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教材课件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可编辑word)

新教材课件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可编辑word)

新教材课件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可编辑word)
新教材课件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可编辑word)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常见分类方法

1.(2020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一期中)“开展垃圾分类,争做文明市民”“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广州全市上下掀起垃圾分类行动新高潮。生活中可回收的塑料瓶、卷纸芯、旧书本等的主要成分属于( )

A.单质

B.有机物

C.氧化物

D.无机物

2.物质的分类如下图所示:

由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

B.乙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法

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D.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题组二对化学物质合理分类

3.(2020北京丰台高一期末)氯酸钾(KClO3)可用于制造烟花、安全火柴等,关于该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盐

B.氧化物

C.酸

D.碱

4.下列图示错误的是( )

5.(2020河北张家口高一期中)对下列物质进行的分类正确的是( )

A.纯碱、烧碱均属于碱

B.CuSO4·5H2O属于纯净物

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

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

6.(2020辽宁丹东高一期末)举重运动员上台比赛前常在手上抹一种

白色粉末(主要成分是MgCO3),有关MgCO3的分类说法错误

..的是(深度解析)

A.单质

B.化合物

C.镁盐

D.碳酸盐

7.(原创)“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

状的结晶物质,化学式为CH4·nH2O,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

冻土中,遇火即可燃烧,所以被称作“可燃冰”,又称“固体瓦斯”。下列有关CH4·nH2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氢化物

B.是混合物

C.是化合物

D.是氧化物

8.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等有规律地摆放。现有部

分药品按某种规律摆放在实验桌上,如下图。在做“硫酸的性质”

的实验时,某同学取用BaCl2溶液后,应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

9.下表是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配料表精制海盐、碘酸钾(KIO3)

含碘量20~40 mg·kg-1

储藏方法密封、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请根据此表,结合中学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物质分类中的树状分类法的有关知识,在①HIO3、②NaIO3、

③KOH、④I2O5、⑤NaCl五种(填“混合物”“化合物”“盐”或“氧化物”)中,与碘酸钾(KIO3)属于同类物质的是(填序号)。

(2)推测碘酸钾(KIO3)的物理性质:碘酸钾溶于水(填“能”或“不能”);化学性质:碘酸钾在受热时。

题组三分散系

10.(2020河北唐山第一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分散系属于悬浊液的是( )

A.淀粉溶液

B.蔗糖溶液

C.泥浆水

D.氢氧化铁胶体

11.(2019湖北襄阳月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溶液均一、稳定,不是分散系

B.“冰水共存物”是一种分散系

C.分散系有的是纯净物,有的是混合物

D.分散系都是混合物,按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的组合有9种

12.有首歌中唱道“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下列有关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是溶液,能永久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B.雾是胶体,一段时间内能稳定存在

C.雾是乳浊液,不能稳定存在

D.雾是悬浊液,在空气中能沉降

13.现有如下各混合物:

①将1 g氯化钾加入99 g水中

②将1 g可溶性淀粉加入100 g水中,搅拌均匀后煮沸

③将1 g碳酸钙粉末加入100 g水中,充分振荡

④将0.1 g植物油加入10 g水中,充分振荡混匀

⑤将96 mL酒精与5 mL水充分混合

(注:淀粉分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

其中所得到的分散系,属于溶液的有(填序号,下同),属于胶体的有,属于浊液的有。

题组四胶体的制备

14.(原创)下列方法最终能制得胶体的是( )

A.把5~6滴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加入20 mL冷水中

B.把5~6滴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加入20 mL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

C.把5~6滴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加入20 mL NaOH溶液中

D.把5~6滴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加入20 mL酒精中

15.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1)现有甲、乙两名同学进行制备实验:

①甲同学的操作是:取一小烧杯,加入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请评价该操作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下同)

②乙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为了使反应充分进行,煮沸10分钟,请评价是否正确。

(2)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

式: 。

(3)聪明的你还想出来许多在家里观察丁达尔效应的方法,请设计一个你认为最简单、最环保的办

法: 。

题组五胶体的性质

16.(2020福建晋江南侨中学高一阶段考试)“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1 nm=10-9 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下列关于所形成的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①③④⑥

17.(2020山东滨州高一期末)下列事实中,与胶体有关的是( )

A.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B.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粗食盐水中的难溶性杂质

C.黑暗的电影院中,放映口发出的光会在影院中形成光柱

D.利用活性炭净水

18.(2020广东深圳高一期中联考)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A.都属于分散系

B.都可以透过半透膜

C.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都有相同的颜色

19.(2020安徽滁州育才中学高一期中)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

是( )

A.在豆浆中加入盐卤制豆腐

B.河流入海口易形成三角洲

C.一束平行光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向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20.(1)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色。

(2)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

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3)将制得的胶体放入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如图所示,放置2 min后,取少量半透膜外的液体于试管中,置于暗处,用一束强光从侧面照射,观察(填“有”或“无”)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以用

来区别;再向试管中加入用稀硝酸酸化

的硝酸银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

为。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物质的分类及其应用

1.(2020山东临沂高一月考,)分类方法在化学发展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A 金刚石水硫酸烧碱胆矾

B 黄铜NO2盐酸石灰水FeSO4

C 碘酒一氧化碳磷酸熟石灰食盐

D H2Fe3O4HNO3纯碱小苏打

2.(2020湖南岳阳一中、汨罗一中高一联考,)分类是化学研究中

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

...的是(深度解析)

A.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

D.硫酸、Cu(OH)2、CuSO4·5H2O分别属于酸、碱、盐,都属于纯净物

3.(2020黑龙江大庆一中高一期中,)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易错)

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A Cu2(OH)2CO3H2SO4NaHCO3SiO2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CO

C NaOH NH3CaCl2MgO SO2

D KOH HNO3CaCO3CaO SO3

4.(2020甘肃武威第一中学高一月考,)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如下所示:

