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

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

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

一、大陆与台湾的渊源关系

(一)地理环境

大陆与台湾原本连成一块。台湾岛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形、气候、植被等与大陆沿海地区相似。地形特征为东部多山地、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气候特征为夏长冬短、气温较高;雨水丰富、湿度较大;季风、台风影响较多。

(二)原始文明

台湾发掘的最古老史前文化遗址是长滨文化遗址,其出土的旧石器与广东沿海出土的旧石器十分相似。1982年台湾出土约6500-7000年的彩陶文物同河南仰韶文化同属一系。

近年台湾发现的左镇古人类遗址,与大陆沿海地区的清流、漳州、东山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存在着共同的起源。同时,以绳紋粗陶为代表的大岔坑文化、以印纹细陶为代表的凤鼻头文化和圆山文化,都和大陆东南、华南地区新石器文化很相似。

(三)人口结构

《后汉书?东夷传》载:“会稽海外有……夷洲及襢洲。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不得,徐福畏诛,不敢还,遂上此洲”。夷洲即台湾。

(三)人员往来

大陆政府正式与台湾建立联系可追朔到三国时期,孙权派了一万官兵进驻夷洲(台湾)。隋唐时期,隋炀帝三次出师“琉球”(即台湾,被日本吞并的琉球时称冲绳)。宋、元、明、清等朝廷都曾派人开发台湾。

近期移台高潮:

(1)郑成功反清复明的军民;(2)康熙、乾隆年间迁台渔民;(3)太平天国时为避战乱的闽、浙居民;(4)国民党败退台湾的大陆军民约200万人。

(四)隶属关系

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1万余官兵“浮海求夷洲”。

607、608年,隋朝将军朱宽两次率兵到达台湾。

610年,隋炀帝派将领陈棱率兵万余人到达台湾。

1171年,唐朝泉州知州汪大猷在澎湖建造房屋200间,派水军长期驻守。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在台湾地区正式驻军。

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征讨日本,途经台湾和澎湖。1292年,又派员到台湾“宣抚”,在澎湖设立巡检司,隶属于晋江县。征收赋税,行使统治权。这是中国政府在台澎地区设置行政机构的开始。

明朝继续设澎湖巡检司。1403―1424年(明成祖永乐年间),郑和率领船队曾在台湾停留。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葡萄牙等列强相继侵扰台湾,或掠夺资源,或进行宗教文化侵略,或直接出兵占领。1624年,荷兰人入侵台湾。

郑成功早年以厦门为基地,起兵抗清,被明桂王封为延平郡王。1661年4月,率战舰数百艘,将士25000余人,经过激烈海战,击沉荷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赤嵌楼”。1662年2月,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38年的台湾重归祖国怀抱。

1683年,康熙派水师施琅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归福建管辖。在清朝统治的200余年,台湾的经济快速增长,人口增长近10倍。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刘铭传率当地军民击退法国殖民者。1885年建立台湾行省,刘铭传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政治上实行新政,经济上清理田赋,开办公司,架设电报线,办邮局。买军舰,筑炮台,兴办新式学堂。台湾近代化奠定基础。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和澎湖列岛割给日本。从1895年台湾沦失,到1945年光复,台湾同胞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1943年12月,中、美、英签署《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后苏联参加签署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重新回归祖国。

由上可见,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从人口构成来看,台湾不是一个民族,无权以民族自决权为借口搞独立;从隶属关系看,虽历经曲折,但主权明确,“台湾主权地位未定论”不成立。

二、台湾问题的由来和性质

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中共推翻国民党统治后,蒋介石退踞台湾,导致海峡两岸处于隔绝、分离状态。外国势力插手台湾问题,推行“以台制华”战略,是台湾问题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止大陆解放台湾。后签《共同防御条约》保护“台湾安全”。

1979年中美建交,美制定《与台湾关系法》,以所谓保持海峡两岸军事实力平衡为借口,继续对台出售武器。1988年至2008年,李登辉、陈水扁抛售两岸关系是“国与国关系”、“一边一国”论,刻意模糊、回避,甚至公开否定“一个中国”原则,推行“渐进式台独”,在台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台湾问题的解决不容外国势力插手,也不需到国际场合去解决。

三、大陆对台政策的演变

(一)第一代领导人时期:从“武力解放”到“和平解放”

1.建国初方针:武力解放台湾

建国初期,大陆一方面恢复国民经济并开展有计划经济建设,巩固新生政权。另一方面,加强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加速建设空军和海军,为解放台湾做军事准备。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政策调整

