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寒冷性多形性红斑

寒冷性多形性红斑

寒冷性多形性红斑
寒冷性多形性红斑

寒冷性多形性红斑

轻型皮损以丘疹型为主,开始时为暗红色斑丘疹,逐渐增大至0.5~1cm直径,边缘部出现两圈以上的同心圆性红斑,中心为绀色或出血性水肿斑块,称为靶形或虹膜状(iris)损害,为本病诊断的依据,典型者对称颁布于手背、手掌、腕部、前臂、足、肘、膝部,少数可在面部与后背出现,一般以手背为最好发部位。皮损在发病后5~10天内成批出现,2~3周后可自行消退。偶见有水疱及大疱性损害,但数目较少。偶尔侵及口腔粘膜,出现大疱或糜烂面,数目不多。本型多形性红斑愈后常易复发。

重型亦称Stevens Johnson综合征。起病急骤,伴高热、头痛、全身不适、咽及扁桃体红肿疼痛、关节痛等症状。皮损炎症反应重,以水肿性红斑、水疱、大疱性损害为主,损害甚易糜烂结痂,可广泛分布于全身,并以腔口周围为著。粘膜常广泛性严重受累,包括唇、口腔、鼻、咽、眼、尿道、肛门、呼吸道等处粘膜,出现大疱、糜烂出血或溃疡。全身症状严重,短期内可进入衰竭状态。并发症最常见者为眼损害,包括严重性卡他性或脓性结合膜炎、角膜穿孔、前色素层炎或全眼球炎,10%可失明。若内脏受累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病死率5%~15%,主要死于肺部炎症与肾功能衰竭。重症型病程约3~6周,愈后复发者少。

方一凉血消风散

药物组成生地30g石膏30g赤芍10g丹皮10g当归10g荆芥

10g知母10g苦参10g白蒺藜15g蝉蜕5g甘草5g

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病证风热型多形性红斑。

病案举隅周某,女,14岁。1周前因感冒后发现双手、足、背起红斑疹,痒,予以西药口服及外用皮质激素类软膏,效果欠佳。检查见双手、足、背及大腿外侧见大片水肿性红斑、丘疹,及少数靶形样红斑,口唇肿胀,口腔内粘膜可见糜烂、触痛。伴口干、咽燥,大便干,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诊为多形性红斑,给予凉血消风散加白鲜皮,地肤子、板蓝根各30g,生大黄log(后下)。7剂后,皮疹部分消退,痒减,无新发皮疹。

继进14剂,皮损消退而痒除,病告痊愈

资料来源程秀萍.四川中医,1994,(12):50

评按本方为自拟方。根据多形性红斑风热外袭、人里化热的病机,采用凉血清热疏风之法,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方中用赤芍、生地、丹皮、当归清热凉血、养血活血;生石膏、知母清热生津;苦参清热解毒燥湿;荆芥、白蒺藜、蝉蜕疏风清热,透疹止痒;甘草解毒和中。诸药合用便热得清,风得散,疹消而痒止。

方二桂枝红花汤

药物组成桂枝9g红花9g党参9g黄芪9g丹参9g桃仁9g当归9g附子6g陈皮6g

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寒重者可加干姜、炙甘草各6g。

适应病证寒冷性多形红斑风寒型。

病案举隅何某,男,18岁。双手、足、背及足跟处散在大小不一的红斑,反复发作3年。红斑呈虹膜样,中央可见小水疱,无溃疡,痒甚,每年冬季寒冷时发作,天气转暖时消退。予以桂枝红花汤5剂并配合甘草、甘遂煎水熏洗患处,病告痊愈。

资料来源扈小成,等.辽宁中医杂志,1994,21(10):464

评按本方为自拟方。针对寒冷性多形红斑风寒外袭、气血凝滞、阻于肌肤的病机,采用温阳散寒、益气活血之法。方中桂枝既能表散风寒,又能温阳通络,和营通滞以达四末;红屯、桃仁、当归、丹参活血散瘀;黄芪、党参益气升阳;附子温阳敦寒通脉,陈气行气,取“气行则血行”之意。诸药共达散寒通汨、益气活血之功。

方三消斑合剂

荮物组成苍术15g苦参15g知母10g荆芥10g防风10g当归

10g炒牛蒡子10g蝉蜕10g威灵仙10g煅石膏12g 生地12g金银花

12g何首乌12g黄柏8g黄连8g石菖蒲6g甘草3g

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

适应病证多形性红斑,风湿热毒内蕴之证。

病案举隅王某,女,35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红色斑块,小者如扁豆大者如钱币。冬夏季可自行消退,春秋季节复发。经多家医院诊治,确诊为特发性多形性红斑,使用多种中西药治疗无效。查面部散在的红斑,以颧部及面颊部明显,扁豆至钱币大小。为水肿性鲜红斑,中央色暗紫红色,融合成片。无溃烂及渗出。舌红,苔薄黄,脉浮滑。证属外感风邪,与湿热搏结于肌肤。治宜祛风清热除湿,予以消斑合剂。3剂后红斑基本消退,瘙痒止。继复2剂,红斑全部消退,皮肤颜色正常。随访至今未复发。

资料来源李兆芩,等.湖北中医杂志,1996,(2):6

评按本方由(医宗金鉴)的消风散化裁而成。取消风散散风清热、除湿止痒之功,加入清热解毒除湿祛风之银花、石菖蒲、黄柏、黄连、何首乌、威灵仙。方中荆芥、防风、蝉蜕、牛蒡子、银花开发腠理、透解在表风邪;苍术、菖蒲、威灵仙清热散风祛湿;黄柏、黄连、苦参清热解毒燥湿;知母、石膏清热泄火;当归、生地凉血活血和营;何首乌养血祛风;甘草解毒和中。诸药合用既可散在表之风邪,又可除内在的湿热,具祛风除湿清热

之功。

方四疏风汤

药物组成防风15g白芷15g羌活15g当归15g丹参15g藁本

15g荆芥20g甘草log

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每次l00ml。

适应病证多形性红斑风邪外袭之证。

病案举隅王某,女,28岁。脸、额、耳部反复出现红斑、水疱7年。遇寒时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微肿的中心有小水疱,稍痛痒不适。检查见面、额、耳部散在的指头大小鲜红色及紫红色斑丘疹,有的呈虹膜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证属风寒外袭、寒凝血瘀。治宜温经通络、散寒和营。方药:防风、羌活、荆芥、白芷、藁本、丹参、当归、制附子各15g,川芎、甘草各12g,干姜10g。3剂后皮疹全消。继服5剂以巩固疗效。随访3年无

复发。

资料来源裘凝才.北京中医杂志,1993,(4):28.

评按本劳取酬方为自拟方。针对多形性红斑风邪外袭(风寒或风湿热邪)

致使营卫不和或风湿热邪与气血相搏结而成的病机,本方采取疏风消斑之法。方中防风、白芷、羌活、藁本、荆芥疏风散邪。当归、丹参人血分活血和营祛风,甘草和中。诸药合用共奏散风活血消斑之功效。

临床在使用本方时应根据不同的证型及发病部位,适当加减方能奏效。斑发于面、颈部加川芎;发于上肢加桂枝;发于下肢加独活、牛膝;发于四肢加桑枝;纳差加砂仁、木瓜;失眠加远志;瘙痒加蝉蜕;风湿热型加蒲公英、连翘、黄柏、苡米;风寒型加制附子、干姜、肉桂。若有重症之象,则可加党参、麦冬、五味子等。

这种皮肤病冬季发生频率较高。现在家庭多安装空调,室内外温差大,孩

子肢体末端如手脚、面颊、耳廓等的血管末梢调节功能较弱,出现过敏炎

性反应,容易起紫红丘疹。寒冷性多形红斑是冬季常见的皮肤病。当机体

在一定条件下,对多种原因发生的一种反应性炎症表现,寒冷是最主要的

诱因;感染、药物、食物也可引发或使症状加重。本病属中医学血瘀范畴,多为卫阳不足,腠理不固,寒湿之邪侵袭肌表,致营卫不和,血行不畅而

瘀结。其因在寒,其根在瘀。治宜温卫阳、祛寒湿、化瘀滞为主。

症状表现

本病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男女之比约1∶1.5。年龄最小2岁,最大64岁,多数为11~35岁。病程最短2d,最长20年。反复发作2年以上者约占41%~54%。发病部位除面、耳、四肢远端暴露部位包括指(趾)屈侧及掌跖部外,尚见于踝、膝、臀和腰部。损害为水肿性丘疹及中央有水疱的水肿性紫红斑,或可呈轻度出血性红斑;亦可见虹膜样红斑,中央有水疱,并可发生糜烂。多伴瘙痒,或可不痒。