(1)上面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

(2)以Na、K、H、O、C、S、N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下表中②③⑥处。

物质

类别

酸碱盐氧化物氢化物

化学式③HCl

④Ba(OH)2

④Na2CO3

⑦CO2

⑧Na2O

⑨NH3

⑩H2O2

(3)写出实验室由⑩制备O2的化学方程

式: 。

题组二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5.(2020福建龙岩连城一中高一月考,)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直径为1.3×10-9 m的“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能形成胶体,则该分子的直径比Na+大

B.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

C.“血液透析”涉及胶体性质的应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前者会出现明显的光路,后者则没有

6.(2020河南许昌高级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的外观都是澄清、透明、均匀的

B.溶液中溶质粒子能通过半透膜,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C.光束通过淀粉溶液,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光束通过蔗糖溶液时,则无此现象

D.溶液最稳定,放置后不会生成沉淀;胶体很不稳定,放置后很快会生成沉淀

7.()Ⅰ.“全碳气凝胶”是浙江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制出的一种材料,取名“碳海绵”,是一种非常轻的材料。“碳海绵”可任意调节形状,弹性也很好,被压80%后仍可恢复原状。它的内部有很多孔隙,充满空气,吸油能力超强,且只吸油不吸水。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填字母)。

A.“碳海绵”是理想的催化剂载体材料

B.“碳海绵”放入水中会沉入水底

C.“碳海绵”可用于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事故

Ⅱ.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1)如图所示是在实验室中进行Fe(OH)3胶体丁达尔效应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一处明显的错误

是,原因是

(试从分散系分类的角度进行解释说明)。

(2)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你认为一天中最合适的时间是,理由

是。

Ⅲ.由于胶体粒子带有同种电荷,当加入电解质或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时,胶体会发生聚沉。豆浆里的蛋白质是带有负电荷的胶粒,家庭制作豆腐时,用食盐和硫酸镁都能使其凝固,请问等物质的量的NaCl和MgSO4相比,哪一个效果更好? 。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B

2.D

3.A

4.D

5.B

6.A

7.C

8.C 10.C 11.D 12.B 14.B 16.B 17.C 18.A 1

9.D 1.B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而塑料瓶、卷纸芯、旧书本中含有多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C错误;塑料瓶、卷纸芯、旧书本的主要成分中都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不是无机物,故D错误、B正确。

2.D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

3.A 氯酸钾属于盐,故选A。

4.D 钠盐、盐和化合物不是交叉关系,钠盐属于盐,盐属于化合物,故D错误。

5.B 纯碱是Na2CO3,属于盐,不属于碱,故A错误;五水硫酸铜是纯净物,故B正确;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属于酸,故C错误;盐类物质不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如NH4Cl中不含有金属阳离子,故D错误。

6.A 碳酸镁是由镁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属于单质,故选A。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然后根据盐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需要注意

的是本题中碳酸镁可以归为镁盐和碳酸盐。

7.C CH4·nH2O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C正确。

8.C BaCl2属于盐,故放在C位置。

9.答案(1)化合物②⑤(2)能易分解

解析(1)五种物质均属于化合物。碘酸钾属于盐,其中属于盐的有

②和⑤。

(2)碘酸钾属于钾盐,能溶于水,根据“加碘盐”的食用方法“待食

品熟后加入碘盐”可知碘酸钾受热易分解。

10.C 淀粉溶液属于胶体,故A错误;蔗糖溶液属于溶液,故B错误;泥浆水属于悬浊液,故C正确;氢氧化铁胶体属于胶体,故D错误。11.D 溶液是分散系的一种类型,均一、稳定是溶液的特点,A项错误;冰和水都是由H2O分子构成的,是一种物质的两种状态,“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因而不属于分散系,B项错误;分散系均是由分散剂和分散质组成的混合物,C项错误;分散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分散剂也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所以按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的组合有9种,D项正确。

12.B 雾是胶体,它是较稳定的分散系,但不能在空气中永久存在。

13.答案①⑤②③④

解析①KCl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溶液;②淀粉分子较大,溶于水后形成的是胶体;③CaCO3不溶于水,振荡后所形成的是不稳定的体系,

属于悬浊液;④油不溶于水,形成的是乳浊液;⑤酒精和水以任意比混溶,形成的是溶液。

14.B 把5~6滴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加入20 mL冷水中,反应缓慢,不能得到胶体,A项错误;B项正确;把5~6滴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加入20 mL NaOH溶液中会生成Fe(OH)3沉淀,C项错误;把5~6滴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加入20 mL酒精中不能得到胶体,D项错误。

15.答案(1)①正确②不正确(2)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3)打开装有热水的暖瓶盖,用一束光照射升腾的水汽即可

解析(1)制取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取一小烧杯,加入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故甲正确,乙不正确。(2)制备

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16.B 将“纳米材料”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胶体属于介稳体系,静置后不会出现沉淀,故②③④正确,选B。

17.C 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的油水混合物是乳浊液,不符合题意;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粗食盐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与胶体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黑暗的电影院中,放映口发出的光会在影院中形成光柱,这是丁达尔效应,与胶体的性质有关,符合题意;利用活性炭净水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不符合题意。

18.A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都是混合物,属于分散系,A正确;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分散质粒子能透过

半透膜,B错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 错误;氯化铁溶液呈棕黄色,氢氧化铁胶体呈红褐色,二者颜色不

同,D错误。

19.D 豆浆属于胶体,向其中加入盐卤,盐卤中含丰富的电解质氯化钙、氯化镁等,可以使豆浆发生聚沉,与胶体的性质有关,故A不符

合题意;河流中含有泥沙胶粒,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等电解质,二者相遇时发生胶体的聚沉,形成三角洲,与胶体的性质有关,故B

不符合题意;蛋白质溶液是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与胶

体性质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FeCl3与NaOH发生了复分解反应,与胶体性质无关,故D符合题意。

