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广西乡土文化

广西乡土文化

广西乡土文化
广西乡土文化

广西民俗

学号:101401023 姓名:云夕

(一)广西名俗概况

广西境内居住着汉、壮、瑶、侗、仫佬、毛南、水、彝、仡佬、京、回等12个民族,长期以来,各族人民生息繁衍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了各民族独具特色、风格迥异的民俗文化。在小吃方面, 广西各地区的特色小吃应有尽有, 南宁的老友粉、桂林的桂林米粉、柳州的螺丝粉、梧州的艇仔粥等等, 各具特色;在建筑方面,民族建筑风格独树一帜, 苗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风雨桥和鼓楼都充分体现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在酒文化方面, 瑶族的糯米甜酒、苗族的过寨酒、彝族的秆秆酒,无一不乘载着少数民族的热情与好客;在民族服饰方面,各民族格式各异, 有着独特的地方性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如壮族男子多穿青布对襟上衣, 女子多穿无领斜襟绣花滚边上衣, 下穿绣花滚边宽襟子或青布蜡染的褶裙, 腰束绣花围腰, 脚穿绣花鞋, 头缠各式花巾, 还有瑶族的五彩斑斓的服装, 象征瑶王的五个手指印的各种图案等等。这些别样的民族风情, 铸就了一个博大精深的名俗资源宝库,这些资源宝库目前正在逐渐被开发、投入使用并取得一定收益。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 该县本着“桂林山水甲天下、侗族风情看三江”的旅游发展理念, 将旅游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 在政策、财力、人力和物力上都给予大力支持, 使以侗族建筑、侗族风情、侗寨居民生活和侗乡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的三江旅游业更具魅力。

广西如此丰富多彩的名俗资源吸引着广大国内外游客,人们纷纷来到广西亲身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但是从近年来的调查统计数据来看,大部分游客都是来广西游览一次以后就再也没有游览第二次的打算,也就是说旅客的重游率很低,甚至接近零。如果旅途发生不愉快或者是实际旅游与期望中的相差太大的话效用可能会为负值。而这大大影响了民族地区的名俗业的发展。

(二)分析广西名俗存在的问题

1.模仿成风, 缺乏创意, 没有特色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近年来广西有大量资本涌向名俗开发领域,数不清的民俗村、民俗城纷纷建成。然而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及旅游开发经验, 这些项目大多粗制滥造, 相互模仿、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使名俗趋于泛滥。不具有独特性,降低了吸引力。

2.民俗风情正在庸俗化

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过程中, 容易出现对淳朴民俗风情的亵渎和歪曲, 从而使民俗风情庸俗化。如在开发过程中, 开发者将一些落后的封建迷信的、暴力的、无聊的事物掺入其中或将少数民族婚俗开发成摇钱树。在一些名俗区,少数民族姑娘邀请男性游客参与婚俗表演, 当节目结束时, 少数民族姑娘让所有参与者给小费、或是见面礼或是媒婆辛苦费, 而这一切费用都是在事后才被告知, 很多游客都有上当受骗甚或是被敲诈的感觉。类似这样的旅途中不愉快的经历会使游客对当地的印象大打折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会作用得更加明显,这样的话想得到名俗地区想得到持续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

3、伪民俗现象泛滥

伪民俗是指子虚乌有的民俗, 即某些旅游企业或部门为了某种目的而任意

编造、添加或随意拼凑、生搬硬套一些当地根本不存在的民俗风情。在民俗风情丰厚的地区, 流传着许多内涵丰富、带有民族色彩的神话传说等, 有的部门在开发这些资源时, 不是正确地表现这些神话传说中所包含的追求真善美的正面精神, 而是着力渲染一些附在这些神话传说下的封建迷信。这样造成的游客实际旅游的情况和之前预想的相差太大,会直接导致游客的满足程度降低,旅游总效用下降,理性的经济人是不会再次选择该地区的旅游消费,甚至对名俗这个产业的兴趣都会迅速下降。

(三)对广西名俗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要精心设计,突出特色,不断创新,注重宣传

游客到民族地区旅游是因为民族风情文化的吸引, 这种吸引性来自于它鲜

明的特色。但是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游客的游览兴趣只能保持在本次

游览中,所以,民族地区要开发好民俗文化旅游其前提是必须拥有特色的风情文化,并且不断进行创新。名俗产品和旅游商品的开发要精心设计、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唯我独有的名俗资源优势,充分体现本地区、本民族的特色,创造独一无二的民俗风情旅游项目。具有特色的民俗风情旅游项目或产业才会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同时, 民族地区名俗的开发要有品牌意识, 作好宣传与市场开发。名俗资源虽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但作为旅游吸引物对游客都具有满足相同或相近心理需

求的功能。酒香也怕巷子深,不但要作好规划与开发,还要作好宣传与营销。例如广西梧州有许多传统的、充满乡土气息的剧和舞, 她的乡土文化由东诗(苍梧)、西球(藤县) 、南戏(岑溪)、北歌(蒙山)和中部市区的粤剧(梧州)五大版块构成, 这些丰富的民俗文化并没有被外界市民所了解,这对名俗的开发很不利。因此旅游部门要注重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媒体进行宣传与推介, 要研究游客心理需求特征,充分利用现代营销手段做足市场。

2.发掘民俗文化,更新并提高名俗产品的品位

广西民俗文化底蕴丰厚, 发掘民俗文化才能使名俗在激烈的旅游业竞争中

发挥出优势,才能让名俗时刻具有吸引人的地方,让游客体验了一次之后还想体验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因为每次都有新的民俗文化被发掘。同时,要对当前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庸俗、迷信、失真等不良现象加以引导、管理和整顿。要提倡尽量做到民俗不俗、俗中有雅,注意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总而言之,

民族旅游资源开发要保证具有魅力的民族民俗文化得到弘扬和保护。

现今,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要求旅游生活能有文化的吸引、运动的内容乃至冒险的趣味,要求参与其中而不是从旁观赏。在民俗风情旅游项目的开发中,应多注意开发那些让人试一试、尝一尝,置身于异族情调、异地风情中的节目。

同时,游客除了对各种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感兴趣以外,购买有特色的旅游商品也是他们旅游的重要需求之一,对旅游创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种有民族特色的器具、衣饰、民间食品、民间工艺品等均可以作为商品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特色原则和文化内涵原则,切忌雷同化和庸俗化。旅游部门可以培养专门的人员对民俗商品进行科学有效开发,在各旅游区可以设立各种有特

