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六年级数学奥数含答案及解题思路

小学六年级数学奥数含答案及解题思路

小学六年级数学奥数含答案及解题思路
小学六年级数学奥数含答案及解题思路

【试题】:浓度为60%的酒精溶液200g,与浓度为30%的酒精溶液300g,混合后所得到的酒精溶液的浓度是( )。

【分析】: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浓度

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浓度

要求混合后的溶液浓度,必须求出混合后溶液的总质量和所含纯酒精的质量。

混合后溶液的总质量,即为原来两种溶液质量的和:

200+300=500(g)。

混合后纯酒精的含量等于混合前两种溶液中纯酒精的和:

200×60%+300×30%=120+90=210(g)

那么混合后的酒精溶液的浓度为:

210÷500=42%

【解答】:混合后的酒精溶液的浓度为42%。

【点津】:当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后,其中的溶液总量和溶质总量是不变的。

【试题】甲、乙、丙三人在A、B两块地植树,A地要植900棵,B地要植1250棵。已知甲、乙、丙每天分别能植树24,30,32棵,甲在A地植树,丙在B地植树,乙先在A地植树,然后转到B地植树。两块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乙应在开始后第几天从A地转到B地?

【解析】总棵数是900+1250=2150棵,每天可以植树24+30+32=86棵

需要种的天数是2150÷86=25天

甲25天完成24×25=600棵

那么乙就要完成900-600=300棵之后,才去帮丙

即做了300÷30=10天之后

即第11天从A地转到B地。

【试题】某工程,由甲、乙两队承包,2.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800元;由乙、丙两队承包,3+3/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500元;由甲、丙两队承包,2+6/7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600元。在保证一星期内完成的前提下,选择哪个队单独承包费用最少?

【解析】甲乙合作一天完成1÷2.4=5/12,支付1800÷2.4=750元

乙丙合作一天完成1÷(3+3/4)=4/15,支付1500×4/15=400元

甲丙合作一天完成1÷(2+6/7)=7/20,支付1600×7/20=560元

三人合作一天完成(5/12+4/15+7/20)÷2=31/60,

三人合作一天支付(750+400+560)÷2=855元

甲单独做每天完成31/60-4/15=1/4,支付855-400=455元

乙单独做每天完成31/60-7/20=1/6,支付855-560=295元

丙单独做每天完成31/60-5/12=1/10,支付855-750=105元

所以通过比较

选择乙来做,在1÷1/6=6天完工,且只用295×6=1770元

【试题】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5,15,24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10头牛吃3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28头牛吃45天,问第三块地可供多少头牛吃80天?

【解析】这是一道牛吃草问题,是比较复杂的牛吃草问题。

把每头牛每天吃的草看作1份。

因为第一块草地5亩面积原有草量+5亩面积30天长的草=10×30=300份

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30天长的草是300÷5=60份

因为第二块草地15亩面积原有草量+15亩面积45天长的草=28×45=1260份

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45天长的草是1260÷15=84份

所以45-30=15天,每亩面积长84-60=24份

所以,每亩面积每天长24÷15=1.6份

所以,每亩原有草量60-30×1.6=12份

第三块地面积是24亩,所以每天要长1.6×24=38.4份,原有草就有24×12=288份

新生长的每天就要用38.4头牛去吃,其余的牛每天去吃原有的草,那么原有的草就要够吃80天,因此288÷80=3.6头牛

所以,一共需要38.4+3.6=42头牛来吃。

两种解法:

解法一:

设每头牛每天的吃草量为1,则每亩30天的总草量为:10*30/5=60;每亩45天的总草量为:28*45/15=84那么每亩每天的新生长草量为(84-60)/(45-30)=1.6每亩原有草量为60-1.6*30=12,那么24亩原有草量为12*24=288,24亩80天新长草量为24*1.6*80=3072,24亩80天共有草量3072+288=3360,所有3360/80=42(头)。

解法二:10头牛30天吃5亩可推出30头牛30天吃15亩,根据28头牛45天吃15木,可以推出15亩每天新长草量(28*45-30*30)/(45-30)=24;15亩原有草量:1260-24*45=180;15亩80天所需牛180/80+24(头)24亩需牛:(180/80+24)*(24/15)=42头。

【试题】一个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个长方形铁块。现打开水龙头往容器中灌水.3分钟时水面恰好没过长方体的顶面。再过18分钟水已灌满容器。已知容器的高为50厘米,长方体的高为20厘米,求长方体的底面面积和容器底面面积之比。

【解析】把这个容器分成上下两部分,根据时间关系可以发现,上面部分水的体积是下面部分的18÷3=6倍

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的高度之比是(50-20):20=3:2

所以上面部分的底面积是下面部分装水的底面积的6÷3×2=4倍

所以长方体的底面积和容器底面积之比是(4-1):4=3:4

【独特解法】

(50-20):20=3:2,当没有长方体时灌满20厘米就需要时间18*2/3=12(分),

所以,长方体的体积就是12-3=9(分钟)的水量,因为高度相同,

所以体积比就等于底面积之比,9:12=3:4

【试题】甲、乙两位老板分别以同样的价格购进一种时装,乙购进的套数比甲多1/5,然后甲、乙分别按获得80%和50%的利润定价出售。两人都全部售完后,甲仍比乙多获得一部分利润,这部分利润又恰好够他再购进这种时装10套,甲原来购进这种时装多少套?

