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近代西方与中国的妇女运动

近代西方与中国的妇女运动

近代西方与中国的妇女运动
近代西方与中国的妇女运动

近代西方与中国的妇女运动

特别的尊重,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私有制的出现,父系氏族社会开始确立了男子的统治地位,妇女也沦为家庭和社会的奴隶,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一直贯穿于男权统治的阶级社会中。直到资本主义时代,妇女沦为奴隶的历史终于发生了死水微谰的波动,女性独立意识开始觉醒,妇女运动也首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兴起,随之激起全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浪潮。中国进入近代以来,由于国际环境和国内自身因素的作用,妇女运动也经历了产生与发展、高涨、成熟、低谷等几个重要阶段。对比中西方的妇女运动史,我们不难从中发现两者在女权思想形成、妇女运动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女权思想产生的时间与背景不同。

西方男女平等理论是近代人权思想的一部分,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到十七世纪,法国哲学家浦兰·德·拉巴尔的《论两性平等》就明确提出了“性别平等”的主张;1791年,法国妇女领袖奥比伦·德·古日针对《人权宣言》发表了一篇《女权宣言》,标志着女权思想的产生。179 2年,英国的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又写了《为女权一辩》的文章,把男女平权与人类的文明和进步联系起来,使女权思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后来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又以男女平权理论使之系统和成熟。到十九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及无政府主义者和自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继续丰富和发展男女平权思想,最终形成女权主义理论,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武器。应该指出的是,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并非仅仅局限在理论探讨的范围内,它的萌芽、出现、发展和最终形成也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进行,因此,在实际的斗争中,西方妇女运动的开始要早于其理论的正式形成。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不久,女权运动就开始了,资产阶级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使西方妇女更加无法忍受现实中的两性差别,开始以种种方式争取与男子相同的政治、法律地位,诸如受教育、财产、就业、离婚等方面的权利,还对传统的大男子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从而动摇了父权制的根基。同时,社会经济的变革又使得大批妇女逐渐走出家庭,进入一向被男子所独占

的公共领域,她们通过参与全民族的公共生活,开阔了视野,表现出了不亚于男子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她们对女性所存在的价值和本身所具有的自然潜质而进行科学的发掘和反思,从而发现了女性自身被压抑了多年的自然潜质,为此,她们不必再为自己天生低人一等而依附于男子,她们认识到完全可以从自身潜质出发,而不是从男性的尺度出发,充分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封建社会长达数千年的中国,手封建思想毒害最深,在儒家思想统治下,女性受压迫的程度最深,时间也最长,三纲五常、“女子无才便是德”,还有对缠足的畸形审美观都长期禁锢和束缚了女性的健康发展。在这种环境下,中国女性屈辱卑贱地生活了数千年,到明清时期,终于有个别进步思想家提出了具有男女平等思想萌芽性质的观点。直到近代,中国才产生了相对成熟、完善的女权思想。甲午战败的空前屈辱和急迫而来的民族危机,直接刺激着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志士,强化了他们救亡图存的紧迫感,他们在政治上进行中西对比,要求变法维新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妇女解放,并以“禁缠足”、“兴女学”这两个关系妇女身体解放和精神解放的问题为突破口,揭开了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序幕。到二十世纪初,妇女思想发生了重大飞跃,促成这种飞跃的是西方的女权说,输入这种女权说的,是那些受到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影响的留学生,他们不仅自己直接接触并接受西方女权学说,还向国内大量介绍和翻译这些学说。1902年,马君武翻译出版英国哲学家兼社会学家斯宾塞的《女权篇》,这是中国第一本关于西方女权思想的译著;紧接着《达尔文物竞篇》、《女人压制论》、《女权宣言书》这些力主男女平权的书籍都被陆续翻译介绍给国人,引起了广泛关注,《女子世界》杂志形象地描述到道;“约翰·弥勒,斯宾塞尔‘天赋人权’,‘男女平等’之学说,既风驰云涌于欧西,今乃挟其潮流,经太平洋汩汩而来。西方新空气行将渗漏于我女子世界,灌溉自由苗,培泽爱之花。”〔1〕1 903年金一以西方女权为借鉴,著成《女界钟》一书,这是中国第一部提倡女权的妇女专著,直接受弥勒、斯宾塞等人的思想启蒙而作,却遭到清政府的查禁,以致知之者甚少,但是它仍然在思想界进步人士中间

引起反响。柳亚子在《女界钟·后叙》中认为,“金君此钟,乃应时而响。”并断言:“不十年后,吾知若安玛利侬、苏菲亚、韦拉之徒,必接踵于中国无可疑也。”〔2〕事实上,也正如柳氏所料,金一的女权思想被后起的先进妇女所承继,提出了更成熟更系统的女权理论,并在几年之后就出现了秋瑾、何香凝、唐群英等妇女革命活动家。同时资产阶级内部具有女权思想的人士还围绕兴女权而办报刊、发文章、著书立说,其中,丁初我主编的《女子世界》、陈以意主编的《神州女报》、沈敦和主编的《天足会报》等最具影响,在他们的大力鼓吹下,使戊戌以来的女权思想日益趋向成熟。

其次,妇女运动的内容不同,这又表现在妇女运动的参加者和争取的权利不同,以及运动的结果不同。

西方妇女运动最初是无产阶级妇女争取参与社会劳动的权利,以获得维护生存的经济收入,由于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广泛运用高科技,使生产水平达到空前的高度。高科技的运用使劳作简单化,客观上为妇女提供了走出家门,走向社会,重新回到公共劳动中去的社会条件,也使妇女的这一要求有了可能实现的机会,而资本家为了获得高额利润,也确实雇佣了大批妇女。而这一权利的实现伴随的却是男女同工不同酬的不平等待遇,为此,她们进一步要求争取政治、法律等方面的平等权利,以保证妇女的劳动在法律上的平等权利,消除男女同工不同酬、女子升学、就业难等不平等事实,同时,女子也开始争取参政的权力,1878年法国成立了“万国妇女参政会”;1902年,美国成立了“万国妇女参政同盟”;1903年,英国出现了“战斗的参政派”;到十九世纪中期至二十世纪初期,西方妇女运动史上出现了所谓的“第一次浪潮”(The First Wave),或者“妇女普选运动”,这是在承认现有政治、法律体制的前提下寻求法律保护,争取妇女享有参政权、受教育权,争取与男子同等政治法律权利的运动。这次运动对社会经济体制、婚姻和家庭发动了一系列抨击,斗争矛头指向那些将妇女排斥在受教育权、就业权、参政权以及其他权利之外的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十九世纪时西方各国大多都进行了民主化改革,中心是扩大选举权,各国通过不同的途径,基本

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美国在南北战争后,男性黑奴也获得了选举权,与之相对应的是妇女选举权成为女权运动的中心问题。1832年在英选举改革法案中,妇女未能获得选举权,其后多次提出给予妇女选举权的提案,均未获通过,直到1908年,男女平等选举权的提案才获得通过。美国从1890年开始,女权运动全力组织妇女参加争取参政权的斗争,直到1919年终于获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妇女承担起国内大量原来由男子承担的工作,其突出表现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在战争结束后的十余年间,欧美不少国家的妇女获得了法律上的某种独立和人格平等,如遗嘱、财产、婚姻、监护、诉讼、接受高等教育等方面的权利。大部分西方国家先后立法赋予了妇女选举权,妇女普选运动胜利结束。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最早期的西方妇女运动首先是由无产阶级妇女争取经济上的地位开始的,随后也有一部分资产阶级妇女加入并逐步开始要求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中的权利。西方的妇女解放运动是在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发展、经历了整个社会的思想启蒙之后自发产生的,它是当时西方社会发展的自然产物。