色的商品成品的展示和制作过程的展示,同时可以让游客以DIY的形式自己亲手制作民俗商品,如织布、蜡染、和制作各种简单有趣的手工艺品等,都可以成为旅游商品灵活的销售方式,同时也可以增加人们的参与性和娱乐性,满足游客求新求奇的心态。

3.树立名俗品牌意识

品牌就是一种能够持续给消费者带来利益的符号,是由一种保证性徽章创造的无形资产。可以说,品牌化既给名俗开发带来更多的附加价值,又能有效防止后来者的刻意模仿。品牌经营是名俗资源开发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开发方式,是对社会生活中分散存在的民俗事象进行的有机整合,并用虚拟包装的方式,使其成为一个具有品牌和商标的完整产品,进行模化的生产和销售,方便旅游者识别和购买。加强品牌建设,实行品牌化经营,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4.注意旅游人才的培养

要注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人才的培养既包括专业表演人才,又包括管理人才和研究人员特别是民俗文化学和旅游管理学人才培养。广西这两类人才的培养应主要依托区内校,如广西大学、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等来开展。这些高校已积累了雄厚的民俗文化学和旅游管理学人才的培养经验,有大专、本科等人才培养层次,可满足社会对行业管理、研究人才的需求。还有个途径是积极引进人才,并注意对在岗人员的加强培训和为他们创造更多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学习到省外、国外的先进旅游管理的理念。

三、结语

广西丰富的名俗资源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民俗的挖掘潜力也相当大,但是需要在对广西自身民俗资源充分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对广西的资源进行有效而又合理的开发,走一条具有广西民族风俗特色的名俗道路。

中国民俗文化之壮族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之壮族文化 一、壮族文化源远流长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广西等南方地区,作为一名壮族人,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壮族歌节是我们壮族人民最具特色的节日。很多人不禁问道,壮族三歌节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那么,基于我对于本民族的了解与认识,下面我将给大家讲述的就是壮族歌节的来源、历史及独特之处。 广西每年盛装上演的官方国际民歌节,一首《大地飞歌》,让广西激情澎湃,处处是歌的海洋。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民间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歌圩”在壮语中又称为“圩欢”、“圩逢”、“笼峒”或“窝坡”。尽管“歌圩”在壮族地区有不同的称谓,但均有“坡地上聚会”、“坡场上会歌”或“欢乐的节日”的意思。在广西有很多著名的歌圩,比较著名的歌圩有巴马的盘阳河畔、田阳的乔业、都安的棉山、宜山的下涧、田东的仰岩、柳州的鱼峰山等处。 二、壮族歌圩节的来历 三月三歌圩节作为壮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之所以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得以传承和壮大,也充分体现出它满足了壮族人民的生活需要。三月三歌圩节不仅使得广西壮族的民族文化得以保存、演化和发展,也为该民族的生存和劳动带来信心和乐趣,体现了该节日的文化功能。 关于歌圩节的来历,壮族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相互的爱慕之情。 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他俩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绝望地双双殉情身亡。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二说,在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名叫“刘三姐”。她聪明过人,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们对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

壮族文化经典

壮族文化情结 ——寻根问祖 寻根问祖是每个民族的情结。 如果连自己民族的老祖宗都不知道那就太悲哀了。那是什么原因令我们要寻根问祖呢? 个人原因:探寻自己的根源,血统;社会原因:许多人对壮族的种种误解“壮族是共产党生造的民族”“壮族人当领导是广西落后的原因”等;科学原因:2002年的‘非典’壮族基因对疾病有重要影响。 关于壮族的渊源问题,原来有三种说法:一是壮族外来说,二是壮族土著说,三是壮族是外来民族与土著混合而成说。经过长期深入探讨开展有益的争论,随着历史文献资料的发掘日益增加,考古资料发现日益丰富,研究方法上科学性日益提高,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的运用。持土著说的证愈来愈多,论据愈来愈充实。壮族系古百越族群支系西瓯,骆越的后裔,秦汉至唐代,它的族称又多有变化,见载于史籍者有:西瓯,骆越,鸟浒,俚,僚,伶等。 壮人古来有自称,但很不统一如,布依,布夷,布土,布泰,布曼,布沙,布雅衣,布僮等,这与壮族的支系多有密切关系。“僮”见载于史籍始于宋。因此史学者多,把宋以前史籍记载的百濮,百越,西瓯,骆越,鸟浒,俚,僚等视为壮族的先民。 那壮族的根在何处呢?这一直困扰着许多学者。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这一世界权威的杂志——《美国科学》,其中有一期就是以中国广西百盆地出土的古石器的拍摄图作为封面。这些出土的古石器经中美专家鉴定得出一个结果它们距今80.3万年是目前我国最早的石器。这一发现无疑是对人类起源于非洲说的巨大挑战。这可以证明亚洲同样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我国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是华厦文明的发源地,有丰富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但迄今仍未见八千年以前的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存在明显缺环。华南地区自旧石器时代就有“马坝人”“柳江人”等古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现已发现多处可靠的新石器早期洞穴文化遗址,其中年代最早的是广东阳春独石仔遗址文化层,出土贝壳经碳14测定年代距今1490000年,说明华南地区有我国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现在我们又把目光转向壮乡人的一部古经诗《布洛陀经诗》上面就有这样的描述:“敬清布洛陀及母勒甲,你们是王是仙,供奉坐中间,古时你们最先到,创造天地和人间,人们永远都纪念。”这段描述客观的产明了布各陀就是壮人的始祖,受到人们的尊敬。这部经诗是从广西百色盆地民间收集资集合而成,它对壮乡文化的研究极有历史性,重大性意义。从书上记述布洛陀的生活环境与现在田阳县百育镇敢壮山的地理环境相当吻合,还有许多出土的资料可作证,布洛陀曾在此山生活过那是毫无疑问的!经书描述:祖公家在安东(安圩是田阳的旧称),祖公家在岩上,祖公家在洞里。有关专家就依此推理断定,:田阳县(安圩)的东面只有唯一一座石山,叫春晓岩。但是附近的人均称为“敢壮山”。山上有许多有关于布洛陀的传说。还有一个祖公庙,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到三月初九附近县的壮乡子弟都来拜祭老祖宗布洛陀,纪念着祖师公。这个消息经中央电视台一传播,吸引了来自各方的研究专家与学者。这座古老的山终于揭开了它的神秘的面纱,每年都有几十万的香客去拜祭、求福。当地还有丰富的民族习俗,抢花炮,跳竹杆舞,刀山舞狮,对山歌等,壮族的根在田阳这是毫无疑问的。 中国历史家们对壮文化的研究曾经有过几个高潮:1957年对壮族壮文的肯定;1997年壮族通史的出版;2002年壮乡发现了古文化部落遗址,布洛陀文化遗址的发现;龙母文化源头的发现;骆越古都的发现。这一文化基因的破解吸引了众多的目光。人们都把焦点对准了广西田阳县百育镇的“敢壮山”,之所以称之为敢壮山那里壮文的发音与“敢壮”相似,在“敢壮”这个词上壮语的“敢”:是岩石,岩涯的意思,“壮”是洞,穴的意思,这与古老文明人类是从洞穴出来的情况相吻合。就这样原本香客不多的田阳县敢壮山祖公庙,现在香客增加到了30万人左右,香火费年收入就过亿元。壮神“布洛陀”就在此山生活过,那里