20.答案(1)Fe 2O3+6HCl 2FeCl3+3H2O 棕黄(2)红褐(3)无

胶体和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1)Fe 2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

2FeCl3+3H2O;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棕黄色。(3)离子能透过半透膜,

胶粒不能;再向试管中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

能力提升练

1.A

2.B

3.D 5.D 6.D

1.A B项,黄铜、盐酸、石灰水都属于混合物,错误;C项,碘酒属于混合物,错误;D项,纯碱属于盐,错误。

2.B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故A正确;酸性氧化物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Mn2O7,故B错误;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三大类,故C正确;硫酸属于

酸,Cu(OH)2属于碱,CuSO4·5H2O属于盐,均为纯净物,故D正确。

特别提醒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碱性氧化物,如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为不成盐氧化物。

3.D Cu2(OH)2CO3属于盐,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C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NH3不属于酸,故C错误;KOH属于碱、HNO3属于酸、CaCO3属于盐、CaO属于碱性氧化物、SO3属于酸性氧化物,分类正确,故D正确。

易错点拨本题的易错点为B项,要注意CO不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4.答案(1)树状分类法

(2)②H2SO4(或HNO3、H2CO3等合理答案) ③NaOH(或KOH、NH3·H2O)

⑥Na2SO4(或K2CO3、Na2SO3、NaNO3等合理答案)

(3)2H2O2 2H2O+O2↑

解析(1)常见的分类法有两种: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由图可

知为树状分类法;

(2)题给元素中任选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酸有H2SO4、HNO3、H2CO3等,碱有KOH、NaOH等,盐有Na2SO4、Na2CO3、NaNO3、Na2SO3、K2CO3、KNO3、K2SO4等;

(3)H2O2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2H2O2 2H2O+O2↑。

5.D 直径为1.3×10-9 m的“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能形成胶体,则该分子的直径比Na+大,故A正确;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

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故B正确;“血液透析”涉及胶体的电泳性质,故C正确;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但溶液不能,故D错误。

6.D FeCl3溶液是澄清、透明、均匀的分散系,Fe(OH)3胶体也是澄清、透明、均匀的分散系,故A正确;溶液中溶质粒子能通过半透膜,但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故B正确;当光束通过淀粉溶液时,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该现象为丁达尔效应,而通过蔗糖

溶液时,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鉴别溶液和胶体的常用方法,故C正确;胶体较稳定,具有介稳性,放置后不会很快生成沉淀,溶液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分散系,放置后不会生成沉淀,故D错误。

7.答案Ⅰ.B

Ⅱ.(1)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2)清晨清晨树林中存在水雾,雾是胶体,光束穿过时会产生丁达

尔效应

Ⅲ.MgSO4

解析Ⅰ.“碳海绵”的密度很小且不吸水,放入水中不会沉入水底,B项不正确。

Ⅲ.豆浆里的蛋白质胶粒带负电荷,NaCl中一个Na+只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而MgSO4中的一个Mg2+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所以MgSO4使豆腐凝固的效果更好。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3、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和重要内容。 2、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标准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学习和研究转入从微观角度分析研究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图片若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言]“科学是美的,每个科学家都有这种感觉。”(杨振宁语)化学世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奥秘无穷。下面我们一些来看一组图片。 [展示]:教材的几幅图片。 [板书]一、物质的分类 [师]化学物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要应用,在你的生活经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哪些?请各位同学在纸上写出一些实例,再进行小组交流。 自己完成实例后,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的化学物质有:水、氧气、金属、碳、塑料、二氧化碳、汽油、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 [师]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中,为了获得生活和发展需要的物质,并更好地利用这些物质为人类服务,化学家们需要将众多的物质进行分类研究,需要探索物质转化的条件和转

化时所遵循的规律。如何来分类呢?

[师]给出常见的一些物质,如: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食盐水等。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给这些物质进行分类? [生1]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有:空气和食盐水;纯净物为: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 [生2]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有:铜、、碘、氢气、石墨;化合物有:乙醇、硫酸铵。空气和食盐水是混合物。 [生3]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气态、液态和固态。 气态为:空气、氢气;液态为:乙醇、食盐水;固态为:硫酸铵、铜、碘和石墨 [生4]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易溶、微溶、难溶。 易溶为:乙醇、食盐水、硫酸铵;微溶为:碘;难溶为:空气、氢气、铜、石墨 [师]以上同学提出的分类形式都非常好。有从组成、导电性、状态、溶解能力等依据来分析的,看来,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在不同的角度思维,就会“山穷水尽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说明衡量事物的标准不止一个。 [板书]物质分类标准的不同,分类形式的结果各不相同。 [展示]老师在此也提出一种分类方式与同学们一起共享。 [问题解决]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钙(Ca) 氯气(Cl2) 氯化钙(CaCl2)溶液硫酸(H2SO4) 碳酸钙(CaCO3) 氧化钙(CaO) 氢氧化钙[Ca(OH)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8新人教版必修

第二章第一课时“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教学目标】 1.体验进行分类的目的及意义。 2.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讲授 【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引入】 若要到“万福”商场买一部复读机,你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它? 【思考与交流】 请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知识,列举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师生交流】 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和学会使用,以提高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对八支笔进行分类活动 分类并没有唯一性,它会根据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 【点评】当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的事物的了解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的方法是一种非常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分类法的应用也是非常普遍的。 【过渡】 其实分类方法不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碰到,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也普遍存在,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学生活动】案例1、连线: 【师生交流】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看出对于Na2CO3如果从阳离子来看,可以与Na2SO4一起分为硫酸盐。若从阴离子的角度来看可以与K2CO3一起分为碳酸盐。因此可以说, 【点评】 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1、交叉分类法 【学生活动】 案例2、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1)硫在氧气里燃烧 (2)红磷在氧气里燃烧 (3)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4)铝箔在氧气里燃烧

