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内外语言的主观性研究概览

国内外语言的主观性研究概览

国内外语言的主观性研究概览
国内外语言的主观性研究概览

国内外语言的主观性研究概览

孙启耀

(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在国内外语言学界均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文章分别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其中,国外的主观性研究以Benveniste,Lyons, Langacker和Traugott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且其对主观性的定义和研究角度也有所不同。国内关于主观性的研究主要分为理论研究和现象研究两类,且以后者为主。其中,理论研究以理论评介为主,现象研究主要包括主观性的话语标识和不同语域中的话语使用。最后,对语言的主观性的未来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关键词:主观性,话语标识,话语使用

Review of the Language 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tisa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bstract: 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language 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tisation both at foreign and domestic world, which have been reorganized in this paper. Among the achievements, the researches on language subjectivity by Benveniste,Lyons, Langacker and Traugott are typical with different definitions about the language subjectivity and different research perspectives. The research on language subjectivity at home falls into two categorie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with latter as the focus. Also,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centers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theories and the practical research includes the study on subjective discourse logo and the discourse application in different registers. Finally, the prospect about the future research area of the language subjectivity has been made in this paper.

Keywords: subjectivity, discourse logo, discourse application

1. 引言

1992年在剑桥大学召开的有关语言主观性和主观化的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结成书,书名为“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sation”,并于1995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从此之后,语言的主观性全面进入语言学家的视野。

认知语言学认为, 在人们感知世界的过程中, 说话者/认知主体的态度、信仰和情感会不可避免地掺入其中, 影响人们对事件及其关系的认识过程和结果。也就是说,语言不仅仅客观地表达命题式的思想,还要表达言语的主体即说话人的观点、感情和态度。语言的主观性“已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中的核心内容,并成为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和语用学的元理论基础”(刘瑾,2009)。

2. 国外关于语言的主观性研究

2.1 Benveniste的研究

法国语言学家Benveniste 从语言角度对主观性的探讨被语言学界作为语言主观性研究的开端。在Benveniste 看来,语言的主观性是“说话人言语时将自己看成主体的一种能力。它并不是以每个人感受到自身的存在来定义,而是被定义为超越整个实际经验和形成持久意识的心灵统一体……是由“人”的语言身份来决定的”( 1958/1971: 224)。这里,Benveniste 将“主观性”视为说话人作为主体存在的一种属性。

Benveniste认为,最为明显的主观性表象就是人称代词“I”。当它和一些表示思维活动的动词构成主谓结构(如I think,I presume和I conclude)时表现的不是客观命题而是说话人对后续命题的判断、态度或评价,是最典型的主观性语言(冯光武,2006)。这种主观性并非是由行为动词而是由与之相连的人称代词“I”体现出来的。如“I suppose”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语用身份构建中责任情态的人际意义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YJA740046)

现的就是一种主观行为,而“She suppose”体现的则是一种客观陈述。

2.2 Lyons的研究

继Benveniste之后,Lyons对语言的主观性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与阐述。由于其对主观性的定义较为具体,而且与当前主观性的主要研究角度(视角、情感和认识)相契合,因此他的观点目前在国内语言学界得到了普遍的接受和认可。他认为,语言的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1977 : 739)。随着研究的深入,Lyons在不同时期对主观性做出了不同的阐述:“当说话人说出一段话时,他同时也对这段话进行评论,并且表明他对所说内容的态度。这一主观性概念是极其重要的??”(Lyons 1977: 739);“主观性指的是说话人通过自然语言结构和其常规手段表达自我及说话人态度、信念的方式。”(Lyons 1982: 102) ;“主观性指的是意识 (认知、情感和感知)主体或行为主体(施事者)的属性(或系列属性)。它表示的是笛卡尔所称之为‘思想实体’的属性,即一些人所说的自己或自我的属性”(Lyons 1995: 337)。

可以看出,Lyons对语言的主观性的研究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从最初的模糊的概念意识到后来较为明晰的定位,最终上升到认知和哲学的理论高度,透过现象看到了主观性的本质特征。

2.3 Langacker和Traugott的研究

Langacker从共时的角度,以认知来探究语言的主观性,并将其纳入认知语法理论体系,而Traugott则以历时的视角,通过考证语义变化过程来观察语义变化的主观化倾向。

2.3.1 Langacker的共时研究

Langacker认为主观性是语言所描述的情景中事物的某些关系从客观轴调到了主观轴。在Langacker看来,观察者(说话人)与被观察事物之间具有内在的不对称性,最大程度体现这种不对称性的是“最优观察设置”( optimal viewing arrangement)( 1990: 316)。具体地说,当一个实体作为隐藏的概念主体处于“台下”(off stage)时,对这个实体的识解带有最大程度的主观性,但是,当它作为被观察的概念客体显露于“台上”(on stage)时,对它的识解则带有最大程度的客观性(Langacker 1999;2006)。下图即为Langacker(2006: 19)所标示的基本观察设置:

注:“maximal scope of conception”指“最大概念域”;“focused object of conception (profile)指“被识解客体(侧体) ”;“onstage region ( immediate scope)”指“台上(临近域) ”;“apprehension / construal by S”指“主体对客体的理解/识解”;“subject of conception ( speaker/hearer)指”“概念化主体(说话人/听话人) ”

Langacker用“眼镜”对主观性做了形象的比喻。当我们摘下眼镜放在手里观察时,它只是被观察的客观事物,不是观察的工具,我们对它的认识完全是客观的。但是当我们戴上眼镜并借助它去观察另一事物时,对它的认识就完全是主观的了,因为此时的眼镜不是被感

知的对象,而是感知主体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如果概念主体处于感知域之外,其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被识解客体,则其识解过程体现最大程度的主观性。如果概念主体被放到了感知域之内,其注意力就会部分分散到概念主体本身,则其识解过程体现最大程度的客观性。因此,他认为,一个表达式的语义既非主观也非客观,主客观只是这个表达式中具体成分被识解的方式。Langacker( Grammar and Conceptualization: 298;2006: 17-40)认为,主观识解成分与客观识解成分同时存在于表达式的语义当中,当客观识解成分消褪时,主观识解成分便会显露出来,主观化最好被看作是一种语义淡化。

2.3.2 Traugott的历时研究

Traugott关注的是主观化的演变过程,即语言中表达主观性的语法结构或形式是如何通过演变而逐步形成的,话语意义是如何“越来越依赖于说话人对所表达命题的主观信念和态度”(Traugott 1989: 31),并将语言的主观性研究融进了她的语法化理论(granunaticalization)。语法化是“一个词语从词汇语素变为语法语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概念意义弱化甚至消失,最终成为一个抽象的语法标记,是一个历时的过程”(冯光武,29)。

Traugott和Dasher认为,早期语法化中的语义变化是单向性的,意义是沿着从“命题性的”( propositional) 到“表达性的”( expressive) 的路线发展的(2002: 94),也就是说话语的意义越来越主观化了。从会话含义到规约含义再到语义意义的过程是语义变化的典型轨迹,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新的主观意义。

在她看来,主观化并不是沿着一个方面进行,而是表现在以下互相联系的多个方面:

命题功能言谈功能

客观意义主观意义

非认识情态认识情态

非句子主语句子主语

句子主语言者主语

自由形式黏着形式

Langacker和Traugott从不同取向对主观性和主观化进行了研究。虽然二者对主观性持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但正是由于二者思维的激烈碰撞,才将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的性质和特点更加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而有助于将来在该领域内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3. 国内关于语言的主观性研究

