积计算出来。 b.所有的比值都是根据点对点的关系计算出来的,即质量完全按照蓝色数字计算出来的,如果质量有所改变时,对比值将会造成一定的偏差。 c.表中数据的值=横栏动物的重量*给药剂量/竖栏动物的重量*给药剂量。 d.给药剂量一般用mg/kg为单位,对于临床给药剂量有时单位为每天服用Xmg,要进行单位转换。如:质量为70kg的人每天服用50mg药物,应该如下转化:50mg/70kg= 0.7mg/kg B.根据上表进行剂量换算的方法: 如:人的临床剂量为Xmg/kg,换算成大鼠的剂量:

大鼠的剂量=X mg/kg×70kg×0.018/200g=X mg/kg×70kg× 0.018/0.2kg=6.3 X mg/kg. C.以上述方法类推可得到其他动物与人的剂量换算关系,如下表: D. 2.体表面积法: A.原理:根据能量代谢原理,人和动物的向外界释放的能量与体表面基本成正比的关系。很多研究指出:基础代谢率、热卡、肝肾功能、血药浓度、血药浓度_时间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肌酐(Cr)、Cr清除率、血液循环等都与体表面积基本成正比,因此按照动物体表面积计算药物剂量比体重更为合理。 B.转换的公式为:a动物的体表面积/b动物的体表面积=a动物的给药剂量/b动物的给药剂量。 如: C.体表面积=体型系数*体重2/3. 各动物的的体型系数如下表:(认为可能根据一定的经验数据总结出来) D.计算举例: 体重为70kg人的临床剂量为Xmg/kg,换算成200g大鼠的剂量: 人的体表面积为:=0.1×(70)2/3=1.722 大鼠的体表面积=0.09×(0.2)2/3=0.0306 体表面积比(大鼠/人)=0.0306/1.722=0.0177~~=0.018(折算系数值就是用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

癌痛药物治疗规范三:阿片类药物初始剂量滴定和维持用药

癌痛药物治疗规范三 ---阿片类药物初始剂量滴定和维持用药 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于癌痛治疗的短效阿片类药物为吗啡即释片,长效阿片类药物为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对于慢性癌痛治疗,推荐选择阿片受体激动剂类药物。长期用药阿片类止痛药时,首选口服给药途径,有明确指征时可选用透皮吸收途径给药,也可临时皮下注射用药,必要时可自控镇痛给药。 ①初始剂量滴定。阿片类止痛药的疗效及安全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需要逐渐调整剂量,以获得最佳用药剂量,称为剂量滴定。对于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的患者,按照如下原则进行滴定:使用吗啡即释片进行治疗;根据疼痛程度,拟定初始固定剂量5-15mg,Q4h;用药后疼痛不缓解或缓解不满意,应于1小时后根据疼痛程度给予滴定剂量(见表1),密切观察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第一天治疗结束后,计算第二天药物剂量:次日总固定量=前24小时总固定量+前日总滴定量。第二天治疗时,将计算所得次日总固定量分6次口服,次日滴定量为前24小时总固定量的10%-20%。依法逐日调整剂量,直到疼痛评分稳定在0-3分。如果出现不可控制的不良反应,疼痛强度﹤4,应该考虑将滴定剂量下调25%,并重新评价病情。

表1. 剂量滴定增加幅度参考标准 始用药选择短效制剂,个体化滴定用药剂量,当用药剂量调整到理想止痛及安全的剂量水平时,可考虑换用等效剂量的长效阿片类止痛药。 对于已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的患者,根据患者疼痛强度,按照表1要求进行滴定。 对疼痛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阿片类药物控释剂作为背景给药,在此基础上备用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治疗爆发性疼痛。 ②维持用药。我国常用的长效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在应用长效阿片类药物期间,应当备用短效阿片类止痛药。当患者因病情变化,长效止痛药物剂量不足时,或发生爆发性疼痛时,立即给予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解救治疗及剂量滴定。解救剂量为前24小时用药总量的10%-20%。每日短效阿片解救用药次数大于3次时,应当考虑将前24小时解救用药换算成长效阿片类药按时给药。 阿片类药物之间的剂量换算,可参照换算系数表(见表2)。换用另一种阿片类药时,仍然需要仔细观察病情,并个

