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诗歌鉴赏之抒情方式

诗歌鉴赏之抒情方式

诗歌鉴赏之抒情方式
诗歌鉴赏之抒情方式

诗歌鉴赏之抒情方式

【教学目标及重点】

【教学目标】

复习古代诗词常见的抒情方式;

识记术语并能灵活应用,规范答题步骤。

【教学重点】

识记术语并能灵活应用,规范答题步骤。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复习课

【教学步骤】

导入:常见的诗歌鉴赏中让人头疼的术语归纳整理。(学生课前收集整理。)教学过程:

1、考点解说: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用典、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工笔、白描、动静结合、比兴、抑扬等。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结构特点(谋篇布局)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首尾照应、铺垫、承上启下、以景结情等。

2、常见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借事抒情

借古讽今

用典抒情

3、考题回放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请赏析三四两句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手法,描绘了(

)行为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

情感,达到了(表达效果。

端居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问:三、四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答: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氛围,赋予客观事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问: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以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却处境不好的凤凰自喻,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行宫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问:简析本诗写“宫花”有什么作用。

答:以乐景写哀情。诗所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写红艳的宫花。红花那热烈的色彩,盛开的景象,往往烘托欢乐的心情,热闹的场面,生机勃勃的青春,但在这首诗中,却与“古行宫”“白头宫女”形成了反差,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让人有一种时移事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反衬凄凉的心境,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凄凉哀怨的情绪。以乐景反衬哀情,其情之哀更增。

4、方法总结

诗歌鉴赏三环节:

读懂诗歌—审清题意—答出规范

读懂诗歌:写什么(景、物、事、人等)

为何写(抒情、言志、明理等)

怎样写(技巧及其效果)

审清题意:多少问、问什么、答什么

答出规范:分几步答

(1)分析所运用的方式;(2)分析所描绘的对象(即景、事、物、古等);

(3)分析这样写的作用(表达的情感,产生的效果)

5、深化扩展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问: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这首诗前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作者用夸张手法写出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直抒胸臆地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运用了借事抒情的方式,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问:从作者抒发感情的角度谈谈本诗尾联的表现手法。

答:用典。“采薇”运用伯夷、叔齐的典故,表现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宜阳城为唐代最大的行宫,风景秀丽,吸引皇亲国戚前来观赏。安史之乱中遭严重破坏。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不久。

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四句诗一句一景,通过写城下的茂盛的野草,随意流淌的泉水,无人欣赏落花和鸟鸣,营造出寂静、空旷、荒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感物伤时的凄凉之情。//本诗句句是景,但句句含情,达到了情景交融,感人至深的艺术境界。

6、巩固训练(课后训练)

台城刘禹锡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问: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答:本诗借古讽今,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闽中秋思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

问:“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的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无北国秋天之萧瑟。末一句两个“堪”字,则构成心绪的对比。作者客居福建,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解思乡之苦,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思乡之情却表现的淋漓尽致。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问:这首词下阕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答:这首词的下阙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表现了作者被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孤傲、不愿随波逐流的品格。作者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达到了生动具体感人的艺术效果。

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金络脑:一种贵重的鞍具,借指马受重用。

问: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写一段赏析文字。

答:本诗触景生情,以物抒怀。一二句突出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正是英雄用武之地;三四句借马抒情,表现作者热切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全诗含蓄蕴藉,意在言外。

另外,还运用了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诗歌鉴赏之抒情方式 【教学目标及重点】 【教学目标】 复习古代诗词常见的抒情方式; 识记术语并能灵活应用,规范答题步骤。 【教学重点】 识记术语并能灵活应用,规范答题步骤。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复习课 【教学步骤】 导入:常见的诗歌鉴赏中让人头疼的术语归纳整理。(学生课前收集整理。) 教学过程: 1、考点解说: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用典、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工笔、白描、动静结合、比兴、抑扬等。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结构特点(谋篇布局)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首尾照应、铺垫、承上启下、以景结情等。 2、常见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借事抒情 借古讽今 用典抒情 3、课本知识回忆:看看如下诗句属于哪种抒情方式(学生思考并分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4、考题回放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请赏析三四两句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手法,描绘了( )行为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 ) 情感,达到了(表达效果。 端居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问:三、四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答: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氛围,赋予客观事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问: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答: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以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却处境不好的凤凰自喻,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 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行宫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问:简析本诗写“宫花”有什么作用。

(完整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与抒情手法导学案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共四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表达方式及抒情手法。 2.能准确对诗歌进行表达方式方面的鉴赏。 概念解读:表达技巧也可称为表现手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包括表达方式、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第一课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1.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 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2.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主要的描写手法: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工笔细描、粗笔勾勒、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诗画结合、渲染衬托、对比烘托等。(会有专题讲解,这里从略) 3.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4.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咏史言志、借人物言志、用典抒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即事感怀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 例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古诗鉴赏之写景抒情

