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1、将消毒备用的呼吸机管路、接头、湿化器等用物与呼吸机正确相连。

2、连接呼吸机气源及电源,将模肺和呼吸机管路正确连接,开机运转,以确认呼吸机工作

性能及运转情况有无异常。

3、病人意识清楚的,应向其解释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取得配合。

4、根据病人的病情、体重、性别设定呼吸机模式及参数,开启必要的警报并调节警报参数

上下限,打开湿化器。

5、使用呼吸机后应严密观察病人的通气或换气功能是否得到改善,监测生命体征及氧饱和

度的变化,并注意听诊肺部呼吸音。

6、使用呼吸机或呼吸机参数有较大调整,都应在30分钟后做血气分析,以便了解病人的

呼吸功能是否得到改善。

7、准确、及时填写重症护理记录单,如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呼吸机参数调整情况等。

8、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湿化器的湿化效果,及时为病人清除气道及口鼻腔的分泌物。

9、呼吸机若出现报警,应立即正确判断警报原因,及时处理,解除警报,恢复呼吸机正常

工作。

(1)“气道压力过低”报警:通气环路断开或漏气,应检查环路有无脱落。

(2)“气道压力过高”报警:病人自主呼吸与呼吸机辅助对抗,病人有呛咳或气道梗阻,应及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或调节呼吸机参数模式,或对病人适当镇静。

10、床旁常规备简易呼吸器,以备停电、呼吸机故障等紧急情况下使用。

11、呼吸机模式及参数的调整应经医生同意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护士不可随意调整呼吸机参数。

12、床头抬高30°,防止误吸,做好基础护理,如口腔、尿路及皮肤护理,防止出现口腔炎、尿路感染及压疮。

13、加强与病人的交流沟通。

俯卧位通气患者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俯卧位通气患者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摘要】综述了俯卧位通气的研究进展及俯卧位通气时压疮的预防进展,分别从俯卧位通气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估、预防护理等几个方面的进展情况展开综述:认为在俯卧位通气患者压疮的护理过程中,要认真做好预见性的护理,做好皮肤的保护,防止压疮的出现。 【关键词】俯卧位;通气;压疮;预防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8-0284-01 采取俯卧位通气比采取仰卧位通气更可能会增加压疮发生率,因此,如何在确保俯卧通气改善氧合的同时做好皮肤护理,降低俯卧位时压疮发生的风险,变得十分重要。为了更好的做好卧位通气时压疮的预防和护理,现将俯卧位通气时可能导致压疮的相关原因及相应预防、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俯卧位通气导致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 1.1 患者方面 1.1.1年龄高龄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且老年人更易于出现压力性受损,且不易于治疗,有研究证明,年龄越大,压疮的发生率就越高。 1.1.2高血糖 ARDS患者多数并发应激类高血糖,压疮的发生与患者的血糖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血糖水平越高,其压疮的发生率也就越高,压疮程度越为严重,两者之间为正相关关系。 1.1.3营养不良较多的ARDS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会出现营养不良等问题,严重时还合并低蛋白血症,ARDS患者合并低蛋白血症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机体组织水肿表现较为严重。 1.2 导管压迫 俯卧位通气患者往往病情较重,各种引流导管较多,部分病人出现了与导管压迫有关的皮肤压疮。 1.3 俯卧位的时长 不同患者其治疗时间与效果之间存在差异,这可能与患者每阶段病理变化的程度不同有关。一般而言,俯卧位保持时间长,可有效改善氧合。然而,有研究表明,俯卧位通气时间越长,出现皮肤问题的可能性就越高。 1.4 护理人员 俯卧位通气病人通常病情严重,情况复杂,护理工作者一般将护理重点放于病人病情的观察与协助医生的医治方面,而轻视了皮肤压疮导致的危险,缺少为病人皮肤的全面评估和无法尽早完成体位更换、皮肤清理等干预。也是导致病人出现压疮的原因。 2.预防与护理 2.1 全面评估病人,早期识别导致压疮危险因素 2.1.1病情评估评估病人的年龄、病情、意识、配合情况、肌肉状况;评估生命体征,是否有低血压,低蛋白血症,是否营养不良,是否有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等;尽早的监控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定时完成动脉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结果来调整合适俯卧位通气的呼吸机参数。 2.1.2管道评估评估身体各类管道的类型、部位、固定状况,根据俯卧位后

【实用】-机械通气病人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病人护理常规 是在病人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主要是呼吸机)使病人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 1. 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 1.1评估患者呼吸,发绀,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的结果。 1.2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皮肤完整性、出入量是否平衡。 1.3观察痰的颜色、性质、气味、量、伴随症状、与体位的关系、影响睡眠的情况。 1.4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以及人机协调性,气管插管深度,呼吸机的参数和功能。 1.5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如通气过度、通气不足、循环功能障碍、气道损伤、呼吸道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2. 护理问题 2.1并发症:肺损伤、呼吸性碱中毒、氧中毒、呼吸系统感染 3.护理措施 3.1环境管理:保持病室温度23~25℃,温度为50%~60%。 3.2 BiPAP呼吸机的参数设置:包括吸气压,呼气压,吸气压力上升时间,吸氧浓度及后备控制通气频率等。参数调节原则:压力从较低水平开始,吸气压 O,待患者耐受后再逐渐上调直到达满意的通与呼气压之差最好不低于6~8cmH 2 气和氧合水平。 3.3向清醒患者做好解释,使其配合,对患儿应约束四肢,必要时应用镇静剂,防止导管脱出。 3.4妥善固定气管插管或套管,严防脱出、移位,一旦出现应立即重建人工气道,并同时面罩加压给氧气或口对口人工呼吸,保持氧供。 3.5接呼吸机后应立即观察呼吸机的供氧情况:(1)胸廓起伏是否对称。(2)、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晰、对称。(3)、观察指(趾)甲末梢是否转红润。(4)、血氧饱和度是否逐渐上升。 3.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肺部听诊有痰鸣音时应及时吸痰,吸痰前给予纯氧吸入2分钟,翻身扣背,对痰液粘稠者,行呼吸机气道雾

