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广西糖业甘蔗原料供给反应分析

广西糖业甘蔗原料供给反应分析

广西糖业甘蔗原料供给反应分析
广西糖业甘蔗原料供给反应分析

1问题的提出

2007~2008年榨季,广西制糖产量为937万t,占全国总量的63.14%,保持着我国第一的食糖产区的地位。制糖产业是广西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甘蔗是广西主要蔗区的蔗农的主要收入来源。从1996年到2007年广西甘蔗供给产量整体表现为增长趋势。但1999年和2000年广西甘蔗供给出现一次较大波动,这两年期间为负增长,约为-10%,此期间波动幅度较大。2001年以后,广西甘蔗产量与种植面积都呈上升趋势,但其增长幅度波动较大。2004年甘蔗种植面积增长率为2.13%,而2007年种植面积增长率为20%,两者相比显示其波动幅度之大。甘蔗供给的大幅度波动,引起了食糖产量供给与需求的严重失调,甘蔗收购价格必受其影响,即使农民甘蔗供给增多,但农民收入增长的稳定性仍得不到根本保障。与此同时,从1996年到2007年间,广西甘蔗种植单产出现了三次周期波动,在波动中出现少部分年份小幅度正增长,大部分年份单产增长率都落在零增长附近。即使甘蔗供给在逐年增长,但甘蔗单产仍停滞不前,种植面积的增加并未能真正说明农民种植甘蔗的积极性的提高。农民种植甘蔗“重量不重质”的现象仍为普遍,其甘蔗种植的经济效益仍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一大瓶颈。

稳定的甘蔗供应、提高甘蔗种植经济效益和提高农民种植甘蔗的积极性是广西制糖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增加广西蔗农收入的重要保障。研究广西蔗农农作物种植选择行为,分析广西蔗农种植甘蔗的稳定性,对广西制糖企业和地方政府财政,增加蔗农收入都有着重要意义。

2供给反应研究文献回顾

农业供给反应是产出对价格或其他因素的反应。供给反应是了解价格杠杆发挥作用机制的基础。农产品的供给是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早期的供给反应研究大多采用完全静态分析方法。供给反应研究静态分析可追溯到比恩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农业的研究。研究者们通常假定供给函数取决于相关的预期价格,也将种植面积来代替供给量,这样能分析农民在不同农作物之间的种植选择,也反映了农民对不同农作物供给的价格反应。Nerlove的研究贡献在于开创性分析了农业供给的动态反应。此后至今大部分的农业供给反应都借鉴了Nerlove模型的适应性预期和局部调整模型。近年来,许多学者依赖标准的计量学方法,采用灵活的方程形式与估计方法来估计农产品供给弹性。

国外很多学者对发展中国家农产品供给反应进行了实证分析。例如Askari&Cummings(1977)的文章总结了当时世界英语文献中运用Nerlove模型计算的不同国家(地区)的甘蔗供给弹性。Dowling and Jessadachatr(1979)和Gafar(1987)分别运用Nerlove模型和Wickens and Greenfield模型研究了泰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甘蔗供给反应。

国内对农产品供给反应研究较少。王秀清(1998),程厚思(1998)和陈永福(2004)分别运用Nerlove模型研究了蔬菜、小麦与玉米等农产品的供给反应。司伟和王秀清(2006)运用Nerlove模型和Wickens and Greenfield模型对我国主要糖料生产地区进行了甘蔗、甜菜的供给反应研究。其后有学者对我国棉花、小麦、原料奶和黑龙江省蔬菜的供给反应进行了研究。

3广西糖业甘蔗供给反应实证分析

3.1数据来源与处理

3.1.1数据说明和来源。在广西主要蔗区,甘蔗多种植在山区的土岭或旱地,这些土地几乎不能种植水稻,而玉米是最有可能替代甘蔗种植的农作物。本文用玉米作为甘蔗替代农作物来研究广西蔗农农作物种植选择行为。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本文未收集到广西玉米的年平均销售价格。按照以往玉米价格波动规律发现,广西玉米价格是跟随国内主要玉米产区的价格波动,国内主要玉米产区价格对全国玉米年平均销售价格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本文拟以全国玉米的年平均销售价格来代替广西玉米的年平均销售价格,且认为采用全国玉米年平均销售价格来研究考虑替代品因素的广西甘蔗供应反应的Nerlove模型是有效的。

广西甘蔗种植受到自然气候或其他不可控制因素影响很大,因此广西的甘蔗单产有较大的波动,实际的甘蔗产量与蔗农合意产量有较大差距。本文用广西甘蔗实际种植面积代替广

广西糖业甘蔗原料供给反应分析

谢贤,罗飞

(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摘要]近年来广西甘蔗种植增长波动幅度较大、蔗农种植甘蔗积极性不高、蔗农收入增长仍未得到根本保障。运用Nerlove模型来分析1996~2007年广西甘蔗供给反应及广西蔗农的农作物种植选择行为。结果显示:甘蔗价格对甘蔗供应有正的影响,甘蔗替代农作物价格有负的影响,且影响都显著;在短期内甘蔗价格弹性系数接近单位价格弹性,在长期内甘蔗价格弹性系数富有弹性;长期内广西甘蔗供给较为稳定。

[关键词]蔗农;Nerlove模型;甘蔗供给

西甘蔗产量来研究广西甘蔗供应反应,这样更能解析广西蔗农农作物种植选择行为。

本文的原始数据来源:广西甘蔗种植面积由1997~2008年的广西统计年鉴中的农业篇整理获得;广西甘蔗收购价格由网上搜索1996~2007广西政府对甘蔗收购价格的公文整理获得;全国玉米年平均销售价格由中国农业统计年鉴整理获得。原始数据如下表1所示:

3.1.2

数据处理。由于Nerlove 模型中解释变量包含因变量的

滞后项和价格的滞后项,如果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可能会出现序列自相关、多重共线性、参数估计结果不是线性无偏估计量等问题。以往的研究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来修正

Nerlove 模型或通过对模型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检验来解决上

述问题。本文采用对模型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检验来解决可能的序列自相关、多重共线性、参数估计结果失真等问题。本文通过逐步回归法的逐个引入法对模型的双重性进行检验。由于解释变量中有因变量的滞后变量,杜宾检验(DW 检验)对序列相关性的检验失效,所以本文将采用拉格朗日检验(LM 检验)来检验模型的序列相关性。运用怀特检验来检验模型的异方差性。此外,本文对各个变量数据进行对数处理可消除序列的多重共线性。对数处理形式另一优点为可以直接根据系数得出短期供给弹性系数。

3.2模型设定

3.2.1Nerlove 模型。Nerlove 模型是所有用来估计农业供给反

应的计量模型中应用最广泛和最成功的模型(Braulke,1982)。

Nerlove 模型假定农户根据预期价格调整面积(或产出),以对外

部刺激做出反应。该模型既可以表示为种植面积的反应,也可以表示为产出的反应;种植面积是期望价格、面积调整和其它外生变量的函数。由于因变量的滞后项和其它解释变量包括在模

型中,因此,Nerlove 模型是动态自回归模型。Nerlove 模型的核心结构是有三个方程组成(Askari and Cummings1977),经数学方法处理,简化形式的Nerlove 模型为:

A t =a 0+b 1P t-1+c 1A t-1+c 2A t-2+d 1Z t +d 2Z t-1+V t (1)

