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五章交变电流第5节电能的输送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2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五章交变电流第5节电能的输送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2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五章交变电流第5节电能的输送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2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五章交变电流第5节电能的输送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2

第5节 电能的输送

1.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是可靠、保质、经济。

2.根据P 损=I 2

r 可知,减小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有两个途径:一是减小输电线的电阻,二是减小输电电流。

3.在输送功率一定时,提高输送电压,可以减小输电电流。

一、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 1.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

(1)可靠:指保证供电线路可靠的工作,少有故障。 (2)保质:保证电能的质量——电压和频率稳定。 (3)经济:指输电线路建造和运行的费用低,电能损耗少。 2.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

要减少输电线路上的功率损失,由公式P 损=I 2

R 线知,必须减小输电线电阻或减小输电电流。

(1)要减小电阻,从R =ρl

S

看,在输电距离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增大导线的横截面积,但过粗的导线会耗费太多的金属材料,同时也给铺设线路带来困难;还可以选用电阻率较小的导体。

(2)从公式P =IU 来看,在保证功率不改变的情况下,要减小输送电流就必须提高输电电压。

前一种方法的作用十分有限,一般采用后一种方法。 3.高压输电

(1)现代远距离输电都采用高压输电。目前我国远距离送电采用的电压有110 kV,220 kV,330 kV ,输电干线已采用500 kV ,西北电网甚至达到750 kV 。

(2)高压输电并不是越高越好。电压越高,对输电线路绝缘性能和变压器的要求就越高,线路修建费用会增多。

(3)实际输送电能时要综合考虑输送功率、距离、技术和经济等要求选择合适的电压。 二、电网供电

1.远距离输电基本原理

在发电站内用升压变压器升压,然后进行远距离输电,在用电区域通过降压变压器降到所需的电压。

2.电网

通过网状的输电线、变电站,将许多电厂和广大用户连接起来,形成全国性或地区性的输电网络。

3.电网输电的优点

(1)降低一次能源的运输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2)减少断电的风险,调剂不同地区电力供需的平衡,保障供电的质量。

(3)合理调度电力,使电力的供应更加可靠,质量更高。

1.自主思考——判一判

(1)仅仅从减少能量损失的角度看,输送功率一定的情况下,输电电压越高,损失的能量越少。(√)

(2)在输送功率和输电电压一定,使用同种材料的导线时,越粗的导线损失的电压越小。(√)

(3)一般情况下高压输电的导线是铜铝合金而不是银,原因是同种情况下,使用银材料,输电线损失的功率大。(×)

(4)从发电厂发出的电输送到用户均需要采用高压输电。(×)

(5)使用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进行远距离输电时,用户得到的电压可以高于发电机输出的电压。(√)

(6)远距离输电时,若升压变压器匝数比为1∶n,降压变压器匝数比为n∶1,则升压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和降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相等。(×)

2.合作探究——议一议

(1)输电电压与输电线路上损失的电压有何不同?

提示:输电线路上损失的电压是指降落在输电线电阻上的电压;输电电压是输电线路两端的总电压,它等于降落在输电线电阻上的电压与输电线末端的电压之和。

(2)输电电压越高越好吗?

提示:输电电压并不是越高越好。输电电压越高,输电线路方面,对导线的绝缘要求越高,安全问题要求也越高,线路修建的费用也会越高;变压器方面,升压变压器输出的电压越高,变压器在绝缘、结构方面的制作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实际输送电能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输电功率的大小、距离的远近、技术和经济要求等,依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输电电压。

(3)利用超导线输电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输电损耗,从输送电能的要求分析,我国现在为什么不大规模使用超导线输电。

提示:利用超导线输电,材料比较贵重,不经济,技术要求也比较高,所以现在我国不能大规模使用。

输电线上电压和功率损失的计算

[典例] (多选)在电能输送过程中,若输送的电功率、输电线电阻一定,则在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 )

A .和输送电压的二次方成反比

B .和输送电流的二次方成反比

C .和输送电线上的电压降的二次方成正比

D .和输送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

[解析] 此题考查了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和导线电阻、输送电压、导线上的电压损失、输电电流的关系。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ΔP =I 2

R ,电压损失ΔU =U -U ′=IR ,输电电流I

=P U ,所以ΔP =I 2R =ΔU 2

R =? ??

??P U 2R 。可见,在输送功率P 、输电线电阻R 一定时,ΔP 与I 2成正比,与ΔU 2成正比,与U 2

成反比。

[答案] ACD

输电线上电压和功率损失的计算方法

(1)U 损=IR 线=P

U

R 线=U -U 用户。

(2)P 损=I 2

R 线=? ??

??P U

2R 线=P -P 用户。

1.远距离输电,输电功率一定,当输电电压为U 0时,输电线上的电流为I 0,损失的电功率为P 0。则当输电电压提高为2U 0时( )

A .由I =U R 得,输电线上的电流变为2I 0

B .由I =P

U 得,输电线上的电流变为I 0

2

C .由P =U 2

R

得,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为4P 0

D .由P =IU 得,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为2P 0

解析:选B 设输电线的电阻为R ,当输电线上的电流为I 0时,损失的电功率为P 0=I 02

R 。当输电电压提高为2U 0时,由I =P U 可知输电线上的电流变为I 0

2

,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为P

=? ??

??I 022

R =P 0

4。故选项B 正确。

2.关于电能输送的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由公式P =U 2

R 知,输电电压越高,输电线上功率损失越少

B .由公式P =U 2

R

知,输电导线电阻越大,输电线上功率损失越少

C .由公式P =I 2

R 知,输电电流越大,输电线上功率损失越大 D .由公式P =UI 知,输电导线上的功率损失与电流成正比

解析:选C 输电导线上损失的功率P 损=I 2

R =ΔU

2

R

,ΔU 指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压,而不

是输电电压。故C 正确。

3.输电导线的电阻为R ,输送电功率为P 。现分别用U 1和U 2两种电压来输电,则两次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之比为( )

A .U 1∶U 2

B .U 12∶U 22

C .U 22

∶U 12

D .U 2∶U 1

解析:选C 由P =UI 得输电线中的电流I =P

U

。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 损=I 2

R =? ??