中国近代的妇女运动产生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化日益严重、民族危机、民族矛盾空前尖锐时期,最早发端于戊戌维新时期。在此期间,男子扮演了启蒙的角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康有为、梁启超从挽救民族危亡、强国保种的时代主题的高度率先提出了“不缠足”“兴女学”的口号,康有为强烈反对缠足这种封建社会的恶习陋俗,指出其危害之要者有五;其一,以国之政法论,则滥无辜之非刑;其二,以家之慈恩论,则伤父母之仁爱;其三,以人之卫生论,则折骨无用之致疾;其四,以兵之竞强论,则弱种展转之谬传;其五,以俗之美观论,则野蛮贻诮于邦国。〔3〕1895年,康有为在广州成立了“粤中不缠足会”,由其两个女儿康同薇、康同璧率先放足,现身说法,起到了先驱先导的作用,与此同时,梁启超等人于上海成立不缠足会,接着广东、湖南、福建、江苏、天津纷纷出现“天足会”等团体,至辛亥革命前夕,不缠足运动从通都大邑波及到重镇乡村,由个别人物的倡导发展成为一个广大妇女、包括部分绅商官吏参加的社会性活动。当时京城内外及城镇乡村都

贴满了劝戒缠足的通告,在广州“放足者十有八、九”,〔4〕“闽粤缙绅之家,妇女不缠足者十已七、八”,〔5〕,山东的潍县“放足者不下千人”。不缠足是对夫权的否定,是妇女觉醒的表现,是她们谋求自身解放所迈出的第一步。

“兴女学”是维新派另一项有重要意义的措施。近代东渐的资本主义势力和西方科学文化,猛烈冲击了中国封建的经济和意识形态结构,一批刚刚“睁眼看世界”的士大夫们开始摆脱自我中心的文化意识,把中国同西方、印度、日本等多元化了的文明进行横向比较后认为,中国之“积困”、“错愚”的缘由是民众科学知识缺乏,与“女子无学”的社会状况有直接联系。因此,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呼吁清廷,“通饬各省,广立私塾,使女子皆入私塾读书”,则中国“利兴弊区,强盛有期”〔6〕这种进步言论为近代妇女科学文化教育的兴起作了舆论准备。在民族灾难深重、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康、梁等维新志士根据西方天赋人权、男女平等的思想将中国妇女同西方妇女进行比较,认为中国女性的才智不亚于西方女子,只是由于千百年来封建统治者对待她们“宁惟不业不教而已,且又戕其支体,堵其耳目,黜其聪慧,绝其学业”,以致“闺阃以外,礼乐刑政,食货兵农诸事罕得闻焉”。〔8〕1898年6月,维新派人士经元善在上海创建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上海桂墅里女学校,亦称“经正女学”,后定名为“中国女学堂”。该校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校管理等方面都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的色彩,是近代中国女学的开端。整个二十世纪初期,创办女子学堂,加强女子科技教育被作为救亡图存的基础,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连清政府也不得不把它纳入教育计划。此后,女子学堂和女子师范学堂在各地纷纷设立,除教会女学外,1960年全国有女学生306名,1907年为1853名,1908年为2679名,1909年为12164名。学校类型由小学、初等师范发展到中学、职业学校和高等师范;办学形式由官立、私立发展到公立、官立和私立并存;开课课程有以“相夫教子”为主的传统女工、闺训、礼教扩展到以师范教习为主的教育、音乐、图画,及以掌握技艺为主的算学、地理、格致等近代科学知识内容。〔9〕“女子无

学”的传统教育格局已被彻底打破。

但是,这些行动都是由男性领导的,而女权思想只要为妇女所掌握,成为妇女自己的思想武器时,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辛亥前十年间,妇女界掀起一个传播女权思想的热潮,在女权思想史上占有显著位置,他们通过自办女报,组织妇女团体等活动来鼓吹女权。据统计,1898至1 919年,妇女所办的报刊,全国约有40种,大多集中于上海、北京和长江中下游一带,以及日本的东京。此外,她们还积极与男性一起进行办报刊、兴女学、戒缠足等活动,其声势浩大,最终使女权思想的鼓动达到民国初期以前的最高峰。同时,伴随着女子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一批巾帼女杰脱颖而出,她们开始筹办报章杂志,著书立说,据统计,从1902到1912的十年间,全国各地陆续创办的各种妇女报刊共约43种。〔10〕同时,妇女们还广结团体,1903年在拒俄运动的呼声中,中国最早的妇女团体——共爱会宣告成立,接着,在全国各地,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女子团体纷纷出现。

辛亥革命推翻了禁锢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激起了中国近代妇女参政运动的发生,“欲弭社会革命之惨剧,必先求社会之平等;欲求社会之平等,必先求男女之平权;欲求男女之平权,非先与女子以参政权不可。”〔11〕1911年11月,由留日女学生同盟会员林宗素等人在上海发起组织的“女子参政同志会”,是中国最早的妇女参政团体,其宗旨是“普及女子之政治学识,养成女子之政治能力,期得国民完全参政权”,〔12〕并开办了参政研究所和上海女子政法讲习所,以培养妇女的参政能力。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虽然近代中国掀起了妇女运动的热潮,但就当时整个妇女界的实际情况而言,占妇女绝大多数的农村妇女,由于闭塞的环境和自身文化素质的低下,她们依然苦苦挣扎在“四条绳索”的捆绑之下,对变化了的外部世界茫然不觉,变革之风即使在个别地方稍有波及,也是“倡之者一,笑之者百”,个别农妇即使参加了一些抢米风潮或抗捐抗税的斗争,也多是盲目而自发的,事实上,男耕女织、养儿育女的小农经济依然是她们基本的生活方式,就刚刚加入产业队伍的女

工来说,不仅人数少,而且她们走向社会的直接动因也主要是由于生计所迫,虽然沿海地区的丝厂和纱厂的女工也进行了一些罢工斗争,但斗争的目标都是为了增加工资的经济斗争,至于自身的解放,她们无暇顾及,也无力顾及。因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中国近代的妇女运动首先是由男性发起,然后被一批接受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洗礼的进步女性继承并传播,也正是这部分知识女性在整个妇女运动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也正是由于近代知识女性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存在和参加,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才能一改由男性倡导、领导的被动性,使妇女解放运动进入到自觉自救阶段,并从家庭拓展到社会,且更具有楷模、榜样作用。

从妇女运动的结果上来看,西方近代妇女运动在最初争取参与社会劳动的斗争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独立,随之又取得了妇女普选运动的胜利,可以说是成果显著,但尽管如此,她们仍远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别平等,妇女整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没有质的改变,“三多一少”现象仍很严重,即贫困者多、文盲者多、失业者多、劳动报酬少。〔14〕妇女参政的渠道由于许多复杂原因还不通畅,政治体制和政治传统中大男子主义倾向严重,以及带有性别歧视的机制和社会态度,造成了妇女缺乏公平竞争的机会。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作为其母体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

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在戊戌维新时期围绕“禁缠足”和“兴女学”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并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达到了高潮。到1912年8月11日,袁世凯公布参政两院选举法时,规定“中华民国国籍之男子”始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然剥夺了女子的正当权利,致使女子参政运动的热浪烟消云散,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伴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而转入低潮。但这场运动无论是对中国的革命运动,还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思想的解放,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中国近代妇女运动不同于西方而独具的特点,这又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始终和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斗争紧密相连;非女性化特征突出;从批判封建家庭伦理的角度探讨妇女解放。

中国妇女运动发端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晚清时期,是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戊戌时期的维新派妇女首次提出“天下兴亡,匹妇亦有责焉”〔15〕的口号,此后,这一口号一直是对妇女进行思想启蒙的最有力武器,先进女性无不把国家兴亡视为妇女解放的基本前提。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禁缠足”、“兴女学”也是为了强国保种、挽救民族与危亡中,而这两项重要措施不仅揭开了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序幕,而且还直接影响到二十世纪初兴起的资产阶级女权运动,甚至影响着中国妇女运动的全部历程,这就使中国近代的妇女运动呈现出了强烈的社会革命色彩。当国内反帝反封建斗争日益高涨时,妇女运动也随之高涨,而当辛亥革命失败后,妇女运动也随之陷入沉寂,显然这是近代中国具体国情的产物,但同时也反映了中国近代妇女运动时刻与爱国救亡运动紧密相连,妇女运动的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相比之下,西方妇女运动仅仅局限于妇女自身。

