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框架结构设计

框架结构设计

框架结构设计
框架结构设计

设计送审报告

文本1 简化计算书mainjss.out

文本

文本1:简化计算书mainjss.out

----------------------------------------------------------------------

总信息文件

----------------------------------------------------------------------

工程名称:B段结构计算

工程代号:

设计人:

校核人:

软件名称:盈建科建筑结构设计软件

版本:1.6.2.2

计算日期:2015/12/09

----------------------------------------------------------------------

********************************************************** 设计参数输出

**********************************************************

结构总体信息 ........................................

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

结构材料信息: 钢筋混凝土

结构所在地区: 全国

地下室层数: 1

嵌固端所在层号(层顶嵌固): 0

与基础相连构件最大底标高(m): -2.400

裙房层数: 0

转换层所在层号: 0

加强层所在层号: 0

底框层数: 0

竖向荷载计算信息: 施工模拟三

风荷载计算信息: 一般计算方式

地震力计算信息: 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是否计算吊车荷载: 否

是否计算人防荷载: 否

是否考虑预应力等效荷载工况: 否是否生成绘等值线用数据: 否

是否计算温度荷载: 否

竖向荷载砼墙轴向刚度考虑徐变收缩影响: 否

是否生成传给基础的刚度: 否

施工模拟加载层步长: 1

计算控制信息 ........................................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 171.00

梁刚度放大系数按2010《混凝土规范》取值: 否

中梁刚度放大系数: 1.00

中梁刚度放大系数上限: 2.00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地震): 0.70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风): 1.00

连梁按墙元计算控制跨高比: 4.00

连梁材料强度默认同墙: 是

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 1.00

板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 1.00

短墙肢自动加密: 是

弹性板荷载计算方式: 平面导荷

膜单元类型: 经典膜元(QA4)

是否考虑P-Delt 效应: 否

考虑梁端刚域: 否

考虑柱端刚域: 否

是否输出节点位移: 否

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 是

结构计算时考虑楼梯刚度: 否

梁与弹性板变形协调: 否

弹性板与梁协调时考虑梁向下相对偏移: 否

梁墙自重扣除与柱重叠部分: 否

楼板自重扣除与梁墙重叠部分: 否

刚性楼板假定: 整体指标计算采用强刚,其它计算非强刚地下室楼板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否

是否自动划分多塔: 否

计算现浇空心板: 否

增加计算连梁刚度不折减模型下的地震位移: 否

地震内力按全楼弹性板6计算: 否

使用指定风荷载数据: 否

风荷载信息 ..........................................

执行规范: GB50009-2012

地面粗糙程度: B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kN/m2): 0.50

结构X向基本周期(秒): 0.56

结构Y向基本周期(秒): 0.56

风荷载计算用阻尼比: 0.050

承载力设计时的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 1.0

考虑顺风向风振: 是

多方向风角度:

舒适度验算用基本风压(kN/m2): 0.10

舒适度验算用阻尼比: 0.020

水平风荷载体型分段数: 1

分段号最高层号挡风系数迎风面系数背风面系数侧风面系数

1 3 1.00 0.80 -0.50 0.00

自动计算结构宽深: 是

考虑横向风振: 否

考虑扭转风振: 否

地震信息 ............................................

设计地震分组: 二

地震烈度: 8 (0.2g)

场地类别: Ⅱ

特征周期: 0.40

阻尼比确定方法: 全楼统一

结构的阻尼比: 0.050

周期折减系数: 0.75

特征值分析类型: WYD-RITZ

振型数确定方式: 用户定义

用户定义振型数: 9

按主振型确定地震内力符号: 否

框架的抗震等级: 2

钢框架的抗震等级: 3

剪力墙的抗震等级: 3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 不改变

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 是

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抗震等级逐层降级及抗震措施4级: 是

是否考虑偶然偏心: 是

X向偶然偏心值: 0.05

Y向偶然偏心值: 0.05

偶然偏心计算方法: 等效扭矩法(传统法) 是否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 是

自动计算最不利地震方向的作用: 是

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 1

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角度: 45

活荷重力荷载代表值组合系数: 0.50

使用自定义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否

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0.160

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0.900

地震作用放大方法: 全楼统一

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 1.00

减震隔震附加阻尼比算法: 强制解耦

最大附加阻尼比: 0.25

地震计算时不考虑地下室以下的结构质量: 否

性能设计信息 ........................................

是否考虑性能设计: 否

设计信息 ............................................

是否按抗震规范5.2.5调整楼层地震力: 是

是否扭转效应明显: 否

第一平动周期方向动位移比例(0~1): 0.50

第二平动周期方向动位移比例(0~1): 0.50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 0.85

框架梁调幅后不小于简支梁跨中弯矩的倍数: 0.50

非框架梁调幅后不小于简支梁跨中弯矩的倍数: 0.33

梁扭矩折减系数: 0.60

九度结构及一级框架梁柱超配筋系数: 1.15

按层刚度比判断薄弱层方法: 高规和抗规从严底部嵌固楼层刚度比执行《高规》3.5.2-2: 否

自动对层间受剪承载力突变形成的薄弱层放大调整: 否

自动根据层间受剪承载力比值调整配筋: 否

是否转换层指定为薄弱层: 是

薄弱层地震内力放大系数: 1.25

强制指定的薄弱层层号: 0

与柱相连的框架梁端M、V不调整: 否

0.2V0 调整分段数: 0

分段号起始层号终止层号

0.2V0调整时楼层剪力最小倍数: 0.20

0.2V0调整时各层框架剪力最大值的倍数: 1.50

0.2V0 调整上限: 2.00

框支柱调整上限: 5.00

支撑按柱设计临界角: 20

按竖向构件内力统计层地震剪力: 否

活荷载信息 ..........................................

柱、墙活荷载是否折减: 否

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最高层号: 0

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 2.00

楼面梁活荷载折减: 不折减

构件设计信息 ........................................

柱配筋计算原则: 双偏压

连梁按对称配筋设计: 否

抗震设计的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 是

矩形混凝土梁按T形梁配筋: 否

按简化方法计算柱剪跨比(Hn/2h0): 是

墙柱配筋设计考虑端柱: 否

墙柱配筋设计考虑翼缘墙: 否

与剪力墙面外相连的梁按框架梁设计: 是

验算一级抗震墙施工缝: 是

梁压弯设计控制轴压比: 0.40

梁端配筋内力取值位置(0-节点,1-支座边): 0.00

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 0.85

X向钢柱计算长度是否按有侧移计算: 是

Y向钢柱计算长度是否按有侧移计算: 是

按《钢规》5.3.3-2自动判断强弱支撑: 否

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按框架结构采用: 否

梁保护层厚度(mm): 20

柱保护层厚度(mm): 20

型钢混凝土构件设计依据: 《型钢规程》JGJ138-2001

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计执行高规7.2.16-4: 否

底部加强区全部设为约束边缘构件: 否

面外梁下生成暗柱边缘构件: 是

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长度取Lc: 否

边缘构件合并距离(mm): 300

短肢边缘构件合并距离(mm): 600

边缘构件尺寸取整模数(mm): 50

构造边缘构件尺寸设计依据: 《高规》JGJ3-2010 第7.2.16条包络设计 ........................................

是否分塔与整体分别计算,并取大: 否

自动取框架和框架-抗震墙模型计算大值: 否

是否与其它模型进行包络取大: 否

鉴定加固 ........................................

是否鉴定加固: 否

材料信息 ........................................

混凝土容重(kN/m3): 26.00

砌体容重(kN/m3): 22.00

钢材容重(kN/m3): 78.00

轻骨料混凝土容重(kN/m3): 18.50

轻骨料混凝土密度等级: 1800

梁箍筋间距(mm): 100

柱箍筋间距(mm): 100

墙水平分布筋最大间距(mm): 150

墙竖向分布筋最小配筋率(%): 0.30

结构底部单独指定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的层号: 0

结构底部NSW层的墙竖向分布配筋率: 0.60

钢筋强度 ........................................

HPB300钢筋强度设计值(N/mm2): 270

HRB335钢筋强度设计值(N/mm2): 300

HRB400钢筋强度设计值(N/mm2): 360

地下室信息 ..........................................

土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 10.00

扣除地面以下几层回填土约束: 0

回填土容重(kN/m3): 18.00

回填土侧压力系数: 0.50

室外地平标高(m): -0.15

地下水位标高(m): -20.00

室外地面附加荷载(kN/m2): 0.00

荷载组合 ......................................

结构重要性系数: 1.00

恒载分项系数: 1.20

活载分项系数: 1.40

活荷载组合值系数: 0.70

活荷载频遇值系数: 0.60

活荷载准永久值系数: 0.50

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 1.00

风荷载分项系数: 1.40

风荷载组合值系数: 0.60

风荷载频遇值系数: 0.40

风荷载是否参与地震组合: 否

水平地震力分项系数: 1.30

**********************************************************

楼层属性

**********************************************************

层号塔号属性

3 1 无

2 1 无

1 1 地下1层

**********************************************************

塔属性

**********************************************************

塔号1

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

结构X向基本周期(秒): 0.56

结构Y向基本周期(秒): 0.56

水平风荷载体型分段数: 1

分段号最高层号挡风系数迎风面系数背风面系数侧风面系数

1 3 1.00 0.80 -0.50 0.00

0.2V0 调整分段数: 0

分段号起始层号终止层号

0.2V0调整时楼层剪力最小倍数: 0.20

0.2V0调整时各层框架剪力最大值的倍数: 1.50

**********************************************************

各层质量、质心坐标,层质量比

**********************************************************

层号塔号质心X 质心Y 质心Z 恒载质量活载质量活载质量附加质量质量比

(m) (m) (m) (t) (t) (不折减)(t) (t)

3 1 33.636 19.048 9.600 1767.7 95.5 190.9 0.0

1.96 质量比>1.5 不满足《高规》3.5.6

2 1 33.535 18.962 4.800 840.2 111.4 222.7 0.0 2.77 质量比>1.5 不满足《高规》3.5.6

1 1 33.198 18.920 -0.000 343.

2 0.0 0.0 0.0 1.00

合计-- -- -- 2951.1 206.8 413.7 0.0

活载总质量(t): 206.831

恒载总质量(t): 2951.092

附加总质量(t): 0.000

结构总质量(t): 3157.922

恒载产生的总质量包括结构自重和外加恒载

活载质量= 活荷载重力荷载代表值系数*活载等效质量

总质量= 恒载质量+活载质量+附加质量

**********************************************************

各层构件数量、构件材料和层高

**********************************************************

层号塔号梁数柱数支撑数墙数层高(m) 累计高度(m)

3 1 93 23 0 0 4.800 12.000

2 1 62 2

3 0 0 4.800 7.200

1 1 37 23 0 0 2.400 2.400

----------------------------------------------------------

保护层:

层号塔号梁保护层(mm) 柱保护层(mm) 墙保护层(mm)

3 1 20 20 ---

2 1 20 20 ---

1 1 20 20 ---

----------------------------------------------------------

混凝土构件:

层号塔号梁数柱数支撑数墙数(混凝土/主筋) (混凝土/主筋) (混凝土/主筋) (混凝土/主筋)

3 1 93(C30/360) 23(C30/360) --- ---

2 1 62(C30/360) 23(C30/360) --- ---

1 1 37(C30/360) 23(C30/360) --- ---

----------------------------------------------------------

箍筋(墙分布筋):

层号塔号梁数柱数支撑数墙数边缘构件

(箍筋) (箍筋) (箍筋) (水平/竖向) (箍筋)

3 1 93(270) 23(270) --- --- (270)

2 1 62(270) 23(270) --- --- (270)

1 1 37(270) 23(270) --- --- (270)

**********************************************************

风荷载信息

**********************************************************

层号塔号风荷载X 剪力X 倾覆弯矩X 风荷载Y 剪力Y 倾覆弯矩Y

3 1 178.0 178.0 854.5 175.5 175.5 842.5

2 1 141.7 319.7 2389.

