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八翻译和写作

专八翻译和写作

专八翻译和写作问题讲评

杨桂红

各位同学,我原本不打算做所谓的讲评了,因为测试试卷只是一个参加了专八强化的“依据”,可是我回头发现不少问题,有些问题如果不纠正,可能通过专八很成问题,这让我挺担忧的,所以我做了这次讲评,请各位阅读,避免不应有的错误。从目前来看,超过半数的人翻译和写作达不到合格要求。

第一部分:翻译

一、中译英

1.蔚蓝的海,蔚蓝的天;

2.蔚蓝的海和天的尽头,堆着白得发亮的云的下边,立着一叶静穆着的兰灰色的帆。

3.已到了该撒网的水域了。

4.海沉默着,船上的五个人也还沉默着。

5.三个年迈的渔夫铁青着脸,在船舱里无声地抽烟;

6.阿根和鸽子坐在船板上,相互用眼睛传递着惶恐。

------------------------------------------------------------------------------------------------------------------

1、理解问题和主谓语问题:强化时讲到,中译英要以英文的习惯作为依据或标准。英语是语法结构型,它的句子不能随意缺少主语和谓语,一套完整的主谓语就应该断句;而汉语不是语法型,它的行文主要是表达意思,意思没有完,可以“一逗到底”。如果汉语没有主语或谓语,翻译成英文时,你也没有主语

或谓语,那么就不是英文翻译,这是我们首先应该高度具备的差异意识,否则你就无法做中译英。请看句1,中文就没有动词,因此有百分之十的同学就没有添加动词,翻译成:The blue sea and the blue sky。正确的翻译应该是:The sea was blue and the sky was blue。除了主谓语问题,理解问题还牵涉到一个句子中的某些隐含东西,比如动词及其施动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哪些信息属于重要信息等。强化中我们强调,英语的重要信息往往要放在前面。请看第三句“已到了该撒网的水域了”,大部分人翻译成:It?s time to cast the net。这说明你的重要信息没有把握到位。其实,这句是指船到了撒网的水域:the boat had reached the area for casting net。(欣赏下黄俊雄的翻译:the boat had reached the area where they were supposed to cast net)。句4和句1是一样的,前半句原文没有谓语,它是为了配合后半句的几个人也沉默,但翻译成英文是必须使它的语法完整:The sea was quiet, so were the five men on the boa(如果你能翻译到这样,不会扣分),请欣赏下黄俊雄先生的翻译:but the five people on board were silent as the sea was.

2、时态问题:课间就有同学问到了。正因为汉语是不讲究语法的,也不存在动词的时态问题,所以我们可能会或略这个问题,一翻译,就采用一般现在时。既然英语是语法型,那么采用什么时态,就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一些大型英语类翻译考试,题目的理解和时态的确定,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比如朱自清的《背影》,这个题目的正确理解是:The Sight of Father?s Back,如果应试者只翻译成father?s back 是要扣分的,说明你理解不到位。又比如老舍的《想北平》,正确的理解是:Fond Memories of Peiping。如果你翻译成thinking of Peiping,就不准确。虽然专八中译英不会叫我们翻译题目,但这个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强化时我们强调了,我们不只是为了专八考试,也是为我们大家未来的需要进行一点补救或铺垫。一般叙事性文章,比如小说和散文,都用过去时,因为他们讲的是关于过去的事情。这在上阅读课或进行阅读时要注意,比如你上的高英课程的同类题材。但专八中译英的有些散文或随笔,不是讲过去的事情,而是现在的情况,这时用现在时就好。这篇小翻译,显然是叙述过去的一个小故事,所以用一般过去时。