(5)蜡烛在氧气里燃烧 案例3、见课本P21,图2-32、树状分类法 【点评】:树状分类法可以让我们把同类事物进行再分 【实践活动】 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仿照P21图2-3作出树状分类图,然后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物质类别上。 O2, Cu,H2SO4, Ba(OH)2,KNO3, CO2,空气,含镁60%的MgO 【小结】 在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就要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练习】 【课后作业】 1、通过查找资料或与同学合作,为石油加工后的产物或用途制作一张树状分类图或交叉分类图。 2、某学校要举行田径运动会,有高一、高二、高三3个年级的男生、女生参加,请你画出以高一男子组、高一女子组……的方法分组的树状分类图。 3、填表: 【课后阅读材料】“白马非马”的故事 【原文】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食客。一天,他牵一匹白马出关被阻,公孙龙便以白马非马的命题与之辩论,守关的人辩不过他,公孙龙就牵着马出关去了。(或说,他还是不得出关。)公孙龙说,白马为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则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今合以为物,非也。如求白马于厩中,无有,而有骊色之马,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求之马亡矣;亡则白马竟非马。 【大致意思】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食客。据说,公孙龙有一次骑马过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马不许过。”公孙龙回答说:“我骑的是白马,白马不是马,这可是两回事啊。”公孙龙的“白马”有没有过关,我们不得而知。从常人的观点来看,守关的兵士八成认为公孙龙是在诡辩。 【评论】 冯友兰(我国著名新理学家、哲学家)认为《公孙龙子》里的《白马论》对“白马非马”进行了三点论证: 一是强调“马”、“白”、“白马”的内涵不同。“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白”的内涵是一种颜色,“白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加一种颜色。三者内涵各不相同,所以白马非马。 二是强调“马”、“白马”的外延的不同。“马”的外延包括一切马,不管其颜色的区别;“白马”的外延只包括白马,有颜色区别。外延不同,所以白马非马。三是强调“马”这个共相与“白马”这个共相的不同。马的共相,是一切马的本质属性,它不包涵颜色,仅只是“马作为马”。共性不同,“马作为马”与“白马作为白马”不同。所以白马非马。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1.1.1物质的分类与转化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1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①水银②空气③氯酸钾④五氧化二磷⑤糖水⑥硫粉⑦氨气⑧盐酸 A.①②⑤⑦B.①②④⑥ C.②⑤⑧ D.②③⑤ 解析: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空气、糖水也都是混合物。 答案: C 2.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①纯碱②食盐水③石灰水④NaOH⑤液态氧 ⑥KClO3 A.碱——①④B.纯净物——③④⑤ C.盐——①⑥ D.混合物——②⑤ 解析:①纯碱是Na2CO3,是盐类,属纯净物;②食盐水是NaCl的水溶液,属混合物;③石灰水是Ca(OH)2的水溶液,属混合物;④NaOH是碱类,属纯净物;⑤液态氧是单质,属纯净物;⑥KClO3是盐类,属纯净物。 答案: C 3.下列物质中均为化合物的一组是( ) A.金刚石、干冰、SO2B.KCl、盐酸、NaOH C.CuSO4·5H2O、冰、乙醇D.臭氧、CaCO3、铝合金 解析:根据化合物的定义判断。 答案: C 4.国家质检部门检出人们端午节包粽子的“返青粽叶”多以胆矾为添加剂,长期食用有害健康,请问胆矾是一种( ) A.氧化物B.盐 C.碱D.酸 解析:该题属于物质分类的问题,做题时要明确物质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胆矾是CuSO4·5H2O,是一种无机物,从酸、碱、盐的角度看是一种盐。 答案: B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B.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凡有盐参加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A的说法太绝对,因为有些化合物间的化合反应也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B选项的说法也不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3、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4、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本节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正确的唯物主义物质观 【新课标】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重点、难点】 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一年的化学,我们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一门学科;化学,也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化学的发展史。化学世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目前已知物质的种类超过千万种,每年还有大量新物质不断被合成出来,现在每年新合成的化学物质已达

到了100多万种。 【过渡】如此繁多的化学物质,我们该如何去认识它们呢?一种一种地去学习,现实吗? 由于每一类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相似之处,这就需要我们将众多物质进行分类,一类一类去研究,揭示出其内在的规律。 【练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接触到下列物质: 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酒碘氢气石墨食盐水请你将上述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将你的分类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1根据通常的存在状态分类 2根据导电性能分类 3根据所含物质的种类分类 4根据组成纯净物是否为同种元素 5将物质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小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根据物质的组成 均匀混合物: 混合物 均匀混合物: 物质非金属单质: 单质 金属单质: 纯净物有机化合物: 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氧化物: 酸: 碱: 盐: ……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1)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1)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X 、Y 、Z 、W 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Z+W,则X 和Y 的反应不可能是( ) A .盐和盐的反应 B .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 C .酸与碱的反应 D .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盐和盐反应能生成两种新盐,故A 正确; B. 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只生成一种物质,故B 错误; C.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 正确; D. 碱和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 正确; 故选:B. 【点睛】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此反应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可以从具体的反应进行完成. 2.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 ①Na 2 O 点燃 ???→ Na 2O 22 CO ???→ Na 2 CO 3 ②MgO HCl ??→ MgCl 2溶液电解 ????→ Mg ③Fe 2O 点燃 ???→Fe 2O 324 H SO ???→ Fe 2(SO 4)3 ④SiO 2NaHO ???→Na 2SiO 3HCl ??→H 2SiO 3 ⑤HCHO 2O ??→ HCOOH 3 CH OH NaOH ???→ HCOOCH 3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2Na +O 2 点燃 Na 2O 2,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故可以实现转化; ②MgO +2HCl=MgCl 2+H 2O ,电解MgCl 2溶液,不能得到Mg ,故不能实现转化; ③Fe 在O 2中燃烧生成Fe 3O 4,故不能实现转化; ④SiO 2+2NaOH=Na 2SiO 3+H 2O ,Na 2SiO 3+2HCl=2NaCl +H 2SiO 3↓,故可以实现转化; ⑤2HCHO +O 2Δ ??→ 2HCOOH ,HCOOH 和CH 3OH 反应的条件是浓H 2SO 4并加热,条件错 误; 综上所述可知不能实现转化的是②③⑤,答案选C 。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及答案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 题及答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第1单元课时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补充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 B.爆鸣气 C.天然气 D.纯净的无污染的空气 2.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 A.测定密度 B.放入稀硫酸中 C.放入盐酸中 D.观察外观 3. NaCl、Cl2、NaClO、Cl2O5、HClO4是按某一规律排列的。下列物质系列中也完全按照此规律排列的是() A.Na2CO3、C、CO2、CO、NaHCO3 B.Na2S、S、Na2S2O3、SO2、 H2SO4 C.NH3、NO、N2、NO2、NaNO3 D.P2O5、H3PO4、Na3PO4、 Na2HPO4、NaH2PO4 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5.想一想,NaOH(固)、P2O5(固)、无水CaCl2(固),为什么可归为一类。据此从A~D中选出一种最适宜与这三种物质归为一类的是 ()