3 139.7 315.2 2355.5

1 1 0.0 319.7 3156.6 -0.0 315.

2 3112.1

**********************************************************

各层刚心、偏心率、相邻层侧移刚度比等计算信息

Floor No : 层号

Tower No : 塔号

Xstif,Ystif : 刚心的X,Y 坐标值

Alf : 层刚性主轴的方向

Xmass,Ymass : 质心的X,Y 坐标值

Gmass : 总质量

Eex,Eey : X,Y 方向的偏心率

Ratx,Raty : X,Y 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下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的比值(剪切刚度)

Ratx1,Raty1 : X,Y 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70%的比值或上三层平均侧移刚度80%的比值中之较小者

Ratx2,Raty2 : X,Y 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90%、110%或者150%比值。110%指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1.5倍时,150%指嵌固层

RJX1,RJY1,RJZ1: 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剪切刚度)

RJX3,RJY3,RJZ3: 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 **********************************************************

Floor No. 1 Tower No. 1

Xstif= 34.1750(m) Ystif= 19.4086(m) Alf = 45.0000(Degree)

Xmass= 33.1984(m) Ymass= 18.9205(m) Gmass(重力荷载代表值)=

343.1756( 343.1756)(t)

Eex = 0.0709 Eey = 0.0354

Ratx = 1.0000 Raty = 1.0000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

Ratx1= 7.6071 Raty1= 7.5608

RJX1 = 1.7310E+007(kN/m) RJY1 = 1.7310E+007(kN/m) RJZ1 = 0.0000E+000(kN/m)

RJX3 = 3.5127E+006(kN/m) RJY3 = 3.5514E+006(kN/m) RJZ3 = 1.4034E+009(kN*m/Rad) ----------------------------------------------------------

Floor No. 2 Tower No. 1

Xstif= 34.5482(m) Ystif= 19.5622(m) Alf = 45.0000(Degree)

Xmass= 33.5349(m) Ymass= 18.9618(m) Gmass(重力荷载代表值)=

1062.9635( 951.5915)(t)

Eex = 0.0732 Eey = 0.0436

Ratx = 0.1250 Raty = 0.1250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

Ratx1= 1.6603 Raty1= 1.6728

RJX1 = 2.1638E+006(kN/m) RJY1 = 2.1638E+006(kN/m) RJZ1 = 0.0000E+000(kN/m)

RJX3 = 6.2052E+005(kN/m) RJY3 = 6.3339E+005(kN/m) RJZ3 = 2.2499E+008(kN*m/Rad) ----------------------------------------------------------

Floor No. 3 Tower No. 1

Xstif= 34.3366(m) Ystif= 19.4625(m) Alf = 45.0000(Degree)

Xmass= 33.6357(m) Ymass= 19.0481(m) Gmass(重力荷载代表值)=

1958.6138( 1863.1552)(t)

Eex = 0.0511 Eey = 0.0300

Ratx = 1.0000 Raty = 1.0000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

Ratx1= 1.0000 Raty1= 1.0000

RJX1 = 2.1638E+006(kN/m) RJY1 = 2.1638E+006(kN/m) RJZ1 = 0.0000E+000(kN/m)

RJX3 = 5.3389E+005(kN/m) RJY3 = 5.4091E+005(kN/m) RJZ3 = 2.2817E+008(kN*m/Rad) ----------------------------------------------------------

X方向最小刚度比: 1.0000(3层1塔)

Y方向最小刚度比: 1.0000(3层1塔)

============================================================================

地下室楼层侧向刚度比验算(剪切刚度)

============================================================================

地下室层号: 1 塔号: 1

X方向地下一层剪切刚度=1.7310E+007 X方向地上一层剪切刚度=2.1638E+006 X方向刚度比= 8.0000

Y方向地下一层剪切刚度=1.7310E+007 Y方向地上一层剪切刚度=2.1638E+006 Y方向刚度比= 8.0000

**********************************************************

结构整体抗倾覆验算

**********************************************************

抗倾覆力矩Mr 倾覆力矩Mov 比值Mr/Mov 零应力区(%)

层号:1 塔号:1

X向风 4.760E+005 2.814E+003 169.19 0.00

Y向风 4.425E+005 2.774E+003 159.52 0.00

X地震 4.639E+005 3.533E+004 13.13 0.00

Y地震 4.312E+005 3.590E+004 12.01 0.00

**********************************************************

结构整体稳定验算

**********************************************************

层号塔号X向刚度Y向刚度层高上部重量X刚重比Y刚重比

1 1 3.513E+006 3.551E+006 2.400 41204 204.600 206.858

2 1 6.205E+005 6.334E+005 4.800 37086 80.312 81.979

3 1 5.339E+005 5.409E+005 4.800 23885 107.292 108.701

该结构刚重比Di*Hi/Gi大于10,能够通过《高规》5.4.4条的整体稳定验算

该结构刚重比Di*Hi/Gi大于20,满足《高规》5.4.1,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

结构抗震验算

**********************************************************

**********************************************************

风振舒适度验算

**********************************************************

塔号:1

按《高钢规》计算:

X向顺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 = 0.009

X向横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 = 0.000

Y向顺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 = 0.009

Y向横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 = 0.000

按《荷载规范》附录J计算:

X向顺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 = 0.008

X向横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 = 0.000

Y向顺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 = 0.008

Y向横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 = 0.000

**********************************************************

楼层抗剪承载力验算

**********************************************************

Ratio_X,Ratio_Y: 表示本层与上一层的承载力之比

层号塔号X向承载力Y向承载力Ratio_X Ratio_Y

3 1 1.1154E+00

4 1.1252E+004 1.00 1.00

2 1 1.4404E+004 1.4679E+004 1.29 1.30

1 1 3.4221E+004 3.5689E+004 2.38 2.43

**********************************************************

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

**********************************************************

考虑扭转耦联时的振动周期(秒)、X,Y 方向的平动系数、扭转系数

振型号周期转角平动系数(X+Y) 扭转系数(Z)(强制刚性楼板模型)

1 0.5654 149.29 0.97(0.71+0.25) 0.03

2 0.5599 58.81 1.00(0.27+0.73) 0.00

3 0.4589 135.63 0.04(0.02+0.02) 0.96

4 0.1264 113.81 0.94(0.15+0.79) 0.06

5 0.1251 24.39 1.00(0.83+0.17) 0.00

6 0.1100 123.70 0.06(0.02+0.04) 0.94

7 0.0333 109.31 0.59(0.06+0.53) 0.41

8 0.0322 18.60 1.00(0.90+0.10) 0.00

9 0.0306 107.57 0.41(0.04+0.37) 0.59

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 172.288°

振型号周期转角平动系数(X+Y) 扭转系数(Z)

1 0.5657 149.4

2 0.97(0.72+0.25) 0.03

2 0.5601 58.94 1.00(0.27+0.73) 0.00

3 0.4592 135.79 0.04(0.02+0.02) 0.96

4 0.126

5 114.83 0.94(0.17+0.77) 0.06

5 0.1251 25.3

6 1.00(0.82+0.18) 0.00

6 0.1100 123.93 0.06(0.02+0.04) 0.94

7 0.0535 0.10 0.97(0.95+0.02) 0.03

8 0.0405 84.79 0.93(0.09+0.84) 0.07

9 0.0356 111.50 0.92(0.31+0.60) 0.08

(Z向扭转质量系数只在强制刚性板下有意义,对于非强制刚性板下的计算结果仅供参考)

振型号X向平动质量系数%(sum) Y向平动质量系数%(sum) Z向扭转质量系数%(sum)

1 61.71( 61.71) 21.55( 21.55) 3.23( 3.23)

2 22.91( 84.62) 63.15( 84.70) 0.19( 3.42)

3 1.61( 86.23) 1.52( 86.22) 90.03( 93.44)

4 1.13( 87.36) 5.25( 91.47) 0.21( 93.65)

5 5.50( 92.86) 1.24( 92.71) 0.01( 93.66)

6 0.12( 92.98) 0.28( 92.99) 3.60( 97.26)

7 0.63( 93.60) 0.00( 92.99) 0.01( 97.27)

8 0.01( 93.61) 1.11( 94.10) 0.03( 97.30)

9 0.24( 93.85) 1.55( 95.65) 0.04( 97.34)

X向平动振型参与质量系数总计: 93.85%

Y向平动振型参与质量系数总计: 95.65%

第1扭转周期(0.4589)/第1平动周期(0.5654) = 0.81

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 169.767°

振型号阻尼比

1 0.050

2 0.050

3 0.050

4 0.050

5 0.050

6 0.050

7 0.050

8 0.050

9 0.050

**********************************************************

各层X 方向的作用力(CQC)

Floor : 层号

Tower : 塔号

Fx : X 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反应力

Vx : X 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楼层剪力

Mx : X 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弯矩

Static Fx: 静力法X 向的地震力

----------------------------------------------------------------------

Floor Tower Fx Vx (分塔剪重比) Mx Static Fx

(kN) (kN) (kN-m) (kN)

3 1 3124.85 3124.85(16.772%) 14999.29 2892.01

2 1 1097.40 4014.60(14.263%) 34130.37 738.53

1 1 81.37 4067.37(12.880%) 43859.2

2 0.00

抗震规范(5.2.5)条要求的X向楼层最小剪重比= 3.20%

**********************************************************

各层Y 方向的作用力(CQC)

Floor : 层号

Tower : 塔号

Fy : Y 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反应力

Vy : Y 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楼层剪力

My : Y 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弯矩

Static Fy: 静力法Y 向的地震力

------------------------------------------------------------------------------------------

Floor Tower Fy Vy (分塔剪重比) My Static Fy

(kN) (kN) (kN-m) (kN)

3 1 3176.29 3176.29(17.048%) 15246.18 2892.01

2 1 1108.67 4079.87(14.495%) 34692.80 738.53

1 1 107.66 4134.19(13.091%) 44581.69 0.00

抗震规范(5.2.5)条要求的Y向楼层最小剪重比= 3.20%

**********************************************************

各层各塔的规定水平力

**********************************************************

层号塔号X向(KN) Y向(KN)

3 1 3124.9 3176.3

2 1 889.7 903.6

1 1 52.8 54.3

**********************************************************

规定水平力下框架柱、短肢墙地震倾覆弯矩

**********************************************************

层号塔号框架柱短肢墙普通墙斜撑合计

3 1 X 14999.3 0.0 0.0 0.0 14999.3

2 1 X 34269.4 0.0 0.0 0.0 34269.4

1 1 X 41713.7 0.0 0.0 0.0 41713.7

3 1 Y 15246.2 0.0 0.0 0.0 15246.2

2 1 Y 34829.6 0.0 0.0 0.0 34829.6

1 1 Y 42267.4 0.0 0.0 0.0 42267.4

**********************************************************

规定水平力下框架柱、短肢墙地震倾覆弯矩百分比

**********************************************************

层号塔号框架柱短肢墙

3 1 X 100.0 0.0

2 1 X 100.0 0.0

3 1 Y 100.0 0.0

2 1 Y 100.0 0.0

**********************************************************

框架柱地震剪力百分比

**********************************************************

层号塔号柱剪力墙剪力总剪力柱剪力百分比柱剪力与分段基底剪力百分比

3 1 X 3124.9 0.0 3124.9 100.00% 0.00%

2 1 X 4014.6 0.0 4014.6 100.00% 0.00%

1 1 X 3097.3 0.0 4067.4 76.15% 0.00%

3 1 Y 3176.3 0.0 3176.3 100.00% 0.00%

2 1 Y 4079.9 0.0 4079.9 100.00% 0.00%

1 1 Y 3095.9 0.0 4134.