心电图操作流程。(干货)

心电图操作流程。 心电图操作流程 【目的】 用于观察和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病及冠状动脉供血情况 了解某些药物作用、电解质紊乱对心肌的影响 某些内分泌疾病对心肌的影响 【操作步骤】 1、操作者着装规范 2、核对病人:请问您是_床×××吗?我是×护士,根据您的病情需要给您录个心电图以检查你的心脏状况.请您不要紧张,请您配合我,操作过程中请不要活动,也不要说话,做深呼吸放松。 3准备病人:1、用语:“请您平卧,放松,我要给您安置电极.我来帮您解开衣扣并清洁皮肤,可能会感觉有点凉,请谅解。 2、病人取水平仰卧位. 3、解开衣扣,暴露胸部,露出手腕以及脚腕部. 4、酒精棉球清洁皮肤。 4、接通电源,安放导联电极.

肢导联—右上肢(RA/R):红;左上肢(LA/L):黄 右下肢(RL/RF):黑;左下肢(LL/F):绿 胸导联—(红)C1/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黄) C2/V2:胸骨左缘第4 肋间. (绿)C3/V3:V2,V4连线中线。 (棕)C4/4:左锁骨中线与第 5肋间交点。 (黑)C5/V5:左腋前线V4同一水平处。 (紫)C6/V6:左腋中线V4同一水平处。 5录图: 1)开机, (2)按定标,走纸速度,滤波等键。 (3)检查描笔的位置,调针至心电图纸正中. (4)按开始键开始描记心电图. (5)按 导联的顺序描记心电图.(6)完成录图。 (7)关机(8)取下心电图纸。 整理床单元: 1)摆体位,盖被, 2)放好呼叫器。 3)交代注意事项:你配合的很好,谢谢合作。

4)标记:在心电图纸上标记床号,姓名,年龄,录图时间,导联。 5)整理用物,放回原处备用。 6)心电图交医生查看,再交护士。 ...文档交流...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1、将消毒备用的呼吸机管路、接头、湿化器等用物与呼吸机正确相连。 2、连接呼吸机气源及电源,将模肺和呼吸机管路正确连接,开机运转,以确认 呼吸机工作性能及运转情况有无异常。 3、病人意识清楚的,应向其解释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取得配合。 4、根据病人的病情、体重、性别设定呼吸机模式及参数,开启必要的警报并调 节警报参数上下限,打开湿化器。 5、使用呼吸机后应严密观察病人的通气或换气功能是否得到改善,监测生命体 征及氧饱和度的变化,并注意听诊肺部呼吸音。 6、使用呼吸机或呼吸机参数有较大调整,都应在30分钟后做血气分析,以便 了解病人的呼吸功能是否得到改善。 7、准确、及时填写重症护理记录单,如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呼吸机参数调整 情况等。 8、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湿化器的湿化效果,及时为病人清除气道及口鼻腔的 分泌物。 9、呼吸机若出现报警,应立即正确判断警报原因,及时处理,解除警报,恢复 呼吸机正常工作。 (1)“气道压力过低”报警:通气环路断开或漏气,应检查环路有无脱落。(2)“气道压力过高”报警:病人自主呼吸与呼吸机辅助对抗,病人有呛咳或气道梗阻,应及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或调节呼吸机参数模式,或对病人适当镇静。 10、床旁常规备简易呼吸器,以备停电、呼吸机故障等紧急情况下使用。 11、呼吸机模式及参数的调整应经医生同意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护士不可随意调整呼吸机参数。 12、床头抬高30°,防止误吸,做好基础护理,如口腔、尿路及皮肤护理,防止出现口腔炎、尿路感染及压疮。 13、加强与病人的交流沟通。

俯卧位通气护理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俯卧位通气护理 1、注意保证病人的安全:在改变体位前先观察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选择最适当的翻身方法,确保有足够的护理人员,保护好病人。适当给予镇静,从而减少耗氧量,防止病人因焦虑、紧张、挣扎导致受伤或导管脱管,转换体位前后给予吸纯氧2min-5min. 2、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护理人员要充分吸出病人气管内的痰液或分泌物,因为在实施俯卧位后在给病人吸痰时会很不方面,但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可以给予病人叩背护理,从而有利于痰液排出。 3、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密切观察病人HR、BP、RR、SPO2等。定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节。密切观察病人意识及瞳孔对光反射情况,如果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转换俯卧位后头下垫凹形枕,使颜面部悬空,可避免人工气道的受压,密切观察病人呼吸管道情况。 4、保持管路通畅:在实施俯卧位通气时会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为在俯卧位开始转换体位前要先夹闭各个管路,防止反流,但转换体位后在及时放开各管路,保持通畅,整个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病人,防止病人因躁动等原因拔管。 5、要与病人或家属做好沟通解释。 重症医学科

2018年3月10日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心电图操作流程(课件)

