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极地、高山动物种类和生活习性

极地、高山动物种类和生活习性

极地、高山动物种类和生活习性
极地、高山动物种类和生活习性

极地、高山动物种类和生活习性

北极狼

北极狼一般生活在北极地区的森林里,生活在从加拿大的拉布拉多地区到英国的哥伦比亚地区。成年狼仅仅3英尺高,长的很象一只有绅士风度的狗。这种狼的颜色有红色、灰色、白色和黑色。

北极狼吃驼鹿、鱼类、旅鼠、海象和兔子,它也进攻人类和其他的动物。它们用森林里的灰色、绿色和褐色作为掩护,北极狼有着一层厚厚的毛,它们的牙齿是尖利的,这有助于它们捕杀猎物。

北极狼的主要敌人是人类,由于人类的采伐树木、污染和垃圾,它们失去了它们的居住的地方。北极狼面临濒危的境地,主要的威胁是偷猎者,每年至少有200只北极狼被杀。

我们正在努力的鼓励人们去挽救它们,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北极狼才会是濒危动物,但是我们不能等到它们是濒危动物时才去保护它们!

雪豹

食肉目,猫科、豹亚科,豹属。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雪豹别名草豹、艾叶豹,头小而圆,尾粗长,略断或等于体长,尾毛长而柔。体重35-45公斤,体长1.2米,尾长约1米。全身灰白色,布满黑斑。头部黑斑小而密,背部、体侧及四肢外缘形成不规则的黑环,越往体后黑环越大,背部及体侧黑环中有几个小黑点,四肢外缘黑环灰白色,无黑点,在背部由肩部开始,黑斑形成三条线直至尾根,后部的黑环边宽而大,至尾端最为明显,尾尖黑色。耳背灰白色,边缘黑色。鼻尖肉色或黑褐色,胡须颜色黑白相间,颈下、胸部、腹部、四肢侧及尾下均为乳白色,冬夏体毛密度及毛色差别不大。

该物种为高山动物。在可可西里,雪豹夏季居住在海拔5000-5600米的高山上,冬季一般随岩羊下降到相对较低的山上。雪豹的巢穴设在岩洞中,一个巢穴往往一住就是好几年。雪豹以岩羊为主食,也捕食高原兔等小动物,所以其栖居地也就在岩羊集中分布的山区。黄昏时,岩羊开始离开岩石到草地觅食,雪豹则随岩羊群活动,常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捕食岩羊,咬其喉部使之死亡。为了猎食,雪豹往往出去很远,常按一定的路线绕行于一个地区,需要许多天沿原路返回,

夜行性,白天很少出来,或者躺在高山裸岩上晒太阳,在黄昏或黎明时候最为活跃,上下山有一定路线,喜走山脊和溪谷。

雪豹性情凶猛异常,但在野外一般不主动攻击人。行动机警,四肢矫健,动物非常灵活,善于跳跃,十几米宽的山涧一跃而过,三四米高的山岩一跃而上,由于其粗大的尾巴做掌握方向的“舵”,它在跃起时可在空中转弯,因此其捕食的能力很强。雪豹3岁性成熟,发情期在1-3月, 怀孕期98-99天,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初产仔,每胎1-3仔。

雪豹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所以一直是人狩猎和捕杀的对象。特别是因其有固定的活动路线,偷猎者在其必经之路埋下铁夹就可将其捕获,导致其种群濒危。同时,岩羊数量下降也给雪豹这个靠捕食岩羊生存的种群造成了灾难。由于雪豹很难适应低海拔地区的湿度、温度、气压和日照变化,所以在世界各地动物园中,能繁殖雪豹的数量很少。

紫貂

紫貂又叫黑貂、赤貂、青门貂等,体形很像黄鼬(黄鼠狼),但较大,体长在40厘米左右,体重约650克。它的四肢短健,后肢比前肢稍长,前后肢均具五趾,还具有肉垫,弯曲的利爪有半伸缩性,非常适于爬树。紫貂的身躯细长、苗条,脸和鼻部较尖,吻端圆钝,鼻唇部中央有明显的纵沟,还有20余根颇具弹性的发达触须。眼睛大而有神,耳壳大且直立,略呈三角形,尾巴粗大而尾毛蓬松,约占体长的30~40%。

紫貂现在仅见于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老爷岭、广才岭、完达山,的长白山和的恒仁县境气候寒冷的林海雪原中,以及北部的阿尔泰山地等,呈间断性分布。紫貂喜欢栖息在海拔800~1600米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和亚寒带针叶林中,是其中的典型动物之一。除了雌兽生育儿女时在石堆或树洞中筑窝外,其它季节都过着四处流浪的生活。一般单独活动,性情孤僻,昼夜均能活动觅食,但以夜间居多。常以石缝、石洞、石塘、树洞等作为临时住处,洞干净、清洁,还分为仓库、厕所和卧室等,卧室呈小圆形,直径20~25厘米,里面铺垫有草、鸟羽和兽毛等,洞口常有入口出口之别,活动围一般在5~10公里左右。

紫貂喜欢以松鼠、花鼠、田鼠、姬鼠、鼠兔、野兔、雉鸡、松鸡、小鸟、鸟卵和昆虫等为食,有时也捕鱼,采食蜂蜜、松籽和浆果等。行动敏捷,多在地上捕捉猎物,攀援爬树也很灵活,跳跃自如。冬季大雪封山,食物短缺时,就迁移到低山地带,待天气转暖时再返回。在地面行动时的步态主要有小步跑和跑跳步两种,行进中总是跑跑停停、边嗅边看,有时昂首向四周望。捕食和避敌的时候则连跑带跳,一般纵跳可达30厘米左右,也有人认为它可以跳到2米远。它的足迹在深雪中为一个深窝,在略覆薄雪的冰面上可以看到清晰的爪痕。

由于紫貂的繁殖力又不算太强,加上长期大量猎捕,以及大面积采伐森林和喷洒鼠药所造成的污染,使其数量锐减,目前全国野外总数仅有1000多只,已经濒临灭绝。

豺的别名之多在兽类中名列前茅,有红狼、红豺、豺狗、斑狗、棒子狗、扒狗、绿衣、马彪、赤毛狼等称谓,在国外则被叫做亚洲野犬或亚洲赤犬。它的外形与狼、狗等相近,但比狼小,而稍大于赤狐,体长95-103厘米,尾长45-50

厘米,肩高52-56厘米,体重13-20千克左右。头宽,额扁平而低,吻部较短,耳短而圆,额骨的中部隆起,所以从侧面看上去整个面部显得鼓起来,不象其他犬类那样较为平直或凹陷。四肢也较短,尾较粗,毛蓬松而下垂。体毛厚密而粗糙,体色随季节和产地的不同而异,一般头部、颈部、肩部、背部,以及四肢外侧等处的毛色为棕褐色,腹部及四肢侧为淡白色、黄色或浅棕色,尾巴为灰褐色,尖端为黑色。

豺的分布围较大,主要是亚洲的东部、南部、东南部和中部等地区,即北起西伯利亚南部,南至南洋群岛各国,西从克什米尔一带的喜马拉雅山地,东达乌里一带,其中包括我国的大部分地区。

豺在各个地区的密度均较为稀疏,数量远不如狐、狼等那样多。栖息的环境也十分复杂,无论是热带森林、丛林、丘陵、山地,还是海拔2500-3500米的亚高山林地、高山草甸、高山裸岩等地带,都能发现它的踪迹。它居住岩石缝隙、天然洞穴,或隐匿在灌木丛薮之中,但不会自己挖掘洞穴。性喜群居,多由较为强壮而狡滑的“头领”带领一个或几个家族临时聚集而成,少则2-3只,多时达10-30只,但也能见到单独活动的个体。当群体成员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也会互相撕咬,常常咬得鲜血淋漓,有时甚至连耳朵也被咬掉。平时的性情十分沉默而警觉,但在捕猎的时候能发出召集性的嚎叫声。捕猎多在清晨和黄昏,有时也在白天进行。善于追逐猎物,也常以围攻方式捕食。行动敏捷,善于跳跃,原地可跳到3米多远,借助于快跑,能跃过5-6米宽的沟堑,也能跳过3-3.5米高的岩壁、矮墙等障碍,其灵活性胜于狮、虎、熊、狼等猛兽,而接近于猫科动物中最为灵活的猞猁和云豹。