2 74.88% 0.00%

**********************************************************

框架柱风倾覆弯矩百分比

**********************************************************

层号塔号柱弯矩总弯矩柱弯矩百分比

3 1 X 854.5 854.5 100.00%

2 1 X 2389.

3 2389.3 100.00%

1 1 X 2979.0 2979.0 100.00%

3 1 Y 842.5 842.5 100.00%

2 1 Y 2355.5 2355.5 100.00%

1 1 Y 2924.4 2924.4 100.00%

**********************************************************

框架柱、剪力墙风剪力百分比

**********************************************************

层号塔号柱剪力墙剪力总剪力柱剪力百分比墙剪力百分比

3 1 X 178.0 0.0 178.0 100.00% 0.00%

2 1 X 319.7 0.0 319.7 100.00% 0.00% 1 1 X 245.7 0.0 245.7 100.00% 0.00%

3 1 Y 175.5 0.0 175.5 100.00% 0.00% 2 1 Y 315.2 0.0 315.2 100.00% 0.00% 1 1 Y 237.0 0.0 237.0 100.00% 0.00%

**********************************************************

风荷载外力、层剪力、倾覆弯矩统计

**********************************************************

层号塔号层外力F 层剪力V 倾覆弯矩M

+WX

3 1 178.0 178.0 178.0

2 1 141.7 319.7 497.8

1 1 0.0 319.7 817.5

-WX

3 1 -178.0 -178.0 -178.0

2 1 -141.7 -319.7 -497.8

1 1 0.0 -319.7 -817.5

+WY

3 1 175.5 175.5 175.5

2 1 139.7 315.2 490.7

1 1 0.0 315.

2 806.0

-WY

3 1 -175.5 -175.5 -175.5

2 1 -139.7 -315.2 -490.7

1 1 0.0 -315.

2 -806.0

**********************************************************

地震外力、层剪力、倾覆弯矩统计

**********************************************************

层号塔号层外力F 层剪力V 倾覆弯矩M

EX

3 1 3124.9 3124.9 14999.3

2 1 1097.4 4014.6 34130.4

1 1 81.4 4067.4 43859.2

EY

3 1 3176.3 3176.3 15246.2

2 1 1108.7 4079.9 34692.8

1 1 107.7 4134.

2 44581.7

EXM 45

3 1 3211.2 3124.9 14999.3

2 1 1123.1 4014.6 34130.4

1 1 84.3 4067.4 43859.2

********************************************************** 0.2V0调整系数

********************************************************** ********************************************************** 位移输出文件

********************************************************** $s

单位: mm

Floor : 层号

Tower : 塔号

Jmax : 最大位移对应的节点号

JmaxD : 最大层间位移对应的节点号

Max-(Z) : Z方向的节点最大位移

h : 层高

Max-(X),Max-(Y) : X,Y方向的节点最大位移

Ave-(X),Ave-(Y) : X,Y方向的层平均位移

Max-Dx ,Max-Dy : 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

Ave-Dx ,Ave-Dy : X,Y方向的平均层间位移

Ratio-(X),Ratio-(Y): 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Ratio-Dx,Ratio-Dy : 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Max-Dx/h,Max-Dy/h : 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

DxR/Dx,DyR/Dy : X,Y方向的有害位移角占总位移角的百分比例

Ratio_AX,Ratio_AY : 本层位移角与上层位移角的1.3倍及上三层平均位移角的1.2倍的比值的大者X-Disp,Y-Disp,Z-Disp:节点X,Y,Z方向的位移

=== 工况17 === X 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h

JmaxD Max-Dx Ave-Dx Max-Dx/h DxR/Dx Ratio_AX

3 1 3000001 15.67 13.25 4800

3000001 6.83 5.75 1/ 703 10.52% 1.00

2 1 2000001 8.85 7.52 4800

2000001 7.52 6.38 1/ 638 64.16% 0.85

1 1 1000001 1.33 1.14 2400

1000001 1.33 1.14 1/1802 100.00% 0.31

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638 (2层1塔)

=== 工况18 === X 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h

JmaxD Max-Dx Ave-Dx Max-Dx/h DxR/Dx Ratio_AX

3 1 3000001 15.75 13.42 4800

3000001 6.86 5.83 1/ 699 10.53% 1.00

2 1 2000001 8.90 7.61 4800

2000001 7.56 6.46 1/ 635 64.16% 0.85

1 1 1000001 1.34 1.15 2400

1000001 1.34 1.15 1/1794 100.00% 0.31

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635 (2层1塔)

=== 工况12 === X+ 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h

JmaxD Max-Dx Ave-Dx Max-Dx/h DxR/Dx Ratio_AX

3 1 3000001 16.95 13.1

4 4800

3000001 7.38 5.71 1/ 650 10.30% 1.00

2 1 2000001 9.58 7.45 4800

2000001 8.14 6.32 1/ 590 64.10% 0.85

1 1 1000001 1.44 1.13 2400

1000001 1.44 1.13 1/1666 100.00% 0.31

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590 (2层1塔)

=== 工况13 === X- 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h

JmaxD Max-Dx Ave-Dx Max-Dx/h DxR/Dx Ratio_AX

3 1 3000001 14.39 13.37 4800

3000001 6.27 5.80 1/ 765 10.75% 1.00

2 1 2000001 8.1

3 7.59 4800

2000001 6.91 6.44 1/ 695 64.22% 0.85

1 1 1000001 1.2

2 1.15 2400

1000001 1.22 1.15 1/1964 100.00% 0.31

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695 (2层1塔)

=== 工况19 === Y 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h

JmaxD Max-Dy Ave-Dy Max-Dy/h DyR/Dy Ratio_AY

3 1 3000003 15.40 13.68 4800

3000003 6.71 5.95 1/ 716 9.68% 1.00

2 1 200000

3 8.71 7.75 4800

2000003 7.40 6.57 1/ 648 63.82% 0.84

1 1 1000003 1.30 1.18 2400

1000003 1.30 1.18 1/1841 100.00% 0.32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648 (2层1塔)

=== 工况20 === Y 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h

JmaxD Max-Dy Ave-Dy Max-Dy/h DyR/Dy Ratio_AY

3 1 3000003 15.65 13.96 4800

3000003 6.82 6.07 1/ 704 9.69% 1.00

2 1 200000

3 8.85 7.90 4800

2000003 7.53 6.70 1/ 638 63.81% 0.84

1 1 1000003 1.3

2 1.20 2400

1000003 1.32 1.20 1/1812 100.00% 0.32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638 (2层1塔)

=== 工况14 === Y+ 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h

JmaxD Max-Dy Ave-Dy Max-Dy/h DyR/Dy Ratio_AY

3 1 3000003 13.80 13.52 4800

3000003 6.01 5.88 1/ 798 10.33% 1.00

2 1 200000

3 7.80 7.66 4800

2000003 6.63 6.49 1/ 724 64.07% 0.85

1 1 1000003 1.17 1.16 2400

1000003 1.17 1.16 1/2056 100.00% 0.31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724 (2层1塔)

=== 工况15 === Y- 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h

JmaxD Max-Dy Ave-Dy Max-Dy/h DyR/Dy Ratio_AY

3 1 3000003 17.00 13.85 4800

3000003 7.40 6.02 1/ 649 9.04% 1.00

2 1 200000

3 9.62 7.8

4 4800

2000003 8.18 6.65 1/ 587 63.57% 0.84

1 1 1000003 1.44 1.19 2400

1000003 1.44 1.19 1/1665 100.00% 0.32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587 (2层1塔)

=== 工况23 === 最不利地震方向172 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h

JmaxD Max-Dx Ave-Dx Max-Dx/h DxR/Dx Ratio_AX

3 1 3000001 15.58 13.23 4800

3000001 6.79 5.74 1/ 707 10.56% 1.00

2 1 2000001 8.80 7.50 4800

2000001 7.48 6.37 1/ 642 64.17% 0.85

1 1 1000001 1.3

2 1.14 2400

1000001 1.32 1.14 1/1812 100.00% 0.31

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642 (2层1塔)

=== 工况21 === 地震方向45.0 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h

JmaxD Max-Dx Ave-Dx Max-Dx/h DxR/Dx Ratio_AX

3 1 3000049 13.66 13.63 4800

3000049 5.94 5.92 1/ 808 10.63% 1.00

2 1 2000034 7.7

3 7.72 4800

2000034 6.55 6.55 1/ 733 64.18% 0.85

1 1 1000020 1.18 1.18 2400

1000020 1.18 1.18 1/2028 100.00% 0.31

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733 (2层1塔)

=== 工况24 === 最不利地震方向262 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h

JmaxD Max-Dy Ave-Dy Max-Dy/h DyR/Dy Ratio_AY

3 1 3000003 15.47 13.70 4800

3000003 6.74 5.96 1/ 712 9.65% 1.00

2 1 200000

3 8.75 7.76 4800

2000003 7.44 6.58 1/ 645 63.81% 0.84

1 1 1000003 1.31 1.18 2400

1000003 1.31 1.18 1/1833 100.00% 0.32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645 (2层1塔)

=== 工况22 === 地震方向135.0 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h

JmaxD Max-Dy Ave-Dy Max-Dy/h DyR/Dy Ratio_AY

3 1 3000001 17.45 14.05 4800

3000001 7.62 6.11 1/ 630 9.56% 1.00

2 1 2000001 9.85 7.96 4800

2000001 8.38 6.75 1/ 573 63.80% 0.84

1 1 1000001 1.47 1.20 2400

1000001 1.47 1.20 1/1635 100.00% 0.32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573 (2层1塔)

=== 工况2 === +X 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Ratio-(X) h

JmaxD Max-Dx Ave-Dx Ratio-Dx Max-Dx/h DxR/Dx Ratio_AX

3 1 3000033 1.06 0.95 1.12 4800

3000033 0.41 0.37 1.00 1/9999 30.35% 1.00

2 1 2000024 0.65 0.58 1.1

3 4800

2000024 0.55 0.49 1.00 1/8804 63.75% 1.00

1 1 100001

2 0.10 0.08 1.00 2400

1000012 0.10 0.08 1.00 1/9999 100.00% 0.34

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8804 (2层1塔)

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13 (2层1塔)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00 (3层1塔)