【解析】把甲的套数看作5份,乙的套数就是6份。

甲获得的利润是80%×5=4份,乙获得的利润是50%×6=3份

甲比乙多4-3=1份,这1份就是10套。

所以,甲原来购进了10×5=50套。

【试题】有甲、乙两根水管,分别同时给A,B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池注水,在相同的时间里甲、乙两管注水量之比是7:5。经过2+1/3小时,A,B两池中注入的水之和恰好是一池。这时,甲管注水速度提高25%,乙管的注水速度不变,那么,当甲管注满A池时,乙管再经过多少小时注满B池?

【解析】把一池水看作单位“1”。

由于经过7/3小时共注了一池水,所以甲管注了7/12,乙管注了5/12。

甲管的注水速度是7/12÷7/3=1/4,乙管的注水速度是1/4×5/7=5/28。

甲管后来的注水速度是1/4×(1+25%)=5/16

用去的时间是5/12÷5/16=4/3小时

乙管注满水池需要1÷5/28=5.6小时

还需要注水5.6-7/3-4/3=29/15小时

即1小时56分钟

【继续再做一种方法】:

按照原来的注水速度,甲管注满水池的时间是7/3÷7/12=4小时

乙管注满水池的时间是7/3÷5/12=5.6小时

时间相差5.6-4=1.6小时

后来甲管速度提高,时间就更少了,相差的时间就更多了。

甲速度提高后,还要7/3×5/7=5/3小时

缩短的时间相当于1-1÷(1+25%)=1/5

所以时间缩短了5/3×1/5=1/3

所以,乙管还要1.6+1/3=29/15小时

【再做一种方法】:

①求甲管余下的部分还要用的时间。

7/3×5/7÷(1+25%)=4/3小时

②求乙管余下部分还要用的时间。

7/3×7/5=49/15小时

③求甲管注满后,乙管还要的时间。

49/15-4/3=29/15小时

【试题】小明早上从家步行去学校,走完一半路程时,爸爸发现小明的数学书丢在家里,随即骑车去给小明送书,追上时,小明还有3/10的路程未走完,小明随即上了爸爸的车,由爸爸送往学校,这样小明比独自步行提早5分钟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全部步行需要多少时间?

【解析】爸爸骑车和小明步行的速度比是(1-3/10):(1/2-3/10)=7:2

骑车和步行的时间比就是2:7,所以小明步行3/10需要5÷(7-2)×7=7分钟

所以,小明步行完全程需要7÷3/10=70/3分钟。

【试题】甲、乙两车都从A地出发经过B地驶往C地,A,B两地的距离等于B,C两地的距离。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80%。已知乙车比甲车早出发11分钟,但在B地停留了7分钟,甲车则不停地驶往C地。最后乙车比甲车迟4分钟到C地。那么乙车出发后几分钟时,甲车就超过乙车。

【解析】乙车比甲车多行11-7+4=8分钟。

说明乙车行完全程需要8÷(1-80%)=40分钟,甲车行完全程需要40×80%=32分钟

当乙车行到B地并停留完毕需要40÷2+7=27分钟。

甲车在乙车出发后32÷2+11=27分钟到达B地。

即在B地甲车追上乙车。

【试题】甲、乙两辆清洁车执行东、西城间的公路清扫任务。甲车单独清扫需要10小时,乙车单独清扫需要15小时,两车同时从东、西城相向开出,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清扫12千米,问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甲车和乙车的速度比是15:10=3:2

相遇时甲车和乙车的路程比也是3:2

所以,两城相距12÷(3-2)×(3+2)=60千米

学生学习方法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大全

1.想数码 例如,1989年“从小爱数学”邀请赛试题6:两个四位数相加,第一个四位数的每一个数码都不小于5,第二个四位数仅仅是第一个四位数的数码调换了位置。某同学的答数是16246。试问该同学的答数正确吗?(如果正确,请你写出这个四位数;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思路一:易知两个四位数的四个数码之和相等,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这两个四位数相加的和必为偶数。 相应位数两数码之和,个、十、百、千位分别是17、13、11、15。所以该同学的加法做错了。正确答案是 思路二:每个数码都不小于5,百位上两数码之和的11只有一种拆法5+6,另一个5只可能与8组成13,6只可能与9组成15。这样个位上的两个数码,8+9=16是不可能的。 不要把“数码调换了位置”误解为“数码顺序颠倒了位置。” 2.尾数法 例1比较 1222×1222和 1221×1223的大小。 由两式的尾数2×2=4,1×3=3,且4>3。 知 1222×1222>1221×1223 例2二数和是382,甲数的末位数是8,若将8去掉,两数相同。求这两个数。 由题意知两数的尾数和是12,乙数的末位和甲数的十位数字都是4。 由两数十位数字之和是8-1=7,知乙数的十位和甲数的百位数字都是3。 甲数是348,乙数是34。 例3请将下式中的字母换成适当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由3和a5乘积的尾数是1,知a5只能是7; 由3和a4乘积的尾数是7-2=5,知a4是5;……不难推出原式为 142857×3=428571。 3.从较大数想起 例如,从1~10的十个数中,每次取两个数,要使其和大于10,有多少种取法? 思路一:较大数不可能取5或比5小的数。 取6有6+5; 取7有7+4,7+5,7+6;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奥数题