??P U 2R

=P 2R

U

2。即在输送功率和输电线电阻不变的情况下,损失的功率与输电电压的平方成反比。所以两次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之比为U 22

∶U 12

。C 正确。

远距离输电

1.远距离输电示意图

图5-5-1

2.正确理解几个基本关系

(1)功率关系:P 1=P 2,P 2=P 损+P 3,P 3=P 4。 (2)电压关系:U 1U 2=n 1n 2,U 2=U 线+U 3,U 3U 4=n 3n 4。 (3)电流关系:I 1I 2=n 2n 1

,I 2=I 线=I 3,I 3I 4=n 4n 3

。 (4)输电电流:I 线=

U 线R 线=P 2U 2=P 3

U 3

。 (5)功率损耗:P 损=P 2-P 3=I 线

2

R 线=U 线2

R 线

=U 线I 线。

(6)电压损失:U 线=U 2-U 3=I 线R 线。

[典例] 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为220 V ,输出功率为44 kW ,每条输电线的电阻为0.2 Ω,求:

(1)此时用户得到的电压和电功率各为多少?

(2)如果发电站先用变压比为1∶10的升压变压器将电压升高,经同样的输电线路后经10∶1的降压变压器将电压降低后供给用户,则用户得到的电压和电功率各是多少?

[思路点拨]

画出输电线路简图?标注两个变压器的匝数、输入及输出电压、电流、功率等?寻找突

破口

[解析] (1)输电线上的电流

I R =P U =44 000220

A =200 A

损失的电压U R =I R R =2×0.2×200 V =80 V 损失的功率P R =U R I R =80×200 W =16 kW 故用户得到的电压U 用户=U -U R =140 V 用户得到的功率为P 用户=P -P R =28 kW 。 (2)已知升压变压器的匝数比n 1∶n 2=1∶10 输入电压U 1=220 V

因此,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U 2=n 2

n 1

U 1=2 200 V 输电线上的电流I R ′=P U 2=

44 000

2 200

A =20 A

损失的电压U R ′=I R ′R =2×0.2×20 V =8 V 损失的功率P R ′=U R ′I R ′=8×20 W =160 W

因此,降压变压器的输入电压U 3=U 2-U R ′=2 192 V 已知降压变压器的匝数比n 3∶n 4=10∶1 所以用户得到的电压U 4=n 4n 3

U 3=219.2 V 用户得到的功率P 用户′=P -P R ′=43.84 kW 。 [答案] (1)140 V 28 kW (2)219.2 V 43.84 kW

处理远距离输电的方法技巧

(1)画好一张图——远距离输电示意图; (2)抓住电两端——发电站和用户; (3)分析一条线——输电线;

(4)研究两次变——升压变压器升压和降压变压器降压;

(5)区分三个量——输送电压(功率)、损失电压(功率)、用户电压(功率)。

1.(多选)一项名为“1 100 千伏特高压隔离开关”的“破冰实验”在我国大兴安岭漠河县取得成功,标志着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已突破低温环境制约。为消除高压输电线上的冰,假设利用电流的热效应除冰。若在正常供电时,高压线上输电电压为U ,电流为I ,热消耗功率为P 损;除冰时,输电线上的热功率需要变为9P 损,则除冰时(认为输电功率和输电线电阻不变)( )

A .输电电流为3I

B .输电电流为9I

C .输电电压为3U

D .输电电压为1

3

U

解析:选AD 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为P 损=I 2

R 线=? ??

??P U 2R 线,由该式可知要使P 损增大到原来的9倍,输电电流应变为原来的3倍或输电电压应变为原来的1

3

,故A 、D 正确。

2.输送4.0×106

W 的电能,若发电机输出电压为2 000 V ,选用变压器升压后应用横截面积为4.25 cm 2

的铜导线,把电能送到400 km 远处,线路损耗的功率为5.0×105

W 。若已知铜的电阻率ρ=1.7×10-8

Ω·m,求:

(1)应选用匝数比为多少的升压变压器;

(2)在用户方使用降压变压器,其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为多大。 解析:(1)由P =I 2

R 得I =

P

R

,式中P 为线路损耗功率,R 为线路总电阻,两条导线

总电阻R =ρL ′S =ρ2L S ,则R =1.7×10-8

×4×105

×24.25×10

-4 Ω=32 Ω

所以I =

P

R

=125 A 因为P 输入=P 输出,所以在升压变压器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

U 2=P 2

I

=3.2×104 V

故n 1n 2=U 1U 2=

1

16

(2)设U 2′为降压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则U 2′

=U 2-IR =2.8×104

V 。 答案:(1)1∶16 (2)2.8×104

V

1.在远距离输电过程中,为减少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失,可采用的最佳方法是( ) A .使输电线粗一些 B .减短输电线长度 C .减少通电时间

D .采用高压输电

解析:选D 从造成电能损失的原因分析,要减少电能损失,需要减小电阻或减小输电电流。减小电阻的方法实现起来较困难,因此应当采用高压输电,减小输电电流。

2.远距离输送一定功率的交变电流,若输电电压提高到原来的n 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输电线上的电流变为原来的n 倍

B .输电线上的电压损失变为原来的1

n

2

C .输电线上的电功率损失变为原来的1

n

D .若输电线上的电功率损失不变,输电线路长度可变为原来的n 2

解析:选D P =UI ,当U 变为原来的n 倍时,I 变为原来的1

n

;输电线上的电压损失:

ΔU =I n

R 线

电功率损失:P 损=? ??

??I n

2R 线①

输电线电阻R 线=ρl S

,当l 变为原来的n 2倍时,电阻增大为原来的n 2

倍,由①式知P 损

不变。

3.(多选)发电厂发电机的输出电压是U 1,发电厂至学校的输电导线总电阻为R ,导线中的电流为I ,学校得到的电压为U 2,则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A.U 12

R

B.

U 1-U 2

2

R

C .I 2

R

D .I (U 1-U 2)

解析:选BCD 用P =U 2

R

求电阻上损失的功率时,U 要与电阻R 相对应,选项A 中的U 1

是输出电压不是输电线上的电压,故选项A 是错误的。选项B 中的U 1-U 2是输电线上的电压,因此,选项B 是正确的。选项C 、D 中的电流I 是输电线中的电流,故选项C 、D 都是正确的。

4.输电线的电阻共计为r ,输送的电功率为P ,用电压U 送电,则用户能得到的电功率为( )

A .P

B .P -P 2

U 2r

C .P -U 2

r

D.P 2U

2r 解析:选B 用户能得到的电功率为输送的电功率与输电线上损失的热功率之差,所以

P 用户=P -? ??

