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2016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

2015-2016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

2015-2016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

一、现代文阅读(共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

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之前数千年。张骞到达中亚后,发现那里已经大量使用中国的竹制品和纺织品。西汉使团凿开亚、欧、非三大洲的通道,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为“丝绸之路”。实际上,就功能而言,还可以叫“茶叶之路”、“瓷器之路”、“欧亚使道”,而且地理上的具体路线也不止一条。历史上,开辟丝绸之路绝非仅仅出于贸易目的,当时的中原王朝为了巩固北方边界的安全,在信息极端闭塞的情况下,凭借传闻与使团的勇气和信念,搭建起连接东西文明的桥梁。这个过程既有偶然,更是必然。丝绸之路尽管曲折,但仍然是连接亚欧大陆最便捷的通道,极大地滋养了东西文明的交流,但囿于技术条件、自然条件与政治因素,它难以承载大规模的物质转运的任务。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丝绸之路被效率更高的海运所取代。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完整阐述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这一构想既与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脉相承,又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在历史坐标系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内涵.

在新技术条件下,丝绸之路具备复兴的客观务件,古老的陆路运输技术不足以承载产生规模效益的运输量。但是铁路和公路运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陆地运输的成本。据测算,从我国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如果通过丝绸之路,运输距离可比海运缩短9 000多公里,时间缩短近一个月,运费节约近四分之--。此外,古丝绸之路必须避开山地与沙漠,路线选择范围有限,经济、社会效益不高。而今天,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能把铁路修到世界屋脊。因此,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之路覆盖的面积将更广,路线更密集,也更发达,从而可以在更广泛的区域内把资源与市场串联起来。新丝绸之路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对古老的交通通道的复兴与拓展。

新丝绸之路构想充分兼顾了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战略需求。从国际角度看,丝绸之路两端是当今国际经济最活跃的两个主引擎:欧洲联盟与环太平洋经济带。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处在两个引擎之间的“塌陷地带”,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是该地区国家与民众的普遍诉求。这方面的需求与两大经济引擎通联的需求叠加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丝绸之路复兴的国际战略基础。从国内角度看,我国当前的发展需要兼顾地区平衡,并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复兴丝绸之路能带动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有望形成新的开放前沿。

新丝绸之路设想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中亚地区处于地缘战略要冲,又是东西文明的交汇点,更是近年来恶名昭彰的宗教极端势力的发源地。新丝绸之路构想以经济合作为先导与基石,以政治合作为前提与推进手段,以促进文化交流、化解安全风险为重要目标,是具有前瞻性的综合战略规划。

(摘编自2013-12《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1.根据文意,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之前数千年。张骞到达西域后,中亚人民开始大量使用中国的竹制品和纺织品。

B.由德国地理学家开辟并命名的丝绸之路,也可以称为“茶叶之路”、“瓷器之路”、“欧亚使道”,地理上的具体路线不止一条。

C.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大陆最便捷的通道,十分曲折,难以承载大规模的物质转运的任务。

D.开辟丝绸之路既有偶然,更是必然,它是当时的中原王朝为了巩固北方边界的安全而

搭建起来的连接东西文明的桥梁。

2.下列各项,不属于表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内涵的一项是()A.丝绸之路具备复兴的客观条件,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能使新丝绸之路覆盖的面积更广,路线更密集,也更发达。

B.新丝绸之路的构想需要兼顾地区平衡,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带动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

C.新丝绸之路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对古老的交通通道的复兴与拓展,同时其构想充分兼顾了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战略需求。

D.新丝绸之路设想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是具有前瞻性的综合战略规划。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古老的丝绸之路滋养了东西文明的交流,而新丝绸之路的构想与它一脉相承,而且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

B.古代丝绸之路被海运所取代,新丝绸之路却可能因为在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上优于海运,承载能够产生规模效益的运输量。

C.新丝绸之路构想的国际战略基础是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对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的普遍诉求。

