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品】2018年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正文(【精品】2018新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正文内容)

【精品】2018年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正文(【精品】2018新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正文内容)

【精品】2018年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正文(【精品】2018新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正文内容)
【精品】2018年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正文(【精品】2018新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正文内容)

【精品】2018新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正文内容

第1课古代埃及

古埃及国家埃及地处非洲东北部,滔滔不绝的尼罗河流经全境,在炎热而干燥的沙漠中形成肥沃的绿洲,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约公元前4000年代末期,尼罗河流域出现了若干个奴隶制小国家。

约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形成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开始建立王朝,新王国时期是古埃及的兴盛时期。古埃及国家实行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国王称为法老。

新王国之后,古埃及国力逐渐衰落,公元前526年被兴起于东方的波斯所灭,至此,古埃及文明前后延续了2000多年。

神奇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显示至高无上的权威,生前为自己建造的陵墓。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会升天,金字塔就是法老灵魂升天的天梯。古埃及现存约80座金字塔,集中分布在尼罗河下游的吉萨和萨卡拉一带。公元前26世纪建造的胡夫(公元前2598~前2566)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其工程之浩大、建筑之坚固、设计之科学,令人叹为观止。

胡夫金字塔原高146.5米,底边每边长约230米,用经过磨制的石头砌成。据说这座金字塔用了230万块大小不等的石头,平均每块石头重约2.5吨。砌筑的石头之间未用任何黏合物,却严密得天衣无缝。塔的四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几乎没有误差。它不但外观雄伟,而且内部结构复杂,塔内建有保存法老“木乃伊”的宫殿式墓室,并以雕刻、绘画装饰。这座金字塔历时30年才建成。

金字塔是古代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凝结着古埃及人非凡的智慧,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象形文字、天文和历法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代末,古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由一些表示人物、动物、事物形象的符号构成,常用符号多达700余个。古埃及人把象形文字写在纸草上,或铭刻在石碑或石柱上,用以记载历史、神话、祷文及法律等。埃及的象形文字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在古埃及使用了几千年,对后来拼音字母文字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埃及人很早就对天体进行了观测,已知道43个星座的位置,并绘制出星座分布图。古埃及人制定了太阳历,规定365天为一年,一年分12个月,一月为30天,年底加5天。还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收割季”三季。

1

第2课古巴比伦王国

※两河流域的早期国家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源于小亚细亚半岛,流经炎热干旱的西亚地区,向东南流入波斯湾,形成辽阔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史称两河流域。这里是古代西亚文明的摇篮。

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代末至前3000年代初开始,两河流城南部出现了苏美尔人建立的为数众多的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2371年,兴起的阿卡德王国在两河流域建立了最早的统一国家。阿卡德王国后来被入侵两河流域的游牧民族所灭,两河流域陷入分裂,直到乌尔第三王朝兴起,两河流域南部才重归统一。公元前2006年,乌尔第三王朝灭亡,两河流域南部又陷入分裂之中。此后的一千多年里,内部争战和外族入侵使两河流域处于混乱之中。

古巴比伦王国大约在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在巴比伦城建国,史称“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最重要的奴隶制国家,是西亚文明的典型代表。

古巴比伦王国在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在位)时强大起来。汉谟拉比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经过30多年的战争,再度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汉谟拉比自称是“众神之王”,宣扬自己的统治是神的统治,他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庞大官僚机构,组建了直接由他掌控的常备军队,编订了加强专制统治的法典,统一管理税收和水利系统,将国家行政、军事、司法等大权都集于一人之手。他还重视农业,兴修水利,开凿运河。汉谟拉比时代,两河流域的社会经济、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汉谟拉比以军事征服建立的统一国家缺乏稳固的基础。汉谟拉比死后,古巴比伦王国走向衰落,公元前1595年,被北方入侵的民族所灭。

《汉谟拉比法典》为加强对统一王国的专制统治,汉谟拉比吸收两河流域各国的法律成果,结合阿摩利人的习惯法,编订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法典刻在一个黑色玄武岩石柱上,石柱的上部是汉谟拉比接受太阳神授予权标的浮雕,下部是用楔形文字铭刻的法典原文。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序言宣扬国王的权力是神授予的,颂扬汉谟拉比的丰功伟绩。结语昭告天下,表明法典奉神的旨意保护民众,立法公正,要传之久远。同时诅咒不服从法律的人,将受到神的惩罚。法典正文共282条,涉及诉讼、财产、商业、债务、奴隶、婚姻、赔偿等方面的内容,对等级制、奴隶制、土地制、租赁制、雇佣制等都作出了具体法律规定,以保护私有制和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时期两河流域地区

2

的社会面貌。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也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第3课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国家印度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印度河和恒河流域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古老的印度文明。古代印度国家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公元前2300年左右。

从公元前14世纪开始,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成为印度的主要居民。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至前4世纪,印度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这些小国相互兼并,形成16个较大的城市国家,印度进入“列国时代”。公元前4世纪中叶,列国中强大的摩揭陀经过征服战争和王朝更迭,建立了统一的孔雀帝国。孔雀帝国在阿育王(公元前273~前236年在位)时代国力鼎盛,佛教盛行,疆域囊括了几乎整个南亚次大陆。在孔雀帝国之后的一千多年中,印度经历了多个王朝的兴替。

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叫作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把古代印度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法律对四个种姓的职业、社会地位和生活规范都做了规定。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宗教祭祀,其中一些人还参与政治,有的充当国王的顾问,享有崇高的地位和权力。婆罗门不从事生产劳动,是特权等级,其人身不可侵犯。第二等级刹帝利是世俗统治者,主要掌管国家军事和行政权力,国王、贵族、军事首领均属于这一等级。刹帝利不从事生产劳动,也是特权等级。第三等级吠舍是具有自由身份的平民,主要从事农业、牧业和商业,是劳动者等级,通过纳税等方式承担供养不从事生产劳动的婆罗门和刹帝利,多数人无政治权利。第四等级首陀罗是为前三个种姓服务的小生产者,从事农业、牧业、渔业、狩猎以及被认为低贱的职业。首陀罗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社会上受歧视,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其中有的因失去生产资料沦为雇工,甚至沦为奴隶。

