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

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

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
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

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

作曲家: W.A.Mozart 莫扎特

指挥: Anne-Sophie Mutter 安妮·索菲·穆特

乐团: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伦敦交响乐团

演出者: Anne-Sophie Mutter,Y uri Bashmet

专辑介绍:

原载于DG公司2005年11月发行的“穆特演奏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交响协奏曲”专辑的小册子中:

2006年,穆特将用这张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全集来庆祝莫扎特250周年诞辰——同时也是穆特首演30周年——这张无以伦比的双张CD中也包括她与巴什梅特一起合作的交响协奏曲。从她13岁那年第一次为卡拉扬演奏开始,莫扎特就总是出现在她的生活中:“我从未停止对他的思考——他是我与之一起成长的作曲家,他就好像一直在我事业的关键时刻等着我一样。”

穆特以她那种对她所喜爱的作曲家的全方位的把握而闻名。对于莫扎特,这一点意味着,所有将被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都将由我们今天最大名鼎鼎的独奏家指挥,是的,她自己。

一系列的录音计划会引起评论家和她广大听众的注意。穆特的CD迷们会很乐于在那些精致的作品中听到她的演奏,而行家们也将被穆特的方式和成就所吸引。

穆特自己用来描述隐藏在这个工程背后的动机最能反映它的重要性:“我非常热爱莫扎特的音乐,因为它使我感动得无以复加,热泪盈眶,也因为它最能接近听众的心。这个工程是对他的庆祝,也是对他的天才深深的致敬。

安妮-索菲穆特2006年将迎来她演艺生涯的30周年,同时也将以一些列莫扎特主要小提琴作品来庆祝莫扎特250周年诞辰。她将在巴登-巴登与安德烈普列文爵士和丹尼尔;穆勒-肖特一起现场录制三重奏;在伦敦与伦敦爱乐乐团一起录制协奏曲,与巴什梅特录制交响协奏曲;至于奏鸣曲她将和兰伯特奥基斯一起录制。三张专辑中的第一张是协奏曲,于2005年秋季面世。此次将没有指挥,穆特将自己领导乐队。

以下是她和Michael Church谈论关于莫扎特,现代作品以及她的莫扎特工程的本质和起源。

您最早关于莫扎特的印象是……?

Anne-Sophie Mutter:我六岁的时候听到了哈斯基尔弹奏的莫扎特录音,对我来说,她弹奏莫扎特的方式胜过任何人。那种触键的轻盈,断句的精致,律动的自然,没有任何过于浪漫的东西。就我而言,她声音的美妙听来就像莫扎特本身所期望的一样,她就好像莫扎特在给他父亲信中提到的那位演奏家一样,能够通过美妙的声音传递强烈的情感。

有没有小提琴家演奏的莫扎特令你印象深刻?

Anne-Sophie Mutter:有些艾萨克斯特恩的早期录音特别不错,还有阿瑟格雷米欧。但是这之后我就从没有听到过任何弦乐演奏家以我认为应该的方式演奏莫扎特了。

他们缺少什么呢?

Anne-Sophie Mutter:现在的演奏方式都过于大师化,缺少那种优雅,纯净和谦虚。柴可夫斯基对莫扎特“天使般”的描述实在太准确了。莫扎特的音乐像是灵魂的X光线,它能照

出你的灵魂中有什么,没有什么!然而,现在年轻的一代已经不把莫扎特当回事了。他的音乐被看作相对简单而被轻视,人们希望一些炫技的更加气势磅礴的音乐。但音符的多少不是关键,乐器之间的互动以及乐思的发展才是重要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演奏诸如贝多芬或是莫扎特奏鸣曲全集是很重要的,这样就可以找出它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以及小提琴和钢琴之间平等的合作关系。

那么关于你的工程呢?

Anne-Sophie Mutter:我的莫扎特工程其实并非始于现在。早在我九岁首演,与一个地方乐队演奏他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的时候,它就悄悄地展开了。我13岁时在萨尔茨堡与卡拉扬一起进行了一次有更多听众的首演,演奏的是美妙的G大调协奏曲。从此莫扎特成为日常生活的基础:我从未停止过对他的思考,即使当我在演奏当代作品,我也在试图用新的方式接近他。他是一位陪伴我成长的作曲家,一位总是在我事业生涯的关键转折点等待我的人。

有一些作品你以前已经录制过了。再次录制有何感想?

Anne-Sophie Mutter:过了20或30年你才开始了解一部作品,这点对于莫扎特尤是如此。但我总是要和这种熟悉感作斗争:我总是乐于从谱子中找出一些新东西,即使只是一小段第二小提琴声部上重要的但我过去没有注意到的东西。而且,无论如何,过去的30年中在我的生活中发生了许多事情,仅仅是这个原因也足以让我进行第二次尝试了。我常常想到T. S. Eliot关于第一次发现一个新地方的话,即使那个地方你以前到过。我也常常想起奥地利画家Arnulf Rainer,他说过,他的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是另一幅作品,即使看画的人并没有真正看到那表层的背后,他知道那也一定存在着。这对于音乐家来说也是一样的。12岁时候拉出来的音乐基本上是出于本能,如果你继续处于本能演奏,那是不够的——那样的话,你只是在重复你自己。你只能通过把本能天赋和一颗细腻好奇的心联系在一起才能在艺术上成长起来。

谈谈你的莫扎特工程的起源……

Anne-Sophie Mutter:那是6年前,当我发现我可以没有指挥一个人演奏莫扎特的协奏曲,我就萌生了这个念头。我突然产生了一种“就现在干吧”的急迫愿望。但是最后一件我要做的事情是假定我对莫扎特的观点是明确的。这部分是因为他不需要我的帮助——他会一直永存于世,即使在我已经被完全忘却很久之后。我这样做只是因为我非常喜爱他的音乐,他的音乐常常让我激动不已,感动得热泪盈眶。这项工程是对他的庆贺以及对他才华的深深的致敬。我希望对于听众来说会有一些积极的惊喜,但是这些录音并非想要替代那些已有的作品。

真正当指挥的感觉如何?

Anne-Sophie Mutter:我并不是在假装当一个指挥。我从来没有学习过当指挥的技巧,而且我也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但我是一个领导者——这和我的性格有关,也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要从谱子里得到什么,知道如何把这些告诉乐队并且使他们信服我的观点。莫扎特自己并不是指挥,但谦虚地说,我在试图效仿他,使用一个扩大编制的室内乐组,使他们统一并激励他们。激励是很关键的——让其他人愿意听从你的意见,并成为能够二度创作的一个整体的一部分,当这两者之间的对话完全同步时,那真是一种令人兴奋的奇妙过程。排练是很重要的,但是它却不及在早上发现29小节有一个弱奏,而晚上就使作品完全得到新生来得重要。没有指挥,演奏者必须反应迅速,并且保持同步。

你是怎么开始这次新的“冒险”的?

Anne-Sophie Mutter:我第一次尝试(没有指挥)是与Salzburg Camerata一起。然后我就想为什么不能和维也纳爱乐一起这样做呢?——和他们一起,我从谱子中学习到了很多,因为乐师们总是能想到好主意。我们有过很多讨论,一开始我的意见受阻,但是我想我最终能说服他们。与我一起录音的是伦敦爱乐乐团,那是一群相当时髦的乐手。有些乐队的声音听上去就像天鹅绒一样柔软,但是LPO(伦敦爱乐的简称——译者注,下同)的乐手们更像保时捷——生气勃勃,富有朝气,他们能做到任何事。他们总是坐在椅子的边缘——他们的莫扎特速度飞快,而且并不是按着拍子来得,而是即时做出反应的。这是一场不靠椅背的室内乐,你知道的,有些室内乐演奏过于舒服而缺乏力度了——只是为自己演奏,然后美美地喝上一杯茶,向在家里一样放松,不用考虑观众的存在,神经放松。和LPO在一起我并不是以一位独奏者来演奏而是乐团的一员。

莫扎特对你作为独奏的技术挑战是什么?

Anne-Sophie Mutter:把莫扎特演奏好是一件难事。分句是很重要的,因为在莫扎特中你常会遇到一连串的16分音符,一组是用连奏的而接下来的一组是用跳弓的。在这些跳跃的部分中你要能区分附点和长弓的不同。谱子里每一个音符都是很重要的。现在,我看到在我的基金会里的学生在和这种弓法作者斗争,但这种弓法对于演奏莫扎特是很重要的。这意味着你必须在音符之间找到合适的空间。如果一连串的16分音符都是完全相等的,那么它听上去就会像是练习曲,或是不太优雅。在音符之间安排合适的空间是演奏莫扎特艺术的一部分。另一项其中的工作是对音色的磨练,特别是那些舞蹈般的回旋曲乐章,这种曲式曾经特别鼓舞在巴黎的莫扎特。这也不容易。在莫扎特的音乐里,每一个音符都值得重视,而且不得不考虑——尤其是乐队的配器,它们可能很重要或无关紧要,但是会把独奏孤零零地暴露在外。在浪漫主意的音乐作品中是没有这样不可思议的为你创造出这样诱人的背景的音符。但是在莫扎特的音乐中,每一件乐器都必须在合适的地方出现,而且音色,节奏都必须恰到好处——这对于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许这些让人畏惧的知识就是为什么我迟迟不再次录制莫扎特的作品的原因。那些东西不是你唾手可得的。

在关于“本真”的辩论中你站在哪一边?

Anne-Sophie Mutter:我认为所谓的“本真”的演奏对我们来说是不可能的。我们所听到的与莫扎特的同辈人听到的已经绝然不同了。我们不能装作能够回到250年前那样的演奏中去,我们已经习惯了与过去不同的审美方式,我们期待着更加丰富的内容。我不用羊肠弦:我是一个现代琴弦的坚定拥护者,因为它不只是增加了音量,更丰富了音色和层次。这些东西正是莫扎特的创作风格,也是他在演奏音乐中所喜爱的一部分。

所以如果他今天还活在世界上,他不会是一个古乐专家是吗?