心电图操作流程 心电图机 使用说明: 1、正确连接导联: 右上肢(红色)、左上肢(黄色)、左下肢(绿色)、右下肢(黑色) V1: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右缘第4肋间。--红色 V2: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黄色 V3:探查电极放在V2与V4连线的中点。-----绿色 V4:探查电极放在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棕色 V5:探查电极放在左腋前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黑色 V6:探查电极放在左腋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紫色 2、按ON键以接通电源。 3、按START键自动走纸。 4、走纸结束后按STOP键。

5、按OFF键切断电源。 6、在心电图上表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日期、时间。 7、整理导联线。 心电图机的几个常用标示及意义 1。MODE键:调节相关程序,需要一加长导联时一直按下此键。 2.SENSITIVITY:电压增值键一般用一个标准电压,(已定好无特殊情况不要再调) 3.LEAD:使之由“TEST"向“I"导“Ⅱ”联转换.4.RESET:若基线漂移时按此键。 5.按动定标键“lmV",使电压随着定标键的按动而作相应的摆动。 6。CHARGE:充电键,当打开屏幕电池标示闪烁时,应该充电.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电除颤操作流程 (一)评估 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心电图状态以及是否有室颤波。 (二)操作前准备 1。除颤机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抢救物

品、导电糊、电极片、治疗碗内放纱布5块、摆放有序。 2.暴露胸部,清洁监护导联部位皮肤,按电极片,连接导联线。 3.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观察显 “设备完好,电量充足,连线正常;电极板完好" 。 4.报告心律“病人出现室颤,需紧急除颤”;(准备时间不超过30秒钟)。 (三)操作 1.将病人摆放为复苏体位,迅速擦干患者皮肤。 2。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

心电图机操作规程与使用方法

心电图机操作规程与使用方法 一、目的要求 1. 熟悉心电图机的原理及分类 2. 掌握心电图机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1?标准导联 I:为接连左、右臂的电位差,将左臂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右臂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即1=左臂(+ )T右臂(一)。 n:为连接左腿和右臂的电位差,将左腿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右臂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即n=左腿(+)T右腿(一)。 川:为连接左退和左臂的电位差,将左腿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左臂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即卩川=左腿(+ )T左臂(―)。 电极安放位置:右手腕---红色,左手腕----黄色,左脚腕--绿色,右脚腕---黑色 2.加压单极肢导联 aVR :即加压单极右臂导联,探查电极置于右臂,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无效电极置于左臂与左腿相连的中心电站上,再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 aVL :即加压单极左臂导联,探查电极置于左臂,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无效电极置于右臂与左腿相连的中心电站上,再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 aVF :即加压单极左腿导联,探查电极置于左腿,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无效电极置于右臂与左臂相连的中心电站上,再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 3?单极导联 VI: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右缘第4肋间。--红色 V2: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黄色 V3:探查电极放在V 2与V 4连线的中点。-----绿色 V4:探查电极放在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棕色 V5:探查电极放在左腋前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 --------- 黑色 V6:探查电极放在左腋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 紫色 三、实验步骤 1 ?电源开关置于“ON。 2 .电源开关置于“ AC(交流),'此时“ LINE” “T ST” “ PAPERSPEED (25mm/s)“ SENSITIVITY (l)” “ STOF” 晶体灯发出亮光。 3 ?调节基线控制旅钮应能改变描笔的位置,使之停在纪录纸中央附近。 4. 按动“CHECK键,此时“ STO”灯灭,“CHECK灯亮。 5. 按动定标键“ ImV,”使描笔随着定标键的按动而作相应的摆动。 6. 按“ START,此时“CHECK灯灭,“ START灯亮,记录纸按25mm/s速度走动。

无创呼吸机护理常规

无创呼吸机护理常规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病情评估:评估患者呼吸衰竭的类型和程度,评估使用机械通气的种类及方式,患者意识和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原发病的治疗情况,异常检查及化验结果,评估既往史以及全身有无并发症等。评估患者的饮食,二便以及睡眠。 2、呼吸机使用评估:评估使用呼吸机的情况以及呼吸机的模式、参数 3、安全评估:评估患者有无躁动、年龄、精神状况、活动和自理能力。评估各种管路固定情况以及有无拔管倾向等。 4、皮肤评估:评估患者营养、卧位及活动能力、水肿程度等。 5、疾病认识:评估患者以及家属对疾病以及机械通气的认知程度,对治疗疾病和使用机械通气的配合程度。 6、心理评估: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 二护理要点 1、机械通气治疗前的准备:(1)仪器准备: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呼吸机,备好消毒完好、功能完好的呼吸机并连接好电源、空气和氧气接头。备好吸引装置,检查负压 (2) 心理沟通:做好必要的解释、沟通,使患者了解无创呼吸机治疗的重要性,向患者讲解呼吸机治疗时的不适及配合方法。 2、床旁监测;(1)是否与呼吸同步,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类型及两侧呼吸运动的对称性,有无啰音。(2)心率血压:心率增快,

心律失常提示有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机械通气开始20—30分钟可出现轻度血压下降,如血压明显下降或持续下降伴心率增快,应及时通知医生。(3)意识:观察意识障碍程度有无减轻,若烦躁不安,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同步,多为通气不足。(4)体温:每日测体温4次,发热常提示感染。(5)皮肤、粘膜及周围循环情况:观察皮肤的色泽、弹性、温度以及完整性的变化,每1—2小时更换体位,及时发现压疮,给予处理。禁饮食者每日行口腔护理。(6)出入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尤其是每小时尿量的变化(7)仔细观察痰液的色、质、量,及时留取标本送检,为治疗提供依据。 3、实验室监测:遵医嘱每日监测血气分析,掌握异常化验指标。 4、气道护理;(1)加强呼吸道的湿化:使用加湿器经气道湿化,及时加入灭菌注射用水,保证水位并及时倾倒积水,以免影响通气治疗。(2)适当补充水分:根据病情适当补充水分。(3)环境:维持适宜的室温(18—20度)与湿度(50%--60%),以便充分发挥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4)保证气道通畅:在停用呼吸机间歇期加强雾化吸入,指导适量饮水,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给予机械吸引,保证气道通畅。(5)管路的护理:妥善固定面罩,防止面罩与呼吸机管路滑脱,使用面罩时,选择减压贴等措施防止头面部皮肤压迫与受损,定期消毒面罩和管路。(6)体位:保证床头抬高30度,防止VAP的发生。 5、用药护理:准确按时给药,治疗原发病,观察药物作用以及不良反应。

