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成语意思及出处

成语意思及出处

成语意思及出处
成语意思及出处

爱屋及乌:出处汉·伏胜《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因为爱一处房子,也爱那房顶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爱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说明一个

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关爱到了一种盲目热衷的程度。用法:作谓语、定语、

宾语;形容过分偏爱。

按图索骥: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梅福传》,后引用为成语。释义为“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

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寓意为:在学习和工作中,不能

死背教条,生搬硬套,否则会闹出笑话,招致损失;应当在实践中验证前人流传

下来的书本知识并加以发展,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拔苗助长: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苗:禾苗;助:帮助长:成长。把禾苗拔起一点,来帮助它成长。比喻违反自然规律发展的客观规

律,急于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也做“揠苗助长”

百发百中:出处《战国策·西周策》:“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以善息。”形容射术高明,百不失一。比喻料事和打算极有把握。

半途而废:出自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本义为路走到一半停了下来,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含贬义。

杯弓蛇影:出自应劭《风俗通义·怪神第九》,应郴请杜宣饮酒,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杜宣以为杯中有蛇,疑心中蛇毒而生病。后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

扰。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比喻不冒危险,就不能成事。今也用来比喻不经历最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

不为五斗米折腰:出自《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主要描述周瑜为陷害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用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

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草木皆兵: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乘风破浪::出自沈约撰《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指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出尔反尔: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下》。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

现多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说

话不算数。

出奇制胜:出自《史记田单列传》,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春风得意:出自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春风:春天和煦的风;得意:称心如意。和暖的春风很适合人的心意。后形容人处境顺利,做

事如意,事业有成。

唇亡齿寒: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大义灭亲: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呆若木鸡:出自:庄周《庄子·达生》宛如木头做的鸡一样。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是一个贬义词。

道不拾遗:出自《战国策·秦策一》:“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诸侯畏惧。”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倒行逆施:出处《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得过且过:出自《南村辍耕录》得:能够;且:姑且。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

颠倒黑白: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东山再起:出处《晋书·谢安传》,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东施效颦:出自:《庄子·天运》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对牛弹琴:出自南朝的僧祐所写的《弘明集》中的故事,对着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也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

看对象。

多多益善: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益:更加,多;善:好。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又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之意。【歇后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呆子看财;

曹操的人马。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背着。荆:荆条,古荆刺。请罪:自己犯了错误,主动请求处罚,希望让对方原谅。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

罪。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出自《列子汤问》,形容琴弹得出神入化,精妙无比;也比喻知己或知音。

苟延残喘:出自:宋·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亮自七八月之交,一病垂死,今幸苟存延喘,百念皆已灰灭。”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孤注一掷:出自《宋史·寇准传》。当初王钦若以赌钱为喻,向宋真宗进言,指当时寇准鼓励皇上御驾亲征的行为是孤注一掷,不把皇上的安危当一回事。后来成语流传至今,

指将所有钱全押上赌桌一决输赢,用以比喻倾尽所有力量来搏一胜负。

害群之马:出自《庄子·徐无鬼》。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

汗马功劳:出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汗马:马累了出了汗,比喻征战劳苦。原指在战争中立下的大功劳。现泛指大的功劳。

鸿鹄之志:出处《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鸿鹄:天鹅,比喻有志向,志:志向,比喻远大志向。指人有远大抱负。

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楚策一》。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其它野兽。比喻依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人的人。

画龙点睛:出自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说话或写作时在关键地方简明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画蛇添足:语出《战国策·齐策二》。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应该适可而止。比喻凡事不可多此一举,以致弄巧成拙的道理。

黄粱一梦:出自唐代传奇《枕中记》。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后喻荣华富贵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美好之事物,亦不过顷刻而已,转眼成空;或喻梦寐

以求之欲望落空,常用此语。

讳疾忌医:出自《韩非子·喻老》,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引用:“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意思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

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鸡鸣狗盗: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学雄鸡啼叫,装狗进行盗窃。成语故事源自孟尝君的一个门客“学鸡啼叫,骗开城门”。后多用作贬义,比喻那些既无真才实学,

也无堂皇风度,只不过略有低下本领的人。也指微不足道的本领或偷偷摸摸的行

为。

兼听则明: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江郎才尽:出自《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

人的文采思情衰退。

脚踏实地: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18卷。比喻做事踏实、实事求是、认真、自信不虚浮,不浮躁。

惊弓之鸟: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17·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惶恐不安的人。

也作“伤弓之鸟”。同“惊弦之鸟”。

筋疲力尽:出自:汉·焦延寿《焦氏易林·巽》:“蹇驴不材,骏骥失时,筋劳力尽,罢于沙丘。”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精神疲乏,气力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精卫填海:出处《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

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鞠躬尽瘁: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

死为止。

开天辟地:出自三国吴徐整《三五历纪》。辟:开辟。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

才开始了人类历史。用来指开创人类历史或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常用来形容前

所未有的事业。

刻舟求剑:典故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又名《吕览》)。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墨守成规不懂变通之意。比喻

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滥竽充数: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有时候也

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己水平不够,只是凑个数而已。

狼狈为奸: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诗翁画客狼狈为奸,怨女痴男鸳鸯并命。”是比喻狼和狈勾结起来干坏事。比喻坏人和坏人联手做坏事。

老当益壮: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老:老年;当:应该;益:更加;壮:强壮,雄壮。年纪虽老但志气豪壮。

老马识途:出自《韩非子·说林上》。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乐不思蜀:出自中国典籍《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乐此不疲: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也说“乐此不倦”。

利令智昏:出自司马迁《史记》,常用以比喻被利益蒙蔽了智慧头脑,做出错事。

连篇累牍:出自《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多为贬义)

