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教育史的考试题目

中国教育史的考试题目

中国教育史的考试题目

中国教育史的考试题目

(考试是闭卷考试,十七周和一班一起考。这里的题目书上是没有的,要自己百度,然后全部背下来。老师考试题目按照这里出。)

一、名词解释

1、儒家经典

2、四书五经

3、法家

4、墨家

5、黄帝

6、炎帝

7、黄帝内经

8、轩辕氏

9、神农氏

二、解析题

1、孔孟之道

2、科举制度

三、解答题

1、孔子的教学内容及方法

2、孟子的道德培养方法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配套习题及答案

习题集锦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和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 ()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二、简答 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 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臵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和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和。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_》、《___》、《__》、《》、《__》、《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六经) 二、单项选择题 ()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 ()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A《千字文》 B《史籀篇》 C《三字经》 D《急就篇》 ()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C、诗 D、数 ()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D、仁 ()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电大《中国教育简史》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中国教育简史》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____”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2.《大学》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大学之道,____,____,____” 3.汉代太学教师称为____,学生称____。 4.魏晋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写的《____》是一部系统的家庭教育著作。 5.韩愈的《_____》,是我国第一篇专论教师的名作。 6.北宋庆历兴学时,采用胡瑗的___为太学法度,以改进太学教学及规章体制。 7.王守仁提出___的教育目的和___的道德修养原则。 8.《劝学篇》是___所著,其中内篇宗旨是___,外篇宗旨是___ 9.中国最早的近代技术学校是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立的___。 10.受美国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引进了___和___两种影响较大的教学方法。 11.1927年,国民党政府决定进行教育行政改革,试行___制。 12.杨贤江的两部主要教育著作是___和___。 13.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校训是“团结、___、___、活泼”。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8分) 1.三大文教政策 2.“三、百、千、千” 3.生活教育理论 三、简答(每题l0分,共30分) 1.王安石关于造就人才的纲领有哪些内容? 2.简述科举制的废除及意义。 3.毛泽东是怎样论述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特点的? 四、回答(每题30分。可以二选一) 1.试述孔子在教育实践和理论方面对中国教育的重要贡献。 2.试评述l922年学制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学在官府