其中,A t 是时间t 时的实际种植面积(或产量),P t 为时间t 时的实际价格,Z t 是在时间t 影响种植面积(或产量)的其它外生变量,V t 是随机误差项。

短期供给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ξs =b 1×p A

;长期供给价格

弹性的计算公式为:ξl =

b 1

12×p A

;p 和A 分别为根据历史数

据计算的价格和面积(或产量)的平均值。

3.2.2考虑替代农作物价格因素的Nerlove 模型。一般运用

Nerlove 模型研究某农作物供给反应,需分两种情况来分析。一

是仅考虑自身价格因素的Nerlove 模型;二是加入替代农作物价格因素的Nerlove 模型。本文认为加入替代农作物价格因素的

Nerlove 模型比仅考虑甘蔗价格因素的Nerlove 模型更为全面也

更能反映广西甘蔗供给实际情况。因此本文仅对加入替代农作物(玉米)价格因素的广西甘蔗Nerlove 模型进行分析。

通过采用逐步回归法的逐个引入法对模型进行拟合,比较了引入不同解释变量滞后期的模型估计结果后,我们得到:加入滞后一期甘蔗价格、滞后一期甘蔗种植面积和滞后二期玉米价格的

Nerlove 模型为最优。经初步模型参数估计结果检验,模型不存

在序列相关性,但存在异方差性。运用加权法(w=1/abs(resid))对修正前的模型进行异方差性处理。得到修正后的广西甘蔗供应

Nerlove 模型如下:

lnA t =0.71+0.9041lnP t-1+0.85lnA t-1-0.634lnM t-2(2)

其中,A 为甘蔗种植面积,P 为甘蔗收购价格,M 为全国玉米年平均销售价格。具体参数估计结果如表2。

3.3实证结

果分析

模型估计结果表明:

3.3.1滞后

一期甘蔗价格和滞后一期甘蔗种植面积对甘蔗种植面积都有正的影响,且显著。滞后一期甘蔗种植面积系数

为0.851,说明甘蔗种植前一期面积的增加能使当年种植面积增长。

3.3.2甘蔗替代农作物(玉米)滞后二期价格对甘蔗种植面积

有显著的负的影响。在模型中,玉米价格系数为

-0.634,

表明了

甘蔗替代农作物的种植是影响蔗农种植甘蔗选择行为另一重要因素,同时表明了提高甘蔗种植效益是保障广西甘蔗产出稳定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模型所反映的另一方面值得注意:在模型拟合过程中,滞后一期玉米价格对甘蔗种植面积的影响并未显著,而滞后二期玉米价格对甘蔗种植面积的影响非常显著(T 检验值为-9.227,P值为0.0001)。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甘蔗种植的固定成本和外部经济环境因素(比如地方财政扶持当地区甘蔗种植的政策)影响,致使蔗农对种植甘蔗替代农作物的转换变得较为困难或迟钝;另一方面,即使玉米价格上涨,其玉米种植的收益率并未相应提高。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下,玉米的价格上涨并未立即提高蔗农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当玉米价格持续上涨时,其收益率的提高逐渐体现,对此蔗农的农作物种植转换行为滞后期为2年。

3.3.3甘蔗种植面积的短期价格弹性系数为0.904,长期价格弹性系数为6.01,远远大于1,极富弹性。表明广西甘蔗种植面积量在长期内受甘蔗收购价格影响极大。当广西甘蔗收购价格急剧降低时,原本种植甘蔗的土地会出现种植其他农作物(例如,玉米和木薯),或甚至出现土地丢荒等现象。在甘蔗种植产业化比较高的地区(例如广西崇左市)出现蔗农改种其他农作物的现象较为普遍,而在一些甘蔗种植产业化较低的地区(例如广西河池市)当甘蔗价格下降时,蔗农种植甘蔗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出现了山头丢荒的现象,造成了自然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由此可见甘蔗收购价格对蔗农的农作物选择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3.3.4结果显示,甘蔗对市场的调整期为6.7年。说明在蔗农根据预期价格变动而将甘蔗种植面积调整到适当水平的过程中,从决策到制动计划实现的时滞为6.7年。虽然在上述表明在长期内甘蔗种植面积对甘蔗自身价格的升降很敏感,但是甘蔗供给的调整期时间很长,反映出甘蔗种植转换的不易性。原因可能有:一方面,在广西蔗区,由于农产品品种生产还不够丰富,甘蔗种植是蔗农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即使蔗农对甘蔗收购价格降低较为敏感,但是出于甘蔗种植的转换成本太大,农民并未作出种植其他农作物的选择行为,只是导致蔗农种植甘蔗积极性下降从而影响到甘蔗单产等种植质量和效益问题罢了,并为改变甘蔗种植面积;另一方面,在广西,制糖企业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保持稳定的蔗源供应是制糖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基础保障,也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保障,当地政府对甘蔗有很强的“财政依赖性”。政府和企业对蔗农种植甘蔗行为都给予各种形式的补助,这就间接的提高了蔗农种植甘蔗固定成本,甘蔗种植的转换成本也在变大。即使蔗农对甘蔗收购价格降低较为敏感,但是在面对很大的甘蔗种植的固定成本和转换成本面前,蔗农在种植甘蔗的农作物选择行为表现得还比较稳定。

4结论与政策建议

上述研究表明:滞后一期甘蔗价格和滞后一期甘蔗种植面积对甘蔗当年种植面积有正的影响,甘蔗替代农作物价格对甘蔗种植面积有负的影响;在短期内甘蔗的价格弹性接近单位价格弹性,在长期内,蔗农对甘蔗价格升降很敏感,但调整期较长;由于蔗农种植甘蔗固定成本加大、转换成本也在加大,长期来看广西蔗农种植甘蔗行为变化不大和甘蔗供应较为稳定;现行的广西甘蔗收购政策对蔗农种植甘蔗行为影响较大,收购价格合理制定是提高蔗农种植甘蔗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和甘蔗稳定供应的重要保障。

依据研究分析结果,和结合广西蔗农、制糖企业和政府的实际情况,本文就如何提高蔗农收入和保持甘蔗供应稳定性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4.1依据市场经济环境,制定合理的甘蔗收购价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糖企业对蔗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降低,蔗农对价格的反应也越来越敏感。因此,政府应高度重视甘蔗收购价格制定工作。依据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制定合理的甘蔗收购价格是提高蔗农种植甘蔗积极性、提高蔗农收入的有效途径和保证稳定的甘蔗供应的重要保障。

4.2政府减少甘蔗的“财政依赖性”,提高蔗农种植甘蔗的经济效益

政府对甘蔗的“财政依赖性”虽然能保障了甘蔗供应的稳定性,但并未提高蔗农的种植甘蔗积极性。当地政府对甘蔗的“财政依赖性”越大,对蔗农提高甘蔗种植效益的积极性阻碍也大,从而对蔗农收入增长影响也越大。当地政府应该逐步转变自身的财政收入结构,通过各方面途径引导和帮助蔗农提高甘蔗种植效益,帮助蔗农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

