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等高线教学设计

等高线教学设计

等高线教学设计
等高线教学设计

《等高线与地形识别》教学设计

陕州外国语学校尚春丽

一、教学目标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五种基本地形。

2、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二、教学重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基本地形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观察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等。

五、课时安排

1个课时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教师导入】课件展示不同景观图片以及地形图大

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平原,是高低起伏不

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准确地在

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这就是本节课要重

点讨论和学习的‘等高线与地形的识别’。

欣赏图片

设置悬疑

激发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

明确概念

揭示秘密【过渡承转】地球表面高低起伏不平,人们是怎样

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地图上的呢?

这就要通过等高线来表示。

【学生自学】

读课本23--24页,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等高线?等高距?

2、坡陡的地方等高线_____,坡缓的地方等高

线_____。

3、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_____。

【课件展示】等高线的绘制

【归纳小结】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闭合曲线叫

等高线。等高距

【设疑提问】等高线又是如何绘制到平面地图上的

呢?

【课件展示】让学生观看PPT动画,教材P24图

1.35,理解等高线图的绘制过程

1.读图理解等高线的定

义及特征

2. 反馈练习,巩固知识

3.观察理解等高线的绘

制原理

等高线地形图

的判读,非常枯燥抽

象,因此利用自制动

态课件,依赖学生最

直观的自身体验,使

学生主动接受知识。

课件演示绘制等高

线地形图,让学生逐

步掌握等高线地形

图的绘制原理和判

读方法。

及时练习,巩固提

高,并反馈学生学习

情况。

【归纳小结】将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垂直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即可绘制成等高线地形图。

找出规律

随堂练习

合作交流

巩固提高【过渡承转】山地的形态是各种各样的,如山顶、

山谷、陡崖等,它们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是如何表示

的呢?应该如何去辨认它们呢?

【课件展示】让学生看“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

态示意图”。

【讲解归纳】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等

高线形状及其特点。

山顶:闭合等高线上的数字由外向里依次变大。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

鞍部:两山顶之间等高线不相连的地方

陡崖: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过渡承转】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等高线地形图的绘

制原理,那么我们可以从等高线地形图上获取到什

么信息呢?

【引导总结】展示PPT,教师引导总结“等高线疏

密与山体坡度陡缓的关系”。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随堂练习】

请你替这位老爷爷安排一下登山路线,

并且说说原因。

【课件展示】

1、能在地形图上判断坡度的陡缓吗?怎么判断?

2、山谷和山脊如何区分?

【易错点比较】山谷和山脊的区别

把山谷和山脊放在一起比较,总结不同点,找出规

律。

1、观看多媒体演示,

熟悉不同山体部位,观

察不同部分的名称位

置以及表示它们的等

高线的特点,即辨别其

方法。

2、理解识记:山顶、

山脊、山谷、鞍部、陡

崖的等高线形状及其

特点。

3. 反馈练习,巩固知

识,活学活用。

1.学生观察等高线示意

图,并对照山体地形思

考:等高线的疏密与山

体坡度陡缓的关系。

2.讨论归纳:等高线密

集,坡度陡;等高线系

稀疏,坡度缓。

学生分组

合作讨论

让学生自己发现,自

己总结,多给学生创

造机会,通过学习的

成功感受学习的快

乐,学生学得愉快,

老师教得轻松。

结合现实,感受地理

在生活中的用处

突破难点

针对考点进行训练

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 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地处凸 【引导总结】展示PPT ,教师引导总结:

1、 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2、 山谷处水易汇集,容易发育成河流。

【小练兵】课件展示山谷和山脊,让学生判别山谷和山脊。

3、 反馈练习,巩固知识,活学活用。

动手体验 深化理解

请同学们伸出自己的左手,握紧拳头,在上面找出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五种基本地形形态。 学生伸出自己的左手,自己演示理解等高线的五种形态 以实际模型深入理解等高线的五种形态

活跃课堂气氛

质疑探究 多媒体展示: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指出数字所代表的山地部位名称。

2.要想登上该地区的最高峰,你会选择哪条线路上山,说说自己的理由?

3.下山时想要体验漂流运动,你会选择哪里?

