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历史发展过程,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校本课程,教学本质、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教学设计等。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

教学目的与教学功能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

二、与课程相关的概念

1.教学内容 2.教学进程 3.学科 4.科目 5.知识 6.经验 7.活动

8.计划或方案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般指“教什么”的问题,而课程还包括“怎样教”的问题。两个概念的外延不一样。

2.教学进程

它回答的是“怎么教”这个问题里的时间组合问题。教学进程还有计划的进程和动态的临时处置的进程。

3.学科

学科是学术的分类;还指教学科目。课程论里的学科是用后者意义。从各门科学领域里(文化领域里),以教育的视点选择部分内容(知识或技能),分门别类并以心理学视点系统化组织起来实施的课程,即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现代学校课程的主体。

4.科目

科目强调分科的形式,如课程表上的“语文”“体育”“音乐”等。科目与学科的

区别主要是,后者强调了内容。

5.知识与技能、价值观并列,是学校课程内容的一个主要方面。

6.经验这个概念有动词的意义、名词的意义、认识论的意义。也是学校课程内

容和实施的一个主要方面。

7.活动有人认为是学校课程的内容;也有人认为是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方式。

8.计划或方案有人认为计划即课程;但计划是静止的,课程还有实施的动态意义。

课程与计划又密切相关。

第一节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目的)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课程目标从技术上看,又可以看成课程的水平和标准。一门课程目标总是有一般性

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的目标组成 .

第二节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思想、情感和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合

1.课程评价的含义

在西方,关于课程评价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早期的泰勒认为,评价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强调评价以目标为中心,研究教育行动达到或偏离教育目标的程度。第二,美国学者克龙巴赫认为,评价是为作出教育方案的决策搜集和使用信息的过程。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育决策。第三,有学者认为,

评价是确定某事物的价值。强调课程与人的需要的关系。

我们倾向于将课程评价视为对课程编制全程各个环节、各种因素的价值判断过程。

五、几种西方课程评价模式

课程评价模式是由课程评价所经历的程序等组成的课程评价体系:

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包括确定课程的主要目标、对目标进行分类、根据行为和内容界说每一个目标、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制订和选择评价技术、收集学生表现的数据材料、把数据资料与行为的目标进行比较、确定目标是否达到。

CIPP课程评价模式课程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

目标游离模式把课程评价的重点从预期效果转向课程的实际效果。

第六讲教学的基本理论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本课程定义:教学是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教学是教育的基本形式。

?当代主要教学理论

?1.教学与发展理论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苏联、美国、德国等国家教学论专家几乎同时看到,教学以及教学的研究都必须依赖于心理学的基础,都主张借助心理学、生理学等有关发展的知识来看待教学的本质。但由于对发展本质的理解不一致,也导致对教学和发展关系的理解不一致。

?代表性的如,赞科夫主张通过整体的教学结构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基础是维果茨基的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理论),研究教学的整体结构体系(不是局部的教学法体系)与学生身心整体发展的关系;布鲁纳主张通过改造教学内容、方法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教学说到底是一种帮助和促进人的成长的努力;瓦根舍因等人则注重通过教学内容和方法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

?2.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就是指布鲁纳的学科结构教学理论。布鲁纳认为,知识是关于概念的知识,而概念是用以解释人们体验到的规律和事物。人们对于规律或事物的体验是不断变化、深化的,概念的内涵因而也是不断变化、不断丰富的,由此,科学知识是一种不断发现、不断发展、不断探究的过程。

?结构主义教学观主张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课程,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组织起来的知识领域与相应的探究方法的统一。其基本特征是学术性、专门性和结构性。

?学科知识结构要与儿童的认识发展水平一致,如何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基本结构呢?

布鲁纳提出了知识的表征:行为表征、图象表征和符号表征。并提出动机、结构、序列、和反馈四个原则。

?结构主义教学主张发现法。

?3.范例主义教学理论

?这一教学论的提出者是联邦德国的瓦根舍因、克拉夫基等人。这一理论强调学习内容的范例作用,能作为范例的内容必须是精选的,有教育性的,借助范例促进学习者的独立性,把学生引向连续起作用的知识、能力、态度,形成批判认识能力、批判性判断能力,从而获得主动学习的能力。

?4.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这是二十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两种教学理论。人本主义强调教学中人的存在价值、意义。建构主义强调认识过程中个人的主动性,知识的主观性。

?第三节现代教学及其特征

?一、古代教学及其特征

?培养统治人才是教学的基本宗旨;

?教学内容以人文学科为主;

?面向少数学生,教学具有等级性;

?教学方法以记诵为主;

?组织方式上以个别教学为主,教学效益较低。

?二、现代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1.现代教学的形成

?现代教学的产生以17世纪为起始,19世纪基本形成。

?有如下特征:

?1)普及义务教育,扩大教学对象。

?2)课程体系变革,加强民族语言和科学教育,改造人文学科,把实用知识和技术引入课程体系之中。

?3)发展师范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4)教育科学发展。出现一大批现代教育理论著作。

?5)教学方法体系日益丰富,班级授课制日渐成熟。

?2.现代教学的分化和多样化

?到20世纪,现代教学出现分化和多样化新局面。

?首先,美国出现新教育,反对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书本知识为主的常规教学模式,倡导和实践新的活动教学模式,即主张采用让学生进行手工操作和合作探究而获取直接经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现代教学就分化出两种不同的具体形态:一是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书本知识为主的班级教学模式,一是以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取知识技能为主的活动教学模式。