1、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奥数题 2、育红小学六年级举行数学竞赛,参加竞赛的女生比男生多28 人。根据成绩,男生全部获奖,而女生则有25%的人未获奖。获奖总 2.六年级学生共有多少 人数是42人,又知参加竞赛的是全年级的 5 人? 3、水果批发部里的苹果比梨多20吨,梨比苹果少20%,梨是多少 吨? 4、六年级有学生146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124人。 求这个年级的达标率。(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5、一种半导体收音机,现在售价165元,比去年降低了85元,降低 了百分之几? 6、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4时相遇,这时甲行 了全程的40%。两人继续前进,当乙到达A地时,甲还需行全程的几分之几就可以到达B地了? 7、一个工人由于改进生产技术,生产一个零件的时间由12分减到8分,以前每天生产40个零件,现在的生产效率比以前生产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几? 8、东乡去年春季植树450棵,成活率为80%,去年秋季植树的成活率为90%,已知去年春季比秋季多死了18棵,这个乡去年一共种活了多少棵树? 9、某校选派360名学生参加夏令营,结果发现男生占40%,为了使男生占50%,又增派了一批男生,问被增派的男生有多少名?

1,第二次用去余下的60%, 10、一根铁丝全长4.8米,第一次用去全长的 3 最后还剩下多少米? 11、修一条长2400米的公路,如果由甲工程队单独修建,需要20天;乙工程队单独修建,需要30天。现在由甲乙两工程队合修,需要多少天? 12、一项工程,由甲单独修做12天可以完成。甲队做了3天后,另有任务,余下的工程由乙队做15天完成,由乙队单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 13、老刘和小李合做一件工作,要12天完成,如果让老刘先做8天,剩下的工作由小李单独做,小李还要14天才能完成,小李单独做这件工作需几天完成。 14、甲.乙两队开挖一条水渠。甲队独做8天完成,乙队独做12天完成。现在两队同时挖了几天后,乙队调走,余下的甲队在3天内挖完。乙队挖了几天? 15、加工一批零件,甲独做20天完成,乙独做30天完成。现两人合作来完成任务,合作中甲休息了2.5天。乙休息了若干天,这样共14天完工。乙休息了几天? 16、抄一本书稿,甲每天的工作效率等于乙、丙两人每天的工作效率的和;丙的工作效率相当于甲、乙每天工作效率和的1/5;如果3人合作只需要8天就完成了,那么乙一人单独抄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 17、一项工程,甲队单独承建要20天完,乙队单独承建要30天完,如果两队合做,多少天才能完成全部工作的3/4?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比例》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比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 2、会根据比例的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地解比例。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解比例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2、出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10和9:152:80和5:200 3、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出示比例:3:9=():15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 (外项是3和15,一个内项是9,另一个内项未知的。)师: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求出这个未知的内项吗?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因为3:9=1/3,想():15=1/3(5比15等于1/3);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求未知项。师:像这样,

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今天这节课就利用比例的有关 知识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320米。我国的旅游景点北京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 2、出示例题,教学例2。学生读题。师:1:10是谁与谁的比?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1:10。师:题 中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条件?(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是320 米。)师:这样在这组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 项?还有几个项不知道?(知道其中的三个项,还有一个项不知道。)师:不知道这个项,我们把它叫做未知项。(在板书下面 加上“未知项”三个字)师:这样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项,我们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怎样根据这个比例中 的三项来求另外一个未知项呢?这就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比例 的基本性质。我们把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设为x米。可以写成 一个比例,谁来说说看?板书:解:设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 度是x米。X:320=1:10师: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这个比例改写成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谁上来做做?为什么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呢?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这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上

小学六年级数学奥数题及答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五单元测试卷 内容:统计、数学广角 年级 姓名 书写(4分) 总分 一、仔细阅读,正确填空。(每小题2分,共26分) 1、( )统计图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如果要表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选( )统计图比较合适;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的是( )统计图。 2、袋子里有2个红球,1个黄球,4个白球,如果任意摸一个球,摸到( )球的可能最小;如果要保证摸到白球,至少一次要摸出( )个球。 3、在14个1999年出生的儿童中,至少有( )个人是同一月出生的。 4、时钟5时敲响5下,12秒钟敲完。10时敲响10下,需要( )秒。 5、把7个梨放在4个盘子里,总有1个盘子至少要放( )个梨。 6、气象小组测得上周周一至周五的室外气温,并求出平均气温。请你填出周三的气温。 日期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气温/℃ 25 23 20 19 21.6 7、有趣的摸球游戏。袋子里有红、黄、蓝各10个球,要保证摸出2个同色,至少要摸( )个,从中任意摸一个,摸到红色球的可能性是( )。 8、在一分钟跳绳练习中,小华跳了123次,那么他总有在某秒至少跳了( )次。 二、仔细推荐,认真辨析。(共6分) 1、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 2、5个白球和5个红球(其他完全相同)的口袋,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 。( ) 3、为清楚地表示出某一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应该绘制条形统计图。( ) 4、口袋中有10个白球和2个黑球,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白球。( ) 5、任意25人中至少有3个人属相相同。( ) 6、张叔叔参加飞镖比赛,投了5标,成绩是41环,他至少有一镖不低于9环。( )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5个人逛商店共花了301元钱,每人花的钱数都是整数,其中至少有一人花的钱数不低于( )元。 A 、59元 B 、60元 C 、61元 D 、62元 2、某省统计近期H7N9禽流感疫情,既要知道每天患病人数的多少,又能反映疫情变化的情况和趋势,最好选用应选用( )统计图。 A 、条形 B 、折线 C 、扇形 D 、任意选用 3、一个盒子里装有黄色、白色乒乓球各5个,要想使取出的乒乓球一定有2个黄色乒乓球,则至少应取出( )个。 A 、4 B 、5 C 、6 D 、7 4、如果A 的 等于B 的 (A 、B 不为0),那么A:B =( ) A 、1:9 B 、8:3 C 、9:8 D 、8:9 5、一块200㎡的地种了四种作物,100㎡种的是玉米,50㎡种的是花生,40㎡种的是辣椒,10㎡种的是白菜,下面那个示意图能反映各种作物所占的面积百分比。( ) D 、以上都不能反映 四、认真细致,合理计算。(20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8.12+0.09= - - = ( - _×20= 0.32= 4÷ = ×3÷ = 2- × 698×51= 2、怎样简便就怎样样。(12分) - × + ÷( + × ) 0.6×4.7+5.3×60% ÷[ ×(1- )] 亲爱的同学,只有平时努力,考试认真,书写端正,这张试卷一定会带给你又一次成功的享受。 2 1 324 3 7161351384151 54543 1 3152527118785154418583581135211 10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解比例 1

