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人教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全章教案

单元整体说明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知识结构:第一节透镜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4、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5、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6、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重点:1、两种透镜的光学特性。

2、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及成像特点,难点是照相机和投影仪的

成像特点。

3、凸透镜成像规律。

4、关于近视和远视的区别及其矫正。

难点:1、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及成像特点,难点是照相机和投影仪的

成像特点。

3、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透镜的焦度和眼镜度数的概念,显微镜和望

远镜的成像过程。

课时安排:本章共5节,安排8课时。

第一节透镜 1课时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1课时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 2课时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1课时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1课时

复习检测2课时

第五单元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教师:**** 上课教师:

课题:透镜

教学目的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点:难点:关键: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透镜对光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学生已经过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探究实验操作,具有一些探究分析实验的技能。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

接触过透镜应用的例子。

教法学法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教学教具老花镜片、近视镜片、透镜二块、装水的饮料瓶、塑料片、平行光源、低压电源、光具盘、多媒体等。

步骤:师生双边活动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

同学们,老师这里呢有几个小问题,想同学们一起帮忙解决一下。

假如老师想查看一些文献,可是文献上都是肉眼看不清的小字,这时候我们可以借用什么来辅助阅读呢?

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看不清黑板,这时候是不是需要佩戴... 医院化验室的医生,用什么来观察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呢?

科学家们是利用什么来观察和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的呢?

刚刚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

学生活动:问题答案依次为:放大镜;近视眼镜;显微镜;巨型的望远镜。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意识到接下来所要研究的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二、学导并举、约26分钟(一)认识凸透镜、凹透镜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透镜,老师想听同学们说一说,你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呢?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我们将在这章的学习中陆续研究,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

1.透镜的类型

2.透镜对光的作用

学生活动:什么叫透镜?透镜由什么材质制成呢?透镜有哪些种类?透镜有什么作用?近视眼镜和老花镜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学物理是为生活服务的。

现在每两位同桌自成一组,每一组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镜,现在请你们观察眼前的透镜或者是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透镜的共同特点。我们常见的透镜是由玻璃、水晶等一些透明物质制成的,透镜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如果同学在生活中急需一个透镜,其实只要用一些生活用品就可以制作了,比如说这杯水,我们把手放到后面,看看手指是有变化的,那么其实这杯水就是一个透镜了,至于是哪一类型的透镜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们在仔细观察、讨论,并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增强学生观察和概括的能力。

下面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

透镜有什么不同?能分几类?找出它们的特征。

学生活动:学生上台分类,我们发现透镜有往里凹的,也有往外凸的。所以我们分成两类.一类是两面往外凸,也就是中间厚边缘薄。另一类是两面往里凹,也就是中间薄,边缘厚。

设计意图:让学生上台参与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学们在观察时要注意,光学元件不能用手直接触摸,想

用手摸,需要用镜头纸。

好,看来同学们都观察得差不多了,这里呢,老师用卡纸把透镜的形状剪出来,现在请一位同学上台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分类方法。

能告诉大家你们为什么这么分类吗?

其他组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呢?非常好,看来大家都发现了这些透镜具有的特点。那么通过大家的观察、讨论和概括,我们把透镜分成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这一类呢,我们叫

那么我们知道,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作图法是很重做凸透镜;另一类中间薄,边缘厚叫凹透镜。(板书)

要的,接下来我们就看一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通常画法,现在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跟着老师一起画。首先是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CC`叫主光轴,简称主轴。

(边版画边讲解)凸透镜—通常把它画成这样(如图1所示),它是两个球面的相交部分;凹透镜——我们常它画成这样(如图书本p91图5.1-2所示),它是两个球面的相离部分。学生活动:生跟着老师画光路图。

设计意图:通过讲授法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为以下的实验讲解作铺垫。

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点,叫光心,那么凡是通过该点的光线,传播方向都不会变化。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而且知道了他们的示意图。那么刚刚这边水,现在请同学辨别一下,它是属于哪类透镜。学生活动:回答:凸透镜。

非常好,我们观察到这杯水是两倍薄,中间厚,所以知道是凸透镜。老师这里有几副老花眼镜,戴近视镜的同学把你的眼镜借一下,现在分别把老花镜和近视镜让同学们传递观察,然后辨别一下近视眼镜和老花镜到底是什么透镜。(板书)非常好,通过观察,我们可以辨别出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那么通过接下来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还可以找到更多辨别透镜类型的方法。

学生活动:老花镜是凸透镜,近视镜是凹透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另一个问题,就是透镜对光的作用,假设一束平行光,通过透镜,将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作图)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先思考一下,你会怎样设计这个实验?

很好,那么老师这里也推荐一个改进过的实验方案。(播放视频)这里呢?平行光就用激光笔束,这样使平行光束明显,为了使光路清晰呢,在这个空间里充满烟雾,然后加上凹透镜和凸透镜,观察光路是怎样的?(视频播放完毕)

学生活动:同学思考讨论,平行光可以用太阳光,凸透镜可以用放大镜,然后在太阳底下做这个实验。或者在实验室用蜡烛或者是灯泡作光源。

设计意图:让所学知识立刻得到应用。

同学们,对于这个实验,在实际操作中,其实烟雾也不是很容易收集,如果要再改进,你们觉得可以把烟雾换成什么呢?非常好,那么回家之后,同学们可以用大一点的水槽和放大镜做一下这个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听老师讲解。

大家结论非常正确,那么你们能不能在这个图(教师先版画)上把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光路图画出来?

这位同学的绘图能力很强,从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焦点,用F表示。由于这个焦点是实际光线通过凸透镜会聚而成的,所以我们叫它实焦点。同时我们把实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同学们设想以下:如果让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从凸透镜的右面射向左面,它是否也能会聚于一点呢?

学生活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学生上台作图。

所以对于这种形状的凸透镜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且对称。当然也就有两个焦距,且焦距相等。根据光的可逆性,如果我把一个光源放在焦点上,这个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光线呢?

