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一、单元综述

本单元分三个历史时期分别叙述了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第一个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本质上的不同,也是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五十多年来,也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第二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世界局势的变化,主要有三点,一是美苏争霸出现苏攻美守的态势;二是西欧、日本成为美国的有力竞争对手;三是广大亚非拉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第三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时期。这一时期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适应新的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知识结构的构建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增强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内容的学习,增强学生认识理解历史活动的能力

通过对中国在地区性组织中外交活动的学习,增强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时期中国外交调整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史料的方法

通过对中国外交调整原因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史料,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时期中国外交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的发展和丰富,理解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通过对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外交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组成部分,又服从于国家总体战略的需要

过对中国在地区性组织中外交活动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综合国力是外交事业的坚实基础和后盾

重点: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难点: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

2、知识结构

三、课堂思考与讨论

1、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是什么?

答:国际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和东欧各国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重大挫折。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国内方面:十一界三中全会后,我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为确保这一国策的实行,必须有一个安定的外部环境。

根据以上国际形式的新变化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国政府对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

2、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表现在什么方面?

答:①对战争和和平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②强调不与大国结盟的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③根据世界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果断做出了坚持对外开放的决策。

3、中国这时为什么奉行不结盟的政策?(讨论)

答案提示: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从这一时期的形势看,苏联由于不断向外扩张,战线过长,特别是陷入阿富汗战争后,内外矛盾加深,国力有所下降。美国自从越南“脱身”后,国内外处境有所改善。美苏争霸态势转入均衡、僵持阶段。西欧、日本崛起,发展中国家壮大,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开始显现。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

邓小平同志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了分析,毅然决定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两个重要转变”:第一、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从而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危险很迫近的看法。第二、改变了“一条线”战略,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

他强调,“同心同德地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全国人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是解决国际问题、国内问题的最主要的条件”,“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

2019年公需课答案 国际经济秩序演变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73分)

国际经济秩序演变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73分) 1.资本市场的资金来源是()。(3.0分) A.储户和投保户 B.国外游资 C.财政补贴 D.社会热钱 2.外汇市场的核心是()。( 3.0分) A.CPI变动 B.GDP变动 C.利率变动 D.汇率变动 3.汇率波动的短期原因是()。(3.0分) A.资本流动趋势 B.宏观经济走势 C.游资和投机炒作 D.通货膨胀水平

4.目前全球基准利率的方向基本上由( )来制定。(3.0分) A.日本 B.欧盟 C.中国 D.美国 5.一定期限内货币的供求产生的价格称之为()。(3.0分) A.利率 B.汇率 C.收益率 D.溢价率 6.外汇市场是外汇需求者与供给者以及()所形成的外汇买卖交易市场。(3.0分) A.跨国金融公司 B.中介机构 C.商业银行 D.投资银行

7.货币市场一般指的是期限在( )以内的短期资金融通市场。(3.0分) A.三年 B.二年 C.一年 D.六个月 8.国际金融中心根据其规模的大小以及所起的作用大致可分为( )。(3.0分) A.全球性的金融中心和各国金融中心 B.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和各国金融中心 C.全球性的金融中心和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 D.全球性的金融中心和各国的国际金融中心 9.一般而言利率和风险呈( )关系,即风险越大,利率越高。(3.0分)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正比例 D.负比例 10.金融市场是指( )互相交换和流通的市场。(3.0分)

