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把洪湖城区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把洪湖城区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把洪湖城区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把洪湖城区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把洪湖城区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戴刚年委员

根据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在洪湖的讲话(《鄂办通报》第46期)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精神,洪湖市委、市政府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新一轮长江经济开放开发是洪湖最难得发展机遇的共识,确定了将洪湖市打造成我省长江经济带武汉至荆州段重要节点城市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动员部署、规划论证、重大项目筹划等前期工作。

一、洪湖市具备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客观条件

(一)洪湖市在长江经济带上具有十分重要的“节点”作用

洪湖市域长江岸线达135公里,占全省长江岸线总里程的12.7%,是全国长江岸线最长的县市。随着荆岳长江大桥建成、随(州)岳(阳)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洪湖城区与岳阳将构成半小时经济圈,将洪湖市打造成节点城市,有利于在这一江段与岳阳展开合作与竞争,共同打造“长江中游经济带”。

洪湖港口是全省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港口。洪湖港口历史地位较高,与鄂州港、黄州港、宜都港、枝江港等一起并列为“重要港口”。洪湖还是江汉平原和洞庭湖重要的水运枢纽,是连接武汉新港、岳阳港、荆州港的重要通道。洪湖紧临湖北长江经济带龙头——武汉市,随着汉洪高速、东荆河大桥、洪利高速和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港口建设的推进,洪湖和武汉将联成一体,且处于武汉和荆州之间,便于发挥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作用。

洪湖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长江岸线资源和毗邻武汉的地理优势,积极建设集约化、规模化的大型深水码头,发展临港经济,努力形成以长江港口岸线为主体,以内河湖泊港口为补充,水陆互换、江湖并驱的港口城市格局。目前洪湖市已经委托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着手编制洪湖新港和旅游码头、新滩工业园区码头的控制性规划,启动了港口码头建设的相关前期准备工作。

(二)洪湖的城市功能不可替代

1、洪湖是享誉世界的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价值无可比拟。洪湖大湖有348平方公里,湿地生态良好,被称为中国的“中南之肾”。其高等底栖动植物数量名列全国第一位,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不可替代。特别是洪湖地处整个四湖流域的末端,而又位于武汉的紧上游,是大武汉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供给区。

2、洪湖是红色之都,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和教化功能。洪湖市人民政府驻地为新堤,早在1926年10月国民政府设立“新堤市”(同年设立的还有“汉口特别市”)是革命老区和革命根据地,一直是仙洪地区中心。新堤与汉口、沙市、宜昌、沙洋、樊城、老河口、武穴并列为湖北省“八大重镇”。洪湖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精典旅游区,已成为享誉中外的品牌,每年到洪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人数以万计。

3、洪湖是我省重要的旅游节点城市。洪湖拥有湿地生态、红色旅游、三国文化、地热温泉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洪湖大湖水域辽阔,四季景观变幻特色鲜明,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洪湖蓝田风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每年吸引众多游客。目前洪湖正在积极策划开发“洪湖岸边是家乡”湿地生态旅游城,并积极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4、洪湖是全国水产之都和石化设备之乡。洪湖市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大小湖泊103个,素有“百湖之市”称号。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70万亩,水产品产量30多万吨,居全国第一位。水产品种类丰富,品质优良,是名副其实的水产之都。同时洪湖还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林生产基地。在府场经济开发区,形成了以化工填料、压力容器、空冷器等为主的石化装备产业群,集聚企业100多家,是全省首批52家重点产业集群之一。

(三)洪湖中心城区综合实力较强

近年来,我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服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城市建设,城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品位逐步提升。

1、城市功能分区定位合理。按照洪湖市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洪湖市江河港口建设总体规划,确定了“西改东扩加北延”的城市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以城东新区为主的工业、行政、文化、物流中心,以城西老区为主的商贸中心,以城北沿湖为主的旅游、休闲、服务中心。目前中心城区常住人口19.3万人,建成区面积达24平方公里。

2、市政设施日趋完善。城区现有主次干道总长280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14.06平方米。建有各类下水道90公里,排水管网密度达每平方公里4.5公里,建有自来水厂两座,日供水能力10万吨,供水管网总长105公里,供水普及率达100%,建设了一座日处理能力达7万吨的现代化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达92%。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57.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52平方米。

3、商贸和文体发达。城区现有中百仓储等大型购物商场10个,水产品、农资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6个,文博休闲设施齐全。全市各类学校225所。

4、城市管理精细。城区清扫频率,城区120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垃圾保运率均达100%。加大城管力度,先后开展了“禁麻”、“禁鞭”、“禁白”活动,同时实行夜市、建材等划行归市,市容市貌显著改善。

5、城市规模较大。从经济实力看,洪湖市新堤街办在全市106个乡镇街办中名列第一,洪湖市中心城区新堤在6个县市中名列第一。从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来看,有在全省县市少有的体育馆和运动中心,有县市最早投入运营的污水处理厂和正在建设的垃圾处理厂,有二个可容纳数万人的市民广场和县市唯一的江滩公园,有全国闻名的中医院和全省重点职业技术学院,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环境条件优于大多数县市。从城市人口规模看,2008年末洪湖城区人口达到19.3万人,高于荆州市在此江段的同类城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4平方公里,超过第二位监利县容城镇4平方公里。

