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缩氨基硫脲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表征及生物活性

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缩氨基硫脲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表征及生物活性

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缩氨基硫脲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表征及生物活性
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缩氨基硫脲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表征及生物活性

2氨基硫脲的合成

化学通报990311
Page 1 of 4
化学通报
CHEMISTRY 1999年 第3期 No.3 1999
1,3-二氨基硫脲的合成研究
孙晓红 关键词 二氨基硫脲 合成 催化 刘源发
1,3-二氨基硫脲(简称TCH)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一些杂环类医药、 农药的合成中有广泛的用途,同时它的一些金属衍生物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关于 其合成方法文献已有报道[1],且一直受到研究工作者的重视。在几种不同的合成方 法中,通常采用的是以二硫化碳和水合肼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制得TCH,以反应式表示 如下:
从原料来源及工艺条件来看,这是一条合理的工艺路线,二硫化碳与水合肼在较 低温度下反应,先生成二硫代肼基甲酸钅 井(简称HDTC),后者经加热分解,放出硫 化氢,冷却后过滤,即可得到TCH。但此种方法早期文献报道收率一般低于70%[2,3], 如加热温度控制不当,反应剧烈,难以控制,TCH的收率会更低,且不安全,目前国内 有关生产厂家仍采用此工艺路线。后有一些文献报道了有关此方法的改进研究,发现 过量的水合肼存在可提高收率[4],加入水及一些低烷基醇有利于反应进行,但并不 增加反应收率;一些胺或强碱如四亚甲基二胺、氢氧化钠存在下可增加TCH的收率 [5];在巯基乙醇存在下,二硫化碳与过量水合肼反应不仅可提高收率,同时可减少 副产物生成,可使水合肼循环套用次数增加,TCH的平均收率~90%[6]。但是以上方 法存在反应时间过长,一般需20h左右及催化剂巯基乙醇价格贵,来源困难的问题。 我们在文献[6]的基础上,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研究,研究成功以氯乙醇等卤代 醇代替巯基乙醇,并适当提高脱硫化氢的反应温度,使反应时间大为缩短,在10h以内 即可完成反应,过量的水合肼可循环套用的工艺条件,TCH的收率一般均在90%以上。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及规格 二硫化碳,化学纯; 80%水合肼,化学纯; 2-氯乙醇,分析纯; 1,3-氯-2丙醇,自制; 巯基乙醇,化学纯。 1.2 实验步骤 1.2.1 操作方法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滴液漏斗及冷凝器(上口连有尾气导出管) 的四口烧瓶中加入80%水合肼3mol及适量水,2-氯乙醇12g,冰水浴冷却至15℃左右, 搅拌下滴加二硫化碳1mol,约1h加完,然后在室温下搅拌30min,此时有黄色结晶HDTC 析出。加入6g氢氧化钠,加热升温并控制反应温度在75~85℃之间反应10h,所放出的 硫化氢气体经导气管用稀氢氧化钠吸收。冷却至室温,过滤析出的白色颗粒状TCH。用 150mL甲醇洗涤,干燥,得产物重97.5g,收率92%。 将过滤所得母液及甲醇洗涤液合并,加入反应瓶,搅拌下于15℃左右,30min之 内,滴加0.52mol二硫化碳,继续在此温度下反应1h。冷却至0℃,30min后,过滤析出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66639752.html,/web/chemistry/2000/https://www.wendangku.net/doc/866639752.html,/col/1999/hxtb/hxtb9903/... 2011-10-27

荧光光度分析法及药物分析

荧光光度分析法与药物分析 化材院化工3班姚依弟10081224 前言 当紫外光照射到某些物质的时候,这些物质会发射出各种颜色和不同强度的光,而当紫外光停止照射时,这种光线也随之很快地消失,这种光线称为荧光。利用这种能够反映物质特性的荧光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荧光分析法。 荧光是分子从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它原来的基态时发射的光,激发的完成是由于光的吸收。吸收与荧光密切相关,因为吸收必须先于荧光发射。由于碰撞和热的耗散常使一部分吸收能丧失,剩余荧光的能量比吸收的能量小,因此荧光在更长的波长发射。 【一】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分析方法 荧光分析的灵敏度一般都高过应用最广泛的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比色法及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通常在千万分之几;而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常达亿分之几,甚至有千亿分之几的。荧光分析法的另一优点是选择性高。荧光分析法还有方法快捷,重现性好,取样容易,试样需要少等优点。荧光分析法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主要是指它比起其它方法来说应用X围还不够广泛,因为有许多物质本身不会产生荧光。 为使荧光分析法的应用更加广泛,发展了各类荧光分析方法,如

对不发荧光的物质可通过某类化学反应使其转变为适合测定的荧光物质,对荧光较弱的物质可采取荧光增敏分析法。荧光分析法可分为直接荧光测定法和间接荧光测定法。直接测定法是利用物质自身发射的荧光进行定量测定。但是自身发荧光的药物寥寥无几,所以一般采用间接法测定。 1、直接荧光分析法 直接荧光分析法适用于自身能产生荧光的药物。因荧光性质与溶液的EF值有关,故荧光强度的测定需在适宜的EF缓冲溶液中进行。对于成分复杂的生物供试品,为了防止干扰,有时需利用萃取、沉淀、色谱分离等方法除去干扰物,以降低荧光空白本底,提高分析灵敏度。已用于直接荧光分析法的药物有盐酸洛哌丁胺、双水杨酯、左旋溶肉瘤素、叶酸等。 本身能发荧光的物质,可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鲍霞认为可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氧氟沙星胶囊的含量。取氧氟沙星胶囊药粉用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配溶液,2h后,室温,用试剂作空白,在RF-5301 型荧光分光光度(日本岛津) 上,以427nm 为激发长,500nm 为发射波长测定荧光强度,计算其标示量的百分含量。本法操作简单,快捷,灵敏度高,结果满意。 2、间接荧光分析法 本身荧光很弱的物质,常采用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反应等化学反应将其变为能发荧光的物质,用荧光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