A.资金和股票 B.货币和资本 C.黄金和资本 D.货币和资金 1.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主要有()。(4.0分)) A.同业拆借 B.短期国债 C.商业票据 D.长期国债 2.造成汇率波动的原因有()。(4.0分)) A.基本面(经济增长、充分就业) B.政治面(政局稳定、政党先进) C.资金面(现金流动性、政府资金) D.政策面(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3.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作用是()。( 4.0分)) A.加速资本间的国际流动,为各国弥补贸易逆差、调节国际收支、支持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5课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新局面教案北师大版必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5课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新局面教案北师大版必修1 课标要求: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主干知识】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原因: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表现 (1)改变了过去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奉行不结盟政策。 (3)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 (4)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随着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的外交出现崭新局面。 中国新时期外交成就的取得,取决于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不会给任何国家带来威胁,只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 材料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说:我们有信心,如果反霸斗争搞得好,可以延缓世界大战的爆发,争取更长一点时间的和平。这是可能的,我们也正是这样努力的。所以,不仅全世界人民,我们自己也确确实实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 问题: ⑴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 ⑵为此,邓小平对世界形势做出了什么判断?由此确立新时期外交的目标是什么? 二、全方位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1.大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积极发展与美、日和欧盟的关系。 3.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立足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国内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就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体现在外交活动中则是我国对外开放,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为国内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材料我们将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我们将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我们将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摘自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问题: ⑴材料中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应致力于发展同哪些国家的关系?反映了当前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⑵你认为材料中胡锦涛提出的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有什么积极意义? 三、发挥在联合国和区域性国际组织中的作用 1.发挥在联合国中的作用 (1)始终不渝地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宗旨,履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职责,是中国多边外交的主要任务。 (2)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3)在联合国的改革问题上发挥独特的平衡作用。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是指参与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不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是在联合国框架下进行,而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外交政策:总体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每个阶段有所调整。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50年代中期 面临环境:美国的孤立敌视政策 外交目标: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 外交政策:外交三大决策,“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重点是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该阶段成果: 1、基本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2、与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南斯拉夫除外,受苏南关系的影响)与一 些民族主义和北欧的国家建交; 3、赢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显示了新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4、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第二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 面临环境:世界动荡、分化、改组;中苏出现分歧并扩大;国内全面开始建设社会主义 外交目的:推进世界革命 外交政策:放弃“一边倒”的政策,提出依靠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重点是发展与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的关系 该阶段成果; 1、与包括法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建交 2、由于中国的睦邻友好政策,用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了与接壤国家的 陆上边界问题和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 3、中法(1964年建交)建交使该时期的重要成果。 该时期外交特点: 1、夸大了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力量对世界的形势估计过于乐观,并带有强烈的意

识形态色彩(而不是以国家利益为外交政策的依据) 2、该时期的外交树敌过多,具有四面出击的特点,但是总体来说,中国外交还 是不断前进的。 第三阶段:60年代末——70年代末 面临环境:中苏严重对峙,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外交目标:缓解苏联的威胁,改善所处的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一条线”“一大片”的联美反苏政策。一条线,即按照大致的纬度画一条线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战略线。一大片即并团结该战略线以外的国家,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 该阶段成果: 1、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 2.70年代中国同70多个国家建交基本完成了与西方国家的建交过程形成第三次建交高潮,至1979年底已与120个国家建交,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第四阶段:80年代——90年代 面临环境:国家局势缓和,中国开始启动改革开放; 外交目标: 为国内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 1、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同时又赋予了新的内涵; 2、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的形势(提出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3、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政策; 3、确立了对外开放为长期的基本国策; 4、以“一国两制”来促进国家统一; 第五阶段:21世纪以来 面临环境:国际多极化、民主化趋势加强 外交目标:中国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积极谋求建立新型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提出“和谐世界”的理念。 综述 外交政策必须服从国家总的形势和国家利益的需要,服从于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故国家利益的需要是其唯一的依据,而不是以意识形态和政治色彩的为依据。

改革开放40年教育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63234635.html, 改革开放40年教育的发展 作者:黄飞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8期 摘要:40年前,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古老而饱经沧桑 的东方国度一举开啟了前无古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如今,她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历史性跨越。今天,将改革进行到底。回眸历史,中国教育、娄底教育是怎样一路发展至今。 关键词:改革开放、教育发展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40年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对于我国教育发展而言,这40年的变革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40年来,教育的每一步变迁,都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 就在教育领域的一个印证与缩影;教育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中国改革开放交响乐中不可或缺的音符。 改革开放四十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教育工作的四十年。是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国民素质显著提高的四十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四十年,是促进教育公平制度显著加强、更多惠及处境不利地区的四十年。四十年的教育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来,13亿多人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梦正逐步成为现实。 来自重庆开县的黄琪,6岁时父亲去世,下岗的母亲打零工供她读书。考上北大后,黄琪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学校免除了她的学费,并提供了一份勤工助学岗位。品学兼优的她以年级第一的成绩保送为博士生。 万方玉是重庆市云阳县上坝乡人,受益于国家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2015年高考 后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录取。此前,他的同乡李勇、喻仁伟也受惠于该项计划,圆梦北大,结束了这个乡一直无人考上知名大学的历史。乡亲们用修路来表达心中的喜悦,他们希望娃儿们都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广阔天地。 改革开放以来,如黄琪、万方玉这样,受益于教育公平举措的孩子有很多。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领域深入贯彻落实共享发展新理念,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普及水平,努力扩大多样化高质量教育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全体人民平等受教育权利,教育保障条件不断改善,教育发展水平和公平程度迈上一个新台阶。 从“没学上”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大步向前。近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保持在4%以上。人人都有学习途径、人人享有出彩机会,学有所教真正落到了实处。