3、整体问题:段落翻译要顾及整体,这在专八的中译英和英译中都是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所谓“整体”,是指你的某个单句在整个篇章中的选词到结构是否得当。这篇翻译的前1、2句是一个句子,既然英文是按语法断句的,那么句2当然是个单独的句子,考虑到句1是非常简练的两个小句子,而且采用排比手法突出蓝色,那么“蔚蓝的海和天的尽头”这个状语,就不要后臵,放在句首更好。请欣赏下黄俊雄的翻译:The sky was blue and the sea was blue. And at the end of the blue sea and blue sky were heaps of gleaming white clouds, under which there was a still, bluish-grey sail。黄俊雄先生是当今富有盛名的翻译家,对比语言研究博士,他的中译英翻译比较地道,值得我们学习。但专八翻译要求不是很高,如果你掌握了基本要点,失分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上述句子如果你处理成:At the far end of the blue sea and blue sky, under a pile of gleaming white clouds was a still, blusish-grey sail,也的高分。

4、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词:在这篇翻译中,“船”重复了好几次,强化时我们重申了英文的这个特点,即为了避免重复,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词来表

示,这在专八翻译中是个常见考点,务必请各位注意。比如这篇翻译中的船,可以采用:sail, boat, on board 等。

5、逻辑关系问题:逻辑关系也属于理解问题。句5和句6你当然可以处理成两个单句,但是英文除了是语法型,它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讲究强逻辑关系。汉语给我的印象是:不是不讲逻辑关系,只是逻辑关系不要求那么强。了解了这个差异,可以帮助我们翻译出更地道的英文来。先看下你们很多人的翻译:The three old fishermen looked livid, smoking silently inside the cabin. Ah Gen and Dove sit on the deck of the boat, looking at each other worriedly。语法上很完整,但不是很地道,因为逻辑关系没有表现出来,请欣赏下黄俊雄先生的翻译:The three firce-looking old fishermen were smoking silently inside the cabin, while Ah Gen and Dove sat at the back, exchanging their perplexity and worry through their eyes。上次测试的中译英今天就讲到这里,问题远不止这些,但这些基本的问题是每个人都必须把握的。

二、英译中

第一篇

1.He is known by his knock.

2.Your heart tells you “That is Mr.--.”

A rap, between familiarity and respect, demands, and, at the same time, seems to despair of, entertainment.

3.He enters smiling, and --embarrassed.

4. He holds out his hand to you to shake, and --- draws it back again.

5. He casually looks in about

dinner-time---when the table is full. He ofters to go away, seeing you have company, but is induced to stay.(--Charles Lamb?s Poor Relations)

---------------------------------------------------------------------------------------------------------------------------------------

1、被动问题:强化时说到,在诸多处理原则中,“被动”是要注意的一个考点。句1就是被动的处理问题,可是我看到高达50%的同学还是翻译成被动:他因他的敲门声而出名/他通过敲门声让别人知道他的

到来。这是个很怪异的翻译,不像中文,说明译者对于翻译技巧一无所知。英译中,要以中文习惯为依据。既然中文不习惯频繁使用被动,那么在遇上英文的被动句时,就要考虑是否要处理掉。有几个同学翻译得特别好:一听敲门声,就知道是他。这句之所以翻译得好,是因为一,他们处理了被动;二,他们把短句拆译了,非常地道的汉语。最后请看句5的is induced 翻译:他表示要走,但一劝就留下了。

2、添词和词性转换问题:为了重复符合汉语的习惯,必须把一些有其意而无其词的字添加出来。句2的后半句,一般会添加“介乎。。。之间”这类概括性的词:一声轻敲,介乎亲昵与尊敬之间,似乎有权要求招待(王佐良翻译)。Demands的含义通过添加的词和词性转换,体现出来。在强化时我们强调,鉴于中英结构上的差异,如果不词性转化和语序调整,几乎不可能做翻译。句3就是如此,一般你会自动词性转换,但对于我们必要有高度意识地进行转换:进门脸带微笑,但又—局促不安(王佐良翻译)。你们当中有些人翻译成:“但他还是微笑着走进来,伴随着难堪”。有的人处理成:“他走进来,面带困惑的微笑”,就不准确。词性转换必须达到增加译文的效果,而不是削弱,如果你的处理方法与忠实原则相抵触,则必须调整。