“解比例”教学方案 简要提示: 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苏教版六年级(下)第45页的“解比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比例的意义、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并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和过程;使学生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过程中感受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流程: 流程1:教学例5a 流程2:教学例5b 流程3:教学例5c 流程4:教学“试一试”a 流程5:教学“试一试”b 流程6:完成“练一练” 流程7:课堂总结 流程8:完成练习十第6题 流程9:完成练习十第7题 流程10:完成练习十第8题a 流程11:完成练习十第8题b 流程12:完成“思考题” 流程13:布置作业 流程1:教学例5a 教师:李明同学在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后,也在电脑上把下面的一张照片按比例放大。 课件出示例5。 教师读题:现在只知道放大后照片的长是13.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呢?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教师:要求出宽,我们必须先理解“按比例放大”是什么意思,你能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吗? 教师:按比例放大的意思呀就是说明这张照片放大前后的相应边长的比能组成比例,例如:放大前的照片的长:放大后的照片的长=放大前照片的宽:放大前照片的长:宽=放大后照片的长:宽。

流程2:教学例5b 教师:现在放大后的宽不知道,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教师:我们就可以假设放大后的照片的宽为x厘米。 课件出示解:设放大后的照片的宽为x厘米。 教师:现在你能列出比例式吗? 教师:我们可以列出这样的比例13.5:6=x:4 教师:动动脑筋,这个比例中的未知数x你能求出来吗?试一试! 流程3:教学例5c 课件出示解答过程。 教师:可以这样来解答。你知道把比例写成“6x=13.5×4”这一步的依据是什么吗? 教师:其实这就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写的。你看懂了吗? 教师(指着):现在我们已经把未知数x求出来了,像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的过程,就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解比例) 教师:请大家完整地看一看解比例的过程,想一想解比例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步?把一个比例转化成这个等式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最关键的还是把一个比例写成等式这一步,它就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来的。 流程4:教学“试一试”a 教师:你现在会解比例了吗?请大家看课本45页的试一试,请你接着完成它。 流程5:教学“试一试”b 课件出示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看一看,你做对了吗?说说把比例写成1.2x=75×0.4的依据是什么? 流程6:完成“练一练” 教师:请同学们继续看课本45页上的练一练,把这3题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看谁做得有对又快。 教师:核对一下,你是这样做的吗? 课件出示三题的解题过程。 流程7: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在列比例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解比例的依据又是什么? 教师:在列比例式时我们要根据题意,正确找出题目里的比例,列出比例式,在解比例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成一个等式,同时计算也要认真、细心。 流程8:完成练习十第6题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些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 教师:请大家先读一读,然后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教师:我们可以这样来求未知数。 课件出示解答过程。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第一讲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从横中行10+6+□=18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4(图1-5)。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适于二年级程度) 6、16、26、____、____、____、____。 9、18、27、____、____、____、____。 80、73、66、____、____、____、____。 解:观察6、16、26这三个数可发现,6、16、26的排列规律是:16比6 大10,26比16大10,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10。 观察9、18、27这三个数可发现,9、18、27的排列规律是:18比9大9,27比18大9,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9。 观察80、73、66这三个数可发现,80、73、66的排列规律是:73比80小7,66比73小7,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小7。 这样可得到本题的答案是: 6、16、26、36、46、56、66。 9、18、27、36、45、54、63。 80、73、66、59、52、45、38。 例3将1~9这九个数字填入图1-6的方框中,使图中所有的不等号均成立。(适于三年级程度)

小学六年级奥数测试题及答案-小学奥数题100道及答案六年级

小学六年级奥数测试题及答案 奥数(一) 一、填空题: 3.一个两位数,其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字交换以后,所得的两位数比原来小27,则满足条件的两位数共有______个. 5.图中空白部分占正方形面积的______分之______. 6.甲、乙两条船,在同一条河上相距210千米.若两船相向而行,则2小时相遇;若同向而行,则14小时甲赶上乙,则甲船的速度为______. 7.将11至17这七个数字,填入图中的○内,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的和相等. 8.甲、乙、丙三人,平均体重60千克,甲与乙的平均体重比丙的体重多3千克,甲比丙重3千克,则乙的体重为______千克. 9.有一个数,除以3的余数是2,除以4的余数是1,则这个数除以12的余数是______. 10.现有七枚硬币均正面(有面值的面)朝上排成一列,若每次翻动其中的六枚,能否经过若干次的 翻动,使七枚硬币的反面朝上______(填能或不能). 二、解答题: 1.浓度为70%的酒精溶液500克与浓度为50%的酒精溶液300克,混合后所得到的酒精溶液的浓度 是多少? 2.数一数图中共有三角形多少个?