快速药物剂量换算法(doc7)(1)

快速药物剂量换算法 药物换算,系指病人的用药剂量(g、mg、u),换算为毫升(mL)的过程。笔者根据临床使用的注射液,绝大多数(94%)每毫升“含量数”均为1、2、5、25、125 等五类数的规律,研究推出“药物分类系数换算法”即mg—ml速算法(口算法)。为临床解决了小剂量用药mg-ml的换算容易失误、出差错的难题和抢救紧急 用药的难题。已被20 多家医院及2 间医学院校推广应用,获得一致的好评:本法以口算为特点,应急性好,简单实用,教学效果高。介绍如下: 1换算公式:所需毫升量(ml)=用药剂量(g、mg、U)分类系数/ 10n(小数点定位)[1]。 首先掌握“分类系数” 和“小数点定位”,然后才能快速药物剂量换算(口算). 1.1分类系数(简称:系数) 1.1.1定义:临床使用的注射液,每毫升“含药量”去除“单位、0 和小数点” 只剩1 、2、5、25、125 等5 个数字,称“分类数” 。因分类数可将所有注射 液分为“五类” ,及寻找5 个换算系数(10、5、2、4、8),每类数只有一个系数,又称 “分类系数” ,均个位数,利于口算。分类如下: ①0.001、0.01、0.1、1、10、100、1000、10000(1 万)、10 万等,属“ 1 类数”, 系数10; ②0.002、0.02、0.2、2、20、200、2000、20000(2 万)、20 万等,属“ 2 类数”, 系数5; ③0.005、0.05、0.5、5、50、500、5000、50000(5 万)、50 万等,属“ 5 类

数”, 系数2; ④0.025、0.25、2.5、25、250、2500、25000(2.5 万)、25 万等,属“ 25 类 数”, 系数4; ⑤0.125、1.25、12.5、125、1250、12500(1.25 万)、12.5 万等,属“125 类数” 系数8。 1.1.2找系数:A.每毫升“含药量”不论单位和数字大小,一律以“分类数”寻找“系数”,非常简单。如西地兰0 . 2mg/ml 、阿托品2mg/ml(0.002g/ml)、2%利多卡因20mg/ml(0.02g/ml)、依地酸钙钠200mg/ml(0.2g/ml)、青霉素200000u/ml 等,因分类数相同(2),系数只有一个⑸;B. “凑10法”找系数:110(系数戸10、25(系数)=10、52(系数)=10、254(系数)=102、1258(系数)=103。因系数与分类数是“凑10法”相对应的数字,知其一必知其二,如已知“含量/ml”必知系数(不需计算)。 1.2小数点定位(得数/10n) 以每毫升含量的“整数位”为“用药剂量系数”其得数的“小数位” (小数点向左移n 位),和“整数位0”得数的小数点不变,称“小数点定位” 。例如:①整数/ml ,如山莨菪碱5mg/ml(1 位整数)、2%利多卡因20mg/ml(2 位整数)、氨茶硷250mg/ml(3 位整数)、肝素12500u/ml(5 位整数),各得数的小数点向左移1 位、2位、3位、5位=毫升。②小数/ml,如阿托品0.5mg/ml、西地兰0.2mg/ml、毒K 0.25mg/ml、25%硫酸镁0.25g/ml等,因“整数位0”得数的小数点不变(即毫升数)。 1.3注意事项: 0.02g/ml、0.005g/ml、0.001g/ml 等(小数点后有0),找系数方法同上,但“小数点定位”方法则相反,是以“小数点后0 的个数”定得数的“整数位” (小数点向右移n位)二毫升。如2%利多卡因0.02g/ml,用药剂量0.008g5係数)

