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选】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试题(1)-地理知识点总结

【精选】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试题(1)-地理知识点总结

【精选】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试题(1)-地理知识点总结
【精选】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试题(1)-地理知识点总结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并填涂在答卡相应的位置(共35题,每题1分,共35分)

北京时间(东八区)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回答1~3题。

1.下列不属于“嫦娥一号”飞行领域的是

A.地月系 B.银河系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2.嫦娥一号发射时,在伦敦(中时区)的华侨在电视中看到该实况的时间是当地的

A.10月24日0时05分

B.10月24日10时05分

C.10月23日0时05分

D.10月23日10时05分

3.下图是太阳直射点一年内移动轨迹图,当嫦娥一号发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A.DA段

B.AB段

C.BC段

D.CD段

4.地球成为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特殊行星,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不断变化

B.宇宙时空无限大,天体运动互不影响

C.地球体积大小合适,使水以液态形式存在

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合适的温度

5.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煤炭B.水能C.地热D.风能

下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四点为两分两至日。读图回答6~题

6.图中表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的是

A.甲B.乙C.丙D.丁

7.图中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

A.0oB.90oC.23o26ˊD.66o34ˊ

8.下列四幅图表示地球到达乙时光照情形的是

M 高

A B C D

丙 丁

9.有关图中各箭头及含义,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是近大气能量的主要直接来源是

B .乙是大气逆辐射,属于短波辐射

C .丙是近大气能量的主要直接来源是

D .丁辐射逐渐增强,会导致全球变暖 10.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1.下图中正确的大气运动为(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

A B C D 右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读图回 答12~13题 12.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 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A .1月、西北风 B .7月、西北风 C .1月、东南风 D .7月、东南风 13.M 地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 .海陆热力差异 C .受地形的影响

D .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

每年6、7月间,南京会出现连续的阴雨,称为“梅雨”;7、8为“伏旱”。据此回答14~15题 14.形成“梅雨”的天气系统是

A .冷锋

B .暖锋

C .准静止锋

D .高压系统 15.形成“伏旱”的天气系统是

A .高压系统

B .热带气旋

C .冷锋

D .低压系统 16.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体是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8.太平洋中有两个重要渔场,它们是 A .⑤⑥ B .②⑥ C .③④ D .①⑤ 19.有关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呈顺时针向流动

B .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呈逆时针向流动

C .中低纬度海区,大陆东岸是暖流

D .中高纬度海区,大陆西岸是寒流

20.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形成不冻港,得益于暖流的影响

B .秘鲁西岸沿海的荒漠环境,与暖流经过、蒸发量增大有关

C .我国东部季风区冬季寒冷,主要是受沿岸的寒流影响

D .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因为沿岸是寒暖流交汇区

下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岩石圈物质循环实质上是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读图回答21~23

21.我们所说的岩石圈是指

A .地壳

B .地壳与地幔的总称

C .地壳上部的岩石层

D .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22.所谓“三大类岩石”是指

② ① ③

A.岩浆、侵入岩、喷出岩B.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C.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D.侵入岩、喷出岩和沉积岩

23.图中①~④四个箭头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下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24~26

24.图中①~④四个岩层由新到老的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②③①

25.图中甲~丁四地中,属于背斜构造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6.其中甲地地形特征及形成原因,正确的叙述是

A.属于山岭,由于受挤压作用,岩层向上隆起

B.属于山谷,由于受挤压作用,岩层向下拗陷

C.属于山岭,由于受挤压作用,中心岩层坚实,不易被侵蚀

D.属于山谷,由于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

27.下列山地属于断裂上升(断块山)形成的是

A.喜马拉雅山B.阿尔卑斯山C.富士山D.泰山

28.八卦洲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A.地壳抬升作用形成的B.地壳下陷作用形成的

C.长江的侵蚀作用形成的D.长江挟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

29.由于流水的侵蚀与堆积作用,长江河道及八卦洲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可能是A.八卦洲将与长江南岸相连B.八卦洲将与长江北岸相连