D.政治合作是新丝绸之路构想的前提与推进手段,而促进文化交流、化解安全风险则是它的重要目标。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节选自《徐渭集?附录》)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信:任凭

B.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饵:招待

C.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阴:暗中

D.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佯:假装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B.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C.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D.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徐文长未能得志,于是寄情山水,游历北方,并以诗作记游抒怀。他写文章才思敏捷,意韵刚健飘逸;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富有情趣。

B.徐文长有才略,好出奇谋,深得胡公信任,参与军中机密。然而多次科举失利,晚年愤慨更深,狂疾益甚,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C.胡公统率重兵,威震东南,深为将士敬畏。有个和尚却依仗财势,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后来胡公借其它事将他以杖刑处死。

D.石公认为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比得上徐文长的;梅客生认为徐文长不仅是个奇才,更是个奇人;作者认为徐文长的一生无所不奇。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3分)

(2)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3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

昭君出塞图

王思廉①

黄沙堆雪暗龙庭②,马上琵琶掩泪听。

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③

注:①王思廉,元朝初年诗人,历经宋、金灭亡等历史事件。

②龙庭,指匈奴集合祭天的地方。

③葛洪《西京杂记》中记载;“元帝后官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指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

8.这首诗在描写人物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答:

9.《西京杂记》中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诗在主题思想上比《西京杂记》的记载具有怎样的深刻性?(4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2)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

(3)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___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6)__________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7)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 。(贾谊《过秦论》)

(8)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四、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莫名仇恨

张晓林

①夜已经深了。章惇坐在书案前,臂膊粗的蜡烛燃烧得“吱吱”作响。他在烛光下读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每读两句,他的牙齿都会“咯嘣嘣”地响一下,他心底就有怒火如蜡烛一般燃烧。

②这个时候,苏轼正在书房挥毫,他的书法越写越古雅了,文章也日臻化境。可是,他做梦都没想到,此刻,他的文章竟会激起别人对他如此强烈的仇恨。正是这种仇恨,在未来的某些日子,会一步一步把他推进万丈深渊。而这个人,却与他有着非同寻常的渊源。

③章惇是个性情很古怪的人,恰如他的书法,孤寒峭拔,绝少中和之气。黄山谷评之曰:“望之森然,恍若置身冰窟中也。”可谓至评。

④说章惇和苏轼渊源非同寻常,远可追寻到嘉祐二年。这一年,二人同榜中了进士,成了同年。他们很投缘,彻夜扺掌谈于客栈之中。后来,交游日益亲密,稍有闲暇,就聚在一起喝喝茶,喝点闲酒,谈谈书法,谈谈诗词文章。他们的友谊,曾让很多人羡慕。

⑤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章惇看到了苏轼对他潜在的威胁。已经做了副相的章惇随苏轼一道去拜访来大相国寺讲经的佛印长老。佛印长老是个高僧,与苏轼算是旧交情了。苏轼被贬黄州时,常到赤壁山下的江水边游玩,他很喜欢江水里晶莹剔透的彩色石子。当地的小儿常跳到江水里,去捞这些石子玩。苏轼每回来,都要拿几块糕饼向这些小儿换这些石子儿。时间一长,竟积聚下了三百多颗。当他得知佛印也性喜此物时,亲自跑到金山寺,一下子全送给了佛印,还为佛印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怪石供》。佛印很高兴,特意做了红烧肉招待苏轼。苏轼暗示佛印有违佛门清规,佛印大笑,说:“礼岂为我辈设也?”苏轼也大笑。

⑥那天,章惇和苏轼在大相国寺一见佛印长老,佛印就跑向前来,一把执了苏轼的手,径直地把苏轼引到了藏经阁,一个招呼都不与章惇打,在佛印眼里,好像就没有章惇这个人存在。

