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动物解剖学》教学大纲

《动物解剖学》教学大纲

《动物解剖学》教学大纲
《动物解剖学》教学大纲

《煤矿地质学》测试试题

《煤矿地质学》试题

————————————————————————————————作者:————————————————————————————————日期:

中国矿业大学2014~2015学年第 1 学期 《煤矿地质学》试卷(A)卷 考试时间:10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节理与解理 答: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层或岩体沿破裂面断开,但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节理构造。 解理——指结晶矿物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2.层理构造与层面构造 答:层理构造—是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在层内形成的构造,主要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等在垂向上的变化而显示出来。是沉积岩最重要的沉积构造类型。 层面构造—不同性质沉积层的分隔界面称层面,常见的层面构造有波痕、 泥裂、印模和结核。 3.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 答:年代地层单位—是指在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中形成的成层或非成层的岩石体:宇、界、系、统、阶、时带。每个年代地层单位都有一个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地质时间间隔):宙、代、纪、世、期、时。 4.煤的变质作用 答:褐煤在地下受到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影响转变为烟煤或无烟煤的地球化学作用。 5.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 答: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称内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 由地球外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称外力地质作用,按外应力的类型可以分为河流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和海洋的地质作用,按其发生的序列可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动物解剖学

一、《动物解剖学》(分值:10%) 1.下列哪项不是股骨的结构 A.骨膜B.釉质C.骨髓D.骨松质E.骨松质 2.下列哪项不是鸡的消化器官 A.嗉囊B.腺胃C.肌胃D.脾脏E.卵黄囊 3,下列哪项不是家禽的器官 A.气囊B.嗉囊C.法氏囊D.粘液囊E.卵黄囊 4.下列哪项不是胃的结构 A.胃底腺区B。喷门腺区C.幽门腺区D.壁外腺E.无腺区5.下列哪项不是肠的结构 A.肠袋B.纵肌带 C.孤立淋巴结D.集合淋巴结E.肠系膜前神经节 6.下列哪项不是呼吸器官的结构 A.肺门淋巴结B.气管软骨C.肺间质D.膈叶E.气管肌7.下列哪项是猪肾的结构 A.有沟多乳头肾B.平滑多乳头肾 C.平滑单乳头肾 D.复肾 E.输尿管 8.下列哪项描述不恰当 A.盲肠尖、盲肠体、盲肠底B.膀胱颈、膀胱体、膀胱底 C.胃体部、胃底部、幽门部D.睾丸头、睾丸体、睾丸尾、副睾缘 E.表皮、真皮、乳头层 9.下列哪项不是脑的结构 A.马尾B.胼胝体C.脉络丛 D.乳头体E.灰结节 10.下列哪项不属于长骨 A.股骨B.肋骨C.肱骨D.跖骨 E.胫骨 11.根据解剖方位,畜体可有互相垂直的三种类型的假想切面 A.点状面、水平面和横切面B.点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 C.水平面、横断面和矢状面D.点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 E.以上都不是 12.关于猪肋的组成,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真肋1~7肋,假肋8~15肋B.真肋1~5肋,假肋6~15由 C.真肋1~8肋,假肋9~15肋D.真肋1~7肋,假肋8~14肋,浮肋15肋E.以上都不是 13.鼻中隔的组成 A.鼻骨和筛骨B.犁骨和筛骨垂直板 C.额骨和犁骨D.泪骨和筛骨 E.筛骨垂直板和鼻中隔软骨 14.颅腔主要由下列骨组成 A.枕骨、顶骨、顶间骨、额骨B.蝶骨、颞骨、筛骨 C.上颌骨、犁骨、泪骨D.鼻骨、鼻中隔、舌骨 E.A+B 15.口腔主要由下列骨构成 A.上颌骨、腭骨、下颌骨、颌前骨B.舌骨、下颌骨、泪骨

煤地质学复习重点

煤地质学 植物残骸堆积的学说(或理论)及其依据 植物残骸的堆积方式两种观点 1)原地生成说原理:造煤植物残骸堆积于植物生存的泥炭沼泽内,没有经过搬运,在原地堆积转变成为泥炭。证据:现在很多煤层底板存在大量根土岩或煤层至上的直立树干。 2)异地生成说原理:泥炭层形成的地方不是成煤植物生长地方,残体经长距离搬运后,在浅水盆地、泻湖等地堆积。证据:现代三角洲地带存在上游漂木,煤中可见树根朝上以及大量矿物质。 3)微异地生成说(或称“亚原地生成说”)泥炭沼泽内部植物残体、部分泥炭受冲刷搬运并重新堆积的现象比较常见。 什么是泥炭化作用、腐泥化作用 1)泥炭化作用:植物物质经受生物化学分解及合成的复杂的过程且最终形成泥炭的作用 2)腐泥化作用:低等植物(藻类)和浮游生物遗体在滞流还原环境和厌氧微生物参与下,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的富含水分的有机软泥(腐泥) 的过程称为腐泥化作用 什么是凝胶化作用、丝炭化作用、残值化作用 1)凝胶化作用:指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泥炭化过程中经过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以腐植酸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的胶体物质(凝胶和溶胶)的过程。 2)丝炭化作用:高等植物死亡后在微生物参与下不断被分解、化合、聚积,发生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形成泥炭的过程 3)残值化作用:中水介质流通较畅,长期有新鲜氧供给的条件下,凝胶化作用和丝炭化作用的产物被充分分解破坏并被流水带走,稳定组分大量集中的过程称为残植化作用 比较凝胶化作用、丝炭化作用与残值化作用发生的条件 1)凝胶化作用:①较为停滞的、不太深的覆水条件下,②弱氧化至还原环境,在厌氧细菌的参与. 2)丝炭化作用:①沼泽覆水程度发生变化;②沼泽表面变得比较干燥,氧的供应较为充分;③氧化过程中有机物在微生物参与下由于失去被氧化的原子团而脱氢、脱水,碳含量相对地增加 3)残植化作用:①水介质具有流动特性—敞流沼泽②长期有新鲜氧供应,发生氧化作用③稳定组分聚集 煤化作用的阶段划分与基本特点 1.泥炭化作用阶段:从成煤原始物质的堆积,经生物化学作用直到泥炭的形成 2.煤化作用阶段:当泥炭形成后,由于沉积盆地的沉降,泥炭被埋藏于深处,在温度、压力增高等物理、化学作用下,形成褐煤、烟煤、无烟煤、变无烟煤 特点:①煤在连续地系列演化过程中,可明显地显现出增碳化(相对)趋势;②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的有机分子表现为结构单一化趋势;③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的有机分子结构表现为致密化和定向排列的趋势;④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显微组分性质呈现为均一性趋势;⑤煤化作用是一种不可逆的反应;⑥煤化作用的发展是非线性的,表现为煤化作用的跃变,简称煤化跃变 煤化作用的演化主要是受温度的高低、经历的时间长短及压力的大小所决定的。 什么是希尔特定律它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1.希尔特定律:在地层大致水平的条件下,每百米煤的挥发分降低约%,即煤的变质程度随埋藏深度的加深而增高,