A .浓硫酸 B .氯化钠溶液 C .碱石灰 D .生石灰 6.据报道,2003年12月26日,重庆开县发生了天然气矿井“井喷”事件,喷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硫化氢(H 2S ),氰化氢(HCN )等多种 有毒气体,造成290多人中毒死亡。你认为喷出的气体是 ( ) A .一种纯净物 B .全部由无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C .全部由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D .由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7.对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 .CO 2+H 2O====H 2CO 3化合反应 B .Cu(OH)2===CuO+H 2O 分解反应 C. Fe 2O 3+3CO===2Fe+3CO 2 置换反应 D .NaCl+AgNO 3====AgCl↓+NaNO 3复分解反应 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 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刻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 A 、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 、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 、CCl 4是一种化合物 D 、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9.目前有些中小学生喜欢使用涂改液,经实验证明,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的有害物质,二氯甲烷(CH 2Cl 2)就是其中一种。下面是关于二氯甲烷的几种说法:①它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②它是由氯气(分子式为Cl 2)和甲烷组成的化合物,③它的分子中碳、氢、氯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2,④它是由多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化合物。这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高温 △

高中化学1——物质分类与转化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1. 人们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状态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例如,根据物质存在的状态,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物质的导电性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化合物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粒子间成键类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氧化物按元素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性质分_____________。 ①纯净物:由组成(只有种分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组成(分子有多种)的物质。 ③单质:由组成的纯净物。 ④化合物:由组成的纯净物。 ⑤氧化物:由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元素是元素的化合物。 ⑥酸:物质电离出的的化合物。 ⑦碱:物质电离出的的化合物。 ⑧盐:的化合物。 【例1】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A. 氯化钾 B. 二氧化碳 C. 碳酸钠 D. 乙烷 【例2】 Na 2CO 3俗名纯碱,下列对其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 Na 2CO 3是碱 B. Na 2CO 3是盐 C. Na 2CO 3是钠盐 D. Na 2CO 3是碳酸盐 【例3】 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例4】 ① Na ;②空气;③ 干冰;④ 硫酸;⑤ 碳酸钙;⑥ 氧化钙;⑦ NaOH ;⑧ FeCl 3溶液;⑨ 醋酸;⑩ 乙醇。对以上物质按组成分类:(1) 混合物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2) 单质____________;(3) 氧化物____________;(4) 酸____________;(5) 碱____________;(6) 盐____________;(7) 有机物____________。 2.常见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① 化学反应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种基本类型。 ② 根据有无离子参加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反应类型。 ③ 根据有无电子转移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反应类型。 ④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请将“化合反应”“置换反应” “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填入下图中的圆内或椭圆内。 【例5】 单晶硅是制作电子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科学家曾预计,到2011年一个电脑芯片上将会集成10亿个晶体管,其功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这对硅的纯度要求很高。 用化学方法可制得高纯度硅,其化学方程式为:① SiO 2+2C=====高温Si +2CO ;② Si +2Cl 2===== 点燃 碱 酸 盐 酸性氧化物 A 纯碱 盐酸 烧碱 二氧化硫 B 烧碱 硫酸 食盐 一氧化碳 C 苛性钠 醋酸 石灰石 水 D 苛性钾 碳酸 苏打 三氧化硫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 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2.理解元素能够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能够对物质实行分类。3.知道分散系的概念,能说出分散系的分类。4.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5.能根据胶体的性质解释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 1.同素异形体 (1)含义: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举例 ①金刚石、石墨和C 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②氧气和臭氧(O 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物质的分类 对于数以千万计的物质,人们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或用途等实行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的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1)交叉分类法 ①含义: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实行分类。 ②举例: a .Na 2CO 3????? 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其组成的阴离子来看,则属于碳酸盐 b .在不同的物质和它所属的类别之间实行连线

