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草原

1草原

编号:备课时间:

1 草原

一、教材简析

《草原》是作者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茫茫、低吟、洒脱、疾驰、襟飘带舞、拘束、羞涩、回味、天涯”,理解带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直抒胸意、精笔细描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课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教学反思:

第1课草原知识点总结

第1课《草原》 修辞手法作用及答题格式 设问的作用: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使文章行文波澜起伏有变化) 1.背:课文1、2自然段。 2.词语: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山崖,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一碧千里(一:全,都)、翠色欲流,襟飘带舞、久立四望,静立不动 3.多音字及易错读音:蒙古包(měng)好客(hào)同行(xíng)似乎(sì)拨转迂回 4.笔顺笔画及易错字::“毯”字最后一笔为点,(“火”字先两边后中间。)“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5.作者老舍。本文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人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6.比喻句:①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大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草原和羊群的美。突出了草原的风光美 7.拟人句: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8.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如: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静态描写)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动态描写)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一碧千里:形容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这是一个比喻句,把整个草原比作中国画,形象生动地写出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突出了草原的风光美。 ③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是拟人的写法。把骏马大牛人格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让牛马都陶醉了,突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④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比作彩虹,形象生动地写出颜色的美和动态的美,突出了草原人民的热情 9.“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解: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 背诵: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小学课文《草原》(一)

小学课文《草原》(一) fontsize="6">小学课文《草原》教案设计(一)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5 【教学目的】认识草原特点,提高认识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要求】 1.学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2.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教学重点】认识草原特点,体会民族感情。 【教学难点】 1.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体会第2—5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贯穿,保持作者感情的连续性。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课文第1段;第二课时教学课文第2—5段。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2幅。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9.草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谈一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与体会。 三、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了解草原“天”的特点,理解草原的天为什么比别处的天“更可爱”,体会作者激动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点,抓住“一碧千里”带动全段的学习。 3.体会作者感情。 4.理解“骏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去牧业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2.理解“欢迎远客”这层文字,结合“彩虹”“欢呼”句理解。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3.结合汽车“飞”与“走”的不同描写,深入体会作者心情的激动。 二、学习课文第3—5段。 1.第三段:结合“热乎乎”“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等语句,体会主人的热情,客人的动情。 2.第四段:结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们的表现,体会主人的热情;结合“会心”等句,体会两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结合主客表现,理解结尾诗句,深入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三、归纳全文,回到整体,揭示“民族大团结”的课文主题,体会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民族感情。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习体会。

第1课 草原

1草原 (一)夏日草原 席慕蓉 从来没有比走在无边无际的夏日草原上更令人难忘的欢畅快意了! 首先是视觉上的舒展。 我们的眼睛可以望到无穷远。然而,蒙古的草原又不是平坦开阔到无趣的地步,相反,她总是有着和缓而优美的起伏,像是放大了的微微动荡的海浪,引诱你想稍微快走几步, 好登上眼前这座基地广大的丘陵,眺望前方又有些什么新的动向和美丽的线条。 即使有时在更远处真的有比较高大的山脉,那和草原连接起来的山坡坡度也不大,无 论是步行还是骑马,都可以从山下从从容容地走到山腰,一路铺着有如地毯一般的绿草。 草原是广大的圆周,苍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测的穹顶,以无限宽广的弧度覆盖着大地, 而我自己这小小的身体,就是这片天地的圆心。如果我把身体做三百六十度的旋转,那极 远处微微起伏的地平线也绕着我转一圈而无始无终;也就是说,无论我往前走了多少步, 依旧是这个广大圆周的唯一的中心点。 然后就是那云影与天光。 草原上的云朵,有时候又多又大又平整,在蓝天上列队而行,天高云低,风起的时候,一朵一朵依序飞过,那草原就忽明忽暗,人好像走在梦里。一下子所有的青草都闪着金光,逆光处背后的丘陵像镶上了发亮的边线,身体被阳光照得暖烘烘的;然后忽然间所有的颜 色都沉静了下来,在云影掠过之处,草色在泛白的灰绿和透明的青绿之间挪移。风也凉多了,像擦了薄荷油一样。 然后,还有那难以形容的芳香! 那不只是青草的清香而已,而是混合着好几种香草的草叶被压折碰触后所发出的香气。在刚刚站定时还不太显著,不过,只要一开始往前走,每过一步就会马上有一股翻腾而起 的独特的芳香,弥漫在四周。 野生的香草,在夏日遍布草原,好几种香味混合之后,那强烈的芳香如药酒又如甘泉 那样的提神醒脑,沁人心脾,进入每一种感觉细胞的最深处,让生命苏醒,让我忘记了所 有的疲劳困顿,只想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草原课文