4.3制糖企业减少对蔗农的可变成本补贴,指导蔗农提高甘蔗种植质量

目前,广西很多制糖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的稳定蔗源供应,大部分是与蔗农采取“订单”合同的合作模式。制糖企业为蔗农提供了很多补贴措施,例如向蔗农提供甘蔗良种、肥料、农药等成本。因制糖企业要从蔗农的甘蔗收购款项中扣除这些补贴,当企业对蔗农进行这些可变成本补贴后,原本属于蔗农的可变成本就变成固定成本。蔗农种植甘蔗的固定成本的增加和可变成本的减少,增强了制糖企业的垄断地位,减弱了蔗农在价格方面的话语权。虽然制糖企业降低了企业的原料供应的市场风险性,但在某种程度上把市场风险转嫁到了蔗农身上,从而严重降低了蔗农提高甘蔗经济效益的积极性,也进一步影响了蔗农收入的增长。制糖企业应该逐渐减少对蔗农的可变成本补贴(如肥料、农药补贴等等),增强蔗农的固定成本补贴(如村道路修建、机耕、机械化砍伐等等),加强对蔗农的种植知识培训、市场信息供给等等。使蔗农注重提高甘蔗种植的经济效益,企业即有了稳定的蔗源供应,蔗农也有收入也增长了。

4.4扩大甘蔗种植规模

从目前来看,广西蔗农还比较分散,以户为单位(下转P46)

(上接P83)的比较多,基本上是家庭式的种植,而以村或者以一个片区为单位的种植则很少,这样,整个甘蔗种植就没法达到一个规模。实行蔗农规模发展,比如以村为单位,或者以相邻的片区为单位都可以扩大甘蔗的种植规模,种植规模的加大,可以提高蔗农的竞争实力,为蔗农收入增长起到保障作用。

注:本文是广西教育厅研究生创新项目《广西糖业优化发展与蔗农收入增长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NERLOVE M,BACHMAN KL.The analysis of changes in agricultural supply:promblems and approaches[J].Journal of Farm

Economics,1960,42:531-544.

[2]BEAN L H.The farmer’s response to price[J].Journal of farm

Economics,1929(11):368-385.

[3]NERLOVE M,The Dynamics of Supply:Estimations of Farmer’s Response to Price[M].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58.

[4]司伟,王秀清.《中国糖料的供给反应》[J].中国农村观察,2006.4.

作者简介:

谢贤,男,广西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战略。

罗飞,女,广西大学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战略。

农业结构调整对增加农民收入虽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当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效果将受到影响。其表现为回报率降低、高效期变短、带动力减弱。如果出现大面积趋同,必将导致价格下滑,效益降低。近几年来,我市部分农民存在小富即安思想,缺乏富有思进动力,加上受信息、技术、资金、环境等方面的制约,收入只能在一定水平上徘徊,其结果,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被进一步拉大。

2.4乡镇企业规模小,城镇化进程缓慢

乡镇企业是非农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重要渠道。调查情况表明,2008年我市平均每个建制镇、区拥有的企业数147个,平均企业从业人数263人,比我省苏南经济发达苏州地区分别低85.3%和195.2%。重点乡镇行政辖区内企业集聚率仅占41.8%,59.2%仍散落在农村,乡镇企业分散发展的格局未得到根本转变。这样既不利于节约耕地和各种生长要素产生集聚效应,也不利于农村工业化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更不利于加快我市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和农民增收的步伐。

3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3.1加快城镇化进程,同步提高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

从现实条件看,农民收入的增长已经不能依靠农业收入的增长,加快发展城镇化,不仅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手段。因此解决农民增收的主要出路就是推动城市化,将农民转移到非农产业中,转移到城镇中去。从我市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实践也表明,跳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逐步实现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这不仅是观念上的转变,更是对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模式的挑战,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农村经济的均衡、快速发展,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融入二、三产业,在实现自身的价值中逐步走上富裕之路。

3.2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开发地方特色产业

结构调整是促进农业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紧密衔接,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途径之一。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民自主调整种养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实现农产品生产优质化、区域化、专业化,使农业在新的台阶上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充分利用沿江地区的农业资源,以开发一镇一品、一村一品为目标,立足扬中优势。到“十一五”期末,建成“长江名贵鱼生态养殖”,“外贸柳竹工艺加工”,“无公害野菜生产”等具有本地特色的三大产业群。

3.3加快土地承包权合理流转,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

目前我市发展农村经济主要是推进整体规模经济为主,使在整体规模下的单个农户能够从规模的扩大中获得外部正效应。如我市“江洲柳编工艺品基地”、“长江江滩生态水产品基地”的发展充分说明,规模经济能够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带动周边农民致富,这就要求农村经济必须从分散型家庭经营重新回到集约型经营的轨道上来。按照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强品牌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加大农村经营模式的转型。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要集中有限的土地资源,加快土地流转,推进规模化经营。

3.4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科教兴农是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针,也是长期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在具体措施上,一是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为依托,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发展农业科技型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实施订单农业,保护农民利益。三是加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四是全面开展新时期农民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着重培训一批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和科技示范户,成为农村致富能手和农民增收带头人。

作者简介:

杜成怀(1964—),本科学历,农经师,长期从事农经工作。

张备(1964—),专科学历,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实施情况及其未来走向.

要求:请就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实施情况及其未来走向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短文。 写作思路: 1、首先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背景; 2、对我国的货币政策走向进行预测分析,要结合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近两年来的情况; 3、最好简要分析货币政策转向后的利弊得失。 4、题目自拟(参考题目:试论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我国货币政策的未来;试论国内外货币政策的协调等; 5、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字数控制在800字左右。 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及未来取向 2008年,在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由持续升温转为步人下行通道,物价涨幅由逐步升高转为持续下降。面对这种金融形势的变化,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由“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转向“保增长”,货币政策则经历由“从紧”到“灵活审慎”、再到“适度宽松”的转变过程。从总体情况看,年初“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我国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奠定了基础。2008年7月以后国家实施逐步放松的货币政策对于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和金融体系平稳运行产生了积极效果。目前国家经济下滑趋势有所抑制,但全球金融危机还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也将更为严峻。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发挥调节作用,促进同内需求扩大和经济的平稳发展。 一、2009年货币政策运行环境分析

1.全球经济金融环境存在继续恶化的可能。尽管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中央银行纷纷出台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主要出台了大规模的救市政策,采取央行降息。注入流动性。但到日前为止,还未看到这场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有出现根本性转机的迹象,世界经济仍存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主要原因,首先由于金融危机的起因是次贷危机,次贷衍生产品的风险高,影响面广泛,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信心尚未恢复,市场的流动性进一步紧缩。其次,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的恶化以及金融系统的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短期内也很难恢复金融机构和金融系统的正常功能。再次,金融危机已向实体经济发展,全球普遍有企业和居民财富缩水、消费者信心不足、生产萎缩、就业减少等情况。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走低,经济形势的恶化反过来会进一步加重金融危机。 2.国内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一是外需可能进一步下降。由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会下降,国际市场需求会进一步减少,与此同时,外需下降的影响会带来国内的投资和消费,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更大的影响:二是投资较快增长的困难较大。尽管国家出台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各地政府进一步加大刺激规模。但由于企业利润增幅大幅度下降,银行信贷总量增长存在一定的“虚增”成分,加上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看淡,这些都会对投资增长带来影响:三是消费需求可能减缓,虽然国家采取家电下乡、农民增收等刺激消费的政策,但从当前企业效益下降、就业困难、财政收入减少等情况看,居民收入增长逐渐趋缓,居民的消费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这几年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住房和汽车消费迅速增长是带来消费加快增长的重要原因。但近期居民住房和汽车消费增长放缓,消费结构升级放缓,消费增长缺乏强有力的带动因素。因此消费需求形势不容乐观。 3.金融风险将会增大。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直接冲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金融机构在国外投资受损;二是引起在华投资机构的连锁反映;三是引起国际资本流动的急剧变化。由于我国金融机构的对外投资相对较少,在华外资机构出现问题的也不多,至今尚未出现大规模资本流出现象。目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通过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的深入,我国金融机构面临的金融风险将进一

