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年最全的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部分-绝密

2013年最全的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部分-绝密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B,文理科)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C,文科)

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3、哲学的党性即党派性是指(D,1987,文理科)

A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B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C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4、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D,1988年,理科)

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马克思 D恩格斯

5、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C,1995年,理科)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6、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1997年,理科)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7. 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D,1998年,理科)

A. 宿命论观点

B. 唯意志论观点

C. 机械唯物论观点

D. 朴素唯物论观点

8、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CD,1994年,文科)

A. 世界统一于存在

B. 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 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E. 物是感觉的复合

第2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1、人类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决定性环节(C,1987年,文理科)

A. 概念、判断、推理

B.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C. 生物的刺激感应、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D. 客体、主体、客体

2、意识的本质是(A,1989年,理科)

A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 B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感觉的总和 D逻辑的集合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C,1989年,理科)

A. 存在

B. 精神

C. 物质

D. 原子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B,1989年,文科)

A. 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

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C.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5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的命题是指(D,1990年,理科)。

A. 意识是主体和客体连结和转化的中介

B. 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C. 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客观的

D.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6、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A,1990年,文科)

A.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C,1991年,文科)

A. 都是辩证法观点

B. 都是诡辩论观点

C. 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

D. 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

8、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C,1991年,理科)。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C. 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D.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

9、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B,1991年,文科)。

A. 意识产生物质

B. 意识转化为物质

C. 意识决定物质

D. 意识创造物质

1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D,1992年,文科)。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主观性统一

B.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 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1. 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B,1992年,文科)。

A. 本质和派生的关系

B.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12、?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B,1993年,理科)。

A. 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 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 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D. 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

1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是通过(A,1994年,理科)。

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14、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1995年,文科)。

A. 承认世界多样的统一

B. 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 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15、《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1996年,文科)。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A,

16、

1999年,理科)。

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 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 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17、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C,2000年,文科)。

A. 决定性

B. 预见性

C. 能动性

D. 主动性

18、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B,2000年,理科)。

A. 客观性

B. 能动性

C. 对象性

D.任意性

19、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C,2001年,文科)。

A. 是人类的主观意识

B. 既非物质,也非意识

C. 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D. 是意识的客观内容

20、?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D,2001年,理科)。

A. 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 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 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 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2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B,2002年,文科)。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22、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C,2003年)。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23、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C,2006年)。

A. 变是世界的本质

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24、?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B,2007年)。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25、科学的物质范畴是(CD,1989年,理科)。

A. 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 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

C. 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 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普遍的哲学概念

E. 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概念

26. 物质是运动的(BCE,1990年,理科)。

A. 形式

B. 主体

C.内容

D.属性

E. 基础

2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CD,1991年,文科)。

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 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 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E. 反映者和被反映者是完全同一的

28、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BCDE,2000年,文科)。

A. 多元论的思想

B. 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 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D.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E. 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29、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DE,2002年,理科)

A. 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 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 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 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E. 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30、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ABE,2002年,文科)

A. 意识根源于物质

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 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 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E. 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31、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BCD,2006年)。

A. 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B. 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C. 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

D. 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

32、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

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AD,2007年)。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第3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1、在总量没有增减的条件下,事物结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是(D,1989年,理科)。

A. 形而上学观点

B. 诡辩论观点

C. 唯心主义观点

D. 唯物辩证法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1989年,文科)。

A. 观察实验方法

B. 逻辑推理方法

C. 矛盾分析法

D. 归纳演绎法

3、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C,1989年,理科)。

A. 量和质的相互转化

B. 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

C.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D. 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4、?一切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是(C,1990年,理科)。

A. 机械论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D. 外因论的观点

5、区分事物质的依据是(A,1990年,理科)。

A. 事物的本质属性

B. 事物各方面属性的总和

C. 事物量的规定性

D. 人的直觉

6. 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范畴是指(D,1990年,文科)。

A 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

B 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

C 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

D 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

7、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B,1991年,理科)。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同一性和斗争性