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的方法及护理 一方法 1 病人,物品准备 2位置于分工:第一人位于呼吸机床头,负责呼吸机管道的妥善固定、头部安置和发出口令; 第二人位于床头左侧,负责监护仪导联线,保留胃管; 第三人位于左侧床尾,负责保留导尿、股静脉置管、输液管道; 第四人位于右侧床头,负责颈内静脉置管,该侧的胸腔闭式引流或腹腔引流; 第五人位于右侧床尾,负责骨牵引等。人员分配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身上的管路确定情况。 3、操作步骤:第一人发出口令,其余四人同时将患者托起,先移向床的一侧,然后将患者转为侧卧,再将患者双肩部、胸部、髂骨、膝部、小腿部及骨隆突处垫上柔软的敷料,并使患者的腹部不接触到床垫,敷料需要1-2小时更换。 4、翻身后处理:把头部垫高20-30°左右,头下垫软枕,也可垫马蹄形枕,使颜面部悬空,可避免气管插管的受压。患者的双手可平行置于身体两侧或头顶两侧。将心电电极及导线安置于背部,放置位置与仰卧位时一致。 二护理 1、注意保证病人的安全:在改变体位前先观察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

选择最适当的翻身方法,确保有足够的护理人员,保护好病人。适当给予镇静,从而减少耗氧量,防止病人因焦虑、紧张、挣扎导致受伤或导管脱管,转换体位前后给予吸纯氧2min-5min. 2、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护理人员要充分吸出病人气管内的痰液或分泌物,因为在实施俯卧位后在给病人吸痰时会很不方面,但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可以给予病人叩背护理,从而有利于痰液排出。 3、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密切观察病人HR、BP、RR、SPO2等。定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节。密切观察病人意识及瞳孔对光反射情况,如果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转换俯卧位后使病人头偏向一侧并用头圈固定,可以更加直观观察病人呼吸管道情况。 4、保持管路通畅:在实施俯卧位通气时会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为在俯卧位开始转换体位前要先夹闭各个管路,防止反流,但转换体位后在及时放开各管路,保持通畅,整个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病人,防止病人因躁动等原因拔管。 5、要与病人或家属做好沟通解释。

上呼吸机病人的护理

上呼吸机病人的护理措施: 1、做好病情监测 2、做好气道护理 3、预防感染及受伤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营养状况,准确记录出入量,按时完成补 液计划,注意尿比重和电解质的变化。 5、心理社会支持 上呼吸机病人的病情监测 目的:了解机械通气的效果,预防并及时发现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监测内容: 1、呼吸:有无自主呼吸 与呼吸机是否同步, 呼吸频率、 节律、 幅度、 类型 两侧呼吸运动的对称性 呼吸音性质 有无罗音 2、HR、血压: 3、意识: 4、体温:感染?中枢性高热? 5、皮肤粘膜及周围循环状况 6、检查腹部胀气及肠鸣音情况:气管插管气囊漏气可引起腹胀,肠鸣音 减弱应警惕低钾血症 7、出入量,粪便外观 8、ART:评价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最直接最正确指标 9、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氧 气道护理 1、加强呼吸道湿化:呼吸机湿化装置;气管内直接滴注盐水或蒸馏水, 每次不超过3-5毫升,每日湿化量400-500毫升,以患者分泌物稀薄 痰液易吸出为目标。(观察证明:使用生理盐水不仅不能稀释痰液,而 且还会造成细支气管阻塞和感染。)湿化温度为气道口气体温度 30-37°C,所以湿化器内水温50°左右 2、按需吸痰或定时吸痰;安全吸痰: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吸痰时间不超

过15S,每次抽吸间隔时间在三分钟以上,等Spo2S上升后再吸。吸痰管外径小于气管内导管内径1/2,长度40-50厘米,压力 0.03-0.053MPA,不大于6.6Kpa(50mmHg)。严重缺氧者在吸痰前应适 当增加FiO2和通气量。 预防感染: 1、加强气道湿化 2、按需或定时吸痰,安全吸痰 3、妥善固定,防止人工气道移位、脱出、阻塞 4、气管套囊充气适当,气囊压力不超过2.0kpa(15mmHg),因为成人气管 粘膜毛细血管V端压力2.4kpa,压力过高,可阻断血流,引起缺血,溃疡,甚至导致日后的气道狭窄。 5、注意痰液外观,及时做痰培养药敏实验 6、定时翻身和胸部叩击,防止压疮,促进痰液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肺部感染 7、防止胃管脱出,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8、做好口腔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真菌等感染 9、保护昏迷病人眼睛,防止角膜干燥、溃疡 10、保持尿道通畅,做好会阴抹洗,预防并观察尿路感染 11、有条件的每天更换呼吸管道,湿化器等物品,最长不宜超过3天 12、做好病室的空气和地面消毒 13、限制探视人数,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后要认真洗手以避免交叉感染。 14、 15、(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16、

