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广告心理学全部名词解释

广告心理学全部名词解释

广告心理学全部名词解释
广告心理学全部名词解释

广告心理学全部名词解释

广告心理学名词解释

P9气质: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上的差异,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为上的表现。

P9性格特点:对现实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差异。

P9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上的特点,构成了人们心理上的差异。

P9个性倾向性:制约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

P11个体消费行为:消费者寻找、购买、使用和评价用以满足需要的物品和劳务设施所表现出的一切脑体活动。

P12潜在需要:未被意识到的需要。

P16访谈法:通过访谈者和受访者的交谈,了解受访者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态度等的方法。

P17问卷:一套让受测者回答的题目,以及使用这套问卷的说明。

P17问卷法:把问卷交给受测者,让受测者回答,通过对答卷的分析研究,得出相应结论的方法。

P19封闭式:让回答者从所列答案中进行选择。

P20开放式:让回答者任意填写答案,不作限制。

P20自由回答法:回答者自由填写内容。

P20投射测验法:给被试对象一组意义不清的刺激,让被试对象加以解释,从他的判断中推断他的人格特点。

P21造句法:给被试对象不完整的句子,让他把想好的词填进去,以造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P22实验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有目的地给被试者某种刺激,以引发他的某种行为反应,从而加以研究,找出某种心理活动的规律,或者说找出事物的某种因果联系。

P22自变量:研究所用的刺激。

P22因变量:实验中拟测的指标。

P22实验:检验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说明关系的性质。

P28注意的过滤器说:有机体有着许多彼此分离着的神经通道。它们对于外界来的各种各样的刺激进行着筛选,即把无关紧要的信息过滤掉(或堵塞住),以免大脑负担过重。因为,大脑的信息加工容量是有限的。这种理论的要点,就是把注意看成一种信息的过滤器。

P30注意:心理活动对特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P34一致性理论:人有一种驱力促使自己对客体产生一致的认知和行为,当认知失谐时,人们会出现不适感,进而试图去减少它,减少失谐的一个机制:有选择的寻求支持信息或避免不一致的信息。

P43对比:对象与背景差异的特性。

P47悬念广告:指广告信息不是一次,而是通过系列广告,由粗至细、

由部分到整体,或者说,随着广告系列的发展,广告信息逐渐充实和完善。

P47定向活动:始发的悬念广告根本不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形成了一种动机,趋向于对该系列的下一次广

告。

P51感觉:当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在大脑中对特定对象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

P52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P52绝对阈限:可被感受器察觉到的最小刺激值。

P52上阈限:可被感受器察觉到的最大刺激值。

P52感受性降低:感受器对于恒定、持久作用的环境刺激会产生适应现象。

P53差别阈限:最小可察觉的刺激差异量,简称为最小可察觉(JND) P53韦伯分数/韦伯律:△S(对S的最小可察觉值)/S(原有刺激值)=K(比例常数)△S=K?S刺激从原有强度上变化至最小可觉差是一个恒定的比例常数,而不是绝对的差数。

P56极限水平/阈限水平:刺激对感受器来说,有一个可觉水平。

P56阈上刺激:超过阈限水平。

P56阈下刺激:低于阈限水平。

P56阈下知觉:对阈下刺激人们观察不到,但却仍然有反应。

P58知觉:选择、组织和解释感觉刺激,使之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和连贯的现实映象的过程。

P59解释:包括把注意范围内的感觉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模式,再将它同过去的经验比较,从中推得意义。

P59知觉对象:在周围的刺激物中,那些受到集中注意的刺激物。

P60知觉背景:处于注意“边缘”的其余刺激物。

P60知觉过程:对象从背景中分出的过程。

P62感觉的对比效应:相反属性的两个对象并排在一起,往往导致感觉上的差异加大。

P62颜色对比:被看成的颜色包括灰色向着它周围颜色的对立方向变化的现象。

P62明度对比:被看见的明度向其周围明亮的对立方向转化的现象。

P63知觉的选择性:个体对一些对象或对象的某个(某些)属性知觉,而不对另一些对象及其部分属性知觉。

P63知觉的超负荷:外来刺激超出个体在正常情况下所能接受的能力时,一部分刺激就会受到心理上的排斥。

P63选择的感受性:个体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或有兴趣的对象表现出较高的感受性。

P64知觉防御:个体表现出对恐惧或感到威胁的刺激倾向于回避、阻滞或反映缓慢。

P66知觉的整体性/完形: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特性。

P67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的知觉并不等于个部分的感

官之和。

P67境联效应:上下联系对知觉的影响。

P72对刺激的解释:从感觉信息组织后的模式中推得意义。

P77对广告误解:接受者从广告中理解到的含义与广告主的原意不一致。

P79方位:方向与位置。用“度”来表示。

P80再认的错误:把看过的图像判断成未看过或把未看过的判断成看过的。

P83知觉的

恒常性:知觉在照度、距离和位置等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对物体的知觉仍旧保持不变的趋势的不变性。

P83大小恒常性:在视网膜像缩小的情况下,若保持知觉大小不变,观察者势必把对象知觉的更远。

P84明度:对光强的主观感觉。

P84明度恒常性:改变照度使物体反射的光量变化时,对物体的明度知觉仍趋向于保持不变。

P85颜色恒常性:当照射物体表面的颜色光发生变化时,人们对该物体表面颜色的知觉仍然保持不变。

P86错觉: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对象歪曲的知觉。

P93联想学习理论:一种反应同一种刺激的联想,一个刺激与对它所做的反应之间建立联系。

P97操作性/工具性条件反射:学习者在特定环境中主动而自愿地进行操作,过程包含一种有助于获得奖励,并倾向于重复的活动。

P100认知学习理论:发现可能解决问题的有意义模式或领会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尝试错误的结果。

P102条件反射的泛化:受试者学会对某个刺激做特定的反应时,不仅可以由原有的刺激引起,还可以由类似的刺激引起。

P103条件反射的分化:对不同刺激作不同反应。

P103学习率:学习的效率随量的积累而逐渐减低,学子最初学得快忘得快,后来学得少忘得少。

P105广告频率:在一段时间里重复广告的次数。

P110二因素说:认为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相对立的学习因素制约受众对重复刺激的态度,刺激重复适度增加,积极的学习因子会迅速增加而消极的会增长缓慢,而刺激重复数继续增加会使消极因子超过积极因子迅速增长。

P110二阶段认知反应说:认为如果把重复次数分做两段,在第一阶段,重复给受众提供了更多学习、了解广告内容和含义的机会,对信息的精细加工可能性也随之提高,而在第二阶段,重复次数继续增加,受众开始由对广告论点的客观评价转向有异议的论点和情境因素,以至于把认知活动转移到其他的无关信息。其结果难以产生态度改变,甚至导致消极态度。

P115信息量:表示消息所具有的概率价值,单位是二进制的,一个二

进位称作一个比特bit。

P115组块:把几个小单位组成大单位。

P121表象/记忆表象:对当前对象的直接反映是知觉映像,而对过去感知的对象在头脑中再现出来。

P122想象: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P123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P124原型:进行创造想象时对解决问题起启发作用的事物。

P128再造想象:依据语言的描述或图示,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过程。

P132

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之间的影响。

P132联觉:由一种已经产生的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是感觉的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表现。

P134联想:由一种事物的经验想起另一种事物的经验,或由想起的一种事物的经验,又想起另一种事物的经验。

P135三大联想律: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接近、对比和类似的观念的联系,有接近律、对比律和类似律。

P135四大联想律:在三大联想律基础上补充因果律。

P135接近律:在时间或空间上接近的事物容易发生联想。火柴和香烟

P135对比律:在性质或特点上相反的事物容易发生联想。白天与黑夜P135类似律:在形貌和内涵上相似的事物容易发生联想。鸡与鸭孵蛋P136因果律:在逻辑上有着因果关系的事物容易发生联想。潮湿与下雨

P136自由联想:是指给定一个词要求说出头脑中浮现的第一个词。

P144认知:全部认识过程的总称,又称认识。包括: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言语。