C.八卦洲以侵蚀为主,面积缩小D.长江河道左偏,南岸淤塞

30.下为四种地貌景观,其中外力侵蚀形成的是

A B C D

31

A.a B.b C.c D.d

读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图,回答32~34题。

32. 衡量一个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标准是

A.多年平均降水量 B.多年平均蒸发量

C.多年平均径流量 D.多年平均降水量加上蒸发量

33.据图判断,水资源总量最多和最少的大洲分别是

A.亚洲非洲B.亚洲大洋洲 C.南美洲欧洲 D.南美洲大洋洲

34.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A.河流水和湖泊水B.地下水和冰川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35.“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B.整体性 C.综合性 D.区域性

二、是非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在答题卡上填A,错误的填B。(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

36.目前人类认识的最大天体系统是总星系

37.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

38.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加

39.一月份地球离太阳最远,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气温最低

40.同一经线上,不论昼夜,地方时均相同

41.热力环流中,近地面气温低的地方,气压较高 42.常年受副热带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43.不管是冷锋还是暖锋控制,都容易出现阴雨天气 44.台风是形成于赤道附近洋面的热带反气旋 45.南

4647.在内力作用48495051(1甲 乙 丙 (2向)

(3 半球的 季(冬、夏)

(4地区,气温降水的特点分别对应下面的 和 。

30150℃

-15℃ -30℃ -45℃

-60℃

mm )

30℃15℃0℃ -15℃ -30℃ -45℃

-60℃

mm )

30150℃ -15℃ -30℃ -45℃ -60℃

mm ) 30℃15℃0℃ -15℃ -30℃ -45℃

-60℃

mm ) A B C D

52.下为我国某日海平面气压(hPa )分布示意图(局部),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0分)

o

1040

1

03510301025102010151010

1005

1000995

①②

(1)图中甲地的天气系统是 (高、低)气压,从大气运动看属于 (气旋、反气旋),在其控制下空气_______(上升、下沉),多 (晴朗、阴雨)天气。

(2)图中乙—丙为 (冷、暖)锋,该锋面过境后,其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下面 图是这类锋面的剖面示意图(填字母)。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速最大的是_______。

53.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水循环按照发生的领域可以分为_______循环、_______循环和_______循环,其中使陆地上的

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是___________循环。

(2)在图中A 、D 两处标出箭头,表示水汽运动方向,使它构成一个完整的海陆间循环。

(3)写出字母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A 是______________、B 是_______________。我国的夏

季风属于_____________环节,滚滚东流的长江属于_______ (填字母)。 (4)以下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有(选择填空)__________。

A. 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B. 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相同

C. 使海洋水不断蒸发,陆地径流不断增多

D. 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54.分析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2分) 材料一 我国北方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

植被破坏 对河湖影响 D 对土地影响

C 对气候影响

气温

A B 降水 对生物影响

E

材料二 我国北方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森林、草原和荒漠地区。其中丙地区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这个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增大,降水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由于地表失去植被的保护,风力侵蚀作用加剧,当风力增大时,沙尘暴会向东影响到我国东部,甚至跨越海洋影响到日本等国;由于降水减少,河流水量也会减少,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大大减少。

(1)图中各地区植被类型分别是:甲地_____、乙地_____、丙地_____。这种自然景观有规律变化形成的原因是_____;其中在全球范围看,在_____纬度地区这种变化规律表现得最为明显。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面的联系图

(3)从上面的联系图可以看出,由_____、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环境各要素组成的地理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个特点称为地理环境的_____性。 55.下为一幅反映当今环境问题的漫画,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0分) (1)为该漫画起个合适的名称,要求必须包括该环境问题的主题词: 。

(2)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大气中含量不断增加,引起该气体增加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3)请列举减轻或防治该环境问题的措施

(请从政府、企业和个人角度,至少列举三点)

