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学案稿)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学案稿)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学案稿)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学案稿)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学案稿)

教材简析本课为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的第一课,题目为《历史的足迹》。本部分由三个层次内容组成,即:1、五千年文明;2、百年沧桑;3、百年抗争。主要讲述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也是

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为讲解此部分内容,编者主要运用了插图、事例、名人名言、探究、活动等形式,使抽象的道理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了解祖国文明和历史以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国的百年沧桑巨变,感悟中华民族之魂——团结爱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情感。

能力:训练和培养学生正确看待祖国的历史、文明和沧桑的能力。

知识:中华民族的创造史、生长史和探索史。

课前预习阅读第一课,即课本第2--8 页,找出你认为本部分应该掌握的内容。

自学(15分钟)

自学内容:课本第2--8 页

自学目标:按照“自学指导要求”

自学要求:自己按照自学指导要求,阅读课本内容,解决自学指导中问题

自学时间:15 分钟。

自学指导1、阅读课本第二页前言部分,即第1、2 行,找出问题: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

部怎样的历史?

答:

提示:背过)2、阅读第一框题“1、五千年文明”,即第2--4 页,试着解决以下问题

1)欣赏插图1-1“灿烂的中华文明”,解决问题:你所了解或熟悉的中华文明具体有哪些?答:

提示:只作了解)

2)快速浏览第3 页方框内容,了解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数学、军事等都曾走在世界前列。(提示:只作了解)

3)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创造的“世界之最”?(A 不要过多在此纠缠,不能举例等一会儿和同学解决。)

4)阅读第3 页最后一段,试着解答下面问题

为什么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AB生可用原话回答,CD生归纳整理以备交流发言)

5)为什么说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AB 生准备此题,以备交流回答)

6)中华民族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答案,下一环节与

同学探究交流。)

1)精读第5 页第一段,归纳总结问题:为什么中华民族会历经百年沧桑?(或中国由强变弱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熟记)

;C

;B

2)浏览课本第5 页第二段及方框内容,试着解决问题中国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阅读思考归纳,下一环节与同学交流)

3)浏览第6页方框内容及第6页图1--4“圆明园遗址”,归纳总结以下问题此图片及事例资料说明了什么道理?(提示:答案在第 6 页中查找归纳)4、阅读第三框题“3、百年抗争”,即7--8 页,试着解决以下问题

1)瞻仰第7 页插图1--5“英勇抗争的中华儿女”,阅读第8页方框内容感受中华

民族与外国侵略者的抗争事迹。

2)阅读第7--8 页文字,试着解决问题中华民族为什么会起来抗争?(先自己总结,下一环节与同桌及小组交流)

3)阅读第8 页文字,试着解决问题中华儿女是怎样起来抗争的?合作探究

形式:先同桌交流,不能解决小组讨论,最后大组推选代表明确)

一、第一框题:五千年文明

1)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创造的“世界之最”?(开拓视野,只作了解)(可由AB 生将资料读给大家)补充资料:中国古代世界之最中国古代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世界之最

、最早种植水稻和粟

2、最早发明养蚕和丝织-

3、最早记载日食和月食

4、最早发明铸铁柔化技术

5、最早记录哈雷彗星

6、最先进的应用数学约成书于东汉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分九章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7、最早发明麻醉剂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从植物中提取制作的麻沸散,适用于外科手术,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

8、最早发明造纸术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公元105 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造出价廉易于书写的纸。且原料易得,人称“蔡侯纸”。

9、最早精确计算圆周率

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微,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南朝祖冲之精确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01415927之间,这比外国要早近一千年。

10、最长最早的运河隋炀帝于605年至610年,开凿的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的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

11 、最大的海船隋唐时期,中国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海船,通过波斯湾时,必须换小船,因此有“海上霸王”之称。

12、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人早四个多世纪。

13、最早发明火药及应用于军事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制成的火药的配方。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南宋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原始步枪,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14、最早测量子午线长度和最早发现恒星移动唐朝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比外国约早了九十年。僧一行还创造了一架黄道游仪,用来观测日、月、五星的位置和运动情况。一行通过观察,发现了恒星位置移动的现象。这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1718 年提出恒星自行的观点早了将近一千年。

15、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16、最古老的古拱桥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17、最大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有一千多个洞窟,里面塑造了神态各异的佛像,绘制了金壁辉煌的壁画。其中,隋唐时期的洞窟占十分之六七。

18、最早发明指南针和应用于航海战国时期,人们利用磁石指南比的特性,制成指南工具—司南。司南经过不断改造,到宋代制成指南针,并最早应用于航海。

19、最早的远洋航行明朝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先后七次航海,访问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他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20、最早记述石灰岩溶蚀地貌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书中对石灰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两个世纪。