正确认识阿片类药物

正确认识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性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麻醉科拉巴仁次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徐仲煌李先生的女儿一脸痛惜地看着父亲,而因胰腺癌扩散无法手术的他则用手压着肚子,额头细密的汗珠把他痛楚的表情衬托得一览无遗。仅仅使用普通去痛片无法祛除他的痛苦,但即便疼痛门诊医生如何劝说,李先生还是不愿采用吗啡类药物,而子女们的脸上除了无奈还是无奈。仔细询问之下,李先生道出了原委:他不希望患病的同时还变成一个“瘾君子”!对成瘾性的恐惧导致他只能服用一些低阶梯药物去抵抗剧烈的癌痛。 一、癌痛的治疗应该满足什么样的要求? 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对于癌痛首先应该明确的是:缓解疼痛是提高晚期癌痛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其次,止痛治疗的最低要求是达到无痛睡眠,是真正意义上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要求。止痛治疗应达到:无痛睡眠、无痛休息和无痛活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类似“刮骨疗毒”的故事有意无意地把忍受疼痛作为正面的导向去鼓励,在不否认其培养坚强意志的同时,如果也类比于癌痛治疗,在缺医少药的古代也许尚可理解,而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倘若还做如此想,只能谓之大谬不然了。无论是药物还是用药技术的发展,都可以让人类去祛除癌痛的肆虐了。 二、使用阿片药肯定会成瘾吗? 在当今的癌痛治疗中,阿片类药物无疑是其中的主力军。阿片一词广义是指与鸦片有关的所有化合物,希腊语中是汁的意思,是指从鸦片罂粟的汁中提取出的药物,包括天然产物吗啡、可待因,二甲基吗啡和从中提取的许多半合成的同类物质。鸦片中含有20多种生物碱,其中吗啡的含量最多(9%~17%),而吗啡正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阿片类镇痛药物。对于很多人来讲,恐惧阿片类药物“成瘾”具有普遍性意义,其历史渊源,是来自鸦片战争给我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并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也是阿片类药物在疼痛治疗中的主要障碍。 而实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阶梯止痛方案》以来的20多年中,国际上大力提倡在慢性疼痛中使用吗啡和其他阿片类止痛剂的口服控缓释剂型(以美施康定、奥施康定为代表),这类制剂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使药物在胃肠道缓慢释放、吸收,血药浓度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止痛浓度,不会造成血药浓度迅速上升,达不到成瘾的浓度,因而是安全的。 所谓成瘾特征是持续地、不择手段地渴求使用阿片类药物,其目的是为了达到“欣快感”。这种对药物的渴求行为导致药物的滥用。虽然近年来癌痛治疗阿片类止痛药用量出现明显增加的趋势,然而滥用阿片类药物的人数却呈现下降的趋势,证明阿片类止痛药物医疗用药并未增加阿片类药物滥用的危险。因此,对剂量需求的增加并不是阿片类药物“成瘾”的信号,随着疾病的缓解,疼痛减轻,阿片类药物剂量是可以逐步减少的。 另外成瘾性的发生率与药物的给药方式有关。静脉注射大量止痛药物,使血内药物浓度突然增高,脑内浓度也明显增高,超过所需要的止痛药浓度,易成瘾。在慢性疼痛中采用阿片类药物的控缓释制剂,药物在胃肠道缓慢释放,使血内药物浓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恒定,成瘾的现象及其罕见。 在临床中常用的阿片类药物包括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盐酸吗啡注射液,盐酸吗啡片,美沙酮片,盐酸丁丙诺非注射剂,盐酸二氢埃托啡舌下含片,吗啡栓剂等。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以止痛治疗为目的,阿片类

给药剂量换算

一.我们在实验中估算一种药物或化合物的使用剂量的时候,差不多是来源于两条途径: 一种方法为查文献,参考别人使用的剂量。 有时有现成的,可直接用。 有时没有我们所用动物的剂量,但有其它实验动物的。也有的是有临床用量的,但没有实验动物的。这样,我们就得进行换算。 另一种方法就是根据自己或文献上有关急性毒性的数据来进行估算,以期采用合适的剂量。 二.不同动物给药剂量的换算: 1.折算系数法: A.根据徐叔云教授主编的《药理实验方法学》中人和动物体表面积比值剂量表。 对此表说明:a.此表所得到的比值是根据体表面积计算出来。