种姓之间界限森严,不可逾越。种姓制度强调职业世袭,严禁低级种姓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还规定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种姓等级界限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公元前 6世纪,印度出现反对婆罗门统治的社会思潮,佛教顺应这一潮流在印度兴起。佛教的创始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约公元前566~约前486),他为寻求人生解脱苦难之路创立佛教,佛教创立后他被称为“释迦牟尼”。

佛教宣扬因果报应,提倡禁欲修行,寻求自我解脱。佛教反对婆罗门种姓的特权地位,主张“众生平等”,破除种姓的等级界限,因而深得中3

下层民众的支持。释迦牟尼去世后,佛教在印度进一步传播。公元前3

世纪阿育王统治时,佛教被宣布为国教。佛教的经典统称为三藏,系统地阐释了佛教的宗教思想。

公元前2世纪开始,佛教向印度境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末,佛教经西域传入中国,融入中华文化得到发展,后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佛教还从印度传到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国家。佛教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宗教。

第4课古代希腊

希腊城邦古代希腊地处欧洲东南,位于地中海东部,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海岸和意大利南部地区。这里孕育了希腊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约公元前2000年,爱琴海中的克里特岛和希腊半岛的迈锡尼出现了奴隶制国家。克里特和迈锡尼的古老文明被称为爱琴文明。爱琴文明约在公元前12世纪湮灭。

爱琴文明湮没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希腊地区兴起了众多奴隶制国家,这些国家以一个城市为中心,与周围的农村相结合,称为城邦。城邦小国寡民,独立自主。雅典和斯巴达是其中最著名的城邦。

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繁荣,奴隶制度充分发展。雅典在手工作坊、商业贸易、交通运输、葡萄种植以及家务劳动中都普遍使用奴隶。雅典工商贸易兴盛,是当时地中海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和最繁荣的城邦,也是希腊的文化中心,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斯巴达是农业城邦,土地国有,由被斯巴达人征服的当地居民“希洛人”耕种。斯巴达政权由少数贵族执掌,城邦有两个国王,从两个显赫家族世袭产生。国王要受监察官的监督。斯巴达的男子以武士为职业,在60岁之前都必须从军打仗。

雅典民主政治古希腊繁荣时期,多数城邦建立了民主制度。雅典在公元前594年进行了著名的梭伦(约公元前638~约前559) 改革。改革废除了债务奴役,以财产划分等级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改革使雅典走上了民主政治的道路。在伯里克利(约公元前495~前429)执政时期,城邦政治更加民主化。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是掌握国家权力的最重要的机构。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国家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通过选举产生,由全体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

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但是,这种民主政治具有历史的局限性。民主的范围有限,妇女和在雅典的外邦人不享有政治权利,4

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拥有公民权的少数人;民主只在雅典城邦内部实行;奴隶毫无权利可言,它是建立在雅典国家对奴隶专政基础之上的民主,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公元前4 世纪,城邦危机,希腊战乱频繁,民主

出现极端化倾向,城邦扰嚷不宁,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

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4世纪,地处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称霸希腊。为夺取东方的土地和财富,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公元前356~前323)率军东征,灭掉了波斯帝国。经过10年的征战,建立了横

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境内民族众多,各地经济、文化差异巨大。亚历山大采取了融合东西方文明的多种措施,一方面极力向东方传播希腊文明,在北非、亚洲建立希腊移民城市;同时又吸取东方的文明成果,以东方的君主制作为帝国的行政管理制度,鼓励东西方人通婚,促进民族融合。亚历山大还开辟了由亚洲到地中海的商道,增进了东西方的经济联系,为200年后丝绸之路的开通打下了基础。

公元前232年,亚历山大病死,帝国很快崩溃。帝国存在虽然短暂,但却开创了西方文明东传的所谓“希腊化”时代,为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创造了条件。

第5课古代罗马

罗马共和国罗马是位于意大利台伯河畔的一座古城。公元前509年,罗马人在这里建立了奴隶制城邦共和国。共和国早期,罗马平民与贵族展开激烈斗争,平民取得了胜利,设立了平民保民官,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罗马平民获得了一定的权力和保护。

罗马共和国最重要的机构是元老院,最高的官职是执政官,贵族奴隶主掌握着国家政权,罗马公民享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

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了意大利,此后便频频向外扩张。经过一百余年的征服战争,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罗马取得了整个地中海的霸权,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罗马在长期的对外征服和扩张战争中将大批战俘转化为奴隶,使罗马奴隶制度充分发展。共和国时期,奴隶是社会的主要生产者,农庄、牧场、矿场和家庭都使用奴隶劳动。奴隶社会地位低下,在法律上没有独立的人格,他们只是主人的财产,是会说话的工具。

罗马帝国的繁荣罗马共和国后期,共和制度出现危机,一些军事领袖为获取国家权力展开了激烈争夺。先是恺撒(约公元前100~前44)独裁,后是屋大维(公元前63~公元14)独揽国家最高权力。公元前27年,屋大维实行元首制,他被称为“元首”,后又被尊为“奥古斯都”,实际上成为罗马皇帝,共和制度名存实亡,罗马进入帝国时期。

5

帝国前期的百余年间,罗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继续对欧、亚、非洲地区进行征服战争。到公元2世纪,罗马已将地中海变成了它的“内湖”,成为版图空前辽阔的强大帝国。

罗马帝国前期,政治形势相对安定,呈现出所谓“罗马和平”的局面,使帝国经历了200年左右的繁荣,成为欧洲奴隶制社会最辉煌的时期。

帝国的分裂公元2 世纪末,随着“罗马和平”的过去,罗马奴隶制危机已显露端倪。进入3世纪以后,罗马帝国社会经济衰退、政治混乱、人民起义、外族入侵,爆发了全面危机,史称“三世纪危机”。

三世纪危机沉重打击了罗马奴隶制度,使罗马帝国日渐走向衰落。在帝国最后的200年中,罗马的皇帝采取了种种措施,企图扭转帝国的颓势,但统一的帝国已江河日下,无法挽救。公元395年,在不断的帝位争夺中,罗马帝国最终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西罗马帝国以罗马为首都。