(四)《湖北省城市体系规划》对洪湖定位较高

在《湖北省城市体系规划(2001—2020)》对全省包括武汉在内的36个设市城市进行的综合评价中,洪湖列第23位,规划到2020年将洪湖与孝感、咸宁、恩施、随州、天门等9个城市一起打造为40—50万人(指城区人口)的中等城市。该《规划》已于2003年8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实施,是目前我省关于城市定位法律效力最高的法规。因此,到2020年洪湖依照该《规划》必须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等城市。

基于以上理由,在湖北长江经济带的相关规划尤其城镇体系规划中,应明确将洪湖市定为40万人以上的中等城市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并加以重点扶持。

二、抓住重大机遇,做强洪湖区域板块

洪湖作为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圈的交结点,在长江经济带中的位置尤显重要。同时,洪湖作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仙洪新农村试验区的主战场,正在向深化农村改革的试验区、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行区大步迈进。我们决心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和经验,抓住“一带两圈”的重大机遇,统筹洪湖区域发展,努力把洪湖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休闲度假基地、石化设备制造基地和武汉的生态卫星城,建设成农村两型社会的示范区和长江经济带的节点城市。

——着力建设区域综合交通网络,推进“连湖通江达海”,把洪湖建设成长江经济带上名副其实的港口城市。把洪湖作为重要节点城市和区域交通枢纽,重点提升洪湖在京珠线、长江线中的地位,发挥洪湖作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结合部的作用,在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和长江港口及内河航运的同时,积极争取将洪湖纳入铁路网。

洪湖位于荆州至武汉的长江岸线的中间,历来是洞庭湖平原与江汉平原水运经济的结合部,是武汉、荆州、岳阳三大城市的经济交汇地,且有建设深水港码头的优越条件。因此,发挥水运优势,发展港区经济,是洪湖打破交通瓶颈制约的重大战略抉择。为此,我们将重点建设“两港一网”。两港,就是重点建设洪湖新港、新滩港区。“一网”就是将洪湖尽快纳入全省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加快洪利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形成武汉——洪湖——监利的江北高速通道。改造

升级仙洪公路,使其全线成为一级公路。推进城市圈快速通道(外环)和洪湖境内的跨江大桥,争取其靠近洪湖主城区。)实现江南江北直达、水陆互联互换。

——重点开发以三大园区(府场曹市经济开发区、洪湖经济开发区、新滩新区)为载体的现代制造业区,提升石化装备、水产加工等重点产业的集聚度,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抓住武汉中心城区制造业向周边扩展转移的时机,以园区为载体,以产业协作配套为重点,推进洪湖工业集中办企业向集中做产业转移。重点扶持培育石化装备制造、水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加工、生物质能源生产、汽车零部件加工五个成长型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的精品名牌。洪湖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纺织服装产业,府场曹市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石化装备制造业,新滩新区按照重点承接武汉地区产业转移,推进产业协作配套。

——优化开发以三大区域(中心城区、乌林三国文化旅游及温泉度假区、瞿家湾红色生态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的生态旅游、生态宜居区,把洪湖从季节性、区域性、过境性旅游景区提升为享誉世界的优秀旅游城市。发挥洪湖联结两圈旅游的区域功能,做大做强洪湖旅游业。加快“洪湖岸边是家乡”湿地生态旅游城项目建设,尽快启动洪湖围堤整治、大湖清淤及通湖路、码头、排污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瞿家湾旅游名镇建设,抓紧完成洪湖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推动蓝田生态旅游提档升级。加速乌林温泉项目开发。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国土整治项目,大力开发滨湖、峰口等地的“农家乐”、“渔家乐”乡村旅游产品,大力开发新堤、小港等地的观光农业和观光渔业;加强旅游集镇建设和旅游环境整治,打通“乌林—汊河—瞿家湾”旅游通道。切实加大旅游宣传力度,精心打造洪湖旅游文化品牌。

——适度开发以“七大板块”和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区,把洪湖从传统农业区提升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湿地生态城。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继续抓好粮食、油料、棉花、水产、畜禽、蔬菜、林业等特色板块建设,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化、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大格局。坚持把打造龙头企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打造好水产龙头企业,进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保护和利用好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突出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突出发展现代渔业,突出发展生态旅游业,突出建设宜居城市,努力建成“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新农村建设的试验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

——实施东进战略,建设武汉的卫星城。抓住武汉城市圈建设的重大机遇,发挥洪湖与大武汉地理相近、人缘相亲、产业相连的优势,加快汉洪高速和港口建设,打造洪湖至武汉的一小时交通网,积极参与大武汉的产业分工和配套协作。重点建设好洪湖与武汉相连的节点城镇——新滩镇,使其成为荆州和洪湖对接武汉的门户和产业转移基地,以此为起点向洪湖沿江推进。将乌林纳入城区发展规划,调整城区布局,加快东扩进程,实现石码头组团和三国旅游度假区的一体化。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夯实节点城市的基础。

三、创新工作机制、推动科学发展

“两圈一带一区”四大区域战略集于一个县市,全省唯一。我们将抓住机遇,着力向内使劲,加大机制体制创新的力度,努力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成果。

