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材料物理性能测试思考题答案

材料物理性能测试思考题答案

材料物理性能测试思考题答案
材料物理性能测试思考题答案

有效电子数:不是所有的自由电子都能参与导电,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只有能量接近费密能的少部分电子,方有可能被激发到空能级上去而参与导电。这种真正参加导电的自由电子数被称为有效电子数。

K状态:一般与纯金属一样,冷加工使固溶体电阻升高,退火则降低。但对某些成分中含有过渡族金属的合金,尽管金相分析和X射线分析的结果认为其组织仍是单相的,但在回火中发现合金电阻有反常升高,而在冷加工时发现合金的电阻明显降低,这种合金组织出现的反常状态称为K状态。X射线分析发现,组元原子在晶体中不均匀分布,使原子间距的大小显著波动,所以也把K状态称为“不均匀固溶体”。

能带:晶体中大量的原子集合在一起,而且原子之间距离很近,致使离原子核较远的壳层发生交叠,壳层交叠使电子不再局限于某个原子上,有可能转移到相邻原子的相似壳层上去,也可能从相邻原子运动到更远的原子壳层上去,从而使本来处于同一能量状态的电子产生微小的能量差异,与此相对应的能级扩展为能带。

禁带:允许被电子占据的能带称为允许带,允许带之间的范围是不允许电子占据的,此范围称为禁带。

价带:原子中最外层的电子称为价电子,与价电子能级相对应的能带称为价带。

导带:价带以上能量最低的允许带称为导带。

金属材料的基本电阻:理想金属的电阻只与电子散射和声子散射两种机制有关,可以看成为基本电阻,基本电阻在绝对零度时为零。

残余电阻(剩余电阻):电子在杂质和缺陷上的散射发生在有缺陷的晶体中,绝对零度下金属呈现剩余电阻。这个电阻反映了金属纯度和不完整性。

相对电阻率:ρ (300K)/ρ (4.2K) 是衡量金属纯度的重要指标。

剩余电阻率ρ’:金属在绝对零度时的电阻率。实用中常把液氦温度(4.2K)下的电阻率视为剩余电阻率。

相对电导率:工程中用相对电导率( IACS%) 表征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把国际标准软纯铜(在室温20 ℃下电阻率ρ= 0 .017 24Ω·mm2/ m)的电导率作为100% , 其他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与之相比的百分数即为该导体材料的相对电导率。

马基申定则(马西森定则):ρ=ρ’+ρ(T)在一级近似下,不同散射机制对电阻率的贡献可以加法求和。ρ’:决定于化学缺陷和物理缺陷而与温度无关的剩余电阻率。ρ(T):取决于晶格热振动的电阻率(声子电阻率),反映了电子对热振动原子的碰撞。

晶格热振动:点阵中的质点(原子、离子)围绕其平衡位置附近的微小振动。

格波:晶格振动以弹性波的形式在晶格中传播,这种波称为格波,它是多频率振动的组合波。

热容:物体温度升高1K时所需要的热量(J/K)表征物体在变温过程中与外界热量交换特性的物理量,直接与物质内部原子和电子无规则热运动相联系。

比定压热容:压力不变时求出的比热容。

比定容热容:体积不变时求出的比热容。

热导率:表征物质热传导能力的物理量为热导率。

热阻率:定义热导率的倒数为热阻率ω,它可以分解为两部分,晶格热振动形成的热阻(ωp)和杂质缺陷形成的热阻(ω0)。导温系数或热扩散率:它表示在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横截面积的热量。热导率的单位:W/(m·K)

热分析:通过热效应来研究物质内部物理和化学过程的实验技术。原理是金属材料发生相变时,伴随热函的突变。

反常膨胀:对于铁磁性金属和合金如铁、钴、镍及其某些合金,在正常的膨胀曲线上出现附加的膨胀峰,这些变化称为反常膨胀。其中镍和钴的热膨胀峰向上为正,称为正反常;而铁和铁镍合金具有负反常的膨胀特性。

交换能:交换能E ex=-2Aσ1σ2cosφ A—交换积分常数。当A>0,φ=0时,E ex最小,自旋磁矩自发排列同一方向,即产生自发磁化。当A<0,φ=180°时,E ex也最小,自旋磁矩呈反向平行排列,即产生反铁磁性。交换能是近邻原子间静电相互作用能,各向同性,比其它各项磁自由能大102~104数量级。它使强磁性物质相邻原子磁矩有序排列,即自发磁化。

磁滞损耗:铁磁体在交变磁场作用下,磁场交变一周,B-H曲线所描绘的曲线称磁滞回线。磁滞回线所围成的面积为铁

=?

磁体所消耗的能量,称为磁滞损耗,通常以热的形式而释放。磁滞损耗Q HdB

技术磁化:技术磁化的本质是外加磁场对磁畴的作用过程即外加磁场把各个磁畴的磁矩方向转到外磁场方向(和)或近似外磁场方向的过程。技术磁化的两种实现方式是的磁畴壁迁移和磁矩的转动。

请画出纯金属无相变时电阻率—温度关系曲线,它们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电阻产生的机制是什么?为什么高温下电阻率与温度成正比?

1—ρ电-声∝T( T > 2/ 3ΘD ) ;

2—ρ电-声∝T5 ( T< <ΘD );

3—ρ电-电∝T2 ( T≈2K)

分为三个阶段:(1)温度T > (2/ 3)ΘD 阶段, 电阻率正比于温度,即ρ(T) =αT 。电阻产生的机制是电子—声子(离子)

散射。(2)温度T< <ΘD 阶段,电阻率与温度成五次方关系, 即ρ∝T 5。电阻产生的机制是电子—声子(离子)散射,(3)

在极低温度(T ≈2K)阶段,电阻率与温度成2 次方关系, 即ρ∝T 2 , 电阻产生的机制是电子—电子之间的散射。根据公式***2*2212ρμ==m v m v n e L n e ,1μ=L

(称为散射系数)。对金属来说,温度升高离子热振动的振幅愈大,电子就愈易受到散射,故可以认为μ与温度成正比,则ρ也就与温度成正比(因为式子中其他的量均与温度无关),这就是高温下电阻率与温度成正比的原因。

用电阻法研究金属冷加工时为什么要在低温?

根据马西森定律, 冷加工金属的电阻率可写成

ρ= ρ′+ρM

式中:ρM 表示与温度有关的退火金属电阻率;ρ′是剩余电阻率。实验证明,ρ′与温度无关,换言之,d ρ/ dT 与冷加工程度无关。总电阻率ρ愈小,ρ′/ ρ比值愈大,所以ρ′/ ρ的比值随温度降低而增高。显然,低温时用电阻法研究金属冷加工更为合适。

从导体、半导体、绝缘体材料能带结构分析其导电性能不同的原因。

导体:价带与导带重叠,无禁带。或价带未被电子填满,这种价带本身即为导带。这两种情况下价电子都是自由的, 就像金属具有大量的这样的自由电子,所以具有很强的导电能力。

半导体和绝缘体:满价带和空导带之间具有禁带。

半导体:禁带宽度小,在热、光等外界条件作用下,价带中的部分电子有可能获得足够的能量而越过禁带到达其上面的空带,形成导带。而且价带中出现了电子留下的空穴。导带中的电子和价带中的空穴在电场的作用下沿相反的方向定向移动,产生电流。导带中的电子导电和价带中的空穴导电同时存在的导电方式称为本征导电,其特征是参加导带的电子和空穴浓度相等,这种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绝缘体:禁带宽度很大,电子很难越过禁带到达其上面的空带,外电场的作用下几乎不产生电流。

金属材料电阻产生的本质。

当电子波通过一个理想晶体点阵时(0K) , 它将不受散射;只有在晶体点阵完整性遭到破坏的地方, 电子波才受到散射(不相干散射) , 这就是金属产生电阻的根本原因。由于温度引起的离子运动(热振动) 振幅的变化(通常用振幅的均方值表示),以及晶体中异类原子、位错、点缺陷等都会使理想晶体点阵的周期性遭到破坏。这样,电子波在这些地方发生散射而产生电阻,降低导电性。

为什么金属材料的导电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非金属材料的导电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对于金属材料:温度升高,晶格热振动加剧,声子电阻率升高,而剩余电阻率不变,故金属材料的导电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对于非金属材料:温度升高,材料的电子或载流子运动能力增强,数量也增加,传递电荷的能力增强,导电性增强。 金属材料受力后电阻率的变化。

(1)拉力

在弹性范围内单向拉伸或扭转应力能提高金属的ρ,并有

(2)压力

对大多数金属来说,在受压力情况下电阻率降低。0(1)p ρρ?=+ ?—压力系数,为负。

几乎所有纯元素随温度变化电阻压力系数几乎不变。

正常金属元素:电阻率随压力增大而下降;(铁、钴、镍、钯、铂、铱、铜、银、金、锆、铪等)