中国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京师同文馆 1862 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第一所官办新式学校,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直接管理。初 创时仿俄罗斯馆,专修外国语。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培养外语、外交和翻译人才,并兼及 其他新式的行政等人才。在课程方面,外语居于首位;也有算学等科目;汉文经学,贯穿始 终,特别重视对学生封建道德习惯的培养。在教师方面,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在经费方面,从海关税务司办公经费项下提成。 京师同文馆的历史地位: 第一,京师同文馆是洋务学堂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近代以来向西方学 习由观念变为现实。 第二,它身处帝都北京,乃至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又为洋务中枢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直 接统领,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的一些重要举措以及由此引起的争执往往能反映出各派关于 教育改革的观点。 2.洋务学堂 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 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人才,其教学内容以所谓“西文”与“西艺”为主。洋 务学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实业学堂。洋务学堂数量少、规模 小;地区集中;学堂各自独立,附属洋务机构。 洋务学堂的特点(评价洋务学堂): 具有浓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以京师同文馆为例,招生始限于八旗贵胄子弟,后 扩大为正途科甲人员,始终有严格的等级界限;传统道德的灌输和儒家经典的研习仍是学习 的内容。 近代资产阶级学校的萌芽,是近代新教育的开端:以造就各类专门人才为目标,与传 统学校养成科举入仕人才不同;开设外语、自然科学等一些新式课程,这是区别于传统学校 的重要标志;改革教学制度和方法,采用西方班级授课制和分年授课计划。 3.中体西用 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对其进行了全面论述。“中学为体” 就是把《四书》《五经》等旧有的中国文化作为最根本的主体内容,是学习的主要内容。“西学为用”就是用西政(指西方有关文教制度、工商财政等管理层面的文化)、西艺(近代西方科技)、西史等来观察、分析和处理当时世界上出现的各种事务,为洋务事业服务。这一 思想主张在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纲常名教的原则下,谨慎地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技艺,以维护封建制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种重要的政治思潮和文化思潮,起于洋务运动,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等观念意识,是中国近代政治斗争和文化斗争的 产物。 4.张之洞(顺便整理劝学篇) 他是清末大官僚,近代中国政治、工业、教育、学术重要而复杂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 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基本上反映了中国近代新学与旧学、中学与西学之争的文化和教育发展 史,因此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著作为《劝学篇》,全面论述了“中体西用” ,即主张在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纲常名教的原则下,谨慎地接受西 方资本主义的技艺,以维护封建制度blabla (讲一讲中体西用的含义)。张之洞是兼具新、旧两面性格的人,他是那个过渡时代典型的过渡性人物的代表。 5.京师大学堂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教育 一、填空题 1.西周在文化教育上的历史特征是(),其学校系统包括()和()。 2.西周的教育系统包括()、()和()。 3.西周的国学分成()和()。 4.西周不论国学或是乡学,不论小学或大学,都以()为基本学科。 5.起源于夏代的六艺教育分别是()、()、()、()、()、()。 6.孔子编撰册定的六种教材分别是(《》)、(《》)、(《》)、(《》)、(《》)、(《》)。 7.孔子把人性分为()、()、()三等。 8.私学始于()而盛于()。 9.战国时期的诸多学派在教育方面颇有造诣的是()、()、()、()诸家。 10.()是()时代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历时约()年。 11.战国时代齐国的()是一所由()举办()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历时约()年。 12.墨翟提出了(),以()和()为喻,来说明人性及其在教育下的改变和形成。 13.墨家的()、()、()、()教育方法表现出鲜明的学派特色。 14.孟子教育理论的人性论基础是(),他认为教育是扩充()的过程。 15.孟轲对他所追求的()的理想人格的描述是“()、()、()” 16.()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批评孟子的人性论,主张()的人性观。 17.《大学》提出的()、()、()被称之为“三纲领”。 18.《大学》以为人的完善是一个过程,又可以细分为八个步骤:()、()、()、()、()、()、()、(),即“八条目”。 19.被朱熹合称为“四书”的著作是(《》)、(《》)、(《》)、(《》)。 20.《中庸》中的“()、()、()、()、()”把学习过程概括为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21.《学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甚至可以具体说是孟轲的学生()。 22.秦朝在文化教育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23.汉朝私学按其程度可分为()和()两类。 24.董仲舒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中的所谓“王道三纲”是指“()、()、()。” 24“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指()、()、()、()、()。 25.王充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和()。

《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简答

三、简答题: 0.“百日维新”期间在教育改革上有哪些主要举措?答:(1)下令各地建立新式大、中、小学堂,学堂中增加了近代学科内容;(2)创办了京师大学堂,作为全国学堂的表率,这是变法失败之后得以保留的唯一变法成果;(3)下令各地设立农务学堂、蚕桑学堂、茶务学堂,决定兴办矿务、铁路、医学等专业学堂。(4)改革科举,改试策论,并增设近代科学类。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试对它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加以分析。答:(1)1898年,张之洞发表了《劝学篇》,它分内、外两篇,内篇主要谈“中学为体”,宗旨是“正人心”;外篇主要谈“西学为用”,宗旨是“开风气”。从而系统论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奠定了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文教政策的基础。(2)张之洞将西学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认可,从而为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制度措施的系统引进开辟了道路,但中学与西学的地位仍是不平等的。中学是本体,是基础,西学只能在不触犯中学所代表的封建专制及伦理纲常的前提下适当引进并发挥作用。张之洞所主张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本质就是如此。(3)中体西用的观点既维护了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又提供了适当变革、以解外忧内患的原则措施,因而得到清统治当局及社会政界和思想界多数人士的认同,成为近代新教育制度建立的政策基础。 2.《大同书》中是如何构建理想教育体系的?答:《大同书》是康有为构思理想社会的著作,完成于1884年,但直到变法失败后经过修改才发表。《大同书》中包括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理想教育体制的蓝图,体现大同世界人人平等、教育普及、施教合理、使人健康发展的远景。(1)人本院和育婴院,属于学前教育;(2)小学教育,6岁儿童入学;(3)中学院,11岁入学;(4)大学院,16岁以上中学毕业生。《大同书》中的教育体制是儒家教育思想与借鉴西方学制结合的产物。 3.20-30年代进行的教学改革实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杜威的一些教育观点,如“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几乎成为教育界的口头禅。教改内容:(1)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通过日本传入中国;(2)设计教学法;(3)道尔顿制;(4)文纳斯特卡制也开始介绍到中国;(5)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的做法也被引进中国。 4.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在教学改革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答:(1)缩短学制,迅速为革命斗争输送人才和教育、发动群众;(2)教学紧密联系实际,删节陈旧或不实用的内容;(3)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以自学为主,重在启发、研究、讨论和实际考察、实习训练,推广“小先生制”。 5.革命根据地教育的结构(或称教育体制)有什么特点?答:革命根据地教育分为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儿童教育三个部分,干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培训革命领导干部和各类专门人才,群众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儿童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三类教育还有明确的主次之分,即整个教育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成人教育中干部教育重于一般群众教育,干部教育中对在职干部的培训又重于对后继干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结构和重心所在,正是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决定的,其出发点是速见成效,立竿见影。 革命根据地教育的结构:分为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儿童教育三个组成部分。干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培训革命领导干部和各类专门人才,群众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儿童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三类教育还有明确的主次之分,即整个教育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成人教育中干部教育重于一般群众教育,干部教育中对在职干部的培训又重于对后继干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结构和重心所在,正是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所决定的,其出发点是速见成效,立竿见影。 6.何谓“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它对教育有何影响?答:“九品中正”选士制度,是一种由“中正”官评定士人品级,朝廷按品授官的选士制度。中正官根据标准评定士人,将其分为九个品级: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即所谓“九品”,朝廷择“上品”任官。这种制度,具体实施始自魏文帝曹丕执政时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士制度。这种选士制度,在开始实行时,确实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到后来,则蜕变为门阀世族