呼吸机的护理常规

无创呼吸机的护理常规 无创通气首要的关键问题还是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要向其做好解释工作.绝大一部分患者是不能配合,也一时是无法接受的,在必要时我们还是的上好约束带,做好相应护理.上机时要从小的压力开始,尽量让病人有 一个适应的过程,瞩其闭口呼吸,教会病人如何与呼吸机同步呼吸,很多病人不能很好的配合常导致的结果就是腹胀,可以予胃肠减压或肛管排气.而上无创最重要的是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严防痰 窒息,要加强呼吸机的加温湿化工作,做好相应的管路护理,加强翻身拍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一定要保持气道的通畅.复查ABG调节呼吸机参数及必要是做对症处理. 无创通气患者的护理 1.做好健康宣教。清醒患者每次进行无创通气时要进行解释,解除病人的恐惧感,同时指导患者与机器同步呼吸,在使用过程中呼吸道分泌物可拿开口鼻罩吐出,使用鼻罩时闭嘴防漏气,进食饮水时小心呛咳。随时检查呼吸机是否处于正常、面罩是否漏气,随时询问患者是否有腹胀、胀气,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各种异常情况。 2.擦痰或者需要卸下面罩操作时的具体操作如下:关闭开关,解开一侧固定带,打开开关,检查面罩是否漏气,呼吸机是否正常工作,观察SpO2变化。 3.根据病情调节呼吸机参数。 4.使用时注意观察,缺氧症状有否改善等。同时注意不良反应。1)胃肠道胀气,吸气压力大于25厘米水柱易出现;2)有无出现呕吐,误吸;3)罩压迫鼻樑适当调整固定带松紧;4)观察潮气量。口鼻罩.鼻罩有无漏气;5)口咽干燥适当加温及湿化;6)上呼吸道阻塞.肥胖.颈短病人可置病人于侧卧位。 5.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达不到治疗效果或无效时,注意病情是否加重,对病人宣教措施有无落实,机器使用参数调节是否合理。无创呼吸机在ICU应用通过医护人员严密观察,及时根据病人病情进行参数调节,治疗达到满意效果。 气管切开护理 (一)术后护理 1、将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21℃,湿度保持在60%,气管套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室内经常洒水,或应用湿器,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2、手术之初患者一般取侧卧位,以利于气管内分泌物排出。但要经常转动体位,防止褥疮并使肺各部分呼吸运动不致停滞。 3、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某些物品应置床头。同号气管套管,气管扩张器,外科手术剪,止血钳,换药用具与敷料,生理盐水和饱和重碳酸钠液,导尿包、吸引器,氧化气筒,呼吸机,手电筒等都应备齐,并妥为存放,以备急需。 4、谨防气管导管引起阻塞:阻塞原因一是气囊滑脱堵塞,二是分泌物粘结成痂阻塞,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病人烦躁不安,应立即将套管气囊一起取出检查。为预防气囊滑脱,应注意将气囊扎牢固,将线头引出气管切开伤口处,并经常牵扯检查是否牢固,及时清除结痂。另外,在换导管清洗消毒时,防止将棉球纱条遗留在导管内。 5、及时吸痰: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随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观察。 6、充分湿化:气管切开的病人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常采用下列方法湿化: (1)间歇湿化,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2万单位,每次吸痰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也可间断使用蒸气吸入器、雾化器做湿化; (2)持续湿化法,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头皮针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6滴,每昼夜不

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患者的意识状况、生命体征、呼吸状况、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2、呼吸机的连接方式、呼吸机的型号、通气模式及参数选择。 3、患者的配合情况、有无人机对抗。 4、呼吸机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 5、人工气道的状况。 二、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包括患者意识状态、患者自主呼吸的频率、节律与呼吸机是否同步、生命体征及胸廓活动度、皮肤紫绀及四肢循环情况。 2、体位:床头抬高 30-45 度。 3、血气监测:使用呼吸机前后 30 分钟或调整呼吸机模式参数后 30 分钟均需监测血气指标。 4、心理护理:使用呼吸机要取得患者的配合,对躁动患者适当约束,必要时使用镇静药物。 5、人工气道管理 (1)气管插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出。 (2)气囊充气要适量,气囊压力维持在 25-30cmH20,每班观察。 (3)气道要适当进行湿化,预防管道堵塞。 (4)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成人吸痰负压

100-120mmHg。 (5)气管切开的伤口敷料每 6 小时更换一次,带内套芯的导管6 小时清洗消毒。 6、保证呼吸机管道通畅,避免扭曲及打折。集水杯处于最低位,及时倾倒冷凝水。人工鼻及螺纹接头有污染及时更换。长期使用呼吸机患者每周更换 2 次呼吸机管道。 7、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呼吸机使用完后,机器表面清洁消毒,管路及湿化器送供应室消毒。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8、营养支持: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及早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9、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炼,协助完成床上活动,争取尽早脱机拔管。 三、健康指导要点 1、使用呼吸机的目的,指导患者与呼吸机同步。 2、呼吸训练及床上活动方法。 四、注意事项 1、使用呼吸机前完成机器自检,启动声光报警。 2、严格无菌操作,物品专人专用。 3、冷凝水及时倾倒。 4、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 2 次。