?二战以后,出现了多种流派共存共生的教学新格局(如前苏联、美、德);在直接经验、个性与统一规范、质量要求两极之间有个平衡。

?三、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

?1.现代教学是有理论指导的教学尤其心理学、脑科学等对现代教学的支撑作用。?2.现代教学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在发展的对象范围、性质和程度方面是前所未有的。

?3.现代教学具有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也有人概括为:强调学生认识的主体性、教学目标多维发展性、教学内容整合性、模式多样性、手段现代化。

?第七讲教学目标

?第一节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任务的规定或设想。

?三、教学目标的分类

?(一)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

?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

?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

?(二)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

?学习的五种类型:1.言语信息

? 2.智力技能

? 3.认知策略

? 4.动作技能

? 5.态度

?(三)奥苏伯尔的教学目标分类

?抽象符号学习

?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

?发现学习

?(四)巴班斯基的教学目标分类

?教养目标

?包括:科学知识、专业技能技巧、一般技能技巧

?教育目标

?包括道德观、劳动观、审美观、构建理想、态度和需要的系统

?发展目标

?(五)顾泠沅的教学目标分类

?记忆水平的教学

?说明性理解水平的教学

?探究性理解水平的教学

?第八讲教学模式

?第一节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是西方在20世纪70年代后兴起的一个术语,以1972乔伊斯和韦尔出版《教学模式》为标志。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理论的演绎或对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即有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

?教学模式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一、古代社会关于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

?(一)孔子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言论集中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教学实践体系的主要特点:在教学目标上,强调以伦理为中心,并强调采用启发式来进行教学。在教学程序上,强调学与问相结合、学与习相结合、学与思相结合、学与行相结合,形成了以学、问、习、思、行为主线的教学程序。在教学策略上,主要强调两点:一是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二是注重启发诱导,提出了启发教学思想。?(二)朱熹

?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总结前人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朱子读书法”。特点: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学生以读书为主要手段,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并最终养成一定的道德行为习惯。在教学程序上,把教学过程分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和笃行等五个阶段。在学习策略上,主张循序渐进、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朱子读书法以读书为中心,强调研讨,是一种自成体系的教学实践形态,在我国元、明、清三代得到了广泛推广。

?(三)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创造了一种以对话为主的教学实践形态,一般称之为“产婆术”。特点:在教学目标上,认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不是把现

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提问、争辩等方式帮助学生探求什么是接受正确知识的过程。在教学程序上,主要注重以下步骤:一是苏格拉底讽刺,二是定义,三是助产。他认为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就是“知识的产婆”,因而后人把他的教育实际形态称作“产婆术”。

?二、近代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

?(一)夸美纽斯的教学模式

?《大教学论》在教学目标上,主张进行泛智教育,强调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在教学程序上,主要强调以下模式:一是感知,二是记忆,三是理解,四是判断。

在教学策略和原则上,主要强调:一是直观性原则,二是循序渐进原则,三是启发儿童的学习愿望与主动性原则,四是巩固性原则。

?(二)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

?第一,在教学目标上,强调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德行,培养出有道德的人。

第二,在教学程序上,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理论,认为教学有四个基本阶段: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第三,在教学策略上,强调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要使学生具有主动性,使教学具有教育性等原则,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三)杜威的教学模式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以“儿童中心”和“做中学”为基础构建了他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特点:

?在教学目标上,强调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灵敏、缜密而透彻的思维习惯,使学生养成创造的智慧,即使人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程序上,强调完整的教学过程需要经历五个具体步骤:设置疑难的情境,确定问题,提出假设,推理,验证。

?在教学策略上,一是提倡从做中学,二是注重儿童兴趣三是采用发现式教学。

?四、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由单一到多样

?由归纳到演绎再到归纳和演绎并举

?由单维构建到整体构建

?由刻板到灵活

?由被动性到主体性

?由传统手段到现代技术手段

?有人还指出如下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

1、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趋向多样化

2、由以“教”为主向“学教并重”转化

3、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4、教学模式的目标趋向情意化

?第九讲教学方法

?第一节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和意义

?所谓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教学的根本性特征在于它指向特定的教学任务。

?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密切联系,但教学方法是教学方式的上位概念。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有区别。手段是指具体的物体和工具。

?二、教学方法的历史发展

?教学方法依赖于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所以,教学方法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密切联系。

?在古代,师生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语言问答法(含讲授、背诵),至近代,直观的方法普遍出现。在当代,教学方法更呈现多样化趋势。

?三、教学方法的分类

?教学方法的分类有多种:

?依据时间分,可以分传统的方法和现代的方法(接受方法和发现方法)。

?依据指导思想分,有启发式和注入式方法。

?根据信息传递的方式分,有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实习法);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参观法、实验法、演示法)。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新课程改革,出现了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和探究性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和革新

?当代教学方法的革新有这样的趋势:以启发式为方向;探究化和研究化;主体化和个性化;新技术作支撑。

?第十讲教学组织形式与媒体

?第一节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里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的结构特征,规定了以什么样的外部形式使教学活动的各要素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展开进行。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 1.个别教学

所谓个别教学,是指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的形式,古代的教学形式大多如此。个别教学之后有教师同时对学生授课的集体教学(如书院)。但没有修业年限和课程进度的严格规定。