中国教育史试题库

1、魏源提出学习西方的观点是师夷之长技以制。 2、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3.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4.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5.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成均” 和“庠” 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 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6、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序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7、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8、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 _,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 9、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10、在先秦教育家中,荀子提倡“虚壹而静”的学习态度。 11、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 数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12、“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13、“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有教无类”。 14、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诗__》、《_书___》、《_礼___》、《_乐》、《_易__》、《_春秋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15、孔丘去世后,儒家内部分为八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思孟学派和荀况学派。 16、颜之推的家庭教育著作是《颜氏家训》。 17、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18、在关于人性的认识中,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是墨翟;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的是孟轲;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是荀况。 19、墨家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兼士或“贤士”, 20、孟轲的教育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21、孟轲提出的“五伦”分别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2、法家关于教育实施的主张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23、《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近现代史 题目期末复习

2011年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目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资政新篇》 2、洋务运动 3、中国同盟会 4、清末新政 5、十一届三中全会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九一八事变8、《论十大关系》 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和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 答: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是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答: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不断的向前发展。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第。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 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答:(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3)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 (4)必须与国际革命和进步力量团结一致; (5)所有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4、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答:第一种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5、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是什么? 答: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6、试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 7、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历史启示是什么? 答:(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2)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 (3)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 (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 (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1、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1)立志: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 (2)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 (3)力行: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 (4)中庸:能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择其中道而行。 (5)内省: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 (6)改过: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5、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 (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2、孟轲提出的“五伦”分别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5、我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学记》。 二、名词解释题 1、稷下学宫:

中国教育史试题样卷(华东版)