5世纪以后,西罗马帝国危机四伏,在人民起义和“蛮族”入侵的打击之下走向末路。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最后一个皇帝被废黜,西罗马帝国灭亡。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西欧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第6课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史诗与戏剧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欧洲文学之始,其神话、史诗、戏剧及寓言是欧洲古典文学的精华。《荷马史诗》由《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长诗构成,描写的是有关特洛伊战争的故事,相传由盲诗人荷马(约公元前9世纪~前8世纪)根据民间流行的迈锡尼时代的故事和神话传说整理汇编而成。《荷马史诗》充满惊险与神奇,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反映了处在人类文明童年时期的希腊社会面貌,是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

古希腊繁荣时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悲剧和喜剧作品。表现与“命运”的抗争,歌颂英雄主义是希腊悲剧鲜明的主题。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希腊戏剧的典范。《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描写天神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摆脱黑暗盗取天火,被神王囚禁,受尽折磨而坚韧不屈,塑造了不畏强暴的崇高英雄形象。希腊的悲剧思想深刻,形式完美,剧情曲折,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后来欧洲的戏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建筑与雕塑古希腊建筑盛行大理石柱与雕塑相结合的柱廊式风格。柱廊式建筑朴实大气,庄重典雅,美观实用,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这种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

古罗马建筑与希腊建筑风格颇相一致。罗马人修建了不少神庙、广场、6

宫殿、剧场、凯旋门等公共建筑。万神殿是最著名的大理石神庙柱廊建筑,巍峨壮观,别具一格。罗马斗兽场是最宏大的竞技场建筑,以斗兽表演和角斗表演而举世闻名。

古希腊雕塑成果丰硕,雕塑主要以人体为题材,作品多是裸体的人像和神像,注重表现人体的强健与心灵的健康。《掷铁饼者》《米罗的维纳斯》和《拉奥孔》是古希腊雕塑的代表作品。《掷铁饼者》表现了运动员优美的姿态和健美的肌体,《米罗的维纳斯》表现了女神的美丽、高雅与庄重,《拉奥孔》则表现人垂死挣扎的痛苦。这些作品对人体的刻画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表现了希腊人对人体美的崇尚,是举世公认的艺术精品。

数学与历法古希腊罗马的自然科学是欧洲科学发展之始。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和哲学中分离出来,数学、物理、地理、生物、医学和天文学已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

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25~前265) 的《几何原本》是古代数学的伟大成果。欧几里得把古希腊人积累的几何知识加以整理,归纳出几何的定义和公理,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一系列定理,创立了对几何图形进行逻辑严密的论证的方法,建构了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内容,使几何学成了一个自成体系的独立学科。《几何原本》的问世在数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罗马时代的历法是古代天文学的重要成就。恺撒时代,罗马吸取埃及历法成果,制定了全新的历法。历法规定一年为365天,分12个月,单月31天为大月,双月30天为小月; 2月为29天,每4年一闰年,闰年

的2月为30日。这历法是恺撒制定的,恺撒的名称旧译为“儒略”,所以这一历法被称为儒略历。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时期,对儒略历进行了修订并于1582年颁行,修订后的历法称为格列历。20世纪初,格列历在全世界普遍使用,成了国际通用的公历。

第7课法兰克王国与西欧封建制度

法兰克王国 5世纪末,日耳曼人不断侵入日渐衰落的罗马帝国,后来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一个个日耳曼国家,西欧进入了封建社会。

在众多日耳曼国家中,法兰克王国是最大的封建国家,于481年由法兰克人首领克洛维(约465~511)建立。公元8世纪初,法兰克王国的宫

相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实行土地分封。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臣下,臣下又将分得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下属,下属又将土地再分封。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国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等不同爵位的封建主等级。封爵之外还有骑士,骑士是最低等级的封建主。各封建主之间以封君与封臣关系依次隶从,构成一座封建等级金字塔,塔的最底层则是农奴。公元7

9世纪,封建等级制度在西欧开始确立,逐渐成为西欧普遍的社会制度。

9世纪前后,在查理(约742~814,768~814 在位)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国力强盛,地跨西欧、中欧,其疆域相当于原西罗马帝国的大部分领土。公元800年,罗马教皇给查理加冕,授予他“罗马人皇帝”的称号,称查理大帝,法兰克王国被称为查理曼帝国。

查理曼帝国是通过战争征服建立起来的,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查理大帝死后,帝国陷入长期内战,出现分裂。843年,帝国一分为三:西法兰克、中法兰克和东法兰克,分别形成了法、德、意国家的雏形,到9世纪后期,逐渐发展成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三个国家。

西欧封建庄园中世纪的土地分封制使西欧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封建领主和封建庄园,9至13世纪,封建庄园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和社会组织遍布西欧各国。庄园大小不一,一般的庄园通常是一个或几个村庄,大的庄园占地多达数千公顷。领主是庄园的主人,农奴是庄园的劳动者,庄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单位。

庄园盛行农奴制度,庄园领主采用劳役地租的方式剥削农奴,他们不但剥削和役使农奴,而且控制农奴的人身。农奴耕种小块的份地,虽有自己的家庭,但其人身却属于领主,农奴的身份世代相袭,不能改变。

封建庄园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封闭保守,是中世纪西欧农业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11世纪以后,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庄园经济逐渐衰落。

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公元 1世纪,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因受罗马人的残酷统治对现实绝望,他们幻想从宗教中寻求出路,基督教便在巴勒斯坦兴起。早期基督教反对罗马暴政,谴责富人剥削,信徒多是贫苦民众和奴隶,遭到罗马皇帝的镇压。基督教宣扬上帝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耶稣是“救世主”。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组织是教会。公元2世纪以后,基督教的教义发生变化,宣扬忍耐服从、君权神授等思想,有利于罗马的统治。4世纪末,基督教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

从公元5世纪末开始,在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日耳曼国家,为获取基督教会的支持纷纷崇奉基督教,并以种种方式,甚至采取武力手段推行基督教。法兰克国王把信奉基督教作为国家的宗教制度,在所有被征服地区强制推行,强迫居民放弃原来的宗教信仰而改信基督教。与此同时,基督教会在国王的支持下也加快在各地的传教活动,不断扩大基督教的范围。基督教的广泛传播使其成了欧洲、特别是西欧民众普遍信奉的宗教。

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和发展,教会组织遍布西欧各国,势力日渐增强。教会通过国王、教徒的馈赠和巧取豪夺,占有西欧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不但剥削领地上的农民,还要征收什一税,即居民要将收入的十分之一交8