C. 绝对性和相对性

D. 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8、?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论点是(B,1992年,理科)。

A. 唯心主义观点

B. 辩证法观点

C. 相对主义观点

D. 机械论观点

9. 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C,1992年,文科)。

A. 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 事物的变化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

C.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 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10.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1995年,文科)。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1996年,文科)。

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 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

D.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2、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D,1997年,理科)。

A.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 认识事物的量

C. 确定事物的质

D. 把握事物的度

13、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C,1998年,理科)。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14、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B,2001年,理科)。

A. 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 要把握事物的度

C. 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 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15、?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

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语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C,2007年)。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对人是否有利

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16、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是(BDE,1989年,理科)。

A. 系统论代替了辩证法

B. 唯物辩证蕴含着系统论的基本思想

C. 唯物辩证法排斥系统论

D. 系统论丰富了唯物辩证法

E. 系统论深化了唯物辩证法

17、人的活动与规律的关系是(ABDE,1989年,理科)。

A.人不能创造规律

B.人不能消灭规律

C.人可以完善规律

D.人可以认识规律

E.人可以利用规律

18、下列例子中属于否定之否定的现象的有(CDE,1991年,理科)。

A冰—水—汽 B麦株—麦粒—麦株

C团结—批评—团结

D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象说

E生产粮食—粮食被人消费—生产粮食

1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BDE,1992年,文科)。

A.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D. 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

E. 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

20、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ABDE,1993年,文科)。

A.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E.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21、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ACDE,1995年,理科)。

A. 整体由部分所构成

B. 整体是各部分之和

C. 整体具有各部分所不具有的新的性质

D. 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E. 整体和部分可以互相转化

2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是(ACE,1996年,文科)。

A. 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B.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同一的

C. 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D. 一切质变都优于量变

E. 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23、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ABD,1997年,理科)。

A. 认为凡是现有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 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 认为事物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D.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E.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24、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1998年,文科)。

A.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 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E. 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

25、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DE,1998年,文科)。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26、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DE,1998年,理科)。

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 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27、每一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DNA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由此可见(BDE,2001年,理科)。

A. 整体等于各部分的总和

B. 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

C. 整体的所有属性存在于部分之中

D.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透的

E. 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生成和转化

28、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ABCE,2003年)。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

E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第4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1、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C,1990年,文理科)。

A.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D.对客体的选择和重构

2、承认?人类的一切认识都具有相对性?是(C,1990年,理科)。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诡辩论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怀疑论的观点

3、?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D,1991年,文科)。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4、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D,1991年,理科)。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

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

D.对该事物的理论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取得预期效果

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B,1992年,文科)。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6、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D,1992年,理科)。

A.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实在的

C.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D.真理是事物多方面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

7、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D,1993年,理科)。

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8、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B,1995年,文科)。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9、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D,1995年,理科)。

A.普遍性

B.对性

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

10、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B,1999年,文科)。

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1、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B,2002年,理科)。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12、?当一个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D,2005年)。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13、未来科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C,2005年)。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14、?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A,2006年)。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15、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D,2006年)。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16、感觉在认识中的地位,表现在它是(DE,1987年,文理科)。

A.认识的来源

B.唯一可靠的认识

C.认识的深化

D.认识的起点

E. 认识的初级阶段

1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主体是(BCD,1988年,文理科)。

A.人的主观意识

B.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一定的社会集团和社会

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

E.一般的人

1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BD,1988年,理科)。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C.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

D.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E. 理论指导实践的关系

19、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就是承认(BCD,1988文理科)。

A.相对真理不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

B.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具有近似的性质,认识有待于深化

C.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东西,认识有待于扩展

D.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

E.真理本身包含着错误

20、?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ACD,1990年,文理科)。

A.唯心主义经验论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

C.唯我主义者

D.反理性主义观点

E.承认主观能动性和辩证观点

21、真理和谬误是(ABCE,1990年,理科)。

A.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B.相比较而存在的

C.相斗争而发展的

D.没有本质区别的

E.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22、?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BD,