豺的嗅觉灵敏,耐力极好,猎食的基本方式与狼很相似,多采取接力式穷迫不舍和集体围攻、以多取胜的办法。它的爪牙锐利,胆量极大,显得凶狠、残暴而贪食,一般先把被猎物团团围住,前后左右一齐进攻,抓瞎眼睛,咬掉耳鼻、嘴唇,撕开皮肤,然后再分食脏和肉,或者直接对准猎物的肛门发动进攻,连抓带咬,把脏掏出,用不了多久,就将猎物瓜分得干干净净。它虽然偶而也吃一些甘蔗、玉米等植物性食物,但主要以各种动物性食物为食,不仅能捕食鼠、兔等

小型兽类,也敢于袭击水牛、马、鹿、山羊、野猪等体形较大的有蹄类动物,甚至也成群地向狼、熊、豹等猛兽发动挑逗和进攻,吓得它们落荒逃走或爬上大树,从而夺取它们口中的食物,如果这些猛兽不放弃食物,一场激战便在所难免,最终多半是豺获得胜利,因为虽然单打独斗时豺并非它们的对手,但一群豺在集体行动时,互相呼应和配合作战的能力却要高出一筹。但遇到虎的时候,豺通常并不马上冲上前去夺食,而是耐心地等待虎吃饱后离去,再分享它吃剩的食物,当然虎也不会主动向豺发动进攻,它还常常需要感官更为灵敏的豺来了解周围的情况。不过,在印度曾经发生过多起孟加拉虎与一群豺为了争食而血战的事情,结果每次都是在虎咬死、咬伤几只或十余只豺之后,没能冲出重围,终于精疲力尽,倒地不起,被这群穷追不舍的豺活活咬死。因此,可以说在亚洲各地的山林中,只有体型巨大的亚洲象能够免遭它的威胁。豺在秋季交配、繁殖,这时雄兽和雌兽多成对活动。雌兽的妊娠期约为60-65天左右,产仔则在冬季,每胎产3-6仔,最多为9仔。初生的幼仔被有深褐色的绒毛,1-1.5岁性成熟,寿命为15-16年。

我钟情于雕是源于过与小龙女那凄美与纯真的爱!每一次在野外听到它洪亮的鸣叫划过长空,都给我肃然起敬的感觉!

雕是大型猛禽,体型粗壮,翅及尾羽长而宽阔,扇翅较慢,常在近山区的高空盘旋翱翔,能捕食野兔,幼畜等大形哺乳动物,也嗜食鼠类。我国常见的种类有金雕和乌雕。

金雕俗称洁白雕,体较大,全身为黑褐色,体色为雕类与鹰类中最发黑的一种。成鸟头颈部金黄色。幼鸟尾羽基部以及翅膀飞羽的基部为白色,成长后白色部分消失。飞翔时翼长而宽,尾端稍圆形。在我国也有分布的白尾海雕与虎头海雕的幼鸟,全身也为褐色,与金雕很相似,但尾形为楔形,是与金雕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栖于山地,常高踞山崖巅顶或飞翔于高空中。性凶猛,喜食野兔、雉、鹑以至大形哺乳动物幼麝等。巢营于高山悬岩上或峭壁的树上,迁徙时在我国东北常能见到。

乌雕俗称皂雕或花雕,体形比苍鹰大,全身黑褐色,腰部有V字型白斑,尾比金雕及白肩雕长。幼鸟翼的复羽先端有淡色斑。翼下初级飞羽基部也有淡色斑。常栖于沼泽、河川、水边等地,嗜食蜥蜴、蛙、小型鸟类、鸥、鸦以及鼠类,也常食动物尸体。终年留居我国东北和长江下游一带,冬时常见于、等地。

山雀

山雀是体型比麻雀纤细的食虫鸟类,也是在平原或丘陵山地林区常见鸟类之一,在山间林区数量较平原地区的种类及数量均多。山雀的体羽大多以灰褐为主,它们的鸣声差异虽极显著,但多少都带有“仔仔黑”的音阶,易于分辨。因其多筑巢于树洞或房洞中,又几乎终日不停地在林间取食昆虫,且多为害虫,故成为农林业很理想的人工招引的对象,国外已进行的招引工作有显著效果。我国山雀的种类很多,大多数均为留鸟。其中最常见的有大山雀和沼泽山雀。

大山雀(Parusmajor)俗名仔仔黑、白脸山雀、仔伯。为山雀科中体型最大的鸟类,背羽绿灰色,头黑且两侧白色,形成明显的白斑状,故名白脸山雀。腹面白色,正中则纵贯以黑色宽纹,加以前胸黑缘,故形成丁形的黑襟。大山雀在国分布广泛而且数量较大,多栖于山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间以及丘陵果园及耕作区等地,在庭园林间亦能见到,为留鸟。雏鸟离巢后常结成小群活动,有时亦与其他山雀混成数十只大群,秋冬季常迁飞到平原地带林区。常栖于树枝上发出“仔黑,仔黑,仔黑”或“仔仔黑,仔仔黑,仔仔黑黑黑”。

繁殖期为3-8月间,年繁殖两窝。一般营巢于4-5月。巢筑在树洞、石隙、墙洞中。距地面2-6米,利用苔藓、羽毛和兽毛、棉花、草茎、草根及树皮纤维。巢窝大小常随洞穴条件而变化。产卵6-13枚不等,卵色白并带有红

褐色细斑,在钝端较密集。卵大小平均为17毫米×12.9毫米,卵重1.4克。产卵后约15日左右雏鸟孵出,育雏期14-16日。

大山雀消灭害虫的能力十分著称,在果园中能消灭一些对苹果、梨、桃等危害严重的害虫,例如青刺蛾、天牛幼虫、蝽象等害虫;在农田附近也食直翅目、鳞翅目等害虫。特别在林区,大山雀嗜食松毛虫,冬季能啄食树皮越冬的松毛虫,雏鸟的食物中主要为松毛虫。

沼泽山雀(Paruspalustris)体型比大山雀略小,也是留居于我国各地的最常见的山雀,头顶黑色而不具白斑,背羽砂灰褐色,颏喉部具黑色,腹面无黑色宽纵纹,这些都是与大山雀明显的区别。生活习性、筑巢地点以及巢的结构均与大山雀相似,但分布围略小,较常见于较高一点的山林地区。鸣声比大山雀弱细,但特别响亮清脆,好像是吹水哨的“伯儿、伯儿”声,常鸣“仔仔、黑黑、仔仔”。卵乳白色,具红棕色斑点。食性与大山雀基本相同。

小熊猫

小熊猫又叫小猫熊,由于长相十分惹人喜爱,天生装扮得就像卡通画中的动物形象一样。在人们根据它的一些特殊习性,亲切地称之为“山闷得儿”或者“山车娃儿”,而在人们却根据它的体形和美丽的毛色称之为“金狗”。它的身体肥胖,外形似熊又很像家猫,但比熊小得多,又比家猫大,故而得名小熊猫。

小熊猫是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等高山、亚高山地带的特产珍贵动物,在我国见于南部、东南部、南部、、、等地。

人们在谈到小熊猫时,自然会联想起大熊猫。它们不仅名称相近,而且有头骨短而粗壮,颧骨强大,以多纤维的植物如竹类等作为食物,牙齿的构造十分相似,足适于攀援,掌下多毛,体毛较粗,脏的构造相近等很多共同的特点,所以它们很容易被认为亲缘关系接近的动物。其实,小熊猫和大熊猫的亲缘关系相距较远,在分类上也不属于同一个科,大熊猫属于大熊猫科,而小熊猫则属于浣熊科。