妇女运动的主体是妇女,而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却呈现出鲜明的非女性化倾向。一方面,男性思想家和革命家是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戊戌时期最早的“不缠足会”就是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的,女学堂也主要是由男子筹办、管理,辛亥革命前后翻译、出版的一系列关于妇女问题的专著也大都是由男性思想家、革命家进行的;另一方面,走向社会的先进妇女们仍然以获得男性那样的权利地位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中国的妇女是在男性思想家的启蒙下走上政治舞台的,她们认同了男性思想家的观点,一开始就把斗争的矛头顺理成章地对准了旧的社会制度,并且还把在父权制下一直处于优势地位的男子当作理想的化身。她们希望挣脱封建的枷锁,做一个像男子那样生活的人,这就使近代的妇女运动从一开始就显露出了男性特色,也因此而产生了所谓的“拟男主义时期”,〔16〕即一些妇女领袖在宣传妇女解放思想时,扮演的其实是一种模拟男性的角色。她们近乎盲目地模仿男子的动作、行为,甚至是有悖于道德,以发泄对不平等现象的强烈不满。因此,有人形容道:“她们从服装到行动到谈吐,没有一件不是效法男性。服装简朴的地方,行动矫捷的地方,谈吐豪放的地方,固然十分令人敬佩;

可是她们因学男性学得太厉害,连男性的坏习惯也通通学来。譬如衣服是乱七八糟,不修边幅;谈吐是粗里粗气,开口骂人;行为是奇离古怪,吃花酒,进妓院,都来。〔17〕这形象地表明,当时先进妇女的行为虽然看似是对男性的抗争,实质上却依旧是对男性价值标准的默认与屈从。

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家庭伦理渗透了浓厚的封建主义的毒素,已经不只是协调人伦关系的道德规范,一定程度上成为确定尊贵卑贱的思想枷锁,因而打破旧的家庭伦理的束缚。也就成为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中国妇女对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的压迫的认识,首先是来自她们自身对封建婚姻家庭生活的痛苦感受。所以要动员妇女起来革命,批判旧的家庭伦理道德则是一个突破口。因此,无论是戊戌时的维新派还是辛亥时期的革命派,他们无一不对传统的三纲五常进行抨击,主张重铸家庭伦理以期达到男女平等。

傅立叶曾有过这样一段精辟论述,“某一历史时代的发展总是可以由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来确定,因为在女人和男人、女性和男性的关系中,最鲜明不过表现为人性对兽性的胜利。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18〕这就是说,女性的社会地位是衡量社会文明水平的标准。无论是在近代西方还是中国,妇女通过各种运动方式能争取到一定的权利,都是破除封建专制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我们比较中西近代妇女运动的差异,希望能对今天的妇女地位的进一步改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注释;

〔1〕《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一卷下册,三联书店1960年版,第931页

〔2〕《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1840—1918),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版,第186-189页

〔3〕小野和子著,高大伦、范勇编译,《中国女性史1851-1958》第35页,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4〕《记杭州放足会》,《浙江潮》第2期,转引自王美秀《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妇女运动》,载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5〕《澄海县禁缠足约示》,《万国公报》光绪34年4月号,王美秀《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妇女运动》,载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6〕郑观应《盛世危言》,卷十三

〔7〕《女报》1909年,转引自孙兰英《近代科学文化教育是中国女权运动推动力》,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第9期

〔8〕《时报》1912年2月7日,转引自孙兰英《近代科学文化教育是中国女权运动推动力》,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第9期

〔9〕孙兰英,《近代科学文化教育是中国女权运动推动力》,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第9期

〔10〕《上海妇女运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8页

〔11〕陈东源,《中国妇女生活史》,上海书店1937年第360页

〔12〕《女子参政同盟会草章》,《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第910页〔13〕许孚《潮州饶平县隆都前溪乡女学堂记》,《女学报》第2期,18 98年8月3日,转引自畅引婷《中国近代知识女性与妇女解放》,载于《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14〕刘爱华《欧美女权运动的历史和现实》,载于《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15〕梁启超《劝兴女学启》,《女学报》第四期,转引自吕美颐《论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对社会变迁的推动作用》,载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16〕〔17〕刘亚玫《论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及其历史启示》,载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5期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第249-250页

与谢野晶子与中国妇女解放_牛水莲

702010·4 摘要: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在西方人的解放、个性解放思想潮流影响推动下,日本与中国的女性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用她们手中的笔唱出女性的悲欢哀乐。日本女作家与谢野晶子的表现女性作为人的意识的觉醒,追求恋爱与婚姻的自由,批判旧的道德和家族制度等等思想的论文与作品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五四新文化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与谢野晶子贞操观男女平等女子教育经济独立中国妇女解放 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革命勃然兴起,成为报刊关注的热点之一,由于旧道德最大的受害者是广大妇女,妇女问题自然地成为思想文化界关注的重心。这些杂志的主编大多数热心于妇女问题,大量介绍国外的妇女解放思想,积极地发表文章讨论妇女问题,为国人打开眼界、拓展思维提供了契机,从而提高了国人的认识,促进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中,日本女作家与谢野晶子有关妇女解放的思想言论,20世纪初期(1918—1926)被先后翻译发表在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报刊上,如《新青年》、《妇女杂志》、《妇女周报》等,并于1926年2月结集出版了《与谢野晶子论文集》一书,与谢野晶子的思想引起了国人的关注并对中国的妇女解放产生了影响。 与谢野晶子有关妇女问题的评论最早被介绍到中国,是1918年周作人翻译的《贞操论》,发表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上。周作人向中国的读者介绍说:与谢野晶子是“现今日本第一女流批评家;极进步,极自由,极真实,极平正的大妇人。不是那一班女界中顽固老辈和浮躁后生,可以企及,就是比那些滑稽学者们,见识也胜过几倍。” 并且还认为“中日的国情,差不多完全相像,其中尤其如家族制度, 重男轻女等等,几乎在同一的模型中。所以我们虽然说这集中所收的论文,是特别为我们———————————————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2008BWX009 。 与谢野晶子著,张娴译:《与谢野晶子论文集·序》第i 页,上海开明书店刊印1926年版。 牛水莲 与谢野晶子与中国妇女解放※

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

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 一、几世纪以来,平等自由的原则,成为资本主义“文明”国装饰门面的口头禅。可是在他的制度之下,经济既不平等,妇女是得不到一切平等和自由的。他们不但成为资本家用以操纵劳动市价更廉贱的生产奴隶,并且负担资本主义社会组织中家庭的和母性的负担。所以在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之下,妇女是得不到解放的。 现在妇女在世界上开始得着解放地位的,就只有苏维埃俄罗斯。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都获得了完全平等的权利。他们业已在实际上参与改造社会的工作,与男子毫无区别。如共产团、公共食堂、公共洗濯场、儿童养育院等都渐在建设之中,以图根本解除妇女家庭的奴隶地位。可见妇女们在无产阶级专政之下五年工夫所得的自由和平等,远过于妇女们在欧洲资产阶级专政之下经过一世纪奋斗的结果。这便可证明妇女解放要在社会主义的社会,才得完全实现。 二、自国际资本主义侵入中国以来,无产阶级的妇女渐渐降到工钱奴隶地位。他们在不堪忍受的工作状况中作十二小时以上的工作,不过取得比男子更低的工钱,对于女工童工的待遇,简直惨无人道。 在中国现状之下,不独女劳动者已陷在极残酷的地位,还有许多半无产阶级的妇女,也渐渐要被经济的压迫驱到工厂劳动队里面去。就是全国所有的妇女,都还拘囚在封建的礼教束缚之中,过娼妓似的生活,至于得不着政治上、经济上、教育上的权利,乃是全国各阶级妇女的普遍境遇。所以中国共产党除努力保护女劳动者的利益而奋斗--如争得平等工价、制定妇孺劳动法等之外,并应为所有被压迫的妇女们的利益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认为妇女解放是要伴着劳动解放进行的,只有无产阶级获得了政权,妇女们才能得到真正解放。他目前为妇女奋斗的是:(一)帮助妇女们获得普通选举权及一切政治上的权利与自由; (二)保护女工及童工的利益; (三)打破旧社会一切礼教习俗的束缚。同时,中国共产党又要