南阳师范学院 学年第学期年级教育学 专业中国教育史课程(本)期终考试卷(样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起初是教射的场所,后来发展为奴隶主贵族议政、 祭祀、养老的场所。 2.稷下学宫给予教师很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曾经三任“祭酒”。 3.汉代太学内部的考试基本上采用的形式。 4.魏晋玄学教育中的‘三玄’指《老子》、《庄子》和______。 5.隋炀帝大业三年设“”是科举考试制度确立的标志。 6.元朝第一所书院为。 7.明朝科举制度不仅规定了考试程式,而且将______固定为考试 文体。 8.强调“”教学法,是颜元在学术思想转变后关于教学 方法的一个最基本也即最重要的主张。 9.18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学士学位,成为第一个 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的中国人。 10.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 模式的第一人。 二、判断题(正确项在括号里打“√”,错误项在括号里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 ()11.史载夏代不仅国都有学校,地方也有学校,“校”是国学。 ()12.儒家教育思想在战国后期形成的《礼记》中实现了第一次理论提炼。()13.魏的“五经课试法”是把学校教育与文官选拔考试统一起来,这是魏与东汉的相同之处。 ()14.书院产生于唐,发展于宋,完善于明。 ()15.朱熹提出小学教育的内容以“教理”为主。 ()16.王夫之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命题,创立了与程朱理学相径庭的“阳明学派”。 ()17.清代乡试取中者被称为举人。 ()18.近代第一个在华基督教教会的联合组织是益智书会。 ()19.1898年,康有为积极参与中国第一所女学,以实际行动推动女子教育的发展。 ()20.中国近代史上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建立的学制是癸卯学制。 三、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代码填在横线处,每小题1 分,共10分) 21.古籍记载,我国五帝时代已有大学,名叫“”。 A.庠 B.成均 C.泮宫 D.瞽宗 22.在教育上主张主动施教、“强说人”的学派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23.下列不是汉朝学校系统中中央官学的一项。 A.鸿都门学 B.太学 C.宫邸学 D.郡国学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分数 得分 评卷人得分评卷人 得分评卷 人

中国教育史期末考试内容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国教育史》 试卷(A B C)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 1、美国教育家克伯屈1918年创立____________________,该教学方法于次年输入我国。 2、1862年6月11日,_________________正式开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开端。 3、明朝自嘉靖后,连续发生过四次大规模的________________事件。 4、______________作为西方列强文化侵略政策的一部分,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上,具有两重性 5、_______________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士的主要制度。 6、汉代名师大儒办的私学,通常包括两种学生,即及门弟子和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35分) 六艺教育22 两周国学、乡学、小学还是大学,都是以“六艺”为基本学科,只是在要求上有所不同。西周的教育内容总称为六艺教育,它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它包括多方面的教育因素: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重视使用技能。包括德智体美多方面的教育,形成了一种教育传统,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有教无类32 孔丘提倡“有教无类”作为办学方阵,指导他的实践活动,是孔丘思想的组成部分。有教无类本来的意思是:不分贵贱贫穷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孔丘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广泛地吸收学生。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的需要,将受教育范围扩大化,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 性恶论73 荀况批评性善论,未得到实际验证,是一种无实用价值的理论。他认为,性恶论更能说明问题。荀子认为,人的本能中不存在道德和理智,如听任本能发展而不加节制,必将产生暴力,所以说人性恶。因此在谈论人性的时候,应该把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获得的品质区分开来。荀况的性恶论是其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的基础理论。 稷下学宫55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一所著名的学府,因齐国君主在稷下设立学宫,稷下学宫因此得名。它既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也是当时教育上的重要创造,其性质是一所由官家举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同时是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具有学术自由、待遇优厚,与齐国政治息息相关。对我国古代学术、文化、教育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 三纲领八条目91 《大学》的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被称为“三纲领”是一个要求由低到高、

中国教育史期中考试题目

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1.六艺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答:礼乐射御书数。总之,六艺教育既重视思想道德及文化知识 2.孔丘在教育史上有哪些贡献? 答:(1)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强调重视教育; (2)他创办大规模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改变“学在官府”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 (3)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扩大受教育的范围,是文化教育下移至平民; (4)培养从政的君子,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制改革准备条件; (5)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与整理,编《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材,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 (6)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对教学方式有所创新,强调学思行相结合; (7)首倡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8)实行因材施教,发挥个人专长, (9)重视道德教育,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10)提出道德修养应遵循的重要原则,要重视立志,明确人生方向 战国时期的教育 1.分析战国时期私学兴盛的原因? 答:战国时期是社会大转变时期,生产力大发展为更多的人脱离物质生产从事脑力劳动,为思想、科学、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物质产品和更宽广的活动舞台。战国时期又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阶级矛盾尖锐,构成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文化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战国还是一个思想科学文化大繁荣时期,战国时期各政治集团为了加强自己的势力竞相网罗招致士人、由于士需经过一定的学习与训练才能造就,因此人们拜师求学,促进了私学的大发展。百家争鸣,各家各派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进行施教,促进了私学的发展与兴盛(养士之风盛行与百家争鸣) 2.试述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与意义。 答:(1)性质:是一所由管家主办而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兼有官学与私学的双重性质);是一所集讲学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 (2)特点:学术自由;待遇优厚。 (3)意义: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留给人以思考。 3.评《学记》对教育理论的贡献及历史地位 答: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它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主要包括关于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学记》为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维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良好开端。 秦汉时期的教育 1.评述秦朝的文教政策与措施? 答:(1)秦朝教育政策遵循一个中心原则,及维护国家统一和君主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法家思想在教育中占据统治地位。 (2)措施及评价①统一文字:利于统一政令的推行和各地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汉字走向统一,规范化,定型化;同时文字的统一,对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对维护中国统一,形成中华民族统一的文化心理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②严禁私学:具体表现—焚书坑儒—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思想的统一,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的需要。它是文化专制和愚民政策的反映,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堵截了文化传播的途径。③吏师制度—进一步加强思想统一,使法家思想深入人心,使教育上出现了一种法律之外无学,官吏之外无师的局面。但秦又一次人为地官师合一,取消了专职教育,却是教育发展史的一大倒退。 2.评述董仲舒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答:(1)基本内容:主张教化与刑罚并用,但施教以道德教育为主教育内容:“六艺”教学方法:强勉努力;专心致志;精思要旨三大文教政策 (2)评价:三大文教政策的提出,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教育起深远影响,此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儒家的道德观成为道德教育的依据。有助于