小熊猫主要生活在海拔1600~3800米之间的混交林和竹林等高山丛林之中,夜晚栖居在溪流和山泉附近的利用枯树洞或岩石洞所筑成的巢穴中。喜爱结成4~5只的小群活动。小熊猫喜欢饮水,常在小溪边活动,饮水时用舌头轻轻地舔吸,好像在仔细地品尝甘泉的滋味,但很有节制。由于它的脚底下长着厚密的绒毛,所以很适合于在密林下面湿滑的地面或者岩石上行走,走路时前脚向弯,显得步态蹒跚,与熊类走路的姿势类似。平时性情较为温顺,很少发出声音,但生气时会发出像猫叫一样“嘶嘶”的声音,并会吐唾沫,愤怒时则发出短促而低沉的咕哝声。小熊猫的行动非常灵敏,善于攀树,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复盖着一层淡红棕色苔藓的树上休息、睡觉,遇到风和日丽的天气,也喜欢蹲卧在岩石上晒太

阳,显得十分悠闲自在,所以当地的人们又叫它“山门蹲”。在休息的时候,胸部和腹部一般紧贴在树枝上,四条腿自然下垂,还不时地用前爪擦洗自己的白花脸,或者用舌头不断地舔弄身上的细毛,睡眠时用自己那条蓬松多毛的大尾巴蒙盖住头部或当作枕头,有时也将脚下垂高高地伏卧在树枝上。

小熊猫进食常见的姿势为坐下来用前掌将食物握着吃,主要食物是冷箭竹和大箭竹的叶子、竹笋,占食物总量的90%以上,偶尔也吃其他植物的根、茎、嫩芽、嫩叶、野果,以及昆虫、鸟卵,小鸟,小兽、蜂蜜等,尤其喜欢吃带有甜味的食物。觅食活动多在清晨和傍晚,在这两次觅食活动的高潮之后,都要进行4个小时左右的较长时间的休息。此外在觅食活动期间,也频繁地进行短暂的休息,每次休息的时间常为2小时以下。这样就保证了有足够的精力去仔细地选择竹叶,解决食物营养低和消化能力有限的缺陷。

对于食肉动物来说,由于竹子中不能消化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太高,所以是一种低营养价值的食物。因此,小熊猫采取的对策是除了在春季和夏季要吃一些竹笋,秋季兼食少量的野果外,几乎全年都以竹叶为食,因为竹叶中有较多的可以消化的粗蛋白、半纤维素,以及可溶性的碳水化合物和其他细胞成分,而难以消化的植物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都比竹秆和竹枝低。虽然竹笋的组织幼嫩,不能消化的成分含量也低,但水分含量太高,所含的蛋白质又不稳定。因此竹叶在竹子的各部分中,应该是营养价值最高的一个部分。在寻觅食物时,它常利用枯倒的树木作为通道,就象搭了一个架子,以弥补身体矮小的不足,从而采食高秆枝上的竹叶。这种采取精选少食,细咀慢咽的办法,可以促进营养物质被最大限度地吸收,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柳莺

俗称柳串儿或槐串儿,是我国最常见的、数量最多的小型食虫鸟类。它们的体型比麻雀小得多,背羽以橄榄绿色或褐色为主,下体淡白,嘴细尖,常在枝尖不停地穿飞捕虫,有时飞离枝头扇翅,将昆虫哄赶起来,再追上去啄食,所以是十分活跃的小鸟,而且在枝间跳跃时,不时地发出一声声细尖而清脆的“仔儿”声,很容易识别,我国的柳莺种类很多,都是夏候鸟,在迁徙时遍布于各地的山林、园圃以及城市公园等地的林木中;其中一些种类在我国北方繁殖,最著名的有黄眉柳莺和黄腰柳莺。

黄眉柳莺(Phylloscopuinornatus)俗称柳串儿、树串儿、槐串儿、树叶儿。体长约7厘米,橄榄绿色,最明显的特征是有一条淡绿色的眉纹以及翼上有两道白斑。活跃在柳树、槐树等乔木灌木丛树梢杈间,不停地跳跃、啄食。性不畏人,很容易被发现。它的鸣叫声细而尖锐,轻柔而脆,且多变。迁徙季节,在平原公园、庭院中最常见到,常三五成群或更多些。

夏季在我国东北、省北部及等地的山林中繁殖。它筑巢的地点极为隐蔽,常在地表的枯枝落叶层中,或在地面凹窝中,以树皮纤维及草茎编织成球状巢,出

入口开在巢的一侧。巢壁常混有大量苔藓和蕨类以及羽毛、兽毛等,有着伪装鸟巢的本能,能衔取藓和树皮盖在球状巢的巢顶上,厚度可达6厘米,从表面上很难发现它的巢。它们出入在一个很不规则的洞口,巢口直径4-5厘米,巢高8-11.5厘米,巢宽9厘米,径5-6厘米,巢深2-6厘米。黄眉柳莺满窝卵为4枚,白色,有红褐色细斑,特别在钝端密集成环轮。卵的大小为14.8×11.4毫米,卵重0.9克。在消灭害虫方面有较大的作用。所吃的昆虫种类有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等的昆虫,而这些都是有害种类,例如蝽象、叶跳蝉、蝇类和蚊类等,有时也食杂草种子及植物种子。在迁徙时,它们的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在控制园林害虫方面有重要作用,应大力保护。

黄腰柳莺(Phylloscopusproregulus)身体比黄眉柳莺更小些,常与其他柳莺混集成群,在树枝间跳跃取食。与黄眉柳莺的区别在于没有淡黄色的眉纹,而腰部有明显的黄色横带。每年约在5-7月间繁殖于我国北方的山区林间,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数量增多。繁殖期雄鸟常站在高树顶端,发出急促而宏亮的“嘎支嘎支……”声,在林间的针叶树或灌丛基部筑巢。在小龙门林场采到的巢为高杯形,以枯草茎编成,衬兽毛。产5-7枚白色卵,上带褐红色斑点,卵比黄眉柳莺的小。黄腰柳莺与黄眉柳莺的食性很相似,也是著名益鸟

红腹锦鸡

分布围:红腹锦鸡是我国的特产种类,没有亚种分化,分布于、东北部、东南部、东南部、南部、西部、、广西、、、、南部、等地。另外在资溪也有报道,尚需进一步证实。其中以附近的岭山脉为多,该地名“”即是由于盛产红腹锦鸡之故。

生活习性:红腹锦鸡栖息于海拔500—250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比白腹锦鸡栖息的海拔高度为低。也栖息于林缘灌丛、草破和矮竹林间,冬季到农田附近觅食。夜晚栖于树冠隐蔽处,白天下树在地上活动。多集成4—5只,或10余只的小群,冬季可达20—30只。极善奔走,但飞翔能力较差。常以胡颓子、悬钩子、蔷薇等植物的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各种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食物种类已记录有30多种。

繁殖期为4—6月,一雄多雌制,通常1只雄鸟配2—4只雌鸟。红腹锦鸡的求偶炫耀十分好看,当雄鸟向雌鸟求爱时,很会卖弄它的一身“打扮”,它先向雌鸟走过去,一边低鸣,一边绕雌鸟转圈或往返疾奔并察颜观色,待站立在雌鸟正前方时,雄鸟身上华丽的羽毛都向外蓬松,彩色的披肩羽盖住了头部,很像抖开的折扇。靠近雌鸟的翅膀稍稍压低,另一侧的翅膀翘起,翅膀上和背、腰上的五彩斑斓的羽毛都展现在雌鸟面前,尾巴也随着倾斜过来,使美丽的尾羽和尾上的覆羽显得十分明亮,双眼目不转睛,向雌鸟脉脉传情。这时,雌鸟已被雄鸟的绚丽羽毛和一系列炫耀动作搞得眼花撩乱,不时地发出“咝咝”的艳羡声。

营巢于林下灌丛、草丛的地面上。巢的大小为直径16—23×16—17厘米,深6.5—10厘米,每窝产卵5—9枚,最多12枚,卵的颜色为浅黄褐色,大小为39—51.4×30—37.3毫米,卵重23.5—29克。孵化期22天。雏鸟为早成鸟,一孵化便能自行觅食。