1,3,4-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解析

本科毕业论文 学 院 化学化工学院 专 业 化 学 年 级 2009 级 姓 名 罗红辰 论文(设计)题目 1,3,4-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 指导教师 张玉霞 职称 教授 2013 年 5月 16日 学号:

信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信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前言 (3) 1试验部分 (3) 1.1 主要仪器和实验试剂 (3) 1.2 1,3,4-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 (3) 1.3 产物的结构与性能分析 (4) 2结果和讨论 (4) 2.1溶解性及熔点 (4) 2.2红外光谱 (5) 2.3 紫外光谱 (7) 2.4荧光光谱 (9) 3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1,3,4-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 学生姓名:罗红辰学号:20095051109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 指导教师:张玉霞职称:教授 摘要:乙酸在浓盐酸的催化下与氨基硫脲反应生成脂肪族类2,5-二取代-1,3,4-噻二唑,取代苯甲醛与氨基硫脲在六水合氯化铁的催化下关环生成芳香族类2,5-二取代-1,3,4-噻二唑类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荧光分析。 关键词:噻二唑;取代苯甲醛;氨基硫脲;合成 Abstract:Under the catalysis of concentrated hydrochloric, acetic acid react with thiosemicarbazide and generate an aliphatic 2,5 - disubstituted -1,3,4 – thiadiazole.under the catalysis of ferric chloride hexahydrate,the product of substituted benzaldehyde reacting with thiosemicarbazide synthesize Aromatic 2,5- disubstituted-1,3,4- thiadiazole compounds.And,Their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fluorescence analysis were done after synthesis. Keywords:thiadiazole;substituted benzaldehyde;thiosemicarbazide;synthesize 前言 20世纪末以来,化学工作者发现l,3,4-噻二唑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在工业方面,1,3,4-噻二唑类化合物主要被用作润滑油脂抗磨极压剂,也用作钼、石墨等矿石的浮选剂[2]。在农业方面,1,3,4-噻二唑类化合物主要用作除莠剂、灭草剂、杀菌、抑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用来防治水稻百叶枯病、柑橘溃疡病、蕃茄青枯病等[3]。在医药方面,l,3,4-噻二唑是一类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杂环化合物,常作为药物中间体主要用来合成具有抗菌,抗焦虑,抗癌活性的药物[4-12]。噻二唑化合物的“碳氮硫”结构作为活性中心已引起广泛关[13-17],含有3个杂原子的1,3,4-噻二唑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因该类化合物具N-C-S毒性基而具有广谱生物活性,其应用广泛,发展前景广阔。 以下是脂肪族1,3,4-噻二唑类化合物和芳香族1,3,4-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化合物(Ⅰ)的合成路线:

缩氨基硫脲吡咯羧基溶解性毕业论文

摘要 现代生活中,癌症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威胁与日俱增,研发有效的抗癌药物一直备受各界关注。吡咯以各种形式的衍生物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 在生物体的发育、生长、能量储存和转换,生物体的各种信息传递等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氨基硫脲作为一种含硫酰肼,是合成抗结核药氨硫脲和磺胺药物的原料,是一个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因此,本论文以2,4-二甲基-5-甲酰基-吡咯-3-甲酸和硫代氨基脲、4-甲基氨基硫脲、4-乙基氨基硫脲、4-异丙基氨基硫脲、4-苯基氨基硫脲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含羧酸的吡咯缩氨基硫脲化合物。此外,我们对目标产物进行溶解性的测试,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光谱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希望能从中筛选治疗癌症的候选药物。 关键词:缩氨基硫脲、吡咯、羧基、溶解性

Abstract In our modern society, the threat of cancer disease to human life and health grows with time elapsing. More attentions have been paid to develop effective anti-cancer drugs. Various forms of pyrrole derivatives are widely existed in nature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n organism's development, growth,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and biometric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of various life processes. Thiosemicarbazide, a sulfur-containing hydrazide, is the raw material of synthesized anti-TB thiourea and sulfa drugs and an important intermediate for organic synthesis.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the series of pyrrole thiosemicarbazones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xyl group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reacting 2,4-dimethyl-5-formyl-pyrrole-3 -carboxylic acid with thiosemicarbazide, 4-methyl thiosemicarbazide, 4-ethyl thiosemicarbazide, 4-iso propyl thiosemicarbazide, 4-phenyl thiosemicarbazide. Solubility of the target product was tested and then confirmed by IR and 1H NMR spectroscopy, we hope to search drug candidates for cancer treatment. Key word: thiosemicarbazone, pyrrole, carboxyl, solubility