Anne-Sophie Mutter:我想他偶尔会倾心于古乐演奏者没有揉弦的演奏方法,以及他们的声音的轻盈——莫扎特不喜欢太厚重、缺乏弹性的声音。但是他会喜欢一个更大的乐队的——他的乐队规模取决于别人提供给他多少。我的乐队将是8-8-6-4-1模式的,相对于古乐要大一些,而且更美妙!但是声音同样很轻盈单纯。但同时会保持必要的音量,我们也记得一个太小的乐队在一个很大的音乐厅里显得是多么惨淡,疲软无力。我们现在需要一个更大的乐队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得对付一个更加大的音乐厅。并不是很多人能拉出一个弱音使他的弱音能够带着真正地音乐到达第一排观众。弱音一定要能够传达给观众,并且随之增强,而不能像个灰老鼠一样不起眼。

对于速度的选择有多重要呢?

Anne-Sophie Mutter:绝对是很关键的。虽然有些速度一定是错误的,但正确的速度从来不是唯一的。我对于速度的选择取决于乐章之间的关系。对我来说乐章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如果我要开始一个快板,那我必须知道行板和急板和它使如何建立联系的。但至于快板的速度具体是多少要看音乐厅的大小,声学效果还有其他因素,比如如果是一首奏鸣曲,在钢琴的伴奏下,就要看它重复音型的具体情况而定。在莫扎特晚期的一些奏鸣曲中快乐章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那些重复的音符。当时的乐器在演奏这些重复音符时比现代乐器更有优势,因为它们的共鸣要小得多。这就显示了莫扎特的音乐至少有两方面我们是无法复制的。(如果用古乐器)你需要用更加急切的速度来演奏第二乐章,因为这里的声音比较单薄甚至干枯。但与一架现代钢琴一起你就不必这样做了,如果在一个较大的音乐厅你必须让乐器歌唱起来,否则它们会重叠起来。对末乐章来说也是如此,不幸的是我们不可能演奏得像莫扎特那时那样快。因为乐器不断重复的能力比较慢,而且余音也更加长了,总的来说,速度会慢一些。不过当然,兰伯特奥基斯会试着不用踏板演奏莫扎特的大多数奏鸣曲,这样可以使声音尽可能的干净透明。我们尽量接近莫扎特时代的声音,所有这些想法使得我们不能把速度定死。

你对协奏曲有什么看法?它们都是早期作品。

Anne-Sophie Mutter:萨尔兹堡宫廷乐队的首席,小提琴大师安东尼布鲁奈蒂委约莫扎特写了作品,但是莫扎特自己演出了全部作品并且大获成功。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还是保留着那种意大利式的炫技。当小提琴一个人在前面玩杂耍时,乐队只是在后面腼腆地哼哼。第二协奏曲比较优雅,反映出受到法国风格的影响,这种影响还体现在法国式的回旋曲的结尾。但是与后面的三首协奏曲比,从各方面来说这两首协奏曲还是比较保守的。音乐学者艾尔弗雷德爱因斯坦曾经这样描述K.216的柔板乐章——就好像掉进了天堂里。弱奏的弦乐效果新颖并且赋予整个乐章一种奇妙的气氛。回旋曲乐章比之前更加大胆。并且,小提琴和乐队开始变得同样举足轻重,这与前两首协奏曲中,乐队只是充当一个配角是完全不同的。这里莫扎特构建了理想的小提琴协奏曲模式。

很多小提琴家都惧怕K.218的开头。您呢?

Anne-Sophie Mutter:它被认为非常难,但我却从来不这么觉得。它是一句E弦的上行乐句,有一点夸张。我的一些同行在这里犹豫了——就好像魔笛中的花腔女高音,要么你能达到那个高音,要么不能,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仍是一部显赫的作品,乐队部分很有戏剧性,而且比以往都更精致,展开得更充分。柔板由双簧管的歌唱引出。回旋曲一开始让所有人都惊讶于情感和速度上的变化。然而最为登峰造极的作品是K.219,因为在这部作品中莫扎特试验了很多新的理念。这是最为大胆丰满的一首协奏曲。它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开头。虽然这个乐章的主体是快板,却有一个柔板的引子。这个开头展现了一个可爱的全新的音乐理念。接着是一个抒情的第二乐章,一个真正的柔板。最后是一首迷人的小步舞曲,不过其中穿插了一个野性的“土耳其”式的快板。实际上这是匈牙利风格的,不是土耳其的。只是当时的奥地利人喜欢把东欧的音乐风格都称为土耳其式的。

你怎么看交响协奏曲呢?

Anne-Sophie Mutter:1779年莫扎特回萨尔茨堡写了这首作品,那时他对巴黎和曼海姆的音乐风格都比较熟悉了。这部作品完全是带有两样独奏乐器的交响曲,独奏成为与乐队平等的一员。这部作品很明显是写给他心目中萨尔茨堡杰出的独奏家的。这是一部带着暗色调,充满戏剧性和强烈对比的感情色彩的作品,在乐队和独奏之间要取得精细的平衡。特别有趣的是使用了分开的中提琴声部。C小调行板也许是最动人的慢乐章。整部作品构思丰满,是当

时莫扎特正在发展的音乐语汇的一个极好的佐证。

而且这次你和巴什梅特合作……

Anne-Sophie Mutter:对我来说他是最伟大的中提琴演奏家,他已经花了30年时间来扩大中提琴的演奏曲目,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能够启发后世中提琴演奏者的作品。我特别喜欢他那种充满激情的演奏方式,也许你会认为这与莫扎特的作品并不相符,但是这意味着他能在演奏中加入一些我想都没想过的东西。我喜欢和那些与我志同道合并且常有不同想法的人共事,这样可以使我们互补互进,就像中国的阴阳轮一样。

你使用谁谱写的华彩?

Anne-Sophie Mutter:我用了一些不同小提琴家写的华彩,当然也融合了我自己和一些不知名人士的创意。很遗憾,莫扎特没有像给他的钢琴协奏曲一样写下自己的华彩。

一段好的华彩应该起到什么作用?

Anne-Sophie Mutter:它应该回到主体的素材,但听起来要有一些即兴感。不幸的是像我这样的现代演奏家必须得把它们写下来而不能即兴演奏。一段华彩不能打破作品原有的风格。它更应该像一个总结,一个尾声或是激发人们额外的想象。

你是怎么选择和安德烈普列文爵士与丹尼尔穆勒-肖特一起录制哪些三重奏的?

Anne-Sophie Mutter:坦白说,我选择了那些小提琴占有最大分量的三重奏!但是它们都是非凡的作品,继承了海顿的风格,在一些早期的作品中有传统的双重结构,小提琴和大提琴部分分别在钢琴的左右模仿并发展它们之间的关系直到一个相同的水平。这些作品纯属娱乐尽兴,并且用了最好的音乐语汇。

你认为作品和作曲家的生活情况有多少联系?

Anne-Sophie Mutter:这些时日以来,我们过于急切地钻研作曲家的个人生活。音乐是给我们,其他的则属于私事,应该不为人知。不过有些奏鸣曲可以和他生活中的一些事件联系起来。比如K.304就反映了他母亲的过世,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同时他也写了很外向的巴黎交响曲,以及同样奔放的D大调奏鸣曲作为一组作品。我认为了解他小提琴作品同时期的作品很重要。比如他那意气风发的K.526奏鸣曲就是与《唐璜》和“朱庇特”交响曲同一时期创作。

最后一个问题,我注意到为了表现这一工程,你已近选择了一位新的摄影师。

Anne-Sophie Mutter:我总是希望用摄影的语言来传递我对音乐的感受。过去我和一个非常好的摄影师一同工作,但是对于莫扎特我需要一个全新的视觉语汇,一种全新的表达,因为他的音乐是那样与众不同。Tina Tahir的摄影语言中的那份恰到好处的诗意似乎正能诠释我的理念。

专辑曲目:

CD 1: Mozart: The V iolin Concertos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 - 1791)

Violin Concerto No.2 in D, K.211

Track 1 1. Allegro moderato [8:20]

Track 2 2. Andante [7:01]

Track 3 3. Rondeau (Allegro) [3:57]

Violin Concerto No.1 in B flat, K.207

Track 4 1. Allegro moderato [6:50]

Track 5 2. Adagio [7:58]

Track 6 3. Presto [5:47]

Violin Concerto No.5 in A, K.219

Track 7 1. Allegro aperto [9:44]

Track 8 2. Adagio [11:12]

Track 9 3. Rondeau (Tempo di minuetto) [8:32]

Anne-Sophie Mutter,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Total Playing Time: [1:09:20]

CD 2: Mozart: The V iolin Concertos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 - 1791)

Violin Concerto No.4 in D, K.218

Track 1 1. Allegro [9:03]

Track 2 2. Andante cantabile [6:57]

Track 3 3. Rondeau (Andante grazioso - Allegro ma non troppo) [6:59]

Violin Concerto No.3 in G, K.216

Track 4 1. Allegro [9:54]

Track 5 2. Adagio [9:34]

Track 6 3. Rondo (Allegro) [6:17]

Anne-Sophie Mutter,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Sinfonia concertante for V iolin, V iola and Orchestra in E flat, K.364 Track 7 1. Allegro maestoso [12:37]

Track 8 2. Andante [11:43]

Track 9 3. Presto [6:11]

Anne-Sophie Mutter, Y uri Bashmet,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Total Playing Time: [1:19:31]

专辑英文名: Violin Concertos,Sinfonia Concertante

专辑中文名: 小提琴协奏曲,协奏交响曲

艺术家: 莫扎特Mozart版本: Carmignola,Abbado,ARCHIV[Flac]

发行时间: 2008年

地区: 奥地利

简介:

作曲:W.A.Mozart

指挥:Claudio Abbado

演奏:Giuliano Carmignola(violin), Danusha Waskiewicz(viola)

乐团:Orchestra Mozart

录音日期:2008

发行公司:ARCHIV

资源出处:melomaniacos_hanswurst

专辑介绍:

莫扎特为小提琴和乐队而作的协奏曲,有编号的为5首:第一号,降B大调,K207,作于1773年;第二号D大调,K211,作于1775年;第三号G大调,K216,作于1775年;第四号D大调,K218,作于1775年;第五号A大调,K219,作于1775年。另有未编号的3首(因亲笔谱已散佚):《D大调协奏曲》,K271a,也称为第七号;《降E大调协奏曲》,K268,也称为第六号;《D大调协奏曲》,KAnh294a,这3首作曲年代均不详。莫扎特有编号的5首协奏曲中,经常演奏的是后3首,其中尤以第三与第五最为美妙。

《第一小提琴协奏曲》,降B大调,K207,作于1775年4月14日,萨尔茨堡。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中的第一、第二号比后3首知名度低,在演奏会上出现机会较少。这一首协奏曲共3个乐章,乐器编制为主奏小提琴与双簧管2、圆号2、弦乐5声部。3个乐章分别为:1.中庸的快板,降B大调,协奏曲型的奏鸣曲式。呈示部先以乐队合奏第一主题始,主奏小提琴表现第一主题后,以属调表现新旋律。华丽的快速音群后,第二主题以乐弦乐为中心,主奏小提琴以三连音音型装饰,然后主奏小提琴奏快速音群,乐队配合而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以主奏小提琴为中心,接着是一段小调的美丽转调,第一主题回到主奏小提琴,构成了再现部。再现部快速音群后,主奏小提琴拉持续音时,双簧管与小提琴奏第一主题的后半段。主奏小提琴再奏华丽的快速音群,第二主题回到主调,经经过句而出现华彩。2.慢板,降E 大调,先在圆号持续音与弦乐伴奏下,第一小提琴奏出第一主题,乐队接替后,主奏小提琴奏出第二主题,乐队与主奏小提琴成交替状态。后面的发展性部分以主奏小提琴为中心展开,第一主题回来而成再现部。再现部以主调出现第二主题,两声部小提琴交给主奏小提琴,主奏的颤音经第二小提琴的分散和弦后,最后乐队以演奏这一乐章开头主题的后半部结束。3.急板,降B大调,奏鸣曲式。乐队以两声部的小提琴为中心,先表现第一主题。属和弦结束时,弦乐奏第二主题,继承它的是以管乐器为中心的第三主题。主奏小提琴此时以第一主题来制造华丽的快速音群,乐队以第三主题接过后,主奏小提琴在两声部小提琴伴奏下,奏快速音群与乐队对话,乐队奏快速音群,弦乐以属调奏第二、三主题。长大的发展部主要发

展主奏小提琴的第一主题,再现部主奏小提琴再现一、二主题后,插入快速音群。第二主题再由乐队再现,终结部则再现了第三主题。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K2I1,作于1775年6月14日,此曲第二乐章有明显法国式喜剧的味道,全曲有法国式优美、典雅的风格。共3个乐章:1.中庸的快板,D大调,协奏型奏鸣曲式。先由乐队合奏第一主题方式展开,体现主题的强弱对比,第二主题同样以主调,先由第一小提琴奏出,中提琴、第二小提琴衬托。全合奏在主和弦上结束后,主奏小提琴在弦乐、尤其是小提琴二声部伴奏下奏第一主题。当主奏小提琴以三连音奏华丽的快速音群时,第一小提琴以属调再现第二主题,主奏小提琴反复。然后在二声部小提琴支持下,主奏小提琴奏三连音音型,再变成全合奏三连音。发展部主奏的快速音群与合奏形成对比,再现部按原型进行。2.行板,G大调,法国喜歌剧曲调。先由乐队表现主题,主奏小提琴重复,弦乐伴奏,以属和弦结束时,主奏乐器以属调表现副主题。全合奏奏经过部后,主奏乐器再现主题。发展部第一主题作简短发展,亦以弦乐伴奏由主奏乐器为主角。再现部第二主题以主调表现,主奏的颤音化成切合音后,以延长音结束。尾奏采用第一主题后半部的音型。

3.回旋曲,快板,D大调。在二声部小提琴支持下,主奏小提琴表现主要主题,乐队重复。第一副主题亦由主奏乐器在圆号与弦乐伴奏下表现,延长音后,主要主题再由主奏表现,第二副主题也由主奏乐器在弦乐伴奏下,以G大调开始。主要主题第三次再现时,双簧管与主奏小提琴相叠进行,乐队复奏。主要主题第四次再现,经过三次连音快速音群之后,由乐队全合奏主要主题作为尾奏。

《第三小提琴协奏曲》,G大调,K216,作于1775年9月12日。此曲与第三号,都受法国小提琴音乐影响,第二乐章慢板来自加瓦尼亚斯与亚力山大·格南的法国色彩的影响。这首协奏曲和第五小提琴协奏曲被称为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中最美丽的。此曲共3个乐章:l.快板,G大调,协奏型奏鸣曲式。先由乐队以强弱对比的方式,奏莫扎特自己创作的音乐剧《牧羊人之毛》(Il Re Pastore, K208)第一幕第二首中咏叹调改编的第一主题,经过部后,在第一小提琴引导下,双簧管与圆号以主调弱奏第二主题。主奏小提琴在双簧管以属调奏第二主题后,主奏小提琴再重复。发展部由全合奏始,出现小调色彩后,主奏乐器加入,乐队中的小提琴与主奏小提琴形成美妙的对比,转调进展后,主奏小提琴奏新的旋律,在延长音上打住后,双簧管奏呈示部中用过的音型。再现部以主奏小提琴为中心,以原塑复现,双簧管与圆号弱奏第二主题,二声部小提琴伴奏,主奏小提琴继承。乐队合奏带向华彩,结尾部使用了乐章开头第一主题之后的经过句而结束。2.慢板,D大调,这个乐章长笛代替双簧管,先由第一小提琴奏主题,支持这个主题的是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的三连音,以及低音部弦乐拨奏。主奏小提琴反复主题后给予变奏,长笛与第一小提琴奏属调的副主题,主奏小提琴继承,再由双簧管与第一小提琴重复一次。发展部为主奏小提琴处理主要主题,为极美的部分,再现部第二主题回到主调,从延长音引出华彩,终结部使用了结束呈示部时用的音型,最后主奏小提琴以准备要奏第一主题的方式结束。3.回旋曲,快板,G大调。先由弦乐五声部表现主题,后半部加入双簧管与圆号,反复后,奏快速音群,第一小提琴奏活泼的曲调与管弦乐追逐,然后主奏小提琴才在小提琴二声部伴奏下,奏有几分悲情的副主题。主要主题回到主奏小提琴上后,主奏小提琴又奏副主题,在细碎音符为中心的快速音群后,再现副主题,然后又在小提琴二声部伴奏下奏主要主题。此时转为行板,G小调,以主奏乐器为中心,弦乐伴奏,管乐器在后半部介入,以长音符润饰。接着是小快板,G大调,民歌调,仍以主奏小提琴为中心。小快板主题由主奏小提琴奏出,后半部变成三连音拨奏的分解和弦,双簧管表现主题,主奏小提琴奏新音型,双簧管奏主题,主奏小提琴再以三连音分解和弦伴奏。小快板主题因接近斯特拉斯堡古老曲调,有人称此协奏曲为“斯特拉斯堡协奏曲”。这一乐章

最后回到开头的快板,G大调,表现主奏小提琴与乐队的追逐,最后在双簧管与圆号的音响下平静地结束。

《第四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K218,作于1775年10月,据说莫扎特创作此曲时,曾以博凯里尼的小提琴协奏曲作为范本。因此曲第一乐章开头主题含军队进行曲节奏,故此曲有时被称为《军队》。又因莫扎特在给其父的信中提及他演奏自己的《斯特拉斯堡协奏曲》,有人推测《斯特拉斯堡协奏曲》为第三号,这首则是第四号。此曲共3个乐章:1.快板,D 大调,协奏型奏鸣曲式。先由乐队合奏军队进行曲节奏主题,经过句后,小提琴弱奏奏出第二主题。双簧管重复后,又经经过句,主奏小提琴重复开头主题后,进入快速音群,然后在中提琴伴奏卜,以属调奏第二主题。发展部由全合奏的呈示部支持局面,在第二主题后,主奏乐器根据经过句使用过的音型在高音域奏快速音群,然后再奏华丽的快速音群。再现部经过句音型,在华丽的快速音群进行中,第二题由主奏小提琴以主调表现,经过句的快速音群又灿烂地发展,终结部使用了曾引出前奏的尾奏音型,最后以激烈的音响而告结束。2.如歌的行板,A大调先以第一小提琴与双簧管为中心的全合奏,柔和地表现主题。主奏小提琴重复这个主题,与第一小提琴相叠三度作音阶化下行。弦乐伴奏后,主奏小提琴以属调表现副主题。第二段亦以主奏小提琴为中心,第一、第二小提琴与之三度相叠。副主题也用主调表现,主奏小提琴奏第一段音型,双簧管模仿,然后全合奏,以延长音告一段落后进入华彩。终结部亦以主奏小提琴为中心,重现第一段主奏出现前的音型,最后以主要主题后半部音型结束。3.回旋曲,优雅的行板,D大调。先由主奏小提琴奏出回旋主题,经乐队合奏后,主奏小提琴与小提琴群低音弦乐构成对话,转不太快的快板,D大调,转优雅的行板,再转不太快的快板,再转优雅的行板,如此反复。其中主奏小提琴与第一小提琴对话并构成三度重叠,双簧管和圆号又三度相叠。最后主奏小提琴以快板的第二题开始,再重现第一主题,双簧管反复,主奏小提琴强调节奏润色后,这个主题后半部音型由主奏小提琴与第一小提琴表现而平静地结束。