两败俱伤:出处:宋·汪应辰《文定集·答梁子铺》:“东汉之君子必欲与小人为敌,终于两败俱伤,而国随以亡。”斗争双方都受到损伤,谁也没得到好处。

两袖清风:出处: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现多数比喻

为官清廉、严于律己、不贪赃枉法的人。

令行禁止:出处:《管子·立政》:“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破。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

纪律严明,执行认真。

柳暗花明:出自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原指前面花红柳绿,树木花草繁茂锦盛的景象,之后又比喻绝处之中找到出路,

突然出现的新的好形势。

戮力同心:语出:《左传·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勠力同心,申之以盟誓。”勠力:并力,合力;同心:思想一致,很齐心.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

论功行赏:出处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韩非子·八说》按功劳的大小给予奖赏。

洛阳纸贵: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原指洛阳之纸,一时求多于供,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毛遂自荐:出自中国典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门庭若市:出自《战国策·齐策一》的:“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指门前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迷途知返:出自晋·陈寿的《三国志·魏书·袁术传》:“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返,尚可以免。”迷了路才意识到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

明哲保身:出自《诗·大雅·烝民》,解释: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名正言顺:出处:《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名声、名义,指的是掐正音;顺:通畅。原指发音正确,说话才通畅。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

有道理。

磨杵成针:出自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摩肩接踵:出处《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摩:摩擦。踵:脚后跟。接:碰。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南辕北辙:典出《战国策·魏策四》。指要到南方去,却驾着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鸟尽弓藏:出处: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人一

脚踢开。

怒发冲冠:来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比喻极度愤怒。

呕心沥血:出《新唐书·李贺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

旁若无人: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旁:旁边;若:好像。身旁好像没有人。形容态

度傲慢,自高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

赔了夫人又折兵: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匹夫之勇:出处:《国语·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勇气行事的

行为。

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釜:锅。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

扑朔迷离:出处: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无题诗》:“钩輈格磔浑难语,扑朔迷离两不真。”原指难辨雌雄的兔子,比喻辨认不清男女。后来形容事情错综

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奇货可居: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指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也比喻拿某种专长

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杞人忧天:出处:战国·列子《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忧天:担心天会掉下来。老是怕天塌下来,以至于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比喻

不必要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千钧一发:出处《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

千钧。”千钧重物用一根头发系着,比喻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

前车之签:出处《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汉·刘向《说苑·善说》:“前车覆,后车戒。”鉴:铜镜,引申为教训。前面翻车的教训。比喻把前人或以

前的失败作为借鉴。

前倨后恭: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恭也。’”《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之前傲慢,后来恭敬。

形容对人的态度前后截然不同。

黔驴技穷:出自唐·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驴》。是一个用来比喻有限的一点技能也已经用完了的贬义词,现在多用于讽刺一些虚有其表,外强中干,无德无才的人。

巧夺天工:出自东晋郭璞《葬书》:“微妙在智,触类而长,玄通阴了,巧夺造化。”专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形容技艺十分高超。人工胜于天然。夺:胜过。巧:

精巧。本义: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多指工艺品。

巧取豪夺:出自宋·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巧取:软骗;豪夺:强抢。旧时形容达官

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

请君入瓮:出自唐·张鷟《朝野佥载·周兴》:“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谓兴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比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罄竹难书:出现于《吕氏春秋》:“乱国所生之物,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也。”《汉书·公孙贺传》:“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本意都是“事端繁多,书

不胜书”。指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古人写字用竹简,竹子是制竹简的材料)。

取而代之: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曲高和寡: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乐曲格调越难,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原比喻知音难觅。现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以至于很

少有人能理解或接受。

人杰地灵:出处唐·王勃《滕王阁诗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杰:杰出;

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人人自危: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每个人都感到自身处境危险。指局势或气氛十分紧张。

任人唯贤:【出处】《尚书·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贤:有德有才的人。

唯:只。任用才德兼备的人,而不管他跟自己的关系是否密切(选用人才只考虑

他是否真的有才能,可以胜任这个职位,而不看他的其他方面)。

如火如荼:出自春秋末年中国第一部国别体著作《国语》中的《吴语》。荼:茅草的白花。

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如鱼得水: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如鱼得水比喻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孺子可教:【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孺子是小孩子;教是教诲。小孩

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入木三分:出自唐·张怀瓘《书断》说,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字迹的墨汁透入木板有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语出《镜花缘》第七回:“处士有志未遂,甚为可惜,然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也作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

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

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

三顾茅庐:【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拜访,茅庐:草房;刘备曾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庐拜请诸葛亮

出来辅佐自已打天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三人成虎:出自《战国策·魏策二》,原意指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三令五申:是我国古代军事纪律的简称,它最早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所谓“三令”,一令观敌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听金鼓,视旌旗,以齐其耳目;

三令举斧,以宣其刑赏。所谓“五申”:一申赏罚,以一其心;二申视分合,以一

其途;三申画战阵旌旗;四申夜战听火鼓;五申听令不恭,视之以斧。“三令”与

“五申”的原意是教育将士应该在点阵中或军事行动中明确作战守则。如今,“三令

五申”是再三地向下级命令告诫的含义。

丧心病狂:出自《宋史·范如圭传》: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丧失理智,像发了疯一样,形容言行昏乱残忍、荒谬得到了极点。

生花妙笔: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生花:长出花朵。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或

绘画才能。

世外桃源: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结果自然再无所获!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企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

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熟能生巧:出自《镜花缘》第三一回:“ 九公不必谈了。俗语说的:…熟能生巧。?”巧:巧办法。熟:熟练。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形容非常熟练。

双管齐下:出处: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故事拾遗》:“唐张璪员外画山水松石名重于世。

尤于画松特出意象,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干,势凌风雨,气

傲烟霞。”管:笔;齐:同时。双手执笔同时作画。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

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水落石出:语出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语处《汉晋春秋》。史书原文:“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司马昭安的什么心,连过路的人都知道。泛指人的阴谋