P144组块策略:将零散的构件组成有意义的单元。

P145高级统领者:指的是突出重点,统领各部,构成一个完整创意。

P145类比策略:从某个客体的特性,形象地说明另一个客体的特性。

P145境联策略:通过背景烘托广告对象(主要信息)的策略。

P146对比策略:通过比较使用和没有使用特定商品或劳务,突出改善后的效果。

P146镶嵌策略:将品牌名称镶嵌到该商品中,或者把该商品镶嵌到文字里。

P146转换策略:是把文字(或外文字母)变换成相关的图形,以达到生动地表达文字信息的目的。

P146特征展露策略:将商品特色突出出来。

P147认知失谐:就是认知“反常态”在现实环境中,人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获得了许多经验和知识。这些熟悉的事物、经验和知识、在人的大脑里会形成一定的定势,也就是形成了习惯性思维。当熟悉的事物、经验和知识突然以一种反常的方式出现时,业已形成的定势就会被破坏,

出现认知失谐现象。

P153说服:是通过给予接受者一定的诉求,引导其态度和行为趋向于说服者预定的方向。如果通过大众媒体,旨在促进消费者对特定商品产生积极的态度和购买行为,就是广告的说服。

P153态度:它是个体以特定方式对待人、物、思想观念的一种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以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是意见。而意见的本身,也就是态度的表现。除意见之外,态度也可以通过行动表现出来。

P157态度的改变:既包括由肯定向否定转变,也包括否定向肯定转变,还包括肯定或否定程度上

的发展。前者是性质上的改变,后者是程度上的变化。

P158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M):20世纪80年代佩蒂、卡西窝波和休曼。该理论把态度改变归纳为两个基本的路径:中枢的和边缘的。中枢说服路径把态度改变看成是消费者认真考虑和综合信息的结果。边缘说服路径的看法与中枢的相反,认为消费者对客体的态度改变不在于考虑对像本身的特性或证据,而是将该对像同诸多线索联系起来。这线索可能是肯定的,也可能是否定的。ELM模型的基本原则是:不同的说服方法依赖于对传播信息作精细加工的可能性高低。当精细加工的可能性是高时,说服的中枢路径特别有效;而当这种可能性是低时,则边缘的路径有效。两条说

服路径的效果有两点重要的区别:中枢路径所引起的态度变化比边缘路径的要持久,中枢路径所形成的态度可能比边缘路径预测后来的行为更好。

P163态度改变的协调论:把对两者不同的态度结合在一起,对两者的态度就会有所变化,积极的态度会下降,消极的态度会有所改善,出现某种综合效果。

P167说服的传播模型:1959年霍夫兰德和詹尼斯。说服模型的每个环节,都表明了所关联的重要因素:传递者或信息源涉及的问题是,它是否从自己所维护的看法中得到个人的好处。客观性或无私心成为可信的基本条件。意见传播,也就是进行说服。主要取决于信息的本身,但传播方式方法对说服效果亦有影响接受者是被说服的对象。中心问题是信念和人格(人性)。情境因素对说服过程的影响主要涉及警告与分心。

P174误导性广告:误导是一种心理效应。它借助与文字、图案等知觉线索,让人对特定对象产生错误的理解。利用误导,是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造成了负面社会效应,这种广告就是误导性广告。

P185广告的理性诉求:基于商品的功能和特性的一种诉求。

P186独特销售建议\独特销售点说\ USP理论\瑞夫斯:广告不能表现商品的所有特性,只有找出消费者最喜欢的特性,商品的效能才能被消费者重视。与其他品牌相比,你的商品的特性越独特,就越能从众多的品牌中脱颖而出,是消费者对该品牌产生好感。因此要找出竞争对手的商品所没有的特性,在广告中加以强调. USP学说的基本前提是:视消费者为理性思维者,他们在做出购买决策时,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他们的法则。

P190需要:一种基础,在它之上建立着人的全部行为和全部心理活动,

包括他的思维、情绪和意志。

P192动机:推动有机体寻求满足需要目标的力。①唤起身体的能量,即激活一般的紧张状态,它的功能表现

为对其行为的发动、加强、维持、直至终止;②指向于个体在所处环境中可满足需要的对象。它使其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P192动机冲突:在动机系统中,通常还可能出现相互抵触的动机成分。

P192双趋式:消费者至少有两个吸引力的目标,可是因某种情况无法同时满足,即两者必择其一。

P192双避式:消费者在两个都回避的情境中,实际只能回避其一,而不可能实现同时回避两种情境,因而形成双避式冲突。

P192趋避式:消费者面临的是一个积极与消极并存的情境。

P193双重趋避式:消费者处在这样一种冲突之中:两者都并存着利弊。

P194自然需要:个体为保护和维持自己生命及延续其后代所需条件的要求。

P194社会性需要:指对文化艺术、道德、知识、交往、劳动等需求。这是对维持和发展社会正常生活所必需的条件的反映。

P195物质需要:包括对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中的物质对像的需要。

P195精神需要:是指对观念对象的需求,诸如,道德、情感、求知、

审美等等。

P19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1943年,人类至少有5种基本需要,扼要地说,它们是生理的、安全的、爱与归属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上述基本需要是相互联系的,并且每一种需要相对地组成层次,由低级(生理性)需要向高级(心理性)需要顺序地发展,未满足的需要将支配意识,并调动有机体的能量去获得满足。已经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活动的推动力。

P200动态需要:需要的时间特征。从宏观方面说,包括需要的时代性和季节性;从微观方面说,优势需要与非优势需要是会转换的。

P200需要的时代性:人类需要内容、水平和满足需要的方式,都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P200需要的季节性:自然季节的变化也明显影响到需要的变化。

P202系统加工理论:这种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消费者在接受理性广告时,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其信息加工过程包括对信息的获取、评价、权衡重要性并与其它信息综合,然后对不同商标的同类商品可能提供的好处加以比较,最后决定要购买的具体对象。因此,广告诉求应立足于传播商品功能的优点。

P202广告的学习理论:费希宾1963认为人们将商标产品看成是一推属性,认为一则广告想促使消费者有积极的态度可以通过提高消费者对该商标产品属性的主观评价值,还可以借助该商标的主要属性的改变来达到。而对一个对象属性的评价的改变,只能间接通过改变个体对那个属性特征的信念来获得。因此,态度的变化包含人的信念的改变。

P203麦吉尔的说服理论:认为

态度的变化有赖于给消费者提供信息,促使其学习和接受它。而且注意到为促进对信息接受所提供的论证应显示对随后结论的支持。

P203“渐进型”广告信息提供方式:在不断提出问题之后,不断提供解决的信息,直至全部信息提出。

P204认知反应理论:认为当接收者接受和加工传播时所产生的思想会中介说服效果,接受者不是被动地被说服,而是主动评价信息,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说服自己。

P204失谐理论:费斯庭格1957年该理论述说,人们对于一个对像形成新的态度时会有下述倾向:使新的态度与原有的态度、价值观和个性相一致。如果感知到的新信息与原有的了解、信念或态度不一致,那么,就会体验到失谐并由此产生态度的改变,或者说,引起消费者寻求解除这种不愉快的失谐。

P205功能一致性过程:消费者把从广告中所获得的产品性能方面的特点,与其心目中理想的产品性能特点相匹配的过程。

P206启发式加工理论:当决策者面临时间紧迫和不可能或无意对众多信息进行系统加工时,通常会依靠一些简单的启发式规则来做决策,特别是在错误的或不当的决策后果不大的场合下。

P206启发式加工:人们有意无意注意启发性线索并采用一种启发性决

策,在这种场合下,人们无需觉察、理解和评价支持性的论据也能发生态度的变化,这种对广告的加工就是启发式的。

P206启发式线索:人们注意和根据广告的线索。

P206低卷入:克鲁格曼是广告说服的一种模型,预测广告的目标对象常常只有最简单的启发线索,其余一切都易健忘的现象多半发生在购买活动中,人们无需做更多努力的场合。

P209情绪:同有机体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往往伴随生理的变化和外部表现。

P209情感:与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所产生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P210高级情感:是受社会存在制约的,对人的社会行为起积极或消极作用的人类特有的一类情感。