《动物解剖学》复习题A

《动物解剖学》复习题A 一、填空题 1.家畜的副性腺包括_____腺、_____腺和_______腺3种。 2.马的舌粘膜表面有形状不同的乳头,即_____乳头、_____乳头、_____乳头和_____乳头;牛的舌粘膜上无_____乳头。 3.家禽的泄殖腔为消化、泌尿和生殖三个系统后端的共同通道,它可分为3部分:前部称___道,中部称_____道,后部称___道。在后部的背侧有_______的开口。 4.临床上常说的前胃包括___胃、___胃和___胃3个胃室。 5.食管是食物通过的管道,在颈前部位于气管的___侧,到颈后部转到气管的___侧,在胸腔前口又转到气管的___侧。 6.马、牛主要体表淋巴结有_____淋巴结、_____淋巴结、_____淋巴结和_________淋巴结。 7.喉软骨有4种五块,即不成对的软骨_____软骨、_____软骨、_____软骨和成对的_____软骨。 8.牛、羊上颌无切齿,下颌切齿有4对,由中间向两侧分别称为___齿、_______齿、_______齿和___齿。 9.马的卵巢呈___状,牛、羊的卵巢呈_____形,而成年猪的卵巢呈________状。 10.心脏位于_______内,夹于左、右两肺之间,略偏左侧,约与______肋间相对。 11.量体(斜)长时,前端的定位标志是_____,后端的定位标志是_________。 12.临床上检查脉搏时,马常在下颌血管切迹内缘摸_____动脉,而牛常在尾根腹侧摸_____动脉。 13.分布到心脏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来自_____神经节。 二、选择题 1.植物性神经的高级中枢是()。 A.大脑皮质 B.丘脑下部 C.丘脑 D.边缘叶 2.在____的网状结构内有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生命中枢。()

煤矿地质学各种习题附答案

煤矿地质学 习题集 一、填空题 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为(从太阳由近而远排列) 。 2.地温梯度是深度每增加时地温升高的度数,地温分带分为 ,和。 3.地震波在地球内传播有两处极为明显的分界面,在平均地深km为第一地震分界面,又称面;平均地深km为第二地震分界面,又称面,由此将地球的内圈层划分为,和。 4.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 外力地质作用包括。 5.矿物是。 岩浆岩的六种造岩矿物是。摩氏 硬度计的十种代表矿物(由小到大)为 。 6.矿物的特征包括,,, ,,,,等,矿物的鉴定特征指 7.按照矿物解理面的完善程度,将解理分为,, ,,莫氏硬度计由一到十级的矿物分别为

。 8.常见的造岩矿物有,,, ,,,, 。 9.岩浆是 。根据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 和等四种基本岩浆类型。 10.岩浆岩的八种造岩矿物是 。摩氏硬度计的十种代表矿物(由小到大)为 。 11.外力地质作用包括。沉积岩根据划分为 等类型 12.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是按照___________来划分的,具体的划分规范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内源沉积岩的种类有,, ,,, ,和。 14.岩石地层单位从小到大为,,和,年代地层单位由小到大为,,,,和。 15.岩石地层分类系统的组是最基本的单位,组指 。列举出三个含煤地层的组名 16.地层对比是指, 地层对比的依据有,, ,。 17.地层对比的方法有:,, 和。 18.地质年代被划分为五个代,它们分别是,, ,,。 19.古生代可划分为纪,由老到新分别为(包括代号) 。 20.中生代和新生代共有六个纪,他们由老到新分别是,,,,,。 21.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和,根据岩层的倾角,可以将岩层分为,,和。 22.地层厚度包括,,,, 按照厚度,煤层可以分为,,, 。 23.褶曲要素包括,,,和,影响褶曲发育的因素有,, 24.成煤的必要条件有,,和。 宏观煤岩成分包括,,,和。 25.宏观煤岩成分可分为,,和。煤岩类型有,,和 26.煤矿中常见的地质图件有 。

《动物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动物解剖学 课程编号:0311002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属性:专业基础 学时学分:65学时总学分 3.25 实验学时30 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一~二学期 适用专业: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动物检疫、食品质量与安全、植物检疫 先修课程:动物学 大纲主撰人:张书松李奎大纲审核人:张玉龙张书松 一、实验课程简介 动物解剖学是研究正常畜禽有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动物医学专业、动物科学专业、动物检疫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与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如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生理学、病理学、外科学、产科学、诊断学、动物繁殖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学好上述课程必不可少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动物有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初步了解各系统和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从而为本专业的后期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直观的形态学基础。 二、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动物解剖学的学科特点,借助标本、模型、幻灯、录像以及教学实习等教学手段,通过示教和教学实习等方式,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动物各系统各器官正常的形态、位置、色泽、质地、结构特征和功能,在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建立起完整的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拓宽基础知识的目的。 1、了解动物体各系统各器官基本的形态、位置和结构特征; 2、掌握内脏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和体表定位; 3、熟悉动物解剖的实践技能。 0311002+01躯干骨、头骨及其连结2必做基础性7 0311002+02四肢骨及其连结2必做基础性7

