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A-U模型)技术创新与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A-U模型)技术创新与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A-U模型)技术创新与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A-U模型)技术创新与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技术创新与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摘要:传统的A-U模型,揭示了在特定技术轨道上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内在关系,是一种短期的产业创新动态过程模型;改进的A-U模型是从产业演变的全过程来考察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内在关系的,是一种长期的产业创新动态过程模型。改进的A-U模型对探索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分析工具。

人类的产业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人类产业技术进步史,而产业技术进步的关键则在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发展是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此,深入探讨创新演进与产业发展的内在关系,揭示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于我国制订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传统的A-U模型介绍

(一)传统A-U模型的提出

美国哈佛大学的阿伯纳西(N.Abernathy)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厄特拜克(JameM.Utterback)从对年代起对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作了一系列的考察,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LC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许多行业和创新案例分析,发现它们三者之间既遵循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又存在着有机联系,它们在时间上的动态发展影响着产业的演化。并通过引入主导设计概念,以产品创新为中心,提出了产业创新动态过程模型,即Abernathy-Utterback创新过程模型,简称传统的A-U模型(如图1所示)。

(二)传统A-U模型的两个主要特点

引入了主导设计的概念主导设计是描述产业创新动态过程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主导设计,厄特拜克认为,是指能赢得市场信赖的一种设计,是通过综合过去产品变化中各自采用的技术创新而形成的一种新产品(或一系列特征)为形式的设计,是竞争者和创新者为支配重要的市场追随者而必须奉行的一种设计。如在个人计算机产业,80年代IBM推出的带有一个TV显示器、标准的磁盘驱动器、QWERTY的键盘、Intel的芯片。开放的结构、MS-DOS操作系统的IBM360型计算机,成为了以后计算机发展的主导设计。这些技术都是市场上已有的,但IBM 把它们组合在了一起。

揭示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阿伯纳西和厄特拜克把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及产业组织的演化划分为流动阶段、转换阶段与特性阶段,认为产业的创新类型、创新程度和创新特征取决于产业的成长阶段(见表1)。

流动阶段。根据A-U模型,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早期,产品原型的创新水平很高,产品变化快,设计具有多样性;数家小企业并存,创新的重点在于产品的性能;创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不知何种产品具有最大的市场潜力;创新

的思想来源很多,可来自顾客。顾问或非正式的外界联系。此时最大的特征是主导设计尚未确定,其产品在技术和商业上都处在不断“尝试一纠错一尝试”阶段。

转换阶段。经过一段不断以“去试一纠错一尝试”为特点的技术发展和变动时期,会出现一个将技术资源与市场需求联结起来的代表优秀产品的主导设计,如安德伍德V型打字机、福特T型车。IBM360型计算机。主导设计为产品的发

展提供了一个“标准”,降低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在主导设计出现后,产品创新率急剧下降,产品基本稳定,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专用生产设备逐步取代通用生产设备,创新重点从产品创新转移到了工艺创新。

特性阶段。主导设计的出现使产品设计、生产程序与生产工艺日渐标准化,市场需求稳定,大规模生产使制造效率大大提高,企业由此享受到大规模生产的好处。企业进一步创新的重点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为目标的渐进性工艺创新。生产过程和企业组织日趋专业化和纵向一体化。特性阶段对应于技术学习曲线上的成熟期,通常也是产品生命周期的中后期。

二、A-U模型的改进与其改进模型的特征

(一)A-U模型的一种改进形态

传统的A-U模型只描述了一个特定技术轨道上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分布规律和一般过程,即在同一代产品技术生命周期中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传统A-U模型中所描述的三个阶段(流动阶段、转换阶段与特性阶段),也仅仅是产业发展过程中处于同一代产品技术生命周期内的三个阶段。正因为这种原因,我们可以称传统的A-U模型为一种短期的A一U模型。然而,产业的发展是一代接一代具有各自不同生命周期的产品演化过程的集合。根据PLC理论,一代产品技术生命周期的完结,并不表明一个产业的完结,而是由于根本性技术创新的出现使产业得到了质的提升,即产业由原来的技术轨道跃入到了一个新的技术轨道,新一代产品(图2中侵入产品)替代了老一代产品(图2中现有产品),并没着新的技术轨道开始了又一轮的产品技术生命周期。这种依次替换的一代接一代的产品技术生命周期的有序组合构成了产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因此,以PLC 理论为基础,从产业发展和演变的全过程来考察,可以得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呈现出如图2所示的动态关系模型。

从形式上看,这种模型是由一系列传统A-U模型的组合;从内容上看,这种模型突出了技术根本性创新与产业跳跃式升级的关系;从时间跨度上看,这种模型强调的是产业发展的全部过程而不是某一代产品的生命周期。所以我们称这种改进的动态模型为技术根本性创新推动产业跳跃式升级关系模型,或称长期A-U模型。

(二)改进A-U模型的主要特征

1.产业的升级是通过产品的更新换代体现出来的图2表明,每一代产品其完整的生命周期依次经过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然后逐渐被新一代技术的产品所替代,正是这种新老产品的替代过程构成了产业发展的链条。从技术周期和产品周期的关系来看,技术周期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每一代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都是以根本性技术创新的产生为起点,以主导设计的出现为走向成熟的标志,以下一代根本性的技术创新的出现为开始衰落的标志,以下一代产品主导设计的出现为终点。