? 2.班级授课制兴起与普及

随着知识和教育普及,包括印刷技术进步,学生有可能按同一种固定的教材进行学习。

这就有了班级授课指。17世纪夸美纽斯为代表。

班级授课制出现“班”和“级”的概念;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班,打破经济、性别、肤色等人为的界限;班级授课制分学科教学。是一大进步。

?3.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到20世纪中期后,个性化教学、分组教学、设计教学、个别辅导教学形式多样化。

?三、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目前最通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按班级授课,人数固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和时间也统一。

现代教学组织形式也发生改进,出现了程序教学、协同教学、分组教学、个别辅导教学等多种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突出的趋势是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和主体地位。

青岛版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

“我的模式我的课”课堂教学模式 黄岛区弘文学校 姓名:南京彩 2014年6月

“问题研学,多元联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问题研学,多元联动”的内涵 “问题研学”:体现了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教师备课要以问题设计为重点:如何将知识点化作有效的问题来研究,如何将能力训练具化成科学合理层递式、阶梯状的问题来探讨,如何将旧知与新知凝合为系统的问题来拓展,如何设置情境提出并解决问题,都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整合,钻研教材、整合教材、活用教材。 学生学习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围绕各种问题,学生动脑思考,自主、合作、探究,在陈述自己观点、倾听同伴思维、小组异议争论中,不断整合、完善,求同存异,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终培养起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元联动”:体现了教学过程多元化的特色 它是与以往的单一教学相对而言。教育理念多元化、课程整合多元化、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作业设计多元化、评价手段多元化等,在问题研讨中、评价激励中、团队平台中,师生、生生充分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力、习惯养成、心理发展、素质培养的连贯发展。 二、“问题研学,多元联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概念教学是较为枯燥、抽象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他们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具体的感性材料。在教学时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提供丰富的素材,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地,为学生理解、总结概念奠定基础。 设计这一环节的意义在于,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一个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喜欢学、有兴致学,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结果。当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和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基础之后,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让学生经历独立观察思考、小组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对素材的分析,形成对概念的初步理解。 此环节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处理好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的互动性及探究学习的过程性,要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大班汇报”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中,交流并明确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这一环节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任务,在独立自学中,在合作探究中,独学与群学相结合,实现研学的目的。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专题讲座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俞京宁(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现象:当解决数学某一问题遇到困难时,如果追根求源,就会发现,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某一个或某一些概念处产生问题,而导致思维受阻。许多事实例证了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基于此,我们就要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并且希望找到合理的概念教学的模式,以使教师的教课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轻松而有成效。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就是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形成的。它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 可见,数学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什么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层,往往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地概念教学,以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概念?这是每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概念教学的现状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发展性、生成性等特点,它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认知的思维水平的限制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对一些抽象的、不常接触的概念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概念的发生与形成过程中,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相关概念的网络,以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的程度。对于概念教学这个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加强了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只是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而行动上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案例 1 :前不久听一位教师关于“平方根”的概念教学课,上课开始,教师呈现一组面积不同的正方形,要求学生求边长x 。

(完整版)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郭耀京、丁振棠、邓振新、邓燕、曾敏芝、高月、王星赞、杨桂春 一、模式研究背景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是用词或符号来概括事物的本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数学知识的基石,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时时接触概念,不断地学习概念,加深对概念的正确认识,同时运用概念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而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 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前提,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是解决例题和练习题的依据。但在传统的数学概念课教学中,老师轻视概念的形成过程,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式一般是学生自己看课本或教师运用讲授法进行讲解,然后学生就做例题和练习题。这种概念课的教学方式,产生的后果是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感性认识很浅,理解一知半解;学习得到的概念太死板,不能灵活运用到学习中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和培养,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造切实可行的高效课堂。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初中数学学科一直致力于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吸取先进教学理念,探索适合自身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真正做到了知识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互动化、活动结论规律化、问题解决书面化、反思简记习惯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从而学生思维的打开、飞跃、完善过程暴露无遗,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基本模式 数学概念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感性经验和知识,去感知理解材料,经过思维加工产生认识飞跃(包括概念转变),最后组织成完整的概念图式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概念、发展认识能力,必须扎扎实实地处理好每一个环节。数学概念教学模式为:引入—形成—巩固与深化。(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引入这一概念”以及“将如何建立这一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提取有关知识,为建立概念的复杂智力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新课程标准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因此,在引入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理解数学概念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一般可采取下述方法: 1.联系概念的现实原理引入新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有关事物、模型、图识等,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概念,理解概念的实际内容,搞清楚这些概念是从什么问题上提出来的。例如:在圆概念的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取一条定长的细绳,一端固定在图板上,另一端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所画出来的图形,归纳总结出圆的定义。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课的教学

