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石炉事故三十案例

电石炉事故三十案例

电石炉事故三十案例
电石炉事故三十案例

电石炉事故三十案例

目录

电石炉事故案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新电极焙烧时爆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1.事故经过 (4)

1.2.事故原因 (4)

1.3.防范措施 (5)

2.电极软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1.事故经过 (5)

2.2.事故原因 (6)

2.3.防范措施 (7)

3.电石锅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3.1.事故经过 (7)

3.2.事故原因 (7)

3.3.防范措施 (8)

4.加料系统发生火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4.1.事故经过 (8)

4.2.事故原因 (9)

4.3.防范措施 (9)

5.电极下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5.1.事故经过 (10)

5.2.事故原因 (11)

5.3.整改措施 (11)

6.电极漏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6.1.事故经过 (11)

6.2.事故原因 (12)

6.3.整改措施 (12)

7.炉气灼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7.1.事故经过 (12)

7.2.事故原因 (13)

7.3.防范措施 (13)

8.电石烫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8.1.事故经过 (13)

8.2.事故原因 (14)

8.3.防范措施 (14)

9. CO中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9.1.事故经过 (15)

10.乙炔气爆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10.1.事故经过 (17)

10.2.事故原因 (17)

10.3.防范措施 (18)

11.上料小车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11.1.事故经过 (19)

11.2.事故原因 (19)

11.3.防范措施 (20)

12.电石烧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12.1.事故经过 (20)

12.2.事故原因 (20)

12.3.防范措施 (21)

13.机械伤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13.1.事故经过 (21)

13.2.事故原因 (21)

13.3.防范措施 (22)

14.设备漏水引起爆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14.1.事故经过 (22)

14.2.事故原因 (23)

14.3.防范措施 (23)

15.电石喷水发生爆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15.1.事故经过 (23)

15.2.事故原因 (24)

15.3.预防措施 (24)

16.电极刺火发生爆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16.1.事故经过 (25)

16.2.事故原因 (25)

16.3.防范措施 (25)

17.蒸汽烫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17.1.事故经过 (25)

17.2.事故原因 (26)

17.3.防范措施 (26)

18.风机失水致轴套烧毁设备事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18.1.事故经过 (26)

18.2.事故原因 (27)

18.3.防范措施 (27)

19.机械伤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19.1.事故经过 (27)

19.2.事故原因 (27)

19.3.防范措施 (28)

20.机械伤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20.1.事故经过 (28)

20.2.事故原因 (28)

20.3.防范措施 (29)

21.2.事故原因 (29)

21.3.防范措施 (30)

22.盲目吹氧致人员烧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22.1.事故经过 (30)

22.2.事故原因 (30)

22.3.防范措施 (31)

23.油系统泄漏引起火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23.1.事故经过 (31)

23.2.事故原因 (31)

23.3.防范措施 (32)

24.乙炔气体聚集致燃烧爆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24.1.事故经过 (32)

24.2.事故原因 (32)

24.3.防范措施 (33)

25.受潮电石渣遇热电石发生爆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25.1.事故经过 (33)

25.2.事故原因 (33)

25.3.防范措施 (34)

26.操作不精心致设备损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26.1.事故经过 (34)

26.2.事故原因 (34)

26.3.防范措施 (35)

27. CO泄漏中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27.1.事故经过 (35)

27.2.事故原因 (35)

27.2.1.直接原因 (35)

27.2.2.间接原因 (35)

27.3.防范措施 (36)

28.置换不合格致爆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28.1.事故经过 (36)

28.2.事故原因 (36)

28.2.1.直接原因 (36)

28.2.2.间接原因 (36)

28.3.防范措施 (36)

29.循环水断水致炉盖烧坏发生爆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29.1.事故经过 (37)

29.2.事故原因 (37)

29.3.防范措施 (37)

30.循环水溺水事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 30.1.事故经过 (38)

30.2.事故原因 (38)

30.3.防范措施 (38)

1. 新电极焙烧时爆炸

1.1. 事故经过

2005年12月24日9时10分,宁夏某电石厂发生重大电极爆炸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伤。

2005年12月2宁夏某电石厂新建两台电石炉,于12月上旬安装完毕,下旬开始焙烧1#炉新电极,前两天电极焙烧正常,第三天电极端头已基本形成固化物,电极底部铁板消耗完毕,第四天中午电极在焙烧过程中炉内散发出大量的电极糊挥发分,此时弧光也很大无法辨别炉况,负责开车的周某见此状况开始压电极,23日晚上10时左右另一负责人在巡查时发现电极位置较高再次压放电极,次日早上周某发现电极弧光减弱电流变化较快,试着提了一下电极,但见电流无变化就再次提电极,提电极后准备到炉前观察炉况,刚出操作室,操作工发现电流突然下降,电石炉内冒出大量黑烟,火花四处溅落,见此现状后迅速通知周某,周某即下令停炉。此时炉内发生一声巨响,设备炉门、防暴孔全部炸飞,一名正在外面巡检的工人当场炸死,一名加电极糊工人脸部烧毁达到80%,直接经济损失达150万元。

1.2. 事故原因

1、电极压放过量,电极焙烧硬度不够造成电极变形、有裂纹,在提电极时电极断裂,电极糊外漏产生爆炸。

断裂。

3、操作人员观察不仔细,发现事故不及时,造成事故恶化。

4、操作工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差。

5、工艺负责人员责任心不强,思想麻痹大意,安全意识淡薄,没有相互沟通探讨,解决问题不及时。

6、管理不当,电极糊质量差灰分、油分过大,电极强度不够。

1.3. 防范措施

1、加强员工的培训,增强员工安全防护、保护意识。

2、严格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工作认真仔细,精心操作,对变化较大的工艺要及时汇报上级领导说明。

3、加强电极糊管理,严格电极糊验收制度,杜绝不合产品进入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4、各级管理人员要从细节上观察事物,不能盲目操作指挥,所有人员要认真分析、学习案例引以为戒。

2. 电极软断

2.1. 事故经过

1991年7月5日22时28分,河北下花园电石厂,因电炉违章压放电极造成4人灼烫死亡,重伤5人。

5日16时,下花园电石厂李林由8000KV A炉调到了16500KV A炉顶班作

毕后第二次又压放电极150毫米。压放电极后,经过12分钟明弧作业。22时38分,炉面操作人员进行压料。但在刚压少量料还未摊开时,3号电极导电板以下的100毫米处突然软断,电极遇融化状态的电石而发生爆燃。将在炉面上工作的9名工人全部灼伤,烧伤面积最小为70%,最大者达94%。烧伤深度均在2—3度,其中4人经医院抢救无效而死亡。

2.2. 事故原因

1、作业人员压放电极的长度每次压放不超过100毫米的要求,

该班共放两次电极,每次实放都是150毫米,致使电极过长过重,电极焙烧不成熟,插入炉料电极过长,从而造成电极软断。

2、操作人员违反放电极前应先松开顶丝,放后再紧住的规定,未松开顶丝便强行放电极。在放电极后又不紧顶丝,致使电极夹持牢。

3、操作人员采用将木棒顶在屋梁和电极顶之间,然后用卷扬机拉电极筒,致使电极和电极筒产生相对位移的方法进行压放,由于拉电极筒的钢丝绳长度不等,木棒位置未位于电极顶木盖中心等原因,致使二根电极带受力不平衡。

4、电极带与电极筒之间的焊缝质量低劣,受力后发生断裂。操作人员检查不严格,将未成熟的电极压下。

5、操作人员违反化工部颁发的有关规定,在放电极时明弧作业。

6、有关领导违反化工部颁发有关规定,让1名参加工作仅2个

月,未受过三级安全教育的合同工担任配电员,致未从仪表变化中发现事故异常。

7、该班为8000千瓦炉和16500千瓦炉的替班,两台炉的操作参数不同。

2.3. 防范措施

1、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定和工艺规程,加强顶替班组的技术、

安全教育,确保安全生产。

2、岗位要认真执行、落实《工艺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切实提高员工自我防护意识。

3、定期组织安全人员对设备进行检查,及时排除事故隐患,同

时培养操作工的隐患和事故的查找能力。

4、加强电极糊、电极筒质量管理,对不合格的产品严禁使用,杜绝事故隐患。

3. 电石锅倾覆

3.1. 事故经过

5月27日4时许,宁夏青铜峡市嘉琪隆冶金化工集团发生电石锅倾覆事故,一辆负责转运的叉车当场着火燃烧,事故已造成一人死亡,5人受伤。27日4时许,宁夏青铜峡市嘉琪隆冶金化工集团电石厂一满载电石的电石锅倾斜,班长指派一辆负责转运的叉车进行修正,在作业时电石锅突然倾倒,直接倒向叉车,叉车当场着火燃烧,电石辐射热当场将司机烧死,事故造成一人死亡,5人受伤,叉车及部分设备烧毁。事故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

3.2. 事故原因

1、操作工操作不当造成电石锅倾斜,是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班长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指挥,对待此事没有认真思考,电石锅倾斜没有合理的处理方法,造成电石锅倾倒。