1、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

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

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

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

第一课《草原》教案

《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 1、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2、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重难点突破: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情景交融的优美语句,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课件演示、角色扮演、抄写等方法,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课时设计: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目标,自学初读(8分钟左右) 1、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读课文,按照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用“||”把课文分成3个部分。 2、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给课后生字注音; (2)画出课文中的生词,借助字典、工具书解释难懂的词语; (3)再读课文,按照给出的3个标题把课文分为3个部分。 二、合作探究,归纳导读(12分钟左右) (1)指名读生字词:绿毯、渲染、勾勒、低吟、奇丽、洒脱、迂回、疾驰、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举杯、羞涩、摔跤、一碧千里、翠色欲滴、襟飘带舞。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3)学生互相解词: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涂抹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拘束:过分拘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4)指名学生划分课文并说明根据,教师进一步明确根据,并

草原课文练习题

草原课文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dǐ tán xuàn rǎn gōu lè dī yín yū huí ( )( ) ( ) ( ) ( ) jīn piāo dài wǔ mǎ tí lǐ mào jū shū ( ) ( ) ( ) ( ) xiū sè shuāi jiāo piān xī tiān yá ( ) ( )( ) ( )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歌曲(qū qǔ) 弯曲(qū qǔ) 快乐(lè yuè) 乐(lè yuè)曲音乐(lè yuè) 乐(lè yuè)趣三、选字填空 愉偷( )快( )看( )悦小( ) 既即( )然( )使立( ) 望忘看( ) 失( ) ( )记( )怀 彩采( )色( )访风( ) 光( ) 拨拔( )乱挑( ) ( )草( )牙 驰弛奔( ) ( )名松( ) ( )缓 座坐( )位( )落( )下( )次 呼乎( )叫欢( ) 在( ) 似( ) 骏俊峻( )马( )杰( )秀( )峭严( ) 带代戴( )领皮( ) 爱( ) 时( )

( )价穿( ) 族旋旅民( )( )转( )行( )客回( ) 汉( ) 四、近义词 热闹( ) 响亮( ) 飞驰( ) 天涯( ) 舒服( ) 五、反义词 舒服( ) 洒脱( ) 冷清( ) 大方( ) 六、根据意思写词语。 1、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 ) 2、国画的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 3、用线条画出轮廓。( ) 4、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 七、把词语补充完整。 ( )的空气( )的天空( )的绿毯 ( )的线条( )的小诗( )的乐趣 ( )的小鸟( )的衣裳( )的草原 ( )的主人( )的帽子( )的微笑 静立( ) 一碧( ) 翠色( ) 八、选词填空。 静寂安静平静宁静

1草原

第一课时 1.过分的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2.形容骏马奔腾,草原上的人们热情奔放的样子。() 3.细细地回忆、品味。() 4.十分自在,不受拘束。()

第一课时 一、渲染低吟疾驰礼貌摔跤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二、无边的绿毯白色的大花奇丽的小诗迂回的带子 各色的衣裳静寂的草原尖尖的帽子会心的微笑三1.拘束 2.群马疾驰 3.回味 4.大方

1 草原 第二课时 一、辨字组词。 镜()蹄()羞()裳() 境()啼()差()赏() 二、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那么…那么…既…又…不管…总… 1.这种境界,()使人惊叹,()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2.()唱的是什么,听者()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那里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是()清鲜,天空是()明朗。 三、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惊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2.这段话作者是按从()到()顺序写的。这段话写出了草 原()的特点,作者用了()、()、() 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草原》课文片断分析及答案

《草原》课文片断分析及答案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使人惊叹,()叫人舒服,()愿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作者是按从()到()顺序写的。(1分) 2、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文中哪句话最突出表现出这个特点?(1分) 3、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1分) 4、画“”的句子中“无边的绿毯”指(),“白色的大花”指()。(2分) 5、“这次,我看到了草原”这句话说明了什么?(1分) 6、“一碧千里”和“翠色欲流”这两个词相同的地方是什么?(1分) 7、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分)

参考答案: 1、这段话作者是按从(天空)到(天底下的)顺序写的。(1分) 2、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文中哪句话最突出表现出这个特点?(1分) 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辽阔一望无际,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3、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1分) 一碧千里绿色渲染翠色欲流 4、画“”的句子中“无边的绿毯”指(绿色的大草原),“白色的大花”指(羊群)。(2分) 5、“这次,我看到了草原”这句话说明了什么?(1分) 草原总的景象 6、“一碧千里”和“翠色欲流”这两个词相同的地方是什么?(1分) “碧和翠”都是绿色 7、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分)