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备课讲稿

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是长链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分子,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大部分组织均可以利用甘油三酯分解产物供给能量,同时肝脏、脂肪等组织还可以进行甘油三酯的合成,在脂肪组织中贮存。人体可利用甘油、糖、脂肪酸和甘油一酯为原料,经过磷脂酸途径和甘油一酯途径合成甘油三酯。 1. 甘油一酯途径:以甘油一酯为起始物,与脂酰CoA共同在脂酰转移酶作用下酯化生成甘油三酯。 2. 磷脂酸途径:磷脂酸,即3-磷酸-1,2-甘油二酯,是合成含甘油脂类的共同前体。糖酵解的中间产物—类磷酸二羟丙酮在甘油磷酸脱氢酶作用下,还原生成3-磷酸甘油;游离的甘油也可经甘油激酶催化,生成3-磷酸甘油(因脂肪及肌肉组织缺乏甘油激酶,故不能利用激离的甘油)。 3-磷酸甘油在脂酰转移酶作用下,与两分子脂酰CoA反应生成3-磷酸-1,2甘油二酯,即磷脂酸。此外,磷酸二羟丙酮也可不转为3-磷酸甘油,而是先酯化,后还原生成溶血磷脂酸,然后再经酯化合成磷脂酸。磷脂酸在磷脂酸磷酸酶作用下,水解释放出无机磷酸,而转变为甘油二酯,它是甘油三酯的前身物,只需酯化即可生成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所含的三个脂肪酸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可为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甘油三酯的合成速度可以受激素的影响而改变,如胰岛素可促进糖转变为甘油三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失效所致的糖尿病患者,不仅不能很好利用葡萄糖,而且葡萄糖或某些氨基酸也不能用于合成脂肪酸,而表现为脂肪的氧化速度增加,酮体生成过多,其结果是患者体重下降。此外,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也影响甘油三酯的合成。 TCA循环等等重要代谢途径哪些步骤有维生素或其辅酶参与反应?

年产300吨含量40%甲基肼水溶液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1.1项目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新生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头孢类抗生素的品种日益增多,需求也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目前仅临床应用的头孢类抗生素就有30多种,而头孢曲松用量列头孢类抗生素第一位。头孢曲松属第三代抗生素,它具有疗效高、抗菌谱广、抗菌性强、副作用小的优越疗效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该品种已被列为国家基本药物和基本保险用药。 生产头孢曲松的重要原料为三嗪酸,甲基肼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广泛用于新生抗生素头孢曲松原料三嗪酸的合成。国内三嗪酸生产厂家均从青海购运低含量甲基肼合成甲基氨基硫脲来生产三嗪酸,由于运费较高,致使三嗪酸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因此,石家庄市美斯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决定在赞皇县建设年产300吨甲基肼生产项目,来支持我国抗生素的发展,从而为头孢曲松的生产降低成本打下基础。 随着城乡医疗应用普及,头孢曲松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随着头孢曲松药物生产的发展,甲基肼作为头孢曲松药物生产的源头原料也将出现旺盛市场。根据市场调查,国内外三嗪酸生产厂家均大量需求甲基肼,并且石家庄市美斯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和抚顺美强化工有限公司、河北金通医药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两大三嗪酸生产厂达成协议,为这两家公司提供甲基肼。因此,该项目建成后,产品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5.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10.30; (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2.6.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 (8)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0号《河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6.12.17;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发(1996)31号《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

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是长链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分子,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大部分组织均可以利用甘油三酯分解产物供给能量,同时肝脏、脂肪等组织还可以进行甘油三酯的合成,在脂肪组织中贮存。人体可利用甘油、糖、脂肪酸和甘油一酯为原料,经过磷脂酸途径和甘油一酯途径合成甘油三酯。 1. 甘油一酯途径:以甘油一酯为起始物,与脂酰CoA共同在脂酰转移酶作用下酯化生成甘油三酯。 2. 磷脂酸途径:磷脂酸,即3-磷酸-1,2-甘油二酯,是合成含甘油脂类的共同前体。糖酵解的中间产物—类磷酸二羟丙酮在甘油磷酸脱氢酶作用下,还原生成3-磷酸甘油;游离的甘油也可经甘油激酶催化,生成3-磷酸甘油(因脂肪及肌肉组织缺乏甘油激酶,故不能利用激离的甘油)。 3-磷酸甘油在脂酰转移酶作用下,与两分子脂酰CoA反应生成3-磷酸-1,2甘油二酯,即磷脂酸。此外,磷酸二羟丙酮也可不转为3-磷酸甘油,而是先酯化,后还原生成溶血磷脂酸,然后再经酯化合成磷脂酸。磷脂酸在磷脂酸磷酸酶作用下,水解释放出无机磷酸,而转变为甘油二酯,它是甘油三酯的前身物,只需酯化即可生成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所含的三个脂肪酸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可为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甘油三酯的合成速度可以受激素的影响而改变,如胰岛素可促进糖转变为甘油三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失效所致的糖尿病患者,不仅不能很好利用葡萄糖,而且葡萄糖或某些氨基酸也不能用于合成脂肪酸,而表现为脂肪的氧化速度增加,酮体生成过多,其结果是患者体重下降。此外,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也影响甘油三酯的合成。 TCA循环等等重要代谢途径哪些步骤有维生素或其辅酶参与反应? 1、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的羧基进行醛醇型缩合,柠檬酸转变成异柠檬酸:前者由柠檬酸合成酶催化,后者由顺乌头酸酶催化,均为变构酶,需要维生素B12作为变构酶的辅酶,参与一些异构化作用。 。 2、第一次氧化脱酸:在异柠檬酸脱氢酶作用下,异柠檬酸生成α-酮戊二酸、NADH和CO 2 而第二次氧化脱羧:在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作用下,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在过程中,维生素B5是NAD和NADP的组成成分,而它们是脱氢酶的辅酶,NADH·H+和CO 2 参与递氢作用。 3、底物磷酸化生成ATP:在琥珀酸硫激酶的作用下,琥珀酰-CoA的硫酯键水解,释放的自由能用于合成GTP。此时,琥珀酰-CoA生成琥珀酸和CoA。维生素B3是CoA的组成成分,而其又是生物体内转酰基酶的辅酶,参与转酰基作用。 4、琥珀酸脱氢及草酰乙酸再生:前者是在琥珀酸脱氢酶催化作用下,琥珀酸氧化成为延胡索酸。该酶含有铁硫中心和共价结合的FAD。后者则是在苹果酸脱氢酶作用下,苹果酸生成草酰乙酸,NAD+是脱氢酶的辅酶,接受氢成为NADH·H+。在过程中,维生素B2是以FAD与FMN 的形式作为脱氢酶等多种氧化还原酶及递氢体辅基的组成成分,参与生物氧化作用,作为递氢体。维生素B5是NAD和NADP的组成成分,而它们是脱氢酶的辅酶,参与递氢作用。