1、以规划为先导,科学谋划洪湖区域发展。强化洪湖优势和特色,着眼区域整体发展,按照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整体部署,高起点编制洪湖区域总体规划。拟请中科院、省社科院等知名专家学者在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一个有前瞻性的科学规划,明确洪湖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区域定位,推进基础设施、区域市场、城乡建设、产业布局和生态环保一体化,为洪湖发展指明方向。

2、加强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一是以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建设为平台,继续加强与武汉东湖高新区、武汉开发区的区市协作,积极谋划建设异地产业园。把大江、大平原、大武汉和大洪湖组合起来,规划建设汉洪沿江生态观光农业带,努力形成汉南至洪湖的百公里绿色经济景观长廊。切实推进洪湖石化设备产业群参与武汉石化产业分工与协作,打造大武汉的产业配套和转移基地。二是加强与咸宁、赤壁的旅游合作,打造赤壁—乌林大景区,打通三国旅游线,形成集生态休闲、红色教育、三国文化于一体的旅游新格局。三是与仙桃、监利共同打造跨区域的新农村试验区,探索建立促进农村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

3、实施资本经营,千方百计拉动投资。一是加快蓝田化债重组步伐,盘活蓝田资产。二是发挥洪湖农场集体经济和组织化优势,盘活土地资源,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工业。三是搞好洪湖长江岸线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发展内河航运,争取将其纳入省和国家开发重点项目。四是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快城区东扩进程。按照城市资本运营的理念,重点抓好武装部搬迁、工会和电影公司改造、新堤办事处洪湖浪米业和老一中联片开发、化肥厂拆迁、大市场升级改造项目,为城市建设增加内需动力。

4、创新领导体制,推进可持续发展。把“两圈一区一带”作为一个工作整体进行安排部署,成立联合领导小组和常设办事机构,统筹协调,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充分利用大武汉的智力资源,聘请一批专家学者作为洪湖的顾问,定期请他们到洪湖调研指导和献计献策,运用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力量,提高洪湖科学发展的水平。探索建立绿色GDP目标考核体系,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推进湿地修复工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和生态循环园区,建设生态文化,创建生态城市,让洪湖成为武汉城市圈和长江经济带最具品牌价值功能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5、以试验区为载体,探索“两型”社会建设新路。以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为主战场,以生态洪湖建设为主线,在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建设优势产业板块基地、开展涉农资金整合、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奖补政策与管护结合(“林渠结合”和“林路结合”)、农村“迁村腾地”和居住小区建设、建立乡村便民服务网络体系等方面积极试验,大胆改革。认真组织实施《推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确保省管的三个综改项目试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试点、循环生态农业园区试点、湖泊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努力探索建立适应农村

“两型”社会建设的新体制和机制,为全省农村“两型”社会建设创造新经验、新模式、新成果。

洪湖是省委、省政府实施“一带两圈一区”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和重点区域,正处在弯道超越的关键期和加速发展的黄金期。把洪湖建设成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是洪湖发挥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努力把洪湖建设成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为全省和荆州市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作出应有的贡献。

考试答案长江经济带

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1.下列选项中,属于长江经济带的“多点”的是()。(10.0分) A.三大城市群 B.沪昆南翼和沪蓉北翼 C.城市群之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D.沿江发展轴 我的答案:C√答对 2.()就是根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持自然本底、保障生态系统完整和稳定性等要求划定的生态保护边界。(10.0分) A.生态功能区 B.生态保护红线 C.“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 D.产业布局 我的答案:B√答对 3.划分功能区就是适合开发的地区(),承载更多的产业和人口,而不适合开发的地区加强保护,减少人类活动,限制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10.0分)

A.加快发展 B.加强服务 C.注重GDP指数 D.强调工业 我的答案:A√答对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三极”的是()。(10.0分) A.长三角城市群 B.长江中游城市群 C.成渝城市群 D.京津冀城市群 我的答案:D√答对 1.空间规划应实现“多规合一”,合理“确定三区”,“三区”指的是()。(10.0分)) A.城乡建设区 B.农业发展区 C.生态保护区 D.工业集聚区 我的答案:ABC√答对

2.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10.0分)) A.东 B.西 C.南 D.中 我的答案:ABD√答对 1.“多规合一”,是指将经济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交通规划三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2.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建立长江干流上中下游、支流上中下游、相邻省市、关联产业、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等之间的横向生态补偿制度。(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生态保护红线就是根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持自然本底、保障生态系统完整和稳定性等要求划定的生态保护边界。(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在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长江经济带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物流运输发展、人口文化水平、城市化等方面的区域差异表现,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协调黄金水道和综合交通建设,协调区域经济与流域经济,整合升级产业结构体系,发挥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作用,整合和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区域政策的背景下,长江沿岸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由于长江跨越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基础和国家梯级发展战略的综合影响下,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在生态环境、现代化水平、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和财富占有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转型、区域竞争日益激烈、资源环境问题日益恶化的背景下,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作用。 1。长江经济带的含义和战略意义(1)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属于流域经济。流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种依托大江大河的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可分为流域经济、机场经济、港口经济、陆桥经济或渠道经济等)。根据运输方式)。它既具有区域经济的一般属性,又具有“水资源”的特殊属性。此外,“长江经济带”在空间形态上是一个“带”,具有不同于“圈”、“群”等其他空间