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D.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E.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2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ACE,1994年,文科)。

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

D.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

E.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2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ABCD,1997年,文科)。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E.主从关系

2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BD,2000年,理科)。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起源于经验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E.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26、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ABD,2000年,理科)。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E.意识建构认识对象

第5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1、经济基础是指(A,1989年,理科)

A.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一定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C.一定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

D.一定社会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2、道德是指(A,1989年,理科)。

A.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B.经济基础是集中、最直接的反映

C.上层建筑的核心

D. 最抽象的意识形式

3、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要的物质标志是(C,1991年,理科)

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

B.劳动对象

C.生产工具

D.科学技术

4、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C,1991年,理科)。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

D.上层建筑本身是否完善

5、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C,1999年,理科)

A.传统意识

B.阶级关系

C. 生产方式

D. 政治制度

6、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B,1999年,理科)。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体系

D.分工协作关系

7、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D,2000年,文科)。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C,2002年,文理科)。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

9、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B,2004年)。

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

10、?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表明(A,2006年)。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等等活动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1、生产关系的客观性的含义包括(ABDE,1988年,理科)

A.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

B. 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不能随意选择

C. 人们不能干预生产关系的变化

D. 生产关系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

E. 生产关系的三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CDE,1988年,文科)

A. 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社会存在的变化不完全同步性

B. 社会意识脱离社会存在独立发展

C. 社会意识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D.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E.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13、历史唯物主义把社会意识理解为(ABCE,1989年,文科)

A. 社会精神生活的总和

B. 社会存在的反映

C. 个体意识和群众意识的统一

D. 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的统一

E.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统一

14、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ABCDE,1991年,文科)

A.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过程

B.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其活动的社会过程

C.人的本质活动

D.形成人们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

E.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15、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DE,1992年,文科)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本体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E.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

16、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ABD,2001年,文科)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D.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

E. 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

第6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C,1989年,文科)

A. 国家政治权力

B. 天才人物的创造力

C. 社会生产

D. 阶级斗争

2、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B,1994年,文科)

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D. 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有(ABCE,1989年,理科)

A. 人类社会是自然历史过程

B.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C.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E.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的作用是(BDE,1991年,文科)

A. 生产力发展的动因

B. 迫使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的重要手段

C.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E. 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

3、?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一命题表明(ABD,1992年,理科)

A. 人是社会的主体

B. 历史是由追求着自己的目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C. 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

D. 历史规律实现于人的自觉活动之中

E. 社会中每个人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4、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BCDE,2003年)

A人人创造历史 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E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5、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ACD,2006年)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

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6、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BD,2007年)

A.具体的、现实的人

B.广大人民群众

C.作为个体的个人

D.社会全体成员

第7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1、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2002年,文科)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

C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2、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形态范畴是指(C,1988年,文科)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统一

C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技术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C,1992年,理科)

A. 人的自身需要

B. 人类的共同利益

C. 人的社会关系

D. 人的自然属性

4、历史唯物主义所理解的解放是指(BDE,1988年,文科)

A. 人性的解放

B. 摆脱自然界的奴役状态

C. 摆脱必然性的束缚

D. 摆脱旧的社会关系的束缚

E. 摆脱传统旧思想的束缚

5、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BDE,

A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B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C人的本质是自由 D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E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6、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ABCDE,2002年,理科)

A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B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C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D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E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毛泽东思想概论模拟试题

第1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1、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A,2001年,理科)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张闻天

2、1930年5月,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B,2002年,理科)

A.论证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关系

B孕育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思想

C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D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3、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下列毛泽东的科学著作中,写于这个时期的有(CD,2006年)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反对本本主义》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D,1992年,理科)

A.武装斗争问题

B.党的建设问题

C.统一战线问题

D.农民问题

2、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建立的国家体制是(D,1992年,文科)

A.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B.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C.工农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D.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3、毛泽东所说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从娘肚子里带出来的老毛病?是指(A,1994年,理科)

A.软弱性

B.妥协性

C.动摇性

D.两面性

4、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B,1996年,文理科)