国内关于语言主观性的研究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主观性的理论研究和主观性的现象研究。而且,后者明显多于前者。这说明,国内语言主观性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话语的使用现象上,还未能进行系统的理论概括。具体而言,语言的理论研究以理论评介(沈家煊,2001;刘瑾,2009;高莉、文旭,2012等)为主,此外还包括主观化的模式(徐李洁2008等)、汉语语言的主观性(张黎,2007等)等方面的研究;语言的现象研究主要包括主观性的话语标识研究和不同语域下的语言使用现象的主观性研究。

3.1主观性的理论研究

刘瑾(2009)分别对Benveniste,Lyons, Langacker和Traugott以及Verhagen关于主观性的定义的研究进行了述评,指出学者对主观性的概念的理解存在着差异。而且,由于学界缺少明确区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一致标准,因此对语言的主观性需要从“程度”这一角度来理解。这一观点与Langacker将语言的主客观理解为语义的不同表达方式是一致的。沈家煊(2001)对国内主观性研究比较集中的三个方面——说话人的视角(perspective) 、说话人的情感(affect ) 、说话人的认识(epistemic modality)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对以Traugott 的“语法化”(grammaticalisation) 研究为代表的历时研究取向和以Langacker的“认知语法”为代表的共时研究取向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互相依赖、互相促进”(275),而并不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研究维度。高莉、文旭(2012)从共时与历时、

二元与三元对立视角对主观性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和阐释,并主张借助语料库对主观性进行实证研究,这样才能使“主观性”这一“主观”的概念更加“客观”化,从而更具说服力(14)。房红梅和马玉蕾(2008)探讨了言据性与主观性的关系问题,并从“历时”的角度来具体阐释一些据素的主观化过程,指出言据性也存在着主观化的演变过程。.赵秀凤(2010)通过对主观性和主观化的概念和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指出“subjectivity”这一术语具有“语言的主观性”和“认知的主体性”两层含义,同时提出了应该把主观性置于话语交际层面进行动态的立体研究,把研究重心从语言的主观性移向话语的主观性。徐李洁(2008)根据Traugott的主观化理论,以英语IF条件句结构为例,在认知、心理和复合句的语言结构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四维连续统”的主观化分析模式。指出主观化可以表现在逻辑、语义、句法和语用等四个方面,主观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国内关于主观性的理论研究主要以汉语为主,如张黎(2007)研究了汉语句法中的主观性语义结构及各主观性单位间的主观强度和主观量度,发现“在一个句子中,句法的主观结构呈现一种多元交织的局面”(18),而且“不同语言的句法所携带的主观结构是有所不同的”(18)。张云秋和王悦婷(2011)通过对一名北京话儿童四岁前发展性语料的考察,发现主观性及主观化表达手段习得顺序首先是主观情感,然后是主观认识。主观化表达手段的发展伴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儿童主观化表达手段的丰富与句法结构的复杂度发展具有共变关系。刘全升等(2008)以意见型文本为例,讨论了主观性文本的定义,特点以及汉语主观性文本的一些特性。

3.2 语言的主观性话语标识

虽然主观性普遍存在于语言使用之中,但实际上语言通常只有一部分成分是专门用来明确表达主观性的 (文旭2007: 59)。因此,学者主要注重那些能够体现主观性的话语成分,如指示语、副词、时体范畴、情态及某些结构和句式等。

3.2.1 指示语

这里,指示语主要包括空间指示语和人称指示语。“指示语具有指向性,引导构建话语主体的定位系统,明确主体的视角、情感等主观成分。”(赵秀凤,24)如:

“Bother! ”said Pooh, as he opened it. “All that wet for nothing. What’s that bit of paper doing?”(Winnie the Pooh: 123, 转自吴一安2003: 407)

她认为这里的空间指示语“that”指示了较远的心理距离,这是由于概念主体在概念化过程中进行了特殊的心理加工处理,把情感上的陌生感和距离感投射到空间域,从而选用远距离指示词来标识。

张旺熹和姚京晶(2009)从人称的角度对“人称代词+ 看/ 说/ 想”类结构的话语标记用法进行了研究,从主观性、交互主观性以及对话框架的角度对该类结构的话语标记能力和话语标记功能所表现出的系统性的不对称性进行了理论阐释。王蕊(2004)对在言语交际中,人称代词的移用现象进行了讨论,指出这一现象会引发主观层面的言语场景,对移用后的语义的理解取决于说话人对谈论对象的感情、态度以及自己的交际目的。

3.2.2 副词

副词主要包括语气副词和程度副词。语气副词是表现人的主观意志、情感认识的副词(如“吧”“还”“真”等),程度副词是用于表现程度的副词(如“最”“极”等)。很多学者都对副词的主观性进行了研究。

沈家煊(2001)讨论了跟副词“还”有关的两个句式,说明“还”具有“主观”和“元语”的性质。同时他还指出,理解“还”的这种功能有助于解释“还”与近似副词“更、又、也、再”在句法和语义上的异同。陈鸿瑶(2012)从认知的角度对汉语副词“也”的主观性获得做出了解释,认为“也”字的功能多义性是说话人对“比较”框架主观识解的结果。胡建刚(2007)研究了语气副词“才”“都”“了”的主观量度问题,认为“才”表示“主观差

量”,“了”表示“主观足量”,“都”表示“主观超量”。赵军(2007)将程度副词分为相对程度副词和绝对程度副词两大类。他以“最”和“顶”为例研究了语言的主观性对主观化的影响,认为在言语主观性(subjectivity)的作用下, 相对程度副词逐渐可以表达绝对的程度。

3.2.3 时体范畴

关于时体范畴的主观性,文旭和伍倩(2007)以英语现在时体和过去时体为横轴,以说话人的视角、情感和认识情态三个方面为纵轴,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话语主观性在英语时体范畴中的体现。郑银芳(2007)从语言主观性角度出发,指出进行体是语言主观化的一种手段,语言主观性不仅体现在进行体对动词内在体态意义的干扰上,还体现在说话者的视角、突显、情态的选择上。因此,话语主观性是进行体多义性的实质。陈前瑞(2003)对汉语进行体或未完整体标记“着、正、正在、在、呢”的变异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们从左到右构成聚焦度由高到低而主观性由低到高的序列,并提出了“聚焦度由高到低的不同,也反映了说话人在呈现客观事件时所持有的主观性的不同”(22)的设想。石毓智和白解红(2007)指出,人类语言的一个普遍现象为,将来时标记又进一步发展出表达各种认识情态的用法,具有估计、预测等主观估价功能。这一发展来自将来时标记的概念内容,因为将来时所指都是未发生的事件,人们对其判断往往具有很高的主观性。

3.2.4 情态

彭兵转(2011)根据莱昂斯的语言三分法观点建构出了以“语言系统范畴中的意义主观性”、“命题态度中的意义主观性”、“情感态度中的意义主观性”、“说话人编码意义和受话人解码意义中的意义主观性”为四个侧面的四棱锥模型,指出,情态可在语言不同层面表现出语言的主观性特征。张楚楚(2009)认为,在认识、道义与动力情态之间以及情态动词与(无情态动词)直陈语气陈述句之间存在主观性程度差异, 共同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主观性渐变连续统。现实与非现实概念使得区分情态句与非情态句具有可行性。杨永芳(2010)比较分析了英语动力情态动词“can”和汉语动词情态动词“能”的主观性。指出,在陈述未发生的事件或非现实的语境下,动力情态动词“can”与“能”都体现了说话人取向的主观性特征。