显露无遗,许多人都知道。

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也有同名歌曲。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出处:清·邗上蒙人《风月梦》第十回:“我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贾老爷若是爱厚我,我就不留他,他也不走;若是不爱厚我,我就再留他些,他

也不在这里。”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探囊取物:【出处】《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

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比喻极容易办到的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

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螳螂正想要捕捉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今指人只顾追求眼前的利

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的祸患。

天罗地网:【出处】《大宋宣和遣事》亨集:“才离阴府恓惶难,又值天罗地风灾。”天罗:张在空中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指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圈。比喻对敌

人、逃犯等的严密包围。

痛定思痛:出处唐·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定:停止。指创痛平复或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

痛苦。含有吸取教训,警惕未来的意思。

投笔从戎:【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戎:军队;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

军。指文人从军。

图穷匕见: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图:地图;穷:尽;见:通假字,同“现”。比喻事情发展

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推心置腹: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字面意思: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退避三舍:出自春秋时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收纳了他,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

三舍”。后来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避:回避

难所;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完璧归赵: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受命带宝玉去秦国换15座城池,见秦王没有诚意,便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原文为: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

操,作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都

做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万死不辞: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但有使令,万死不辞!”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死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亡:丢失;牢:牲口圈。羊丢失以后,才修补羊圈。比喻发现问题及

时采取善后措施,以免酿成大错。

望梅止渴: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宋

沈括《梦溪笔谈·讥谑》:“ 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原意是,

人想到可以吃梅子就会不由得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便用空想来

加以安慰。

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秋水》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兴:产生。本意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如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情而力量不够,而感到无可奈何。

围魏救赵:出自《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

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

果。

闻鸡起舞: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

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同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同时比喻意志坚强,有

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

刎颈之交:出自《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出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太祖开宝八年》:“上怒,因按剑谓铉曰:…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

铉皇恐而退。”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

或利益不容许别人侵占。

卧薪尝胆: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尝一尝苦

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

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下笔成章:出处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发言可咏,下笔成篇。”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很快。

笑里藏刀:【出自】:刘昫《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要权,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阴险毒辣。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胸有成竹:成语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已经非常熟练很有把握了。

栩栩如生:出处《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茫茫然周也。”形容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多指人工

制造的艺术品。栩栩:生动活泼的样子;生:活的。

雪中送炭:【出自】: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鼓励。

言过其实:【出处】《三国志·蜀书·马良传》: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实:实际。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则寓言故事,原文为盗钟,后来钟演变成为铃,掩耳盗钟反而不常用了。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原为盗钟掩耳,为一

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

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扬扬得意:出处《史记·管晏列传》:“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叶公好龙:出自汉·刘向《新序·杂事五》。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害怕。

一笔勾销:出处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七:“公取班簿,视不才监司,每见一人姓名,一笔勾之。”把账一笔抹掉。现在常用来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或再也不提

往事。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出自《左传·庄公十年》中的《曹刿论战》,①竭:即为衰竭。

②衰:减弱,衰弱。第一次击鼓士气会大大增加,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会减弱了,第

三次击鼓就没有士气了。主要说的就是气势最初时最旺盛的道理。做事要一气呵

成,还要有信心和毅力,如果接二连三的断断续续,会给你造成负面影响的。

一鸣惊人:出自《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鸣,鸟叫。一

声鸣叫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一网打尽:【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四:“剂待制元瑜既弹苏舜钦,而连坐者甚众,同时俊彦,为之一空。刘见宰相曰:…聊为相公一网打尽。?”比喻一个不漏地

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

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形容说的

话或写的字的价值很高。

因势利导:【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因:循;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

向加以引导。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列子,名寇(又名御寇)。相传是战国时期的道家人物。《列子·汤问》主要的体裁是:神话故事,也可以说是有启示的寓言。

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不退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出处】《战国策·燕策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和“坐山观虎斗”

都有“双方争执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获得好处”的意思;但“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偏重在客观地形容双方相斗让第三者获利;“坐山观虎斗”偏重在形容人

的意愿和行动。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出处:《宋史·岳飞传》记载,岳飞对宗泽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意思是摆好阵势以后出战,这是打仗的常规,但运用

的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指高超的指挥作战的艺术。

债台高筑:出自《汉书·诸侯王表序》注引服虔说:周赧王欠债很多,无法偿还,被债主逼得躲在一座台上。形容欠债很多。

朝三暮四: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中流击楫:出自《晋书·祖逖(tì)传》: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译文:祖逖手敲船桨(中流击揖),向众

人发誓说:“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则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

返!”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终南捷径:出自《新唐书·卢藏用传》记载:卢藏用想入朝作官,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借此得到很大的名声,终于达到了作官的目的。指求名利的最近门路。

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史记·留侯世家》《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药虽然是苦的,但是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忠实的

劝告往往都是不喜欢听的,但是却对行动有好处。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出自〉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于,比。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比喻人生价值的轻重悬

殊。

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

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打败。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

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指空谈理论不能解决问题。

炙手可热:出自唐·杜甫《丽人行》,也出自于生活。“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炙:烤;本语意指手摸上去感到热的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

势盛)使人不敢接近。贬义词。

志在四方:【出处】:“志在四方”由“四方之志”衍变而来。“四方之志”出自秦朝孔鲋编撰的《孔丛子》(记述孔子及其后代言行的一部书)。四方是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作为成语,“四方之志”现在一般都说作“志在四方”,用来形容人们的远大志

向。

逐鹿中原:〖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中原:本来指我国黄河中下游一带,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现

泛指整个中国。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煮豆燃萁: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一首《七步诗》。燃:烧;萁:豆茎。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

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

专心致志:语出《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把心思全部放在上面。比喻做事一心一意,聚精会神。致:尽,极。志:意志。

致志:一心一意。

自惭形秽:出自清·李绿园《歧路灯》七十二回:“绍闻在娄朴面前,不免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后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形秽:

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

自相矛盾:【出处】《韩非子·难一》。矛,长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纵虎归山:出处: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给自己留下祸根。(同放虎归山)。

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情趣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在于与民同乐。后

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比喻别有用心。酒:指表面的意思,酒。意:

心意,意图,在文章中解释为“情趣”。

作壁上观: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壁:壁垒,古时军营四周的围墙。观:旁观。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比喻置身事外,在

旁不协助任何一方。

作法自毙:【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

哉!?”法:法律。毙:死。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泛指自作自受。比喻

自己想出的办法,反而害了自己。

坐山观虎斗:出自《战国策·秦第二》,指坐在山上看老虎相斗。比喻为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两败俱伤的时候,再从中取利。

40个成语解释出处

1、完璧归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2、负荆请罪: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含义: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请求对方的宽恕 3、怒发冲冠: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含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气愤到极点 4、刎颈之交: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含义: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誓同生死的朋友 5、门庭若市:出处:《战国策?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含义: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6、醉翁之意不在酒:出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含义: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7、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出处《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释义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8、摧眉折腰:出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含义:形容低头弯腰,在上官前讨好的样子。 9、风流人物:出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含义: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 10、舍生取义。出处:《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含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孟子为了正义而舍去生命。 11、见贤思齐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50个成语出处及典故整理材料

50个成语出处及典故整理材料 ——张帆 1.恃才傲物【恃】:指仗着自己有才能看不起人,也指自高自大。 萧子显是南朝梁人,历官国子祭酒、侍中,迁吏部尚书。他学问很好,然颇自负才气,很少有他看得上的人。平常见各级的官员,从不答言,只举扇一挥而已。可皇上非常敬重他。四十九岁那年,不幸染病身亡,简文帝对他评价甚高,下令为他举哀。将要入葬了,家人请求谥号,帝手诏“恃才傲物,宜谥曰‘骄’。”“恃才傲物”是梁简文帝对萧子显的评价,尚带有褒奖之意,偏重在其才学之高。后来这句话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则多用为贬义,偏重在自负其才而傲慢。 2.分道扬镳【镳】: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南北朝时代的北魏,国都原在平城,魏孝文帝时迁都洛阳。据《北史》载,“洛阳令”即“京兆尹”元志,曾同“御史中尉”李彪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争路纠纷。 据说元志仗着自己有些才能,相当骄傲,对于某些学问不高的大官贵族,往往表示轻视。有一天,他坐着车子正在街上走着,恰巧遇见李彪的车子迎面过来。那时,官员出门总是前呼后拥的,官职越高,随行人马就越多,威风气派也就越大。老百姓在街上遇见他们,老远就得回避。官职低的官,也得让官职高的官先走。如遇官职相仿,客气些的也就让道。元志论官职是应该让李彪的,可是他瞧不起李彪,偏不相让。李彪很生气,当场训斥元志。元志不服,两人就争吵起来。 元志和李彪到孝文帝面前去评理。李彪说,他是“御史中尉”,洛阳一个地方官,怎敢同他对抗,居然不肯让道。元志说,他是国都所在地的长官,住在洛阳的人,都编在他主管的户籍里,他怎可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样向一个御史中尉让道。 孝文帝听了,不愿意评判他们谁是谁非,便笑道:“洛阳是寡人的京城,应该分路扬镳。从今以后,你们可以分开走,各走各的不就得了吗!” 3.暴殄天物【殄】: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生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出处】:《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4.瓮中捉鳖【瓮】:从大坛子里捉王八。比喻想要捕捉的对象已在掌握之中。 【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叫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5.万目睚眦【眦】:睚:眼角;眦:眼眶;睚眦:瞪眼睛。众人瞪目表示愤怒。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6.耳熟能详【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出处: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7.方兴未艾【艾】:方:正在;兴:起始,兴起;艾:停止,完结。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出处:《清波杂志》等 8.尔虞我诈【虞】:比喻互相欺骗,互不信任。尔,你;虞,欺骗;诈,欺骗。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9.白驹过隙【隙】:驹:少壮的马。过:越过。隙:缝隙。本义指白色的骏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 出处:《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成玄英疏:“白驹,骏马也,亦言日也。”陆德明释文:“郤,本亦作隙。隙,孔也。” 10.中流砥柱【砥】: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11.杯盘狼藉【藉】: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典故: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

200个常用成语及解释

200个常用成语及解释 1.开卷有益: 卷:书本。益:好处,收获。打开书本,就会有益处。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收获。 2.开门揖盗 揖:拱手行礼,表示欢迎。开了门请强盗进来。 3.开源节流 源:水源,比喻增加收入。比喻在财政经济上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4.开宗明义 宗:主旨。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清主要的意思。 5.侃侃而谈 侃侃:说话从容不迫的样子。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6.可乘之机 乘:利用。可以利用的机会。 7.克敌制胜 克:战胜、打败敌人,取得胜利。 8.克勤克俭 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9.刻骨铭心 铭:在石头或金属器物上刻字。比喻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10.恪守不渝

渝:改变。严格遵守,决不改变。 11.孔武有力 孔:很,甚。武:勇猛。非常勇猛有力。 12.口蜜腹剑 腹:肚子。嘴上说得好听,心里却满是害人的注意。13.口诛笔伐 诛:责罚。伐:声讨。用语言文字宣布罪状,进行声讨。14.苦思冥想 冥:深沉地。深沉地思索。 15.苦心孤诣 诣:达到。费尽心思地钻研,达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境界。16.脍炙人口 脍:切得很细的肉。炙:烤熟的肉。美味的东西人人爱吃。比喻优美的诗文或美好的事物,人人赞美和传诵。 17.宽猛相济 济:补足。宽大和严厉两种手段相结合,互相调节。18.暴风骤雨 骤:急促。来势急剧而猛烈地风雨。 19.岿然不动 岿:高峻独立。像高山一样挺拔、稳固,形容高大牢固,不可动摇。 20.溃不成军