近代中外女权运动

微专题7、近代中外女权运动 【知识梳理】 一、近代中国的女权运动 1.背景 (1)中国传统妇女观是以小农经济形态和宗法家庭的父系统治为社会基础。妇女没有财产继承权,在生产力落后的农业社会创造极少的财富,她们几乎丧失了经济地位。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及贞操节烈观念的禁锢下,妇女完全成为男人的私有财产。 (2)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入及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 2.中国女性意识的萌芽 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主张男女平等,开创了解放女性之先河。他在《天朝田亩制度》里规定男女一样可以均分土地;还主张女子不缠足,曾颁发妇女禁裹足布告。 3.中国女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1)维新变法期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维新变法的出现,主张女权者纷纷显现,如康有为、康广仁、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先后发文倡导并组建了不裹足会,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启动了女权运动的按钮。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皇帝上《请禁妇女裹足折》并获准施行。 (2)辛亥革命期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顺应女权运动和广大民众的要求,颁布了《令内务部通各省权禁裹足文》。 (3)20世纪初:1901年之后,不裹足会和天足会等组织在中国城乡竞相出现;20世纪之初追求婚姻自由和向往新生活的新女性崭露头角;女子已开始有了上学堂甚至出国留洋的机会。 (4)五四运动后:中国女权运动的发展随着民主革命的进程不断发展。女子从小学到大学乃至留学及其走向社会、从事职业的权利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以往前所未闻的争取女子参政权、财产继承权、婚姻自主权、再婚自由权乃至禁止男子重婚等,不仅获得社会承认,更被明确载入1930年12月国民政府颁布、次年5月起施行的《中华民国民法》。 (5)中共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 新中国成立前,中共为妇女解放做了以下工作: ①建立妇女团体和妇女组织,促进妇女解放的实现。在党中央,中国共产党早在建立初期就成立妇女部、妇女运动委员会;在党外,大革命时期,成立了妇女解放协会。 ②创办女校,培养妇女运动骨干。党在建立初期,就积极鼓励先进知识女性赴法、俄勤工俭学,使她们回国后成为中国妇女运动的领袖。 ③创办刊物,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在创办女校培养妇运人才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还积极通过创办女性刊物来扩大宣传,专门探讨妇女解放和妇女问题。

蒙曼《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整理

蒙曼《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主讲:蒙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一、中国古代妇女史概说(为什么学习中国妇女史) 1.中国妇女缠足始于何时?中国古代妇女缠足始于宋朝,到清朝时比较盛行,是汉族妇女才缠足,本来清朝统治者希望汉族妇女放足(就像要求汉族男子剃发一样),但是汉族故意与满族作对,是一种民族抗争、民族情怀,你要我干的事,我偏不按统治者的意思办。 2.中国自古就鼓励才女写诗吗?唐朝不鼓励女诗人写诗,虽然有李冶、鱼玄机、薛涛等女诗人。李冶(李季兰):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薛涛李冶诗集二卷)。唐朝鼓励妇女唱歌跳舞,如杨贵妃就是一个舞蹈家。宋朝才开始正面认定和鼓励妇女写诗。中国古代四大美女都是唐朝以前,难道宋朝以后中国不出美女?是因为宋朝以后中国人的观念(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发生变化,认为谈论妇女的身体不体面,谈论妇女的精神才体面。 3.中国自古就是男耕女织吗?明朝末期出现新的经济现象:社会分工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是男的,男人去纺织,女人从事纺线、养蚕,开始并不是男耕女织。 4.中国古代有没有职业女性?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稳婆、药婆、虔婆)就是古代的职业女性。青楼女子也是职业女性。明清之际有钱人家还请有很闺塾师(女教师)来教自己的女儿(教育的目的是达到色艺俱佳),以便嫁一个好人家。 5.中国古代女子未嫁而逝是否都要葬在孤女坟?唐朝以前是葬在父系祖坟中,包括出嫁生儿育女的女人其骨骸也葬在父系祖坟里。宋朝以后对未嫁而逝的孤女是以结冥婚的形式(找一个未婚而往生的男性结冥婚),葬到男性祖坟里。女人死后葬父系祖坟还是丈夫祖坟的原因,是一个妇女身份认定的问题,唐朝以前把女人看作是父亲的女儿,所以葬到父系祖坟里,宋朝以后把女人看作外人,迟早是要嫁给别人,所以要葬到丈夫祖坟里。 傅立叶:妇女解放的尺度是衡量社会解放的天然尺度。 布洛赫:一个古董迷可能沉湎于故纸堆,但一个真正的史学家最重要的素质,却是具有渴望理解生活的欲望。 中国古代是和现代联系在一起的,直接相关,传统的影响非常大。色情行业的女性是穿的最不保守的,正规的职业女性穿得最为保守。柳如是是钱谦益的如夫人,据说写诗、写字比钱谦益还好。 张祜《戏赠村妇》:二升酸醋瓦瓶盛,请得姑嫜十日程。赤黑画眉临水笑,草鞋苞脚逐风行。黄丝发乱梳撩紧,青纻裙高种掠轻。想得到家相见后,爷娘犹唤小时名。 A.中国古代妇女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之间(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二、妇女史的来历 古代史书有《列女传》,只是妇女史的一些资料。妇女史的来历+妇女史的定位+妇女在哪里。 妇女史的来历: 1.西方女权主义和女权运动。A.第一代女权主义:教育、就业、政治方面的平等权利。B.第二代女权主义:社会生活和观念方面的平等,产生各种女权理论。西蒙娜.德.波伏娃:“妇女不是生成的,而是造成的”、“妇女的特质来源于妇女的处境”。C.第三代女权主义:反思。没有与生俱来的本质的“男”和“女”,只有具有差异性的和在多种

鸦片战争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

鸦片战争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 前言: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国古代妇女的社会状况及原因 经济上不独立。《礼记?内则》谓“子妇无私货,无私畜,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这就是说,女子在出嫁前没有财产,出嫁后作为妻媳也无私有财产,甚至女子从娘家带去的财产的所有权也被剥夺了。 政治上被排除在外。自从阶级社会产生以来,“乾坤正位”便成了规范男女行为的理论基础。“女位正乎内,男位正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使得女性被禁锢在家中,服侍于人,料理家务。另外,中国古代还有一种说法,叫做“红颜祸水”,所谓妇人干政就要产生祸乱。正因如此,无论是家政还是国政,妇女都是被排除在外的。 文化上被排除在外。一般人家的女子是不会接受教育的,觉得只要会女红,没必要读书识字。当然也有些书香门第的小姐,或者因为家人支持,或者自己爱好,文学造诣很好。例如蔡文姬,李清照。 对于传统礼教只能被动接受。古代的女子没有婚姻自主权,一切听从父母;没有人身权,经常成为买卖的对象。尤其宋明清,“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对女子贞洁过分强调;“三从四德”“男尊女卑”,从思想上对女子进行奴化教育。 第一篇:鸦片战争爆发后争取妇女权利的历程 传教士的影响:鸦片战争后,大批洋教士涌入中国,带来了西方较为开化的妇女观。他们在传教的同时,办女学,兴西医,倡节制,开展一系列与妇女改良有关的社会活动。他们还对中国的缠足恶习进行猛烈抨击,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 戊戌变法拉开了妇女运动的序幕,开创了妇女运动的新时代:维新派将形体解放和思想解放是为争女权的基础,并强调妇女解放和国家兴亡密切相关。他们提倡男女平等,兴办女学,发起不缠足运动。在他们的影响下,部分妇女开始觉醒,她们成立女子团体,例如,兴爱会,要求平等,参政议政(尽管这点呼声比较微弱)。 辛亥革命风云中的觉醒:这一时期以妇女的自我觉醒自我行动为主导。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不少妇女拿起大刀长矛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与敌人拼搏。例如,北方妇女用红灯照和义和团联合写揭帖。另外在辛亥革命中,不少妇女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秋瑾。 因此,在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时候,男女平等被列入共同纲领,并提出了妇女在省议会中有参政议政权利的主张。这一时期,妇女运动的奋斗目标转移到参政上来,掀起了妇女参政议政的高潮。 五四运动的洗礼:这场运动的爆发唤醒了广大妇女的民族危机感,最早投入这场运动的是北京女子高等师范的学生。这场运动既表现了女性的极大进步,也使女性得到锻炼,广大女性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姿态。他们冲破男女有别的封建网罗,争取男女社交的公开;彻底否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观念,争取男女教育平等;反对封建婚姻制度,争取婚姻自由;争取男女就业平等,提高女性的经济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7年,第一个中共党小组成立,中国妇女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入逐步解放的过程。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性别社会学分析