心电图机的使用流程

心电图机的使用流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心电图机的使用流程 一、开机前准备 1. 电源连接:使用交流电(220V)或可以使用本机内安装的充电电池。 2. 检查记录纸是否充足。 3. 检查周围环境舒适,温湿度适宜,周围环境中无X光机、超声波装置或其他 电器设备等产生干扰。 4. 导联的连接将随机附件的导联线接到机器导联插座。 5. 电极安装 电极的安装是能否记录准确的心电图的重要一环,请注意确保电极接触良好。将电极连接病人时,务必使电源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1)四肢电极连接 电极应装于两手脚的柔软皮肤上。先用酒精清洗电极安装部位的皮肤。 然后在清洗后的皮肤上涂少量的导电膏。 (右手臂—R—红色;左手臂—L—黄;右脚—RF—黑;左脚—F—绿)(2)胸部电极安装 胸电极安装部位如下: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隙。(红)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隙。(黄) V3:V2与V4之间。(绿) V4:左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处。(棕) 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平面。(黑)

V6:左腋中线与V4同一平面。(紫) 用酒精清洗安装电极部位的胸部皮肤上,将导电膏涂在该部位大约25mm直径的范围和胸电极吸碗的边缘上,按压胸电极的吸球,将胸 电极吸着于V1~V6位置。 (3)被检查者的手脚等露出部分不可碰到床的金属部分,以免出现交流干扰。 二、操作顺序 1. 自动记录方式 (1)开机:打开左侧电源开关,然后按面板“ON/OFF”键,液晶显示屏显示整机工作状态及预设的导联波形。 (2)逐一按“MODE”键,选择自动记录模式,显示屏有相应的“自动1、自动2、自动3、自动4”字样显示。 (3)按“START/STOP”键开始描记,描记后自动停止。 (4)自动做图中,若需延长某导联记录时间,可按住“○”键直到不需记录为止。 (5)关机按“ON/OFF”键,液晶显示屏中信号消失后,关闭左侧主电源。 2.手动记录方式 (1)开机后按“MODE”键,使液晶显示为“手动”字样,即选择了手动记录模式; (2)按“LEAD”键,进行导联切换。选择希望开始记录的导联; (3)按“START/STOP”键开始描记; (4)描记过程中,按“LEAD”键切换导联; (5)中断描记时按“START/STOP”键,停止走纸;

心电监护操作流程

心电监护操作流程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心电监护操作流程 一、操作程序: 1、物品准备:心电监护仪、心电、血压、血氧插件连接导线、电极片、配套血压袖 带、血氧探头。 2、监测前向患者说明监测的意义,以便消除患者的顾虑,取得患者合作。让患者取平 卧位或半卧位。 3、程序:接电源→开机→安装连接模块→安放电极→连接患者→选择患者类别(成人/ 小儿)→选择导联→调整波幅→选择监护频带(自动/手动/起搏)→调节报警范围→调节报警音量→绑血压袖带→整理用物。 二、电极的安放: 五导线:1、右上(RA):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2、右下(RL):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3、中间(C):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4、左上(LA):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5、左下(LL):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三导线:黄色—正极红色—负极黑色—接地电极 综合Ⅰ导联:正极置于左锁骨中点下缘,负极在右锁骨中点下缘,地线置于右侧胸大肌下方。其波形类似标准Ⅰ导联,QRS波的振幅较小。 综合Ⅱ导联:正极置于左腋前线第4-6肋间,负极在右锁骨中点下缘,地线置于右侧胸大肌下方。心电图波形与V5导联相似,波幅较大。 综合Ⅲ导联:正极置于左锁骨中线肋弓下缘,负极置于左锁骨中线中点下部,地线置于右侧胸大肌下方。心电图波形似于标准Ⅲ导联。

三、监护电极常见故障: 1、肌电干扰:患者因紧张、寒冷引起的肌肉颤抖可造成肌电干扰,尤其当电极安放在 胸壁肌肉较多的部位时易出现。 2、基线漂移:可能原因为电极固定不良,患者活动或受呼吸的干扰。 3、严重的交流电干扰:常见原因为电极脱落、导线断裂、导电糊干涸及电热毯等机器 的干扰等。心电图特点为基线上出现有规律、每秒50-60次的纤细波形。 4、心电波形振幅低:可能为正负电极间距太近或两个电极之一正好放在心肌梗死部位 的体表投影区。 四、注意事项: 1、放置电极前,应清洁局部皮肤,必要时刮去体毛。避开电除颤及做常规心前区导联 心电图的位置。 2、注意患者的保暖,定期观察患者粘贴电极片处的皮肤,监护时间超过72小时要更换 电极位置,防止皮肤损伤。 3、应选择最佳的监护导联放置部位,QRS波的振幅>,以能触发心率计数。如有心房的 电活动,要选择P波清晰的导联,通常是Ⅱ导联。 4、监护仪上设有报警电路,监测时应正确设置上限及下限,当心率超过预设的警界线 时,及时启动报警系统。 5、若需分析ST段异常或更详细地观察心电图变化,应做常规导联的心电图。 6、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注意避免各种干扰所致的伪差。对躁动患者,应当固定好电 极和导线,避免电极脱落以及导线打折缠绕。 7、按不同年龄选择袖带的型号,按标准位置固定袖带,监测血压前,先选择好成人档 或小儿档,再将袖带内残余气体放干净,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心电图机操作规程与使用方法