20世纪50年代中期,尝试和平解放。1955年5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指出“解放台湾有两种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毛泽东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国共两党“合作了两次”,“为什么不可以合作第三次?”等主张。

1963年,周恩来向台湾当局转达更为宽大的主张,即“一纲四目”。

“一纲”: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四目”:除外交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人事安排等悉授予蒋介石;台湾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台湾社会改革从缓,俟条件成熟并尊重蒋的意见,协商后进行;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为表达诚意,1959年12月至1966年3月,大陆分6批特赦263名蒋介石集团战犯,予以妥善安排。

(二)第二代领导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1978年10月,邓小平:“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那边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动。”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正式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委员长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叶九条”),勾勒了“中国和平统一”蓝图。

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新泽西州杨力宇教授时,全面、系统、具体地阐述了“和

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即“邓六条”。

(三)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1995年元月,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讲话,提出了“江八点”:

(1)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但反对搞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

(3)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

(4)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5)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6)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7)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8)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间,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韵邀请前往台湾,可以共商国是,也可以先就某些问题交流意见。

(四)胡锦涛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主张

2005年3月,胡锦涛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提出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的六点意见。

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

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

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

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对外事务;

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五)习近平发展两岸关系的新主张

2013年6月,习近平会见国民党名誉主席吴伯雄时,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四个坚持”的意见。

●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

●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2014年5月,习近平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四不”原则。●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

●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

●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

●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

四、新世纪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 “台独”受到遏制

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2. 党际交流开启

2005年4月至7月,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的领导人先后率团访问大陆,同胡锦涛谈,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党际交往事宜广泛而深入地交换意见,联合发布会谈公报。2005年7月6日胡锦涛会见郁慕明率领的新党大陆访问团

2005年5月5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亲民党大陆访问团正式访问大陆。

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这是时隔60年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

3.两岸“三通”实现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通邮、通航、通商)

1989年,两岸邮件总包互相直封并经香港转运。

1997年4月,福州、厦门和高雄间的海上试点直航开始运行。

2003年春节期间,为便利台商返乡过年,大陆方面批准台湾6家航空公司共16架次包机,从台北、高雄经停港澳至上海往返接送台商。

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正式启动。

4.经贸文化交流活跃

举办两岸经贸、农业合作论坛。

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

向台湾赠送一对象征和平团结友爱的大熊猫。

扩大开放台湾水果和农产品准入等。

2010年6月,陈云林、江丙坤在重庆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5. 两会磋商恢复

2008年6月,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率团访问北京,同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签署了《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与《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这是在1993年“汪辜会谈”签署4项协议后两会签署的首批协议。

马英九两岸关系定位:

政策一向是“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维持现状的“三不”:“不统、不独、不武”。坚持海峡两岸关系应该不是“两个中国”,“而是在海峡两岸的双方处于一种特别的关系”。他提出推动两岸关系的蓝图:先尽速推动双方经济正常化,再徐图政治正常化。

五、台独的起源和蔓延

(一)台独的源起

最早追溯至1945年秋日本投降。当时驻扎台湾的部分少壮派日军军官,认为广播电台播放的天皇投降诏书是假的,并认为日本尚有余力做最后一搏,乃串连林雄祥(台湾富豪林本源家的代表)、许丙(林本源的管家、日本贵族院议员)等,发动“台湾独立自治运动”,要把台湾作为“大日本帝国”复兴基地。开启台独源头。

(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独活动中心在日本

原因:

1.台湾同日本的历史、地缘关系

2.战后日本军国主义清除不力,右翼财阀援助

3.美国政府不公开支持台独

1957年、1959年、1961年,廖文毅多次申请去联合国请愿,美国政府都拒绝其入境。1961年7月,陈诚(“副总统”)访问美国,肯尼迪总统会见陈诚后发表声明,宣布放弃搞“两个中国”。

(三)20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七十年代,台独活动的中心在美国

原因:

1.留学美国的青年增多

2.日本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后,政府在台湾问题上态度比较明确,而美国却玩弄“台独牌”

3.日本官员、财阀不再公然支持台独,而美国议员、官员等公开支持台独

4.美国社会相对比较自由

(四)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台独活动中心在台湾

1.民主进步党的成立及其台独化

1986年9月,民主进步党成立。其成员比较杂,既有主张台独的人,也有反对台独的人。台独分子中又有不同派别。11月的“一大”通过的党章和党纲主张:“台湾的前途应由台湾全体居民,以自由、民主、普遍、公正而合乎平等的方式共同决定。”