宁夏地区常用园林植物

宁夏常用园林植物 1乔木类 1.1落叶类:银杏、丝绵木、元宝枫、文冠果、水杉、银白杨、新疆杨、毛白杨、河北杨、小叶杨、青杨、箭杆杨、旱柳、垂柳、沙柳、刺槐、核桃、枫杨、白榆、小叶朴、桑树、海棠、樱花、红叶李、碧桃等; 1.2常绿类:雪松、油松、侧柏、桧柏、白皮松、华山松、樟子松、青杄、白杄等; 灌木类 2.1落叶灌木:珍珠梅、黄刺枚、月季、榆叶梅、丁香、连翘、金银木、接骨木、太平花、贴梗海棠、郁李、毛樱桃、蔷薇、绣线菊、木槿、小檗、宁夏枸杞、沙棘等; 2.2常绿灌木:卫矛、大叶黄杨、铺地柏、沙地柏等; 3地被类 地肤、红叶甜菜、鸡冠花、千日花、紫茉莉、半枝莲、五彩石竹、香石竹、虞美人、醉蝶花、羽衣甘蓝、紫罗兰、三色堇、牵牛花、波斯菊、大丽花、小丽花、瓜叶菊、孔雀草、马蔺、美人蕉等。 植物属性: 1.银杏:银杏科银杏属。银杏为落叶乔木,5月开花,10月成熟,果实为橙黄 色的种实核果。银杏是一种孑遗植物。和它同门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灭绝。 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裂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 2.丝绵木:卫矛科卫矛属。丝绵木夏季开放淡黄绿色小花,为腋生聚伞花序。 树冠卵形或卵圆形,枝叶秀丽,入秋蒴果粉红色,果实有突出的四棱角,开裂后露出桔红色假种皮,在树上悬挂长达2个月之久,引来鸟雀成群,很具观赏价值,是园林绿地的优美观赏树种。园林中无论孤植,还是栽于行道,皆有风韵。宜植于林缘、草坪、路旁、湖边及溪畔,也可用做防护林或工厂绿化树种。 3.元宝枫:槭树科槭属。落叶乔木,高8~10m;树皮纵裂。单叶;单叶对生; 主脉5条;掌状;叶柄长3~5cm。伞房花序顶生;花黄绿色。花期在5月,果期在9月。本树树姿优美,叶形秀丽,嫩叶红色,秋季叶又变成黄色或红色,为著名秋季观红叶树种。弱阳性,耐半荫,耐寒,较抗风,不耐干热和强烈日晒。 4.文冠果:无患子科无患子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可达8m。树皮灰褐色, 粗糙条裂;小枝幼时紫褐色,有毛,后脱落。奇数羽状复叶互生。花杂性,整齐,白色,基部有由黄变红之斑晕;蒴果椭圆形,径4-6cm,具有木质厚壁。花期4-5月;果熟期8-9月。文冠果是我国特有的树种,原产我国北部干旱寒冷地区。喜光,也耐半荫;耐严寒和干旱,不耐涝;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沙荒、石砾地、粘土及轻盐碱土上均能生长,但以肥沃、深

广西传说典故:广西深厚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

; 广西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大力发展先进文化,要在不断吸收和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注重突出广西民族文化的三大优势:一是发挥民族地域文化特色优势。广西民族地域文化绚丽多姿,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如扁担舞、铜鼓舞、绣球舞、芦笙舞等各具特色;民族传统文化节日活动如壮族三月三歌节、瑶族盘王节、苗族芦笙节、侗族花炮节、彝族跳弓节、京族唱哈节等各展风采;文化古迹如铜鼓、花山崖壁画、灵渠、真武阁、风雨桥、鼓楼等闻名中外。此外,广西边境文化、旅游文化特色浓郁,凭祥友谊关、桂林山水、北海银滩、乐业天坑等众多人文自然景观和边寨风情文化,都展现了广西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特色优势,抓好这些民族地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是广西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和重要基础。二是发挥民族文化艺术品牌优势。广西多年来举办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桂林山水旅游文化节、北海珍珠文化节、柳州奇石文化节以及孔雀奖少数民族声乐大赛;刘三姐歌圩"等,我们要全力以赴抓好这些品牌活动和工程建设,使之成为西部大开发广西文化建设的大型重点项目,以此提高广西文化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三是发挥民族地方戏剧精品优势。广西具有悠久独特的少数民族戏剧和地方戏种,如壮剧、桂剧、彩调剧、邕剧、苗剧、毛南剧等。今后我们要继续发挥广西民族戏剧和地方剧种的特色优势,实施民族文化精品战略,积极组织剧作家、艺术家深入实践,创作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浓郁民族风情和强烈时代气息的新剧目。发展先进文化,必须与时俱进努力实现文化和建设的新跨越。迈入新世纪,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发展先进文化,繁荣广西文化事业,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创新,我们就能在发展先进文化、实现广西文化建设新跨越的进程中迈出坚实的步伐。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保护