PVC生产原料

氯乙烯单体(VCM) 分子式:C 2H 3 Cl 结构式:CH=CHCl 分子量:62.5 在常温常压下,VCM是一种有乙醚香味的气体,其冷凝点为-13.9℃,凝固点为-159.7℃。它的临界温度为142℃,临界压力为52.2大气压,因此尽管它的冷凝点在-13.9℃,但稍加压力就可以得到液体氯乙烯。 氯乙烯的蒸汽压力和温度的关系见下表: 温度℃ -13.9 10 30 40 50 60 蒸汽压(×0.1Mpa) 1 2.5 4.6 6.2 8.1 10.4 氯乙烯易燃,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其爆炸溶度范围很大,3.6~31.0%(体积),氯乙烯对人体有麻醉作用,可使人中毒,其中毒症状为头晕、浑身无力,逐渐神志不清、站立不稳,严重者四肢痉挛,呼吸变微,最后失去知觉。当氯乙烯蒸汽浓度在1%时开始有麻醉感觉,5%以上时即出现上述症状,所以空气中氯乙烯的最大允许浓度为30mg/m3。 VCM ≥99.9%(wt) 酸(以HCl计)≤1ppm (wt) 铁≤1ppm(wt) 氯甲烷≤80ppm (wt) 水≤200ppm(wt) 乙炔≤5ppm (wt) 乙醛≤5ppm (wt)

脱盐水 VC悬浮聚合对水质有严格的要求,聚合用水宜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或电渗析处理过的无离子水。 压力 4.0kg/cm2 G 温度常温 硬度<5ppm (wt) 氯根≤10ppm (wt) PH值 6~7 引发剂 引发剂是调节VC悬浮聚合速率,并影响聚合放热、聚合周期和聚合釜生产能力的重要助剂。 1、本装置选用的引发剂物化性 a 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酯(有机油溶性)EHP 最高储存温度 -15℃ 自动加速分解温度 5℃ 浓度 39~41%(wt) 总氯化物≤600mg/kg 铁≤2mg/kg 外观结晶片或白色液体 应避免吸入EHP蒸汽,尽量减少与皮肤接触,如眼睛接触到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0-15分钟后,马上送医院急救;如不慎吞入时,要一口一口地啜饮水和活性碳,同时送医院;如衣服被弄湿,则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后再用消毒绷带包扎。 b 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 (有机油溶性) 最高储存温度 -5℃ 自动加速分解温度 20℃ 浓度 74~76% 活性氧 6.29~6.40%g.

分光光度法测定镉

分光光度法测定镉 摘要 试剂-2 - 羟基-4 - 正丁氧基-5 - 溴苯丙酮缩氨基硫脲(HBBrPT)已被用于分光光度法对镉(Ⅱ)的测定。HBBrPT试剂与镉(II)的溶液在培养基中有强烈的黄颜色变化。观察到在碱性缓冲溶液(pH =10.00)中最大吸光度在440nm。该摩尔吸光系数桑德尔灵敏度镉(II) - HBBrPT混合液均摩尔-1-1和0.02765ug cm-2分别地。镉(II) - HBBrPT的各种8.46x106混合物的稳定性恒定在1:2,铁也进行了此效果的研究。 关键词:2 - 羟基-4 - 正丁氧基-5 - 溴苯丙酮缩氨基硫脲,光谱学,分光光度法测定,HBBrPT混合物。

缩氨基硫脲被称为分析试剂1-6。所用试剂是由冷凝氨基硫脲形成的羰基化合物。缩氨基硫脲具有生物活性。这些化合物中含有的亚甲基铵为其过渡反应的金属离子,其决定有色配合物的数量。这些试剂进一步的与金属形成络合物,在治疗流感,原生动物,小的疹子,肿瘤等疾病有很大的药用价值。众所周知这些化合物的螯合物可以抑制肿瘤生长,抗结核能力,增加药物的活性。在癌症的治疗中是缩氨基硫脲的金属螯合物的活性。这些金属化合物的螯合物被用作农药和农业杀菌剂。