1987年11月,民进党“二大”就有人提议要将“人民有主张台湾独立的自由”写入党纲,但没有通过,最后作为折中,写入了大会决议。

1988年4月,民进党召开“二大临时全代会”,讨论如何应对蒋经国去世后的变局。以决议案的形式提出:“‘台湾独立’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方案之一”;“台湾依1951年旧金山《对日和约》及1952年台北《中日和约》之规定,都未以和约决定战后主权之归属”;“台湾国际主权独立,不属于以北京为首都之‘中华人民共和国’。任何台湾国际地位之变更,必经台湾全体居民自决同意。”

1991年4月30日,李登辉宣布自5月1日起结束“动员戡乱时期”,并推动“修宪”,计划于1991年12月选举“第二届国大代表”。民进党乘势而动,于8月召开所谓“人民制宪会议”,通过所谓“台湾宪法草案”,主张废止“中华民国”国号,定台湾为“台湾共和国”;台湾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以台湾共和国名义重返联合国和国际社会。1991年10月,民进党召开“五大”,将“(主张)依照台湾主权现实独立建国,制定新宪法”、“基于国民主权原理,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及制定新宪法的主张,应交由台湾全体居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选择决定”等写入党纲,标志民进党成为公开主张台湾独立的台独党。2.台湾开放党禁、报禁等自由,拓展了台独势力政治活动就空间,强化了人权保障

1987年7月15日,持续了39年56天的戒严解除。台独分子纷纷组党,集会,结社,创办刊物等宣传台独言论。

台湾目前有90多个政党。在两岸问题上存在两种势力:一种是以民进党、台联党为主体的的台独势力组成的泛绿阵营;一种是以国民党、亲民党、新党为主体的反台独势力组成的泛蓝阵营。

3.李登辉等人的纵容

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李登辉继任。一方面资历、威望比蒋低,决定其对台独手腕软,另一方面,其内心深处是持台独理念。因而,纵容、支持台独。

蒋氏时代,把台独分子列入黑名单,严厉镇压。1988年始,海外台独组织纷纷返台肇事,把总部转至岛内,或在岛内设立分部。

1990年夏,李等辉撇开“国民代表大会”,邀请一些人召开所谓“国是会议”,其中包括台独骨干彭明敏、陈唐山、王桂荣等,而彭等还是被通缉的对象。

台独干将许信良1986年后四次企图潜入台湾都未遂。1989年9月搭乘渔船回台时遭缉私艇检查而被捕,1990年5月被判刑10年,李登辉立即特赦他,并邀请他参加“国是会议”。1991年10月,民进党通过台独党纲,国民党中常会决定“严办”、“快办”,但是,李登辉提出不加理会。

4.一些人希望台湾走上两党或多党制衡的道路,支持民进党

六、海峡两岸关系的展望

(一)统一的困难

1.两岸民众感情的疏远

日统台50年,通过“皇民化”教育,割断两岸民族感情和文化渊源。台湾回归后,国民党统治的失误和无能,制造了台湾本土人对大陆人的对立和不满。国民党退台60多年,两岸长期处于分离状态,尤其是严重对峙时代,当局对大陆的片面、歪曲宣传等,导致台湾居民对中国大陆的敌视和曲解。

2.台湾政党政治发展态势的影响

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台独势力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台湾不断扩展,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等两岸政策受到制约,多党竞选下,不能不考虑民众的意愿。

3.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安定的周边环境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安定的周边环境,对台不便轻易动武,这也是台独分子敢于肆无忌惮宣扬台独的重要原因。

4.美国等国际势力的干扰

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同大陆抗衡;打台湾牌遏制中国;20余小国同台湾保持外交关系等。5.两岸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差距的客观存在

为差距论者提供了借口;差距之大也使台湾一些民众不愿统一。

(二)台湾独立行不通

1 .台独理论不成立

主权地位未定、民族自决、文化独特、区域特色等都不成立。

2.中国人民坚决不答应

民族感情上不接受;历史情节上割不断;台湾的军事地理位置事关国家安全;台湾独立会引发西藏、新疆等效仿;中国人民要求全民公决。

3.大陆武力威慑

武力维护领土完整是国家的主权;维护领土完整是党和人民政府的历史责任;台湾民众害怕武装冲突等。

4.国际社会不支持

美国不可靠,朝鲜、越南和伊拉克等战争教训深刻。

联合国行不通,中国在安理会拥有否决权。加入联合国的192个国家,160余国同中国有外交关系,台独要在联合国大会通过几乎没有可能。

相关文档