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编人教A高中数学选修1-1全册教案导学案含答案

新编人教A高中数学选修1-1全册教案导学案含答案

新编人教A高中数学选修1-1全册教案导学案含答案
新编人教A高中数学选修1-1全册教案导学案含答案

目录

1.1.1命题及其关系

1.1.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1.1.3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2.2充要条件

1.3.1且

1.3.2或

1.3.3非

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2.1.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2.3.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2.3.2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3.1.1变化率问题

3.1.2导数的概念教案

3.1.3导数的几何意义

3.2.1几个常用函数导数

3.2.2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及导数的运算法则3.3.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

3.3.2函数的极值与导数

3.3.3函数的最值与导数

3.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1. 1.1命题及其关系

一、课前小练:

阅读下列语句,你能判断它们的真假吗?

(1)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2)312

>;

(3)312

>吗?

(4)8是24的约数;

(5)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6)他是个高个子.

二、新课内容:

1.命题的概念:

①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上述6个语句中,哪些是命题.

②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true proposition);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false proposition).

上述5个命题中,哪些为真命题?哪些为假命题?

③例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若整数a是素数,则a是奇数;

(3)2小于或等于2;

(4)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x<;

(5)215

(6)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7)明天下雨.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④探究:学生自我举出一些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2. 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三、练习:教材P41、2、3

四、作业:

1、教材P8第1题

2、作业本1-10

五、课后反思

)知识方法目标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则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在教学

一问一答中,

1. 1.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并能从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出发,推导出这些性质,并能具体估计双曲线的形状特征.

二、预习内容

1、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及初步运用.

类比椭圆的几何性质.

2.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的导出和论证.

观察以原点为中心,2a、2b长为邻边的矩形的两条对角线,再论证这两条对角线即为双曲线的渐近线.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椭圆有哪些几何性质,是如何探讨的?

请一同学回答.应为: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是从标准方程探讨的.

2.双曲线的两种标准方程是什么?

再请一同学回答.应为: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的标

下面我们类比椭圆的几何性质来研究它的几何性质.

(二)类比联想得出性质(性质1~3)

引导学生完成下列关于椭圆与双曲线性质的表格(让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启发)

(三)问题之中导出渐近线(性质4)

在学习椭圆时,以原点为中心,2a、2b为邻边的矩形,对于估计

仍以原点为中心,2a、2b为邻边作一矩形(板书图形),那么双曲线和这个矩形有什么关系?这个矩形对于估计和画出双曲线简图(图2-26)有什么指导意义?这些问题不要求学生回答,只引起学生类比联想.

接着再提出问题:当a、b为已知时,这个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方程是什么?

下面,我们来证明它:

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部分可写成:

当x逐渐增大时,|MN|逐渐减小,x无限增大,|MN|接近于零,|MQ|也接近于零,就是说,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部分从射线ON的下方逐渐接近于射线ON.在其他象限内也可以证明类似的情况.

现在来看看实轴在y轴上的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怎样的?由于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方程是由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方程,将x、y字母对调所得到,自然前者渐近线方程也可由后者渐近线方程将x、y字

这样,我们就完满地解决了画双曲线远处趋向问题,从而可比较精

再描几个点,就可以随后画出比较精确的双曲线.

(四)离心率(性质5)

由于正确认识了渐近线的概念,对于离心率的直观意义也就容易掌握了,为此,介绍一下双曲线的离心率以及它对双曲线的形状的影响:

变得开阔,从而得出:双曲线的离心率越大,它的开口就越开阔.

这时,教师指出: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可以类似得出,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与坐标系的选择无关,即不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

(五)练习与例题

1.求双曲线9y2-16x2=144的实半轴长和虚半轴长、焦点坐标、离心率、渐近线方程.

请一学生演板,其他同学练习,教师巡视,练习毕予以订正.

由此可知,实半轴长a=4,虚半轴长b=3.

焦点坐标是(0,-5),(0,5).

本题实质上是双曲线的第二定义,要重点讲解并加以归纳小结.

解:设d是点M到直线l的距离,根据题意,所求轨迹就是集合:

化简得:(c2-a2)x2-a2y2=a2(c2-a2).

这就是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由此例不难归纳出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六)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1.定义(由学生归纳给出)

平面内点M与一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

叫做双曲线的准线,常数e是双曲线的离心率.

2.说明

(七)小结(由学生课后完成)

将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按两种标准方程形式列表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已知双曲线方程如下,求它们的两个焦点、离心率e和渐近线方程.

(1)16x2-9y2=144;

(2)16x2-9y2=-144.

2.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实轴的长是10,虚轴长是8,焦点在x轴上;

(2)焦距是10,虚轴长是8,焦点在y轴上;

曲线的方程.