纳给教会。教会成为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教会垄断文化教育,禁锢思想,主张禁欲,歧视妇女,迫害“异端”,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堡垒。

11至13世纪是基督教在西欧盛行的时期。基督教的传播对西欧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使日耳曼人通过基督教获得了包括组织制度、建筑艺术、语言、文学、哲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文化成果,实现了从氏族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跨越;使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处于分裂状态下的各民族、各地区有了相对统一的宗敦信仰,中世纪西欧形成了具有鲜明基督教色彩的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

第8课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西欧城市的兴起中世纪初期的西欧,由于战乱和经济衰败,昔日繁荣的罗马城市大多变为废墟。11世纪前后,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江海口岸或教堂、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生产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经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兴起的西欧城市都建立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完全受封建主控制。城市居民为摆脱封建主的控制,不断进行反对封建主的斗争。一些城市通过金钱赎买,向国王、大封建主换取城市特许状获得了自治权。有的城市是通过武力与封建主斗争才取得了自治地位。一些享有较大自治权的城市可以选举城市管理人员,拥有完全的行政、司法和财政权力。中世纪西欧城市就这样成为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城市的居民主要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为了防止行业竞争,保持行业垄断,手工业者结成同业的行会组织,遵照行会的行规在城市中从事小商品生产。

城市商人多为行商,主要经营商品的长途贩运。商人也组织行会,称商人公会。商人控制生产原料和产品销售,在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他们地位显赫,成为城市贵族。中世纪的城市居民要取得法律规定的身份,依法纳税者享有市民权利,可参加市政官员选举,并受城市法庭和市政机关保护。但城市底层的居民往往没有市民身份,不能享受市民权利。

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法国的巴黎、马赛,英国的伦敦等,都是西欧兴起的著名工商业城市。城市的兴起,经济上促进了商品的交换和流通,政治上使市民阶层成为一支新的社会力量,文化上为学校的兴办创造了条件,对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

巴黎大学的建立11、12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适应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9

这些学校开设实用知识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在单一学科的私人学校或教会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上,产生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1160年,经

法国国王批准,巴黎大学建立,它是在巴黎圣母院教会学校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巴黎大学是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典型,学校行政和教学自主管理,订有成套的教学规章制度。学校按不同专业分为四个学院:文学院、神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教师授课统一使用拉丁语,学生以听讲、笔记、辩论等方式学习。学生完成不同阶段的学业,通过公开答辩,可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不同级别的学位。

巴黎大学的办学模式被欧洲其他大学仿效,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成为近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源头

牛津大学的创办 1167年,著名的牛津大学在地处英国泰晤士河谷

的牛津小城创办。13世纪初,牛津大学获得英国皇家颁发的办学特许状,成为自主的大学。牛津大学早期办学模式仿效巴黎大学,学校下设文学、神学、法学和医学四个学院,采用巴黎大学的教学制度和学位制度。

13至16世纪,牛津大学坚持以人文科学教育为核心,发展自然科学和包括医学在内的应用科学研究,倡导培养精英人才的办学理念,在早期学院基础上发展建立了多个学院,形成了独特的学院制办学形式。随着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教学体系逐渐完善,牛津大学成为了一所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中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牛津大学求学的学生,除了英国本国的学生而外,还有许多其他国家的学生。毕业生中,不少人成了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等。牛津大学培养了大批社会精英,使其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名列前茅的名牌大学。

欧洲早期的大学传播古典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为此后西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第9课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的兴衰罗马帝国分裂形成的东罗马帝国史称拜占庭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拜占庭帝国逐渐实现了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转化,继续存在了近千年之久。

皇帝在士丁尼(约483~565, 527~565在位)统治时期是拜占庭帝国的黄金时代,疆城地跨欧、亚、非三洲,政治、经济、文化出现全面繁荣。帝国境内城市林立,商贸兴旺,文化昌盛,首都君士坦丁堡因繁华富丽而被西欧人视为人间天堂。

凭借帝国的强大与繁荣,拜占庭帝国的历代皇帝都梦想恢复昔日罗马帝国的辉煌,查士丁尼为此频频对外用兵,结果导致民穷财尽。在他死后

10

的几个世纪,帝国便日渐衰落。11世纪以后,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十字军和入侵民族的侵扰,使帝国的大片领土被蚕食。14世纪,国家四分五裂,崛起的土耳其人趁机侵占了帝国的大片属地,帝国仅剩下君士坦丁堡及周边的狭小地区。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掉了延续千年的古老帝国,在它的废墟上建立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改君士坦丁堡为伊斯坦布尔,并将其作为首都。

《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帝国在查士丁尼统治时期,为巩固君主专制和帝国的统治秩序,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纂法典,将罗马的各种法律文献和他颁布的法令进行整理,编订成一部大型的法律典籍《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法典》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这部法典不但是对罗马法的总结,而且成为后来欧洲国家立法的基础。

拜占庭文化拜占庭帝国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汇之处,是连接东西方的桥梁,多种文化在这里互相交融。拜占庭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精髓,渗透了基督教文化的精神,吸取了古代东方文化的营养,形成了融汇东西的拜占庭文化。

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的文化中心。拜占庭文化典雅多彩,内容丰富,文学、史学、建筑、艺术成就辉煌。普罗可比是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写的《战争》等三部著作生动描述了查士丁尼的对外战争,记载了日耳曼国家以及斯拉夫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具有很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索菲亚大教堂集建筑、绘画、雕刻于一体,其新颖的形式和风格体现了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特征。

5世纪至6世纪形成的拜占庭文化,对中世纪西欧文化的演进,特别是对后来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对东欧的文明开化也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10课日本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日本,意为“日出之国”,地处亚洲东部,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个大岛及几千个小岛组成,古代中国称之为倭国。大约在公元3世纪前期,日本形成了早期奴隶制国家邪马台国。3世纪中期以后,大和国在本州中部(今奈良县)兴起。公元5世纪左右,大和国征服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区,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7世纪中叶,日本大奴隶主贵族苏我氏父子专权,大和国朝廷的统治出现危机。为了打击贵族,挽救危机,中大兄皇子在其亲信的协助下发动政变,除掉苏我氏,拥立孝德天皇,建年号为“大化”。