改革开放40周年: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招

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招 2018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来华出席“全球首席执行官委员会”特别圆桌峰会的跨国企业负责人时指出,“中国向世界打开大门、实行改革开放已有40年历史”,“眺望新征程,我们对改革开放更加有信心,更加相信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在改革开放新征程上,我们将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积极的姿态向全球扩大市场开放,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发展开放型经济,从加快自身开放向推动全球共同开放转变。 对外开放40年的基本主线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世界历史反复表明:发达国家都是开放国家,强国盛世必走开放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13个经济体实现25年以上的高速增长,无一例外采取了开放政策。回顾40年来我们走过的开放历程,反思鸦片战争170多年来的历史教训,参照当今世界强国的发展历史,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对外开放必将伴随中国现代化进程始终,民族复兴之路必然是开放之路,中国梦实现之路必然是开放之路。 40年来,我国对外开放沿着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格局的主线展开,在进程上经历了稳步推进、全面融入、主动引领三个阶段。第一,稳步推进阶段(1978年-2000年)。主要特征是由自我封闭转向主动单向开放,在区域范围上实现从沿海到沿江、

沿边、内陆开放,逐渐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这一阶段,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发展加工贸易,承接境外产业转移。第二,全面融入阶段(2001年-2011年)。主要特征是由主动单向开放转向世贸组织成员之间双向开放,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一阶段,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对接国际经贸规则,以大开放促进大改革。第三,主动引领阶段(2012年至今)。主要特征是由顺应式参与式开放转向主动性引领性开放,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一阶段,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对内,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建立以上海自贸区为代表的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实施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外,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构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国内与国际跨区域联动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对外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 为世界经济持续增长注入稳定动力。4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约9.5%。2017年我国GDP占世界经济的15%左右,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

中国外交战略

中国外交战略 新中国外交的指导方针和差不多原则 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外交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进展观是中国对外工作的指导方针 为了同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外交一刀断,爱护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19 49年春夏之际,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洁净房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另起炉灶”,“打扫洁净房子再请客”,是指:往常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政府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外国使节只当作侨民对待,而不作为外交代表;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都要进行重新审查处理,把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努力和特权逐步进行肃清,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一边倒”是指: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是因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际上显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尖锐斗争的局面。美国站在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而苏联对中国人民的革命长期给予同情和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我们就不能不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进行武装干涉的可能性,这就决定了新中国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各国联合的必要性。因此,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公布宣布新中国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方针,我们不仅要向社会主义国家开放,也要向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不仅同进展中国家,也要同发达国家进展友好合作关系。如何处理意识形状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成为我们党在对外交往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咨询题。邓小平同志从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拓展对外关系新局面的大局动身,明确提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要紧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动身”,“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状的差别”,“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咨询题和处理咨询题”。(12)这就为我们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国家关系和党际关系中的意识形状咨询题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所谓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状差异

改革开放40年课程题库完整

改革开放40年课程题库——形策2018 一.单选题(共90题,100.0分) 1 ( )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全党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A、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C、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我的答案:B 得分: 1.1分 2 世界主题转换为( ),使中国能够专心致志地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在新的背景下展开改革开放的蓝图。 A、 发展与脱贫 B、 和平与发展 C、 发展与环保 我的答案:B 得分: 1.1分 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果断的停止使用( )的口号。 A、 “以阶级斗争为纲” B、 “以钢为纲” C、 “以粮为纲” 我的答案:A 得分: 1.1分 4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以后的拨乱反正,其范围包括( )。 A、