很好,也就是说点光源发出的光透过透镜以后将成为平行光。所以很多人造平行光源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

学生活动:跟主光轴平行的光。

同样的,我们看看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如果把这个折射光线反向延长,我们会发现它们也相交于一点,由于它不是实际光线会聚的,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以我们叫它虚焦点。也用F表示。同时我们也把虚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也用f表示。所以对于这种形状的凹透镜左、右两侧也各有一个焦点,且对称。当然也就有两个焦距,焦距也相等。根据光的可逆性,向着焦点射来的光线,透过凹透镜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光线呢?

这里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很多同学以为折射后的光线是发散的所用的就是凹透镜。所谓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凹透镜使光线发散,都是相对入射光线而言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是指把入射光线会聚了,其折射光线不一定是会聚的;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是指把入射光线发散了,其折射光线不一定是发散的。现在我们一起看一下本节“动手动脑学物理”中

的第5题。

学生活动:跟主光轴平行。

甲图中的折射光线是发散的,但相对于入射光线而言是被会聚了,所以虚线框内是?乙图中的折射光线是会聚的,但相对于入射光线而言是被发散了,所以虚线框内是?

学生活动:回答:把冰凿成凸透镜。

非常好,通过以上的探究,我们知道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其实透镜对光的这种作用在生活中和侦探小说中都经常运用到。例如在天寒地冻的地方旅游的人,如果想烧火的时候,柴已经准备好了,却发现打火机不见了,那么面对着周围都是结冰的环境,你们说,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活动:分别回答:凸透镜,凹透镜。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物理走向生活。

三、当堂训练,约6分钟书本p93动手动脑学物理。

学生活动:先独立完成课后习题,然后小组交流,教师讲解。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组间合作交流纠错的能力。

四、总结提高,约5分钟下面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的学习的内容。

我们认识了透镜,知道了透镜分成两类。也学会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透镜对光的作用。

学生活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透镜哪些内容?请你谈谈。

设计意图:问题呈现,学生总结,培养学生课后反思的习惯。

五、作业,约1分钟倍速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课外知识的拓展,倍速上内容按拍从基本的概念开始,由简单逐步加深难度,有助于知识的巩固提高。

课后反思:

板书:

第一节透镜

一、分类: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示意图(作图)

3、老花镜——凸透镜、近视镜——凹透镜。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作图)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第五单元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教师:**** 上课教师:

课题: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的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及特点;知道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能简单描述实像和虚像主

要特征。

2、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经历实像和虚像的形成过

程,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

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

难点:关键: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经过分析、综合得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实像虚像的认识。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感性思维能力比较强,乐于动手实践,这一节课正给他们这样一个机会,让他们在动手的同时,分析他们所看到现象的原因,为下一节课的理性认知提供基础。教法学法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放大镜、纸杯、蜡烛、火柴、塑料薄膜等。

步骤:师生双边活动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透镜的知识。你知道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请举例。

学生活动:举例。

你知道张照片是怎样得到的吗?

学生活动:通过照相得到的。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是:生活中的透镜。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二、学导并举、约26分钟用课件展示照相机,展示制作的模拟

照相机,让学生想想做做,巡视指导,

问题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是正

立还是倒立?像距与物距哪个大?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

学生活动:自学课本,结合展示,介绍照

相机的构造,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

当于光屏,动手制作模拟照相机,并观察

蜡烛的火焰或者窗户的像。

设计意图:经历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展示照相机部分,提高自信。

用课件展示投影仪,问题2: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距与物距哪个大?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活动:自学课本,结合展示,着重观察镜头,介绍投影仪的构造,观察其成像。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投影仪部分,提高自信。

让学生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问题3:像是缩小还

是放大?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与物位于凸透镜

同侧还是异侧?

学生活动:放大、正立的,像和物体在同侧。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放大镜部分,提高自信。

演示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学生活动:观察并实验,得到实像和虚像主要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实像和虚像部分,提高自信。

三、当堂训练,约6分钟完成课后p96动手动脑学物理.

学生活动:先独立完成课后习题,然后小组交流,教师讲解。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组间合作交流纠错的能力。

四、总结提高,约5分钟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为什么同一凸透镜有时可把大景物缩小在小底片上,有时却又可以把小胶片上的景像放大?有时成的是实像,有时却又成了虚像了呢?下节课我们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练习凸透镜成像光路图。

学生活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生活中的透镜哪些内容?请你谈谈。

设计意图:问题呈现,学生总结,培养学生课后反思的习惯。为下一节铺垫。

五、作业,约1分钟倍速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课外知识的拓展,倍速上内容按拍从基本的概念开始,由简单逐步加深难度,有助于知识的巩固提高。

课后反思:

板书:

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实像和虚像。

第五单元第3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教师:**** 上课教师:

课题: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教学目的1、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概括归纳的能力。

重点:难点:关键: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培养学生科学猜想、实验设计、完成实验、概括归纳能力。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凸透镜不太了解,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的就更少。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介绍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三种光学仪器,通过这些光学仪器的成

像实例,使学生建立凸透镜成像概念,学生明确了什么是凸透镜所成的像、什么是物

距、什么是像距等物理概念,这就为本节的教学做好了知识上的储备。

教法学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

教学教具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多媒体课件。

步骤:师生双边活动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上节知识回顾

学生活动:回答:照相机能成倒立的、缩小实像。投影机放大的、倒立实像,放大镜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为猜想做基础。

二、学导并举、约26分钟一、猜想与假设

1、改变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像性质发生改变,成像特征和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实验,猜想:明确不同性质的像和凸透镜到物的距离有关。

设计意图: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猜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2、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不变,换成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成像特征发生改变,演示凸透镜成像实验并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的像还和跟什么有关系?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思考:

3、像性质发生改变是受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影响,还和焦距有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大胆猜想。

二、确定探究目的

通过科学猜想,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探究方向。

学生活动:明确像和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和焦距有关。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感悟物距与焦距的关系,为以后科学探究明确方向,像的性质和物距有关,而物距是以焦距作为标准。

三、设计实验

介绍实验器材。介绍物距和像距。启发引导学生围绕探究目标,启发学生怎样来证实猜想的设计实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1.凸透镜、蜡烛、光屏三者在光具座上应按什么顺序摆放?