形态的经济特征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流域经济带是发达国家的经济走廊和经济中心,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德国的莱茵河流域等。(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五个有利于”: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大腹地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优化长江沿线产业结构和城市化布局,形成上下游互补合作互动格局,建设陆海对外开放新走廊,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战略布局来看,今年中央政府提出了两大战略:京津冀与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一个强调“经济圈”,另一个强调“经济带”这两大战略各有其特殊的战略意义京津冀协调发展是一个大城市圈和世界级城市群。长江 199经济区覆盖了中国40%以上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XXXX长江经济带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95.24亿元,是1992年的26倍多。它是中国钢铁、汽车、电子和石化等现代工业的聚集地。大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居全国第一,长江沿岸9个省市的粮、棉、油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使金融、信息、电子商务、物流、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2)城市化 长江经济带由1/3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3/8的城市群和区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组成,是中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形成的重要支撑然而,在XXXX,长江经济带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为52.5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3.73%长江经济

打造长江经济带六大建议

2014-09-04 08:57 收藏分享到: 打造长江经济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及国内经济调整发展趋势,促进“东中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培植经济增长极的重要举措;也是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和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更是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相协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笔者认为,要使长江经济带在我国新一轮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必须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坚持”:坚持用科学高端规划引领,优化发展空间与布局;坚持以新型战略、科技服务、生态环保产业为支撑,增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挖掘发展的内在活力;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依托,增强发展的支撑与动力;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能力。 打造长江经济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和国内经济调整发展趋势,促进“东中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培植经济增长极的重要举措;是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再就业和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是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及发展模式,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要使长江经济带在我国新一轮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必须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坚持用科学高端规划引领,优化发展空间与布局 打造长江经济带,规划应先行,科学论证,统筹制定长江流域全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产业分工布局和优化升级发展规划;长三角龙头开发、开放发展规划;上海至成都、上海至昆明“两横轴”发展规划;“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和“上中下”三大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上海、南京、武汉、成都四大城市发展规划;现代新型战略产业体系和“水陆空铁公管”多位一体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科技医药卫生创新体系、生态旅游、绿色环保、低碳和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城乡居民基本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等发展规划。力争做到各项规划相互补充衔接、完善配套,最终形成区域统筹、产业互补。 建议国家及有关省市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家咨询团队和智力信息服务中心。主要由对长江经济带有深入研究和高见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和行政管理人员等组成,专门负责对长江经济带建设规划、环境、项目论证等评估、验收,工程质量监测考评,政策法规研究建议、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科技创新攻关、技术人才培训等,努力为建设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综合系列服务。 二、坚持以新型战略、科技服务、生态环保产业为支撑,增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应立足长江经济带优势与发展基础和潜力,发挥各区域产业特色,集成优化长江流域产业体系,促进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产业分工互补、差异发展。要在省市之间形成合理分工,衔接配套的产业布局和层次有序的产业链条,联手推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形成布局匹配、衔接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

浅谈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现状

浅谈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现状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长江经济带已成为我国“经济、人口、城市密集”的关键性发展轴线,在我国“两横三纵”空间格局中占据核心位置。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体系发展现状并不乐观,急需采取针对性措施优化城镇体系,进一步提高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水平。文章多层次客观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现状,探讨了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策略。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现状 一、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现状 (一)空间分布不合理,交通体系不完善,运行成本较高 在新形势下,长江经济带西部、成渝城市群等不断形成发展,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多样化产业迅猛发展,比如,物流业、服务业、工业。但在多种因素作用下,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空间分布不科学,交通体系不完善,交通现状不乐观,尤其是中西部地带,影响各类物品的运输。同时,超过70%的物品都需要借助“黄金水道”,才能顺利实 现长距离运输,将其及时运输到中部地带并出海,其空间运行成本大幅度增加,不利于提高货物运输经济效益。此外,

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人才等,长江经济带无法处于健康稳定发展中,如何有效改变三大地带不平衡发展状态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各省市城镇化发展差距明显 在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过程中,各省市城镇化发展差距日渐明显,上海、江苏等省市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有着较大的人口密度,较多的城镇人口,在长江经济带中占据关键性位置,特别是上海地区,四川、云南等省份有着广阔的地域面积,但其人口密度并不高,城镇入口也不多,城镇化水平较低,尤其是贵州地区。 (三)东中西部城镇化水平平发展不平衡 在新形势下,长江经济带总人口明显增加,尤其是城镇人口,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截止2014年,已达到54.2%。和过去相比,三大地带总人口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城镇人口却大幅度增加,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增加人数多于东部地区。在城镇化率方面,东部地带远远高于全国城镇化水平,但中西部却没有得到全国平均城镇化水平,尽管增加的城镇人口多于东部地区,也就是说,东中西部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 二、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策略 (一)构建立体化交通体系 在发展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中,相关部门必须合理规划其发展空间,构建立体化交通体系,优化完善长江经济带交