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 B、 思想领域 C、 政治领域 我的答案:A 得分: 1.1分 5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 ),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A、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 《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我的答案:A 得分: 1.1分 6 ( )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 改善人民生活 B、 提高综合国力 C、 和平与发展 我的答案:A 得分: 1.1分 7 邓小平在1983年同( )共产党主席谈话时说:“我们真正的转折点是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三中全会实际上制定了新的纲领、方针和政策,制定了新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A、 日本 B、 澳大利亚 C、 匈牙利

当代大学生如何全面理解中国外交战略布局

当代大学生如何全面理解中国外交战略布局 摘要:进入新时期,国际格局发生沧海桑田之多重变化。中国和平崛起,革旧寻新,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目标。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国在大战略视角下展开外交 战略的新布局,给世人展现出清新而强有力的外交新貌。当代大学生作为日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如何理解、如何全面理解中国外交战略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什么是中国外交战略布局、当代大学生的理解、当代大学生如何更加全面的理解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中国外交战略布局大战略 一、中国外交战略的基本涵义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实力积累,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 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服务贸易第三大进口国和第四大出口国,从而为拓展外交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中国处于国内体制改革和外交战略转型的双重机遇期,需要研究如 何扮演大国角色,在经济实力和实际影响力之间实现有效的相互转化,构筑稳定的国际环境,进而实现国家利益。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外交既要有延续性,又要开拓新思路。十八大以来, 新一届政府更加强 调外交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在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和多边外交等方面进行整体布局,外交工作更加精细, 外交活动所要维护的国家利益更加复杂。[1]因此,在理论层面上强 化对中国外交战略布局的认知是十分必要的。 1、“大战略”及“中国大战略”的概念定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狭隘的战略观念不能适应大规模战争的需要,人们对战略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思考。进入20世纪20年代,随着科技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军队日益机械化,战争的前方和后方联系日 益紧密,战略家对战争的思考在空间和范畴上更加扩大,战略研究开 始进入经济、政治等领域, 大战略的概念应运而生。“大战略”来源 已不可考, 但最早系统阐述的学者是利德尔·哈特,他将大战略定义 为“协调和集中国家的全部资源用于实现由国家政策规定的在战争中

当代中国外交-笔记

中美 2.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 答:(1)第一阶段,新中国建立初期50年代,美国对中国实行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政治上孤立的策略 (2)第二阶段:60年代中美关系时好时坏。美国对中国采取武力威胁和拉拢的双面政策,妄图使中国倒向自己一边。而中国站在中立立场上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对美国的进攻都予以坚决的反击。 (3)第三阶段:70、80年代,79年中美建交,握手言和。 (4)第四阶段:90年代至今,中美互利和互相竞争,在许多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 3.简述中美建交的背景及其过程及其影响。 1)背景:美国方面:①70s中国国际地位提高,②“遏止和孤立”政策失败,③陷入越战泥潭;中国方面:①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②有利于改善中国地位,③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 2)过程:①乒乓外交:毛泽东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②1971年7月8日,基辛格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秘密访华。7月9日至11日,周恩来同基辛格进行了会谈揭开中美建交序幕。③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月28日,中美签订了《上海公报》,奠定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基础。④1978年12月15日,中美《中美建交公报》发表,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报》正式生效,中美正式建交。 3)影响:①结束了长期的对话,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 ②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 ③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④中国处于美苏之间的关键性制衡地位,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⑤尼克松访华,促使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形成中国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 简述中美关系中的三个联合公报; 答:(1)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双方于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美国宣布断绝同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并于年内撤走驻台美军,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即“断交、废约、撤军”)。 (3)1982年8月17日,两国政府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美方承诺“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建交以来近几年的水平,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解决”。 中国对美政策的演变 第一,联美反苏的“一条线”政策(1971-1982)。 第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1982-1989)。 第三,“韬光养晦”政策(1989-2000)。 邓小平提出战略策略: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战略的变化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战略的变化 摘要: 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外交理念经历了许多变化。特别是近几年国际形势风云激荡, 各种矛盾交错发展, 挑战纷呈, 世界局势错综复杂, 变化剧烈。这种状况将继续延续并影响到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网络化、科技高新化的背景下,我国外交战略也发展了变化。谈及中国外交的“战略转型”,中国过去三十年外交的成功经验就是在不同身份间保持了平衡。中国跟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多边国际对话机制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并把这多种关系细腻地缝合在一起。中国外交从经济角度追求双赢,从全球治理的角度维护稳定,这两方面都很重要。全球化进程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实现的,它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加强了美国及西方的国际地位,同时给中国的外部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中国要想顺利融入全球化,分享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利益,在21世纪初期必须在顶住“西化”和“遏制”压力的同时,与西方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机遇蕴含在挑战中,只有成功应对挑战,才能抓住机遇。 关键词:国际形势、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科技、中国外交 外交是国内政治的延续,但有别于内政。研究外交并制定对外政策,需要知己知彼、学贯东西;必须立足于对世界大势和各国国情的深刻认识,而绝不可以一厢情愿、以己度人、或单纯地“以德报怨”。无论是两国间的双边关系、抑或更为广阔的国际关系的格局,实质上是各国在实力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追求国家利益而相互博弈的结果。实力是决定格局的基础,格局反过来又加强或削弱一国的实力。在国际斗争中,一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综合力量,还在于该国运用何种外交战略。高明的外交手段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一国实力的不足。 因此,我们必须十分清晰地了解我们的对手国际行为的特点和规律、思维方式、民族心理以及相应的外交战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效地和最大限度地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新中国外交仍不同程度地受到“重脸面而轻实利”、“和为贵”等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一.当前国际形势 全球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等多个层面,正如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所说的,“伴随全球资本主义的是一种文化与政治的全球化过程”。不过,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核心