=== 工况3 === -X 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Ratio-(X) h

JmaxD Max-Dx Ave-Dx Ratio-Dx Max-Dx/h DxR/Dx Ratio_AX

3 1 3000033 1.06 0.95 1.12 4800

3000033 0.41 0.37 1.00 1/9999 30.35% 1.00

2 1 2000024 0.65 0.58 1.1

3 4800

2000024 0.55 0.49 1.00 1/8804 63.75% 1.00

1 1 100001

2 0.10 0.08 1.00 2400

1000012 0.10 0.08 1.00 1/9999 100.00% 0.34

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8804 (2层1塔)

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13 (2层1塔)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00 (3层1塔)

=== 工况4 === +Y 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Ratio-(Y) h

JmaxD Max-Dy Ave-Dy Ratio-Dy Max-Dy/h DyR/Dy Ratio_AY

3 1 3000003 1.07 0.9

4 1.1

5 4800

3000003 0.42 0.37 1.00 1/9999 28.62% 1.00

2 1 200000

3 0.65 0.57 1.15 4800

2000003 0.55 0.48 1.00 1/8677 62.99% 0.99

1 1 1000003 0.10 0.08 1.00 2400

1000003 0.10 0.08 1.00 1/9999 100.00% 0.35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8677 (2层1塔)

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15 (2层1塔)

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00 (3层1塔)

=== 工况5 === -Y 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Ratio-(Y) h

JmaxD Max-Dy Ave-Dy Ratio-Dy Max-Dy/h DyR/Dy Ratio_AY

3 1 3000003 1.07 0.9

4 1.1

5 4800

3000003 0.42 0.37 1.00 1/9999 28.62% 1.00

2 1 200000

3 0.65 0.57 1.15 4800

2000003 0.55 0.48 1.00 1/8677 62.99% 0.99

1 1 1000003 0.10 0.08 1.00 2400

1000003 0.10 0.08 1.00 1/9999 100.00% 0.35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8677 (2层1塔)

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15 (2层1塔)

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00 (3层1塔)

=== 工况16 === 竖向恒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Z)

3 1 3000031 -7.89

2 1 2000004 -3.30

1 1 1000018 -0.32

=== 工况1 === 竖向活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Z)

3 1 3000031 -1.06

2 1 2000012 -0.97

1 1 1000009 -0.05

=== 工况6 === X 方向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Ratio-(X) h

JmaxD Max-Dx Ave-Dx Ratio-Dx

3 1 3000001 14.23 13.28 1.07 4800

3000001 6.21 5.76 1.08

2 1 2000001 8.0

3 7.52 1.07 4800

2000001 6.82 6.38 1.07

1 1 1000001 1.20 1.14 1.00 2400

1000001 1.20 1.14 1.00

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07 (3层1塔)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08 (3层1塔)

=== 工况7 === X+ 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Ratio-(X) h

JmaxD Max-Dx Ave-Dx Ratio-Dx

3 1 3000001 15.52 13.15 1.18 4800

3000001 6.77 5.71 1.19

2 1 2000001 8.76 7.45 1.18 4800

2000001 7.44 6.32 1.18

1 1 1000001 1.3

2 1.1

3 1.00 2400

1000001 1.32 1.13 1.00

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18 (3层1塔)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19 (3层1塔)

=== 工况8 === X- 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Ratio-(X) h

JmaxD Max-Dx Ave-Dx Ratio-Dx

3 1 3000033 13.88 13.41 1.03 4800

3000033 5.97 5.81 1.03

2 1 2000024 7.91 7.60 1.04 4800

2000024 6.70 6.45 1.04

1 1 100001

2 1.21 1.15 1.00 2400

1000012 1.21 1.15 1.00

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04 (2层1塔)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04 (2层1塔)

=== 工况9 === Y 方向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Ratio-(Y) h

JmaxD Max-Dy Ave-Dy Ratio-Dy

3 1 3000003 14.17 13.55 1.05 4800

3000003 6.18 5.89 1.05

2 1 200000

3 8.00 7.66 1.0

4 4800

2000003 6.80 6.49 1.05

1 1 1000003 1.20 1.16 1.00 2400

1000003 1.20 1.16 1.00

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05 (3层1塔)

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05 (3层1塔)

=== 工况10 === Y+ 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Ratio-(Y) h

JmaxD Max-Dy Ave-Dy Ratio-Dy

3 1 3000049 14.21 13.38 1.06 4800

3000049 6.15 5.81 1.06

2 1 2000034 8.05 7.57 1.06 4800

2000034 6.81 6.41 1.06

1 1 1000020 1.24 1.15 1.00 2400

1000020 1.24 1.15 1.00

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06 (2层1塔)

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06 (2层1塔)

=== 工况11 === Y- 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Ratio-(Y) h

JmaxD Max-Dy Ave-Dy Ratio-Dy

3 1 3000003 15.79 13.71 1.15 4800

3000003 6.87 5.96 1.15

2 1 200000

3 8.91 7.75 1.15 4800

2000003 7.58 6.57 1.15

1 1 1000003 1.33 1.17 1.00 2400

1000003 1.33 1.17 1.00

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15 (3层1塔)

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15 (3层1塔)

*--------------------------------------------------------------------------------*

* yjk-F 计算参数*

*--------------------------------------------------------------------------------*

计算时间:2015年12月9日当前版本:1.6.2.2

一、总参数

1. 地基承载力验算采用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07-2011综合法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00.00 kPa

宽度修正系数ηb=3.00

深度修正系数ηd=4.40

2. 覆土厚度(m)

3.0

3. 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kN/m3) 20

4.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重度(kN/m3) 20

5. 结构重要性系数 1.0

6. 拉梁承担柱弯矩比例0

7. 抗震规范6.2.3条柱端弯矩放大系数不折减

8. 自动按楼层折减活荷载否

9. 活荷载折减系数(第8项为“是”时,该项无效) 1.0

二、沉降计算参数

1.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1.0

2. 是否考虑回弹再压缩不考虑

3. 回弹再压缩模量与压缩模量之比 2.0

4. 考虑相邻基础影响的最大距离(m) 20.0

5. 后浇带施工前的加载比例0.50

6. 桩承台沉降的计算方法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

7. 是否自动计算桩端阻力比是

8. 桩端阻力比隐含值0.1

三、整体式基础有限元计算参数

1. 计算方法弹性地基梁板法

2. 桩间土是否分担荷载否

3. 桩间土分担荷载比例0.2

4. 是否考虑上部刚度不考虑

5. 人防荷载等级不计算

6. 底板等效荷载标准值(kPa) 0

7. 各工况组合考虑历史最低水位的有利作用不考虑

8. 历史最低水位的水头标高0.0

9. 底板抗浮验算不验算

10. 底板抗浮验算对应的水头标高0.0

11. 水浮力的分项系数基本组合1.2,标准组合1.0

12. 网格划分控制尺寸(m) 1.0

13. 基本组合中是否考虑自重和覆土重考虑

14. 计算板元配筋时,按节点平均还是最大平均值

15. 柱底峰值弯矩是否按柱宽折减是

16. 板元变厚度区域的边界弯矩是否进行磨平处理是

17. 计算板元配筋时,是否考虑1m范围内的平均弯矩只考虑当前单元弯矩

四、材料表

类型混凝土等级主筋等级箍筋等级保护层厚度(mm) 最小配筋率(%) *-------------------------------------------------------------------------------*

筏板C30 HRB335 HRB335 底=40;顶=40 0.15

承台C30 HRB335 HPB300 40 0.15

地基梁C20 HRB335 HPB300 40 0.15

拉梁C20 HRB335 HPB300 40 0.15

独立基础C35 RRB400 RRB400 50 0.15

五、构件数目

类型数量

*------------------------------------------------------*

筏板主筏板:0, 加厚区:0, 洞口:0, 防水板:0

承台0

地基梁0

拉梁0

独立基础23

非承台桩梁下布桩:0, 板下布桩:0

承台桩0

结点0

梁元0

板元0

*--------------------------------------------------------------------------------*

* yjk-F 混凝土构件正截面配筋设计* *--------------------------------------------------------------------------------*

计算时间:2015年12月9日当前版本:1.6.2.2

一、筏板

*--------------------------------------------------------------------------------*

* 以下按房间和板带输出筏板每延米的配筋设计信息* * +M: 每延米正弯矩设计值(kN.m/m) * * -M: 每延米负弯矩设计值(kN.m/m) * * LoadComb: 设计弯矩对应的基本组合号* * Btm Asd: 板底每延米的配筋量(mm*mm) * * Top Asu: 板顶每延米的配筋量(mm*mm) * * %_Steel: 配筋率*

* Rs,max: 最大配筋率,取4% * *--------------------------------------------------------------------------------*

二、承台

*--------------------------------------------------------------------------------*

* 依据规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9.1条,第5.9.2条*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6.2.10条* * 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1.6条规定,地震组合下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除以0.75 * * 依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4.2.3条规定,人防组合下混凝土强度设计值予以调整* *--------------------------------------------------------------------------------*

* 以下输出承台板正截面配筋设计信息* * Type: 截面类型,COL表示截面在柱墙根部,STEP表示截面在变阶处* * TRI表示等边三角形承台按三向均匀配筋* * TRI_1,TRI_2表示等腰三角形承台按两腰方向和底边方向分别计算配筋* * θn: 截面法向与x轴的夹角(度) * * b0: 计算宽度(mm) * * h0: 有效高度(mm),按[ 截面高度-保护层厚度-10mm ] 计算*

* +M: 正弯矩设计值(kN-m),板底受拉为正* * Comb: 设计弯矩对应的组合号* * As': 计算配筋面积(mm*mm),按As=M/(0.9*fy*h0)计算* *--------------------------------------------------------------------------------*

*--------------------------------------------------------------------------------*

* 以下输出按计算、构造取大的配筋量* * 矩形承台,按x向和y向正交配筋* * 等边三角形承台,按三向均匀配筋* * 等腰三角形承台,按三向不均匀配筋,两腰方向和底边方向分别输出* * As: 每延米的底筋面积(mm*mm/m),As = max(As'/b , Rs,min*Area/b) *

* b: 截面计算宽度(m) *

* Area: 截面面积(mm*mm) * * Rs: 底筋配筋率,按As*b/Area计算* * Rs,max: 最大配筋率(取4%),当Rs>Rs,max时,截面超筋,尺寸太小,不符合要求*

* Rs,min: 最小配筋率* *--------------------------------------------------------------------------------*

三、地基梁

*--------------------------------------------------------------------------------*

* 以下输出地基梁8 等分面上的配筋设计信息* * I,J --- 代表梁左、右端截面,当梁端有柱时,取柱边缘处的断面*

* 1,2,3,4,5,6,7 --- 代表梁中部从左到右7个等分截面*

* -M,+M --- 负、正弯矩设计值(kN*m) * * Top Asu,Btm Asd --- 截面上、下部位的配筋面积(mm*mm) * * Rsv(%) --- 配箍率(按Asv/bs计算,b为截面宽度,s为箍筋间距) * * Vmax,T --- 剪力设计值及其对应扭矩(地基梁按纯剪设计,不考虑扭矩,T=0) * * Asv --- 箍筋面积(mm*mm) * * Rsv(%) --- 配箍率(按Asv/ss计算,ss为箍筋间距) *

* Vmax --- 截面最大抗剪承载力(kN) * *--------------------------------------------------------------------------------*

四、条形基础

*--------------------------------------------------------------------------------*