《第五小提琴协奏曲》,A大调,K219,作于1775年12月20日,共3个乐章:1.爽朗的快板,A大调,协奏型奏鸣曲式。由乐队强奏主和弦始,第一小提琴拨奏主和弦分解和弦后,主奏小提琴奏第一主题。乐队奏经过部,第一小提琴以主调奏第二主题,再经过乐队合奏的经过部,形成断奏的尾声音型。进入慢板部分,主奏小提琴奏柔和的曲调,小提琴群以32分音符音型相随。回到快板,在对位声部下,主奏小提琴奏第二主题。后半部由双簧管表现后,主奏以快速音群,乐队合奏接替。发展部主奏小提琴奏出新旋律,在灿烂的主奏快速音群上,全合奏发展呈示部,进入经过部音型,主奏小提琴带着第一主题进入再现部。再现部第二主题以主调出现,其余按原型再现,华彩乐段后,以呈小部尾声的音型结尾。2.慢板,E大调,先以第一小提琴奏出第一主题,移至第二主题部分,以第一小提琴为中心,出现曲趣细腻的音型,全合奏接替后结束呈示部。主奏小提琴再现第一主题,再塑副主题的乐趣。发展部以第一主题音型开始,主奏小提琴予以变形,经第二、第一小提琴接替,副主题亦以主调再现。全合奏的尾声以原样音型结束。3.回旋曲,小步舞曲,A大调。小步舞曲的主题,在弦乐伴奏下由主奏小提琴呈示.全合奏重复一遍后,主奏小提琴奏新音型,灿烂的快速音群后,再现主题。主题第三次露面则由全合奏方式。中间部为快板,A小调,在全合奏引导下,主奏小提琴先奏快速音群,重复4遍后,以第一小提琴为中心的全合奏,奏吉普赛式活泼音型。半音阶进行后,主奏小提琴奏华丽的快速音群,乐队再演奏吉普赛式的音乐,如此反复。再回到小步舞曲,在长大的快速音群后,再奏小步舞曲主题,三连音引人注目。终结部使用结束小步舞曲主题的旋律的主奏音型,温暖地结束。

莫扎特的《降E大调协奏交响曲》,K364(K6320d),小提琴与中提琴主奏,作于1779年。时莫扎特从巴黎返乡,任萨尔茨堡宫廷乐团团长,此曲是为该团团员而作。共3个乐章:1.庄严的快板,降E大调,协奏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先强有力地开始,由弦乐与双簧管对奏另外的主题,原调的第二主题由拨奏伴奏的管乐器演奏,引出两件主奏乐器分别演奏第一主题。在经过句后,主奏乐器按小提琴、中提琴顺序奏插句,再移入正式的经过部,第一主题在两支双簧管引导下,由小提琴表现,中提琴给予反复。发展部由小提琴演奏的G小调插句始,中提琴给予反复后,转入技巧性的发展。再现部依次再现后,由经过部进至华彩,以华丽的形态而结柬。2.行板,C小调,奏鸣曲式。由2部小提琴演奏气氛庄严的序奏始,然后主奏小提琴呈示第一主题,中提琴反复告一段落后,第二主题同样由主奏小提琴交由中提琴,然后两件主奏乐器二重奏。省略发展部,主奏小提琴再现降E大调第一主题,中提琴反复后转入C小调。主奏小提琴再呈现第二主题,中提琴继承,二重奏后为华彩。3.急板,降E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先出现4次,都由主奏小提琴引出中提琴,移入属调后,再以二重奏奏出第二主题,随后进入变化多端的经过部。在短小的间奏型中间部后,第一主题再一次分4次呈现,第二主题回到原调。最后是三度以回旋形态出现的第一主题,在管乐演奏的间奏后是长大的终结部,灿烂地结束。(林逸聪)

音乐美学部分重点内容讲课稿

音乐美学部分重点内 容

√绪论 1、音乐美学:音乐美学既是美学——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它是以 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特别把音乐的本质和特性,音乐的形势和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音乐的功能,音乐的美和审美作为研究对象。 2、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课题:1 关于音乐的本质的研究 2 关于音乐的本体的研究 3 关于音乐的美和审美的研究 4 关于音乐的功能的研究 5 关于音乐的实践的研究 6 关于音乐史学的研究 3、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1 哲学法 2 心理学法 3 社会学法 4 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新拓展 √第一章 1、音乐的感性材料:指并不直接作用于人们的物质需要,不是作为人们生活中的物质必需品而存在的物质材料,最明显的特征是非实用性,与人的心理行为发生直接的关系,我们把这种构成艺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叫做感性材料。[一种艺术媒介] 2、音乐艺术的感性材料——声音 3、音乐感性材料的基本属性:1 非自然性——创造性(与自然声音相比) 音乐的声音是非自然性的,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的音响,一种创造性的声音 EX:自然界的乐音排列出规律的顺序→重新排列找到音的倾向性并解决→单声部 音乐到复调音乐→和声→曲式学/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自

然声音有时也出现在音乐作品中,西方先锋派,美国埃德加 瓦利《电离》使用汽笛声 2 非语义性——表情性(和语言比较) 音乐的声音不同于语言,人们通过语言进行各种社会交往活动,音乐声音仅仅限定 在艺术范围内只作为一种艺术交往而存在,如《梁祝》小提琴大提 琴对答 3、音乐的音响与某些语义性内容共同的表达因素:表情音调,通过高低,大小,刚柔,粗细等音 调变化表达 EX: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梁祝在楼台相会——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对答,情人离别时内心表达 4、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音乐中所体现出的自然声音或语言含义与这些自然的和语言的 声音本身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在音乐的声音和它的含义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因素,它促使人们去想象和联想,以沟通艺术与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叫做表现。 1)音乐感性材料的模仿性:模仿即照某种现成的样子或现象学着做,音乐中的模仿主要指用音乐的音响模仿现实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也就是通过声音来表现声音。如,唢呐曲《百鸟朝凤》模仿鸟叫 2)音乐感性材料的象征性:即用一种现象去表现另一种在外形上和他完全不同,但在含义上相同或相近的现象,音乐的声音可以通过象征性的手段去表现某种客观现象或物质对象。 如,德彪西《大海》用定音鼓的弱奏象征大海的平静。 3)音乐感性材料的暗示性:即不去指明它而是靠人自己去理解,音乐声音的暗示主要是语义性的,往往从对现实对象的概括中而来的,通过声音造成的特定气氛去暗示某些事物和现象。如,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引子通过声音所造成的惨淡的气氛暗示乐曲悲剧性内容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赏析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赏析 结束了一个学期的音乐欣赏课,我受益匪浅。由于老师的悉心教导,也是自己的兴趣使然,我明白了很多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 艺术世界中,最不可思议的莫过于音乐了。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是人类传达感情的工具;音乐是一些用旋律和曲调驯服的噪音;音乐是数学与魔术的结合等等。它仿佛是咒语,是密码;又仿佛是精华,是美酒;吸引无数人沉醉其中。 所以,每当我们听到一首曲子并且停下来认真听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了最初的欣赏。这里,我了解到了音乐的三个层次,那就是感官层次、表达层次和音乐层次。我会在接下来就将莫扎特的《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结合这三个层次来粗浅分析。 在欧洲音乐史课上第一次听老师介绍音乐神童莫扎特时,就对这位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的奥地利古典乐派最典型作曲家很是感兴趣,特别是在听完他的生平和主要音乐风格及作品欣赏后,让人真的很佩服他的才气。他的作品真的给人以很特别的感觉,或许不如贝多芬的那般炽热、起伏跌宕,但莫扎特的音乐清明高远,乐天愉快,淳朴优美,其挚温暖,有如天籁一般。常常被誉为“永恒的阳光”和SPring Spring (春泉)。莫扎特在严酷命运的摧残之下默默地承受着、孕育着、奉献着……象殉道的使徒般唱着温馨甘美的音乐安慰着自己,安慰着整个世界。他自己得不到妩慰,却永远在温婉慰藉着别人。他的音乐恰恰是他天使般纯洁灵魂的写照与再现。莫扎特在精神上创造出现实中所得不到的幸福,他以乐天的创造来征服现实的苦难。莫扎特无限美好的信念所表现的和平、安谧、友爱、幸福的境界,正是全人类自始至终向往的最高目标。莫扎特永远是我们忠实的,永远给人安慰的好朋友。 被称为音乐神童的莫扎特的童年似乎也许也与别人的有些许不同呢,多了点幸运与天赋,当然也多了必不可少的努力,一些别的青年音乐家不敢做的、冒险的事。这些也许都为他以后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与素材。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是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一共创作了22部歌剧、41 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诞生在奥地利萨尔斯堡,出生时风雪交加,3岁起显露极高的音乐天赋,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据说在他还不会写字的时候便已会作曲了,由其父亲记录他所谱的短小乐曲。莫扎特的父亲宫廷乐师Leopold Mozart莱奥波尔德?莫扎特是一个小提琴家、管风琴家、作曲家和

100首世界上最经典钢琴曲欣赏

世界100首著名钢琴曲欣赏 1) 摇篮曲(勃拉姆斯) 2) 花仙子 3) 三套车 4) 斗牛士之歌 5) 苏格兰之歌 6) 二泉映月 7) 星星索 8) 苏武牧羊 9) 五月花开 10) 春之声圆舞曲 11) 英雄交响曲(贝多芬) 12) 兰色多瑙河舞曲 13) 春之歌(门德尔松) 14) 英雄波兰舞曲(萧邦) 15) 军队进行曲(舒伯特) 16) 春江花月夜 17) 茉莉花 18)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勃拉姆斯) 19) 昭君怨 20)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21) 十面埋伏

22) 月光(贝多芬) 23) 行星组曲(霍斯特) 24) 卡门 25) 月光曲(德彪西) 26) 啤酒桶波尔卡 27) 梦幻曲(舒曼) 28) 金婚式(马瑞) 29) 四季(威尔第) 30) 棕发少女(德彪西 31) 1812序曲 32) 幻想即兴曲(萧邦) 33) 维也纳森林故事 34) E调前奏曲(巴哈) 35) 幽默曲(德沃夏克) 36) 西班牙女郎 37) 友谊地久天长 38) 杜鹃圆舞曲 39) 邮递马车 40) 吉他奏鸣曲(威尔第) 41)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查斯特劳斯) 42) 重归苏莲托 43) 命运交响曲(贝多芬)