反常金属元素: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金属和第V 族的半金属,它们有正的电阻压力系数,但随压力升高一定值后系数变号,研究表明,这种反常现象和压力作用下的相变有关。高压力还能导致物质的金属化,引起导电类型的变化,而且有助于从绝缘体—半导体—金属—超导体的某种转变。

固溶、冷加工对金属材料电阻率的影响及原因。

形成固溶体时,导电性能降低。即使是在低导电性的金属中溶入高导电性的金属溶质也是如此,但电阻随成分连续变化而无突变。对于连续固溶体,当组元A 溶入组元B 时,电阻由B 组元的电阻值逐渐增大至极大值后再逐渐减小到A 组元的电阻值。

原因:

(1)引起晶体点阵畸变,增加了电子的散射,原子半径差越大,固溶体的电阻也越大;

(2)杂质对理想晶体的局部破坏;

(3)合金化引起能带结构变化,移动费米面(0K 时电子最高能级)并改变了电子能态的密度和有效导电电子数;

(4)合金化影响弹性常数,使点阵振动的声子谱改变。

一般,冷加工引起电阻率增大。室温下测得经相当大的冷加工变形后纯金属(如铁、铜、银、铝)的电阻率, 比未经变形的总共只增加2%~6%。只有金属钨、钼例外, 当冷变形量很大时, 钨电阻可增加30%~60% , 钼增加15%~20%。一般单相固溶体经冷加工后, 电阻可增加10%~20%。而有序固溶体电阻增加100% , 甚至更高。也有相反的情况, 如Ni-Cr ,Ni-Cu-Zn ,Fe-Cr-Al 等中形成K 状态, 则冷加工变形将使合金电阻率降低。

原因:冷加工引起金属晶格畸变,增加电子散射几率;同时也会引起金属晶体原子结合键的改变,导致原子间距变化。 固溶体的有序化对其电阻率有何影响?为什么?

固溶体发生有序时,其电阻率明显降低。

0(1)γρρασ=+

固溶体发生有序化时对导电性的影响:

(1)使点阵规律性加强,减少了对电子的散射而使电阻率降低

(2)使组元间的相互化学作用加强,使有效电子数减少,从而引起电阻率的升高。

上述两种相反的作用中,第一种作用占主导地位,因此有序化一般表现为电阻率降低。有序化程度越高,电阻率就越低。将下列物质按热导率大小排序,并说明理由:

(1)铬(2)银(3)Ni-Cr合金(4)石英(5)铁

(2)银>(5)铁>(3) Ni-Cr合金>(1)铬>(4)石英

银在五种物质中导电性能最佳,铁次之。合金热导率通常小于纯金属。铬的性质比较接近半导体。石英是绝缘体。导电率:(2)银>(5)铁>(3) Ni-Cr合金>(1)铬>(4)石英。根据魏德曼—弗兰兹定律,热导率与电导率之间存在如下关系:/LT

λσ=。所以,(2)银>(5)铁>(3) Ni-Cr合金>(1)铬>(4)石英。

为什么说材料热学性能的物理本质都与晶格热振动有关?

固体材料的各种热学性能就其物理本质而言,均与构成材料的质点(原子、离子)热振动有关。固体材料由晶体或非晶体组成,点阵中的质点(原子、离子)总是围绕其平衡位置作微小振动,这种振动称为晶格热振动。

材料中质点之间的振动存在的关系和作用。

材料内能的本质、热容的物理本质。

C p与C v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能否通过实验测量?C p与C v哪个大,为什么?

若温度升高时物体的体积不变,物体吸收的热量只用来满足温度升高物体内能的增加,此种条件下的热容称为定容热容(C v)。若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压力不变,物体吸收的热量除了用来满足温度升高物体内能的增加外,还对外做功,此种条件下的热容称为定压热容(C p)。对于金属,C v不能直接通过实验测量,需由实验测得C p,再换算得到C v。C p大于C v,这

是因为定压比热容中含有体积膨胀功,

2

m

α

-=V

P V

V T

c c

K

。故在相同质量的条件下,C p更大。

材料热容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Ⅰ区:T:0~5K,C v∝T

Ⅱ区: c v∝T3,T达到时,C v=3R。

Ⅲ区: c v>3R,增加部分主要是自由电子热容的贡献。

热容经验定律的内容及其与实际符合的情况。

若晶体有N个原子,则有3N个自由度。金属原子的热振动既具有动能,又具有位能,两者不断地相互转换,且平均动能与平均位能统计地相等(每个振动自由度平均动能和平均位能都为1/2kT) 。所以一摩尔金属的总内能应为U m=3NkT

=3RT。金属的定容摩尔热容为:

热容经验定律杜隆-珀替定律(Dulong-Petit rule)的内容是所有金属的摩尔热容是一个与温度无关的常数,其数值接近于3R。

与实际符合的情况是:

(1)认为热容与温度无关,与事实不符。

(2)认为所有元素热容相同,构成化合物时,分子热容等于各原子热容之和,与事实不完全相符。

(3)低温时、轻元素与事实差别很大。

(4)除轻元素外,大部分元素与固体物质在非低温时,与事实十分接近。

与实际不符合的原因:假设与前提问题,原子(各种元素、任何温度)平均动能、位能相等,模型过于简化。把原子的振动能量看作是连续的,不符合能量不连续性的量子化条件。

热容爱因斯坦模型、德拜模型的前提及其与事实符合情况,不完全相符的原因。

爱因斯坦模型

(1)前提:

晶格中每个原子(离子)都在其格点作振动,各个原子的振动是独立而互不依赖,每个原子都具有相同的周围环境,因而其振动频率v都是相同的,原子振动的能量是不连续的、量子化的。可把原子的振动看作是谐振子的振动。

(2)事实符合情况:

在高温时热容和杜隆—珀替定律一致,并和热容曲线符合得较好。值一般在100~300K范围。

(3)不完全相符的原因:

在低温时,热容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中存在指数项,不符合实验的C v=T3 关系,即随着温度的降低,爱因斯坦热容理论值比实验值要更快地下降而趋近于零。原因在于把原子的振动看成是孤立的,并忽略了振子振动频率的差别。

德拜模型

(1)前提:

在爱因斯坦量子热容理论基础上加以完善的。认为:晶体中各原子间存在着弹性的斥力和吸力,这种力使原子热振动相互受牵连而达到相邻原子间协调地振动。波长较长,属于声频波范围(相当于弹性振动波)。由于弹性波波长远大于晶格常数,可近似地把晶体视为连续介质,把弹性波的振动也可近似地视为连续的,其振动频率可连续分布在零到v m之间。

(2)事实符合情况:

在高温下原子都几乎以最大频率振动,因而使热容接近于一个常数。此时德拜热容理论与经典热容理论、爱因斯坦热容理论一致。在低温时,金属温度升高所吸收的热量主要是用来加强晶格的振动,即使得具有高频振动的振子数急剧地增多,C v与T3 成正比。当T=0K时,C v=0。这也完全符合实验规律。

(3)不完全相符的原因:

在很接近0K的温度范围,德拜热容理论与实验规律存在着偏差。原因在于德拜理论只考虑了晶格振动对热容的贡献,而未考虑自由电子对热容的贡献。在极低的温度下,由于晶格振动的能量已趋近于零,自由电子的动能便不可被忽略,它成为对热容的主要贡献者。

材料热容与温度关系的经验公式。

分析材料热膨胀特性的工程意义。

会使釉层脱

材料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材料热膨胀的机理。

格律乃森定律的内容及原因。

格律乃森(Gr üneisen)从晶格振动理论导出金属体膨胀系数与热容间存在的关系式: V r C KV

β= 式中:γ是格律乃森常数,是表示原子非线性振动的物理量,一般物质γ在1 .5 - 2 .5 间变化;K 是体积模量; V 是体积;C V 是等容热容。

从热容理论知, 低温下C V 随温度T 3 变化, 则膨胀系数在低温下也按T 3 规律变化, 即膨胀系数和热容随温度变化的特征

基本一致。体膨胀系数与定容热容成正比,它们有相似的温度依赖关系,在低温下随温度升高急剧增大,而到高温则趋向平缓。

固溶和冷加工对材料的λ(热导率)有何影响?为什么?

程减小,热

哪些因素会影响材料的热导率?如何影响?