2.实验中,必须要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大致同一

高度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如何得到像?

4.实验中,如何读出物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

1.仪器安装注意事项。

2.如何调节得到像(清晰的像)。

3.实验设计两种方案,充分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四、设计方案交流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学生活动:展示各小组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进一步明确实验探究目的,确定实验探究步骤。五、进行试验

提示学生观察现象,巡回指导。

学生活动:注意组内分工合作,进行实验,

观察现象,记录数据。

设计意图:再次明确实验意图,实验注意细节,仪器安装,像

的取得,小组分工,按照各组实验设计完成实验,分小组观察不同物距成像特征。

六、分析与论证

1、在课件上记录下学生找到的蜡烛和像的位置。

学生活动:汇报实验数据,小组讨论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课件展示,在凸透镜成像中,物体移动时,实像和虚像的转折点在哪里?放大和缩小实像的转换点在哪里?在实像中,随着物距减小像距怎样变化?像怎样变化?

学生活动: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总结出口诀。

设计意图:体现“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经历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后,从中找出规律,分析总结归纳规律的能力。

三、当堂训练,约6分钟1)照相机成像是将物体放在___________处成的像,投影仪是将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__处成的像。(几倍焦距处)

2)实验中,我们所说像的倒立或正立,是相对于_____而言的。

二、 选择题 3)如图5-3-1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8cm,当物体AB 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12cm 的位置处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

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4)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 处,在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像,则透镜的焦距f( )

A. 10cm

B. f>10cm

C. f<10cm

D. f>20cm

参考答案:一、填空:大于2倍焦距以外、1倍与2倍焦距间、实物

二:选择题:A 、D

学生活动:先独立完成课后习题,然后小组交流,教师讲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组间合作交流纠错的能力。

四、总结提高,约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凸透镜的哪些内容?和一般探究实验有哪些实验步骤?请你谈谈。 学生活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哪些内容及探究实验步骤,请你谈谈。

设计意图:问题呈现,学生总结,培养学生课后反思的习惯。

五、作业,约1分钟 倍速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课外知识的拓展,倍速上内容按拍从基本的概念开

始,由简单逐步加深难度,有助于知识的巩固提高。

课后反思:

板书:

5.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提出问题: 猜想: 总结归纳: 像的虚实 到物 距(u ) 一倍焦距分虚实

像的正倒 焦距(f ) 二倍焦距分大小 像的大小 物距u ↓,像距↑(像变大) 和什么因

素有关

实像

第五单元第4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教师:**** 上课教师:

课题:眼睛和眼镜

教学目的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

2、通过实验对比发展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关心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矫正视力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眼睛保健教育,使

学生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重点:难点:关键:近视、远视的矫正。

近视、远视矫正的探究过程。近视眼及其矫正。

学情分析学生刚刚学过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为本节课的研究作了很好的铺垫。但学生对于眼球的调焦,以及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的情况很难想象,所以针对这一情况,将抽

象的问题具体化,是解决矛盾的主要方法,通过具体的实验和现象,让学生能够直观

的观察。

教法学法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教学教具近视眼镜、多媒体

步骤:师生双边活动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提问: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提问,指出人身体中的照相机—眼睛。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引入新课。

二、学导并举、约26分钟一、眼睛

1、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微机显示眼睛结构的图片,提

出问题: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

的,介绍眼睛的晶状体与角膜

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学生活动:观察,结合眼睛的

构造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理解眼睛看见物体的原理。

2、眼睛的调节作用,用凸透镜使距离不同的物体成像,像与透镜的距离会不同,而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像都成在视网膜上,即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不变。

学生活动:认真听、仔细思考。

设计意图:用讲述的方法引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与眼睛的调节作用看似矛盾,其实有必然的联系,为眼睛是一个可变焦距的系统作好铺垫。

3、介绍正常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

的调节。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理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

探究意识。

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介绍近视眼并画图,引导学生模拟矫正

近视的实验,要求学生说出心得、体会。

学生活动:思考矫正近视的方法并积极

回答观察积极发言。

设计意图:培养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

三、远视眼成因及矫正

介绍远视眼并画图,要求学生自己实验矫正

远视。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设计并演示进行实验组

内总结。

设计意图:培养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眼镜的度数

要求学生阅读科学世界“眼镜的度数”。同学之间比较不同度数的眼镜镜片的不同。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后小组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的精神。

五、如何保护眼睛

分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不要边走边读;不要躺在床上阅读;不要在过强或过弱的光线下阅读;不要长时间玩游戏......

设计意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当堂训练,约6分钟1.眼睛中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线会聚在眼球后部的视网膜,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物体了。

2.眼睛是靠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度来改变焦距而获得清晰的像的。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眼镜都是凸透镜

B.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眼镜都是凹透镜

C.近视眼镜是凸透镜,远视眼镜是凹透镜

D.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远视眼镜是凸透镜

4. 关于近视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一般是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的

B.来自远处物体的光将会聚于视网膜的后方

C.需要配戴会聚透镜进行矫正

D.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学生活动:先独立完成课后习题,然后小组交流,教师讲解。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组间合作交流纠错的能力。

四、总结提高,约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了眼睛和眼镜的哪些内容?请你谈谈。学生活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眼睛和眼镜哪些内容?请你谈谈。

设计意图:问题呈现,学生总结,培养学生课后反思的习惯。

五、作业,约1分钟倍速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课外知识的拓展,倍速上内容按拍从基本的概念开始,由简单逐步加深难度,有助于知识的巩固提高。

课后反思:

板书:

眼睛和眼镜

一、眼睛的结构

二、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三、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四、眼镜的度数

第五单元第5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教师:**** 上课教师:课题:显微镜及望远镜