高一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元素的确定性 元素的互异性 元素的无序性 3、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关系 元素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大括号“{ }”括起来表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复数集C 5、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 2 =-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对于两个集合A 与B,如果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即若a ∈A,则a ∈B,我们就说集合A 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 包含集合A,记作A ?B,这时我们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 注意:B A ?有两种可能(1)A 是B 的一部分,;(2)A 与B 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 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 或B ?/A 2.“相等”关系: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 ?A ②真子集:如果A ?B,且A ≠ B 那就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 ?B, B ?C ,那么 A ?C ④如果A ?B 同时 B ?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有n 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 个子集,2n -1个真子集, 2n -2个非空真子集。 运算 类型 交 集 并 集 补 集 定 义 由所有属于A 且属于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 的交集.记作A I B (读作‘A 交B ’),即A I B={x|x ∈A ,且x ∈B }. 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 的并集.记作:A Y B (读作‘A 并B ’),即A Y B ={x|x ∈A ,或x ∈B}). 设S 是一个集合, A 是S 的一个子集,由S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 集合,叫做S 中子集A 的补集 记作A C S ,即C S A=},|{A x S x x ?∈且 韦 恩 图 示 A B 图1 A B 图2 性 质 A I A=A A I Φ=Φ A I B=B I A A I B ?A A I B ?B A Y A=A A Y Φ=A A Y B= B Y A A Y B ?A A Y B ?B (C u A) I (C u B)= C u (A Y B) (C u A) Y (C u B)= C u (A I B) A Y (C u A)=U A I (C u A)= Φ. S A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高一地理 期末模拟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读右图,回答1~2题。 1. 图中的M 天体可能是( B ) A.水星或地球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地球 2. 与地球相比,M 天体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可能是( C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②没有坚硬的岩石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太高 ④没有卫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 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排列正确的是( C ) A.光球、日冕、色球 B.色球、光球、日冕 C .光球、色球、日冕 D.日冕、色球、光球 4.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D ) 读右图,回答第10题。 5.右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B. 目前的黄赤交角度数是23°26′ C.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 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极圈的度数 6.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C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 .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7.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 ) A .不同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B .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 C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D .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 8.岩石圈是指( B ) A .地壳 B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C .地壳和地幔 D .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 A B D 0W C 0W

读下图,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C ) A. 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 ②——大约为①辐射量的40% C. 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 ④——晴朗的夜晚辐射量较强 10.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D ) A. ②增强,③减弱 B. ②减弱,③增强 C. ③增强,④减弱 D. ②减弱,④增强 11.下面四种热力环流示意图错误的是( D) 1 读图1,完成12~13题。 12.①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 ) 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 13.②风带的盛行风向是( B)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13、下面所示四幅图中,表示冷锋天气的是(C ) 读表1“某同学记录的北京春季某周天气状况”,完成14~16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图文版,最全面最详尽

习一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赤道的周长约40000千米,经线圈长约40000千米 二、地球仪 ㈣经纬网的常见形式 N S 纬线是直线,经线连接南北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 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