b.所有的比值都是根据点对点的关系计算出来的,即质量完全按照蓝色数字计算出来的,如果质量有所改变时,对比值将会造成一定的偏差。 c.表中数据的值=横栏动物的重量*给药剂量/竖栏动物的重量*给药剂量。 d.给药剂量一般用mg/kg为单位,对于临床给药剂量有时单位为每天服用Xmg,要进行单位转换。如:质量为70kg的人每天服用50mg药物,应该如下转化:50mg/70kg= 0.7mg/kg B.根据上表进行剂量换算的方法: 如:人的临床剂量为Xmg/kg,换算成大鼠的剂量: 大鼠的剂量=X mg/kg×70kg×0.018/200g=X mg/kg×70kg× 0.018/0.2kg=6.3 X mg/kg. C.以上述方法类推可得到其他动物与人的剂量换算关系,如下表: D. 2.体表面积法: A.原理:根据能量代原理,人和动物的向外界释放的能量与体表面基本成正比的关系。很多研究指出:基础代率、热卡、肝肾功能、血药浓度、血药浓度_时间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肌酐(Cr)、Cr清除率、血液循环等都与体表面积基本成正比,因此按照动物体表面积

芬太尼透皮贴剂剂量的调整与换算

芬太尼透皮贴剂剂量的调整与换算 芬太尼透皮贴剂适用于中度到重度慢性疼痛以及那些只能依靠阿片类镇痛药治疗的难以消除的疼痛。 本品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决定,并应在给药后定期进行剂量评估。本品应贴于躯干或上臂未受刺激及未受辐射的平整皮肤表面(最好选择无毛发部位)。本品开封后立即使用,使用时用手掌用力按压30秒钟,以确保贴剂与皮肤完全接触。本品可以持续贴用72小时,在更换贴剂时,应更换粘贴部位。 剂量调整与换算: 1、初始计量应根据使用短效阿片药物剂量转换决定。未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应以芬太尼透皮贴剂的最低剂量25ug为起始剂量,并根据疼痛缓解程度进行计量调整,调整幅度为每小时25ug,以达到最低的适合剂量。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应按下述方法将口服或肠外给药转换本品:(1)计算前24小时镇痛药用量。(2)应用表1将上述用量转换为等效的口服吗啡剂量。表1中所有肌内注射和口服剂量相当于肌内注射吗啡10mg的等效镇痛剂量。(3)表2列出了根据24小时口服吗啡的剂量范围推算出的本品剂量。(4)如有需要,可进行调整,调整幅度为每小时25ug。 2、剂量的调整及维持:每72小时应更换一次本品贴剂。应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剂量,直到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如果首次用药镇痛效果不满意,可根据疼痛强度在3日后增加剂量。其后每3日进行一次

剂量调整。剂量增加的幅度通常为每小时25ug,但同时应考虑附加

的疼痛治疗及患者的状态。当剂量大于每小时75ug时,可以使用1片以上本品贴剂。患者可能定时需要短效镇痛药,以缓解突发性疼痛。在本品剂量超过每小时300ug时,一些患者可能需要额外的或改变阿片类药物的用法。 3、终止治疗:除去本品贴剂后,应逐渐开始其他阿片类药物的替代疗法,并从低剂量开始缓慢加量。这是因为除去本品贴剂后,血中芬太尼浓度逐渐降低。血中芬太尼浓度下降50%,大约需要17小时甚至更长,故应逐渐停药。 表1 镇痛作用等效转换参考 *依据一项将上述药物的肌内注射剂量与吗啡相比确定相对强度的单次剂量研究。口服推荐剂量来自