2.产品的更新换代存在一个竞争期产品的更新换代存在一个竞争期,这个竞争期(见图2阴影部分)开始于侵入产品根本性技术创新的出现,终止于侵入产品主导设计的产生。竞争期对于老一代产品(现有产品)来说,是其生命周期中的最后一个阶段--衰落期;对于新一代产品(侵入产品)来说,是其生命周期中的最开始的两个阶段--引入期和成长期。竞争期的长短取决于从根本性技术创新的出现到主导设计产生之间距离的大小,反应了新老两代产品的替代速率。显然,新一代根本性技术创新出现得越早,且新一代根本性技术创新出现到新一代主导设计产生之间的时间越短,竞争期则越短,新老两代产品替代的速率也就越快。竞争期既是新老两代产品的断裂带,也是新老两代产品的连接带。

3.产业的升级是跳跃式的改进的A-U模型表明,产业升级是以跳跃式方式

进行的,是非连续性的,其跳跃的直接原因就是根本性技术创新的出现。我们知道,根本性的技术创新与渐进性的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不一样,根本性的技术创新是以技术发生了原理性的变化为前提的,而渐进性的技术创新,其技术的原理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本模型所指的产品更新换代是指技术原理完全不同的产品的更替。也就是说,模型中对应于不同代的产品,其技术处于完全不同的发展轨道。如在彩电行业,如果产品生命周期1对应的是模拟彩电(现有产品)的发展过程,其技术原理是模拟技术,那么,产品生命周期2对应的是数字彩电(侵入产品)的发展过程,其技术原理是数码技术。很显然,由于数码技术的出现,从模拟彩电到数字彩电是彩电产业的一次跳跃式升级。

4.产业的发展具有可跨越性从改进的A一U模型可以看出,产业自然发展的历史链条是一个连续性和间断性相统一的过程。产业自然发展的间断性体现在产业升级的跳跃性,而产业升级的跳跃性又是由技术创新的跳跃性所决定的,技术创新的跳跃性必然导致产业发展的跳跃性。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产业跳跃式发展规律,使得一个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越过产业的某些自然发展阶段,直接进入新的产业或产业的最新发展阶段,站在新的技术平台上,运用新的竞争规范参与新一轮的竞争;也可以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别是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通过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绕开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史轨迹中产业发展的某些中间过程,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缩短工业化道路,获得后发优势(如图3所示)。

三、基于改进A-U模型对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战略的理性思考

建立在传统A--U模型基础之上的改进A-U模型,进一步揭示了根本性的技术创新与产业跨越式发展及其各个竞争态势之间的关系,为我们讨论产业跨越式发展战略提供了分析工具和思想方法。根据改进的A-U模型,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准确把握主导设计

根据改进的A-U模型,由于根本性技术创新的出现,产业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产业跨越的最终落脚点或平台则是主导设计。埃伯纳西和厄特拜克在实证研究中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在每一个产业发展的初期,许多公司会混乱地进入这一新兴的产业部门,然而只有少数公司生存下来,这些生存下来的公司是在“偶然”的时候采用了所谓主导设计,然后又转到注重产业一体化和大规模生产上。这就是说,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要把握和选择好主导设计。如果在主导设计出现之前即在产业发展的初期就进入某个产业,应该随时注意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瞄准主导设计出现的可能方向,并争取率先推出主导设计,掌握主动权。如果在主导设计出现之后进入某个产业,就应该准确地辨识和把握好已经出现的主导设计。这样,才能实现成功的跨越,否则,将会犯方向性的错误,欲速而不达,甚至事与愿违。这方面在国内外都有很多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如80年代初期,我国想发展计算机产业,当时计算机的主导设计还未完全显露,再加上客观上美国不同意向我国提供计算机技术,而法国却愿意向我国提供优惠贷款。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国匆匆引进了法国的Solar-16型计算机技术,然而索拉机以后很快被证明并非是主导设计,结果项目刚刚投产就被市场淘汰,不仅没能实现计算机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反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且延误了发展时机。

(二)选择跨越方式

把握主导设计,就是确定实现跨越所应达到的技术平台。技术平台瞄准以后,下一步则是确定跨越方式,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两种选择:一是自主创新,一是模仿创新(通常是引进模仿)。

所谓自主创新就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或者通过联合攻关,探索技术的突破,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得商业利润,达

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自主创新可以获得先发性优势,但是自主创新有其自身的缺点,主要表现在高投入、高风险,同时必须要有人力资源储备的优势和较强的资金实力,而这一点恰恰是产业发展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做不到的。

所谓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率先者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进一步开发。在工艺设计。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大批量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创新链的中后期阶段投入主要力量,生产出在性能、质量、价格方面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与率先创新的企业竞争,以此确立自己的竞争地位,获取经济利益。模仿创新可以获得后发优势,但模仿创新也有很多难以克服的弊端,这主要表现在模仿的被动性,模仿要受进入壁垒的约束等方面。

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地区或企业,究竟应当采取什么创新方式实现跨越,受多方面因素所制约。它取决于其内部条件卅部环境。竞争状况以及决策者的胆识和经验等。现将创新方式的选择和基本约束条件的大致关系列表归纳如下(见表2)。

在方式选择方面,不论是自主创新跨越还是模仿创新跨越,我国都有比较成功的例子。如,发展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所以采取了自主创新跨越,并且取得了成功。而电视机和电冰箱产业,我国原来的差距较大,但利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机会,采取模仿创新跨越,终于进入了先进行列。