??P U 2r ,选项B 正确。 5.用U 1和U 2两种电压通过相同长度和材料的导线输电,若输送的电功率相等,在输电导线上损失的电功率也相同,则在两种情况下输电导线截面积之比S 1∶S 2为( )

A.U 2U 1

B.U 1U 2

C.? ????U 2U

12 D.? ??

??U 1U

22 解析:选C 由输送的电功率P =IU ,损失的电功率ΔP =I 2

R ,得ΔP =P 2

U 2R 。由题意知,

P 2U 12R 1=P 2U 22R 2,由此得R 1R 2=U 12U 22,因为R =ρL S ,所以S 1S 2=U 22

U 1

2。 6.远距离输电线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若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不变,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图1

A .升压变压器的原线圈中的电流与用户用电设备消耗的功率无关

B .输电线中的电流只由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决定

C .当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减少时,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增大

D .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等于降压变压器的输入电压

解析:选C 变压器的输入功率、输入电流的大小是由次级负载消耗的功率大小决定的,

选项A 、B 错误;用户用电器总电阻减少,根据P =U 2

R

,消耗功率增大,输电线中电流增大,

线路损失功率增大,C 项正确;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等于输电线路电阻上损失的电压加上降压变压器的输入电压,D 项错误。

7.把功率为220 kW 的电能用铝导线(铝的电阻率ρ=2.7×10-8

Ω·m)输送到10 km 外的地方,要使功率损失不超过输送功率的10%。

(1)如果采用220 V 的电压输电,导线的横截面积至少要多大?采用这样的导线切合实际吗?

(2)若采用110 kV 的电压输电,导线的横截面积是多大?

(3)对于同种输电导线,若分别采用110 kV 和220 V 输电,损失的功率之比是多少?

解析:(1)如果采用220 V 的电压输电,则通过导线的电流I =P U =220×103220

A =103

A 。

由于功率损失P =10%P 0=22 kW =22×103

W ,且P =I 2

R , 因此导线的电阻

R =P I 2=22×103

10

6

Ω=0.022 Ω。 根据R =ρl

S

可得,导线的横截面积

S =ρl R =2.7×10-8×2×10×1030.022

m 2≈2.46×10-2 m 2。

所以,导线横截面的半径

r ≈8.85 cm 。

由上述计算可知,采用这样粗的导线是不切实际的。 (2)若采用110 kV 的电压输电,则通过导线的电流

I ′=P U =220×103

110×103

A =2 A 。

同理,可计算出导线横截面的半径

r ′≈0.02 cm 。

(3)对于同种输电导线,若分别采用110 kV 和220 V 输电,损失的功率之比为

P 1P 2=I 12I 22=U 22U 12=? ????220110×1032=

1250 000

。 答案:见解析

8.(多选)某小型水电站的电能输送示意图如图2所示,发电机通过升压变压器T 1和降压变压器T 2向用户供电。已知输电线的总电阻为R ,降压变压器T 2的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4∶1,降压变压器副线圈两端交变电压u =2202sin 100πt V ,降压变压器的副线圈与阻值R 0=11 Ω的电阻组成闭合电路。若将变压器视为理想变压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

A .通过R 0电流的有效值是20 A

B .降压变压器T 2原、副线圈的电压之比为4∶1

C .升压变压器T 1的输出电压等于降压变压器T 2的输入电压

D .升压变压器T 1的输出功率等于降压变压器T 2的输入功率

解析:选AB T 2副线圈两端交流电压u =2202sin 100πt V ,电压有效值为220 V ,则通过R 0的电流有效值I =

220

11

A =20 A ,A 项正确;由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知

B 项正确;由于输电线有电阻,所以升压变压器T 1的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大于降压变压器T 2的输入电压和输入功率,

C 、

D 两项均错。

9.(多选)某小型水电站的电能输送示意图如图3所示,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为200 V ,输电线总电阻为r ,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n 1、n 2,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n 3、n 4(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要使额定电压为220 V 的用电器正常工作,则( )

图3

A.n 2n 1>n 3

n 4

B.n 2n 1<n 3n 4

C .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等于降压变压器的输入电压

D .升压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大于降压变压器的输入功率

解析:选AD 由于输电线上的功率损耗,故升压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大于降压变压器的输入功率,P 出-P 损=P 入,故D 正确。U 2U 1=n 2n 1,U 3U 4=n 3n 4

,因为U 1=200 V <U 4=220 V ,U 2>U 3

=U 2-U 线,故n 2n 1>n 3

n 4

,选项A 正确。

10.某小型发电站的发电机输出交流电压为500 V ,输出电功率为50 kW ,如果用电阻为3 Ω的输电线向远处用户送电,这时用户获得的电压和电功率是多少?若要求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是输电功率的0.6%,则发电站要安装一个升压变压器,到达用户前再用降压变压器变为220 V 供用户使用,不考虑变压器的能量损失,这两个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各是多少?

解析:用500 V 电压送电时示意图如图甲所示,输电功率为50 kW 时输电线上的电流

I 0=P U 0=50×103

500

A =100 A 。

用户获得电压U 1=U 0-I 0R =(500-100×3) V=200 V ,因此用户获得的功率P 1=I 0U 1=2×104

W 。

改用高压输送时,示意图如图乙所示。

要求P 损=0.6%×P ,即P 损=50×103

×0.6% W =300 W 。

输电电流I =

P 损

R = 300

3

A =10 A 。 发电站升压后输电电压U =P I =50×103

10 V =5 000 V 。

升压变压器匝数比n 1n 2=U 0U =5005 000=1

10

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压U ′=IR =10×3 V=30 V 。 到达用户输入变压器电压

U 2=U -U ′=(5 000-30)V =4 970 V 。

故降压变压器的匝数比n 3n 4=U 2U 3=4 970220=497

22

答案:见解析

11.某学校有一台应急备用发电机,内阻为R =1 Ω,升压变压器的匝数比为1∶4,降

压变压器的匝数比为4∶1,输电线的总电阻为r =4 Ω,全校22个教室,每个教室用“220 V 40 W”的灯泡6盏,要求所有灯都正常发光,则

(1)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多大? (2)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多大? (3)发电机的电动势多大?