教学目的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

2、通过自制望远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3、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重点:难点:关键: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及原理。视角的理解。

显微镜及望远镜的结构。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接触过显微镜及望远镜,但对显微镜及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相关知识会淡忘,对显微镜的使用缺乏规范和熟练,并且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青少

年好奇心盛,对于动手实验有很浓厚的兴趣。利用这种好奇心组织教学,会收到比较

好的效果。

教法学法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教学教具显微镜各5组;多媒体课件

步骤:师生双边活动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用幻灯片展现人类可以看到很小很小的物体――原子;看到140亿光年远的星星。人类多了一双更神奇的“眼睛”。这一双“更神奇的眼睛”是什么呢?板书:显微镜和望远镜,提问: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生活动:倾听、思考、交流、回答。回顾凸透镜成像规律。设计意图:引入新课。

二、学导并举、约26分钟一、视角

1、当我们站在一头牛的附近观察它和

站在远处观察它,哪一次观察的清楚一

些?看到它的大小一样吗?实际上牛

的大小变了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

象?教师展示图片介绍视角。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归纳出:

①. 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越清楚。

②.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设计意图:视角概念的引入。

2、要想看清物体,就要增大视角,我们可采用什么方法来增大它?

学生活动:把物体放大;把物体移近。

设计意图: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动脑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二、显微镜

1、如果我们想看清一些很小或很远的物体,我们通常借助两种神奇的光学仪器,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学生活动:回答:显微镜和望远镜。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

2、这说明借助它们增大了我们的视角,那它们是如何增大视角的呢?学了显微镜和望远镜后你就会明白。下面我们先来研究显微镜,出示显微镜实物。

学生活动:通过生物课的学习,学生观

察后说出它的基本结构:物镜、目镜、

反光镜、载物台。

设计意图:明确显微镜的结构,为显微镜的成像及特点打基础。

3、指出:用短焦距的作物镜,用长焦距的作目镜;物镜成的像要与物来比较;目镜成的像要与物镜成的像来比较,物镜成的像就是目镜的物。

学生活动:显微镜基本原理: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

设计意图:结合凸透镜成像特点,明白显微镜的成像特点,为显微镜的有关知识能够更好的掌握。

三、望远镜

1、望远镜基本结构指出:与显微

镜相反,长焦距的放在前面作物

镜,然后再用短焦距的作目镜进

行观察。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后说出望远镜的基本构造:物镜、目镜。设计意图:认识望远镜。

2、望远镜成像原理

物体在物镜的二倍焦距之外(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学生活动:学生自学课本总结得出。

设计意图: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得到锻炼提高。

四、自学p104探索宇宙,结合课外读物,3分钟,分小组汇报自学内容。比比哪组收集信息最多。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自学内容,寻找书本及课外读物的宇宙信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组间合作交流,同时积极参与课内外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认识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

三、当堂训练,约6分钟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可以形成一个物体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则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可以把像再放大一次,使人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

2、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机的镜头,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都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通过靠近眼睛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3、现代天文望远镜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其目的是(A )

A、会聚更多的光

B、成象更明亮

C、增大视角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虚像,用望远镜观察到的是实像

B、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实像,用望远镜观察到的是虚像

C、目镜成的是实像,物镜成的是虚像

D、目镜成的是虚像,物镜成的是实像

5. 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物镜有发散作用,目镜有会聚作用

B.物镜有会聚作用,目镜有发散作用

C.物镜得到放大的像,目镜再次得到放大的像

D.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

6.在生物课上使用显微镜时,为了增大放大倍数,常常采用( B )

A.更换物镜

B.更换目镜

C.同时更换物镜和目镜

D.只要使物镜离观察物体近一些

7.在显微镜的视野左上方有一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怎样移动装片?( B)

A.左上方

B.右下方

C.左下方

D.右上方

学生活动:以ppt的形式投放,先个人完成,再小组讨论,汇报答案,并讲解为什么这么做。

设计意图:知识的巩固与提高。

四、总结提高,约5分钟1、视角

2、显微镜的构造和原理

3、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

提问:

⑴望远镜的原理和显微镜的原理有什么共同点?⑵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活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显微镜及望远镜的内容,⑴共同点:都是通过增大视角来看清物体的。⑵不同点:望远镜是把物体的像移近来增大视角和把物体的像放大来增大视角的;显微镜是把物体的像放大来增大视角的。

设计意图:问题呈现,学生总结,培养学生课后反思的习惯。

五、作业,倍速相关内容

约1分钟设计意图:课外知识的拓展,倍速上内容按拍从基本的概念开

始,由简单逐步加深难度,有助于知识的巩固提高。

课后反思:

板书:

显微镜及望远镜

1、显微镜

组成部分: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

物镜:将物体形成放大的实像。

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第一次成的实像再次放大。

2、望远镜

组成部分:物镜、目镜。

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将第一次成的实像放大。

本章总结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1、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

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2、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

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4、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5、凸透镜成像规律

A

B

A'

B'

F

F

A

B

A'

B'F F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v 成像性质物像位置应用

u>2f 2f>v>f 倒立、缩小的实像异侧照相机

u=2f v=2f 倒立、等大的实像异侧

2f>u>f v>2f 倒立、放大的实像异侧投影仪、幻灯机

u=f v→∞不成像/ 探照灯

u

利用作图法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画图中的实线和虚线:(1)实际光线用实线画,加箭头表示光线的行进方向。(2)反向延长线不是实际光线,所以用虚线画,不加箭头。(3)实像用实线画,虚像用虚线画,都要加箭头表示像的正倒。(4)法线等辅助线要用虚线画。

如:u>2f u=2f

2f>u>f u=f

U

透镜的应用

(1)照相机:当u>2f时,2f>v>f,成倒立、缩小

实像.(镜

头→凸透

镜,景物

→物体,

胶片→光

屏)

(2)傻瓜相机:焦距f很短,像距v变化小,使远近不同的景物成位置大致相同.