中国教育史考试大纲

中国教育史》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教育史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各主要历史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概况与教育发展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了解各主要历史阶段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及其演变过程;了解各主要历史阶段的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的措施;了解著名教育家的主要教育活动并理解和掌握其主要教育思想,掌握中国教育发展史的基础知识,初步养成古为今用、以史鉴今的能力。 一、课程考试指导思想 课程考试的指导思想主要是思想史与制度史相结合,重在思想史;注重教育史实与历史线索相结合;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广泛性与深刻性相结合;注重学生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分析相结合;注重用历史的态度看待历史和“古为今用”原则相结合。考出学生的知识、能力、人生态度和价值趋向。 三、课程考试目标 根据考题的难易程度,可把每个知识点的考试目标定为四个: A.了解与记忆 B.理解与判断 C.掌握与应用 D.分析与综合 四、教学内容考核要求 (一)原始时期的教育 1、识记:原始时期的教育内容。 2、领会: 教育到起源 3、应用:学校的萌芽 4、综合: 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 (二)夏、商、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1、识记:学校教育的产生及其条件。

2、领会:中国奴隶制社会教育的特点—“学在官府”西;周教育内容-“六艺教育”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的贡献。 3、应用: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特点。 4、综合: 评价孔子的教育思想。 (三)战国时期的教育 1、识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 2、领会:稷下学宫的办学性质、特点、意义;理解《大学》、《中庸》中的教育思想。 3、应用:孟子和荀子的教育思想;《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4、综合:比较墨子、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 (四)秦汉时期的教育 1、识记:秦汉文教政策;两汉时期的太学。 2、领会:汉察举制的基本特征。 3、应用: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4、综合:评价汉武帝的三大文教政策和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1、识记:南北朝时期的学校教育状况 2、领会:“九品中正”选士制度 3、应用: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 (六)隋唐时期的教育 1、识记: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的基本特征。 2、领会:唐朝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 3、应用: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科举考试的科目、程序与方法 4、综合:辨证客观地评价科举制度;韩愈的教育思想。 (七)宋辽金元教育 1、识记:宋以及宋以后文教政策和官学教育的发展;宋三次兴学基本状况;宋初六大书院。 2、领会:三舍法;书院产生的原因和意义; 3、应用:书院教学和管理的特点;朱熹教育思想。 4、综合;评价书院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评价朱熹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 授课地点——院内 一、选择题 1.古代教育起源于 B 。 A.与人类同步产生 B.生产劳动 C.生产关系 2.墨子的教育思想中,最有特色的是 A 。 A.科学技术教育 B.政治道德教育 C.生产劳动教育 3.“六艺”中除了《诗》、《书》、《礼》、《乐》和《春秋》外,还有 B 。A.《中庸》 B.《易》 C.《论语》 4.《学记》中提出了“预、时、孙、摩”的施教原则,其中,“孙”指的是 A 。A.循序渐进 B.及时施教 C.因材施教 5.韩愈关于人性的看法是 A 。 A.“性三品” B.“性本恶” C.“性本善” 6.洋务派在创办企业的同时,招聘外国教习,兴办外语学堂,当时也叫“方言教育”。在1862年创设了 B 。 A.上海广方言馆 B.京师同文馆 C.天津水师学堂 7.张之洞的教育代表作是 A 。 A.《劝学篇》 B.《大同书》C.《师说》 8.癸卯学制于 B 公布实行。 A.1903年 B.1904年 C.1905年 9.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的代表作是 B 。 A.《颜氏家训》 B.《新教育大纲》 C.《家庭教育》 10.“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 C 改革北京大学时提出的办学方针。 A.陶行知 B.黄炎培 C.蔡元培 11.在教育对象的问题上, B 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 A.墨子 B.孔子 C.荀子 12.《学记》中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指的是 B 原则。 A.长善救失 B.教学相长 C.启发诱导 13.唐代采取了 A 的文教政策。 A.重振儒术兼重佛道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中体西用 14.韩愈的主要教育著作是 A 。 A.《师说》 B.《春秋繁露》 C.《劝学篇》 15.教会学校的联合组织是 B 。 A.中国教育会 B.中华教育会 C.全国教育联合会 16.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最早的洋学堂,是 B 在北京创办的,隶属于总理衙门。 A.1861年 B.1862年 C.1864年 17.时务学堂的主持人是 C 。 A.谭嗣同 B.康有为 C.梁启超 18.《大同书》的作者是 A 。 A.康有为 B.张之洞 C.梁启超