2018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2018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纪念改革开放 40周年 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作文详情: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特区口号,深圳,198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时评标题,浙江,2005 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新区标语,雄安,2017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四川2018年高考满分作文: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人们总是在不断探求着真理,使人们的生活不断提高。 我们的祖国就是在全中国人的努力下,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1978年,内战烽火刚刚平息,那撩人的战火似乎还在人们心中未被抹去。粮食也供不应求。到处是荒芜的土地,泥泞的道路,破烂的房屋。 可是党在时刻关心人们的生活,于是开始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改革措施。开垦田地,增加人口,拓宽道路,修缮房屋,带领中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了。中国也在科技

上,军事上,外交上更加强大。 中国科技更加发达,神五,神六,神七都相继发射并圆满完成航天任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还会发射一个小型空间站。中国在宇宙航天探索上,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在中国航天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看那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结构鲜明独特;看那梦幻般的开幕式,宛如在仙境飞翔;再看那中国奥运健儿勇夺51金,象征着中国由“东亚病夫”变成了世界各国望而生畏的体育巨人。科技发达了,军事,外交也不甘落后。边境线上,军警林立,几步一哨。海防线上,航母,驱逐舰,远洋舰,战列舰严阵以待。使那些帝国主义国家“不敢越雷池一步”。 中国官员在外交方面从容不迫,镇定自若,使那些外国官员相形见拙,在世界外交史上占了一席之地。 虽然中国在经济方面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成为一个经济强国,成为让帝国主义国家闻风丧胆的世界强国。 在这改革开放40年里,中国参加了世界贸易组织,香港,澳门也重新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里。东方雄狮的吼声响彻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人再也不会被被人称为东亚病夫,中国人站起来了!我相信,中国会越来越繁荣昌盛!

国际经济秩序演变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 答案

国际经济秩序演变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 1.2017年,特朗普宣布退出TPP,主要原因不包括()。(10.0分) A.文本过长 B.美不应消减关税 C.其他国家不遵守规定 D.与美国内法冲突 2.在我国资源能源领域,三家矿业公司控制着中国70%的铁矿石贸易量。这三家矿业公司不包括()。(10.0分) A.淡水河谷 B.力拓 C.必和必拓 D.福蒂斯丘 3.到2018年,中国已经建成()个对外自由贸易区,涉及()个国家或地区。(10.0分) A.10、20 B.12、22

C.14、23 D.16、25 4.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由英国主导,处置战败国存在缺陷,处罚德国过重,西方又遭遇大萧条,致使德国再度挑战的体系是()。(10.0分)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雅尔塔体系 1.在现代国际经济秩序中,三大国际治理机构是指()。(10.0分))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国际清算银行 2.我国在对外开放中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10.0分)) A.劳动供给与男女就业 B.产业结构有待合理化 C.贸易结构有待合理化