种群现状:1982~1983年秋季在太白、平利调查,平均密度6.0只/平方公里;1988年秋为3.0只/平方公里(建初,1991)。1984~1985年春季在北川调查,平均密度为6.9只/平方公里(湘涛,1988)。1984年秋季在六盘山调查,平均密度3.6只/平方公里(迺发,1985)。一地估计就有20万只左右。

保护措施:因其羽色艳丽,雄鸟皮可外销供装饰用,活鸟供观赏展出用,每年从各产地捕杀数量相当惊人,例如湘西60年代畜产部门收购红腹锦鸡皮即达6000~8000(吴至康,1991)。

欧洲自18世纪已普遍饲养繁殖,至今广布世界各地。国各动物园均有饲养繁殖记录,岭佛坪已兴建养殖场。

现已被列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

食肉目猫科

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国外见于西伯利亚、缅甸、印度、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地。其中华南虎为中国特有种。学名:Panthera tigris,英文名:Tiger

虎是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按体型、毛色、条纹不同共分为6(7)个亚种,在印度的雷瓦区有一种白虎(孟加拉虎的变型),其身上条纹为深褐或黑色,余部为乳白色,眼蓝色。它们栖居于森林、灌木和野草丛生的地带。独居,无定居,具领域行为,夜行性。感官敏锐,性凶猛,行动迅捷,善游泳。捕食大中型哺乳动物,偶食小型哺乳动物和鸟。

繁殖期冬季(东北虎)或不固定(南方各亚种),孕期98-110天,每产2-4仔,3-4岁性成熟,寿命20-25年。

为中国1级保护动物

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特点与饲养标准

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特点与饲养标准 动物为了维持生命及生长、繁殖等,需要各种营养物质。由于动物的不同,生长、妊娠、泌乳等生理状态的不同,以及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耐受实验刺激、感染等外部条件的不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都会有所差异。因此,研究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种类,研究不同种类的动物在不同生理条件、不同环境条件及不同生产水平下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研究不同营养素之间相互的作用等,是为不同种类的动物制定营养素的供给水平,制定动物配合饲料的重要依据。 一、动物所需营养素的种类及影响营养需要量的因素 实验动物和其他动物一样所需的营养物质根据化学组成的不同共有约50种,就其主要功能可大略分为以下三大类:a.作为能量来源: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b.作为身体构成成分:蛋白质、矿物质;c.调节身体功能:维生素、矿物质。 各种实验动物对以上所提到的营养素的需要量是不同的,除受到遗传因素影响而有存在的明显的种间差异外,还因性别、年龄、生理状况而不同。 1.动物维持的营养需要:维持是指健康动物体重不发生变化,不进行生产,体内各种营养物质处于平衡状态。维持需要量是指动物处于维持状态下对能量、蛋白质等营养素的需要。从生理角度来讲,维持状态的动物体内的养分处于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速度相等的“平衡”状态。维持需要就是用来满足这个动态平衡的需要,动物只有在维持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多余的营养物质才能用于生产。 2.动物生长的营养需要:生长是指动物通过机体的同化作用进行物质积累、细胞数量增多和组织器官体积增大,从而使动物的整体体积及重量增加的过程。从生物化学角度看,生长是体内物质的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的结果。从解剖学和组织学角度来看,即使同一动物由于在不同生长阶段由于不同组织和器官的生长不同,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营养的需要也不同。 3.动物繁殖的营养需要:动物的繁殖过程包括两性动物的性成熟、性机能的形成与维持,受精过程、妊娠及哺育后代等许多环节,要求在不同的繁殖过程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

三年级科学《种类繁多的动物》导学案

三年级科学《种类繁多的动物》导学案 学习内容: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能按自定的标准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能分别总结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的最主要的特征,并分别举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给动物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并能体验到分类过程中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点:学习科学的分类方法,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学习难点:能根据科学的分类标准给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动物中各个种类的特例。 学前准备:各组自己写好20种动物的卡片。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和动物的卡片。 学习过程: 活动一: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老师讲出的动物,并从你的20种动物中把它找出来贴到黑板上来。 1.教师先演示一种:如:“鸽子是空中飞的动物”,并把它贴到黑板上。 2.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分别说出:蜗牛、带鱼、蝴蝶、牛、虎、蝗

虫、草鱼、鸭子。 3.思考:你的介绍主要的依据是什么?刚才你们小组找这种动物的时候方便吗?怎样做可以方便一点呢?(引入到分类这个环节上来) 活动二:给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1.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给这9种动物进行分类呢?先小组统一好一个标准,再动手分分看。 2.抽2组到黑板上来展示。并说说你们的分类理由。 3.其他小组补充不同的分类方法,并分别到黑板上进行展示,并说说你们的分类理由。 4.教师根据学生的理由进行板书:按运动方式:游、飞、爬(走)。按生存方式:家养、野生。按食性:肉食、植食、杂食。按身体特征:鸟类、鱼类、哺乳类、昆虫、软体。 5.教师总结。提出疑问:看黑板上的分类方法,你们感觉到满意吗?为什么?能不能寻找到更科学合理的分类方法呢? 活动三:比较动物的骨骼(科学家也像我们一样在寻找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分类方法,看看他们找到了什么好方法呢?) 1.请大家看看老师给出的几个动物的骨骼,说说它们有相同放入地方吗?(共同的地方:都有脊柱)小结:科学家就是根据动物的身体中是否有脊柱,把动物分成了两大类,具有脊柱的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叫无脊椎动物。 2.请男同学之间、女同学之间大家相互摸摸我们的后背中间有没有