动物解剖学

绪论及运动系统 1.概念 矢状面:与动物体长轴平行而与地面垂直的切面。 额面:与身体长轴平行(与地面平行)与矢状面横断面相垂直的切面。 横断面:与动物体长轴相垂直,与地面相垂直的切面,与器官长轴相垂直的切面也叫横断面。 关节:又称间接连接,是骨连接中较普遍的一种形式,形成关节的骨与骨之间的滑膜围成关节腔,内有滑液,可进行灵活的运动。 腹白线:位于腹腔侧壁上的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向下延伸为宽阔的腱膜,两侧的腱膜在腹中线相互织成形成一白色纤维纵带,称白线。 骨盆:由两侧的髋骨和顶壁的荐骨及前四个尾椎与两侧的荐坐韧带形成的前宽后窄的圆锥型腔。 胸廓:由背侧的胸椎两侧的肋骨和肋软骨底壁的胸骨组成,胸廓部的肋较短,并于胸骨连接坚固性强但活动范围小,胸廓后部的肋长且弯曲,活动范围大。 门:位于实质性器官上有血管神经淋巴,出入的部位为门。 2.动物躯干和四肢骨骼及主要关节名称(见笔记) 3.关节的主要构造及椎骨的一般构造

关节:关节面及关节软骨,关节囊关节腔有的关节尚有韧带,关节盘等辅助结构。 椎骨的一般形态:组成记住的各段椎骨由于机能不同,形态和构造虽有差异,但基本相似,均由椎体,椎弓和从椎弓发出的突起组成。 椎体:是椎骨的腹侧部分,呈短圆柱形,前有突出的椎头,后有稍凹的椎窝。相邻的椎体由椎间软骨相连接。椎弓:是椎体背侧的拱形骨板,椎弓和椎体间围成椎孔,所有椎孔在脊柱中相连而成椎管,主要容纳脊髓。椎弓基部的前后缘各有一对切迹,相邻椎孔的切迹合成椎间孔,是神经和血管出入椎管的通路。 突起:有三种,从椎弓的中央向背侧伸出的一个突起,称棘突,各段椎骨的棘突形态,长度和方向均不相同,它们主要和韧带附着。从椎弓基部向两侧伸出的一对突起,称为横突。从椎弓背侧的前后两缘各伸出一对关节突,与相邻椎弓的关节突形成关节。 4.骨的类型,基本构造,骨的表面形态,解剖学的方位 术语 骨的类型:长骨短骨不规则骨扁骨 骨的构造:骨膜骨质骨髓血管神经 骨的表面突起:骨面上截然高起的称为隆起,突出较小且有一定范围的称为结节,小的结节称为小结节,较高

煤矿地质学实验指导书

煤矿地质学 实验指导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目录 实验一矿物 实验二火成岩 实验三沉积岩与变质岩 实验四煤的肉眼鉴定 实验五读图方法及读倾斜岩层地区地质图并作剖面实验六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并作剖面 实验七编制勘探线剖面图 实验八编制煤层顶板等高线图——剖面法 实验九编制断煤交线图和水平切面图

实验一矿物 一、目的与要求 1. 通过观察,了解矿物形态和物理性质。 2. 通过观察,熟悉和掌握矿物的描述、鉴定方法。 3. 掌握常见矿物的基本鉴定特征。 二、实验内容 石墨、黄铁矿、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斜长石、石英、方铅矿、普通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普通辉石、高岭石、橄榄石、石榴子石、黄铜矿、赤铁矿、磁铁矿 三、观察与描述内容 观察和描述矿物标本以如下顺序进行: 单体形态、集合体形态、颜色、条痕色、透明度、光泽、解理(包括组数、完全程度)、断口、硬度(用小刀、指甲刻划比较)、比重(用手掂重)、最后命名。 四、注意事项 1. 实验前注意复习有关内容。 2. 观察时注意相似矿物之间的比较。 五、作业 1. 描述部分标本。 2. 比较黄铁矿和黄铜矿的区别?

实验二火成岩 一、目的与要求 1. 通过实验认识常见的火成岩的结构、构造。复习常见火成岩的造岩矿物的鉴定特征以及火成岩类型及其特征(见教材71页表2-4)。 2. 掌握火成岩的观察、鉴定和描述方法,了解火成岩命名方法。 3. 通过观察,了解常见火成岩的宏观鉴定特征。 二、实验内容 观察以下标本,并做好观察记录: 超基性岩类:橄榄岩 基性岩类:辉长岩、玄武岩 中性岩类:闪长岩、安山岩 酸性岩类:花岗岩、流纹岩 三、观察与描述内容 观察、鉴定辉长岩标本时,按以下顺序进行观察和描述,最好利用表格形式:颜色、结构、矿物成分及其百分含量、其它特点(如次生变化、孔洞、裂隙等)、命名。 四、作业 描述上述标本 实验三沉积岩与变质岩 一、目的与要求