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歌曲及服饰文化 内容摘要: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有众多少数民族,具有多元化的文化优势。多元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保持活力的良好催化剂,文化的多元,有利于民众活跃思想,提高创新能力,活跃文化生活。民歌文化是民歌在民俗、历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既充分体现民歌魅力又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研究和经济开发价值的一种文化,它来源于生活,人们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编成歌曲,吟唱出来,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广西少数民族的服饰也是一种文化,它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其中装饰物在服饰文化中显出夺目耀眼的光辉,它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是少数民族人民身上美丽的风景,同时又蕴含了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思想意识和历史积淀。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少数民族文化,体会其中的文化精髓,将其发扬光大,让其永存。本文将以广西壮族、苗族、瑶族和侗族的民歌及服饰来浅析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并就如何保护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提出初浅的见解。 关键词:民歌服饰少数民族文化 一、民歌 民歌文化是民歌在民俗、历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既充分体现民歌魅力又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研究和经济开发价值的一种文化。民歌是口头文学,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一首首民歌就像一颗颗珍珠,用文化情感将它们串成了一串光彩夺目的“项链”。民歌作为歌唱生活、歌唱劳动、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有艺术形式,在广西经久不衰,每逢节日及重大节庆活动,人们都以唱山歌的方式互相交流,传情达意。 广西是个爱歌、善歌民族聚集的地区,被誉为“民歌的海洋”,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在这里,人们表现出崇智、重情、向往自由,轻钱财、重人品、鄙权势的价值观。这些特质常常明显地反映在民歌之中。在广西各族的民歌中,主要的是山歌,此外,劳动号子、水歌、渔歌、谣歌、儿歌、酒歌、风俗歌等也非常丰富。同时,广西少数民族众多,而且都有着自己丰厚独特的民歌和自己传统的唱歌节日,如壮族的“三月三”、瑶族的“做娘”、侗族的“会期”、苗族的“赶坡”和“坐妹”、仫佬族的“走坡”、京族的“哈节”等。正是这些多姿多彩的音乐汇成,使得广西“歌海”之誉广传天下。 (一)壮族民歌。 壮族被称作是“能歌善唱的民族”。壮族人民自古以来就以善歌著称,他们往往遇事即歌,以歌述志,以歌传情,蔚成风气。春秋时代壮族先民就有以歌代言的“越人歌”。这里的人们从降生人间即开始聆听摇篮曲,直至结束生命而为其演唱哭丧歌为止,一生可以说都是在歌声中度过的。壮族人民大都喜欢听民歌、学唱民歌,不仅是因为他们可以从民歌中了解本民族的生存、发展的历史,学习和体验本民族的祖先布洛陀这位“无事不知晓的老人”和“歌仙”刘三姐的斗争意志和生存智慧,而且他们认为“饭养身,歌养心”,唱歌本身就是一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当作审美对象的活动,是一种善于体验生存意志和情感,善于享受生命快乐的一种智慧。对于世代生活在壮乡的人们来说,民歌氛围给了民众很好的文化体验

壮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四年级第五单元第九课《壮族的传统文化》 教材名称: 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试用)民族团结教育教材 授课年级:四年级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壮族传统文化中的民间文学、壮族民歌、壮族舞蹈、壮剧的来源、类别和特点。 2. 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模仿演唱和舞蹈、搜集有关民族资料等教学体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归纳概括、感受壮族传统文化美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壮族传统文化来源于生活和劳动及其类别、特点。 教学方法:体验教学法、活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背景:师生共同生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的优势使四年级的学生对壮族的各种风俗习惯已有一些了解。但由于地方、学校宣传壮族传统文化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的生活实践还不够,因此学生对壮族传统文化还不是很了解。本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收集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实践和讲授相结合,激发学生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设计思路: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壮族民歌,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壮族音乐美中进入学习。) 1.提问:你是什么民族 2.教师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民族的歌曲吗(壮族)原唱者是谁(刘三姐) 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民族团结课,请同学们和老师跟随刘三姐的歌声,一起了解壮族的传统文化。 二、了解壮族传统文化 (一)壮族神话故事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和老师的讲述,使学生了解壮族传统文化之一:神话故事。) 1.提问:同学们知道刘三姐的故事吗 2.老师讲民间文学中的刘三姐的神话故事。 (二)壮族民歌 (设计思路:通过师生观看民歌视频、演唱民歌、朗读歌词、讨论描述等,使学生了解壮族喜欢在各种场合表达情感,初步了解壮族民歌的分类,感受歌圩热闹的场景。) 1.欣赏:视频《只有山歌敬亲人》 ⑴老师:刘三姐被誉为“歌仙”,可见壮族人对民歌是多么地热

广东常用植物1

木棉 拉丁名:Bombax ceiba Linn 别名:英雄树、攀枝花、红棉 产地分布:木棉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南部;越南,印度到大洋洲也有。 生长习性:树形高大,雄壮魁梧,枝干舒展,花红如血,硕大如杯,盛开时叶片几乎落尽,远观好似一团团在枝头尽情燃烧、欢快跳跃的火苗,极有气势。因此,历来被人们视为英雄的象征。 花期:2月~4月,盛开期为3月~至4月 园林用途:常作行道树 红花紫荆 拉丁名:B.blakeana 别名:洋紫荆、红花紫荆 产地分布:洋紫荆原产我国华南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树高5~8米,幅约6米。 生长习性:喜阳光和温暖、潮湿环境,不耐寒。我国华南各地可露地栽培,其他地区均作盆栽,冬季移入室内。 花期:9月至次年2月。 园林用途:许多品种可作行道树或绿化树;树皮含单宁可作鞣料和染料,花芽、嫩叶、幼果可作蔬菜,树皮、花、根入药;木材坚硬,适于精木工,藤材可作木碗、笔筒及工艺品。 樟树 拉丁名:Cinnamomum camphora 别名:樟树、小叶樟

产地分布:原产我国东南沿海,樟树分布大体以长江为北界,南至两广及西南,尤以江西、浙江、福建、台湾等东南沿海省分为最多。垂直分布可达海拔1000m。在自然界多见于低山、丘陵及村庄附近。朝鲜、日本亦产之。其它各国常有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常绿大乔木,高可达50米。树冠庞大,呈广卵形。 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严寒。喜阳,稍耐阴。 花期:4—5月。 园林用途:枝叶茂密、冠大荫浓,树姿雄伟,四季葱茏,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广泛用作庭荫树、行道树、防护林及风景林。配植于池畔、水边、山坡、平地无不相宜。若孤植空旷地,让树冠充分发展,浓荫覆地,效果更佳。在草地中丛植、群植或作背景树都很合适。樟树的吸毒、抗毒性能较强,故也可选作厂矿区绿化树种。 凤凰木 拉丁名:Delonix regia 别名:凤凰花、凤凰树、红花楹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厅关于 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 知 桂发改规划〔2011〕60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8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由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治区文化厅联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七日