1草原

1《草原》问题导读——评价单设计人:杨美 班级:组名:姓名:时间:2016-3 【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和摘抄喜欢的语段,感受积累语言。 3.我能感受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到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学法提示】请同学们运用结构化预习的方法,充分自学,将课文读通、读顺,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展开学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上问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 【知识链接】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曾学过的课文有《猫》 【预习评价】 问题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 gōu la yū huí xuàn rǎn mǎ tí jí chí sǎ tuō jū shù()()()()()()()máo t?n yín sòng yī jīn shuāi jiāo piān lí tiān yá l? mào xiū sa()()()()()()()()“一碧千里、词语还 动 问题4课文综合回顾 课文按的顺序,通过描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赞美了,抒发了。【我的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元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小组长评价: 1《草原》问题解决——评价单 班级:组名:姓名:时间:2016-3 【学生呈现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预设问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课:草原|部编版

《草原》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的特点。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3、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2、指导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教学准备 1、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下载草原风光的图片,制作课件 3、《草原》的第一自然段朗读录音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欣赏歌曲。 2、听着这样的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学生自由发言。 3、师:在我国的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油然而生一种特殊的感情,并把他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草原》(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拼音,让学生拼读并写出生字 (2)反馈生字书写情况,字形指导。重点强调“涩”的右上角是“刃”而不是“刀”。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思考: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的:出入草原----途中见闻---内蒙古外----内蒙古内----告别草原)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能否用一个字概括?(美) 2、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回答,归纳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四、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师:作者通过描写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来介绍的,那么草原的风景到底怎样呢?让我们跟着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去领略那里的美丽风光。 1、闭上眼睛,认真听录音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听边想象草原的美景,说说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2、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在这段话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那句用横线画下来,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3、交流画出的句子,品读句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草原 精品教案

1草原 文本分析 《草原》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空间。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自主读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形式,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积累美的语言。 教学目标 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境界、回味、洒脱、拘束、羞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象,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 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1.会写“毯、陈、裳”等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草原、线条、柔美、襟飘带舞、热乎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4.理解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感受草原的美好风光。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展开想象,再现情境。 3.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草原的美。 1.出示草原图片,播放背景音乐(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引领学生进入草原的氛围之中。 导语:同学们,有一个地方我特别向往,那儿天蓝地绿,有奔驰的骏马和雪白的绵羊。如果你到了那儿呀,一定会被那里无边无际的绿色所震撼。你们知道我所说的这个地方是哪里吗?对,就是辽阔的大草原。现在,就让我们用眼睛、用耳朵,去感受一下草原的美吧! 2.出示课题,说说美丽的草原。 预设:学生见了课题,可以让他们说说最想了解草原的哪些方面。如:草原的景色如何?草原的人们有什么特点?草原上有哪些风俗?从未见过草原的人来到草原可能会有怎样的感受?然后再请去过草原的同学结合自己的经历解答一下。

1草原

1.草原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作者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草原的风光、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了解“导读”部分的内容。 1.学生自读,说说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些什么? 要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2.这节课我们首先走进西部草原,去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 一、新课导入 1.欣赏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是一首歌唱草原的歌,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你去过草原吗?你对草原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草原的资料。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草原的文章,板书课题:1草原我们和作家老舍一起去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3.【简介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骆驼祥子》。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以及课文朗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吗?(板书:美) 师:草原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板书:风光(景色)美人情美) 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的风光美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展示读。 2.师: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品读句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出示草原图片体会清鲜、明朗的准确。 品读句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出示草原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积累词语: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品读句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出示草原图片体会“柔美”的感觉。

《草原》课文

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老舍,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1草原

课文《草原》的相关资料和课文和拼音5 最佳答案 课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总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要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第一课 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全文按照访问的顺序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感受。这一部分是写景,作者用简练、生动的文笔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讲作者访问草原的经过。作者按照“远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联欢话别”的顺序,描写了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款待远客的情景。这一部分是叙事,语言朴实、流畅,耐人寻味。 三.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用心感受和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2.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四.教学难点 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五.教学准备: 1.布置同学搜集老舍先生的简历和他的作品。 2.搜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老舍先生的好多文章,让我们再一次来认识一下老舍吧! 1.简介作者。(出示课件2) 2.介绍草原。 你们去过草原吗?你对草原有怎样的认识?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就是草原的独特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和老舍先生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1.自由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出示生字:(课件3) 渲染勾勒鄂温克天涯 (2)认读生词,释义。(课件3) 毛毯渲染勾勒低吟 迂回衣襟马蹄外貌 拘束羞涩摔跤天涯 偏西翠色欲流一碧千里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草原的哪些方面? (板书:自然风光民族风情)(课件4) 师: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合作研读,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1. 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美呢?怎么感受到的? 3.理解重点句子 A.“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碧”是什么意思?“千里”指什么?“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碧”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

【草原】 草原课文

【草原】草原课文 草原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到过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吗?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的天,的地,生活在上的人们。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是怎样的景象?(让学生初步感知) 二、检查预习 1、读生字词: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3、学生互相解词: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涂抹画面,使他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拘束:过分拘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读课文,按照作者进入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初见迎客待客话别