646年(大化二年),中大兄皇子以天皇的名义发布诏令,实行改革,11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无答案):第14课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

第14课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 设计:赵永强审核:陈真宝董蕊 【学习目标】 1.知道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哥伦布等人的航海时间和路线 2.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 4.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 【学习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学习难点】 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对“三角贸易”的认识和评价 【预习热身】 细读课文,将下列问题的序号和标题标注在课文相应的地方,并对下列内容进行勾划,填空部分划双横线。 一、欧洲人的黄金渴望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15世纪左右,随着西欧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______成为商品买卖最重要的支付手段,是最宝贵的财富,因而激发了欧洲人对黄金的强烈渴望。 (2)西欧经地中海到达东方的上路被阿拉伯人、_________土耳其人控制。要获取东方的黄金和商品,迫切需要寻找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3)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已经具备:________的改进、_______运用和__ _______的传播。 3.新航路开辟的组织者: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哥伦布到达美洲 1.资助者:_________ 2.过程:_______年,他率领船队由向西航行,历经艰险横渡_______ _,到达了_____、海地等地,这就是欧洲人此前不知道的新大陆—______ __。 三、麦哲伦环球航行 1.背景:欧洲人相信横渡大洋是能够到达亚洲的 2.过程:_______年,葡萄牙人________率领船队由________启航,经大西洋西行,到达了_______。后船队又穿越________,最终返回西班牙。 3.意义:这次历时三年的远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球航行的成功证明了地球是________的这一科学真理。 4.印度航线;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率船队绕过非洲南端的______ _,第二年到达了印度的西南海岸,开辟了直通_______的新航路。

2018-2019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2018--2019年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 A.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B.削弱清朝军队的战斗力 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令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2.“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ニ,工之食烟者十之三,贾之食烟者十之六,兵之食 烟者十之八,仕之食烟者过半。”“十室之邑,必有烟馆。”这说明清朝()A.吸食鸦片现象普遍B.军民体质下降C.林则徐禁烟无成效D.白银大量外流 3,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曾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第二天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是为了纪念“全球禁毒第一人”()A.林则徐B.关天培C.邓世昌D.左宗棠 4.“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管束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改革政治体制B.发展民族工业C.反侵略反封建D.推翻军阀统治5.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B、攻占长沙C.攻占南京D.永安建制

6. “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争炮声的回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7.下列不属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的是() A.清朝封建统治的腐败B.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C.严重的自然灾害D.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赔款负担 8.《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这实质上表明太平天国() A.试图保持社会的公正无差B.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C.安排一切经济和社会生产活动D.彻底消灭人们的私有观念 9.奕诉在一个奏折中提到:要抵抗外国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洋务派在“自强”口号下办的军事工业有() ①轮船招商局②开平煤矿③江南制造总局④福州船政局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0.之所以说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A.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B.开办中国近代新式学堂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是一次不成功的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 1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背景相同 B .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12.右图反映的是中英《天津条约》签字时的情景,下列与此条约无关的内容是()

2018年河南省郑州市一模九年级物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

郑州市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物理试卷 注意: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及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科学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执着的探究精神, 德国物理学家最先通过大量实验归纳出一段 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为了纪念 他做出的杰出贡献,人们将他命名为的单位。 2.2017年12月,由我国自主研发与铺设的全球首段光伏高速公路在山东亮相,如图所示。高速路面下铺设了一层太阳能电池板且预留有金属线圈,未来可实现对其上运动的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把光能转换成;若将预留的金属线圈与太阳能电池相连,在线圈周围会产生;当电动汽车内的线圈随汽车运动时,线圈因做运动会在汽车的线圈上产生电流,从而实现运动中的无线充电,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的问题。 3.灯发光的颜色与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 示。小美用一个150Ω的电阻R1与灯串联,接在电压为 6V的电源上,成功的让灯发出了蓝光,如图所示。则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是 V,灯的实际功率是 W。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请你写出一个让灯发出不同色光的方法。你的

方法是。 灯两端电压V 2 2.4 3 发光的颜色红绿蓝 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9.0V,电灯L 标有“2.5V 0.75W”,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变阻 器R最大阻值为50Ω,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电流表的量 程为0~0.6A。当试触开关S时发现灯L不发光,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对于此电路是否存在故障,你接下来的操作是。假设电路没有故障,当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时,电压表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Ω。 5.小明家买了一台“220V 1600W”的热水器,由于安 装的位置离固定插座太远,便到商店买了标有“220V 6A” 的插座、标有“220V 10A”的插头以及导线,组装了一个多 孔移动插座(如图所示)。从安全用电的角度指出这个移动插座应该改进的两个地方。 ①; ②。

(完整版)2018年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知识点

2018年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归纳 第1课古代埃及 目标: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 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 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 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目标: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 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 (3)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的规定说明 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 目标: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兴起: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来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鼎盛: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2.森严的种姓制度 (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2)主要内容 (3)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 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创立: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创立。 (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3)发展: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外传。经中亚传入中国,后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单元总结

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 历史试卷 班级:坐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估计,到1838年,中国4亿人口中超过1%的人有了鸦片烟瘾,并造成了白银大量外流、生产下降、失业蔓延、官场腐败等.为此,清政府()A.决心禁绝鸦片贸易B.驱逐全部外商出境 C.放任鸦片自由贸易D.鼓励国人种植鸦片 2.1840和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而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B.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 C.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D.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3.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如图这幅漫画反映的不平等条约()

A.是在上海签订的 B.发生在虎门销烟期间 C.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近些年来,圆明园遗址的保护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当年,曾被称之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造成这种结果的罪魁祸首是() A.英俄侵略军B.英法联军C.八国联军D.日本侵略军 5.近代史上,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俄国D.美国 6.“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材料称赞左宗棠为“民族第一功臣”的依据是() A.出使俄国,收回伊犁B.虎门战役,壮烈牺牲 C.查毁鸦片,虎门销烟D.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 7.要再现邓世昌率领中国海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历史素材是()