(三)科学确定切入时机

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不仅要选择可行的跨越方式,而且要把握好有利的切入时机。如果采用的是自主创新方式,无疑应当在萌芽期(改进A-U模型中的竞争期或传统A-U模型中的流动阶段)切入,即在主导设计还没有形成以前切入。趁这个时期技术规范还没有建立,主动出击,率先创新。然而,一旦主导设计已经出现,对于一个后来的新进入者来说,就不宜再采用自主创新的方式了,此时,可以通过模仿创新获得后发优势,节约时间和资源。

采用模仿创新方式,切入时机的确定就复杂得多。行动过早,在创新产品刚刚推出,产品性能尚未完善,主导设计尚未明确的竞争期或者流动阶段,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大,且市场尚未全面开发,市场容量很小,在此阶段启动模仿创新风险较大,技术壁垒较高;行动过晚,当产品步入成熟期以后,市场容量开始萎缩,市场进入急剧增加,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工艺创新的空间都很小,此时启动模仿创新的风险开始增大,且产品已经接近更新淘汰,已有的主导设计很快会过时,新一代产品即将出现。因此,在流动阶段和进入特性阶段以后启动模仿创新都是不太适合的。较为理想的时间区段是转换阶段的中期。在转换阶段的中期,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被迅速激发,市场容量急剧扩张,产品技术也开始稳定,主导设计趋于形成或者已经形成,但产品功能创新、技术的改进仍有较大的空间,而工艺开发和工艺创新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并受到重视,这为模仿创新者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因此,模仿创新的最好时机应当在转换阶段的中期。

(四)适时调整产业组织

作为判断产业跨越式发展成功与否的标志,不能看它是否已经进入到某个先进的产业或者某个产业的先进发展阶段,而更重要的是看它在进入以后是否具有竞争力并能得到持续发展。埃伯纳西和厄特拜克研究发现,随着产业的发展,那些无力改变组织结构的公司,或者其组织结构与技术演变及其产业发展阶段不合拍的企业将被淘汰,也就是说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应当有不同的组织结构相适应。具体来说:

1.与流动阶段相适应的是技术创新主导型组织在产业发展的流动阶段,市场和技术存在高度的木确定性,创新不断出现,主要产品频繁变化,为了在不确定的环境里取胜,小组成员必须一起行动。在各种事物中,它强调重新调整和制定任务、有限度的等级划分和高度的横向沟通,在收集和处理决策信息方面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灵活性。这一阶段竞争的焦点是技术创新,组织的主要目标就是要适应技术创新的要求。

2.与转换阶段相适应的是制度创新主导型组织主导设计出现以后,技术创新规范已经确定,产业开始出现以生产效率和规模为基础的竞争,企业组织从致力于创新产品转向到致力于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这时,非正式控制让位于正式的控制,结构成为等级的,任务成为正式的。在这一阶段,竞争的焦点是融资、市场、规模,组织的目标就是通过制度创新来增加融资能力,开拓市场,从而实现企业扩张,并通过制度创新增强技术创新的能力。动力和可持续性。

3.与特性阶段相适应的是管理创新主导型组织产业进入特性阶段以后,呈现出产品渐进性的改良,生产率和质量的积累性改进。这时,企业数量很少,各企业市场份额比较稳定,产品是无差异的标准产品,企业竞争的焦点是成本、价格和质量,组织的目标就是通过管理创新来控制成本、降低价格、提高质量。由此可见,随着产业的演变过程从流动阶段过渡到转换阶段,再过渡到特性阶段,要求产业组织由技术创新主导型向制度创新主导型变迁,然后向管理创新主导型变迁。如果产业组织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阶段的这一要求,或者说不能按照产业发展的节拍转换产业组织结构,就会阻碍产业发展阶段的顺利过渡,这样的企业终将从产业竞争中淘汰出局,跨越失败。但是,要强调指出的是:第一,并不是技术创新主导型就不要求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主导型和管理创新主导型就不要求技术创新。之所以这样分类,只是为了突出各阶段的特色和重点。实际上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贯穿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尤其技术创新是整个产业演变的根本源泉。第二,现实的企业,大多经营多种业务,同时涉及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产业,或者同时从事同一产业内处于木同发展阶段的几代不同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有生命力的企业,其组织结构或者是柔性的,它能有机地融合前述三种特殊类型的功能于一体,并有效地发挥作用。一般规模较小的企业属于这种情况)。或者是复合的,它是具有前面所述三种不同功能的组织模块的集成或整合,并在一个组织机体内各自发挥不同作用(一般规模较大的企业属于这种情况)。

(发展战略)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技术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常常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它既可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挑战,又可给企业带来商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既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又要面对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企业能否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研发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这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是高科技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力。技术创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企业凭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可以迅速占领市场。科技与经济交织在一起的激烈竞争在全球展开,世界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战略,都把企业技术创新放在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能为企业自身带来可观的利润,而且会涉及到相关的企业,从而形成众多企业相互竞争的创新浪潮,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加速企业自身发展的活力源泉,而且也是加速整个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技术创新是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全球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面临的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对手是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的跨国公司,企业要在这样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造就自己的核心能力。而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是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企业在技术上具有别人不

能模仿的、持续创新并能持续保持领先的能力。要保持市场占有率,必须持续不断更新技术和产品。企业的核心技术,对企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有基础技术研究成果,直接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行为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行为,基础技术成果是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支柱之一,产品的相关实用技术,产品化技术和产业化技术是支持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另一个重要支柱。 企业的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研发方向和市场定位,这对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十分重要。任何一个企业,不管其具体的产业及产品特点如何,都是一个多种技术有机组合而成的组合体。技术是企业生存的支撑,技术创新则是企业在竞争中发展,赢得和保持某种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所在。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更是企业增强发展能力、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买方市场基本形成,企业面临全面竞争的发展环境,出现了利润率平均化和下降趋势,分化、调整、改组加剧,大型化、规模化和小型化、专业化竞相发展,不少企业进入“二次创业”或“再次创业”的新阶段。技术创新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决定和统率着企业技术发展的具体行为,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企业能否正确选择并贯彻实施合适的技术发展方式,不仅是企业能否顺利实现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如日本企业所