解析:(1)根据题意,画出从发电机到教室灯泡之间的输电过程,如图所示。

所有灯都正常工作的总功率为

P 2′=22×6×40 W =5 280 W

用电器都正常工作时的总电流

I 2′=P 2′U 2′=5 280

220

A =24 A

两个变压器之间输电线上的电流

I r =I 2=I 2′

4

=6 A

故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

P r =I r 2r =144 W 。

(2)升压变压器的输出功率

P 1′=P r +P 2′=5 424 W 。

而发电机输出功率即为升压变压器的输入功率

P 出=P 1=P 1′=5 424 W 。

(3)降压变压器上的输入电压

U 2=4U 2′=880 V

输电线上的电压损失

U r =I r r =24 V

因此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

U 1′=U r +U 2=904 V

升压变压器的输入电压

U 1=U 1′4

=226 V

升压变压器的输入电流

I1=4I r=24 A

发电机的电动势

E=U1+I1R=226 V+24×1 V=250 V。

答案:(1)144 W (2)5 424 W (3)250 V

高中物理-电能的输送专题练习

高中物理-电能的输送专题练习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知道输电过程中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和远距离输电线路的基本构成 2. 通过课上探究会对简单的远距离输电线路进行定量计算 二自主学习 1.电流流过输电导线时,电流的会引起电功率的损失。损失的电功率P=I2R,即在输电线上因发热而损耗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与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所以为减小电能输送中损失的电功率,可以通过减小或来实现。 2.由P=UI,在保证输送电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必须提高输送,才能减小,从而减小输电线路上的能量损失。即在远距离输电中,必须采用输电。 3.输电导线有电阻,电流通过输电导线时,会在线路上产生电势降落,致使输电线路末端电压U3比起始端电压U2要低,这就是输电线路上的电压损失?U。 = 4.输送一定功率的电能时,输电电压越高,输电线路中电流,导线因发热而损耗的电能就,输电线路上的电压损失也就。 5.下列关于电能输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是可靠、保质、经济 B.减小输电导线上功率损失的惟一办法是采用高压输电 C.减小输电导线上电压损失的惟一方法是增大输电线的横截面积 D.实际输电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输电功率的大小、距离远近、技术和经济条件等 6.输电导线的电阻为R,输送电功率为P.现分别用U1和U2两种电压来输电,则两次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之比为() A.U1∶U2B.U21∶U22 C.U22∶U21D.U2∶U1 7.如图1所示为远距离高压输电的示意图.关于远距离输电,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图1 A.增加输电导线的横截面积有利于减少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失 B.高压输电是通过减小输电电流来减小电路的发热损耗 C.在输送电压一定时,输送的电功率越大,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失越小 D.高压输电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一定是电压越高越好 三课上探究 (一)、远距离输电示意图: 人们常把各种形式的能如水能、燃料化学能、核能等,先转化为电能再进行利用,因为电能可以通过电网很方便的传输到远方.电能从发电厂到远方用户的传输过程,可用图表示,其中r表示输电线的总电阻,I表示输电线上的电流 请同学们探究下列问题 1.用户得到的电能与发电厂输出的电能相等吗? 2.输电线上的热功率的表达式是什么?如何更有效的减小输电线上的热功率?(二)、远距离输电电路中的各种关系 某发电站向远处送电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各部分的物理量已在图上标注,在这个电路中包括三个回路.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调查问卷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师生共建高效课堂,学校课题组决定开展本次问卷调查。请你们务必据实填写,相信你们一定能把真实想法表达出来。 下列各题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在还可在12题中补充你的想法。 1、你对“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小组展示为主”的课堂模式持何态度() A、赞同 B、不赞同 C、无所谓 D、思维无法自主学习 2、你觉得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多长时间(分钟)为宜?() A、30 —45 B、20--30 C、10—20 D、5—10 E、教师因内容而定 3、你对“物理”这门学科有何看法?() A、难学 B、好学 C、有兴趣学 D、思维跟不上 4、你的物理老师平常上物理课常用那些手段?() A、多用讲授,语言具有启发性 B、能引导探究,并有小组内交流合作。 C、插入多媒体课件。 D、做演示实验 5、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你清楚吗?:() A、不清楚。 B、清楚。 C、老师清楚,我跟着就行。 D、因有预习,故知道难点 6、你认为咱样的“学案”可以指导你高效学习?() A、有目标要求 B、有学法指导 C、有内容提要 D、有例题示范 7、你的物理老师对配套资料上的例题、习题是怎么处理的?() A、按顺序讲解 B、仅讲有代表性的题 C、授课中使我们会了,没有必要讲 D、让我们作,共性问题要求讲 8、你认为学好“物理”学科最重要的是什么?() A、掌握概念和规律。 B、掌握解题方法。 C、多做练习题。 D、学会思考 E、多做实验 F、多掌握基本模型

9、在高三复习中你认为那一阶段复习最有效?() A、一轮 B、二轮 C 、三轮 D、自行梳理E、考试太多,没法消化 10、在课堂上你没有积极参与问题交流或展示的原因是:() A、因为害怕说错,担心同学笑话我 B、因为老师不给我机会。 C、因为我不会,无话可说。 D、让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说 11、物理课堂教学中你希望老师怎样做?() A、重组教材工作,不照本宣科 B、生动有趣的讲解。 C、多启发思维 D、多讲例题 12、课堂上学生主讲、老师只是点拨和引导可以吗?() A、不行,对知识总是掌握不好。 B、可以,学生讲解,我们记得更牢固;教师点拨和引导,掌握得很好。 C、对于重、难点必须由老师讲 D、如何思维得靠老师来培养 13、你觉得怎样引入新课最好?() A、引起学习兴趣 B、引起对问题的质疑 C、能提出问题 D、明确学习目标 14、你对待作业的态度是什么?() A、合适的量,会认真完成。 B、时间不够,有时只能应付。 C、随便抄一份或者干脆不交 D、喜欢思考和总结 15、你有没有笔记本和纠错本?() A、没有,觉得没有必要,做了也不看 B、有,将重点的知识点归纳,便于复习 C、有,但仅抄写老师在黑板上写的 D、有,不仅记老师写的,还记老师说的 16、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课是怎样的?( ) A、老师讲的精彩的 B、教学手段多样的 C、启发得当的 D、举一反三的