P211道德感:人们对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或满足所产生的体验。它和道德信念、道德判断密切相关。因而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阶级性。

P211理智感:人们对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满足所产生的体验。理智感源于认识活动,反过来,又推动认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P211美感:人们按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包括人在内进行欣赏、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简述为人对美的体验。包括自然的、社会的和艺术的。

P212情绪的三因素学说:沙赫特20世纪70年代初。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外界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认识过程三者间相互作用

的结果,其中认知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P216移情:通过反复暴露广告,把消费者对广告的情感反应转移到商标产品上。

P216古典条件化:富有吸引力、令人高兴的言语和非言语刺激和引起愉快的情感反应,最终将导致无条件刺激与特定广告商标产品之间的联系。

P216模仿学习:通过观察、借助模仿,自己得到同样的体验和感受。

P217间接作用方式:情感通过对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间接影响态度的变化。

P220亲热感:这一维度反映着肯定的、温柔的、短暂的情绪体验。它往往并发着生理的反应及有关爱、家庭、朋友间关系的体验。

P221幽默感:幽默广告使人逗笑,产生兴奋、愉快等情绪体验。它的成功可能导致这些积极体验潜在地同特定商标发生联系,从而影响对该商标的态度,或许还影响到它的表象、信念等。另外,它还可能潜在地影响着信息加工。

P222诉求:通过外界对象引起人们某种心理活动的手段。

P222惧怕诉求:惧怕的诉求指的是,通过特定的广告引起消费者及有关的情绪体验,如惊恐、厌恶和不适等。广告主试图通过它,以期消费者遵照该广告传播的要求,改变态度和行为。这类广告应用得最多的是那些有关免受财产和人身安全的产品。并非所有“惧怕”诉求的广告都能达到预期效果。它的有效性紧紧地取决于诉求的适宜强度。惧怕的或威胁的诉求太强,可能激发消费者防御机制起作用,而导致对面临的问题产生回避

反应。惧怕诉求通常还要有理性伴随,即需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P225网络理论:现代关于人类信息加工的一种理论,认为思想的基本单元式命题,即概念之间的一种联结,而概念是连结中的结,概念之间形成一个网络,在某一时刻上,哪一个网络被察觉取决于被刺激的程度,通常必须超出阈值水平。激活的产生可以通过类似注视的刺激,另一结的兴奋扩散以及使用存储中的规则来产生。

P226产生式系统:使用存储中的规则产生概念的激活,基本形式是“如果……则……”

P238广告效果:对其目标受众所产生的影响。

P238广告心理效果:广告呈现后使受众产生的各种心理效应,有感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情感及态度、动机、行为等,是广告效果最核心的部分。

P238广告经济效果:广告销售效果,基于广告活动而导致的企业产品销售及利润的变化,还包括由此引发的相关市场中经济活动的变化。

P238广告社会效果:广告对整个社会的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趋向等方面的影响。

P239广告效果测评:用科学的测评方法将广告效果量化。

P239AIDA:揭示广告作用于消费者经历的心理过程:

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desire欲望---action行动,后来加入了记忆因素,广告心理历程成为了AIDMA: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desire 欲望---memory记忆---action行动。

P241DAGMAR模型:1961 Colley《Defining Advertising Goals for Measured Advertising Results》对广告作用的心理历程划分为如下阶段:从未觉察某商标或企业到觉察→了解(如理解商品的用途、价值等)→信念(引起购买商品的意向或愿望)→行动(即购买行为)。认为确定了广告目标,就能测评出广告效果。

P241传播谱:DAGMAR模型将广告传播效果阶段称为传播谱:知名:消费者知悉品牌或企业名称等。理解:消费者理解产品的特色、功能等。确信:消费者确立选择购买使用该品牌的信念。行动:消费者要求提供说明书、参观展销会、咨询营销人员等。在广告活动开始前,就“知名”、“理解”、“确信”、“行动”四项对消费者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被称为初始的“基点”。传播效果与最被设定的广告目标比较,借以判定实现广告目标的程度如何。以上过程可扼要表示为:A根据传播谱设定广告目标B在不同时期实施消费者调查C根据结果,判断广告目标达成程度。

P257加权求和模型:各要素的评价得分乘以各自的重要性系数后相加的方式。

P262心理量表:度量某种心理量的尺度,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P262顺序量表:表示待测对象在某种心理特性上的顺序关系。

P262等距量表:有相等的单位,从各广告作品在这种量表上所占的位

置,即可计算出它们之间各相差多少。

P262比例量表:表示既有相等的单位,又有绝对零的量表。

P264等级排列法:同时呈现出备择的对象,按照给定的某一待测特性,让被试者排出名次(顺序)。

P264对偶比较法:将待测的全部刺激一一配对,然后一对对呈现,要求被试者按给定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判断,并指明哪一个作品的给定特性更强。

P266五级量表评价法:评价一幅广告作品时,分为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很不满意五个等级。

P266多极估量法:要求评价者在每一个类别等级上都作出估量。

P269数量估计法:制作比例量表的一种方法,要点是让受试者直接用数字来表示心理量的强弱。

P272网络广告:网站在向上网者提供信息的同时,有偿地为企业在网页上放置广告,以次获得运营的收入。

P282完形正确率:被试对给出的信号图标和噪音图标进行选择,并填入到呈现过的旗帜广告所缺失的企业标识部分去的正确选择比率。

P293文化:

从广义上说,文化是用来表达人类生存所积累的一切成就的概括。狭义上,文化是人脑中最容易被提取、使用的知识体系

和价值观。

P293物质文化:通过物质生活和各种有形的具体产物表现出来的文化。

P293精神文化:通过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表现出来的文化。

P293行为文化:通过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和规范行为表现出来的文化。

P294语言:语言是一个国家文化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使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主要工具。

P295逆向翻译法:找两位精通双语的人,由其中一位将文案或广告语从初始语言翻译成目标语言,在由另一位翻译回去,如果两者不一致就再次翻译,直到两者一致为止。

P295宗教信仰:世界各国信仰宗教的人很多。比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P295风俗习惯: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既反映了某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又被看作是该民族的标志。

P297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中的核心要素,在社会学中把文化价值观定义为一种广被接受的信念或情调,而其中的一些活动、关系、感情或目标常被用作识别不同文化的标志。价值观也可理解为生活理想的存在状态以及信念和目标。

P297核心价值观:文化价值观中最基本的部分。

P299统一化广告策略:公司把自己的广告业务委托给一家国际型的广告代理机构,由该机构以同样表现的广告在全球进行宣传,使公司和品牌在世界各地都保持一致的形象,可降低广告的制作费用和简化广告策划过

程中公司各个部门的相互协调。

P300本土化(当地化)广告策略:由于文化、经济以及各种管理法规之间的不同,公司在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广告进行宣传的策略。

P301国际化思维,本土化操作: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一种在统一化和本土化之间进行折衷的广告策略,认为产品在全球有相似的需求,但在不同地区要对广告适当修改以更适合当地的情况。有模式广告和主题广告两种基本方式。

P301模式广告:格调和创意表现基本一致,只是把其中一些元素本土化,例如翻译文案,把图片换成所在地区的情景等。

P301主题型广告:主题一致,但由不同市场的区域经理根据当地的文化习惯等决定广告的具体表现。

P302参照群体:指对消费者的信仰、态度和行为起到参考作用的群体。

P328从众现象:在消费行为中经常出现的个体受到他人影响而趋向他人的活动。

P331儿童广告《广告审查标准》:指儿童使用的产品或有儿童参加演示内容的广告。

P345价值观:指导行为和判断的最

核心、最持久的信念,是长期偏好的行为方式及信念。

广告心理学重点内容

广告心理学重点内容 广告传播的主体:广告人和广告受众 广告的定义:广告是由一个广告主在付费的条件下,对一项产品,一个观念或一个服务所进行的传播活动 商业广告的基本特征 1、它是通过一定媒介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2、广告传播的中心目的是有效的影响广告对象的心理 3、广告有明确的广告主 广告主通常指付钱来宣传一项产品,一个观念或一项服务的机构或个人 广告受众是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的概念,指那些接收到广告信息的人 在各个工作流程中,要想使广告被广告对象接受,从而达到广告的中心目的,要抓住两个关键的环节 1、广告要说什么 2、广告要怎么说 广告人:广告人应当是广告行业中优秀杰出的专业人才 指在广告代理公司从事经营运作设计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能力:标志着个体在完成某种活动时潜在的可能性的特征 认识过程(如感觉直觉记忆想象思维 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 觉醒状态(如注意) 非觉醒状态(如睡眠催眠) 在心里过程中,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他们共同存在于同一心里过程之中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如何发生?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时由购买需要开始的,这种需要是由消费者的内因或外界诱因来激起的,之后消费者会经过收集信息,筛选,确定商品发生购买行为。在这个过程的每一步中,广告都会影响消费者。在使用商品后,消费者会做出评价,从而完成这一次购买行为并进入下一次购买行为。 广告是如火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心理活动的?