(1)对于纯金属,影响其电导率因素有:温度、晶粒大小、晶向、杂质。具体地来说:

根据导热机制可以推论高电导率的金属就有高的热导率。

①热导率与温度关系:在低温时, 热导率随温度升高而不断增大,并达到最大值。随后,热导率在一小段温度范围内基本保持不变;当温度升高到某一温度后,热导率开始急剧下降,并在熔点处达到最低值。但像铋和锑这类金属熔化时, 它们的热导率增加一倍,这可能是过渡至液态时,共价键合减弱,而金属键合加强的结果。在德拜温度以上略成直线关系, 0(1)r T λλα=+。在德拜温度以下,某些金属的热导率遵循格留涅申定律而变化,-3T λα=铁磁性金属或合金的热导率与温度曲线在居里点时有转折。

②晶粒大小的影响:一般情况是晶粒粗大,热导率高;晶粒愈细,热导率愈低。

③立方晶系的热导率与晶向无关。非立方晶系晶体热导率表现出各向异性。

④所含杂质强烈影响热导率。当加入少量杂质时,组元的热导率降低很剧烈,但随着浓度的增加对热导率的影响要小得多。

(2)对于合金

两种金属构成连续无序固溶体时, 溶质组元浓度愈高, 热导率降低愈多, 并且热导率最小值靠近原子浓度50%处。当组元为铁及过渡族金属时,热导率最小值比50%处有较大的偏离。当为有序固溶体时,热导率提高,最大值对应于有序固溶体化学组分。

(3)对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比较而言, 金属材料热导率的影响因素比较单一,而无机非金属材料就复杂一点。因此,金属材料热导率的影响因素对无机非金属材料都同样的有作用,只是由于陶瓷材料相结构复杂一点,包括玻璃相和一定孔隙率。

①化学组成的影响:对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来说,材料结构的相对原子质量愈小,密度愈小,弹性模量愈大, 德拜温度愈高, 则热导率愈大, 所以轻元素的固体和结合能大的固体热导率较大,固溶体的情况与金属固溶体的变化趋势相似,和金属固溶体类似,杂质浓度很低时, 杂质降低热导率效应十分明显;杂质浓度增高时,杂质效应减弱,在低温下杂质效应将会更显著。

②晶体结构的影响:晶体结构愈复杂,晶格振动的非线性程度愈大,其散射程度愈大,因此声子平均自由程较小,所以热导率便低了。

③晶粒大小和各向异性的影响:与对金属的热导率影响相同。同样化学组成的多晶体的热导率总比单晶小。

④非晶体的热导率:非晶体的热导率在所有温度下都比晶体小。玻璃是无机的非晶体材料,其热导率变化有其特殊性。 ⑤分散相的影响:常见复相陶瓷的典型微观结构是分散相均匀地分散在连续相中。热导率可以按下式计算:

式中:κc、κd分别为连续相和分散相的热导率;φd为分散相的体积分数。

⑥气孔率的影响:无机材料常含有气孔,气孔对热导率的影响较复杂。如果温度不是很高,且气孔率不大,尺寸很小,分布又均匀,可以认为此时的气孔是复相陶瓷的分散相, 此时热导率可以按上式处理。只是由于与固相相比,其热导率很小,可以近似认为零, 且κc/κd很大,此时κ≈κs ( 1-φ气孔)。式中:κs为陶瓷固相热导率;φ气孔为气孔的体积分数。考虑气孔的辐射传热时,按下式计算:

式中:P 为气孔面积分数;PL 是气孔的长度分数;ε为辐射面的热发射率;G是几何因子;纵向长条气孔G=1,横向圆柱形气孔G =π/4, 球形气孔G = 2/ 3;d 是气孔最大尺寸。

(5)对于本征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导带中电子和价带中的空穴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这导致热导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材料的磁导率?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1)消除材料中的杂质;(2)把晶粒培育到足够大并呈等轴状;(3)形成再结晶织构;(4)采用磁场中退火。

(1)的理论依据是如当杂质固溶在材料中会造成点阵扭曲,当杂质呈夹杂物存在时则使畴壁穿孔,这都会给畴壁迁移造成阻力,导致磁导率下降,矫顽力上升。

(2)的理论依据是晶粒足够大,使得晶界减少,畴壁迁移变得更加容易。

(3)的理论依据是再结晶织构具有方向性,在该方向的磁导率会明显增大。

(4)的理论依据是在沿轴向的磁场中缓慢冷却时,磁畴将在室温磁化时沿应伸长(在正磁致伸缩情况下)的方向预先伸长,这样经过磁场中退火的样品,其磁致伸缩将不妨碍磁化,样品的磁化将变得更加容易,从而在该方向会有高的磁导率。铁磁性物质中的相互作用能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其中哪种能量最大?

铁磁性物质中的相互作用能有:磁晶各向异性能、磁弹性能、交换作用能、退磁能。

磁晶各向异性能是指沿不同晶轴方向的能量差。其特点是在易磁化轴上,磁晶各向异性能最小。

物体在磁化时要伸长(或收缩),如果受到限制,不能伸长(或缩短),则在物体内部产生压应力(或拉应力),物体内部将产生的磁弹性能。其特点是物体内部缺陷、杂质等都可能增加其磁弹性能。

交换作用能是指近邻原子间静电相互作用能,其特点是各向同性,比其它各项磁自由能大102~104数量级。它使强磁性物质相邻原子磁矩有序排列,即自发磁化。而其它各项磁自由能

退磁能是指退磁场与铁磁体的相互作用能。其特点是退磁能与材料的退磁因子N,磁化强度M的平方成正比。N值、M2越大,退磁能越大。

总的来说,磁晶各向异性能、磁弹性能、退磁能不改变其自发磁化的本质,而仅改变其磁畴结构。

其中,交换作用能的能量最大。

物质抗磁性产生的本源是什么?为什么任何物质在磁场中都产生抗磁性?

理论研究证明, 抗磁性来源于电子轨道运动, 故可以说任何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均应有抗磁性效应。但只有原子的电子壳层完全填满了电子的物质, 抗磁性才能表现出来, 否则抗磁性就被别的磁性掩盖了。

无外H的时候:电子壳层已填满的原子总磁矩为0。

有外H作用时:即使总磁矩为0的原子,也会产生磁矩。不管循轨运动的方向是绕H轴向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电子的循轨运动在外H作用下都会产生抗磁矩,即产生的附加磁矩总是与外H方向相反,这就是物质产生抗磁性的原因。

物质顺磁性产生的本源是什么?物质的顺磁性是如何产生的?

物质顺磁性产生的本源是:原子(离子)的固有磁矩。

无外H的时候:由于热运动的影响,固有磁矩的取向为无序的,宏观上无磁性。

外H作用下:固有磁矩与H作用,有较高的静磁能,为降低静磁能,固有磁矩改变与H的夹角,趋于排向外H方向,表现为正向磁化。在常温和H不是很高的情况下,M与H成正比,磁化要克服热运动的干扰,磁矩难以有序排列,故顺磁化进行十分困难,磁化率较小。

铁磁性材料为什么会形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磁畴?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退磁能,磁畴必须形成三角畴的封闭结构,即呈封闭磁路,这样可使退磁能等于零。当铁磁晶体形成磁畴时,虽然降低了退磁场能,但增加了畴壁能。对大块晶粒来说,后者比前者要小很多,因此分畴在能量上是有利的。

影响磁畴壁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1)铁磁材料中的夹杂物、第二相、空隙的数量及其分布。

(2)内应力起伏大小和分布,起伏越大、分布越不均匀,对磁畴壁的迁移阻力越大。为提高材料磁导率,就必须减少夹杂物的数量,减少内应力。

(3)磁晶各向异性能的大小,因为壁移实质上是原子磁矩的转动,它必然要通过难磁化方向,故降低磁晶各向异性能也可提高磁导率。

(4)磁致伸缩性能和磁弹性能也影响较小壁移过程,因为壁移也会引起材料某一方向的伸长, 另一方向则要缩短, 故要

增加磁导率, 应使材料具有较小的磁致伸缩和磁弹性能。

铁磁性材料的技术磁化机制。

分别用应力理论和杂质理论解释铁磁性材料技术磁化过程。

有人建议:银有良好的导电性而且能够在铝中固溶一定的数量,因此可用银使铝固溶强化,以供高压输电线使用。请详述:

(a)这个意见是否基本正确;

(b)能否提够另一种达到上述目的的方法;

(c)阐述你所提供方案的优越性。

(a)不正确。因为形成固溶体时,导电性能降低,即使是在低导电性的金属中溶入高导电性的金属溶质也是如此。Ag价格昂贵,不宜用与高压输电线。

(b)使用铝包钢芯铝绞线。绞制是为了增大整体绞线的柔软性,与钢芯共绞是为增大绞线的整体强度。

(c)铝包钢芯铝绞线是由铝包钢丝做加强芯和硬铝线绞合组成的架空导线。铝包钢芯铝绞线和普通钢芯铝绞线相比,绞线重量轻5%,载流量提高2~3%,弧垂减小1~2%,电力损耗减少4~6%,且防腐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架设和维护方便、传输容量大。它可广泛适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和要求增大铝钢截面比的输电线路,还可用于沿海地区、盐碱滩和三、四级工业污染区输电线路。具体地来说,方案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1)铝包钢线尺寸和性能可调节范围大(产品尺寸范围<1.2 mm~<10 mm,产品强度范围50MPa~1400 MPa),铝层与线材截面积之比的调节范围可达13%~85%,电导率范围为14%~55%IACS。

(2)表面的铝层提供了优良的耐腐蚀性。

(3)铝钢间的结合强度好。

(4)密度低于镀锌钢线和镀铝钢线。

(5)用做输电线时,具有极好的耐热性。

(6)导线的断面可制成复杂的形状。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材料物理性能思考题.