广西制糖行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制糖行业在广西工业规模小、基础薄弱、新兴工业还处在成长期的现阶段地位十分突出,是广西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经济增长点,是集农产品种植业、加工工业和流通业为一体,实现一、二、三产有机结合的“航母”级产业,是广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然而在新的历史阶段,广西制糖行业大而不强的现状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当前制糖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制糖产业进一步集中,糖企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集群初具雏形;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广西制糖行业从内到外都得到了很大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表明广西制糖行业已经初步具备蜕变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的实力。但分散的农业种植模式与现代化工业生产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土地集约化经营,农业规模种植、种植机械化、科学化等已经成为广西制糖行业由大变强的关键因素。本文拟以农业经济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国际、国内糖业发展形势,分析广西制糖行业的现状,从广西制糖行业面临问题、发展前景等研究入手,探求符合当前广西制糖行业发展策略,实现广西制糖行业顺利蜕变。 关键词:广西蔗糖业现状及问题发展对策与措施糖业管理机制

Research:The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 of Sugar-making Industry in Guangxi Abstract In the Guangxi small Industry scale , the foundation weak, the emerging industry also occupies the growth period ,The sugar manufacturing profession is very prominent.It's the Guangxi tradition superiority industry and the important economic growths and realizes agricultural planting, processing industry and circulation of integration and realizes one, two, three produces the organic synthesis “the aircraft carrier” of level industry, is the Guangxi advancement socialism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society's important support. However in the new historical stage, the big and not strong Guangxi sugar manufacturing profession has restricted the industrial healthy development. The current sugar manufacturing profession undergoes several year develop ment, the sugar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urther concentrates, the sugar business scale further expands, at the beginning of industrial colony embryonic form; With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s well as adjustment of national industrial policy and other factors, the Guangxi sugar manufacturing profession from inside to outside obtained the very big re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has achieved the huge achievement.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Guangxi sugar manufacturing profession already initially had transforms to ha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superiority industry strength.

甘蔗田间管理技术

甘蔗田间管理技术 一、新植蔗田间管理技术 1、前期田间管理(甘蔗下种后至12片青叶) (1)杂草清除。前期田间杂草的生长速度比甘蔗快,特别是新植甘蔗。必须及时进行拔除或用化学药剂进行喷除,保证甘蔗的正常生长。甘蔗杂草的化学喷除可用蔗无草、蔗吉或蔗帝等化学除草剂一包兑三桶水进行喷杀。 (2)查苗补苗。在甘蔗萌芽末期,大部分蔗苗有3片叶时,发现有33厘米以上的缺株断行,需补苗,补苗方法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①以假植苗补植:甘蔗下种时,即在田边地角预育一些种苗待用,由于在同一块田,不仅补植省工,且可带土移植,容易成活。 ②利用蔗蔸补苗:选择品种相同而又不留养宿根的蔗蔸,带土挖来补植。 ③补植时间:一般选择傍晚,阴天或雨天后进行,补植时盖好细土,压紧浇上水,待成活后,及时追施一定肥料,促其生长。 ④当甘蔗长到4—6叶时,亩施尿素15公斤壮苗肥促进分蘖,然后培土5—6厘米。凡地膜覆盖的蔗地当甘蔗齐苗后,在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进行全揭膜,并提早施肥管理。 (3)防洪排涝。低洼、水田改种甘蔗以及容易渍水的蔗地要开好排水沟,防止雨后渍水,确保甘蔗正常生长。甘蔗苗期需水量少,适逢雨季,应注意排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切忌“浸泡”。 (4)追肥培土。在蔗苗基本上长出5~6片真叶时及时进行追肥,追肥实行开沟深施肥以避免肥料流失,促进蔗苗和新根的生长,促进早分蘖、长壮分蘖,结合小培土亩施尿素20千克加30千克复合肥和5~10千克钾肥,结合中耕除草并进行甘蔗小培土,此次培土不宜过高。以松根除草为主,一般要求4~5寸即可。 2、中期田间管理(从分蘖期至生长盛期)。 (1)重施攻茎肥。甘蔗伸长期是发大根、开大叶、长大茎需养分最多的时候,吸肥量占总吸肥量的50%以上。因此,必须重攻茎肥,而且以施氮肥为主,以促蔗茎生长和增粗,防止早衰,提高产量和糖分。每667米2(1亩)施尿素10~13公斤,腐熟人粪尿2500~3000公斤,饼肥25公斤,如基肥和前期磷、钾肥不足,可结合补施磷、钾肥。若蔗株生长旺盛、叶色浓

广东省甘蔗种植采购合同

编号:_______________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广东省甘蔗种植采购合同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合同编号: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种植出卖人:_________(下称甲方) _________县(市)_________乡(镇)_________村(屯) 户主身份证号码:_________ 买受人:_________(下称乙方) 地址:_________ 为明确甘蔗种植户与企业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规范产购行为,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依照《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合同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原则下,就甘蔗种植及订购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甘蔗种植品种、面积(亩)、蔗量(吨)、植期和质量要求 (甲方为农民合作组织或公司的,应附上种蔗户明细表) (一)甲乙双方确定:种植甘蔗品种_________个,种植面积合计 _________亩,预计总蔗量_________吨。列表如下: 单位:亩、吨 ┌──┬───┬──┬──┬──┬──┬──┬──┬──────┐ │ │品种│ │ │ │ │

│ 说明│ │一├───┼──┼──┼──┼──┼──┼──┼──────┤│ │面积│ │ │ │ │ │ │蔗量是根据亩│ │类├───┼──┼──┼──┼──┼──┼──┤产计算的预计││ │蔗量│ │ │ │ │ │ │重量(估计重│ ├──┼───┼──┼──┼──┼──┼──┼──┤量) │ │ │品种│

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研究

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研究

目录 摘要 (4) 引言 (5) 1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现状 (5) 1.1种蔗效益相对较低,种植面积持续减少 (6) 1.2单产和价格均有所提高 (7) 1.3双高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8) 2广西甘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8) 2.1蔗地水利条件较差,影响生产能力提升 (8) 2.2蔗品种单一并种性严重退化,良种更新换代慢、推广困难 (8) 2.3甘蔗价格波动较大,市场不稳定 (9) 2.4机械化程度低 (10) 2.5缺乏关税保护 (10) 2.6劳动力成本上升 (10) 3促进广西甘蔗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1) 3.1统一规划种植,建立双高基地,实施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生产 (11) 3.2培育推广优良甘蔗品种 (11) 3.3合理调控甘蔗收购价格,保障蔗农收益,稳定甘蔗产量 (12) 参考文献: (12) 摘要 广西是甘蔗的优势产区,也是全国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目前,广西的甘