A.革命指导思想不同

B.革命领导权不同

C.革命前途不同

D.革命对象不同

5、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是(A,2000年,理科)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6、?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观点的错误实质在于(C,2000年,理科)

A.抹煞农民阶级的革命性

B.夸大资产阶级的作用

C.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D.忽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7、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C,2000年,理科)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D.《论人民民主专政》

8、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是指(C,2001年,理科)

A.进步势力、中间势力、顽固势力各占三分之一

B.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党派各占三分之一

C.共产党员、党外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

D.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各占三分之一

9、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C,2002年,理科)

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D,2003年)

A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面貌

C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

D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11、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的著作是(B,2004年)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12、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ADE,1987年,文理科)

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C.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D.保护民族工商业

E.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13、抗战时期,中共在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中,争取中间派和实行?三三制?政权的理论根据是(BD,1994年,文科)

A.将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加以区别

B.将民族资产阶级与大资产阶级加以区别

C.将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加以区别

D.将开明绅士及一般地主与大地主阶级加以区别

E.将英美派大资产阶级与亲日派加以区别

1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的土地改革必须注意的基本原则是(BD,1996年,理科)

A.地主不分田

B.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

C.保护中小工商业

D.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E.保存富农经济

15、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ABC,2002年,文科)

A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B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中国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E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第3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提出了(B,1987年,文理科)

A.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B.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D.实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

2、?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提出这一论断的会议是在(B,1993年,理科)

A.中共五大

B.中共八七会议

C.中共湘赣边界一大

D.中共六大

3、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的中心任务是(A,2000年,理科)

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D.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

4、?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用这副对联形象地讽刺了(A,2006年)

A主观主义的学风 B宗派主义的党风

C党八股的文风 D官僚主义的作风

5、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所说的?伟大的工程?是指(C,2002年文科)

A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夺取全国胜利

B建立并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建设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D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国家、新社会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C,2004年)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封建地主阶段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7、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护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原因主要是(A,2004年) 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B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C全国大陆即将解放

D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着两个联盟。其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B,2006年)

A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也劳动人民的联盟

C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包括(ACE,1987年,文理科)

A.中等资产阶级

B.小资产阶级

C.开明绅士

D.知识分子

E.地方实力派

10、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条件有(ADE,1994年,理科)

A.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

C.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政策的正确

D.第一次大革命的影响

E.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发展

1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有(BCE,1998年,理科)

A.群众路线

B.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

D.独立自主

E.党的建设

12、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两头?是指(AC,2005年)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地主大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D,1988年,文理科)

A.利用、团结、教育

B.利用、团结、改造

C.利用、限制、批评

D.利用、限制、改造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B,1992年,文科)

A.管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3、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政策是(D,1993年,理科)

A.限制

B.征用

C.没收

D.赎买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C,1994年,理科)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5、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D,2002年,理科)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6、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C,2004年)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社会主义性质

7、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原则是(ACE,1988年,理科)

A.自愿互利

B.互助合作

C.典型示范

D.公私兼顾

E.国家帮助

8、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有(ABCDE,1995年,理科)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公私合营经济

D.个体经济

E.资本主义经济

9、50年代,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创造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有(ABCE,1997年,理科)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经销代销

D.租赁承包

E.公私合营

10、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有(ABE,2001年,文理科)

A.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C.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

D.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

E.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第5章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B,2001年,理科)

A.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C,2002年,理科)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3、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主要有(ACD,2004年)

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有理、有利、有节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长期共存、相互监督

E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有(AB,2004年)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B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C发达的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E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第6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1、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C,2001年,理科)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问题

B.将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的问题

C.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D.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问题

2、1963年,周恩来指出,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是(D,2002年,文科)

A享受主义 B教条主义 C经验主义 D官僚主义

第7章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1、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概括的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BCE,

A.阶级分析

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

D.调查研究

E.独立自主

2、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学风问题上曾经反对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BC,2004年)

A投降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冒险主义 E机会主义

3、?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段话所反映的思想观点是(A,2005年)

