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读金刚经有感

读金刚经有感

读金刚经有感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读《金刚经》后感

首先,我不是一个佛教信徒。之所以读《金刚经》,一则是因为本身非常欣赏佛教文化,二则真心为佛教诸多为人处世之道理所心折。说读过一遍《金刚经》后思想境界飞升,那是骗人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中确是又很多地方引起我的深思。当然,由于《金刚经》原文太过艰涩,我不得不通过汲取他人感悟来帮助我理解,最后我选择了南怀瑾大师的着作《金刚经说什么》帮助我理解,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此番阅读的“修行证果”。

一个人若想成佛,首先要清洁自己,把一切放下而修行。念及我们,却从懂事起就学会了在红尘社会中打滚。早早的,我们有了理想,有了欲望;成长的路上,我们一路都是竞争、比拼,没有这些,我们就会失去了生存下去的勇气。我们需要金钱,需要玩乐,需要爱情,需要……

然而,《金刚经》告诉我们,要“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凡事要无我、无相、无住。就是要有空观。何为空,佛所说的“空”并非看不见,这里的“空”是指建立在真假的基础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所见的都是假的,是我们内心要这么以为。一切在生死轮回中的众生皆有四相,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们执着于个人的独立存在性,因此产生了种种见惑。我们执着于你我他,执着于生死,执着于衣食住行,执着于花开花谢,执着于一草一木是无法达到般若也无法入涅盘的,连个人的解脱都无法达到,更别说成佛后的普度众生。真相在哪,真相是只有当我们觉悟后才能知道的,不过,当我们觉悟后,真假已经不重要了。所以,纠结于真真假假,最后还是空。荣华富贵,歌舞升平,最终也是过眼云烟。将生死置之度外,无所谓他们还是你我,我想,这就是我们当今能做的最高的觉悟的状态了。

正如师尊释迦摩尼一直以化缘而不愿锦衣玉食一样,不一定别人的生活方式就是适合你的活法。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修行,富贵是,平凡更是。

布施,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做好事。比如我吧,在做好事的时候,我会知道自己做好事了,我会因为我做了这个好事而高兴,会认为自己是个好人,这种思维好像无可厚非,但是真的是吗?《金刚经》告诉我:“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意思说叫人不要住在相上,在行慈善的时候不要认为自己在行慈善,不要认为自己是个善人。我的理解就是,无论你做了什么,都是发自内心的,心理学上理解就是,你的一切行为都是潜意识的,而不是下意识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一切都是平等的和性空的,所以不能执着也无以执着。

所以,我们常说的做好事跟布施是又区别的,这个区别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只能说是境界上的差距。布施的可以成佛,做好事,或者说慈善吧,却只能成为好人,还是人。但是,想要成佛,总要从好事开始,修行一般,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学会普度众生。所以,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似乎也不必执着于布施和做好事,无论怎么样我们都应该将行善进行到底。只要你行善了,不论是出于怎样的目的,无论你是默默无闻还是大张旗鼓,只要你做了好事,对他人精神上,生活上给予了帮助,那就是好的,就值得肯定的。当然,我希望我们每个人在做好事的时候,能够只讲奉献不讲收获。

下面,我想谈下“心”。《金刚经》中说,“一体同观分”,三心不可得,哪三心?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我们从心理上检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过去心不可得,过去的,如梦如幻,已成回忆,时间不能回到过去,又怎么能够得到呢?我们很多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因为过去的事情而纠结,而不开心,其实何必那么执着呢?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无论你怎么想,怎么执着,那都是不会回来的,不用因为过去的事情而徒生烦恼。正如南怀瑾大师说的,老年人喜欢说当年怎样怎样,过去怎样怎样,今天说一遍,明天还说,后天继续说。不是说我讨厌老人,毕竟我以后也会成为老人中一员,只是用这个例子来给现在的我们敲个警钟,不要像老人那样只能执着于过去,不要想过去,过去心不可得,而且那样也很恐怖。

当然,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想的最多的还是将来如何如何,将来怎样怎样。将来会怎样?荣华富贵,或者加官进爵?注意,那些都是表相,去掉这些,你也就是个老头子老太太,然后就想我们的奶奶爷爷一样又开始天天的回忆往昔,不可自拔。所以,未来心不可得,活在当下还是很有道理的,现在种的因,未来自然有果。

真正的佛法是最现实的,只有现在、显示,现在心不可得,心安理得,此心清净,这就是佛。这也是我境界所限,这句话,我不懂,真不懂。我活在现在,心不可得,那我不准备得心了?换句话说,你像想不想,它就在那里,所以也就变得不可得,不要得了?好吧,我就这么理解了,按着这个往下想就是,现在不是用来想的,是用来过的,自由自在的过,清清淡淡的过,不着相的过。就想每天的吃饭,我不必想上顿吃的什么,也不用考虑下顿我该吃些什么,当然,对于眼前的这顿,我们也不必执着说在这顿我们必须吃到什么,有什么就吃什么不就好了。三心不可得,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也许谈人生有点为时过早,但是也并不代表我们没有一些所谓的感悟,毕竟,如心理学所言,态度是可以改变的。于是乎,我也就先谈为快了。

人生苦短,许多人忙忙碌碌一辈子,少年时忙着学习,青年时忙着事业,老了又围着儿孙转,最后最后莫名其妙地来,又糊里糊涂的走了,到死也没明白什么叫活的精彩。所以我们活着的时候,首先要善待自己,而后如爱自己一样的爱一切世人,做个平凡但不频烦的人不也挺好。

正如前面所言,人生是场修行,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快乐,不要得意忘形;失意,不要灰心丧气,随遇而安,以一颗平凡心处之。不算前世来生,就今世来说,从出生到入土,满打满算,每个人的时间也不过世纪,而且每天都会有不同,那这个不同来自哪里呢?不正是来自它对于我们来说的酸甜苦辣咸吗?

最后,自求多福,自助而后天助。心是自己的,体是自己的,自己造的因,才能有自己的果。无论我们一生中做了什么,善也好,恶也罢,最终都是需要我们自己的承担后果的。所以,想多福,还得靠自求。

南怀瑾大师所言,对于我们青年人来说,与其说学佛礼佛,不如说从把这些书当做名着来读。我们不应该信佛,更不能迷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诸如《金刚经》,亦或是儒家“四书五经”,我们读的时候,思考更多的应该是尽可能的习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其实这些着作也是这么教我们的。“四书五经”自不用说,就《金刚经》来说,佛可不就是一直在教我们怎么做人嘛。

佛说:无诤,意思就是叫我们我要以抗拒的心态生活。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应该对生活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哪怕遭遇各种挫折困难,我们都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而不是消极对待,懂得和人友好相处。

佛说:无我相,百年之后我们在哪里,一堆黄土罢了。因此对于太多的事就不必过于执着,对人对事也不应太刻薄。

佛说:去除我执,为什么要因为别人做错了事或者别人指出了你的缺点的时候,你就会生气,继而想去辩解?因为你“我执”未断,因为你一直都“有我”,就是一直执着于自己的缺点,诸如自大,贪婪之类的。这个是太关注自己后而忽略了他人对自己的感觉。试问,一个一直执着于自己的缺点的人又怎么能“明心见性”呢,或者有怎么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呢?

《金刚经》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是能读到的东西却有很多。它不是如我这样似走马观花似的看过之后就能看懂,看透的。它就像是一个宝藏,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不同的收获,真心希望大家一起来学习。

下面,我想用大家都熟知的一句佛家语来结束此次的感悟: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得悟且悟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