心电图机操作与使用方法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心电图机的原理及分类 2.掌握心电图机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1.标准导联 Ⅰ:为接连左、右臂的电位差,将左臂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右臂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即Ⅰ=左臂(+)→右臂(-)。 Ⅱ:为连接左腿和右臂的电位差,将左腿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右臂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即Ⅱ=左腿(+)→右腿(-)。 Ⅲ:为连接左退和左臂的电位差,将左腿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左臂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即Ⅲ=左腿(+)→左臂(-)。 电极安放位置:右手腕---红色,左手腕----黄色,左脚腕--绿色,右脚腕---黑色 2.加压单极肢导联 aVR:即加压单极右臂导联,探查电极置于右臂,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无效电极置于左臂与左腿相连的中心电站上,再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 aVL:即加压单极左臂导联,探查电极置于左臂,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无效电极置于右臂与左腿相连的中心电站上,再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 aVF:即加压单极左腿导联,探查电极置于左腿,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无效电极置于右臂与左臂相连的中心电站上,再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 3.单极导联 V1: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右缘第4肋间。--红色 V2: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黄色 V3:探查电极放在V2 与V4连线的中点。-----绿色 V4:探查电极放在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棕色 V5:探查电极放在左腋前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黑色 V6:探查电极放在左腋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紫色 三、实验步骤 1.电源开关置于“ON”。 2.电源开关置于“AC(交流),’,此时“LINE”“T E ST”“PAPER SPEED(25mm/s)”“SENSITIVITY(l)”“STOP”,晶体灯发出亮光。 3.调节基线控制旅钮应能改变描笔的位置,使之停在纪录纸中央附近。 4.按动“CHECK”键,此时“STO P”灯灭,“CHECK”灯亮。 5.按动定标键“ lmV”,使描笔随着定标键的按动而作相应的摆动。 6.按“START”,此时“CHECK”灯灭,“START”灯亮,记录纸按25mm/s速度走动。 7.继续按动定标键,在走动的纪录纸上可看到一清晰的定标方波,其振幅应是10mm。

有创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有创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目前病情、生命体征、意识与精神状态,缺氧的表现程度与原因;评估局部情况,包括口唇、鼻尖、耳廓、甲床等皮肤粘膜颜色、发绀程度;评估呼吸时有无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三凹征”;评估呼吸的频率、节律和深浅度变化。 2、评估呼吸机性能,使用前用模拟肺检测呼吸机的性能是否良好,评估供氧、负压装置、抢救车、抢救药物是否齐全。 3、评估环境是否清洁,有无烟火、易燃品等。 [护理措施] 1、向患者说明使用呼吸机的必要性以取得合作。 2、将呼吸机与患者连接。根据病情调节呼吸机的参数及模式,锁定操作按钮并做好记录。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掌握呼吸机监测的各项指标和血气分析结果,了解缺氧的改善情况,合理调整呼吸机参数。 4、评估呼吸机的运行状态,了解常见的报警及其原因,及时报告及处理。 (1)每分钟通气量报警 1)上限报警:常表现为病情变化,呼吸频率增加、患者躁动、过度换气所致。2)下限报警:常见于呼吸机和患者之间的管路松脱或湿化器加水后松动漏气、气管套管上的气囊破裂或囊内充气不足导致气管套管与气管壁之间漏气。还可见于患者憋气,使用辅助呼吸模式时患者呼吸量不足等原因。 (2)气道压力报警 1)上限报警:见于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呼吸道痉挛、气管插管位置不当、螺纹管扭曲,患者咳嗽或体位改变、气管或肺塌陷、气胸等。 2)下限报警:见于螺纹管与患者断开、螺纹管漏气等。 (3)氧浓度报警:常见于氧气供应故障,氧电池不足。 (4)电源报警:断电。迅速接人工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专人守护,并迅速与配电室联系,产找断电原因,以便迅速恢复电源。 5、做好患者脱机的护理 1)遵医嘱试脱机,连接氧气吸入。 2)询问患者的感觉,有无气促、憋气和呼吸困难,观察口唇有无发绀并记录。3)密切观察呼吸、心率、心律、血压,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专人守护。4)拔管前注意保护气管插管,防止脱管,以备患者病情变化时接用呼吸机。