十大领域产业技术创新链、20条工业新兴优势

附件1 十大领域产业技术创新链、20条工业新兴优势 产业链等优先征集领域 一、十大领域产业技术创新链 1、高端装备制造技术 ——高端工程机械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先进矿山及冶金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2、新材料技术 ——先进储能材料、先进复合材料、金属新材料、硬质合金材料、化工新材料、超硬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纳米材料、增材制造材料。 3、新一代信息技术 ——集成电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北斗导航、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及配套。 4、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技术 ——风电产业、光伏产业、生物质能、智能电网。 5、现代农业(现代种业)技术; ——粮食油料、畜禽水产、蔬菜果茶、现代林业、农产品加工、农机装备、绿色农资、农产品质量安全、“互联网+农业”。

6、人口健康技术 ——现代中药、精准医疗、化学药、生物制品、制药装备、医疗器械、健康服务产业。 7、资源利用与环保技术 ——矿产资源利用、“城市矿产”开发利用、环保装备制造与服务业、生态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 8、文化创意技术 ——数字媒体、虚拟现实、数字出版、文化旅游、创意设计。 9、公共安全与应急技术 ——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消防安全装备、烟花爆竹安全、公共与社会安全保障产品。 10、现代服务业技术。 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 二、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 1、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含磁浮)产业链; 2、工程机械产业链; 3、新型轻合金产业链; 4、化工新材料产业链; 5、碳基材料产业链; 6、显示功能材料产业链; 7、先进陶瓷材料产业链; 8、先进硬质材料产业链;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只是分享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企业技术 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高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动浙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坚持企业主体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重点突破和一般提升相结合,以完善创新投入、运行和激励机制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政府、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科技工作者和技术中介机构等构成,以促进产业升级、产品结

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 键入公司名称] [键入文档标题] [键入文档副标题] 姓名:焦鹏 班级:0881122班 日期:2014-05-03

技术创新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以煤炭行业为例 摘要: 煤炭企业在国家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关乎国家经济的安全和发展。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煤炭企业本身有强烈的创新需求。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一般中小企业在影响要素和路径设计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从国家节能减排、行业特性、技术适用性等问题上,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有特殊的行业属性。系统的梳理影响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要素,剖析煤炭技术创新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技术创新煤炭行业政策战略 一、引言: 技术创新,即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五种内涵形式: ●生产新的产品; ●引入新的生产方法、工艺过程; ●开辟新的市场; ●开拓并利用新的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供给来源; ●采用新的组织方法;

行业即产业,其含义是生产同一类或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商品生产者在同一市场上的集合。因此,产业组织是指某一行业内的企业组织构成及其重组和创新,是同行业中企业关系的综合,其核心在于协调规模经济和竞争的关系,寻求最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的市场秩序和企业行为。 技术创新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行业制造工艺,技术水平,组织架构方面的革新、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煤炭行业的发展简析: 1.缓慢发展(1980年以前) 我国煤炭行业也像所有其他行业一样,完全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运行,所有的煤炭生产任务都由国有企业承担。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基本上依赖国家投资,企业的生产、销售、定价完全遵从政府计划。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相比欧美发达国家较为落后,在加上行业整体受国家煤炭工业部管理,煤炭企业丧失了经营的自主权,导致企业的发展较为缓慢。 2.井喷时期(80年代-90年代中期) 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社会经济对作为基础能源的煤炭的需求量猛增,煤炭供应紧张。煤炭供应紧张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因素。针对这一情况,国家放宽了对煤炭行业的管理政策,在加快发展国有重点煤矿发展的同时,鼓励发展乡镇小煤矿。1983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乡镇煤矿的八项措施》的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地方国营煤矿和小煤矿",倡导"大中小煤矿并举"

技术创新模式与应用

技术创新模式与应用 姓名: 学号: 班级:

目录 自主创新和路径选择 一、自主创新的概念 二、自主创新的特点 三、自主创新的优势劣势 四、实施自主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五、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 六、案例:长虹FHD智能3D电视 模仿创新和后发优势转化 一、模仿创新的概念 二、模仿创新的特点 三、模仿创新的战略意义 四、模仿创新的后发优势及转化条件 五、实施模仿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六、案例:联想乐pad 合作创新的机制和风险防范 一、合作创新的概念 二、合作创新的必要性 三、企业合作创新的理论依据 四、企业合作创新的方式 五、合作创新中知识产权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六、案例:中国移动和华为公司的的软交换长途汇接网