1、广告作用于消费者的感觉器官,发生感知觉,如果被注意到了并引起消费者的兴趣,会 进一步产生对它有目的的认识活动。 2、伴随着认识活动消费者会对广告或宣传的商品产生各种情绪情感体验,有积极的也有消 极的,,如果广告满足了消费者的主导需求,并诱发了它的购买动机,则产生积极的情绪,反之,如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主导需要,则可能产生消极情绪。 3、在此基础上,消费者可以确立对广告与所宣传商品的态度,然后对是否购买此商品作出 决策,按照决策发动或抑制购买行为。 广告的心理功能 1、传递沟通功能 2、诱发或满足需要的功能 3、影响态度的功能 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它为心理过程提供一种背景状态 有目的、有意志努力的注意呗称作有意注意 无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无意注意 广告的艺术性要保持这样两点,第一要事广告对象看得懂,第二要让广告对象喜欢看。 蔡戈尼克效应? 由于某些问题尚未解决而产生的事欲望满足的迫切需求,是人们对这种为完成的事发生持续的兴趣而一直记住它,直到最终解决。 感觉概念? 感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心理学家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而广告受众接受广告主要是外部感觉,它包括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味觉嗅觉等。其中某一种感觉器官只对某一种特定的刺激反映。 知觉概念? 知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的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感受器官对十一刺激的感受能力,主要指感受器官对相对应的适宜刺激产生的感觉。感受性是一个心理量,它说明公告受众的主观感觉水平和感觉差异,指感觉能力的高低。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被称为绝对阈限。相对于绝对感觉阈限的感受能力称绝对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是人能够觉察到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差别的最小差异量,又称最小可觉差。 联觉得概念? 由一种已经产生的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又称为通感。 整体性的概念? 整体性指当感知一个熟悉的对象时,只要感觉到了它的个别属性或主要特征,就可以依据以往的经验,而直到它的其他属性和特征,从而整体的知觉它。举例:通过视觉获得苹果的外观信息,它引起下一级图式的活动,关于它的形状与颜色,由于头脑中具备其上一级的图式,即苹果这一概念,于是苹果这一概念的图式被激活,又进一步激活苹果下一级的图式,如味道,构造等。这种知觉的整体性十分依赖于旧有的图式的水平,则无法认知。以前从未吃过与见过的苹果的人,不可能仅凭看一眼苹果就完整准确的判断它。因而广告中应尽可能选择那些广告受众熟知的图式去激活它。 知觉整体性原则?

广告心理学试题答案

一、单想选择、 1.以下学者中,提出广告工作应发展成一门科学和心理学见解的是(B) A. H.盖 B. W.D.斯科特 C. H.闽斯特伯格 D. 特里斯曼 2.个体表现出对恐惧或感到威胁的刺激倾向于回避、阻滞或反应缓慢,叫做(A )A.知觉防御 B.知觉的超负荷 C.选择的感受性 D.知觉的整体性 3.由“桌子”联想到“椅子”在联想规律上属于(D) A.对比律 B.因果律 C.相似律 D.接近律 4.马斯洛认为,人类最高级的需要是(D )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5.产品的安装和保证在产品概念上属于(C ) A.核心产品 B.有形产品 C.附加产品 D.以上都不是 6.米勒的实验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C ) A.5±2 B.6±2 C.7±2 D.8±2 7.“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社交的需要属于( C ) B.自我实现需要 B.尊重需要C.爱与归属需要 D.安全需要

A.正比 B.反比 C.无关 D.不确定 9.“爱屋及乌”属于___________效应。(C ) A.模特效应 B.移情效应 C.光环效应 D.投射效应 10.一个人由于缺乏水分而感觉到渴,这是_____的表现;而当一个人想要喝一杯果汁来解渴,这是_____的表现(A )。 A.需要;动机 B.动机;需要 C.需求;动机 D.需要;需求 11.当消费者需要某种商品时,“物美”和“价廉”不可兼得,所以就会在同类商品的两个甚至多个品牌间进行比较,这种现象属于(A)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12、下列不属于注意的功能的是:(D ) A 选择功能 B 维持功能 C 调节功能 D 改变功能 13、下列品牌或广告没有利用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是:(C ) A 日本三菱株式会社“三菱”商标用于它的所有产品 B 步步高音乐手机广告中的背景音乐 C 淘宝商城 D 名人代言的品牌或广告

广告心理学期末重点doc资料

1.3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6】 一、调查法调查法: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方法,采用该方法要求预先拟好调查问题(或问卷),然后通过适当的手段,让受调查者表达他们对事物、观点的态度和意见,常用于广告心理研究中,探讨人们对广告活动的意见和看法,以及广告效果。早在1917 年盖勒斯就用其研究 广告对人们购买特殊品牌的影响。 二、实验法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种普遍方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 的方法,其中有研究者控制的因素称为自变量或独立变量,研究者改变控制变量测得的心理 活动和行为称为因变量或依存变量。用于探索心理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是探讨广告传播心理机制、揭示广告活动心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 三、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传播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是一种对二手资料进行分析以揭示其中隐含的规律的方法。在广告心理学研究中,它经常被用于广告活动心理策略运用以及民族心理差异的研究。 2.1 各种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P17】 一、年龄差异二、性别差异三、经济收入差异 (一)高收入者消费特点(高消费) 1、逐名心理; 2、攀比心理; 3、冒险心理; 4、享乐心理 (二)中等收入者消费特点中等收入者的经济收入大多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他们的经济收入除了满足维持一般 生活水平的需要之外,还有一定的富余,所以他们以合理消费为特征,其在购买时: 1、注重产品的用途;中等收入者的购买活动一般是在一定现实需要的驱使下进行的。 他们对产品的第一要求是具备适合他们需要的某种用途; 2、品牌或产品的象征意义,每一个人都有自尊或自我显示的需要,当人们具备一定条 件时,就会尽可能地满足自己的这些需要。中等收入者由于收入有限,在商品选择时,会更加关心产品和品牌的象征意义。 (三)低收入者 1、讲究节约; 2、怕冒风险 四、文化程度差异 (一)媒体接触 1、文化程度高低对接触报纸比例的影响很大,但对接触广播电视的影响相对较小; 2、文化程度越高,对时事新闻的兴趣越浓,文化程度越低,对消遣娱乐方面的内容越 感兴趣。 (二)对产品的要求 1、文化程度高的人,目光比较远大,着眼于未来,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 2、文化程度高的消费者喜欢格调和品质高、耐久性好的产品。 (三)接受劝导 文化程度愈高的人,逻辑思维能力越强,接受观点时往往要经过自己的知识经验论证,文化水平低的人往往容易不加批判接受别人的观点。