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占全国比重均超过50%。甘蔗产业已经成为广西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广西财政税收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甘蔗产业的稳健发展对于保障我国食糖安全、促进广西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重大的意义。随着广西甘蔗产业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广西甘蔗产业的发展也不断凸显新的问题,制约广西甘蔗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对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新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促进广西甘蔗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广西甘蔗产业发展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三大蔗糖生产国之一。甘蔗是我国制糖的主要原料,主要分布种植在云南,广西和广东几个省区。广西是甘蔗的优势产区,也是全国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广西甘蔗产业的稳定发展对于保障我国食糖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甘蔗产业是广西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广西的支柱产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对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更是对广西的社会经济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所以,对甘蔗产业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只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才能创造更好的未来。 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意义。第二部分论述了广西甘蔗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三部分则是针对目前广西甘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广西甘蔗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现状 广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区各地极端最高气温为33.7-42.5℃,极端最低气温为-8.4-2.9℃,年平均气温在16.5-23.1℃之间。全区大部地区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雨水丰沛,干湿分明,季节变化不明显,日照适中,冬少夏多。广西的自然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甘蔗,使得广西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

政策落实情况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政策落实情况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流坝乡金台村陈剑 (20XX年9月30日)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的改善。我们作为一个全国贫困县的贫困乡,加快发展的基础非常薄弱,保障民生的任务更加艰巨。当前,惠民政策资金的范围越来越广、项目越来越多、标准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如何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和省、市、县的决策部署,确保各项惠民政策坚决、迅速、全面的落实到最需要的地方、最需要的人群当中,是摆在乡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近期,按照南委组干[20XX]102号文件要求,我于10月23日至10月28日全面系统学习了20XX年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涉及十七个方面的强农惠农政策,并深入村社、农户走访调

查,现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一、调查现状 调查期间,走访了84户农户257人,100%的农户都认为中国共产党制度优越、政策好,对老百姓关心,特别是农村税费的免交,认为这一伟大创举,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办到,其它任何朝代、任何党派都是做不到的。从近年农村环境的改善、产业的发展和群众的精神面貌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带给农民实惠效应之大。通过调查了解到:一是农民群众对惠民政策项目的知晓率参差不齐,即粮食直补政策的了解率达到100%,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贴了解率达99%,对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家电下乡补贴和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了解率达80%,其余的均达70%左右。二是对惠民政策的补助标准不够明白,其原因在于年老农户文化低、记忆力差,项目名称记不全,对其补贴标准更是一知半解;部分群众认为不涉及自己利益,漠不关心,个别群众享受的惠民政策,由村社干部全程代理,补助资金到了卡、甚者将钱用了,还不知道是什么钱?三是党委、政府和村社对惠民政策的宣传到位、落实到位,一律以“一卡通”方式发放到位,无优亲厚友、挤占挪用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群众传统落后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意识严重。表现在发放各类救灾救济物资和兑现农作物良种补贴时,部分

甘蔗长势调查与大田估产方法

甘蔗生长情况调查和估产方法 (广西大学陆国盈) 一、甘蔗生长情况调查 甘蔗生长情况调查是甘蔗估产的重要准备工作。糖厂进行甘蔗长势调查,一是为了掌握当年甘蔗生长情况,为指导蔗区当年的田间管理提供依据;二是逐年积累资料,为今后甘蔗估产提供参考资料。甘蔗生长情况调查包括苗蘖期、伸长期和成熟前期的长势调查。 (一)苗蘖期调查 本期调查从甘蔗出苗开始到分蘖末期结束。主要掌握甘蔗亩苗数、蔗苗分布均匀程度、蔗苗高度、长势均匀及壮旺程度、甘蔗苗期病虫情况等等。 调查项目包括:总苗数、主苗数、分蘖苗数、分蘖率、枯心苗数、枯心苗率、株高、假茎粗和其他病虫害等。 (1)总苗数指某一时期单位面积的总苗数(包括死苗数在内)。 在萌芽末期和分蘖末期各调查1次 (2)主苗数:指由种苗萌发出土的单位面积苗数(包括死苗数在内)。 (3)分蘖苗数:指由主苗(茎)分生出来的苗数。 分蘖苗数(苗/亩)=总苗数(苗/亩)-主苗数(苗/亩) 总苗数、主苗数和分蘖苗数均包括死苗在内。 (4)分蘖率:指分蘖苗数对主苗数的百分率。即: (5)枯心苗数:指单位面积的枯心苗数。 (6)枯心率:虫害枯心死苗数占总苗数的百分率。 (7)幼苗株高:指植株从地面至最高可见肥厚带的高度。 (8)假茎粗:幼苗地表部分的粗度。 (9)其他病虫害情况:除虫害枯心外,如果还有其他病虫危害,用文字在本栏注明。将上述调查结果汇总于表1。 各糖厂可根据农务人员的力量进行调查,但是每亩甘蔗苗数必须掌握。 表1:××糖厂××××/××××榨季甘蔗苗蘖期生长情况调查表 苗数单位:苗/亩

本期调查从甘蔗拔节开始至蔗茎伸长基本停止结束。调查的起止日期应根据不同植期而定。秋植蔗、宿根蔗宜从4底开始至9月底结束;冬植、春植蔗宜从5月底开始至11月底结束。 调查内容包括:单位面积活苗数、株高、生长速度。 (1)单位面积活苗数:指某一时期单位面积的活苗总数。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伸长期甘蔗活苗的消长动态。 (2)株高:指甘蔗植株的高度,通常是在植株基部量起至最高可见肥厚带的高度。在高培土的蔗田(地)应在培土前插下有标志的竹签作为衡量株高的标志,以避免由于高培土而影响甘蔗基部量度的起点。 (3)生长速度:当月甘蔗的平均株高减去上月同期的平均株高。 某月的伸长量(cm)=当月的平均株高-上月的平均株高 将上述调查结果汇总于表2,表3。 表2:××糖厂××××/××××榨季甘蔗伸长期活苗消长动态调查表

关于农村百姓使用网络的实际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百姓使用网络的实际情况 调 查 报 告

目录 一、前言 二、调查目的提出 三、调查背景 四、调查目的 五、调查地点 六、调查地网络使用情况及分析 七、调查基本结论 八、加快我县农村网络普及的建议 九、附件-----调查原报告及数据统计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在整个社会的逐渐普及以及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网络在农村的普及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现象,成为很多社会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在家电下乡的火热浪潮下,如何加快农村网络普及,科学搭建农村信息化平台,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利用寒假期间走进农村,展开关于“农村网络普及”的调研,通过寻求各级政府的支持以及广电通信部门的帮助,并结合亲身下乡调研的经历,来探索出一条当代大学生与农村基层网络建设挂钩的合作体制,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 二、调查目的提出 本报告的提出源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假期社 会实践教学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在现如今城市网络如此发达的情况下,部分农村地区网络发展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速,但是很多农村居民却有着借助网络来增长他们经济收入的想法。由于时间有限,我未能作全面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部分农村居民进行了调查,并作出了初步的调查报告,希望能为加快家乡农村网络建设贡献一部分力量。 三、调查背景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和个人生活的重要平台。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更以突出的信息渠道、交流互动、商务交易等价值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二元结构不仅仅存在于传统的社会经济领域,也存在于诞生时间不久的互联网发展领