如何有效的进行小学概念课教学 贺兰七小宋慧 教师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灵活解答问题能力等等无一不是以清晰、确定的概念为基础的。这些能力的高低与相应概念明确、理解的深度、广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践证明,加强概念教学是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那么在当前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背景下,应该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高年级概念课的教学呢? 一、创设有效生活情境,引入概念。 情境创设是一节课的眼睛,是可以顾盼生辉的。而数学概念是抽象枯燥的,因此教学中一定要把概念放在一个丰富的,典型的,自然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引入,这样才能站在学生的心理需求上。 如五年级《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步从具体的实例中到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两个重点问题。 李老师先通过古人测量物体用打结的绳子测量,比3节多,比4节少,这不足一节该怎么记录呢?学生说用分数表示。再举例分物的时候,两个人平分一个苹果,每人得到这个苹果的多少? 二、大量感知,深入理解概念。 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积累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概念的教学中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原则。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这种过渡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丰富的感性材料,从各种类型的感知材料中概括抽象出数学概念。数学概念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的。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其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举例来理解,在归纳后概括出单位“1”这个概念强调表示的是一个整体。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一概念,老师通过图让学生体会、感悟,认识单位“1”,着重体会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情况。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老师的这节课在设计上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

概念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概念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概念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合肥市蜀山区教育局教研室李德山 对于平时的新课教学,数学概念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经 常要面对的事情;另一方面,我们教师又经常会发现在测验与作业中学生做错的题目会反复的发生错误,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是粗心引起的,粗心是有的,但其实大部分还是因为没把概念弄清吃透。所以与其花大力气扭转学生的错误概念,还不如在一开始就将它解决好。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使学生少走弯路,是数学老师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也是我们应该重视的教学问题。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 属性在人脑中中的反映。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客观事物的颜色、材料、气味等方面的属性都被看作非本质属性而被舍弃,只保留它们在形状、大小、位置及数量关系等方面的共同属性。在数学科学中,数学概念的含义都要给出精确的规定,因而数学概念比一般概念更准确。 二、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

首先,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包括:有理数、实数的概念、 运算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方程、不等式的概念,函数的概念以及概率、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这些概念是构成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只有明确牢固地掌握有理数、实数的概念,才能理解有理数、实数运算的法则,而运算法则的掌握,又能促进方程、不等式、函数概念的形成。 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数学中的法则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上的。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有了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就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运算和解题技能。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概念不清,就无法掌握定理、法则和公式。总之初中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对于今后的学习而言,都是一些基本的、基础的知识。初中数学是一门概念性很强的学科,也就是说,任何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都离不开概念教学。 其次,数学概念是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 概念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所以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起重要作用。没有正确的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更谈不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完整版)教学模式的种类

教学模式的种类 由于教学实践依据的教学思想或理论不同,教学实践的形式就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 关于教学模式的种类,国内外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 一、从理论根源区分 乔以斯和韦尔依据教学模式的理论根源,归纳出4种教学模式: 第一种是社会互动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模式的依据是社会互动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和社会联系。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有; 杜威和塞林的小组探索模式, 奥利弗和夏沃尔的法理学教学模式, 马歇尔和考科斯的相互探索模式等。 第二种是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的依据是信息加工理论,把教学看做是一种创造性的信息加工过程,依据计算机、工人智能的运行规程确定教学的程序。 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有: 施沃德的科学探索教学模式, 布鲁纳的概念获得教学模式, 皮亚杰和西格尔的认知发展教学模式,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等。 第三种是个人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的依据是个别化教学的理论与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强调个人有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个别化教学。 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有: 罗杰斯的无指导者教学模式, 格拉斯尔的教室集会教学模式等。 第四种是行为修正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的依据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它把教学看做是一种行为不断修正的过程。 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主要 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教学模式。 按照乔以斯和韦尔的分法, 在我国近年出现的一些依据不同思想或理论而建 立的教学模式有:依据结构主义心理学理论而建立的“结构一定向”教学模式,依据“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而建立的“学导式”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 依据课程论和教学过程理论而建立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模式, 依据认知心理学而建立的“四阶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等等。

“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认识

“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认识 【摘要】在数学概念课教学中进行探究活动,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创造与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不断改革创新,形成教学风格,数学概念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 鼓励学生创造思维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践认识 1.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帮助他们(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这就清楚地表明,探究应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概念课教学中进行探究活动,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创造与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上学期,我们课题组对“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总结出“启导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其流程大致分为六个步骤:情景导入→自主探索→课上交流→归纳小结→反馈评价→升华提高。本学期,我们对六个步骤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并对上述模式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2.“启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及认识 课型1、形成性概念教学模式 1.1 模式结构图 1.2 操作实践及认识。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过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概念的形成,一种是概念的同化。概念的形成是在大量的感性认识下,以归纳的方法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高中数学教学中,有不少的概念学习仍可采用概念形成的方式来进行。 1.2.1 情境导入环节。数学概念是抽象的,但都有其客观的物质基础。创设情境,呈现刺激模式,就是为概念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呈现的刺激模式或者是经验事实,或者是典型事例,或者是直观演示。这些刺激模式应该是出自于学生熟悉的生产和生活背景,而且是正面的肯定例证,数量和刺激强度要适当,要有一定的变化性且新颖有趣,并宜采用同时呈现的方式,以利于学生分析比较。 例1 椭圆概念课的引入 教学时可先出示准备好的油罐车图片和演示截面图,再引导学生联想鸡蛋的外形,并演示截面图,最后展示嫦娥1号的奔月轨道视 频画面。从而引出学习椭圆概念这个课题。 1.2.2 启导探索环节。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对呈现的刺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 摘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它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持之以恒地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创设问题情景,加强思维训练,并积极探索规律,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笔者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发现教师若能充分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在概念教学中恰当的把握好传授知识与增长能力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体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才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创造、在体验中提高数学素养,帮助学生认识、理解、体验和掌握数学概念,促使其能运用数学概念灵活处理相关的数学问题。发展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概念认识掌握拓展应用 数学是自然的,数学是清楚的。任何数学概念都有它产生的背景,考察它的来龙去脉,我们能够发现它是合情合理的。而要让学生理解概念,首先要了解它产生的背景,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分析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概括概念,完善概念,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概念。才能是学生初步掌握概念。因此,概念教学的环节应包括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括概念——明确概念——应用概念—— 形成认知。传统的教法教师经常包办到家,口若悬河,常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对数学课提不起兴趣,致使不少学生概念模糊,从而影响对数学内容的后续学习。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是