广告心理学题库(送给自考同学)心得

2011广告心理学题库 1.实验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有目的的给被试者某种刺激,以引发他的某种行为反应,从而加以研究,找出某种心理活动的规律,或者说找出事物的某种因果联系,这种方法叫实验法。 2.注意的过滤器说的观点:一种称为过滤器的注意理论认为,有机体有着许多彼此分离着的神经通道。它们对于外界来的各种各样的刺激进行着筛选,即把无关紧要的信息过滤掉(或堵塞住),以免大脑负担过重。因为,大脑的信息加工容量是有限的。这种理论的要点,就是把注意看成一种信息的过滤器。 3.注意在加工信息过程中的作用: (1)集中指向特定对象 (2)保持作用 (3)某种调节与监督作用 4.吸引力是广告成功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5.注意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6.注意的一般动机:具有某些特性的信息更易支配着大众的注意。这些特性是信息的有用性、支持性、刺激性、趣味性(娱乐性) 7.适应水平理论:有机体对刺激的反应与适应的基础水平有关,或者说,对刺激作判断时会有一个参照点。该参照点受 (1)注意集中的焦点刺激 (2)背景刺激 (3)有机体的内部活动 8.刺激的因素涉及刺激的许多纬度如大小与强度、新颖性、颜色、位置、变化与活动、形状等。 9.定向活动:鉴于始发的悬念广告信息十分有限,根本不足以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就形成了一种动机,趋向于对该系列的下一次广告。这就是所说的定向活动。 10.感觉:当她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在大脑中对特定对象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就是感觉。 11.泛化:当受试者学会对某个刺激作特定反应时,这种反应不仅可以由原有的刺激所引起,而且还可以由类似的刺激所引起。这种现象称作条件反射的泛化。12.分化:条件反射的泛化,指的是学习者对不同的类似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而条件反射的分化,则是对不同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13.广告重复的积极作用: (1)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可以通过不断重复该商标商品的广告逐渐形成,只要该商品的特性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在大众不太熟悉商品的场合下,比如一个新产品的出台,频率高的广告不仅强化大众对它的学习过程,而且高频率本身就可能成为该商标的一个优势指标(3)对于著名的品牌,广告的重复作用主要是防御性的,即旨在巩固消费大众已经建立了的重复购买习惯即认牌购买 14.广告重复的消极作用: (1)过度重复鉴于没有新内容而导致厌倦的产生。 (2)随着重复次数继续增加以至于把认知活动转移到其他的无关信息。其结果难以产生态度改变,甚至导致消极态度。

广告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路易斯的法则的ADS法则:注意——兴趣——欲望——行为法则。标志 1901年12月 广告与市场营销: 1.广告是市场营销的四大策略之一——销售推广策略中的一个传播信息的工具。 交换 企业消费者;G W G 货币 P产品 4PS P价格 P销售推广它与某一商品销售之间的联系时相当薄弱和片面的。 P地点 2.销售推广是指所有用来与消费者沟通、告诉或说服消费者有关某种商品的好处及价值的活动。 3.通过4种方式实现:个人销售、广告、公众宣传、促销 A市场营销的要素:传统的市场营销有——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销售promotion B广告在营销中的地位:广告是四大策略之一。 C广告在营销中的作用:广告与销售推广的关系是比较直接的。广告做的好坏在于它有没有达到销售推广的最终目的,亦即是否有效地传达了商品的信息。 销售推广具体目标则因商品、因时、因地而异。 D广告的功能:确认及识别商品,传达有关产品的信息,引起新使用者对新产品的尝试,并借由目前使用者的建议促使购买,刺激某一产品的分配,增加对产品的使用,增加对品牌的偏好及忠诚度,广告除了有助于行销外,还提供可传播的功能,教育的功能、经济的功能以及促进社会的功能。 E为什么要学习广告心理学? 1.广告说服需要把握消费者心理行为特征。a、买点的确定与目标消费者的价值取向紧密相关。b、消费者与厂家在商品关注特性上的差异。 2.广告传播依赖心理学法则。 3.准确地了解心理法则需要用科学方法。 4.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理活动经验。这有利于理解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但是要准确地了解和把握目标消费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就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否则就容易错位。F广告对消费行为的作用: 1、在诸多市场要素组成的复杂关系之中,消费者成为中心,理由是:第一,商品生产以满 足消费者需要为宗旨;第二,一切市场策略只有符合消费者的行为特点,才可能奏效。 2、个体消费行为指的是消费者寻找、购买、使用和评价用以满足需要的物品和劳务设施所 表现出的一切脑体活动。它可由如下一般过程表征: 形成需要或激发动机(直接体验/诱因)→获取信息(回忆经验、知识/广告提供)→选择商品→购买行为→评价所购物品→下次购买 G广告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影响: 1、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模型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受到外部的和内部的两大因素的影响。前者包括文化的,诸如信仰和价值、生活方式等;社会学的,如社会阶层结构、家庭与参照群体,生命周期、舆论指导等;经济学的,如价格、送货、支付期限和销售服务等。后者涉及个体的认知结构、学习加工、态度、动机和人格特点等。如果说外部因素的影响是间接的,那么,自身的内部因素则产生

广告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广告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考试题型:论述题,共7题,学生可选择其中的5题作答。每题20分,共100分。 1、你如何理解广告心理学是广告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该题答案在绪论部分) 广告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广告学的交叉学科,是探索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在广告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与心理学、广告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一般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活动,一方面是从理论上探讨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是在各种实践领域中应用、探讨这些规律。 广告心理学把心理学的普遍规律应用于广告活动中,并探讨构成广告活动主体的人的心理现象和他们在广告传播活动中有哪些特殊的心理规律。虽然广告心理学与基础心理学都是以人为研究对象,但心理学研究的是一般情况下的人,而广告心理学研究的是处于广告活动情境中的人。广告心理学以基础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但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丰富了心理学的学科知识,所以,广告心理学可以说是心理学在应用领域的一个小分支。 广告学是探讨广告活动现象及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对广告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相应广告理论的揭示。广告的目的是要对广告对象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 广告心理学正是在广告学所描绘的广告活动框架之下,探讨人在广告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为广告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广告学研究的广告活动过程是宏观的,而广告心理学研究的活动中人的心理是微观的。广告学强调艺术性和科学性,广告心理学更加强调用科学的角度审视广告。换句话来说,广告心理学是适应广告的科学性要求逐步发展起来的,为广告活动中的各种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实证依据。 2、简述20世纪广告心理学的发展过程。(该题答案在绪论部分) (一)20世纪早期,受到以生产者为中心的卖方市场的限制,局限在表层的心理活动。研究的目的是用于卖方市场,为生产者服务。营销传播观念是“请消费者注意”。 (1)1900年H·盖尔出版《广告心理学》,开始谈到广告活动中消费者的注意、兴趣等心理现象。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W·D·斯科特出版《广告理论》,提出心理学对广告工作大有帮助的见解,并做了相应的研究。现在通常把此书的问世作为广告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3)1908年,斯科特出版了《广告心理学》,将学科的理论更加系统化。与此同时,由H·闵斯特伯格所做的实证性研究在哈佛大学心理实验室展开。 (4)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发展,广播广告也有了很大发展,广告心理学在有关消费者广告的记忆上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对如何使广告更加引人注意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自学测验考试《广告心理学》重难点归纳

自学测验考试《广告心理学》重难点归纳

————————————————————————————————作者:————————————————————————————————日期:

2010年高自考《广告心理学》重难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 现今在营销界和广告界流传着一个时髦概念:“卖点”(消费者有利益点)它源于R.Reeves提出的独特销售主张或销售点,简称USP. 心理现像的实: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通过实践活动,主动地,能动地进反映的过程。研究这种反映过程的规律性及由此发展起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正是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心理过程:认识、情感、意志都是心理过程。注意则是这些心理过程所共有的心理特性。 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标志着人在完成某种活动时潜在可能性的特征。 气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上的差异,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为上的表现,称之为气质。 性格特点:对现实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差异,被称为性格特点。 广告影响消费者购买的情形细分5个水平: 觉察——知觉——评价——探求——购买决策。 广告心理的研究方法: 一、访谈法、问卷法