以长江经济带建设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_夏永祥

通体系建设、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对外开放、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创新等重大使命。 一是建设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积极发挥长江黄金水道这一交通大动脉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中西部地区广阔腹地发展。建设重点:加强航道疏浚治理,增强长江运能,促进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健康发展;以沿江重要港口为节点和枢纽,统筹推进水运、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网集疏运体系建设;依托交通设施,布局建设一批临港经济区、临空经济区和飞地产业园,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二是建设长江产业集聚走廊。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沿江地区转型发展。建设重点: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加快沿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推进长三角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大“板块”的产业联动发展,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依托沿江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促进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三是建设长江新型城镇集聚走廊、生态城市带。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三大城市群建设,推进长江经济带城镇发展,提升城镇生态质量。 四是构建长江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实施东西双向开放战略,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对外经济走廊,促进东部沿海地区深度开放,促进长江上中下游联动开放发展、沿海——沿江——沿边协同开放发展,促进中国和巴基斯坦、印度、缅甸等周边国家合作发展,促进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联动发展。 五是建设长江生态走廊。将长江生态安全置于突出位置,处理好发展和保护二者关系,避免产业转移带来污染转移;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做好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和保护;在全流域建立严格的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控制污染排放总量,促进水质稳步改善,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永续利用。 六是构建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在制度安排上,成立国家层面的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委员会,统筹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建设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全流域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区域间互动合作机制,完善长江流域大通关体制,更好发挥市场对要素优化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作者简介:吴传清,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武汉430064)。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陆大道院士基于“点轴理论”,提出了“T字型开发模式”,认为作为我国黄金水道的长江,无疑应该是我国国土开发和区域经济布局的一条重要的一级开发轴线,这一构想被国家所采纳。1992年,邓小平在南行讲话中说:“回过头看,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中共十八大后,在谋划和打造全国区域经济新棋局的过程中,长江经济带再次被提到了重要位置。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5月份在重庆等地考察时,都对建设长江经济带寄予厚望,做出了具体部署。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功能和意义是多重的,其中,促进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缩小三大地区的发展差距是一个重要方面。 一、长江经济带是促进东中西三大区域 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和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基于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1992年,邓小平对调控我国区 以长江经济带建设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夏永祥 谋划中国经济发展新棋局(六篇) 47 DOI:10.14017/https://www.wendangku.net/doc/8a6430846.html,ki.2095-5766.2014.04.020

2020继续教育: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三极”的是()。(10.0分) A.长三角城市群 B.长江中游城市群 C.成渝城市群 D.京津冀城市群 2.长江经济带的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10.0分) A.30 B.80 C.40 D.60 3.()就是根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持自然本底、保障生态系统完整和稳定性等要求划定的生态保护边界。(10.0分) A.生态功能区 B.生态保护红线 C.“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 D.产业布局

4.划分功能区就是适合开发的地区(),承载更多的产业和人口,而不适合开发的地区加强保护,减少人类活动,限制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10.0分) A.加快发展 B.加强服务 C.注重GDP指数 D.强调工业 2.在“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中,“划定三线”指的是()。(10.0分)) A.城市建设红线 B.基本农田红线 C.交通设施红线 D.生态保护红线 1.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建立长江干流上中下游、支流上中下游、相邻省市、关联产业、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等之间的横向生态补偿制度。(10.0分) 2.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要按照产业集聚、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引导企业向园区、园区向城市和城镇集中,拉动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镇转移。(10.0分)

3.“多规合一”,是指将经济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交通规划三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10.0分) 4.制定更加科学公平的生态补偿机制,要充分考虑生态区流域面积、水源保护的数量和质量等关键因素,制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保护成本、损失评估等量化指标和绩效考评体系。(10.0分)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樊辰光 摘要:经过30年的蓄势和呼吁,长江经济带终于在近日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两横三纵”中的重要主体,同时伴随着沪汉蓉铁路大通道的打通,长江经济带将在促进“两头”开放开发,协调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尤为显著,本文将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根据不同测度指标从动态和静态方面分析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其变化趋势,为未来区域经济开发提供有益探索。 关键字: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差异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国外,发达地区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依托沿岸沿线水路交通物流为基础的流域经济体系,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经济带和西欧的莱茵河经济带。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水系,是美国内河航运的大动脉,其干流流经美国各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美的16.4%,加上俄亥俄河和密苏里河流经各州分别占11.9%和4.4%,三者合计共占29.2%。而莱茵河则是西欧第一大河,是世界上航运最繁忙的河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运输大动脉之一。它还哺育了德国的现代化工业区鲁尔区,通过一系列运河与其他大河连接,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水运网,使其成为工业生产区域的主轴线。现在有1/5的世界化工产品是在莱茵河沿岸生产的。在国内,坚持稳步推进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协同发展的指导下,提出以重要水陆交通为依托的“两横三纵”国土开发格局,而长江经济带则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横,它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然而,包含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川,云南等9省2市在内的长江经济带尚处在转型升级

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2020考试

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考试 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长江经济带的“多点”的是()。(3.0分) A.三大城市群 B.沪昆南翼和沪蓉北翼 C.城市群之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D.沿江发展轴 我的答案:C √答对 2.长江中上游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要借鉴()模式,立足当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严格禁止污染型产业转移,切实防止出现污染转移和环境风险聚集。( 3.0分) A.负面清单管理 B.合同能源管理 C.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D.“智慧+”环境监管 我的答案:A √答对 3.()是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的主要载体,而且主导作用还在进一步强化。(3.0分) A.三大城市群 B.沪昆南翼和沪蓉北翼 C.沿江发展轴 D.城市群之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我的答案:A √答对 4.长江经济带的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3.0分) A.30 B.80 C.40 D.60 我的答案:C √答对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三极”的是()。(3.0分) A.长三角城市群 B.长江中游城市群 C.成渝城市群 D.京津冀城市群 我的答案:D √答对 6.长江经济带的面积约()万平方公里。(3.0分) A.150