44) 梅花三弄 45) 野玫瑰 46) 绿袖 47) F调旋律(鲁宾斯坦) 48)彩云追月 49) 美丽的星期天 50) G弦之歌(巴哈) 51) 金银圆舞曲 52) 土耳其进行曲(莫扎特) 53) 横笛协奏曲1号(莫扎特) 54) 钟表店(安德松) 55) 圣母颂 56) 欢乐颂(贝多芬) 57) 钟(李斯特) 58) 夏夜午后之梦序曲(门德尔松) 59) 步步高 60) 钢琴协奏曲2号(拉赫马尼诺夫) 61) 夏天里最后一朵玫瑰 62) 水上音乐(亨德尔) 63) 胡桃夹子圆舞曲 64) 天鹅(圣桑) 65) 汉宫秋月

首世界经典钢琴曲及下载地址

100首世界经典钢琴曲及下载地址: (很多是经典的东西,自己转载的) 1) 1812序曲 2) 幻想即兴曲(萧邦) 3) 维也纳森林故事 4) E调前奏曲(巴哈) 5) 幽默曲(德沃夏克) 6) 绿袖 7) F调旋律(鲁宾斯坦) 8) 彩云追月 9) 美丽的星期天 10) G弦之歌(巴哈) 11) 摇篮曲(勃拉姆斯) 12) 花仙子 13) 三套车 14) 斗牛士之歌 15) 苏格兰之歌 16) 二泉映月 17) 星星索 18) 苏武牧羊 19) 五月花开 20) 春之声圆舞曲 21) 英雄交响曲(贝多芬) 22) 兰色多瑙河舞曲 23) 春之歌(门德尔松) 24) 英雄波兰舞曲(萧邦) 25) 军队进行曲(舒伯特) 26) 春江花月夜 27) 茉莉花 28)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勃拉姆斯) 29) 昭君怨 30)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31) 十面埋伏 32) 月光(贝多芬) 33) 行星组曲(霍斯特) 34) 卡门 35) 月光曲(德彪西) 36) 西班牙女郎 37) 友谊地久天长 38) 杜鹃圆舞曲 39) 邮递马车

40) 吉他奏鸣曲(威尔第) 41)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查斯特劳斯) 42) 重归苏莲托 43) 命运交响曲(贝多芬) 44) 梅花三弄 45) 野玫瑰 46) 啤酒桶波尔卡 47) 梦幻曲(舒曼) 48) 金婚式(马瑞) 49) 四季(威尔第) 50) 棕发少女(德彪西) 51) 金银圆舞曲 52) 土耳其进行曲(莫扎特) 53) 横笛协奏曲1号(莫扎特) 54) 钟表店(安德松) 55) 圣母颂 56) 欢乐颂(贝多芬) 57) 钟(李斯特) 58) 夏夜午后之梦序曲(门德尔松) 59) 步步高 60) 钢琴协奏曲2号(拉赫马尼诺夫) 61) 夏天里最后一朵玫瑰 62) 水上音乐(亨德尔) 63) 胡桃夹子圆舞曲 64) 天鹅(圣桑) 65) 汉宫秋月 66) 自新大陆(德沃夏克) 67) 天鹅湖 68) 沉思曲(马斯奈) 69) 致爱丽丝(贝多芬) 70) 威廉退尔序曲(罗西尼) 71) 流浪者之歌 72) 舞乐组曲(巴哈) 73) 威风堂堂进行曲 74) 浪漫曲 75) 良宵 76) 寒鸦戏水 77) 海顿小夜曲 78) 阅兵式进行曲 79) 小夜曲(舒伯特) 80) 清明上河图 81) 阳关三叠 82) 小夜曲(萧邦) 83) 渔舟唱晚

世界上最难的十首钢琴曲

世界上最难的十首钢琴曲 NO.1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表现了最坚毅的俄罗斯精神与最强大的生命力,而作曲家本人的人格力量,也在这部作品中也得到最充分的展示:“拉赫玛尼诺夫是用钢铁和苋金铸成的,钢铁是他的手臂,黄金是他的心灵。”这正是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最珍贵之处。拉赫玛尼诺夫本人作为钢琴独奏者在纽约首演时,曾把自己这首协奏曲戏称为“大象之作”,比喻其庞大与沉重。一位着名的音乐学者也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体力上的付出等于“铲十吨煤”,其难度可见一斑。澳大利亚的音乐家传记影片《闪亮的风采》描写过钢琴家因演奏“拉三”而导致精神崩溃,我们可以籍此想象出“拉三”所具有的情感震撼力!拉赫玛尼诺夫说,能把这首钢琴协奏曲演绎好的只有霍洛维茨。 ?NO.2 李斯特的《帕格尼尼大练习钟》《钟》这首乐曲又译成《康派涅拉》,是李斯特根据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B小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改变的钢琴独奏曲。《钟》用回旋曲式写成,主题每次出现都变换一种新的演奏手法,充分发挥钢琴演奏的技巧。李斯特改编的《钟》比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钟》篇幅要短,由于主题多次出现,给人印象很深刻。《钟》这首乐曲是钢琴家们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出的曲目,因为,它可以充分表现出演奏家的高超技巧。当然,我们的李云迪和朗朗也曾在演奏会上弹过此首乐曲。 ?NO.3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野蜂飞舞》《野蜂飞舞》是首世界名曲,生动地表达出大黄蜂振翅疾飞的情景。作曲者和演奏家用音乐将野蜂飞舞的情景表现得那么传神逼真。野蜂在人们眼中是个讨厌而可怕的东西,看见野蜂就躲得远远的,生怕被它们所伤。自从接触到《野蜂飞舞》这曲子后,听着听着......觉得仿佛在头顶上方和耳旁,不断盘旋的“嗡嗡”声特别悦耳,眼前一幅群蜂乱舞的可爱景象,可谓别具一格,百听不厌! ?NO.4 拉威尔的《水妖》拉威尔,为法国着名印象派作曲家。他的作品大致上都有细致精巧的风格。《加斯巴之夜》共由三首曲子组成,第一首为《水妖》,其后为《绞刑台》和《史卡柏》。这首作品的灵感来自布里诺(Ch. Brugnot)之诗,内容描述一爱上凡人的水妖精,如泣如诉的悲恋故事。整首曲子极具技巧性,用透明而繁复的音乐来诠释水精灵哀怨的爱情,相当传神深刻。 ?NO.5 李斯特《唐璜的回忆》李斯特根据莫扎特歌剧《唐璜》改编的钢琴曲《唐璜的回忆》是李斯特众多改编曲中的精粹,技术之艰深,场面之宏大,在原作的丰富表情上制造出惊人的 气势。莫扎特的歌剧《唐璜》本来长约两个半小时,被李斯特改编后,成了简短的钢琴曲。钢琴曲没有删除歌剧中的一个音符,整首曲子无论是节奏还是技巧,都是难度非常高的。《唐璜的回忆》被称为是最难的钢琴曲之一,鲜少有人弹奏。 ?NO.6 巴拉基耶夫的《伊斯拉美》巴拉基耶夫是一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他弹琴都是凭记忆,从不看谱。他创作了一套技巧性很高的钢琴作品,最着名者,就是这首《伊斯拉美》。这首《伊斯拉美》作于1869年由尼古拉·鲁宾斯坦首演。这是一首极难演奏的作品,是巴拉基列夫1870年到高加索地区采风的产物,这部作品的副标题为“东方幻想曲”。其正主题是高加索达开斯坦地区勒斯基人的一种舞曲,第二主题(仿佛是一个中段)则是巴拉基耶夫在莫斯科听一个歌剧演员演唱的一首歌曲的旋律。这首作品三段体:先是主奏,表达主题;然后是中段,奏出充满感情的小行板;然后结尾,加快速度,回到主题,尾奏是十分狂热性的激烈的急板。因为其极高的难度,许多钢琴家把它当作一个挑战。 ?NO.7 麦可斐尼西的《EnglishCountry-Tunes》英国作曲家麦可斐尼西在三十多年前创作出来的“EnglishCountry-Tunes”钢琴曲。这首号称是全世界最难演奏的钢琴曲,琴谱上有时

[《乐记》中的音乐美学思想试析] 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

[《乐记》中的音乐美学思想试析] 乐记的音乐 美学思想 《乐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音乐美学著作,是我国音乐美学的奠基石。《乐记》中蕴涵了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于研究我国音乐美学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即使在今天,它的不少观点仍具有借鉴和审美价值。 一、《乐记》中的音乐美学思想解读 音乐与人的情感 音乐是一门以声音为载体的听觉艺术,这种艺术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反应,关键在于音乐的旋律,它能使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对音乐的内在含义产生深刻的体会。《乐记》中对音乐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作了如下的阐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由此观之,音乐与人的情感之间不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二者之间还具有不可分割性。也就是说,音乐的产生与人的内心情感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自然界的一切声音经过人类的艺术加工都可以变成优美动听的音乐,这种音乐的产生是由“人心”因素决定的。[1]“故形于声”中的“声”是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自然

之声经过人类的艺术加工就产生了“音”;而“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中的“乐”则是指在经加工处理之后的“音”中以舞伴之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的形成与人的情感具有不可分割性。“哀心感者, 其声噍以杀; 其乐心感者, 其声啴以缓; 其喜心感者, 其声发以散; 其怒心感者, 其声粗以厉。”也就是说,人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环境与心理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人不同的情感与感受,感受不同,产生的情感也就会不同。这种不同的感受与音乐结合就会产生不同的音乐旋律,这就是“感物而动”的结果。 《乐记》中对音乐与人的情感之间的密切联系作了明确的肯定,但这种肯定更多的是对音乐与礼相结合的一种肯定,即强调音乐对人的情感的支配,强调音乐对人的教化功能,从而使音乐这种感性的艺术形式附上了伦理道德的成分。如《乐记》中写道:“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惟君子为能知乐。”也就是说,只有建立在伦理基础之上的音乐与情感,才能产生理性的音乐,才能使人的情感受到理性的支配和控制;而且只有处在理性的指导之下,人才能真正地理解音乐的内在含义。另外,《乐记》就音乐与音乐的审美主体之间的关系也作了说明:“礼乐皆得, 谓之有德, 德者得也。”即音乐与人的修养之间也存在着联系,只有那些懂得“礼”的人,才能真正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深意。《乐记》中“礼乐”并用的思想使得音乐与人的情感时刻都处于理性的统