3.2.5 句式和结构

沈家煊(2002)指出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是表示“主观处置”,即说话人主观认定主语甲对宾语乙做了某种处置。张洪芹(2007)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视角研究了while复句语义的认知理据, 主要阐释和分析while复句语义所透视的主观化和主观性意义。祁杰(2010)对从语言主观性的角度探讨了由非量词“个”所维系的“ V个VP“结构,考察了该结构的主观性及其主观量特征, 指出,“ V个VP”结构带有较强的主观性, 且主要用来表达主观大量。

3.3 不同语域中的话语使用

不同语域中的话语使用的主观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翻译以及新闻报道三个方面。如王咏梅(2006)针对彭运生教授的《古诗赏鉴四题》对文学鉴赏的主观性与文学批评的客观性进行了讨论,她认为面对以语言符号构筑的文学形象和意境,读者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渗入自己的情感、思想、性情气质和人格精神,对原有的艺术形象和意境进行开拓、补充和再创造。程平(2011)认为。诸多翻译理论的逻辑指向、翻译主体的自然属性、翻译语言的主观性以及翻译过程的主观性识解都表明翻译存在不可避免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主要通过翻译主体意识的选择性、情感性和创造性等形式表现出来。李凌燕(2009)认为,新闻叙事在对所叙之事的选择上,一方面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事件的始末;另一方面,框限系列事件中的局部事件,以传达一定的价值理念。在叙述主体的介入上,新闻叙事一方面努力营造主体不在场的假象,另一方面,主体又以言者主语、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化的身份介入叙事,主宰叙事的进程。因此,新闻的客观真实性要求与语言的主观性倾向是相冲突的,这就决定了新闻叙事只能是在客观真实与主观倾向性之间博弈并寻求最佳平衡点。

4. 语言主观性的研究前景展望

关于语言的主观性研究,国内外学者均取得了很大的研究成果。但总体看来,语言的主观性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框架。因此,就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从理论上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应该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其次,主观使用语言形成含有主观概念内容的语言表达,即语用主观性的加强导致语言在形式和意义上获得固定的主观概念内容,但其中的主观性又该如何界定,学界仍然没有形成一致的标准。因此,语言主观性的判断和界定也将会成为未来研究的焦点之一。

再者,主观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普遍属性,通过对比不同语言来揭示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也为未来的主观性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最后,目前学界大多讨论的都是主观性加强的问题,是否存在主观性减弱的现象?如果存在,又是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这种现象产生的动因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值得学者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Benveniste, E. Problem s in General Linguistics [M]. Coral Gables, FL:University of Miami

Press, 1958 /1971.

[2] Langacker,R.W.Concept,Image,and Symbol: The Cognitive Basis of Grammar

[M].Berlin/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1990.

[3] Langacker,R.W.Grammar and Conceptualization[M].Berlin/New-York: Mouton de

Gruyter,1999.

[4] Langacker, R. W. Losing control: Grammaticalization, subjectification, and transparency[A].

In A. Blank and P. Koch ( eds.). Historical Semantics and Cognition [C]. Berlin and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1999.

[5] Langacker, R. W. Subjectification, grammaticization, and conceptual archetypes [A ]. In A.

Athanasiadou, C. Canakis, and B. Cornillie (eds.). Subjectification: Various Paths to

Subjectivity [C]. Berlin and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2006.

[6] Lyons, J. Semantics (V ol. 2.)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7] Lyons, J. Deixis and subjectivity: Loquor, ergo sum? [A]. In R. J. Jarvella andW. Klein (eds.).

Speech, Place, and Action: Studies in Deixis and Related Topics[C]. Chichester and

New York: John Wiley, 1982.

[8] Lyons, J. L 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9] Traugott, E.C.&Dasher,R.B.Regularity in Semantic Chan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10] Traugott, E. C. On the rise of epistemic meaning in English: An example of subjectification in

semantic change[ J ]. Language, 1989 (65).

[11] 陈鸿瑶. 副词“也”主观性的认知解释[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95-98.

[12] 陈前瑞. 汉语内部视点体的聚焦度与主观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3(4):22-31.

[13] 程平. 论翻译的主观性[J]. 外国语文( 双月刊),2011(3):100-104.

[14] 房红梅,马玉蕾. 言据性·主观性·主观化[J]. 外语学刊,2008(4):96-99.

[15] 冯光武. 语言的主观性及其相关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6(5):26-33.

[16] 高莉,文旭. 语言“主观性”研究的多维视角[J]. 外语教学,2012(6):11-14.

[17] 胡建刚. 主观量度和“才”“都”“了”的句法匹配模式分析[J]. 世界汉语教学,

2007(1):72-81.

[18] 刘瑾. 语言主观性概念探析[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3): 39-42.

[19] 刘全升,姚天昉,黄高辉,刘军,宋鸿彦. 汉语意见型主观性文本类型体系的研究[J]. 中文

信息学报,2008(6):63-68.

[20] 彭兵转. 从情态角度看语言意义的主观性[J]. 外语学刊,2011(3):76-80.

[21] 沈家煊. 跟副词“还”有关的两个句式[J]. 中国语文,2001(6):483-493.

[22] 沈家煊. 如何处置“处置式”?—论把字句的主观性[J]. 中国语文,2002(5):387-399.

[23] 沈家煊.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2001 (4):

268-320.

[24] 石毓智, 白解红.将来时标记向认识情态功能的衍生[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

(1):1-4.

[25] 徐李洁. 英语IF 条件句的主观化模式的建构[J] . 外国语, 2008, ( 1) : 62- 67.

[26] 王蕊. 主观性在人称代词移用中的表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9):77-79.

[27] 王咏梅. 文学鉴赏的主观性与文学批评的客观性—读《古诗赏鉴四题》兼与彭运生教授

商榷[J].名作欣赏(百家茶座),2006年12月:29-31.

[28] 文旭,伍倩. 话语主观性在时体范畴中的体现[J]. 外语学刊, 2007 (2) : 59-63.

[29] 吴一安. 空间指示语与语言的主观性[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6) : 403-409.

[30] 杨永芳. 英汉情态动词动力情态的主观性对比分析[J]. 教学与管理,2010年8月20

日:93-95.

[31] 张楚楚. 英语情态动词认识情态的主观性[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3):11-15.

[32] 张洪芹. While 复句的主观化与主观性[J]. 外语教学,2007(1):36-39.

[33] 张黎. 汉语句法的主观结构和主观量度[J]. 汉语学习,2007(2):12-19.

[34] 张旺熹, 姚京晶. 汉语人称代词类话语标记系统的主观性差异[J].汉语学习,2009(3):

3-11.

[35] 张云秋,王悦婷. 汉语儿童主观化表达发展的个案研究[J]. 中国语文,2011(5):398-409.

[36] 赵军. 现代汉语相对程度副词语义偏移性考察[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

与研究版),2007(4):78-82.

[37] 赵秀凤. 语言的主观性研究概览[J]. 外语教学,2010(1):21-16.