3.一个四位数,它的第一个数字等于这个数中数字0的个数,第二个数字表示这个数中数字1的个数,第三个数字表示这个数中数字2的个数,第四个数字等于这个数中数字3的个数,求出这个四位数. 奥数(一)答案 一、填空题: 1.(1) 3.(6个) 设原两位数为10a+b,则交换个位与十位以后,新两位数为10b+a,两者之差为(10a+b)-(10b+a)=9(a-b)=27,即a-b=3,a、b为一位自然数,即96,85,74,63,52,41满足条件.4.(99) 5.(二分之一) 把原图中靠左边的半圆换成面积与它相等的右半部的半圆,得右图,图 6.(60千米/时) 两船相向而行,2小时相遇.两船速度和210÷2=105(千米/时);两船同向行,14小时甲赶上乙,所以甲船速-乙船速=210÷14=15(千米/时),由和差问题可得甲:(105+15)÷2=60(千米/时).乙:60-15=45(千米/时).

小学奥数解题技巧——线段图解题(含有练习题)

线段图解题 主要容:1、线段图解题的方法和技巧;2、常见的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的数量关系;3、用线段图解题。 重难点:1、常见的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的数量关系;2、较复杂的线段图问题。 意义:利用线段图解决应用题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解题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文字分析方法,线段图可以直观清晰地将题中的复杂数量关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对于理解题意和解决问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线段图解题方法和技巧: 什么是线段?那就是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就叫做线段,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常用来表示有限的量,帮助我们分析题目中隐藏的数量关系,达到轻松解题的目的。 1、用线段的长短来表示量的大小,并对应的标上数据; 2、根据题意,有的可能只需要一条线段,有的可能需要多条线段; 3、画多条线段时,要一端对齐,方便比较大小; 4、画多条线段时,一般先画最小的量。 5、虚实结合。“比……多”时,多的部分画实线;“比……少”时,少的部分画虚线,且立即标上数据; 二、常见的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的数量关系 1、和的关系:用一条较长线段来表示“和”,将组成“和”的各分量依次标在该线段上。当出现多种数量关系时,和关系还可以用大括号来表示。 例如:甲的文具数量为5个,乙的文具数量为2个,那么甲乙的和是多少? 2、差的关系:从小到大依次画出各个量,并保持一端对齐后,另一端多出的部分线段即可表示量与量之间的差。 例如:数学考试后小明的得分为100分,小强的得分为95分,那么小强比甲的5个 乙的2个 7个文具

小明少几分? 小强的得分: 小明的得分: 3、倍的关系:先画出最小的量,再画跟它成倍数关系的量,是它的几倍就画几段线段。可将最小的量看作1份,则其它的量是它的几倍,就是几份。 例如:甲的年龄为5岁,乙的年龄为甲的3倍,那么乙的年龄为几岁? 甲的年龄: 乙的年龄: 注意:在同一个问题中,一条线段只能代表一个数量(若两个数量相等,则可用等长的线段来表示),与这个数量有大小或倍数关系的其它数量应该在这条线段的长度上分别延长(或缩短或等长延长)来表示。 练习:用线段图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1、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4倍。 2、王强的得分比军的得分少3分。 3、甲乙的弹珠总数为17颗。 三、用线段图解一般题 例题1:甲乙两人今年共有27岁,其中甲比乙大了3岁,求甲乙今年各多少岁? 示意图: 乙的年龄: 甲的年龄: 分析:题目中既出现了“和”关系,又出现了“差”关系,那么我们画图时,就要先表示出“差”关系,再用大括号来表示“和”关系。 计算过程:甲:(27+3)÷2=15岁乙:27-15=12岁 拓展:已知两个数的和、差,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可进行推导) (和+差)÷2=较大数 (和-差)÷2=较小数 练习: 27岁 小明比小强多的5分 甲的3倍,即甲的线段长度的3倍

【小学奥数】小学奥数最全解题思路,超详细解析!(下)

【小学奥数】小学奥数最全解题思路,超详细解析!(下) 还有上篇哦,需要的在历史消息找下。六、消去思路 对于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数的数学题,我们可以想办法将其中一个未知数进行转化,进而消去一个未知数,使数量关系化繁为简,这种思路叫消去思路,运用消去思路解题的方法叫消去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就是沿着这条思路考虑的。例1 师徒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徒弟做了6小时,师傅做了8小时,一共做了312个零件,徒弟5小时的工作量等于师傅2小时的工作量,师徒每小时各做多少个零件?分析(用消去思路考虑): 这里有师、徒每小时各做多少个零件两个未知量。如果以徒弟每小时工作量为1份,把师傅的工作量用徒弟的工作量来代替,那么师傅8小时的工作量相当于这样的几份呢?很明显,师傅2小时的工作量相当于徒弟5小时的工作量,那么8小时里有几个2小时就是几个5小时工作量,这样就把师傅的工作量换成了徒弟的工作量,题目里就消去了师傅工作量这个未知数。 然后再看312个零件里包含了多少个徒弟单位时间里的工作量,就是徒弟应做多少个。求出了徒弟的工作量,根据题中师博工作量与徒弟工作量的倍数关系,也就能求出师傅的工作量了。