古诗鉴赏之“写景抒情类” “即景抒情诗”题材非常宽泛,可以说凡是写景抒情的诗歌都可以归为此类,不管是借景思乡、借景怀人,还是借景送别、借景厌战;无论是借景说遭遇、借景言国难,还是借景诉衷情、借景明志向,等等,只要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某种情感的,都属于此类。“即景抒情诗”常用的表达技巧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其他或用比喻拟人,或用对比衬托,或用白描渲染,或是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或是视听结合、抑扬互衬。此类诗歌极具鉴赏价值,备受高考出题者青睐。 类型一 【提问方式】该诗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或该诗在写景上有何特色?请简析该诗景物描写的技巧。 【解题思路】 (1)写景顺序:如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里到外等,视角有俯看、仰望、远眺、近观之分。 (2)调动感官:如视觉(绘色)、听觉(摹声)、嗅觉(气味)、触觉(冷暖)等。 (3)运用技巧: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面描写结合、白描等)等。 (4)词语锤炼:动词、形容词、叠词、活用词等。 【经典例题】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这首诗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2)写出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诗歌鉴赏】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美丽如画。前两句对大好的春光作概括的描写,短短的十个字囊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去体会、感受、联想春天的美好。后两句则集中笔墨写燕子和鸳鸯。燕子围着暖融融的春泥高低飞翔,衔泥筑巢,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这一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感动。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也跃然纸上。 【参考答案】 (1)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2)提示:一二句视觉与嗅觉相结合,三四句动态与静态相结合。 类型二 【提问方式】该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或该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诗歌鉴赏写作手法详解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⒉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诗词鉴赏须知的术语及其运用

诗歌鉴赏中的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这些概念大同小异,可以归结为都是表达技巧的运用。只要我们掌握了每一个分类中的具体手法,构建起表达技巧的知识体系,考点自然就明了,考试中的表达技巧题型就迎刃而解。 描写手法 1.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例:(散文)“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内简陋的陈设,重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 (诗歌)“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 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 例:(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里“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3、烘托: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属于侧面描写。 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刘备频繁问计,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孔明的才智。 4.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 例:(诗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未来一天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今晚巴山夜雨的情景。虚写分为两类:联想和想象。确实存在是事物是联想,由此及彼。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思维再创造是想象,虚构的虚幻的神仙世界和梦境都是想象。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虞美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爱莲说》中用菊花衬托莲。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例:(诗歌)“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林深树密,阳光很少,直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才有几道余光斜射进来,把地上的青苔照得一片明亮。正如闪电能显现夜的黑暗一样,这一点点亮光,反而使人更感到树林的昏暗、幽深。 6.对比:对比既是描写手法,也是修辞手法。 例:(诗歌)“台城六代竟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元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如今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欢迎访问美丽语文网。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贫富差距和不同命运,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7.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多角度开拓意境,构成一种情趣。

古诗词中的抒情方式(原创)

古诗词中的抒情方式 (一)总论 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一般是情与景配合。“情景陪衬”或“情景交融”。在中国与西洋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题金陵图(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晋、宋、齐、梁、陈(公元317—589年)。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哀景写哀情)与情景反衬(乐景衬哀情)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二)抒情手法分类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叫直抒胸臆。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再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间接抒情——诗人借助多种艺术技巧,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情景交融、借景衬情、托物言志。 如李白的《赠汪伦》和刘禹锡的《竹枝词》,都是在叙事的基础上采用间接的抒情方式。所不同的是:前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比喻“汪伦送我情”,后者巧用谐音双关“道是无晴却有晴”,将恋人之间若明若暗的爱情表现得真切动人。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教师法

高中语文系列之诗歌鉴赏——艺术手法抒情手法 一、分类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即景抒情、以景作结 ②托物言志、借物抒怀、 ③用典抒情 ④即事感怀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如: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例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3)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3分) ①选择“一鸟”“数帆”等意象,融情于景,营造了凄凉的意境;②以“谁与问”对应“独上江城”,直抒胸臆,表达凄凉心境。 二、间接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即景抒情、以景作结//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用典抒情//即事感怀。 作用:可以使感情的抒发更加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 “故乡明月”“乡思情” “松风山月”“隐逸情” “寒林残月”“诗人的忧愁” “中秋圆月”“相思情苦” “长亭折柳”“惜别情” “空城落花”“对国势衰危的哀叹” “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闺怨情” “江湖扁舟,月落乌啼”“诗人的羁旅之苦” “梦后酒醒,烟柳断肠”“悲欢离合情” “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1、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