溃:溃败。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不成队伍。形容惨败。21.马革裹尸 革:皮。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战死沙场。22.买椟还珠 椟:木匣。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23.卖官鬻爵 鬻:卖。旧指有权势的人出卖官职,用以聚敛财物。24.漫不经心 漫:随便。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25毛骨悚然 悚:害怕。毛发竖起,背脊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26.毛遂自荐 荐:推荐。比喻自己推荐自己。 27.美轮美奂 轮:高大。奂:众多的样子。形容房屋多而高大华丽。28.门可罗雀 罗:用网捕捉。门口可以张网捕捉鸟雀。形容门庭冷落。29.梦寐以求 寐:睡着。睡梦中都在寻求。形容愿望十分强烈迫切。30.弥天大谎 弥:满。天大的谎话。形容极大的谎话。 31.勉为其难

实用文档之常用成语意思及出处

实用文档之"始作俑者" 【解释】: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示例】:北镇抚司狱廷杖立枷诸制,此秦法所未有,~,罪可胜道哉! ◎清·张潮《虞初新志·姜贞毅先生传》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首先做坏事的人 变本加厉 【解释】: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出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示例】:断句取义是在一句两句里拉出一个两个字来发挥,比起断章取义,真是~了。 ◎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第四》 【语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坏行为、坏事情 高屋建瓴 【解释】: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示例】:革命的豪情和革命的气魄,使他的史剧气势恢阔,振摆超腾,~,雄浑奔放。 ◎《郭沫若剧作全集编后记》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居高临下 并行不悖 【解释】: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出自】:《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示例】:但风雅之事,又怎么能够和卫道的精神~呢? ◎巴金《家》九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物 洞若观火 【解释】: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 【出自】:《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示例】:否则怎样,他却没有说。但这是“~”的,否则,就不给。◎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一筹莫展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篇一 1.刚毅木讷 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出处:《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 2.割鸡焉用牛刀 解释: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3.各不相谋

解释:谋:商量,计义。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4.恭而有礼 解释: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解释: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出处:《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6.攻乎异端 解释:指钻研和实行儒家以外的主张,也指斥责异端。 出处:《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7.过犹不及 解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8.怪力乱神 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出处:《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9.后生可畏 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0.患得患失

成语解释及出处

成语解释、出处及例句 哀毁骨立:āi huǐ gǔ lì 【成语解释】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 【成语出处】《后汉书·韦彪传》:“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例句】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本就体弱多病的老王哀毁骨立。 白虹贯日:bái hóng guàn rì 【成语解释】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祥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后引义为有较大变革发生之前上天所降示的吉凶之征兆。形容异常的现象。 【成语出处】《战国策·魏策四》:“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 日。”《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例句】战争之前,将军观测天象,只见白虹贯日,凶吉难测。 暴虎冯河:bào hǔ píng hé 【成语解释】不借助工具,即徒步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字词解释】暴虎:空手搏虎;冯:同凭;冯河:过河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例句】暴虎冯河之人,历来难成大器。 筚路蓝缕:bì lù lán lǚ 【成语解释】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字词解释】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孔颖达疏:“以荆竹织门谓之筚门,则筚路亦以荆竹编车,故谓筚路为柴车。《方言》云:‘楚谓凡人家贫衣破丑敝为蓝缕。’蓝缕,谓敝衣也。”意思是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后因以“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

部分成语积累及其解释

急流勇退【解释】: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出自】:宋〃苏轼《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解释】: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解释】: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出自】:《淮南子〃兵略训》:?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过也。?晋〃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 林林总总【解释】: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众多。【出自】:唐〃柳宗元《贞符》:?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 居高临下【解释】:居:站在,处于;临:面对。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出自】:《淮南子〃原道训》:?登高临下,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无忘玄伏。? 排山倒海【解释】: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出自】:《资治通鉴〃齐纪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宋〃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杳无踪迹【解释】:一点踪迹都没有。谓不知去向。 唇齿相依【解释】:象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出自】:《三国志〃魏书〃鲍勋传》:?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阴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不假思索【解释】: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出自】:宋〃黄榦《黄勉斋文集》卷四:?戒惧谨独,不待勉强,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间,此意便在。? 觥筹交错【解释】: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行酒令的筹码。酒杯和酒筹杂乱地放着。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出自】: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南腔北调【解释】: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出自】:清〃赵翼《檐曝杂记》卷一:?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 特立独行【解释】: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出自】:《礼记〃儒行》:?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一挥而就【解释】: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出自】:宋〃孙觌《鸿庆居士文集〃翰林莫公内外制序》第三十卷:?一昔召公独草六制,宰相吴敏因是以危公,公解衣据案,一挥而就。? 拍案叫绝【解释】: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出自】:唐〃田颖《博浪沙行序》:?不禁拍案呼奇。? 言不及义【解释】: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出自】:《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耋耄之年【读音】dié mào 【解释】高寿,还可指老年人;年老,八九十岁的年纪: 势如破竹【解释】: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出自】:《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格格不入【解释】: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出自】:《礼记〃学记》:?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 死得其所【解释】:所:处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出自】:《魏书〃张普惠传》:?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 乐此不疲【解释】:此:这。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百发百中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百发百中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导读:【成语】: 百发百中 【拼音】: [bǎifābǎizhòng] 【解释】: 比喻料事和打算极有把握。 【出处】: 《战国策·西周策》 【举例造句】: 高夫人亲眼看见她的弹弓~,心中十分喜欢和同情她。 【成语典故】: 苏厉是战国时期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有一次,他听说秦国大将白起将要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而大梁一旦被秦占领,附近的西周王室就有危险。于是,苏厉对周王说:“白起这几年打败过韩、赵等国,夺取了许多土地。现在他将要带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白起攻下,周王室就危险了!您应当想办法阻止白起出兵。”于是周王派苏厉前往秦国。 苏厉对白起说:“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名叫养由基(湖北襄阳人),是一个射箭能手,他距离柳树一百步放箭射击,每箭都射中柳叶的中心,百发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说射得很好,可是一个过路的人却说:“这个人,可以教他该怎样射了。”养由基听了这话,心里很不舒服,