3、叉车司机不能严格执行《叉车司机操作规程》,对易燃、易爆、高温的吊装物未经过任何防护就进行装载。

4、电石厂管理不力,电石锅倾斜所属常见事故,没有制定详细的处理办法,致使本次事故的发生。

3.3. 防范措施

1、加强操作工的培训,熟练操作,严格各项操作要领,对不能满足要求的设备进行更换和修复,对待违反操作的指挥要拒绝,绝对不能蛮干。

2、“懂了才安全,不懂部安全”对班长要进行全面培训,加强安全管理学习,只有提高了安全意识,杜绝了违章指挥才能很好的指挥生产。

3、电石厂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和规程,对待事故应制定详细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并组织所有从业人员进行学习,防止发生事故后操作工盲目操作,酿成重大事故。

4. 加料系统发生火灾

4.1. 事故经过

1991年4月26日下山西某电石厂发生重大火灾事故,1991年4月26日下午15时25分,该电石厂正处于交接班时刻,当班操作工发现电石炉12#料仓已三小时未加料,并通班长料仓料位仪可能坏,班长接通知后就说:“我马上去

去,没有去看料仓。

15时45分接班人员到后进行交接班,15时50分巡检工上楼巡检时发现电石炉四楼烟雾缭绕,远处伴有火势蔓延,便回头通知班长和调度,调度到达现场见火势猛烈,便后迅速拨打“119”进行抢救,经过三小时的抢救火势基本熄灭。此事故造成四条皮带全部烧毁,环形加料三台机电极及部分供电设施、部件烧坏,直接经济损失35五万元,停炉检修设备5天。

4.2. 事故原因

1、电石炉料仓缺料,尾气一氧化碳从料管内上升到环形加料机,一氧化碳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并随尾气温度上升而爆炸,使胶皮电缆着火引燃橡胶皮带。

2、料位三小时未加料,没有引起班长重视,操作工在操作时没有认真仔细观察仪表变化,电石炉正常生产时料仓若一小时未加料,就必须指派巡检人员进行检查,防止一氧化碳上移产生爆炸,或者架空后破坏料嘴。

3、巡检工没有肩负责任,巡检不认真或者没有巡检,造成此次事故的发生,

4、电石厂对员工培训不到位,管理松弛,仪表工没有定期检验。导致员工对类似现象不重视,导致此次事故的发生。

4.3. 防范措施

1、任何事故是麻痹造成的,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于不正常现象要及时的反应和处理,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

2、加强操作工的培训,不合格的员工严禁上岗操作,对不能胜任操作的员工进行辞退。

绝事故的发生。

4、设备和电仪处对电石炉设备仪表要高度重视,定期进行检查和效验,防止仪表显示不准确产生大的事故。

5. 电极下滑

5.1. 事故经过

1983年10月24日1时30分,河南省焦作市化工二厂2号电石炉一班在正常出了第二炉电石后,发现该炉3号电极的电流只接近正常电流的70%,班长李某在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之后,指挥下放电极。当时,高某拿扳手,王某扶套管,负责该电极南面卡;另一王某拿扳手,唐某扶套管,负责该电极的北面卡。当上述4人就位做好准备后,班长李某指挥高某松卡,高某松卡后,立即站于紧卡位置,可电极未下落。班长第二次指挥站在松卡位置的另外2人松卡。在两面同时松卡的情况下,3吨多重的电极急速下滑。当电极落至接近预定长度时,班长急令“紧卡”。这时,处于松卡位置的另外2人无法紧卡,而高某的扳手却仍处在松卡位置,来不及紧卡,致使电极失去控制,高速掉入炉内软断流糊。电极四周立即向上喷出大量夹有电极糊的黑色气体,引起全楼着火。高某等4人当场被烧伤,衣服着火,各自撤离现场。班长和王某跑入附近一间小房互相灭火,高某却绕炉1/3周,一人跑至较远的北面大门口,劳保用鞋均已脱落。当李某、王某等听到其声音后,立即前往救援。由于高某腰系反扣宽牛皮带,内穿腈纶长裤,带解不开,裤脱不下,后将衣裤撕破,火苗才被扑灭。高某烧伤面积达93%,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王某脸部烧伤,因跳楼肢部伤骨。

1、高某违反操作程序,不该松卡时松卡,需要紧卡时又来不及紧卡,致使电极失去控制迅速下落软断,引起事故的发生;

2、班长李某安全观念薄弱,事先对加料等准备工作做得不够,未采取必要的措施;

3、车间对劳保用品的正确使用、检查不力,如高某在操作时所穿劳保鞋未系带,撤离时双鞋脱落,致使两脚烧伤极重;

4、个别职工不能精心操作。

5.3. 整改措施

1、加强员工的技术、安全教育,使每个员工熟悉本岗位安全工艺操作规程,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及安全技术素质,提高执行安全工艺规程及制度的自觉性。

2、加强管理,严格工艺指标,对劳保穿戴不严的不准上岗操作,培养员工良好的责任心和自我保护意识。

3、公司要制定良好的防护措施,从源头进行治理,使员工精心操作,才能确保安全生产。

6. 电极漏糊

6.1. 事故经过

2006年2月3日12时10分,宁夏兴平冶金化工股份公司5号电石炉发生电极漏弧,高温气体喷出炉面,造成15名操作工不同程度灼伤。

1、由于电极糊焙烧不好,发生漏糊现象,导致该公司生产5号电炉的2

号电极料面板结,透气性变差发生大面积塌料,造成炉内一氧化碳气体瞬间释放,产生大量易燃易爆气体;

2、电极糊在漏糊过程中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提高了炉内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

3、当时处于冬季,冶炼电石所用的原料水分较高,不仅造成炉料透气性不好,同时在爆炸过程中起到了助燃作用;

4、由于判断失误电极下放过长,焙烧时电极负荷过大导致了漏糊事故。

6.3. 整改措施

1、加强员工的技术、安全教育,使每个员工熟悉本岗位安全工艺操作规程,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及安全技术素质,提高执行安全工艺规程及制度的自觉性。

2、加强管理,严格工艺指标。

3、精心操作,确保安全生产。

7. 炉气灼伤

7.1. 事故经过

2003年12月15日1点左右,海吉公司电石分厂1#电石炉经过5天的停炉后重新启炉至电极焙烧阶段时,电石分厂工艺主管、生产运行主管和当班班长逐个打开观察门观察电极焙烧成熟程度及电石炉内情况,当打开1#电石炉5#

观察孔时,从炉内冲出热浪,将当班班长双手和右脸烫伤,致使班长双方和两个月未能上班。

7.2. 事故原因

1、当班班长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差,未按要求佩戴齐全劳动防护用品。

2、长时间停炉,现场人员工作经验不足,当观察料面时恰逢3#电极硬断引发此次烫伤事故。

3、电石分厂对待员工培训不重视,员工业务操作不精,开炉门时是背对炉门,而不是面向炉门。

7.3. 防范措施

1、电石分厂加强员工的二、三级安全教育,以增强每位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2、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要求员工严格执行《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坚决杜绝“三违”现象。

3、加强员工培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于违反的严格进行处理,杜绝事故再次发生。

8. 电石烫伤

8.1. 事故经过

工配合吊电石坨。由于热电石坨与电石锅粘在一起,于是打算将电石锅放回原位。当李某前去观察情况时,电石锅因在轨道上未放稳而翻在地上,电石立即四处飞溅。电石溅到李某的左脚上而发生烫伤事故,事故造成李某左脚烫伤90%以上,医药费损失3.5万元,四个月未上班。

8.2. 事故原因

1、电石分厂的安全管理不到位,二、三级安全教育不到位。

2、卡锅工与天车工违章作业,热砣未到规定冷却时间就进行吊坨操作。

3、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未意识到热坨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4、卡锅工在观察情况时,未采取安全措施,并且未穿防护鞋,劳动防护用品穿戴不齐全。

5、电石锅锅底垫料厚度不够,致使电石与锅底粘连。

8.3. 防范措施

1、电石分厂加强二、三级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增强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2、加强安全管理,严格要求员工按照操作规程作业。在出现不安全因素时,制定有效地安全防护措施。

3、加大对员工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情况的检查力度,严格执行落实《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4、电石分厂制定电石锅锅底垫料标准,要求员工严格按照标准作业,对不合格的电石锅进行更换。

9. CO中毒

9.1. 事故经过

2005年2月5日14点15分左右,海吉公司电石分厂电石炉巡检工高某一人去电石炉四楼人工操作设备,给电石炉进行加料,加料过程中,一氧化碳中毒晕倒。14点40分,电极壳焊接工张某等四人上四楼准备焊电极壳时发现高某一氧化碳中毒倒地,立即将高某抬至一楼,分厂调度联系车辆将其送往医院抢救。

9.2. 事故原因

1、气压不足导致电石炉四楼环形加料机刮板自由变为手动,必须人工现场操作加料,致使高某上楼一氧化碳中毒。

2、员工违章作业,在危险部位现场作业时,未携带一氧化碳气体检测报警仪,未按规定实行双人巡检制,无人监护。

3、电石厂对安全问题不够重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差。

9.3. 防范措施

1、电石分厂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防护意识,对高危区域设立固定一氧化碳检测仪,并在醒目处悬挂明显的安全警句标语。