北宋创印“交子”,这是我国使用纸币的开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为什么说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AB 生回答)

答:

中华民族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表现在哪些方面?(CD生归纳)

答:

我们为什么应该为祖国而自豪?(AB 生回答)

答:

二、第二框题:百年沧桑

中国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提示:阅读第 5 页第二段归

纳)

中华民族历经百年沧桑的表现有哪些?(提示:第5 页第二段及第6 页文

字)

共同完成第6 页“活动”

观看反映中国百年沧桑的历史影片或参观有关几年场所,收集有关资料,讨论中国由强变弱的原因。

三、第三框题:百年抗争1、中华民族为什么会起来抗争?(提示:阅读第7-8页文字,CD生归纳总结)答:(1)

2)

2、共同完成第8 页“探究”活动查找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的历史。(只做了解,AB生阅读资料)补充资料:正面战场的抗战1937年7月底,日军攻陷北平、天津。其后,日军一面进攻上海,企图控制中国政治经济中心长江下游地区;一面由平、津南下,实行南北夹击.威逼中国政府投降,实现其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为抵抗日军的侵犯,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

淞沪会战打乱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作战计划。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武汉保卫战是抗战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武汉失陷后,日军迫于战线过长,人力、物力、财力不足,加上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威胁,基本上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大规模的进攻。

敌后战场的抗战根据协议,陕甘宁苏维埃政府改称陕甘宁边区政府,在陕北的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红军改编以后,开赴华北、华中敌后,在国民党丢失的广大土地上,发动和武装群众,进行游击战争,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

1940 年下半年,为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打击日军的“囚笼政策”,彭德怀领导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百团大战。1941 年至1942 年,日本集中侵华的大部分兵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频繁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根据地面临困难局面。

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大生产运动、减租减息政策和整风运动等措施,根据地军民渡过了困难时期。

精讲点拨(重点)

1)中华民族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中华民族历经百年沧桑的表现有哪些?

3)中华民族为什么会起来抗争?达标测试

1)选择题(见《学习与检测》)

2)简答题(见“精讲点拨”)

3)材料分析题学后反思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 我们班四岁了教案 (2课时)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与班级共成长》 1《我们班四岁了》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以四件礼物为载体,回顾班级诞生、中队建立、取得成绩等节点,分享自己的成长纪念品,初步感受自己与班级共同成长的喜悦感和荣誉感。 2.举办分享会,交流春秋游、运动会、综合实践周等活动,分享班级生活中的难忘故事,发现班级优点,初步产生集体归属感,增强热爱班级的情感。 教材分析 《我们班四岁了》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班级共成长》的第一课。本课主要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我们班的成长足迹”,主要回顾班级的成长历程,回忆班级中发生的有趣或难忘的事。第二部分“我们班很棒”,主要寻找班级的优点和问题,并想想金点子让班级更棒。第三部分“班徽设计大赛”,主要学习如何结合班级实际,设计一个主题明确、简洁美观的班徽。 第一课时主要梳理成长历程,分享难忘回忆,并从中找到班级优点。教材选取了“班级诞生”和“建立中队”两个小学阶段较为关键的节点,带领学生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回忆, 逐步唤醒他们对班级成长历程的记忆,这是教材的“明线”。教材还关注了学生个体的独特成长感受,以分享难忘故事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回忆三年中开心、有趣、难过等事情, 再次感受到在班级中成长的快乐和温暖。在学生重温难忘故事的过程中,巧妙地将班级的优点融入其中,作为一条“暗线”呈现,激发学生为班级自豪的情感。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一个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既渴望独立,又希望有集体的归属感。虽然他们在班级中生活、学习了三年,但对自己与班级之间的联系没有深刻的认识,对班级在自己的成长路上所起的作用比较模糊。班级已经 成立三年,凝聚力有些涣散,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在减弱,亟需通过回望班级的成长足迹, 唤醒美好的回忆,发现班级的优点,激发对班级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音乐《足迹》教案音乐

即墨市段泊岚镇小学学科备课记录表 调节与反思: 聆听《红星歌》 1. 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 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2. 欣赏全歌。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 时期的斗争。 3. 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 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姓名 年级 5 学科 音乐 时间 教学 课题 足迹 教材 分析 教材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 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教学 目标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 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 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 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 育相结合。 3.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重点 难点 1、 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2、 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学情 分析 学生对历史知识不很了解。 第一课

4.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 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表演《雨花石》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由于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有十六分符、 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不宜让学 生识谱视唱,主要通过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 生看谱唱曲。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第 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的 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 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 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 左上角;作用:装饰性)。 4.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 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 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祁黄羊》教学设计三_教案教学设计