例2 小明买2本练习本、2枝铅笔、2块橡皮,共用0.36元,小军买4本练习本、3枝铅笔、2块橡皮,共用去0.60元,小庆买5本练习本、4枝铅笔、2块橡皮,共用去0.75元,问练习本、铅笔、橡皮的单价各是多少钱? 分析(用消去法思考): 这里有三个未知数,即练习本、铅笔、橡皮的单价各是多少钱?我们要同时求出三个未知数是有困难的。应该考虑从三个未知数中先去掉两个未知数,只留下一个未知数就好了。 如何消去一个未知数或两个未知数?一般能直接消去的就直接消去,不能直接消去,就通过扩大或缩小若干倍,使它们之间有两个相同的数量,再用加减法即可消去,本题把小明小军、小庆所购买的物品排列如下: 小明2本2枝2块0.36元小军4本3枝2块0.60元小庆5本4枝2块0.75元 现在把小明的各数分别除以2,可得到1本练习本、1枝铅笔、1块橡皮共0.18元。接着用小庆的各数减去小军的各数,得1本练习本、1枝铅笔为0.15元。再把小明各数除以2所得的各数减去上数,就消去了练习本、铅笔两个未知数,得到1块橡皮0.03元,采用类似的方法可求出练习本和铅笔的单价。七、转化思路解题时,如果用一般方法暂时解答不出来,就可以变换一种方式去思考,或改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全)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某市举行小学数学竞赛,结果不低于80分的人数比80分以下的人数的4倍还多2人,及格的人数比不低于80分的人数多22人,恰是不及格人数的6倍,求参赛的总人数? 解: 设不低于80分的为A人,则80分以下的人数是(A-2)/4,及格的就是A+22,不及格的就是A+(A-2)/4-(A+22)=(A-90)/4,而6*(A-90)/4=A+22,则A=314,80分以下的人数是(A-2)/4,也即是78,参赛的总人数314+78=392 2.电影票原价每若干元,现在每降低3元出售,观众增加一半,收入增加五分之一,一电影票原价多少元? 解:设一电影票价x元 (x-3)×(1+1/2)=(1+1/5)x (1+1/5)x这一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做 (x-3){现在电影票的单价}×(1+1/2){假如原来观众总数为整体1,则现在的观众人数为(1+2/1)} 左边算式求出了总收入 (1+1/5)x{其实这个算式应该是:1x*(1+5/1)把原观众人数看成整体1,则原来应收入1x 元,而现在增加了原来的五分之一,就应该再*(1+5/1),减缩后得到(1+1/5x)} 如此计算后得到总收入,使方程左右相等

3.甲乙在银行存款共9600元,如果两人分别取出自己存款的40%,再从甲存款中提120元给乙。这时两人钱相等,求乙的存款. 解答:解:设乙存款x元,则甲存款是9600-x元,由题意得: (9600-x)(1-40%)x=(1-40%)x+2×120, 5760-60%x=60%x+240, 60%x+60%x=5760-240, 1.2x=5520, x=4600; 答:乙的存款4600元.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设出未知数,另一个未知数用设出的字母表示,再根据数量关系等式:甲存款的(1-40%)等于乙存款的(1-40%)加上2个120元,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4.由奶糖和巧克力糖混合成一堆糖,如果增加10颗奶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60%。再增加30颗巧克力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75%,那么原混合糖中有奶糖多少颗?巧克力糖多少颗?答案 加10颗奶糖,巧克力占总数的60%,说明此时奶糖占40%, 巧克力是奶糖的60/40=1。5倍 再增加30颗巧克力,巧克力占75%,奶糖占25%,巧克力是奶糖的3倍 增加了3-1.5=1.5倍,说明30颗占1.5倍 奶糖=30/1.5=20颗 巧克力=1.5*20=30颗 奶糖=20-10=10颗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有趣经典的奥数题及答案解析

六年级数学有趣经典的奥数题及答案解析 【题-001】抽屉原理 有5个小朋友,每人都从装有许多黑白围棋子的布袋中任意摸出3枚棋子.请你证明,这5个人中至少有两个小朋友摸出的棋子的颜色的配组是一样的。 【题-002】牛吃草:(中等难度) 一只船发现漏水时,已经进了一些水,水匀速进入船内.如果10人淘水,3小时淘完;如5人淘水8小时淘完.如果要求2小时淘完,要安排多少人淘水? 【题-003】奇偶性应用:(中等难度) 桌上有9只杯子,全部口朝上,每次将其中6只同时“翻转”.请说明:无论经过多少次这样的“翻转”,都不能使9只杯子全部口朝下。 【题-004】整除问题:(中等难度) 用一个自然数去除另一个整数,商40,余数是16.被除数、除数、