3、理解问题:段落翻译的理解问题主要表现在词义非单词本身的意义,而是在上下文中的意义,这是专八翻译或者任何段落或篇章翻译都必须明确无误的。比如句5的company这里的意思就已经不是“同伴”了,而是“客人”,但绝大部分同学都翻译成客人了,有的人还词性转换成“看见你有人做伴”,都不妥,

因为你的理解出了问题,其他的处理意义就不大。重复一遍:理解准确到位是第一原则!情况王佐良先生的翻译:说是偶然趁饭前来看看,不想已满桌上菜。看见你有客人,他表示要走,但一劝就留下。

第二篇

It is now sixteen or seventeen years since I saw the Queen of France, then the Dauphiness(太子妃) at Versailles; and surely never lighted on this orb, which she hardly seemed to touch, a more delightedful vision. I saw her just above the horizon, decorating and cheering the elevated sphere she just began to move in; glittering like the morning star, full of life, and splendour, and joy.(Edmund Burk?s Reflections on the Revolution in France)

---这篇比较难处理,要求对于中英结构差异有异常的敏感性,对于处理手法,比如词性转换和语序调整、简洁等要有很强的意识。我选择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你在这方面的意识,如果你都可以处理这样的篇章,那么专八的中译英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了。我在这里不赘言,提供王佐良的翻译给各位欣赏。

---我在凡尔赛宫见到法兰西王后—当时她还是太子妃—是十六七年前的事。地球上从未降临过更叫人赏心悦目的景象了。她似乎足不沾地,显现在地平线上,正在进入一个上层仙境,为之增辉,使之挺发,闪耀如星辰,充满了活力,散发着华彩和欢乐(王佐良翻译)。

第二部份:写作

Should University Students Go in for Business?

同学们,这次专八测试写作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很多,我无法给你们每一个人答复,在这里把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提出来,希望各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资源共享问题---现在网络资源很多,几乎任何一个命题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范文”,这为我们学习提供了方便。但是,我们切切不能误解了这种便利,以为把别人的拿来,变成自己的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我改试卷的时候,发现我们很多人缺乏基本的意识,这是要冒风险的,请各位务必了解:利用公共资源和抄袭不是一个概念。把别人的写作成果原封不动地拿来,当然是典型的抄袭行为,但是,即使你的行文是背诵下来的,或者其中1-2段是直接引用他人的,都算抄袭。我们可以适当引用他人的观点,来帮助支持我们自己的观点,但在引用时,我们通常要注明是谁

说的,这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我们平时背诵范文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方便时全部拿来,而是让我们学习结构、句式,学习怎样组织、构思,怎样布局和使用修辞手法等。除了写作,翻译也是如此。我记得谢同学和郭同学当时都是报考同一所大学的语言文学硕士,其中翻译考的是培根那篇著名的Of Studies。谢同学背诵到了王佐良先生的翻译版本,因此写起来似乎很“得心应手”,而郭同学是自己翻译的,她考完后还跟我说自己很郁闷,没有背诵到王佐良的翻译。我记得当时我说:“那你得分更高”。回头郭同学考上了,谢同学的这篇翻译为零分。所以,亲爱的同学们,我特别要求你们注意这种风险,万一批改试卷的老师发现你的文章或翻译出自他人之手,或者出现两个人完全或部分雷同,零分是肯定了。我们在大学期间有些不当的做法,让我们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可是不是的,这些行为都可能要我们为此付出代价!教育的宗旨不是帮助我们走捷径,而是通过传输科学知识和正确的道德观念,使我们能够防范风险。

2、整体结构问题---我这次批改你们的写作才发现,在整体结构上还有很多同学存在着问题。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严重到它直接决定你能否得到最