《祁黄羊》教学设计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重点读准“祁黄羊中军尉晋悼公解狐压根儿落下了毛病”;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以课文中心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支点,通过分段,理清课文脉络; 4、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这一单元里,沿着历史的足迹,我们认识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刘备,我们认识了大智若愚、拒收礼物的公仪休。他们犹如夜空的星辰、始终照耀着我们,感动着我们。今天,我们学习又一篇感动人心的课文——(板书并要求学生书空)祁黄羊。 师: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读过。能读准这些词吗? 出示:祁黄羊中军尉征伐落下毛病 晋悼公准许辞职合适接替推荐举荐郑重慎重 教师引导逐组朗读——1、纠正不准的读音;2、点拔:“推荐”与“举荐”是一对近义词,“郑重”与“慎重”不一样。(慎重,小心谨慎地思量,深思熟虑,侧重于内。而郑重是严肃认真,多指表情凝重,侧重于外)。

二、初读(课堂上的初读,而不是也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初读”) 师:这些“拦路虎”都读准了,再来读课文也就容易了。下面请同学认真地读一篇课文,读了完课文,把书放下,要养成一个“掩卷沉思”习惯,思考这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并把它画出来。然后再思考,根据这句话,课文可以分成哪几段。在书上作个记号(双斜线),明白吗?开始读—— 教师巡视,点拔,提示学生分段没有统一的答案…… 三、读书、交流 师:课文主要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们是怎么分段的? a1-2;3-11;12 b1-2;3-7;8-12。 c1;2;3-7;8-12(学生说出段意即可) 师:这则故事不像《三顾茅庐》那样具有扣人心弦的情节,它就是由简单的人物对话构成的,但听同学们的分段,我忽然发现它也有一个清晰的过程。有起因,有发展,有波折而且还一波二折呢? 师:谁来读‘事情的起因’ 师:谁接着读‘波折中的第一波’。(鼓励学生多读一句——读到不久就去世了) 师:可是一波未平,又起一波,谁着读。 (注意随机指导学生读好书——注意人物的语气等!) 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练习并指名复述

《成长足迹》教案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成长足迹 1.难忘的启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积累词语,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有感情地朗读,学习本文选材典型,主题深刻的写作特点。 3.学习本文倒叙的叙事方法,采用总分总结构,前后照应。 4.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倒叙的方法和选取典型材料。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理解“启蒙”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思考:这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同学交流 3.指名汇报 课文记叙三件事:〈1〉老师组织学生举行抗日讲演比赛。 〈2〉作文写字课受到老师申斥。 〈3〉翻译官上的日语课特别宽容。 4.全文共分成三段。 三、再读课文,划出生字词,不理解的查工具书 1.生字lún féng rěn nüèjǔ 沦陷冯老师残忍虐杀规矩 jièchìkuìmǒu xiágǎng 惩戒申斥羞愧某些遐想岗位 2.理解:沦陷:(领土)被敌人占领。 虐杀:虐待人而致死 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 申斥:斥责

遐想:悠远地思考或想象。 3.分段读文,体会文中流露出的对老师的感情。 四、作业:⑴熟练朗读课文 ⑵思考书后问题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第一段:1.齐读 2.圈出课文表达“我”对老师感情的词语。 (板书:感激、思念) 3.倒叙开头 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内容。 1.作者共回忆了几件事?试用小标题概括 板书: 讲演比赛(3-5) 受到申斥(6-7) 翻译官宽容(8) 2.指三人分读(3-8) 〈1〉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每件事中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2〉谈谈自己的理解 ①“那时我还小”——————“从心里感到敬佩” ②“我感到羞愧”——————“编造出来的” ③“我心里还是服气的”———“很不用心” ④“从这种宽严之问”————“某些道理”。 重点理解句中:A“宽严”之问指什么? (从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和学习日语两个角度谈) B小学声会领悟到哪些道理? (热爱祖国,仇恨敌人) 〈3〉学生质疑 3.指名读第三段,谈谈讲了什么? (学堂的名字,位置,环境)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精品教案】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精品教案】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 说明: 因为领导工作忙,忘记通知我们参加新教材培训。因为领导工作忙,学生的书没有到齐,我手里只有一本教材。好在现在能上网找些资料,否则真不知道还敢不敢进教室。原本1课时的内容,我用了3课时,尽量讲慢点,讲细点,避免重点的东西没有讲。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开始上新课,请大家把书翻到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板书) 你们知道“中华”是什么意思吗, 生:1.中华就是中国。2.中华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请大家把这段文字记在书上。在以后的课堂里,我们要记些东西,可以记在专门的课堂笔记本上,也可以记在书上。我主张大家还是记在自己的书上,免得几天以后,你的笔记本不知跑到那去了。书也会跑掉,不过这个可能性要小一点,希望你们能保存好你们的书,这里有你的,也有我的心血。最重要的将来初三复习时,你就不用到处求人找书了。 中华者,中国也,亲被正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华。――《唐律名例疏义释义》 中国云者,以中外别地域之远近也;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章太炎文录初编?别录卷一?中华民国解》) (没有别的东西可代替,只能板书了,胳膊都举疼了,不由得写的快了点,引来学生一片抗议。看着学生抄黑板上的字,检查了一下学生的情况,每班竟然有六、七个同学还没有领到书,和我一样穷。领导们真太忙了。)