商数与余数的和是933,求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题-005】填数字:(中等难度) 请在下图的每个空格内填入1至8中的一个数字,使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8个数字都互不相同. 【题-006】灌水问题:(中等难度) 公园水池每周需换一次水.水池有甲、乙、丙三根进水管.第一周小李按甲、乙、丙、甲、乙、丙……的顺序轮流打开小1时,恰好在打开某根进水管1小时后灌满空水池.第二周他按乙、丙、甲、乙、丙、甲……的顺序轮流打开1小时,灌满一池水比第一周少用了15分钟;第三周他按丙、乙、甲、丙、乙、甲……的顺序轮流打开1小时,比第一周多用了15分钟.第四周他三个管同时打开,灌满一池水用了2小时20分,第五周他只打开甲管,那么灌满一池水需用________小时.【题-007】浓度问题:(中等难度) 瓶中装有浓度为15%的酒精溶液1000克,现在又分别倒入100克和400克的A、B两种酒精溶液,瓶中的浓度变成了14%.已知A种酒精溶液浓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大全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大全 小升初应用题大全,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1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 =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 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答:需要运3次。2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 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3.2×791=2531.2(米)(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列成综合算式3.2×791÷2.8=904(套)答:

重点小学小学六年级经典难题-奥数题

精心整理1、某校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4倍少8人,比女生人数的3倍多24人,这个学校参加数学竞赛的 2、修一条长200米的水渠,已经修了80米,再修多少米刚好修了这条水渠的3/5? 3、一本书600页,第一天看了它的1/4,第二天看了它的2/5,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4、爱达花园小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六(1)班捐的占六年级的1/3,六年级捐的占全校捐款的1/4,全校共捐款2400元,六(1)班捐了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18、小红8天读一本书的2/5,剩下的准备6天读完,平均每天读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19、一本书640页,3天看了它的3/8,照这样的速度还要几天才能看完这本书? 20、一条长800千米的路,一辆汽车6小时行了路程的3/5,照这样的速度行完全程还要几小时? 21、小红拿出自己钱的4/7,小丽拿出自己钱的3/5,两人各买一本同样的字典,已知小红原有21元,求小丽原有多少元? 22、仓库有一批化肥,运出它的4/7按5∶3分配给王村和张村,已知张村比王村少分4.8吨。这批化肥一共有多少吨? 23、新河口小学一(2)班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5/6,转走2名女生后,全班共有42人。现在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

的几分之几? 24、六(2)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平均成绩是78分。已知男生的平均成绩是75.5分,女生的平均成绩是81分。这个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 25、一杯盐水200克,其中盐与水的比是1∶24,如果再放入4克盐,这时盐与水的比是多少? 26、甲厂有120人,乙厂有80人。从乙厂调几人到甲厂才能使两厂人数的比是5∶3? 27、要修一条长1800米的水渠,工作五天后,修的长度与未修的比是1∶3,照这样的进度修下去,还要多少天才能修完这条水渠? 41、甲乙两队修一条路,甲独修要12天,乙独修要10天。现由甲队先修几天,余下的由乙独修。结果完成时甲比乙多干1天,乙队修了几天? 42、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几小时后在距中点40千米处相遇。已知甲车行完全程要8小时,乙车行完全程要10小时,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3、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做要12天完成,现在甲队独做18天,余下的由乙接着做,8天正好做完,如果由甲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完成? 44、一个池上装有三根水管,甲管是进水管;乙管是出水管,20分钟可将满池水放完;丙管也是出水管,30分钟可将满池水放完。现在先打开甲管,当水池的水刚刚溢出时再打开乙、丙两管,用了18分钟才将这池水放完。这样,

小学数学奥数解题技巧大全100讲

第一讲观察法 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小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例1(适于一年级程度)此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 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从横中行10+6+□=18会想到,18-10-6=2,在横中行右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2(图1-2)。 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4(图1-5)。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适于二年级程度) 6、16、26、____、____、____、____。 9、18、27、____、____、____、____。 80、73、66、____、____、____、____。 解:观察6、16、26这三个数可发现,6、16、26的排列规律是:16比6大10,26比16大10,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10。 观察9、18、27这三个数可发现,9、18、27的排列规律是:18比9大9,27比18大9,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9。 观察80、73、66这三个数可发现,80、73、66的排列规律是:73比80小7,66比73 小7,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小7。 这样可得到本题的答案是: 6、16、26、36、46、56、66。 9、18、27、36、45、54、63。 80、73、66、59、52、45、38。 例3将1~9这九个数字填入图1-6的方框中,使图中所有的不等号均成立。(适于三年级程度) 解:仔细观察图中不等号及方框的排列规律可发现:只有中心的那个方框中的数小于周围的四个数,看来在中心的方框中应填入最小的数1。再看它周围的方框和不等号,只有左下角的那个方框中的数大于相邻的两个方框中的数,其它方框中的数都是一个比一个大,而且方框中的数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越来越小。

北师大版(2020秋)六年级数学上册奥数题(附答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奥数题 1.小明买了一辆二手山地车,支付了山地车原价的90%,没过几天,他的朋友看中了这辆山地车,并表示愿意支付高出原价25%的价格买下。小明答应了,只经过简单一转手,这辆山地车就让小明赚了105元。那么,小明这辆山地车的原价是________元。 【分析】把这辆山地车的原价看成单位1,那么小明赚的钱对应的分率为1+25%-90%=35% 2.瓶中装有浓度为15%的酒精溶液1000克,现在又分别倒入100克和400克的两种酒精溶液A、B,瓶里的酒精溶液浓度变成了14%。已知A种酒精溶液是B种酒精溶液浓度的2倍,那么,A种酒精溶液的浓度是%。 【分析】方法一:方程。设B种酒精的浓度为x,则A种酒精的浓度为2x,于是可以得到: 故A的浓度为。 方法二:比例。1000×15%=150(克),混合后溶液中纯酒精为(1000+400+100)×14%=210(克),210-150=60(克),A和B共含酒精60克,已知A和B的重量比为1:4,浓度比为2:1,那么含酒精的量比1:2,那么A中含酒精60÷3=20(克),则A的浓度为20%. 3.A、B两杯食盐水各有40克,浓度比是3:2.在B中加入60克水,然后倒入A中____克.再在A、B中加入水,使它们均为100