诊断诊断

①好发于冬春寒冷时;②皮损主要呈多形红斑样,丘疹甚至水疱、瘀点;③皮损好发于面部、两耳、四肢远端暴露部位,也可累及臀部、两髋、腰部等处;④气温升高后可自行缓解;⑤皮损多伴瘙痒。本病与一般冻疮的鉴别为,后者以暗紫色红肿、斑块、结节为主,可以破溃,常局限性分布,损害于整个冬季持续存在。寒冷性多形红斑皮损是数目略多、散在的水肿性丘疹或中央有水疱的水肿性紫红斑,消退后并存的一般冻疮仍然存在。与多形红斑的鉴别为,多形红斑有前驱症状,无末梢循环不良表现,皮疹多形性,有典型的虹膜状损害,患者可伴关节痛,春秋季发病,经过急性,约2~3周自愈。多形性日光疹与光线照射和季节关系密切,病理变化中真皮上部水肿虽类似表浅型冻疮,但浸润细胞常混有组织细胞,并呈多形性,红细胞外溢更常见。

治疗

治疗可选用:①口服维生素E(每日600mg)或外用维生素E软膏(每克软膏含维生素E 20mg)。②口服桂利嗪,成人每次50mg,每日3次,儿童量酌减,连用2~4周。③赛庚啶(每晚服4 mg)并用利舍平(每次0.125mg,每日2次)。④雷公藤制剂。⑤频谱治疗仪治疗。⑥中药二甘汤外治,即以

甘遂和甘草各9g,加水1 500~2 000mL,煮沸10分钟后,先熏后洗患处,各10~15分钟,一日一次,4~10d收效。

本病的治疗主要以扩张血管、活血化淤药物为主,如脑益嗪、复方丹参片等,可增强面部皮肤的血液循环。另外,口服维生素E可增强血管对寒冷的抵抗力。也可用中药桂枝10克、附片10克、当归10克、川芎6克、丹参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干姜6克、鸡血藤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剂为一疗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寒冷性多形性红斑的症状和冻疮有点相像,但是它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于冬季高发。它通常表现为面颊、耳朵、手背、足背等身体暴露部位,出现的圆形或椭圆形红斑,该斑块约绿豆至黄豆大小,多呈紫红色,中央部分色泽稍微更加深些,有的甚至隆起形成水疮。该病的发病原因并不明了,一般认为是人体皮肤小血管对寒冷等物理因素产生的一种变态反应。

由于寒冷的刺激,人体暴露部位的小血管收缩,久之则小血管可能发生麻痹性扩张。皮肤可能缺血缺氧,同时静脉血回流受阻,从而又造成瘀血现象,以至于皮肤血液循环障碍,故出现红斑、水泡甚至糜烂等各种皮肤损害。

也有人认为,这种病和广泛地使用空调有关。其理由是,空调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暴露的皮肤就更加容易出现过敏性炎性反应。

寒冷性多形性红斑的治疗不能用冻疮膏,因为冻疮膏里含有酊剂、樟脑、酒精等刺激性物质,可能会导致症状加重,甚至溃烂。

治疗寒冷性多形性红斑应该以扩张血管、活血化瘀为主,增强皮肤的血液循环。除此之外,还可以每天口服维生素E,以增强血管对寒冷的抵抗力。

但是预防和治疗本病有一种方法和冻疮相似,就是按摩。按摩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给局部血管增加更多的血流

方药:桂枝汤(《伤寒论》)加减。桂枝10 白芍10 炙甘草10 生姜3片大枣10枚

.金芪方(上海市华山医院方丽)黄芪12,金雀根30,茜草30,生地30,研粉,混匀制成糖衣片。每日30片,分3次服,主治寒冷性多形红斑。 2.益气活血温阳汤(上海市瑞金医院卞宗沛)当归9,赤芍9,丹参9,桂枝9,党参9,黄芪15,附子6,陈皮6,水煎服。主治寒冷性多形红斑。 3.地肤子方(江苏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地肤子30,槐花12,白菊花9,款冬花9,夜交藤9,水煎服。清热利湿,解毒。主治多形红斑。外治方: 1.皮

肤糜烂者,用三黄洗剂(经验方),外擦。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各等份,共研细末。上药10~15,加入蒸馏水100ml,医用碳酸1ml。临用时摇匀,以棉花蘸药汁搽患处,每日4~5次。 2.粘膜糜烂者,用锡类散外吹,1日4~5次。对风寒型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冷水、冷风等刺激;忌食鱼、虾、蟹、蒜、韭等发物。

丹参15克、大枣五枚泡水代茶

以活血、化淤为主。寒冷性多形红斑的治疗以活血、化淤为主,避免用酊剂、酒精等刺激性强的药物。对于已破溃的寒冷性多形红斑,应及早去医院医治,避免进一步糜烂、继发感染。轻者口服抗组胺药、钙剂、维生素C或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重者酌情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疑有感染病灶或并发细菌感染时,可同时应用抗生素。局部一般外搽炉甘石洗剂。

重在保暖御寒,平时要注意局部保暖。天气寒冷需外出时,要尽早使用口罩、手套、保暖耳套、围巾等;鞋子应穿得暖暖的,但不宜过紧,保持足部皮肤清洁干燥。最重要的是加强体育锻炼,多运动,增强皮肤的血液循环。

治疗可选用:①口服维生素E(每日600mg)或外用维生素E软膏(每克软膏含维生素E 20mg)。②口服桂利嗪,成人每次50mg,每日3次,儿童量酌减,连用2~4周。③赛庚啶(每晚服4 mg)并用利舍平(每次0.125mg,每日2次)。④雷公藤制剂。⑤频谱治疗仪治疗。⑥中药二甘汤外治,即以甘遂和甘草各9g,加水1 500~2 000mL,煮沸10分钟后,先熏后洗患处,各10~15分钟,一日一次,4~10d收效。

以上是我整理的资料。另外我吃的药还有昊畅,你也可以试试。医生说

这个病要抓紧治,要不然会年年发的。祝君好运!寒冷性多形红斑是一种与

寒冷因素有关的过敏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猫眼疮、寒疮、雁疮,多见于青年

妇女、儿童及末梢循环障碍者,女性略多于男性。患者的面颊部、耳郭、手背、足背等身体暴露部位的皮肤上出现黄豆至蚕豆大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红斑,多为锨红、紫红至暗红色,红斑的中央部分色泽更深或隆起形成水疱,

极似“猫眼”,或者像射击训练的靶子,所以又叫做虹膜样或靶样损害。患者自觉烧灼、瘙痒感,严重时可发生糜烂,疼痛。

中医认为,寒冷性多形红斑属中医血瘀范畴,多为素体虚弱,卫阳不足,腠理不固,寒湿之邪侵袭肌表后导致营卫不和,气血运行不畅,血瘀而引发红斑。治宜温阳散寒,益气活血。药用桂枝汤加味:桂枝、白芍、当归、丹参各15克、生黄芪、党参各30克、生姜5片、大枣7枚,陈皮、炙甘草各10克。每天1剂,水煎2次,取药液750毫升,分3次温服,7剂为1个疗程。寒重者酌加羌活、制附子、干姜各10克、细辛6克,血瘀重者酌加桃仁、红花、赤芍各10克。

预防与调护

1.加强自我保健,注意防寒保暖,外出时戴上口罩、耳套、手套、围巾,避免冷水、冷风等刺激。

2.坚持有氧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3.每天经常轻轻揉摩手、脸、脚部皮肤,以微热为度,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4.尽量不吃鱼、虾、蟹、蒜、韭菜等食物。