师:同学们能看懂这段文字吗, 生:看不懂。 (也有说部分看不懂,有位同学竟然来了句:“不知所云”。高材生。) 师:历史知识涉及的范围很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医药卫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特别是语言和哲学两项内容与历史的关联很大,同学们语言这一关一定要过,不能看完一段资料后“不知所云”。 “中华”在历史上曾专指汉族,意思是“教化”,说文化高,经济发达。在古代,“华”同“花”、“化”,(板书)“化”就是“教化”之意。在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认为自己的文化高,是世界的中心。周围其他族的人文化低,是“夷”。“亲被正教”接受先进文化的人,自然就是中华,很自信,也很骄傲。当然,还有一层意思,即使你生活在中原地区,奇装异服,不知道孝敬长辈,友爱兄妹,不学无术,没有礼貌,也不能称为“中华”。 但是,大家要注意了。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华”逐渐发展为多民族含义。因此,中华民族包括定居于中国领土内的所有中国民族,即包括当代的和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现在已经消失的民族。 现在,我们看导言,这部分概述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这里面我们要记住那些内容呢,大家跟着我看书。找到: 至少距今170万年,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已经有了早期人类的足迹。 约9000多年前,我国远古先民学会了耕种田地,栽培粟和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化的国家之一。 大家用笔把这些内容标出来。同学们都听过“四大文明古国”吗,你知道是那些吗, 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板书) 现在大家把书翻到第3页,我们来学习

《我的成长足迹》教学设计

《我的成长足迹》教学设计 任桥小学丁耀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我的成长足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第一课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是围绕学生毕业前的生活展开的要让学生通过回顾小学六年的成长历程,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心,为将来升入中学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要让同学们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感受从外表的变化到自己取得的进步,以及积累的成长经验,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为第二课组织学生写临别感言,以恰当的方式对帮助自己成长的同学和老师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作好铺垫。可见,本课在本单元乃至整册课本的教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2、教材处理 在本课教材的处理上,我把它与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我的成长册”进行了有机整合,充分挖掘学生在兴趣、爱好、成长进步等方面的优势,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3、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集体、热爱母校、热爱老师,有感恩之情。提升小主人的责任感;形成热爱同学、关注他人的生活态度。 能力: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分类、归纳的能力;用个性化的方式介

绍自己;为母校发展提出建议。 知识:概括自己和同学的特点,认识到自己的变化与进步。 4、教学重点 从自己成长的足迹中去再现那些记忆深刻的事,认识自己的变化与进步。 5、教学难点 积累成长经验,感受成长快乐,感悟童年生活的珍贵。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整理归纳能力,他们为自己即将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而高兴,留恋生活了六年的校园。校园生活给他们留下过美好的回忆。但他们还不能主动从中总结出自己的进步与变化,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能还不善于表达。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许多学生可能没有或者未保留能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照片、奖状、证书、作业本、成绩册、评语等,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他们中鲜活的事例,激发学生的美好回忆。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从自己成长的足迹中去再现那些记忆深刻的事,认识自己的变化与进步。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积累成长经验,感受成长快乐,感悟童年生活的珍贵。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给予学生更大更广的空间去发现、去了解、去回忆自己的点滴进步。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课前指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学习着手,多角度、多个侧面去回顾小学六年的

2015新六年级美术下册《三百六十行》教学设计_苏少版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绘画能力。 2、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注重把握画面的整体性、情节性。 2、突破手法的局限,运用多种手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分析 1、范画出示,师生共赏 2、小组讨论:画面画了哪些内容? 3、学生个别阐述,揭示新课内容。 二、启发学生想像 1、教师启发谈话。 三百六十行,行行不可少,既有各自的辛劳,也有各自的骄傲。不同的职业,有不同情趣,也有不同的特征和面貌。你知道哪些职业?描述一下你比较熟悉的职业,他们有哪些特征 2、学生想,小组讨论。 3、学生个别阐述。 4、提出要求:你能不能也像这些小朋友一样画一幅你喜欢的职业呢? 5、欣赏其他小朋友的画,总结画法。 (1)、构图要力求突破常规,做到完整、饱满。 (2)、运用自已熟悉的各种工具表现画面。比如:铅笔、蜡笔、水彩,或综合材料。 三、教师指导水粉、水彩等的综合绘画。 四、学生根据想像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播放轻快的音乐。 五、作业的欣赏 六、布置下节课工具