阿片类镇痛药=最实用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 门诊 一般患者 针剂 1次常用量 控缓释制剂 不超过7日常用量 其他剂型 不超过3日常用量 癌痛。中重度非癌痛患者 针剂 不超过3日常用量 控缓释制剂 不超过15日常用量 其他剂型 不超过7日常用量 住院 每日常用量 第二类精神药品 门诊。住院都是 7日常用量;慢性病可适当延长 哌替啶 仅限医疗机构使用 二氢埃托非 仅限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 阿片类镇痛药 第一节:概述: 疼痛是一种因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痛苦感觉,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甚或心血管和呼吸方面的变化。 它既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提醒机体避开或处理伤害,也是临床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 剧烈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紧张不安等情绪反应,还可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甚至诱发休克。 控制疼痛是临床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之一。 ● 躯体痛(S o m a t i c p a i n ):快痛、慢痛,对机械性、化学性、炎症性、温度性刺激均敏感。 ● 内脏痛(V i s c e r a l p a i n ):对牵张、炎症刺激敏感。 ● 神经痛 (N e u r o p a t h i c p a i n ):多由神经损伤或兴奋性增高引起,呈发作性或持续性, 一般镇痛药无效。 躯体疼痛分两类: 快痛(剧痛): (F a s t p a i n ,a c u t e p a i n ,s h a r p p a i n ) 尖锐而定位清楚的刺痛,刺激时立即发生,撤除刺激立即消失。 ● 由A δ-类纤维传导。 ● 慢痛(钝痛)(c h r o n i c p a i n , s l o w p a i n , b l u n t p a i n ) ● 定位不明确的烧灼痛,发生较慢,持续时间较长。 ● 疼痛除了使患者感受痛苦外,常伴有情绪、心血管和呼吸等方面的变化。剧痛常引起 失眠或其它生理机能的紊乱,甚至引起休克。由无髓鞘的C -类纤维传导。

给药剂量换算

一、我们在实验中估算一种药物或化合物得使用剂量得时候,差不多就是来源于两条途径: 一种方法为查文献,参考别人使用得剂量。 有时有现成得,可直接用。 有时没有我们所用动物得剂量,但有其它实验动物得。也有得就是有临床用量得,但没有实验动物得。这样,我们就得进行换算。 另一种方法就就是根据自己或文献上有关急性毒性得数据来进行估算,以期采用合适得剂量。 二.不同动物给药剂量得换算: 1.折算系数法: A.根据徐叔云教授主编得《药理实验方法学》中人与动物体表面积比值剂量表。 对此表说明:a、此表所得到得比值就是根据体表面积计算出来。 b、所有得比值都就是根据点对点得关系计算出来得,即质量完全按照蓝色数字计算出来得,如果质量有所改变时,对比值将会造成一定得偏差。

c、表中数据得值=横栏动物得重量*给药剂量/竖栏动物得重量*给药剂量。 d、给药剂量一般用mg/kg为单位,对于临床给药剂量有时单位为每天服用Xmg,要进行单位转换。如:质量为70kg得人每天服用50mg药物,应该如下转化:50mg/70kg= 0、7mg/kg B、根据上表进行剂量换算得方法: 如:人得临床剂量为Xmg/kg,换算成大鼠得剂量: 大鼠得剂量=X mg/kg×70kg×0、018/200g=X mg/kg×70kg×0、018/0、2kg=6、3 X mg/kg、S20jLyb C、以上述方法类推可得到其她动物与人得剂量换算关系,如下表: D、 2.体表面积法: 原理:根据能量代谢原理,人与动物得向外界释放得能量与体表面基本成正比得关系。很多研究指出:基础代谢率、热卡、肝肾功能、血药浓度、血药浓度_时间曲线得曲线下面积(AUC)、肌酐(Cr)、Cr清除率、血液循环等都与体表面积基本成正比,因此按照动物体表面积计算药物剂量比体重更为合理。 B.转换得公式为:a动物得体表面积/b动物得体表面积=a动物得给药剂量/b动物得给药剂量。 如:

(完整版)人与动物之间的给药剂量换算

人与动物之间的给药剂量换算 科研实验2010-03-03 18:43:23阅读1203评论5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一、等效剂量系数折算法换算 第二、体表面积法换算 第三、系数折算法与体表面积法的比较 第四、系数折算法的相对误差 第五、小孩与成人的剂量换算 第六、少常用实验动物剂量间的换算 第七、不同给药途径间的剂量换算 第八、LD50与药效学剂量间的换算 下面我来简单说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在实验中估算一种药物或化合物的使用剂量的时候,差不多是来源于两条途径: 一是查文献,参考别人使用的剂量。有时有现成的,可直接用。有时没有我们所用动物的剂量,但有其它实验动物的。也有的是有临