机械通气的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的护理常规 一.机械通气前的准备 1.患者的准备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机械通气、选择有创或无创通气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护士应该配合医师做好通气治疗的油光准备工作。 2.呼吸机的准备呼吸机平时应有专人维护,随时处于备用状态。临床上一般按照以下步骤准备呼吸机:(1)呼吸机使用前要安装妥当,将湿化器安装在湿化器座驾上,有些湿化器储水罐中需要置入过滤纸,然后再加无菌注射用水(或蒸馏水)之上下限刻度之间,注意勿加入生理盐水,以免氯化钠结晶析出,沉积粘附于气管、支气管壁上,影响气管,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纤毛运动,不利于痰液排除。(2)接好呼吸机处外部管道和模拟肺,呼吸机管道按照送气、呼吸的顺序连接好并温度传感器和呼吸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探头。根据病情和体重选择通气模式及设定需要的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通气频率、FiO2、I/E等参数。一般可以首先给予控制/同步通气模式。(4)色核定各报警限,检查气源压力、电源电压是否符合要求接通气源和电源,通电试机,观察机器有无故障,管道有无漏气,参数是否根据需要设置,参数显示是否准确,设置参数和显示参数是否一致,是否稳定等。(5)检查各种报警设置,如压力上,下限报警,潮气量、分钟通气量、窒息报警器和触发灵敏度等实际值与设置值是否一致。呼吸机开机运行后,可由其带模拟肺运行,如运行正常,人工气道建立后即可连接使用。 二、机械通气期间的检测及护理 1、心理护理 对呼吸机治疗神志清醒到得患者应认真做好心理护理,护士耐心细致的解释以及语言上的精神安慰能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 2、一般护理 (1)皮肤的护理机械通气患者,由于病情危重、营养不足、末梢循环差、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原因,容易发生褥疮。应使用气垫床、经常翻身变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加强营养,增强患者的抵抗力。 (2)眼睛护理昏迷患者为防止眼球干燥及角膜溃烂,可滴氯霉素眼药水或涂四环素眼膏,再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眼睛。 (3)口腔护理机械通气患者,每日应用生理盐水或漱口水空腔护理2-3次,或根据口腔PH值选择漱口液。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应有两人进行口腔护理,注意防止气管导管脱出。 3、机械通气的监测护理 (1)神经系统的监测神志变化包括深昏迷、浅昏迷、嗜睡、谵妄、躁动、淡漠、清醒等,她们的变化时病情变化的反映。护理观察内容包括瞳孔的大小、直接及简介对光反射、各种感觉反射、神经反射、运动状态等监测。 (2)呼吸系统的监测监测内容包括观察呼吸频率与节律,胸廓的起伏情况,胸部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是否有哮鸣音,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的协调情况等。 (3)循环功能的监测主要观察记录血压的高低及脉压差的大小、心率、心律及监护心电图的变化、末梢循环的变化等。 (4)体温皮肤的监测体温升高可能有感染,体温下降,皮肤苍白湿冷表示有休克的表现。口唇、甲床青紫提示低压血症、末梢循环不良。 (5)肾功能的监测监护记录每小时尿量及尿比重、总出入量的对比、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状态等。 (6)PaO2、SpO2的监测动脉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低氧血症及低氧血症是否纠正的主要临床试验指标。SpO2一般可以在患者上机后立即观察到其变化情况。当患者接受呼吸机治疗后半小时左右即可进行动脉血氧分析,如低氧血症已被纠正,即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9369258.html,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现状 作者:杨万琴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8期 【关键词】俯卧位通气;护理;现状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8-0203-02 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是指在实施机械通气时,把患者置于俯卧式体位,可以降低跨膜压压力梯度,增加肺泡通气,改善通气血流比值,显著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氧合,作为肺保护通气策略的一种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已在重症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常规应用[1]。但患者俯卧位通气的操作及护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规范操作流程,规避风险,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成为医疗及护理的难题,需要护理人员制定规范化的俯卧位通气流程,加强患者的病情监测,并结合患者病情变化给予科学和合理的护理干预,对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预防,才能使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效果得以充分的发挥。目前,国内外护理同仁对此研究较多,现将俯卧位通气的护理综述如下: 1;俯卧位通气前准备: 1.1 意识状态的评估:清醒患者,要向其解释目的并获得配合;躁动患者给予适当镇静,以镇静效果好又容易被唤醒、能回答简单的问题或完成简单的指令性动作,且能维持正常的睡眠苏醒周期为目标,评分在3~4分[2]。 1.2生命体征的评估:张秀义等[3]通过对220例使用呼吸机患者不同卧位时生命体征的变 化的研究发现,俯卧位通气1 h 后心率略高于仰卧位组;董晨艳等[4]对5例主动脉夹层术后早期实施俯卧位通气的护理监护过程中发现,血压略有降低,但未给予特殊处理,数分钟后回归到之前水平或略高5-15mmHg,而HR、CVP 无明显变化,且无心律失常的发生。由于患者病情较重,体位发生变化,生命体征随之变化,需要充分评估。 1.3 俯卧位受压的部位皮肤评估:俯卧位主要的受压部位有足尖,膝关节,会阴部,乳房,肩部,面部,耳部,应提前准备好软枕、U型枕,或在骨突出皮肤上贴保护性辅料[5]。 1.4 人员安排:患者变换体位之前应先合理安排人员,但国内关于PPV的操作流程研究很少。林菁等[1]通过临床研究制定的俯卧位通气规范化流程指出,完成俯卧位体位变换至少需要6位医护人员共同完成,需人力较多;而窦丽雯等[6]总结出的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新方法为两次更换床单法,只需3个人,解决了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并且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医生能全面的对患者进行观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而且做到了省时、省力,解决了俯卧位通气人力安排的问题,值得在临床推广。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1、将消毒备用的呼吸机管路、接头、湿化器等用物与呼吸机正确相连。 2、连接呼吸机气源及电源,将模肺和呼吸机管路正确连接,开机运转,以确认 呼吸机工作性能及运转情况有无异常。 3、病人意识清楚的,应向其解释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取得配合。 4、根据病人的病情、体重、性别设定呼吸机模式及参数,开启必要的警报并调 节警报参数上下限,打开湿化器。 5、使用呼吸机后应严密观察病人的通气或换气功能是否得到改善,监测生命体 征及氧饱和度的变化,并注意听诊肺部呼吸音。 6、使用呼吸机或呼吸机参数有较大调整,都应在30分钟后做血气分析,以便 了解病人的呼吸功能是否得到改善。 7、准确、及时填写重症护理记录单,如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呼吸机参数调整 情况等。 8、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湿化器的湿化效果,及时为病人清除气道及口鼻腔的 分泌物。 9、呼吸机若出现报警,应立即正确判断警报原因,及时处理,解除警报,恢复 呼吸机正常工作。 (1)“气道压力过低”报警:通气环路断开或漏气,应检查环路有无脱落。(2)“气道压力过高”报警:病人自主呼吸与呼吸机辅助对抗,病人有呛咳或气道梗阻,应及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或调节呼吸机参数模式,或对病人适当镇静。

10、床旁常规备简易呼吸器,以备停电、呼吸机故障等紧急情况下使用。 11、呼吸机模式及参数的调整应经医生同意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护士不可随意调整呼吸机参数。 12、床头抬高30°,防止误吸,做好基础护理,如口腔、尿路及皮肤护理,防止出现口腔炎、尿路感染及压疮。 13、加强与病人的交流沟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