世界著名十大钢琴曲

世界著名十大钢琴曲 1:肖邦:“军队”波兰舞曲 《军队波兰舞曲 ] 》又名《军队波洛涅兹》、《第三波兰舞曲》。钢琴曲。肖邦作于1838年10月。他创作的波兰舞曲的音乐内容已经远远超出舞曲体裁所包括的范围。他的波兰舞曲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情绪昂扬、气魄宏大,富于戏剧性;另一类情绪悲壮、细腻优美,富于诗意。本曲与肖邦的另一首《英雄波兰舞曲》均属于第一类。李斯特最赞赏这两首乐曲,几乎在他的每次钢琴演奏会上都要演奏这两首乐曲。本曲A大调,三拍子,复三部曲式,是一首胜利凯旋的进行曲。它歌颂了波兰民族斗争的光辉业绩,被认为是肖邦音乐中民族精神体现得最为强烈的作品之一。主题刚劲有力,表现了军队高昂坚定的情绪。中部的旋律威武嘹亮,犹如军号在大地上回荡。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完整再现,它使全曲统一在雄赳赳气昂昂的气氛之中。(演奏时间约4 分钟) 2: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以辉煌的技巧表现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然而作品里最令人难忘的却不是眼花缭乱的技巧,而是慢速的第18个变奏,整部狂想曲到这里速度突然放慢,奏出一支纯朴抒情的曲调,这个旋律开朗优美,动人心魄,其中当然也隐含着永不褪色的“俄罗斯忧郁”,这个旋律先在钢琴上唱出,质朴而平和,然后让位给弦乐,热情在逐步增长,随后发展成浪漫激情的颂歌。这段音乐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尤其富于浪漫气息,它虽然只是一个音乐片段,不是一个乐章,也被抽出来编入一些浪漫曲集的唱片,在芭蕾舞台上也可以见到这段音乐的芭蕾小品。拉赫玛尼诺夫当初写《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时有意表现帕格尼尼传说中的舞台形象,瘦骨嶙峋、苍白、狂热、鬼魅般的躯壳包裹着热情的灵魂,被艺术之神唤醒时,便光芒四射地疯狂演奏,辉煌的音乐照亮整个大厅。拉赫玛尼诺夫甚至在写这

世界著名钢琴曲排行榜

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音乐鉴赏栏目,今天的主题是传世的钢琴名曲。大多数同学对钢琴的印象,大概是停留在交响乐团中聚光灯下的钢琴演奏,或是在各级晚会上都会出现的钢琴独奏,身着一袭白色长裙或是一身帅气的燕尾服的姑娘或是小伙子,那是一件多么招人羡慕的事。就算是(小绿)也有过坐上那条钢琴长椅的梦。 也许大家和小绿一样,因为各种原因可能没机会从自己的指尖之下弹出优美的乐曲。但所幸,我们虽然不能体会演奏钢琴的乐趣,但还是可以从流传的钢琴名曲中感受到作曲人和弹奏者的心境 第一首曲子来自法国作曲者保罗·赛内维尔《梦中的婚礼》 梦中的婚礼是(保罗·赛内维尔)作曲 , 而大家现在听到的梦中的婚礼由法国著名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的《梦中的婚礼》之所以让人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淡淡哀愁。是因为它来自一个悲伤的童话故事:在很久之前,有一个叫做梦的国家,在这梦之国的边境,有一堆篝火冉冉升起,有一个孤独的身影,在望着远处高高的城堡,他又回想起过去的一切。这次回来,他不知道是对是错,但他却无法抑制回到梦之国的愿望。离开6年,他是该回来了。暗夜里流星划过,留下了一道道眩目的光辉。他依然记得第一次看到流星时,那时的他并不是一个人。再次看见流星,他的心中有一丝失落:流星是不幸的,它的爱在天上,但是,从它从天际坠落,化作尘埃的那一刻起,它就注定了失去他的生命与爱情。一片轻轻的白羽落在他手背,他抬起头,是天空在下雪。冬天的梦之国就如梦般美丽,却也如梦般虚幻。他的心像是被什么擒住了一样,是那样疼痛。在那一年的冬天,也是下着雪。在遇到她的那一年,一切都想一场梦,他不过只是一个14岁的少年。那一刻,他有一种感觉:他的生活,将会改变。是的,他的生活,的确改变了,他想不到这位让他以为是天使的女孩竟会是梦之国的公主,说上了话,也在一起收获了很多快乐,他不可避免地爱上了公主。他何尝不知道他们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也注定了他的此生将生活在痛苦中。他知道,即使他是多么的爱她,而她却永远不可能爱上一个平凡的人。但是,有一天,他还是向她表达了他的爱意,但最终,他伤心地离开了梦之国,流浪在外的他,从一个地方游荡到另一个地方。可思念却像面粉一样不断发酵,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依然会在一个一个又一个夜晚里想起。六年中,他无时无刻不想她,无时无刻不爱她…… 在这个世界兜了一圈,他还是决定回梦之国找她。如今他回到了记忆中。当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他在阳光中走向城堡。城堡中一片喜庆的气氛,到处都挂满了彩旗,人们都欢乐的歌唱着。他问了王国的守卫。守卫说,“今天,公主将和邻国的王子举行婚礼!”他呆住了,六年的时光,在这一瞬间,划过他的脸,坠落在雪中,明月从惨白的雪里升上天空。他站在人群之中,静静地等待着,也许公主的幸福是让他死心,让爱情死亡的最好的毒药。他注视着公主的脸,这是他最后一次看到她了,从今以后,他将永远离开梦之国,他立誓要忘掉所有的记忆,忘掉所有的痛,像从一场梦里醒来那样恍惚。当她走过他前面时,他们的眼神碰到了一起。忽然,他拨开阻挡着人群的卫兵,冲上前去。卫兵拔出配剑,但是迟了,他已冲到了公主前面,他张开了手臂,那一刻,他看到了公主的眼里只有惊恐,她已经把他忘了。“别怕,我会保护你的。”

音乐美学基础期末考试范围 2

音乐美学基础 1、为什么说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答:说它古老,是因为人们在创造音乐的同时,也就开始了对它的认识和思考,在我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距今都有两千几百年的历史了。但是,把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看,并且称作音乐美学,那还只是不过是近一、二百年的事情。历史上第一个使用音乐美学这个概念的是18世纪的舒巴尔特,他在《论音乐美学的思想》一书中提到的。 2、第一个使用音乐美学这个概念的是德国诗人、音乐家舒巴尔特,他在《论音乐美学的思 想》(1806年出版)一书中提到的。 3、1900年里曼出版他的《音乐美学的要义》,才可以说音乐美学已经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 4、音乐美学是美学——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是以研究音乐 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它特别把音乐的本质与特性,音乐的形式与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与欣赏,音乐的功能,音乐的美与审美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5、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a、哲学的方法b、心理学的方法c、社会学的方法 6、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应成为我们研究音乐美学的方法论根本。 7、音乐的感性材料是声音,特殊的艺术化的声音。艺术的物质材料是体现这种艺术特征的 基础,也是构成艺术美的基本要素。构成的艺术的物质材料与一般的物质材料不同,它并不是作为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的物质基础,而是一种作为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精神基础。 8、音乐感性材料的基本属性:a、非自然性——创造性(与自然声音比较)b、非语义性 ——表情性(与语言比较)c、非对应性(一是音乐感性材料的模仿性、二是音乐感性材料的象征性和暗示性) 9、在音乐的声音和它的含义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因素——表现,它的具体方式包括:一是 音乐感性材料的模仿性二是音乐感性材料的象征性三是音乐感性材料的暗示性10、音乐的意义: 音乐的意义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外观信息;二是结构信息,它可以表现为音乐的组织,即音高、音色、音质和音强,其中,音高主要体现在旋律方面;音色主要体现在乐器方面的差异;音质是由声音的音高、声音的音调、声音的音色三方面决定的;音强则是强调合理安排音乐结构。三是内部信息包括自然方面和社会方面,社会方面主要靠自然习得,如音乐的结构、风格和流派。四是联结信息,如作品中的文化意义,作品的指向性内容,如海顿的《告别》主要抒发的是思乡和想要离开之情。 12、音乐实践包括创作、表演和欣赏三大环节,音乐创作是其中的基础。 13、音乐创作是指作曲家创造具有音乐美的乐曲的复杂精神生产劳动。音乐创作是一种艺术 实践,通常可分为相互交织又可适当分离的三个环节,即感受、创意与塑形。 14、音乐创作的本质:一是表现时代精神和思想的艺术实践二是表达自身和他人内心的 精神活动三是受音乐审美经验支配的创造性劳动四是把内心体验改造成音响结构的创造性想象活动 15、音乐创作的过程: 我们把音乐创作过程概括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作曲家从社会生活中获得心理体验的阶段;第二阶段是作曲家把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转化为具体可感的音乐形象阶段。” 音乐创作过程的第一阶段实际上是所有其他艺术创作的共性方面。无论是音乐家、画家、