点到两准线及右焦点的距离.

六、板书设计

1.1.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学案

一、课前预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并能从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出发,推导出这些性质,并能具体估计双曲线的形状特征.

二、预习内容

1、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及初步运用.

类比椭圆的几何性质.

2.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的导出和论证.

观察以原点为中心,2a、2b长为邻边的矩形的两条对角线,再论证这两条对角线即为双曲线的渐近线.

三、提出疑惑

1、椭圆与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异同点分析

2、描述双曲线的渐进线的作用及特征

3、描述双曲线的离心率的作用及特征

4、例、练习尝试训练:

例1.求双曲线9y2-16x2=144的实半轴长和虚半轴长、焦点坐标、离心率、渐近线方程.

解:

解:

5、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1).定义(由学生归纳给出)

2).说明

(七)小结(由学生课后完成)

将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按两种标准方程形式列表小结.

作业:

1.已知双曲线方程如下,求它们的两个焦点、离心率e和渐近线方程.

(1)16x2-9y2=144;

(2)16x2-9y2=-144.

2.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实轴的长是10,虚轴长是8,焦点在x轴上;

(2)焦距是10,虚轴长是8,焦点在y轴上;

曲线的方程.

点到两准线及右焦点的距离.

1. 1.3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①双曲线及其焦点,焦距的定义。

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求法。

③双曲线中a,b,c的关系。

④双曲线与椭圆定义及标准方程的异同。

二、预习内容

2.双曲线的定义。

3.利用定义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并与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推导过程进行李类

比。

4.掌握a,b,c之间的关系。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内探究学案

一、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过椭圆,知道“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下面我们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

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差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

我们在平面上固定两个点F1,F2,平面上任意一点为M,假设|F1F2|=100,|MF1|>|MF2|且|MF1|-|MF2|=50不断变化|MF1|和|MF2|的长度,我们可以得出它的轨迹为一条曲线。

若我们交换一下长度,|MF1|<|MF2|且|MF1|-|MF2|=-50时,可知它的轨迹也是一条曲线

那么由这个实验我们得出一个结论:

“平面内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

但大家思考一下这个结论对不对呢?

我们知道在椭圆定义里,到两定点的距离和为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必须大于|F1F2|)那么这里差的绝对值为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和|F1F2|有什么关系呢?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试验,当|MF1|-|MF2|=0时,M点的轨迹为F1,F2的中垂线;

随着|MF1|-|MF2|的不断变化,呈现出一系列不同形状的双曲线;

当|F1F2|即和|F1F2|长度相等时,点的轨迹为以F1,F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

若|MF1|-|MF2|>100 时,就不存在点M。

那么由以上的一些试验我们可以得出双曲线的准确定义:

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差的绝对值为非零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定点F1,F2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双曲线的焦距。

我们知道当一个椭圆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时,所表示椭圆的方程为标准

方程。

当焦点在x 轴上时,122

22=+b y a x ;当焦点在y 轴上时,12222=+b

x a y

那么双曲线方程是否也有标准方程呢?

我们就来求一下看看:

解:建立直角坐标系x o y ,使x 轴经过F 1,F 2,并且点O 与线段F 1F 2的中点重合。 如图所示:

设M (x ,y )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双曲线的焦距为2c (c >0),那么,焦点F 1,F 2, 的坐标是(-c ,0)(c ,0)。又设点M 与F 1,F 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a 有定义可知,双曲线就是集合

p ={M||MF 1|-|MF 2|=±2a} 因为 |MF 1|=2

2

)(y c x ++ |MF 2|=2

2

)(y c x +- 所以得

22)(y c x ++-22)(y c x +-=±2a ①

将方程①化简,得

(c 2-a 2)x 2-ay 2=a 2(c 2-a 2)

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2c >2a ,即c >a ,所以c 2-a 2>0 令c 2-a 2=b 2其中b >0,代入上式,得

b 2x 2-a 2y 2=a 2b 2

两边除以a 2b 2,得

12

2

22=-b y a x (a >0,b >0)这个方程叫做双曲线标准方程。 当焦点在y 轴上时, 1

22

22=-b x a y

F 1(0,-c) F 2(0,c) (a >0,b >0)

*观察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椭圆标准方程,思考几个问题: 1、焦点在哪个轴上如何判断? 2、方程中a,b,c 的关系怎样?