张光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掀起了一场解放妇女的运动,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维权等领域的地位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女性地位又出现了边缘化弱势化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总结概述,试图对妇女解放运动的意义,男女能否平等,如何平等的问题做一个性别社会学视角的分析,以求引起学界对男女平等的问题的更大程度上的讨论。 关键词: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D4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6-0057-02 新中国成立后,曾经长时间处于被压迫地位的中国妇女,开始了他们获得平等的历程。大跃进时期,妇女成为国家建设当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被称为社会主义的“半边天”;改革开放时期,妇女更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维权等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政治上表现为政治参与和民主参与的程度较高,经济上表现为妇女就业数量增加、就业领域扩宽、创业能力增强,文化教育方面表现为男女两性在入学率、在学率和升学率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国家更是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对妇女在政治、文化、教育、劳动、财产、人身、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权利进行可行的保障。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市场经济的深化,女性参加社会劳动的意义开始被质疑,出现了“女工回家”的呼声。可以说,中国的社会转型、市场机制的建立以及国家干预的退缩给妇女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妇女在市场面前与男性相比处于不利的地位[1],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失业率的增加、两性收入差距扩大都是这一时期的典型表现,女性被市场经济的浪潮再一次拍打至弱势化和边缘化的岸边。因此,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妇女解放历程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反思与讨论,本文试图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与梳理,并尝试从性别社会学的角度对妇女解放历程的意义、男女能否平等,如何平等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有关妇女解放的研究 国内学者在妇女解放领域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 郑也夫从男性的视角出发,认为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异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生物性与社会权力夺取的之间的一致性,力量和金钱在权力夺取中越重要,男性社会地位就越高,智力和知识在权力夺取中越重要,女性社会地位就也高;另一方面是由于专横而缺乏理性的男性意识形态,即将男女的差异评判为一种对立的二元划分,男性的特征被认为是优越的,男性的统治被认为是无可厚非的。据此,他认为,我国在智力与经济对权力与生产的决定作用上,在社会物质财富上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妇女的解放是动用行政力量造就的,是一种非自然的结果,是超前的,而这种超前的运动的后果便是“使中国社会失去了男子汉,也失去了自己的女性”。而市场经济使得女性重新被排挤出市场,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是遵循合理高效原则的结果[2]。 刘伯红则站在完全相对的立场上,对郑也夫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她认为,新中国的妇女解放历程并不完全是行政力量推动的结果,更大程度上是女性意识的苏醒,是商品经济发展赋予人主体意识和妇女接受教育、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的产物,这种趋势的出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另外,她认为,市场经济并不是自由公平的,而是建立在社会性别分工不平等的基础之上的,政府应当采取适当的行政手段进行干预,是强固社会公允,克服社会不平等,补偿因市场而造成的失衡,是保证女性在就业市场中的“机会公平”[3]。 孙立平在解决中国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中,提出减少妇女就业的数量的建议,他认为,我国正处于一种后工业化阶段,一方面,家务劳动没有实现社会化,另一方面,又要求男人全心全意的在外面工作,妇女的普遍就业实质上是打乱了社会中的角色分工,结果是造成社会功能的紊乱以及其他种种问题[4]。这种观点同样体现了当代中国男性知识分子重建社会性别等

浅谈20世纪初的妇女解放运动

浅谈20世纪初的妇女解放运动 04级历史王慧1053404099 【摘要】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激荡,在辛亥革命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特别是在西方妇女解放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的妇女进入了一个近代化的新时期。伟大的中国女性在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场惊天动地的话剧,显示了中国妇女独特的魅力和巨大力量。本文试从政治、教育、婚姻、服饰等方面出发简单论述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 【关键词】政治、教育、婚姻、服饰 中国的女子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地位及其的低下,常常被一些封建的伦理和思想紧紧的束缚喘不过气来,只是男子的附属品,俗话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当时的女子就是这样依靠男子来生活,小时靠父亲,大了靠丈夫,老了靠儿子,根本没有政治,婚姻自由等任何权利。然而斗转星移,在辛亥革命历史背景和新文化运动的激荡下,中国妇女的女性意识萌发,伴随着欧美风雨的催化下,解放慢慢走上了一条艰难的发展道路。 一、政治思想: 传统道德要求妇女不问国事,恪守妇道,而这一时期的妇女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是对政治角色的追逐了。清朝末年,面对强国对本国的觊觎,本国皇室的腐朽衰落,救国成了不仅是男性的光荣任务,也成为了妇女们的崇高理想和实践的最高角色目标,此时的中国妇女对于国家命运前途的担忧,对于政治的参与热情空前的高涨起来。 当时的《女子世界》杂志大力宣传救国存亡的爱国思想,指出当时中国已到了最危急的紧要关头,“什么俄罗斯、英吉利、德意志等国,个个都似出林之虎,张牙伸爪,扑将过来,将千年昏醉的睡狮乱咬,弄得鲜血直淋……气息只存一线”1号召妇女们担负起国民应尽的责任。这些宣传政治性强,具有鲜明的反帝色彩,对妇女投身到政治爱国救亡的运动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20世纪初的拒俄运动,反美拒约运动,保路运动,救蒙运动等救国运动中,先进的巾帼英雄们怀抱大志,现身救国,毫不退却。1901年,中国爆发了反抗沙俄妄图霸占我国东北的拒俄运动,上海爱国人士在张国集会,力主拒俄。青年女子,薛锦琴慨然提出“今日救急之法,当上下合为一气,以国家事为己身之事,并要求撤换谈判大臣。”1905年4月反美拒约运动逐步在全国展开,上海、江苏、浙江、广东一些女性投入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中,发挥着自己最大的余热。1905年7月,上海女性上百人聚集起来,商讨反美办法。先进的女性不仅投身于反帝运动中,还积极参与资产级革命派领导的反清运动中。1905年后,女界又活跃于各地的保路运动中,为反清政府变相出卖路权的行径,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两省女界展开集会演讲,集资认股,组织团体,通电请愿等一系列活动。1907年11月,上海女界保路会和女国民拒款工会宣布成立,带领江浙女界进行“拒绝外款,为保主权”的斗争。但是激进的革命妇女大多以同盟门会或光复会为依托,从事反清活动。据统计,参加 1《女子世界》,1904。