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雕刻艺术的情感,以及创造力 2、学习泥工雕刻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泥工雕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说一说你知道的雕刻。 2、欣赏范作。 师:用黏土做出各行各业的职业特征,只有抓住服饰和道具,动作和神情,才能让人一眼认清。 3、欣赏并讨论例图中的各类泥雕作品,研究它们的表现形式,创作特色和不同风格。 师:做泥工时不但要注意捏好人物的五官和手脚,而且要注意道具、环境和人物的关系。如果是组合人像,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大小、前后相互呼应。 4、学习制作泥雕 用黏土做出你觉得有趣的,某个行业的人,作出他们工作时的情形。 三、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评价。 3、能干的脚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把握事物特征的能力,学会观察各种动物的脚。 2、拓展学生知识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有关的脚的知识。巩固各类绘画知识与技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才能。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教案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板书) 你们知道“中华”是什么意思吗? 生:1.中华就是中国。2.中华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请大家把这段文字记在书上。在以后的课堂里,我们要记些东西,可以记在专门的课堂笔记本上,也可以记在书上。我主张大家还是记在自己的书上,免得几天以后,你的笔记本不知跑到那去了。书也会跑掉,不过这个可能性要小一点,希望你们能保存好你们的书,这里有你的,也有我的心血。最重要的将来初三复习时,你就不用到处求人找书了。 中华者,中国也,亲被正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华。――《唐律名例疏义释义》 中国云者,以中外别地域之远近也;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章太炎文录初编?别录卷一?中华民国解》 师:同学们能看懂这段文字吗? 生:看不懂。 师:历史知识涉及的范围很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医药卫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特别是语言和哲学两项内容与历史的关联很大,同学们语言这一关一定要过,不能看完一段资料后“不知所云”。 “中华”在历史上曾专指汉族,意思是“教化”,说文化高,经济发达。在古代,“华”同“花”、“化”,(板书)“化”就是“教化”之意。在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认为自己的文化高,是世界的中心。周围其他族的人文化低,是“夷”。“亲被正教”接受先进文化的人,自然就是中华,很自信,也很骄傲。当然,还有一层意思,即使你生活在中原地区,奇装异服,不知道孝敬长辈,友爱兄妹,不学无术,没有礼貌,也不能称为“中华”。 但是,大家要注意了。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华”逐渐发展为多民族含义。因此,中华民族包括定居于中国领土内的所有中国民族,即包括当代的和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现在已经消失的民族。 现在,我们看导言,这部分概述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这里面我们要记住那些内容呢?大家跟着我看书。找到: 至少距今170万年,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已经有了早期人类的足迹。 约9000多年前,我国远古先民学会了耕种田地,栽培粟和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化的国家之一。 大家用笔把这些内容标出来。同学们都听过“四大文明古国”吗?你知道是那些吗? 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板书) 第1课中国远古从类(板书) 一、人类的起源(板书) 师:同学们知道人类是从那里来的吗? 生:从猿变来的。 师:很好。谁知道在古代,人们认为人类从那里来的? 生:女娲娘娘造的。

初中八年级历史: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Lesson 13 The return of Hong Kong and Macau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知道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和意义;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 2、过程与方法 搜集香港、澳门的历史、地理、回归历程、回归后的繁荣发展等资料,学会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通过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编演历史剧、观看香港、澳门回归录像等资料,感受香港、澳门艰难的回归历程,加深对港、澳回归意义的理解以及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的感性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说明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

加强。 教学重点:香港、澳门回归及其历史意义——通过研究小组的多项活动展示,加深对港、澳回归的了解和掌握;通过抒发港澳被侵占和回归的不同感受,加深对回归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影响——通过阅读课文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讨论,理解含义及影响。 [导入新课] 播放《东方之珠》歌曲, (师):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歌中的“明珠”指的是哪里?(生:——香港) (师)香港、澳门是祖国两颗璀璨的明珠。但百年前的中国,由于落后,不断遭到外国侵略者的欺凌,使得香港、澳门这两颗璀璨的明珠就这样被列强从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夺走了。而今这两颗明珠历经艰辛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下面,就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共同回顾一下香港、澳门是如何回归到祖国母亲怀抱的。 活动一:港澳一游 (师):首先我们有请xx同学,带大家一起到香港、澳门去游览一番。 学生展示《港澳一游》课件,先向大家简单介绍香港、澳门情况,然后主持港澳地理知识抢答。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好习惯伴我成长》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好习惯伴我成长》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好习惯伴我成长》教学设计授课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自主开发一、课程目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要立足于学生,来源于学生学习和生活,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提升。 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主体性,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并初步养成从事研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和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分析: 好习惯伴我成长这一主题活动,安排了问题与思考学习与探究实践与体验总结与交流 4 个教学环节。 目的是通过这些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习惯、认识自我,养成好习惯。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积极地体验,激发自我认识的主动性,并初步养成好习惯陪伴自己成长。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参与意识,而且具有一定的自我觉察能力,对研究问题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对习惯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对如何改掉坏习惯还没有深入思考过,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习惯的认识,知道习惯对成长的重要性,发 1 / 24