(椭圆哪个二次项的分母大,焦点就在相应的那个坐标轴上,双曲线哪项为正焦点就落在相应的坐标轴上。)

例1 求适合下列条件中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 a=3,b=4焦点在y 轴上, 解:因为焦点在y 轴上

所以所求方程为

116

92

2=-y x

2. a=5,b=7,

分析:焦点不知在哪个轴上,分情况分析

解:当焦点在x 轴上时149

252

2=-y x

当焦点在y 轴上时149

252

2=-x y

3.两焦点为F 1(-5,0),F 2(5,0) 双曲线上的点到它们的距离之差绝对值为8 练习1: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a=4,b=6,焦点在x 轴

解:由b 2=c 2-a 2=62-42=20

又因为焦点在x 轴上所以所求方程为:

120

162

2=-y x 2、c=10,b=7焦点在y 轴上 解:由a 2=c 2-b 2=102-72=51

又因为焦点在y 轴上,所求方程为:

149

512

2=-x y 例2:求下列双曲线的焦点坐标:

1、

164

362

2=-y x 解:a 2=36,b 2=64

∴c 2=36+64=100,c=10 又因为焦点在x 轴上,

所求焦点坐标为(10,0),(-10,0)。

2、1

8

22

-=-y x 解:化标准方程为:18

2

2

=-x y a 2=1,b 2=8,又因为焦点在y 轴上, 所求焦点坐标为(0,3),(0,-3)。 3、9y 2-4x 2=36

解:化标准方程为:

1942

2=-x y

所以a 2=4,b 2=9。

由从c 2=a 2+b 2=4+9=13。 又因为焦点在y 轴上;

所求焦点坐标为(0,13)和(0,-13)。

例3:双曲线11522

=-y x 的焦点与椭圆19

252

2=+y x 的焦点有什么关系?

解:双曲线115

2

2

=-y x 中a 2=1,b 2=15,由c 2=a 2+b 2得c=4

所以 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坐标为(4,0)和(-4,0)

椭圆19

252

2=+y x 中a 2=25,b 2=9由c 2=a 2+b 2=25-9=16得

所以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也是(4,0)和(-4,0)。它们的焦点相同.

思考题:

1已知曲线的方程为14

322

=-++m y m x

(1) 若c 为椭圆,求m 的取值范围,并求椭圆的焦点 。 (m >4)

(2) 若c 为又曲线,求m 的取值范围,并求双曲线的焦点 。 (-3<m <4)

2已知双曲线的方程为14622

=-++m

y m x ,讨论c 曲线的形状

-6<m <4时,为椭圆,(m>-1焦点在x 轴,m <-1焦点在y 轴) m =-1时为圆 m>4或m <-6时,为双曲线;( m>4焦点在x 轴,m <-6焦点在y 轴)

小结:

1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 1F 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焦点在x 轴时, 122

2

2=-b y a

x (a >0,b >0) 叫焦点坐标F 1(-c ,0)F 2(c ,0)。

焦点在y 轴时, 122

22=-b x a

y (a >0,b >0)

焦点坐标F 1(0,-c),F 2(0,c)

大二、板书设计

1. 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学目标: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通过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必要条件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若0ab =,则0a =;

(2)若0a >时,则函数y ax b =+的值随x 的值的增加而增加. 二、讲授新课:

1. 认识“?”与“”:

①在上面两个命题中,命题(1)为假命题,命题(2)为真命题. 也就是说,命题(1)

中由“0ab =”不能得到“0a =”,即0ab =0a =;而命题(2)中由“0a >”可以得到“函数y ax b =+的值随x 的值的增加而增加”,即0a >?函数y ax b =+的值随x 的值的增加而增加.

②练习:教材P10 第1题 2. 教学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①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上述命题(2)中“0a >”是“函数y ax b =+的值随x 的值的增加而增加”的充分条件,而“函数y ax b =+的值随x 的值的增加而增加”则是“0a >”的必要条件.

②例1:下列“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 是q 的充分条件? (1)若1x >,则33x -<-;

(2)若1x =,则2320x x -+=;

(3)若()3

x

f x =-

,则()f x 为减函数; (4)若x 为无理数,则2x 为无理数. (5)若12//l l ,则12k k =.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解析: 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 解:(1)(2)(3)p 是q 的充分条件。

点评:判断p 是不是q 的充分条件,可根据若p 则q 的真假进行。

③变式练习:P10页 第2题

④例2:下列“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q 是p 的必要条件? (1)若0a =,则0ab =;

(2)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若a b >,则ac bc >; (4)若x y =,则22x y =.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解析: 若p q ?,则q 是p 的必要条件。 解:(1)(4)q 是p 的必要条件。

点评:判断q 是不是p 的必要条件,可根据若p 则q 的真假进行。 ⑤变式练习:P10页 第3题 ⑥例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x 是6的倍数”是“x 是2的倍数”的充分条件;(2)“5x <”是“3x <”的必要条件.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学生点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