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09版)必修1部分

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09版)必修1部分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基本要求 1.了解质点的定义,知道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2.初步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理解参考系概念,知道对于不同的参考系,运动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 4.理解坐标系概念,会用一维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以及位置的变化。 发展要求 1.根据选择的参考系描述物体的运动,根据对运动的描述判断所选择的参考系。2.会用二维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以及位置的变化。 说明 1.不要求在三维坐标系中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 2.不要求理解与掌握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工作原理。 3.对运动描述的转换只要求参考系与物体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1.2 时间和位移 基本要求 1.了解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会识别时间间隔和时刻。 2.理解位移概念,知道位移是矢量,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矢量与标量运算的差异,会进行一维情况下的矢量运算。 4.了解位置、位移、路程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5.知道时间间隔与位移、路程,时刻与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6.理解x-t图象的物理意义,会利用x-t图象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发展要求 掌握位移大小与路程相等的条件。 说明 本章只要求一维情况下的位移矢量运算。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基本要求 1.理解速度概念,领会速度概念的比值定义方法。 2.理解平均速度概念,会利用平均速度的定义式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3.知道瞬时速度是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及联系。4.理解速度的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5.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及联系。 发展要求 1.体会平均速度概念的等效思想方法。 2.在讨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联系的过程中,体会近似处理的思想方法。 说明 1.不要求用极限的方法定义瞬时速度。 2.不要求计算多过程和多物体运动中需要联立方程求解的问题。 3.不要求选用变速运动物体作参考系求解问题。 4.不要求引入平均速率的概念。

高中物理:电能的输送练习题

高中物理:电能的输送练习题 1.输电导线的电阻为R,输送电功率为P。现分别用U 1和U 2 两种电压来输电,则两次 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之比为( ) A.U 1∶U 2 B.∶ C.∶ D.U 2∶U 1 【解析】选C。由P=UI,P 损=I2R可得P 损 =,所以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与输送电 压的二次方成反比,C项正确。 【易错提醒】本题容易误将U 1、U 2 当成导线上的电压而误用公式P 损 =导致误选B 项。 2.中国已投产运行的1000kV特高压输电是目前世界上电压最高的输电工程。假设甲、乙两地原来用500kV的超高压输电,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为P。在保持输送电功率和输电线电阻都不变的条件下,现改用1000kV特高压输电,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则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将变为( ) A. B. C.2P D.4P 【解析】选A。在高压输电中,设输送电功率为P′,输电电压为U,输电线电阻为R, 则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为P=()2R,当输电电压升为原来的2倍时,输电线损耗的 电功率变为原来的,故选A。 【补偿训练】(多选)在电能输送过程中,输送电功率一定,则在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 ) A.随输电线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B.与输送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C.与输电线上电压损失的平方成正比 D.与输电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解析】选A、C、D。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ΔP=I2R,故A项正确;电压损失 ΔU=U-U′=IR,输电电流I=,所以ΔP=I2·R==()2R,可见在输送功率P一定时,ΔP与I2成正比,与ΔU2成正比。C、D项正确,B项错误。 3.如图所示,甲是远距离输电线路的示意图,乙是发电机输出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 ) A.用户用电器上交流电的频率是100 Hz B.发电机输出交流电的电压有效值是500 V C.输电线的电流只由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决定 D.当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增大时,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减小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1)变压器不改变交流电的频率。 (2)搞清楚交流电最大值与有效值之间的关系。 (3)知道输电线路上电流大小的决定因素。 【解析】选D。由图乙可知交流电的周期为0.02s,频率为50 Hz,则A错误;发电 机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是V,则B错误;输电线上的电流由用户消耗的功率及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共同决定,则C错误;当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增大时,设降 压变压器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U 4,则U 4 没变,由P=知,用户消耗功率变小,降压 变压器输入功率变小,设降压变压器原线圈电压为U 3,又P 入 =I 线 U 3 ,U 3 没变,I 线 变 小,P 线=R 线 ,R 线 未变,则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减少,故D正确。 4.发电站通过升压变压器、输电导线和降压变压器把电能输送到用户(升压变压器和

高中物理选修3-2《划时代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题:4.1划时代的发现 (人教新课标选修3-2) 教材分析 《划时代的发现》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中的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历史资料,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拓展空间。本节的重点是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的研究不是凭空产生的,例如奥斯特研究电流磁效应受到康德等哲学家的“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这一思想的影响。法拉第研究磁生电是受到了奥斯特和对称性思想的影响。在他们认定目标后都是经历无数次失败之后才取得成功。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应着重让学生体会到奥斯特、法拉第的科学思想、科学信念和科学态度,从而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其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学情分析 通过对选修3-1磁场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知电流的磁效应,掌握了通电导体周围磁场分布特点及方向的判断,并能灵活运用相关规律分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及运动,对电与磁之间的联系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学生对电流磁效应的发现的历史背景及历程并不熟悉,尤其这其中蕴含的物理文化知之甚少。此外,学生在初中物理部分已经学习过了电磁感应现象,知道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闭合回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历史历程还是比较陌生,对相关的物理学史了解较少,但学生对这些现象发现的历程细节充满着浓厚兴趣,期待着机会去领略感受其中物理文化精髓。本节课正是基于学生的这些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展开物理教学。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过程,并了解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 (1)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2)经历电磁感应现象发现过程中失败实验的探究体验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 (3)通过对电磁统一历程的学习和感受,体会物理学简单、和谐、对称、统一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1)通过对法拉第科学探索精神的学习,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科学观和世界观。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