实验动物学总结

进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AEIR:动物、设备、信息、试剂。1.实验动物:是指经过人工定向培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其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并在相应的环境设施内饲养,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用动物:所有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统称为实验用动物。包括实验动物、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和观赏动物。 3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的区别:实验动物具有一下特点:1实验动物是遗传限定的动物;2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实行人工控制;3实验动物的目的用于科学研究。 4实验动物学:是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科学。前者是以实验动物为对象研究其驯养、育种、繁殖、饲养、管理、解剖、生理及动物各种疾病的表现和防治,以及对野生动物的开发和应用;而动物实验则是应用实验动物进行生命科学的研究,包括各种实验方法、技术操作及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复制等。 5实验动物的研究方向: 1推广“3R”实验(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优化refinement)2转基因动物研究;3动物疾病模型的开发和利用;4动物组织器官的克隆研究;5实验动物福利。 1动物福利:就是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其标准包括动物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紧张压抑和痛苦等。基本原则包括:让动物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的自由、生活无恐惧感和悲伤感的自由以及表达天性的自由。 动物福利包括物质(身体)和精神2个方面。物质方面很简单,一般指食物和饮水,只要供给及时、量足、营养丰富、清洁卫生就可以了。精神方面包括:适宜的生活环境,免受疼痛之苦,免受惊吓、不安和恐惧等精神上的刺激。当必须处死时,采用安乐死的措施等。 2动物福利的“五项基本福利”,“五大自由”,“五项标准”: 1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清洁饮水和保持健康和精力所需要的食物,使动物不受饥渴之苦(免受饥饿的自由)。 2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房舍或栖息场所,能够舒适地休息和睡眠,使动物不受困顿不适之苦(生活舒适的自由)。 3为动物做好防疫,预防疾病和给患病动物及时诊治,使动物不受疼痛、伤病之苦(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 4保证动物拥有良好的条件和处置(包括宰杀过程),使动物不受恐惧和精神上的痛苦(免受恐惧和不安的自由)。 5为动物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当的设施以及与同类动物伙伴在一起,使动物能够自由表达习性(免受身体热度不适的自由;表达所有自然行为的自由)。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分类、概念、环境要求和应用范围: 1普通动物CV;2清洁动物CL;3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 4无菌动物GF和悉生动物GN。 1无菌动物GF:是指现有的检测技术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检不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饲养条件:无菌隔离器内(隔离系统)。应用: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较独特的作用;微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放射医学研究、营养代谢研究、老年病学研究、药理和毒理学研究、心血管病研究、肿瘤、寄生虫学、口腔医学研究。 2悉生动物GN:也称已知菌动物,指在动物体内带有明确的微生物种类的动物。饲养条件:无菌隔离器内(隔离系统)。应用:在多种研究中可代替无菌动物。微生物、免疫、微生物和寄生虫相互关系等的研究。 3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指动物机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但带有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饲养条件:屏障环境。应用:适用于所有科研实验,是目前国际标准级的实验动物。各种疫苗生产所采用的动物应为SPF动物。 4清洁动物CL:除普通的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是根据我国国情而设定的等级动物。饲养条件:屏障系统。应用:在我国已经成为用于科学研究的标准的实验动物;国际上仅用于短期试验或部分科学研究实验。 5普通动物CV:是在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上要求最低的动物,它要求不携带人兽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饲养条件:开放系统。应用:生物医学教学示教,预试验,不可用于科研、生产和检定。 无菌动物的形态学特点: 1消化系统:盲肠肥大,比普通动物的要大5-10倍;肠道肌层薄,肠绒毛变细变短;肝脏重量下降。2循环系统:心脏相对变小;白细胞数变少,且数量波动范围小。 3免疫系统:免疫机能基本处于原始状态。胸腺、淋巴组织、网状内皮系统发育不良;脾脏缩小,无二级滤泡,网状内皮细胞功能下降。 无菌动物的生理学特点1寿命:比普通动物长。2代谢和营养:武军动物血中含氮量少,肠管对水的吸收率低,代谢周期比普通动物长;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维生素K。 3生长率:不同种属生长率不同。无菌禽类生长率高于普通动物;无菌大、小鼠与普通动物差不多;无菌豚鼠、兔比普通慢。4生殖:无菌条件对动物生殖影响不大。大、小鼠因出生无感染,身体较好,其繁殖率高于普通大、小鼠;无菌豚鼠、兔比普通者低。5抗辐射能力强,抗实验性烫伤和抗休克死亡能力也强。6免疫功能:血清中IgM、IgG 水平低,免疫功能处于原始状态;应答速度慢;过敏反应,对异体移植的排斥反应以及自身免疫现象消失或减弱;血清中几乎不存在丙种球蛋白和特异抗体。 微生物学特点:在现有条件下检测不到任何微生物。 实验动物遗传学分类: 近交系动物、封闭群动物、杂交一代动物(F1代)。 1近交系动物:经至少连续20代以上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该品系称为近交系动物。 特征:1基因位点的纯合性2遗传组成的同源性3表型一致性4遗传组成独特性5长期遗传稳定性6遗传特征的可辨性7国际分布的广泛性8背景资料完整性。 缺点:1近交衰退;2生产饲养成本高;3对外界环境敏感。 普交系应用: 1节省样本量。2组织细胞或肿瘤移植,个体间相容性一致。 3隐性纯合基因的暴露,获得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4某些品系自发或诱发肿瘤,成为肿瘤病因学,肿瘤药理学模型。5多个近交系同时使用,分析不同的遗传组成对某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观察实验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重组近交系应用 重组近交系对祖系间有差异的性状和基因进行遗传分析是非常 有用的实验材料。如:分离分析,连锁分析,功能分析等 同源近交系的应用: 1在同一遗传背景下比较某基因位点上不同等位基因的遗传效应。2在不同遗传背景中研究同一基因与遗传背景及其它基因的关系。3消除杂合遗传背景对某些突变基因表达的影响,以获得更为稳定的实验动物模型4对复杂的多基因性状进行遗传分析。主要的近交系动物: C57BL/6、BALB/c、DBA/2、C3H、CBA、F344、SHR。 2封闭群动物: 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的血源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封闭群。 封闭群的特点和应用: 1封闭群动物具有杂合性并避免了近交,从而避免了近交衰退的出现,所以其生活力、生育力都比近交系强,具有繁殖力高,疾病抵抗力强的特点,可大量生产。 2封闭群就整体而言,由于没有引进新的血源,其遗传特性及其他反应性能保持相对稳定。但就群体个体而言,因其具有杂合性,所以个体间的反应性具有差异,因此,个体间的重复性和一致性没有近交系、系统杂交动物F1好。 根据这些特点,封闭群一般适用于药物筛选,毒理安全试验和教学。 常用的封闭群动物有:青紫蓝兔、新西兰兔、昆明小鼠(KM)、NIH小鼠、Wistar大鼠、SD大鼠、LACA封闭群小鼠等。 3杂交一代动物(F1代): 根据科学研究的需要,有计划将2个不同近交系动物之间交配所获得的第一代动物,称为杂交一代动物,简称F1动物。特征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4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含教学反思

《种类繁多的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 ● 利用给出的标准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 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动物的多样而美丽。 【教学重点】 知道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能够说出一些脊椎动物的名称。 【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给出的标准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为全班同学准备:鱼、鸟、兔的骨骼标本(或图片)。 为每组学生准备:一组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分类的动物图片,不同的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等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除了校园里的动物,我们还认识哪些动物?生活在哪?(充分让学生由发言,体现动物的多样性) 二、自主探究: 1、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认识下面这些动物吗,让我们自己确定标准给下面的动物分一分类,讨论分类标准,并说说分类方法(预设: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水中游的、空中飞的、地上走(或爬)的;根据它们生存的方式可以分为野生的和家养的;根据它们的身体特征可以分为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和软体动物等;根据它们的食性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等等) 2、比较动物的骨骼 观察比较鸟、狗、鲤鱼的骨骼有什么共同特征,摸一摸人的骨骼有这样的特征吗? 总结: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三、给各类动物增添成员 1、说说鸟,兔子,金鱼,蚂蚁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根据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根据此标准把动物分成鸟类,哺乳动物,鱼类,昆虫,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属于鸟类,哺乳动物,鱼类,昆虫? 四、拓展性活动: 播放动物世界短片,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动物的多样而美丽 【教学反思】: 在分类教学时,着重应让学生掌握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了解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的身体特征。借助实验室里的部分动物骨骼标本、人体骨骼模型,结合平时生活中吃鱼、吃鸡时的感受,学生对脊椎动物的特征能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但在给昆虫、鸟、鱼、哺乳动物添加成员时,却又出现了各种问题:鸡、鸭、鹅不当鸟类;蜘蛛、蜈

《种类繁多的动物》说课稿

《种类繁多的动物》说课稿 郑庄小学刘亚平一、教材分析: 《种类繁多的动物》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课的内容,在第3课《多种多样的植物》的教学基础上,这一节课以学生经验中已有的动物种类为研究基础,让学生在给动物的分类中,感受动物的多种多样,进一步建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科学家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其中骨骼中有没有脊柱是分类的依据。根据六年级学生的经验和思维特点,他们理解鸟、狗、鲤鱼等动物是脊椎动物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根据动物的身体特征,科学家又将脊椎动物分为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将无脊椎动物分为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蚯蚓是环节动物,蜻蜓、蚂蚁等昆虫是节肢动物。在这样一些类别中,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身体特征比较明显,这些类别中的动物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所以教科书安排了根据所提供的动物标准给这几类动物增加新成员的活动,继续培养学生根据生物的身体特征给生物分类的能力,进一步体会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建立动物是多种多样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 ●利用给出的标准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动物的多样而美丽。 【教学重点】 1、知道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能够说出一些脊椎动物的名称。 【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给出的标准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三、教学材料: 1、为全班同学准备:鸽子、狗、鱼的骨骼图片。 2、为每组学生准备: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分类的动物卡片。 3、动物世界短片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除了校园里的动物,我们还认识哪些动物?生活在哪? (充分让学生由发言,体现动物的多样性) 二、自主探究: 本课共包括三个主要活动。 活动一: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给常见的动物分类”之前,先让学生说出一些他们知道的其他动物。一方面激活学生关于多种多样动物的已有认识,另一方