材料物理性能思考题 第一章:材料电学性能 1如何评价材料的导电能力?如何界定超导、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材料? 2 经典导电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如何解释欧姆定律?它有哪些局限性? 3 自由电子近似下的量子导电理论如何看待自由电子的能量和运动行为? 4 根据自由电子近似下的量子导电理论解释:准连续能级、能级的简并状态、 简并度、能态密度、k空间、等幅平面波和能级密度函数。 5 自由电子近似下的等能面为什么是球面?倒易空间的倒易节点数与不含自旋 的能态数是何关系?为什么自由电子的波矢量是一个倒易矢量? 6 自由电子在允许能级的分布遵循何种分布规律?何为费米面和费米能级?何 为有效电子?价电子与有效电子有何关系?如何根据价电子浓度确定原子的费米半径? 7 自由电子的平均能量与温度有何种关系?温度如何影响费米能级?根据自由 电子近似下的量子导电理论,试分析温度如何影响材料的导电性。 8 自由电子近似下的量子导电理论与经典导电理论在欧姆定律的微观解释方面 有何异同点?

9 何为能带理论?它与近自由电子近似和紧束缚近似下的量子导电理论有何关 系? 10 孤立原子相互靠近时,为什么会发生能级分裂和形成能带?禁带的形成规律 是什么?何为材料的能带结构? 11 在布里渊区的界面附近,费米面和能级密度函数有何变化规律?哪些条件下 会发生禁带重叠或禁带消失现象?试分析禁带的产生原因。 12 在能带理论中,自由电子的能量和运动行为与自由电子近似下有何不同? 13 自由电子的能态或能量与其运动速度和加速度有何关系?何为电子的有效质 量?其物理本质是什么? 14 试分析、阐述导体、半导体(本征、掺杂)和绝缘体的能带结构特点。 15 能带论对欧姆定律的微观解释与自由电子近似下的量子导电理论有何异同 点? 16 解释原胞、基矢、基元和布里渊区的含义

材料物理导论-思考题3

第二章 材料的热学 1. 讨论为什么高温下非密排结构晶体是稳定相,而低温时,密排结构晶体却为 稳定相? 1.高温下原子活动能力较强,为了满足高温下原子平衡跳动的需要,原子间距要大,所以为非密排结构;低温时,原子活动性弱,原子间距小,在最低能态的条件下,原子尽量以密排方式。 2. 如图,比较铜和铁的热传导系数随温度的变化情况,讨论为什么铜在1084℃、 铁在912℃会出现跳跃? 2.铜在1084℃、铁在912℃会出现相变,晶体结构有变化。铜的热传导系数出现跳跃是因为在此温度下铜由固态变成了液态,发生了相变,由于吸热使得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垂直面积的热量骤减,故热传导系数骤减;而铁在912℃由α-Fe 转变成γ-Fe ,晶体结构发生改变,热传导系数骤增,出现跳跃。 3. 进一步讨论晶体结构是如何影响热膨胀系数的?举例说明。 3、物体的体积或长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现象称为热膨胀(thermal expansion )用先膨胀系数、体膨胀系数表示。 线(体)膨胀系数指温度升高1K 时,物体的长度(体积)的相对增加。由于晶体结构类型变化伴随着材料比体积发生引起线膨胀系数发生不连续变化。例如,有序—无序转变时,伴随着膨胀系数的变化,在膨胀曲线上出现拐折,其中Au —Cu50%(质量分数)的有序合金加热至300℃时,有序机构开始破坏,450℃完全变为无序结构。在这个温度区间,膨胀系数增加很快,在450℃处,膨胀曲线上出现明显的拐折,拐折点对应于有序—无序转变温度。从曲线可以看出,有序结构具有较小的膨胀系数,这是Cu Fe 温度,℃/ 热 传导 系 数 ℃/mm 0.4 0.2 题2图 热传导系数与温度关系

材料物理性能复习思考题汇总

材料物理性能复习思考题汇总 第一章绪论及材料力学性能 一.名词解释与比较 名义应力:材料受力前面积为A,则δ。=F/A,称为名义应力 工程应力:材料受力后面积为A。,则δT =F/A。,称为工程应力 拉伸应变:材料受到垂直于截面积方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拉伸应力时发生的形变。 剪切应变:材料受到平行于截面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剪切应力时发生的形变。 结构材料:以力学性能为基础,以制造受力构件所用材料 功能材料:具有除力学性能以外的其他物理性能的材料。 晶须:无缺陷的单晶材料 弹性模量:材料发生单位应变时的应力 刚性模量:反映材料抵抗切应变的能力 泊松比:反映材料横向正应变与受力方向线应变的比值。(横向收缩率与轴向收缩率的比值) 形状因子:塑性变形过程中与变形体尺寸,工模具尺寸及变形量相关参数。 平面应变断裂韧性:一个考虑了裂纹尺寸并表征材料特征的常数 弹性蠕变:对于金属这样的实际弹性体,当对它施加一定的应力时,它除了产生一个瞬时应变以外,还会产生一个随时间而变化的附加应变(或称为弛豫应变),这一现象称为弹性蠕变。 蠕变:在恒定的应力δ作用下材料的应变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的现象 材料的疲劳:裂纹在使用应力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慢扩展。 应力腐蚀理论:在一定环境温度和应力场强度因子作用下,材料中关键裂纹尖端处,裂纹扩展动力与裂纹扩展阻力的比较,构成裂纹开裂和止裂的条件。 滑移系统:滑移面族和滑移方向为滑移系统 相变增韧:利用多晶多相陶瓷中某些相成分在不同温度的相变,从而增韧的效果,统称相变增韧 弥散强化:在基体中渗入具有一定颗粒尺寸的微细粉料,达到增韧效果,这称为弥散增韧 屈服强度: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 法向应力:导致材料伸长或缩短的应力 切向应力:引起材料切向畸变的应力 应力集中:受力构件由于外界因素或自身因素导致几何形状、外形尺寸发生突变而引起局部范围内应力显著增大的现象。

材料物理性能及材料测试方法大纲、重难点

《材料物理性能》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 绪论(1 学时)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以及在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的作用. 基本要求: 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性质和作用. 第一章无机材料的受力形变(3 学时) 1. 应力,应变的基本概念 2. 塑性变形塑性变形的基本理论滑移 3. 高温蠕变高温蠕变的基本概念高温蠕 变的三种理论 第二章基本要求: 了解:应力,应变的基本概念,塑性变形的基本概念,高温蠕变的基本概念. 熟悉:掌握广义的虎克定律,塑性变形的微观机理,滑移的基本形态及与能量的关系.高温蠕变的原因及其基本理论. 重点: 滑移的基本形态,滑移面与材料性能的关系,高温蠕变的基本理论. 难点: 广义的虎克定律,塑性变形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无机材料的脆性断裂与强度(6 学时) 1.理论结合强度理论结合强度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 2.实际结合强度实际结合强度的基本概念 3. 理论结合强度与实际结合强度的差别及产生的原因位错的基本概念,位错的运动裂纹的扩展及扩展的基本理论 4.Griffith 微裂纹理论 Griffith 微裂纹理论的基本概 念及基本理论,裂纹扩展的条件 基本要求: 了解:理论结合强度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实际结合强度的基本概念;位错的基本概念,位错的运动;裂纹的扩展及扩展的基本理论;Griffith 微裂纹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裂纹扩展的条件熟悉:理论结合强度和实际结合强度的基本概念;位错的基本概念,位错的运动;裂纹的扩展及扩展的基本理论;Griffith 微裂纹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裂纹扩展的条件. 重点: 裂纹的扩展及扩展的基本理论;Griffith 微裂纹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裂纹扩展的条件难点: Griffith 微裂纹理论的 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第三章无机材料的热学性能(7 学时) 1. 晶体的点阵振动一维单原子及双原子的振动的基本理论 2. 热容热容的基本概念热容的经验定律和经典理论热容的爱因斯坦模型热容的德拜模型 3.热膨胀热膨胀的基本概念热膨胀的基

材料物理性能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物理性能习题与解答

目录 1 材料的力学性能 (2) 2 材料的热学性能 (12) 3 材料的光学性能 (17) 4 材料的电导性能 (20) 5 材料的磁学性能 (29) 6 材料的功能转换性能 (37)

1材料的力学性能 1-1一圆杆的直径为2.5 mm、长度为25cm并受到4500N的轴向拉力,若直径拉细至 2.4mm,且拉伸变形后圆杆的体积不变,求在此拉力下的真应力、真应变、名义应力和名义应变,并比较讨论这些计算结果。 解:根据题意可得下表 由计算结果可知:真应力大于名义应力,真应变小于名义应变。 1-2一试样长40cm,宽10cm,厚1cm,受到应力为1000N拉力,其氏模量为3.5×109 N/m2,能伸长多少厘米? 解: 拉伸前后圆杆相关参数表 ) ( 0114 .0 10 5.3 10 10 1 40 1000 9 4 0cm E A l F l E l l= ? ? ? ? ? = ? ? = ? = ? = ? - σ ε 10 909 .4 0? 0851 .0 1 = - = ? = A A l l ε 名义应变