⑦在藏经阁一一落座,佛印就夸苏轼是天下文章状元,放眼宇内,没有一人能与苏轼争锋。接着,又说苏轼无所不能,有经天纬地的才略,将来有一天一定能做到宰相,云云。

⑧章惇坐不住了,站起身匆匆告辞。

⑨章惇走后,佛印正色,告诫苏轼少与这个人来往。苏轼却不置可否。

⑩回到相府,章惇的怒气还没消,他连砸了两个官窑笔洗。他既恼恨佛印,让他丢尽了面子;也恼恨苏轼,恼恨苏轼,他找不出啥理由来。但,他内心深处,还是恨透了苏轼。

⑾这一夜,章惇没睡好觉,他想了很多。他想到那一年与苏轼同榜中进士时,苏轼写的文章是《刑赏忠厚之至论》,事后听说,当欧阳修读过这篇文章,高兴得竟有些失态,还对旁边的梅尧臣说:“取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想到这儿,章惇躺不住了,他披衣下床,来到书橱前,找出苏轼的文集,点燃臂膊粗的蜡烛,开始重读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每读一段,他脊背上就冒一阵子冷汗,他今天才算真正了解了苏轼,他不仅仅是个书生,他的政治才干远远在自己之上!

⑿章惇也有些奇怪,读苏轼的文章这么多年,怎么就没读出来这一点呢?

⒀章惇感到了巨大的恐惧。

⒁现在看来,苏轼是深知自己的啊!而自己却对苏轼了解得太少太少,还可笑地把苏轼当成了一介书生。

⒂章惇对苏轼充满了仇恨。

⒃绍圣元年,章惇登上宰相宝座。不久,苏轼被贬英州,再贬惠州,最后被贬到儋州去了。

⒄有旧识问章惇,将一个垂暮老人贬谪到儋州那非人所居之地,岂不是想要苏轼的性命吗?章惇没有说话,只是脸越来越黑暗下来。

(摘编自《满族文学》)

10.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两项是(4分)

A.第②③两段写苏轼、章惇两人的书法有古雅与孤寒之别,以此隐喻两人在情趣、品性上存在不同境界。

B.苏轼很喜欢赤壁山下江中的彩色石子,经常用糕饼来与小孩换,可见苏轼在被贬期间仍不失文人雅好。

C.章惇愤而离开后,佛印告诫苏轼少与章惇来往,苏轼却不将佛印的话当一回事,直接导致后来被贬官。

D.小说善用侧面描写,借助黄山谷、佛印和欧阳修等周围人物的动作、评论性的话等,从侧面刻画了主要人物的形象。

E.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客观叙事,对文中的人和事并未进行批评、赞扬,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感悟其中的是非曲直。

11.小说前后两处写章惇读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说标题“莫名仇恨”意蕴丰富,请根据文本简要探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积累与应用:(共14分,每小题2分)

13.下面加点的字的解释或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敕.造(皇帝的命令)贾.(gǔ)人惫懒

..(涎皮赖脸)氓.(méng)隶

B、少不更.事(经历)孝悌.(dì)歆享

..(羡慕)数.(cù)罟

C、聒噪

..(软弱)桌帏.(wéi)..(美丽动听)榫.(shǔn)头羸弱

D、夙愿

..(想象)新正.(zhèng)..(心愿)宵柝.(tuò)杜撰

1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唯利是图

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活用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金城千里,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

C.席.卷天下

D.追亡.逐北

17.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明令禁止的收费项目,被质疑__________后重新实行——海口市对机动车环保检测实行收费的做法引起车主们的不满。

②美联储需在9月就政策基调_________,承认就业市场需求和通胀率双双改善,否则市场将跟着感觉走

③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8日在北京表示,中方敦促日本领导人正视国际社会的正义呼声,承认错误,_______。

A.改弦易辙改弦更张改头换面

B.改弦更张改头换面改弦易辙

C. 改头换面改弦易辙改弦更张

D. 改头换面改弦更张改弦易辙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经济何时走出困境?据国家经贸局最新出台的数据,对外贸易增长12.7%,第一季度同比增长5.3%,表明中国经济已经大幅回升。