低限的分数,比如5分。英语结构是指整片文章的先后表达顺序,即第一段写什么,第二段写什么,以及结尾写什么。结构基本上是不可以改动的。可是我们好些同学根本没有“结构观”,写出来的东西完全不符合英文的要求。一般来说,我们叫“三段式”。所谓三段式,只是说明该作文包括三大部分,不等于只能有三段。因为中间的正文,可能有不止一段。请特别注意,第一部分是开头,必须提出问题,外加表明立场或观点;第二部分中间是分析问题;第三部分是结尾,对上述分析加以总结。通常,各部分都有一些标识词,比如nowadays,recently是用来开头的常用标识词;first,second,however,in addition等,是第二部分分析时常用的标识词;to sum up,in a word, all in all,therefore等,是用来结尾的标识词。一般情况下,标识词不能乱用,比如结尾的用在开头,开头的用在结尾,都是不当的,可是我们有些同学就是这样用的。我重申一遍:写作和翻译都是高度意识的产物!你必须知道,要怎样,不要怎样。

(1)开头---开头就是第一部分,一般有一段就可以了。在第一段中,你就必须把问题提出来,切记:提出问题和表明立场或观点就在第一段,不能跨

入下一部分。多达二十多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份都在提出问题,到最后一部分,原本该结尾了,他却说我的观点是……,这是极其错误的,这样的作文最多只能得5分,甚至零分。提出问题时,尽可能采用英语的直线型,不要绕弯式的中式思维。请看这样一个开头,得分也是很低的:21century is an information age which is marked by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whole world is wondering a rich material life. What?s mo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business is everywhere……问题一、写了这么多,都还没有切到正题上。问题二、表示分析部分的标识词what?s more不合适出现在第一段。问题三、这些句子之间哪有什么逻辑关系啊?

(2)中间---第二部份就是中间的正文了,这一部分是通过提供证据,比如因果关系,比如举例等,来分析和支持第一部分提出的观点或现象。这部分可能会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小段组成。记得我强化时叫你们欣赏的2006年写作满分作文吧?作者的第二部份就有三个小段组成,分别从正面和反面来分析人的欲望(如果有什么是值得模仿的,这篇作文是最佳选择)。分析时,有的要提供因果关系,有的只要通过举例即

可。但是,主次是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要放在前面,字数多一些,次要的因素往后放,笔墨相对少一些,如果要素多,后面的可能一笔带过。凡是使用last but the most important的写作,要大扣其分(我看到不下五人这么写了)!这句话的原话是last but not the least,意思是“最后的,但是也还是重要的”,如果你偷换成“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就违反了英文结构上的要求:凡是重要的,都要往前放。

(3)结尾---结尾是对你前面分析到的现象

进行扼要重申或归纳。如果正文中没有提及的现象,即使生活中存在,也不能纳入结尾部分。好些同学结尾说的,都是前面没有说的话,这是不对的。如果你还不够清醒,请把那篇“满分作文”多看几遍。比如,第二部份分析有人说:其一,我们很多人支付不起学费;其二,经商是我们的梦想;其三,经商是了解社会的最有效途径。结尾却是这样的:Going for business when you have spare time, the college life will be colorful and excited。这就不符合英文的要求了,因为即使你上面的理由站得住脚,也得不出这个结论,因为经商是很冒险很伤神的,恐怕带

来的结果非但不是激动,而是歇斯底里。再说,我们的梦想多呢,梦想就一定要去冒险吗?支付不起学费,完全可以采用一些风险小的活动,比如打工什么的。至于说经商是了解社会的最有效途径,也是不可靠的论据。经商是自古就有的一种商业行为,可是绝大部分人并没有从事过这一行为,他们就不了解社会了吗?胡主席,温总理没有经商经历吧,他们就不了解社会了吗?可见这种理由也是很站不住脚的。