世界最好听的钢琴曲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世界最好听的钢琴曲 卡农、雨的印记、忧伤与快乐、菊次郎的夏天、雪之梦、悲怆、星空、天空之城、秋日私语、千与千寻、克罗地亚狂想曲、童年的回忆、眼泪、海上钢琴师、梦中的婚礼、夜的钢琴曲5、寂静之声、泪之曲、梦中的雪、风居住的街道、神秘园之歌…很多啦、希望你喜欢。 秋日的私语(很适合朗诵配乐)等等,还有走过绿意,《日晷梦(sundrial dream)》卡农钢琴曲很好听,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轻快的像巴赫德g大调小步舞曲(我们学校的下课铃)等等还有很多好听的,不知道怎么分类 如献给爱丽丝、威尼斯之旅、土耳其进行曲(特快)、童年记忆、初学、雪之梦、水边的阿狄丽娜、月光、神秘花园、雨滴等等。 如果你挺现代一点的,韩国有个钢琴家叫yiruma,他的曲子不错啊。我最喜欢《river flows you 》《when the love falls raining》《sunny rain》(有种恍惚的感觉),他的曲子听随性,不过挺好听。肖邦的夜曲也挺好听的 钢琴: /星空(个人最喜欢的一首) /D大调卡农 /秋日的私语 /童年的回忆(班德瑞的不是克莱德曼的那个,很好听但不算钢琴曲) /梦中的婚礼 /爱的故事 /水边的阿狄丽娜 /多瑙河之波 /月光奏鸣曲(看柯南时偶然听到才发现很好听) /天空之城 /幻想曲(记得好像是肖邦的) /土耳其进行曲 /卡门序曲 雨的印记(Kiss the rain) 不能说的秘密JAY的《Secret》 贝多芬《月光曲》 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 Wind Crest 天蓝的旋律 Tears 眼泪钢琴曲 古典的: 巴达洁芙丝卡少女的祈祷 拉赫玛尼诺夫华丽大圆舞曲

浅谈对音乐美学的认识

<浅谈对音乐美学的认识> ---音乐美学一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08级作曲系 王雅慧 080310 27

总述 1.音乐美学概论。2.什么是音乐美学?3.音乐美学的研究角度。4.音乐美学的历史发展。

1.音乐美学概论 ①远古时期 早在上古时期,起于西周礼乐制度的乐教组织,当“乐”被纳入教育系统、意识形态系统,“乐”已经就是一门独立学科系统。 ②现代时期 音乐美学Aesthetics of Music从音乐艺术总体的高度研究音乐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基础理论学科。音乐美学同一般美学、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史学、音乐评论等都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音乐美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和深化,往往离不开从上述这些领域的成果中吸取营养。 2.什么是音乐美学? 提起音乐美学,许多人感到陌生,甚至有一点神秘感,但就对象而言,每门学科一开始都会研究两个问题,一、这个对象是存在的。二、这个对象是什么? 3.音乐美学的研究角度。 对象和不同的研究角度

但是音乐美学在研究对象上却同上述的这些领域不同。一般美学把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从总体上研究艺术的本质和普遍规律,而音乐美学则把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特殊种类,研究它的特殊本质和特殊规律;音乐技术理论(如和声学、对位法、曲式学、配器法等)研究音乐创作的技法、音乐构成上的具体准则,而音乐美学则把音乐作为一个总体,从更概括的角度考察它的本质和规律;音乐评论从实践上把具体的音乐现象作为它的分析和评论的对象,而音乐美学则对音乐的总体进行基础理论性的学术研究,为音乐评论提供理论前提。 音乐美学的研究角度 音乐美学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不同的角度进行:哲学的角度、心理学的角度、广义社会学的角度以及音乐作品自身的美学特性的角度。对音乐艺术进行哲学角度的研究,主要涉及下列一些问题:音乐的本质是什么?音乐的内容是什么?音乐同现实的关系是怎样的?等等。这些问题同哲学认识论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具有根本性质,是音乐美学中首先要探讨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音乐艺术所要回答的问题,诸如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的心理过程是怎样的?人们究竟是如何感受音乐的?音乐是以何种方式作

莫扎特

莫扎特 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他同时也是歌剧方面的专家,他的成就至今不朽于时代的变迁。莫扎特 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毕生创作了549部作品,其中包括22部歌剧、41 末时的欧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尤其是体现在歌剧作品中的市民阶层的思想,无疑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莫扎特赋予音乐以歌唱优美欢乐性,然而,其中又包含着悲伤,这正反映了莫扎特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魔笛》这首乐曲是莫扎特1791年逝世前几个月写完和演出的最后一部歌剧。其脚本是由莫扎特的老朋友热心于德国民族歌剧的一座小剧院经理E.希卡内德提议并编写的。歌剧取材于维兰德的神话《露露》。通过主人公为追求理想而进行艰苦斗争,最后取得胜利的故事,歌颂了光明必将战胜黑暗的思想。这部歌剧所反映的思想,和莫扎特追求启蒙主义和对“共济会”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几个主要角色可能隐喻了当时社会现实中的人物。例如大祭司萨拉斯特罗使人联想到前不久去世的共济会首脑、莫扎特的朋友博恩。莫扎特采用了典型的新教众赞歌式的音乐塑造,使他的音乐具有庄严、崇高的性质;反面角色夜后,则可能是影射玛丽亚·特蕾西亚(她在位期间曾镇压共济会),这个角色需自技巧较高的花腔女高音扮演,其音乐表演难度较大而没有内在的感情,剧中的英雄塔米诺王子可能是比喻同情共济会的约瑟夫二世,他的音乐优美动人,采用的是正歌剧中的抒情咏叹调,帕米娜是人民高尚精神的象征,音乐十分优美,半人半鸟的幻奇性人物帕帕盖诺及其妻子是劳动人民的化身,他们的音乐带有鲜明的德奥民间风格。这部歌剧是莫扎特在德国及奥地利歌唱剧和神话剧的基础上,发展

德国民族童话歌剧的代表作,它标志着18世纪德奥小歌剧发展告一段落,并为后来德国的浪漫主义歌剧的产生打下了基础,成为后者的先驱。 莫扎特代表作: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唐.璜》 《魔笛》 交响乐《降E调第39号交响曲》〈帝王〉 《G小调第40号交响曲》 《C大调第41号交响曲》〈丘比特〉 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四号》 《降B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五号》 《C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1号》 《A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3号》 其它《弦乐四莫扎特的创作涉及音乐艺术的所有体裁,其中以歌剧和交响乐贡献最突出.代表作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交响曲《b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3首交响曲和歌剧《虚伪的善意》(1768)、《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娜》(1768)、《本都国王米特里达特》(1770)、《卢齐奥·西拉》(1772)等作品。有些作品反映了他受J.C.巴赫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品已经显示莫扎特创作体裁的广泛性和他对歌剧创作的兴趣。 成熟时期(1774~1781)1773年底,莫扎特返回萨尔茨堡,在父亲的辅导下,弥补被中断了的音乐与文化的学习,同时利用旅行中获得的知识与素材,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包括歌剧《假园丁》(1775)和《牧人王》(1775)。 1780年完成了歌剧《伊多梅纽》的创作。 1781年,他和大主教决裂后,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 1785年,一度倒闭了的维也纳民族剧院恢复,莫扎特有了从事歌剧创作的机会。他写了一部滑稽戏《剧院经理》1790年1月,他的歌剧《女人心》上演1791年,他写了歌剧《蒂托的仁慈》,莫扎特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有7部。其中《第三十一交响曲》(《巴黎》)是为当时欧洲最杰出的交响乐团之一的巴黎交响乐团谱写的,具有巴黎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音响,《第三十五交响曲》(《哈夫纳》)实际上是一首小夜曲,《第三十八交响曲》(《布拉格》)常被人们称作“没有小步舞曲的交响曲”,它只有3个乐章,不再是对意大利交响曲

经典忧伤,钢琴曲系列,听到掉眼泪,适合一个人听的12首钢琴曲-推荐下载

1.眼泪tears 下载 纯美的钢琴曲,经常能听到它,可惜关于该曲的进一步资料我就不清楚了。多年后,如果我们相逢,我将以何来面汝,以沉默以眼泪…… 忧伤的琴键中,我却觉得自己被安慰,泪珠在阳光下凝结成了完美的樱花形状,纵然枯萎仍有暖意。那一刹那真的怕极了自己内心里还有任何怨恨与阴骛,一点点,都会让自己无法与曲中的美丽邂逅。多年以后,沉默的我们正如那些无法启齿的往事,会凝成心里的一滴泪吗?抑或就这么被现实的烈阳蒸发掉了,点滴不剩。至少我为你哭泣过,安静的,无声的,伤心的,在岁月无法触摸的角落里,玫瑰花心渐渐老去。 2.神秘园之歌下载 这首《神秘园之歌》出自神秘园的第一张专辑《SONGS FROM A SECRETGARDEN》。据说这首歌伤感能杀死人,让人象迷失在神秘的丛林里,黑暗的看不到天,找不到出口,沉溺在这样的黑暗中,象一个人孤独的坐在路边大树的阴影下,静静看路上人来人往,别人看不到你你也不想被看到,因为你害怕,因为你孤独,你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事,但只有这样,受伤的心才能感到一丝安全,这样的孤独一直在诱惑你……。 3.I miss you 下载 更多的时候喜欢听那首《I miss you》,一开始是一段急促的旋律,随着音符的跳转,缓缓的变慢,接着又变快,最后又慢下来,就这样反反复复,沉醉于这样变换的旋律中。这样的钢琴曲适合恋人听(分隔两地的恋人),听着这样的钢琴曲,心中想着远方的她,离愁都被这淡淡的钢琴声冲淡了,更多的是相思。 4.The Day I lost My Love 下载 忽然,一种无助感深深包围了我,让我无法呼吸,周身冰凉。夜深了,忧伤正浓,思念正浓。我不知道此刻在思念谁,或许这是...我虽然不能真切体会那是什么样的感觉,但是这一曲《The d ay i lost my love》已足让我的心在深邃的夜里不停颤抖... 5.Kiss the rain(雨的印记)下载 喜欢吻雨 喜欢看着一片朦胧的世界 嘴唇触动我内心的那根绷紧的弦 此时,只有滴滴泪雨共鸣我的感受 狂喜地吻雨 放心的让流年的雨水淋湿我曾经的沧海桑田 她由衷地祝福 我真心地接受 滋润了干涸的眼球