高中物理素质教学的五种模式

高中物理素质教学的五种模式 发表时间:2011-06-02T17:49:41.82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邓听言 [导读] 本文探讨高中物理素质教学模式: 邓听言 摘要:本文探讨高中物理素质教学模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等,介绍它们的具体流程和实施办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精神;教学模式;科学探究 作者简介:邓听言,任教于广西横县中学。 什么是素质教育?尽管说法有很多种,概括起来就是要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具有科学素养的人。而我国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内涵至少包括四个方面:1.了解或理解基本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学会或掌握相应的基本技能;2.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3.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4.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努力使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完整的、和谐的人。 高中物理教学要紧跟国家的教学改革步伐,努力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主要还是在课堂教学改革,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树立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的民主意识,改变以往应试学习为终身学习,学生也要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针对不同的物理知识特点,选择比较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等。不管采取那种模式教学,都要注意物理学科的四个特点:1.与生活实践联系密切、应用广泛;2.是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3.是一门实验科学;4.是一门严密、定量的精密理论科学。例如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为两类:①引导发现式:创设情景—观察探究—推理证明—总结练习;②探究训练式:遇到问题—搜集资料和建立假说—用事实和逻辑论证—形成探究能力。它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钻研,着眼于思维和创造性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仿照科学家探究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去掌握知识,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教案 高中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电场强度设计如下探究过程: 本模式适用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使学生领略到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在学习中实现掌握知识和方法。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的任务就是怎么样合理、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儿、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可用下面的流程进行 该模式适用于陈述性知识点的学习。重点在于培养自学能力,当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后,教学真可谓实现“教,就是为不教”的更高境界。 三、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个人与群体之间为达到某一确定目标,彼此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联合行动。具体流程是: 本模式主要用于活动课的学习,目的是为了形成民主学术氛围,使学生在相互的交往、协作中体会到“互补是一种需要”的真正含义。在创新中促进学生间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高中物理教学研究【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研究 一、传统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只注重传授式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化、强制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偏重于传授式,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概念,解题方法,这种方式抹灭了学生自我发现的能力,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得不到发挥。在课堂上,往往是教师以传授方式教学,将概念和实验结果不断重复地传输到学生的脑中,将物理教学变得机械化、单一化,很少有与学生互动的机会。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且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有问题却无法提出,同时教师得不到学生是否理解知识的反馈信息。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是不利的。 2.创新意识培养的缺失,缺乏教学交流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教师一味地灌输课本上的知识,将物理实验应该呈现的现象,通过口述或者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对于那些生硬的物理概念以及物理实验死记硬背,学生只要记住这些会发生的现象就等于接受了这些知识,完全丧失了创新的意识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对物理这门应该生动的学科产生了抵触心理,学生无法想象、无法亲眼验证物理的神奇,也就没有学习物理的兴趣。

3.过分注重教学结果,一味地追求高分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教师一味地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为这是对教学方式好坏最直接反馈,然而这往往使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今的学习最直观的目的就是高考,高考的分数压力,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样迫使教师加快对学生分数的提高,教师不断地传授提高分数的解题方法,学生则只是掌握这些解题技巧,并没有从思想上接受这些知识,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创造力和学习兴趣则慢慢地消失的现象。 二、讨论式教学方式实施的意义 1.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物理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它是在探索大自然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现象的综合。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对所有未知的事物都有探知的本能,好奇心是创造发明的前提条件,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根本。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是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苹果会下落,为什么泡沫可以浮在水上。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得不到提问的机会,讨论式教学使物理课堂拥有了新的生命力,学生可以自主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

信息化教学设计——高中物理《功》

信息化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功》 设计人: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10级物理一班 王玉

【课题】《功》 【教材】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 【教材分析】 新课程比较注重物理量引入、建立的来龙去脉,这也是为实现教学三维目标服务的。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功的公式W = Fs”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从力作用效果的角度导出功的一般公式W = Fscosα,突出了力有空间积累的效果。功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与现代生活、生产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物理思想,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潜能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状态下能够得到有效的释放和开发。 【学情分析】 对于功的概念与应用,在前面讲了力的合成与分解、标量与矢量,所以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通过做功来了解某种能量的变化,从而研究这种能量,也就是学生已经初步体验到“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且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了,因此可以让学生通过类比,从力对物体做功入手来开始感性认知,并用实验进行说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探究任务的难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根据问题情境式探究任务,运用适当的思维方法: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注意把握教学的难度与深度。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是标量,认识正功、负功的含义,在具体的物理情景中能判断物体所受的各力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正负。能利用功的一般公式计算恒力的功,掌握计算总功的两种方法。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与“功”有关的问题,能运用功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将功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意识,勇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功”问题,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ppt ,flash 【教学重点】 学习探究功与力、位移、角度关系的物理方法,并学会比值定义法. 【教学难点】 1.探究思路的形成和实验条件的控制。 2.用公式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图像法、迁移法、归纳总结、讨论、合成与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能量变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做功的过程,可见,功与能是紧密联系的两个物理量。因此,在本章追寻守恒定律的过程中,首先学习功。 设问:为什么要引入功? 二.通过演示和事例,说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请同学举例能量发生变化的例子。 利用Flash演示:射箭运动 通过学生举例和教师演示射箭运动的分析发现力对物体做功的确导致了物体能量的变化。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 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而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知识积淀、思维品质、能力表现、科学思想以及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观念 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及其应用等要素。 2.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其中,学科思想方法属于科学思维的范畴,是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3.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是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实验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 4.科学态度与责任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科学伦理、STSE等要素。 2017年高考全国卷物理试题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为考查内容,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为考查要求”,落实物理考试大纲的考核要求,强化能力立意,引导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2017年高考考纲的修订和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要求物理教学要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要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分析、综合能力,提升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关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关注生产、生活,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价值观的融合和表现就是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概述及设计策略お-2019年精选文档

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概述及设计策略お 随着新课程的开展与深化,“导学案”、“活动单”充实着我们的课堂,对于高中物理教学亦不能外,本文就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设计策略谈几点笔者的思考,望能有助课堂教学实践. 1 导学案教学模式概述 1.1 导学案教学的目的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记录整理,再通过习题训练进行巩固.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始终是被动地听、被动地记,偶有师生之间的对话也是教师问,学生被动地答.将导学案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实现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直至“自主学”的蜕变,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其学习能力. 1.2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环节划分 导学案教学模式具体讲是怎样一种教学模式呢?该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学生结合导学案进行课前的预习.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分析解决教师所发导学案上的有关问题,明确对应章节的所学内容,明确已知和未知,这样可以更加明确上课的目的;