小组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的探究思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堂小结

等高线地形图 一、概念 二、特点 1、 认部位 2、 判坡度

学生总结知识点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沙场大练兵读下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①、②、③、④这四条登山路线中,坡度最陡的

是()

A.①B.②C.③D.④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某处等高线呈弯曲状,若曲线向海

拔高处方向凸出时,该处的地形部位应是下列的

()A、鞍部B、山脊C、山谷D、陡崖

3、读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C表示,D表示,MN表示,HI表示。B表示的地形是,A表示。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反思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反思 反思一: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反思 以海拔为基础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具有一定专业水准。对于初次接触地理专业性知识的初中生来说,是很难准确把握的。从一些弯弯曲曲的线中能看出哪里是陡坡,哪里是缓坡,哪里是山脊、山谷.....,颇为费神。回顾教学过程,我认为自己在以下两方面做出了突破,具有一定的价值: 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等高线绘制原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过程比较繁琐,采用传统教学时间较长,短时间很难完成任务。那么通过采用Flash动画演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缩短了教学时间而且学生能非常直观看到,达到认知统一。另外通过等高线图与地形景观图对应呈现方式的展示,不断冲击学生视觉,使学生对该知识点印象深刻。 2、学练结合,符合农村学生思维过程。农村学生应变能力相对较弱,对于已学知识不能灵活应用。采用了动画演示时间较充足。 不足之处: 1、没有让学生亲手制作地形模型,给教学留下一点遗憾,争取在以后的拓展课里进行。 2、有些图片不够清晰,学生不容易辨知,建议用一些清晰的图片,能使学生通俗易懂。

反思二: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反思 回到学校之后上的第一节课是高二年级的复习课:地图部分的《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和地形剖面图》。结果是内容上不完,但假如不看教学任务,单看教学过程和效果,我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效果不错,有几个地方还是值得肯定的。 一是上课的路非常清晰:这节课的要讲的内容有两个: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及应用。两部分的知识点的联系也非常紧密。 二是结合学案,进行对点练习,基本上每讲一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练习,有些题还是原创的题。 三是师生互动非常成功。每道题都有学生思维和动手的空间,之后老师都作点评或纠正。学生掌握还算不错。 四是课堂气氛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 至于内容讲不完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上课前我讲了一些这次到茂名跟岗活动的见闻,大概用了7分钟左右,时间占了不少。 二是在讲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方面的例子花的时间稍多,有些地方可以由学生看书解决而我没有这样做。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一、高考目标要求 (一)、高考考纲内容: 1)理解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理解等高线和地形图的相互关系。 2)掌握等高线地图的一般规律、判读方法与实践运用。 (二)、高考命题规律: 1)从考核内容上,主要是以等高线图为切入口,考查识图能力与相关计算能力。 2)从考核形式上,有直入主题,有设置试题情景,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从考核能力上,识图能力是根本,也是知识迁移的基础,以后将在多类等值线图中都可以借鉴等高线图的读图技巧! (三)、高考命题趋势: 综合考核图表语言是未来高考的命题趋势 1)常规的等高线地图的判读,可能会设置新情景,增加试题的灵活度。 2)等高线地形特征的文字描述,试题的难度要求可能降低;等高线与聚落、交通线等的结合运用类的试题可能会增加! 二、知识结构: 1.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 2.等高线的特点 3.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单元类型和判读方法(见表格) 4.等高线图的实践运用 附).等高线综合判读和主要应用:(根据要求考虑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 1) 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地段,“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2) 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应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沿等高线建盘山路,翻山时

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3) 建港口、海滨浴场 港口应选在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一般选在海滨缓坡沙岸。 4)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5)选择引水线路:不仅考虑距离的远近,还应当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自流。 6)选择输油管线: 既考虑线路尽可能短,还要考虑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 7)港口码头的位置:应选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塞;近岸要有足够的水深,表现为沿岸等深线密集并且数值较大。 8)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工业区宜建在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9)进行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 三、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尤其是从图表及图表语言当中获得相关信息的能力。 导入新课。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图,让学生对照观察,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疏密特点,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基本特征。 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程必相等—等高。 2.各条等高线必然闭合,如不在本幅图闭合,必定在相邻的其他图幅闭合—闭合。 3.只有在悬崖处,等高线才相交—不相交。 4.同一幅图内等高距为定值,所以,地面缓和处等高线平距大、陡峭处平距小—稀缓密陡。 5.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 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3)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和判读方法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地貌素描图,让学生对照观察,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弯曲、疏密特点和数值变化等,判别地形图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形。 (1)山头与洼地