(3)投影仪和幻灯机:当2f>u>f时,v>2f,成倒立、放大实像.(镜头→凸透镜,投影片、幻灯片→物体,屏幕→光屏)投影片、幻灯片应倒放.

(4)眼睛和眼镜

(5)显微镜和望远镜(凸透镜组合)

①显微镜

②望远镜

注意:

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体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第7节 通过透镜看世界 精品导学案 教科版

第四章第7节通过透镜看世界 【教师寄语】 【学习目标】 1.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了解透镜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3.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 重点是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难点是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知识回顾】防止知识遗忘,我能记得更牢! 1..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凸透镜的……………到……………中心的 距离叫做焦距,用符号……………表示。 2.在右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 目标一凸透镜成像 规律 1.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u >2f 已知物体AB,箭头表示物 体的倒立或正立,物距表示物 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用U表 示,由图可知,U>2f。以A点 为例,它可以反射无数条光,当然也包括三条特殊光线,从A点反射的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经过;从A点反射的一条经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由图可知,两条折射光光线一点,该点即为A点的像点A’。B点在主光轴上,其像点也在主光轴上,AB垂直 主光轴,A’B’也垂直主光轴。因此,物体AB所 成的像的特征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像的 位置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即f

2.物体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f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凹透镜。 2.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4.了解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6.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7.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透镜及其应用》实质上是前一章《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实例。主要学习透镜的初步知识及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核心内容。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它单列一章。本章中的重点考点是:1.透镜对光的作用;2.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4.透镜的应用。中考中关于透镜的焦点、焦距、主光轴等一般不单独出题,经常渗透在其他问题中,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常以作图题形式出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中考卷中频频出现。生活中的透镜常以填空、选择题出现。 1.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及平时生活中已接触过透镜,并且通过上一章”光现象“的学习,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2.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人交流的愿望,有主动与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观点,为透镜的学习做好了思想和心理准备。本章可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用处也比较大,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但初中生对其理解不是太容易,尤其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因其成像原理比较抽象,也难看到内部结构,教师可采用渐进的模拟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基础,并通过实验应用和作图讲解使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有了初步了解。 1.为了降低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难度,探究实验时可以提出问题开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把难点实像和虚像放到探究实验之后,再以“想想议议”栏目让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规律。 2.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时要注意体会课本上提供的简单模型和分析手段,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以及透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3.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对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疾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要注意结合实际去认识,学以致用。 4.本章在讲课时,尽量从日常生活现象引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去实验探究和完成一些教材上的实践性活动,以期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和用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第1节透镜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透镜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知道照相机、眼睛、幻灯机、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二、重点、难点: 重、难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 | 一、整体把握(一网打尽) \ 。 。 ? ①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②作用: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①定义: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②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1、 透 镜 (1)凸透镜 ; (2)凹透镜 ①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②光心:透镜的中心 ③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④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⑤物距:物体到光心的距离 ⑥像距:像到光心的距离 ~ (3)几个 概念 ①F点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②2F点是放大的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 ③物体越靠近F点,像越大,像距越大 2、 凸 透 镜 成 像 规 律 ①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为f<v<2f ②f<u<2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为v>2f ③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为|v|>u — (1)几个 特殊点 (2)成像 规律

— · ? 二、相似对比(火眼金睛) / ①原理:凸透镜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操作:物体离F越近,像越大;一般情况下,为了使像变得更大,物 原因:晶状体太薄了,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弱, 像呈现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需要佩戴远视眼镜,它是凸透镜 < 原因:晶状体太厚了,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 像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 眼球的结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眼睛的工作原理: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眼睛的调焦:调节晶状体的厚薄程度,改变焦距 ①眼睛 > ②近视眼 ③远视眼 3、 凸 透 镜 的 应 用 # (1)眼睛 (2)照 相机 (3 : (幻灯机) (4)放 大镜 (5)显微镜:由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组合而成 (6)望远镜:常用的望远镜是由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组合而成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 考点一、透镜 1、透镜分类:1、凸透镜:。 2、凹透镜:。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的特殊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的距离叫焦距,用“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2、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作用。凹透镜:对 光起作用。 例1、如图所示的四块玻璃制成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属于凹透 镜的是_______。对透过的光线有会聚作用的透镜是_______,对透过的光线有 发散作用的透镜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 例2、一种微型手电筒的灯泡做成如图2所示的形状,它的前端相当于一 个,具有聚光功能,灯泡的灯丝应位于其处。 例3、完成下列光路图 例4、在下图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并完成光路 考点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物远像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变小”。 口决二: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例5、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7通过透镜看世界word教案3

第7节通过透镜看世界 1.人眼看物体时,视网膜上成_____、_____、____像, 2.眼睛和照相机成像时的调节作用有什么不同? 眼睛照相机调节作 用 3.近视眼晶状体凸度过____,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所以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会感到模糊。佩戴的近视镜是_______,它使光线_____后再经晶状体折射,就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4.远视眼晶状体凸度过____,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因而要戴_______,先对光线______,再经晶状体折射,就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学讲过程: 一.望远镜 1.动手做:做一架望远镜 注意:透镜要轻拿轻放,防止落地而造成损坏;

应禁止用手触摸透镜的玻璃表面; 要避免将调整好的“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观察的现象发生。 (1).原理:如果利用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一倒 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再经目镜成正立放大 虚像,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 的原理。 (2).动手做: ①用两个的焦距不同凸透镜组合成望远镜。 物体远大于物镜二倍焦距,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实像恰在目镜焦点以内附近处,再经目镜放大成正立的虚像。 ②用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合(焦距不同)组合成望远镜。 观察这两种组合所成的像倒、正是否相同? ③望远镜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前者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欣赏宇宙空间图片。 二.显微镜 (1)原理:用物镜使物体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用目镜把这个实像放大(成正立放大虚像),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这就是显微镜的原理。 伽利略望远镜F u>2f F 开普勒望远镜