展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到良好的习惯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并通过自我觉察和向他人学习,改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什么是习惯,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好习惯和坏习惯,并下定决心改正自己的坏习惯,不断完善自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养成关注日常生活中一些小细节的意识,及时发现自身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增强见贤思齐的行动自觉性。 四、本课教学重难点: 重点: 改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 难点: 发现自己坏习惯,并下定决心改正自己的坏习惯。 五、教学策略设计教法建议: 1. 情境教学法: 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情境和自我感悟的情境,围绕情景展开探究学习。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生活引进课堂,

初中语文公开课预习教案月亮上的足迹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初中语文公开课预习教案《月亮上的足迹》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月亮上的足迹》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活动。 3、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4、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 三、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导入月亮的世界。 2、准备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词。 由学生诵读幻灯上关于月亮的诗歌。旨在营造良好气氛,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 月亮,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静谧的月光,时圆时方富有变化的月

形,激起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请说一句有月亮的诗,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美好,现在我们就与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四、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1、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⑴快速默读课文,获取重要信息,回答月亮课件上的问题。%1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 %1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1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1火箭名称和飞船分别叫什么? %1采用什么顺序记叙了什么过程? ⑵用上面的信息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思考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 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 ——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2、展示学生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说话能力。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案

一、单元综述: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趋激化,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开始了顽强的抗争……中国历史从此开始步入了近代。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1949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本段历史历经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四个阶段。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新旧革命分期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在近代西方列强曾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同时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先后出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等光辉事迹;中国近代史还是中国各界仁人志士的探索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如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兴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兴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但都因其阶级的局限性以失败而告终;无产阶级从领导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的历史。而这一单元重点讲述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因此本单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本单元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理顺各事件之间的关系;能够结合地图,讲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

《我的成长足迹》教学设计

《我的成长足迹》教学设计 安岳县通贤镇中心小学:陈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对小学六年生活的回顾,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认识到自己在六年中所取得的成绩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获得的。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回顾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总结失败的教训,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借鉴。 情感目标:交流小学六年来那些印象深刻的往事,唤起对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追忆和珍视;增强学生为顺利跨入中学大门树立应有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多角度回顾自己成长历程中的点点滴滴,由此感悟自己的变化和进步,感受成长的快乐。 教学手段: 课前资料收集,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成长历程中记忆深刻的点滴。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导法,课堂自主合作交流,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1.童年是一首迷人的小诗,童年像一条清澈的小河,童年似一缕清晨的阳光,童年生活总是令人难以忘怀。转眼间,我们已经度过了六年的小学时光,这六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极其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寻我们的成长足迹吧。 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大家收集成长中的照片,奖状,证书等资料,请同学们拿出来放在课桌上,老师检查检查。

2.猜一猜。 我这里有几张照片,都是咱班上同学的,你能猜猜是谁吗?(课件出示)现在请照片上的主人隆重登场,请同学们对比着看一看,看看他们有哪些变化。 二、回忆交流,分享童年。 1.课件播放歌曲《红蜻蜓》。 同学们,在我们即将告别母校、告别老师、告别我们美丽的童年时,一定有很多美好的记忆想细细品味,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首当年小虎队演唱的《红蜻蜓》,请大家一边欣赏一边回顾自己六年小学生活的点点滴滴。 2.小组讨论,分享珍贵的回忆。 六年的学校生活给又给我们自己留下了哪些珍贵的回忆呢?请同学们现在小组内与你的伙伴们交流分享下。(生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感受童年中的喜怒哀乐。 (1)童年的快乐与成功。 说到童年生活,首先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肯定是那些精彩的小故事。谁先来与我们分享下最令你难忘的事呢? 生依次谈自己生活中的趣事、成功的往事。 (2)童年的烦恼与教训。 师:我们的小学生活中不仅有让我们畅快淋漓的小游戏,而且还有天真活泼的小趣事,有时我们还会幻想、做梦,但是偶尔也有烦恼,也有令我们内疚的事。(生谈童年的烦恼与教训) 师小结:五彩斑斓的童年生活总是令人回味无穷,正如冰心奶奶说的话(课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第一课 远古人类的足迹岳麓版巩固辅导第五十八篇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课远古人类的足迹 岳麓版巩固辅导第五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一些兽牙和磨光石珠,还发现一枚骨针,这说明( ) ①山顶洞人以捕鱼为生 ②他们已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 ③他们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 ④他们懂得爱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②会种植庄稼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文物是发现历史、证实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A、鱼纹彩陶盆 B、骨耜 C、铁铲 D、筒车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最后一天的第一站设在北京市的周口店,原因是这里曾经有中国早期人类居住,请问已经发现的早期古人类中在周口店居住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根据考古发掘,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 ) A、北京人 B、蓝田人 C、元谋人 D、丁村人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最后一天的第一站设在北京市房山区的周口店,原因是这里曾有中国早期人类居住。请问曾在周口店居住的早期人类是( ) 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北京人 D、半坡人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恩格斯曾说过:“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了蒸汽机。”下列我国古人类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这种进步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第一课历史的足迹第2框百年沧桑,百年抗争教案教科版