3、题目问题---首先,这篇作文是我们很熟悉的,有的人都已经做过,问题在于你是否能够按照要求把它做好。其次,题目是非此即彼的选择,你只要在第一部分表明你支持还是反对即可。最后,题目不是真理性命题,你选择任何一放都不会闹笑话。关键在于你的论据是否强劲有力。这个题目和我们强化时讲到的那个“Should We Compare……”是不一样的,比较与否是真理性命题,一切都是比较而言的,如果你选择不比较,就没办法论证。虽然“Should University Students Go in for Business?”这个题目可以选择支持经商,但你还要考虑是否好写问题,如果你的理由做不到强劲有力,相反还牵强附会,甚至自相矛盾,那是很糟糕的。比如有的同学在第一部

分表明自己的观点是支持经商的,在第二部份分析时,先说“学习不能只顾及书本,不应只困在课堂,应该出去参加社会实践…..”,那么你这种说法是否强劲有力,站得住脚,是否经得起反驳呢?遗憾的是,它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你概念不明确。“社会实践”和在校期间经商不是相同的概念。大学的社会实践是课程设臵的一部分,是指把某个学科的知识,通过参加社会中具体的实体中的活动得到强化和运用的一种方式,它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提高运用能力,不存在什么很大的风险。而经商,其目的是赚钱,具有很大的风险性,正所谓商场如战场!相反,如果你选择不支持经商,要好些得多,因为学生在大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这是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的,几乎不可能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应付类似经商这样的行为了。还有的人把“经商”简单地看成是“打工”和“兼职”,这也是概念混淆问题。打工或兼职是指你利用课外时间帮别人做事,赚点钱弥补生活费等,而经商是你作为创业人从事商业活动。你都把概念混淆了,还怎么讨论啊?切记:混淆概念的结果,一定是跑题或偏题!

4、概念明确问题---强化时,我强调了概念明

确的重要性,因为概念是思维的起点,如果概念不明确,你就无法讨论问题。关于概念,要防止“偷换概念”和“混淆感念”的逻辑错误。关于论题的两点要求:一是概念必须明确。二是不能跑题或偏题。思维三律之首当其冲的就是“同一律”,指的是同一个思维过程,“概念或论题是什么就是什么,必须保持同一,中途不能变更”。另外,你在做比较时,也要想清楚,二者甚至三者之间是否有可比性,也就是他们的性质是否相同。

5、论据的相关性问题---论据的相关性是指你提供的理由与论题之间具有明显的逻辑关系,比如因果关系,可以起到支持你的观点的作用,而不是削弱你的观点。这次写作,少部分人写的是支持经商,绝大部分同学写的是反对大学期间经商,但是有些论据似乎很不理想。理想的论据首先必须是真的,其次还必须强相关。关系不是很密切的理由,即使是真的,也不理想。比如有的同学说“To become an enterpreneur is the dream of many college students,所以,我认为只要愿意,就可以去经商。”你可能想通过经商变得富裕,但它并不是一个支持经商的好理由啊!经商需要资金,是你想去就可以去的

吗?其次,经商风险那么大,你从事了商业活动,就一定能赚钱吗?又比如,支持经商者,有人举比尔〃盖茨为例。比尔〃盖茨固然是商界最成功的一个例子,但他是否能支持你的观点呢?显然不能!因为当初为了经商,他中途从哈佛大学退学了,这不正好说明学习与经商不可兼得的冲突关系吗?你支持经商,却拿出了削弱你观点的例子。论证中自相矛盾,无疑是最糟糕的事。支持者中还有这样的几点理由:首先,众所周知,我们的知识不够。其次,一番经商的经历,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留下美好记忆。这属于非常不当的理由,一点也经不起反驳。试分析:增加知识的途径那么多,非经商才可以扩大吗?比如你不会多读点书,以此增加知识吗?经商就一定能让生活丰富多彩吗?如果你失败了,你支付得起那份代价吗?如果你失败了,恐怕你非但不会有美好的回忆,只怕整天噩梦交加!再说,到底有多少在校生成功地获得了经商的经验?

6、论据的主次问题---主次不分的现象很严重,我不一一介绍了,我只从正面举个例子。有人在网上下载的一篇作文,相当漂亮,其作者是反对经商的。其理由如下:首先,大学期间经商,与高等教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