就说:“大家都说我射得好,你竟说可以教我射了,你为什么不来替我射那柳叶呢!”那个人说:“我不能教你伸直左臂持弓,弯曲右臂引弓持箭,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你射柳叶百发百中,但是却不善于调养气息,等一会疲倦了,一箭射不中,就会前功尽弃。” 讲完这段故事,苏厉把话题拉回来说:“你已经打败了韩、赵等国,取得了许多土地,功劳很大。现在,又要派你带兵出关,经过西周王室的所在地去进攻大梁,如果这一仗不能取胜,就会前功尽弃。你不如说自己生病,不要出兵为好。”白起听了,笑着说:“我所向披靡,百战百胜,怎么会不能取胜呢?”于是,他没有被苏厉说动,率兵攻打魏国,果然又大获全胜,夺取了魏国的几十座城池。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常用成语意思及出处

【解释】: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示例】:北镇抚司狱廷杖立枷诸制,此秦法所未有,~,罪可胜道哉! ◎清·张潮《虞初新志·姜贞毅先生传》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首先做坏事的人 变本加厉 【解释】: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出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示例】:断句取义是在一句两句里拉出一个两个字来发挥,比起断章取义,真是~了。 ◎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第四》 【语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坏行为、坏事情 高屋建瓴 【解释】: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示例】:革命的豪情和革命的气魄,使他的史剧气势恢阔,振摆超腾,~,雄浑奔放。 ◎《郭沫若剧作全集编后记》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居高临下 并行不悖 【解释】: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出自】:《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示例】:但风雅之事,又怎么能够和卫道的精神~呢? ◎巴金《家》九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物 洞若观火 【解释】: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 【出自】:《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示例】:否则怎样,他却没有说。但这是“~”的,否则,就不给。 ◎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一筹莫展 【解释】: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出自】:《宋史·蔡幼学传》:“其极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尽废,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示例】:平时学习不认真,不求甚解,到用时就会感到知识贫乏,~。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刻舟求剑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刻舟求剑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本文是关于刻舟求剑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感谢您的阅读! 【成语】: 刻舟求剑 【拼音】: [kèzhōuqiújiàn] 【解释】: 比喻人的眼光未必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出处】: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举例造句】: 有人提出新的解释,盖咬住一、二字,~以驳难,似已成风气,真令人啼笑皆非也。 【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做事很刻板,书上怎么写的他就怎么做,甚至遇到事情别人怎么做的,他也学着怎么做,从没想过变通一下。 有一次,他经过山林,看见一樵夫在砍柴。忽然,樵夫一不小心.斧头从手上飞脱,掉进山谷里去了。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头落下的地方做了一个显眼的记号,然后从旁边的小路绕下山去,对照着山上L 的标记,很快在草丛里找到了斧头。这位楚国人对樵夫仰慕不已。 这位楚国人喜爱剑术,总是随身佩带一把宝剑。一天,他搭乘一

条渡船过江。他立在船舷边,江两岸景色令人目不暇接。船行至江中,陶醉于美景的他不小心,让那把宝剑滑落到江里去了。 只见他紧盯着剑掉下去的地方发呆。旁人劝他赶紧跳下江去打捞,这位楚国人却笑着摇摇头.他眼前浮现出樵夫刻记号的一幕。接着便镇定地说:“别慌张!我自有妙法。” 只见他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记号,并且自言自语道:“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继续前行,待船家停船时,这位楚人站起身,面对惊讶的目光,从容不迫地脱了衣服,从船舷边所刻记号处跳人水中。他在水中捞来捞去,怎么也捞不到那把剑,于是浮出水面抚摸着船边的记号,如梦游般喃喃着:“我的剑明明是从这儿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了呢?” 这个可怜的楚国人就这样被人们谈论到今天。这是他的幸运呢,还是他的不幸?至少,知道了这个故事的我们是幸运的。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逮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后生可畏成语出处及解释

后生可畏成语出处及解释 导读:【汉字书写】:后生可畏 【汉语注音】:hòushēngkěwèi 【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用于称赞年轻人。 【后生可畏的意思】:后生:后辈,指年轻的一代人;畏:敬畏,佩服。指年轻人是新生力量,很容易超过前人,他们是令人敬畏的。后多用于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青年人。 【后生可畏的近义词】:少年老成、后来居上、后起之秀、长江后浪推前浪; 【后生可畏的反义词】:老大无成、少不更事、乳臭未干、望尘莫及、一代不如一代、不可企及、每况愈下; 【后生可畏的故事】 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经常外出游历呕心沥血地宣扬他的政治思想,有一天,孔子外出乘车的路上,看见有一个小孩儿站在一旁观看其他几个孩子玩耍。孔子很奇怪地问他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认真地回答孔子说:“因为他们在一起玩就是厮打在一起搞得汗流浃背,这样身体很容易受到伤害,如果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一点好处。因此我不愿意和他们在一起玩。”说完以后这个孩子