(完整word)2018九年级物理模拟试卷

九年级物理模拟试卷2018.4 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试卷满分为8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3.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 1.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生活中的很多现象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可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 ..的是 A.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凝固现象 B.“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C.向地上洒水降低环境温度是利用汽化吸热 D.“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放热,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 3.光使世界绚丽多彩,人们的生活更离不开光,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B.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C.人越靠近家里的穿衣镜所成的像越大,但始终是正立的虚像 D.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光线在凹面镜表面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初中世界历史教案(九年级下册) 泸州七中历史教研组

第五学习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课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课程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了解帝国主义国家的军备竞赛和战争危机,掌握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性质 2.过程和方法: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 【教学方法】 图示法,讲述法,朗读法,提问法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主要矛盾加剧,除了有帝国主义国家国内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还有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二、新课: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 * 1.矛盾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国家的权益总是和它的综合实力成正比的。→新、老帝国主义之间的争端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1)俄奥矛盾:源于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的战略地位及复杂的民族 (2)法德矛盾:源于什么战争?(普法战争)该矛盾的历史地位、影响(遗留问题) (3)英德矛盾:英国的外交政策:“光荣孤立政策”;德国外交政策:“大陆政策”→“世界政策” (指导学生阅读英德矛盾小字材料):该矛盾的历史地位、影响 (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帝国主义国家根据自己的利害关系纷纷寻求同盟者,拉帮结派,不惜大动干戈。 1.三国同盟(德奥意):时间:1882年,同盟国组成国家 组建目的:对付俄国、法国原则: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朋友的敌人是敌人的逻辑。三国核心:德国 2.三国协约(英法俄):时间:1907年,协约国组成国家 3.帝国主义的军备竞赛:为了在未来的侵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国纷纷增加军费,添购军火。各国军费增长比例、“海权论”简介、英德在海军军备方面的竞赛、英国大造无畏舰。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焦点:巴尔干地区 三、教学小结(提问、写出) 1.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根源,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3.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名称、组成国, 4.帝国主义争夺焦点,5、同盟国与协约国的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板书设计】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 1.矛盾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1)俄奥矛盾 2)法德矛盾3)英德矛盾 【作业】课后复习、预习。 【教学反思】:(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性质) 1.三国同盟(1882年、德奥意) 2.三国协约(1907年、英法俄) 3.帝国主义的军备竞赛

2018-2019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第1—3课 (1)创立: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2)教义: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同时宣扬“忍耐顺从”。 (3)发展: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5.《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1.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2.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小国寡民。 2.古希腊繁荣的成邦:雅典、斯巴达 3.城邦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 4.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原因:进行一系列改革。 内容为:扩大公民权力——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5.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表现:①政治上: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②经济上: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③文化上:文化昌盛。 6.斯巴达成邦:崇尚武力,训练男人为军人,训练妇女为合格母亲。 7.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继承马其顿王位,史称亚历山大帝国,出兵东征,建立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8.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印度文明)。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罗马历史发展线索:公元前8世纪建立罗马城——公元前509年建立罗马共和国——公元前2世纪称霸地中海——公元前27年屋大维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四世纪末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灭亡(欧洲奴隶社会结束) 2.主要战争及人物:布匿战争(罗马——迦太基)汉尼拔 3.主要法律:《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基督教的兴起:1世纪,基督教出现在阿勒斯坦地区。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2.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日尔曼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3.8世纪,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规定得到土地的人必须为封建主服兵役。11世纪,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4.改革后果: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即:帝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农民。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便是形容西欧森严的等级制度。 5.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国王,鼓励基督教发展,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教区人“什税一”给教会。查理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6.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了以后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第8课西欧庄园 1.形成:9世纪开始流行,11世纪时,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2.性质: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领主与佃户的关系: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doc

筠门岭初中 2014 届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历史月考题 班级:姓名:考号: (考试时间: 60 分钟;满分: 50 分) 卷Ⅰ(单项选择题,满分30 分) 一、选择题(15 小题,共 30 分) 请把此题的正确答案一一对应地填入下面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15 答案 1、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伟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 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这里的“开端”是指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 D.巴黎公社 2、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 处死路易十六 B. 三级会议的召开 C.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 3、美国东部时间2009 年 1 月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D. 20 日中午 2012 年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2 时左右 , 奥巴马发表就职演说,成为美国第44 任总统,也是 11 月 7 日,奥巴马再次连任美国总统。而生活在非洲的奥巴马 的祖先来到美洲大陆主要是通过 A. 三角贸易 B.美国独立战争 C.美国南北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 4、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中写道:17 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 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面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了先机” 和“傲视全球” 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5、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上述两人的主要贡献分别是 A.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创制内燃机 B.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 C.发明电灯、制造汽车 D.发明电子计算机、完成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谱 6、历史上通过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的国家是 A. 美国 B. 日本 C.英国 D.德国 7、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农奴制改革都解放了奴隶,对它们的相似之处叙述正确的是

2018-2019学年度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于 A.檀香山B.广州C.南京D.东京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稍后一段时期,共割占中国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是 A.俄国B.美国C.德国D.日本 3.在中国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 沙俄 B. 英国 C. 法国 D. 日本 4.读书深入思考,通达真相、真理、真谛。右图是小明读过的众多书中一本, 该书讲述的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5.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材料中的“有识之士”最有可能属于 A. 地主阶级洋务派 B. 资产阶级维新派 C. 地主阶级顽固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7.下面是802班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举办的图片展中的3张图片,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8.洋务派与顽固派分歧的实质是 A. 维护清王朝的方式。 B. 如何镇压人民革命 C. 是否允许发展资本主义 D. 要不要与西方"和好" 9.某地拟建辛亥革命纪念馆,以纪念在辛亥年间首先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这一地点应该是 A. 广东广州 B. 江苏南京 C. 日本东京 D. 湖北武昌 10.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中国市场向全世界开放,其直接目的是 A. 打入他国在华势力范围,进行自由竞争 B. 阻挠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C. 保证中国领土完整,促进它走向现代化 D. 步他国后尘攫取本国势力范围 1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 实业救国 B. 民主科学 C. 新三民主义 D. 三民主义 12.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仍坚持革命的立场,以捍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经行了一系列的斗争,其中包括 ①发动“二次革命”②发动护法运动③组建国民党④成立同盟会 ⑤发动广州起义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3.《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最根本的不同点是 A. 割地 B. 赔款 C. 增开通商口岸 D. 开设工厂 14.小明在阅读中,发现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