[38] 郑银芳. 话语主观性在英语进行体中的体现[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93-96.

语料库话语分析综述

近十年国内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Ten - year Research on Corpus-Based Discourse Analysis in China 摘要:文章从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领域出发,通过对2002年至2011年发表在国内八种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这些研究在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涉及到话语各个方向,对于实践有重大指导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Abstract: From corpus-based discourse analysis, this thesis finds this fiel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relates to many directions of discourse and has a significant guiding role for the practice, but also brings many problems worthy our attention. All of these are derived from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sises published in 8 kinds of core journals from 2002 to 2011 in China. 关键词: 语料库话语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 0. 引言 现代语料库语言学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门语言研究科学。语料库是指按一定的语言学原则,运用随即抽样的方法,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的语言运用文本或话语片段而建成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型电子文库。在20 世纪后半叶的西方语言学界, Chomsky的观点大行其道,秉承该学说的语言研究者唯直觉语料独尊。他们躲在书斋,满足于依靠自己的直觉语料从事语言研究。随着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语用学、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认识到光靠直觉语料来研究语言是远远不够的,人们还必须借助语料库语料以及其他各种语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揭示语言的本质,克服直觉语料的局限与不足。这样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越发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成果仍然颇丰。 1. 研究样本 由于近几年运用语料库来做话语研究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笔者通过检索主题与关键词,将文献定在2002年至2011年这十年期间,研究样本来源为发表在八种外语类核心期刊的22篇文章。这是因为这8种外语类期刊有一定的权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Word资料●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朱汝洪发布时间: 2009 年 4 月 2 日19 时24 分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 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第二步: 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第三步: 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阅读关于填表说明的文字,研究清楚课题《申请评审书》各个栏目的填写要求;第五步: 根据《申请评审书》各栏目的要求分工查找材料和论证;第六步: 填写《申请评审书》草表;第七步: 研究确定后,填写《申请评审书》正式表(一律要求打印);第八步: 按要求复印份数;第九步: 按要求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第十步: 填写好《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第十一步: 按时将《申请评审书》《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和评审费送交县教研室科研组转送市教科所(也可以直接送市教科报,但必须报县教研室备案)。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1、课题的选题方法。 一是从上级颁发的课题指南中选定;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作修改;三是完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课题。 2、课题的选题要依据的原则。 一是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切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三是适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切中当前教改热点。 3、课题名称的规表述。 ①研究,如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②实践与研究,如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③应用研究,如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④实验与研究,如杜郎口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⑤探索与研究,如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三、立项课题的论证例说(以2009 版市课题申报表的要求为准)1、课题论证的含义。 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2、课题论证的包括的容。 不同级别的课题申报表(课题申请、评审书)要求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两大方面的容: 一是关于本研究课题的论证,二是关于对课题实施的论证。 3、课题论证例说。

主观性与主观化

主观性VS主观化 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主观化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重视这方面的研究跟近来语言学人文主义的复苏有关,特别是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法的兴起,使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结构语言学和形式语言学所主张的科学主义受到挑战. 从索绪尔开始,共时和历时成为许多语言学家研究语言现象的视角,即单一时间点上的语言结构( 共时的) 和两个或两个以上时间点之间演变的语言结构( 历史的或历时的) 。共时是横向的,主要是指语法,包括语法单位、规则和词汇项( 连同它们的意义) 的系统。与之相对的历时是纵向的,主要研究把语言的共时状态和同一语言的连续状态联系起来的一系列变化。主观化是语言形式经过演变或者表达主观性的功能的过程,对于主观化的研究,也主要分为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 从近十年国内关于语言主观性和主观化的研究来看, 其研究重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语言主观性的表现方式; 二、历时演变中的主观化问题。到目前为止, 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这些成果从很大程度上表明,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已初具规模, 并已进入重要发展阶段。 语言主观性的表现方式是近十年来国内语言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探讨最多的内容。从整体上来看, 这些内容主要涉及指示语、副词、时体、情态及某些结构和句式等。 词汇化VS语法化 从历史和功能角度出发认为词汇性与语法性不是截然分裂的, 是一个从较高的语法性、能产性到较低的语法性、能产性的连续体。同时她们认为词库最好理解为总藏( inventory), 它包含了所有能产与非能产、实义或非实义的形式。词库是一个非能产、半能产、能产的连续体, 相应地也是从词汇性到语法性的连续体。从共时看合词汇性与合语法性存在一个斜坡( cline), 合词汇性处于半能产与非能产之间, 取决于组构的程度; 合语法性处于半能产和能产之间, 取决于结构融合的程度。从历时看, 合词汇性与合语法性也存在一个斜坡, 词汇化的演变是从半能产到非能产; 语法化则是从半能产到能产。所有的词汇化和语法化都是采用并产生新的形式进入总藏, 并且调整整个总藏的结构、功能等。这个新形式既可是词汇性的, 也可是语法性的, 到底采用何种形式, 取决于词汇性和语法性哪个更强一些。 从共时看, 词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指概念表征和句法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以及这种联系是如何被形式化的。在共时词汇化的研究中, 探讨最多的是在语法结构中词汇插入的各种类型框架。从历时看, 词汇化一词有各种不同含义, 主要有以下几种: 直觉上和最宽泛意义上的词汇化, 指的是进入词库, 成为词库中储存的规约性成分和整体性的单位像许多其他语言单位一样, 词汇化和语法化看起来往往很难分得一清二楚: 不管是从共 时或历时的角度, 还是从演变的过程、结果来看, 抑或是从理论建构模式等来看, 都是如 此。第一个把词汇化和语法化作为完全对立现象的学者是Jakobson, 他认为词汇化是非强制性的, 而语法化是强制性的(转引自Lehmann 1995[ 1982]: 6)。这成为此后众多词汇化与语 法化关系探讨的滥觞。 一些学者认为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截短、类转、缩略等都是词汇化所特有的现象, 可以公认为语法化单向性的反例。但 B rinton 和Traugott( 2005: 76) 88)把这些作为构词法, 而不是词汇化, 认为二者更重要的不同在于: 词汇化是否可以被称为语法化的颠倒或相反的过程。她们认为具体的不同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是赞成词汇化是一种去语法化( degrammaticalization, 也称为非语法化)。Kurylow icz( 1975[ 1965] )把词汇化看作是和语法化相反的过程。 关于词汇化与语法化的争议, 归根结底在于对语法、词库、语言演变、词汇性与语法性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 组合的语法现象分析