(2)树状分类法 ①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实行再分类的方法。 ②举例: 3.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的定义 分散系:将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里所形成的体系,称为分散系。 (2)分散系的组成 分散系中被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3)分散系分类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够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其中浊液分为悬浊液、乳浊液。 4.胶体的分类、制备和性质 (1)胶体的分类 按照分散剂的不同 ????? ①分散剂是液体,叫做液溶胶,如Fe (OH )3胶体②分散剂是固体,叫做固溶胶,如有色玻璃 ③分散剂是气体,叫做气溶胶,如云、雾 (2)Fe(OH)3胶体的制备 制备原理:FeCl 3+3H 2O=====△ Fe(OH)3(胶体)+3HCl 具体操作:往烧杯中注入25 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FeCl 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3)胶体的性质 1.判断正误(准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的性质完全相同( ) (2)碳酸钾是钾盐,也是碳酸盐( ) (3)根据组成元素的差异,能够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4)CuSO 4·5H 2O 是混合物( ) (5)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属于溶液,云、雾、烟属于胶体( )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知识总结+练习)用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复习1、物质的分类 (1) 单质 金属:钠、镁、铝、铁、铜 非金属:碳、硫、磷 (2)氧化物-------按性质分 酸性(酸酐) :如N 2O 3 P 2 O 5 Mn 2 O 7 碱性:如Na 2O Fe 2 O 3 两性:如Al 2O 3 ZnO 不成盐氧化物:如CO NO 特殊氧化物:如Na 2O 2 Fe 3 O 4 MnO 2 (3)酸------按是否完全电离 强酸:如HCl HBr HI HNO 3 H 2 SO 4 HClO 4 弱酸:如HF HClO H 2S H 2 SO 3 H 3 PO 4 -------按挥发性分 难挥发性酸:如H 2SO 4 H 3 PO 4 易挥发性酸:如浓HCl 浓HNO 3 --------对热稳定性 稳定性酸:如HCl H 2SO 4 H 3 PO 4 不稳定性酸:如H 2SO 3 H 2 CO 3 (4)碱------溶解性 可溶性碱:如NH 3·H 2 O NaOH Ba(OH) 2 难溶性碱:如Mg(OH) 2 Fe(OH) 3 (5)盐-------按酸碱中和的程度 正盐:如Na 2CO 3 NH 4 NO 3 酸式盐:如NaHSO 4 KHSO 3 NaHCO 3 KHS 碱式盐:如Cu 2(OH) 2 CO 3 Mg(OH)Cl 练习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B. 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 酸分子中有几个H原子即为几元酸 D. 盐电离时,只生成一种阳离子,一种阴离子 E. 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F. 酸酐一定是氧化物 G.凡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H.凡酸性氧化物都能直接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练习2、判断下列物质所属类别 氨气、水、硫化氢、氯化氢、氧化钠、氧化铝、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氯化镁、氯化亚铁、氯化铁、氯化铵、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氢氧化铁、硫酸、硝酸、盐酸、硫酸铜、硫酸铝、碳酸钠、碳酸钡、硝酸银、硝酸钡、高锰酸钾、氯酸钾。 2、物质的转化规律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 金属+氧气→碱性氧化物 Na+ O 2 = 金属+非金属→盐 Na + Cl 2 = 金属+酸→盐+氢气 Na +H 2 SO 4 = 金属+盐→盐+金属 Na +CuSO 4 = 非金属+金属→盐 S+ Na= 非金属+氧气→酸性氧化物 S+ O 2 = 非金属+非金属 S+ H 2 = 酸性氧化物+H 2 O→含氧酸 SO 2 + H 2 O= 酸性氧化物+碱→盐+ H 2 O SO 2 + NaOH=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盐 SO 2 + CaO= 碱性氧化物+H 2 O→可溶性碱 Na 2 O+ H 2 O = 碱性氧化物+酸→盐+ H 2 O Na 2 O +HCl=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盐 Na 2 O+CO 2 = 酸+金属→盐+氢气 H 2 SO 4 +Fe= 酸+碱性氧化物→盐+ H 2 O H 2 SO 4 + CuO= 酸+碱→盐+ H 2 O H 2 SO 4 + Ba(OH) 2 = 酸+盐→盐+ 酸(强酸→弱酸、难挥发→易挥发) H 2 SO 4 +Ba(NO 3 ) 2 = H 2 SO 4 +Na 2 CO 3 =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全国二等奖

课题: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单位:XXXXXXXXXX 作者:XXXXXX

课题: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单位:XXXXXXXXXXXXX 作者:XXXXXX 一、教材分析 本部分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必修化学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本章是高中化学阶段学生认识学科内容的第一章,是连接初中与高中化学的桥梁与纽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承上即帮助学生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化学学习进行回忆性复习,启下即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高中阶段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对科学的分类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发展自身科学素养。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教学内容分析 人们想要对数以千万种的化学物质进行研究,认识它们的规律,就必须先将它们进行科学的分类。本章的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从分类这一知识点来说,学生在初中化学有过初步的学习,即纯净物的分类。本节是对物质的分类内容的细化,通过对“交叉法”“树状分类法”的提出与讲解,更进一步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科学分类的方法,从而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化学学习。 三、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此时学生的特点是处于初中与高中学习的过渡期。在知识基础上,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认知能力,掌握了相当水平的化学知识如纯净物、混合物、酸、碱和盐的相关规律,初步了解物质分类的涵义及思想,具备了接收新知识的能力;在思想上,处于从直觉型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并未将分类法作为化学学习的基础。本节教学内容正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回顾与总结,以科学的分类法为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分类观,开启高中化学学习新方向。 四、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以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教学要求(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为主,结合本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学情,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1)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1)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向含有c(FeCl3)=0.3 mol·L-1、c(FeCl2)=0.15 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 nm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2O3 B.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带正电荷 C.可用过滤的方法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Na+分离开 D.加入NaOH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Fe2++2Fe3++8OH-===Fe3O4+4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三氧化二铁为红棕色,由题意知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故A错误; B.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容易吸附带正电的阳离子而形成带电的胶体微粒,故B错误; C.胶体、溶液都可以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故C错误; D.氯化亚铁、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水、氯化钠,离子方程式: Fe2++2Fe3++8OH-═Fe3O4+4H2O,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下列物质制造或使用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 明矾做净水剂丙烯制造聚丙烯熔喷布氨气制造液氨冷 却剂 含碳酸氢钠的抗酸药 治疗胃酸过多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明矾溶于水,铝离子水解为氢氧化铝胶体,发生化学变化,故不选A;