床用量的,但没有实验动物的。这样,我们就得进行换算。这是我们今天要谈的这种方法。 另一种方法就是根据自己或文献上有关急性毒性的数据来进行估算,以期采用合适的剂量。一般参考数据是LD50。至于该选择LD50的多少分之一来作为参考剂量,众说纷纭。这个我们再另题讨论。 下面我来说一说用第一种方法进行如何换算。 目前我们大多数人用的方法,是参考徐叔云教授主编的《药理实验方法学》。在其附录中有一个表,列出了人和动物间按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值。这个表,几乎被药理专业的人们奉为经典,一直在科研中沿用。 表如下所示

请注意最后一行,这个就是我们通常用到的。把人的临床剂量转换为实验动物的剂量。 试着换算一个。 如:人的临床剂量为X mg/kg , 换算成大鼠的剂量: 大鼠的剂量=X mg/kg×70kg×0.018/200g=X mg/kg×70kg×0.018/0.2kg=6.3 X mg/kg. 这也就是说,按单位体重的剂量来算,大鼠的等效剂量相当于人的6.3倍。 在这里,我们要看到每种动物的体重(包括人),在上表中以蓝色显示的。还要注意到折算系数,也就是表中以红色所示的。将人的剂量转换成哪种动物的,就在相应的动物那一列下找到与人的相交的地方的折算系数,将剂量乘以折算系数,再乘上人的体重与那种动物体重的比值。注意体重的单位要化成一致。这个折算系数是以上表中蓝色所示的标准体重计算得来的。 依此类推,我们可以算出小鼠、豚鼠等其它动物剂量与人的比值。 各常用实验动物折算系数的验证如下: 小鼠体型系数:0.06标准体重:20g=0.02kg

阿片类镇痛药=最实用

阿片类镇痛药 第一节:概述: 疼痛是一种因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痛苦感觉,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甚或心血管和呼吸方面的变化。——它既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提醒机体避开或处理伤害,也是临床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 剧烈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紧张不安等情绪反应,还可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 甚至诱发休克。 控制疼痛是临床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之 躯体痛(Somaticpai n):快痛、慢痛,对机械性、化学性、炎症性、温度性刺激均敏感。内脏痛 (Visceral pai n):对牵张、炎症刺激敏感。 神经痛(Neuropat hi c pai n):多由神经损伤或兴奋性增高引起,呈发作性或持续性,一般镇痛药无效。 躯体疼痛分两类: 快痛(剧痛): (Fast pain, acute pain, sharp pai n) 尖锐而定位清楚的刺痛,刺激时立即发生,撤除刺激立即消失。 由A S -类纤维传导。 慢痛(钝痛)(chro ni c pa in, sl ow pa in, blunt pain) 定位不明确的烧灼痛,发生较慢,持续时间较长。 疼痛除了使患者感受痛苦外,常伴有情绪、心血管和呼吸等方面的变化。剧痛常引起失眠或其它生理机能的紊乱,甚至引起休克。由无髓鞘的G类纤维传导。

阿片那 与疼痛产生有关的物质: 绝大多数情况下,伤害性神经末稍的有效刺激即为化学物质, 包括: 神经递质类(5-HT 、组胺、ACh )、 激肽类(缓激肽、赖氨酰缓激肽)、 代谢产物(ATP 、ADP 、H+、K+)、 前列腺素类(PGE2)、 辣椒素(Capsai ci n )。 与疼痛传导有关的神经递质和调质: 许多物质参与了痛觉信号的传递和调控过程,包括: 神经肽类:P 物质(SP )、神经激肽(NKA 、NKB ) 经典递质类:Gu )、GA3A 、5 — HT 、 NA 腺嘌呤. 阿片肽类(opi oi d pept i des )亮氨酸脑啡肽、甲硫氨酸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 内吗啡肽等。 镇痛药(Analgesics )是一类在不影响意识和其它感觉的情况下,能选择性地缓解或 消除疼痛及伴有的不愉快情绪(恐惧、紧张、不安等)。 镇痛药按其作用机制、缓解疼痛的强度和临床用途可以分为两大类。 其一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缓解疼痛的作用较强,用于剧痛的药物,在镇痛时, 意识清醒,其它感觉不受影响,但能成瘾,这类镇痛药称为麻醉性镇痛药。 其二是作用部位不在中枢,缓解疼痛作用较弱,多用于钝痛(如头痛、牙痛等), 同时具有解热、抗炎作用一解热、镇痛、抗炎药。 镇痛药的分类: 根据药理作用机制分类(分为三类): (1). 阿片受体激动药: 吗啡、可待因、哌替啶(度冷丁)、芬太尼等 (2).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 喷他佐辛等; (3). 其他镇痛药: 曲马朵、布桂嗪(强通定)、延胡索乙素。 临床常用药物来源分类: * h- I 1■ -b.^i IT J SP SP rr 存冲动传人側内 SP 航元