* 以下输出条形基础每延米底板的正截面配筋设计信息* * Direct: 正截面的法线方向*

* h0: 有效高度(mm) * * +M: 底板正弯矩设计值(kN-m) * * Comb: 最大正弯矩对应的组合号* * As: 每延米的计算配筋面积(mm*mm) * * 钢筋混凝土条基、带卧梁的钢筋混凝土条基,计算配筋,其他类型不计算* * 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1.6条规定,地震组合下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除以0.75 * *--------------------------------------------------------------------------------*

五、独立基础

*--------------------------------------------------------------------------------*

* 以下输出独立基础底板正截面配筋设计信息* * STEP: 正截面包含的台阶数目,柱墙边缘断面对应总台阶数* * Direct: 正截面的法线方向*

* b0: 计算宽度(mm) * * h0: 有效高度(mm) * * M: 弯矩设计值(kN-m) * * Comb: 设计弯矩对应的组合号* * As': 计算配筋面积(mm*mm),按As=M/(0.9*fy*h0)确定* * 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1.6条规定,地震组合下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除以0.75 * *--------------------------------------------------------------------------------*

*--------------------------------------------------------------------------------*

* 以下输出按计算、构造取大的配筋量* * As: x向或y向每延米的底筋面积(mm*mm/m),As = max(As'/b , Rs,min*Area/b) *

* b: x向或y向最大断面的计算宽度(m) * * Area: x向或y向最大断面的全截面面积(mm*mm) * * Rs: x向或y向的配筋率,按As*b/Area计算* * Rs,max: 最大配筋率(取4%) * * Rs,min: 最小配筋率*

*--------------------------------------------------------------------------------*

DJ-1

*--------------------------------------------------------------------------*

截面号STEP Direct b0 h0 M Comb As'

No.1 2 x+ 1711 540 68.3 (26) 390.6

No.2 2 x- 1711 540 84.4 (25) 482.5

No.3 1 x+ 2100 240 22.3 (26) 286.4

No.4 1 x- 2100 240 27.9 (25) 358.5

No.5 2 y+ 1711 540 73.9 (16) 422.5

No.6 2 y- 1711 540 83.4 (27) 476.9

No.7 1 y+ 2100 240 24.3 (28) 313.1

No.8 1 y- 2100 240 27.4 (27) 352.6

配筋方向As b Area Rs Rs>Rs,max

x 750.0 2.100 1050000 0.15 NO

y 750.0 2.100 1050000 0.15 NO

DJ-2

*--------------------------------------------------------------------------*

截面号STEP Direct b0 h0 M Comb As'

No.1 2 x+ 1556 540 87.5 (16) 500.0

No.2 2 x- 1556 540 108.7 (16) 621.2

No.3 1 x+ 2000 240 28.3 (16) 364.1

No.4 1 x- 2000 240 36.0 (16) 463.2

No.5 2 y+ 1556 540 98.0 (16) 560.0

No.6 2 y- 1556 540 98.2 (16) 561.2

No.7 1 y+ 2000 240 32.1 (16) 413.1

No.8 1 y- 2000 240 32.2 (16) 414.1

配筋方向As b Area Rs Rs>Rs,max

x 720.0 2.000 960000 0.15 NO

y 720.0 2.000 960000 0.15 NO

DJ-3

*--------------------------------------------------------------------------*

截面号STEP Direct b0 h0 M Comb As' No.1 2 x+ 2244 540 220.8 (16) 1262.1 No.2 2 x- 2244 540 264.3 (16) 1510.5 No.3 1 x+ 2800 240 63.0 (16) 810.2 No.4 1 x- 2800 240 77.0 (16) 989.7 No.5 2 y+ 2244 540 235.4 (16) 1345.5 No.6 2 y- 2244 540 249.7 (16) 1427.1 No.7 1 y+ 2800 240 67.7 (16) 870.5 No.8 1 y- 2800 240 72.3 (16) 929.4

配筋方向As b Area Rs Rs>Rs,max

x 739.3 2.800 1380000 0.15 NO

y 739.3 2.800 1380000 0.15 NO

DJ-4

*--------------------------------------------------------------------------*

截面号STEP Direct b0 h0 M Comb As' No.1 2 x+ 2100 540 193.1 (16) 1103.5 No.2 2 x- 2100 540 193.8 (16) 1107.8 No.3 1 x+ 2600 240 55.4 (16) 712.3 No.4 1 x- 2600 240 55.6 (16) 715.4 No.5 2 y+ 2100 540 191.3 (16) 1093.7 No.6 2 y- 2100 540 197.3 (27) 1127.8 No.7 1 y+ 2600 240 54.8 (16) 705.2 No.8 1 y- 2600 240 57.1 (27) 734.8

配筋方向As b Area Rs Rs>Rs,max

x 744.2 2.600 1290000 0.15 NO

y 744.2 2.600 1290000 0.15 NO

DJ-5

*--------------------------------------------------------------------------*

截面号STEP Direct b0 h0 M Comb As' No.1 2 x+ 1844 540 196.2 (16) 1121.6 No.2 2 x- 1844 540 174.5 (16) 997.2 No.3 1 x+ 2400 240 63.9 (16) 821.3 No.4 1 x- 2400 240 56.0 (16) 720.4 No.5 2 y+ 1844 540 184.2 (16) 1052.6 No.6 2 y- 1844 540 186.5 (16) 1066.2 No.7 1 y+ 2400 240 59.5 (16) 765.3 No.8 1 y- 2400 240 60.4 (16) 776.3

配筋方向As b Area Rs Rs>Rs,max

x 712.5 2.400 1140000 0.15 NO

y 712.5 2.400 1140000 0.15 NO

DJ-6

*--------------------------------------------------------------------------*

截面号STEP Direct b0 h0 M Comb As' No.1 2 x+ 2678 540 544.3 (16) 3111.0 No.2 2 x- 2678 540 538.2 (16) 3075.9 No.3 1 x+ 3400 240 159.1 (16) 2046.5 No.4 1 x- 3400 240 157.1 (16) 2020.7 No.5 2 y+ 2678 540 540.0 (16) 3086.2 No.6 2 y- 2678 540 542.5 (16) 3100.7 No.7 1 y+ 3400 240 157.7 (16) 2028.2 No.8 1 y- 3400 240 158.5 (16) 2038.9

配筋方向As b Area Rs Rs>Rs,max

x 915.0 3.400 1650000 0.19 NO

y 912.0 3.400 1650000 0.19 NO

DJ-7

*--------------------------------------------------------------------------*

截面号STEP Direct b0 h0 M Comb As' No.1 2 x+ 2578 540 478.5 (16) 2735.0 No.2 2 x- 2578 540 478.0 (16) 2732.3 No.3 1 x+ 3300 240 150.1 (16) 1929.9 No.4 1 x- 3300 240 149.9 (16) 1927.8 No.5 2 y+ 2578 540 483.6 (16) 2764.3 No.6 2 y- 2578 540 472.9 (16) 2703.1 No.7 1 y+ 3300 240 151.9 (16) 1952.9 No.8 1 y- 3300 240 148.1 (16) 1904.8

配筋方向As b Area Rs Rs>Rs,max

x 828.8 3.300 1590000 0.17 NO

y 837.7 3.300 1590000 0.17 NO

DJ-8

*--------------------------------------------------------------------------*

截面号STEP Direct b0 h0 M Comb As' No.1 2 x+ 2289 540 288.0 (16) 1645.9 No.2 2 x- 2289 540 290.5 (16) 1660.2 No.3 1 x+ 2900 240 90.8 (16) 1167.4 No.4 1 x- 2900 240 91.7 (16) 1178.7 No.5 2 y+ 2289 540 286.5 (16) 1637.5 No.6 2 y- 2289 540 292.0 (16) 1668.7 No.7 1 y+ 2900 240 90.3 (16) 1160.8 No.8 1 y- 2900 240 92.2 (16) 1185.3

配筋方向As b Area Rs Rs>Rs,max

x 729.3 2.900 1410000 0.15 NO

y 729.3 2.900 1410000 0.15 NO

DJ-9

*--------------------------------------------------------------------------*

截面号STEP Direct b0 h0 M Comb As' No.1 2 x+ 2822 540 702.2 (16) 4013.7 No.2 2 x- 2822 540 700.5 (16) 4003.7 No.3 1 x+ 3600 240 205.8 (16) 2646.8 No.4 1 x- 3600 240 205.2 (16) 2639.4 No.5 2 y+ 2822 540 698.3 (16) 3991.3 No.6 2 y- 2822 540 704.4 (16) 4026.1 No.7 1 y+ 3600 240 204.5 (16) 2630.2 No.8 1 y- 3600 240 206.5 (16) 2655.9

配筋方向As b Area Rs Rs>Rs,max

x 1114.9 3.600 1740000 0.23 NO

y 1118.4 3.600 1740000 0.23 NO

DJ-10

*--------------------------------------------------------------------------*

截面号STEP Direct b0 h0 M Comb As' No.1 2 x+ 2722 540 663.9 (16) 3794.7 No.2 2 x- 2722 540 666.4 (16) 3808.6 No.3 1 x+ 3500 240 207.8 (16) 2672.4 No.4 1 x- 3500 240 208.7 (16) 2683.4 No.5 2 y+ 2722 540 665.8 (16) 3805.6 No.6 2 y- 2722 540 664.5 (16) 3797.8 No.7 1 y+ 3500 240 208.5 (16) 2680.9 No.8 1 y- 3500 240 208.0 (16) 2674.8 配筋方向As b Area Rs Rs>Rs,max

x 1088.2 3.500 1680000 0.23 NO

y 1087.3 3.500 1680000 0.23 NO

DJ-11

*--------------------------------------------------------------------------*

截面号STEP Direct b0 h0 M Comb As' No.1 2 x+ 2533 540 435.6 (16) 2489.7 No.2 2 x- 2533 540 421.9 (16) 2411.7 No.3 1 x+ 3200 240 127.0 (16) 1633.5 No.4 1 x- 3200 240 122.6 (16) 1576.4 No.5 2 y+ 2533 540 433.3 (16) 2476.6 No.6 2 y- 2533 540 424.2 (16) 2424.8 No.7 1 y+ 3200 240 126.3 (16) 1623.9 No.8 1 y- 3200 240 123.3 (16) 1586.0

配筋方向As b Area Rs Rs>Rs,max

x 778.0 3.200 1560000 0.16 NO

y 773.9 3.200 1560000 0.16 NO

DJ-12

*--------------------------------------------------------------------------*

截面号STEP Direct b0 h0 M Comb As' No.1 2 x+ 1856 540 117.0 (26) 668.5 No.2 2 x- 1856 540 121.5 (25) 694.5 No.3 1 x+ 2300 240 37.9 (26) 487.4 No.4 1 x- 2300 240 39.5 (25) 507.7 No.5 2 y+ 1856 540 128.0 (28) 731.7 No.6 2 y- 1856 540 107.2 (16) 612.8 No.7 1 y+ 2300 240 41.7 (28) 536.3 No.8 1 y- 2300 240 34.1 (16) 438.2

配筋方向As b Area Rs Rs>Rs,max

x 743.5 2.300 1140000 0.15 NO

y 743.5 2.300 1140000 0.15 NO

DJ-13

*--------------------------------------------------------------------------*

截面号STEP Direct b0 h0 M Comb As' No.1 2 x+ 2289 540 290.1 (16) 1658.2 No.2 2 x- 2289 540 290.9 (16) 1662.9