新人教版2012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初二物理备课组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简析 本章主要讲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本章所有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和眼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学生应该对它们有一定的了解,这些知识对学生了解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际应用,感受“物理是有用的”,以及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都是很有价值的。 本章先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以及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 透镜的发散作用,然后介绍生活中常用的透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准备,接着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从而进一步认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最后通过对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及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搞清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初步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放大作用。 3、通过交流评价提高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会应用图表法、控制变量法、图象法、猜想验证法等解决物理问题。 4、通过视力缺陷产生原因和矫正方法的复习,进行用眼卫生保护视力的情感教育。 5、在知识整合过程中,运用物理规律,拓展求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资源分析 1、本章结束,学生在知识方面已具有了透镜以及凸透镜成像结论的认识,并了解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几种应用,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以及望远镜和显微镜有了一些感性的体验,初步了解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在能力方面学生经历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分析论证的能力。经过 前阶段的学习,虽然学生在不同章节运用过控制变量法、图表法、图象法、猜想验证法等解决物理问题,但综合能力有待于提高。 3、在器材使用方面,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用过光具座,生物课上使用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过人眼球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借助计算机课件模拟物理图景,采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

7.通过透镜看世界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 2.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3.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宇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结构和基本作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400多年前,荷兰的詹森还是一个13岁的男孩,他的爷爷是一们眼镜制造商。一天,他正 在玩镜片,心想:一个镜片可以使物体放大一些,把两个镜片摞在一起会怎样?于是,他一 手拿一个凸透镜片把它们重叠在一起,看地板上的花纹,当他的手上下移动时,地板上的花 纹便忽大忽小,他把镜片的距离固定,花纹一下变得又粗又大。詹森拿着镜片跑到花园里, 看到树叶上有一个小甲壳虫,他把两个镜片的距离拉开,一看,哟,小甲壳虫简

直成了一只 小鸡!后来,詹森在爸爸的帮助下,用铁铁制作了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关于显微镜,你又 了解多少呢?一起来学习吧! 教学活动 本节分为四个教学板块:(1)望远镜;(2)欣赏:展望遥远的宇宙空间;(3)显微镜;(4)欣赏:奇异的微观世界。 一、望远镜 讲望远镜之前,可以先复习一下放大镜。用放大镜可以看清书本上的小字等较小的物体,要想看远处的物体,用一个放大镜就无能为力了,这就引入了望远镜。 照课本P81介绍望远镜的结构。利用望远镜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主要是由于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眼睛的瞳孔要大得多,它可以收集更多的光线,使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明亮。对于视角的问题,只要作简要的介绍,让学生知道有这么一个概念,不要求学生完全理解。主要还是要强调两个透镜的组合作用。 课本中主要介绍了开普勒望远镜,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其他类型的望远镜,扩大学生视野。 活动:阅读课本P81,动手做:做一架望远镜。 取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通过两个透镜远处的物体。调整两个透镜间的距离,起码到看得最清楚。你能看清元老睥物体吗?如果不以有,将两处透镜的位置对调,有什么发现?

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整体说课

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整体说课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凹透镜. 2.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4.了解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6.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7.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透镜及其应用》实质上是前一章《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实例.主要学习透镜的初步知识及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核心内容.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它单列一章.本章中的重点考点是:1.透镜对光的作用;2.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4.透镜的应用.中考中关于透镜的焦点、焦距、主光轴等一般不单独出题,经常渗透在其他问题中,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常以作图题形式出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中考卷中频频出现.生活中的透镜常以填空、选择题出现.

1.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及平时生活中已接触过透镜,并且通过上一章”光现象“的学习,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2.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人交流的愿望,有主动与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观点,为透镜的学习做好了思想和心理准备.本章可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用处也比较大,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但初中生对其理解不是太容易,尤其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因其成像原理比较抽象,也难看到内部结构,教师可采用渐进的模拟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基础,并通过实验应用和作图讲解使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有了初步了解. 1.为了降低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难度,探究实验时可以提出问题开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把难点实像和虚像放到探究实验之后,再以“想想议议”栏目让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规律. 2.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时要注意体会课本上提供的简单模型和分析手段,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以及透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3.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对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疾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要注意结合实际去认识,学以致用.

【精修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精品文档?人教版物理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复习课 【复习目标】 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结构特点,并能将二者区分。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3.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会完成光路图。 4.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会用此规律解决问题。 5.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6.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7.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中物镜和目镜的作用。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掌握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②会用实验的方法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这些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③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难点:①学会作光路图;②会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学具准备】 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邮票、直尺、手电筒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课前2min下发)。 用多媒体投出思维导图,让学生认识本章的知识体系。(提示学生2min内翻书和查阅笔记温故对应的知识点)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教师拿出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等器材。 提出问题:利用这些器材我们可以完成哪些实验? 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回答,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透镜及其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在实验设计中,认识本章的知识体系,回顾透镜这一单元的几个重要知识点,为下一步基础知识掌握做好铺垫。后面的复习就是依照体系按专题展开的,这样容易理清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透镜 专题一知识点聚焦: 1.凸透镜与凹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凸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凹透镜。 2.基本概念: (1)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透镜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这 个点叫光心。 (3)焦点:①凸透镜焦点: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 叫凸透镜的焦点(实焦点)。②凹透镜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 (4)焦距:到透镜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因此凸透镜又称为透镜; (2)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因此凹透镜又称为透镜。。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本章基础知识的考查,学生强化了基础知识记忆,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重点知识讲解做好铺垫。同时为培优补差做好准备。 学以致用:在上述学生自主活动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下一步设计一组完成光路图题,以加强学生对三条特殊光线的认识及加深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的理解。 练习题: 请在图5-1和图5-2中画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图5-1 图5-2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学案

透镜及其应用学案 知识点归纳: 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练习: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于一点,叫,这一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一个凸透镜有个焦点,它们位于凸透镜的边。凹透镜能使光线,凹透镜的焦点是,有个。 二、基本概念: 1、主光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焦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下图: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_,如下图: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________;经凹透镜后__________,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________(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如下图: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__________;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五、照相机:1、镜头是_______;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