★三、经纬网的应用 1.确定地理坐标 方法:⑴确定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一般情况俯视图是45°,侧视图是30° ⑵从已知经线开始沿自西向东的方向,依据东经增大,西经减小,标出各条经线的度数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位 (1)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 (2)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的方位,既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的判定: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北,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南 东西方向的判定:①两地都为东经,度数大的偏东,②两地都为西经,度数小的偏东。③一东一西,当二者经度和小于180度,东经偏东,当二者经度和大于180度,西经偏东。(在已知各地经纬度的情况下,用此规律最简单) 【说明】在经纬网图中判定东西方向,只要保证两点间的经度间隔小于1800 ,均可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东西方位.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1)经线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km (2)赤道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由于各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其他纬线上l °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 纬度km 。 4.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部分长度 ⑴同一经线圈上的两点,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这个经线圈上. ⑵出赤道外,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向较高纬度凸. ⑶晨昏线是大圆,处在晨昏线上两点的最短距离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晨昏线 复习课二 地 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120°E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已知甲地位于160°E和40°N的交点上,乙地位于160°W和10°S的交点上,则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2、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坡度最缓的是() 3.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 A.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 B.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C.亚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 D.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4.下列半岛中,属于亚欧板块的半岛是() A.印度半岛 B.索马里半岛 C.阿拉伯半岛 D.巴尔干半岛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100m),回答5~6题。 5.图中等高线X的数值是() A.200m B.300m C.400m D.500m 6.河流在图中段的流向是() A.由东北向西南B.由西南向东北、 C.由西北向东南D.由东南向西北 盐城的王先生登录了总部位于广州的某交通导航设备公司网站,为自己的爱车订购了一套GPS导航设备,两天后在家收到了订货。下图为该公司基于互联网条件下的生产组织、经营网络与传统商业流通环节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生产企业属于 ( ) A.劳动力导向型产业 B.技术导向型产业 C.原料导向型产业 D.市场导向型产业 8.图中显示该企业产品销售主要是依靠 ( ) A.专卖店 B.大型超市 C.代理销售商 D.信息交流平台 9、在以下四幅经纬网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回答10题。 10.有关图上数码所在地的正确说法是 A.①地盛产黄麻 B.①地降水量比②③④地都多 C.③地铁、锰资源丰富 D.该地地势北高南低 11、我们长春学生放暑假时,印度() A.盛行西南季风 B.盛行西北季风 C.盛行东南季风 D.是旱季 12.微电子工业在硅谷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能源 B.知识和技术 C.原料 D.廉价劳动力 13.下列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部门的是:()A.水果罐头厂 B.啤酒厂 C.电子装配厂 D.制鞋厂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潍坊市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组成。 2、请把第Ⅰ卷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请把第Ⅱ卷的答案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 直接写在试卷上。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中表示夏至日的是: 2.我国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白昼时间比黑夜长,但白昼一天比一天短的日期是 A.春分日--夏至日 B.夏至日--秋分日 C.秋分日--冬至日 D.冬至日--春分日 3.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时,澳大利亚的季节应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我国国庆节,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的方向正确的是: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5.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 A.春分至夏至 B.夏至到秋分 C.秋分至冬至 D.冬至到春分 6.当北京(116°E)太阳高度达一天当中的最大值时,北京时间(120°E)为 A、12时 B、12时16分 C、11时44分 D、11时56分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 7.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A.反气旋造成B.气旋造成C.冷锋造成D.暖锋造成8.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 .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9.此系统易造成: A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 .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 .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下图为沿某岛屿20 纬线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据图完成10~11题。 10.该岛甲、乙两地都是: A .1月降水量最大 B .2~6月的降水量逐月增加 C .7月气温最低 D .8~12月气温逐月递减 11.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为: A .地处背风地带 B .海拔较高 C .受沿岸寒流影响 D .距海较远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13.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14.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右图表示重庆附近长江某水文站的气温、降水状况及该江段补给类型,读后回答15~16题。 15. 图中①所示的补给类型为: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提纲)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第一章行星地球 1.天体系统的层次(P3)太阳系八大行星分类及顺序(P4)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创新设计P3反思归纳) 3.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产生的影响(P8)、太阳的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P10)、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P11)(创新设计P4) 4.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量多的主要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弱)气温低的原因?(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弱) 5.地球自转的方向(北逆南顺)、周期、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地球公转的方向、 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P14)6.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更替、时差、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南左北右)地球公转的意义(昼 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形成) 7.黄赤交角产生的影响: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 化---四季。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永远昼夜平分,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变,没有四季 8.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创新设计P10反思归纳) 9.晨昏线的特点和判读(创新设计P12反思归纳) 10.日界线、今天和昨天的范围(创新设计P14) 11.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计算(创新设计P17) 1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变化规律和应用(创新设计P18) 13.横波、纵波的特点以及地球圈层的划分(P21 图1.25和图1.26)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1.大气的受热过程(创新设计P26) 2.热力环流成因及几种常见形式(创新设计P27) 3.等压线的弯曲规律(高低低高—气压变高,等压线向气压值低处弯曲) 4.等压线图中风力和风向的判读(创新设计P28) 5.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P34 图2.10)、每个气压带的成因(创新设计P31)、气压 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P35 图2.11 北半球夏半年向北移) 6.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名称(P37) 7.东亚和南亚季风的成因、风向及气候类型(创新设计P34) 8.气候类型分布范围、成因、气候特征(创新设计P34) 9.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概念、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创新设计P36)、冷暖锋的判读(创 新设计P38) 10.气旋和反气旋的定义、方向、天气情况(创新设计P36) 11.等压线图中高压脊和低压槽的识别(P43)、锋面气旋的判读(创新设计P39)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归纳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归纳及典型例题 一、知识点: 本周主要学习集合的初步知识,包括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的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及集合的运算等。在进行集合间的运算时要注意使用Venn图。 本章知识结构 1、集合的概念 教材中对集合的概念进行了描述性说明:“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理解这句话,应该把握4个关键词:对象、确定的、不同的、整体。 对象――即集合中的元素。集合是由它的元素唯一确定的。 整体――集合不是研究某一单一对象的,它关注的是这些对象的全体。 确定的――集合元素的确定性――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 不同的――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2、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有限集和无限集是针对非空集合来说的。我们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我们把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做Φ。理解它时不妨思考一下“0与Φ”及“Φ与{Φ}”