A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模拟试题

1、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邓小平理论(ACDE,2001年)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D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E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2000年,文科)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三个有利于?标准

3、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归根到底看其是否有利于(BCD,1993时政)

A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E加强全国各民族团结

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D,1994年,理科)

A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C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解放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D,2005年)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6、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AD,2002年,文科)

A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C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D坚持共同富裕

E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CDE,2002年,理科)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C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E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8、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ABCDE,2003年)

A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 B发展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要求

C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D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E发展是实现民富国强的要求

9、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ABCDE,2004年)

A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D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E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1990年,文科)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新旧体制交替的矛盾

C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矛盾

D人民大众同极少数敌对分子、反社会主义分子之间的矛盾

11、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D,1997年,理科)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 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D,1998年,文理科)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C,2000年,理科)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1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C,2001年,文理科)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5、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BCDE,2001年,文科)

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1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D,2004年)

A坚持党的先进性B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阶级性D坚持与时俱进

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D,2007年)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

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1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AC,2006年)

A.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 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 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 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D,2006年)

A. 科技创新

B. 制度创新

C. 文化创新

D. 理论创新

20、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ABC,2005年)

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 D注重协调性

21、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C,2003年)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增强综合国力

2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将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B,2005年)

A经济实力的竞争 B人才的竞争

C军事实力的竞争 D政治实力的竞争

23、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ABCE,2004年)

A科技含量高 B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 D产值增加快

E环境污染少

24、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其主要内容有(ABD,2005年)。

A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B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C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服务业全面发展

2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新型农民,具体措施有( ABC,2007年 )

A.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B.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

C.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D.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26、个体经济在性质上不同于私营经济,是因为(C,2002年,文科)

A投资规模较小 B经营方式单一

C主要依靠自己劳动和经营 D不是法人企业

2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A,2002年,理科)

A不同的资源配臵方式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2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B,2003年)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 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29、?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BC,2006年)

A. 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B. 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臵的方式

C. 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 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30、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公配制度,就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其中包括( ABCD,

A.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B.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C.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D.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3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C,1993年,文理科)

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B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和睦

3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A,1993、2002年,文理科)

A人民当家作主 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人民参与国家管理

33、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归根到底是因为它(A,1995年,理科)

A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

B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C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D体现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

3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C,2000年,文科)

A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B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3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B,2001年,理科)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A,2003年)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B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C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D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37、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尊重和保护人权,认为首要的人权是( C,2007年 )

A.参政权、议政权

B.自由权、平等权

C.生存权、发展权

D.选举权、被选举权

3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ACD,1997年,理科)

A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B社会团体的联合组织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组织

D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E民主党派的联合组织

39、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理论命题的涵义是(ABCDE,2001年,理科)

A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B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D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保证

E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内在属性

40、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ABCD,

A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B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

C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D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4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基本要点有( ACD,2007年)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

B.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

C.对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

D.依法治国的最重要依据是宪法和法律

4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关键是要(C,2005年)

A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B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C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D发扬顾全大局、诚信友爱、扶贫济困的精神

4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2007年 )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诚实守信

D.爱国主义

4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它的基本内容包括( ABCD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45、?一国两制?的前提是(A,1997年,理科)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

C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46、?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A,1999年,理科

A台湾问题开始的 B香港问题开始的

C澳门问题开始的 D香港和澳门问题开始的

47、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BDE,1998年,理科)

A独立的外交权 B行政管理权 C独立的防务权

D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E立法权

48、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径是(C,2000年,文科)

A实行有效裁军和军控 B发挥联合国的维和作用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加强国际干预

49、谋求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D,2000年,文科)

A加速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B推动南北对话

C加强南南合作

D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50、《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C,2007年 )

A.根本任务

B.根本原则

C.本质属性

D.基本要求

5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新时期最显著的成绩是( B ,2008年)

A. 改革开放

B. 快速发展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5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 ABCD,2008年 )

A.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统筹兼顾

5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 ACD,2008年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5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 AC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