B.随着“反腐倡廉”的深入进行,越来越多的人们呼吁,彻底清算贪官的罪行,将他们的多占的房屋、攫取的钱财等灰色收入公诸于众。

C.“呼格吉勒图案”的平反,显示了国家政府部门彻底解决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冤假错案问题以及实行依法治国的决心。

D.不动产登记是摸清中国全社会不动产家底的国家级行动,将从经济到法律建设的方方面面产生难以估量的作用。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说到仕与中国文学传统,是个恒久的题。。。。。

。。朱光潜先生曾说,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

①仕,古同“事”。

②学而优则仕,前面还有一句,即仕而优则学。

③这句话,并不是说学习好就能做官,做了官就一定有学问,而是说学无止境。

④做官,仕途,是一种事业。

⑤优,是说做官的事情做好了,如果还有余力,就去做学问。

⑥学习学好了,如果还有余力,可以去做官,以便更好地推行仁道。

A.①④②③⑤⑥ B.①⑤②⑥④③ C.②③⑤①④⑥ D.②⑤⑥③①④

六、作文(4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才过程极富传奇色彩。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关心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上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可是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试验应有的品质,建议他试学化学。于是,瓦拉赫智慧的火海一下子被点燃,在同学当中,遥遥领先……

要求: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西安市第一中学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C(A 原文“发现那里已经大量使用中国的竹制品和纺织品”,是在张骞之前。B 由“西汉使团凿开”。

D 也有贸易的目的。)

2.B(原文“我国当前的发展需要兼顾地区平衡……”偷换主语。“新丝绸之路的地区”不只是中国。)3.C(原文“这方面的需求与两大经济引擎通联的需求叠加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丝绸之路复兴的国际战略基础。”)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4、B(诱捕) 5、C

6、C(“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有误,应是“和尚行为不轨,徐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公提起”。)

7、(1)文长都大声地呵斥,把他们看做奴才,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而不往来,因此它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

(2)他后来因猜忌而杀死他的后妻,被逮入狱,判处死刑。张阳和极力斡旋解救,他才得以释放。(二)古代诗歌阅读

8、衬托(映衬、烘托、侧面描写也可)。用“黄沙”、“堆雪”营造气氛,衬托昭君愁苦的心境;用旁人“掩泪听”琵琶之悲伤衬托弹琵琶的昭君的悲苦、哀怨。

9、《西京杂记》将罪过推到画工身上,是王昭君不贿赂画工,才得不到皇帝喜欢。意在说明个人的不得志,是小人嫉贤妒能造成的(主旨)。《西京杂记》看到的是个人悲剧,而这首诗将矛头指向汉朝统治者,由于国家民族的衰亡,导致妇女成为牺牲品。这首诗以国家和民族危亡为主题,揭示了了昭君出塞不只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国家的悲剧(深刻性)。

三、名篇名句默写:见课本

四、现代文阅读

10、(4分)C E(C.对佛印的告诫,原文说的是“不置可否”而不是“不当一回事”,并且这也不能视为苏轼被贬的直接原因。E.原文并非没有批评、赞扬,许多描写包含着褒贬。)

11(4分)【要点】①人物上,刻画章惇的狭隘,表现苏轼的才干之高。②情节上,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并为下文写苏轼的一贬再贬做铺垫。(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2.(4分)【要点】①“莫名”即没有理由,显示故事线索,主要叙述仇恨产生的无端经过。②点明章惇对苏轼的仇恨是无理的,表达作者对其阴暗卑劣品性的批斥。③暗含对“莫名仇恨”的摒弃,表达对豁达、包容等美好人性的追求,以及和谐互助共进的人际关系的向往。④引发读者思考,调动阅读兴趣。(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五、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

13、A 14、A 15、D 16、A

17、D (①处只能填“改头换面”。②改弦更张,强调办法、行为向好的方向改。③只能填“改弦易辙”,改变做法、计划的意味,强调原来做法不够好。)