2、严格按规定要求员工进入危险区域工作时,必须携一氧化碳气体检测报警仪,并实行双人巡检制。

3、电石分厂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出现故障及时排除,以免设备事故

造成伤人事故。

10. 乙炔气爆炸

10.1. 事故经过

2006年1月21日晚0点30分,电石分厂冷破包装工序乙班班长接班后安排巡检工王某、李某例行巡检设备、皮带,准备上料,破碎工开始破碎电石,大约在0点50分左右,当刚破碎完第三砣电石时,听到冷破料仓方向发出巨大爆炸声,随后赶到现场,发现包装料仓已被炸毁,三、四楼楼板及房顶部分坍塌,南北墙及窗户严重损坏,东西包装线部分栈桥损坏,皮带机头下坠皮带断裂,包装库房顶有几处被飞出物砸漏,此次事故造成破碎线停运25小时,设备损失30万元,幸亏无人员在现场。

10.2. 事故原因

1、停车时间较长,降雪较大而且时间长,空气湿度大,导致料仓内电石分解产生乙炔气体,乙炔气体浓度过大。

2、料仓口紧靠栈桥窗口,人孔盖未盖,雪从窗户飘入料仓,皮带上有积雪,由于巡检工安全意识淡薄,未严格落实岗位职责,巡检不到位,未发现料仓内和皮带上有积雪,未做任何处理即开启了皮带,致使皮带上的积雪进入料仓,与料仓内的电石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大量的乙炔气体,当电石进入料仓时,因撞击产生火花,发生爆炸。

3、冷破包装工序主管、当班班长安全意识淡薄,管理工作有疏漏。

10.3. 防范措施

1、电石分厂各级检查落实不到位,对下层员工管理不严,造成长时间不按规定巡检,形成习惯性违章。

2、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对雪雨天会给电石破碎包装带来的危害认识不够。

3、电石分厂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岗位职责和交接班制度,坚决杜绝习惯性违章。

4、遇雨雪天要在保证正常通风的条件下,及时采取关闭迎风窗户,封闭料仓口等有效防范措施,料仓进料前,要对皮带及相关设备、设施进行彻底清理,料仓内部通风置换,做化学分析,合格后方可进料。

11. 上料小车伤人

11.1. 事故经过

2006年2月24日晚21时20分左右,电石分厂石灰窑工序巡检工巡检时发现1#上料溜管漏料,通知班长,班长通知机修检修。22:00分左右,机修工来到现场准备检修,班长安排巡检工王某配合机修工进行检修工作。22:10,机修工钻入上料溜管内对漏点开始焊接作业。巡检工王某看机修工开始焊接后,便去清扫皮带。22:20分,巡检工李某准备清扫地坑里的漏料,看到1#上料小车里有满斗料,便启动卷扬机把料送到了窑里。准备清理漏料时,发现电焊机焊线被上料小车卡住,于是上二楼通知巡检工张某提一下上料小车,以便把焊线取出,清理漏料,随后下到一楼,当李某发现机修工被挤压受伤后,立即通知班长,班长紧接着通知当班调度和公司总调度、分厂领导后,马上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抢救,当时是22:27分左右。22:45分将机修工送入乌达区医院急救室,经医生诊断已经死亡。11.2. 事故原因

1、电石分厂机修工安全意识淡薄,未落实安全防护措施,没有特种作业资质;石灰窑工序巡检工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巡检不到位,未仔细检查地坑里是否有人检修,就擅自和指使他人启动卷场机上料小车,巡检工监护不到位,未认真履行监护职责,擅离职守,导致机修工被上料小车挤压致死。

2、石灰窑当班班长安全意识淡薄,在安排工作时,未布置、落实好安全防护措施。

3、电石分厂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岗位安全职责不明确,特种设备任人随意操作。

4、电石分厂未执行检修工作票制度,并严格落实设备检修安全措施。

5、石灰窑一、二楼三台吊石卷扬机上料系统安全设施不齐全。11.3. 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管理,严格要求员工按照操作规程作业。在出现不安全因素时,制定有效地安全防护措施。

2、严格执行操作票制度,对检修现场的开关、阀门、启动按钮要标示清楚,并挂牌防止误操作。

3、对于检修监护人要明确责任和任务,并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时刻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4、电石分厂要加强管理,制定检修规程,落实检修责任制,违反规定的人员要严厉处罚,

12. 电石烧伤

12.1. 事故经过

2006年3月21日上午9点50分左右,电石分厂2#电石炉在出炉时倒出炉眼后,由于电石流速快、流量大,出炉工把出炉小车由东侧卷扬机牵引时,头锅脱离轨道,在反复尝试复位未果后又从西侧卷扬机反方向牵引出炉小车,致使盛满液态电石的电石锅再次脱离轨道。电石流出将正在做泥球的李某烧着,李某慌乱之中到处逃窜。事故造成李某腿部严重烧伤,小车轨道烧毁10米。

12.2. 事故原因

1、电石炉工艺不稳定,导致电石流量大不能及时堵住炉眼。

2、电石炉拉锅轨道不平整,造成拉锅不平稳。

3、拉锅操作人员业务不精,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处理小车落道现象。

4、出炉工自我防护意识差,缺乏自救常识,衣服着火时,四处奔跑,

电石爆炸事故案例

事故回放 2004年3月14日17时40分,抚顺某化工有限公司电炉工段一出炉工人发现,在本应正常出电石的电石炉2#出口没有开启的情况下,封闭的电石炉1#出口意外开启,这时班长安排了停水、停电。过了20多分钟,待电石水流量小了以后,班长带领大家上前堵眼,6人在电石炉1#出口堵眼作业,4人在电石炉2#出口处做泥球。大约2分钟左右,隔热水墙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重伤,1人轻伤。 事故原因 电石炉1#电石出口因炉内硅铁水挤压破裂,造成大量的高温硅铁水、电石水长时间积聚在隔热水墙前,使水墙内的水升温汽化;硅铁水将水墙底部熔解穿透后,大量的液态电石进入水墙内,电石与水反应,瞬间发生爆炸,这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001年5月20日,这台电石炉1#电石出口处已经发生过类似的跑眼,导致隔热水墙爆炸,而该化工有限公司没有对这起事故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对导致水墙爆炸的隐患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给此次事故埋下了祸根,这是此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电石炉跑眼是经常发生的事,当工人吃晚饭时,没有安排人员对电石炉进行巡视检查,做好应急处理预案,以致没有能够及时发现跑眼,发 现后也不能快速、妥善处理,这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按工艺规程要求,电石炉生产过程中应执行1#、2#出口轮换使用制度,但未规定轮换周期,致使1#出口在发生事故前长达15天没有使用,导致1#出口在事故前的安全状态不稳定,这是事故发生的管理原因。 事故教训 为预防化学品爆炸事故,国家对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包装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及标准要求,对不同物质规定要隔离储存、隔开 储存、分离储存的储存方式。电石为忌水物质,与水反应生成乙炔气体,乙炔气体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点火源即发生爆炸反 应。生产过程中用水作隔热墙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在储存、运输时也要作好防水,不能用水作灭火剂;在生产乙炔气、储存电石时,要求厂房、库房有足够的泄爆面积、整体防爆;乙炔气运行管路上的阀门等含铜量要附合国家规定限值以下,并要加装阻火器;电石破碎间地面高于室外;工人应穿防静电工作服、鞋等。

中频炉故障处理

中频炉 双电源电路电炉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如下: 1.炉衬薄导致电流居高,直流电压及中频电压升不不上去,影响熔炼速度,提高功率易烧快速熔断器及可控硅。为充分利用中频炉,发挥最大效益规定炉衬及炉底厚度,打炉方法: 1)打结炉底: 炉底厚约300-400mm,分四次填砂,人工打结时防止各处密度不均,烘烤与烧结后的炉衬不致密。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加料厚度,一般填砂厚度不大于100mm/每次,用力均匀,以免造成密度不均。 炉底打结达到所需高度时刮平,即可放臵坩埚模。对此,应注意保证坩埚模与感应圈同心,上下调整垂直,模样尽量与所筑炉底紧密结合,调整周边间隙相等后用三个木楔卡紧,中间吊重物压上,避免炉壁打结时石英砂产生位移。 2)打结炉壁: 炉衬厚度为110-120mm,分批加入干式打结料,布料均匀,填料厚度不大于60 mm,直至与感应圈上缘平齐。在打结完后坩埚模不取出,烘干和烧结时起感应加热作用。 3)烘烤与烧结规范: 为获得炉衬的三层结构,烘烤和烧结工艺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烘烤阶段:分别以25℃/h、50℃/h的速度将坩埚模加热至600℃,