世界十大经典钢琴曲

世界十大经典钢琴曲 《梦中的婚礼》 梦中的婚礼是Paul de Senneville(保罗·赛内维尔) Olivier Toussaint奥利佛·图森)作曲,而梦中的婚礼(法文是Mariage D'Amour)由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 理查德克莱德曼是法国钢琴家,擅长演奏萧邦、拉贝尔、德布西等人的作品,但那是他热衷于古典音乐的时候。后来他转向发展通俗音乐界(梦中的婚礼、水边的阿狄丽娜、乡愁等皆是),演奏的曲目是波尔·塞内维尔和奥利维·图森作的曲子。 《梦中的婚礼》法文原名为“MARIAGE D'AMOUR”,直译过来应该是“基于爱情的婚姻”,“爱人的婚礼”这种译法更接近其本意。这首曲子是法国作曲家及音乐制作人保罗·塞内维尔(Paul De Senneville)和奥立佛·图森(Olivier Toussaint)为理查德·克莱德曼量身定制的,出自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水边的阿狄丽娜》。 《秋日私语》 《秋日私语》原名:A comme amour(法语),曲名意为如情似爱;中文名称又叫《秋的喁语》。是法国作曲家保罗·塞内维尔和奥立佛·图森,他们是法国达芬唱片公司(Delpnine)两个负责人,也是著名作曲家,曲是他们两个写的,理查德·克莱得曼是原演奏者。 《秋日私语》带给我们一种唯美的感觉,对于音乐来说,这是美的享受,对于思想来说,这是心灵的升华。 《水边的阿狄丽娜》 阿狄丽娜来自于希腊神话的故事。希腊神话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孤独的塞浦路斯国王,名叫皮格马利翁(Pygmalion)。他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少女,每天对着她痴痴地看,最终不可避免地爱上了少女的雕像。他向众神祈祷,期盼着爱情的奇迹。他的真诚和执着感动了爱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赐给了雕塑以生命。从此,幸运的国王就和美丽的少女生活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蓝色多瑙河》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

音乐美学试题

1、音乐的审美功能:当处于沟通阶段的音乐知觉将音乐中的美感因素与人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需求沟通时,音乐中的审美因素被人体验到,人对于音乐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这时音乐的审美功能就实现了。这种功能一方面建立在天然生物需要满足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又是与社会功利保持一定的距离,却又为广泛、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社会意义所牵制的一种精神满足。是倾向性功能和非倾向性功能之间的中介。 2、审美经验,指的就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美的愉悦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因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3.反美音乐,虽然在感性直观上也可能很丰富,却具有无序的特征。“反美”特指后现代主义音乐的特征,即无序或多元的特征。“反美”的“反”,有两个含义,一是反对,即反对从传统到现代主义对有序的追求,一是反面,即从形式的反面探寻音乐创作新的可能性。 4、非音乐性的内容,所谓非音乐性的内容主要指那些音乐的音响本身不能包容的,但又能通过音乐提供给听众的内容成份,亦即接受者不是从音响中直接感觉到的,而是由于音响而产生想象或联想获得的内容成份。这种内容成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绘画性的内容,另一个是文学性的内容。 简述音乐表演需要遵循的美学原则。 (1)针对忠实原作和二度创作之间的关系处理; (2)针对技巧和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处理 (3)针对个人审美体验与表达或传递之间的关系处理 前者主要适用于以乐谱为依据的表演;后者适用范围几乎囊括所有表演类型。简述音乐审美能力形成的途径。 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主要有两个类型: 通过在生活中长期接触音乐而形成,典型如对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或大众音乐的审美能力; 通过专门教育形成,如对音乐家创作的艺术音乐的审美能力。 音乐的声音和语言的声音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音乐的声音和语言的声音既有区别,也有联系。音乐的声音善于表现情感,但只

浅析古典主义时期莫扎特小提琴作品的演奏风格与特点

浅析古典主义时期莫扎特小提琴作品的演奏风格与特点 发表时间:2019-03-05T14:21:11.09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上作者:贾双旭 [导读] 研究古典主义时期莫扎特小提琴作品的演奏风格与特点。从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下手分析。整体研究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演奏风格、练习曲的发展、和声技术的进步、创作风格脱离巴洛克时期的枷锁。由于莫扎特作品的古典主义风格最为明显,会单独分析莫扎特,包括莫扎特的生平,作品创作背景,作品特点。以莫扎特的《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为例,此曲目创作于1775年,是至今都被广泛演奏的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研究古典主义时期莫扎特小提琴作品的演奏风格与特点。从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下手分析。整体研究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演奏风格、练习曲的发展、和声技术的进步、创作风格脱离巴洛克时期的枷锁。由于莫扎特作品的古典主义风格最为明显,会单独分析莫扎特,包括莫扎特的生平,作品创作背景,作品特点。以莫扎特的《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为例,此曲目创作于1775年,是至今都被广泛演奏的著名小提琴作品之一。会有这部作品中创作背景、风格特点及结构与内容等方面的介绍。此曲不仅旋律优美、细腻,而且充满激情、活力,并且充分体现了青年莫扎特对于音乐创作独有的艺术追求。 关键词:古典主义;演奏风格;音色;莫扎特 一、古典主义音乐特征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逐渐走向平民化、大众化。古典时代被音乐包围着,反射出平易近人社会生活的光辉。社会生活的音乐从这个时期体现出来,音乐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古典音乐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由于文化潮流的影响和发展变化,音乐家们迅速改变了创作风格的道路。以前创作教堂教会和宫廷音乐的音乐家们逐渐走向了思想自由和创作自由的道路。由于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作曲家们追求能让大众所欣赏理解的音乐风格,更符合当时社会人文风情。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普遍思想追求,追求古典美,追求高雅的风格。他们创作的音乐作品不像巴洛克时期音乐有过多的修饰,复杂的技巧,讲究流畅、典雅、自由、悠扬的旋律,强调乐曲结构严谨而完整,符合逻辑性,要求对称的方整形结构。 莫扎特大师的作品因为他的人生历程和见识,几乎包括了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和风格,可以这么说,莫扎特的创作风格是古典主义时期音乐象征性代表。莫扎特规范严格的古典和声风格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简洁、明朗、生动、活泼,又均衡、严谨规范的艺术审美,这也是十八世纪后期艺术家所追求的形式美的象征。莫扎特将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场景都化为音乐,围绕的生活中,音乐是他的语言,他用音乐诉说生活,它的作品保持着意大利古典音乐的古典美,继承了古老的优良风格。 二、莫扎特生平简介 莫扎特生于充满浓郁音乐气息的奥地利萨尔茨堡。在他短暂的人生中,完成了六百余部音乐作品,包括他最重要的创作领域歌剧,还有交响曲、独奏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和其他的重奏。他的作品创作几乎包括了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列奥波特·莫扎特是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是当时著名的演奏家、作曲家,也是大主教教堂的副乐长,他对莫扎特极其严格,莫扎特父亲对他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虽然莫扎特英年早逝,但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数量极大,质量也很高,他的作品直到现在也被世界各国的音乐家演奏家所追捧。 三、莫扎特小提琴作品风格 (一)对称式乐句 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是在他19岁时用了九个月所创作的,他一共创作了五首协奏曲,这些协奏曲完全是为了自己演奏而创作的。这是第三首协奏曲,与前两首的作品风格相差不大,但是在作品的规模上与深度上比以前两首作品的艺术性更浓烈,这首作品可以看出莫扎特飞跃的进步与成长,提升了作品的深度。这首作品是莫扎特建立起自己独特风格的台阶,乐曲有着浓烈的法国浪漫情调。 莫扎特的作品中一大特点就是对称式乐句,他的大部分作品都采用如此的结构特征,详细分析一下莫扎特的对话式乐句,其实莫扎特最擅长写歌剧,他将歌曲中一问一答的特点应用到了器乐作品中,就像两个剧情中的人物在对话。他将这种作曲技巧巧妙地应有其中并且运用自如,由于这种对称的乐句仿佛在对话,一般在问句的时候演奏的弱一些反之答句的时候演奏的强一些,所以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在脑海里构造出一个像对话一样的场景。(二)音准与节奏 我们都知道音准是音乐系统里面的一大支柱,同时也是演奏时的最主要的一个关注点,无论是哪首乐曲都要注意音准问题更不要说莫扎特的小提琴作品了。莫扎特的作品旋律线比较清晰规整,反而这种简单的旋律看似简单,其实在演奏中对音准的要求更高,不光要拉得准还要拉的清晰透亮,不能出现毛毛躁躁的音,换把位的音也不能含糊不清也不能滑上去,拉准单个的音很简单,但是想演奏准确通篇的乐谱并非容易之事,这就非常考验平时的基本功练习了。 (三)力度、音色与华彩部分 莫扎特的小提琴作品以流畅自然为特点,作品中的力度记号和表情符号比较有一种简单的特色,所以在演奏的时候要注意演奏时候的细腻和内在情感,所以演奏的力度要掌握好并且要将感情的表达达到细腻。在研究他的作品时我们可以发现在有些乐句里只有f这一种重音记号,如果力度演奏的都相同必然索然无味,但是如果在演奏时旋律的走势时做出一些相应的变化,就会让音乐变得有吸引力更加有活力。所以由此看来,看起来简单平常的旋律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力度变化技巧,所以我们要准确的把握这种力度的变化。莫扎特作品处理起来要求比较细腻,在音乐的抒情和歌唱性方面不能枯燥,要求表达出丰富的层次感。以力度来同时掌控好音色,在演奏时尽量拉出“典雅”的乐曲风格。 很多小提琴协奏曲都有华彩乐段,这一乐段个性化明显并且音乐素材丰富。华彩乐段考验演奏着的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力,虽然篇幅不大,但它是整首作品最华丽辉煌的一部分。华彩乐段集合了很多演奏技巧,演奏音程和弦要求音准,旋律线的走向要掌握好以及声部的变化。炫技比较多,所以音乐表现要丰富,但是也不能单纯的只是炫技,这样会减弱音乐本身的内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