实验动物证试题库--环境与营养

环境与营养考试题 1、一种会引起动物心跳、呼吸次数及血压增加,血糖值出现明显不同,白细胞数、免疫机能变化,大鼠出现高血压,心脏肥大的环境因素是A。 A 噪音 B 温度 C 湿度 D 光照 2、一种会引起动物的姿式、摄食量、饮水量、母性行为、心跳。呼吸、新陈代谢等出现相应改变的环境因素是B。 A 噪音 B 温度 C 湿度 D 光照 3、一种对动物的散热率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素是C。 A 噪音 B 温度 C 湿度 D 光照 4、能控制垂体中促性腺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的环境因素是D。 A 噪音 B 温度 C 湿度 D 光照 5、与体热的发散有关的环境因素是A。 A 风速 B 氨浓度 C 饲养密度 D 粉尘 6、一种引起呼吸器官粘膜异常,发生流泪、咳嗽、粘膜发炎,肺水肿和肺炎且是动物室中臭气物质主要来源的环境因素是B。 A 风速 B 氨浓度 C 饲养密度 D 粉尘 7、一种引起动物群体增重慢、饲料报酬低,肠内异常菌丛增加,并导致传染病的发生率增加、动物寿命缩短的环境因素是C。 A 风速 B 氨浓度 C 饲养密度 D 粉尘 8、能形成气溶胶,不仅刺激动物机体产生不良反应,也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载体,人类变态反应的变应元的环境因素是D。 A 风速 B 氨浓度 C 饲养密度 D 粉尘

9、光照对动物的生殖影响很大,其关键在于每日光照的D。 A 光通量 B 波长 C 强度 D 明暗周期 10、动物饲养室中的空气含有大量的粉尘,它们悬浮在空气中,这种浮游的粉尘微粒与空气的组合称之为B。它能引起人的变态反应和导致疾病的传播。 A 气流 B 气溶胶 C 乱流 D 层流 11、光照对动物的生殖影响很大,其关键在于每日光照的D。 A 光通量 B 波长 C 强度 D 明暗周期 12、动物实验可用R=(A+B+C)*D+E公式表示,其中R表示在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总反应而D表示C。 A 动物种间的共同反应 B 动物的品种品系特有反应 C 环境因素 D 实验误差 13、屏障环境饲育室应安装低效、中效、高效三级过滤器,三级过滤器的位置分别是B。 A 低效在机房,中、高效位于饲养室 B 低、中效在机房,高效位于饲养室 C 中、高效在机房,低效位于饲养室 D 高效在机房,低、中效位于饲养室 14、根据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实验动物环境设施监测标准,屏障环境空气洁净度指标是C。 A 100级 B 1000级 C 1万级 D 10万级 15、一种可置于开放式实验动物饲育室,配有空气过滤装置和送风设备,空气净化等级达到10000级,适合于清洁级大、小鼠作实验的饲养设备,称之为C。 A 平板式鼠架 B 悬挂式鼠架 C 独立通风换气笼具IVC D 隔离器 16、一种可置于开放式实验动物饲育室,配有空气过滤装置和送风设备,空气净化等级达到100级,器内外完全隔断,适合于无菌级动物繁殖的设备,称之为D。 A 平板式鼠架 B 悬挂式鼠架 C 洁净层流架 D 隔离器

六年科学《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设计

六年级科学《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过程与方法:用不同标准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给动物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并能体验到分类过程中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习科学的分类方法,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根据科学的分类标准给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和动物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比一比:10秒钟的时间看看谁能说出的动物最多。 (动物的种类真多啊,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种类繁多的动物。板书课题:种类繁多的动物) 2.出示学习目标。 3.说一说: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老师展示的动物。 A教师先演示一种:如:“鸽子是空中飞的动物”。

B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分别形容:鸽子、鱼、老虎、蜗牛、蚂蚁。4.想一想:你介绍主要的依据是什么? 刚才你们小组找这种动物的时 候方便吗?怎样做可以方便一点呢?(引入到分类这个环节上来) 二、给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1.教师把全班同学分分类:男生和女生,长头发的同学和短头发的同学,今年已经过完生日的同学和没有过生日的同学。 通过分类,发现:不同的标准就有不同的分类。 2.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给这9种动物进行分类呢?(先小组统一好一个标准,再动手分分看,完成学习卡) 3.抽2个小组展示,并说说分类理由。 4.其他小组补充不同的分类方法,并说说分类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由进行板书:按运动方式:水中游的、空中飞的、地上爬(走)的。按生存方式:家养的、野生的。按身体特征:鸟类、鱼类、哺乳类、昆虫、软体动物。按食性:肉食、植食、杂食。5.教师总结。 提出疑问:看黑板上的分类方法,你们感觉到满意吗?为什么?能不能寻找到更科学合理的分类方法呢? 三、比较动物的骨骼 (科学家也像我们一样在寻找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分类方法,看看他们找到了什么好方法呢?) 1.请大家看看老师给出的几个动物的骨骼,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共同的地方:都有脊柱)

动物营养试题及答案

《动物营养学》 一、名词 1、必需脂肪酸:凡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者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 蛋白质的周转代谢:机体蛋白质是一个动态平衡体系,在合成机体组织新的蛋白质的同时,老组织的蛋白质也在kj不断更新,被更新的组织蛋白降解为氨基酸,而又重新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的过程称为~。 3、美拉德反应:还原性糖与蛋io白质之间发生的缩合反应,产生动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不能降解的氨基-糖复合物,影响氨基酸的吸收利用,降低饲料营养价值。这一反应称为~。 4、瘤胃的氮素循环:瘤胃液中ioi多余的氨会被瘤胃壁吸收,经血液运输到肝脏,并在肝中转变成尿素,生成的尿素一部分可经唾液和血液返回瘤胃,这种氨和尿素的生成和不断循环,称为瘤胃中的氮素循环。 5、饲养标准:根据大量饲opij养实验结果和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规定,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称为~ 二、填空题(20×1`) 1、营养物质的利用先经过o消化才能吸收,不同消化器官消化方式不同,有些器官存在几种消化方式,口腔的消化包括物理消化,化学消化;小肠的消化属化学消化;马结肠的消化属微生物消化。

2、饲料中含有很多抗营养因子影响动物对营养的利用,花生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为抗胰蛋白酶,棉粕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为棉 酚。 3、支链氨基酸在母猪中的营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支链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3种; 4、酮病是指高产奶牛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导致脂肪氧化产生过多酮体过多引起的疾病,酮体包括:丙酮,β-羟丁酸,乙酰乙酸,3种物质。 5、与造血有关的微量lk元素包括铁,铜,钴。 6、饲料添加剂中有很多pp;非营养性添加剂具有促进动物饲料利用,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功能,请列举5类具有促生长作用的无食品安全问题的非营养性添加剂,酶制剂,益生素,寡糖,酸化剂,大蒜素; 三、单项选择题(20×1`) 1、维生素A是动物必不io可少的一种维生素,植物体内不含有维生素A,但含有维生素A的先体物(C)。 A. 胆钙化醇 B.生育酚 C. 胡萝卜素 D.甲萘醌 2、使用禾谷类及其它植物性饲料配制家禽饲料时,(A)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A.蛋氨酸 B.赖氨酸 C.色氨酸 D.苏氨酸

《4 种类繁多的动物》六年级科学教案

《4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对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过程,获得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按照一定特征对动物分类,知道动物的相同之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乐于讨论,从而体验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学生对动物进行分类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学生对动物特征进行归类并抽象成概念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地球上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除了鸟类以外,还有哪些种类的动物?每类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1、观察15页的图片 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请你介绍其中一种动物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繁殖方法。 2、学生观察图片,汇报 3、小组讨论: 根据动物的特点,自己制定标准,给以上动物分类,并做好记录。 4、学生汇报分类结果。 5、讨论:哪种分类更合理?理由是什么? (三)了解科学分类方法: 1、科学家是怎样给动物分类的呢?我们来进行一个活动。 2、活动:摸脊柱 两个同学一组,相互摸一摸后背中间,你发现什么? (有一节一节的骨头) 这叫做脊椎骨,它一节一节的组成脊柱。 3、讲解:科学家根据有无脊柱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四)猜一猜: 两人一组,其中一人任选一张动物卡片,不让对方看到,只能用“Yes”或“No”回答对方提问,对方围绕动物特征提问猜测,用较少的问题在最短时间猜出动物名称。 (五)作业: 思考:科学家的分类还能继续分下去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科学家是怎样给动物分类的? 科学家的分类还能继续分下去吗?我们来看看。 (二)区分更多的动物 1、小组研究: 根据自己的理解,在18页各类动物的分类圈中补充更多的动物 2、小组汇报结果 3、小组讨论: 各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4、将19页各类动物的特征的序号填入上图相应的位置。 5、对照各类动物的特征,检查在分类圈中填写的动物是否正确? (三)阅读科学在线 (四)作业: 收集各种动物的分类资料。