目录一、发展基础和形势 (一)发展基础 (二)发展形势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总体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发展六大重点文化产业 (二)实施七大重点工程 (三)建设一批重点项目 (四)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三)加大政府投入 (四)落实税收政策 (五)保障文化产业项目用地 (六)加大金融支持 (七)成立广西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八)加强立法工作 (九)建设信息服务平台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立足现有基础,分析发展形势,提出“十二五”时期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发展基础和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文化产业规模逐步壮大。2009年全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198.7亿元,约占全区GDP的2.6%。2009年我区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约2万个,从业人员约30万人。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桂林愚自乐园、临桂五通农民三皮画、百色靖西旧州绣球街、广西钦州坭兴陶艺有限公司入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引领发展、带动就业的新载体。 ——文化市场主体培育取得重要进展。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电影制片厂、广西演出公司完成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全区7家经营性图书出版社和仍属于事业体制的19家新华书店顺利转制为企业;原有的9家音像电子出版单位中4家停办注销、5家完成转制为企业;组建了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广西正泰印刷包装集团,涌现了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市场主体。2008年,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广

世界地理文化圈+中国地域文化整理

地理文化圈整理 【世界文化圈】 1.西欧文化圈包括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新)教;文化深受西欧尤其是(英)国的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造就了(乳畜)生产文化,居民普遍使用刀叉,不同风格的(西方古典)建筑,展示了浓郁的西方文化风情。 2.东欧文化圈,以(斯拉夫)民族为主的东欧地区,信奉(东正)教,文化深受(俄罗斯)的影响。东正教堂、俄罗斯精湛的(芭蕾舞)艺术,构成了靓丽的文化风景。 3.东亚文化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文化圈,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和(汉字)的影响。(季风)气候造就了本地区的(稻米)生产文化,居民普遍使用筷子;中国的(旗袍),日本的(和服),朝鲜的(高腰长裙)和(蒙古袍)组成了东亚特有的服饰文化。 4.南亚文化圈,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是古文明中心之一,受(古印度)文明影响,语言数据印欧语系,民族、语言、宗教都比较复杂;(印度)教、锡克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混杂;印度(泰姬陵)等各式宗教建筑,(纱丽)服饰等,展现了独特的南亚风情。 5.东南亚文化圈,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文化受(中国)、(印度)、及(欧美)影响,丰富多样。主要信奉(佛)教和(伊斯兰)教,而(菲律宾)是亚洲唯一以天主教为国教的国家。(吴哥窟)、(婆罗浮屠)等各种宗教建筑以及多姿多彩的宗教节庆,体现了多元文化的特色。 6.伊斯兰文化圈:分布在(中亚)、(西亚)和(北非)地区,气候炎热干燥,(阿拉伯)民族占主导,传统服饰是宽松的(阿拉伯)长袍,可预防日晒和风沙。(清真寺)(建筑)和朝(麦加)方向虔诚祈祷的穆斯林,是这里随处可见的风景。 7.非洲文化圈,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种族以(黑)色人种为主,民族、宗教复杂。多信奉(原始)宗教,原始的(图腾)崇拜。

广西常用树种

以下摘自《广西常见植物名录》先写几种 一、乔木 (一)观花乔木(38种) 1、木棉Bombaxmalabaricum DC 木棉科落叶大乔木。树冠层伞形,花期2-4月,花橙红或橙黄色,杯状,明艳悦目;树干通直,层次分明,高大雄伟。 原产中国华南、印度、马来西亚及澳大利亚。性喜暖热气候,喜光、耐旱,深根性,生长快。是我区崇左市市花,适宜桂南、桂中等地栽培。 2、美丽异木棉(美人树)Cnorisiaspeciosa 木棉科落叶中乔木。树冠层伞形,夏天至秋天开花,花淡紫红色,花姿美艳,树干绿色,枝叶青翠。 原产巴西、阿根廷。性喜高温,多湿,喜光,喜高温多湿气候,略耐旱瘠,忌积水,对土质要求不苛,。近年来南宁等地有引种栽培,生长良好。 3、青皮木棉(爪哇木棉)Ceibapentandra 木棉科落叶中乔木。树冠层伞形,秋季开花,花淡红色或黄白色,幼干绿色,主干挺直,树姿挺拔。 原产亚洲热带,喜暖热湿润气候及肥沃土壤,喜光,生长快,现世界热带地区普遍种植,印尼最多,我区南部有少量栽培,不耐寒,南宁近年来引进栽培的青皮木棉都不同程度受到冻害。 4、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 L 苏木科半常绿小乔木。树冠锥形,花期3-4月,花桃红色,美似樱花,艳丽迷人。 原产中国华南及印度,喜光,耐旱,抗污染,生长较慢,萌芽力强,耐修剪,全区各地都有栽培。 5、洋蹄甲Bauhinia prupurea l 苏木科常绿小乔木。树冠,锥形,花期9-11月,花淡紫红色;树冠开展,枝低垂,树姿美丽。 原产印度、斯里兰卡、缅甸、马来西亚,我国华南也有分布。喜暖热气候,耐干旱、生长快。 6、红花洋蹄甲Bauhinia blakeana Dunn 苏木科常绿小乔木。树冠伞形,花期11月至翌年3月,花紫红色,花姿如卡特兰般浓艳瑰丽,满树红花,灿烂夺目,十分美丽,是洋紫荆和洋蹄甲杂交种,不结籽,性喜高温,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快。 7、凤凰木Delonixregia 苏木科落叶大乔木。树冠伞形,花期5-7月,花鲜红或橙黄色,花大色艳,极为美丽。 原产非洲马达加斯加,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各地。性喜高温,喜光,为热带树种,不耐寒,根系发达,抗风力强,生长快。 8、黄槐Cassia surattensisBurm.f 苏木科常绿小乔木。树冠圆球形,花期4-12月,花鲜黄色,开花时满树金黄,极其美观。原产印度、斯里兰卡、大洋洲。性喜高温,喜光,耐旱,生长快,适宜桂南地区种植。 9、粉花山扁豆Cassia grandisl.f. 苏木科落叶中乔木。树冠伞形,花期5-6月,花粉红色,芬香美艳。 原产热带美洲,我国云南南部有栽培。性喜高温,喜光,南宁引种栽培,生长良好。 10、腊肠树Cassia fistula