动物解剖学

1、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细胞是有机体 代谢与执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 代谢体系。具有生物合成的能力,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以细胞的分裂、增殖、分化与凋亡来实现有机体的生长 与发育。 2、细胞分裂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细胞从前 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完成,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3、动物体可分为头部、躯干和四肢三部分。 4、头部:包括颅部和面部,颅部位于颅腔周围可分为:枕 部、顶部、额部、颞部、耳部和眼部。面部位于口腔和 鼻腔周围,可分为眶下部、鼻部、咬肌部、颊部、唇部、 颌部和下颌间隙部。 5、躯干:分为颈部(颈背侧部、颈侧部、颈腹侧部);背 胸部:背部(耆甲部、背部)、胸侧部(肋部)和胸腹 侧部(胸前部和胸骨部);腰腹部(腰部和腹部);荐臀 部;尾部。 6、前肢部:包括肩部、臂部、前臂部(脘部、掌部和指部) 和前脚部。 7、后肢部:臀部、股部、膝部、小腿部、和后脚部(跗部、 跖部和趾部) 8、基本切面:矢状面、横断面、额面(水平面) 9、掌侧:前肢后面。跖侧:后肢的后面。背侧:四肢的前 面。 10、骨由骨膜、骨质、骨髓构成,其基本物理特性是具有硬 度和弹性,化学成分包括:无机物(磷酸钙和碳酸钙) 和有机物(骨胶原)。11、全身骨骼包括中轴骨骼、四肢骨骼、内脏骨。 中轴骨骼包括头骨和躯干骨。四肢骨骼包括前肢骨和后肢骨。 12、头骨包括颅骨和面骨,由扁骨和不规则骨构成。 13、颅骨由成对的额骨、顶骨、颞骨和不成对的枕骨、顶间 骨、蝶骨、筛骨构成。 14、面骨由成对的鼻骨、泪骨、颧骨、上颌骨、颌前骨、颚 骨、翼骨、鼻甲骨和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舌骨构成。 15、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额窦、蝶腭窦和筛窦。因其直接或 间接与鼻腔相通,故称鼻旁窦。 16、动物头骨特征:马的呈长锥状、猪呈锥状,牛比马短。 马、兔的面骨较长,狗、猫的较短。牛的额骨上有角突, 猪有吻骨。 17、躯干骨包括椎骨、肋骨、胸骨。 18、椎骨按位置分为颈骨、胸椎、腰椎、荐椎、尾椎。 19、颈椎一般有7个,胸椎:牛羊狗猫有13个,猪14或 15个,马18个。腰椎:牛和马6个、驴、骡5个, 猪羊6或7个,狗和猫7个。荐椎:牛和马5个、猪羊 4个,狗猫3个。尾椎:牛18—20个,马14—21个, 羊3—24个,猪20—23个,狗20—30个。 20、肋骨:牛羊13对、马18对、猪14和15对,狗猫13 对。经肋软骨与胸骨直接相连的肋骨叫真肋,肋软骨不 与胸骨相连,而是连于前一肋软骨上的叫假肋。肋软骨 不与胸骨直接相连的叫浮肋。 21、胸骨:有6—8个胸骨节片。 22、前肢骨包括肩胛骨、肱骨、前臂骨、前脚骨(腕骨、掌

动物解剖学复习大纲

动物解剖学(整理) 第一单元畜体基本组织 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研究正常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解剖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及其规律性的科学。畜禽解剖学是形态学的一个分支,以牛、羊、猪、马、犬、猫及家禽为主要对象,主要借助于解剖器械(刀、剪等)用分离切割的方法,通过肉眼(包括扩大镜或解剖镜)观察,研究畜禽有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构造、色泽、位置及相互关系的学科,故又可称为大体解剖学或巨视解剖学。 动物体的最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细胞是遗传基本单位,每个细胞都含有全套的遗传信息,即基因,它们具有遗传的全能性。由一些起源相同、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组织,动物体有4 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由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执行特殊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由若干个功能相关的器官联系起来,共同完成某种特定的生理功能,则构成系统。 一、细胞的构造由细胞膜、细胞质(包括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构成。1.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质和少量多糖。目前普遍公认的是液态镶嵌模型学说。认为:细胞膜是由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着可移动的球形蛋白质构成。 2.细胞质细胞质是由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组成。基质内含有蛋白质、糖类、脂类、水和无机盐等。细胞器是包括线粒体(能量工厂)、核蛋白化物酶体(合成蛋白质的的场所)、中心体(细胞分裂)、微丝、微管和中间丝等。 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贮存场所,控制细胞的遗传和代谢活动。在家畜体内除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外,所有细胞都有细胞核。多数细胞只有1 个核,但也有2 个和多个核的(如肝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各种家畜的染色体具有特定的数目和形态。如猪38 条,牛60 条,马64 条,驴62 条,绵羊54 条,山羊60 条,狗78 条,兔44 条,鸡78条,鸭80 条。正常家畜体细胞的染色体为双倍体、(即染色体成对),而成熟的性细胞其染色体是单倍体,在成对的染色体中有一对为性染色体。哺乳动物的性染色体又可分为X 和Y 染色体。雌性动物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为XX,雄性动物的则为XY,在家禽中,雌性为ZW,雄性为ZZ。 二、细胞的主要生命活动 一般来说,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其分裂繁殖的能力较强(如间充质细胞),