18、C (A“出台……数据”错,可改为“发布……数据”“统计……数据”。B 有两处错误:调换次序,先公布,再清算;“公诸于众”改为公之于众。D 改为“将(对)……产生作用”。)

19、D (②紧承话题,排在最前;⑤⑥句式一致;③紧承⑤⑥,是进一步理解;①④启后。)

六、作文

【审题】

1、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孩子的学习潜能是不一样的,有的比较全面,有的在某一个方面特强。孩子在找到了发挥自己潜能的优势方向后,通过努力就能取得应有的成绩,这一现象后人称为瓦拉赫效应”。

立意:寻找人生的最佳点

找准自己的位置

探索人生的方向

2、从教师的角度看,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要碰到一些事情,就把一切责任归到学生身上,要讲求教育方法。

立意: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当好伯乐

教育要因人而异

鼓励与批评

3、从父母的角度看,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精心培育的对象,没有一对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一无所成,但每个人的智能发展是各具特色的,这就要求家长客观、冷静地正视孩子的成长特点,以平和、坦然的心态期待孩子在各方面的发展。

立意:善于引导孩子

既要尊重孩子又要智慧指导

附:文言文翻译

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多次未能中举。他性格直爽,无拘无束。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聘请他做幕客。文长与胡宗宪约定:“如果要我做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让我能够自由进出。”胡宗宪都答应了他。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坐,放言畅谈天下大事,旁若无人。胡宗宪非常高兴。那时胡宗宪统率诸路军队,威振东南,部下将士晋见都是跪着说话,匍匐进退,不敢仰视;而作为下属的一个秀才,文长却傲然自得,随心行事,任意谈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

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非常自负,喜欢出奇谋妙计,谈论军事大多得其要领。凡是胡宗宪所用来诱捕汪直、徐海等盗寇的计谋,都和他慎密商议,然后付诸实行。文长曾经在一座酒楼上喝酒,有几名军士也在楼下喝酒,酒后不肯付钱。文长暗暗写短函迅速告达胡宗宪,胡宗宪立刻命令将闹事者绑进衙门,一齐斩首,全军都极其震骇。有一个和尚依仗有钱财而行为不轨,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宗宪提起,后来胡宗宪借其它事把和尚以杖刑处死。文长受到胡宗宪的信任之处,多和这相仿。

文长既然科场失利,于是尽情地游山玩水,旅行于齐、鲁、燕、赵一带,遍历北方沙漠地区。他所见到的一切令人惊讶的情状,逐一在他的诗中表达出来。当时所谓的高官显贵、诗人文士,文长都大声地呵斥,把他们看作奴才,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而不来往,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可悲啊!一日,在县令家饮酒,县令指着筵席上一件小东西求他做诗题咏,暗地里叫小仆人把纸张连接成一丈多长呈上,想以此难倒他。文长取笔在手,当场作诗,写满了那张纸,气韵刚健飘逸,那件东西的神态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场的人都大为惊叹。文长喜欢书法,笔意奔放和他的诗一样,苍凉劲节中流露出婉媚的姿态,超拔飘逸,富有情趣。

他后来因猜忌而杀死他的后妻,被逮入狱,判处死刑。张阳和极力斡旋解救,他才得以释放。出狱后,倔强的脾气一如以往。晚年愤慨更深,颠狂更厉害。有名声地位的人登门拜访,他都拒不接待。本地官员来求他写字,连一个字也得不到。他常常带钱到酒店,呼唤地位低贱的人一起饮酒。有时拿斧头砍破自己的头,以至血流满面,头骨折断,以手摩擦,都会发出响声;然而文长始终在当时不得志,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石公说:先生命运一直不好,因此得了狂疾;狂疾一直没有痊愈,因而犯罪入狱。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可以同先生相比拟的。梅客生曾经写信给我说:“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病比他的人更奇异,他的人比他的诗更奇异,他的诗比他的书法更奇异,他的书法比他的文章更奇异。”我说文长是没有什么不奇异的

人。正因为没有什么不奇异,因此才没有什么是顺利的啊。可悲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