的关系。 几个常用数集N、N*、N+、Z、Q、R要记牢。 3、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的表示形式比较容易掌握,并不是所有的集合都能用列举法表示,同学们需要知道能用列举法表示的三种集合: ①元素不太多的有限集,如{0,1,8} ②元素较多但呈现一定的规律的有限集,如{1,2,3, (100) ③呈现一定规律的无限集,如{1,2,3,…,n,…} ●注意a与{a}的区别 ●注意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集合元素的“无序性”。 (2)特征性质描述法的关键是把所研究的集合的“特征性质”找准,然后适当地表示出来就行了。但关键点也是难点。学习时多加练习就可以了。 另外,弄清“代表元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如{x|y=x2},{y|y=x2},{(x,y)|y=x2}是三个不同的集合。 4、集合之间的关系 ●注意区分“从属”关系与“包含”关系 “从属”关系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包含”关系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掌握集合相等的概念,学会正确使用“”等符号,会用Venn图描述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基本要求。 ●注意辨清Φ与{Φ}两种关系。 5、集合的运算 集合运算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新的集合的过程。在这里,我们学习了三种创造新集合的方式:交集、并集和补集。 一方面,我们应该严格把握它们的运算规则。同时,我们还要掌握它们的运算性质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新课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答案均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注:试卷包含小题30道;大题4道;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涂卡) 下图示意我国近几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未来预测情况。读图,回答1~2题: ~ 1.2000~2020年,我国 () A.年轻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提高B.中年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减少 C.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上升D.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2.根据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预测,未来几十年我国 () A.就业压力越来越大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C.人口老龄化严重D.人口大量外迁 读“某地区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4.图中反映了在同一生产力水平条件下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低于 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是不同的,这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 ②地域文化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如有人称东亚文化为“稻米文化” ③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地域范围的大小与其重要性呈正相关 ④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 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②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6.下列使人口出生率降低的因素有 () ①婚姻关系稳定②有宗教信仰③初婚年龄大④离婚率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读“人口密度和商业服务范围示意图”,回答7~8题。 7.从图中可以看出 () A.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大 B.人口密度越小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小 C.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小 D.人口密度与商业服务范围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8.图中体现的人口密度与商业中心的关系是 () A.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少 B.人口密度越小的地区,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多 C.人口密度的大小与商业中心数目无直接关系 D.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多 芯片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某跨国公司的芯片生产厂以往均设在发达国家。但2010年3月,该跨国公司决定在中国大连投资25亿美元建芯片生产厂。据此回答9~10题。9.通常,计算机芯片生产厂的区位选择属于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计4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 的,多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快的大洲是B A.亚洲B.非洲C.南美洲D.北美洲 2.下列因素中,一般情况下往往对人口迁移起重要作用的是A A.较高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异地居住D.迁入区优美的环境 3.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C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 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 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规划前的地域结构图”,该市工业以茶叶、食品加工为主,辖区内有世界级自然风景名胜(距市中心直线距离40多千米),读图回答4—5题。 4.为增强该城市旅游服务功能,规划中应优先扩大(D) A.绿色用地B.工业用地C.交通用地D.商业用地 5.从完善该城市主要功能出发,需合理布置功能,新建住宅区应选在D 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D.丁区域