煤地质学考试复习题

煤地质学总复习 一、绪论 1 《煤地质学》涵义? 2 煤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第一章成煤原始物质与堆积环境 1成煤原始物质?【重点】 2成煤作用及其阶段的划分? 3植物残骸的堆积方式 4泥炭沼泽?泥炭沼泽的类型? 5煤的形成条件?【简答】 第二章泥炭化作用和腐泥化作用 1泥炭化作用、腐泥化作用?【名词解释】 2凝胶化作用、丝炭化作用?【名词解释】 3比较凝胶化作用、丝炭化作用与残植化作用发生的条件? 4影响泥炭成分和性质的因素 第三章煤化作用与煤的变质作用类型 1煤化作用?成岩作用? 2何为希尔特定律? 3深成变质作用的概念及其特征? 4岩浆变质作用的两种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5动力变质作用的含义? 第四章煤岩学基础 1煤宏观煤岩组成?宏观煤岩类型? 2煤的显微组成?如何在镜下鉴定三大类显微组成? 3煤中矿物?来源? 4反射率?与煤化程度的关系?三大类显微组分反射率的大小关系?如何测反射率?5煤中孔隙和裂隙?煤的结构? 第五章煤化学基础 1煤的主要化学组成元素有哪些? 2煤的发热量?影响发热量的主要因素?粘结性? 3煤的工业分析? 4煤中水分?内在水分与外在水分? 5挥发分、灰分、固定碳? 6挥发分与煤化程度的关系? 7中国煤的分类方法及类型? 第六章含煤沉积体系 1三种补偿方式与煤层的形成?【重点】 2含煤岩系、煤层及顶底板等概念 3煤层厚度变化的影响因素【论述分析】 4旋回结构? 5不同含煤沉积体系及成煤特征【重点】 第七章聚煤盆地及煤聚积规律

1聚煤作用?聚煤规律? 2聚煤盆地概念?聚煤盆地形成条件? 3聚煤盆地类型及成煤特征?(拗陷、断陷、构造侵蚀型)4盆地的超覆扩张和退缩分化? 5含煤沉积古地理类型? 6富煤带、富煤中心、富煤单元?展布特征? 第八章中国煤田地质特征 1我国含煤地层的沉积类型? 2我国重要的聚煤期? 3中国煤盆地构造演化基本特征和总体趋势? 煤层气地质学总复习 第一章煤层气成因 1煤层气成因【简答】 2煤层气成因判别 3煤层气的地球化学特征 第二章煤层气储层孔、裂隙特征 1煤中孔隙的研究方法 2割理(内生裂隙)和外生裂隙的区别 3割理的成因 煤储层压力 1储层压力、静水压力、上覆岩层压力之间的关系【概念】2异常地层压力及其形成机理 煤储层吸附解吸特征 1煤吸附甲烷能力的影响因素?【重点】 2等温吸附曲线的用途? 3临界解吸压力【概念】 煤层气含量及其控制因素 1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逸散气、解吸气、残存气) 2影响煤层气含量的主要地质因素【非常重要】【大题】 3煤层气含量预测方法 煤储层渗透性 1渗透性的基本概念 2渗透性的影响因素 3煤层气的扩散与渗流 4渗透率的动态变化 5渗透性的地质控制 煤层气资源选区评价 1煤层气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重点】 2煤层气选区评价标准 3煤层气资源评价方法

煤地质学复习整理

第一章 1成煤原始物质的特点 答:1.低等植物(菌、藻类)腐泥煤(又称石煤,南方多,成于€纪)2.高等植物(裸蕨、蕨类、裸子、被子)腐殖煤。(裸蕨,根叶不分化,泥盆纪登陆。蕨类根生。) 2成煤环境形成条件 答:必备的两个条件:一,大量的植物持续的繁殖和发展,这是成煤的物质基础;二,植物遗体堆积起来后应及时与空气隔绝,使其不被分解。主要的形成条件是沼泽。 第二章 1泥炭化作用与腐泥化作用 泥炭化作用:高等植物遗体在泥炭沼泽中,经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分解及合成,逐渐转变成泥炭的作用。腐泥化作用:在湖泊、沼泽水深地带、海湾、浅海等水体中,低等植物藻类和浮游生物遗体在还原环境中厌氧微生物的参与下,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富含水分的有机软泥。 2泥炭物质的组成与影响因素 答:一,植物,植物是形成煤的原始物质,因此植物群落不同就会影响泥炭的性质;二,营养供应,分为三类,富营养,中营养,低营养滋育类型;三,介质得酸度,沼泽中的酸度直接影响到细菌的生存和活动,因此对泥炭化有重要影响。四,介质的氧化还原条件,沼泽中的氧的供应,决定了介质的氧化还原条件,从而对细菌产生重要的影响。五,古地理环境,(1)聚集环境与硫含量,近海型煤田硫含量高(2)聚煤环境与煤的还原程度。 3泥炭化三个作用(凝胶作用、丝碳化作用、残质化作用) .凝胶化作用:指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泥炭化过程中经过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以腐植酸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的胶体物质的过程。 丝炭化作用:(黑)经强氧化或弱氧化作用形成的以炭为主的物质, 残质化作用:由水流等作用将先期形成的不稳定物质氧化、溶解、冲蚀后,留下稳定成分的过程。 第三章 1煤化作用划分为几个阶段,各具有什么特点 1、煤化作用的两个阶段:①煤的成岩作用:泥炭形成后,由于盆地沉降,在上覆沉积物的覆盖下埋藏于地下,经压实、脱水、增碳作用,逐渐固结,经过物理化学作用转变成年轻的褐煤,称为煤的成岩作用。②煤的变质作用:年轻的褐煤在较高的温度、压力和较长的时间作用下,进一步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变成老褐煤、烟煤、无烟煤和变无烟煤的过程。 2、煤化作用特点:①增碳化趋势。挥发分减少,碳相对含量增加。②结构单一化趋势。泥炭阶段含多种官能团,到无烟煤阶段只含缩合芳核,最后演化为石墨。③显微组分均一化趋势。④具有不可逆性。⑤发展的非线性。⑥结构致密化,定向排列化。第四章 1什么是希尔特定律 答:在地层大致水平的条件下,每百米煤的挥发分降低约2.3%,即煤的变质程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加深而增高。 2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增高,煤质有什么变化 答:硬度增大,光泽增强,温度升高,碳含量增加,结构单一化趋势,发热量增高,水分减小,挥发分降低,镜质组反射率增加 3煤的成因分类(成煤植物与环境、腐植化、腐泥化) 答:①腐植类:腐植煤、残植煤。高等植物在沼泽环境中形成。②腐植腐泥类:腐植腐泥煤。高低等植物混合,在湖泊和沼泽环境中形成。③腐泥类:腐泥煤。低等植物和少量动物在湖泊、沼泽深水部位形成。 第五章 1随着变质程度的增高,呈现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 答:煤的颜色变深后变浅,和光泽亮度升高,折射率升、硬度升、比重升、表面积升、孔隙率先降后升。原因在于受到煤化程度、煤岩组成和煤风化程度的影响。 2煤的宏观煤岩类型和成分有哪些(镜煤、丝炭、亮煤、暗煤) 答:成分:①镜煤。颜色深黑,光泽最强,贝壳状断口,内生裂隙发育,呈条带状或透镜状,由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经凝胶化作用形成。②丝炭。颜色灰黑,纤维状结构,丝绢光泽,疏松多孔,被矿物充填后坚硬致密,比重较大,由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经丝炭化作用形成。③亮煤是复杂的宏观煤岩成分,由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经凝胶化作用,并掺入一些由风或水带来的矿物杂质形成。光泽和亮度仅次于镜煤,断面平坦,内生裂隙不如镜煤发育,常呈较厚分层。④暗煤是复杂的宏观煤岩成分,富含壳质组、惰质组或矿物质,光泽暗淡,灰黑色,致密坚硬,比重大,韧性大,不易破碎,断面粗糙,一般不发育内生裂隙。 类型:(1)光亮煤,主要由镜煤和亮煤组成,大于80%(2)半亮煤,亮煤和镜煤占多数50—80%(3)半暗煤,亮煤和镜煤占