55、针对我国目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B C )

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B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C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D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公共服务

1、行政伦理的最低要求是( B )(2008年江苏真题A类)

A 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B 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C 不损害集体利益

D 成为高尚道德的模范

2、下列属于纯公共产品的是( C )(2008年江苏真题A类)

A河流 B 公共道路 C国防 D公共图书馆

3、评价行政伦理的最终标尺是( A )(2008年江苏真题C类)

A 生产力系统

B 生产关系系统

C 行政效率

D 行政良心

4、评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标准是( C )(2005年江苏真题A类)

A 效率

B 效果

C 绩效

D 管理对象的满意度

5、人本管理的思想基础是认为人是( B )(2005年江苏真题A类)

A ?经济人?

B ?社会人?

C ?复杂人?

D ?行政人?

职业道德

66、?可以没文凭,不能没知识。?这句话说明( B)

A.形式比内容更重要 B.内容比形式更重要

C.形式与内容一样重要 D.形式与内容一样不重要

67、?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钻一行,一个人仅有工作热情还不够,必须要有知识,做知识型员工是我的追求。?这句话表明( D )

A.高度的工作热情,是爱岗敬业的惟一要求

B.有知识,做知识型员工,是爱岗敬业的惟一要求

C.勤奋好学,不断提高劳动技能,不是爱岗敬业的内在要求

D.勤奋好学,不断提高劳动技能,是爱岗敬业的内在要求

68、?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光队长一个人不行,要大家行才行。?这强调的是( C )

A.爱岗敬业,精益求精 B.办事公道,一视同仁

C.团结协作,互帮互助 D.诚实守信,服务群众

69、孔祥瑞认为个人魅力的首要因素是( D)

A.职业纪律 B.职业技能

C.职业荣誉 D.职业责任

70、材料中关于孔祥瑞先进事迹的描述,表明要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实现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就应该做到(ABC)

A.爱岗敬业,全心全意投入本职工作,恪尽职守,尽职尽责

B.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勤能补拙,平凡的岗位可以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C.要对本职工作始终充满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D.只要对从事的工作,充满高度的热情,就一定能获得知识,创造财富

选择题

1、作为下级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待上级要做到(A B C D)(2008年江苏C类)

A 服从上级命令

B 尊敬上级,维护上级的威信

C 正确对待上级的批评

D 如实向上级报告和请示工作

2、商店出售假冒伪劣产品,就职业道德规范来说,它直接违背了(A )(江苏真题2006年B类)

A 诚实守信

B 奉献社会

C 爱岗敬业

D 服务群众

公文

31、一份行政公文在一个机关办理完毕的标志是:发文以( B )为标志,经过承办的收文以( )为标志,无须承办的收文以阅后批存为标志

A承办、注办 B盖章、注办 C盖章、承办 D注办、承办

32、常见的调查报告标题有三种形式,不包括下列形式中的( D )。

A公文式标题 B揭示主题式标题 C正副标题式 D.新闻式标题

33、档案的整理工作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对档案实体进行分类、组合、排列、( A )和基本编目,使之有序化的过程。

A编号 B立卷 C整理 D复制

34、会务工作是秘书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中会后处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回收与处理有关文件、纪要工作、( A )、送站和内部总结工作

A清理会场 B财务决算 C文书归档 D编发文件

多选(每题0.8分)

76、县政府向所属乡镇发文,可适用的文种有( ABC )。

A决定、通报 B通知、意见

C批复、会议纪要 D公告、通告

(2004年江苏真题B类)

31、下列文种中属于陈述性的上行公文是( B )

A请示 B报告 C议案 D意见

32、联合行文时确定成文时间的标准是( B )

A以第一个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B以最后一个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C以文件撰写的日期为准

D以文件实际发出的日期为准

33、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可以分为四个环节,即准备工作、调查工作、研究工作和( A )。

A总结工作 B报告工作 C宣传工作 D归档工作

34、档案工作包括( A )。

A档案收集、档案管理、档案利用三个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