最新《透镜及其应用》复习 课教学设计说课讲解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巩固和加深 (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能解决典型的中考试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3)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掌握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②会用实验的方法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这些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③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难点:①学会作光路图;②会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具准备】 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案。 【前置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课前2min下发)。 用多媒体投出思维导图,让学生认识本章的知识体系。(提示学生2min内翻书和查阅笔记温故对应的知识点) 四【复习过程】 (一)透镜知识归纳与梳理 1.凸透镜与凹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凸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凹透镜。 2.基本概念:

(1)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透镜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 向,这个点叫光心。 (3)焦点:①凸透镜焦点: 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 的点叫凸透镜的焦点(实焦点)。②凹透镜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 (4)焦距:到透镜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因此凸透镜又称为透镜; (2)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因此凹透镜又称为透镜。。 4.三条特殊光线:(1)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以后,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课件展示光路图,教师点拨) (2)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以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向着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课件展示光路图,教师点拨) (二)回顾并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准备:在探究实验前,要调节、、的中心大致在同一上。目的是。 2 .复习探究:利用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 (1)凸透镜成像规律(具体见课件展示)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 u>2f 倒立缩小实像f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教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凹透镜。 2.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4.了解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6.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7.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透镜及其应用》实质上是前一章《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实例。主要学习透镜的初步知识及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核心内容。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它单列一章。本章中的重点考点是:1.透镜对光的作用;2.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4.透镜的应用。中考中关于透镜的焦点、焦距、主光轴等一般不单独出题,经常渗透在其他问题中,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常以作图题形式出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中考卷中频频出现。生活中的透镜常以填空、选择题出现。 1.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及平时生活中已接触过透镜,并且通过上一章”光现象“的学习,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2.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人交流的愿望,有主动与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观点,为透镜的学习做好了思想和心理准

备。本章可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用处也比较大,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但初中生对其理解不是太容易,尤其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因其成像原理比较抽象,也难看到内部结构,教师可采用渐进的模拟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基础,并通过实验应用和作图讲解使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有了初步了解。 1.为了降低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难度,探究实验时可以提出问题开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把难点实像和虚像放到探究实验之后,再以“想想议议”栏目让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规律。 2.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时要注意体会课本上提供的简单模型和分析手段,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以及透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3.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对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疾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要注意结合实际去认识,学以致用。 4.本章在讲课时,尽量从日常生活现象引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去实验探究和完成一些教材上的实践性活动,以期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和用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第1节透镜 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了解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透镜及其应用》学案

3.1 透镜 要点梳理 一、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及其主光轴、光心。 1、如图3-1所示,属于凸透镜的有 ,属于凹透镜的有 (填序号)。 2、透镜的主光轴、光心,如图3-2,透镜的两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 (CC′);透镜中有一个特殊的点O ,凡是通过该点的光传播方向都不变,这个点叫 。 二、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1、如图3-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如图3-4,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如图3-3,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 ,常用大写字母 表示;如图3-4,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不是实际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同样叫焦点,只不过是虚焦点。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 3、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用小写字母 表示。 三、知道三条特殊光线及相关作图。 1、凸透镜:过光心的,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过焦点;过焦点的,平行于主光轴。如图 3-5(上)。 2 、凹透镜:过光心的,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延长线过焦点的,与主光轴平行。如图 3-5(下)。 6 1 2 3 5 4 图3-1 图3-3 图3-4 图3-2 图3-5

3、向厚偏的特点:仔细观察图3-3、3- 4、3-5,你一定能发现,不管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折射光线总是向 (选填“厚”或“薄”)的一边偏折。 轻松演练 1、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填“会聚”或“发散”)。三穗中学的同学用图3-6的方法测凸透镜焦距,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2、舞台上用的一种追光灯,是由凸透镜和点光源组成的。如果要产生平行的绿光,光源应放在凸透镜的 处,凸透镜上应贴 色的滤光片。 3、小芳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A. 盛水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B. 盛水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C. 盛水后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D. 盛水后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4、图3-7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5、会聚光束经过一凹透镜折射后( ) A .可能变成平行光束 B .可能变成发散光束 C .可能仍是会聚光束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6、在图3-8中画出恰当的透镜。 7、将图3-9、3-10中的光路补充完整。 图3-7 A B C D 图3-6 图3-8 图3-10 图3-9 F F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二】4.7通过透镜看世界

4.7通过透镜看世界 【教学目标】 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 2、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 【教学重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凸透镜自行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两个动手操作过程。 本节的难点在于如何启发并正确指导学生完成这两个实践活动。 【教学设计】 故事导入:嫦娥深居广寒宫,她的美丽与孤独总令我们羡慕和同情,但这始终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因为科学家已经利用某种仪器把月亮看得清清楚楚,上面尽是些石头,根本没有任何生命,更没有嫦娥与广寒宫。那同学们知道科学家用的是什么仪器吗? 播放图片,说明望远镜和显微镜在透镜在军事、科技和生产中的重要应用,让学生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是由透镜组成。因为望远镜和显微镜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是比较陌生而充满神秘感的,因此学生在得知本节课的内容后通常会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 本节包括两个“动手做”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和两个凹透镜。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对望远镜与显微镜的一些疑惑,让全体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如果未得到解决,则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动手操作阶段。因为这一操作比较简单,而且教科书中也提供了相关的指导,教师不必限定学生的操作规程,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 在操作之前,可以强调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首先,透镜属于玻璃制品,为了防止落地而造成损坏,应该让学生在简易光具座上进行操作,并轻拿轻放,这样也利于使多个透镜光轴重合。其次,应禁止学生用手触摸透镜的玻璃表面,以免玷污,养成爱护实验器材的习惯。此外,要避免学生将调整好的“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观察的现象发生。 在操作过程中,因为透镜比较多,可以鼓励学生做不同的尝试,包括采用两个凸透镜、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两个凹透镜、多个透镜等多种组合,其中还可以对透镜焦距作选择,对观察方向作选择等等。在实现望远或者显微功能后,可以让学生改变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观察望远或显微效果的变化。 在各组学生都已经调整好自己的望远镜之后可以让学生们观察同一个物体,如在实验室的讲桌上立起一本书,让学生用望远镜观察上边的页码等等。这样的环节旨在增加学生的动手兴趣。在操作基本完成之后,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操作心得,总结出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组成,并回答动手做之前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往往是不完整的,教师应给予总结。但是,对于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的剖析,已经超出课程标准要求的范畴,可以不做深究。 教科书提供了较大版面以及图片介绍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各种类型以及观测效果。对于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发展历史,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介绍。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一系列图片,体会自然界的奇异与和谐,例如因为太远而肉眼无法观察到的月球上的环形山,因为太细微而无法感知的西瓜表皮上的绒毛等等。此外,可以比较肉眼和望远镜、显微镜这些仪器的分辨能力的差别,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扩展人类视觉的能力。正常人眼最多能分辨大约为 0.1mm 的细微物体,而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直径数量级为 10-10m 的原子;人的正