1-3一材料在室温时的氏模量为3.5×108 N/m 2,泊松比为0.35,计算其剪切模量和体积模量。 解:根据 可知: 1-4试证明应力-应变曲线下的面积正比于拉伸试样所做的功。 证: 1-5一陶瓷含体积百分比为95%的Al 2O 3 (E = 380 GPa)和5%的玻璃相(E = 84 GPa),试计算其上限和下限弹性模量。若该陶瓷含有5 %的气孔,再估算其上限和下限弹性模量。 解:令E 1=380GPa,E 2=84GPa,V 1=0.95,V 2=0.05。则有 当该陶瓷含有5%的气孔时,将P=0.05代入经验计算公式E=E 0(1-1.9P+0.9P 2)可得,其上、下限弹性模量分别变为331.3 GPa 和293.1 GPa 。 1-6试分别画出应力松弛和应变蠕变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并算出t = 0,t = ∞ 和t = τ时的纵坐标表达式。 解:Maxwell 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应力松弛过程: Voigt 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应变蠕变过程: )21(3)1(2μμ-=+=B G E ) (130)(103.1)35.01(2105.3)1(288MPa Pa E G ≈?=+?=+=μ剪切模量) (390)(109.3) 7.01(3105.3)21(388 MPa Pa E B ≈?=-?=-=μ体积模量. ,.,1 1 2 1 212 12 1 2 1 21 S W VS d V ld A Fdl W W S W V Fdl V l dl A F d S l l l l l l ∝====∝= ===???? ? ?亦即做功或者: 亦即面积εεεεεεεσεσεσ)(2.36505.08495.03802211GPa V E V E E H =?+?=+=上限弹性模量) (1.323)84 05.038095.0()(1 12211GPa E V E V E L =+=+=--下限弹性模量). 1()()(0)0() 1)(()1()(10 //0 ----= = ∞=-∞=-=e e e E t t t στεσεεεσεττ;;则有:其蠕变曲线方程为:. /)0()(;0)();0()0((0)e (t)-t/e στσσσσσστ==∞==则有::其应力松弛曲线方程为

材料物理性能作业及课堂测试

热学作业(一) 1. 请简述关于固体热容的经典理论. 爱因斯坦热容模型解决了热容经典理论存在的什么问题?其本身又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德拜模型怎样解决了爱因斯坦模型的问题? 答:固体热容的经典理论包括关于元素热容的杜隆-珀替定律,以及关于化合物热容的柯普定律。前者内容为:恒压下元素的原子热容约为25 J/(K·mol)。后者内容为:化合物分子热容等于构成该化合物的各元素原子热容之和。 爱因斯坦热容模型解决了热容经典理论中C m 不随T 变化的问题。在高温下爱因斯坦模型与经典理论一致,与实际情况相符,在0K 时C m 为0,但该模型得出的结论是C m 按指数规律随T 变化,这与实际观察到的C m 按T 3变化的规律不一致。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爱因斯坦热容模型对原子热振动频率的处理过于简化——原子并不是彼此独立地以同样的频率振动的,而是相互间有耦合作用。 德拜模型主要考虑声频支振动的贡献,把晶体看作连续介质,振动频率可视为从0到ωmax 连续分布的谱带,从而较为准确地处理了热振动频率的问题。 2. 金属Al 在30K 下的C v,m =0.81J/K·mol ,其θD 为428K. 试估算Al 在50K 及500K 时的热容C v,m . 解:50K 远低于德拜温度428K ,在此温度下,C v 与T 3成正比,即3T A C v ?= 则 53310330 81 .0-?=== T C A v J/mol·K 4 故50K 时的恒容热容75.3501033 53=??=?=-T A C v J/mol·K 500K 高于德拜温度,故此温度下的恒容摩尔热容约为定值3R ,即: 9.2431.833=?=?=R C v J/mol·K 热学作业(二) 1、晶体加热时,晶格膨胀会使得其理论密度减小. 例如,Cu 在室温(20℃)下密度为8.94g/cm 3,待加热至1000℃时,其理论密度值为多少?(不考虑热缺陷影响,Cu 晶体从室温~1000℃的线膨胀系数为17.0×10-6/℃) 解:因为3202020a m V m D == ,31000 10001000a m V m D ==

《材料物理性能》课后习题答案

1-1一圆杆的直径为2.5 mm 、长度为25cm 并受到4500N 的轴向拉力,若直径拉细至2.4mm ,且拉伸变形后圆杆的体积不变,求在此拉力下的真应力、真应变、名义应力和名义应变,并比较讨论这些计算结果。 解: 由计算结果可知:真应力大于名义应力,真应变小于名义应变。 1-5一陶瓷含体积百分比为95%的Al 2O 3 (E = 380 GPa)和5%的玻璃相(E = 84 GPa),试计算其上限和下限弹性模量。若该陶瓷含有5 %的气孔,再估算其上限和下限弹性模量。 解:令E 1=380GPa,E 2=84GPa,V 1=0.95,V 2=0.05。则有 当该陶瓷含有5%的气孔时,将P=0.05代入经验计算公式E=E 0(1-1.9P+0.9P 2)可得,其上、下限弹性模量分别变为331.3 GPa 和293.1 GPa 。 1-6试分别画出应力松弛和应变蠕变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并算出t = 0,t = ∞ 和t = τ时的纵坐标表达式。 解:Maxwell 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应力松弛过程: V oigt 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应变蠕变过程: ) (2.36505.08495.03802211GPa V E V E E H =?+?=+=上限弹性模量 ) (1.323)84 05.038095.0()(112211GPa E V E V E L =+=+=--下限弹性模量 ). 1()()(0)0() 1)(()1()(1 //0 ----= = ∞=-∞=-=e E E e e E t t t στεσεεεσετ τ ;;则有:其蠕变曲线方程为:. /)0()(;0)();0()0((0)e (t)-t/e στσσσσσστ ==∞==则有::其应力松弛曲线方程为1.0 1.0 0816.04.25 .2ln ln ln 2 2 001====A A l l T ε真应变)(91710 909.44500 60MPa A F =?==-σ名义应力0851 .0100 =-=?=A A l l ε名义应变)(99510 524.445006MPa A F T =?==-σ真应力

材料物理性能测试思考题答案

有效电子数:不是所有的自由电子都能参与导电,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只有能量接近费密能的少部分电子,方有可能被激发到空能级上去而参与导电。这种真正参加导电的自由电子数被称为有效电子数。 K状态:一般与纯金属一样,冷加工使固溶体电阻升高,退火则降低。但对某些成分中含有过渡族金属的合金,尽管金相分析和X射线分析的结果认为其组织仍是单相的,但在回火中发现合金电阻有反常升高,而在冷加工时发现合金的电阻明显降低,这种合金组织出现的反常状态称为K状态。X射线分析发现,组元原子在晶体中不均匀分布,使原子间距的大小显著波动,所以也把K状态称为“不均匀固溶体”。 能带:晶体中大量的原子集合在一起,而且原子之间距离很近,致使离原子核较远的壳层发生交叠,壳层交叠使电子不再局限于某个原子上,有可能转移到相邻原子的相似壳层上去,也可能从相邻原子运动到更远的原子壳层上去,从而使本来处于同一能量状态的电子产生微小的能量差异,与此相对应的能级扩展为能带。 禁带:允许被电子占据的能带称为允许带,允许带之间的范围是不允许电子占据的,此范围称为禁带。 价带:原子中最外层的电子称为价电子,与价电子能级相对应的能带称为价带。 导带:价带以上能量最低的允许带称为导带。 金属材料的基本电阻:理想金属的电阻只与电子散射和声子散射两种机制有关,可以看成为基本电阻,基本电阻在绝对零度时为零。 残余电阻(剩余电阻):电子在杂质和缺陷上的散射发生在有缺陷的晶体中,绝对零度下金属呈现剩余电阻。这个电阻反映了金属纯度和不完整性。 相对电阻率:ρ (300K)/ρ (4.2K)是衡量金属纯度的重要指标。 剩余电阻率ρ’:金属在绝对零度时的电阻率。实用中常把液氦温度(4.2K)下的电阻率视为剩余电阻率。 相对电导率:工程中用相对电导率( IACS%) 表征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把国际标准软纯铜(在室温20 ℃下电阻率ρ= 0 .017 24Ω·mm2/ m)的电导率作为100% , 其他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与之相比的百分数即为该导体材料的相对电导率。 马基申定则(马西森定则):ρ=ρ’+ρ(T)在一级近似下,不同散射机制对电阻率的贡献可以加法求和。ρ’:决定于化学缺陷和物理缺陷而与温度无关的剩余电阻率。ρ(T):取决于晶格热振动的电阻率(声子电阻率),反映了电子对热振动原子的碰撞。 晶格热振动:点阵中的质点(原子、离子)围绕其平衡位置附近的微小振动。 格波:晶格振动以弹性波的形式在晶格中传播,这种波称为格波,它是多频率振动的组合波。 热容:物体温度升高1K时所需要的热量(J/K)表征物体在变温过程中与外界热量交换特性的物理量,直接与物质内部原子和电子无规则热运动相联系。 比定压热容:压力不变时求出的比热容。 比定容热容:体积不变时求出的比热容。 热导率:表征物质热传导能力的物理量为热导率。 热阻率:定义热导率的倒数为热阻率ω,它可以分解为两部分,晶格热振动形成的热阻(ωp)和杂质缺陷形成的热阻(ω0)。导温系数或热扩散率:它表示在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横截面积的热量。热导率的单位:W/(m·K) 热分析:通过热效应来研究物质内部物理和化学过程的实验技术。原理是金属材料发生相变时,伴随热函的突变。 反常膨胀:对于铁磁性金属和合金如铁、钴、镍及其某些合金,在正常的膨胀曲线上出现附加的膨胀峰,这些变化称为反常膨胀。其中镍和钴的热膨胀峰向上为正,称为正反常;而铁和铁镍合金具有负反常的膨胀特性。 交换能:交换能E ex=-2Aσ1σ2cosφA—交换积分常数。当A>0,φ=0时,E ex最小,自旋磁矩自发排列同一方向,即产生自发磁化。当A<0,φ=180°时,E ex也最小,自旋磁矩呈反向平行排列,即产生反铁磁性。交换能是近邻原子间静电相互作用能,各向同性,比其它各项磁自由能大102~104数量级。它使强磁性物质相邻原子磁矩有序排列,即自发磁化。 磁滞损耗:铁磁体在交变磁场作用下,磁场交变一周,B-H曲线所描绘的曲线称磁滞回线。磁滞回线所围成的面积为铁 =? 磁体所消耗的能量,称为磁滞损耗,通常以热的形式而释放。磁滞损耗Q HdB 技术磁化:技术磁化的本质是外加磁场对磁畴的作用过程即外加磁场把各个磁畴的磁矩方向转到外磁场方向(和)或近似外磁场方向的过程。技术磁化的两种实现方式是的磁畴壁迁移和磁矩的转动。 请画出纯金属无相变时电阻率—温度关系曲线,它们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电阻产生的机制是什么?为什么高温下电阻率与温度成正比? 1—ρ电-声∝T( T > 2/ 3ΘD ) ; 2—ρ电-声∝T5 ( T< <ΘD );