“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语法现象分析 程度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但是茅盾笔下的“很感情”、曲波笔下的“很军阀”,以及港台和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作品、报刊中出现的“很淑女”、“很绅士”等,都是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言语事实。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近20年来,在大陆作家的笔下和广告媒体中,“很西藏”、“非常现代”、“很女性”这样的副名组合也频频出现,似有流行开来的趋势。为此针对这一特殊的语言组合,我将做如下分析并分类: 一、名形兼类词 (1)他穿上这身服装,多气派。(现代汉语词典) →他穿上这身服装,多有气派。 (2)从前我也跟过一个人,人倒是很规矩,又不赌不嫖,就是一肚皮恶水……(范小青《大家闺秀》1992年第6期155页) →从前我也跟过一个人,人倒是很有规矩,又不赌不嫖,就是一肚皮恶水,…… 解析:“气派、规矩”受“很”修饰是形容词,它们还能受其它副词修饰,如:非常/比较/不气派(规矩);在“程度副词+有+名词”结构中作名词。常见的这类词还有:权威、礼貌、理智、气魄、可能、精神、必要、规律、系统、耐心、矛盾、光彩、讲究、热情等。 二、活用词 (3)刘喜好福气。(芮灿庭《芦林街》,《花城》1995年第6期156页)→刘喜好有福气。 (4)痛的原因,一是张力比较出息,三十二岁就副团了、再就是…… (段平<<林木乡长>>,<<中篇小说选刊>>1997年6期41页)→痛的原因,一是张力比较有出息,三十二岁就副团了、再就是……(5)姜碧柳十分把握:不可能。(何继青《从夏天到冬天》,《中篇小说选刊》1998年第4期134页) →姜碧柳十分有把握:不可能。 (6)我今天请几个很名望的教授吃饭,可这个跑堂一点面子也不给,这么长时间了,连饮料都没拿。(白帆《那方方的博士帽》) →我今天请几个很有名望的教授吃饭,可这个跑堂一点面子也不给,这么长时间了,连饮料都没拿。 “福气、出息、把握”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但是它们不能受副词“不”的修饰,与一般形容词不同,所以,不是典型的形容词。此类名词还有:传统、道德、技巧、技术、进步、学问、优势、偏见、诚意、诗意、新意、水平、文化、营养、原则、能耐等,这些名词受程度副词修饰逐渐被社会所承认(由于语感不同可能有出入),这说明它们已呈现出向形容词转化的趋势,有可能成为名形兼类词。而“名望”纯属临时活用,从搜集的语料看,这样的名词还有:人性、朝气、哲理、情趣、情感、福分、感情、个性、智慧、魅力、运气、气势、程度、个性、天才等。 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具体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在程度副词和名词之间直接加上“有”,但是稍加变动(一般在具体名词后加上一个抽象名词)也可以把它们变换成“程度副词+有+名词”的形式。这些名词主要有三类: (一)、指人名词:官僚、瘪三、小市民、傻瓜、市侩、流氓、阿Q、江湖骗

语言的_主观性_和_主观化_

2001年7月 第33卷 第4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bimonthly) J uly2001 Vol.33No.4 ?语言学?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沈家煊 提要:本文综述当前国外关于语言“主观性”(subjectivity)和“主观化”(subjectivisation)的研究情况。 “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主观化”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重视这方面的研究跟近来语言学“人文主义”的复苏有关,特别是功能语言学、语用学、 “认知语法”的兴起,使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结构语言学和形式语言学所主张的“科学主义”受到挑战。文章首先对研究比较集中的三个方面作了介绍,即1)说话人的视角(perspective);2)说话人的情感(affect);3)说话人的认识(epis2 temic modality)。对“主观化”的研究有侧重历时相和侧重共时相两种取向,前者以E.Traugott的“语法化”(grammaticalisation)研究为代表,后者以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6478600.html,ngacker的“认知语法”为代表。本文对这两种取向的差异和相通之处作了介绍。 关键词:主观性、主观化、语法化、认知语法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429(2001)04-0268-8 一、什么是“主观性”和“主观化”? “主观性”(subjectivity)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参看Lyons1977:739)。“主观化”(subjectivisation)则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按照这个定义,“主观化”既是一个“共时”的概念,即一个时期的说话人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或形式来表现主观性,又是一个“历时”的概念,即表现主观性的结构或形式是如何经历不同的时期通过其他结构或形式演变而来的。当前对“主观化”的研究取向,有人侧重“共时”,有人侧重“历时”。 人们早已注意到语言的“主观性”。有的语言表现“主观性”的形式很明显,例如日语,说日语时几乎不可避免地要用明确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说话人对所说内容和对听话人的态度或感 情。因此日本的学者很早就开始注意日语中的“主观性”成分。像英语这样的语言“主观性”的表现方式比较隐晦,但仍然大量存在。Ben2 veniste(1971:225)指出:“语言带有的主观性印记是如此之深刻,以致于人们可以发问,语言如果不是这样构造的话究竟还能不能名副其实地叫作语言”。然而在结构语言学和形式语言学占主导地位的情形下,语言学家对语言的“主观性”长期不予重视。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语言的功能就是“客观地”表达命题,不愿意承认话语中还有表现自我的主观成分。对语言“主观性”的研究因而至多限于文学研究的范围,而没有进入语言学的领域。连四卷本《语言学国际词典》(Bright1992)都没有给“主观化”列条。Lyons(1982:103)指出:“现代英美语言学家……一直有一种唯理智论的偏见,即认为语言基本上是(即便不完全是)用来表达命题式思维的。” 近些年来,语言学家开始对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给予充分的关注,这跟近来语言 862