6.划分城市等级的主要依据是D A.城市的人均收入B.城市的建筑特色 C.城市的布局形式D.城市的服务范围 7.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D A.人口迁移B.自然条件C.人口数量D.经济发展 8.近年来,我国迅速发展的大棚蔬菜生产,主要改变的生产条件是B A.地形条件B.光热条件C.土壤条件D.市场条件 9.我国的商品粮主要来自于C A.江淮地区B.四川盆地C.东北平原D.珠江三角洲 10.当前,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周围,其原因是B A.大城市周围有充足的牧草供应 B.由于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 C.大城市周围劳动力充足 D.大城市周围土地租金低 11.在季风区内,每年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因素是C A.地质灾害B.寒潮侵袭C.水旱灾害D.台风侵袭 12.从2000年开始,伊利集团的液态奶生产基地在北京和天津等城市落户,影响这些基地落成的主导因素是B 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C.交通运输D.劳动力低廉 13.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先后进入我国汽车工业,这种现象反映了D A.世界汽车工业生产更趋于集聚B.汽车工业需大量劳动力投入 C.汽车工业技术与管理的空间集中D.跨国公司需寻找最优区位 14.与新兴工业相比,传统工业的明显特点是C ①企业以中小型为主②工业集中分布 ③工业分散布局④技术高度集中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 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76周年 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 地球 3.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 太阳系月球 其他行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 5.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 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 7.存在生命地球上有液态水 的行星安全的宇宙环境 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条件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 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④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 注意:地热、核能、潮汐、地震与太阳辐射能无关 4.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主要黑子与降水的关系)。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类型绕转中心方向 速度 周期角速度线速度 自转地轴 自北 西逆 向南 东顺除南、北极点为零外, 其他各地均相等 (15°/时)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 递减,南北极点为 零(同一纬度海拔 越高,线速度越大) 恒星日(23时56分4 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 期太阳日(24小时) 日常作息时间 公转太阳 近似正圆的椭圆,速度大小不等 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线速度快 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线速度慢 恒星年365日6时9 分10秒 备注: 1.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2.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1/2。赤道(1670km/h),30度1447km/h, 60度837km/h 4.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高一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一基础要点归纳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集合的特性与表示法:集合中的元素应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的表示法 有: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等。 2、集合的分类: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②数集:{ } 2 2y y x =- 点集: (){},1x y x y += 3、子集与真子集:若x A ∈则x B ∈?A B ? 若A B ?但A ≠B ?A B 若{}123,n A a a a a =,,,则它的子集个数为2n 个 4、集合的运算:①{}A B x x A x B =∈∈且,若A B A =则A B ? ②{}A B x x A x B =∈∈或,若A B A =则B A ? ③ {} U C A x x U x A =∈?但 5、映射:对于集合A 中的任一元素a,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 ,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b 与 之对应,则称:f A B →为A 到的映射,其中a 叫做b 的原象,b 叫a 的象。 二、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概念:对于非空的数集A 与B ,我们称映射:f A B →为函数,记作()y f x =, 其中,x A y B ∈∈,集合A 即是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是B 的子集。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称为函数的三要素。 2、 函数的性质: ⑴ 定义域:0 1 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使函数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例: 25y x =- 的定义域为:25053302x x x ->??<? 2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若()y f x =的定义域为[),x a b ∈,则复合函数 ()y f g x =????的定义域为不等式()a g x b ≤<的解集。 0 3 实际问题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来确定定义域。