百年沧桑,百年抗争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不畏列强的优秀品质,形成初步的唯物历史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能力目标 能正确看待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所遭受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百年英勇抗战的历史。 教学重点 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所遭受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教学难点 学生收集史料,以史带论,懂得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动力来自于对祖国的热爱。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1.通过网络查找并整理有关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战后签订《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资料。 2.收集抗日战争时期,有关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的资料。(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 3.整理有关中国人民反抗外国列强侵略和发愤图强的史料。(如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邓世昌捐躯甲午海战、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教师引导】1868年,英租界在上海外滩建起开埠以来的第一座公园。园内,树木成荫,美不胜收。然而,在公园门口却竖着“狗与华人不得入内”的牌子,成为中华民族备受帝国主义欺凌的标志性记忆。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历史,回顾我国自1840年以来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和屈辱历史,以及中华民族的百年抗争史。 (设计意图:以“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事例创设情境,引入1840年来,中华民族所遭受的屈辱和百年抗争的历史。) 【教师引导】1840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忘记的年份,从这一年开始,中

五年级音乐《足迹》教案 教学设计

《足迹》教案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独唱《嘎达梅林》 欣赏马头琴曲《嘎达梅林》 演唱歌曲《雨花石》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2)通过歌曲《雨花石》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对先烈的敬仰、对祖国的爱恋。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嘎达梅林》的历史故事及《嘎达梅林》多种音乐体裁的表现形式。 3.知识与技能 (1)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雨花石》。 (2)在唱歌实践中,准确把握歌曲节奏,能较到位的表现歌曲中的断连区分,并能正确演唱切分音和前倚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认识马头琴及其音色。 2.通过歌曲的学唱,学生能用抒情优美、连贯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深入体验作品的情感,表现歌曲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 难点: 1.培养学生对乐曲《嘎达梅林》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2.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掌握倚音的唱法和概念,并能正确演唱切分音、休止符。 【教学准备】 钢琴、同步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材分析】 歌曲《嘎达梅林》原本是一首蒙古族的长篇叙事体颂歌,由安波记谱译配,于上世纪30年代流传在东蒙北部。新中国成立前,东蒙人民受着封建王爷和国民党军阀的统治和压迫,歌曲内容是叙述蒙古英雄、哲里木盟科尔沁旗人嘎达梅林(1892—1931,嘎达是人名,梅林是官衔)领导人民群众,举行反抗军阀和王爷的武装起义,失败后不幸牺牲的故事。这

首民歌已搜集到的有五六十段之多,经音乐家安波整理编译成现在的四段歌词,较集中地突出了原民歌的主题思想,也更加简练。 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是黄荟根据安波记谱的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改编的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是中国第一张马头琴室内乐重奏专辑中的第一首作品。 歌曲《雨花石》是电视连续剧《红红的雨花石》的主题曲。旋律纯朴、委婉。歌曲以第一人称深情地抒怀许多无名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默默奉献,恰似小小石子铺起的一条五彩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这是一首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播放马头琴音乐《美丽草原我的家》并提问:这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马头琴)这是哪个民族的乐器?它的音色有什么样的特点?(蒙古族;深沉、浑厚) (2)介绍马头琴 教师: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传统乐器,因在琴杆的顶上雕着一个精致的马头而得名。它是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乐器,几乎家家都有。马头琴的音色非常动听,不光人们爱听,就连骆驼听到这琴声都不肯走开。马头琴的琴声甘美、浑厚、悠扬,表现了蒙古族牧人的深沉情怀。马头琴的由来还有一个很动人的故事…… 二、课程新授 (一)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 (1)初次聆听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 教师:音乐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在音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悲壮;内蒙古大草原) (2)教师揭题:《嘎达梅林》,简介乐曲创作背景。 (3)再次聆听 教师: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请随音乐打拍子,体验音乐的节拍特点。(四拍子) (3)蒙古舞教学 ①教师讲解蒙古族舞蹈动作特点。 ②学生分解学习。(注意动作不能太难,可先慢后快进行学习) ③随音乐学动作。(注意动作要和音乐相配合) ④随音乐完整做动作并哼唱乐曲旋律。 (二)听赏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 1.教师:《嘎达梅林》不仅是一部很有名的器乐作品,而且还根据真实的故事配有歌词,下面让我们来欣赏歌曲《嘎达梅林》的视频,说说声乐作品和马头琴独奏曲有什么联系及不同?(更加深情、悲壮、粗狂和豪情) 2.再次聆听歌曲,找出演唱者的力度处理方式。用手挥拍,并用“lu”音随歌曲哼唱,