(方法)古诗词中的抒情方式

(方法)古诗词中的抒情方式 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一般是情与景配合。“情景陪衬”或“情景交融”。在中国与西洋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题金陵图(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晋、宋、齐、梁、陈(公元317—589年)。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哀景写哀情)与情景反衬(乐景衬哀情)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二)抒情手法分类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叫直抒胸臆。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再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间接抒情——诗人借助多种艺术技巧,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情景交融、借景衬情、托物言志。 如李白的《赠汪伦》和刘禹锡的《竹枝词》,都是在叙事的基础上采用间接的抒情方式。所不同的是:前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比喻

古代诗歌中常见抒情方式归类

古诗词鉴赏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 叙事抒情: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暗示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表达抗金复国的决心。 直抒胸臆: 表达诗人面对人、事、物所产生的富有哲理的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如元稹的《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了喜爱菊花的原因,抒发了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讴歌和赞美之情。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失意和苦闷之情。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尽长江天际流。”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滚滚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韵含蓄深远。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前两句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唐朝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

古诗鉴赏之抒情教案

古诗鉴赏之表达技巧- -关于抒情 一抒情方式 (一)、总论情与景关系: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侧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在中国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现在看下面这首七绝《题金陵图》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公元317—589年)。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

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二)、抒情手法分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不深入讨论。 例: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竹枝词(三)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跳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问题: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说明两首诗歌在抒情方式上的异同。 [技巧指要] 抒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也叫直抒胸臆。如: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再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

完整版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

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 类别。古诗词如果要一、解读古诗词有一个比较管用的办法,就是分清其分类的话,一般可分为以下十个大类别:①写景抒情诗词;②题赠送别诗词;③托物言志诗词;④山水田园诗词;⑤咏史怀古诗词;⑥边塞征战诗词;⑦羁旅行役诗词;⑧思妇闺情诗词;⑨悼亡游仙诗词;⑩谈禅说理诗词。 二、写景诗歌产生原因:1.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2.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三、写景诗歌的特点:写景抒情诗词,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词。诗人在诗词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有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融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写景抒情诗词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 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四、写景诗歌的一般模式: 1、一是一般情况下,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人们的表情达意的方式 大多都习惯于用优美、绚烂的景物来抒写高兴、快乐的感情,用荒芜、暗淡的景物来抒写凄凉、哀伤的感情。所以,解读时抓住景物特色就可以触摸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二是反其意行之,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王夫之《姜斋诗话》中

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乐景写哀情,用让人心情愉悦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悲伤;以哀景写乐情,用让人心情悲伤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欢乐。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让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前者是乐景写哀,后者是哀景写哀,而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如李煜《采桑子》中的“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无奈之下朦胧入睡,却见伊人人梦来。这里用的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再如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美景却更让诗人伤心,这里用的'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不过,以哀景写乐情的事例比较少见。 3、三是前面写景,后面抒情。如果是四句诗的话,一般都是前两句写景, 后两句抒情。这种情况的诗比较容易,暂不多论。 4、四是全诗都是写景,将情付托于景中。古诗词中最有名的通篇写景的 莫过于以下三首了: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的《石头城》以及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五、写景抒情诗歌的抒情方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六、写景诗的景情关系:景——情:一致-情景交融不一致-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情与景的关系】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就是为了抒情。诗中的景物,都是为烘托气氛、抒。“哀”与“乐”首先要在阅读中明确所写景物的要想鉴赏诗歌景物,发感情服务的。. 从乐与哀角度来说,情和景之间有以下几种情况:

古诗词鉴赏抒情方式

古诗词鉴赏抒情方式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古诗词鉴赏抒情方式》的内容,具体内容:中国古典诗词尤其在写景抒情方面见长,其精妙优雅的描绘构成了古典诗词独特的审美方法和感知过程。我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大家喜欢。:抒情方式叙事抒情: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 中国古典诗词尤其在写景抒情方面见长,其精妙优雅的描绘构成了古典诗词独特的审美方法和感知过程。我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大家喜欢。 : 抒情方式 叙事抒情: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暗示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表达抗金复国的决心。 直抒胸臆: 表达诗人面对人、事、物所产生的富有哲理的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如元稹的《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了喜爱菊花的原因,抒发了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讴歌和赞美之情。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

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失意和苦闷之情。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尽长江天际流。"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滚滚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韵含蓄深远。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前两句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唐朝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用典抒情: 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