保温4h,目的是彻底排除炉衬中的水分。 半烧结阶段:以50℃/h升温至900℃,保温3h,以100℃/h升温至1200℃,保温3h,必须控制升温速度,防止产生裂纹。 完全烧结阶段:高温烧结时,坩埚的烧结结构是提高其使用寿命的基础。烧结温度不同,烧结层厚度不足,使用寿命明显降低。 2T中频炉在烘烤过程中加入了约950公斤铁料增强感应圈加热作用,随着烘烤与烧结的持续进行,通过低功率送电产生较为平稳的电磁力搅拌铁水,是炉衬上下受热均匀。严格控制石英砂三个相变区的温度,促进石英砂相变充分,提高了炉衬的首次烧结强度。 2.漏炉报警用的不锈钢网内外覆设石棉布。 3.循环水压力: 电源柜循环水压力0.1-0.2Pma之间; 炉体循环水压力0.2-0.25Pma之间(因水质差,压力大时可加快循环水流速,减少水垢)。 4.公司中频炉使用中常出现的现象及解决方法: 1)新炉烘烤与烧结时间短,易出现炉体打火; 2)单边无电流现象为单边快速熔断器损坏; 3)出现过流现象(有时伴随Y电源与△电源故障)是温炉时间短直接提升功率,或炉衬薄(随炉料的增加,电压降低,电流增加所致); 4)有电流无电压现象是假启动,关闭功率调整旋钮重新启动;5)熔炼过程中电压变低,该处炉衬有问题,或逆变可控硅有一组

全国化工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汇编(2017年)

全国化工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汇编(2017年) 01-浙江华邦医药化工有限公司“1?3”较大爆炸火灾事故 (1) 02-湖北省钟祥市金鹰能源“11?11”较大中毒事故 (5) 03-浙江林江化工“6?9”爆炸较大事故 (8) 04-安徽万华“4?2”较大爆燃事故 (12) 05-吉林松原石化“2?17”较大爆炸事故 (15) 06-新疆宜化“2?12”较大电石炉喷料灼烫事故 (20) 07-河南豫港焦化“4?28”较大爆炸事故 (23) 08-青海盐湖工业公司“6?28”较大爆炸事故 (26) 09-连云港聚鑫生物“12?9”重大爆炸事故 (29) 10-湖北大江化工“9?24”较大窒息事故 (33) 11-中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11?30”较大机械伤害事故 (36) 12-山东日科“12?19”较大火灾事故 (40) 13-内蒙古乌海华资“6?27”较大爆炸事故 (43) 14-江西之江化工“7?2”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47) 15-大连西太石化“11?18”中毒事故 (51) 16-新疆宜化“7?26”较大燃爆事故 (55) 17-山东金誉石化“6?5”重大爆炸着火事故 (59)

01-浙江华邦医药化工有限公司“1?3”较大爆炸火灾事故 2017年1月3日8时50分许,位于临海市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临海园区的浙江华邦医药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邦公司”)C4车间发生爆炸火灾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00多万元。 一、事故单位及生产工艺情况 华邦公司创建于2002年9月,占地68.27 亩,总资产5360万元,现有员工200 人,主要产品包括6,6-二氢青霉烷酸二苯甲酯(DP-3)、三苯基氯甲烷、潘生丁二氯物(DDH)等医药中间体,所有产品均不属于危险化学品,但其生产过程涉及加氢、氧化、磺化、胺化、硝化、重氮化等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甲苯、乙酸乙酯、液氨、氢气、乙炔等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且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回收。 事故发生在 C4 车间生产 DDH的环合反应釜。DDH的生产工艺是以草酸二乙酯为起始物料,经过缩合工序制得草酰乙酸二乙酯甲苯溶液,再经环合、硝化、加氢还原、氯化、缩合等工序得到成品。发生事故的环合反应过程如下:在反应釜中投入缩合物草酰乙酸二乙酯甲苯溶液和尿素,冷却至20~25℃滴加硫酸,保温 2 小时,升温至60~68℃,保温反应至终点(保温 5 小时);减压浓缩回收甲苯,加入 10%液碱中和至中性,过滤后的滤饼(主要成分为乳清酸)加入水和氢氧化钠,于60~63℃保温反应 l 小时,冷却至常温,滴加 30%盐酸中和反应至 PH 值 1~2,酸化反应 2 小时,得到最终反应产物。 二、事故经过 1月2日,当班员工由于24 小时上班,身体疲劳而在岗位上瞌睡,错过了投料时间,本应在前一天晚上11 时左右投料,却在凌晨 4 时左右才投料;滴加浓硫酸并在20~25℃保温 2 小时后交班,但却未将投料时间改变和反应时间不足工艺要求的情况向白班交接清楚。 白班人员未按操作规程操作,就直接开始减压蒸馏。蒸馏约20 多分钟后,发现没有甲苯蒸出,操作工就继续加大蒸汽量(使用蒸汽旁路通道,主通道自动

案例氧气乙炔爆炸事故分析

案例一 2003年1月16日下午1时左右,江都市某工业气体充装站在氧气充装过程中发生一起氧气瓶爆炸事故,造成1死1伤。现将有关事故调查分析情况介绍如下。 事故的基本情况 2003年1月16日上午12时许,一位氧气代充客户到江都市某工业气体充装站充装气气,共6只氧气瓶。充装工将氧气瓶卸下后,先将30只氧气瓶分两组各15只进行充装。约在12点50分左右,其中一组充装结束,现场充装工关掉充装总阀,紧接着就开始卸充装夹具,当充装工卸下第3只气瓶夹具时,其中一只气瓶发生了爆炸,一名充装客户当场炸死在充装台上,一名操作人员受伤,该站共有6间充装间,每站站房长4m,宽6。充装间设有30个充气头,气瓶爆炸后,后浪把主充装间的防火墙推倒,把充装间充装管线全部炸坏,窗子的玻璃被震碎,充装间屋面全部掀光。爆炸气瓶被炸成3块,大块重29kg,中块得23.5kg,小块重3.5kg,气瓶爆炸后3.5kg的小块瓶片从屋内飞到充装站围墙外的麦田里,距爆炸点有35m。 事故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从现场取证情况和查阅有关资料分析,意见如下: 1.对该站储罐内剩余液氧,邀请了扬子石化西欧气体有限公司有关专家进行现场取样,并带回南京分析,结果确认该储罐内液氧合格,排除了气源不合格的因素; 2.根据爆炸碎片上原有的气瓶制造和检验标记,从无缝气瓶检验站查阅该瓶检验报告,得知该瓶检验合格,并在检验有效期范围内,排除了过期瓶充装的因素; 3.在爆炸现场,发现该瓶主体被炸成3块(后在清理过程中发现颈圈),经称重约为56kg,与检验报告上称重量相符,一块重约3.5kg的碎片飞离充装站围墙外,距爆炸点约为35m。又从爆炸碎片中发现,瓶体内中下部一侧表面有一段400mm×150mm范围的金属烧熔痕迹,并留下了金属氧化物,这些情况都说明此次氧气瓶爆炸具有化学性爆炸的特征; 4.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充装记录,并对现场进行勘察,同有关人员进行了询问、笔录,了解到充装台上的安全阀、压力表均在有效期内,有校验报告,当时充装压力为11.0MPa。又对爆炸现场进行了清理,发现爆炸瓶右侧有3只瓶内尚有气体,现场进行压力测试,发现这3只瓶内均有压力,且在10.0MPa左右,这就进一步排除了物理性爆炸的可能(不超压); 5.对上述3只气瓶采用吸耳球取样,并用着火烟头试验,发现烟并没有有明显的助燃作用,无气体爆鸣,同时对1只气瓶又进行了压力测试显示为9.0MPa。

中频炉常见故障分析

中频炉故障分析 1:启动时系统无任何反应 分析:整流板故障;闭锁保护动作;主开关未合好;控制电源熔丝断或接触不良;整流控制电源部分坏 2:只有直流电压表有指示,其他无反应 分析:逆变板及逆变电路故障;逆变电源故障 3:启动时不能启动成功,且直流电流很大,直流电压很低 分析:逆变部分存在直接短路现象;逆变控制电路及取信号部分有问题;逆变晶闸管存在多个同时损坏现象 4:启动时偶有频声,但各个仪表均摆动,或启动后各仪表摆动,稍升功率后,过压或过流 分析:逆变控制板不良;最小tf工作角调整不当;水冷电缆断或电缆螺丝松动;炉短路或接地,被压电路可能是输出侧短路;晶闸管不良 5:一合主回路,空气开关即跳闸,或过流保护,即使偶然正常也会有异常声响,一升功率即过流 分析:一般为某一个整流晶闸管击穿;晶闸管性能下降;或失去某方向的阻断能力变成二极管;整流电路存在短路 6:可以启动,但电抗器声间沉闷,表针偶然摆动,直流电压升往以500v 分析:主电路缺相;控制电路缺脉冲;整流晶闸管某一个不能触通或不能维持,以及门极短路或断路

7:能启动,但中频电压与直流电压比值大,电压低直流电流很大 分析:逆变晶闸管某一桥壁击穿;某一晶闸管不工作;逆变控制电路异常;负载不匹配,或最小TF角设置不当 8:直流电压不稳定,或某一范围不稳定,表针摆,电抗器有断线声响 分析:触发脉冲不稳定;整流晶闸管特性不良;主回路存在接触不良现象;PI调解器有问题而振荡;控制回路引路干扰 9:中频电压不稳定(排除直流电压不稳定的情况) 分析:逆变晶闸管不良;逆变脉冲不稳定;最小TF角设定不当;角栽回路接触不良或打火并线;PI调解器有问题存在振荡;控制电路受干扰 10:功率调不上去(排除整流、逆变故障) 分析:负载不匹配,过轻或过重;对于被压式接法的电路用户没有用被压接法去接;输出导线损耗太大 11正常启动,电压升到一定程度,突然出现重启现象 分析:最小角调整过小;线路板频率调整不合适 常见故障 1:中频柜无法启动,中频炉无法升温 分析:熔断器接触不良或断路(拧紧或更换);电路板有故障灯亮(根据故障灯检修);主电路未吸合(欠压脱扣线圈异常)倒炉未倒好(重新倒炉,使倒炉装置动触头接触紧密);晶闸管被击穿(用万用表测量晶闸管的阻值,千欧以上为正常);水冷电缆短路(更换);