和冻疮表面有点相像的寒冷性多形性红斑,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康体多是抗炎抗过敏,有一定作用。

你可以试试:1.西医药治疗

(1)轻者口眼抗组胺药、钙剂、维生素C,或10%硫代硫酸钠lOml,静脉注射,每日1次。重者酌情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疑有感染病灶或并发细菌感染时可同时应用抗生素。

(2)局部一般外搽炉甘石洗剂。如有糜烂渗液可用3甲。硼酸水湿敷。

2.中医药治疗

(1)内治法

①风寒束表:每于寒冷潮湿时发作,天气转暖时减轻或消失,红斑呈暗红色.皮肤温度偏低,可伴恶寒,肢冷,腹痛,便溏,舌苔薄白,脉灌缓。

治法:疏风散寒,养血和营。

方药;桂枝10克、白芍15克、麻黄6克、细辛6克、干姜6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当归10、炙甘草10克。

②湿热郁衷;发作不分季节,红斑呈鲜红色,可有较多水疱,伴发热,口干咽痛,便秘溲赤,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疏风清热利湿。

方药:荆芥10克、防风10克、蝉衣6克、知母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生地10克、苦参15克,茯苓10克、木通1O克、滑石刃克(先煎)、甘草6克。

③火毒上壅:发病突然,先有恶寒高热,头痛无力,咽痛咳嗽,关节疼痛等,除全身皮疹外,口腔、阴部黏膜亦可累及,有红斑、糜烂、大疱、出血,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利湿。

方药:黄芩10克、黄连10克、连翘15克、板蓝根15克、金银花15在、生地15克、玄参10克、自茅根15克、牛蒡子IO克、泽泻1O克、茯苓15克、生甘草6克。

(2)外治法:用三黄洗剂外搽或青黛膏外涂,有糜烂者可用黄柏、地榆水湿敷。预防与调养

1.寻拉引发红斑的病因,解除病因刺激。

2.忌食鱼、虾、蟹、蒜、韭菜等食品。

3.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寒冷性多形红斑吃什么好

冬天天气寒冷,受冷风刺激,很多人在面颊部、耳郭、手背、足背等身体暴露部位的皮肤上出现黄豆至蚕豆大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红斑,多为锨红、紫红至暗红色,红斑的中央部分色泽更深或隆起形成水疱。古方中医专家表示,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寒冷性多形红斑”。

古方中医专家介绍,寒冷性多形红斑是一种与寒冷因素有关的过敏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局部遇寒冷刺激如接触方冰后,局部皮肤迅速出现大片红斑,但无风团,自觉局部剧烈疼痛,红斑中央有出汗反应,一般持续15~60min后缓慢消退,当身体大面积受寒冷刺激,可出现全身肌痉挛和虚脱,如患者摄入冷食品或饮料可发生呕吐,同时伴有全身性红斑和多汗,患者常伴严重,难治性便秘。

古方中医专家指出:中医称寒冷性多形红斑为“猫眼疮”、“寒疮”、“雁疮”。属于中医血瘀范畴。目前西医对于寒冷性多形红斑的发病机制不是很明确。大多认为与遗传有关。中医认为病机多为素体虚弱,卫阳不足,腠理不固,寒湿之邪侵袭肌表后导致营卫不和,气血运行不畅,血瘀而引发红斑。治法以温阳散寒,益气活血为主。

古方中医专家提醒,治疗寒冷性多形红斑除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外,饮食也应该注意。以下是古方中医食疗专家介绍四种食物,对抗寒,防治冬季皮肤过敏有一定疗效:

1.蜂蜜

蜂蜜能够预防过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其中含有微量的蜂毒。蜂毒是蜜蜂体内的一种有毒液体但在临床上被用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二是蜂蜜里面含有一定的花粉粒经常喝会对花粉过敏产生一定的抵抗能力。

2.大枣

红枣中含有大量抗过敏物质——环磷酸腺苷,可阻止过敏反应的发生。凡有过敏症状的患者,可以经常服用红枣。

3.金针菇

经常食用金针菇有利于排除重金属离子和代谢产生的毒素和废物,能有效地增强机体活力。古方中医专家介绍,金针菇菌柄中含有一种蛋白,可以抑制过敏性病症,没有患病的人也可以通过吃金针菇来加强免疫系统。

4.胡萝卜

胡萝卜中的β-胡萝卜素能有效预防花粉过敏症、过敏性皮炎等过敏反应。

另外,古方中医专家提醒,寒冷性多形红斑患者在饮食上应该注意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煎炸香燥辛热的物品。少吃刺激、海鲜、羊肉等食物。外出时注意局部保暖。加强体育锻炼,多运动,增强皮肤的血液循环。对于已破溃的寒冷性多形红斑应及早寻中医师诊治,避免进一步糜烂、继发感染等严重后果。文章来源:古方中医网求医问药专题

2 治疗方法

加味桂枝汤组成:桂枝10g,白芍10g,当归10g,丹参10g,羌活10g,黄芪15g,干姜6g,细辛3g,大枣5枚,炙甘草10g。每日1剂,日2次,7剂为1个疗程。服前期间忌食辛辣食品。

3 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出处同诊断标准。治愈:皮损全部消退,自觉症状消失。有效:皮损消退30%以上,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未愈:皮损消退不足30%,仍有新疹发生,本组病例于治疗2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本组36例中痊愈21例(58.3%);有效12例(33.3%);无效3例(8.4%),总有效率91.6%。

4 体会

寒冷性多形红斑的诱发因素与阳气虚损,肌表失去温煦濡养和外寒侵袭有明显关系,患者多为女性。故用加味桂枝汤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方中桂枝辛温发散,甘温助阳,可行里达表,有温通一身阳气,流畅血脉的功效;羌活、细辛、干姜辛温散寒,以助桂枝之力;“寒独留则血凝结”,“血之凝结为瘀,必先由于气”,故用川芎、当归、丹参、白芍养血活血;黄芪补气升阳;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配伍,标本兼治,阳复而邪祛。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免疫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免疫疾病。其确切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好发于中年女性,儿童和老年人也有发病。RA基本的病理改变为滑膜炎。由于关节滑膜炎症和增生,形成绒毛状突入关节腔,对关节软骨、软骨下、轫带、肌腱等组织侵蚀,造成关节软骨、骨和滑囊破坏,最终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严重影响劳动力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RA是最为常见的风湿性疾病。我科每年风湿专科门诊量中约一半为RA患者。初步调查我国患病率千分之四左右,推测我国至少有500万RA患者。未经及时诊治的患者,二年后致残率为50%。三年后有70%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与同龄人相比,RA患者的平均寿命缩短10-15年。 目前RA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而其临床表现又有个体差异。从轻微、短暂的少关节炎、到急剧进展的多关节炎,甚至可出现肺、心、肾、肝、神经系统等内脏损害。典型的RA以双手近端及掌指关节、腕、膝、足关节受累最常见,且有明显的晨缰、关节肿胀和压痛。典型的关节畸形是掌指关节的半脱位和手指尺侧偏斜,并由于近端指间关节过伸,使远端指间关节屈曲,呈"天鹅颈"样畸形。严重者出现关节纤维化、融合或骨性强直,从而关节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 实验室检查中,虽然活动期RA常有血沉、C反应蛋白(CRP)增高,但不具有诊断特异性。因为在感染性疾病这些炎症也可升高。关节液的检查对RA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也无特异性。众所周知,类风湿因子(RF)与RA相关,但其阳性率为70-80%,即并非每个RA患者RF阳性。另一方面,RF阳性的患者,也不一定患RA。大量的临床实践表现,正常人,尤其老年人约5%RF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等其他结缔组织病,感染性疾病:传染性肝炎、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麻疯、血吸虫病以及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结节病,巨球蛋白血症等患者中均可RF阳性。已肯定,RF滴度越高,对RA的诊断特异性越高。持续的高滴度RF,常提示RA疾病活动,且骨破坏的发生率高。但如上所述绝不能凭RF阳性与否来作为诊断RA的唯一依据。 X线等影像学检查对RA的诊断具有诊断价值。X线检查共分为Ⅳ期。I期:正常或关节端骨质疏松;II期:除有骨质疏松外,可有关节软骨下囊样破坏或骨侵蚀;III期:明显软骨下囊性破坏,出现关节脱位;IV期:除有II、III期的改变外,并有关节融合,关节纤维化或骨强直。至今世界上公认诊断RA的标准是采用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的分类标准。1、晨僵:关节及其关节周围晨缰持续至少一小时;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痛;3、腕、掌指和近端指间关节中,至少有一组关节肿痛;4、对称性关节炎;5、类风湿结节;6、RF阳性;7、双手X相有典型的RA表现:即有关节侵蚀、关节局部或其周围有明显脱钙。在1-4条中至少存在6周;凡7条标准中符合4条可诊断为RA。 但是应该指出:7条标准主要为临床标准,其中X相仅在关节被破坏之后才有典型表现。对于早期的骨质疏松在中老年的骨关节炎中也可发生。如前所述,RF缺乏诊断特异性且不少非RA患者亦可阳性。在疾病早期RA常阴性。不少RA患者在疾病发作半年后才出现RF。 RA早期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大多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减少RA致残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只有早期诊断才能早期治疗。因此,寻找对RA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手段成为当今研究RA的热点。 1964年荷兰学者Nienlucis和Mandema首先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到抗核周因子(ARF),并很快被许多学者证实这种抗体对RA有极高的诊断特异性。1979年Young等同样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在大白鼠食道角质层见至板层状荧光,发出现RA有诊断价值,将其命名为抗角蛋白抗体(AKA)。1991年,Menard,Despres 等从人胎盘及脾中提取出Sa抗原,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Sa抗体对RA的诊断有高度特异性。1989年Hassfeld 采用Hela细胞核提取液以免疫印迹法检测,发现抗KA33抗体对RA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135系统精讲-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第六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护理