【学习实践】《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教案 一、课标要求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二、教材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与义务(湖南)教育出版社《初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主要包括海拔和相对高度概念,等高线的特点,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判断。 三、学情分析 在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了解了世界地形类型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是其中之一,对第二课时学习山地不同的部位识别有一定的基础借鉴意义。该届学生总体来说基础比较差,平均分一般就40左右,而且对学习热情不大,特别是地理的学习。因此,我的教学内容不会涉及太难,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内容就可以了。 四、教学目标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2、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各部位

教学难点:①等高线的绘制原理;②山脊和山谷的区别 六、教学方法: 、利用模型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坡度的陡缓。 七、教学准备:PPT,山体模型、A4纸、铅笔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学环节 我们是生活在山区,可以说是“开门见山”。也可以说是大山养育了我们。那么我们对山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将与同学们一起对山作进一步的了解,甚至能够在平面图上识别出山的各种形态。 【讲授新课】 [板书]一、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出示海拔示意图] [请学生看图思考]先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一幅图,图上的这几个数据表示什么意义呢? 【活动】 ①A、B、c、D、E各点的海拔大约是多少? ②A、B两点和D、E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分别是多少? [承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两个概念,知道地球表面表示高低起伏可以用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两种方式表示,那么地球表面这种高低起伏的状态如何在

等高线地形图和应用教(学)案

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能够熟练地在等高线地图上,读出某一地点的海拔、读懂等高距、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4.能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水系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5.能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人类活动的选址和选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等高线的特点,引导学生对等高线的判读与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图示法、探究法、归纳法、比较法、练习法等 导入播放地形图片 授课 一、温习概念 1展示图一: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1、绝对高度(海拔高度): 2、相对高度(高差):某个地点高差另一个地点 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所 连成的曲线。 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成原理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点 活动1:结合下图分析归纳等高线的基本特点 小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点 ①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 ②相邻两条等高线间高差(等高距)全图一致; ③等高线均为闭合的曲线; ④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陡崖除外);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缓陡。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活动2: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地形部位,并说说你判断的理由及该地形的等高线特征。 地形等高线图地形特征判读方法 山顶 四周低中间闭合数值高外低 盆地洼地四周高闭合中间低 外高 数值低外高 山脊(分水岭) 从山顶向外伸出的 凸起部分 等高线凸向低处 山谷(河谷)山脊之间低洼部分 等高线凸向高处 鞍部相邻两个山顶之间 呈马鞍形 两山峰之间 陡崖垂直的山坡等高线重合根据陡崖符号 例1:说出下图表示的地形类型的名称,并说出字母所在地表示的地形名称。 A B C D 活动4:图解五种地形并说明特征。 拓展延伸: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火山口怎么表示? 快乐驿站:下面是地质勘探队员行进路线,谁能既快又准地说出行进 经过的地形部位。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docx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个案设计个性化修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3.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找出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2.能够运用地形图上分辨出五种主要地形类型 4.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简 单的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 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复习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1.比例尺:①会运用比例尺,通过测量图上距离,换算出实际距离; ②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2.方向:(在地图上有三种表示方法)①指向标(课件展示);② 经纬网;③按惯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3.图例 新课导入 国庆黄金周将要来临,某班的一位同学准备随家人去南京郊外的一 些地方自助游(注意:途中要爬山)。你觉得他们应该随身携带的物品 有什么(地图) 还记得我们做过的题目野外旅行一般用什么地图(地形图)很好, 人们最常用的两种地形图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图。那这两种地图 怎么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么去阅读地形图。 ——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的判读”(板书) 情景创设国庆黄金周将要来临,某班的一位同学准备随家人去南