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如何搞好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呢? 一、让学生在亲自感知、体验教学中认识概念 学习一个新概念,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它的意义,作用。因此,教师应设置合理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体会学习新概念的必要性。概念的引入,通常有两类:一类是从数学概念体系的发展过程引入,一类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引入。我们着重谈一下从实际问题引入,通过创设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亲自体验实践中形成数学概念。如在椭圆概念教学中,可要求学生事先准备两个小图钉和一条长度为定长细线,将细线两端分别固定在图板上不同两点a 和b ,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所得图形。提问思考讨论:(1)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2)当细线长等于两定点之间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3)当细线长小于两定点之间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4)请同学总结,完善椭圆定义。这样的设计,不是教师机械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通过数学实验,在不断思考和探索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从而体验数学概念的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上数学课兴趣,感受过程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充分了解概念由来,方便记忆。 二、寻找新旧概念之间联系,形成系统化,进一步掌握概念 数学中有许多概念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平面角与空间角、映射与函数、平行线段与平行向量、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等等,在教学中应善于寻找、分析其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简而言之,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 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 ?需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表现一定的教学活动序列及其方法策略。 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既是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教学实践起直接指导作用,又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概括,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 1.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教学模式比较清晰地呈现了教学程序,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方便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这是教学模式区别于一般教学理论的重要特点。 2.简约性 教学模式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简约化了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活动模式,大都以精练的语言、象征性的图式或明确的符号表达出来。一般说来,会用教学不同阶段的关键词进行总结,或者用流程图、框图来表达教学步骤间的逻辑关系和教学流程等。这些都能使复杂多样的教学

实践经验理论化,又有利于形成比抽象的理论更具体、简明的操作框架,从而便于教师理解、运用,也易于交流、传播。 3.指向性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教学过程的万能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佳教学模式,只存在一定情况下能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使用教学模式需要有鉴别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的能力,以便选用与特殊的目标相适应的特定模式。例如,发现式教学模式较适用于数理科教学,却不适用于文科教学;操练式教学模式利于知识技能训练,而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却并不合适。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4.整体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各个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本身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机制,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理论上的忽视或教学过程的缺失,都只能降低教学效果而不能发挥教学模式的应有功能。因此,在运用时,必须整体把握,既透彻了解其理论原理,又切实掌握其方式方法。那种无视教学模式的整体性,放弃理论学习而简单套用其程序步骤的做法,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害无益。5.更新性 虽然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其基本结构便保持相对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教学模式就从此不变了。教学模式总是随着教学实践、观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创新和发展而日臻完善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它的不断变革与改革,正是其得以具有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模式1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模式 闵光祥在小学数学课中,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概念课、计算课、解决问题课与空间图形课,而几乎在每一个新知识的起始课,学生最先接触到的必然是数学概念。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也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因此上好概念课对小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数学素质发展的培养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概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学校的教研有多个老师上了概念课,听了之后就发现我们经常会不经意地把数学概念课上得冰冷无味、死板缺乏生机;学生没有通过对大量事物的感知、分析、理解而抽象出概念,总的来说就是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忽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忽视概念的灵活应用,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概念教学脱离现实背景。很多教师在上概念课的时候,首先就要求学生把概念强记下来,然后进行大量的强化练习来巩固概念。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由于学生并没有理解概念的真正涵义,一旦遇到实际应用的时候就感到一片茫然。 2、孤立地教学概念。很多教师在教学概念的时候往往习惯于把各个概念分开讲述,这样虽然是课时设置的需要,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掌握的各种数学概念显得零碎,缺乏一定的体系,这不仅给学生理解和应用概念设置了障碍,同时也给概念的记忆增加了难度。 3、数学概念的归纳过于仓促。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建构与解构的反复过程。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确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是概念教学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而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概念的形成过于仓促,学生尚未建立初步的概念,教师即已迫不及待的进行归纳与总结。 二、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的基本策略 1、必须将概念置身于现实背景中去理解。数学概念是抽象的、严谨的、系统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则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之始应该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搭建起联系的桥梁,提供丰富、典型、全面的感知材料,千方百计地充实学生的感性材料。数学概念教学时必须将概念寓

教学模式有哪些类别-课程模式有哪些

教学模式有哪些类别 教学模式从不同的基点出发有不同的分类。例如,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把众多教学模 式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 第一类是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这类教学模式依据信息加工理论,把教学看作是一种创造性的信息加工过程。它着眼于知识的获得和智力的发展。主要有以信息处理能力的发展研究为基础的模式(皮亚杰);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模式(加涅);概念获得模式(布鲁纳)。 第二类是个性教学模式。 这类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个别化教学理论与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其核心是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着眼于个人潜力和人格的发展。如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杜威的活动教学模式”。 第三类是合作教学模式。 这类教学模式依据的是社会互动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和人 际交往,着眼于人的社会性品格的培养,如前苏联戈盖巴维利等一批学者创立的合作教育学。 第四类是行为控制教学模式。 这类教学模式依据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它把教育看作一种行为不断修正的过程。 它通过操作方法的自我控制并驾驭自己的环境,来提高目标行为质量和减少不适应的行为。 如程序教学模式(斯金纳),以智力行为多阶段形成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加里培林)