2018年九年级物理调研测试试卷

九年级物理调研测试试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8页,五大题,2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大到银河系小至肉眼看不见的微粒都是其研究对象.通常描述星系或微粒大小时分别用光年和纳米作单位,关于这两个单位,属于长度单位的是. 2.从2009年12月19日到2010年2月20日,“鸟巢”重点打造以冰雪运动为主体的冬季乐园观光活动.为了营造完美的滑雪体验,“鸟巢”用雪全部由人工制造.记者从造雪机销售厂家了解到,1 t水可以造2m3的雪.由这则报道可知,人工造出的“雪”的密度约为 kg/m3. 3.小宏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了如图1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种物质中密度较大的是;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较大. 4.如图2所示,小军同学用力把原来静止在地面的足球踢出去感到脚痛;小丽用力向右推墙壁时,自己同时向左运动.这些事例说明力的作用是的,还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5.用“频闪摄影”可以记录一个物体相隔同样时间所处的不同位置.图3所示是甲、乙两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以看出,做变速运动的是球;你是用的方法来判定的.

6.如图4所示,乘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汽车的速度变化会对乘客的身体平衡产生直接的影响.当乘车人的身体突然后仰时,说明汽车可能在;当身体突 然向右倾倒时,说明此时汽车正在. 7.每个弹簧都有一定的弹性限度,因此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其,否则弹簧测力计就会被损坏.用图5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称量物体时,能称量的物体的质量最大为(g取10N/kg).8.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而产生的.两个物体之间产生弹力的条件为.9.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数值最早是通过实验测出来的,该实验巧妙地运用了转换法:大气压的大小通过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间接地显示出来.10.图6所示为探究杠杆平衡实验中小明做的一次实验的示意图,改变两边的钩码数量和位置又做几次后,得出结论F左L左=F右L右. 接着,小明想,如果在杠杆上施加多个力时,要使杠杆平衡应满足什么条件呢?于是他又做了图7所示的实验,发现当两边施加的力不一样多时,也可实现平衡.于是他饶有兴趣地继续实验探究其中的规律.你猜想多力作用下杠杆平衡的条件是(设左边的力、力臂分别是F1、F2、L1、L2;右边的力、力臂分别是F3、F4、L3、L4,写出字母表达式).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检测卷新人教版

第一、二单元检测卷 (70分60分钟)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框) 1.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B.削弱清朝军队的战斗力 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令 D.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2.“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使上海“海禁大开”的不平等条约是 A.《虎门条约》 B.《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3.为下表中的历史人物找到准确的对应项,空白处应选择的是 历史事洋 务 运 黄 海 大 戊 戌 变

A.镇江血战 B.太平天国运动 C.虎门销烟 D.义和团运动 4.右图漫画是对哪一事件的形象描述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5.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下列最能体现“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这一特点的选项是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6.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A.鸦片战争的炮声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甲午战争的惨败 D.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 7.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该政策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利益 D.使美国开始独霸中国 8.戊戌年间,国难深重。维新志士挺身而出,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但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的荣誉和进身之道,使其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该措施是 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 C.精简机构 D.裁汰冗员 9.在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后,中国人民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侵略斗争。以下属于义和团开展的斗争是 ①廊坊阻击战 ②三元里抗英斗争 ③老龙头火车站争夺战 ④天津保卫战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18-2019年度九年级物理期末测试题

2018—2019 学年度上期九年级期末质量监测题 物理 (满分100 分,90 分钟完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下 表中,每小题 2 分,共32 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下列关于热现象的四幅图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B C D A.N02 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抽掉玻璃板后由于分子热运动两瓶气体依然会混合在一起 B.火箭发射升空过程中,火箭外壳与大气摩擦后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我国近年汽车数量大幅增加,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D.利用温度传感器得到的实验结果表明水和色拉油的吸热没有差异 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B .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D.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就一定不变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越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B.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主要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用锯条锯木板时,锯条发热,锯条的内能增加,木板内能减少 D.夏天在河岸边觉得沙子热得发烫而河水却不怎么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4.如图1 是某内燃机工作时的能量流向图,该内燃机的热机效率是( ) A.25% B.35% C.40% D.75% 5. 用同种材料制成的粗细均匀的某段金属导体,对于其电阻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当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为零 B.当导体被均匀拉长至原来的二倍时,它的电阻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0课日本大化改新教案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0课日本大化 改新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及其社会结构; 2.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3.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原因和幕府统治的发展。 4.了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导入新课出示日本的富士山图片,引出日本,然后出示: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 ——摘编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那么日本的第一位老师是谁?他是怎样向第一位老师学习的?今天我们学习了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你就全明白了。 讲授新课 一、大化改新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8-70页,完成下列问题: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 2.大和政权的社会结构 3.日本大化改新的背jing (二)背景材料引入

相关史事 乐浪海(日本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后汉书?东夷列传》 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三)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大和政权的统一 1. 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个大岛及几千个小岛组成。 2. 邪马台国:公元前3世纪前期,日本出现早期奴隶制国家邪马台国。 3. 大和统一 (1)兴起:3世纪中期,大和国在本州中部兴起。 (2)统一:5世纪左右,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3)政治统治:国王称“天皇”,朝廷和贵族占有大大量土地。 (4)经济特点:基层生产组织为“部”,部民没有人身自由,地位近似奴隶。 4.大和政权的社会结构:

2018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复习提纲

2018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鸦片战争 1.鸦片的走私:19世纪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进行鸦片走私。 2.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3.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战争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挑起鸦片战争;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 岛;1842年8月,清政府向英军求和。 4.《南京条约》 (1)地位: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内容:《南京条约》可归纳为“五亿(议)港元” (1)“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2)“亿(议)”指英国商人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港”指割香港岛给英国; (4)“元”指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附件中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5.1844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获得了比英国更多的在华特权。 6.影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1.战争爆发: 1856年,英国法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挑起了新的战争。英法发动战争完全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故称“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是帮