五大地域文化

五大地域文化 一、齐鲁文化:齐鲁文化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全称,也就是现在山东省地域内的文化。现代的山东省,先秦时代,是齐国和鲁国两个国家的地域,汉代以后统一为山东。齐鲁文化是我国最繁荣的文化,春秋时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系统,而东临海滨的齐国却吸收了当地的土著文化(东夷文化),两种古老的文化存在差异。相对地说,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尚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汉代以后实现了文化融合。 二、巴蜀文化:巴蜀文化是指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兼及周边风俗略同的地区。它的腹心地区大致与今天的四川省和重庆市的区域相同。它西部毗连西藏和云南、贵州;西北部与青海相接,北部与陕西、甘肃为邻,东连湖北、湖南。巴蜀文化以农耕文化、茶文化、蜀汉文化、戏剧文化、雕版文化等为主要内容。雕版,古书上有“宋时蜀刻甲天下”的记载;茶,《神农本草》这本书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四川的盖碗茶小有名气。 三、荆楚文化: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主要是今湖北、湖南一带地域,又特别是湖北。荆楚文化有八大特点:一是炎帝的神农文化;二楚国的历史文化,如青铜铸造、丝织刺锈,还有哲学、辞赋(楚辞)、音乐、舞蹈等;三是秦汉文化,如赤壁赋、隆中对等;四是清江巴土文化,如土家人的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独居一格;五是名山古寺文化。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名山古寺文化的资源。如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六是长江三峡文化,长江的巫峡、瞿塘峡、西陵峡是中国最壮观的峡谷,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峡谷之一,还是举世闻名的水电能源基地。七是江城武汉文化。武汉是中国中部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大都市和中心城市,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河(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八是现代革命文化。辛亥革命的武昌起义,近代的“二·七”大罢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活动都发生在这里。 四、吴越文化:吴越文化的地域空间主要是上海、浙江、江苏,及福建与江西的小部分,也称长江三角文化,无论经济、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学术思想等都在全国领先、典范有:吴语(是以苏州话、上海话、宁波话为典型口音)、世界文化遗产昆曲、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世界遗产苏州园林、梁祝传说、白蛇传说、师爷文化(以绍兴为代表)等。吴越文化的特质:一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二是聪慧机敏,灵动睿智;三是经世致用,务实求真;四是敢为人先,超越自我。 五、岭南文化:从地域上说,岭南文化大体上是广东文化、广西文化、海南文化三大板块,主要以广东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化的主体,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岭南文化以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从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书法、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岭南饮食文化等,都反映出岭南人的开放观念、兼容观念和改革观念。

新时代广西文化发展的再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64177768.html, 新时代广西文化发展的再思考 作者:叶宁罗征 来源:《歌海》2019年第02期 [摘; ; 要]新时代的广西文化,有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广西文化艺术界在新时代中需要审视、反思与变革,才能正确认识和运用好新时代带来的新机遇、新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广西文化;发展 广西是我国唯一具有沿海沿江沿边优势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有着诸多的资源与区位优 势。2018年时逢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在回顾广西文化60年硕果的同时,也要看到广西文化在全国排名中后的现状并未根本性改变,广西文化事業、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存在着诸多值得探讨和反思之处。在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广西文化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时代背景下广西文化发展的机遇解析 梳理当前对广西文化发展产生影响的诸多要素,不难看到,机遇仍是主流。 (一)新时代赋予广西文化新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并提出了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面对这一具有丰富内涵和深远意蕴的政治论断和目标任务,我们需要从历史、时代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审视和思考广西文化如何把握机遇,跟上时代要求,在新时代中融和、奋进与再发展。 (二)“三大定位”指明广西发展方向 2015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广西迎来了历史 性的发展机遇在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并明确赋予广西发展“三大定位”——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这为广西加快形成面向国内国际的开放合作新格局指明了方向。“三大定位”将广西的作用与地位提升到了服务国内国际大局的高度,意味着广西文化的发展,同样要在这“三大定位”中谋篇布局。 (三)民族文化强区建设仍然是推动广西文化发展的强力引擎 2012年2月8日,《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实施纲要》发布,提出在2012—2020年,把广西壮族自治区努力建设成具有时代特征、壮乡风格、和谐兼容的民族文化强区,成为在全国

广西桂平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广西桂平市石龙镇“舞春牛”民俗现状调查报告 2012级文化项目创意与管理张智 1240703013 调查对象:广西桂平市石龙镇居民 调查目的:了解石龙镇民俗“舞春牛”发展现状 调查方式:调查法:(1)走访调查(2)文献法 调查地点:广西桂平市石龙镇 一、桂平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桂平市是广西历史悠久的城市,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桂平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北回归线横贯其中部,地处低纬地区,属南亚热带。这里阳光充足,气候温和,交通便利,东可下广州往香港,南至北海,西通贵港达南宁到昆明,北上柳州可到京、沪、郁江、黔江得江三江交汇,水路也交通方便。桂平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得城半边山”之美誉,这里“得城半边山”就是指桂平西山,向有“林秀、石奇、泉甘、茶香”四绝而著称。此外,道教一一罗从岩、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广西第一高塔一一东塔、广西第一座北回归线标志塔、江流峡谷大藤峡等都是美丽的景色而又具有特色的文化,更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金田起义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址。 石龙镇位于桂平市西部,是桂平市的“西大门”。东与蒙圩镇相邻,西与港北区庆丰镇、奇石乡相连,南与厚禄乡相接,北与武宣县桐岭乡接壤,与三里镇隔黔江相望。总面积284平方公里,辖21个村街146个自然屯,总人口7.8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0%。 二、民俗介绍 民俗,即民间习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相沿承袭的生活及文化活动。俗话说,“聊向村斋问风俗”,“入国先问禁,入境先问俗”,我们除了对山水的徜徉,也应注意对民俗景观的欣赏,从而使民俗文化可以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壮族文化:壮族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文化及艺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壮族文化:壮族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文化及艺术 导语:壮族人民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创造了壮戏。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壮锦是壮族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独 壮族人民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创造了壮戏。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壮锦是壮族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织锦艺术,已有一千年的发展史,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壮族的山歌因南北方言不同而有“欢”、“西”、“加”、“比”、“抡”等不同称谓。壮族人定期还举行唱山歌会“歌圩”,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内容有请歌、求歌、激歌、对歌、客气歌、推歌、盘歌、点更歌、离别歌、情歌、送歌等。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就是歌手的典型代表。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关于绣球最早的记录可见于宁明花山壁画,当时是一种球状青铜武器,打猎时投出去砸猎物,这也是古书上将壮族的绣球称作飞砣( 驼) 的原因。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这期间,各家各户吃五色糯米饭。云南文山一带还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会。过去,壮族一年种一造(即一季)水稻,三月初三是备耕时间,歌圩就是为春耕农忙做物质的和精神的准备。吃五色饭、五色蛋,是预祝五谷丰登的意思。 壮族古文字 唐代,壮族已有舞蹈,如舂堂舞以舂米为内容,以敲击声伴舞。宋 生活常识分享