HBBrPT的制备 试剂-2 - 羟基-4 - 正丁氧基-5 - 溴苯丙酮缩氨基硫脲的制备是通过简单的2 - 羟基-4 - 正丁氧基-5 - 溴苯丙酮缩合,通过采用标准程序制得。该化合物的结构是下面给出的(I)。 方案1。2 - 羟基-4 - 正丁氧基-5 - 溴苯丙酮缩氨基硫脲。 该结构是根据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得到的。HBBrPT的熔化点是108-109摄氏度。 溶液的配制 缓冲溶液用盐酸,醋酸和醋酸钠在酸性准备和氢氧化铵,氯化铵的培养基中培养。 金属液和试剂溶液的制备 镉(II)的溶液,用分析试剂硝酸镉制备。镉(Ⅱ)在该溶液中使用的量由EDTA14确定。适量的2 - 羟基-4 - 正丁氧基-5 - 溴苯丙酮缩氨基硫脲溶解在苯中用于制备0.0005 M试剂溶液。 含有5.62-16.86μg/ mL的镉(Ⅱ),10毫升pH为10的碱性缓冲液的溶液的等分试样和1毫升0.0005M-2 - 羟基-4 - 正丁氧基-5 - 溴苯丙酮的溶液缩氨基硫脲于25 mL容量瓶用蒸馏水进行定容。此溶液的吸光度,对比空白试剂测定为440nm。 岛津160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配备有1个1cm石英池用这些作出吸光度测量。PH计ELICOL1-120(ELICO,海得拉巴)是用来做pH测量。

甘油脱水酶的研究进展

第32卷 第2期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 l.32 No.2 2011年3月Jo ur nal of H uaqiao U niversity(Natur al Science)M ar.2011 文章编号: 1000-5013(2011)02-0125-05 甘油脱水酶的研究进展 王庆花1,方柏山2 (1.华侨大学化工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2.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 甘油脱水酶是微生物发酵法生产3-羟基丙醛和1,3-丙二醇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文中对甘油脱水酶的结构与功能、作用机制、基因工程研究等情况进行综述,探讨了甘油脱水酶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甘油脱水酶;生物转化法;结构功能;作用机制;基因工程 中图分类号: Q556文献标志码: A 1,3-丙二醇(1,3-PD)作为合成具有优良性质的聚酯和聚氨酯的单体,被认为是本世纪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化工原料.近年来,生物转化法以其利用可再生资源、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目前,已发现了多种能以甘油为底物发酵生产1,3-PD的菌种,但还没有发现可以利用其他有机物质为底物进行生产的天然菌[1].甘油脱水酶(Glycer ol Dehy dratase, GDH t)是催化甘油转化生成1,3-PD代谢途径中的关键性限速酶.克雷伯肺炎杆菌(K lebsiella p neu-moniae)和丁酸梭状芽孢杆菌(Clostr id ia buty r icum)具有较高的1,3-PD转化率、甘油耐受力和生产强度,备受研究者关注.克雷伯肺炎杆菌编码的是一种依赖辅酶B12的甘油脱水酶,需要在培养基中额外加入价格昂贵的维生素B12.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属于严格厌氧菌,其培养条件苛刻,国内研究较少 由于丁酸梭状芽孢杆菌中甘油脱水酶不依赖辅酶[2-3],因而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甘油脱水酶(GDH t)的结构与功能、作用机制、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1 甘油脱水酶的结构与功能 1.1 辅酶B12依赖型甘油脱水酶 辅酶B12依赖型GDH t是由 , , 3个亚基组成的二聚体,其结构为( )2[4].辅酶依赖型GDH t 晶体结构中,辅酶B12依赖型的GDH t是 2 2 26个亚基通过非共价键的疏水相互作用缔合成的异六聚体,其中两个 异型三聚体组成了一个对二聚体. 亚基含一个由8个平行的 链构成的丙糖磷酸异构酶(TIM)桶状结构[5] 这个 -桶状结构把活性中心围在中间,所以 亚基是甘油脱水酶最重要的活性中心,活性中心含有必需因子K+的结合位点.维生素B12与GDH t的结合需要K+,而K+的结合能够轻微改变GDH t的空间构象,使其与辅酶结合得更紧密.维生素B12位于TIM桶状结构和 亚基之间.K+离子、底物分子及辅酶的腺苷一侧只与 亚基结合. 底物的结合对酶分子构象产生的变化最大的是在 亚基,其前后倾斜了约3 [4,6].与底物结合后,与辅酶以氢键结合的残基增加了3个,并且键长都明显缩短.这样也导致Co-N键(Co与DBI部分的作用力)被拉长,而Co-N的键长关系到Co-C键的断裂方式(Co-N键的拉长可使Co-C键偏向均裂[7]).Co-C键的均裂是酶促反应的最开始的一步,也是必需的一步. 洪燕等[8-9]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证明了 亚基是对辅酶B12失活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域.GDH t 收稿日期: 2010-06-23 通信作者: 方柏山(1957-),男,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反应工程的研究.E-mail:fbs@x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66639752.html,. 基金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项目(2006A A020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446004, 20676048)