B.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故不选B; C.氨气制造液氨冷却剂,氨气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D.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故不选D。 答案选C。 3.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Fe(s) Fe2O3FeCl3(aq) B.CuO Cu(NO3)2(aq) Cu(NO3)2(s) C.SiO2(s) H2SiO3(s) Na2SiO3(aq) D.N2(g) NH3(g) NO(g)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与水蒸汽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故A不选; B.Cu(NO3)2(aq)加热要水解,产生氢氧化铜和硝酸,硝酸易挥发,水解平衡右移,得不到Cu(NO3)2(s),故B不选; C.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故C不选; D.氮气与氢气合成氨气,氨气催化氧化生成NO,故D选; 故选D。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易错点C,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4.下列有关实验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氧气,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从水槽中撤出导管 B.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涂上NaHCO3溶液 C.进行CO性质实验时要在通风橱内进行,多余的CO一律排到室外 D.制备Fe(OH)3胶体时,可以将水放在隔着石棉网的烧杯中加热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实验室制氧气,如果先停止加热会使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所以应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故A错误; B.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先用抹布擦,再用水冲洗,立即涂上NaHCO3溶液,故B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知识总结+练习)

二、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物质的分类 (1) (2)酸性 (3) (4) (5)练习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B. 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 酸分子中有几个H 原子即为几元酸 D. 盐电离时,只生成一种阳离子,一种阴离子 E. 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F. 酸酐一定是氧化物 G .凡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H .凡酸性氧化物都能直接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练习2、判断下列物质所属类别 氨气 、水 、硫化氢 、 氯化氢 、氧化钠 、氧化铝 、 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 二氧化硫 、氯化镁 、氯化亚铁 、 氯化铁 、氯化铵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钾 、氢氧化铁 、硫酸 、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盐 SO 2+ CaO= 碱性氧化物+H 2O →可溶性碱 Na 2O+ H 2O = 碱性氧化物+酸→盐+ H 2O Na 2O +HCl=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盐 Na 2O+CO 2= 酸+金属→盐+氢气 H 2SO 4+Fe= 酸+碱性氧化物→盐+ H 2O H 2SO 4+ CuO=

酸+碱→盐+ H 2O H 2SO 4+ Ba (OH )2= 酸+盐→盐+ 酸(强酸→弱酸、难挥发→易挥发) H 2SO 4+Ba(NO 3)2= H 2SO 4+Na 2CO 3= 碱+酸性氧化物→盐+ H 2O NaOH+CO 2= 碱+酸→盐+ H 2O NaOH+ H 2SO 4= 碱+盐→盐+ 碱(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之一为难溶或难 《练习》 1.下列含有相同元素的化合物组是 A.O 2 O 3 B .CO CO 2 C.KCl AlCl 3 D.NaHCO 3、NaHSO 4 2.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盐酸 B.空气 C.Fe 3O 4 D.大理石 3.下列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的 是: ( ) 锌 1.5mg ,锰1mg,这里的碘、镁、锌、锰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物质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专项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专项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r 2(g)232 2Al O (s)SO (g)3H O(l)ΔHBr(aq)AlBr (s)???→????→ B .2 H O(g) CO(g) 2334Δ Fe O (s)Fe(s)Fe O (s)???→???→高温 C .Cu(s) 3FeCl (aq)(aq) 22Δ CuCl (aq)Cu O(s)????→????→葡萄糖 D .SiO 2232 Na CO (aq)CO (aq) 2323Δ Na SiO (aq)H SiO (s)????→???→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Br 2(g)通入SO 2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Br 2+SO 2+2H 2O=H 2SO 4+2HBr ,可得到HBr 溶液,向HBr 溶液中加入Al 2O 3固体,发生反应6HBr +Al 2O 3=2AlBr 3+3H 2O ,得到AlBr 3溶液,加热AlBr 3溶液,AlBr 3是强酸弱碱盐,发生水解,加热促进水解,而且HBr 是挥发性酸,所以会得到Al(OH)3固体,A 错误; B .在高温条件下,CO 可以还原Fe 2O 3得到Fe 单质,Fe 可以和水蒸气反应生成Fe 3O 4固体,化学方程式分别为Fe 2O 3+3CO 高温 2Fe +3CO 2、3Fe +4H 2O(g) ? Fe 3O 4+4H 2,B 正 确; C .铜单质可与FeCl 3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FeCl 3+Cu=CuCl 2+2FeCl 2,但是CuCl 2溶液不能与葡萄糖反应,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得到砖红色Cu 2O 沉淀,C 错误; D .SiO 2不与Na 2CO 3溶液反应,SiO 2和Na 2CO 3固体在高温下可以反应,D 错误。 答案选B 。 2.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银、二氧化硫、硫酸、纯碱、食盐 B .碘酒、冰、硫酸氢钠、烧碱、碳酸钙 C .氢气、干冰、硝酸、烧碱、硝酸钾 D .铜、氧化铜、醋酸、石灰水、碳酸氢钠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纯碱是碳酸钠,是盐不是碱;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KIO 3等,故不是盐,是混合物,故A 错误; B .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是混合物;硫酸氢钠是酸式盐,不是酸,故B 错误; C .氢气是单质;干冰即二氧化碳,是氧化物;硝酸是酸;烧碱即NaOH ,是碱;硝酸钾是盐,故C 正确;

1.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练习题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课时1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基本知识点 1.物质分类的方法 (1)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2)物质分类的多种角度 …… …… 跟踪练习: 1. 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 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 ) A.NH 3 B.CH 4 C.NaHCO 3 D.HClO 3 纯 净 物 混 合 物 ①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②有一定的熔、沸点 ③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无固定组成和结构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