D.金融系统性风险或存在 1.目前,我国出口的钢铁比进口的钢铁多。(10.0分) 2.国际经济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和制度的综合,是保障世界经济作为有内在联系和相互依存的整体有序协作和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10.0分) 3.在全世界专利申请中,中国排名第一,美国和日本紧接其后,但在国际专利申请中,中国只占总数的4%,美国占45%。(10.0分) 4.2002-2014年,国际社会针对中国发起了788次“双反”调查,年均61次,占全球27.8%。(10.0分)

中国教育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及挑战

Advances in Education教育进展, 2018, 8(6), 703-710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63234635.html,/journal/ae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863234635.html,/10.12677/ae.2018.86112 The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s of China’s Education in the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Siu-Wai Wu Department of IELL, 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Received: Nov. 9th, 2018; accepted: Nov. 21st, 2018; published: Nov. 28th, 2018 Abstract In the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t all levels in China has continued to grow. On Deng Xiaoping’s proposal that education should facing to modernization, the world, and the future, the focus of education of PRC in the early stage of reform is to promote the two-base project, and to implement free education in the compulsory stage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country. Since the enrollment expansion at the end of the last century,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has gone from elite education to mass education. Facing the world, from the decision to se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e number of study abroad Chinese students has increased, and China has become the largest sourc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global students. At present,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 The main contradiction in education i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people’s demand for quality education and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Facing the future, the mainland should deepen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different part of educa-tional system. First, PRC should fully implement the core literacy of Chinese students’ develop-ment, an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first-class disciplines, as well as plan ahea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 Of course, it is necessary to train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and innovative teachers to lead young people to study hard and striv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So that, the country can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from a populous country to a human resource country. In the facing to the world, the mainland educators should hav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n the face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s and rashes, it is recognized that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soft power of Chinese culture. And cultivate mainland young to build a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together with the youth everywhere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human being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the living environment. Keywords China’s Education Reform,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The Challenge of China’s Education

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及和平崛起战略

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及和平崛起战略 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 自建国至今,我国外交政策及国际战略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建国初期到50年代中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建国初期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第一、建国初期,我国遭到美国为主导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孤立封锁和包围威胁,无法与他们建交。 第二、长期的战争之后,中国急需寻求外来经济援助和政治盟友,需要较好的国际环境,以愎复经济,建设国家,实行“一边倒”外交可以迅速消除苏联领导对中共的疑虑,赢得苏联的信任、支持和经济援助,也可一定程度牵制一心要颠覆中国政权的美国,使之有所顾忌。 第三、当时国际形势是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立格局,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走,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确定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的外交政策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接见印度谈判代表团时,首次系统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29日,中印达成《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序言中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定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准则。6月,周恩来应邀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尼赫鲁和吴努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双边关系的基本原则,并倡议以此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1955年4月,亚洲、非洲29个国家在印尼的万隆召开首脑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发言中再次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将其中的“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变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至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式确定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此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指导方针和贯彻始终的主线,也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以此原则为指导,中国打破了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封锁,扩大了外交和国际活动空间,逐步与许多周边邻国和亚非欧国家建立了友好外交关系。 3、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政策 60年代中期以后,毛泽东对国际形势作出了“战争与和平”是时代主题的判断,认为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因而将一切工作的立足点转向打战上,为早打、大打、打核战争作准备,全国都进入备战、临战状态,不仅使经济工作付出了很大代价,也影响了外交工作。实行“两个拳头打人”战略,一度把推进世界革命,实现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定为外交工作基本方针,“过火”的行动带来了外交工作严重的损失,孤立了自己,影响了国家关系。 4、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与“一条线”外交政策 1974年2月,毛泽东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完整地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其中第一世界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第二世界是亚洲(除日本外)、非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是指处于两者之间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三个世界”理论表述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对世界结构认识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他对中国的明确定位是:“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基于这一理论,中国实行了“一条线”外交战略。即依靠第三世界,联合第二世界及一切中间力量,反对美苏两霸,而其中对美国又团结又斗争,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与西方结成统一战线,孤立与打击苏联霸权主义。在这一外交战略指导下,中国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实现了国家关系正常化,与一些西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克服了发展外交关系的障碍,使中国愎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外交工作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第三世界”这一概念是法国经济学家阿尔弗莱德·索维于1952年在他的论文“三个世界,一个星球”中首次提出的,即资本主义世界和共产主义世界之间还有一个第三世界。1973年9月,第四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政治宣言》第一次将第三世界的概念写入国际会议的纲领性文件。1974年2月,毛泽东正式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但在这里所指的第三世界与索维和国际社会所指的基本内涵相同。而第一,第二世界与前却本质上不同,这个变化是毛泽东对当时国际形势变化的基本概括,也是中国的国际战略思想,据此解决国际关系中的敌我友关系问题。尤其是对中国的国家定位,对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实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同年,邓小平在第六届特别联合国大会上作了关于三个世界的发言,专门就第三世界概念的含义和特征作了阐述。此后,第三世界概念才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并在国际组织、国际会议、国际文件及媒体宣传中普遍采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教学目标】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和平与发展战略 2.不结盟政策 3.全方位对外开放 二、开展以联合国为积极中心的多边外交 1.积极参与联合国事物 2.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三、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重视与东盟的关系 3.加强与欧盟的关系 4.发展睦邻友好合作 重点: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 难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丰富和发展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广泛而繁多,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改精神,多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在学思中主动探求、获得知识。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和录像资料等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 “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侵略扩张行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为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而斗争。”这是什么时期提出的外交的政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形势和发展的需要,适当地调整了外交政策,丰富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使中国走上全方位的外交时代。由此到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做了哪些调整?(让学生自己概括借此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1.和平与发展战略