甘油转化的主要产品及其市场分析

技术与市场 第18卷第6期2011年 近年来,能源紧缺问题日趋严峻,国际油价一路攀升,促使世界各国积极研发可再生的替代能源,而生物柴油作为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生物能源,其规模化生产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1]。然而,每生产9吨生物柴油就有1吨的甘油粗产品生成,再加上传统的甘油(天然甘油、发酵甘油、合成甘油)产量,导致甘油的市场保有量将远远大于需求量。据估计,仅2010年甘油市场就已超过了1.2百万吨,对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低价粗甘油的有效综合利用已成为生物柴油产业一个严峻又关键的问题。而通过甘油转化而来的产品,如丙二醇、烯丙醛、环氧氯丙烷和丙酸等都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量,同时,又能降低一些化工产品对石化原料的依赖。因此,对这些高附加值产品进行市场分析就具有了极其重要的意义。1 甘油生产和市场分析 据市场调研机构Global Industry Analysts 公司在研究报告《甘油:全球战略商业报告》中指出,到2015年全球甘油市场的规模将达到44亿磅。其主要消费构成见表1[2]。 表1 甘油在不同领域的消费构成 按照上述的消费构成,全球的甘油生产和消费基本处于平衡状态。而随着生物柴油的不断投产,甘油的产量剧增,而消费量则增长得不明显。据2008年数据[3]显示,全球生物柴油的需求量和生产量急剧增加,如美国通过的能源法案要求生物柴油同从石油提炼的柴油混合销售,政府将对这种燃料提供300美元/吨的补贴;欧洲的生物柴油制造商由于得到政府的支持,加大生物柴油的生产力度,这就更增加了来自生产生物柴油所带来的甘油量。与此同时,由于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的甘油需求量却有所下降。 目前,我国国内甘油市场主要由天然甘油、发酵甘油、合成 甘油以及生物柴油副产甘油组成[4]。天然甘油所占比例最大,约为86.5%;发酵甘油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甘肃等地,由于技术与成本问题,其所占比重较小;合成甘油在我国主要是以环氧氯丙烷合成而得,随着环氧氯丙烷价格的上涨以及甘油价格的下滑,企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而对于生物柴油的副产甘油,由于目前我国生物柴油的生产尚处于发展阶段,且其原料油多为地沟油等废油,经过高温破坏了其内部结构,所产甘油质量欠佳,因此,目前所占比重较小。随着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副产甘油未来必将对国内甘油市场格局造成较大影响,如生物柴油年产能超过10万吨的就有山东东营的华鹜集团、河北保定的香港亚洲生物燃油公司和湖北天门的华成生物科技公司等。且我国甘油消费结构也不够合理,在药品、化妆品工业以及聚氧酯工业方面的比例明显偏低,而在醇酸树脂生产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偏高。我国用于醇酸树脂的甘油约占49%,药品和化学品约占11.5%,烟草约为7.3%,其它为32.2%。基于全球化的考虑,我国将会是未来甘油的主要消费大国。因此, 不管是甘油生产,特别是精甘油(我国精甘油对国外的依存度很大)的生产,还是甘油的深加工都是该行业必须要预谋的问题,尤其是未来生物柴油的发展对于甘油市场各方面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 基于甘油市场的预测和发展趋势,本文就甘油为原料的主要下游产品(包括丙二醇,烯丙醛,环氧氯丙烷和丙酸等)进行市场分析,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均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量。2 甘油转化的主要产品和市场分析 一般来说,甘油的转化包括化学法和生物法[5],其中绝大多数以化学催化转化为主,催化产品据文献报道的可概括为两种,一是以甘油为仅有底物,在不同方法下转化成的像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乙二醇、二羟丙酮和合成气等产品;二是甘油与其它试剂结合,如氯化氢参与生成的环氧氯烷、与羧酸酯化生成的各酯类产品等。图1概括了从甘油转化而来的一些化学产品。 图1甘油转化的系列化学品 甘油转化的主要产品及其市场分析 顾黎萍,乐传俊 (常州工学院,江苏常州 213022) 摘 要:从甘油的生产及市场分析入手,对甘油转化的一些高附加值产品,如碳酸甘油酯、丙酸等进行市场分析及预测。 关键词:甘油;甘油转化产品;市场分析 doi:10.3969/j.issn.1006-8554.2011.06.209 应用领域消费百分构成(%) 化妆品、肥皂和医药 26醇酸树脂6食品和饮料8烟草业4纤维素薄膜3聚甘油酯12酯类11造纸业1其它用途12待销售 17 经营与管理