二、提问方式与方法(封闭式和开放式) 1、封闭式:让回答者从所列答案中进行选择。 方法:是非题、选择题、区配题、评定量表。 2、开方式:让回答者任意填写答案,不作限制。 方法:自由回答法、投射测验法、造句法。 三、实验法 第二章广告的吸引力与注意策略 注意的过滤器说: 一种称为过滤器的注意理论认为,有机体有着许多彼此分离着的神经通道。它们对于外界来的各种各样的刺激进行着筛选,即把无关紧要的信息过滤掉(或堵塞住),以免大脑负担过重。因为大脑的信息加工容量是有限的。这种理论的要点,就是把注意看成一种信息的过滤器。 吸引力是广告成功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注意信息的一般动机: 1、有用(实用价值)性的信息 2、支持性的信息(人们往往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产生偏好)。 3、刺激性的信息(有变化才会有信息,而变化的本质是追求新颖性,意外性)。 4、趣味性(娱乐性)的信息。

(广告传媒)广告心理学期末复习总结

广告心理学: 动机性遗忘理论: 为避免不愉快的情绪或内心冲突而遗忘某些事件或人物的现象。这种遗忘常由一定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动机所致,是个体心理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被遗忘的事物往往与社会道德观念相冲突,或是以唤起个体的创伤性体验。但动机性遗忘并不意味着有关的经验已从记忆贮存中消失。 感觉阈限: 用于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用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来表示。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两类。那种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物理刺激量称为绝对阈限。 感觉阈限和感受性的关系: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阈客观事物对感觉器官所发生的作用叫刺激。某种感觉器官感觉最敏锐的那种刺激,就是这种感觉器官的适宜刺激,其他的刺激对这种感觉器官来说是非适宜刺激限值低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 形象记忆: 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通常以表象形式存在,所以又称"表象记忆"。它是直接对客观事物的形状、大小、体积、颜色、声音、气味、滋味、软硬、温冷等具体形象和外貌的记忆,直观形象性是其显著的特点。形象记忆按照主导分析器的不同,可分为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味觉的和嗅觉的等等。 联觉: 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差别阈限: 刚刚能够引起感觉差异的最小刺激变化强度被叫做差别阈限。阈限是指人刚刚能够感觉到的刺激强度水平。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被叫做绝对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 产生感觉体验需要的最小物理刺激量,当刺激量的变化必须达到一定程度,人们才能感觉出有差别。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感觉阈限。 逻辑记忆: 以词语为中介、以逻辑思维成果为内容的记忆就是逻辑记忆。概念、定理、公式、观点等都是以事物的意义和特点、事物的内在规律和事物之间关系为内容,通过思维活动和借助于词语的作用,才能产生高度的概括和抽象,并在脑中留下印象。逻辑记忆是人类所特有的。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循序渐进的直观描述,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品牌认知: 一个成功的品牌,首先应该具备比较高的知名度,然后是受众对该品牌的内涵、个性等等有较充分的了解,并且这种了解带来的情感共鸣是积极的、正面的,最后,在使用了产品、认可了产品价值后,还会再次重复购买,成为忠诚的消费者。 品牌认知的基础元素:

广告心理学重点(下)

自学考试“广告心理学”全书重点(下) 第四节说服的信息传播模型与广告说服 说服的传播模型? ? 1959年霍夫兰德和詹尼斯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传播过程的说服或态度改变的模型。 说服模型的每个环节,都表明了所关联的重要因素? 4传递者或信息源涉及的问题是,它是否从自己所维护的看法中得到个人的好处。客观性或无私心成为可信的基本条件。 4意见传播,也就是进行说服。主要取决于信息的本身,但传播方式方法对说服效果亦有影响 4接受者是被说服的对象。中心问题是信念和人格(人性) 情境因素对说服过程的影响主要涉及警告与分心4 广告的说服? ?广告成为诱因的因素: 广告信息本身与消费者的潜在需要有关4 广告信息源有较高的可信度4 4广告给消费者以积极的情感体验 激化广告气氛或情境4 如何增强广告信息的可信度? 4突出广告产品的特点,也不回避次要特性的不足,即宣传的客观性 实际表演或操作4 科学鉴定的结果和专家学者的评价4 4消费者的现身说法 失实广告的修正作用? 第五节误导性广告的分析与对策 误导性广告的分析? ?误导性广告:误导是一种心理效应。它借助与文字、图案等知觉线索,让人对特定对象产生错误的理解。利用误导,是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造成了负面社会效应,这种广告就是误导性广告。(名词解释)?引起误导的因素: 从误导的词语来看,他们的语义往往带有多义性或模糊性4 某些误导性传播跟境联效应有关4 4误导引发的错误知觉可能涉及主体的期待心理。 克服误导性广告的对策? 健全有关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大众应努力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识别虚假广告的手法 ?在识别各类广告信息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注意知觉的线索上,须做进一步的信息加工 第六节态度的测量 总加量表Likert Scale?利凯特 1932 等距离表Equal-appearing Interval Scale 塞斯通蔡夫 1929? ?语义分析量表Semantic Differential Scale 奥斯古特 1957 多极估量量表Multistage Evaluation? Scale二维评价量表马谋超曹志强 80年代初 第七章广告理性诉求的需要基础 第一节广告的理性诉求于“独特卖点建议” ?广告的理性诉求:基于商品的功能和特性的一种诉求。(名词解释)

广告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归纳

广告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5个,2分/个,共10分) 1、光环效应: 人们对人的某种品质或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比较深刻、突出,这种强烈的知觉,就像月晕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点的认识。①梦露的鞋子②环效应是把双刃剑 2、奥卡姆剃刀: “奥卡姆剃刀”是一种“反动的”哲学。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就是不断为这个世界增添新的内容,而“奥卡姆剃刀”却不断向我们的文明成果发出挑战,指出许多东西实际上是有害无益的,而我们正在被这些自己制造的麻烦压垮。 ①把烦琐累赘一刀砍掉②享受简单的生活③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3、皮革马利翁效应: 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的天才,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天才,取决于家长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一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 ①“雕像”变成“美少女”的故事②不应吝啬对孩子的赞美③学会赞赏别人 4、广告心理学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5、AID(M)A:注意—兴趣—欲望—(记忆)—行动 AIDAS:引起注意—诱发兴趣—刺激欲望—促进购买—买后满足 6、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猜测,考2个) ①实验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给被试者某种刺激,以引起他的某种行为反应,从而加以研究,找出某 种心理活动的规律,或者说找出事物的某种因果关系。 ②投射法:投射法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用来探讨消费者潜在的动机和情感,消费者首先接受一个可用 多种方法解释的模糊刺激,在其作出反应时,通常会把自己隐藏起来的需要、愿望、情绪投射到对这一刺激的解释上,通过对这些反应的间接推测,我们可以了解其内心的深层想法。 ③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二手资料进行分析以揭示其中蕴含规律的方法。 7、理性广告的说服过程:(四选一) ①功能一致性理论:消费者接受到广告刺激时,会把从广告中获得的产品性能方面的特点与自己心目中所期望的或理想的产品应具有的性能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广告中的产品是否与自己的期望是否相符,这一过程称为功能一致性过程。 ②认知反应理论:消费者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广告刺激,而是主动地评价广告信息,消费者接受和加工广告时所产生的思想,会对说服效果产生中介作用。 ③认知失谐理论:人们对一个对象形成新的态度时,会出现以下倾向:使新态度与原有的态度、价值观和个性相一致。如果感知到的新信息与原有的信念或态度不一致,那么就会体验到失谐并由此产生态度的改变。 ④启发式加工理论:消费者对广告中所传播的产品性能方面的信息并不进行仔细的思考,而是根据广告中的一些线索,如广告论据的多少,专家评价,广告中所使用的名人的声望等直接形成一定的品牌态度。 二、简答题(4个,5分/个,共20分) (一)影响注意的因素: 1、客观刺激特征 2、个人的主观性因素(需要、态度、兴趣、经验) 3、情境因素 (二)、如何利用注意规律进行广告创作 1、利用刺激的特点增强广告的吸引力 2、适当增加广告的重复率 3、增强广告的艺术性 4、利用悬念 (三)、知觉的影响因素 A、知觉对象的特征:刺激的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P44)