No.3 1 x+ 2900 240 91.5 (16) 1176.5

No.4 1 x- 2900 240 91.8 (16) 1180.2 No.5 2 y+ 2289 540 288.0 (16) 1646.0 No.6 2 y- 2289 540 293.1 (16) 1675.1 No.7 1 y+ 2900 240 90.7 (16) 1166.9 No.8 1 y- 2900 240 92.5 (16) 1189.8

配筋方向As b Area Rs Rs>Rs,max

x 729.3 2.900 1410000 0.15 NO

y 729.3 2.900 1410000 0.15 NO

DJ-14

*--------------------------------------------------------------------------*

截面号STEP Direct b0 h0 M Comb As' No.1 2 x+ 2678 540 551.5 (16) 3152.3 No.2 2 x- 2678 540 543.5 (16) 3106.5 No.3 1 x+ 3400 240 161.3 (16) 2074.0 No.4 1 x- 3400 240 158.7 (16) 2040.4 No.5 2 y+ 2678 540 543.9 (16) 3108.5 No.6 2 y- 2678 540 551.2 (16) 3150.3 No.7 1 y+ 3400 240 158.8 (16) 2041.9 No.8 1 y- 3400 240 161.2 (16) 2072.5

配筋方向As b Area Rs Rs>Rs,max

x 927.1 3.400 1650000 0.19 NO

y 926.5 3.400 1650000 0.19 NO

DJ-15

*--------------------------------------------------------------------------*

截面号STEP Direct b0 h0 M Comb As' No.1 2 x+ 2678 540 573.8 (16) 3279.5 No.2 2 x- 2678 540 570.6 (16) 3261.3 No.3 1 x+ 3400 240 167.7 (16) 2156.6 No.4 1 x- 3400 240 166.7 (16) 2143.2 No.5 2 y+ 2678 540 573.3 (16) 3276.5 No.6 2 y- 2678 540 571.1 (16) 3264.3 No.7 1 y+ 3400 240 167.5 (16) 2154.4 No.8 1 y- 3400 240 166.8 (16) 2145.4

配筋方向As b Area Rs Rs>Rs,max

x 964.6 3.400 1650000 0.20 NO

y 963.7 3.400 1650000 0.20 NO DJ-16

*--------------------------------------------------------------------------*

截面号STEP Direct b0 h0 M Comb As' No.1 2 x+ 2289 540 281.7 (16) 1609.9 No.2 2 x- 2289 540 281.8 (16) 1610.5 No.3 1 x+ 2900 240 88.8 (16) 1142.4 No.4 1 x- 2900 240 89.2 (21) 1146.8 No.5 2 y+ 2289 540 287.5 (16) 1643.3 No.6 2 y- 2289 540 275.9 (16) 1577.1 No.7 1 y+ 2900 240 90.9 (16) 1168.6 No.8 1 y- 2900 240 86.8 (16) 1116.6

配筋方向As b Area Rs Rs>Rs,max

x 729.3 2.900 1410000 0.15 NO

y 729.3 2.900 1410000 0.15 NO

DJ-17

*--------------------------------------------------------------------------*

截面号STEP Direct b0 h0 M Comb As' No.1 2 x+ 1844 540 192.6 (16) 1101.0 No.2 2 x- 1844 540 187.6 (16) 1072.3 No.3 1 x+ 2400 240 62.4 (16) 802.3 No.4 1 x- 2400 240 60.6 (16) 779.0 No.5 2 y+ 1844 540 178.6 (16) 1020.7 No.6 2 y- 1844 540 201.7 (16) 1152.7 No.7 1 y+ 2400 240 57.3 (16) 737.1 No.8 1 y- 2400 240 65.6 (16) 844.1

配筋方向As b Area Rs Rs>Rs,max

x 712.5 2.400 1140000 0.15 NO

y 712.5 2.400 1140000 0.15 NO

DJ-18

*--------------------------------------------------------------------------*

截面号STEP Direct b0 h0 M Comb As' No.1 2 x+ 1944 540 223.4 (16) 1276.7 No.2 2 x- 1944 540 218.0 (16) 1245.9 No.3 1 x+ 2500 240 66.0 (16) 848.1 No.4 1 x- 2500 240 64.2 (16) 825.2 No.5 2 y+ 1944 540 228.2 (16) 1304.5 No.6 2 y- 1944 540 213.1 (16) 1218.2

框架结构设计步骤

砼框架结构设计手算步骤 一.确定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 1.结构选型是否选用框架结构应先进行比较。根据何广乾的模糊评判法,砼结构8~18层首选框剪结构,住宅、旅馆则首选剪力墙。对于不需要电梯的多层采用框架较多。 2.平面布置注意L,l,l’,B的关系。 3.竖向布置注意高宽比、最大高度(分A、B两大类,B类计算和构造有更严格的要求),力求规则,侧向刚度沿竖向均匀变化。 4.三缝的设置按规范要求设置,尽量做到免缝或三缝合一。 5.基础选型对于高层不宜选用独立基础。但根据国勤兄的经验,对于小高层当地基承载力标准值300kpa 以上时可以考虑用独基。 6.楼屋盖选型 高层最好选用现浇楼盖 1)梁板式最多的一种形式。有时门厅,会议厅可布置成井式楼盖,其平面长宽比不宜大于1.5,井式梁间距为2.5~3.3m,且周边梁的刚度强度应加强。采用扁梁高度宜为1/15~1/18跨度,宽度不超过柱宽50,最好不超过柱宽。 2)密肋梁方形柱网或接近方形,跨度大且梁高受限时常采用。肋梁间距1~1.5m,肋高为跨度的1/30~1/20,肋宽150~200mm。 3)无梁楼盖地震区不宜单独使用,如使用应注意可靠的抗震措施,如增加剪力墙或支撑。 4)无粘结预应力现浇楼板一般跨度大于6m,板厚减薄降低层高,在高层中应用有一定技术经济优势。在地震区应注意防止钢筋端头锚固失效。 5)其他 二.初步确定梁柱截面尺寸及材料强度等级 1.柱截面初定分抗震和非抗震两种情况。对于非抗震,按照轴心受压初定截面。对于抗震,Ac=N/(a*fc) N=B*F*Ge*n B=1.3(边柱),1.2(等跨中柱),1.25(不等跨中柱)Ge=12~15kN/m2 a为轴压比fc为砼抗压强度设计值F为每层从属面积n为层数。框架柱上下截面高度不同时,每次缩小100~150为宜。为方便尺寸标注修改,边柱一般以墙中心线为轴线收缩,中柱两边收缩。柱截面与标号的变化宜错开。 2.梁截面初定梁高为跨度的1/8~1/14,梁宽通常为1/2~1/3梁高。其余见前述。对于宽扁梁首先应注意满足挠度要求,否则存在梁板协调变形的复杂内力分析问题。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框架梁宽不宜小于1/2柱宽,且不小于250mm。框架梁的截面中心线宜与柱中心线重合,当必须偏置时,同一平面内的梁柱中心线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的1/4。 3.砼强度等级一级现浇不低于C30,其余不低于C20。 三.重力荷载计算 1.屋面及楼面永久荷载标准值分别计算各层 2.屋面及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 3.梁柱墙门窗重力计算 4.重力荷载代表值=自重标准值+可变荷载组合值+上下各半层墙柱等重量 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雪、屋面积灰为0.5,屋面活荷载不计,按实际考虑的各楼面活荷载为1。将各层代表值集中于各层楼面处。 四.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计算梁柱线刚度,计算各层D值,判断是否规则框架。分别计算框架纵横两个方向。 五.计算自振周期 T1=(0.6或0.7)X1.7Xsqrt(Ut) Ut___假想把集中在各层楼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作为水平荷载而算得的结构顶点位移。0.6或0.7为考虑填充墙的折减系数。对于带屋面局部突出的房屋,Ut应取主体结构顶点位移,而不是突出层位移。此时将

三层框架结构工程设计综合实例讲解

建筑工程 设计说明 一、建筑层数:三层结构形式:框架结构 建设总高度:12.45m 安全等级:二级 室内外高差:450mm 屋面防水等级:二级 耐火等级:二级设计抗震烈度:8度 二、1.尺寸单位:图中尺寸单位除注明者外,柱高以米计,其他均以毫米计。 2.室内±0.0001高出室外0.45m,±0.000相应的绝对标高放线时由甲方与施工单位现场确定。 3.墙体材料:250厚混凝土砌块。 4.地面排水:a.各有水房间找1%坡,坡向地漏。 b.入口处平台向室外找坡1%,找坡后完成面高处低于室内完成面20mm。 5.门窗:a.外门窗坐樘中。 b.内门坐樘开启方向为平开。 c.所有开启扇处均加以设纱扇、纱窗。 6.油漆维护:所有外露铁件均刷银粉漆,做法图集。 7.构造柱做法详见图16。 8.防潮层做法:在墙体0.060处铺设20厚1∶2水泥砂浆加5%防水粉。 三、建筑构造用料做法: 1.地面:地16#陶瓷地砖地面用于卫生间外地面见详细做法 地26#陶瓷地砖卫生间地面用于卫生间见详细做法 2.楼面:楼16#陶瓷地砖楼面用于除卫生间外楼面 楼26#陶瓷地砖卫生间楼面用于卫生间 楼36#PVC塑胶卷材楼面(做详见说明)用于净化区部分楼面 3.踢脚:踢脚16#.面砖踢脚用于除卫生间外楼地面部分 4.墙裙:裙16#釉面砖墙裙用于卫生间部分 5.室内墙面:内墙16#水泥砂浆墙面用于除踢脚墙裙以外部分 6.天棚:顶16#.彩钢板吊顶吊顶采用50厚彩钢复合析,内填不燃材料 顶26#.水泥砂浆顶棚要求耐火等级不低于1.0小时,用于净化区,吊顶高2.2m。 7.外墙面:外墙16#涂料外墙面见立面图 涂料16#乳胶漆 8.屋面:屋16#.高聚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层面 9.台阶:台16#.地砖面层台阶

结构设计总说明

结构设计总说明 一、概述 1.1本工程为暨南大学旅游学院教学楼,6层,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 框架结构,建筑物总高21.6米,相对标高±0.000等于于绝对设计 标高28.300m 1.2本工程主要依据除另行注明者外,均按初步设计审批文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和以下建筑工程现行设计规范: 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JGJ79-2012); 1.3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安全等级:二级;抗震设防分类:丙类 1.4本工程抗震设计的类别和等级: 1.5本工程主要使用荷载(标准值,KN/m2):荷载根据《GB50009-2012》 规定按功能分区选用。基本风压:W=0.75KN/m2(50年一遇);地面 粗糙度类别:C类 1.6本工程设计未考虑冬季施工措施,施工单位应根据有关施工规范自定。施工单位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现行的各项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如按施工规范对跨度较大的梁、板起拱等 1.7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1.8本工程图纸中的标高单位均为m(米),尺寸单位均为mm(毫米)。 二、材料 2.1混凝土 2.1.1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开裂)基础垫层为C15;基础梁为C25,楼梯间梯段板为C30,基础及 ±0.000以下外墙混凝土抗渗等级P6,基础梁保护层:有垫层40mm 2.1.2结构混凝土环境类别及耐久性要求: 基础及与土壤接触部位、露天构件为二b类,卫生间等室内潮湿环境为二a类,其余为一类。 耐久性要求如下: 2.2钢筋:为H PB300钢筋;为HRB335钢筋;为HRB400钢筋;1、钢筋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2、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 实测值与屈服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且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 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 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应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2.3焊条: 2.4吊钩、吊环应采用 HPB235级钢筋;受力预埋件的锚筋应采用