自主创新和路径选择 一、自主创新的概念: 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过程。即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技术突破,摆脱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其本质就是牢牢把握创新核心环节的主动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 自主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品化和国际化,获取商业利益的创新活动。 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自主创新的内涵: 1、自主是提前。 2、创新是目的。 3、获取核心技术、掌握知识产权是关键。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核心。 二、自主创新的特点: 1、技术突破的内生性。 2、技术和市场的率先性。 3、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生性。 三、自主创新的优势劣势: 优势1、有利于创新主体掌握和控制核心技术,赢得竞争优势。 2、以形成技术创新的集成现象,形成产业联动效应。 3、有利于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积累。 劣势1、研发过程的高投入性。 2、创新过程的高风险性。 3、市场开拓的成本极大。 四、实施自主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1.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2.灵活恰当地进行技术转让。 3.重视自主创新产品的自我完善。 4.重视对创新后续环节的投入。 五、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 原则1、以战略为指导原则。 2、有利于核心竞争力培养原则。 3、预期效益最大原则。 4、复合原则。 5、权变原则。 路径的选择 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关于产业技术创新的研究综述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166期2012年第20期Serial No .166 No .20,2012一、技术创新的概念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第一次提出“创新”的概念:“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 的新的组合。” [1] 弗里曼(1973)认为,技术创新是技术、工艺商业化的过程,导致新产品的市场实现和首次商业性转化[2]。Bessant (2001)认为,技术创新是技术变革过程中发明之后的阶段[3]。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1969年的研究报告中将创新定义为技术变革的集合;在1976年的报告中把模仿和不需要引入新技术的改进视为低层次的两种创新,划入技术创新的范畴[4]。傅家骥(1995)认为,技术创新是:从研究开发(R&D )到企业家抓住市场潜在机会,重新组合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建立生产费用更低、能效更强、效率更高的生产经营的系统活动过程[5]。 曹萍等(2008)认为,技术创新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 竞争状况及自身条件,进行技术研究开发以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6]。廖媛红(2009)指出,技术创新是对新产品、 新工艺、新服务以及上述各项改进的构想从闪现、研究到生产、销售,实现市场价值的全过程[7]。 综合上述观点,技术创新是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过程,是包括新构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到成果引入市场、商业化和应用扩散的一系列科学、技术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二、技术创新模式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先后出现了五种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创新模式。 1.技术推动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式,是指创新主体通过研究开发得到新技术、新产品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并通过生产和销售把新技术、新产品引入市场。在这种模式中,科技进 步或研究开发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市场只是被动的接受创新成果[8]。 2.需求拉动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式,认为多数的技术创新是由社会和市场需求拉动的渐进性的过程,而不是技术推动的直接结果[9]。 3.技术推动与市场需求相互作用的模式,强调技术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共同推动技术创新,把单一的技术创新模式视为科学、技术和市场交互作用的特例[10]。 4.技术创新一体化模式,认为技术创新过程包括构思、研究开发、生产以及营销等行为,强调研发和制造的一体化,以及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沟通联系[11]。 5.技术创新的网络模式是一体化模型的发展,强调合作企业之间更密切的联系和信息交换。随着技术的进步,技术创新过程的网络化已成为创新过程发展的趋势。 三、我国产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按照划分对象的层次不同,技术创新可划分为企业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和国家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是以企业技术创新为基础,推动整个产业进步,提高产业竞争力的过程[1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07)指出,随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企业技术条件发展较快,部分企业已具备较好的创新基础和研发能力,但仍然缺乏技术型人才和核心技术[13]。肖虹(2007)通过对37个产业1999—2004年技术创新统计数据的研究,指出当前中国产业技术转化能力较弱,高新技术产业与非高科技产业对技术的转化能力不强[14]。 王健(2007)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2000—2004年的指标值,认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R&D 投入和产品占世界出口份额上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对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也较为薄弱[15]。董瑜等(2011)的研究表明:我国的产业技术创新 收稿日期:2012-05-30 作者简介:王璐(1988-),女,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关于产业技术创新的研究综述 王 璐 (安徽大学,合肥230601) 摘要: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在创新过程中,要注重培育企业主体创新意识,引进和培养技术创新人才,提高研发人员比重,创建学习型组织。政府要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力度,选择正确的技术创新战略,加强对科研成果的保护力度,加大产业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和政策环境,从而提升产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2)20-0020-02 20——

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一般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活动。技术创新的实践与研究在世界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国际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以及城市、产业、企业创新体系的构筑越来越受到人们和社会的关注,而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中最活跃的细胞和系统,只有依托基础科学,瞄准技术轨道,提升技术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和自主创新,才能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

新人才大量涌现。 企业界对国家明确要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对国家以后将重视发挥企业在科技攻关中的作用及有关规划,对国家出台的鼓励企业创新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和产业升级结合的包括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装备产业发展等政策都非常支持,寄予厚望。需要切实解决的根本问题一是如何按产业化原则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国家创新战略中的地位;二是如何提升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资源的效率。其中涉及政策体系、政策重点及政策执行机制等方面。 一、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自治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已取得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创新主体的认识不足、地位不明确。首先是在思想认识上有差距,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创新是灵魂”,创新是国家强盛之本,是企业走出困境实现振兴之本。特别是一些企业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认识还没有到位,缺乏在的动力,因而影响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造成这种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技术投入少,没有成为创新主体。除了大型龙头企业外多数大中型企业一是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参与国际竞争