在国内,教学模式的分类也有多种。有人按师生活动的不同强度把教学模式依次分为注 入式、启发式、问题式、范例式和放羊式等五类。第一类教师活动强度最大,学生最小,依 次递减(递增)至第五类则表现为教师活动强度最小,学生最大。 有人从教学意义的生成方式把教学模式分为三类,第一类是 通过 教师呈现教材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第二类是 略倾向于建构 主义学习的理论观点, 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师对教学意义的生成起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第三类是 指导性教学模式”,它是 折衷于前 两者之间的产物”,它在前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扬长避短,使前两者的优点相得益彰。 再如, 有人从教学活动特征可将模式分成以下五类: 指导一 受”模式;自学一甫导”模式;探 索一 现”模式;情趣一 冶”模式;示范一 仿”模式; 用分类的方法来考察教学模式,实际上有割裂各种相关理论和模式并勉强予以界定等缺 陷,但它毕竟有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不同模式的特点, 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现有的教 学模式。对每一个具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从纵向去追寻它的来龙去脉, 从横向去进行相 互间的比较分析和取长补短,从而有利于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的提高。 (邱才训) 替代性教学模式”,即学生 生成性教学模式”,其教学策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案例简析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案例简析潘志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数学概念是进行判断、推理的基础,清晰的概念是正确思维的前提(笔者参加完成的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0年度立项课题“培养创新意识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开始于1999年12月,至今已达2年多时间,历经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反复探索,形成了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标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为:探究数学概念产生的实际背景?提出数学新概念?揭示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及与旧概念的联系?运用新概念解决问题?小结反思新概念形成过程(本文将通过一则“教学案例”的简要分析谈谈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 教学内容:代数式 教学目标:了解代数式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代数式概念与一次式的联系与区别,初步掌握与运用代数式的概念解决问题;了解式的扩充是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用代数式概念作为载体,设计探究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在探究新概念“代数式”的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学史的有关知识;使学生体验数学美以及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真谛( 以下是教学过程( 1 探究数学概念产生的实际背景 教师活动:课前准备:(1)在生产、生活实际中,一切事物间的数量关系都能用一次式表示吗?(2)有关新概念“代数式”的发生、发展史料收集( 课前:(1)布置探究问题;(2)提供查询方向,将学生探索的结果进行引导、加工、组合(

学生活动:(1)学生课前根据教师的问题通过多渠道查询(如网络、图书馆、个人资料、小组讨论、请教他人等等),准备答案及素材;(2)亲身体验有趣而丰富的调查研究结果的过程,并形成一定的观点、看法;(3)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并与教师交流所获得的信息,加工信息,写出结论( 简析:使学生通过收集和思考问题,尽快地投入到对新概念的探究中去(从而激发学生好奇、探究和创造欲望,将获得的材料、信息在自己的大脑中进行比较分类,分析概括,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与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喜欢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活动:学生举例收集(选择部分内容): (1)运动员经,秒跑完400米,平均速度:400,,米/秒;(2)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高线 ,长为,,1,它的面积:(1,2),(,,1);(3)棱长为,的立方体,它的体积:,;(4)大米单价是每千克3(20元,食油单价是每千克8(40元,买,千克大米和,千克食油的总价:3(20,,8(40,(元);(5)梯形高线长,,上、下底分别为,和,,梯形面 积:(1,2)(,,,),( 简析:从实际问题出发,经过数学化,与学生共同从中提炼出上述问题的共性特征:用运算符号把数与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2 提出数学新概念 教师活动(电脑展示“代数式”的有关数学史料):卡片1:伟大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说过:“符号的巧妙和利用符号的艺术,是人们绝妙的助手,因为它们使思考工作得到节约,在这里它以惊人的形式节省了思维(” 教师组织学生共同欣赏、领悟、体验概念发生、发展的合理性与必要性;通过交流、对比,完善新知识的产生,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整齐划一模式(

最新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初探 马桂芹 在小学数学课中,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概念课、计算课、解决问题课与空间图形课,而几乎在每一个新知识的起始课,学生最先接触到的必然是数学概念。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认识、判断、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 概念教学如此重要,但在实际的概念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轻过程,重结果,概念的归纳过于仓促。学生尚未建立初步的概念,教师已迫不及待的进行归纳与总结,导致对概念的理解存在夹生饭的现象。当发现问题再回去弥补,而这个时候的弥补,又感觉没有多少味道,从而造成误解的一直持续。轻感悟,重讲解,概念教学脱离现实背景。一些教师在上概念课的时候,首先要求学生把概念记忆下来,然后进行大量的强化练习来来弥补对概念理解的不足。学生没有理解概念的真正涵义,一旦遇到实际应用的时候就感到一片茫然。造成学习效率不高,老师和学生都很疲劳。 为了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根据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及特征,我们可以把数学概念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①引入概念,感知概念,形成表象;(概念从哪里来?)②通过抽象和概括,感悟概念,理解概念;(概念是什么?)③通过实例分析,巩固和应用概念。(概念有什么用?)下面结合《百分数的认识》一课,谈谈我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基本模式的一点思考。 一、引入概念,经历概念的发生过程。 数学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学中必须根据各种概念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选取不同的方式去引入概念。一般来说,数学概念的引入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①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或图形、图表等作为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去获取概念。如学习“认识角”时,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或实物来引入。②以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引入新概念。如果新、旧概念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如相容关系,那么新概念的引入就可以充分地利用这种关系去进行。如学习“乘法意义”时,可以从“加法意义”来引入。 ③从概念的发生过程引入新概念。数学中有些概念是用发生式定义的,在进行这类概念的教学时,可以采用演示活动的直观教具或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