京郊外的一些地方自助游(注意:途中要爬山)。因为要爬山,所以出发前搜集了一幅南京地形图。这下他们犯难了,地形图怎么读呢 下达任务教师告诉学生:判读地形图其实并不困难,只要像关云长一样“过五关斩六将”就可以学会地形图的判读了。哪五关呢 学习过程 第一关:会读地图上的高度 设疑:小甲和小丁各自站在自己所在位置测得甲山和丁山的高度 都是 1000 米,可是图上显示甲山确实比丁山高,这是为什么 电脑出示动画 :表示高度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阅读书本 P24,帮我找出相对高度和海拔的定义。 归纳小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注意: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的都是海拔。 闯关题(一): 甲山的海拔为米,丁山的海拔为米, 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米。 AB 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等高线教案 一、【教学构思】 地图及等高线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主要包括等高线的基本特征及其应用,高考题注重能力考查,往往以变式图出现,讲解过程重点讲一般规律去推理特殊规律。 二、【教学目标】 1.区分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并能熟练读出海拔,计算相对高度。 2.了解等高线,能够在等高线图上,根据等高线的形状、疏密正确判读地形名称和坡陡程度,识别山谷、山脊、山顶和悬崖。 3.学会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高度计算:两地间气温差、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三、【教材分析】 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计算问题。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难点:运用等高线进行选线、选点、选面等人类实际活动。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五、【教具学具】:多媒体,地图册 六、【课时安排】3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三要素,三要素都包括什么啊?(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形图的一种——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而且在实际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战争,水库选址,公路,铁路的线路选择。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1、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珠穆朗玛峰 8844.43(中尼边境)。死海(陆地最低点,-415米,约旦与巴勒斯坦边界)。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 2、同图等距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 5、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陡崖峭壁处重合 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它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在手上标出示坡线) 7、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脊线称为分水线,山谷线称为集水线。(右手上标出山谷线与山脊线,并演示说明它们为何被称为分水线和集水线)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问题 1、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2、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3、坡度的计算 如何计算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根据等高线的特性即标高为海拔、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判断该地形区的: 最大海拔:H高<H大<H高+d; 最小海拔:H低-d<H小<H低; 相对高度:H相=H大- H小; 注:地形区最高处注记高程为H高,最低处注记高程为H低,等高距为d。 崖顶海拔: H高≤H大<H高+d; 崖底海拔: H低-d<H小≤H低;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 注: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 (1)计算:tan a=h/L h为两点相对高度,可有两点等高线求出; L为两点间距离,可有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求出。 (2)比例尺大小与坡度大小规律: 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 比例尺大,坡陡;比例尺小,坡缓 等高线疏密、比例尺相同: 等高距大,坡陡;等高距小,坡缓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郴州市安仁县宜溪学校 刘琼花 学习目标 通过分析练习中的典型错误,复习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态特点,研究不同情境下的答题策略,来提高学生解答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 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着重讲述山脊山谷的区别,以及与河流或瞭望塔的关系。 3.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学习方法 比较分析,精讲精练 学习过程 一、呈现错误,条分缕析。 呈现练习中的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1,对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态特点记不住,判断不清。2,山谷山脊线的区分困难,河流问题难以做对。3,对生活生产对地形的要求不清楚,遇到这类题错误率高。 二、回顾教材,突破难点。 1.复习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态特点 陡崖 陡 崖 陡坡 缓坡 陡坡 缓坡 山顶:等高线呈闭合的圆圈,且数值有外向里增大。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 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弯曲。 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重点讲述山谷与山脊线的区别(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2,等高线与河流 山谷是集水线,山脊是分水线,河流分布在山谷处。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河流流速急;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河流流速慢。流向:“水往低处流”,河流的流向与山谷处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 3,等高线与生活生产 山体的不同部位,人们的生产生活往往不同,因此,等高线题常常结合生活生产情境出题。如攀岩、漂流、观赏瀑布、修路、修水库、引水等等。这就要求同学们有一定的常识,然后结合地形图进行判断。 ①攀岩、观赏瀑布:陡崖处。 ②修路:沿着等高线修建或者尽可能穿过的等高线少一些,减少工程难度和道路的坡度。 ③修水库:库区选择盆地地形,最好是呈“口袋状”地形,有利于蓄水;坝址选择在等高 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工程量小,造价低。 ④引水:从河流的上游引水。 三、回到原题,尝试作答。 四、牛刀小试,辨析山脊山谷 题目: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教案 一、课标要求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二、教材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与义务(湖南)教育出版社《初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主要包括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概念,等高线的特点,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判断。 三、学情分析 在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了解了世界地形类型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是其中之一,对第二课时学习山地不同的部位识别有一定的基础借鉴意义。该届学生总体来说基础比较差,平均分一般就40左右,而且对学习热情不大,特别是地理的学习。因此,我的教学内容不会涉及太难,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内容就可以了。 四、教学目标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2、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各部位 教学难点:①等高线的绘制原理;②山脊和山谷的区别