《材料物理性能》课后习题答案

1-1一圆杆的直径为2.5 mm 、长度为25cm 并受到4500N 的轴向拉力,若直径拉细至2.4mm ,且拉伸变形后圆杆的体积不变,求在此拉力下的真应力、真应变、名义应力和名义应变,并比较讨论这些计算结果。 解: 由计算结果可知:真应力大于名义应力,真应变小于名义应变。 1-5一瓷含体积百分比为95%的Al 2O 3 (E = 380 GPa)和5%的玻璃相(E = 84 GPa),试计算其上限和下限弹性模量。若该瓷含有5 %的气孔,再估算其上限和下限弹性模量。 解:令E 1=380GPa,E 2=84GPa,V 1=0.95,V 2=0.05。则有 当该瓷含有5%的气孔时,将P=0.05代入经验计算公式E=E 0(1-1.9P+0.9P 2)可得,其上、下限弹性模量分别变为331.3 GPa 和293.1 GPa 。 1-6试分别画出应力松弛和应变蠕变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并算出t = 0,t = ∞ 和t = τ时的纵坐标表达式。 解:Maxwell 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应力松弛过程: ) (2.36505.08495.03802211GPa V E V E E H =?+?=+=上限弹性模量) (1.323)84 05.038095.0()(1 12211GPa E V E V E L =+=+=--下限弹性模量. /)0()(;0)();0()0((0)e (t)-t/e στσσσσσστ==∞==则有::其应力松弛曲线方程为0816.04.25.2ln ln ln 2 2 001====A A l l T ε真应变) (91710 909.44500 60MPa A F =?==-σ名义应力0851 .010 0=-=?=A A l l ε名义应变) (99510524.44500 6 MPa A F T =?= =-σ真应力

材料物理性能部分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第一章 1.德拜热容的成功之处是什么? 答:德拜热容的成功之处是在低温下,德拜热容理论很好的描述了晶体热容,CV.M∝T的三次方 2.何为德拜温度?有什么物理意义? 答:HD=hνMAX/k 德拜温度是反映晶体点阵内原子间结合力的一个物理量 德拜温度反映了原子间结合力,德拜温度越高,原子间结合力越强 3.试用双原子模型说明固体热膨胀的物理本质 答:如图,U1(T1)、U2(T2)、U3(T3)为不同温度时的能量,当原子热振动通过平衡位置r0时,全部能量转化为动能,偏离平衡位置时,动能又逐渐转化为势能;到达振幅最大值时动能降为零,势能打到最大。由势能曲线的不对称可以看到,随温度升高,势能由U1(T1)、U2(T2)向U3(T3)变化,振幅增加,振动中心就由r0',r0''向r0'''右移,导致双原子间距增大,产生热膨胀

第二章 1.300K1×10-6Ω·m4000K时电阻率增加5% 由于晶格缺陷和杂质引起的电阻率。 解:按题意:p(300k) = 10∧-6 则: p(400k) = (10∧-6)* (1+0.05) ----(1) 在400K温度下马西森法则成立,则: p(400k) = p(镍400k) + p(杂400k) ----(2) 又: p(镍400k) = p(镍300k) * [1+ α* 100] ----(3) 其中参数: α为镍的温度系数约= 0.007 ; p(镍 300k)(室温) = 7*10∧-6 Ω.cm) 将(1)和(3)代入(2)可算出杂质引起的电阻率p(杂400k)。 2.为什么金属的电阻因温度升高而增大,而半导体的电阻却因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对金属材料,尽管温度对有效电子数和电子平均速率几乎没有影响,然而温度升高会使离子振动加剧,热振动振幅加大,原子的无序度增加,周期势场的涨落也加大。这些因素都使电子运动的自由称减小,散射几率增加而导致电阻率增大 而对半导体当温度升高时,满带中有少量电子有可能被激发

《材料物理性能》测试题汇总(doc 8页)

《材料物理性能》测试题 1、利用热膨胀曲线确定组织转变临界点通常采取的两种方法是: 、 2、列举三种你所知道的热分析方法: 、 、 3、磁各向异性一般包括 、 、 等。 4、热电效应包括 效应、 效应、 效应,半导体制冷利用的是 效应。 5、产生非线性光学现象的三个条件是 、 、 。 6、激光材料由 和 组成,前者的主要作用是为后者提供一个合适的晶格场。 7、压电功能材料一般利用压电材料的 功能、 功能、 功能、 功能或 功能。 8、拉伸时弹性比功的计算式为 ,从该式看,提高弹性比功的途径有二: 或 ,作为减振或储能元件,应具有 弹性比功。 9、粘着磨损的形貌特征是 ,磨粒磨损的形貌特征是 。 10、材料在恒变形的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延长,弹性应力逐渐 的现象称为应力松弛,材料抵抗应力松弛的能力称为 。 1、导温系数反映的是温度变化过程中材料各部分温度趋于一致的能力。 ( ) 2、只有在高温且材料透明、半透明时,才有必要考虑光子热导的贡献。 ( ) 3、原子磁距不为零的必要条件是存在未排满的电子层。 ( ) 4、量子自由电子理论和能带理论均认为电子随能量的分布服从FD 分布。 ( ) 5、由于晶格热振动的加剧,金属和半导体的电阻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 6、直流电位差计法和四点探针法测量电阻率均可以消除接触电阻的影响。 ( ) 7、 由于严格的对应关系,材料的发射光谱等于其吸收光谱。 ( ) 8、 凡是铁电体一定同时具备压电效应和热释电效应。 ( ) 9、 硬度数值的物理意义取决于所采用的硬度实验方法。 ( ) 10、对于高温力学性能,所谓温度高低仅具有相对的意义。 ( ) 1、关于材料热容的影响因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热容是一个与温度相关的物理量,因此需要用微分来精确定义。 B 实验证明,高温下化合物的热容可由柯普定律描述。 C 德拜热容模型已经能够精确描述材料热容随温度的变化。 D 材料热容与温度的精确关系一般由实验来确定。 2、 关于热膨胀,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各向同性材料的体膨胀系数是线膨胀系数的三倍。 B 各向异性材料的体膨胀系数等于三个晶轴方向热膨胀系数的加和。 C 热膨胀的微观机理是由于温度升高,点缺陷密度增高引起晶格膨胀。 D 由于本质相同,热膨胀与热容随温度变化的趋势相同。 3、下面列举的磁性中属于强磁性的是 ( ) A 顺磁性 B 亚铁磁性 C 反铁磁性 D 抗磁性 4、关于影响材料铁磁性的因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温度升高使得M S 、 B R 、H C 均降低。 B 温度升高使得M S 、B R 降低,H C 升高。 C 冷塑性变形使得C H μ和均升高。 D 冷塑性变形使得C H μ和均降低。 5、下面哪种效应不属于半导体敏感效应。 ( ) A 磁敏效应 B 热敏效应 C 巴克豪森效应 D 压敏效应 6、关于影响材料导电性的因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由于晶格振动加剧散射增大,金属和半导体电阻率均随温度上升而升高。 B 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电阻率的影响没有一定规律。 C “热塑性变形+退火态的电阻率”的电阻率高于“热塑性变形+淬火态” D 一般情况下,固溶体的电阻率高于组元的电阻率。 7、下面哪种器件利用了压电材料的热释电功能 ( ) A 电控光闸 B 红外探测器 C 铁电显示器件 D 晶体振荡器 8、下关于铁磁性和铁电性,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都以存在畴结构为必要条件 B 都存在矫顽场 C 都以存在畴结构为充分条件 D 都存在居里点 9、下列硬度实验方法中不属于静载压入法的是 ( )