鉴赏诗歌抒情方式教案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谈诗歌的抒情方式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典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步掌握鉴赏诗歌抒情方式的方法。 3、培养涵咏诗歌的性情,欣赏抒情诗歌的艺术美。 【教学重难点】 1、鉴赏古典诗歌的抒情方式及其作用。 2、准确表达古典诗歌抒情方式及其作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类型】复习课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是否发现:课前布置的三道诗歌鉴赏题考查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点?——考察了诗歌的表达技巧,具体来说是考查诗歌如何抒发情感的,也就是诗歌的抒情方式。)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言志”即“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正如《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千百年来,那些感人肺腑而流传不衰的诗篇,无一不是诗人的情怀和心志的形象显现。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特征,“情”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重要纽带。因此,把握诗歌的抒情方式是欣赏诗歌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古典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步掌握鉴赏诗歌抒情方式的方法。 3、培养涵咏诗歌的性情,欣赏抒情诗歌的艺术美。 三、预习反馈 小组讨论:对小组展板答案进行纠错,思考三首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可能存在的错误答案: 1、缺少文化积淀,没有一定的诗歌鉴赏术语储备,答题“踩”不到点上。 2、脑中有一定诗歌鉴赏术语,但不能准确、规范的运用诗歌鉴赏术语,答题思路很混乱,不易得分。如:借物言志) 四、考点阐释 (一)古典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咏物抒怀,托物起兴) ③借事抒情(古事:借古讽今,咏史抒怀;今事:寄情于事,因事缘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踏雪寻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第一节 表达方式 一、抒情方式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仅略举三例,不深入讨论。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析】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析】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例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例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 例5: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卫风·伯兮》) 例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析】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 例7: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析】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例8: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关汉卿《[双调]沈醉东风》)【析】这首曲写送别的场面和依依不舍的感情,真挚感人。 例9: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析】所写情景与此曲相似。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语言如此质朴自然,与大多数委婉之作,截然有别。 例10: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析】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例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析】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

古诗词鉴赏抒情方式

古诗词鉴赏抒情方式 中国古典诗词尤其在写景抒情方面见长,其精妙优雅的描绘构成了古典诗词独特的审美方法和感知过程。为大家整理了古诗词鉴赏抒情方式,希望大家喜欢。 古诗词鉴赏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 叙事抒情: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暗示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表达抗金复国的决心。 直抒胸臆: 表达诗人面对人、事、物所产生的富有哲理的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如元稹的《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了喜爱菊花的原因,抒发了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讴歌和赞美之情。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

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失意和苦闷之情。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尽长江天际流。”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滚滚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韵含蓄深远。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前两句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唐朝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用典抒情: 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如姜夔的《扬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诗歌鉴赏常用抒情手法。 2、规范答题思路,提高运用能力。 学习过程 一、小试身手 指出下列诗句的抒情手法: 1.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触景生情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借景抒情 3.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借事抒情 4.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王冕)托物言志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寓情于景 6.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直接抒情 总结抒情方式: 二、实战演练 高考常见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这首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情”,试分析本诗抒情的特色。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①指出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②结合具体诗句说明怎样运用这种表达技巧。 ③渲染了什么气氛或者表达了什么感情 阅读下列古诗,并回答问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释:①该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②端居:闲居③素秋:秋天的代称(1)这首诗中的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第三四句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诗的二、四句都是写景作用有何不同? 答:第二句写红叶青山的美景,色彩艳丽,景色优美,更觉离别的

诗歌鉴赏技巧

诗歌鉴赏技巧 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题目类型: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 答题要领: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 (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 (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再次,解释 (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解题格式: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例1、阅读[唐]王勃《蜀中九日登高》,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①从北地来? [注]①那:奈何,为什么。 【解答指导】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或表达技巧,一般从这几方面入手,看语言有没有特点(浅易,通俗;典雅、庄重;悲壮、豪迈;清新,质朴;委婉、生动;讽刺、诙谐等)。看有没有用修辞。看有没有用特别的表达手法,看结构上有无特点。头脑中有了这几方面的轮廓,就可以逐一对照诗句加以审视。从语言上看,出现了口语“那”,这首诗采用近似日常口语的形式,显得浅近亲切。从修辞上看,三四句采用对比,尾句还运用反问。从表达手法上看,第三句直抒胸臆、第四句却委婉别致。经过这样的分析筛选,就可基本把握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了,解答起来也就有路子,有话说了。解答时先说什么,再说什么,一定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清楚。如思路不是很清,最好采用分点法,依次说。还要结合诗句来分析,这样才显得有根有据。 【答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手法上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不得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感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 例2、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古诗赏析之借景抒情诗

古诗赏析之借景抒情诗

古诗赏析之借景抒情诗

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 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 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 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 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

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gination:widow-orphan; background:white;word-break:break-all">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如下面这首唐诗:

望洞庭湖赠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