国内外研究现状范例

2、国内外研究现状: 针对孔壁和管道间的环状空间中的混合泥浆,国内外学者采取了现场检测、室内模型实验、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它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规律。 在先导孔钻进和扩孔过程中,泥浆压力高达1~2MPa,相当于l00~200 m高的水头压力[4],当泥浆压力过大时将强烈破坏周围地层,为研究合适的泥浆压力,刘杰[5]研究了泥浆在地层中的作用机理,揭示了泥浆在地层中的渗流规律。余剑平等人[3]分析了定向钻穿越冲湖积土层时的泥浆溢出现象,通过钻孔观察得出渗透泥浆呈“土、丰”字型分布,扩散半径约为管径的2~3倍,渗透泥浆层的厚度一般约2~3mm。赵明华等人[6]分析了HDD穿越监利洪湖大堤引起堤脚冒浆的原因,认为冒浆与上覆土体的厚度、粘性,钻压、钻井液粘度等参数有关。晁东辉[7]采用了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水平定向钻孔施工的过程,研究了施工过程中泥浆对孔壁的影响。关立志[8]认为管道与孔壁之间的空洞经过一段时间会引起上履土体下沉、堤防塌陷等灾害。宋新江等人[2]根据《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地层最大容许灌浆压力分析了河堤发生塌陷的可能原因:①当孔道四周泥浆压力消散,引起孔内过量坍塌,是地面形成裂缝和塌陷的一个主要原因。②当管道穿过的砂层为粉砂、粉细砂、细砂或中砂,受扰动后强度降低易塌落。③泥浆压力消散或大量减小后便会产生沉淀,同时在管道四周的环空间隙中泥浆与土的混合物会产生固结变形,这种固结作用会引起土体下陷。王建钧[9]分析了环空周围土体在应力重分布作用下发生塑性挤出、膨胀内鼓、塑流涌出和重力坍塌的原因,并根据Mohr-Coulomb破坏准则给出了孔壁失稳破坏的理论公式。 针对环空混合泥浆的力学性质研究,Knight, M.等人[10]铺设了一条直径为200mm的HDPE管道两年后开挖观察,发现环状空间并未形成空洞,表明环空泥浆与土体发生了相互作用。美国的Samuel T. Ariaratnam等人[11]分别在粘土和砂层中进行水平定向钻进管道铺设试验,分别铺设了直径为100mm、200mm及300mm 的HDPE管各两根,分别在一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四个星期以及一年以后对管道进行开挖检查,观察环状空间中土体含水量的变化、固结状况并进行土体强度测试,得出环空混合泥浆含水量逐渐降低、强度增加。李俊[12]认为HDD 铺管后残留孔洞会发生由应力重分布引起的沉降和固结沉降,分别给出了计算公式,由于HDD施工,钻孔周围一部分土体扰动进入塑性状态,形成一个软弱带,在地下水作用下发生管涌。朱乃榕[13]从渗流角度研究了西气东输管道穿越工程对河堤的稳定性影响。他假设管道周围土体的渗透系数比河堤其他土体的渗透系数大二个数量级,分析堤防处于最高洪水位与低水位两种危险情况下的堤防渗流稳定性。并采用二维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进行渗流计算。得出输气管道的穿越对于堤防的抗滑稳定性影响也比较小,但有可能沿管壁周围形成渗流通道,在管道穿越出土点附近发生管涌破坏。但研究的输气管道直径只有710mm,远小于西气东输工程二期所采用的直径1219mm的管道,所以不能断定如此大直径的管道穿越是否会对河堤造成更大的危害。 国内外学者采用了多种方法、设备研究环空混合泥浆的力学性质,Ariaratnam[14]收集了美国各地的土样进行室内模拟试验,先测试泥浆的流变特性,然后在泥浆中加入各种土样,进行混合物的流变特性测试。Tubb[15]介绍了Mears/HDD LLC公司采用孔内压力测试设备可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当今商业创新模式的潮流和城市空间有机化、复合化的趋势下应运而生,数量日益增多,体量越来越大。这类公众聚集场所一般具有功能繁多、空间种类丰富、人流量大、火荷载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重、特大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近年来大型商业建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屡有发生。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社会将会处于一个灾难事故多发阶段,这表明我国当前及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火灾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飞速发展的大型商业建筑,使用功能日趋复杂、集约,这给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疏散设计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安全疏散,就是在发生火灾时,在允许的疏散时间范围中,使遭受火灾危害的人或贵重物资在楼内火灾未危及其安全之前,借助于各种疏散设施,有组织、安全、准确、迅速地撤离到安全区域。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的使用功能高度集中,现行规范都无法对其建筑形态和业态分布做出明确的规定,基于以往经验及科研成果制订出来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实践中经常遇到大量现行规范适应范围无法涵盖或规范条文无法适应建筑物设计形式的尴尬局面。现代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往往突破了现行规范,因此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理念引入到了设计之中,它已成为未来防火设计发展的趋势。 商业街建筑由于其独特性,有关消防设计也有别于一般的商业建筑。比如,商业街是否作为一个整体建筑考虑其消安全疏散设计,是否应限制商业街建筑的层数,长度和宽度,步行街是否考虑作为人员疏散安全区域及其条件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调研及深入分析。 同时,由于这类建筑火灾危险性特别大,人员密度大,疏散困难等原因,研究大型商业建筑火灾下人员疏散的安全性,以最大限度的防止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火灾基础研究的滞后在制定国家消防技术规范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合理之处。这些弊端给复杂的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带来很多的局限性,因此要使大型商业建筑有效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找到新的途径和新的思路来保障建筑的安全疏散。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应该综合相关多方因素全面考虑。处方式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理念适应不了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借鉴心理学等理论,研究发生火灾后,大型商场内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空间认知能力和行为模式;从空间组织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理论全面的进行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的研究。这有助于科学合理的进行大型商场的建筑防火设计,当灾害来临时为人们提供一个可靠的安全疏散系统,同时又利于人们充分的使用空间的目标;同时,该课题的研究为促进大型商场发展作出努力,使得大型建筑在城市发展的新形式下可持续的发展。 大型商业综合体中防火分区面积往往超出了规范中对防火分区面积的限制,疏散出口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等问题随之产生,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自身特性入手,运用建筑学、消防安全学和行为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对火灾下大型商业综合体内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大型商业综合体人员安全疏散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和方法,并分析了应用部分方法的实际工程案例。为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提供参考。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除了能依据本国的规范进行设计的之外,超出规范规定内容的往往利用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欧美发达国家在这项研究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已开发出了很多计算及模拟软件。如FDS、SIMULEX和STEPS等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己有一些国家颁布了专门的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所以发展至今,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国外的设计者在做一些大型的商业建筑时,都会采用性能化的防火设计。1971年,美国的通用事务管理局形成了《建筑火灾安全判据》。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实施了一个国家级的火灾风险评估项目,其结果形成了FRAMWORKS模型。1988年美国防火

汉语主观化研究综述

2010年3月 第11卷 第1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Mar.2010 Vol.11 No.1  汉语主观化研究综述 陈秋娜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开发处,广西柳州545006) 摘 要:在介绍主观化理论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历时、共时研究视角分项引入近年来汉语主观化研究的成果,以展示本专题的研究概况,并对研究的新视角有一定思考。 关键词:汉语主观化;研究成果;新视角 一、主观化理论概述 (一)“主观性”与“主观化”的概念 “主观性”(subjectivity)是指语言的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参看Lyons1977: 739)。“主观化”(subjectivisati on)则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按照这个定义,“主观化”既是一个“共时”的概念,即一个时期的说话人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或形式来表现主观性,又是一个“历时”的概念,即表现主观性的结构或形式是如何经历不同的时期通过其他结构或形式演变而来的。 (二)主观化理论提出的背景 尽管主观性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性客观存在,却被结构主义与形式主义主导的语言学领域长期忽视。近年来,语言学家开始对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给予充分的关注,这跟语言学“人文主义”的复苏有关,特别是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法的兴起,使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结构语言学和形式语言学所主张的“科学主义”受到挑战。这些新起的学派都强调,语言不仅仅客观地表达命题式的思想,还要表达言语的主体即说话人的观点、感情和态度。 20世纪之初,布龙菲尔德把语义的研究排除在语法研究之外,而到了世纪之末,语义成了注意的焦点,而人们对意义的认识和运用必然带有很大的主观性。这也是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得到重视的原因之一。1992年在剑桥大学召开了一次关于语言中“主观性”和“主观化”的专题研讨会, Lyons到会致开幕词,会议论文编集出版,书名就叫《主观性和主观化》(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sati on, D.Stein&S. W right主编,剑桥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三)主要研究视角 1.说话人的视角(pers pective) “视角”就是说话人对客观情状的观察角度,或是客观情状加以叙说的出发点。这种“视角”主观性经常以隐晦的方式在语句中体现出来,最典型的例子是动词的“体”(as pect)可比较下面两个英语句子: (a)M ary is gone. (b)Mary has gone. (a)只是客观地报道过去发生的一个动作(玛丽离去)及其结果(玛丽不在这儿)。(b)是现在完成体,虽然也是表示过去的动作以及结果,但是还涉及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从“现在”(即说这句话的时刻)出发来看这个动作及其结果,主观上认为它跟“现在”有关系,比如说,困为玛丽走了,所以她帮不上忙了。因此(b)的主观性程度高于(a)。 2.说话人的情感(affect) “情感”一词应作宽泛的理解,包括感情、情绪、意向、态度等。一个社会交往的成功人士无论在情感意义的哪方面都处理的恰到好处。幼儿虽小,也会看大人脸色行事,同样是与情感意义分不开的。看看语言的表情功能: (a)I a m m issing you terribly”!我可真是想死你了!在英语中,现在进行时态可用来表达各种感情。句中说话人对听话人强烈的思念之情不而喻。 3.说话人的认识(ep iste m ic modality) “认识”主要跟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有关。就语言的“主观性”而言,要数这方面的研究最为深入。例如: (a)She must be married.(她必须结婚了。) (b)She must be married.(她必定结婚了。) 英语情态动词must表示“必须”时属于行动情态或道义情态(de monic modality),如(a)是表示客观上她有采取某项行为(结婚)的必要;而表示“必定”时属于认识情态(ep iste m ic modality),如(b)是说话人主观人对命题“她结婚了”是否真实所出的判断。换一个角度说,(a)句的she是“句子主语”或“语法主语”,(b)句除了这个语法主语,还隐含一个高层次的“言者主语”,是说话人认定“她结婚了”。显然,(b)句的主观性比(a)句强。 其实以上这三个方面在言语中是相互交叉,紧密联系的,很难截然分开,仅是为了体现叙述的条理性而简单区分而已。 6713收稿日期:2009-12-15 作者简介:陈秋娜(1980-),女,广西北海人,讲师。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及程度副词结构研究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及程度副词结构研究 程度副词是当今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但仍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从已有成果来看,多举例式地列举程度副词结构的组合类型,较少归纳组合规则和条件;多研究静态组合,较少探讨入句的动态变化;多共时研究,较少历时研究。本文以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及其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就其组合类型、句法功能、组合规则、入句规则,以及在现代汉语史上的历时演变等方面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阐明选题缘由和意义、研究目标和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交代语料来源。研究范围限定于《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中的37个程度副词。第二章:程度副词及程度副词结构研究综述。介绍前人和时贤在该领域内的研究成果,从本体和应用研究两方面进行分类概述,肯定了成绩,指出了不足。第三章:程度副词结构的组合类型和组合规则。以意义和形式相互验证的方式,对程度副词进行了新的分类,划分出隐较和明较两大类程度副词。全面描写了程度副词F和被修饰成分X的五种组合类型的特点,给出了详尽的程度副词结构类型表,论证了程度副词的量性特征和“FX”组合之间的关系,发现“连续性、模糊性、层次性”是程度副词结构组合的重要语义根据。同时指出,程度副词及其被修饰成分的语音、语体、语篇、比较、情感、定量等六个方面的特征,影响程度副词结构组合的合法性。第四章:程度副词及其结构的句法功能。探讨程度副词及其结构的句法功能,揭示程度副词及其结构充当特定句子成分的一些规则和条件。例如F或“FX”充当主语、“FX”