煤矿地质学考试试卷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200学年度第学期期末考试 《煤矿地质学》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计30分) 1、根据莫霍面和古滕堡面两个界面,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一级圈层。2、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程称为地质作用。 3、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 4、引起原岩变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及化学性质活泼的流体等。 5、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区域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气成热液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6、按作用的方式及其产物,外力地质作用可分为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等。 7、成岩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压固、胶结和重结晶。 8、矿物的光学性质主要有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等。 9、石英的化学分子式为 SiO2 、摩氏硬度为7。 10、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层积岩三大类。 11、按地史中生物演化的阶段可建6个级别的年代地层单位,分别是宇、界、系、统、阶、时带。 12、与年代地层单位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宙、代、纪、世、期、时。 13、岩(煤)层的产状通常以走向、倾向、倾角来表示。 14、褶曲的基本形式可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 15、断裂构造可分为节理和断层两类。 16、断层要素主要包括断层面、断层线、交面线、断盘、断距。 17、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断层分类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18、从植物遗体堆积到转变为煤的一系列演变过程称为成煤作用。 19、成煤作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泥炭化阶段、煤化阶段。 20、在我国成煤作用较强的三个时期是:石炭-----二叠纪、三叠----侏罗纪、第三纪。 21、影响煤矿生产具有普遍性的地质因素有: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变化、煤层顶低板条件,等。 22、现在把瓦斯矿井等级划分为三级:(1)低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0m3/t以下; (2) 高瓦斯矿进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0m3/t以上 ;(3)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 23、矿井充水的水源有四种,即矿体及围岩空隙中的地下水、地表水、老窑积和大气降水。 24、现行的规范中,把储量由高到低划分为A?级、B级、C级、D级,四个级别,其中 AB级为高级储量, CD级为低级储量。

动物解剖学

动物解剖学、组织学及胚胎学 1、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细胞是有机体 代谢与执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 代谢体系。具有生物合成的能力,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以细胞的分裂、增殖、分化与凋亡来实现有机体的生长 与发育。 2、细胞分裂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细胞从前 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完成,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3、动物体可分为头部、躯干和四肢三部分。 4、头部:包括颅部和面部,颅部位于颅腔周围可分为:枕 部、顶部、额部、颞部、耳部和眼部。面部位于口腔和 鼻腔周围,可分为眶下部、鼻部、咬肌部、颊部、唇部、 颌部和下颌间隙部。 5、躯干:分为颈部(颈背侧部、颈侧部、颈腹侧部);背 胸部:背部(耆甲部、背部)、胸侧部(肋部)和胸腹 侧部(胸前部和胸骨部);腰腹部(腰部和腹部);荐臀 部;尾部。 6、前肢部:包括肩部、臂部、前臂部(脘部、掌部和指部) 和前脚部。 7、后肢部:臀部、股部、膝部、小腿部、和后脚部(跗部、 跖部和趾部) 8、基本切面:矢状面、横断面、额面(水平面) 9、掌侧:前肢后面。跖侧:后肢的后面。背侧:四肢的前 面。 10、骨由骨膜、骨质、骨髓构成,其基本物理特性是具有硬 度和弹性,化学成分包括:无机物(磷酸钙和碳酸钙) 和有机物(骨胶原)。 11、全身骨骼包括中轴骨骼、四肢骨骼、内脏骨。 中轴骨骼包括头骨和躯干骨。四肢骨骼包括前肢骨和后肢骨。 12、头骨包括颅骨和面骨,由扁骨和不规则骨构成。 13、颅骨由成对的额骨、顶骨、颞骨和不成对的枕骨、顶间