中频炉故障维修

中频炉故障的检查方法与步骤 (1) 首先观察中频柜内的四块小表的指示值是否正常。其中整流控制电压表 30V , 整流脉冲电流表130~150mA , 逆变控制电压表12V , 逆变脉冲电流表100~120mA。如果数值在正常范围内, 则证明电源部分没有问题。 (2) 用数字万用表档检查整流、逆变晶闸管阳极、阴极电阻及控制极与阴极电阻值(可不必从柜内卸下来测量, 管子散热器仍通有冷却水)。阳极与阴极的正反向电阻值均为∞, 控制极与阴极的电阻值为10~508。另外, 应检查熔断器是否熔断。 (3) 将转换开关SA 置于检查档, 用示波器检查整流及逆变触发脉冲的波形, 检查幅值及时间间隔是否正常。其中, 整流触发脉冲为双脉冲, 时间间隔是3. 33m s; 逆变触发脉冲为连续的脉冲列, 幅值一般为4~6V。要求脉冲整齐、无毛刺。检查的顺序是从晶闸管控制极到脉冲变压器, 然后到整流板和逆变板。 (4) 检查整流板是否正常。可拔下逆变板, 转换开关置于检查档。按启动按钮, 旋动调功电位器, 看直流电压能否调到500V 左右, 若电压能调到500V , 则证明整流板正常。 (5) 检查启动回路中的电容充电回路。仍拔下逆变板及接通检查档, 按下启动按钮后用万用表测量电容cf 两端电压, 若能达到500V 左右, 则证明启动电容充电回路正常。 (6) 检查预磁化电阻R6 有无烧断及低通滤波器有无断线。 (7) 若上述检查都正常, 则可认为故障基本上出自主回路负载部分。此时, 可检查电容器有无明显烧坏的痕迹或严重漏油, 电容器支架对地绝缘是否在2M 8 左右, 水冷电缆有无烧断以及测量感应圈有无对地及匝间短路(一般为炉衬漏铁液引起)。在感应圈通水的情况下, 其对地电阻应在5k8 以上, 感应圈对磁轭的绝缘电阻应为2M8左右(在磁轭不接地的情况下)。 (8) 通过检查, 如果认为中频电源柜正常, 电容器也正常, 感应圈及磁轭经过中修, 绝缘都符合要求, 而且炉衬又是新筑的, 而送电仍存在过流现象,则可认为 是某一逆变晶闸管热态特性不好, 也就是在不送电的情况, 其特性数据都正常, 但在送电后因发热则出现了强迫性正向转折, 造成过流。此时应逐一更换逆变管, 看是否还过流。 发生故障时,中频炉启动会很困难,有时可正常启动,但提升功率过程中,过流保护动作停机。 我们可以这样检查:从装置故障现象无法判定故障所在范围,则依检查程序进行检查。换炉开关将于另一炉体试启动中频电源,装置恢复正常。可见,故障范围在装置的负载部分。用一完好水冷电缆逐一替代原炉体电缆后,原故障消失,打开原炉体电缆后发现其已断裂。 总是要在不断的总结中,才能进步,对中频炉的故障排除也是。中频炉上水冷电缆由于电流密度大,一旦缺水极易断裂,且断后产生电路虚接现象,不易用仪表检测。依步骤进行检查,可很快确定中频炉出故障范围,避免花大量时间检查其它电路。

电石炉炉面危险告知

乌海中联化工电石分厂电石炉炉面危险告知 1、密闭炉炉面危险区域,正常生产时严禁外来人员进入。 2、炉面检修必须办理安全作业票,无票作业按违章处理。 3、炉面巡检工必须按要求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否则视为违章。 4、没有特殊情况,巡视工必须撤到警戒线以外,防止塌料喷火造成事故。 5、冷却水管断水,内有高温,带压水蒸汽,处理水管严防烫伤。 6、严禁登上正在运行的炉盖,巡视二层必须要检查各炉门双保险扣是否 扣好。 7、没有特殊情况,巡视工不得靠近炉体,以防塌料喷火伤人。 员工日常行为规范 1、服从领导、尊重领导,无条件贯彻执行。 2、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按时完成本职任务,任劳任怨工作。 3、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 4、上班期间严守工作岗位,不得串岗,办公区域严禁喧哗,不得干扰他 人正常工作,不管有理无理不得取闹、打闹,更不许打架斗殴。 5、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和操作规程,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 6、上班时间不准干私活、不会私人客、不打私人电话。 7、有事必须履行请假手续,批准后方可离厂。 8、爱护公司财产,不得损坏、贪污、盗窃公司财产。 9、严格要求着装,佩证上岗,保持服饰整洁。 10、严格执行公司禁烟规定,不准在厂内吸烟。 11、当班期间,不得酗酒,打瞌睡,吃零食。

12、对领导、同事、来客注意文明礼貌,互相尊重。 13、穿戴好劳保用品,认真工作,安全生产。 14、发扬团队精神,积极肯干,创新发展。 交接班制度 为了使交接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制定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运行车间所以环节的交接班工作。 1、交班者要详细做到岗位清洁,所属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工具要齐全。 2、交接班者要详细说明本班的工作情况和不正常情况,以及不正常原 因,处理经过和应注意事项,并填好交接班记录表。 3、在交班中发生的事故,由交班者负责。 4、接班者必须提前到岗位了解上班的工作情况,并同交班者一起对所属 设备及操作进行检查,然后进行交接。 5、接班者未能按时接班时,交班者有义务继续工作,直至接班者接班后 方可下班。(特殊情况由值班工长负责处理) 6、接班者有权向交班者提出询问,交班者要仔细回答,必须参加班前、 班后会,在会上由班组长布置与检查生产中的问题及评比。 7、接班者签字后,通知交班者下班,交班者方可下班,接班后发生的一 切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东方希望安全原则 1、正确措施及时落实到位; 2、所以的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3、安全是所有工作的前提;

安全 血泪教训之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连载14)

安全血泪教训之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双苯厂“”爆炸事故(连 载14) 编者按 小7:长期的安逸容易让我们失去危险的嗅觉,如果您身边有工作在一线的朋友,请不要吝啬您的点击分享。或许,他们正因为看到这篇文章,提高了自身安全意识,将大部分突如其来的事故扼杀于摇篮之中。事故案例: 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双苯厂“”爆炸事故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 苯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国务院事故及事件调查组认定,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和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是一起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和特别重 大水污染责任事件。爆炸时冒起的黄烟 爆炸后的地面事故经过:2005年11月13日,因苯胺二车间硝基苯精馏塔塔釜蒸发量不足、循环不畅,替休假内操顶岗操作的二班班长徐某组织停硝基苯初馏塔和硝基苯精馏塔 进料,排放硝基苯精馏塔塔釜残液,降低塔釜液位。10时10分,徐某组织人员进行排残液操作。在进行该项操作前,错误地停止了硝基苯初馏塔T101进料,没有按照规程要求

关闭硝基苯进料预热器E102加热蒸汽阀,导致进料温度升高,在15分钟时间内温度超过150℃量程上限。11时35分左右,徐某回到控制室发现超温,关闭了硝基苯进料预热器蒸汽阀,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温度开始下降至正常值。13时21分,在组织T101进料时,再一次错误操作,没有按照“先冷后热”的原则进行操作,而是先开启进料预热器的加热蒸汽阀,7分钟后,进料预热器温度再次超过150℃量程上限。13时34分启动了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泵向进料预热器输送粗硝基苯,当温度较低的26℃粗硝基苯进入超温的进料预热器后,由于温差较大,加之物料急剧气化,造成预热器及进料管线法兰松动,导致系统密封不严,空气被吸入到系统内,与T101塔内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发硝基苯初馏塔和硝基苯精馏塔相继发生爆炸。5次较大爆炸,造成装置内2个塔、12个罐及部分管线、罐区围堰破损,大量物料除爆炸燃烧外,部分物料在短时间内通过装置周围的雨排水口和清净下水井由东10号线进入松花江,引发了重大水污染事件。1事故原因爆炸事故原因分析:由于操作工在停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时,没有将应关闭的硝基苯进料预热器加热蒸汽阀关闭,导致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温度长时间超温;恢复进料时,操作工本应该按操作规程先进料、后加热的顺序进行,结果出现误操作,先开启进料预热器的加热蒸汽阀,使进料预热器温度再次出现升温。7分钟后,进料预热器温