对这一战略调整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做一介绍,让学生了解这一调整的重要意义。 世界进入80年代以后,形势的发展出现了某些新的特点,一方面苏美仍在激烈争夺,战争危险依然存在。但另一方面,双方之间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又产生了一种制约力量,以至于双方谁都无制胜把握,谁都不敢轻启战端。1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纠正了长期以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指导思想,决定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全党全国的头等大事和中心工作。这些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转变,无不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对外政策提供了保证。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突出反映在两个转变上。第一是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上。过去,我们一直强调战争威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改变了这种看法,为什么? (让学生阅读引用邓小平关于战争的看法。1985年,邓小平更加坚定了他的上述判断,明确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认为“世界战争的危险还是存在的,但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通过发展和平力量,树立战胜霸权主义,避免世界大战的发生。”)一步提问:这一转变说明了什么? 生:(思考)师:美、苏两国军事实力相当,谁也不敢轻易发动战争。更重要的是全世界人民希望和平,反对战争,和平的因素超过战争的因素。因此有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避免战争。这种认识转变充分说明我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基于这一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他指出:现在世界上问题很多,但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战争可以避免的前提是,要把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搞好。这就要求和平阵营的力量必须不断增长,必须使这一力量的主体——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尽快地发展强大起来,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第三世界越发展、越强大,世界和平就越有保证。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根据这个情况提出了我们的对外政策。那就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国际合作,促进世界的多极化,促进共同繁荣,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正是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更加坚定和全面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不结盟政策 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体现为奉行不结盟政策; 不结盟政策的含义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奉行这一政策? 不结盟政策就是中国不与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因为我们总结了历史经验,结盟就会在某种程度受制于别人,就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另一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如果中国同任何国家结盟,就可能影响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不利于世界形势的稳定。中国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侵略扩张."我们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发展与任何国家的友好合作的关系。概括为三个重点:与发达国家、周边国家、与第三世界。让学生思考加强与这三者关系的意义何在?让学生讨论一下,不必局限学生的答题思维。培养学生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习惯。 借助课本【学思之窗】的材料“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和本段材料“我们奉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政策。谁搞和平,我们就拥护;谁搞战争和霸权,我们就反对。”?提问:中国这时奉行什么政策?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后,概括为:奉行不结盟政策在;80年代“大三角”的世界格局中,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论倒向哪一方,都将打破已有的力量平衡,影响世界局势的稳定。同时也有可能使中国最终成为超级大国的附庸,丧失经过多年奋斗才取得的独立地位。因此,邓小平反复强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就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这种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最有利于世界和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