影响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

影响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 摘要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不断发展,其饲养环境问题已越来越被国际所关注。实验动物几乎终身被限制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生活,这种环境就成了实验动物赖以生存的条件。良好的实验动物环境不仅是对动物本身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对动物试验结果的保证。本文详细论述了气候因素(温度、湿度、通风等方面)、理化因素(噪音、粉尘、光照)、居住因素(饲养器具、垫料)、生物因素(饲养密度)及营养因素(饲料、矿物质、维生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关键词实验动物环境;影响因素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是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实验动物生长发育、繁殖交配所赖以生存发展的特定场所和外在条件,称为实验动物的环境。可将其分为外部环境(OutsideEnvironment)(指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设施以外的环境)和内部环境(Inside Environment)(指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设施内部,即动物直接生活的场所)。影响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有:气候因素、理化因素、居住因素、生物因素和营养因素。 1.气候因素影响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 气候理化居住生物营养

影响实验动物的气候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气流、风速、换气次数等,本文主要叙述以下几种: 1.1温度 外环境温度随季节交替而变动,并与设施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关联,即使在一昼夜内温度也有很大变化。温度是影响动物代谢和行为的最主要的环 境因素,温度同时影响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实验动物设施建立精确的温度 控制是必要的,不同动物的环境温度应该保持在不同的范围还应该强调的 是标准给出的温度只适合成年的普通的动物,新生的、幼小的、无毛的、 刚做过手术的、生病的或者受伤的动物一般情况下要求更高的温度水平, 确定温度控制的前提是要依据动物体温的变化、动物特殊的生理状态或者 实验步骤要求。 1.2湿度 外环境空气中含有水汽,因而为湿空气。湿空气中含水汽的多少用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来表示。绝对湿度是指每立方米空气中实际的含水量;相对湿度是把湿空气中的实际水蒸气分压与该温度状态下能够存在的最大水蒸 气压之比,用“%”表示。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实验动物生长发育及 健康状况。一般认为在40%~70%相对湿度范围内,实验动物能很好适应。某些物种,例如大鼠和沙鼠,相关的湿度需要控制在相当窄的范围内来减 少可能出现的健康或福利问题。有一些物种,例如狗,可以忍耐很大的湿 度范围。欧洲啮齿类动物饲养设备内的相对湿度要求保持在45%~ 65%之间。但是沙鼠的相对湿度应该保持在35% ~ 55% 之间,兔子饲养设备内的相对湿度应该不少于45% ,猫可以在一个很宽的相对湿度波动范围内生活而不 会产生不良影响[1]。 1.3通风 通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充足的质量符合的新鲜空气以及将气味、有毒 气体、粉尘和传染源控制在最低水平,同时消除热量和湿气[2]。动物饲养 间里的空气最好是不间断地更新。动物饲养间必须有足够通风,如果周围 空间使用机械通风并过滤进入室内的空气,或者其他类型的对周围空间设 置特殊的独立空气供应( 即,供应空气并非来自室内) 时,不对动物饲养

实验动物饲料与营养

实验动物饲料与营养 充足的营养是动物机体的基本需要和维持健康的先决条件,这在人类方面早以得到充分的认识。然而,在实验动物科学领域营养却是最易被遗忘的一个因素。但实际上与其它各种因素相比,饲料营养则是实验动物生长、繁殖以及遗传和各种生物学特性得以充分表达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实验动物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营养需要是指动物群体每天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分、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物质的平均需要量。营养需要量的确定是对各种实验动物生物学,特别是消化代谢特点进行综合研究的结果,是制定实验动物饲养标准的科学依据。 一、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 (一)实验动物所需营养素的种类 到目前为止已知动物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达50 余种,其中最主要的可划归七大类,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及纤维素等。因此,对于实验动物饲料营养学来说,就是要求严格控制,合理搭配这7类50余种营养物质,使之满足动物的各种生理需要。 (二)确定实验动物营养需要的指标 在确定实验动物营养需要时,要选择一些指标作为进行实验测定的依据,应用不同的实验方法,选择不同的测定指标,测定所得需要量数值亦不相同。过去通常以实验动物生长发育(体重、器官、组织等)与繁殖性能等作为测定指标;近来则逐渐改用实验动物血液生化、免疫功能等指标作为判定实验动物营养需要的指征,因此,所得相对数值亦有所增加。这是因为,机体维持最佳生理状态时的营养需要量较维持生长、发育等基本功能活动高的缘故。以维生素A为例:实验动物维持最佳免疫状态需要量>最佳体内贮存需要量>有效体内贮存需要量>正常生长需要需要量>维持生长需要量。 (三)影响实验动物营养需要的因素 影响实验动物营养需要的因素较多,实验动物不仅因品种、品系的不同而其营养需要量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实验动物性别、年龄、生理阶段与生产状况等也与其营养需要量的变化密切相关。在实验动物饲育生产方面常根据动物的品种、年龄及生理状态将其营养需要分为生长、繁殖和维持三种,并据以考虑饲料营养配比: 1.实验动物生长的营养需要:实验动物生长营养需要,要求饲料营养能够满足动物生长与体内同化过程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动物生长是指通过机体的同化作用进行物质积累、细胞数量增多、组织器官体积增大,从而使动物的整体及其重量增加的过程。从生物化学角度看,生长是机体内物质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的结果。从解剖学角度看,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组织和器官的生长强度和占总体生长的比重不同。在生长早期,骨组织及头、腿生长较快;生长中期,体长和肌肉生长幅度较大;生长后期,则以身体的增长和脂肪的贮积为主。因此,即使是同一动物,其不同生长阶段对饲料营养成分配比及营养需要亦有所不同。 2.实验动物繁殖的营养需要:实验动物的繁殖过程包括雌雄动物的性成熟、性欲、性功能的维持、精子卵子的生成、受精、妊娠及哺乳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受饲料营养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生物多样性”第四课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生物多样性单元”第四课《种类繁多的动物》(P77、P78页) 【教材分析】:三年级时学生们已经研究过周围的动物,再加上日常生活的积累,已经有了许多关于动物的知识。又通过本单元第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第2课《校园生物分布图》的学习,学生更加了解了他们所熟悉的校园中生活着的各种各样的动物。那自然界会有多少种动物?这个问题必然会引发学生了解动物种类的极大兴趣。如果让学生说,每个学生能说出的动物名称都将数不胜数。但是动物怎样科学地分类,学生们并不清楚。基于这样的原因,本节课以学生常见的动物为研究基础,让学生通过分类的活动感受动物的种类繁多,从而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提升学生的分类能力。 科学家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其中骨骼中有没有脊柱是分类的依据。根据六年级学生的经验和思维特点,他们理解鸽子、狗、鲤鱼等动物是脊椎动物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也必将为本节课继续研究鸟类、哺乳动物、鱼类、昆虫类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今后学习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更多类别的动物打下一个很好的铺垫。 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类身体特征比较明显,这些类别中的动物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因此在这节课中通过对比观察,继续培养学生根据生物的身体特征给生物分类的能力,进一步体会分类是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感受大自然因动物的多样而美丽。 【学情分析】:与选择“多种多样的植物”为教学内容有着相同的原因,这一节课以学生经验中已有的动物种类为研究基础,让学生在给动物的分类中,感受动物的多种多样,进一步建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科学家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其中骨骼中有没有脊柱是分类的依据。六年级的小学生有过多次研究动物的经历,他们已经认识到地球上的动物是多种多样的,完全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水平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科学概念) A、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B、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够按照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类这个标准将常见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能分别举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的实例。 2、能举例说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概念。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分别总结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的主要特征。 2、能根据动物的特征对所见到的动物进行辨别。 情感、态度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分类方式。能体会到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观察、分类、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探究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和方法。 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学情和年龄特点,我的教学猜想是:首先播放动物世界的短片,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教材内容大致相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然后顺势引导学生进行猜一猜活动,即将活动二提到活动一的前面,因为学生看到丰富多彩的动物后思维活跃,可能更希望与同学进行交流,而不是马上能静下心来进行动物分类的练习;在师生、生生交流一段时