广西省扶绥县甘蔗产业调查报告范文.doc

【述职报告范文】 扶绥县是“九五”期间的糖料基地县,被农业部列为桂中南蔗区“双高”甘蔗基地县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区(糖料蔗)”。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广西省扶绥县甘蔗产业调查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广西省扶绥县甘蔗产业调查报告 年已展千重锦,猪岁再登百步楼。过去的2006年,是我区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的一年,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硕果累累的一年。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努力,全区农业大灾之年实现了钱粮双增收,各地涌现了一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典型。岁末年初,我们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评出了2006年度“特色农业10大示范村”、“特色农业10大强镇”和“特色农业10大强县(市、区)”。今天推出的专栏,集中宣传“特色农业10大强县”,目的是通过宣传典型,带动全面,争取在新的一年里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更好成绩,实现更大突破,创造更新辉煌。 古人有“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之说,而扶绥县则瞄准市场,选准突破口大力发展糖料蔗产业,写下了“县不在大,有蔗则甜”的现代名句,被评为2006年“全区糖蔗产业强县”。 扶绥县是“九五”期间的糖料基地县,被农业部列为桂中南蔗区“双高”甘蔗基地县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区(糖料蔗)”。2005/2006榨季,全县甘蔗面积95万亩,糖料蔗产量466万吨,蔗糖产量57万吨,甘蔗总产量和蔗糖产量名列全国县(市)第一位。全县农民人均甘蔗收入1710元,占总收入61%,蔗糖产业税收占财政收入53%。该县糖料蔗产业发展之快,成效之好,主要是重抓了“三招” 第一招是各级重视政策扶。10多年来,扶绥县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甘蔗生产,连续多年设立甘蔗生产扶持资金,制定甘蔗生产优惠政策。仅2006年,该县就对种植“双高”良种的农户补贴48万元,对购买大马力拖拉机农户补贴100万元,其它示范补贴100万元。 第二招是良种良法大推广。近年来,扶绥县通过实施甘蔗“六化”工程(甘蔗生产良种化、机械化、规模化、智能化、水利化、契约化),大力推广甘蔗生产新技术。去年,全县甘蔗生产良种率达100%,机械化深耕深松面积占57%,机械化中耕占57%。2002年—2005年,全县累计推广甘蔗智能化测土配方施肥50.84万亩。治旱保水综合应用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也得到大力推广。 第三招是龙头企业大带动。全县现有制糖企业2家,日榨能力2万吨,其中东亚糖厂是目前全国榨蔗量和产糖量最大的制糖企业。两家制糖企业原料蔗收购推行“订单农业+价格联动”经营机制,实行优质优价,建立了蔗农与制糖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全县57170户蔗农全部与两家糖厂签订订单合同,有效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甘蔗生产的积极性。 广西省扶绥县甘蔗产业调查报告 十月下旬,沐甜科技广西糖网组织了一次为期4天的广西蔗区调研,参与方有制糖企业、白糖现货贸易商、投资公司及期货公司白糖研究员。我们先后走访了柳州、来宾、南宁、崇

政策在企业的具体落实情况,分析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完善

附件2 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企业调查问卷 各有关企业: 为跟踪调研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研发仪器设备加速折旧政策在企业的具体落实情况,分析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完善相关政策及操作办法,方便企业更好、更便捷地享受到政策优惠,我们特设计了本问卷。 请认真、客观地回答每一个问题,我们将妥善使用贵单位提供的宝贵信息,并保证不向任何无关机构或个人透漏。问卷采用网上填报方式,请于2013年11月15日前登陆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827198174.html,)填写和提交。为保证问卷质量,税收政策部分(前两项政策)建议由贵单位分管财务和科研工作的人员共同填写。 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1—

科技部政策法规司 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 2013年10月◆填写说明:选择题部分,除有特别说明外,均为单选。 一、基本信息 1.企业名称:_____________ 2. 企业代码(组织机构代码):_____________ 3. 企业所在技术领域:_____________ 4.企业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_________ 5.企业的性质: □国有□民营□中外合资□外商独资 □港澳台企业□其他(请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 6.贵企业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 □是□否 7.贵企业是否为经有关政府部门认定的创新型(试点)企业: □是□否 如是,属于以下哪类: —2—

□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省(区、市)级创新型企业□省(区、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8.贵企业按规模分类为: □大型企业(从业人数≧1000人,年营业收入≧40000万元) □中型企业(300≦从业人数<1000人,2000万元≦年营业收入<40000万元)□小型企业(20≦从业人数<300人,300万元≦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 □微型企业(从业人数<20人,年营业收入<300万元) 9.贵企业2008年以来是否曾获得中央或本地区财政性资金支持:□是□否 10.贵企业2008年以来是否从事了以下创新活动(可多选): □由本企业自行承担进行的研发活动 □由本企业出资委托其他企业(包括集团内其他企业)、研究机构或高等学 校进行的研发活动 □为实现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而购买或自制机器设备、软件及其他资本品 □为实现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而从其他企业(包括集团内其他企业)、研究机构或高等学校获取专利、非专利发明、版权、技术诀窍和其他类型的技术 □为实现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而进行人员培训 □将新产品推向市场时进行的活动,包括市场调研和广告宣传等 □对新产品进行外观设计 □与实现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有关的可行性研究、测试、工装准备等其他活动 —3—

春植甘蔗栽培技术

春植甘蔗栽培技术 摘要:春植甘蔗是指在春季2-4月种植的甘蔗,由于这一时期气温逐渐升高,又处于万物生长的春季,甘蔗种植后生长快,分蘖率强,成苗率高。根据我县的气候特点,一般应以春植为主,因此,种好春植甘蔗,对提高单产和总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甘蔗;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目前我县甘蔗单产水平仍较低。主要因素有:甘蔗种植立地条件差,大部分种植在干旱的坡地,出苗不整齐,缺株多,同时,没有合理的施肥技术以及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等等。下文从甘蔗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甘蔗栽培技术 一、种苗的选择与植前处理技术 选种苗:春植蔗应采用健壮无病害的梢头苗。砍种:将剥好叶的种苗砍伐成双芽苗,砍苗时应注意沿蔗茎横切进行,切忌砍成斜面,并将病虫害芽节除掉,选用健康种苗。消毒浸种:①将已砍成双芽苗用袋装好,或绑成捆,按2%~3%比例的石灰水进行浸种12~24 小时;②采用0.1%多菌灵溶液浸种10 分钟;③用清水浸种24 小时。目的是降低种苗含糖量,增加种苗含水量,促进和提高种苗的萌芽率与减少病虫的侵害,特别是凤梨病和白蚁的危害。 二、整地、开植沟 整地:蔗地要经过两犁二耙深耕整地,犁耙深度要达到30~40cm,为甘蔗生长提供一个“深、松、细、软、肥”的土壤环境。开植沟:蔗行距一般以90~100cm 为宜,植沟可采用深沟浅种的方法。 三、种植 1、施足基肥:施肥要坚持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的原则。一般基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40%-50%,亩用三元复合肥3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15kg,同时提倡使用农家肥,每亩施用1000kg。使用农家肥时化肥用量酌减,有机肥应与磷肥混合堆沤后施用。基肥应施于植蔗沟底,并与土壤充分拌匀。 2、种植技术 每亩用种量:一般亩下种量为2500~3000 节双芽苗为宜,以达到合理密植,保证有足够苗数,奠定甘蔗高产的基础。种植方法:摆种采用单行条植下种苗时应注意保持每段双芽苗的距离为4~6cm,种苗平植于蔗沟,芽朝两侧,盖土厚度6~7cm,轻微压实,这样有利于甘蔗萌芽生产。