中频炉常见故障分析以及维修检测方法

中频炉常见故障分析以及维修检测方法 1)故障现象:设备无法启动,启动时只有直流电流表有指示,直流电压、中频电压均无指示。 分析: a.逆变触发脉冲有缺脉冲现象; b.逆变晶闸管击穿; c.电容器击穿; d.负载有短路、接地现象; e.中频信号取样回路有开路或短路现象。 2)故障现象:启动困难,启动后中频电压高出直流电压一倍以上,且直流电流过大。 分析: a.逆变回路有一只晶闸管损坏; b.逆变可控硅有一只不导通,即“三条腿”工作; c.中频信号取样回路有开路或极性错误现象; d.逆变引前角移相电路出现故障;

3)故障现象:启动困难,启动后直流电压,难以到达满负荷或难以接近满负荷,且电抗器震动大,声音沉闷。 分析:中频炉 e.整流可控硅开路、击穿、软击穿或电参数性能下降 f.缺少一组整流脉冲 g.整流可控硅门极开路或短路 4)故障现象:能够启动,但启动后马上停机,设备处于不断重复启动状态。 分析: h.引前角太小; i.负载振荡频率在它激频率的边缘 5)故障现象:设备启动后,当功率升到一定值时,易过流保护,有时烧坏晶闸管原件,才重新启动,现象依然如故分析: j.如果在刚启动后低电压下产生过流,则逆变引前角太小使可控硅不能可靠关断

k.逆变晶闸管水冷套散热效果下降 l.槽路连接导线有接触不良 6)故障现象:设备启动时无任何反应,控制板上缺相等亮 分析: 快熔烧断 7)故障现象:设备运行时直流电流已达到额定值,但直流电压和中频电压低。 分析: 此现象不是中频电源故障,而是由于负载阻抗过低引起的 a.串联电容器有损坏的 b.感应器有匝间短路现象 8)故障现象:设备运行时,直流电压和中频电压均已达到额定值,但直流电流小,功率低。 分析:

电石炉常见事故大全

电石生产常见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编写:华永才、马飞云、邓浩、张海平 方振平、侯坐岭、阎建军、李云飞 审核:李平、华永才 鄂尔多斯化工集团电石公司2009年12月印制 事故一:电极硬断 一、现象 1、电流突然下降后回升,但不会上升至原位。 2、炉气温度突然上升。 3、电炉产生的电弧声异常。 二、原因 1、电极糊保管不当,灰分增高,粘结性差。 2、停炉时期电极冷却率大。 3、导电接触元件以上的电极糊过热,固体物沉淀,造成电极分层。 4、由于电极进入炉料部分稍带锥形,当电极降低时,电极与硬壳及炉料产生极大的机械力。 5、长时间停电后,负载增加过快。 三、处理方法 1、立即停电。 2、断头小,即所断电极在料面以下,残留电极长度可以工作,可将断头压入炉内继续送电。 3、电极断头大,即所断电极在料面以上,工作端不能工作,须将断头用炸药爆破后取出,适当压放电极尽量用提高压放率而不用长距离的压放来增加电极工作端。 4、对所断电极进行单相电极焙烧。 四、预防措施 1、把好电极糊进厂质量关,确保电极糊质量符合要求;妥善保管电极糊,防止灰尘进入。

2、尽量避免连续3小时以上的停炉,防止电极氧化。 3、保持电极糊高度在接触元件以上4.5米,让电极糊连续性焙烧,防止过热。 4、停炉期间应适时上下移动电极,防止电极与炉料粘结;尽量避免大幅度提升电极,防止塌料堵塞电极下降位置,增大电极下降的阻力。 5、长时间停电后,负载增加要缓慢,严格执行开车操作规程。 6、注意与塌料相区别,防止误判断。 事故二:电极软断 一、现象 1、电流突然上升,电极对炉底电压降至“0”。 2、炉气出口温度与H2含量增高。 3、电极筒大量冒黑烟。 4、炉气压力突然增大,防爆孔打开。 二、原因 1、电极糊的质量差,油份、挥发份多,软化点高。 2、电极自动下滑或过量下放电极。 3、电极糊块大,添加无规律,棚住或架空。 4、电极筒焊接质量差。 三、处理方法 1、立即停电。 2、迅速下降电极,使断头相接后压实炉料,减少电极糊外流,并扒掉外流的电极糊。 3、若软断严重,电极糊全部外流,一定要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迅速组织人员撤离至安全位置。 4、重新装入电极糊后(加入电极筒内的高度应达到接触元件顶部以上4500mm。)对所断电极进行单相电极焙烧。 四、预防措施 1、把好电极糊进厂质量关,确保电极糊质量符合要求。

某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目录 1、三交河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1) 2、三交河煤矿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4) 3、三交河煤矿“5.30”事故案例 (8) 4、回坡底煤矿“6.25”运输事故案例 (12) 5、回坡底煤矿“2.20”放炮崩人事故案例 (15) 6、回坡底矿洗煤厂“8.26”排矸上站变压器室触电事故案例 19 7、霍宝干河煤矿“11.9”顶板事故案例 (23) 8、霍宝干河煤矿“12.4”2-1081返掘巷断层滞后出水事故案例26 9、霍宝干河煤矿2-112综采工作面出水事故案例 (30)

三交河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三交河煤矿始建于1971年,原属于地方国营矿,1997年霍州煤电集团公司接收为子矿井。 1980年6月8日11时20分左右,三交河煤矿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造成30人死亡,50多人中毒,经济损失约70万元。 一、矿井基本情况 1980年,三交河煤矿为地方国营矿,有职工679人,年产煤150000吨,瓦斯含量为4.06%,属于瓦斯矿井。 二、事故经过 1980年6月4日,矿上决定从6月7日转到西部采区第六顺槽掘进。该顺槽已有四个月没生产,不通风,造成瓦斯积聚,本应先在检查瓦斯,加强通风,排除有害气体后再作业。但是该矿领导没有这样做,而是仓促组织生产。8日11时20分左右,当在六顺槽工作的工人将绞车、电线运到该顺槽210米处时,由于电工带电作业,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当时在井下西区工作的26名工人全部死亡。接着,在抢救过程中,由于管理者没有制定救援方案,冒然指挥,工人自发下井进行抢救,造成二次伤亡,其中50多人中毒,4人死亡,经济损失约700000元。 三、事故原因 1、矿领导一味追求产量、利润,全然不顾工人的生命安全。1980年以来,该县接到国务院和省、地区等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文件共计14个,有的无人阅看,有的只阅不办,有的批给主管部门,但无具

电石炉生产事故预防措施

附件1 电石炉生产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为保证电石生产企业的安全稳定生产,确保电石生产过程中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健康及企业的良性运行,全面提高电石生产的本质化安全程度,根据电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特性及对人员的要求,从电石炉生产工艺、设备、原辅材料等各方面入手,特制定“电石生产安全事故预防措施”,请各电石生产企业严格遵照执行。 一、严格执行国家发改委颁布的《电石行业准入条件》(2007年版),做好电石行业准入的各项工作,提高新改扩建电石生产装臵的本质安全程度。 二、加强电石生产原料的入炉管理 1、碳素材料中的水份含量 半密闭电石炉采用自动上料系统的,碳素材料中的入炉水份含量≦8%,采用人工上料的,碳素材料中的入炉水份含量≦10%; 密闭电石炉碳素材料中的入炉水份含量≦2%。 企业没有原料烘干设备的,应构建能够储存2-3天原料的库房或者罩棚,防止因雨季导致入炉原料水份高于标准规定值。 2、白灰中MgO的含量 应严格控制白灰中MgO的含量,密闭炉所使用的白灰中MgO ≦1.6%,半密闭电石炉所使用的白灰中MgO≦2.5%。

3、白灰中粉末的含量 要严格控制白灰中粉末的含量,白灰必须经过筛分后方可进行投料,密闭电石炉所使用的白灰中粉末的含量,必须控制在3%以下,半密闭电石炉控制在5%以下。 4、电极糊的选用 电石生产企业使用电极糊要确保质量合格,在使用前应根据供货厂家的化验单进行复检,经化验分析合格后方可使用。应选择具备一定规模的电极糊企业生产的产品,电极糊粒度≦100mm。在换季阶段,应及时调整电极糊的软化点、挥发份等指标。 三、落实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安全措施 1、电石炉各通水冷却部位进出水路要单独设臵,必须确保随时可以关闭,圈梁等制作要做应力消除处理,防止因受热导致焊缝拉开,进出水路接口按设计要求安装。 2、严禁电石炉循环水回水槽安装在电石炉体上部,应远离电石炉体,集水槽阀门应安装在作业人员便于操作的安全区域,且高度不宜超过1.5m。 3、电石炉循环水系统必须安装失压报警装臵,对水循环系统压力和流量进行实时监测。 4、电石炉循环水系统出现滴漏水等情况时,立即停炉检修,预防事故进一步扩大。 四、加强电极系统的安全预防与管理