1.下列哪项不是类风湿性皮下结节的特点 A.最常见于肘关节鹰嘴处 B.骨隆起受压处也多见 C.大小由数毫米至数厘米 D.它的存在表示本病活动 E.质硬、有压痛、非对称性分布 【答案】:E 【解析】:皮下结节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皮下,如上肢鹰嘴突、腕、踝等关节。其大小不一,直径自数毫米至数厘米,黏附于骨膜、肌腱,坚硬如橡皮,无压痛,呈对称分布。类风湿结节的存在表示本病的活动。 2.关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护理措施,下列错误的是 A.限制受累关节活动,保持关节功能位 B.避免肢体受压 C.关节肿痛时卧床休息 D.给予舒适卧位 E.避免关节活动 【答案】:E 【解析】:活动期发热或关节肿胀明显时应卧床休息,并保持正确的体位,病情缓解时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可做关节的被动活动。以保持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3.患者男性,50岁,教师。患有类风湿关节炎近20年,目前因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而影响生活和工作。常出现忧虑、孤独感和失望。护士列出的护理诊断那个不适合该病人 A.清理呼吸道无效 B.躯体移动障碍 C.预感性悲哀 D.活动无耐力 E.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答案】:A

【解析】: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病人目前不存在呼吸道堵塞现象,因此清理呼吸道无效,不适合该病人。 4.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常见诱因是 A.紫外线 B.阳光直射 C.寒冷潮湿 D.过敏反应 E.遗传因素 【答案】:C 【解析】:一般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是某些可疑病原体感染人体,在某些诱因(如潮湿、寒冷、创伤等)作用下发生的。 5.患者女性,33岁,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5年,出现受累的关节炎性肿胀是 A.匙状指 B.梭状指 C.杵状指 D.爪形手 E.O形腿 【答案】:B 【解析】: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畸形多见于较晚期病人。急性发作期,由于滑液增加和关节外软组织的肿胀,使关节肿胀呈梭形,特别是近端指间关节,称梭状指。 6.类风湿关节炎最早出现的关节表现是 A.发热 B.咳嗽 C.关节疼痛 D.关节肿胀 E.关节畸形 【答案】:C 【解析】:关节痛是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最早的关节症状,表现为小关节、对称性、持续性疼痛。

高压氧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及治疗方案

高压氧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及治疗方案 一、中华医学会咼压氧分会推存的适应证(2002) (—?)急症适应证 1.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其中毒性脑病 2. 急性气栓症 3. 急性减压病 4. 有害气体(硫化氢、液化石油气、汽油等)中毒 5. 厌氧菌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等) 6. 休克 7. 视网膜动脉栓塞 &心肺复苏后急性脑功能障碍(电击伤、溺水、缢 伤、 、窒息、麻醉意外等) 9. 脑水肿10. 肺水肿 11.挤压伤及挤压综合征12. 急性末梢循环障碍 13.急性脊髓损伤14. 断肢(指、趾)再植术后 (二)非急症适应证 1.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2.快速性心律失常(房颤、期前收缩心动过速) 3.心肌炎 4.支气官哮喘及喘息性支气官炎 5.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硬化症、脑血栓、脑梗死等) 6. 8. 血管神经性头痛 咼原适应不全症 7.面神经炎(贝尔氏面瘫) 9. 脑外伤(脑外伤反应综合症、脑挫伤、颅内血 肿清除术后) 10. 植物状态11. 周围神经损伤 12. 颅内良性肿瘤术后13. 脑血管疾病术后 14. 多发性硬化15. 癫痫(非原发性) 16. 骨髓炎17. 骨折及愈合不良 18. 无菌性骨坏死 19. 慢性皮肤溃疡(动脉供血障碍、静脉淤血、褥疮、糖尿病及急性骨髓炎等所致) 20. 麻痹性肠梗阻 21 . 周围血管疾病(脉管炎、雷诺病、深静脉血栓 形成等) 22. 冻伤23. 烧伤 24. 整形术后25. 植皮术后 26. 突发性耳聋27. 眩晕综合征(梅尼埃综合征等) 28. 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29.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30. 视网膜震荡 31 . 视神经损伤 32.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33. 病毒性脑炎 34. 消化性溃疡35. 溃疡性结肠炎 36. 运动性损伤37. 放射性损伤(骨、软组织损伤、膀胱炎等)

渗出性多形性红斑的整体化护理

【摘要】目的以整体化护理工作模式,对病人实施从单纯的生活和疾病的护理、扩展为全面照顾和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需要,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和预防、保健服务从而达到最佳健康状态。方法收集和整理信息资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估计护理对象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护理诊断(明确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包括确定预期结果(确定目标),制定护理措施(制订方案),实施措施(实施)评价护理结果(信息反馈)。及时书写护理记录,按pio记录形式,包括病人的健康问题、护理措施、护理结果及时间等。结果及时评估病人健康状况和实施反应。提高了护士业务知识及自身专业形象。增加了医患之间的感情交流。解除了患儿及家长的疾病知识缺乏及焦虑。结论明确护理工作方向和目标,发挥了护士最大潜能和创造性。赢得了患儿家长的信任与尊重,缩短了住院时间,自我护理自我保健能力得到提高,掌握了疾病的健康教育和保健知识。 【关键词】儿童;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护理 整体化护理是目前国际普遍开展,我国正在推行的先进护理模式,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临床业务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以护理程序全面收集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资料,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并对病人实施身心整体护理。我们病房于2002年3月收治1例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患儿,此病在临床不常见,现以整体护理的形势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9岁,因出现皮疹、发热2天,于2002年3月29日收入院,平素身体健康,无住院、过敏及其他遗传及传染病史。追问病史:曾于10天前患上呼吸道感染,服过消炎药,入院后查体:t 39.4 ℃、p 92次/min、p 26次/min、bp 12/8 kpa(1kpa=7.5 mmhg)、体重26 k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急性病容、呼吸略促、查体合作;全身皮肤散在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融合成片红斑,不高起皮面,压之退色,以双耳、背部、双下肢伸侧面为著,足双踝背面略呈淡紫色,压之部分退色,疹间皮肤颜色正常,不干燥。入院后给予抗生素及脱敏药物治疗,住院16天,康复出院。 2 实施方法 2.1 收集资料,详细了解患儿病情,进行评估向患儿及其家长介绍他们的专业护士,主管医生,介绍病区环境,医院及科室规章制度,检查个人卫生状况,使患儿感受到护理人员在尊重关心他,并取得积极配合。 2.2 明确问题,确定护理诊断(1)体温的改变:体温过高与皮疹有关。(2)皮肤完整性受损:皮疹与过敏、免疫有关。 2.3 护理计划、措施、预期结果 2.3.1 及时监测体温,并进行相应处理体温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36 ℃~37 ℃)。及时观察体温的热型,每4 h测体温一次,并记录。t 38 ℃时,多饮水,头部放置湿毛巾(温或凉)或冰袋可降低体温。超过38.5 ℃时,给予药物降温,如口服复方阿司匹林(apc)。酒精擦浴,多饮水,温盐水灌肠,有利于毒素排泄。遵医嘱及时补充生理需要量,保证热量供给,提供富有营养,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床单,保持患儿舒适,防止受凉。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口腔感染,增加患儿食欲,保持环境安静,有足够的休息。通过实施,体温稳定,保持在36 ℃~37 ℃之间。