关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关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摘要】:构建有效课堂,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小学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目标导学——自主探究——点拨升华——变式训练——应用创新。【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节40分钟的课如何实现高效,有效呢?这当然离不开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与把握,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谁重谁轻?我认为要偏重于能力与情感。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可是为什么很多教师侧重于传授知识而放弃培养学生的能力呢?因为40分钟内教师可以讲授很多内容,教师很容易把握这节课的进度,完成自己拟定的教学计划,这看上去是“高效”的。如果这节课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呢,可能进度就要慢了许多,可能还要出些岔子,一些自己意料不到的问题,课堂上有点乱,担心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这看上去是“低效”的。我们宁愿牺牲点进度,我们宁愿浪费点时间,我们还是应当让学生自主地学,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完善他们的学习方法,这是他们终生受益的。夸美纽斯提出了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求知的欲望是人的天然倾向,是人的自然本性。因此,在传授知识之前,父母、教师、学校和国家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地学习。比如,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揄扬学问与具有学问的人们,或是许给他们美丽的书本和衣服”(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103页),鼓励他们去用功;教师可用温和的、循循善诱的语言,仁慈的感情去吸引学生,用时时表扬用功的学生的方法,去激发他们向往学习;学校则应当用光亮清洁的课室,饰以伟人照片、历史图表以及图画的墙壁,可供游戏和散步的空地,赏心悦目的花园等快意、幽美的环境,去激励孩子们爱好知识的心思。培养学生热爱知识,积极进取的良好情感态度,是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必须具备的。它应当融入我们的课堂,存在于教师对学生点点滴滴的鼓励、赞许、欣赏。 基于以上的观点,我认为构建有效课堂,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载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副产品,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目标导学——自主探究——点拨升华——变式训练——应用创新。 一、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的目的就是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做好目标导学也并非易事。首先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去全伪存真。有的教师的目标导学设计得华丽,情景创设很生动,但过于追求形式的完美,反而使真正的问题不突出,学生被导向了其他的方向,不明白这节课是要做什么。其次是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有的教师导入新课就用去了10分钟,显然这节课的效率不会高。最重要的是目标导学的问题要设计得精妙,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矛盾和冲突,急于解决这一问题,又正好是这节课探究的问题。比如在教小数的认识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下图是王叔叔车上的汽油表,通过观察你知道王叔叔车上的油箱里还有多少升汽油吗?学生可能会说4升多,比5升少,用什么数能较准确地表达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天性是好奇的,他们一定会想很多办法,他们说不定有奇思妙想。总之目标

教学模式六要素

教学模式有哪些 不同的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及对师生活动不同安排,就构成不同的教学模式。 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应包含以下六个基本要素: 1.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 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的。“每一个模式都有一个内在的理论基础”。教学模式的方向性和独特性是由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思想决定的。例如: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教学模式(布鲁纳的概念获得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人本主义心理学。 2.教学功能目标 任何教学模式都要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即教学模式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构建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构成的核心要素,它影响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的组合方式,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例如,合作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民主精神、独立人格、交往能力和创造才能。 3.教学结构及活动程序 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套独特的教学结构和体现教学活动的逻辑过程的操作顺序。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合理处理

教学过程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合理确定按照时间流程从逻辑上展开的各个教学步骤(即教学过程结构)例如,加涅的累积性教学模式的活动程序是:注意→知觉→获得→保持→提取→迁移→反馈→强化,八个步骤。它包含了教材内容的展开顺序、师生复杂心理活动顺序、教学方法的运用顺序这三个方面的整合。 4.师生交往系统 在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方式、方法、地位、角色、关系、相互作用等的不同配合是构成一定的教学模式的重要要素。主要有四种类型:⑴高度集中型(如讲授模式),即教师是活动的中心,是信息的来源,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协调者。⑵温和型(如“探究──发现”模式、合作模式)。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相当,教学民主,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意义建构,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⑶放任型(即松散型,如自学辅导模式、活动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只提供一些帮助和辅导,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弹性。⑷管理型(如程序教学模式),这是高度集中型和温和型的中间类型。 5.反馈方式 反馈方式指教师如何看待学生,如何对学生的外显行为作出反应。不同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反馈方式有不同的要求。6.支持条件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有哪些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有哪些 以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1.概念课 讲好概念,是讲好数学的基础.其主要步骤和要求是: (1)引入 (2)定义 由学生或教师给概念下定义.下定义应注意合乎下定义的原则,要注意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给概念下定义的能力. (3)剖析

(4)应用 (5)小结:系统总结概念的有关问题和注意事项等. 2.规律课 这里的规律是指:定理,公理,推论,公式,法则.规律是数学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所谓学数学,主要就是学规律.讲规律课的主要步骤和基本要求是: (1)发展规律 (2)证明规律 (3)剖析规律 注意:形式要灵活多样,要突出为应用服务. (4)引申规律 规律的一般形式(一般不应超教材);特别是规律的特殊形式(那些常用的,需要特殊记忆和掌握的形式).