我国区域环境治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摘要: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在发展获得成功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各类环境问题的发生,如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化学污染等,严重威胁到受污染地区居民的生命健康。近年来,环境事件在全国各地屡次出现,这就需要人们对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能力进行深刻的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对地方政府区域环境治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区域环境治理;整体性;环境保护;实践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整体上迅速发展,国内各地区的经济也快速发展,但是,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和水域污染等,这些都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环境问题中的主角。一直以来,我国各区域的地方政府很少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该区域环境进行非常有效的治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不断出现,影响到了人们生存的环境,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隐患。 一、我国区域环境治理的现状 环境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性,那么,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演变成多个地区的环境问题就能够体现出区域环境问题的这些特性。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督促各区域的环境治理工作,但是,各地方政府执行环境治理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一点就是,我国区域环境治理缺少长效机制,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2014年北京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中国政府采取了区域性的联合预防和控制手段来调控环境状态,空气质量在短期内显著改善。特别是在北京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北京市主要的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均大幅减少,也就是说,与不采取措施相比,采取措施使APEC会议期间北京市的空气质量大幅升高。与此同时,北京市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明显提高。这些事实体现了目前我国区域环境治理成果的短期性和暂时性,给予我们重要的警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化趋势,区域性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我国政府在区域环境治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日益凸显,这就需要符合各地区实际状况的环境治理理念和治理机制的出现。 二、我国区域环境治理的影响因素 (1)对区域环境治理的整体性认识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早期,就已经有了环境保护的实践,几十年来,环境治理基本上是以单个的企业或项目作为治理目标。随着区域化的经济发展,这种治理方式的不足日益凸显,比如某区域内所有企业的排放量都达到标准,但该区域的污染排放很有可能超过整体标准,导致区域环境整体是趋向恶化的。正确认识区域环境治理的整体性,首先要从区域的整体治理需要出发,统一规划、评估该区域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转移和变化;其次,控制区域污染排放总量,使得各企业的排放受制于区域环境容量,从源头上预防区域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再次,实施区域集中治理的方式,提高区域环境治理效率。如区域内工业与生活污水的集中治理;最后,建立区域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对各区域的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进行统一规划,从而有效防止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的立法分散。 (2)区域环境保护理念是否深入人心 在我国,目前大多数的公众都可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状态基本属于知易行难,也就是说,人们采取行动的前提是环境问题直接损害到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看出,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相对还是比较薄弱的,人们参与环境治理的能力比较低,作用发挥有限。只有区域环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才能大大提高区域环境治理的效果。一方面,为促进公众参与区域环境治理,地方政府应加大环境信息的公开力度,鼓励公众关注环境信息的,从而积极参

广西甘蔗产业和蔗糖业概况

广西甘蔗产业和蔗糖业概况 【摘要】甘蔗产业是广西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广西的支柱产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本文通过研究查阅资料, 了解到了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的现在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和蔗糖业市场的状况,以及关注了甘蔗产业现在面临 的危机。 【关键词】甘蔗产业、种植情况、产量、市场、广西 一、广西甘蔗产业的生产现状 广西是我国乃至全球最适宜种植甘蔗的地区之一,全区大部分土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及降雨量丰富,且糖料蔗生长与雨热同季。因此广西的甘蔗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及气候优势。 甘蔗是广西的第一大战略经济作物,也是广西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涉及农民经济的发展。2013~2014年广西全区甘蔗种植面积约为111.52万公顷,总产值7896.93万吨。广西蔗糖业从业人数占全区人口近40%,约2000万人。 (1)甘蔗种植区分布概况 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崇宁、南宁、柳州、来宾、百色、河池、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地。其中崇左、南宁、来宾、柳州为优势产区。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区的61.7%:其次为百色、河池,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区的15.24%:钦州、北海、防城港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区的13.51%。广西制糖业集中于具有原料蔗资源优势的中南部地区,产业聚集度较

高。“十一五”末期形成了,”重点发展崇左、南宁、来宾、柳州糖料蔗生产优势区域;巩固发展贵港、北海、钦州、防城港等仍具生产优势的老蔗区;因地制宜发展河池!百色蔗区”的产业基本布局。 (2)近年的产量情况 从1992/1993年榨季至今,广西甘蔗的种植面积、总产,以及蔗糖产量一直稳居全国第一。”十一五”期间,广西甘蔗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广西甘蔗产业在总规模上有了新的突破,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糖都”,为确保国家食糖供给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下表显示,除2006/2007榨季外,广西蔗糖产量均占全国总产的60%以上,占据了全国食糖总产的半壁江山。其中,2006/2007榨季,广西产糖708.6万吨,由于制糖工艺流程的进步,全区的整体日榨生产能力由2005/2006榨季的45.5万吨/日提高到50万吨/日。2007/2008榨季,广西产糖937.2万吨,占全国食糖总产的63.15%,2008/2009至2010/2012榨季,广西甘蔗总产量!进厂入榨量及产糖量连续三年缩减,部分原因是连年遭遇不同形式的自然灾害2011/2012、2012/2013榨季,广西产糖量较上个榨季均有增长.

局政策落实情况汇报

局政策落实情况汇报 【篇一:某某县稳增长政策落实情况的报告】 **县稳增长政策落实情况的报告 尊敬的**部长: 根据您的指示和要求,现将我县今年1-5月份稳增长政策落实情况报告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今年以来,面对全国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加大,我县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重点,把稳增长作为全县经济工作首要任务来抓,积极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加快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时对省政府“4+1”稳增长文件精神和市政府9个方面、69条稳增长工作举措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全县上下务必把稳增长作为今年的首要任务,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各分管领导按照分工,及时召集相关部门,根据省市文件精神有针对性地从项目、投资、工业、财税、金融、房地产、农业农村、市场消费、住房公积金等方面研究出台了系列稳增长工作举措;为确保各项稳增长政策全面落地,县委、县政府以目标督查的形式将工作任务和责任详细分解到相关县级领导、县级部门和乡镇,明确要求每名县委常委负责分管领域的督促检查,县目督办每周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一次统计汇总,县政府常务会每半月定期听取一次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县委常委会每月听取一次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稳中求进、稳中有升的良好局面。1-5月,全县预计实现gdp56亿元,同比增长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0.95%,排全市第三位,增幅同比增长6.5%,名列全市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同比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亿元,同比增长12%;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7945元,同比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3815元,同比增长11.5%。 一、贯彻落实省政府30号和市政府16号文件情况 (一)政策执行情况。一是制定出台了《关于扎实抓好2015年工业经济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全年工作重点,并对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和分解。二是县财政安排工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20万元用于支持企业争取国、省、市名牌商标和名牌产品,30万元用于支持企业争创省、市企业技术中心,200万元用于对重点技改项目进行贴