热敷可治寒性关节炎

热敷可治寒性关节炎 寒性关节炎(简称风关痛)概念: 风湿寒性关节痛(简称风关痛)是指人体感受风寒湿邪后所引起的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寒冷潮湿,东南沿海地区为多见。其临床特点是遇寒冷或天气变化则病情加重。临床表现多以疼痛为主,受累关节局部无红肿热的炎症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沉大多数正常,抗链“O”及类风湿因子均为阴性,故本病有别于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根据本病发病规律和临床特点,认为风寒湿邪是形成风关痛的病因,它应该是一个独立性疾病。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著名风湿病专家王兆铭研究员于1974年将本病命名为风湿寒性关节痛。通过二十年来的临床观察,多数学者认为这个命名比较确切,在临床上便于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病进行鉴别,有其实用价值,越来越多地被临床医师采用,对临床颇有指导意义。本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 病因及病理: 1、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中医病因病理有两方面: (1)体弱邪侵:由于素体虚弱,腠理疏松,营卫不固,外邪乘虚而入,留于经络、关节、肌肉,致气血闭阻,流通不畅而发本病。如《济生方〃痹》篇曰:“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均说明痹证是由体虚而感受外邪所致。

(2)外感风寒湿邪:凡气候变化无常,冷热交错,或居处潮湿,涉水冒雨而患病者,此外邪直入肌肉关节筋脉而为痹证。《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及《儒门事亲〃痹论》云:“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或凝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过度,触冒风雨,寝处浸湿,痹从外入。” 2、西医病因及病理:西医认为风关痛的病因尚未清楚。从客观看,风湿寒邪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外在因素,通过病史调查发现,本病都有被风湿寒邪侵袭的历史,其常见的病因有:久居潮湿、寒冷处所;汗后淋雨,游泳和长期水中作业;汗后感受风寒;妇女产后受风寒;高寒地区野外作业;感冒后未彻底治愈等。在人体抗病能力低的情况下,风湿寒邪侵入人体,留于肌肉关节,象异物一样刺激周围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引起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肌肉、关节疼痛、酸麻、沉重等一系列风关痛的临床表现。其病理变化通过病理切片检查,可见炎性细胞或小血管管壁增厚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临床表现:风湿寒性关节痛轻者多在局部,以某部肌肉或一、两个关节(多为膝、髋、肘、肩、腰背)疼痛、酸麻、屈伸不利为主要表现;重者可发生全身肌肉、大小关节疼痛(无红肿),关节活动因痛受限,甚至呈瘫痪状态。有些人患病后持续多年不愈,反复发作、由轻到重,从局部到全身不断发展。以上是本病的基本表现,另外由于风湿寒邪侵犯人体的偏重不同,临床表现

类风湿关节疼痛的特点

现实生活中,类风湿关节疼痛是个普通的疾病,那么你知道类风湿关节疼痛的特点吗?下面就由复方通络消痛汤专家孔彪儒教授带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 1、关节炎游走规律:类风湿性关节炎游走的一般规律和顺序是全身性的。 2、对称性:关节炎的转移经常是对称性的,关节肿胀很少是非对称性的,除早期游走性疼痛之外,单关节炎少见。 3、互相制约现象:手重足轻或相反,上肢重下肢轻或相反,左重右轻、外周关节重则中轴轻、内脏病变重则关节轻。但为什么有这样的互相制约现象目前尚不知道。 4、游走性:早期关节炎疼痛(无肿胀)的游走性比较明显,游走间隔期比较短,多半在1~3 天,很少超过1周。一旦出现关节肿胀后,多半经过1~3个月以后才转移到另一对称或非对称关节。 那么患有类风湿关节疼痛该如何治疗呢? 消炎、祛风、除湿、融突、修复、再生——消除风湿骨痛 超强的消炎功效:特效中药验方“复方通络消痛汤”高效的药物成分能将西医西药都难以消除的无菌性炎症杀死。这种无菌性炎症在世界医学来说无特效药物,临床常使用激素(封闭)或者手术,疗效欠佳,特效中药验方首次实现药物治疗风湿骨痛的突破。 超强的除风毒湿毒功效:特效中药验方“复方通络消痛汤”高效的药物成分能将风湿毒素直接从病灶拔出。迅速打通阻滞的经络,使气血能顺畅运行。骨头重新得到精血濡养则钙化增生逐步消融、退行性病变逆转消失、修复椎管狭窄。 超强的融骨功效:特效中药验方“复方通络消痛汤”高效的药物成分能融化骨质增生,能融化缩小肿大的骨头,能融化突出的髓核(指突出髓核周围滞留的风湿毒素)。 炎症消除了,风湿祛除了,受损的组织获得修复,新生组织细胞,颈、腰、腿、关节等不痛不难受了;可以坐可以立了;下肢也不再麻木了,行动自由了,不但疼痛没有了,疾病也彻底治愈了!

如何正确诊断多形性红斑

如何正确诊断多形性红斑 多形性红斑又称多形渗出性红斑,是一种原因较复杂的白限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以多形性皮疹,具有靶形或虹膜样红斑为其特征。多形红斑也容易与一些疾病相混淆,且伴有并发症出现,因此大家要注意鉴别区分,并预防和和治疗并发症。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1、急性突发,病因不明,有时可能与药物过敏反应有关。 2、局部为急性渗出性炎症,口腔粘膜充血(或有水疱)、糜烂、渗液、渗血(自发或激发性),以致唇红部常有紫色血痂,当病情未得到控制时,血痂层层加厚,状如紫茧;口内粘膜的病损可注意到涎液中含血迹现象;皮肤为靶样红斑;若系重型病例,除口腔、皮肤表现外尚合并有眼或阴部等处的损害。 【鉴别】 本病有自限性;好发于青壮年男性;起病急骤,病前多有头痛不适、口干咽痛、倦怠等前驱症状;发作时关节酸痛及体温升高。一般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种。 1、多形红斑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属于变态反应。在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可引起人体免疫系统对皮肤血管内皮的攻击形为,导致皮肤血管炎症的发生,出现血管内红细胞外渗,组织水肿,从而在皮肤粘膜上出现红斑。多形红斑的病因并不明确,目前怀疑与感染,过敏性药物的刺激有关,因此治疗时主要是去除病因,如防止感染,服用一些抗过敏药物等,如与冻疮相混淆而采用冻疮的治疗方法达不到治疗效果。 2、药疹(多形红斑型)有服药史,停药经适当处理即可消退。与季节无关,也无一定好发部位。 3、红斑狼疮常出现多形红斑皮损,且好发青年女性,易误诊。但系统性红斑狼疮,多为颜面蝶形红斑,有明显关节疼痛及全身症状,白细胞减少,血液发现红斑狼疮细胞,抗核抗体阳性,狼疮带试验和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等。 4、冻疮多见冬季,入春消退,好发四肢末端暴露部位,不见于黏膜。无靶形红斑,自觉瘙痒,退热加重。 此外,多形红斑随着病情的加重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有时还可全并细菌感染,出现肺炎或败血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多形红斑患者要严防并发症的发生。专家提示,患有多形红斑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用药要遵医嘱,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类风湿关节炎的饮食禁忌