广告心理学重点

自学考试广告心理学”全书重点(下) 第四节说服的信息传播模型与广告说服 说服的传播模型_ -'1959年霍夫兰德和詹尼斯提岀了一种基于信息传播过程的说服或态度改变的模型。 说服模型的每个环节,都表明了所关联的重要因素 :传递者或信息源涉及的问题是,它是否从自己所维护的看法中得到个人的好处。客观性或无私心成为可信的基本条 件。 :意见传播,也就是进行说服。主要取决于信息的本身,但传播方式方法对说服效果亦有影响 :接受者是被说服的对象。中心问题是信念和人格(人性) 情境因素对说服过程的影响主要涉及警告与分心: 广告的说服_ '广告成为诱因的因素: 广告信息本身与消费者的潜在需要有关: 广告信息源有较高的可信度- -广告给消费者以积极的情感体验 激化广告气氛或情境- 如何增强广告信息的可信度 :突岀广告产品的特点,也不回避次要特性的不足,即宣传的客观性 实际表演或操作4 科学鉴定的结果和专家学者的评价: -消费者的现身说法 失实广告的修正作用_ 第五节误导性广告的分析与对策 误导性广告的分析_ '误导性广告:误导是一种心理效应。它借助与文字、图案等知觉线索,让人对特定对象产生错误的理解。利用误导, 是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造成了负面社会效应,这种广告就是误导性广告。(名词解释) '引起误导的因素: 从误导的词语来看,他们的语义往往带有多义性或模糊性- 某些误导性传播跟境联效应有关: -误导引发的错误知觉可能涉及主体的期待心理。 克服误导性广告的对策 _ 健全有关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大众应努力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识别虚假广告的手法 ,在识别各类广告信息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注意知觉的线索上,须做进一步的信息加工 第六节态度的测量 总加量表Likert Scale _利凯特1932 等距离表Equal-appearing Interval Scale 塞斯通蔡夫1929 _ _语义分析量表Semantic Differential Scale 奥斯古特1957 多极估量量表Multistage Evaluation _Scale二维评价量表马谋超曹志强80年代初 第七章广告理性诉求的需要基础 第一节广告的理性诉求于“独特卖点建议”

广告心理学复习笔记

第一节学习广告心理学的必要性 一、从心理学对广告的意义看广告心理学 (一)受众的心理特点 1、大部分消费者对自己真正的需求并不清楚,大多数消费者是非理性的。 2,、有时候消费者即使知道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也不见得会据实相告,他们在不经意的瞬间,可能会做出与自己完全相反得答案 直接询问消费者最容易出错的原因 1、有时候消费者根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买一个产品 2、消费者不一定能够表达自己真正的需求 3、社会规范的原因对消费者的束缚 (二)、心理学对广告的重要意义 1、广告说服需要找对人,说准话 2、广告策划与创意必须把握消费者的心理行为特征 3、广告传播依赖心理学法则 4、准确把握消费者的价值观和消费行为特征需要采用科学的心理研究方法 二、从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力看广告心理学 1、吸引注意力 适应注意力抓住注意力 2、传播注意力 3、情感诉求 4、进行说服 两种相反得观点:1、“强势”作用对消费者行为产生的大的影响 2、“强势”作用提醒顾客某品牌的产生 5、指导购买 6、创造流行 第二节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在广告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及规律 (一)广告参与者 1、广告人 具有知识、技术、经验及洞察力、能为广告主建议最好使用广告完成他们的目的,并能有效的去执行,使广告达到这些目的的人。 2、广告受众 3、广告主 (二)广告传播中的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 认知心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情绪和情感 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

个体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个性性格) 3、心理状态觉醒非觉醒 二、广告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实践应用理论构架 第三节、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定义:研究者预先拟定好问卷、通过适当的手段,让受调查者表达他们对事物,观点的态度或意见 经常用于广告效果的研究 调查法的优缺点:优:1、内容客观便于分析方便高效 2、匿名性强回答真实 3、节省人力时间经费 缺:1、抽样不合理引起结论有问题 2、问卷编制比较复杂 3、不够灵活难于适应每一个被测者 二、实验法 主要用于探索心理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 1、定义:人们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采用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操控或模拟的特定条件下,排除各种干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试验中有研究者控制的因素称为自变量 研究者在改变不同实验条件下所观测到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称为因变量 2、实验法一般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实验室实验优点:控制条件比较容易实现,允许人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 缺点:被测者有实验意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现场试验优点:结果比较符合实际 缺点:无法严格控制干扰 三、内容分析法 定义:一种对第二手资料或者案头资料进行分析以揭示其中隐含的规律方法,经常被用于广告活动心理策略研究以及民族心理差异的研究 步骤:1、对每一个问题进行定音,制定可以掌握,容易操作的内容分析标准和编码方法 2、对案头资料进行抽样 3、对编码员行训练 4、对编码员获得的数据进行抽样分析 四、投射法 定义:通过给被访者提供一种模糊的,非结构性的访谈情境,使其在一种没有明确目标指向的条件下,自由,充分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探究其隐藏在表面下的真实心理——真实的情感,意图和动机的一种研究方法。 投射法在广告心理学中主要用于探究消费者的潜在动机和情感。 优点:真实性强,比较客观

广告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1.广告心理学:广告心理学是研究广告活动与消费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规律的科学 科学的心理观: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三、心理的反映是主观能动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四、人的心理具有社会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离开了人类社会,即使有人的大脑,也不能自发地产生人的心理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领域:1、广告作用于消费者的心理机制 2、广告诉求的心理依据 3、广告表现的心理规律4、广告媒体接触心理 5、广告构成要素与广告效果的关系 6、广告效果及其测量方法 7、消费者的心理差异 8、消费者对广告的反应 9、品牌心理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调查法 1、访谈包括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 2、问卷调查包括(1)结构:说明、指导语、问题(2)类别:开放式、封闭式(3)注意事项:为被调查者着想二、实验法 1、实验室实验 2、自然实验三、作品内容分析法 1、确定问题 2、选择资料 3、培训人员 4、评分编码 5、统计分析实验法:指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有目的地给被试者某种刺激,以引发他的某种行为反应,从而加以研究,找出某种心理活动的规律,或者说找出事物的某种因果联系 访谈法:是通过访谈者和受访者的交谈,了解受访者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态度等的方法。 结构式访谈与无结构式访谈的优缺点对比:结构式访谈优点1谈话易控制2简练,省时3内容可量化。缺点:1受访者处于被动2不易深入非结构式优点:1气氛轻松2受访者易吐出心中真言。缺点:1费时费事2难以量化 广告心理学的效应模式AIDA:AIDA理论是广告理论中较为经典的观点。既可以认为是广告创作原则,也可以认为是消费者接受广告的心理过程。 AIDA就是英文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 Desire(欲望)、 Action(行为)的头一个字母组成。意思是广告作用于视听者的心理历程是:首先引人注意,即从周围对象中指向和集中于特定广告,接着对引起注意的广告发生兴趣,而后产生占有广告产品的愿望,最后导致消费者产生购买该广告产品所诉求的行为。 第一本《广告心理学》的x H.盖尔1900年出版《广告心理学》 2.感觉现象包括:1、感觉适应-感觉器官受到刺激的持续作用,刺激强度不变,但人的感受却越来越弱的现象。 2、感觉对比-同一感觉器官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得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联觉-某种感觉发生导致另一种感觉和其表象出现的现象。 消费者知觉的特性:1)整体性2)选择性3)理解性 4)恒常性 整体性: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当客观事物作为刺激物对人发生作用的时候,通过感觉器官,大量离散的感觉信息传送至大脑,然后大脑按照一定的规则将他们组成某个整体或完形。这种把事物各个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或完形。 1)完型2)境联效应.研究表明,尽管知觉对象由许多个别属性组成,但是人们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若干个相互独立

广告心理学论文心得

浅析性别对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影响 ——观《一个购物狂的自白》 课程名称:广告心理学 专业:广告设计 班级:10级广告设计2班 姓名:安芯仪 学号:1007030201 指导老师:詹琳