反思近代中国女权运动的

--反思近代中国女权运动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开始初具规模保护种族和救国救民的目的。无疑,现代女权主义的出现,开了先例,在中国妇女解放的理论产生了深刻而深远的影响,对妇女解放之后。但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有一些陷阱或现代女权主义的误解,这是不利于实现妇女的权利,而且这种影响是长期的,以至于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能看到它的存在。因此,它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反映了现代女性主义,揭开本义妇女权利和妇女权利的人权,为了使妇女的权利继续发展。 1。中国现代女性主义的表达框架内保存的中国种族和拯救中国民族 在中国,这是改革派的男性组,这是第一次出来与妇女解放的想法。这是由女性加入改革派的女性群体和女性知识分子在20世纪出现。他们去形成现代女权主义在中国的全貌。将内容物非常复杂。但它们可以被概括为以下: 首先,现代女权主义来时,在一般情况下,中国的民族和国家,对濒临灭绝时,国家的独立和富强成为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回顾谈妇女解放,人们可能会发现,妇女的缠足,教育,甚至婚姻都与维护中国的比赛,使国强的目标。为什么解除绑定脚?“为了挽救国家,挽救中国的比赛是必不可少的;拯救中国的比赛,这是必须做的做法是有害的比赛做的做法损害了比赛,没有什么是更重要的不是解脱脚。“为什么妇女的教育?“由于妇女教育涉及的兴衰,国家的生存和死亡。”为什么婚姻自由?因为自由的女性的婚姻加上教育使国强?总之,妇女解放的目的是不是对女性自身,而是为了民族和国家。形成整个外边框的女权主义,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女权主义这个边界内,有其独特的属性和中国属性。 其次,维护种族和国强的框架下,中国的女权主义主张平等责任和平等的权利。维护种族和国强的实现需要妇女的参与。为什么呢?逻辑很简单。妇女的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贡献与职责关联。因此,这是必然的逻辑要求女性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但也有不同的女权主义思想之间的差异尽可能责任关注细微的差别。设计的女性角色为“好妻子和好母亲”,然后“母亲的女性公民。”女子组第一组男性追求的形象设计的男性,后来就发展成“女国民”显然,在差异存在“男性至上主义”和“性别平等”的形象“的好妻子和好母亲”和“母亲承担了开放式,特色鲜明的男性至上主义的女国民”之间的较量?而女性国民的形象?展示了寻求性别平等的理想。尽管差异的树荫下,问责的国家是一样的。正如金毅强调,“爱国主义和拯救世界的是妇女的责任。”女性组给予全力支持这个想法,他说:“女国民”作为男性公民,应当承担同样的义务。他们提出了明确的口号:“每一个女人都是她的国家负责,”在寻求平等权利和平等责任的过程中,出现在所有方面享受平等的更为极端的想法。秋瑾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很感兴趣,在男性的服装......在中国,女性被压抑的想法,男人是强和妇女是弱的,我真正想要的是作为一个男人强。为了这个目的,我真的想让自己像一个人,然后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的心。“ 第三,维护种族和国强的框架下,中国的女权运动特别强调对女性的独立和能力。所有的人,尤其是女性群体,在当时举行,这将是非常困难的妇女获得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如果他们不知道如何读取和写入,艰难的生活没有知识或技能,或者他们经济不是独立的,有没有相关的功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妇女不应该急于寻求权利,而是他们应该寻求改变自己,所以,他们应该有能力获得的权利。在这方面,最典型的是1911年革命后,引起广泛关注妇女参与国家事务的认识和判断。欧林佩芬曾经说过:“什么是中国女性缺乏野心,但独立性,不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但学习如何参与。”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收购妇女权利的,应事先由提高自己的能力。 2。反映了现代中国女性妇女权利的陷阱:

从解放妇女到妇女解放

从“解放妇女”到“妇女解放”的转变 (2008-12-23 13:58:41) 朱安和张幼仪两张不同命运的比 较 摘要: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经历了一个从“解放妇女”到“妇女解放”的转变过程。解放妇女思想运动是由男性提出发动的,缺乏女性的主体意识,因而具有明显的“男权”特征,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朱安和张幼仪不同命运的比较,在回顾了中国妇女解放思想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指出了向妇女“我要解放”转变的必然性,以及对当代妇女解放思想运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解放妇女、妇女解放、男女平等思想 中国的近代史可以说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以及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等不仅仅是一场发生在民族危难时期的救国图强的革命运动,更是中国的有志之士在封建王朝统治下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些思想运动不仅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更是对统治中国人民千余年的封建思想以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在这些冲击和挑战中对女性价值的认识,尤其是在承认女性家庭价值的前提下,对女

性社会价值的明确和高扬,以及由此引发的男女平等、女性学校教育的开展、女性的“出走”等一系列实践,更是在当时的中国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讨论和思想混乱,解放妇女的运动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女性史研究或者说社会性别史研究在这时期也达到了高潮。 从女性史研究发展过程来看,近代以来的女性史研究历程可以将其简单概括为“解放妇女”到“妇女解放”的转变过程。也就是说中国近代以来的女性史其实就是一部“解放妇女”到“妇女解放”的转变史。当然这样概括从历史学的角度讲,难免犯以偏概全的学术上的错误。但是从中国女性争取自由、平等和社会地位、权利的历史过程来看,中国女性的解放和自身的发展以及妇女自我意识的提高的确经历了这样一种转变。那么这种转变对于女性群体的发展,尤其是女性群体的心理发展有哪些影响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转变这种转变对于当前的女性研究或者说社会性别研究有哪些影响社会又该创造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性别文化环境来促进这种转变、迎合这种转变这种转变对于当前男女关系的发展,尤其是家庭关系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女性在当前的家庭和社会上到底有着一种什么的地位,她们自己又是如何给自己的这种地位以定位的以及当代女性在自身解放和争取权利的道路上出现了哪些问题和思想误区等。本文试图从朱安和张幼仪的不同命运比较中来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

中国妇女运动演讲稿

中国妇女运动演讲稿 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我们满怀激情地迎来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xxx周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是全世界妇女共同的节日。20世纪初叶,争取劳动妇女权益和妇女解放的斗争在世界各地风起云涌。在国际妇女运动著名领袖克拉拉·蔡特金的倡导下,“三八”妇女节应运而生。经历了一个世纪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性别平等观念逐步纳入各个国家的决策主流,促进妇女事业发展的各种机制不断健全,各国妇女的生存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各类妇女组织日趋活跃,全球妇女运动蓬勃发展。 百年前,中国妇女运动在国际妇女运动的大潮中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妇女运动与民族解放、阶级解放紧密相连,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同步发展,走过了艰苦卓绝而又无上光荣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妇女运动作为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争取男女平等为重要任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妇女运动,推动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运动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妇女事业日益发展兴旺。 毛泽东同志曾充满激情地断言“中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妇

女能顶半边天”;邓小平同志亲自领导确定妇女运动方针,要求广大妇女工作者“议大事、管本行”;xx同志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xx同志多次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坚决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社会各界都要把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落实到更加自觉地尊重妇女、关心妇女事业、支持妇女工作上来”。正是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我国保障男女平等的法律政策体系逐步健全,促进妇女事业发展的国家机制日益完善,有利于妇女发挥“半边天”作用的社会环境不断优化,妇女运动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 自从1924年在广州首次举行我国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群众活动并喊响反帝反封建的口号,几十年来,每一个“三八”纪念日都见证着中国妇女运动前进的步伐。一代代中国妇女前赴后继,在战火纷飞的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自由的革命斗争中浴血奋战,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施展才华,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中建功立业,男女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妇女自身的全面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时至今日,我国女性就业数量大幅提高,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国在业人口中女性比例达到%;妇女参与民主政治日益活跃,全国公务员中女性比例达到40%以上;妇女文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 大学城栏目:居民空间消息快播 | 空间栏目:作业 收藏到我的学习空间 收藏到我的课堂魔方 全屏 发表时间:2012-3-14 21:12:31 浏览:246 评论:0 几千年的男权社会,妇女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没有参政的权利,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最为惨烈的,是妇女的缠足。一双小脚的形成,往往需要数年的缠裹,“小脚一双,眼泪一缸”,一生的幸福从此葬送于这双小脚。在古代,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但是女人不能有自己的权力,要一心一意跟一个男人,男人就可以移情别恋,女的就不可以。在家中就要听一家之主(当然是男人)的话,男人就可以把女人休了,但女人就不能向男人提出离婚。古代,女人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男的早亡也要一生守寡,做寡妇,女人不可以向男人吆喝、打男人等,女人不能跨出家门,男人就可以闯南闯北,参加 政治活动,女的不可以。与兴女学相伴的19世纪末各地天足会的出现为破除缠足陋习、解放妇女身心拉开了序幕。 近现代世界妇女解放运动呈现出众多特点和自身发展规律:妇女解放问题不是由资产阶级人士提出,而是由无产阶级的女工运动发起;妇女解放运动理应由劳动知识分子与女工相结合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妇女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命运息息相关;不同类型的国家和地区、同一类型的国家,妇女解放运动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妇女解放是国际性、世界性、全球性的问题;各阶级、各政党都利用妇女问题和纪念国际妇女节为其政治斗争服务,使妇女解放运动出现错综复杂的情况;妇女解放运动是群众性的自我解放运动等等。 以下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大事记 近代 1900年1月8日大型百货商业机构———先施公司在香港开张。公司采用西洋流行的女子售货方式。1900年2月20日台北天然足潮流兴起,天然足会旨在劝导放足,革除缠足陋习。1903年8月金一著的《女界钟》由上海爱国女校发行。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作者第一次喊出了“女权万岁”的口号。1907年3月8日女子教育合法化。1907年7月15日女民主革命家秋瑾在绍兴中山亭就义,时年31岁。1912年1月7日孙中山接见女子参政同志会代表林宗素等,允许女子有完全参政权。1919年5