六、教学方法: 1、利用模型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坡度的陡缓。 七、教学准备:PPT课件,山体模型、A4纸、铅笔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学环节 我们是生活在山区,可以说是“开门见山”。也可以说是大山养育了我们。那么我们对山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将与同学们一起对山作进一步的了解,甚至能够在平面图上识别出山的各种形态。 【讲授新课】 板书]一、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出示海拔示意图] 请学生看图思考]先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一幅图,图上的这几个数据表示什么意义呢? 【活动】 ①A、B、C、D、E各点的海拔大约是多少? ②A、B两点和D、E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分别是多少? 承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两个概念,知道地球表面表示高低起伏可以用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两种方式表示,那么地球表面这种高低起伏的状态如何在平面图表面出来呢? 二、等高线的含义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

第二讲地图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一、教学内容及解析 内容 ①如何判别山顶、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②计算等高距,计算陡崖的相对高度以及顶部和底部高度;③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形特征分析和水文特征分析;④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进行水库坝址的选择、交通线的选择、调水水路线、农业生产中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分析运用。 解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中,地形特征的分析,关键从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及变化幅度、海拔、特殊地形、地质条件等方面分析;在水文特征方面,重点是河流流速、流量、含沙量、汛期、有无结冰期等方面进行分析,当然还有水系特征;在大坝选址问题上,关键是要找出“口袋”形的洼地,坝高和坝长要根据图来进行估算;其他的还有交通路线、调水水路线和农业生产中土地利用。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 目标 让学生学会区分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差异;学会判断山顶、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学会计算等高距、陡崖的相关计算;最终学会综合分析和运用等高线地形图。 解析 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内涵并准确的进行计算;从基本概念人手,掌握山顶、山脊、山谷、陡崖和的判别方法;掌握等高距、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形成一定的规律;等高线的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应该多加关注,构建答题的基本模式。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具有一定的差距,有些学生对于判读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以及通过读图分析和综合应用,解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并且要总结判读方法和规律。 2. 对于简单的地形判断图学生有一定的认识,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 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地图册《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初步了解等高线地形图能应用在哪些方面以及如何应用。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前置性作业。准备教学所需等高线地形图,便于直观教学。 3.教学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总结。 六、教学基本流程 情境导入→展示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当堂检测→布置作业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新课导入]展示一组水库大坝的图片,让学生思考水库大坝的选址是不是随便找个有水的地方就能建,如果不是,要怎么去选?最基础的需要利用些什么工具? 设计意图:用一个问题引入教学,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突出了等高线地形图在实际运用中的重要性。 (二)展示讨论——《课前预习》 师生活动: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案》,一起讨论问题,教师引导分析,最终总结出答案。

等高线地形图小班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九点突破 【战略篇】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是中学地理学习中的一处重点,更是难点,先试从难点突破方面做点总结,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一、山脊和山谷的判断方法: 图中AB线为山谷线,CD线为山脊线 方法一:横向地势比较法 如果对山脊和山谷作横向比较,即图中MN方向和XY方 向,我们可以发现,山脊处(XY方向)为中间高两侧 低;而山谷处(MN方向)为中间低两侧高。 结论:中间高两侧低——山脊;中间低两侧高——山 谷。 方法二:纵向地貌比较法 如果对山脊和山谷作纵向比较,即图中AB方向和CD方 向,我们可以发现,山脊处(CD方向)等高线由高处 弯向低处;而山谷处(AB方向)等高线由低处弯向高 处。 结论: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战略通法:由等值线:“凸高则低、凸低则高”判读:由高海拔(值)向低海拔(值)弯曲,说明此处高(值)(山丘);由低海拔(值)向高海拔(值)弯曲,说明此处为低海拔(值)(山谷) 二、等高线地形图中鞍部的剖面特征: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沿不同方向对鞍部作剖面图, 可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地形剖面图。 沿两座山峰连线方向看,两边高,中间低; 沿垂直于两座山峰连线方向(为山谷)看,两边低, 中间高。 三、有关定量计算: 1.相对高度的计算: 公式:(n-1)×Δd≤ΔH<(n+1)×Δd n:悬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Δd:等高距 2.悬崖绝对高度的计算: 1、悬崖崖顶的绝对高度:大≤H<大+Δd 大: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大的。 2、悬崖崖底的绝对高度:小-Δd<H≤小小: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小的。 【例题】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读图完成1-2 题 1.陡崖A处的高度为() A.10米 B.20米