B.205 C.301 D.508 我的答案:B√答对 7.下列选项中,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两翼”的是()。(3.0分) A.城市群之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B.沪昆南翼和沪蓉北翼 C.沿江发展轴 D.三大城市群 我的答案:B √答对 8.长江经济带的规划范围,包括()个省市。(3.0分) A.12 B.15 C.9 D.11 我的答案:D √答对 9.()就是根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持自然本底、保障生态系统完整和稳定性等要求划定的生态保护边界。(3.0分) A.生态功能区 B.生态保护红线 C.“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 D.产业布局 我的答案:B √答对 10.划分功能区就是适合开发的地区(),承载更多的产业和人口,而不适合开发的地区加强保护,减少人类活动,限制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3.0分) A.加快发展 B.加强服务 C.注重GDP指数 D.强调工业 我的答案:A √答对 多选题 1.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4.0分)) A.东 B.西 C.南 D.中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摘要】以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为背景,总结地区差距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物流运输发展、人口文化水平、城镇化等方面的表现,提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关键是要统筹黄金水道与综合交通建设、协调行政区经济与流域经济、整合并升级产业结构体系、发挥新型城镇化支撑作用、整合与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现状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地区政策推进的背景下,长江沿岸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长江横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基础及国家梯级开发战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不仅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地区发展在生态环境、现代化水平、城镇化程度、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及财富占有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转型、地区竞争日益激烈、资源环境问题日趋恶化等背景下,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有利于发挥长江经济带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作用。 一、长江经济带的含义及战略意义 (一)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属于流域经济,流域经济是特殊形态的区域经济,是依托大江大河的区域经济( 依运输方式区域经济可划分为流域经济、临空经济、港口经济、陆桥经济或通道经济等) ,既有区域经济的一般属性,也有“水资源”的专门属性;此外,“长江经济带”在空间形态上是“带”,与“圈”和“群”等其他空间形态具有不同的经济特性。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流域经济带是各国发达的经济走廊和经济中心,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德国的莱茵河流域等。 (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五个有利于”: 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有利于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有利于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 从国家谋划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来看,今年中央提出了两大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一个讲“经济圈”,一个讲“经济带”。这两个大战略各有其特殊的战略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是讲大城市圈,世界级的城市群;长江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全文完整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6 年 6 月 目录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为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特制定本规划,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性、约束性文件。 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由以上海为核心、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主要分布于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格局的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 市,国土面积21.17 万平方公里,2014 年地区生产总值12.67 万亿元,总人口1.5 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 2.2%、18.5%、11.0%。 规划期为2016—2020 年,远期展望到2030 年。 图 1 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图 第一章规划背景 长三角城市群正处于转型提升、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立足现有基础,针对突出矛盾和问题,紧紧抓住重大机遇,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实现更大跨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 第一节重大意义 以改革创新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 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是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全面

2019-2020学年高考地理热点问题探究(4)《 长江经济带》预测演练(含答案)

2019-2020学年精品地理资料 2019.7 长江经济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5年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图时提到,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长江经济带成为新一轮三大区域经济战略之一。据此并读“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回答1~2题。 1.长江经济带要依托黄金水道发展,是因为长江运能大、成本低、能耗少,可发展江海联运和干支直达运输。影响长江运能大小的水文、水系特点是( ) A.多支流、多峡谷、多湖泊 B.落差大、含沙量小、不结冰 C.水量大、江阔水深 D.汛期长、多宽而浅的“U”形谷 [解析]多支流、多湖泊对发展江海联运和干支直达运输有利,但多峡谷不利;含沙量小、不结冰对航运有利,但落差大不利;汛期长说明水量大、水位高的季节有利于航运,但宽而浅的“U”形谷不利于通航;所以水量大、江阔水深的水文、水系特点是影响长江运能大的主要因素。 [答案] C 2.近日,国务院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其三个中心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A.长江航运中心 B.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C.传统工业基地 D.甘蔗、花卉生产基地 [解析]长江中游城市群三个中心城市是武汉、长沙、南昌,读图可知,只有武汉是长

江航运中心和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基地;三个城市附近都不适合种植甘蔗;三个城市都是所在区域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答案] B 下图为长江经济地带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经济地带( ) ①Ⅰ轴、Ⅱ轴分别沿河流、铁路线分布 ②Ⅱ轴较Ⅰ轴经过地区地势平坦、地价较低 ③M区能源供需不平衡,需要从外区调入 ④N区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环境质量优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图中Ⅰ轴沿长江分布,Ⅱ轴沿沪杭、浙赣、湘黔等铁路线分布;Ⅱ轴经过江南丘陵,地势有一定起伏;M区为长江三角洲,该区域能源供给较少但需求量大,需要从外区调入;N区传统工业发达,环境质量较差。 [答案] A 4.为扩大就业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产业转移过程中N区域可大力承接M区域( ) A.原料指向型工业和技术指向型工业 B.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 C.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 D.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原料指向型工业 [解析]N区经济发展水平较M区低,在廉价劳动力方面有优势,且该区域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因此可大力承接M区域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原料指向型工业转移。 [答案] D 上海浦东新区、成渝实验区、武汉城市圈是我国的三个实验区。读三个实验区的位置示