(5)应用规律 这是学习规律的目的. 注意:针对性,梯度性,灵活性,多变性(如一题多变). (6)小结 系统总结规律的有关问题,形成更完善的认识结构和注意事项. 3.例题课 例题课是揭示概念和应用规律的课,它与一般的练习不同,核心是揭示解题规律.它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例题课要做到: (1)课前准备 例题课的课前准备有特殊意义,必须做到: ①精选例题

例题要有典型性(便于揭示规律),针对性(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或需巩固加深的基础知识,技能,数学方法),这是基本的,还要重视启发性,多解性,要少而精. ②合理安排 用于揭示应用规律的例题,要用典型性最强,又较容易的例题;巩固,深化应用规律的题,要由易到难,要有梯度性,联系性. (2)课堂实施(基本步骤): ①说明目的:指明这节例题课要解决什么问题,以集中学生精力,搞好师生配合. ②揭示规律:即通过个性(典例)揭示共性(解这类问题的规律),这是例题课讲得好坏的根本标志. 注意:最好引导学生自己去总结规律;必须要学生理解为什么这类问题有这样的解题规律,防止死记硬背. ③巩固练习

浅谈如何进行数学概念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数学概念教学 马燕随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实施,传统的数学课堂概念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数学课堂概念教学模式必须作出相应的转变。数学概念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感性经验和知识,去感知理解材料,经过思维加工产生认识飞跃(包括概念转变),最后组织成完整的概念图式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概念、发展认识能力,必须扎扎实实地处理好每一个环节。 一.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 数学教学历来都十分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但由于教学理念的不同造成了概念教学着重点各有不同,用新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论来审视传统的数学概念教学,我们会发现有许多成功和不足之处。 1、成功之处:传统的概念教学着重从数学概念的内容出发,着力从两方面讲解和剖析数学概念:一讲清数学概念的内涵,即它们的数学内容和意义;二强调数学概念的应用,即它们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这样的教学严谨扎实,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人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积累的大量知识,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进而运用知识。

2、不足之处:对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重视不够,直接扼杀了学生的探究创造过程,形成机械记忆运用的模式。老师注重的是知识的历史传承,压缩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新授课教学“重结果”的情况非常严重,很多教师在引入概念时没有让学生对其必要性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而是直接给出数学概念,致使一部分学生只是死记概念的内容而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的实质,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成为空中楼阁。题海战术成为他们学习数学的“捷径”,靠课后的练习再来探索概念的本质,有点本末倒置。 二.新课标下数学概念教学的建议 1、概念教学应由“知识型”向“过程型”转变 任何一个概念知识的学习几乎都遵循这样的环节: 概念引入------概念形成---概念巩固运用。 传统的概念教学将获得知识结论教学作为主要目标,忽视了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多的表现为机械记忆,而不是理性分析。根据构建主义理论学习应是认知主休的内部心理过程,学生是信息加工主休,数学新课标中提出了“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维度,在这一维度下,新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从原来的“重知识”转变为“重过程”。

概念课教学中概念课的高效引入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概念的高效引入 苏集中学王俊杰 概念的引入是概概念课教学的起始步骤,是形成概念的基础。传统教学中在教学方式上是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这显然不利于新课程背景下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我认为在概念课的引入上,要树立起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的观念,如果能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对学习新概念的必要性产生需求,并主动发现新概念是最佳途径。这样学生们在运用概念时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潜能。所以对于情境的设计,要结合概念的特点恰当地选取,特点不同,引入形式也就会存在差异,下面介绍概念引入的三种想法: 1. 联系概念的现实原理引入新概念。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有关实物、模型、图示等,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概念,理解概念的实际内容,搞清楚这些概念是从什么问题上提出来的。例如:在平面几何平行线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单线练习本中的一组平行线,分析这组线的位置特点,再利用相交线作对比,然后概括出平行线的定义;在圆的概念的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栓一支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图形是什么?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所画出来的图形,就可以归纳总结出圆的定义。 2. 从具体到抽象引入新概念。数学概念有具体性和抽象性双重特性。在教学中就可以从它具体性的一面入手,使学生形成抽象的数学

概念。例如:在讲线线垂直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观察教室或生活中的各种实例,再模拟出线线垂直的模型,抽象出其本质特征,概括出线线垂直的定义,并画出直观图,即沿着实例、模型、图形直至想像的顺序抽象成正确的概念。再比如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列方程,然后观察这些具体方程的共同点,从具体到抽象归纳概括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3. 用类比的方法引入概念。类比不仅是一种重要形式,而且是引入新概念的重要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同类项的定义类比地归纳出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通过类比分数得到分式的概念,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次函数等概念。作这样的类比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区别概念,在对比之下,既掌握了概念,又可以减少概念的混淆。 概念的引入方法很多,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概念自身的特点,还要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生活经验,本着有利于突显概念本质的原则,在引入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理解数学概念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