类风湿关节炎的饮食禁 忌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一、日常类:牛奶、羊奶等奶类和花生、巧克力、小米、干酪、奶糖等含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食物,要少食。因其能产生致关节炎的介质前列腺素、白三烯、酪氨酸激酶自身抗体及抗牛奶IgE抗体等,易致过敏而引起关节炎加重、复发或恶化。 二、 三、二、肉食类:少食肥肉、高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因其产生的酮体、酸类、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和炎症介质等,可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易引起和加重关节疼痛、肿胀、骨质脱钙疏松与关节破坏。 四、 五、三、甜品类:少食甜食,因其糖类易致过敏,可加重关节滑膜炎的发展,易引起关节肿胀和疼痛加重。 六、 七、四、饮品类:少饮酒和咖啡、茶等饮料,注意避免被动吸烟,不吸烟,因其都可加剧关节炎恶化。 八、 九、五、适量多食动物血、蛋、鱼、虾、蛇肉、豆类制品、土豆、牛肉、鸡肉及牛“腰子”肉等富含组氨酸、精氨酸、核酸和胶原的食物。 十、 十一、在日常生活中注意: 十二、 十三、①居住的房屋应通风、向阳,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被褥干燥。②洗漱宜用温水。③预防感冒。④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正确对待疾病,切不可急躁焦虑,也不可满不在乎,更不能情绪低落。⑤坚持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6.饮食:禁食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羊肉、狗肉、海产品),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十四、 十五、饮食营养应注意全面,不要忌口和偏食。一些食物应限量,但不是忌食。 十六、 十七、要少食牛奶、羊奶等奶类和花生、巧克力、小米、干酪、奶糖等含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食物,因其能产生致关节炎的介质前列腺素、白三烯、酪氨酸激酶自身抗体及抗牛奶IgE抗体等,易致过敏而引起关节炎加重、复发或恶化. 十八、 十九、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饮食治疗,至今尚有争论。主要有两种方法,一为“补充治疗”,二为“取消治疗”。所谓补充治疗,即补充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体内缺乏或对缓解疾病有益的食物,如鱼油和夜樱草油。所谓取消治疗,是指去掉饮食中病人不能耐受的食物。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不必太着意于饮食,因尚无充分证据表明饮食治疗能改变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病程。 二十、 二十一、1、合理膳食。要注意过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中脂肪、中热能、低糖、低盐,少量多餐、少刺激性食物。烹调食物要色、香、味均佳,且易消化。膳食中糖类、蛋白和脂肪的比例以 3 : 2 : 1 为合适。多用植物油,如色拉油、玉米油、橄榄油、葵花籽油、豆油、菜子油等。植、动物油比例 2 : 1 为宜。饮食热能分配以早餐 30% 、午餐 40% 、下午餐 10% 、晚餐 20% 为合适。水果应根据个人饮食习惯和病情决定。 二十二、 二十三、2 、以素食为主,饭后宜食用水果100 克左右。蔬菜选用绿叶菜、西红柿、萝卜、芹菜、韭菜、香菜、木瓜、黄瓜、豆芽、土豆、紫菜、海带、黑木耳、洋葱等。动物肉类选用蛇肉、狗肉、羊肉、牛肉、鱼肉等。适量多食动物血、蛋、鱼、虾等。 二十四、 二十五、3 、膳食营养要全面,不要忌口和偏食,一些食物应限量,但不是忌食,如牛奶、羊奶、奶糖、干酪、巧克力、花生、小米等,少食肥肉、高动作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少食用甜食,少饮酒和咖啡、茶等饮料。 二十六、 二十七、以下食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益: (1)葡萄:味甘,性平,能益气补血,食之使人健壮,尤以葡萄干补力为甚,宜与桂圆肉同煎服。能益肝肾、强筋骨,用于气血两虚之心悸、失眠、神疲、盗汗等。还用于肝肾不

大正儿童感冒药说明书

通用名称:藿香正气胶囊 汉语拼音: [成份] [性状] [功能主治]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规格]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4粒,一日2次。 [不良反应] [禁忌] [注意事项] 1.饮食宜清淡。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药三天后症状未改善,或出现吐泻明显,并有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长期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 [包装] [有效期] [执行标准] [批准文号] [说明书修订日期]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 生产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号码: 传真号码: 网址: 如有问题可与生产企业联系 通用名称:双黄连口服液 汉语拼音: [成份] [性状]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

[规格]每支装1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毫升,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 [禁忌]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4.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 [包装] [有效期] [执行标准] [批准文号] [说明书修订日期]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 生产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号码: 传真号码: 网址: 如有问题可与生产企业联系 通用名称:感冒清热颗粒 汉语拼音: [成份] [性状]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规格]每袋装6克(无蔗糖)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 [不良反应] [禁忌]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月子病月子治”有理可循,但要提前做好准备

“月子病月子治”有理可循,但要提前 做好准备 一位海归问:今年准备生二胎。头胎是在美国生的。那时我在美国一家投资公司工作,时间就是金钱,公司 容不得我休息。而且那里不兴坐月子,我只好入乡随俗,产后第二天就拖着羸弱的身体去上班了。结果是现在腰 经常疼,如果伏案工作太久,整个腰下的部分疼得都要 断掉了。老古话说“月子病,月子治”,我的腰疼病, 能否在二胎里,得到调理改善呢? 在妇科医生的案例中,甚至有不想生二胎的女性, 故意怀孕再流产,期待治好“月子病”的。这句古话真 的有道理吗? 采访专家:江苏省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主任医师教授谭勇 本版采写:李兰陵 1 中医称月子病为“产后风” 个案:女,41岁,发病历时20年。月子里受风引起关节疼痛,膝、踝、腰部游走疼痛,手指、肘、膝、关 节僵硬、疼痛,晨僵严重,脖子抽搐,难受不能入睡, 全身虚肿,下肢水肿,自感一身沉重、无力,怕冷、怕风,热天穿厚衣裳,四处治疗无效。

她患的病,俗称月子病。 月子病,是指妇女产后或者人工流产术后调护不当,而感受风寒湿邪所引起的以肢体、关节酸困疼痛,麻木 不适,怕风、怕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有的病人其关节和肌肉的缝隙中有钻风感,即每当 受凉之时就有凉风钻到骨头里的感觉,严重的患者即使 在暑热时节,其患处也必须裹以厚被或棉衣才能感觉舒适。 中医称月子病为“产后风”、“产后痹”。 西医尚无此病名,有人称其为肌肉风湿症或神经官 能症,甚至临床上个别医生易将本病误诊为类风湿关节 炎及风湿性关节炎。 其实,此类患者抽血化验,检查类风湿因子、抗O、血沉等,结果大都正常,用抗风湿药物治疗无效,说明 该病既属于风湿类疾病,但又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风 湿性关节炎。 2 产妇月子时筋骨大开、腠理不密 产妇为何会患上月子病? 产前孕妇为孕育胎儿,母体的各个系统都会发生一 系列的适应性变化。 如,妊娠晚期,子宫会变得相当大,向后倾斜,会 压到腰大肌或肌腱等肌肉张力高的位置。

2016年湖南省主治医师(全科)C级考试试卷

2016年湖南省主治医师(全科)C级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女性,3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巩膜黄染,消瘦,不发热,查体:胆囊增大,无触痛、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最可能的诊断为 A:胰头癌 B:病毒性肝炎 C:胆石症 D: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E:原发性肝癌 2、右心衰竭的体征不包括下述哪一种表现 A:双肺满布中小湿哆音 B: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 C:颈静脉怒张 D:肝大 E:下肢凹陷性水肿 3、男性,20岁,食欲不振,进食少,频繁呕吐2天,精神萎靡一天来诊。体查:血糖28mmol/L,血钠140mmol/L,BUN9mmol/L,AST 40U/L,尿酮体(++),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肠梗阻 B:急性胃炎 C: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肝性脑病 E:尿毒症昏迷 4、男性,43岁,近2个月来下腹疼痛,腹泻、大便为脓血便,排便后腹痛减轻,最可能的诊断是 A:内痔 B:溃疡性结肠炎 C:小肠结核 D:肠套叠 E:过敏性紫癜 5、潮式呼吸的损害水平 A:间脑 B:脑桥 C:中脑 D:延髓 E:脊髓 6、全科医学以家庭为照顾单位的原则意味着 A:家庭访视是全科医生日常工作中的最主要内容 B:全科医生必须走访社区内所有家庭,并建立家庭健康档案 C:每个家庭所有成员的疾病管理都应由一个全科医生负责