电石炉事故案例

案例一新电极焙烧时爆炸 一、事故经过: 2005年12月24日9时10分,宁夏某电石厂发生重大电极爆炸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伤。 2005年12月2宁夏某电石厂新建两台电石炉,于12月上旬安装完毕,下旬开始焙烧1#炉新电极,前两天电极焙烧正常,第三天电极端头已基本形成固化物,电极底部铁板消耗完毕,第四天中午电极在焙烧过程中炉内散发出大量的电极糊挥发分,此时弧光也很大无法辨别炉况,负责开车的周某见此状况开始压电极,23日晚上10时左右另一负责人在巡查时发现电极位臵较高再次压放电极,次日早上周某发现电极弧光减弱电流变化较快,试着提了一下电极,但见电流无变化就再次提电极,提电极后准备到炉前观察炉况,刚出操作室,操作工发现电流突然下降,电石炉内冒出大量黑烟,火花四处溅落,见此现状后迅速通知周某,周某即下令停炉。此时炉内发生一声巨响,设备炉门、防暴孔全部炸飞,一名正在外面巡检的工人当场炸死,一名加电极糊工人脸部烧毁达到80%,直接经济损失达150万元。 二、事故原因: 1、电极压放过量,电极焙烧硬度不够造成电极变形、有裂纹,在提电极时电极断裂,电极糊外漏产生爆炸。 2、负责的工艺员对无法辨别的炉况没有及时停炉观察,盲目操作造成电极断裂。 3、操作人员观察不仔细,发现事故不及时,造成事故恶化。 4、操作工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差。 5、工艺负责人员责任心不强,思想麻痹大意,安全意识淡薄,没有相互沟通探讨,解决问题不及时。 6、管理不当,电极糊质量差灰分、油分过大,电极强度不够。 三、预防措施: 1、加强员工的培训,增强员工安全防护、保护意识。 2、严格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工作认真仔细,精心操作,

中频炉维修实例

中频炉维修实例大集合 550kgGPRS中频电炉,低功率〈100kw工作正常,一提高功率>150kw,马上就烧逆变管,已检查过炉体,电缆,电容器,控制板没有发现问题,可有其它原因,请各位师傅指点:可能是脉冲变压器的问题,或者是逆变晶闸管关断时间的问题。 KGPS中频熔炼炉我们现在有一套1000KW 2吨的熔炼炉在调试期间出现了,功率损耗太大。 整套设备可以正常启动,主要参数: 中频电压:1100 直流电压 760-800 进线电压:575 直流电流 1200 中频频率:500 可捆硅没有问题变压器 1250KVA 问题是: 当我们在洪炉期间当直流电压140 支流电流 590时等于说功率才80多个KW时高压保险就暴了。而且很严重高压用的是100A跌落式熔断器已经喷火。从现场的情况来看是超载运行了。他们的高压是10000V直接接到我们的变压器。 从我们推算的角度是高压出现暴的情况是过载但是查不到原因。 从进线功率分析当时我们开到80个KW时进线功率是200多个KW,他们完全安照要求我们的电源柜是要接零线的但当是没接零线柜字220V电压正常所有但所有设备都接地了。而柜子的零线是与外壳是绝缘的。查不出零线从和而来。 这就是以上的情况这个零线会不会造成损耗太大了会不会把大的电压送到了地下呢。谢谢你帮我解答以下。 我公司有一台浙大生产的500KW可控硅中频电源,负载是真空感应炉。使用了近6年了,现在经常出现逆变难启动的现象,望有经验的师傅帮助解决。 带中频变压器,并且一台电源带二台对输入电压不同要求的炉体,这二台设备与电源的匹配也有一定的问题。你用示波器来测试一下你的逆变输出波形是否正常如果有问题,你检查你的控制板上的改变频率的电容时候合适,可以换一下你的电容。 中频变压器有个叫“额定变比”的指标,实际该指标对负载的阻抗提出了限制,您可以核算一下现在的实际阻抗是否低于“额定变比”对阻抗的限制。尤其是零启动电源(扫频启动除外),阻抗很低的情况下,启动是困难的。 10吨的一般为1000伏中频电压1500,250KW零压起动中频机突然烧5个KP管及2个整流脉冲变压器。换后正常工作约12小时,所有KK管,KP管共12个全烧毁,并4个整流脉冲变压器损坏。用万用表摇表分别检查未能发现故障点。现向各位高手请教原因。

电石炉自焙烧电极事故分析及处理措施

电石炉自焙烧电极事故分析及处理措施 在整个电石炉或铁台金炉设备中,电极就是心脏。在电石生产中,电流通过电极输入炉内,产生电弧,进行电石冶炼。电极起着导电和传热作用,自焙电极由电极糊和电极铁壳组成。电极铁壳由厚度1~2.5㎜的铁板卷制而成,期中装有铁拉筋,以增强电极的强度和导电性。电极铁壳装在电极把持器内,然后将电极糊装填在铁壳内。该电极在电石炉工作时不断消耗,因此,需要不断地下放电极,以资补充。当电极下放到导电颚板下部时,电极糊经过1000℃的高温焙烧碳化成电极。由于电极铁壳可以在电石炉不停炉的情况下连续焊接,电极糊不断地加入到铁壳内,且又是在电石炉内烧结而成的,因此自焙电极又叫连续式自动烧结电极。 1、电极糊的原料 电石炉对电极糊的要求较高,须具有连续的稳定性,适宜的流动性,良好的导热性能。电极则必须具有高度的耐氧化性和导电性。因此,电极在生产中应能够耐高温,同时热膨胀系数要小;具有较小的气孔率,以使加热状态下电极氧化缓慢;具有较小的电阻系数,以降低电能损耗;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不致因机械或电气负荷的影响,使电极软断;必须经受得住炉料崩塌导致的轻微冲击。根据这些要求,制造电极糊的原料有两大类:古体碳素原料和粘结剂。以往对其成分的控制项目有:固定碳、挥发分、灰分和水分的含量。固定碳素原料常用的有:无烟煤、焦炭和人造石墨。它们是制造电极糊的基本原料,电极烧成后,就成为电极的骨架。粘结剂常用煤焦油和煤沥青,经过焙烧后能够转变为坚固的焦炭纲,起焦结作用,形成自焙电极整体。 2、电极糊焙烧过程中的性质变化

2.1焙烧热源 在电石冶炼过程中,电极不断消耗而逐渐下放,电极糊温不断升高排除挥发物,最后完成烧结过程。电极糊在烧结过中需要热量,其焙烧热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电极自身的传导热:其热量约占焙烧电极总热量的60%,是电极焙烧的主要热量来源。 (2)电阻热:包括料面以上电极电流通过时所产生的电阻热和铜瓦与电极接触的电阻热两部分。 (3)炉面辐射热:它的热量传导和辐射到电极上,对电极完全烧结关系也很大。 2.2 电极糊的烧结过程 电极糊在铁壳内烧结时的变化过程,没有明显的界限,可根据焙烧温度和部位,将其分为3个阶段。 (1)软化阶段。此阶段固体电极糊熔化,电阻增大,强度降低,最后全部成为液体状态。当温度由常温上升至120℃~200℃时,其位臵位于导电颚板约500㎜处。 (2)挥发阶段。此阶段电极糊充分熔化,沿着壳内截面流动,充填空隙,并使质量均匀,同时开始明显地挥发而逐渐粘稠,电阻不断降低,挥发急剧而成糊状。此时温度由120℃~200℃上升至650℃~750℃,位臵位于半环部位。 (3)烧结阶段。此阶段少量挥发物继续挥发,并开始进一步烧结,导电性大大增加,成为坚硬整体。完全烧结温度为900℃~1000℃,其位位臵于导电颚板下部200~400㎜处。 2.3 电极糊烧结时的质量特性 在以往的电石生产过程中,选择电极糊往往总是以电极糊中的固定碳、挥发份、灰份、水分四项指标来作为衡量电极糊的质量特

中频炉故障总结

中频炉故障总结 故障现象一;1号中频炉启动时,电抗器震动大,声音异常,门抖动.原因1、电抗器线圈被烧坏或线圈接地. 2、电容击穿接外壳了,(放电线圈要拆了才能测量)。 3、可能是要把短接电抗器的开关送上去。 故障现象二 中频炉在炉子里的铁渣溶成铁水的时候就出现跳闸。 原因1、可能是炉子的炉衬薄了,击穿导致电流大过流. 2、可能是主板上的电位器没调好,(W3\W4)。尽量把中频电压 和直流电压的比例是1。3:1 故障现象三 中频炉功率调不不去,如电压上不来。 原因是1、主板功率没调到位。调节电位器W1W2。(功率要关小才能调整主板各个电位器)。 故障现象五 8月27日,2#中频炉的水电缆与中频炉连接面发热严重,有烧烂氧化痕迹,18号把发热氧化的部位打磨干净后,19号接触面又发热变色了,后来拆除后发现这条水电缆断了,原来是一条水电缆在导电,导致发热。 故障现象六; 2013年11月12日晚上,3T中频炉出现功率跳闸,再开,电流电压