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

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务院《关于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根据科技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国科发政[2008]770号)、《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国科发政[2009]269号),以及《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暂行规定》(国科发计[2008]338号)等文件的规定,现就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与发展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第二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载体。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是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迫切要求,是促进产业技术集成创新,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第三条联盟的主要任务是组织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产业技术标准;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实行知识产权共享;实施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联合培养人才,加强人员的交流互动,支撑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第四条鼓励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及其他组织机构根据六部门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意见的精神,从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出发,遵循市场经济规则,积极构建联盟,探索多种长效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第五条推动联盟构建要有序开展。防止脱离产业发展及产业技术创新内在需求的“拉郎配”;防止不切实际的一哄而上;防止地区分割、封闭发展;防止缺乏联盟成员单位自主投入的形式主义;防止造成各种形式的垄断和对市场竞争的压制。 二、联盟的构建 第六条联盟的构建,要以国家重点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实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第七条推动联盟构建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遵循市场经济规则。要立足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合作各方的共同利益,通过平等协商,在一定时期内,建立有法律效力的联盟契约,对联盟成员形成有效的行为约束和利益保护。 (二)体现国家战略目标。要符合《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等政策导向,符合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三)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要有利于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有利于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有利于形成产业技术创新链,有利于促进区域支柱产业的发展。 (四)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要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发挥协调引导作用,营造有利的政策和法制环境,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推动重点领域联盟的构建。 第八条联盟成立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要由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多个独立法人组成。企业处于行业骨干地位;大学、科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研究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 行机制研究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研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主体及分工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参加者主要包括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其内部存在着包括科研、设计、工程、生产和市场紧密衔接的完整技术创新链。作为联盟的参与方,联盟成员之间存在着利益让与机制,联盟成员都必须对联盟有“贡献”与“承诺”。“贡献”意味着联盟成员应具有核心能力、异质性资源或异质性知识;“承诺”意味着联盟成员愿意在联盟内部实现某种程度的核心能力、异质性资源或异质性知识共享,愿意让度部分利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主要参与方及其职责分工可以用下图说明。 1.政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推动者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促进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尝试,也是在产业层面落实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举措。政府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作用主要有三:(1)遴选产业与技术,即选择在那些产业构建技术创新联盟。一般而言,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应聚焦于对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战略产业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2)协调推动,即国家运用计划资源调控产学研等技术创新要素按市场规则组合;同时,调解联盟运行过程中的摩擦与冲突。(3)政策支持,即政府通过制定必要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鼓励、支持、引导、规范产业联盟的运行;(4)通过重大科技专项,提供必要的联盟运行资金。

2.行业内龙头企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主导性力量 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也是各种创新资源的主要拥有者和创新利益的主要享有者。积极参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企业可以获得两方面的竞争优势,一是团体优势;二是来自于企业特定能力而获得的竞争优势。 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产业内龙头企业处于联盟的“盟主”地位,其主要任务在于:(1)提供创新资源。这里的创新资源包括创新所必须的资金、技术人员、科研设施等创新资源;(2)参与研究开发。行业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一起成立项目攻关组织,进行重大原创性技术开发、制定技术标准;(3)进行技术推广,实施创新技术产业化战略。 3.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提供异质性创新资源 组建联盟网络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实现资源共享、资源转移,即以联盟网络进行合作渗透,实现异质性资源外取。作为联盟的重要参与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必不可少。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盟友,应当以自己异质性的科技资源、智力资源参与联盟运行。 3.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内部协调与信任机制建设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必须妥善解决成员间的摩擦,建立起联盟成员间的信任机制。这要求:(1)建立联盟信息交流机制。其内容包括资料交

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作者:————————————————————————————————日期:

浅谈创新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 当今世界正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的时代,全球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没有创新就没有高技术产业,也就不能使传统产业得到可持续地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各种企业都把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作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不断增加企业创新的资本投入及知本投入,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结合设计院近几年的实践谈谈创新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 一.创新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快,出现知识爆炸现象。知识的转化越来越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不断缩短。知识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知识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与此同时,知识失效的速度也明显加快。如果企业不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不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不根据市场变化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内部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调整创新,最终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更难获得快速发展。所以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和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强烈要求企业不断创新。 从当今世界500强企业的变化趋势看,现代管理是企业保持长盛不衰的手段,科技水平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必须从企业战略高度来认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问题。当今科技发展呈现出以往所未有过的新特点,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科技已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了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要驱动力。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科技与经济、与自然、与社会的结合更紧密,影响更深远。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巨大驱动力,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质的飞跃,带动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优化升级。哪个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能力强,其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就强、在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情况下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就足。无数事实说明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别,导致了企业竞争力和企业在市场中地位的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仅仅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目前我国许多国有企业是由以前的全民事业单位、集体企业、乡镇企业转制而来,在从以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今天,由于对市场经济的规律认识不足、缺乏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危机意识,很多企业已退出市场竞争的舞台。也正是因为过去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目前市场经济环境尚不十分完善,企业在观念和认识上滞后,企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研究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研究[摘要]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技术开发战略联盟产业层面的拓展,是我国产学研结合实践,不断探索中产生的新型技术创新组织形态。该理论可以由战略联盟和产学研结合理论解释,联盟的创建对我国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必要性。本文重点总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模式和各种模式优缺点,按照联盟中产业技术创新主导者,构建模式分为龙头企业主导型、科研院校主导型及政府主导型三种模式;按照联盟构建目标分为:技术攻关合作联盟、产业链合作联盟、技术标准合作联盟。根据联盟组织形式首先将联盟分为实体型和契约型模式,实体型模式又可分为法人实体模式和非法人实体模式。法人实体模式中有三种应用较广泛是股份合作制模式、模仿公司模式和聘请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公司模式。结合安徽房地产产业所处的大环境选择适合的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完善产业链模式+股份合作企业模式。最后指出此种联盟模式构建的具体操作。 [关键词]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模式操作 The Research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ve Strategic Alliances