骨、蝶骨、筛骨构成。 14、面骨由成对的鼻骨、泪骨、颧骨、上颌骨、颌前骨、颚 骨、翼骨、鼻甲骨和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舌骨构成。 15、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额窦、蝶腭窦和筛窦。因其直接或 间接与鼻腔相通,故称鼻旁窦。 16、动物头骨特征:马的呈长锥状、猪呈锥状,牛比马短。 马、兔的面骨较长,狗、猫的较短。牛的额骨上有角突, 猪有吻骨。 17、躯干骨包括椎骨、肋骨、胸骨。 18、椎骨按位置分为颈骨、胸椎、腰椎、荐椎、尾椎。 19、颈椎一般有7个,胸椎:牛羊狗猫有13个,猪14或 15个,马18个。腰椎:牛和马6个、驴、骡5个, 猪羊6或7个,狗和猫7个。荐椎:牛和马5个、猪羊 4个,狗猫3个。尾椎:牛18—20个,马14—21个, 羊3—24个,猪20—23个,狗20—30个。 20、肋骨:牛羊13对、马18对、猪14和15对,狗猫13 对。经肋软骨与胸骨直接相连的肋骨叫真肋,肋软骨不 与胸骨相连,而是连于前一肋软骨上的叫假肋。肋软骨 不与胸骨直接相连的叫浮肋。 21、胸骨:有6—8个胸骨节片。 22、前肢骨包括肩胛骨、肱骨、前臂骨、前脚骨(腕骨、掌 骨、指骨、籽骨)。 23、肩胛骨:为三角形扁骨,外侧面有一纵形隆起的肩胛冈。 马肩胛冈发达,称为冈结节。牛和猫的肩胛冈远端突出 明显,称为肩峰。 24、指骨从上至下包括系骨、冠骨、蹄骨。 25、后肢骨包括髋骨、股骨、膝盖骨、小腿骨和后腿骨(跗 骨、跖骨、趾骨、籽骨)。 26、关节:骨与骨之间借助膜性的结缔组织囊相连结,期间 有间隙,能进行灵活的运动,这种连接叫滑膜连接,简 称关节。关节由关节面、关节软骨、关节囊、关节腔组 成,辅助结构包括韧带、关节盘、关节唇。

动物解剖学教学内容

动物解剖学教学内容 1、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1)学校办学定位 南京农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院校之一,学校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办学目标,以“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办学宗旨,以“成为以农业与生命科学为特色的知识创新与扩散基地,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中心”为发展定位。 (2)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与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相关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动物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与动物药品和动物生物制品研究与开发相关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提高我国动物药品和动物生物制品的质量和竞争能力服务。要求学生能适应经济建设和市场需求,具有现代意识和法律意识,具有宽广而系统的动物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从事兽医诊断治疗的基本技能,接受学科研究思维和技能训练,具备该领域教学、研究、管理和开发的基本能力。南京农业大学的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生源良好,录取分数较高,能够完成专业培养目标。 (3)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 本课程是畜牧兽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在专业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正常动物有机体各器官的形态、构造、位置关系及发生发展规律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并具备初步的实验技能。它作为专业基础课既是前期课程(如动物学)的继续,又是为进一步学习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临床诊断学、外科学、产科学、畜禽生产学和繁殖学等课程提供形态学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动物有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位置、结构,从而为学习专业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解剖学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又形成了组织化学、细胞生物学、神经内分泌学、发育生物学、胚胎工程等许多边缘学科,因此,本课程还为学生拓宽知识面、涉足新领域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2、本课程所对应的知识模块与学时 理论教学:

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学时:72学时学分:3学分 理论学时:60学时讨论学时:12学时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 大纲执笔人:王心源大纲审订人: 一、说明 1、任务与要求 地质学基础是地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按照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的实际和教学工作的需要,本大纲内容重点是以矿物和岩石、地质构造和大地构造及地质发展史为基本内容,而这些内容又以地壳的组成物质、构造变动和发展历史组合成新体系,以便为地貌、土壤、水文、区域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以及环境学概论等后行课打下一定的地质基础。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除了安排有课堂学习外,还有野外与室内的实习,以培养学员初步野外工作能力。 由于地质学的范围非常广泛,而地理专业需要的内容又是多方面的,所以在规定的学时内难以完全应用课堂讲述的方式进行,矿物、岩石的分类描述,主要古生物化石鉴定以及地质图的阅读等,可结合课堂以外进行教学。 本大纲只能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讲授地质学的基本要求。其内容、顺序和时间安排,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

3、大纲内容 绪论 一、地质学的对象、内容和分科 二、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三、地质学在地理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地球概况 第一节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地球的密度和重力;地球的磁性;地热;磁偏角;磁倾角的概念 第二节地球的结构 掌握地球的结构的划分 一、地球外部圈 大气圈 水气圈 生物圈 二、地球内部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壳的一级构造单位:即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 大陆型地壳具双层结构:花岗岩层、玄武岩层 大洋地壳具单层结构:玄武岩层 第三节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 一、地质作用 二、地质年代 地质作用概念 地质作用/根据能的来源不同又分为外力地质作用:风化、前理、搬迁、沉积、成壳 内力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

动物解剖学复习习题

家畜解剖学复习题 第一单元概论 一、单选 1.可将畜体分成前后两部的切面是(D ) A.矢状面 B.正中矢状面 C.额面 D.横断面 E.水平面 2.四肢靠近躯干的一端称(B ) A.远端 B.近端 C.背侧 D.腹侧 E. 内侧 3.四肢远离躯干的一端称( A ) A.远端 B.近端 C.背侧 D.腹侧 E.外侧 4.前肢的前方称(A) A.背侧 B.掌侧 C.跖侧 D.内侧 E.外侧 5.后肢的前方称(A ) A. 背侧 B.掌侧 C.跖侧 D.内侧E外侧 6.与纵轴平行且与地面相垂直的正中切面称(A) A. 正中矢状面 B.侧矢状面 C.额面 D.横断面 E.水平面 7.前肢的后方称为(C) A.背侧 B.腹侧 C.掌侧 D.跖侧 E.内侧 8.后肢的后方称为(D) A.背侧 B.腹侧 C.掌侧 D.跖侧 E.内侧 9.额面的上方称(A) A.背侧 B.内侧 C.外侧 D.腹侧 E.外侧 第二、三、四单元骨骼、关节和肌肉 一、单选 1.棘突最长的椎骨是(B ). A.颈椎 B.胸椎 C.腰椎 D.荐椎 E.尾椎 3.横突最长的椎骨是(C ). A.颈椎 B.胸椎 C.腰椎 D.荐椎 E.尾椎 4.具有横突孔的椎骨是(A ). A.颈椎 B.胸椎 C.腰椎 D.荐椎 E.尾椎 5.畜体内经常愈合为一体的椎骨是(D). A.颈椎 B.胸椎 C.腰椎 D.荐椎 E.尾椎 6.下列关节中无副韧带固定的关节是(A ). A.肩关节 B.肘关节 C.腕关节 D.指关节 E.跗关节 7.下列关节中具有关节盘(半月板)的关节是(E ).