高考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I 、高考目标要求 一、高考考纲内容: 1)理解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理解等高线和地形图的相互关系。 2)掌握等高线地图的一般规律、判读方法与实践运用。 二、高考命题规律: 1)从考核内容上,主要是以等高线图为切入口,考查识图能力与相关计算能力。2)从考核形式上,有直入主题,有设置试题情景,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从考核能力上,识图能力是根本,也是知识迁移的基础,以后将在多类等值线图中都可以借鉴等高线图的读图技巧! 三、高考命题趋势:综合考核图表语言是未来高考的命题趋势 1)常规的等高线地图的判读,可能会设置新情景,增加试题的灵活度。 2)等高线地形特征的文字描述,试题的难度要求可能降低;等高线与聚落、交通线等的结合运用类的试题可能会增加! II 、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 III 、知识结构: 1.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 2.等高线的特点 3.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单元类型和判读方法(见表格)

4.等高线图的实践运用 附).等高线综合判读和主要应用: (根据要求考虑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 1) 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地段, “口袋形 ”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2) 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应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沿等高线建盘山路,翻山时 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3) 建港口、海滨浴场 港口应选在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一般选在 海滨缓坡沙岸。 4)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5)选择引水线路:不仅考虑距离的远近,还应当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自流。 6)选择输油管线: 既考虑线路尽可能短,还要考虑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 7)港口码头的位置:应选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 航道淤塞;近岸要有足够的水深,表现为沿岸等深线密集并且数值较大。 8)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工业区宜建在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9) 进行农业规划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 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 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 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 IV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尤其是从图表及图表语言当中获得相关信 息的能力 V 、课堂教学: [导入模块] 发下练习卷让学生带着问题(练习中哪些是学过的内容,哪些是没有学过的内容,答 案是什么),独自或合作完成下面练习,分小组由小组长归纳结果交给老师。

最新教案精选: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 设计 教案精选: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使学生明确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构成和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间高程,疏密程度,延伸方向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初步学会。 情感目标: 通过填、绘、用地图的实践活动和小组的讨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说明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如何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引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而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深线的概念又是辨认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基础。 教材首先以图示的形式”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说明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由于起点不同,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值,但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关于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教材内容,是将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内容抽象,比较难掌握。教材主要用图来阐述,”等高线绘法示意图”既有直观的山体,也有经过等高线的分割后,把等高线投影在水平面转换成的等高线地形图,非常形象、生动,很好的起到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概括。此图的优点还在于注重转换的过程,,学生可以清晰把这幅图的转换分为几步,并通过对比分析山体和平面地形图的特征,从而找到在等高线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方法。紧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等高线陡坡和缓坡示意?quot;,进一步强化等高线图的空间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通过阅读分析这两幅图,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南安市昌财实验中学吴标准 【考试大纲】 1.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2.会在地图上估算距离。 3.学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4.学会识别五种地形部位。 5.学会判断山坡的陡缓。 6.学会识别五种地形类型。 7.学会判读及绘制地形剖面图。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时期,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空间思维能力较差,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有必要对学生再次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根据比例尺换算成与实地距离,能在各类地图上辨别方向,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五种地形部位。 2、能力目标: 运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根据等高线的形状、疏密判读地形名称和坡陡程度及地势高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及不同地形的关系。 【教学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与山谷的判断。 【方法设计】多媒体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设计板书 【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一、考试大纲要求 1.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2.会在地图上估算距离。 3.学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4.学会识别五种地形部位。 5.学会判断山坡的陡缓。 6.学会识别五种地形类型。 7.学会识别与绘制地形剖面图。 二、参考答案 【课后反思】 教师自评:本节课是复习课,没有像学习新课的时候面面俱到,重点是对照

考试大纲,逐条过关。这节课课堂实施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通过课件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其次通过板书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我以课件为载体,以方向——比例尺——海拔的认识——等高线图的判读——山地部位名称——陡坡与缓坡——地形类型——地形剖面图作为教学主线,较好地演示了等高线的基本原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知识,使教学变得形象生动,较好地强调了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获取知识。但是在帮助学生辨析山谷和山脊时,我比较着急,留给学生观察思考的时间较少,这对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有些困惑;还有如果语言的表达能更简短精确、风趣幽默,我相信效果会更好,这方面还要继续努力。 学生反馈:教师语言通俗易懂,教态亲切自然;教学用的课件直观、形象、生动,让我们似乎身临其境,并且黑板上写出考纲要求,让人一看就明白。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引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学生会学,愿学。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由重老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不断地提高效率。让学生在地理课上“动”起来,让他们的思维“活”起来,让学生们乐在其中。这样就能让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地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的目的。