目录 1.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必要性 (3) 1.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内涵 (3) 1.2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必要性分析 (4) 1.2.1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对企业产生的普遍意义 (4) 1.2.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我国的特殊意义 (4) 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模式及优势比较 (5) 2.1 从联盟中主导者角度分析 (6) 2.1.1 龙头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6) 2.1.2 科研院校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7) 2.1.3 政府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7) 2.2 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目标角度分析 (8) 2.2.1 技术攻关合作联盟 (8) 2.2.2 产业链合作联盟 (8) 2.2.3 技术标准合作联盟 (9) 2.3 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形式角度划分 (9) 2.3.1契约模式 (9) 2.3.2实体模式 (10) 3.选择适合安徽房地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模式 (11) 3.1构建安徽房地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环境分析 (11) 3.1.1 政策环境分析 (12) 3.1.2 经济环境分析 (12) 3.1.3 技术环境分析 (13) 3.2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模式 (13) 3.3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具体操作 (15) 参考文献 (16) 后记 (17)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作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机体,建立有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保证。 基本信息 主要特征 折叠编辑本段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相关活动的整合体,必须具有系统性的特征。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由组织系统、规则系统、资源配置系统与决策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每一要素的性质或行为都将影响到整体的性质和行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系统的每一要素都起作用,如果系统的某一要素有缺陷,失去了与它要素恰当地相互作用的能力,不能完成它特定的功能,就会影响整个系统。这就启示我们在进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时,不能仅仅注重某项要素的建设,而忽略其它要素,仅仅变革一个要素有时会产生始料不及的后果,要把各要素建设看作是一个整体而等同对待,共同发展。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具有开放性特征。 按照创新体系研究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宏观层面上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观层面上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和微观层面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其中,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这一大系统的子系统,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占有核心地位。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创新体系其他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开系统。微观层面的各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相互之间也进行着密切的联系与影响,相互之间进行着资源的交换与共享,进行着技术创新的广泛的合作。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还具有动态调整的特性,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向动态平衡。 自组织理论揭示出,开放的系统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充分的物资、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获得了足够的负熵,使系统向远离平衡的非平衡态发展,然后通过系统之间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促使系统向熵减方向即有序方向演化,从而形成新的有序结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就是这样一种开系统,不断的与外界进行着物资、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中获取资金、人才、信息等负熵流,从平衡状态到非平衡状态再到新的平衡状态,不断进行着动态的调整。 重要必要 折叠编辑本段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①依靠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选择 ②依靠自主创新实现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世界著名企业的共同选择 ③依靠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大中型企业的现实选择 ④依靠自主创新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已经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创新管理)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鉴赏

(创新管理)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鉴赏

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鉴赏 于全球经济壹体化和国内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把技术创新作为求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能力不仅是企业摆脱困境和培植持续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下面我们选取了国内外几家典型企业,展示他们的技术创新模式,以飨读者。 格力集团——多方位信息化发展模式 珠海格力集团是壹家以工业为主导、综合发展的集团公司。形成了工业、商贸、房地产三大产业支柱,是珠海特区目前规模最大的企业之—。 格力集团充分认识到处于信息时代必须抓住机遇,适时变革,及时把信息转化为企业资源,以促进企业的运营活动。早于90年代初,当大多数企业仍是手工记账时,格力集团就先行要求各企业采用计算机进行财务管理,从而大大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方便了企业对财务数据的及时查询和分析。这些年来,集团公司成立了专门的IT部门,负责企业信息化的规划、协调和建设。同时,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管理 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实施以及员工关联素质的培训。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已具壹定的规模,许多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格力电器股份XX公司邀请著名的安达信咨询公司做顾问,对企业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项目进行策划,且投入巨资,购买了世界壹流的应用软件厂商BAAN公司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于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格力电器引入CAD、CAM、CAPP等系统,提高公司的设计和加工水平,使公司能够每年不断地推出上百种的优质新产品。格力罗西尼表业XX公司的产品销售遍布全国,通过公司的计算机远程通讯系统;能够和全国各地的分部进行远程数据传输,使总部能够方便、及时地掌握各分公司每天详细的销售情况,以利于销售策略的调整及生产的合理

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议书(定)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技术创新目标和工作任务2 第三章联盟成员4 第四章联盟技术项目和成果管理8第五章联盟组织机构与职能11第六章联盟经费及资产管理15第七章联盟组织解散及资产清理17第八章协议变更与争议处理18 附件1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联盟名称 本联盟的名称是:XXXX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第二条联盟的性质 本联盟由XX从事XXXX相关产业的企业及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以自身发展的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而自愿组成的技术创新联盟组织。 本联盟在XX科技局、惠安县科技局的直接领导与管理下工作。 第三条联盟的宗旨 联合所有致力于石雕石材长远持续发展的相关企业、省内外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本着“共同投入、联合开发、优势互补、资源共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以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攻克当今石雕石材产业的共同面临的技术难关,并掌握石雕石材产业的技术共性、关键和前沿核心技术为目标。积极推动各联盟单位的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化,实施抱团发展,产生聚集效应,构架合理完善、强劲有力的区域性石雕石材产业链,提升在国内外的行业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创新型的海西经济区服务。构筑良好的石材产业发展环境,将XX石雕石材培育成国际性的石雕石材加工和贸易基地。

第二章技术创新目标和工作任务 第四条联盟的技术创新方向与目标 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姻,集中各自优势力量解决行业技术难题和掌握行业共性技术。通过共建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建立长期的技术战略联盟,同时辅助和推动石材企业通过购买专利、委托开发、合作开发等多种途径,以集体的力量获取有效的技术支持,积极作好新技术引进、吸收、消化工作;希望通过本联盟建立一批石材产业专业化产学研联合开发机构,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石材骨干企业。 通过联盟内各成员的共同努力,达成以下目标: 1、通过联盟整合行业内优势资源,提高石雕石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联盟将从石雕石材行业目前的技术需求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产学研项目的选题工作,并多渠道、多层面加以实施。通过开放式的联盟形式加强合作创新,整合行业科技资源、促进信息、设备等资源共享,提高行业技术创新的整体能力。突破行业内产供销和管理信息化、设备自动化水平低以及防污染技术不足的缺陷,从而促进产学研合作各方的共同发展。 2、建设技术创新资源的共享平台 通过联盟的中介功能,对整个惠安县乃至XX的石雕石材产业有较强的引导与辐射作用。及时帮助联盟内成员了解国内外石雕石材需求信息和