A.髋关节 B.股髌关节 C.跗关节 D.趾关节 E.股胫关节 8.下列关节中关节角向前的是(B). A.肩关节 B.髋关节 C.腕关节 D.股髌关节 E.股胫关节 9.下列关节中关节角向后的是(D ). A.髋关节 B.肘关节 C.跗关节 D.腕关节 E.指关节 10.部分头骨内形成的含气空腔称(C)。 A.鼻腔 B.口腔 C.副鼻窦 D.颅腔 E.孔 11.家畜颈椎数目均为(C)个。 A.5B.6 C.7D.8 E.9 12.牛的胸椎数目为(B)个。 A.17B.13C.14D.18 E.15 13. C7T18L6S5Cy14-21是(B )的脊柱式 A.牛 B.马 C.猪 D.羊 E.狗 14.肘窝位于(A) A.臂骨B.前臂骨C.腕骨D.掌骨 E.胫骨 15.后肢骨中仅有一块骨构成的是(A). A.股骨B.小腿骨C.跗骨D.跖骨 E.趾骨 16.构成腹壁的肌肉有(D)层。 A.1 B.2C.3D.4 E.5 17.髋骨由(C)块骨愈合而成。 A.1B.2C.3D.4 E.5 18.牛的腰椎数目为(B)个。 A.5B.6C.7D.13 E.18 19.下列肌肉中属于肩关节的伸肌是(A)。 A. 臂头肌B.背阔肌C.三角肌D.腹侧锯肌 E. 胸肌 20.下列肌肉中属于肘关节的伸肌是(A)。 A.臂三头肌B.臂二头肌C.臂肌D.股二头肌 E.斜方肌 21.下列肌肉中属于膝关节的最主要伸肌是(B)。 A.股二头肌B.股四头肌C. 臀浅肌D.半膜肌 E.臀深肌 22 构成颈静脉沟的上界的肌肉是( A ),下界是(B ) A.臂头肌 B.胸头肌 C.肩胛横突肌 D.胸肌 E.胸骨甲状舌骨肌 23.位于胸、腰椎棘突与横突和肋骨椎骨端所形成的夹角内,自髂骨、荐骨向前,伸延至颈部的 肌肉是(A )

煤地质学复习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腐质煤——高等植物遗体在泥炭沼泽中,经成煤作用转变而成的煤。 腐泥煤——湖泽、泄湖中的藻类等浮游生物在还原环境下经过腐解形成的煤。 腐植腐泥煤——原始物质为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共同形成的煤,为腐植煤和腐泥煤的过渡类型。 成煤作用——由植物死亡、堆积一直到转变成煤经过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所经受的各种作用总称为成煤作用。 煤化作用——泥炭或腐泥转变为褐煤、烟煤、无烟煤的地球化学作用。 泥炭化作用——高等植物死亡以后,变成泥炭的生物化学作用过程。 腐泥化作用——在还原环境下,由低等植物转变为腐泥的作用。 成岩作用——泥潭转变为年轻的褐煤所经受的作用。 变质作用——从年轻褐煤再转变为老褐煤、烟煤、无烟煤所经受的作用。 煤的工业分析:是评价煤的基本依据。它包括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产率和固定碳四个项目的测定。 灰分产率:测定煤中所有可燃物完全燃烧以及矿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经一系列复杂化学反应以后所剩下的残渣。 外在水分:是指煤在开采、运输、储存和洗选过程中润湿在煤的外表及大毛细孔中的水分。 内在水分:内在水分是指吸附或凝聚在煤粒内部的毛细孔中的水分。 高位发热量:指煤在大气中燃烧时产生的热量。 低位发热量:指煤在工业窑炉中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 宏观煤岩类型——依据煤的总体相对光泽强度划分的类型。它是煤岩成分共生组合的反映。 宏观煤岩成分——是用肉眼可以区分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镜煤、亮煤、暗煤和丝炭。 显微煤岩类型——显微煤岩组分的共生组合。 显微煤岩成分——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识别出来的组成煤的基本成分。 腐植腐作用—— 真相对密度——在20℃时煤(不包括煤的孔隙)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视相对密度——在20℃时煤(包括煤的孔隙)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堆密度——单位体积(包括煤颗粒之间的孔隙和煤颗粒内部的毛细孔)的煤的质量。 孔隙率——煤的毛细孔和裂隙之总体积与煤的总体积之比,又称孔隙度。 硬度——煤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 内生裂隙——煤化过程中,煤中的凝胶化合物受到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体积均匀收缩产生内张力而形成的一种裂隙。 外生裂隙——煤形成以后,受构造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裂隙。 煤的风化——地表附近或出露地表的煤在大气圈和生物圈各种营力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含煤建造——是一套在成因上有共生关系并含有煤层(或煤线)的沉积岩系。 相——对地理观察或作用具有均匀和/或统一性质的地理单元;体系内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均一的部分。 相序——多相系统中各相的排列顺序。 相律递变规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的重叠在一起。 旋回结构——煤系沉积层序中有共生关系的岩性、岩相有规律的重复交替的现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