广西常见园林绿化植物

广西常见园林绿化植物 一、乔木(181种) (一)观花乔木(38种) 1、木棉Bombax malabaricum DC 木棉科落叶大乔木。树冠层伞形,花期2-4月,花橙红或橙黄色,杯状,明艳悦目;树干通直,层次分明,高大雄伟。 原产中国华南、印度、马来西亚及澳大利亚。性喜暖热气候,喜光、耐旱,深根性,生长快。是我区崇左市市花,适宜桂南、桂中等地栽培。 2、美丽异木棉(美人树)Cnorisia speciosa 木棉科落叶中乔木。树冠层伞形,夏天至秋天开花,花淡紫红色,花姿美艳,树干绿色,枝叶青翠。 原产巴西、阿根廷。性喜高温,多湿,喜光。近年来南宁等地有引种栽培,生长良好。 3、青皮木棉(爪哇木棉)Ceiba pentandra 木棉科落叶中乔木。树冠层伞形,秋季开花,花淡红色或黄白色,幼干绿色,主干挺直,树姿挺拔。 原产亚洲热带,喜暖热湿润气候及肥沃土壤,喜光,生长快,现世界热带地区普遍种植,印尼最多,我区南部有少量栽培,不耐寒,南宁近年来引进栽培的青皮木棉都不同程度受到冻害。 4、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 L 苏木科半常绿小乔木。树冠锥形,花期3-4月,花桃红色,美似樱花,艳丽迷人。 原产中国华南及印度,喜光,耐旱,抗污染,生长较慢,萌芽力强,耐修剪,全区各地都有栽培。 5、洋蹄甲Bauhinia prupurea l 苏木科常绿小乔木。树冠,锥形,花期9-11月,花淡紫红色;树冠开展,枝低垂,树姿美丽。 原产印度、斯里兰卡、缅甸、马来西亚,我国华南也有分布。喜暖热气候,耐干旱、生长快。 6、红花洋蹄甲Bauhinia blakeana Dunn 苏木科常绿小乔木。树冠伞形,花期11月至翌年3月,花紫红色,花姿如卡特兰般浓艳瑰丽,满树红花,灿烂夺目,十分美丽,是洋紫荆和洋蹄甲杂交种,不结籽,性喜高温,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快。 7、凤凰木Delonix regia 苏木科落叶大乔木。树冠伞形,花期5-7月,花鲜红或橙黄色,花大色艳,极为美丽。 原产非洲马达加斯加,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各地。性喜高温,喜光,为热带树种,不耐寒,根系发达,抗风力强,生长快。 8、黄槐Cassia surattensis Burm.f 苏木科常绿小乔木。树冠圆球形,花期4-12月,花鲜黄色,开花时满树金黄,极其美观。原产印度、斯里兰卡、大洋洲。性喜高温,喜光,耐旱,生长快,适宜桂南地区种植。 9、粉花山扁豆Cassia grandis l.f. 苏木科落叶中乔木。树冠伞形,花期5-6月,花粉红色,芬香美艳。 原产热带美洲,我国云南南部有栽培。性喜高温,喜光,南宁引种栽培,生长良好。 10、腊肠树Cassia fistula 苏木科落叶中乔木。5-7月开花,花鲜黄色,盛开时串串黄花,迎风摇曳,令人欣喜。 原产印度、缅甸、斯里兰卡。性喜高温,喜光,不耐寒。

关于民族文化展示

全文显示(马列、哲学、政治、法律、社科总论2002年:MH) 当前库:马列、哲学、政治、法律、社科总论2002年 关于民族文化展示 【原文出处】广西民族研究 【原刊地名】南宁 【原刊期号】200202 【原刊页号】67~72 【分类号】D5 【分类名】民族问题研究 【复印期号】200210 【作者】吴伟峰 【作者简介】吴伟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南宁,530022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个案论述了民族文化展示的定义、人文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探讨了当前民族文化展示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完善民族文化展示提出建议。 【摘要题】民族文化 【关键词】民族文化展示/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旅游 【正文】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2)02-0067-006 民族文化展示是指通过实物、图片、音像、表演等形式对民族文化进行宣传和介绍,具体如博物馆和民族文化村中的民族文化陈列展览、民居展示、习俗、技艺表演等。近年来兴起的民族生态博物馆和某些旅游景点因含有民族文化的展示内容也属本文讨论的范畴。 一、民族文化展示的个案考察 民族文化展示的具体管理部门或经营实体主要有文化厅(局)、民族事务委员会、旅游局和股份公司,这些主管部门领导或指导的各民族文化展示场所类型不同、内容丰富、各具特色。个案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民族文物苑)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创建于1934年,现隶属自治区文化厅,1978年在南宁市民族广场东侧建立新馆,1988年扩建民族文物苑。陈列大楼是一幢颇具南方特色的现代建筑,占地12680平方米,原有《广西历史文物陈列》、《广西民族民俗展览》、《古代铜鼓陈列》、《广西革命文物陈列》、《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历史陈列》等固定陈列展示。《广西民族民俗展览》以民族文物和图片,反映了居住在广西的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1个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广西民族文物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南边,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

精选-广西崇左壮族文化社会调查报告

广西崇左壮族文化社会调查报告 这是一份来自崇左市政协调研组的调研结果报告。主要分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一、我市壮族歌圩文化的历史、规模、特点及社会功能 1. 我市壮族歌圩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歌圩,是壮族群众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举行的节日性聚会,它 是以对歌为主体的民俗活动。在我市境内,有称歌坡侬垌陇峒富坡旦圩巷单等多种称呼。我市的歌圩文化历史悠久,最早可追 溯到战国时期,在以宁明花山岩画为代表的左江岩画中,就以粗犷有力、朴素生动的笔调,表现了先秦壮族人民聚会欢歌狂舞庆祝胜利的热烈场面。我市壮族歌圩习俗的汉字记载最早见于南朝,其中,清道光年间龙州举人黎中产就写有岁岁歌圩四月中,聚欢白叟与黄童的诗句。每年春秋两季是我市壮族歌圩最盛行的时节,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穿上节日的盛装,云集于山脚、水边,或汇合于城厢村寨,或簇拥于指定的会场,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来参加,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随着歌圩文化的流传、演变,壮族歌圩成为壮族人们相互接触、交流思想、传播知识、增进友谊的娱乐场所。 2. 我市壮族歌圩数量多、规模大且分布广。 我市是壮族聚居区,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8.38%,是广西壮族人口最集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人称中国壮都。自古以来,我市壮族人民素以善唱山歌而闻名于世,被誉为