D:全科医生应了解家庭情况,利用家庭资源进行健康与疾病的管理 E:全科医生在接诊患者时首先应了解并记录其家庭情况 7、女性,48岁,突发性恶心,头晕,随之呕吐,鲜红色血液约1000ml。查体:BP8/6kPa,P110/分,面色苍白,神志淡漠,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下列哪项支持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诊断 A:服用非甾类药物史 B:伴腹部剧痛 C:伴寒战,高热 D:呕血中有凝血块 E:出血早期即出现血红蛋白下降 8、女性,26岁,受凉后指趾关节疼痛半年,查食指第二指指羌节梭形肿胀、活动受限,可能的诊断是 A:骨髓炎 B:腱鞘炎 C:风湿性关节炎 D:滑膜炎 E:类风湿性关节炎 9、晨起咳嗽加剧痰多见于 A:百日咳 B:肺脓肿 C:肺结核 D:急性支气管炎 E:喉结核 10、全科医生有关转诊的责任不包括 A:对于住院患者,每隔三天到医院看望患者一次 B:患者转诊后继续保持与专科或顾问医生的联系,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 C:对专科或顾问医生提供有关患者的详细资料 D:为患者选择转诊的专科或顾问医生 E:患者转诊后继续保持与患者的联系 11、男,54岁左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5年,3天前此肿物平卧后不能还纳,逐渐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诊断首先考虑 A:腹股沟斜疝 B:股疝 C:腹股沟疝合并嵌顿 D:急性淋巴结炎 E:精索囊肿 12、关于弛张热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体温在39℃以上 B:体温波动大 C:每日温差达2℃以上 D:每日体温波动在1℃以内 E:常见于败血症、化脓性炎症等 13、出现柏油样便时,最可能的原因是

多形性红斑的病因有哪些

多形性红斑的病因有哪些 皮肤上出现大片大片的红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容貌,很多患者就诊多形红斑病时都会咨询到多形红斑的发病原因。 一、药物过敏反应 主要指对具有过敏体质者而言,他们在使用某些药物后,容易引起变态反应,在皮肤、粘膜上出现多少不等的多种形态的红斑、水疱、糜烂等。常见的有关致敏药物如磺胺类、抗生素、巴比妥类、保泰松、退热药、代兰丁或卡马西平等。 二、免疫因素 许多学者研究了免疫与多形渗出性红斑的关系,认为免疫因素也是发病的一种可能的因素。如Kraeger等(1973)测定了5例多形渗出性红斑患者的巨噬细胞集聚活性(macrophage aggregation activity,MAA),其中2例MAA增加。Safai 等(1975)报告了两例由临床与组织学诊断的大疱性多形渗出性红斑患者血清和疱液中IgG均有升高现象;而早期疱液中补体成分下降,免疫复合物升高。Kazmicrowski等(1978)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17例多形渗出性红斑的皮肤切片,发现所有在发病24h内早期损害的标本中,均在乳头层的小血管上显示有 C3和/或IgM沉积。 三、病毒感染 Soltz-Szots(1963)报告用单纯疱疹病毒疫苗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时诱发了多形渗出性红斑。Shelley(1967)用单纯疱疹病毒疫苗0.01ml作皮下注射,复制了多形渗出性红斑的发生。除单纯疱疹病毒外,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白质炎病毒等都可作为抗原而诱发本病的发生,故多形渗出性红斑被公认为系一种变态反应。 四、细菌感染 主要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它们作为抗原而致病。包括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布鲁氏杆菌、白喉杆菌、类丹毒杆菌等。 五、支原体感染 目前认为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使人致病的病原。如Lyell等(1967)从2/13例严重多形渗出性红斑的水疱中分离出肺炎支原体、且补体结合抗体效价升高。又从另外5例多形渗出性红斑患者的口咽部分离出肺炎支原体、口腔支原体和人类支原体I型。关于支原体的致病作用,目前认为可从两个方面解释:一方面是支原体膜及其代谢产物直接粘附于呼吸道而致病;另方面是变态反应。 六、其它因素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尪痹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1.发病特点:多与气候变化有关,或感冒后诱发。 3.关节、肌肉、筋骨等部位疼痛(酸痛、胀痛)或肿胀,局部畏寒或发热。 3.理化检查:抗“O”增高,血沉增快。 4.性别与年龄特点:好发于青壮年,女多于男,约25~31。 (2)西医诊断标准: 1.急性风湿关节炎 (1)全身表现:身体困重,发热(38~C以上),出汗,心悸。 (2)关节表现:四肢或大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均限在大关节或游走发作。肿胀的关节在急性炎症过后可消失。 (3)心脏病变:约一半以上患者可伴有心肌炎、心内膜炎和心包炎,心电图可发现有改变(期前收缩、房颤、传导阻滞、P—R问期延长、心律不齐等)。 (4)皮肤发斑:青年患者常伴有环形红斑、结节性红斑和皮下小结,以四肢内侧、躯干为常见。 2.慢性风湿关节炎 (1)晨僵持续至1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 (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 (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 (4)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 (5)有皮下结节; (6)手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 (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20) 2.证候诊断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 1.风寒湿阻证: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自汗恶风,或痛有定处,得温痛减,遇寒痛增,或酸楚沉重,麻木不仁,苔白,脉弦紧或濡、或浮。 2.热邪阻痹证:关节红肿热痛,得冷稍舒,痛不可触,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苔黄燥,脉滑数。 3.痰瘀互结证:关节漫肿,僵硬变形,活动不便,痛有定处,或痛如针刺,口燥,舌质紫暗,苔腻,脉涩或弦或滑。 4.肝肾亏虚证:病程较长,关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腰膝酸痛,头晕耳鸣,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5.阴虚内热证:关节酸痛,屈伸不利,形体消瘦,潮热盗汗,口干欲饮,小便短黄,大便干结,皮肤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多形性红斑

多形性红斑 又名多形渗出性红斑,是一种原因尚未明确的急性非感染性的粘膜皮肤病。可能由于皮肤小血管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也可能是因某些器官或系统疾病如红斑狼疮、红细胞增多症、恶性淋巴瘤等引起,月经、妊娠、寒冷等亦可引起本病。 (一)临床表现 春秋季节多见,发病急骤,前驱症状。皮肤红斑与虹膜状红斑是临床上较多见的类型。少数为大疱型多形红斑。一般只有灼热和瘙痒等不适感,依其临床不同特点,一般分为斑疹 -丘疹型,水疱及大疱型,重症型三种。 少数比较严重的患者伴有鼻腔,生殖器、肛门的损害以及虹膜睫状体炎与脉络膜炎。这种类型,临床上也称为重型多形红斑或斯-约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又由于损害涉及多处外胚层组织,故也称"多窍糜烂性外胚层病".唇、颊、舌口腔粘膜损害:充血水肿、红斑、水疱、大面积糜烂,,疼痛剧烈,细菌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多见。唇红部损害较口腔内侧粘膜更为明显。肿胀、糜烂、血痂、脓痂。应该明确," 多形红斑"的临床诊断依据必须有皮肤损害。 (二)诊断 主要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起病急骤,病程短暂,有局限性,复发,口腔粘膜为大面积充血、红斑、糜烂,唇红糜烂伴血痂。皮肤损害多为红斑,虹膜状红斑、且多见于手掌与足底,这是比较有意义的诊断依据。重症常伴有多窍性损害,全身反应明显。由于损害的多形变异,临床上应与药疹、白塞综合征与天疱疮、类天疱疮相鉴别。 (三)治疗 1.分析和追溯发生变态反应的可疑因素,并尽速予以纠正。 2.抗组胺药物适用于已停止服用可疑药物或食物的轻型病例。可选用扑尔敏4mg,一日3次;吡咯醇胺2mg,口服每日2次,或2mg肌洼,每日2次;或息斯敏、安其敏 等。 3.肾上腺素或异丙基肾上腺素可激活腺苷环化酶,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浓度增加,阻止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从而抑制第1型变态反应。但伴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患者禁用。肾上腺素(1mg/支)0.25~0.5mg皮下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1mg/支)0.2~0.4mg加入5%葡萄糖500ml滴注。 4.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具有抗炎症、稳定溶酶体与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疗效比较肯定。重症用氢化可的松200~4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口服强的松、地塞米松或倍他米松 亦可。 5.10%葡萄糖酸钙加维生素C 0.5~1.Og缓慢静注。每日1次,以减少渗出。