充当主语的定语的规则;“FX”充当句子特定成分时,其标记词“的、地”的隐现条件;扣合结构“V1得FA地V2”的使用特点和规则等。此外还结合历时考察,发现和解释了某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如“谓词+ 得极、谓词+极了、谓词+得很、谓词+很了”等结构发展和演变的动因。第五章:程度副词及其结构的运用研究。本章第一节系统探讨了程度副词结构的入句条件,发现了五条规则:1、句子信息焦点的适配规则;2、句子信息结构的适配与补偿规则;3、句子主观性(包括主 观情感、主观量和主观语气)的适配规则;4、比较对象的适配规则; 5、语用和认知的补偿规则。第二节以副词“还好”为个案分析对象,兼与“最好”相比较,研究了其语篇功能、语义特点和虚化过程,最后分析了留学生使用“还好、最好”的偏误类型,并提出了教学对策。 第六章:程度副词及其结构在现代汉语史上的发展演变。本章总结了程度副词结构从早期现代汉语到当代汉语的四种演变类型:1、程度 副词的句法位置由前到后的移动;2、程度副词结构的搭配变化;3、程度副词结构中助词的残缺、冗余和替代的变化;4、程度副词句的 程度成分从复现到不复现的演变。并揭示了它们反映的四个演变规律:1、程度副词语义指向的明晰化;2、程度副词语义功能的连续化;3、程度副词结构的形式标志的明朗化;4、程度副词句的程度焦点的单 一化。第七章:结语。概括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及结论,说明了本文的 不足,指出了今后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而作为经济运行的“血液”,金融业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中国互联网金融业自诞生之日起就努力为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而农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实现我国经济腾飞及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一直在探索农业发展的道路,现在的中国农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和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农业科技、经济和各个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确定明确的目标,选择适合我国实情的农业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那么如何让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运用到农业供给侧改革,从而推动农业提速发展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课题。目前,我国著名学者李宏畅与袁娟率先提出来互联网金融与农业相结合的发展的几种模式。(一)农业智能模式 当前在很多先进农场里,奶牛的耳朵上都会有一颗非常精致、特别的“耳钉”,即奶牛的电子耳标,这个“耳钉”里蕴藏着这头奶牛区别于其他奶牛的信息。散养在农场里的奶牛,当它悠闲的进入挤奶大厅时,它身上的所有信息就会被感应器所感应,然后被计算机扫描,进入电脑,信息包括它的所有信息:出生日期、最后一次挤奶日期、交配时间等等,所有信息都一目了然,这些都突出体现出了农业智能模式的优越性。 (二)电商模式 淘宝之所以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站在了顾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顾客所需要的东西当作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将市场划分到最小化,将产品包装减到最轻,而且注重产品特色、模式和内容,把简单的“B2C”模式转化为“B2C2B”,并不断改进产品品质,逐渐实现了电商模式。目前,农村电商逐渐成为巨头们布局的重点。但是由于网络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各种因素限制,农村市场的电商需求远远未被满足,是一个典型的蓝海市场,含金量十足。然而,农村电商市场要被很好地开发出来还是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也与农村市场的特性紧密相关,农民购物的便利性与网购信任度是农村市场电商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产业链模式 一方面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改变了以往农村金融服务方式,采用一对一模式,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平台,采用批量作业、降低借贷双方交易成本的

程度补语“形容词+不过”格式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程度补语“形容词+不过”格式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现代汉语中,“形容词+不过”表示程度。本文对这一组合结构中的成分进行考察,从说话人的视角和说话人的情感角度分析“形容词+不过”的主观性,从结构形式及其演变过程分析这一格式的主观化。 标签:形容词“不过” 主观性主观化 汉语中存在丰富的补语类型,这是汉语的重要特点之一。关于程度补语,对“不过”作程度补语现象还有待深入研究。前贤对现代汉语中程度补语的范围划分,列举程度补语较多的主要有马庆株、房玉清、刘月华等人,其中只有马庆株先生把“不过”归入程度补语(蔡丽,2011),笔者赞同马先生的分类方法。本文从主观性和主观化的角度对“形容词+不过”格式进行分析。(文中语料如没有注明出处,均来自于北大语料库。) 一、“形容词+不过”中形容词的考察 程度补语“形容词+不过”中,整个结构前经常加“再、最、更、顶、极、太、实在、已经”等副词修饰,其中“最、再”使用频率最高。雷冬平(2010)对“再/最X不过”结构中的“X”有过较好的分析,我们不再赘述,这里列举一些程度补语结构前没有副词修饰的情况: (1)他说他那阵心跳是自然不过的了。 (2)仅仅只是某种层次上关注了现实,是一件简单不过的事了。 (3)歌里的话儿都是些平常不过的真理,搬弄着纯朴的古代的那种爱情的纯洁。 这里“形容词+不过”没有受副词修饰时,从句法功能上看,作“是”的宾语或宾语小句中的定语成分。 形容词是许多语言中主要词类的一种,主要是用来描写和修饰人或事物的性状以及动作的特征,它们都具有一定的程度性。通过在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加程度副词是标记形容词的“量”的方式之一。“形容词+不过”也就是用程度副词作补语来标记形容词的“量”。张国宪(2000)对程度词做过层级性的分类,大致分为微量、中量、高量和极量。石毓智(2001)首先提出了现代汉语形容词在量性特征上存在“量幅”和“量点”的对立,张国宪也指出“量幅”和“量点”的区别可以用程度词来测定,能与程度副词组合的形容词具有“量幅”的特征,反之,就具有“量点”的特征。通过对语料的观察,这里形容词都是性质形容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也能和程度副词“不过”组合,所以,我们认为“形容词+不过”格式中的形容词具有这里说的“量幅”特征。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语法现象分析