材料物理性能王振廷课后答案106页

1、试说明下列磁学参量的定义和概念:磁化强度、矫顽力、饱和磁化强度、磁导率、磁化率、剩余磁感应强度、磁各向异性常数、饱和磁致伸缩系数。 a、磁化强度:一个物体在外磁场中被磁化的程度,用单位体积内磁矩的多少来衡量,成为磁化强度M b、矫顽力Hc:一个试样磁化至饱和,如果要μ=0或B=0,则必须加上一个反向磁场Hc,成为矫顽力。 c、饱和磁化强度:磁化曲线中随着磁化场的增加,磁化强度M或磁感强度B开始增加较缓慢,然后迅速增加,再转而缓慢地增加,最后磁化至饱和。Ms成为饱和磁化强度,Bs成为饱和磁感应强度。 d、磁导率:μ=B/H,表征磁性介质的物理量,μ称为磁导率。 e、磁化率:从宏观上来看,物体在磁场中被磁化的程度与磁化场的磁场强度有关。 M=χ·H,χ称为单位体积磁化率。 f、剩余磁感应强度:将一个试样磁化至饱和,然后慢慢地减少H,则M也将减少,但M并不按照磁化曲线反方向进行,而是按另一条曲线改变,当H减少到零时,M=Mr或Br=4πMr。(Mr、Br分别为剩余磁化强度和剩余磁感应强度) g、磁滞消耗:磁滞回线所包围的面积表征磁化一周时所消耗的功,称为磁滞损耗Q( J/m3) h、磁晶各向异性常数:磁化强度矢量沿不同晶轴方向的能量差代表磁晶各向异性能,用Ek表示。磁晶各向异性能是磁化矢量方向的函数。 i、饱和磁致伸缩系数:随着外磁场的增强,致磁体的磁化强度增强,这时|λ|也随之增大。当H=Hs时,磁化强度M达到饱和值,此时λ=λs,称为饱和磁致伸缩所致。 2、计算Gd3+和Cr3+的自由离子磁矩Gd3+的离子磁矩比Cr3+离子磁矩高的原因是什么 Gd3+有7个未成对电子,Cr3+ 3个未成对电子. 所以, Gd3+的离子磁矩为7μB, Cr3+的离子磁矩为3μB. 3、过渡族金属晶体中的原子(或离子)磁矩比它们各自的自由离子 磁矩低的原因是什么 4、试绘图说明抗磁性、顺磁性、铁磁性物质在外场B=0的磁行为。

材料物理性能作业及课堂考试

材料物理性能作业及课堂测试

————————————————————————————————作者:————————————————————————————————日期:

热学作业(一) 1. 请简述关于固体热容的经典理论. 爱因斯坦热容模型解决了热容经典理论存在的什么问题?其本身又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德拜模型怎样解决了爱因斯坦模型的问题? 答:固体热容的经典理论包括关于元素热容的杜隆-珀替定律,以及关于化合物热容的柯普定律。前者内容为:恒压下元素的原子热容约为25 J/(K·mol)。后者内容为:化合物分子热容等于构成该化合物的各元素原子热容之和。 爱因斯坦热容模型解决了热容经典理论中C m 不随T 变化的问题。在高温下爱因斯坦模型与经典理论一致,与实际情况相符,在0K 时C m 为0,但该模型得出的结论是C m 按指数规律随T 变化,这与实际观察到的C m 按T 3变化的规律不一致。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爱因斯坦热容模型对原子热振动频率的处理过于简化——原子并不是彼此独立地以同样的频率振动的,而是相互间有耦合作用。 德拜模型主要考虑声频支振动的贡献,把晶体看作连续介质,振动频率可视为从0到ωmax 连续分布的谱带,从而较为准确地处理了热振动频率的问题。 2. 金属Al 在30K 下的C v,m =0.81J/K·mol ,其θD 为428K. 试估算Al 在50K 及500K 时的热容C v,m . 解:50K 远低于德拜温度428K ,在此温度下,C v 与T 3成正比,即3T A C v ?= 则 53310330 81 .0-?=== T C A v J/mol·K 4 故50K 时的恒容热容75.3501033 53=??=?=-T A C v J/mol·K 500K 高于德拜温度,故此温度下的恒容摩尔热容约为定值3R ,即: 9.2431.833=?=?=R C v J/mol·K 热学作业(二) 1、晶体加热时,晶格膨胀会使得其理论密度减小. 例如,Cu 在室温(20℃)下密度为8.94g/cm 3,待加热至1000℃时,其理论密度值为多少?(不考虑热缺陷影响,Cu 晶体从室温~1000℃的线膨胀系数为17.0×10-6/℃) 解:因为3202020a m V m D == ,31000 10001000a m V m D ==

材料物理导论-思考题4

第三章 材料的电学 1.说明量子自由导电理论与经典导电理论的异同。 经典导电理论:金属是由原子点阵组成的,价电子是完全自由的,可以在整个金属中自由运动自由电子的运动遵守经典力学的运动规律,遵守气体分子运动论。这些电子在一般情况下可沿所有方向运动。在电场作用下自由电子将沿电场的反方向运动,从而在金属中产生电流。电子与原子的碰撞妨碍电子的继续加速,形成电阻。 量子自由导电理论:金属离子所形成的势场各处都是均匀的,价电子是共有化的,它们不束缚于某个原子上,可以在整个金属内自由地运动,电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电子运动服从量子力学原理 。 2. 一块n 型硅半导体,其施主浓度N D =1015/cm 3,本征费米能级Ei 在禁带正中,费米能级E F 在Ei 之上0.29eV 处,设施主电离能?E D =0.05eV ,试计算在T =300K 时,施主能级上的电子浓度 对于硅半导,其禁带E=E C -E V =1.12ev 又由题可知:E F -Ei=0.29ev ,?E D = E C -E D = 0.05eV 所以 E D -E F =0.5E-?E D -(E F -Ei )=0.22ev 将 N D =1015/cm 3,E D -E F = 0.22ev ,T=300K ,k=1.38 x 10-23带入下式 因此施主能级上的电子浓度n D =4.06 x 1011/cm 3 3.为什么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半导体却降低? 半导体是靠载流子(空穴或电子)导电的,温度升高,载流子增多,导电性增强;金属晶体里边,温度升高原子核振动加剧,碰撞电子使之减速的概率增加,电阻率上升 4.在实际工程中往往需要金属既有良好的导电性又有高的强度,假如足够高的强度既可以通过冷加工获得,也可以由固溶强化得到,从导电率的要求看,你建议采用哪种强化方法?为什么? 采用冷加工的方法,固溶强化会使金属的电导率大大降低,主要原因是溶质原子的溶入引起溶剂点阵的畸变,量子力学可以证明,当电子波在绝对零度下通过一个完整的晶体点阵()11exp()2D D D D D F N n N f E E E kT ==-+

《材料物理性能》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物理性能》 第一章材料的力学性能 1-1一圆杆的直径为2.5 mm 、长度为25cm 并受到4500N 的轴向拉力,若直径拉细至 2.4mm ,且拉伸变形后圆杆的体积不变,求在此拉力下的真应力、真应变、名义应力和名义应变,并比较讨论这些计算结果。 解: 由计算结果可知:真应力大于名义应力,真应变小于名义应变。 1-5一陶瓷含体积百分比为95%的Al 2O 3 (E = 380 GPa)和5%的玻璃相(E = 84 GPa),试计算其上限和下限弹性模量。若该陶瓷含有5 %的气孔,再估算其上限和下限弹性模量。 解:令E 1=380GPa,E 2=84GPa,V 1=0.95,V 2=0.05。则有 当该陶瓷含有5%的气孔时,将P=0.05代入经验计算公式E=E 0(1-1.9P+0.9P 2) 可得,其上、下限弹性模量分别变为331.3 GPa 和293.1 GPa 。 1-6试分别画出应力松弛和应变蠕变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并算出t = 0,t = ∞ 和 0816 .04.25.2ln ln ln 22 001====A A l l T ε真应变) (91710909.44500 60MPa A F =?==-σ名义应力0851 .010 0=-=?=A A l l ε名义应变) (99510524.445006MPa A F T =?== -σ真应力) (2.36505.08495.03802211GPa V E V E E H =?+?=+=上限弹性模量) (1.323)84 05.038095.0()(1 12211GPa E V E V E L =+=+=--下限弹性模量