2、小声读课文,想象作者笔下的是怎样的景象? 3、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在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1草原1

1.草原 教学目标: 1.认识“丘”、“渲”等7个生字,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会写“草原、线条、柔美”等22个词语。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并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3. 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并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景色美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1.准备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最好蒙语演唱)。 2.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 第一课时 第周星期第 1 课时累计 1 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到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草原。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3.导入新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就是对茫茫大草原的赞美!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领略那儿美丽的风光,感受那儿独特的民族风情,体会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板书:1.草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小丘(qiū)渲染(xuàn )迂回(yū)蒙古包(měng ) 襟飘带舞(jīn )鄂温克(è) (2)指导易混淆的字。 “襟”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衤”,与衣服有关,表示衣服胸前的部分。 “涩”是左右结构,右边下面是“止”,不能写成“上”。 “裳”下面是“衣”,与衣服有关。 “微”:中间部分不能少一横。 (3)理解较难的词语。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3篇精读课文和《花之歌》1篇略读课文组成。《草原》描写了大草原的自然风光美和草原人民热情迎客;《丁香结》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作者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古诗词三首》分别描写了建德江、望湖楼、黄沙岭的不同时段的自然景观;《花之歌》写出了花的生存空间以及所作出的贡献和高尚的追求。习作《变形记》以《草虫的村落》为例,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变形后生活的世界将发生怎样的变化。重点是把自己想象成石子儿、路灯等另外一种东西,并用一种新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世界,记下有意义的见闻。语文园地学习对比阅读,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和好处,感知分号的作用和用法,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2.单元重点: (1)感受课文中丰富的想象,深入理解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要想深入理解课文,朗读是关键,只有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草虫世界的奇妙、古诗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让学生讨论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了解课文之所以如此生动,是因为作者不但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而且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学生应该由此受到启发,把这些方法自觉运用到习作中去。用感悟充实想象的空间,要将自己的变形与生命感悟融为一体,无“感”则无“悟”,无“悟”则想象毫无价值,想象的价值,在于化“感”为“悟”,化情为理。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但是由于学生对大自然缺少感性认识,这样,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学习文章时,情景交融是教学的一个关键,教师必须准备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再次,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抓重点语句理解、感悟课文,在体会重点语句及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还要再多引导,多下功夫。 【教法建议】 1. 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品读、积累优美的语句,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边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草原》教案

第一单元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包含《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习作“变形记”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所选的四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教学时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习作“变形记”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并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语文园地”通过交流、朗读、背诵等形式,学习“既读进去,又想开去”的阅读方法;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了解分号的用法;借助拼音认识地名;积累描写田园风 光的诗句。

1 草 原 1.会写“毯、陈、裳”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线条、柔美”等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3.揣摩文中在写景中融入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试写与人惜别的经历。 重点 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体会“蒙汉情深”,读出自己的感受。 难点 体会学习作者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 1.字词教学 本课共有8个生字,可以引导学生用找规律、猜字谜等方法来识记。如“蹄、腐、裳、虹”都是形声字,就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毯”字则用猜字谜来记:一堆

毛,两团火,睡在上面很暖和。生字的书写按结构进行归类,“陈、虹、蹄、稍”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中,注意“稍”右边“月”的撇变竖;“毯、腐”这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中,强调“毯”的最后一笔为点。 2.阅读理解 本文语句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可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喜迎远客的热闹场景,敬酒联欢的开心场面。学生在想象中披文入情,既习得了阅读方法,又品味了语言,深切地感受到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3.表达运用 学生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领略草原的秀美景色,体会作者的感受,例: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上面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先让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然后进行迁移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1.预习提纲 (1)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例如:服饰特点、生活习惯等。 (2)搜集古今文人描写草原的诗词、文章。 (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4)再读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线条、柔美”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1草原

1、草原 教学目标: 1、会写“毯、陈”等8个生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一自然段。 3、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4、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式,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 处。 教学重难点: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2、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黑板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 2、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 3、板书课题 4、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出示幻灯片)

2)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2、自学生字词,用合适的方法来理解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随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大声朗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是按 照什么顺序写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自读交流,师巡视指导 3、生汇报结果,师板书总结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四、细读课文,品味美景 1、老舍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美在哪 里?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出相关句子 2、学生做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小组交流自学效果,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交流感受 4、教师归纳总结 5、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绘草原美景的? 6、教师导读并解释重点语句 1)出示句子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2)出示句子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即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图片展示,欣赏美景 出示“草原风景图”播放歌曲让学生欣赏草原的美丽风光 六、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背诵情况,指名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 1、出示幻灯片,有侧重的品析句子 2、指名读句子,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重点理解“洒脱” 1)结合上下文来看,“洒脱”可换成什么?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教师描述,学生感受 4)指导朗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