程度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但是茅盾笔下的“很感情”、曲波笔下的“很军阀”,以及港台和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作品、报刊中出现的“很淑女”、“很绅士”等,都是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言语事实。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近20年来,在大陆作家的笔下和广告媒体中,“很西藏”、“非常现代”、“很女性”这样的副名组合也频频出现,似有流行开来的趋势。为此针对这一特殊的语言组合,我将做如下分析并分类: 一、名形兼类词 (1)他穿上这身服装,多气派。(现代汉语词典) →他穿上这身服装,多有气派。 (2)从前我也跟过一个人,人倒是很规矩,又不赌不嫖,就是一肚皮恶水……(范小青《大家闺秀》1992年第6期155页) →从前我也跟过一个人,人倒是很有规矩,又不赌不嫖,就是一肚皮恶水,…… 解析:“气派、规矩”受“很”修饰是形容词,它们还能受其它副词修饰,如:非常/比较/不气派(规矩);在“程度副词+有+名词”结构中作名词。常见的这类词还有:权威、礼貌、理智、气魄、可能、精神、必要、规律、系统、耐心、矛盾、光彩、讲究、热情等。 二、活用词 (3)刘喜好福气。(芮灿庭《芦林街》,《花城》1995年第6期156页)→刘喜好有福气。 (4)痛的原因,一是张力比较出息,三十二岁就副团了、再就是…… (段平<<林木乡长>>,<<中篇小说选刊>>1997年6期41页)→痛的原因,一是张力比较有出息,三十二岁就副团了、再就是……(5)姜碧柳十分把握:不可能。(何继青《从夏天到冬天》,《中篇小说选刊》1998年第4期134页) →姜碧柳十分有把握:不可能。 (6)我今天请几个很名望的教授吃饭,可这个跑堂一点面子也不给,这么长时间了,连饮料都没拿。(白帆《那方方的博士帽》) →我今天请几个很有名望的教授吃饭,可这个跑堂一点面子也不给,这么长时间了,连饮料都没拿。 “福气、出息、把握”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但是它们不能受副词“不”的修饰,与一般形容词不同,所以,不是典型的形容词。此类名词还有:传统、道德、技巧、技术、进步、学问、优势、偏见、诚意、诗意、新意、水平、文化、营养、原则、能耐等,这些名词受程度副词修饰逐渐被社会所承认(由于语感不同可能有出入),这说明它们已呈现出向形容词转化的趋势,有可能成为名形兼类词。而“名望”纯属临时活用,从搜集的语料看,这样的名词还有:人性、朝气、哲理、情趣、情感、福分、感情、个性、智慧、魅力、运气、气势、程度、个性、天才等。 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具体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在程度副词和名词之间直接加上“有”,但是稍加变动(一般在具体名词后加上一个抽象名词)也可以把它们变换成“程度副词+有+名词”的形式。这些名词主要有三类: (一)、指人名词:官僚、瘪三、小市民、傻瓜、市侩、流氓、阿Q、江湖骗子、奶油小生、男人、男子汉、学生、女人、女孩、雷锋、维纳斯、英雄、绅士、淑女等,例如:

国内外研究现状

将新学的词汇用于句子、会话、故事讲述或写作之中,以加深记忆。④视觉映像:通过创造有意义的视觉映像在新语言信息与己掌握的语言信息之间建立记 忆联系。可以通过想象,也可以通过画图来建立。这种视觉映像可以来自事物或现象的画面、文字出现的地方,也可以通过想象来获得。⑤语义图示:以一个基本词为中心,在纸上画出跟该词有关的词语的语义关系结构图,并表示其相互关系。⑥语音串记:利用新词和己掌握单词之间语音上的某种共同特征来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由此促进记忆。可利用的语音特征可以是押韵,也可以是音节上的相似。⑦缩略助记:从要一记忆的词组或有关词语中抽取第一个字母或音节,组成一个新的词语单位,并用作该词组或有关词语的记忆线索。⑧言行相伴和具体操作:通过做出相应的动作和摆弄实物来记住所学到的新词。⑨构词分析:在碰到新词时观察它的词形,如发现它是由若干已知词或构词成分组成,就从这些组成部分的意义推测这一新词的意义。 贾冠杰(2001)提出的词汇学习策略有:①利用词汇游戏辅助教学。教师可根 据具体情况,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利用单词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在课后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词汇游戏以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词汇。②通过阅读来记忆词汇。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记忆单词也可以准确理解单词的含义。③通过形一义联想法和音一一义联想法来记忆单词。形一义联想法就是对单词的结构赋予一定的想象。音一义联想法则是设法把单词的音和义联系起来。 2.2有关词汇学习策略运用的情况 词汇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语言 学的发展历史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关于词汇教与学的研究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尤其是在语法翻译时期和听说法时期。Charter(1987)曾将词汇比作 为一个不受重视的“灰姑娘”(转引自孙兴文,1998)。20世纪70年代以来, 随着交际性语言教学的出现,词汇开始引起了西方学者尤其是英美学者们的关注,词汇的地位才得以很大的提高,至此,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才成为二语习得研究者和英语教师关注的问题。 王文宇(1998)将词汇学习策略分为:规划策略(规划管理记忆全过程的方 法)、单词表策略、重复策略、联想策略、词性分析策略、上下文策略、语用策略。 姚梅林、吴建民、庞晖(2000)将词汇记忆策略分为9类:复述策略、联想策 略、归类策略、应用策略、单词表策略、上下文策略、词性分析策略、复习策略、管理策略。 将策略具体运用细分化的有: 易晓明和韩凯(1998)将词汇记忆策略分为四大类:①记忆术(如:对字母进 行转化、首字母法、编故事法、地点法、关键词法、想象形象、奇特想象)。②一般记忆加工策略(如:复述、分类、词根词缀等精细加工、对比、单词联想网)。 ③外部辅助策略(如:列表方式、物理刺激提醒、让别人告知、抄写在明显位置、利用单词等外部工具)。④元一记忆策略(如:重复、判断掌握程度、定任务量、难易判断、记忆过程总考虑、速度准确性权衡)。 程晓棠等(程晓棠、郑敏,2003)提出的词汇学习策略有:①在语境中学单词, 提出利用上下文的同义词或近义词、单词之间的指代关系以及词与词之间的搭配猜测词义。②利用联想增强对同类词的学习效果。可以用情景联想和单词网络。情景联想即是把描述日常生活中一连串动作的动词集中起来学习或复习以达到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目的。单词网络则是把同类词按照意思的层次关系设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