第二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对导学案上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讨论、探究.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学生拿出自己对导学案问题的结论和存疑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设计探究的基本思路,进行自主探究.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将各组学生讨论学习的结论罗列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整理、总结; 第三环节,学生结合导学案上的内容进行分析巩固. 1.3 优秀导学案的特点 由上文可知,“导学案” 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义,而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载体.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否能正常进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导学案的质量.优秀的高中物理导学案应该有这样一些特点: (1)注重体现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认识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 (2)导学案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物理探究活动的设计; (3)导学案对学生的学习要起到引而不发的作用,推进学[HJ1.55mm]生自主学习,并提供足够的素材帮助学生探究物理规律,巩固物理所学; (4)导学案应该体现物理教学的探究性,导学案应该渗透科学探究的思路,这一点会有助于学生科学方法的养成; (5)导学案的设计要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基础. 2 高中物理导学案设计策略

高中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高中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高一物理从知识体系到学习方法都与高中物理有较大的差别。许多学生在学习时都会有一定的困难,因而是学生易产生分化的一个阶段。因此,教学中我注意研究高中物理的知识特点和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学习习惯与思维方法的培养,其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高一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了解高一物理学习中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1、大量的概念。 2、教学的难度加大。主要表现在教学函数关系的复杂化、图像的运用等。 3、空间关系的建立,在高中只有一维的问题,高中出现平面问题甚至立体问题。 4、概念和规律较高中更具复杂性,如曲线运动的速度等。 那么,如何克服这些难点呢? 首先,要把握好进度,勿图快,尤其在以上几个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第二,重在理解,切勿死记硬背。在高中物理学习中,需要记忆的东西不是很多。必要的物理概念和常数需记忆,而大多数物理知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勿死记硬背。第三,在教学中,加强观察与实验,教师一定要把物理现象总结、归纳的过程讲清楚,不要草率地给出结论,要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是注重讲道理的科学。最后,在教学中不要随意

增加难度。如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对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可选择一些超前性的习题,而对大多数学 生来讲,在高一阶段的习题仍然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切忌总是将综合性题目拿给学生,更不要把高考的试题拿给学生,那样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物理教学,原本就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所以我 们不仅应重视对教师教法的研究,更应重视对改善学生学法的探讨。那种把教学方法只理解为教师的教法和只重视教法研究,而忽视对指导学生学法的探索的现象,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 养学生能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是极为不利的。物理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而且也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物理 的过程。学生学习物理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学习方法的是否科学。物理教师教学的最终落脚点,也只能是学生的“学会”和“会学”上面。所以我我们在研究教师 教法的同时,要认真探索学生的学法。 一、在设计教法的同时设计学法 备课的实质,就是一种教法设计。所以从教材的实际和学 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其特点,在备知识、备教法的同时,也备 学生的学法,在设计教法的同时也设计学法,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章节、不同的教材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教 法上往往采取不同的形式,同时也要考虑在这种教法下,学生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交变电流与电能的输送测试题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交变电流与电能的输送测试题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 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当线圈通过中性面时( ) A. 线圈平面与磁感线方向垂直 B. 通过线圈的磁通量达到最大值 C. 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达到最大值 D. 线圈中的电动势为零 2、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 1: N 2=3:1,图中四个灯泡完全相同,当 L 2、L 3、L 4正常发光时,则L 1( ) A.一定正常发光 B.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 C.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3、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初、次级线圈分别接有完全相同的灯泡A 、B ,且初、次级线圈的 匝数之比N 1: N 2=2:1,交流电源电压为U ,则灯B 两端的电压为( ) A.U /2 B.2U C.U /5 D.2U /5 4、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匝数为N 1,两个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 2、N 3,三个线圈中的电流 分别为I 1、I 2、I 3,电压分别为U 1、U 2、U 3,如图所示,下面关系中正确的是( ) A.2121N N U U =;3131N N U U = B. 1221N N I I =;13 31N N I I =

C.332211U I U I U I += D.332211I N I N I N += 5、如图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所接交流电压的波形。原、副线圈匝数比n 1∶n 2=10:1,串联在 原线圈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为1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变压器输出端所接电压表的示数为202V B .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为200W C .变压器输出端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D .穿过变压器铁芯的磁通量变化率的最大值为2 220n Wb/s 6、一矩形线圈,绕垂直于匀强磁场并位于线圈平面内的固定轴转动.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e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t 1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 B .t 2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的绝对值最大 C .t 3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的绝对值最大 D .每当e 变换方向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绝对值都为最大 7、在远距离输电时,输送的电功率为P ,输电电压为U ,所用导线电阻率为ρ,横截面积为S ,总长度为L ,输电线损耗的电功率为P ′,用户得到的电功率为P 用,则P ′、P 用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 ) A .L S U P ρ2=' B .S U L P P 22ρ=' C .L S U P P ρ2 -=用 D .)1(2S U L P P P ρ-=用 8、如下图所示,A 、B 、C 、D 是四个相同的白炽灯,都处于正常发光状态,则图中ab 、cd 两端电压U 1与U 2之比是:( ) A .3∶1 B .4∶1 C .3∶2 D .2∶1 9、理想变压器副线圈通过输电线接两个相同的灯泡L 1和L 2,输电线的等效电阻为R ,开始 时,开关S 是断开的,如下图所示,在S 接通后,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灯泡L 1两端的电压减小 B. 通过灯泡L 1的电流增大 C. 原线圈中的电流增大 D. 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增大 10.远距离输送交流电都 采用高压输电.我国正在研究用比330千伏高得多的电压进行输 05 0.01 t /s 0.02 2002 -2002

高中物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北京第九十四中学高一物理组李兆锋执笔 2008年 3月 【课题】教科版《物理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8节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课标》研读】 1.《课标》原文 (一)运动的描述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2.《课标》研读 知识性行为动词2个;技能性行为动词1个;体验性行为动词3个。由此不难看出,新课程在重视知识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体验过程。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活动一个讨论交流,即:活动1“飞机跑道的设计”;活动2“飞机制动系统的设计”;讨论交流“一起交通事故的分析”。“设计”两个字反映出编者意在把学生放在自主学习的位置,活动中要求学生“1.画出设计分析草图;2.写出设计依据的公式; 3.算出你的结果”。也适合对学生进行过程和方法的训练,如果在加上“ 4.拿你的设计方案和同学交流”,就多了一个探究要素。因此,这节课不应该是一节普通的习题课,而应该是一节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课。 考虑到活动1和活动2本身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设计中将讨论交流“一起交通事故的分析”等内容作为后续课程,旨在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设计思路】 本节的内容是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教材给出的实例比较典型,但是略显平淡。为此,我们在教学中特别选择了当年震惊世界的“协和飞机失事”事件为线索,设置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讨论,让学生体会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中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2.尝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使学生在对设计结果的分析、论证和交流中,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创设真实的、富有震撼力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3.通过“协和飞机失事”原因的分析,使学生领悟细节决定成败,提高责任意识。