克,这时浓度比为7:3. 【分析】比例思想。两杯中的食盐水总量相同,浓度比为3:2,则含盐量也是3:2,向B杯中加水不会改变两杯中的含盐量。倒入后A和B的含盐量改变,比例变为7:3,但是倒入前后两杯盐水的含盐的总和是不变的,3+2=5,7+3=10,统一份数。3:2=6:4,这时总含盐量看成10份,原来A、B各含6份和4份,倒入后各含7份和3份,说明B 向A倒入了刚好1份的盐,从100克中倒出25克刚好含1份的盐。 4.经测算,地球上的资源可供100亿人生活100年,或可供80亿人生活300年.假设地球上新生资源的生长速度是一定的,那么为了使人类有不断发展的潜力,地球上最多能养活多少亿人? 【分析】 每亿人每年消耗资源量为1份。 新生资源量:(份) 即为保证不断发展,地球上最多养活70亿人。 5.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5,15,25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10头牛吃3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28头牛吃45天,则第三块草地可供()头牛吃60天。 【分析】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详解

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电影票原价每张若干元,现在每张降低3元出售,观众增加一半,收入增加五分之一,一张电影票原价多少元? 解:设一张电影票价x元 (x-3)×(1+1/2)=(1+1/5)x (1+1/5)x这一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做 (x-3){现在电影票的单价}×(1+1/2){假如原来观众总数为整体1,则现在的观众人数为(1+2/1)} 左边算式求出了总收入 (1+1/5)x{其实这个算式应该是:1x*(1+5/1)把原观众人数看成整体1,则原来应收入1x元,而现在增加了原来的五分之一,就应该再*(1+5/1),减缩后得到(1+1/5x)} 如此计算后得到总收入,使方程左右相等 2、甲乙在银行存款共9600元,如果两人分别取出自己存款的40%,再从甲存款中提120元给乙。这时两人钱相等,求乙的存款 答案 取40%后,存款有 9600×(1-40%)=5760(元) 这时,乙有:5760÷2+120=3000(元) 乙原来有:3000÷(1-40%)=5000(元) 3、由奶糖和巧克力糖混合成一堆糖,如果增加10颗奶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60%。再增加30颗巧克力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75%,那么原混合糖中有奶糖多少颗?巧克力糖多少颗? 答案 加10颗奶糖,巧克力占总数的60%,说明此时奶糖占40%, 巧克力是奶糖的60/40=1.5倍 再增加30颗巧克力,巧克力占75%,奶糖占25%,巧克力是奶糖的3倍 增加了3-1.5=1.5倍,说明30颗占1.5倍 奶糖=30/1.5=20颗 巧克力=1.5*20=30颗 奶糖=20-10=10颗 4、小明和小亮各有一些玻璃球,小明说:“你有球的个数比我少1/4!”小亮说:“你要是能给我你的1/6,我就比你多2个了。”小明原有玻璃球多少个? 答案 小明说:“你有球的个数比我少1/4!”,则想成小明的球的个数为4份,则小亮的球的个数为3份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过程

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 2、会根据比例的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地解比例。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计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解比例的过程,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容在联系和广泛应用,情感与价值观。 2、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点: 解比例 教学难点: 解比例的方法。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掌握解比例的根据。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 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2、出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80和5:200 3、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比例:3:9=():15 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 (外项是3和15,一个内项是9,另一个内项未知的。) 师: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求出这个未知的内项吗? 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因为3:9=1/3,想():15=1/3(5比15等于1/3);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求未知项。 师:像这样,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课件出示)。 今天这节课就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320米。我国的旅游景点北京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 2、出示例题,教学例2。学生读题。 师:1:10是谁与谁的比?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1:10。 师:题中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条件?(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是320米。)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41、简单方程的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求方程的解(或根)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或解法)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两边同除以未知数x的系数。 解去分母,两边同乘以6,得 3(x-9)-2(11-x)=12 去括号,得3x-27-22+2x=12 移项,得3x+2x=12+27+22 合并同类项,得5x=61 【分式方程解法】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是“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或方法)是: (1)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解方程两边都乘以x(x-2),约去分母,得 5(x-2)=7x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x=-5, 检验:当x=-5时, x(x-2)=(-5)(-5-2)=35≠0, 所以,-5是原方程的根。 解方程两边都乘以(x+2)(x-2),即都乘以(x2-4),约去分母,得 (x-2)2-16=(x+2)2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x=-2。 检验:当x=-2时,(x+2)(x-2)=0,所以,-2是增根,原方程无解。

42、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的交换定律”,简称“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达,可以是 a+b=b+a。 例如:864+1,236=1,236+864=2,100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的结合定律”,简称“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达,可以是 (a+b)+c=a+(b+c)。 例如:(48928+2735)+7265 =48928+(2735+7265) =48928+10000 = 5892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