2.同种类型的物质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下列性质中不属于酸通性的是() A.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B.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3. 盐是一类常见物质,下列物质可直接反应生成盐的组合是() ①金属②碱性氧化物③碱④非金属⑤酸性氧化物⑥酸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④⑥ C.只有②⑤⑥ D.全部 4.某加碘食盐包装袋上标有“忌高温蒸炒”,由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食盐是纯净物 B.食盐中加入了碘单质 C.所加含碘物质受热易分解 D.加碘食盐难溶与水 5.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NaOH + HCl == NaCl + H2O D.H2CO3 == H2O + CO2 加热点燃 C. H2+CuO == Cu + H2O B.2CO + O2 == 2CO2 6.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盐酸、纯碱、氯酸钾、氧化镁、二氧化硅 B、硝酸、烧碱、次氯酸钠、氧化钙、二氧化硫 C、次氯酸、消石灰、硫酸铵、过氧化钠、二氧化碳 D、醋酸、过氧化钠、碱式碳酸铜、氧化铁、一氧化碳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D、无色透明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8.现有下列物质:①碳酸钠②氧化钠③二氧化硅④铁⑤氧气⑥氢氧化钙⑦硫酸 请将上述物质按下列要求分类,并将其序号填入空白处: (1)按组成分类,属于单质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 (2)按溶解性分类,属于易溶物的是,属于难溶物的是属于微溶物的是。 (3)按常温状态分类,属于固态的是,属于液态的是,属于气态的是。 9.从铁、盐酸、氧气、水、硝酸银溶液五种物质中选出1种或2种为反应物,按下列反应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 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第一节(第一课时)【教学三维目标】一、 ) 知识与技能:(一 1、了解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框2 架,将知识系统化。

“树状分类法”。3、掌握“交叉分类法”、(二)过程与方法:多角度、多标准对化学知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重要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将生产、生活实践与所学的化学知识相联系的意识。1、体验分类在化学、各科学习上的重要性,将“分类思想”灌输于脑中,能够2 在后面学习中进行实际应用,培养及时分类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方法。二三【教学设计 教教师活设计意学生活内提高学生的【引入】请同学们翻开目录,找出我们今天所要翻书查找,翻目翻书找习的内容,第二章第一节,在哪一页?(停顿)查找意力本节课的内容们为什么能快速找到我们所学的内容呢?因为这书的主编在编这本书的时候,事先根据一定的标每一章再继续分节进行分类,把化学书分为四章【讲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采用分类法,这样倾我们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目的,提高工作效率 学生在教师的引联系生活实【提问】你们能找出分类在生活中的例子吗下回答:超市的品归类、图书馆课垃书籍的分类 好桶的分类Q的分类那分类的概念是什么呢?举了这么多例子,【过渡】页第一段,找出分类法的概念。24请阅读课本第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强化学生【提问】根据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分类法的理解。对分类的理【板书】一、分类法:将大量事物按照一定的“标解和应用准”进行分类。

【强调】这里的“标准”加了双引号,表示强调, 那什么是标准呢【提问】将下列人物进行分类?图片这里的职业是“标准定 “标准这个识为下一步习做下铺垫 【讲述】我们在分类的时候首先设定标准,再选择学生思考、阅读分类的方法。 【讲述】像刚才黑板上的人物按照“职业”进行划 分,只用了一个标准,我们称为“单一分类法”。【板书】二、分类的方法单一分类法(单分类)1、 【转折】但是,这种分类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有些同学不认识李宇春,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1

¥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1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A.S SO3H2SO4B.SiO2Na2SiO3(aq) H2SiO3(胶体) C.Fe FeCl3FeCl2(aq) D.Al2O3NaAlO2(aq) AlCl3(aq)【答案】A 【解析】 \ 【详解】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故A错误; B、SiO2+2NaOH=Na2SiO3+H2O ,Na2SiO3+2HCl=H2SiO3↓+2NaCl,故B正确; C、2Fe+3Cl2=2FeCl3,2FeCl3+Fe=3FeCl2,故C正确; D、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与过量的盐酸生成三氯化铝,故D 正确; 故选A。 2.酸式盐是盐的一种,可看作是多元酸中的氢离子未被完全中和所得到的盐,常见的有NaHCO3、NaHSO4、KH2PO4、KHPO4等。已知 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3PO2属于二元酸B.H3PO2属于三元酸 C.NaH2PO2属于酸式盐D.NaH2PO2属于正盐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故A 错误; B.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故B 错误; C.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C错误; ~ D.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 在酸的概念的基础上根据电离出的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根据盐中能否电离出氢离子或氢氧根将盐分为正盐和酸式盐和碱式盐,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次磷酸)为一元酸,把握概念是关键。 3.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山西省太谷县第二中学校梁泽 一、设计思想 本节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用化学的眼光去认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 的物质,就是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化学学科已经为改善人类的生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还将起着更大的作用。从而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就能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本节课材料来自于生活,而后应用知识于社会。 二、教材分析 教材把《物质的分类》安排在高一化学1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节,有其重要意义。在初高中化学学习中,《物质的分类》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惯穿中学化学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因为从不同角度研究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是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内容。因此教材这样编写一方面可以与初中化学进行合理衔接,另一方面又为高中化学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物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没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行整理总结。本单元中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 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还可以为后阶段学习钠、镁、氯、氮和硫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规律打

下必要基础。又因为在本章的学习中,物质的类别、转化关系、聚集状态等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将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有序的整理,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了解化学学科、学习研究物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它们出现在第一专题的第一单元中,凸显了其在化学学科领域的重要性和对学生后续学习奠定的基础性。 三、学情分析 初三化学教材已经对一些基本化学反应类型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即:四个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和还原反应,化学的基本概念。而且学生通过一些社会实践和经验也能够对常见的事物进行简单的归纳、找出事物的共性,进行简单的分类。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由于以前从来没有注意过物质的共性,以及一些学生初中化学基础差,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反应的本质不理解。因此在本节学习中不能准确的把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对于基本概念的分类、基本反应的分类,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这样能够发挥出小组学习的优点,使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得到的外界的帮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出个体自主学习、自己动手、自己动脑分析的特点。通过以上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侧重掌握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掌握酸、碱、盐的性质。获得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