探析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探析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探析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课堂教学就没有进步,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也就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网络教学课如何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呢?以下是由为大家整理 的探析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 继续关注。 1.教育观念的开放性 网络教学模式实践后不难发现,由于资源和活动的开放性,如果控 制不好,容易出现教学结构松散,目标不明确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笔者认为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网络教学资源的特点决定的.网络上的 物理信息资源具有开放性,资源的传播与交流具有多向性,而且借助于 计算机媒体实现了知识在时空上的跨越.正是因为网络教学资源具有这 些特点,所以我们的网络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课堂具有高度的开放性 和交互性,学生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更具个性化和自主化,课堂显得无序.无序化的课堂导致思维散度较大,有可能偏离教学重心,不过牵引太 多又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笔者认为两者权衡起来看,学生的思维发散更重要.如何控制课堂呢?物理教师必须改进教育理念,扮演好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对于提供给 学生的教学信息资源要精选,对于学生选择的组合及其对应的探究过 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指引能够具有针对性. 教学时空的开放性

纵观当前的教学时空,教室是学生获知的主要来源,网络教学模式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空间上有很大的变化,学生间交互性的活 动探究形式可以打破同桌、同组的空间限制,甚至于有时还可以是在校外的交流.另外,传统的一节课40分钟或45分钟,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是可以完成教学内容.采用网络教学模式,要想完整地实施课堂探究整 个过程45分钟显然不够,为此教学时间应具有开放性,对探究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确保45分钟的自主、合作探究具有高效率,同时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探究延伸到课外. 3.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没有评价,课堂教学就没有进步,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也就得不到 有效的保护.网络教学课如何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呢?笔者认为不 能仅仅盯着学生的成绩这一个评价标准,我们应提高教学评价的开放度,关注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学生活动的主动性、一节课学生活动与教师 活动的比例,当然也应该关注于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即关注三维教学 目标是否达成,是如何达成的,整个课堂创新性的东西是否多等等.总之,网络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有很相近的地方,那就是创新与生成,将两者 有机的整合意义深远,无论对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或是教学模式都是 一次优化,如果能够得到推广势必能够推动高中物理教学更为有效、高效.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引导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高中物理课堂中利用实验创设情境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以下是由为 大家整理的浅谈个人对高中物理的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家用电器中的物理现象结题报告 (一)摘要: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的研究领域已几乎涉及所有的自然科学和许多社会领域,已成为各类科学发展的原动力。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它既有科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素质,已成为物理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会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会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践的方法去探究这个问题,去解决这个问题,从科学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方式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变革。但就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个人学习的能力不强,更缺乏实际的动手能力,个人难以持续的去探讨一个问题。所以我校物理教研组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切人点,采用“以学带玩,以玩促学”的方法确定了《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 纵观科学的发展,任何一个科学的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对自然 现象的质疑,离不开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辛勤的探索;任何一个技术上的创新也都是劳动者对生产实践的探究和再创造的结果。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郎格 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的价值感唤醒。” 而传统的物理教学是以传授物理学的知识为主,即向学生传授一般的物理规律,把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用这种方法培养的学生能应付各种考试,在考试中

游刃有余,出类拔粹。但让它们去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或独立地去完成一个研究性的课题,就会困难重重,甚至束手无策。 参考书目及资料: 《大气压强原理》、《高中实验大全》、《物理与生活》、《摩托车中物理知识探究》、《密闭液体对外加压强的传递》、《有效进行探究性教学须注意的问题》、《白炽灯炮漫谈18问》、《电与热探究教学的反思》、《利用《物理与社会生活》 (三)目的和意义: 1.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物理学之美,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 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物理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物理学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意识。 (四)研究方法: “创设情景----发现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或实践方案----实验探究和调查分析----总结分析----交流合作,成果展示” (五)体验与反思 本次研究性课题,同学们实诚信,讲原则,说到做到,决不推卸责任;有自制力,做事情始终坚持有始有终,从不半途而废;肯学习,有问题不逃避,愿意虚心向

普通高中2017级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普通高中2017届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目录 上篇必修课程 必修1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 (4) 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 (4)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5) 必修2 静电场 (6) 电路及其应用 (7) 下篇选修课程 选修1-1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 (9) 磁场 (9) 电磁感应及其应用 (10) 传感器 (10) 选修1-2 固体、液体和气体 (12) 热力学定律 (12)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2)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12)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13) 选修1-3 光及其应用 (14) 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 (14) 原子与原子核 (14)

2017年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和海南省将进入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在新方案、新课标、新高考、旧教材的现状下,为统筹安排高中三年教学,实现旧教材与新方案、新课标的有效衔接,积极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特制定《普通高中2017届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2017年高一新生高中物理课程结构(必修和选修Ⅰ) 注: 1. 上图中每个模块的主题源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版”(以下简称“修订版”)的模块内容,但有些主题的位置有所移动。 2. 必修课程中有学生必做实验10项,选修Ⅰ课程中有学生必做实验11项,具体内容与“修订版”的规定相同。 3. 若与“修订版”配套的选修Ⅰ系列课程的教科书2018年秋季出版,则建议在选修Ⅰ课程的教学中使用新教科书。

一、上篇: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包括必修1、必修2两个模块。必修课程学完后,学生可参加用于高中毕业的学业水平考试。 (一)必修1 本模块由“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三个主题组成。 【内容与要求】 1.1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 (1)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了解质点的含义。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认识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2)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通过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能用公式、图像等方法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方法。 (3)定性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运动。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1.2 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 (1)认识重力、弹力与摩擦力。通过实验,了解胡克定律。知道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现象,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通过实验,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矢量和标量。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力、质量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4)了解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1.3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理解功和功率。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机械的功率大小及其意义。 (2)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能用动能定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