便一个人去玩沙堆了,过了一会儿,他就把一个城堡堆好了。孔子又好奇的问他:“我的车子路过这里,你却在这里用沙筑造城堡,为什么不避开我的车子呢?”小孩回答他说:“我从来没有听说城堡要避开车子,只听说过车子要绕着城走!”孔子感到非常惊讶,他觉得这么小的孩子说这样的话非常了不起,于是他夸奖小孩说:“你懂的道理很多呀,尽管你是个小孩子。”这孩子又说:“我听说兔子生下来三天就会跑、鱼出生三天就会游泳、马儿出生三天就能跟着老马走,我懂得这点儿道理有什么可以说的呢?”孔不感叹地说:“真是后生可畏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很多时侯不能因为自已学富五车经验丰富而因此小看年轻人。 【后生可畏例句】 宋.苏轼《次韵子由五月一日同转对》:“后生可畏吾衰矣,刀笔从来错料尧。” 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继翁,你是向来讲究笔墨的,你请到他,这是一定高明的了,真是后生可畏!” 苏曼殊《惨世界》第十回:“你们青春年少,正是后生可畏之时,还望努力自重才好。” 【后生可畏造句】 先生可敬,后生可畏,人们乐此不疲将它作为人类社会进化提升的至理名言,道德经典。 当几代发愤图强的创业英雄并肩而立时,尹明善、柳传志们一定欣喜于马云们的后生可畏。

成语意思及出处

爱屋及乌:出处汉·伏胜《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因为爱一处房子,也爱那房顶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爱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说明一个 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关爱到了一种盲目热衷的程度。用法:作谓语、定语、 宾语;形容过分偏爱。 按图索骥: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梅福传》,后引用为成语。释义为“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 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寓意为:在学习和工作中,不能 死背教条,生搬硬套,否则会闹出笑话,招致损失;应当在实践中验证前人流传 下来的书本知识并加以发展,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拔苗助长: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苗:禾苗;助:帮助长:成长。把禾苗拔起一点,来帮助它成长。比喻违反自然规律发展的客观规 律,急于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也做“揠苗助长” 百发百中:出处《战国策·西周策》:“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以善息。”形容射术高明,百不失一。比喻料事和打算极有把握。 半途而废:出自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本义为路走到一半停了下来,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含贬义。 杯弓蛇影:出自应劭《风俗通义·怪神第九》,应郴请杜宣饮酒,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杜宣以为杯中有蛇,疑心中蛇毒而生病。后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 扰。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比喻不冒危险,就不能成事。今也用来比喻不经历最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 不为五斗米折腰:出自《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主要描述周瑜为陷害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用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 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草木皆兵: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乘风破浪::出自沈约撰《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指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出尔反尔: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下》。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 现多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说 话不算数。

成语出处及本义

大千世界〖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九:“长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师云:‘虽然如此大千世界总在里许。’” 〖解释〗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 天女散花〖出处〗《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解释〗原为佛教故事:天女散花以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花至菩萨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上便不落。后多形容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 水涨船高〖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水长船高,泥多佛大。”〖解释〗水位升高,船身也随之浮起。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 本来面目〖出处〗唐·慧能《六祖坛经·行由品》:“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宋·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

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 〖解释〗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头头是道〖出处〗《续传灯录·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解释〗本为佛家语,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自作自受〖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金山颖:‘一百二十斤铁枷,教阿谁担?’颖曰:‘自作自受。’” 〖解释〗自己做了蠢事坏事,自己倒

霉。 自欺欺人〖出处〗《朱子语类》:“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解释〗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同床异梦〖出处〗宋·陈亮《与朱元晦秘书书》:“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解释〗异:不同。原指夫妇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和。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心里各有各的打算。 闭门造车〖出处〗宋·朱熹《中庸或问》卷三:“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

滥竽充数成语解释及出处故事

滥竽充数成语解释及出处故事 导读:【成语】: 滥竽充数 【拼音】: [lànyúchōngshù] 【解释】: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 【出处】: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非子·内储说上》。 【举例造句】: 这当然不能让任何人滥竽充数。 【成语典故】: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

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庄子》中的成语、出处及解释

《庄子》中的成语、出处及解释 2011-08-08 11:40 《庄子》中的成语、出处及解释 扶摇直上、鹏程万里——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这个故事出于《庄子?逍遥游》。北冰洋里有条鱼,名字叫做鲲,鲲的躯体,不知道有几千里大。鲲后来变成一只鸟,名字叫做鹏。鹏就是传说中的凤凰。鹏的背就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海风吹起的时候,鹏就飞往南极。它乘着旋风直飞上九万里高空,鼓动双翅,仿佛是遮住天空的云,溅起的水花,就有三千多里。 御风而行——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越俎代庖——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解释比喻超出自己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出处《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俎而代之矣。” 大相迳庭、不近人情——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庄子?逍遥游》“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王先谦集解引宣颖云“迳,门外路;庭,堂外地;大有,谓相远之甚。”后称彼此差异很大为“大有径庭”。 肌肤胜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出自《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用以说明女子皮肤的白皙。 形如槁木——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后用“形如槁木”形容身体瘦得像干枯的木头,比喻毫无生气或极端消沉。

大言炎炎——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出处《庄子?齐物论》“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成玄英疏“炎炎,猛烈也”。总的意思就是夸大口的言论非常猛烈。 朝三暮四——狙公赋芧,曰『朝三而莫四。』众狙皆怒。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出自《庄子?齐物论》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游刃有余——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踌躇满志——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成语踌躇满志拼音chóu chú mǎn zhì释义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来源《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常用成语意思及出处

始作俑者 令狐采学 【解释】: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示例】:北镇抚司狱廷杖立枷诸制,此秦法所未有,~,罪可胜道哉! ◎清·张潮《虞初新志·姜贞毅先生传》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首先做坏事的人 变本加厉 【解释】: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出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示例】:断句取义是在一句两句里拉出一个两个字来发挥,比起断章取义,真是~了。 ◎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第四》 【语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坏行为、坏事情 高屋建瓴

【解释】: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示例】:革命的豪情和革命的气魄,使他的史剧气势恢阔,振摆超腾,~,雄浑奔放。 ◎《郭沫若剧作全集编后记》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居高临下 并行不悖 【解释】: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出自】:《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示例】:但风雅之事,又怎么能够和卫道的精神~呢? ◎巴金《家》九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物 洞若观火 【解释】: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出自】:《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示例】:否则怎样,他却没有说。但这是“~”的,否则,就不给。 ◎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一筹莫展