地理:《地图》之教学反思

地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地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教学反思 / 地理教学反思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地图》之教学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了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还有生存的意义,本教学反思资料适用于地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针对这节课,在我的教学笔记中,我是这样记录的: 一首“打油诗”盘活一堂课 以海拔为基础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很具地理专业水准。对于初次接触专业性地理知识的初中生来说,是很难准确把握的。从一些弯弯曲曲的线中能看出哪里是陡坡,哪里是缓坡,哪里是山脊、山谷.....,颇为费神。 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我精心编了一首“打油诗”,使本知识点可以很快被学生掌握,而且使同学们乐于其中。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我在课堂上也很得意地向学生推荐:等高线地形图之歌 等高线,海拔出, 山峰之处有标注; 陡坡密,缓坡疏, 两山之间是鞍部;

下弯脊,上弯谷, 悬崖就在相交处。 要充分理解这首“诗”,还必须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对之“注解”,方能实现既能背诵也能运用。 “等高线,海拔出”,说明等高线产生的基础依据是海拔,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山峰之处有标注”,是说山峰所在的地方在图中是有明显的标记的,通常是用一个实心的黑三角标示出来。 “陡坡密,缓坡疏”,在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呈现出相对密集,线与线之间的距离较小,反之为缓坡。 “两山之间是鞍部”,在紧邻的两个山峰之间,就是鞍部所在。 “下弯脊,上弯谷”,“下弯”是指向海拔低的方向弯曲的一组等高线,是山脊所在;“上弯”是指向海拔高的方向弯曲的一组等高线,是山谷所在。 “悬崖就在相交处”,等高线是不能相交的,若出现等高线十分邻近,从视觉上看是“相交”了,那么这个地方就是悬崖所在的位置。 当我向同学们说:“为了帮助大家编更好地掌握等高线地形图,我精心为大家编写了一

高考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I、高考目标要求 一、高考考纲内容: 1)理解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理解等高线和地形图的相互关系。 2)掌握等高线地图的一般规律、判读方法与实践运用。 二、高考命题规律: 1)从考核内容上,主要是以等高线图为切入口,考查识图能力与相关计算能力。 2)从考核形式上,有直入主题,有设置试题情景,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从考核能力上,识图能力是根本,也是知识迁移的基础,以后将在多类等值线图中都可以借鉴等高线图的读图技巧! 三、高考命题趋势: 综合考核图表语言是未来高考的命题趋势 1)常规的等高线地图的判读,可能会设置新情景,增加试题的灵活度。 2)等高线地形特征的文字描述,试题的难度要求可能降低;等高线与聚落、交通线等的结合运用类的试题可能会增加! II、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 III、知识结构: 1.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 2.等高线的特点 3.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单元类型和判读方法(见表格)

4.等高线图的实践运用 附).等高线综合判读和主要应用:(根据要求考虑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 1) 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地段,“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2) 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应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沿等高线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3) 建港口、海滨浴场 港口应选在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一般选在海滨缓坡沙岸。 4)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5)选择引水线路:不仅考虑距离的远近,还应当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自流。 6)选择输油管线: 既考虑线路尽可能短,还要考虑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 7)港口码头的位置:应选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塞;近岸要有足够的水深,表现为沿岸等深线密集并且数值较大。 8)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工业区宜建在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9)进行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 IV、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尤其是从图表及图表语言当中获得相关信息的能力。 V、课堂教学: [导入模块] 发下练习卷让学生带着问题(练习中哪些是学过的内容,哪些是没有学过的内容,答案是什么),独自或合作完成下面练习,分小组由小组长归纳结果交给老师。