延伸产业链 抢占制高点——广西农垦转变糖业发展方式实现新突破

延伸产业链抢占制高点 ——广西农垦转变糖业发展方式实现新突破 2012年4月30日,随着一卷卷纸板源源不断地滚入卷筒,广西农垦糖业集团华垦纸业公司年产20万吨高级文化用纸项目首台3600毫米长网多缸文化纸机宣告调试生产成功。这一全国最大的利用非木材原料(甘蔗渣)生产高级文化用纸项目,生动折射出广西农垦打造糖业循环经济的方兴未艾之势。 近两年来,广西农垦糖业多个新项目竣工投产,推动产业链向两端快速延伸,一幅鲜活的“糖业循环经济模式示意图”正徐徐展开。 转变发展方式寻求新的突破 “十一五”以来,广西食糖年产量占到全国总量的2/3,成为仅次于巴西的世界第二大产糖区。广西农垦年产机制糖约60万吨,产糖量排在全国第三位。广西农垦糖业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排得上号的优势产业。 然而,从2010年起,糖业生产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甘蔗生产成本越来越高、扩大种植面积日益困难、糖业市场变幻莫测,还想凭借甘蔗榨糖的低水平生产把糖业做大做强,用3年时间“再造一个农垦糖业集团”,只能成为空话。 广西农垦及时作出战略性调整,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并借着自治区在“十二五”规划中将糖业作为千亿元产业培育的机遇,积极延长糖业产业链,向循环经济要效益,抢占糖业生产

制高点。 广西农垦首先在柳州、防城港两地的农垦糖厂建成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先进的两条年产30万吨精制糖生产线,引进了国外先进设备,并对先进工艺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集成技术创新,采用“二步法”生产碳化精制糖,高效率地利用蔗资源,率先实现了我国制糖业的优化升级及与国际接轨,引领中国制糖业的发展方向,迈出转型发展的坚实一步。 一根甘蔗“榨干吃净”全身变宝 一根甘蔗,能做什么?以前,人们会不假思索地说:榨糖。现在,广西农垦人的答案内容可丰富了,一根甘蔗全身都是宝:榨糖后,蔗渣用来生产纸浆、纸、微粒板、糠醛、木糖、木糖醇、阿拉伯糖、纤维素;废糖蜜用来生产酒精,酒精废液生产沼气,或作为液肥灌溉蔗田;滤泥用来生产生物有机肥,再用于甘蔗生产…… 目前,广西农垦建成了年产5万吨的思源酒业和年产3万吨的昌菱酒业两条酒精生产线。在红河工业集中区建设华垦纸业年产9.5万吨漂白蔗渣浆项目和年产20万吨高级文化用纸项目,漂白蔗渣浆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后者在紧锣密鼓建设当中。在昌菱制糖公司兴建年产1万吨糠醛项目,是国内第一家利用甘蔗渣水解提取糠醛、再生产糠醇及糠醛树脂的企业。在良圻制糖公司兴建年产两万吨木糖、木糖醇联产2000吨L-阿拉伯糖项目,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示范项目,成为国内首创以甘蔗渣为原料生产功能糖和稀有糖项目。在昌菱制糖公司还建设生物有机肥项目。广西农垦已先后投入1.5亿元在9家制

广西甘蔗种植区划

甘蔗原产我国,是热带和亚热带经济作物。广西地处南、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是全国甘蔗最大生产适宜区,年种植面积680-780万亩,产糖量约占全国食糖总量的40%。经过多年的发展,制糖产业已成为广西经济支柱产业。 但广西90%以上的原料蔗种植在无灌溉条件,且耕作层比较浅薄的旱地上,原料蔗产量的多少和蔗糖份的高低除受品种、施肥水平和耕作技术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受气象条件的制约,尤其是广西春旱、秋旱和霜冻天气等灾害请天气对原料蔗的产量和糖份影响更大。经我台科研人员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气象条件对产量和糖的影响如下: 一、气象条件甘蔗产量的影响 根据我台对全区各甘蔗主产区历年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分析研究,并结合1981-1989年甘蔗物候产量资料于全生育期内的气象要素作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各地原料蔗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有:早春的低温、春末夏初的雨量或雨日、盛夏的高温少雨和秋季干旱。但影响各地产量的气象因子的时段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由于各地气候差异和各地甘蔗发育期差异所致。 1、早春气温高,有利与春植甘蔗出苗和宿根甘蔗的萌芽、发株。新植甘蔗的出苗和宿根甘蔗的发株对温度的要求分别是≥13℃和≥10℃,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出苗发株速度加快。从南宁物候资料分析表明,中/2-下/2的旬平均最低气温总和每增减1℃出苗或发株可提前或延迟7天。

2、春末夏初的干旱,不利于甘蔗的分蘖和蔗茎的伸长。 3、盛夏高温少雨,甘蔗茎伸长受抑制。 4、秋季干旱低湿,甘蔗易发生蒲心,产量和质量下降。 甘蔗与气象 影响各地甘蔗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及其丰欠指标项目地区气象因子 指标 丰欠 南宁蔗区中/1-下/1∑TM >36.7 ℃ ≤36.7℃上/4-上/5∑TT <89.9 ℃ ≥89.9℃上/6-中/8∑SS <526小 时 ≥526小时 上/9-下/9∑R 日 >11天≤11天 柳州蔗区中/1-中/2∑TM >72.0 ℃ ≤72.0℃上/4-中/5∑RR>220MM ≤220MM 中/4-上/7∑R 日 >48天≤48天 上/11-中 /11∑FF(%) >147 ≤147 沿海蔗区中/1-下/1∑TM >38.0 ℃ ≤38.0℃上/6-中/6∑RR>110MM ≤110MM 中/7-上/8∑TM <76.6 ℃ ≥76.6℃ 上/9-中/11∑FF (%) >470 ≤470

农村区域发展问题的现状和趋势

农村区域发展问题的现状和趋势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项惠农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农村区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对激烈的经济市场竞争环境,我国农村区域发展依旧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策略加以解决。为此,本文对目前农村区域发展的问题和现状进行了重点研究。 关键词:农村;区域发展问题;策略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区域发展问题已成为我国研究的重点课题。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显著,并且短期内,这一问题难以真正消除。为了能够缩小区域农村发展差距问题,必须结合实际,仔细分析农村区域发展产生差距的原因,并寻找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我国农村区域发展特征概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不仅疆土辽阔,而且人口众多,在资源分布上呈现较大差异,加之历史和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促使我国农村区域发展表现极不平衡。近年来,我国开始把目光转向农村发展,并把农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区域划分[1]。要想对我国农村经济和区域发展问题进行探讨,首

先应该依据各地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水平,并结合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的区内相似性以及区际差异性。现如今,我国对农村区域的划分呈现出动态性和间断性,更加善于结合某地的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通过不同的角度对我国农村发展进行区域性划分,对于充分了解我国各地区农村发展实际,并由此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2]。 2.我国农村区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我国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明显,主要体现在:我国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区度,即由东向西,地区经济发展以此减弱,东部地区属于相对发达的地区,中部次之,西部则属于欠发达地区。从经济增长率来看,东部经济增长的速度要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从城镇化阶段来看,我国东中部地区已经逐渐进入到了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而西部地区则依旧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虽然,自“九五”计划和十四届五中全会后,解决地区差距扩大问题已成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但由于东部本身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区优势,使得其更能吸引外界投资,由此东西部发展差距依旧存在壁柜不断扩大。 2.2农村区域环境发展问题 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因而人口密集,环境压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