《广告心理学》课程论文评分标准

目录 一、前言 二、论文正文 (一)、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关系 1、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概念 2、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关系 (二)、男性和女性消费心理分析 1、男性消费心理分析 2、女性消费心理分析 (三)、男性和女性消费行为分析 1、男性消费行为分析 2、女性消费行为分析 (四)、男性和女性在消费心理和行为上的差异总结三、结论

浅析性别对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影响 ——观《一个购物狂的自白》 摘要: 《一个购物狂的自白》用一种轻松娱乐的方式将一个女性购物狂的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也让我们认识到女性在面对购物消费时所展现出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但本片也通过细节对比,向我们说明男性在消费时所产生的心理及发生的行为与女性是完全不同的。如今,消费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准确认识性别对于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而影片《一个购物狂的自白》从侧面恰如其分的为我们揭露了这一重要现象。 关键词: 女性男性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一、前言 《一个购物狂的自白》可以说是一个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拥有强烈购物欲望的女孩,因为无法控制住自己的购物欲,工作了几年不仅是个“月光族”,而且还欠下了一屁股的卡债。她用一个又一个谎言填补自己的债务漏洞,直到爱情、友情双双离她而去的时候,她才开始醒悟,通过努力,不仅改掉了“购物狂”的毛病,还重新收获的友情和爱情。虽然是一部轻松幽默的喜剧,但其中包含了许多当今时代人们在面对消费时的态度及心理变化,这也使得影片不仅成为一部优秀的商业电影,更是一本让人正确认识消费的教科书。

广告心理学考试重点

广告心理学 1.什么是广告心理? 主要研究说服大众购买商品的心理过程,即研究广告传播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心理现象、本质、规律及方法的一门学问。 2.什么是AIDMA? 广告五字经打动公众的广告应具有的5个心理条件 Attention Interest Desire Memory Action 引起注意产生兴趣欲望激发强化记忆促使行动 3.什么是USP? 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独特的销售建议(罗瑟瑞夫斯) ①每一条广告都必须给消费者提出一条建议。 ②提出的建议必须是竞争对手没有或无法提出的。 ③提出的建议必须要有足够的力量撼动消费者。 4.什么是绝对阈限? 绝对阈限是指能被感觉渠道察觉的刺激的最小量。 5.什么是知觉偏见? 知觉偏见是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定型作用) 6.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p17 马斯洛认为人有许多基本需要,并将这些需要排成一个有高低层次的系统。并且优势需要决定人的行为。 ①生理需要:吃、喝、拉、睡、性。 ②安全需要:身体、财物、住所、就业、投资、生活。 ③社交需要:需要有人关注我们,关心我们,与人相处,认同家庭,寻根寻祖,结交朋友,受人赞扬…… ④尊重需要:声望、尊严、地位、胜任感、力量、成就、他人的尊敬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实现自己的潜能、展示自己的风度。 7.图地关系 “图”是主要的知觉对象,“地”是次要的知觉对象,其作用是作为主要对象的陪衬。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图地关系反转,将分别出现不同意义的画面,便产生了双重意象。 8.联觉 是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9.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贺曼·艾宾浩斯关于记忆的研究发现:输入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记忆,但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了的东西就会被遗忘,而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记忆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长时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时间。 10.低介入学习模式——潜移默化 低介入广告——知觉结构变化——态度改变——行为变化 低介入状态下的学习是消费者没有多少驱动力去主动处理和学习信息。 11.归类评价模式 人们常把物体分门别类,在评价一种新物体时,总是先把物体归入所属类别。再从记忆中提取对该类别的态度,并强加给新物体。 12.广告创意的方法 ①李奥贝纳——固有刺激法 他认为,成功的创意广告的秘诀就在于找出产品本身的固有刺激。固有刺激也被称为“产品与生俱来的戏剧性”。 ②罗瑟瑞夫斯的独特销售建议(USP)法 ③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法 他认为,任何产品的品牌形象都可以依靠广告建立起来。每则广告都应该对品牌形象这个复合特征有所贡献。 ④威廉伯恩巴克——实施重心法 他认为,实施广告信息战略“如何表达”部分,完全可以独立成为自己的内容,广告的技巧不是在于“说什么”,

广告心理学复习题集供参考

广告心理学习题集一、选择题题库(从每道题目中选择一个最满意或最合理的答案,填在答卷纸相应的位置) 1.下列哪种广告不宜太多重复 A 幽默广告 B 为不太引人注意的产品作的广告 C 内容抽象、复杂的广告 D 存在大量竞争的产品广告 2.下列哪些不属于边缘线索 A 明星代言人 B 精美的包装 C 悦耳的音乐 D 高品质的陈述 3.下列关于电视广告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确保关键画面至少保持2 秒钟,关键画面一定要显示商标 B 与关键画面有关的声音应该跟在关键画面之后,置于次要画面之中 C 在词的运用上,肯定句中应运用低意象词,否定句中则用高意象词 D 不同的广告围绕同一主题改变画面,减少各种形式的疲劳 4.根据罗斯特和佩斯在《广告和营销管理》一书的观点,对电视广告来说,应确保关键 画面保持至少几秒钟 A 1秒 B 2 秒 C 3秒 D 4 秒

5.我国大陆第一则“名人广告”为 A 葛优—双汇火腿 B 李宁—健立宝 C 李默然—三九胃泰 D 蔡国庆—华意空调 6.广告中语言的首要作用是 A 传递商品信息 B 实现“二级传播”的基础 C 维持广告传播近期效果 D 维持广告传播的远期效果 7.在现代市场中,要拥有高的品牌知名度,首先的先决条件是 A 科学的品牌命名 B 过硬而稳定的产品质量 C 良好的信誉及服务 D 大量的广告投入 8. 一个真正好的品牌标志,其关键是 A 让消费者接受、喜欢,赏心悦目 B 与品牌、产品密切联系 C 遵循标志设计原则设计出来 D 必须经过市场研究的评判 9. 下列哪种媒介的受众接触度最高 A 电视 B 报纸 C 广播 D 杂志 10.根据罗明等研究,收视时间最长的年龄段是 A 13-18岁 B 19-34岁 C 41-60岁 D 61 以上 11.什么是广告影响消费者的基本前提

自考《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

自考《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1 第一章广告传播对象是大众 1、广告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是随着商品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的。 2、广告的概念:广告是有计划的通过媒体传递信息,影响公众行为的信息传播活动。 3、广义的广告指一切广告活动,包括商业和非商业广告。侠义广告指商业广告。 4、广告心理学内容包括三部分:A、广告客体:消费者心理;B、广告心理功效:心理学原理运用;C、广告心的理效应测定:广告效用程度,遵守有效应原则,可靠性,相关性原则。 5、广告的要素:广告主(三个层次:生产企业、中间批发商企业、零售商)、广告信息、广告媒介、广告费。 6、广告的内涵:是付费的信息传播,广告活动的主体是广告主,广告信息发布应该有计划,广告的手段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 7、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科学,把心理学的原理运用于广告,就是广告心理学。心理学之父为冯特。 8、广告心理学是说服大众购买商品和劳务,为促使其采用购买行为而研究其心理与行动的一门科学,它是为促使大众购买而将所研究的心理与行动的结论付诸实施的技术,所以广告心理所研究的是说服的原理及过程。 9、工商企业用户:新任务型、常规型、更新型生活消费者:经常性、选择、考察性。 10、广告对消费者的作用:广告刺激了消费者的消费广告将新知识传递给消费者指导消费者合理使用消费资金。 11、广告的原则:真实性,信息性原则,受众原则,艺术性原则。 12、广告的心理功能:传播信息加强认识,指导消费,利于竞争,塑造形象。 广告心理的基本作用:心理学可以节约广告的费用、使广告活动以提高效率、提高有效的广告目的。 13、心理现象的实质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4、商标意象说是由欧集尔云提出来的。 15、1903年,思科特汇编成《广告理论》一书,标志着广告心理学的诞生。 16、消费行为是从形成需要开始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