国务院发布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

国务院发布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 (2014-2020年)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 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示意图 人民网北京9月25日电(唐嘉艺)今日上午,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及长江经济带2014—2020年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的具体内容。 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 规划全文如下: 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 (2014—2020年) 为统筹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特编制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规划期为2014—2020年。

一、规划基础 (一)现实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路网规模持续扩大,结构布局不断改善,技术水平明显提升,运输能力大幅增强,初步形成了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水路、铁路、公路、民航、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的综合交通网络。 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相比,综合交通网建设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长江航运潜能尚未充分发挥,高等级航道比重不高,中上游航道梗阻问题突出,高效集疏运体系尚未形成。二是东西向铁路、公路运输能力不足,南北向通道能力紧张,向西开放的国际通道能力薄弱。三是网络结构不完善,覆盖广度不够,通达深度不足,技术等级偏低。四是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铁水、公水、空铁等尚未实现有效衔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亟待加强。五是城际铁路建设滞后,城际交通网络功能不完善,不适应城镇化格局和城市群空间布局。 (二)发展要求。 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对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1.为内河经济带建设提供支撑。长江经济带建设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格局,要求加快构建综合运输大通道,打造高效快捷的交通走廊,加快完善城际交通网络,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 2.为东中西协调发展奠定基础。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促进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协调发展,要求提高东部地区交通网络畅通水

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经济发展特点分析

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经济发展特点分析 1、2014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经济总量已经占到全国的44.7% 从“2014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在全国的占比情况”看,2014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经济总量已经占到全国经济总量的44.7%,接近半壁江山,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2、长江经济带11省市整体经济发展形势要好于全国水平。 从图表可以看出,无论是2013年还是2014年,除了上海经济增速略低于全国发展水平外,长江经济带其他10省市整体发展水平均好于全国。浙江和云南2014年经济增速接近全国水平,其中云南经济增速较2013年出现了较大降幅,说明云南2014年经济调整力度较大。贵州和重庆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经济增速最高。

3、11省市发展不均衡为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提供空间 从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经济总量及人均GDP对比来看,长江经济带省市发展极不均衡。GDP总量方面,江苏、浙江、四川、湖南、湖北靠前,贵州、云南居后。从人均GDP来看,长三角的上海、江苏、浙江要远远高于第二梯队的重庆、湖北、湖南,同样,贵州和云南两省人均GDP也在11省市中居末。11省市的不均衡恰恰也为省市之间的产业转移与产业协调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对接空间。 与此相佐证的是长江经济带11省市分区域经济总量对比,东部三省市(上海、江苏、浙江)2014年经济总量占到11省市的45%,中部四省市(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占到32%,西部四省市(重庆、四川、云南、贵州)仅为23%。三大

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均衡也为长江经济带内部的产业转移提供了广阔舞台。 4、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5年发展预期低也使得长江经济带建设较为急迫。 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5年经济预期分析表可以看出,2015年,除2014年降幅较大的云南省经济预期有所提高外,其他10省市经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幅,说明各省市2015年经济发展下行压力较大。其中湖南、四川降幅预期达到1个百分点,重庆也达到0.9个百分点。也就是因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也进一步会激发各省市对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对接热情。 5、长江经济带11省市产业结构更侧重于工业。 从“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三次产业占GDP比重情况对比(2013)”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中,除了上海市第三产业远高于第二产业外,其他省份第二产业比重均高于第三产业,说明整体而言,长江经济带上,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之间合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内容摘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提升区域经济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全局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实证的方式对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对长江带经济发展差异进行综合分析,并给出了实现长江经济带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发展协调协调度 引言 长江经济带自东向西连接着我国沿海和内陆,覆盖了超过五分之一的国土,总人口约为6亿。2013年我国长江经济带所覆盖的11个省市的GDP总量接近于26万亿元,占我国GDP总量的41.2%。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所创造的GDP总量将占到全国GDP总量的50%。 2015年7月28日华东师范东大学和长江经济带研究会共同发布了“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协同发展能力指数”。有关研究人员认为:该指数聚焦了长江经济带城市相互之间的影响能力和对外服务能力,城市的组织能力、对外服务能力和联系强度的综合评价,具体表现为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的控制力、影响力和辐射力。研究指出,长江经济带在发展的过程中上海毫无疑问在协同发展

中处于龙头地位;而处于中部地区的武汉、长沙、南昌相互独立,还没有形成合力(李治国,2015)。研究显示长江经济带不同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还十分低,实现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仍需要长期努力。文中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协调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当前长江经济带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协调现象。为了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必须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打破行政壁垒、形成统一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等方面着手。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一)长江经济带概述 长江经济带覆盖有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十一个省市,总面积约为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已超过全国的40%。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在发展的过程中两大战略金融核心区域:江北嘴、陆家嘴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和与国际经济关联密切的金 融中心。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长江经济带的长远发展,打造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支撑,是我国政府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做出的既有利于当前又助于推动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重大战 略决策。建设长江经济带的主要任务是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功能,在长江经济带建立起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长江经济带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创新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新机制,推动