中国教育史知识点归纳

中国教育史 1.原始人群时期的教育 教育内容:简单、名副其实的生活教育 教育方式:综合习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行为模仿) 2.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 (1)学校萌芽的原因(理解) 政治上,氏族社会末期部落显贵对文化知识的垄断促使教育的分化; 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体脑分工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文化上,文化的发展、知识的积累,尤其是文字的形成,为学校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2)学校萌芽的传说(学校的名称) 成均——实施乐教之地 庠——养老与教育 (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②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含多种方面; ③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④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⑤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⑥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3.西周的学校的特点 A.设置完备 (1)两类:按行政级别分为 国学:设在王城及诸侯国都(中央学校) 乡学:设在国都郊外的六郊(地方学校) (2)两级:按入学年龄分为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 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4.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学在官府 (1)学在官府: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制规章、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用的礼器全都掌握在官府,普通百姓根本无缘接触到。 (2)“学在官府”的原因 客观原因:社会生产力低下,影响文化教育的发展。(唯官有书,而民无书;为官有器,而民无器;为官有学,而民无学) 根本原因:奴隶主贵族专制,统治阶级想通过垄断文化教育,在贵族子弟中培养治国人才。(3)“学在官府”的具体表现——官师不分,政教合一 5.西周的教育内容——“六艺”教育 礼乐射御书数 《史籀篇》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已失传。

中国教育史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题1分,共30分) 1、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活动有:()、()、()、()、(). 2、“六艺”是指:()、()、()、()、()、(). 3、晏阳初的“四大教育”是指:()、()、()、(). 4、《中庸》把学习过程分为:()、()、()、()、(). 5、北宋“理学三先生”是指:()、()、(). 6、西周小学学程是:() 7、宋元的书院有:()、()、()、()、()、().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有教无类: 2、壬寅学制: 3、壬子癸丑学制: 4、洋务学堂: 5、东林书院: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试述1922年新学制的特点? 2、如何评价“性相近、习相远” 3、试述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之关系? 4、试述私学的历史特点? 5、试述“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2、试述孔子对中国教育的贡献?