招远市级优质课!《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说课稿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说课稿 辛庄初中初四1班物理组张长庚 ?教材分析? 《透镜及其应用》是初三上册第四章内容,新教材比原来的教材更加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中考中的主要题型是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常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考察相关规律应用。复习时通过各种图片以及动画展示能充分激发学生复习兴趣,降低理解难度,同时重视从熟知的生活实例中领悟,对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先通过动态flash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器材的放置,成像的大小、正倒、虚实情况,像的变化与物距、像距的变化规。通过列表、归纳、对比的方法学习,从而得出实验结论。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利用各类透镜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对于近视眼与远视眼的区分和矫正,采用对比方式复习,从成因、特点、成像位置、矫正发放、透镜性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对比,技能防止混淆,又能加深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三已经全面学习了本章知识,有了初步的解决问题能力,但是因为时间已经过去一年,学生存在遗忘以及不懂现象,一些重要的知识理解不深,章节知识不系统。因此通过本次复习应该使学生迅速构建本章知识脉络,并且通过归纳总结,结合中考真题演练迅速提高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熟练应用基本知识方法技巧解答相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知识模块的复习归纳系统化掌握透镜及其相关应用,学会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复习探究实验使学生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并且进一步提升热爱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系统归纳法,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导学案课本 ?课型?复习课 1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案

【知识梳理】 一、透镜: 1、透镜的概念: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2、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

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3)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表示; (4)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称为会聚透镜。(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称为发散透镜。 练习: 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A.潜望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4、焦点和焦距 (1)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如下图: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

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练习: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 于一点,叫 ,这 一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 。一个凸透镜有 个焦点,它 们位于凸透镜的 边。凹透镜能使光线 ,凹透镜的焦点 是 ,有 个。 5、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 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 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练习: 请补充完整下面的光路图: F F F F F F F F F F 2f 2f F F F F F F F F F F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导学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 学校:备课人:班级: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出凸透镜成各种像时物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从而找出成像规律。 (2)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相关应用。 (3)知道照相机、眼睛的成像原理; 知道近视眼、远视眼(老光眼)的成像特点和产生原因; 知道用凹透镜或凸透镜对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原理。 (4)了解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章节知识体系的综合概括、整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的学习,培养学生欣赏人物美、自然美的能力【学习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 凸透镜的应用 【学习方法】 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学生自主学习】 1.为了研究凸透镜成各种不同的像时,有什么规律,我们需要了解几个知识点: 物距(u):; 像距(v):; 实像:能在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而成的。 虚像: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光线的会聚而成,只能用眼睛观察到。 2.凸透镜成像时,什么时候像和物体在透镜两恻?。 什么时候像和物体在透镜同侧?。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将如何变化?。 像距与焦距间有什么关系?。 4.凸透镜成像时,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在物距为凸透镜的处; 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物距为凸透镜的处。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小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无法观察到像,你认 为可能原因有哪些? 6.照相机成像性质是,物距的范围是,人眼成的像的性质是。 7.人眼是靠调节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像的,照相机是靠调节获得远近不同物体在胶片上的清晰的像的。 8.近视眼的成因是,矫正的方法是。 远视眼的成因是,矫正的方法是。 9.显微镜物镜是透镜,成的像,相当于; 目镜是透镜,成的像,相当于。 【小组合作学习】 一、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 例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 ...是()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通过透镜看世界》

《通过透镜看世界》 学生已掌握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能简单应用,能熟练作出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个别同学还问到用两个凸透镜放大物体会怎样的问题,可见同学们对此已有较浓的兴趣,这节课就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究。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 (2)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3)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宇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 学生利用凸透镜自行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两个动手操作过程。 【教学难点】 学生利用凸透镜自行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两个动手操作过程。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提出问题:用两个凸透镜观察物体,会有什么样的神奇效果呢?

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2、探究:用两个凸透镜观察远处物体。 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配焦距为20厘米的凸透镜2个,焦距为5厘米的凸透镜1个。每次使用两个透镜,一前一后,并调整透镜间的距离,观察远处物体,总结观察到的现象。 1两个焦距为20厘米的凸透镜组合。 2焦距为5厘米的凸透镜在前,20厘米的凸透镜在后。 3焦距为20厘米的凸透镜在前,5厘米的凸透镜在后。 探究过程中,老师要适当指导,调节两透镜间的距离,透镜到眼的距离。 二、新课讲授 1、望远镜原理 (1)开普勒望远镜。 由两个凸透镜组成,靠近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焦距较长,使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物镜成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从而使我们看清远处的物体,光路如图所示。 答疑解惑 针对学生的疑问解答。例如,有的同学会提出,为什么望远镜成的是缩小的像,而我们却看的更清楚了呢?这就需要讲解一下视角的问题,如图。 望远镜虽然没有把物体放大,但成的像离物体很近,增大了视角,所以感觉看到的物体放大了,变清楚了。 问题2:为什么我见到的望远镜看到的物体是正立的? (2)伽利略式望远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