一起一降,电容电路板的指示灯和主板上的6个指示灯一亮一灭,不停闪烁,后来调了W3W4W6后稍有好转,暂时能用,初步判断为炉子快要击穿了,炉壁薄了. 故障现象七、 2013。10.14日,1。5吨中频炉合闸后,调电位器后显示过流跳闸。或无显示,无触发输出,控制回路无输出,查;把主板上的214号线拆除后合闸,调电位器,直流电压上不去,可能是1、可控硅坏,2、主板坏,这次是主板坏了。 中频炉要素四、 1。5吨中频炉的中频电压要调到800V左右,直流电压调到500—550V左右,直流电流950A,在炉子里铁不满的情况下,电流肯定调不上去,但是在炉子满的时候,电流就会升上去,频率要在600—650HZ,因为中频电压一定时候,炉子的感抗是不变的,在炉子满的时候,只要电压上来了,电流就会升上来, 八、中频炉主板上的6个小奶白色的小4脚元件是光电耦合元件,如6个只是灯不亮,先查上面的三相电源是不是380V,而且要对称,如正常,则是光电耦合元件坏。就是主板上的那些白色的方形元件 九、5吨中频炉的参数。中频电压1250V。直流电压1000V.直流 电流1600A.频率550HZ。拆炉子边电容电压升高,电流降低。拆电柜端电容,电压低电流也低。 谐波抑制及各次谐波所配的电抗器电抗率; 测可控硅两端电压是AC交流,电压调在直流200V以内,用机械表

乙炔生产爆炸案例

乙炔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分析及安全控制 江苏某医药原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医药中间体为主的企业,主产品1 ,4 - 丁炔二醇生 产能力达3000 t/ a。目前该公司有两台乙炔发生器,乙炔生产系统具有易燃、易爆等诸多危险、有害特性,如何实现乙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一直是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 乙炔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1:发生器加料口燃烧 某厂发生器在加料时,由于第1 贮斗排氮不彻底,电石块太大,在加料吊斗内“搭桥”。操作人员采用吊斗撞击加料口,致使吊钩脱落。于是现场挂吊钩,同时启动电动葫芦开关,结果引起燃烧,操作人员脸部和手部烧伤。 原因分析:乙炔气遇到电动葫芦开关火花引起燃烧。 案例2:乙炔发生器爆炸 安徽某厂乙炔工段1# 发生器活门被电石桶盖卡住,操作人员进入贮斗内处理时突然发生爆炸,死亡3 人。 " 原因分析:人进入发生器内处理被卡住的活门时,致使大量空气进入贮斗内,用工具敲击电石时产生火花,乙炔气与之接触后发生爆炸。 案例3:乙炔发生器发生爆喷燃烧 广西某厂乙炔工段当班操作人员发现乙炔气柜高度降至180 m3 以下,按正常生产要求,此时发生器需要添加电石,于是操作人员到三楼添加电石,1 # 发生器贮斗的电石放完后,又去放2 # 发生器贮斗的电石,当放出约一半电石物料时,在下料斗的下料口与电磁振动加料器上部下料口连接橡胶圈的密封部位,突然发生爆喷燃烧。站在电磁振动器旁的操作人员全身被喷射出来的热电石渣浆烧伤,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分析:操作人员在放发生器贮斗的电石时,没注意到乙炔气柜液位的变化,致使加入粉料过多,产气量瞬间过大,压力超高,气压把中间连接的胶圈冲破,大量电石渣和乙炔气喷出,并着火。 案例4 :乙炔发生器加料口爆炸 湖南某厂乙炔站1 # 发生器加料口爆炸起火,随后2 # 发生器加料口和贮斗胶圈的密封处 也发生爆炸起火,电石飞溅到一楼排渣池,产生乙炔气导致起火,为此发生器一、三、四楼都起火。

中频炉故障及解决方案

过电流保护频繁动作 故障早期,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偶尔出现过流保护动作。故障后期,过流保护动作变得无规律,日渐频繁,且有时伴随中频电源逆变晶闸管损坏现象。 检查:对装置电炉的仔细检查中未发现异常,在采用解脱试验法对水压继电器的电接点进行电路短接后,装置恢复正常。 分析:可能由于冷却水泵使用已久,输出性能变坏后引起装置水冷系统内的水压产生严重波动,致使水压继电器的电接点产生无规律的瞬间断路现象,从而引发装置过流保护误动。受故障现象误导,维修人员误以为是装置内部的电路故障。 装置启动后,调功钮已旋到尽头,但各仪表指使值仍很小,装置无法正常运行。 检查,根据故障现象可判定故障范围在装置的整流部分。用示波器对整流桥输出的支流电压波形检测发现一个整流晶闸管导通不太好,但对每个晶闸管两端电压波形的检测未发现异常,遂采用替代法进行逐一排除后,发现故障元件为A相一整流晶闸管。对一些因电器元件特性不良而引发的装置复杂故障,由于检查中使用的仪器有限和其他条件制约,不易进行精确检测,而替代法和排除法简单有效,是排除此类故障的常用方法。 设备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异常声音,电表读数晃动设备工作不稳定。 分析处理: 设备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异常声工作不稳定,主要是设备的电气元器件的热特性不好,可把设备的电气部分分为弱电和强电两部分,分别检测。先检测控制部分,可预防损坏主电路功率器件,在不合主电源开关的情况下,只接通控制部分的电源,待控制部分工作一段时间后,用示波器检测控制板的触发脉冲,看触发脉冲是否正常。在确认控制部分没有问题的前提下,把设备开起来,待不正常现象出现后,用示波器观察每只晶闸管的管压降波形,找出热特性不好的晶闸管;若晶闸管的管压降波形都正常,这时就要注意其它电气部件是否有问题,要特别注意断路器、电容器、电抗器、铜排接点和主变压器。 设备工作正常但功率上不去。 分析处理: 设备工作正常只能说明设备各部件完好,功率上不去,说明设备各参数调整不合适。影响设备功率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有: (1)整流部分没调好,整流管未完全导通,直流电压没达到额定值影响功率输出; (2)中频电压值调得过高/过低影响功率输出; (3)截流截压值调节得不当使得功率输出低; (4)炉体与电源不配套严重影响功率输出; (5)补偿电容器配置得过多或过少都得不到电效率和热效率最佳的功率输出,即得不到最佳的经济功率输出; (6)输出回路的分布电感和谐振回路的附加电感过大,也影响最大功率输出。 设备运行正常经常,击穿补偿电容。 分析处理故障原因: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一、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五七(集团)公司大井“12·10”瓦斯爆炸事故 (一)基本情况 1997年12月10日10时50分,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五七(集团)公司大井发生特别重瓦斯爆炸事故,死亡79人,直接经济损失480万元 (二)事故经过 1997年12月10日8点班,大井区共入井124人,其中采、掘工作面68人,机修30人,巷修19人,区直人员3人,公司辅助救护队员4人,分别在1、2号回采工作面和1、2号掘进头等地点作业。10时50分,大井区主井井口工袁某发现井口冒黑烟,便马上向承包人高某报告,高某立即向井底车场打电话询问情况,井下打点工说:“过来一阵风,把我的帽子吹掉报告”。高某随即让井长回采工作面打电话,但没人接。这时井下脱险的工人开始升井,并报告说:“井下瓦斯爆炸了”。10时15分,公司安全副经理刘某、安全科长张某、大井区井长杨某、副井长段某、公司辅助救护队队长樊某、安全员尚某等11人立即赶到井下,他们从皮带巷进去40多米,见前面巷道严重冒顶堵死,便立即返回,但皮带头处也发生冒顶,把他们堵在里面,后经过40多分钟内外抢救脱险。10时55分,五七(集团)公司向石龙区政府和区煤炭局报告事故情况。11时30分,区委、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领导相继赶到事故现场。并立即调韩庄矿务局、石龙区和五七集团公司共6各救护小队进行抢救工作。平顶山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成立抢险指挥部,指挥事故的抢险工作。 (三)事故原因 (1)矿井通风系统不合理,风流短路,风量不足;大串联通风;局部通风机吸循环风;盲目向采空 区送风,导致瓦斯增大、瓦斯积聚、达到爆炸界限;违章放炮,是这起瓦斯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 (2 )大井承包后,为了追求高额利润,重生产、轻安全、不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在 长385m、宽83 m的狭小煤柱上同时布置2个掘进头和2个高落式采面,超通风能力生产。安全力量 检查严重不足,井下每班仅有一个安全员,不仅要检查十多个地点的瓦斯,还要负责局部通风、排查 隐患等,工作量大,难以保证“一炮三检”和瓦斯检查制度的落实。 (3)五七集团公司对大井以包代管,对安全包而不管。公司对大井实行吨煤包干,材料费包干,对大 井的安全工作长期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对大井通风系统改造这一重大项目,也未引起重视,对改造 方案没有认真审查把关,对改造后风流严重短路、风量不足也没有管理;对该井突击组织生产、多头 作业、风量严重不足、大串联通风、循环风等问题,不管理、不制止,是这起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 一 (4)石龙区煤炭局对该矿实行行业管理有畏难情绪,未能依法有效地履行行业管理职责。部分干部工 作不深入、不扎实,对五七集团公司请示通风系统改造的问题,虽然有明确意见,但缺乏认真负责精神。在长达4个月时间,对该矿这一重要工程的实施情况不检查、不过问,致使该矿在通风系统改造 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也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5)石龙区政府有关领导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忽视对区办五七集团公司煤矿的管理。对该矿安全生产 中存在的问题重视不够,五七公司长达9个月没有总工,区政府没有及时安排,使煤矿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下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