从建国初期中国画中的女性形象看妇女解放-最新文档

从建国初期中国画中的女性形象看妇女解放 1 建国初期的中国画状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天翻地覆的社会变革面前有不少中国画家感到彷徨,他们一部分是在师傅带徒弟的旧传统的社会下生活过来的,因此还保留着中国画传统的思想意识。例如,秦仲文、邱石冥、吴湖帆等艺术家。而另一部分则是接受了西方的艺术教育影响的中国画家,立志用新的艺术手法来改良中国画,比如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艺术家。虽然这两部分艺术家所选择的艺术道路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不熟悉新的表现对象和新的文艺政策,对毛泽东文艺思想和马列主义的艺术观的了解也才刚刚开始。[1] 这种现象的产生由于当时的国情是生产力低下、科技不发达并且与外部世界隔绝。因此,国家和集体的建设任务主要依靠发动群众,激发群众的劳动热情进行集体性劳动。而相对于旧的传统而言,动员女性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她们的地位是首要的任务。例如,建国初期出台的《婚姻法》、大范围的对劳动妇女进行识字教育、普及生产生活知识都有利于她们响应政府的号召,及时了解有关政策,从而转变为集体劳动者,为社会生产生活也尽到自己的一份力。[2] 2 《九州无事乐耕耘》的创作背景 按照徐悲鸿的艺术经历,可将其艺术创作分为四个时期:初

期,1915年,20岁的徐悲鸿来到上海,以画插图和卖画为生;早期,1916年到1923年,徐悲鸿分别去日本和法国学习美术,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精研素描,这时期的素描和油画作品有很多保留至今;中期,1925年到1949年,这是徐悲鸿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时期,几乎他所有为人们所熟知的代表作品都诞生于这一时期;晚期,1949年到1953年,受建国初期国情的需要,徐悲鸿在文艺领域担任了许多重要的职务,政务繁忙加上身体每况愈下,其创作的作品数量锐减,这幅《九州无事乐耕耘》是他晚年最杰出的作品,因此也是他晚年的代表作。徐悲鸿一直认为应该学习西方绘画技巧的精良之处从而对中国画的现状进行改良,而不应一味摹古,并且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因此这幅画亦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3] 此画横幅尺寸为150×250厘米,这种人与动物相结合的宏幅巨制在徐悲鸿的创作中是极为少见的。并且这幅作品体现出其强烈的爱国精神,并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是新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一部分。此图的题材、构图、造型都具有很大的创新性,直接从生活对象出发,以朴实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描绘对象的现实性和典型性,呈现出普通生活中所流露的人情味,以及大自然内在的生命力。 3 画中妇女的形象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新女性形象中劳动妇女形象具有 一定的典型性。这个时期的主流媒体镜头下有三类典型“美

7近代中外女权运动(解析版)

热点小专题7 近代中外女权运动 【热点剖析】 一、近代中国的女权运动 1.背景 (1)中国传统妇女观是以小农经济形态和宗法家庭的父系统治为社会基础。妇女没有财产继 承权,在生产力落后的农业社会创造极少的财富,她们几乎丧失了经济地位。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及贞操节烈观念的禁锢下,妇女完全成为男人的私有财产。 (2)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入及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 2.中国女性意识的萌芽 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主张男女平等,开创了解放女性之先河。他在《天朝田亩制度》里规定男女一样可以均分土地;还主张女子不缠足,曾颁发妇女禁裹足布告。 3.中国女权运动的兴起 (1)维新变法期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维新变法的出现,主张女权者纷纷显现, 如康有为、康广仁、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先后发文倡导并组建了不裹足会,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启动了女权运动的按钮。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皇帝上《请禁妇女裹足折》并获 准施行。 (2)辛亥革命期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顺应女权运动和广大民众的要求, 颁布了《令内务部通各省权禁裹足文》。 (3)20世纪初:1901年之后,不裹足会和天足会等组织在中国城乡竞相出现;20世纪之初 追求婚姻自由和向往新生活的新女性崭露头角;女子已开始有了上学堂甚至出国留洋的机会。 (4)五四运动后:中国女权运动的发展随着民主革命的进程不断发展。女子从小学到大学乃 至留学及其走向社会、从事职业的权利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以往前所未闻的争取女子参政权、财产继承权、婚姻自主权、再婚自由权乃至禁止男子重婚等,不仅获得社会承认,更被明确载入1930年12月国民政府颁布、次年5月起施行的《中华民国民法》。 (5)中共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 新中国成立前,中共为妇女解放做了以下工作: ①建立妇女团体和妇女组织,促进妇女解放的实现。在党中央,中国共产党早在建立初期就成立妇女部、妇女运动委员会;在党外,大革命时期,成立了妇女解放协会。 ②创办女校,培养妇女运动骨干。党在建立初期,就积极鼓励先进知识女性赴法、俄勤工俭学,使她们回国后成为中国妇女运动的领袖。 ③创办刊物,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在创办女校培养妇运人才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还积极通过