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Eryfhema modosum)结节性红斑是一种真皮脉管和脂膜炎症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疾病。为对称性鲜红色结节性损害,压痛明显。临床上常见散在的皮下结节,鲜红到紫红色,大小不等,按之疼痛。以好发于小腿伸侧为特征。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5。以春秋季发病者为多。结节性红斑属于中医“瓜滕缠”、“湿毒流注”、“梅核丹”、“室火丹”等范畴。 什么是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疾病,常侵犯双下肢膝以下小腿内侧,也可侵及小腿外侧、膝以上大腿、甚至侵及上肢,头面部少见。表现为肢体双侧对称性或鲜红色、或暗红色、或紫红色结节性损害,压痛明显,一般不痒。是由某种原因所致的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血管炎。该病可以是一种单独的疾病,也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一种皮肤表现。本病好发于青年女性,某些患有全身性疾病的男性患者(如白塞氏病)也可有结节性红斑的表现,一般以秋冬寒冷季节发病为多。 结节性红斑的病因有哪些? 代医学对其病因尚不明了,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激发机体自身免疫系统而发生的一种皮肤免疫反应;某些治病细菌如链球菌和结核杆菌等也可能导致该病发生。一般认为该病多与感染、药物、全身性或内脏性疾病等有关,但仍有大约50%左右的患者无明显原因。最值得重视的原因有两方面:即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感染是本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某些患者抗链“O”值高于正常,或发病前曾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提示有链球菌感染的可能。另外,该病也可能是由真菌或结核菌感染所致。自身免疫性全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氏(Behcet)病、溃疡性结肠炎、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等,也可伴发结节性红斑样病变,特别是白塞氏病,结节性红斑常作为其特征性表现之一而具有诊断学价值。 结节性红斑的病理改变如何? 结节性红斑的发病机理,有人将其视为一种变态反应,属于迟发性变态反应范畴,但也可能与第Ⅲ型变态反应有关;也有人认为其发病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在皮肤表现的结果。本病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真皮和皮下组织的炎症病变。总的来说,其主要表现是血管炎,多发生在较大的小静脉血管内壁,有炎性细胞浸润及内皮细胞增生,但一般血管腔通畅,不发生闭塞,也无血栓形成。血管周围也可有炎症细胞浸润,早期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晚期则淋巴细胞增多。结节性红斑有哪些临床表现?结节性红斑常见于青壮年,尤以女性为多,男女之比约1.3比6;一般容易在春天或秋冬季发病。不少患者于发病前1~2周可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全身症状往往有浑身不适、乏力、低热、关节及肌肉酸痛等。如伴随有其他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则伴有原发疾病的表现。 结节性红斑可急性发病,也可隐袭起病。皮损好发于小腿伸侧,有时大腿下段和臀部亦可波及,少数患者上肢也可受累,但颜面部位通常不受侵犯。

痹症

痹症 【概念】 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痠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本病古代医家又称为“历节病”、“白虎病”、“痛风”等。 对本病的分类,《内经》根据风、寒、湿三气的偏胜分为行痹,痛痹,着痹;根据风寒湿邪伤人的季节与所伤部位之异,将痹证分为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五体痹;病邪深入,内传于五脏六腑,又可导致心痹、肺痹、脾痹、肝痹和肾痹五脏痹。《诸病源候论》把痹证分为“风湿痹”、“风痹”、“风不仁”、“风冷”、“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等证候。《圣惠方》、《圣济总录》等书,在风寒湿痹之外,另立热痹一门。 痹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西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等均属于本病范围。其他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 【病因病机】 痹证是因风寒湿热之邪侵入肌肉、筋骨、关节,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 (一)病因 1.外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其中以风为主,常夹杂它邪伤人。 (1)风寒湿邪由于居处寒冷潮湿,如坐卧湿地,涉水淋雨,或长期水下作业,或出入于冷库,或阴雨潮湿季节感受寒湿之邪。此外还可因地区条件影响,如北方多寒冷,东南多潮湿,均可因风寒湿邪入侵而致病。 (2)风湿热邪外感风热,与湿相并,或风寒湿痹,郁久化热,而致风湿热合邪,痹阻经络、关节为患。 2.内因正气不足。 (1)劳逸不当劳倦过度,耗伤正气,机体防御功能低下,或劳后汗出当风,或汗后用冷水淋浴,外邪乘虚入侵。 (2)体质亏虚素体虚弱,平时缺少体育锻炼,或病后、产后气血不足,腠理空疏,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而入。若阳气不足,卫外不固,则风寒湿邪易于

红斑渗出性胃炎

红斑(渗出)性胃炎是根据胃粘膜的病变来分类的,主要是指胃粘膜有红斑、充血、渗出物等,可以归类为浅表性胃炎,少部分归类为萎缩性胃炎。 可以进行如下的治疗调理: 1、注意饮食和生活调理。避免长期摄入粗糙、刺激性食物;避免过热饮料及过咸饮食;做到饮食有节,定时定量,防止暴饮暴食。 2、避免刺激。不用或尽量少用对胃刺激性强的药物,如皮质激素类、非甾体抗炎药和钾、铁、碘等药物;并要戒酒戒烟。 3、乐观豁达。有的医学专家指出:不少胃病病人症状并非来源于胃病本身,而是来自恐病的心理因素。所以,精神与心理上的调理很重要。注意保持乐观豁达情绪,可以有效改善症状。 当然,慢性浅表性胃炎也有不能完全“不药而愈”的。中老年人和免疫失衡者易演变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这种可能性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中老年人的浅表性胃炎应予以早期治疗。治疗原则除抗菌外,还应同时给予胃黏膜保护剂及抑制胃酸的药等。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本病常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 病因可能是:长期服用非甾体炎消炎药以及酗酒;十二指肠液的反流;抽烟;免疫因素;感染因素(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长期服用对胃粘膜有强烈刺激的食物或药物,如浓茶、烈酒、咖啡、辛辣及粗糙食物和某些药物。此外尚有年龄因素、胃粘膜营养因子缺乏、遗传因素等。 慢性胃炎分为以下7型: ①红斑/渗出型胃炎;②平坦糜烂型胃炎;③隆起糜烂型胃炎;④萎缩型胃炎;⑤出血型胃炎⑥肠-胃反流性胃炎;⑦皱壁增生型胃炎。 多数浅表性胃炎症状可自行消失,经过数月或数年病变也可完全恢复。 消除病因:应去除各种可能的致病因素或加重病情的因素,如戒烟酒,减少食盐摄入;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饮食,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过于粗糙、过于浓烈的香辛料和过热、过冷饮食。要养成细嚼慢咽,以达到易于消化、减轻对胃刺激的目的,少吃盐渍、烟熏、不新鲜食物;以及停服某些刺激胃粘膜的药物,特别是阿斯匹林等非甾体类消炎药;有鼻腔和咽部慢性感染灶应予以清除、气管炎target=_blank>慢性支气管炎者应避免将痰液咽下。 药物治疗: ①保护胃粘膜药常用的药物有胶体次枸橼酸铋(CBS)、硫糖铝、思密达、麦滋林-S、氢氧化铝凝胶、胃膜素及盖胃平等。 ②调整胃肠运动功能药物上腹饱胀用胃复安或多潘立酮等。打嗝、腹胀或有返流现象为主者,可用胃动力药,如胃复安、吗叮林或西沙必利(普瑞博思)。 ③抗生素如果胃镜检查发现幽门螺杆菌实验阳性,应服用抗生素,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呋喃唑酮、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士霉素等,都有清除HP的作用,一般可选用两种,常与胃粘膜保护剂和制酸剂联合应用。 ④制酸剂常用的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碳酸氢钠(小苏打)、氢氧化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