3、试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价值。 中国教育史试题答案111 一、填空(每题2分,共18分) 1. 生产劳动教育、生活习俗、原始宗教、原始艺术、体格军事训练 2. 礼、乐、射、御、书、数 3. 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4. 学、问、思、辩、行 5. 胡瑗、孙复、石介 6. 7 年 7. 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2、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 3、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1913年学制,特点是:a、缩短了学制年限。b、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c、取消对保人的制度。d、规定一学年度为三个学期。 4、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以所谓的“西文”与“西艺”为主。 5、东林书院:明朝江南无锡城东南,原为北宋理学家杨时讲学之所,后即在该地建书院,又称龟山书院。是当时重要的文化艺术中心,它形成一套完备的将会制度。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⑴根据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孙培青版)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庠和成均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 (X )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三、简答 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 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序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 学在官府”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有教无类”。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 诗__》、《__书_》、《_礼_》、《乐》、《_ 易_》、《_春秋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 (C)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B夏代C西周D东周 (B )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A《千字文》B《史籀篇》C《三字经》D《急就篇》 (C )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C、诗 D、数 (D )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D、仁 (B )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中国教育史习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习题及答案 1. ( 单选题 ) 西周建立的两大学校系统是()(本题3.0分) A、大学和小学 B、国学和乡学 C、官学和私学 D、上学和下学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3 2. ( 单选题 ) 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学校产生的条件() (本题3.0分) 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 B、社会事务日益复杂,需要专人管理 C、家庭的出现为教育提供场所 D、文字的产生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3

3. ( 单选题 ) 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学校的形态()(本题3.0分) A、辟雍 B、瞽宗 C、序 D、庠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3 4. ( 单选题 ) 我国教育萌芽于()(本题3.0分) A、原始社会初期 B、原始社会中期 C、原始社会末期 D、奴隶社会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3 5. ( 单选题 ) 对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本题3.0分)

A、没有阶级性 B、有组织性 C、有等级性 D、无目的性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3 6. ( 单选题 ) 《理想国》的作者是( ) (本题3.0分)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夸美纽斯 D、卢梭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3 7. ( 单选题 ) 洋务派最早创立的军事学堂是( ) (本题3.0分)

A、福建船政学堂 B、天津水师学堂 C、 广东水陆师学堂 D、江南水师学堂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3 8. ( 单选题 ) 抗日根据地教育的总方针和政策是( ) (本题3.0分) A、教育要为抗战服务 B、教育为生产劳动服务 C、教育为劳动人民服务 D、教育为统一战线服务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3 9. ( 单选题 )

中央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央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6年7月至2014年7月试题) 说明:试卷号:2011 课程代码:03124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教育管理;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网考、比例50%)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孔子所用的教材,主要是《诗》《》《》、《易》、《乐》、《春秋》六种,即后世所称的“”。书礼六经 2.“教育”、“学校”的概念最早都是出于一书。《孟子》 3.“”、“”是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三纲五常 4.主持和推进熙宁兴学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学者。王安石 5.明清科举考试最大的特点是。八股文取士 6.元代除普通国子学外,还有国子学和国子学。蒙古回回 7.王夫之认为人性不是的,而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即人性是“”的。一成不变日生日成 8.中国第一所官方举办的近代新式学校是。京师同文馆 9.张之洞所著的,其中内篇宗旨是,外篇宗旨是。《劝学篇》正人心(或中学为体)开风气(或西学为用) 10. 1904年1月,清政府正式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史称“________”。癸卯学制 11. 1915年,在文化教育领域兴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文化革命,即。新文化运动 12.梁漱溟的“”实验,强调农村社会注重亲情和伦理的特点,并根据这一特点开展农村教育。乡村建设 13.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将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河北省立女师迁往陕西的,成立。固城西北联合大学 14.抗大全称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二、名词解释 15.豫时孙摩:是《学记》中提出的四个教育原则。“豫”是预防,即在不良行为尚未出现时就要加以预防。“时”是及时,即要抓住最适宜的时机进行相应教育。“孙”是循序,即要依照一定次序开展教育。“摩”是观摩,即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16.六学二馆: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前三学似属大学性质,后三学似属于专科性质,归国子监统领。此外,还设有崇文馆弘文馆,这“二馆”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17.民国元年教育方针:1912年7月10日,在蔡元培的主持下讨论通过,于9月2日由教育部颁布实行。其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观念,较之清末教育宗旨具有本质的进步。 三、简答题 18.九品中正制对教育有何影响? 曹魏初期,多数中正符合“德充才盛”或“贤有识鉴”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东汉以来州郡名士操纵舆论、左右选举的局面,中央加强了对选举权的控制,国家也能得到一些有用之才。但是自魏末晋初,世家大族的势力日益膨胀,中正官职几乎全部被朝廷的大世族所把持,致使九品中正制偏离了选拔人才的方向,逐渐蜕变成门阀世族的政治工具。九品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