歌的海洋、山歌的故乡。各地有各种不同形式的歌圩流传,数量多、规模大且分布广。下面是调研组了解到的我市2009年壮族歌圩情况的数据,列表如下: 从统计表看,全市共有各类歌圩点349个,分布在全市的57个乡镇254个(社区)屯,可谓壮乡到处有歌圩。歌圩的活动时间主要在每年14月份新春季节和810月秋收季节。活动规模在1000人以下的占38.6%,100010000人的约占57%,10000人以上的约占4%。大新县下雷霜降歌圩、天等县向都霜降歌圩、宁明县纳利坡花炮节、龙州县伏波诞、江州区左州金山节、壶关歌坡等均超过3万人。 3. 我市壮族歌圩活动丰富、民族特色鲜明。 一是歌圩中传歌择偶、绣球传情最具壮族文化魅力。原生态的歌圩中最热烈、最吸引的是对唱山歌、抛绣球活动。姑娘小伙们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开展情歌对唱,以歌谈情、挑选意中人,最后姑娘们把绣球抛向她看中的小伙子,如果他中意,便能把礼品绑在绣球上,抛还女方,五颜六色的绣球来回飞舞,这是我市歌圩中最有诗意、最具魅力的活动。 二是歌圩中饱含丰富情感的山歌对唱,美妙动听,耐人寻味。山歌调虽然是基本固定的,但它能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演唱方法为独唱、重唱、领唱、合唱等方式,无论是支声式、和声式或者复调式,都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其中,高亢激昂的大新高腔山歌、多情浪漫的宁明明江山歌、朗朗上口的天等西部山歌、

中国常见树

中国常见行道、庭荫、园林树种简介(50种附图) 1、悬铃木 【科属分类】悬铃木科悬铃木属 【中文别名】法国梧桐 【拉丁学名】Platanus ×acerifolia(二球悬铃木)英国梧桐 Platanus occidentalis(一球悬铃木)美国梧桐 Platanus orientalis(三球悬铃木)法国梧桐 【生态习性】喜光。喜湿润温暖气候,较耐寒。适生于微酸性或中性、排水良好的土壤,微碱性土壤虽能生长,但易发生黄化。根系分布较浅,台风时易受害而倒斜。抗空气污染能力较强,叶片具吸收有毒气体和滞积灰尘的作用。本种树干高大,枝叶茂盛,生长迅速,易成活,耐修剪,所以广泛栽植作行道绿化树种,也为速生材用树种;对二氧化琉、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 【形态特征】落叶大乔木,高可达35米。 【园林用途】行道、庭荫 【产地分布】上海、杭州、南京、徐州、青岛、九江、武汉、郑州、西安等城市栽培的数量较多 【市树荣耀】郑州市

2、樟树 【科属分类】樟科樟属 【中文别名】香樟、木樟、乌樟、芳樟、番樟、香蕊、樟木子、桴树等 【拉丁学名】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生态习性】樟树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湿,但当移植时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水涝容易导致烂根缺氧而死,但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速度中等,树形巨大如伞,能遮阴避凉。存活期长,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此外抗海潮风及耐烟尘和抗有毒气体能力,并能吸收多种有毒气体,较能适应城市环境。 【形态特征】常绿大乔木,高可达50米。 【园林用途】行道、庭荫、园林 【产地分布】台湾、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等省区 【市树荣耀】杭州市、宁波市、金华市、无锡市、南昌市、上饶市、景德镇市、樟树市、马鞍山市、安庆市、长沙市、鄂州市、绵阳市、自贡市、贵阳市

广西北海当地民俗风情

广西北海当地民俗风情 北海位于广西的最南端,那里生活着叫做“疍家”的渔民。疍家作为“以舟楫为家,捕鱼为业”的水上人家,其居住一般在傍岸临水架设的棚户里,北海历史上聚居于外沙和市区海边街傍海一带。该棚户竹瓦板壁,秋镒简陋,室内陈设简单,卫生清洁十分讲究,市民管它叫“疍家棚”。疍家在历史上被看作是“愚蠢不谙文字,不记岁年,朝夕惟局促舟中,所得鱼仅充一饱的蛮民”。有“男女衣不盖肤,婚时以蛮歌相迎”等习俗。可见当时的疍家生活是何等的艰辛,难怪北海有“有女不嫁疍家老”的说法。 疍家人少文化,普遍迷信鬼神,不管吉凶都要托诸神灵。传说,每一个人出生来到世上,就随身带来属于自己的一份“福”,这份福包括一生应有的衣、食、住、行,还包括体力的付出和精神享受。如果从小就能珍惜它,把“福”积蓄起来,老了就有享不尽的“福”。若是一生能勤劳节俭、怜贫恤苦、诚实守信、乐善好施,就是“积德”,又叫“积福”。好事做得越多,就会不断增加你的“福”。因为福寿相连,所以就会“添福增寿”。反过来,如果身在福中不知福,任意糟蹋自己的“福分”,好吃懒做,尽做坏事、恶事,甚至危害社会,就会“损福折寿”。 依据这个传说,每年的农历年正月十六是疍家渔民一年一度向龙母庙祈福的日子。当地的居民都会举办一次很隆重的祈福仪式。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坪摆设案桌,焚香点烛,摆上茶果牲醴,虔诚地向上苍祷告,祈求各方神灵保佑新的一年四季平安、万事如意、添福增寿。同时他们扛着龙母神像,抬着烧猪,拉着水果,浩浩荡荡走在大街上,最后来到龙母庙前舞狮舞龙,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幸福、丰收。 等到活动结束后,他们将现场分到的烧猪肉和水果与全家人分享这些祭拜后的贡品,预示能带来好运,庆丰收,保平安。这一民俗,看起来是迷信,其实通过“祈福”、“惜福”,教育人们要勤劳节俭、行善积德,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所以,能被人们认可接受,以至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祈福还福是北海一项古老的民间活动,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它的历史是从一八二三年始建至今。拜过龙母,一整年都必将顺顺利利,平平安安。人们通过年初的祈福,年终再还福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也是他们对他们的生活和劳动的热爱的一种表达方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