50个成语典故的出处

50个成语典故的出处,50个名人故事 1、一鼓作气(曹刿guì)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百发百中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百发百中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本文是关于百发百中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感谢您的阅读! 【成语】: 百发百中 【拼音】: [bǎifābǎizhòng] 【解释】: 比喻料事和打算极有把握。 【出处】: 《战国策·西周策》 【举例造句】: 高夫人亲眼看见她的弹弓~,心中十分喜欢和同情她。 【成语典故】: 苏厉是战国时期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有一次,他听说秦国大将白起将要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而大梁一旦被秦占领,附近的西周王室就有危险。于是,苏厉对周王说:“白起这几年打败过韩、赵等国,夺取了许多土地。现在他将要带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白起攻下,周王室就危险了!您应当想办法阻止白起出兵。”于是周王派苏厉前往秦国。 苏厉对白起说:“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名叫养由基(湖北襄阳人),是一个射箭能手,他距离柳树一百步放箭射击,每箭都射中柳叶的中心,百发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说射得很好,可是一个过路的人却说:

“这个人,可以教他该怎样射了。”养由基听了这话,心里很不舒服,就说:“大家都说我射得好,你竟说可以教我射了,你为什么不来替我射那柳叶呢!”那个人说:“我不能教你伸直左臂持弓,弯曲右臂引弓持箭,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你射柳叶百发百中,但是却不善于调养气息,等一会疲倦了,一箭射不中,就会前功尽弃。” 讲完这段故事,苏厉把话题拉回来说:“你已经打败了韩、赵等国,取得了许多土地,功劳很大。现在,又要派你带兵出关,经过西周王室的所在地去进攻大梁,如果这一仗不能取胜,就会前功尽弃。你不如说自己生病,不要出兵为好。”白起听了,笑着说:“我所向披靡,百战百胜,怎么会不能取胜呢?”于是,他没有被苏厉说动,率兵攻打魏国,果然又大获全胜,夺取了魏国的几十座城池。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常用成语意思及出处

【解释】: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示例】:北镇抚司狱廷杖立枷诸制,此法所未有,~,罪可胜道哉! ◎清·潮《虞初新志·贞毅先生传》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首先做坏事的人 变本加厉 【解释】: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出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示例】:断句取义是在一句两句里拉出一个两个字来发挥,比起断章取义,真是~了。 ◎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第四》 【语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坏行为、坏事情 高屋建瓴 【解释】: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示例】:革命的豪情和革命的气魄,使他的史剧气势恢阔,振摆超腾,~,雄浑奔放。 ◎《郭沫若剧作全集编后记》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居高临下 并行不悖 【解释】: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出自】:《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示例】:但风雅之事,又怎么能够和卫道的精神~呢? ◎巴金《家》九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物 洞若观火 【解释】: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 【出自】:《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示例】:否则怎样,他却没有说。但这是“~”的,否则,就不给。 ◎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一筹莫展 【解释】: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出自】:《宋史·蔡幼学传》:“其极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尽废,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示例】:平时学习不认真,不求甚解,到用时就会感到知识贫乏,~。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比比皆是是什么意思成语解释出处 (1)

比比皆是是什么意思_成语解释_出处 比比皆是表示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比比皆是”同义词是“触目皆是”,都形容很多。 成语出处 1.《战国策·秦策一》:“犯白刃,蹈煨炭,断死于前者,比是也。” 2. 宋·包拯《请救济江淮饥民疏》:“年亢旱,民食艰阻,流亡者比比皆是。” 感情色彩 中性词 【语法结构】偏正短语 【近义词语】俯拾即是、比比皆然、举目皆是、漫山遍野、不计其数、数不胜数 【反义词语】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寥若晨星、绝无仅有、独一无二、九牛一毛 【相关灯谜】1. 复试全对 (打成语一)谜底:比比皆是 2.匕 (打成语一)谜底:比比皆是 成语应用 基本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与物 典型例句

◎上自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秉笔之士所用故实,有淹贯所不究者,有蹈前人旧辙而不讨论所从来者,譬侏儒观戏,人笑亦笑,谓众人决不误我者,比比皆是也。(宋代朱弁《曲洧旧闻》) ◎社会上冷漠的人比比皆是,使我感到沉闷。 成语辨析 【正义】“比比皆是”和“触目皆是”,都形容很多。 比比皆是侧重于空间,到处都是。触目皆是则侧重于视觉,满眼都是。 成语接龙 是古非今→ 今雨新知→ 知无不为→ 为蛇添足→ 足蹈手舞→ 舞榭歌台→ 台阁生风→ 风和日暖→ 暖衣饱食→ 食不下咽→ 咽苦吐甘→ 甘心情原→ 原原本本→ 本位主义→ 义胆忠肝→ 肝心若裂→ 裂裳衣疮→ 疮好忘痛→ 痛涤前非→ 非驴非马→ 马仰人翻→ 翻箱倒笼→ 笼鸟池鱼→ 鱼游釜内→ 内助之贤→ 贤贤易色→ 色胆包天→ 天摇地动→ 动魄惊心→心辣手狠→ 狠心辣手→ 手急眼快→ 快心遂意→ 意味深长→ 长命百岁→ 岁聿其莫→ 莫可究诘→ 诘屈聱牙→ 牙牙学语→ 语近词冗→ 冗词赘句→ 句比字栉→ 栉风酾雨→ 雨鬣霜蹄→ 蹄閒三寻→ 寻章摘句→ 句栉字比→ 比类从事→ 事火咒龙→ 龙多乃旱→ 旱苗得雨→ 雨过天青→ 青云直上→ 上医医国→ 国家栋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