我国学者对技术创新战略模式的分类

我国学者对技术创新战略模式的分类 技术创新战略对技术创新的指导意义十分重大,对其恰当的分来有助于企业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技术创新战略模式。 1、按技术来源分 (1)自主开发战略 企业的技术来源主要靠自主开发技术,但这并不排斥引进技术及联合开发技术,这往往需要企业具有较强的开发实力。 (2)合作开发战略 出于节约研究开发投资、缩短开发周期或进入对方占领的市场的目的,企业可以采取合作开发的战略,在这种战略下,参加合作的各方可发挥各自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通常的合作方为:制造商与供应商合作,制造商与用户合作,同行制造商(竞争者)之间的合作。 (3)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战略 企业的主要技术来源是技术引进,在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 (4)模仿战略 企业技术主要通过模仿已有的技术获得。经过模仿,企业逐渐掌握了技术,就可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创新。 2、按技术竞争态势分 (1)领先战略 技术领先战略致力于在同行竞争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采用该战略要求企业不断开发出新技术并占领市场。 (2)跟随和模仿战略 技术跟随(或模仿)战略不图率先开发、采用新技术,而是在新技术被开发、采用后即行跟上或进行模仿。采用跟随战略往往是在对率先采用的新技术进行改进后推向市 1

场,甚至只利用率先技术的原理而开发独特的技术。竞争的模仿战略与前述技术来源的模仿战略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别,相同之处在于技术来源于模仿,不同之处在于,竞争模仿不仅模仿技术,而且常常模仿技术推向市场的过程、市场目标和行为。 3、按行为方式分 (1)进攻战略 在市场竞争中采取进攻姿态,向同行企业市场和技术领域发动进攻,以进入或扩大技术领域或市场阵地。 (2)防御战略 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防御姿态,固守本企业的技术和市场阵地。为此,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和加固进入壁垒,当被攻击时能进行有力的反击。 (3)游戏战略 采取这种战略的往往是处于技术和市场劣势的企业,为了打破现有的技术和市场地位格局,推出一种新的技术以取代占统治地位的现有技术,打乱优势企业的阵脚,以求重新瓜分市场。这种战略一旦得手,就要转变为其他战略。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1

工程技术创新与发展(2020)参考答案

工程技术创新与发展(2020)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 .在未来,通过工业安卓这样的互联网平台可以将80%的重复劳动降低至()。?A. 10% ?B. 20% ?C. 30% ?D. 50%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2 .本课程提到,细胞上的蛋白分子可以用()看到。 ?A. 放大镜 ?B. 望远镜 ?C. 电子显微镜 ?D. 显微镜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 .6.根据本课程,网络购票方式的改变说明了()。 ?A. 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社会剧变 ?B. 信息技术改变军事对抗方式 ?C. 信息技术改变价值创造技术 ?D. 信息技术成为大国博弈重心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4 .根据本课程,京建法【2015】17号和18号文规定,()是第一责任人。 ?A. 设计单位 ?B. 部品生产单位 ?C. 开发建设单位 ?D. 安装单位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下列各项常用纳米材料中,()可以用于体内、临床。 ?A. 脂质体 ?B. 无机纳米材料 ?C. 聚合物材料 ?D. 碳纳米材料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6 .6.根据本课程,对可能发生重大及以上网络安全事件的信息及时向应急办报告属于监测预警的()。?A. 监测 ?B. 预警、研判与发布 ?C. 预警响应 ?D. 预警解除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7 .根据本课程,为了有效解决“横紧纵松”而提出的“三层、两域”标识互联网的体系模型,“负责网络的 实际运行,相对静态”指的是()。 ?A. 虚拟域 ?B. 行为域 ?C. 实体域 ?D. 过程域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8 .住宅标准化的一个非常大的障碍,就是住宅的面积用()来衡量。 ?A. 室内净面积 ?B. 公摊面积 ?C. 建筑面积 ?D. 实际面积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9 .7.根据本课程,原则上应在()天完成调查与评估工作。 ?A. 10 ?B. 15 ?C. 25 ?D. 30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10 .主流3G标准都采用()技术。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积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实现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是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的迫切任务。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支撑。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引导和加强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工业转型与升级,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成就及存在问题 “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升。 (一)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我国逐步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百万千瓦级核电装备、大型飞机、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高速轨道交通、云计算、部分行业应用软件等核心领域,集中力量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推动了高技术船舶、汽车发动机关键部件、高精度冷轧板、碳纤维等重点领域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攻克了包括“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技术”、“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工艺技术”、“高磁能积稀土永磁体”、“铝电解节能重大技术”、“申威SW-3众核处理器”等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装备、风力电机等部分领域装备产品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第一艘航母交接入列,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实现向发达国家批量出口,28纳米芯片制程工艺进入量产,核心技术掌控能力显著增强。工业行业标准化工作进展顺利,“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共批准发布 1.1万余项行业标准,完成了近6000项行业标准的复审工作,废止了538项行业标准,进一步优化了标准体系结构。国际标准化工作推进力度不断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