中国妇女解放

中国妇女解放 由于发韧期和发展期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的妇女问题绝对不是一个孤立的、局部的问题, 不是单纯的生理意义上的性别问题。它主要是个社会问题, 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伦理、心理等方方面面。 如果没有社会思想的进步、社会制度的更新, 没有整个民族的争自由、求解放的胜利, 妇女的解放是不可能实现的。当年妇女解放理论的构建、阐释与传播,都是由活跃在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的仁人志士们来进行、完成的秋瑾、孙中山以及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瞿秋白、毛泽东等等, 是他们之中的优秀代表。鲁迅就曾对妇女解放运动作过精辟论述“我以为妇女应该不苟安于目前暂时的位置, 而不断地为解放思想、经济等等而战斗。毛泽东指出“中国的男子, 普通要受三种有系统的权力的支配, ??至于女子, 除受上述三种权力的支配以外, 还受男子的支配夫权。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 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四’这是对当时 中国妇女的历史命运和现实处境的精辟分析,为妇女解放理论的构建提出了正确的思路。我国传统的婚姻观念是男女双方必须通过“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以实现婚配, 它作为伦理规范长期积淀在人们的心中。千百年来,这种包办的婚姻断送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幸福生活, 酿造了无数殉情的悲剧。作为对当时西方民主思想的召唤的回应, 世纪初中国妇女要求解放的第一声呼号便是婚姻自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走出封建家庭的牢笼, 走向社会, 参与到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队伍中去。 从新中国成立到年代末, 中国进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无论在主观或者客观方面,都出现了不同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情况, 这些新情况无疑地影响和制约了妇女解放理论的构建。妇女解放理论建构的主观条件主观条件是指妇女解放理论构建主体的地位、理论素养及其思想状况与工作状态等等。过去中国人民没有得到解放, 妇女解放理论构建主体也无法获得解放, 所以只能从被压迫的社会地位来论妇女解放, 只能从理论上去探讨妇女解放的必要性、必然性、可能性以及具体的方式和途径等等。新中国成立后, 过去的理论已付诸实践, 理想变成了现实, 在此基础上思考妇女的进一步解放, 必定是充满了自豪、自信激情。其次, 妇女的解放既已成为现实, 那么, “进一步解放”的重点自然就转移到如何通过人民民主政权这个杠杆, 把解放成果落实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即将妇女解放的思想与理论转化为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的法律、法规、政令、政策, 最终体现为全社会每一个劳动妇女的权利与义务。再次, 随着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和与世界各国交流的频繁开展, 妇女解放理论的构建者们的思路已不仅限于中国妇女的解放问题,还同时思考世界妇女的解放问题不仅在总结中国妇女解放的历史经验, 也同时思考这些经验的世界意义及其输出的途径与方式, 与当时普遍存在的体现为对整个世界革命的关注的所谓“国际主义心态”和“全球一片红”的乌托邦式的革命激情相呼应。 世界上不同国家的妇女在争取解放的道路上, 首先要面对的是历史的规定性和承载着历史传统的现实性——国情。随着国家、民族和阶级的解放, 妇女作为一个受压迫深重的群体也同时获得了解放。因为中国社会和整个当代的人类社会一样, 是从遥远的父权制社会中走过来的。由父权制社会产生的男女性别上的不平等长期存在着, 而且在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中这种不平等不断被强化。在人们反对奴隶制和封建制的斗争中, 妇女一直是作为重要的群体参与到斗争之中。

时代风云与妇女解放——新文化运动时期与几个女子有关的故事

时代风云与妇女解放——新文化运动时期 与几个女子有关的故事 第27卷第5期 2006年1O月 韩山师范学院 JournalofHanshanNormalUniversity V01.27No.5 Oct.2006 时代风云与妇女解放 新文化运动时期与几个女子有关的故事 关威 (惠州学院政法系,广东惠州516007) 摘要:五四新文化时期是近代社会和思想文化发生重要变革的时期,是妇女解放运动得到广泛深入 发展的时期.许多开明人士从反对封建礼教,倡导个性解放的立场出发,对传统社会男女两性关系中违背 理性的规范进行了揭露和抨击,提出了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原则和主张.对于推动妇女解放运动和社会变 迁发挥了积极作用.当时发生的与几个女子有关的故事正是时代风云变幻的一定反映.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时代风云;妇女解放 中图分类号:D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883(2006)05—0080-06 1915年,新文化运动发生,引起了中国社 会,思想,伦理,观念等最广泛深刻的一场变 革,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妇女解 放运动的强势推进,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亮 点,成为中国妇女运动史上一个里程碑.针对传

统社会规范对广大妇女的严重摧残,激进人士在民主和科学精神的鼓舞下,大力提倡开展妇女解放运动,对贞节观,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等 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有力地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和社会变迁.本文所述当时发生在几个女子身上的故事,就是社会剧烈变革过程的真实反映. 与谢野晶子: 《贞操论》激起千层浪 中国传统社会中,在以"三纲五常","三从 四德","贞孝节烈"为核心的封建社会规范的严 密控制下,广大妇女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妇女问 题当中,首先是妇女受到性压迫,性禁锢的问 题,其突出表现是针对妇女的片面贞节烈观念. 这种观念反映了在理学思想影响下男女两性关系的极端不平等.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人士大力 倡导妇女解放,首先对严重压迫妇女的片面的贞节烈观念提出严厉批评. 1918年5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4卷 5号刊登了周作人翻译的日本与谢野晶子的文章《贞操论》.与谢野晶子是日本着名作家,女权主义者.《贞操论》是与谢野晶子关于女权问题的重要文章.文中认为:"道德这事,原是因为辅 助我们生活而制定的.到了不必要,或反于生活 有害的时候,便应渐次废去;或者改正.""贞操 应是人人遵守,人人实践的行为准则;不能只要 求妇女守贞操,不应以贞操为压迫妇女的精神枷锁."[1]㈣.这篇译文发表后,随即引发了一场关 于贞操问题的大讨论. 1918年7月,胡适在《新青年》5卷1号发

论近代中国之妇女解放思潮

近代中国之妇女解放思潮 目录: 序言 (1) 一、天下子女姊妹群 (2) 二、早期维新派的妇女观 (3) 三、空前的不缠足运动 (4) 四、维新女志士的社会实践 (5) 五、婚姻家庭问题 (7) 六、新时代的开始空前的妇女解放高潮 (8) 七、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论近代中国之妇女解放思潮 序言 女子,“女子”这两字包括一段极长的悲哀历史。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妇女深受重重压迫。她们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禁锢在家庭之中,经济上不独立,只能处处依赖男子。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下,妇女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更不要说社交自由、婚

姻自主、参政议政了。孔子早就提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观点。妇女都处于被统治的最底层。女子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过着“一世的囚徒,半生的牛马”①的生活。 这种状况的改变是从资本主义文明的进入开始的,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紧闭的大门,西方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主张也开始传入中国。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新教徒中,很多人明确信奉男女平等的原则,而且决心投入一场十字军运动,以争取中国妇女的平等权利”② 这以后,近代中国妇女解放思潮不断上升,其后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在严重冲击封建统治秩序的同时也动摇着封建社会对妇女地位的规范。五四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始彻底怀疑和批判封建专制时代的各种意识和行为。 关键字:女子、思想、解放、进步、觉悟 一、天下子女姊妹群 1851年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在这场运动中,洪秀全提出了男女平等的主张,“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③。在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女子同男子一样分得均等的土地。太平天国还禁止买卖婚姻、禁止纳妾、买卖奴婢,设立过女营、女军、女官。还曾开过女科,允许妇女参加科举考试。在这里,洪秀

近代西方与中国的妇女运动

近代西方与中国的妇女运动 特别的尊重,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私有制的出现,父系氏族社会开始确立了男子的统治地位,妇女也沦为家庭和社会的奴隶,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一直贯穿于男权统治的阶级社会中。直到资本主义时代,妇女沦为奴隶的历史终于发生了死水微谰的波动,女性独立意识开始觉醒,妇女运动也首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兴起,随之激起全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浪潮。中国进入近代以来,由于国际环境和国内自身因素的作用,妇女运动也经历了产生与发展、高涨、成熟、低谷等几个重要阶段。对比中西方的妇女运动史,我们不难从中发现两者在女权思想形成、妇女运动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女权思想产生的时间与背景不同。 西方男女平等理论是近代人权思想的一部分,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到十七世纪,法国哲学家浦兰·德·拉巴尔的《论两性平等》就明确提出了“性别平等”的主张;1791年,法国妇女领袖奥比伦·德·古日针对《人权宣言》发表了一篇《女权宣言》,标志着女权思想的产生。179 2年,英国的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又写了《为女权一辩》的文章,把男女平权与人类的文明和进步联系起来,使女权思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后来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又以男女平权理论使之系统和成熟。到十九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及无政府主义者和自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继续丰富和发展男女平权思想,最终形成女权主义理论,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武器。应该指出的是,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并非仅仅局限在理论探讨的范围内,它的萌芽、出现、发展和最终形成也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进行,因此,在实际的斗争中,西方妇女运动的开始要早于其理论的正式形成。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不久,女权运动就开始了,资产阶级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使西方妇女更加无法忍受现实中的两性差别,开始以种种方式争取与男子相同的政治、法律地位,诸如受教育、财产、就业、离婚等方面的权利,还对传统的大男子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从而动摇了父权制的根基。同时,社会经济的变革又使得大批妇女逐渐走出家庭,进入一向被男子所独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