长江经济带上升为新国家战略 覆盖11个省市

长江经济带上升为新国家战略 覆盖11个省市 长江经济带雏形初现,包括浙江和贵州等11个省市被纳入。未来将通过改革开放和实施一批重大工程,构建起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 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中国经济新支撑 李克强在此次会议上指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区域结构、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省社科院长江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长江经济带在“七五”计划时就确定为国家经济发展的轴线,当时是两条,一条是沿海,一条是长江。但30年来,长江与沿海发展渐渐拉开了差距。 “过了这么长时间重启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内外部的原因。”彭智敏认为,“沿海三个三角洲已经发展到了比较高的程度,增长速度肯定会降下来,而且国际市场也不是很景气,从国内外形势来讲,必然要向内地转移,转移比较好的途径就是长江沿江地区。” “发达地区环境资源的容量已经到了发展的临界点了,而长江沿线环境容量还比较大,有非常强大的运输功能,长江的货物运输量已经领先世界各大河流多少年了,密如蛛网的航道对于沟通干流中心城市与内陆腹地有天然的运输网络和生态廊道。”彭智敏认为。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中心主任秦尊文说,“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战略,使我国经济发展形成“T”形结构:30多年来“沿海一竖”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形成中国经济发展支撑格局,而现在“沿江一横”长江横向经济带,贯穿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将打造成中国经济新支撑带。 构建沿海与中西部互动新棋局 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勇向本报记者表示,长江经济带贯穿东中西部,是中国经济两纵三横中的重要一横。去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两纵三横格局,“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实际上,“七五”计划最早提出东中西部的概念,对于中部地区要求“加快长江中游沿岸地区的开发,使之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布局由东向西逐步转移的重要纽带”。“大力发展同东部、西部地带的横向经济联系。有计划地接收从东部地带转移过来的消耗能源、原材料多的产业和产品。” 李克强说,建设长江经济带,就是要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通过改革开放和实施一批重大工程,让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个“板块”的产业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和新型城镇集聚发展,形成直接带动超过五分之一国土、约6亿人的强大发展新动力。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含答案

附5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学习目标:1.掌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重、难点) 2.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3.掌握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原因和措施。(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1)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2)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1)原因:①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②长江经济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③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2)措施: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自主诊断] (1)长江流域人口和城镇密集,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2)长江水运横贯东西,重庆以下皆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长江经济带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 【提示】(1)×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更大,城市化水平很高。 (2)×长江沿岸河港众多,宜宾以下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不仅包括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以及防洪、发电、灌溉、水产养殖、旅游和生态用水等,还包括向北方地区跨流域调水。 [合作探究·攻重难] 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和沿北纬30°中国地势剖面。 【思考交流】 1.长江流经了哪些省(市、区)?干流南北两侧有哪些重要的支流? 提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与分级梯度发展重点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 与分级梯度发展重点 方创琳,周成虎,王振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长江经济带是推动中国区域发展由“T ”字型战略格局转变为新常态下“H ”型战略格局的重要支撑带。长江沿江的六大城市群是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但在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脱离发育标准、带有强烈的政府主导性,整体发育程度弱于沿海城市群,越往上游城市群发育程度减弱,资源与生态环境保障形势严峻,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竞争大于合作,缺乏一体化统筹协调机制等问题。为此,应以流域一体化和交通一体化为主线,推进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建设的一体化和市场化进程,构建“1+2+3”分级梯度发展的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新格局;以差异化驱动力为支撑,因地制宜地突出各级各类城市群的发展优势与建设重点。未来,为确保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战略措施:成立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委员会,建立流域一体化的统筹协调机制;遵循城市群发育的科学规律,避免脱离实际催生扩大城市群;构建以城市群为战略桥墩的上下联动、以轴串群的流域生态经济带束簇状城镇体系;建立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和公共财政储备机制;加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建成生态型城市群;加快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创新驱动步伐,建设创新型城市群;重点建设一批支撑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重大工程和国家级新区。关键词:城市群;“1+2+3”的城市群空间格局;现状问题;战略对策;长江经济带 1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城市群已经成为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重要承载地,全球城市群的发育正在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时代。在此背景下,中国城镇化进程就成了21世纪全球科学界、政治界以及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Tabuchi,2013)。城市群担当起了中国在国际化分工与全球竞争体系中的基本地域单元和区域重要增长极(方创琳等,2014)。目前,国外城市群已经发育到成熟阶段,面临的问题与压力小,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群内部的人文社会结构方面(Alfaro et al,2014;Schlecht et al,2015)。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城市群的发育。1990年代开始,城市群的基本内涵、范围界定 (方创琳,2009)、动力机制(吴启焰,1999)、空间结构(姚士谋等,2006)、发育测度(方创琳,2014)、发展阶段(叶磊等,2012)、生态环境效应(黄金川等,2003;Wang et al,2015)等成为政府和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内容。针对当前中国城镇化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未来城市群的选择与发展要严格遵循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全国城镇体系规划(Fang et al,2015),并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政策作用分区,培育形成“5+9+6”(5个国家级城市群、9个区域性城市群和6个地区性城市群)的“以轴串群、以群托轴”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新格局(方创琳,2014)。长江经济带是国务院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的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国家经济格局 收稿日期:2015-10;修订日期:2015-11。 基金项目:201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1590840, 4159084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433008)。 作者简介:方创琳(1966-),男,甘肃庆阳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城市发展与规划研究,E-mail:fangcl@https://www.wendangku.net/doc/8a6430846.html, 。 1398-1408页 第34卷第11期2015年11月 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graphy V ol.34,No.11Nov.201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