历史教学设计

请为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l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编写一个教学设计。(要求写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初步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2)通过课堂活动培养探究历史的兴趣和初步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通过对各种历史现象的思考,培养想象、理解、分析、归纳、知识迁移等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形成基本的社会和历史发展观,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组织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历史情境,扩大视野,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2)调整教学顺序,重组教学内容,便于理解。 (3)以模拟活动的形式自我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分小组讨论,加强同学之间互相协作、沟通的意识。 (4)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充分调动思维,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5)与相关的地理、语文知识相衔接,初步培养跨学科综合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璧之路。通过了解丝绸之路,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3)强调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关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分组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 2 - 课件:成语填空:千____ 万缕锦____ 前程牛郎____ 女衣____还乡 ____ 入扣花拳____腿 讲述:这些成语都和丝或丝织品有关。中国是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中国的丝绸举世闻名,古代西方称中国为“丝国”,寄托了他们对古老东方的美好想象。历史上贯通东西方的一条著名的国际交通要道就是以中国的丝绸命名的,即丝绸之路。今天,我们将追溯历史的足迹,感受先辈的辉煌,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探究之旅——寻访丝绸之路。 讲授新课: (一)丝绸之路 课件: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伴配乐诗①《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②《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讲述:古代丝绸之路分为海陆两路,一直以来人们对陆上丝绸之路的关注更为密切。诗中的阳关、玉门关是陆上丝绸之路上的两个重要地点,它们以西的广大地区,历史上称为西域。今天进行的探究之旅活动将全班同学组成一个联合考察团,从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向西进行寻访考察。这个团队由四种不同身份人员组成,即旅游观光者、考古学家、古代商人、文化使者,他们将分别为大家介绍沿途景色、考古发现、贩运的物品、传播的文化等。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身份,组成四个小组,互相讨论、交流。教师鼓励同学们充

《成长的足迹》教学设计

综合性实践:《难忘小学生活》 《成长足迹》教学设计 辛寨镇中心小学杜维孝教学目标: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通过引导学生分类筛选评语、给相片加小标题、个性化作文,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 5、承前启后,为下阶段的活动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 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用心感受老师的辛勤耕耘,在浓浓的师恩中找寻成长的足迹。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6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定活动计划。 学习过程: 1、阅读单元导语,联系实际,激发开展综合性活动的兴趣。 2、阅读“活动建议”明确可以开展哪些活动。自由读。指名说。教师针对学生发言相机板书。 3、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参考哪些材料。 4、根据“活动建议”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哪些活动。制定和交流活动计划。 活动过程: 根据表格内容分组展开活动: 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小组长 小组成员 活动内容 资料收集分工 第二、三课时 (阅读材料)

学习内容: 认真读“阅读材料”中的5篇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受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作者对启蒙老师回忆的三件事。 教学难点: “抗日讲演比赛”与“抵制日语课”的理解。 教学过程: 难忘的启蒙 一、板书课题 (1)释题:什么叫启蒙? (2)在你六年的小学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谁?请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说说他对你的影响。 (3)文中作者那“难忘的启蒙”是什么?课题为什么叫“难忘的启蒙”?请找出一句话来说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全文,思考文章写了启蒙老师的哪几件事? 2、这几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怎样的品质? 3、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三、交流感悟,深入理解 1、这篇文章回忆了小学启蒙老师的哪几件事情? 2、你觉得“我”的启蒙老师具有怎样的品质,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1)热爱祖国 ①演讲:教师引导:“我们”的演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进行的?说明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②宽严之间:教师引导:对什么宽?对什么严?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2)治学严谨,教育严格 ①“嗅觉特长”的故事教师引导:你对这件事怎么看?你由此想到了什么? ②“写大字”的故事教师引导:老师说“我”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联想一下,老师批评你时你是怎么想的?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3、理解最后一段话 老师播下的种子是什么?这些种子开花结果了,是什么意思?最后一个反问句是什么意思?由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情感迁移深化理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