凶。 2.列强罪行:(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2)俄国割占中国领土:19世纪下半期,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 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签订条约 (1)《天津条约》:各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对英、法分别赔款400万和200万两白银。 (2)《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加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的一部分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 4.战争影响:列强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两万,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不久,洪秀全在永安建制,分封重要将领。 2.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下南京,改名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正式建 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至1856年,北伐西征以后,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但由于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3.后期斗争:清军一度威胁天京,被陈玉成和李秀成击退,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清军 全力反扑,于1861年攻陷安庆,天京城形势危急,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1864年7月,天 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4.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起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 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1.代表:在中央以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

九年级2018年物理中考备考心得体会

九年级2018年物理中考备考心得体会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8年物理中考备考心得体会 **中学张*丽 5月6日我参加了县教研室在县一初中举办的2018年第三次中考物理备考,会上认真聆听了郑州市八十二中董慧老师关于今年中招物理课的复习及试题分析和命题预测课受益匪浅。体会如下 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给我的启示是: 1.求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要变,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将教学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方向转化, 使学生成为主动获得知识的主体, 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2.求源:重视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建立过程。教师对中考片面的理解,使得初中物理教学只注重习题教学而忽视了对物理概念、规律形成过程的教学。造成进入学生大脑的知识是僵硬的, 学得越多死知识越多, 长期如此, 不仅师生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还造成学习潜力得不到挖掘, 越学越吃力, 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是原始的知识,迁移能力就越强,因此,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知识意义的建构,在知识获得的初期十分重要。 3.求真:突出学科特点,重视能力培养。 2017年物理试题中知识的应用, 除要求知识本身的理解和知识意义的建构外, 还在能力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如观察能力、审题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归纳和表达能

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 只有真正做到既能理解又能应用的程度, 才能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4.求高:教师站位要高。教师站位高不仅是知识层次,教学能力,也包含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等,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举重若轻。引导学生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 从不同角度解读所谓的旧知识, 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5.求低: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关注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 面向全体学生, 使大多数学生的都有所收获。教师要区分讲授新课还是初三总复习, 不能时时刻刻瞄准中考。其实即使是中考试题也有约 70%左右的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不应弱化。因此,教学中避免那些大题量, 高难度,实:一是狠抓落实,执行计划要不折不扣,有始有终;二是落到纸面,确保学生会的试题能做对,避免出现“学而不会、懂而不对”。 三、复习的大致安排: 第一阶段全面系统复习:应该是以中考知识点的整理和查漏补缺为主要目的,将学生以前学到的所有零碎知识系统地、有条理地重组,优化知识结构。第一阶段复习是中考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第一阶段复习中, 应注意避免以下几个问题:

2017-2018年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年秋季学期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卷 一二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1.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是: ( ) ①埃及②波斯③巴比伦④印度⑤罗马⑥中国 A 、①③④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⑥ D、①②③⑤ 2. 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来自:( ) A. 古埃及 B.古罗马 C.古巴比伦 D.古希腊 3.古代印度社会等级排列中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①婆罗门②吠舍③刹帝利④首陀罗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②③④① 4.佛教的发源地在:() A 、古代中国 B 古代印度 C、古代埃及 D、古代巴比伦 5、从发源地看,古代希腊文明不同于古代亚非文明之处是() A、以海洋为中心 B、在大河流域 C、远离海洋 D、以城市为中心 6.下列关于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奴隶主阶级掌权 B、成年男性公民有机会参加政治生活 C、奴隶也享有民主 D、发展到古代世界高峰 7.2008年北京将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今天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名称来源于()人四年一次的奥林匹克运动会。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罗马 D.古代希腊 8.自由、民主从古至今都是天赋人权。在古代社会里,曾有一个国家开出了一枝民主之花。你知道这个国家是() A.斯巴达 B.古埃及 C.雅典 D.古印度 9.如果你是一位考古学家,你想研究最古老的人类化石,你准备去()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美洲 10.《剑桥古代史》对古代雅典有这样的描述:“(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这表明() A.雅典物产丰富人民富足B.雅典海外贸易非常发达 C.雅典是当时地中海霸主D.雅典人充当了海盗角色 11.下列反映的是“三角贸易”的航程,正确的一项是() A.欧洲——美洲——非洲——欧洲 B.欧洲——亚洲——非洲——欧洲 C.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D.欧洲——非洲——亚洲——欧洲 12.印第安人说:“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这件事指的是( ) A.文艺复兴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的开辟 D.交通事业的发展 1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学习主题 第三课 古代宗教教学设计 川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学习主题第三课古代宗教教 学设计川教版 【课标要求】 了解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创建的时间、创建者和经典,知道三大宗教的基本教义;理解宗教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虚幻反映,是对自然和社会现实的不科学认识;正确理解宗教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价值。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学教材(联系与三大宗教有关的前后知识)和相关的故事资料、填写三大宗教基本情况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从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比较三大宗教产生的背景、基本教义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通过结合所学知识和现实社会现象,分析三大宗教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如何对待宗教信仰自由”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以政策、法律为准绳处理问题的能力。既肯定三大宗教早期的积极意义,又认识到其本身的非科学性,训练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事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宗教实质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宗教是人类对社会现实曲折的、幻想的、不科学的反映,从而培养学生的无神论思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但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宗教的产生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认识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和社会力量,从而培养学生对宗教的正确态度和对宗教文化的尊重。

【重点难点】 一、重点:三大宗教的产生、思想和影响。 二、难点:三大宗教的实质。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上网查找并整编《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关于三大宗教的故事,整编后的故事必须包含三大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创立的时间和创立者、基本教义、经典、传播概况;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感兴趣的图文宗教资料。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演法、读书指导法、讲解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有关宗教的图片。 【流程预设】导入新课(2分钟)——学习新课(30分钟):1.激趣夯基;知识链接。分发三大宗教的故事资料——学生演讲故事——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的要求在课文和资料上收集有用信息填写三大宗教基本情况表,并比较三大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教义的异同,分析三大宗教的影响。2.畅所欲言、集智解惑。老师组织学生结合三大宗教的基本教义讨论:佛教和基督教本是下层人民的宗教,为什么后来发展成统治阶级麻醉人民维护统治的工具?为什么三大宗教能够发展成世界性的宗教?——师生探究:既然宗教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虚幻反映,是对自然和社会现实的不科学认识,那为什么中国政府还允许宗教信仰自由?你对宗教有何认识?——巩固新课(6分钟):1.打破沙罐问到底。2.活学活用,把戏过手。——作业(2分钟)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