给药剂量换算

二.不同动物给药剂量的换算: 1.折算系数法: A.根据徐叔云教授主编的《药理实验方法学》中人和动物体表面积比值剂量表。 对此表说明:a.此表所得到的比值是根据体表面积计算出来。 b.所有的比值都是根据点对点的关系计算出来的,即质量完全按照蓝色数字计算出来的,如果质量有所改变时,对比值将会造成一定的偏差。 c.表中数据的值=横栏动物的重量*给药剂量/竖栏动物的重量*给药剂量。 d.给药剂量一般用mg/kg为单位,对于临床给药剂量有时单位为每天服用Xmg,要进行单位转换。如:质量为70kg的人每天服用50mg药物,应该如下转化:50mg/70kg= 0.7mg/kg B.根据上表进行剂量换算的方法: 如:给人的荷叶临床剂量为x mg/kg,(X=200)换算成大鼠的剂量:(200g)大鼠的剂量=x mg/kg×70kg×0.018/200g=X mg/kg×70kg

×0.018/0.2kg=6.3 X mg/kg 大鼠的剂量=6.3X200=1260mg/kg 所以按0.2ml/20g给药时,需制备成0.126g/ml(低剂量组)和 0.378g/ml(高剂量组)浓度的浓缩水煎剂。 C.以上述方法类推可得到其他动物与人的剂量换算关系,如下表: D. 2.体表面积法: A.原理:根据能量代谢原理,人和动物的向外界释放的能量与体表面基本成正比的关系。很多研究指出:基础代谢率、热卡、肝肾功能、血药浓度、血药浓度_时间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肌酐(Cr)、Cr 清除率、血液循环等都与体表面积基本成正比,因此按照动物体表面积计算药物剂量比体重更为合理。 B.转换的公式为:a动物的体表面积/b动物的体表面积=a动物的给药剂量/b动物的给药剂量。 如: C.体表面积=体型系数*体重2/3. 各动物的的体型系数如下表:(认为可能根据一定的经验数据总结出来)

阿片类镇痛药的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理

阿片类镇痛药的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理 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方法的选择,只有正确认识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才能安全有效地使用镇痛药物,才能制定出最适合每一个患者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镇痛药物或药物组合的药理作用。 阿片类镇痛药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用药初期及过量用药时,而非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则常发生于长期持续用药一段时期后。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是暂时性或可耐受的反应,只有便秘可能长期持续存在。防治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疼痛治疗本身同样重要,应把预防和处理阿片类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的措施视为镇痛治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便秘 便秘是阿片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大多数患者需使用缓泻剂预防便秘。患者不会因长期用药而对阿片类药物的便秘不良反应产生耐受,因此,便秘不仅出现于用阿片类药物初期,而且还会持续存在于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的全过程。某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出现恶心呕吐往往还可能与便秘有关,通畅大便则可能缓解这些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因此,预防和治疗便秘不良反应始终是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时不容忽视的问题。医师一旦为患者用阿片类镇痛药物,就应该同时用预防便秘的缓泻剂。 1. 预防①多饮水,多摄取含纤维素的食物,适当活动;②缓泻剂:适量用番泻叶、麻仁丸或便乃通等缓泻剂。应告诉患者如何根据个体情况调节饮食结构、调整缓泻剂用药剂量,并且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如果患者3 天未排大便就应给予更积极的治疗。 2. 治疗①评估便秘的原因及程度;②增加刺激性泻药的用药剂量;③重度便秘可选择其中一种强效泻药( 容积性泻药) :硫酸镁30~60ml ,qd ,比沙可

啶2~3 片,qd ,比沙可啶直肠内灌肠,qd ;乳果糖30~60ml ,qd :山梨醇30ml ,q12h ,连用3 次,继后必要时重复用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