等高线教学反思

如何高效复习等高线专题 长沙县泉塘中学张双龙 等高线内容在初中地理中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难的知识块。部分学生因为空间思维能力有限,觉得很难理解山谷、山脊这些知识点。所以,把等高线部分的内容做一个专题来复习非常必要。但是总是感觉一节课时间不够,复习效果也不好。针对这节复习课我有以下思考。 一、利用多媒体构建空间情境。现在网络上有很多优秀的微课或者动态图。可以在网上找找资源,利用多媒体播放帮助学生创建空间情境。但是一定要对网络资源有所取舍。等高线地形图的成图过程是一定要给学生展示的。这有利于学生对等高线的理解。特别是山脊线和山谷线一定要给学生播放并讲解。因为学生对于山谷和山脊的判读一直存在问题。 二、注意准确解读关键词,防止学生理解误区。老师经常会讲‘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实质上表述为‘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为山谷’更好一些。因为学生经常会把向试卷上侧弯曲的等高线定义为山谷,这往往会出错。 三、合作探究,提高学习效率。学生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掌握不好主要是因为理解不了抽象的概念。老师不可能给每一个学生一一解答。所以要利用好学生的力量。由掌握的好的学生给掌握不好的学生解答问题。老师需要事先了解学情。知道哪些学生这一部分知识掌握的好。然后进行一个简单分组,把全班同学大致分为七八个组。提供题目先让学生自己做。然后老师在白板上公布正确答案,学生自己对

答案。用红笔把做错的题目标注好。最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由指定学生组内解答疑问。 四、总结归纳考察题型类型。老师需要把等高线部分的考法总结归纳出来。在准备练习题目的时候要全面涵盖。每一种类型的题目都准备好一个例题、 等高线专题复习可以用两个课时。如果做到以上方面我想效果应该会好一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继续实验,寻找更加高效的方法。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虽然标准只列出了三种地形部位,但其他的地形部位也应作为教学要求,不然的话,学生将不能完整地读懂等高线地形图。在几种常见地形部位中,山脊和山谷的区分较难识别,为达到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在读图的过程中总结出山脊部位和山谷部位等高线凸出方向的不同。坡的陡缓形态上可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别(密则陡,疏则缓),实质上可理解为单位水平距离上的相对高度大小。估算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关键是要明确等高线值和等高距。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需要落实的课标内容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读坡度的陡缓,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教材结构合情合理,首先告诉学生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然后由浅入深,说明了两个概念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以及等高线地形图,最后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常见的地形部位。教材设计思路重在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过程中学习地图知识,学生从阅读平面地图过渡到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地势,形成空间概念,达到较高的能力要求。本节的重难点为等高线的形态与坡度陡缓的关系、在等高线地形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基本部位。 三、教学目标 1、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坡度陡缓。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找出山地基本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形态特点。 3、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形成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地图教学反思

《地图的阅读》教学反思 陈连蕊 本节课成功的方面主要有: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逐步认识掌握地图的阅读方法,从谜语引入,这种设计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以及参与意识。 本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合作学习的内容,即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同时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也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衔接,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在教学实验过程中,注意与学生感情上的交流,从教师的教态、语言、表情等方面做到亲切,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也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 1、本节课还没有带动全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排的几个学生没有融入到活动中学习。 2、比例尺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刚接触,感性认识很好,但在换算中很多同学有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比例尺的换算能力的训练。 总之,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所以应使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注意培养学生在阅读地图、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表达他们获取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地理的喜悦。篇二:赵春燕《地图的阅读》教学反思 《地图的阅读》教学反思 赵春艳 本节课成功的方面主要有: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逐步认识掌握地图的阅读方法,从谜语引入,这种设计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以及参与意识。本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合作学习的内容,即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同时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也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衔接,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在教学实验过程中,注意与学生感情上的交流,从教师的教态、语言、表情等方面做到亲切,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也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 1、本节课还没有带动全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排的几个学生没有融入到活动中学习。 2、比例尺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刚接触,感性认识很好,但在换算中很多同学有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比例尺的换算能力的训练。 3、部分小组的合作意识要进一步加强,今后要发挥组长的带头作用,让小组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总之,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所以应使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注意培养学生在阅读地图、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表达他们获取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地理的喜悦。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泸县二中2014年春期“新教师汇报课” 教案 课程名称:等高线地形图 授课者:王念春 授课班级:高2016届39班授课地点:兰蕙苑阶二 授课时间:2014年5月20日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 【课程标准】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 2.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认识山体不同部位的特点; (2)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3)计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阐述地面高度两种计算方法;结合活动探究,说出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征,能够在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部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及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传统与现代地理研究手段及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等高线地形图中山体不同部位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类型; 2.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演示法、分组讨论法、总结归纳法 【教具准备】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附页: 小试牛刀: 如图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R、Q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800米 B.900米 C.1 000米 D.1 100米 冲关演练2: 写出下列代号所表示的地形部位: A B E G 冲关演练3: (3)上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 运动员从崖底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有 () A.101米 B.198米 C.298米 D.601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