人教版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8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轨道倾角是其他行星公转轨道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分析八大行星轨道倾角(表1),八颗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轨道倾角 (单位:度) 7 3.4 0 1.9 1.3 2.5 0.8 17.1 C .公转轨道都为椭圆轨道 C.公转速度相似 2.地球周围有大气层包围的重要条件是因为地球的 ①体积适中 ②密度适中 ③质量适中 ④运动速度适中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据报道, 2012年太阳活动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据此完成3~4题。 3. 2011~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以此推导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A .2000~2001年 B .2022~2023年 C .2006~2007年 D .2087~2088年 4.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GPS 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 ④我国北方会出现极昼现象 A .③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③ 5.假如黄赤交角增大到25°,则 A .寒带范围缩小 B .温带范围扩大 C .温带范围缩小 D .热带范围缩小 6.某一恒星昨晚20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A .20时 B .20时56分4秒 C .19时 D .19时56分4秒 下图1示意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分析回答7~8题。 7.当太阳直射点处在d 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赤道上昼夜平分 B .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 C .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D .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都是极昼现象 8.当太阳直射点由d→a 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增大 B .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逐步加大 C .全球逐渐趋向昼夜平分 D .地球公转逐渐趋向近日点 9.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B.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 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D.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 10.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逆辐射 D.大气 辐射 11.右图2为近地面某气压场中的受力平衡的风向图,图中字 表1 图1 图2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超全 完整版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 外日冕太阳风磁暴、极光 内 色球耀斑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日珥 光球太阳黑子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 1.3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公转自转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 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周期恒星年(365d6h9m10s)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真正周期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 一最快 远日点(7月初) 一最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 /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 赤道1670Km\h,两极为0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 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 版 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时量:5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图,回答1~3题。 1.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新的人口政策实施后,将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展变化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图为2015年四地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4~5题。 4.四地中,人口老龄化现象最明显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到2035年,此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就学和就业压力减轻 B.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小 C.劳动力人口减幅放缓 D.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历史上,我国就出现了“下 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的 人口大迁徙,到20世纪80年代 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 南飞”为标志的人口迁移潮。图 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 图。读图完成6~8题。 6.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闯关东”、“孔雀东南飞”为国内人口迁移 B.“下南洋”、“孔雀东南飞”为国际人口迁移 C.“走西口”、“下南洋”为国内人口迁移 D.“闯关东”、“走西口”为国际人口迁移 7.影响“孔雀东南飞”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政治因素 8. “孔雀东南飞”增加了对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压力。目前,为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快速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B.大量开发矿产及土地资源 C.实行产业转移及升级战略 D.扩大传统产业生产的规模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环境人口容量研究工作。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资源可承载人口极限分别为l6.6亿、l5.1亿、l3.8亿。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根据上述材料,回答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目前人口已超过人口合理容量 B.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在16亿左右 C.我国人口约为13亿,与环境关系属良性循环,人口与资源之间几乎没有矛盾 D.从土地资源看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l6亿 10.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科技发展水平 B.人口文化 C.资源状况 D.生活消费水平 读下图,完成11~12题

高一地理期末综合测试题(试卷及答案)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测试 高一地理试题 命题范围:必修一全册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卷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读“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里共包含几级天体系统() A.2个B.3个C.4个D.5个 2.目前,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可以进入火星表面,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2010年8月4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上周末太阳耀斑两次爆发均朝向地球,一场携带大量带电粒子的太阳风暴抵达地球。当晚英国民众看到了罕见的极光现象。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太阳活动对下列部门影响最小的是() A.通信部门B.航天发射部门 C.化学工业部门D.气象预报部门 4.太阳出现特大耀斑爆发,右图中影响最大的点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图上所注节气为北半球节气),回答5~6题。 5.图中a、b、c、d四地,位于赤道的是() A.a B.b C.c D.d 6.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慢到快依次是() A.c、d 、b、a B.a、b、c、d C.d、c、b、a D.c、d、a、b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据图完成7~8题。

7.关于地震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④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的传播只能通过固体。 B.④和③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 C.④和③传到①时波速加快。 D.横波的传播速度高于纵波。 8.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A.地幔和地核B.岩石圈和地壳C.地壳和地幔D.地幔和地壳读右图,完成9~10题。 9.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 10.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在图中对应字 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反射作用——D 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右图为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①②③④箭头表示地转偏向力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12.从气流运动看,该图表示的是() A.北半球气旋B.南半球气旋 C.北半球反气旋D.南半球反气旋 13.某学生课后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三十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甲比乙高3℃。 该实验所模拟的地理原理是() A.热力环流 B.温室效应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反射率差异

高三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1.3 1.3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 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 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 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