框架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1.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 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180(考虑四层32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分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宜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双向双排配筋,并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减小笔误。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 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4.房间边数过多或凹形板应采用有限元程序验算其配筋。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为PM?.T。板一般可按塑性计算,尤其是基础底板和人防结构。但结构自防水、不允许出现裂缝和对防水要求严格的建筑, 如坡、平屋顶、橱厕、配电间等应采用弹性计算。室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钢筋,一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坡屋顶板为偏拉构件,应双向双排配筋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及设计方法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及设计方法 框架结构是当前建筑应用最广泛的结构之一,利用框架结构可以最大化地保证建筑内部的可使用面积,还能够节约材料,有效减轻自重,更重要的是建筑框架的抗震性能良好,可以满足复杂条件下的使用需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的重点,也是难点,只有确保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才能够保障项目的安全和质量。 1框架结构设计原则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刚性连接而成的承重体系,这种承重体系不仅要承受来自建筑物外部的作用力,还要承受内部的荷载。而框架结构的房屋墙体并不承受重量,仅仅起到了分隔的作用。作为受力的主体,一旦框架结构在设计上出现问题,整体建筑的稳定性就得不到保证,为建筑物的使用者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1.1 刚柔并济 建筑物的刚性和柔性是不可调和的两个方面,刚性越大则柔性越差,柔性越大则刚性越差。在自然环境下建筑物框架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的因素有很多,刚性可以满足建筑物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的需求,但是在较强的外力作用下,刚性太强意味着变形能力差,无法抵抗建筑物的形变,在外力作用下整个建筑物会出现整体倾覆的情况。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还是要注意刚柔并济的原则,虽然柔性建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但是却很容易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产生形变,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兼顾刚性和柔性,在刚性和柔性之间找到良好的平衡,从而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2 多道防线 建筑物的稳定性依靠的不是某一结构,而是整体的作用。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树立多道防线的原则,避免某一结构承重过大,要让整体建筑所有的结构都能分担外力。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因而土建结构中多肢墙比单片墙好,框架剪力墙比纯框架好,体现的就是这一原则。 1.3 抓大放小 在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说法,刚性较强的柱子要搭配较弱的横梁,这是因为如果所有的构件都很强,这种结构体系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在建筑框架结构的设置上是没有绝对安全的结构的,组成同一结构的各个构件担任的角色不同,功能不同意味着其重要性也有主次之分。一旦遇到意外情况,各个构件之间虽然能够协作抵抗外力,但是为了最大程度保证整体建筑的稳定性,必须要保障重要的结构在最后才遭摧毁,而次要的构件要先去承担最大的外力。因而如果建筑物的柱子刚性很强,在强大外力的作用下首先损坏的是建筑物的横梁,而柱子还能够对整体结构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如果首先损害的是建筑物的柱子,整体结构就会瞬间倒塌,横梁也就不复存在,由此可见在建筑物的结构中柱承担的责任是比横梁要更大的,因而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柱子是在最后倒塌,而横梁起到了吸收作用力的作用,可以减少作用力对于柱子的破坏。如果柱子和横梁是同样的结果,只会产生玉石俱焚的效果。因此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还要坚持抓大放小的原则,即有的结构是

框架结构设计步骤及要点

框架结构设计步骤及要点 1. 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混凝土的含碱量不得超过3kg/m3等等。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 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 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 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 尽量采用宽板, 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 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 配双向φ6250, 混凝土C20。纯框架结构一般不需要加整浇层。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地下车库由于防火要求不可用预制板。框架结构不宜使用长向板,否则长向板与框架梁平行相接处易出现裂缝。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钢筋多少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180(考虑四层32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分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宜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双向双排配筋,并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减小笔误。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 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 .资料. . .

框架结构的构造设计

框架结构的构造设计 框架结构的构造分为非抗震构造和抗震构造,而抗震构造又与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有关。框架结构梁柱的有关构造规定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以及《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篇中有非常严格和详尽的表述。其中有相当多的条款属于强制性条文。在本节中不作重复,仅对几个有关的概念作如下阐述: (1)在框架梁的水平加腋:规范规定框架梁柱中心线宜重合,否则应考虑偏心对梁柱节点核心区和结构的不利影响,以及对柱的偏心影响。非抗震及6至8度抗震设计时,梁柱中心线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宽度的1/4,否则可采取水平加腋措施。 (2)抗震结构中,框架梁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配置各两根纵向钢筋。主要是考虑在水平地震作用时,楼面可能无活荷载,而梁端弯矩变号点比有活荷载时向跨中延伸;非抗震时,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时梁端弯矩变号点也会向跨中延伸。 (3)框架梁不设弯起钢筋,全部剪力由箍筋和混凝土承担。 (4)框架柱轴压比及限值:柱轴压比Nμ指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N)与柱全截面面积(cA)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cf)的比值:框架结构在抗震设计结构中的柱轴压比限值见表4-12.四级抗震以及非抗震时一般采用1.05. (5)框架梁、柱节点在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计时的构造。式中:al为非抗震时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aEl抗震设计时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按下式采用:①一、二级抗震等级:aEl=1.15al②三级抗震等级:aEl=1.05al③四级抗震等级:aEl=1.0al当梁、柱配筋率较高时,顶层端节点处的梁上部钢筋和柱外侧纵向钢筋的搭接也可以沿柱外边设置。 (6)框架梁、柱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大、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和45,取二者中的较大值,最大配筋率按相对受压界限值确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相关章节)。抗震设计的框架梁,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为2.5%,最小配筋率按抗震等级分别取值。框架柱的全截面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在非抗震时不应大于6%,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5%;最小配筋率按表4-14采用,且柱每一侧的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 (7)柱的体积配筋率vρ是指单位体积核心区混凝土内所含箍筋的比例。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多层住宅框架结构设计实例与分析

多层住宅框架结构设计实例与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现行规范,结合近年来参与的油田住宅项目工程实例,利用概念设计,对多层住宅框架结构的梁、柱等重要结构构件设计以及电算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探讨,为以后类似的工程设计积累经验。 关键字:现浇板共同作用梁铰接轴压比剪跨比 Abstract:Based on the present regulation,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oil field house project construction sample, through the concept design, it is necessary to conclude and discuss in the multi-layer house frame construction beam, column design and zooming process for references. Key Words: cast plate combined action; beam pin joint; axel pressure ratio; snip span ratio 一、概述 胜南社区南苑新区二期住宅,以90型2单元为例,七层框架结构,建筑物总高度为19.8m,总建筑面积为2668m2。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场地土,场地类别为III类。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50年。二、梁设计 在框架梁的弹性受力分析和承载力计算时,是否考虑现浇板的共同作用效应?如果和对梁端跨进行调整?下面结合本工程从概念设计的角度做粗浅的探讨,以利于工程的优化设计。 2.1关于现浇板共同作用的考虑 目前框架结构均采用梁板整体现浇,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通过框架梁和现浇板的共同受弯来约束柱顶的转动,使柱子产生自上而下的反弯曲。由于梁板的共同作用,不仅提高了框架梁的截面刚度,还提高了梁端负弯矩承载能力。在现浇板共同作用下,对梁的设计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调整: 2.1.1为实现“强柱弱梁”的目的,形成具有延性的结构,梁端弯矩在SATWE 程序的调整信息下调整,梁端弯矩的条幅系数取0.85; 2.1.2 本工程现浇楼板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考虑到现浇楼板对梁抗扭的有利作用,对梁的扭矩进行折减,折减系数取0.4; 2.1.3 梁和楼板连成一体按照“T”形截面梁工作,因此对梁的刚度进行放大,边框架梁刚度放大系数取1.2,中间框架梁取1.4.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设计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工程位于,工程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砼强度等级为C30;地上5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25m;首层层高4.5m(其堂处高度为8.5m);二~四层为标准层,层高4m;总建筑面积21640.80平方米。 2、高支模概况 高支模概况:本工程高支模位于10-12/C-F轴处中空(16mx18m) 高度为8.5m。 高支模的结构设计概况如下: 本工程高支模方案采用满堂红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系统,高支模区域梁截面尺寸分别为300*600、250*450,柱截面尺寸为600*600,板厚为100mm,高支模架支设在120mm厚C30钢筋混凝土底板上; 第二章编制依据 为了保证本工程高支模及高大梁的施工安全,根据《省建设工程高支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办法》以及建设部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施工安全的管理,按相关规定特编制本专项施工方案。方案编制计算依据如下: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02)2011年版 2、《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6-2012)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30-2011)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10) 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JGJ 80-91); 6、《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

7、《大断面模板支撑设计和使用安全》 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 9、《钢结构设计规》(GB50017—2003); 10、《建筑结构荷载规》(GB5009-2012); 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1350010-2010) 12、《木结构设计规》(GB50005-2003) 13、《一洲施工安全辅助设计系统施工安全设施计算软件》。 14、大楼工程建筑、结构施工图纸。 第三章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在施工前完成图纸会审、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复核轴线标高等技术工作,并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施工图纸、施工方案和施工规等技术文件,做好三级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减少和避免施工误差。 二、物资准备 (1)材料准备: 计划使用∮48×3.0mm钢管×6米=300根、∮48×3.0mm钢管×1.5米=300根,直角扣件2000个、旋转扣件700个、对接扣件600个、5cm厚木垫板500块、具体数量根据现场用量调节。 确保材料质量合格,货源充足,按材料进场计划分期分批进场,并按规定地点存放,做好遮盖保护。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符合规的规定;钢管必须涂有防锈漆;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旧扣件使用前进行防锈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必须更换;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并对多次使用的受力材料作必要的强度测试。 材料计划:

框架结构公寓楼结构设计说明

框架结构公寓楼结构设计 第一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1适用范围 1.1.1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结构、给排水和电气安装工程的设计施工图纸及概况说明。 1.1.2招标文件、各类招标答疑会议纪要及其他相关资料。 1.1.3国家和上级单位以及公司有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法规,规定。 1.1.4施工现场的自然条件和具体情况。(水文地质、气象环境、交通运输、供水供电等) 1.1.5本公司依据ISO9001、ISO24001、GB/T:28001建立的质量、安全、环境体系相关文件。 1.1.6现行的国家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1.1.7省、行业规程、规范: 1.1.8质量验收规范、标准: 1.1.9我国现行的其他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和操作规程。 1.1.10我公司现有的技术、装备以及多年积累的类似建筑工程的施工经验资料。 本工程所设计的施工图及招标文件指定的本次招标范围内的全部工程内容。 1.2工程概况 1.2.1工程名称与现场情况

依据建设单位招标文件要求,本次招标范围为施工图所涉及的建筑、安装工程全部内容。项目占地面积亩,总建筑面积平方米。计划工期为日历天,工程质量经评定达到“一次性验收合格”等级。 1.2.2结构设计 主体工程为框架结构公寓楼,包括厨房、餐厅、卫生间、洗衣房、浴室、医疗室及办公场所,配套建设供排水、供电、绿化、硬化等附属工程。 主体结构:为地上框架、砼强度等级:详见施工图。 1.2.3安装设计 本安装工程由建筑电气、给排水工程等构成。 1.2.4本工程的设计特点与施工难点 (1)本工程位的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现场周边安全以及组织交通运输和材料设备进出场,均要较严格,这将成为本工程的重点管理项目和主要控制内容。 (2)施工中如何最大程度的降低施工噪音,保证施工期间附近单位人员正常工作、生活秩序,以及安全施工是本工程施工管理的重点。 (3)本工程属高层建筑,应特别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高空坠物伤人。同时应选择适用的模板及脚手架支撑系统以确保框架结构砼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4)本工程部分结构处于雨季施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冬雨季施工工作,是本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点。 (5)工程施工间的相互配合、相互穿插、相互衔接尤为重要,特别是在主体施工期间的预留、预埋工作必须准确到位。