以甘油为原料两步法制备1,2-丙二醇的工艺研究

以甘油为原料两步法制备1,2-丙二醇的工艺研究利用生物质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产品是绿色化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1,2]。绿色化学所追求的目标是化学过程不产生污染,并实现高效、高选择性的化学反应,尽可能不生成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以达到“原子经济性”反应[3]。 甘油作为一种理想的可再生原料,以其为平台可以提供一条绿色且经济的生产大量化学产品的途径。它作为生物柴油的副产物大量生成,每生产9Kg生物柴油约产生1Kg粗甘油[4,5]。随着生物柴油持续升温,寻找和开发甘油的新用途,将其作为原材料加工成其他产品,不但可以降低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还可以解决甘油的过剩问题。 目前国外两家公司作开发了利用微生物发酵甘油生成 1,3 -丙二醇的技术。国内清华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等单位也在生物发酵法制备 1,3-丙二醇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虽然微生物对甘油转化为1,3-丙二醇的选择性很高,且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但是在产率的提高和菌种的选择性上还存在着很多困难。 甘油催化氢解制备丙二醇的机理如下: 甘油催化氢解制备丙二醇的甘油催化氢解制备丙二醇的反应见下图。在催化剂作用和氢气存在的条件下,通过一次C-O断裂,甘油可以转化成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但是由于催化剂种类及反应参数的不同,可能发生以下副反应:在甘油过度氢解时,即经过2~3次C-O键断裂后,得到一元醇( 正丙醇、丙醇)和丙烷。如果经历1次C-C键的断裂则会生成乙二醇。经过2次C -C键的断裂将生成甲醇。甘油经过C-O键和C-C键同时或者交替的断裂可能得到正丙醇、丙醇、甲醇、和甲烷。 甘油的氢解反应甘油催化氢解的反应机理是比较复杂的,由于反应条件、催化剂的不同,甘油氢解制丙二醇的机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当反应在酸性或者中性条件下进行时,一般认为反应是下面的机理进行。脱水,生间产物烯醇及酮(醛)式互变异构体,之后中间产物进一步发生加氢反应生成1,2 -丙二醇或l,3-丙二醇。实验表明,反应体系中加入钨酸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变反应的选择性。但是在使用其他的无机酸如盐酸时,反应转率并不理想。这说明钨酸的酸性并不

甘油下游产品技术

甘油下游产品技术 1.制备二羟基丙酮 二羟基丙酮作为重要的中间体,在精细化工、食品工业、化妆品工业和水质净化等方面潜藏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二羟基丙酮的需求量为1000~2000t.国内没有生产规模.主要依赖进口.售价高达13万元/t。用甘油生产二羟基丙酮的方法主要有金属催化氧化法和微生物发酵法。 (1)金属催化氧化法Kinmura小组研究发现单一采用铂催化.二羟基丙酮的选择性只有10%。当添加铋之后二羟基丙酮的选择性可提高到80%。Gallezot小组采用铂铋催化体系.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当甘油的转化率达到60%时.二羟基丙酮的选择性为50%;当转化率达到100%时.产品的选择性为23%。 (2)微生物发酵法自Bertrancl发现某些微生物能将甘油转化为二羟摹丙酮并鉴定该微生物为醋酸杆菌后.醋酸杆菌中甘油的代谢途径及微生物(主要为醋酸杆菌)法生产二羟基丙酮就开始被研究。1960~1 980年.微生物法生产二羟基丙酮在国外已得到了大规模的工业应用。与化学合成法相比.微生物发酵生产二羟基丙酮具有专一性强、反应条件温和、底物利用率高、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副产物少等优点.另外从长远发展及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微生物法也显得更具有生命力。 我国在微生物发酵法制二羟基丙酮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浙江工业大学利用脱氢酶将甘油的羟基进行脱氢反应,生成二羟基丙酮,目前已完成生物反应器的中试。郑裕国等研究发现。采用补料控制工艺和溶解氧控制技术.二羟基丙酮平均浓度达到50~80g。L以上。微生物法较金属催化氧化法有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简单和易于控制等优点,因此该法更具有发展前景。 2.甘油制合成气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紧缺.我国的煤化工逐渐受到重视,其规模之大,发展速度之快均居世界首位。所谓煤间接液化技术,就是先将煤转化成合成气.然后重整得到甲醇、甲烷等。再经费一托反应得到液化烃类。2006年R.R.Soares等以贵金属Pt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225~300℃条件下.甘油水溶液可以转化成合成气。通过仔细地筛选催化剂,还可以使合成气中CO和H 2的比例调节到1:2.适合进行费一托反应。由于以可再生资源甘油为原料.这一发现的意义在于开辟了由生物质生产液体燃料、合成材料以及其他化学品的又一条途径。 3.合成各类甘油酯 (1)单硬脂酸甘油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单甘酯,MST)是一种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纯白色或淡黄色似蜡的固体,结构由憎水基OCOR和亲水基一OH构成,具有刺激性和好闻的脂肪气味,无毒、可燃。分散于热水中,能溶于热乙醇、石油和烃类中·熔点为58~59℃,具有优良的乳化性能。在食品工业中.例如在乳制品及冰淇淋、人造奶油及黄油、面包、饼干、糕点、面条、肉制品及水产品和豆制品等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MST在制药工业及日化工业中也有很广泛的用途。此外,MST还可用于纤维整理、聚乙烯和聚丙烯的抗静电剂,以及聚氧乙烯的内润剂等。 谷玉杰和吕剑通过甘油与丙酮反应制得异亚丙基甘油,再与硬脂酸反应合成了单硬脂酸甘油酯。他们探讨了反应条件及催化剂对产物选择性和收率的影响,制得含量为94.4%的单硬脂酸甘油酯。赵建国等人采用硼酸络合甘油作催化剂。制备甘油单硬脂酸酯,试验了酯化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物料比对产物的影响.使甘油单硬脂酸酯产品纯度达到98.5%,总产率为87,3%。 另外.通过甘油水解分子蒸馏法、生物化学法、缩水甘油法、酮保护法和醛保护法,也可以合成单硬脂酸甘油酯。 (2)三醋酸甘油酯i醋酸甘油酯(triacetin.分子式C9H14O6.分子量218.21),俗名三醋精.是