材料物理性能

材料物理性能 第一章 考点1. 电子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典电子理论、量子自由电子理论和能带理论。古典电子理论假设金属中的价电子完全自由,并且服从经典力学规律; 量子自由电子理论也认为金属中的价电子是自由的,但认为它们服从量子力学规律;能带理论则考虑到点阵周期场的作用。 考点2. 费米电子 在T = 0K时,大块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从低能级排起,直到全部价电子均占据了相应的能级为止。具有能量为EF(0)以下的所有能级都被占满,而在EF(0)之上的能级都空着,EF(0)称为费米能,是由费米提出的,相应的能级称为费米能级。 考点3. 四个量子数 1、主量子数n 2、角量子数l 3、磁量子数m 4、自旋量子数ms 考点4. 思考题 1、过渡族金属物理性能的特殊性与电子能带结构有何联系? 过渡族金属的 d 带不满,且能级低而密,可容纳较多的电子,夺取较高的 s 带中的电子,降低费米能级。 第二章 考点5. 载流子 载流子可以是电子、空穴,也可以是离子、离子空位。材料所具有的载流子种类不同,其导电性能也有较大的差异,金属与合金的载流子为电子,半导体的载流子为电子和空穴,离子类导电的载流子为离子、离子空位。而超导体的导电性能则来自于库柏电子对的贡献。 考点6. 杂质可以分为两类 一种是作为电子供体提供导带电子的发射杂质,称为“施主”;另一种是作为电子受体提供价带空穴的收集杂质,称为“受主”。 掺入施主杂质后在热激发下半导体中电子浓度增加(n>p),电子为多数载流子,简称“多子”,空穴为少数载流子,简称“少子”。这时以电子导电为主,故称为n型半导体。施主杂质有时也就称为n型杂质。 在掺入受主的半导体中由于受主电离(p>n),空穴为多子,电子为少子,因而以空穴导电为主,故称为p型半导体。受主杂质也称为p型杂质。 考点7. 我们把只有本征激发过程的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考点8. 在同一种半导体材料中往往同时存在两种类型的杂质,这时半导体的导电类型主要取决于掺 杂浓度高的杂质。 随着温度的升高本征载流子的浓度将迅速增加,而杂质提供的载流子浓度却不随温度而改变。因此,在高温时即使是杂质半导体也是本征激发占主导地位,呈现出本征半导体的特征(n≈p)。一般半导体在常温下靠本征激发提供的载流子甚少

材料物理性能课后习题问题详解_北航出版社_田莳主编

材料物理习题集 第一章 固体中电子能量结构和状态(量子力学基础) 1. 一电子通过5400V 电位差的电场,(1)计算它的德布罗意波长;(2)计算它的波数;(3) 计算它对Ni 晶体(111)面(面间距d =2.04×10-10 m )的布拉格衍射角。(P5) 12 34 131 192 1111 o ' (2) 6.610 = (29.110 5400 1.610 ) =1.67102K 3.7610sin sin 2182h h p mE m d d λπ λ θλ λ θθ----=???????=?==?=解:(1)= (2)波数= (3)2 2. 有两种原子,基态电子壳层是这样填充的 ; ; s s s s s s s 226232 2 6 2 6 10 2 6 10 (1)1、22p 、33p (2)1、22p 、33p 3d 、44p 4d ,请分别写出n=3的所有电子的四个量 子数的可能组态。(非书上内容)

3. 如电子占据某一能级的几率是1/4,另一能级被占据的几率为3/4,分别计算两个能级 的能量比费米能级高出多少k T ?(P15) 1()exp[]1 1 ln[1] ()()1/4ln 3()3/4ln 3F F F F f E E E kT E E kT f E f E E E kT f E E E kT = -+?-=-=-=?=-=-?解:由将代入得将代入得 4. 已知Cu 的密度为8.5×103 kg/m 3 ,计算其E 0 F 。(P16) 2 2 03 23426 23 3 31 18(3/8)2(6.6310)8.510 =(3 6.0210/8)291063.5 =1.0910 6.83F h E n m J eV ππ---=????????=解: 由 5. 计算Na 在0K 时自由电子的平均动能。(Na 的摩尔质量M=22.99,.0ρ?33 =11310kg/m ) (P16)

材料物理性能测试思考题答案

材料物理性能测试思考 题答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有效电子数:不是所有的自由电子都能参与导电,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只有能量接近费密能的少部分电子,方有可能被激发到空能级上去而参与导电。这种真正参加导电的自由电子数被称为有效电子数。 K状态:一般与纯金属一样,冷加工使固溶体电阻升高,退火则降低。但对某些成分中含有过渡族金属 的合金,尽管金相分析和X射线分析的结果认为其组织仍是单相的,但在回火中发现合金电阻有反常升高,而在冷加工时发现合金的电阻明显降低,这种合金组织出现的反常状态称为K状态。X射线分析发现,组元原子在晶体中不均匀分布,使原子间距的大小显着波动,所以也把K状态称为“不均匀固溶体”。 能带:晶体中大量的原子集合在一起,而且原子之间距离很近,致使离原子核较远的壳层发生交叠,壳层交叠使电子不再局限于某个原子上,有可能转移到相邻原子的相似壳层上去,也可能从相邻原子运动到更远的原子壳层上去,从而使本来处于同一能量状态的电子产生微小的能量差异,与此相对应的能级扩展为能带。 禁带:允许被电子占据的能带称为允许带,允许带之间的范围是不允许电子占据的,此范围称为禁带。价带:原子中最外层的电子称为价电子,与价电子能级相对应的能带称为价带。 导带:价带以上能量最低的允许带称为导带。 金属材料的基本电阻:理想金属的电阻只与电子散射和声子散射两种机制有关,可以看成为基本电阻,基本电阻在绝对零度时为零。 残余电阻(剩余电阻):电子在杂质和缺陷上的散射发生在有缺陷的晶体中,绝对零度下金属呈现剩余电阻。这个电阻反映了金属纯度和不完整性。 相对电阻率:ρ (300K)/ρ是衡量金属纯度的重要指标。 剩余电阻率ρ’:金属在绝对零度时的电阻率。实用中常把液氦温度下的电阻率视为剩余电阻率。 相对电导率:工程中用相对电导率( IACS%) 表征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把国际标准软纯铜(在室温 20 ℃下电阻率ρ= 0 .017 24Ω·mm2/ m)的电导率作为100% , 其他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与之相比的百分数即为该导体材料的相对电导率。 马基申定则(马西森定则):ρ=ρ’+ρ(T)在一级近似下,不同散射机制对电阻率的贡献可以加法求和。ρ’:决定于化学缺陷和物理缺陷而与温度无关的剩余电阻率。ρ(T):取决于晶格热振动的电阻率(声子电阻率),反映了电子对热振动原子的碰撞。 晶格热振动:点阵中的质点(原子、离子)围绕其平衡位置附近的微小振动。 格波:晶格振动以弹性波的形式在晶格中传播,这种波称为格波,它是多频率振动的组合波。 热容:物体温度升高1K时所需要的热量(J/K)表征物体在变温过程中与外界热量交换特性的物理量,直接与物质内部原子和电子无规则热运动相联系。 比定压热容:压力不变时求出的比热容。 比定容热容:体积不变时求出的比热容。 热导率:表征物质热传导能力的物理量为热导率。 热阻率:定义热导率的倒数为热阻率ω,它可以分解为两部分,晶格热振动形成的热阻(ω p )和杂质缺 陷形成的热阻(ω )。 导温系数或热扩散率:它表示在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横截面积的热量。热导率的单位:W/(m·K) 热分析:通过热效应来研究物质内部物理和化学过程的实验技术。原理是金属材料发生相变时,伴随热函的突变。 反常膨胀:对于铁磁性金属和合金如铁、钴、镍及其某些合金,在正常的膨胀曲线上出现附加的膨胀峰,这些变化称为反常膨胀。其中镍和钴的热膨胀峰向上为正,称为正反常;而铁和铁镍合金具有负反常的膨胀特性。 交换能:交换能E ex =-2Aσ 1 σ 2 cosφ A—交换积分常数。当A>0,φ=0时,E ex 最小,自旋磁矩自发排 列同一方向,即产生自发磁化。当A<0,φ=180°时,E ex 也最小,自旋磁矩呈反向平行排列,即产生反铁磁性。交换能是近邻原子间静电相互作用能,各向同性,比其它各项磁自由能大102~104数量级。它使强磁性物质相邻原子磁矩有序排列,即自发磁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