框架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框架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1. 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 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 防潮抗渗做法, 活 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 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 。 板厚一般取 1 20、 1 40、 1 60、 1 80四种尺寸或 1 20、 1 50、 1 80三种尺 寸。尽 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 10 (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 径》12的受力钢筋, 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 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 量用 200. (一般跨度小于 6.6 米的板的 裂缝均可满足要求) 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 筋间距宜相等, 直径可不同, 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 上筋可不断,或 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 筋相同时, 仅标出板号即可。 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 为一个板号, 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 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 为一个板号。 应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 法。电的 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 180(考虑四 层 32 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 明分布筋为 ? 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 ? 8@200板. 顶标高不同时, 板的上筋 应分 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 挑板阴角的板下宜加斜筋。 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 以利防水, 构的整体性及 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 米设一 10mm 勺 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预制板加整浇层方案。 卫生间做法可为 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 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 板。 L 、T 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双向双排配筋, 并附加 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 PMCA 软件自动生成, 一可加快速度, 二来尽量减小笔误。 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 因 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 配筋计算时, 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将板上筋乘以 0.8-0.9 的折减系数, 将板 下筋乘以 1.1-1.2 的放大系数。 值得注意的是, 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 几处的值, 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 不必再人为放大。 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 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200,间距尽 。跨度小于 2 米的板 ? 8@200板上下钢 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 。现浇 并加强结 10 ?15

框架结构经典工程案例

蓬皮社艺术文化中心 设计者解释他的设计意图时说:“我们把建筑看作同城市一样的、灵活的、永远变动的框架。……它们应该适应人的不断变化的要求,以促进丰富多样的活动。 平面分析 建筑表面面积:约90,000平方米;体积:430,000立方米; 楼层高度:共8层,其中6层为地上建筑;共166米长,42米高,60米宽;室内面积:每层7,500平方米的巨大平台;2000年1月1日维修后重新开放,增加了8,000平方米的空间; 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 顶层平面图 总平面图

整座建筑共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现代艺术博物馆,约18000平方米;工业美术设计中心,除音乐和声响研究中心单独设置外,其他部分集中在一个长166米、宽44.8米、高7米的巨大空间。它的每一 层面积都有7500平方米,整座建筑上下均衡,占地l公顷,由13根立柱和84根长48米、重72吨的钢梁构成桁架,由28根圆形钢管柱支承。 交通流线分析 外部交通流线图 蓬皮杜中心前院,占据了总建筑面积的一半,这座被誉为意大利复兴时期,理想城市回想的广场,今天已经成为了巴黎人享受午后阳光的理想场所之一。在广场上人们没有任何的限制,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免费空间。他和意大利西耶那的康波大广场异曲同工,有一个平缓的坡度,吸引着路人慢慢走到入口。建筑师认为“把面积全都用上是错误的,真正的城市空间是前院,正是前院使蓬皮杜中心的成功成为可能。有了前院,人们才有城市归属感。入口是城市的延续,而前院则展示了城市的生活,正是前院把人们引向了蓬皮杜。

建筑是把通常设在内部的功能部分全部设在建筑外面,每一层面向前院的方位,都设有宽阔的人行走廊,外层有大型电梯,通过半透明的大管道,参观者能够上到顶楼,就像是在骑游乐场的木马。 剖面分析 建 筑 物 的 底 层 是 一 个 大通间,天花上也同样布满了蓝色和黄色的管道,空间上部的各色指示牌,已暗示着时代的转型,给人一种新颖与激动的印象。3层以上是现代艺术展览馆部分,进入展厅后,迎面就是一幅巨大的黑白画面,这种大大小小的黑色圆盘组合画象征着机器时代的特征,在白色塑料板的背后还打着灯光,使得画面对比更加强烈,而且具有立体感。转向右面的对景是一幅红绿相间对比强烈的抽象图案,它似乎在说明当代社会和艺术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家的

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和过程

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和过程 1. 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混凝土的含碱量不得超过3kg/m3等等。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 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 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 尽量采用宽板, 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 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 配双向φ6@250, 混凝土C20。纯框架结构一般不需要加整浇层。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地下车库由于防火要求不可用预制板。框架结构不宜使用长向板,否则长向板与框架梁平行相接处易出现裂缝。建议使用PMCAD 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 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 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180(考虑四层32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

框架结构设计要求

框架结构 目录 特点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和过程 框架结构与框剪结构的区别 框架结构(frame structure) 框架结构住宅是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烂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成而的住宅。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框架结构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框架结构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 [编辑本段] 特点 分类 房屋的框架按跨数分有单跨、多跨;按层数分有单层、多层;按立面构成分有对称、不对称;按所用材料分有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胶合木结构框架或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等。 受力特点 水平方向仍然是楼板,然后楼板应该搭在这个梁上,梁支撑在两边的柱子上,这就把重量递给了柱子,沿着高度方向传到基础的部分,即梁、板、柱构成的承重体系。框架结构的特点非常突出:所有的墙都不承重跟厂房的承重没有关系,那个承重,是板搭在梁上,梁传给了柱子,墙都是后坐上去的用于其他的轻质材料,墙都不会承重,应用的时候都很灵活,如想要大房间不要墙,就要大房间,不想要大房间,想要小的,就可以在其中用其它的轻质材料来进行房间的划分,房间划分成若干个小房间,因此它的墙不承重,及起着一个划分空间的作用,仅起着一个保温,隔热,隔声的部分。注意:框架结构:指梁、板、柱的承重体系。 应用范围 框架结构可设计成静定的三铰框架或超静定的双铰框架与无铰框架。框架钢结构常用于大跨度的公共建筑、多层工业厂房和一些特殊用途的建筑物中,如剧场、商场、体育馆、火车站、展览厅、造船厂、飞机库、停车场、轻工业车间等。 [编辑本段]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的重要原则和设计方法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得重要原则与设计方法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应用得推广,研究其 设计得重要原则与方法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框架结构设计得重要原则,以及框架结构得设计方法,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提出了提升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水平得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重要原则;方法 、前言 作为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方面得重要内容,其设计 原则及方法在近期得到了有关方面得高度关注。该项课题得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框架结构设计得实践水平,从而有效优化该项工作得整体效果。本文从概述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研究。 二、概述结构设计,即对建筑物得结构构造进行设计,首先 真正 瞧懂建筑施工图,了解建筑师得设计意图以及建筑各部分得功能及做法,建筑物就是一个复杂物体,所涉及得面也很广, 所以在瞧建筑图得同时,作为一个结构师,需要与建筑,水电, 暖通空调,勘察等各专业进行咨询了解各专业得各项指标。 在瞧懂建筑图后,作为一个结构师,这个时候心里应该对整个结构得选型及基本框架有了一个大致得思路子,对整个建筑有了一定得了解后,可以利用软件建模了,扌巴心中对建筑 物得构思在电脑上再现出来,在计算得时候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软件得各种参数,以符合实际情况及安全保证, 如果先前所建模型不满足要求,就可以通过计算出得各种图形瞧出,结构师可以通过对计算出得受力图,内力图,弯矩图等等对电算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模型中得不足并加以调整, 反复至电算结果满足要求为止,软件导出得图纸就是不能够指导施工得,需要结构师根据现行制图标准进行修改,施工图就是工程师得语言,结构施工图包括结构设计说明,基础平面图及详图,柱网布置及柱详图,各层结构布置图等,

结构设计总说明(带图完整版)分解

混凝土结构设计总说明 1.工程概况 1.1 本工程位于xx市xxxxx,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由多栋商铺组成; 主要功能层数高度(m) 结构型式基础类型商铺 4 15.400 框架结构独基、管桩 2.设计依据 2.1 本工程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2 自然条件:基本风压:0.35kN/m 2(50年重现期);基本雪压:0.45kN/m 2; 抗震设防参数:本工程最大地震影响系数αmax=0.04(第一设防水准);场地特征周期Tg=0.35秒;场地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本工程抗震基本烈度为6 度,场地土类别为Ⅱ类。 2.3 xxx工程有限公司2014.10xxx一期-4号中心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书工 程编号:2014-K53 2.4 本工程施工图按初步设计审查批复文件和甲方的书面要求进行设计。 2.5 本工程设计采用的现行国家标准规范规程主要有: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2001(200 3年局部修订)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补充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178-2009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T50330-2013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涉及规范版本更新及修订的应按现行规范执行) 2.6 桩基静载荷试验报告和地基载荷板试验报告(本工程需有前述报告后方可进 行基础施工) 3.图纸说明 3.1 计量单位(除注明外):长度:mm;角度:度;标高:m;强度:N/mm 2。 3.2 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1.700m。 3.3 本工程施工图与国标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 规则和构造详图》配套使用。 3.4 结构专业设计图应与其它专业设计图配合施工,并采用下列标准图: 国标 11G101-1、11G101-2、11G101-3、11G329-1;中南标 12ZG002、12ZG003、12ZG313 3.5 管桩专项说明另详。 3.6 本工程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 使用环境。

框架结构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和结构设计方案 工程概况 2.1.1设计依据: (一)工程设计使用年限: 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 (二)自然条件: 1.基本风压: )m KN (2 0W = 2.地面粗糙程度:B 类。 3.基本雪压: KN/㎡。 4.工程地质见下表: 表2-1 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情况

地下水情况: 无侵蚀性,最高水位距地表 -2.0 m。 2.1.2 设计要求: (一)本工程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I分组,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场地类别为III类,现浇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层高4.5米。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板厚120mm。 (二)设计荷载: (1)不上人屋面活荷载 KN/㎡ (2)屋面雪荷载 KN/㎡ (3)车间活荷载标准值为㎡。 (4)楼面永久荷载 KN/㎡ (5)屋面永久荷载 KN/㎡ 结构设计方案 2.2.1 图2-1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图2-2 纵向框架组成的空间结构 本方案中,按照纵向的平面框架进行计算。 2.2.2梁柱截面尺寸的初步确定 梁截面尺寸估算 梁截面高度一般取梁跨度的 1/12~1/8进行估算,梁宽取梁高的1/3~1/2。由此估算的框架梁的截面尺寸如下: 主框架梁:b×h=300mm×750mm 次梁: b×h=250mm×600mm 表2-2 梁截面尺寸(mm) 柱截面尺寸估算依据 (一)根据柱的轴压比限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1.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N=βFg E n 注:β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后柱轴压力增大系数。 F按简支状态计算柱的负载面积。由图二可知边柱及中柱的负载面积分别为×和㎡和×㎡。 g E 折算在单位建筑面积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可近似的取12KN/m2。 n为验算截面以上的楼层层数。 ≥N/uNfc 注:uN 为框架柱轴压比限值,本方案为三级抗震等级,查《抗震规范》可知取为。 fc 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对C30,查得mm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