甘油转化的主要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甘油转化的主要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甘油生产量的急剧增加必将打破甘油生产与需求的平衡,因此,对于由甘油转化而来的大量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其用途、开拓其市场就变得非常重要了。但必须注意的是,在现有技术水平和工艺路线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更高效的甘油转化技术尤其是催化技术以降低各产品的生产成本、扩大其市场需求仍是副产物甘油实现高附加值转化的关键。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环氧氯丙烷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一般来说,甘油的转化包括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绝大多数以化学催化转化为主,催化产品据文献报道的可概括为两种,一是以甘油为仅有底物,在不同方法下转化成的像丙二醇(1,2- 丙二醇,1,3- 丙二醇)、乙二醇、二羟丙酮和合成气等产品;二是甘油与其它试剂结合,如氯化氢参与生成的环氧氯烷、与羧酸酯化生成的各酯类产品等。 2.1 丙二醇 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包括1,2- 丙二醇和1,3- 丙二醇两种产品。1,2- 丙二醇(PG) 主要用来生产涂料和不饱和聚酯树脂(UPR),此外,可用作防冻剂,替代乙二醇用于防冻飞行器及在食品中作冷却剂等。另外,还有大量丙二醇用于生产增塑剂和液压制动液,它还可用于非离子洗涤剂及在药物、化妆品、动物食品、烟草工业中作为保湿剂。丙二醇还是良好的溶剂,可用于油墨和环氧树脂等方面。1,3- 丙二醇(PDO)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应用领域与其它二元醇类似,可直接用于防冻剂,是多种增塑剂、洗涤剂、防腐剂和乳化剂的合成原料,它也用于合成医药和用做有机合成中间体, 但它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是用做新型聚酯2聚对苯二甲酸- 1,3 - 丙二醇酯(PTT) 的原料。据不完全统计[6],目前,全球PG市场的总产量达到175万t/年。其中最大的PG生产商为陶氏5615万t/年, 约占总产量的1/3, 其次为Lyondell占24%。

丙酮的生产工艺

xx学院 课程论文 课题丙酮的生产工艺 系部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定稿日期:2013 年1月15日

摘要 丙酮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作制造醋酸纤维素胶片薄膜、塑料和涂料溶剂。丙酮可与氢氰酸反应生产制得丙酮氰醇,该应用占丙酮总消费量的1/4以上,其中丙酮氰醇是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有机玻璃)的原料。在医药、农药方面,除作为维生素C的原料外,还可以用作各种微生物与激素的萃取剂等等。丙酮的生产方法主要由异丙醇法、异丙苯法、发酵法、乙炔水合法和丙烯直接氧化法,目前世界上丙酮的工业生产以异丙苯法为主(约占93.2%),即用石油工业产品异丙苯在硫酸的催化下被空气氧化重排成丙酮,副产物苯酚。该方法产率高,产生的废品很少,而且同时能得到苯酚这一副产品,因此被称为“一箭双雕”法。我选择的生产方法就是异丙苯法。 关键词:丙酮,异丙苯,苯酚

目录 1前言 (1) 2原料、产品、副产品等物理化学性质 (2) 2.1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2) 2.2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3) 2.3副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4) 3生产工艺技术 (8) 3.1生产工艺简述 (8) 3.2影响因素 (11) 3.3国内外的最新的变化 (12) 4催化剂的应用 (16) 5安全与环境 (17) 5.1安全 (17) 5.2环境 (19)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1前言 丙酮亦称二甲基酮, 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溶剂, 其化学性质较活泼, 能进行卤代、加成、缩合、还原等反应。以丙酮为原料制得甲基丙烯酸酯是有机玻璃单体。双酚A是合成材料单体, 丙酮亦可制醋酐、双丙酮醇、基化氧.异亚丙基丙酮、甲基异丁基丙酮、己烯二醇和异佛尔酮等。丙酮还可热解为乙烯M esityl oxide酮。 1595 年L ibavins 等第一次制得丙酮, 在工业上最早是用木材干馏得到的木焦酸为原料制取乙酸钙, 再干馏得丙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由于对丙酮的需求激增, 开始利用 1919 年W ezm ann 提出的发酵法生产丙酮, 碳水化合物或糖密在特定的杆菌作用下, 发酵生产丙酮、丁醇和乙醇。此法首先在英国建成投产。后来虽然出现了从乙醇或乙炔制取乙酸, 再经乙酸钙干馏制取丙酮的几种方法, 但均不能与发酵法相竞争, 无工业化生产。三十年代末石油工业开始发展, 由于发酵法生产丙酮消耗大量粮食, 此法逐渐被以石油为原料的方法所代替; 首先发展的是异丙醇脱氢法, 50 年代异丙苯法生产苯酚、丙酮问世, 丙酮工业生产又转向此法。并成为目前世界上生产丙酮的主要方法。此外, 三十年代美国曾由液化石油气生产丙酮, 但由于产品是复杂混合物, 分离困难, 导致流程复杂, 现已停产。 丙烯直接氧化法制丙酮, 工业上称W acker 法, 是在乙烯直接氧化生产乙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日本建有三个工厂, 总生产能力 10^5t/a左右, 由于设备腐蚀问题, 未获得大规模发展。 目前世界上丙酮生产方法主要是异丙苯法、异丙醇脱氢法和丙烯直接氧化法; 发酵法在发展中国家仍有一定比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