间后,学生的表达欲望稍稍平息,会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此时再进行第一个活动“自定标准给动物分类”的探究活动;进而继续进行活动三的深入探究,使他们的学习热情得以长久保持,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合作探究是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本课以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研讨交流为主要形式进行,力求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中轻松掌握动物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鸽子、狗、鲤鱼的骨骼标本图片(小组);动物分类自我评价表 教学设计流程 一、激趣导入,互动交流 1、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千姿百态的事物将自然界装点得多姿多彩,绿树红花为我们带来美的享受,纷繁复杂的动物更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勃勃生机。 那么,在生活中,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呢?(多指几名学生回答) 师: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地球上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除了鸟类以外,还有哪些种类的动物?每类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4课种类繁多的动物。(板书课题) (此环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进而引发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2、欣赏动物图片(配乐)。(师:相信同学们都看到过动物世界的节目,也会被其中的情景常常吸引,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动物图片资料,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 3、猜一猜游戏

种类繁多的动物导学案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种类繁多的动物》导学案 年级----------组名----------姓名 --------- 【学习目标】 1.能分别指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的实例。 2. 能举例说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概念。 【学习重难点】 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的主要特征。 【学习过程】 一、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观察教材15页的图片,根据动物的特点,自己制定标准,给以上动物分类。(自己先独立思考尝试分类,然后师友讨论交流。讨论时明确分类标准,并做好记录。) 汇报分类结果。(学友汇报,学师补充。声音洪亮,落落大方,我能行。) 二、了解科学分类方法: 1、科学家是怎样给动物分类的呢?我们来进行一个活动:摸脊柱。 师友一组,相互摸一摸后背中间,你发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叫做脊椎骨,它一节一节的组成脊柱。 2、-----------------叫脊椎动物 ----------------叫无脊椎动物。 三、区分更多的动物。 1、把15页图片中的动物填到18页的动物分类圈里。 2、把19页A、B、C、D、E、F六个卡片放入18页的动物分类圈里。(先独立完成,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汇报展示组内结果其它小组评价、补充、质疑。)四、比一比,赛一赛。 给动物分类,用线连一连。(相信自己、你最棒!) 羊哺乳动物兔 鸡爬行动物猪 鲸鸟类鹅 老鹰两栖动物海豹 海豚鱼大雁 蜂鸟昆虫七星瓢虫 巴西龟蟾蜍 五、学习反思 你有收获吗?快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种类繁多的动物练习

种类繁多的动物练习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1、判断题 (1)蜜蜂胸部具有三对足,所以它属于昆虫类() (2)蜘蛛属于昆虫() (3)金鱼、蝗虫和鸟都属于脊椎动物() (4)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5)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6)蛇、甲鱼、鳄鱼不是同一类动物() (7)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8)昆虫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约占80%() (9)鸭子既能在水里游,又能在地上走,所以它和青蛙是一类() (10)鲸终年生活在水中,所以它是鱼类() (11)鸡、鸭、鸽子都属于鸟类动物() (12)水蛇是由头、身体、尾巴、四肢组成的() (13)水里的动物呼吸的是溶解在水里的空气() 2、以下不属于昆虫的特点的是() A、用腮呼吸 B、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C、两对翅三对足 3、下列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A、蜘蛛 B、虾 C、蜻蜓 4、下列动物中不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A、金枪鱼 B、山羊 C、鲸 5、下列动物中都有脊椎的一组是() A、家蚕和家鸽 B、蛇和兔子 C、青蛙和对虾 6、科学家根据动物骨骼的特征将动物分为两大类,这两类是() A、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 B、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C、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 7、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是() A、鱼类 B、昆虫 C、哺乳类 8、下列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是() A、白鳍豚 B、泥鳅 C、鲸鱼

9、如果有人把蝗虫、蚯蚓和蝴蝶分为一类,把袋鼠、啄木鸟和狗分为一类,你认为它的分类依据是() A、陆生和水生 B、有腿和无腿 C、有脊椎和无脊椎 10、动物的()和()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A、身体构造、繁殖方式 B、繁殖方式、生命活动 C、身体构造、生命活动 11、下列不属于大熊猫主要特征的是() A、用肺呼吸 B、胎生哺乳 C、冷血动物 12、分类 (1)熊、水牛、螳螂、金鱼、蜈蚣、麻雀、甲虫、老虎、苍蝇、蚯蚓、蝗虫、乌龟、蝴蝶、青蛙、蚕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2)蝙蝠、猫头鹰、金丝雀、长臂猿、蝴蝶、鲫鱼、天鹅、蝗虫、海豚、鸵鸟、金鱼、大雁、羊、花鲢、蝉、狗、兔子、蟑螂、蜜蜂、鸡 鱼类: 哺乳类: 昆虫类: 鸟类:

影响实验动物质量的主要环境因素及实验动物环境控制的重要性

影响实验动物质量的主要环境因素及实验 动物环境控制的重要性 一、影响实验动物质量的主要环境因素有: 1、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气流与风速等。 2、空气因素,包括空气污染、气溶胶、有害气体、空气净化与调节等。 3、声光因素,包括声波、噪音、光照度、光照周期、紫外线等。 4、生物因素,包括微生物、寄生虫等。 5、居住因素,包括居住大环境、居住小环境。 6、饮食因素,包括饲料及饮水。 7、社会因素,包括动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及人与动物的社会关系。 二、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质量的影响 1、气候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1.1、温度的影响 1.1.1 影响生长发育 1.1.2 影响繁育 在低温环境下性周期出现较迟,产仔数减少,死胎率增加,泌乳量及离乳率均减少;高温下雄性小鼠出现睾丸和附睾萎缩,精子形成能力下降,怀孕大鼠死亡率明显增加 1.1.3 影响健康---对幼崽的影响明显 直接发病。高温,动物易患热痉挛和热射病。低温,动物易感冒等。 间接发病。影响病原体的存活和繁殖(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各种病原体和媒介

的生存和繁殖。例如,猪的肺炎支原体室温中存活不超过36h,低温可存活数天至数年,高温使口蹄疫病毒很快失去活性) 1.1.4 影响行为和形态 低温下繁殖的小鼠尾长明显缩短。大鼠在10 ℃繁殖时,其尾长较在30 ℃下繁殖的约短2cm 1.1.5 对实验研究的影响 通过影响实验动物脏器系数而影响实验结果--负相关;通过影响实验动物的生理学指标而影响实验结果--山内忠平,Wister大鼠血液指标,血红细胞、白细胞数、红细胞容量值在低温或者高温下均有增加;对药理毒性实验的影响(环境温度不同,常使同种动物实验出现不同的结果。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化学物质的毒性反应时,环境温度不同,动物对毒性反应的LD50不同,其急性毒性反应曲线也不一样);对动物体温测定实验的影响。--快速直接。热源检测温度范围0.6 ℃;对外科手术实验的影响。--体温下降导致休克死亡,高温或者低温都不利于创口的愈合。 1.2 湿度的影响 高湿时,动物体的蒸发受到抑制,容易引起代谢紊乱,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发病率增加;高湿的情况下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生长繁殖;低湿时大鼠易发生环尾病,湿度达20%时,大鼠几乎均患此病,湿度在40%时,有25.3%发生,不同品系发病率不同;低湿时哺乳母鼠易发生吃仔现象,仔鼠发育不良,体重增长停滞。 1.3 气流和风速的影响 气流过大,即使环境温度和湿度适宜,但动物体表的对流散热和皮肤汗腺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